第 99 部分阅读
,褚遂良也没办法回避,但他偏就把这事归罪于李小九陛下不重视嫡妻,宠妾灭妻之故。
褚相公痛心疾首道:“王氏做出悖逆之事,老臣也无话可说,然圣人竟欲以一卑贱之妾为中宫嫡妻,老臣誓死不敢奉诏!”
这一席话说得可真是铿锵有力,大义凛然呐!
如果吴诩在这里,八成要鼓掌了。
若是李二陛下在上面,说不定还得夸奖一下褚相公的风骨呢!
但李小九陛下可没他爹那样的气度,他听了这一通黑白颠倒的话,差点没气死!
要不是吴诩早给他打过预防针,以及他自己也有了一定的心里准备,说不定这会儿他早厥过去了!
“褚遂良,你好大胆呐!”李治豁然立起来,大步走到褚遂良跟前,冷笑道:“是谁跟你说的,朕是要召你们来议册立新后的事的?!”
“朕的后宫之事,岂容你在这里胡说八道?!王皇后是谁?朕的后宫可再没有姓王的人了!”
说到这里,李治忍住指着褚遂良的鼻子吼道:“你身为大唐之相,难道眼睛里只看到了朕的宫闱私事吗?!你把社稷苍生置于何地,啊?!”
“我看你这宰相也不用当了,还是回家养老去吧!”
说完,李治一甩袖子,又回到了自己的座位。
这时长孙无忌开口劝道:“圣人息怒,登善这也是一片忠心……”
于志宁也附和道:“圣人息怒,褚相公也是为圣人着想……”
褚遂良没有吭声,摆出一副宁死不屈的模样。
李治看着他就来气,不过想着想着还不是弄死他的时候,只能勉强压住怒火,沉声道:“罢了,还是说正事要紧。”
长孙无忌见李治蛰伏做派,心中不由狐疑起来。
如今国中并无大事,除了立后一事,他一时还真猜不到李小九陛下会有什么要事要这么急着召他们过来商议。
想着他不由跟褚遂良交换了一个眼色,再看对座的于志宁老爷子还是一副低眉顺眼的模样……
上面的李小九陛下把长孙无忌等人的疑惑神色看在眼里,口中道:“前段时间,睦州女子作乱,多亏婺州刺史崔义玄和扬州都督府长史房仁裕击溃乱军,才免得江南百姓生灵涂炭。朕听说这二人日前已到长安,不知政事堂将如何安排?”
长孙无忌一听是为了这事,倒是松了一口气,便回道:“圣人放心,礼部已拟好封赏条陈……”
“朕打算见崔义玄留在六部听用,请阿舅斟酌一下吧。”李治不等长孙无忌说完,就打断了他的话。
长孙无忌闻言,脑中立刻把崔义玄的资料扫描了一遍,此人出身清河崔氏,与顶替柳姟降男氯沃惺榱畲薅乩袷峭冢菜闶鞘兰易拥堋?br />
于是,长孙相公很爽快地同意了李小九陛下的要求。
“老臣当与吏部分说一下此事,圣人放心。”
长孙相公只道召进一个崔义玄无关大局,却不想那人竟是个世家的叛徒,最后整垮关拢集团,就有他的一份功劳。
这是后话。
却说两仪殿中因为李小九陛下没有提到立后的事,气氛看起来相当和谐。
长孙无忌和褚遂良两人在军事上不咋地,可料理庶务都是一等一的能手。
睦州叛乱既平,功臣又俘获了首恶,接下里朝中无非就是要大加封赏和广为宣传。
“朕自登基以来,虽多赖几位相公之力,但朕亦是兢兢业业,不敢有半分松懈,何以有谋逆悖乱之事发生……”李治对睦州叛乱之事还是有地啊耿耿于怀,有提到《长安日报》中提到的这场农民起义的深层原因。
“地方官吏不恤百姓,实在是有负朕意,不知阿舅有何良方?”
长孙无忌闻言,不由抚须不语。
大唐地域广阔,中央到地方山高皇帝远,难免出现像睦州那样压榨百姓的官吏,这种事千百年来都没有人能治得了,叫他一时之间怎么说?
不想,老夫子于志宁听到李小九陛下的这个问题,胡子一抖,就道:“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圣人若想避免睦州之事,须甄选德行出众的官吏道地方,严格考核,不令其贻害百姓……”
其实于老夫子也是《长安日报》的忠实读者,甚至有时还会执笔给《长安日报》投稿,跟上面的有志之士辩论治国教育之道。今天李小九陛下骤然提及治理地方的话,他老人家就忍不住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李治等的就是于志宁的这句话,于是笑道:“于太傅此乃老成之言!朕前些时日整理了一些科考取士的细则,正想给几位相公看看,若是无异议就从今年开始实行吧……”李小九陛下毫不脸红的把小吴同学绞尽脑汁想起来的一些科举考试的规则规矩都说成了是自己想的,然后让宫人拿了厚厚一叠条例过来,让座下三位相公传阅。
三人都看得有些挪不开眼。
“再有,阿史那贺鲁残兵由在,朕拟来年派遣大将将其一起举歼灭……”李小九陛下趁着三人专心看条陈的时候,忽然来了一句关于军事调动的话。
三人都是不通军事的文臣,唯一一个精通军事的李绩老爷子正装病在家养着呢。
“不知陛下属意何人领兵出征?”长孙无忌不由问道。
“朕决定派遣左卫大将军程知节为葱山道总管……”程知节既原瓦岗寨鼎鼎大名的‘混世魔王‘程咬金,在玄武门之变中表现积极,是当时伏兵宫禁的十三首领之一。李二陛下登基后一直深受信任,常年以禁军统领的身份在京城宿卫。当初李二陛下忽然病逝,也是程知节带着6ooo禁卫护送当时的太子李治先回长安坐镇的。此人算得上是李治父子二人的从龙功臣,而且与长孙无忌的关系十分不错。
所以,李治提议派程知节出征,长孙无忌也没什么话好说。
等到在家‘卧伯的李绩得到程知节被封为葱山道大总管,即将出征西突厥的消息时,他不由暗叹一声当今圣人的手段实在高明,竟然这么巧妙地就剪除了长孙相公手下唯一一支可以调用的兵力……
看来帝相之争,不用太久就能出结果了!
不说李小九陛下步步为营逐渐架空长孙舅舅的相权,却说吴诩在崔内侍的带领下,查看了好几个陶窑,终于发现了一处极适合烧制玻璃的地方。
那个陶窑离一座矿山不远,山上有许多石英矿石、石灰石和长石矿,正是制作玻璃的主要原料。
这下就缺纯碱了……
这玩意儿让吴诩有点伤脑筋,话说她都不太记得‘候氏制碱法‘的全部方程式了= =
254第 254 章(捉虫)
第十七章立后o4
正当小吴同学发愁挠头的时候,崔内侍的一句话让她茅塞顿开。
“娘子,这时辰也不早了,您要不要尝尝这城东的蒸饼?老奴知道有一家蒸饼店的饼子蒸得极好,比宫中制的还软和……”崔内侍说的蒸饼就是我们现代说的蒸馒头,要蒸出又白又软的大馒头,自然少不了加点发酵的‘碱面’粉了。
原来这个时代已经有了专门用于发酵面食的‘碱面‘了,这玩意儿不就是小苏打么!
有了小苏打,还怕没有苏打么?!
解决了大难题的小吴同学,抱着一屉白馍馍喜滋滋地回了宫,结果一回到百福殿,就看到一脸阴沉的武妈妈,正等着教训她呢!
“阿娘,您这是怎么了?是谁给您气受了?”吴诩赔笑这上前,她知道杨氏最近都在为她晋升为后的事东奔西走,而她这个当事人反而是一副可有可无的样子,这态度让杨氏非常恼火,逮着机会就要敲打吴诩两句。
今天也不例外,杨氏一看吴诩那嬉皮笑脸的样子,就气不打一处来。
“阿娘我这是为谁啊?还不是为了华娘你呀!前几日,阿娘我舍了这张老脸去了长孙相公府上求见,结果%¥#a&……”杨氏一提起这件事就滔滔不绝诉起苦来。
“长孙相公是油盐不进,还是十六娘(指城阳公主)念些旧情,请了阿娘我去她公主府略坐了一刻,说是会劝说长孙相公不要太过违逆圣人……”
往日,吴诩要是看到杨氏这一张黑脸,早就找借口溜了。
今天,她听了崔内侍一番点拨的话,心里也有了不少想法,对杨氏的辛劳不由感到十分惭愧。
“阿娘您辛苦了~~~~”吴诩十分狗腿地给杨氏揉肩敲背,在杨氏看不见的角落给阿韦使了个眼色,后者立刻悄悄退出了大殿。
杨氏还算吃吴诩伏低做小的这一套,不过口里还是气哼哼道:“今日要不是一个袁郎君告诉阿娘,我竟不知道现在阁中七个相公有五个反对华娘你为后,还有那个长安令最是可恶,竟说若是圣人立你为后,便是大唐祸患之始……”这不是把吴诩比作妲己、褒姒之类的祸国妖姬了么?!
这话也太诛心了,杨氏初闻时气得要死。
“阿娘说的是哪个袁郎君啊?”吴诩对朝中三品以上的大臣都有所了解,但对姓袁的官员好像有点陌生。
“就是御史中丞袁公瑜啊……”杨氏这几天奉女婿李小九陛下之命接触了大量京中官员,目前识得的中下层官员可比吴诩多多了。
可是御史台的长官主动向杨氏示好,这可是件不得了的事啊!
毕竟自从魏征老爷子之后,敢于直谏的御史已经不多了,连魏叔玉也没能继承他爹的衣钵。可要让御史向圣人献媚示好,那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吴诩暗暗把袁公瑜的名字记了下来,然后在宫人的服侍下,换了一件软和的衣服,以备待会抱两个儿子……
吴诩的衣服刚换好,阿韦就带着负责照顾大郎、二胖的两个大宫女一前一后过来了。
李弘小朋友今年虚岁3岁了,走起路来已经十分稳当了。
他自从会走路以来就不喜欢让人抱着,每次来见吴诩都是迈着自己的小短腿摇摇摆摆过来的。
今天也是一样,李弘小朋友独立翻过了比有他膝盖那么高的门槛,然后跌跌撞撞跑到吴诩跟前,跪在软垫上,煞有其事地给吴诩和杨氏行了个大礼。
“儿给阿娘、外婆行礼了……”
小屁孩故作严肃的样子,把吴诩笑得不行。
另一边的杨氏慌忙起身给李弘还礼不迭,口里连称“罪过”。
“大郎这是要折煞老妇呀!”
由于吴诩每次叫李弘小朋友‘小五郎’都会有一种古怪的感觉,而直接叫小屁孩的大名就更怪异了——太上老君什么的——而且也显得不够亲近,吴诩这个取名无能星人也不愿像李二陛下和长孙皇后那样,给自己家的娃都取个鸟名。
所以,在二胖出生之后,她让百福殿的人都直接改口叫李弘‘大郎’算了,按顺序排号什么的,比较容易计数=。=
而李弘小朋友自从改名为大郎以后,就被告知他有责任有义务给二郎弟弟作出兄长的榜样。
大郎小朋友欣然接受了任务。
所以,即便每次吴诩要出宫办事,李弘小朋友即使心里再不舍,只要被吴诩说上一句:“你看二郎多乖啊,都没哭着喊着要阿娘,你这个做哥哥的可不能输给他哦~~~” 好哥哥大郎同学只能忍着眼泪表示他是个小男子汉,才不会哭着喊着要阿娘呢╭(╯^╰)╮
天知道,才满月没多久的二胖同学根本还不知道‘阿娘’该怎么念,好吧=。=
“都是一家人,阿娘你不必如此拘礼,哈哈哈……”吴诩笑着把大郎从榻上拎起来搂在怀里,摸摸他的头,问他今天做了些什么事。
吴诩这货其实也不知道该怎么教养小孩,不过无论她怎么忙碌,每天必然会抽出半天的时间来跟李弘说说话,再跟李弘一起戳戳小猪一样的二胖,直到母子二人把二胖弄哭为止才摆休。
而每天询问李弘小朋友的日常生活也是吴诩必做的事,她不会当着小屁孩的面直接问照顾他的人,小殿下今天都干啥了什么的,她总觉得这样做会让小屁孩不高兴的。
而事实证明,吴诩这些注重亲子交流的行为让李弘小朋友对她的依恋越来越重了,这常常让身为父亲的李小九陛下非常吃味。
李弘窝在吴诩怀里,仰着头一一回答道:“儿今天五更就起来了,做了早…早操,写了…十张大字……然后就跟阿柳一起陪二郎……”说到这里,李弘小朋友露出非常愤慨的表情,对吴诩道:“阿娘,为什么二郎还不会叫我阿兄呢?我都教了他好多好多…遍了!”
吴诩闻言,忍不住又大笑起来,想当初李小九陛下对着大郎叫了多少声‘阿爹’呢,这货愣是到满了周岁才乐意开口说话,现在好了,这货总算在他弟弟那里吃瘪了~~~~
这么可乐的事可得说给孩子他爹听听~~~~
而立在一旁的杨氏也忍俊不禁,插嘴道:“大郎不要急,等二郎长到后院那颗小桃树高时,自然就会跟着您,叫您阿兄了~~~~”
李弘小朋友一想到二胖那豆丁模样,就忍不住皱起了眉头——等二郎长到小桃树那么高,那得多长时间呐……
他现在就比那颗小桃树高一点点,那么等二郎长到跟那颗小桃树一样的时候,应该也是两岁了,那样他和二郎不是一样大了吗?
他还能当二郎的阿兄吗?
李弘小朋友有些迷糊地想着。
这时,宫人阿柳抱着二胖上前,对吴诩笑道:“娘子,二郎这几日胃口甚好,婢子看着,二郎好像又壮实了几分呢~~~~~”
吴诩闻言不由暗暗吐遭:她就没听说这小胖子胃口不好过,当年她勉强还能喂养两个小屁孩来着,现在光她一个根本应付不了这小胖子,还得再加三个奶娘才行!
照这势头下去,这小子不要长成李小九他四哥那样哟!
吴诩心里暗暗发愁,可又不好说出让二胖减肥的话来,不然杨氏第一个就饶不了她= =
这年头可是讲究圆润是福啊!
李弘小朋友看阿柳抱这二郎过来了,有些不舍地让出吴诩怀里的位子,在吴诩和杨氏之间坐好了。
吴诩伸手接过二胖,只觉手臂一沉,心里不由大叫:卧槽!这小胖子果然又沉了不少……
二胖此时还睡得十分香甜,呼哧呼哧打着小呼噜,鼻子上还吹起了一个偌大的泡泡……
吴诩和李弘母子俩大眼小眼一起都瞪着那个忽大忽小的泡泡,然后同时伸出手指……
“呜哇----------------”
一声震耳欲聋的啼哭声骤然响起,把刚下步辇,准备进殿的李小九陛下给吓了一跳。
这又是怎么了?!
“圣人……”立在殿外的小顺子很无奈地迎过来,对李小九陛下道:“这……大概又是娘子和大郎把二郎弄哭了吧……”
小顺子心虚至极,二郎在百福殿饱受亲娘和亲哥哥‘蹂躏’的事可不是一次两次了,可他们这些人都慑于吴诩的‘Yin威’,没有哪个跟李小九陛下提过,谁知今天竟然让圣人遇个正着,这个……
小顺子不知该摆出什么样的表情才好……
听了小顺子的解释,李治也愣了一下。
说实话,之前他一直盼着吴诩给他再生一个健康强壮的宝宝,因为大郎的身体原本就不好,还中过剧毒,虽然救回来了,可听孙老爷子的意思,日后不能太过辛劳,在子嗣上也会有点不如意……
所以,李治一心想着让吴诩再生一个健康的宝宝出来……
可是,让他想不到的是,吴诩因为生二郎,差点就一尸两命,虽然最后母子都平安无事,可他的阿武却因此受了重伤,日后再要孩子也会有危险……
李治当时真的很害怕,就怕吴诩挨不过去了,那他还要孩子有什么用?!
那一瞬间,他甚至能够体会到当年他阿娘生二十一娘难产时,他爹的心情。
所以,对于二胖这个他一心求来的健壮小宝宝,李治的感情略有些复杂……
但今天他听了小顺子的话,他竟然有些不敢置信。
一般难产的孩子总会被他的母亲嫌弃甚至憎恶,可是阿武竟然是很喜欢二郎的……
别问他为什么会这么想,因为他总觉得吴诩就像一个小男孩一样,越是喜欢的某人,就越喜欢欺负他……
一想到当初他自己就被吴诩作弄得那么惨过,李小九陛下忽然对自家小二胖产生了一丝同情。
可怜的娃,你阿娘的宠爱可不好受啊……
正好今天回来,他有个好消息要跟阿武说呢,是关于两个儿子的封号问题。
大郎已经满三岁了,外人看起来也很健康的样子,这时候加封正合适。
而小二胖算是沾了他阿兄的光,虽然刚满月,要封王也完全没问题……
王皇后虽然已经被废,可太子还在,这个时候还不宜提及废立之事,倒是该先给两个儿子提高待遇才行。
然后……
如果忠儿够聪明的话,自然该明白该怎么做,到时候那些老头子也没话可说了!
想到这里,李小九陛下心里顿时充满了斗志。
256第 256 章
o5
早有宫人进殿通报了李小九陛下的到来。
吴诩和李弘小朋友正手忙脚乱诱哄这哭声震天的小二胖呢,哪有时间理会李小九陛下。
只有杨氏急忙迎出去拜见。
李治赶紧让杨氏免礼,然后摸摸鼻子,走进大殿。来到吴诩和儿子们跟前……
“阿武,这是怎么了?”一看吴诩母子两个严阵以待的样子,李治也有些不知所措。
吴诩正满头大汗呢,看到李治跟看到救星一样,忙把小二胖丢在李治怀里,继续恐吓二胖道:“来来来……二郎,你爹来了……你再哭,他就把你丢出去了啊!”
李治一听这话,差点真把怀里的二郎给丢出去了……
阿武啊,哪有你这样说儿子他爹的啊= =
说来也奇怪,那小二胖一到李治的怀里,就抽抽噎噎渐渐止住了哭声。
吴诩和李弘小朋友终于松了一口气。
“阿柳,你抱二郎下去吧……”李治扎手扎脚地抱着儿子,浑身不自在,好容易等他不哭了,忙让阿柳把他抱下去喂食。
阿柳等人也松了了一口气,急忙抱着二胖告退了。
吴诩让阿韦跟着去照看,然后问李治道:“圣人怎么这会儿过来了?”
她回宫的时候就听小顺子提及,李小九陛下在两仪殿召见政事堂的相公们,中午就不过来了。
所以她就只让小玉准备了十分简单的茶点,随便对付一下就行了。
不想李小九这会儿子过来了,看来中午吃的东西得再加一点。
杨氏显然也是这样想的,就主动起身,表示要去后厨看看。
李治原本就打算跟吴诩私下商量一点正事的,见杨氏等人主动回避了,心里觉得十分满意,口中却道:“这些小事,哪敢劳动夫人……”
杨氏连称不敢,忙行礼退出去了。
王内侍早猜到李小九陛下大概是有要紧话要跟昭仪娘子说了,便使了个眼色,带着一干侍候的人退了出去。
原本李弘小朋友也是要跟着一起离开的,吴诩却把他搂在身边,道:“圣人有什么事,也让大郎听听吧……”
李治想了想,也没有拒绝。
“朕刚刚与几位相公商议了一些国事,这会儿过来倒是为了咱们大郎、二郎的敕封问题,想跟阿武你说说……”
“原来是这事啊……”吴诩只道李小九有要跟她说说改革的事呢,所以有意让李弘留下来旁听。
这两年,吴诩一直在李小九的掩护下悄悄搞发明。
其中比较有成效的如报纸、商场和钱庄等。
商场什么的其实并不稀罕,就是吴诩把原来李小九的保宁坊晋王府改造的,不过里面卖的全是奢侈品,服务对象全是那些装逼世家和暴发户土鳖,反正就是以谋取暴利为目的。
而报纸就不同了,这是一个具有政治色彩,同时又服务群众的产物。
虽说这时代早有官方性质的各种报纸了,如邸报、堂报等。
可老百姓也能看到的报纸却是没有的。
这是一个大市场啊……
但是,要办报纸首先要解决印刷问题。
所以,苦逼的小吴同学跟着一帮能工巧匠鸡同鸭讲了好长一段时间,总算让他们理解了她所说的活字印刷是神马东西,然后不到三个月时间,活字印刷真出来了!
于是,报纸办起来了,收益还相当不错!
李小九和吴诩的荷包鼓起来之后,新的任务又来了……
吴诩先前提过义务教育的设想,可是钱、人、教材都是大问题,只能不了了之。
直到永徽五年末,钱的问题总算解决。
李小九这货很会思考,根据吴诩粗糙的银行概念,结合他组建义仓的经验,居然给他弄成了一家城市小型连锁钱庄出来!
所以现在皇帝陛下的钱库已经相当饱和了。
至于人手,皇帝陛下最不缺的就是人手,翰林院有几百号混日子的学士呢,等李治把新的科考规则再颁布下去,到时候中央的人才就车载斗量了!从中选取一些会忽悠会宣传的家伙去干教育工作,那就齐活了!
至于教材的问题其实早就解决了。
李治登基后不久,就提出要重开科考,而之前他已经让孔颖达等人重新编撰了考试参考书《五经正义》,现在有了新的印刷技术,这些范本正好能派上用场了!
而且,如今整个帝国都在火速地推广新式印刷技术,书籍渐渐不再是奢侈品,只要不是连饭都吃不起的人,都能买到大唐书局出版的正版教科书……
吴诩先前看过一些给小朋友启蒙的读物,感觉不咋地,所以她本来打算趁着大郎在,就跟李小九提一下重新编写一套适合皇室儿童启蒙的读物。
不想李小九一来就直接跟她讨论两个小屁孩的日后待遇问题。
这种要跟礼部打交道的事,吴诩最不耐烦了。
“敕封的事,九郎你看着办就是了,何必问我?”吴诩一边摸着李弘小朋友的小脸蛋,一边对李治道:“你这个做阿爹的,总不会亏待大郎他们吧?”
李治闻言,不由眉眼一弯,笑道:“我恨不得把这世上最好的东西全给你们母子呢!”
吴诩听到这么肉麻的话,不由浑身一抖,扭脸抱着李弘,道:“儿子,你可要记住你爹今天说的话啊……”以后他要是敢爬墙劈腿,咱就大嘴巴抽他=。=
李弘小朋友居然看懂了他阿娘未尽之语,十分严肃地点点头。
李治见状,忍不住哈哈一笑,然后正色道:“大郎已经三岁了,我想着先封他个亲王,至于日后么……”自然还要再进一步。
不等他说完,吴诩就插嘴道:“大郎倒是不必说,可二郎年纪还这么小,也要一起封王不成?”
“那是当然!”李小九陛下理所当然道:“当年大兄(指承乾)出生便被皇祖封为亲王,那时先帝也不过是秦王罢了!朕如今已是天子,天子之子为王,有何不可!”
这个情况不一样,好不好!
吴诩闻言不由满头黑线。
人家李承乾可是嫡长子呢,封王也是应该的,咱家二胖上头还有好几个哥哥呢= =
还有,李小九你丫一身王八之气测漏是肿么回事?
难道刚才在跟政事堂的一群老头子斗法的时候,又干了什么坑爹的事不成?
李弘小朋友也一副小心怕怕地看着他爹,心里大概也在想着原来他阿爹在阿娘面前总是这样抽风啊=。=……
李小九还不知道他家亲亲媚娘和大郎正在心里腹谤他呢,还继续霸气侧漏地表示:“朕想着就封大郎为代王,领雍州都督、并州刺史,封二郎为潞王,领扬州都督、蕲州刺史……”这一番册封可是李治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的结果。
吴诩怎么听着这些官名,总觉得有些耳熟。
对了!
李小九为晋王的时候好像领的就是并州,现在让大郎领了雍州和并州,这意图也太明显了一点吧= =
还有,二胖那么丁点大的小屁孩居然也跟他哥一样领了两个州……
果然是有个好爹就能少奋斗半辈子啊!
不过,李小九今天的状态确实又跌太过父爱爆发了,尼玛到底受什么刺激了?
吴诩怎么看着今天的李小九有点李世民附体的样子呢?
想到这里,吴诩不由打了个寒战,她可不能让李小九把她的儿子带成像李承乾和李泰那样= =
再怎么说,她的儿子就算以后不像个王爷,也得像个腹黑商人,决不能让别人坑了去!
“阿娘,雍州肚肚是什么?可以吃吗?”李弘小朋友听他爹说了一大串,表示没听懂,只能回头问他娘。
吴诩闻言,差点笑喷:儿子,你真是太有才了!
“大郎,雍州……都督啊……哈哈…当然不是吃的……这是一个官的名字,以后就是你了,不能吃哦……”矮油!真是笑死她了!
吴诩好不容易止住了笑,对坐的李小九陛下脸都黑了。
大郎小朋友则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正好这时候,杨氏亲自带着摆膳的宫人们过来了。
吴诩忙道:“吃饭了、吃饭了,有什么事待会儿再说……”
所谓食不语。
话虽这么说,吴诩这p民出身的家伙还是忍不住在饭桌上开口说话。
“差点忘了说了,我今天出宫去,找了一个烧陶的窑b1ab1a……”
心里藏不住大事的某人眉飞色舞地把她的成果通报了一遍。
李小九和杨氏听吴诩的话,心中各有思量。
两人顺便交换了一下这几天策动朝中官吏同意立吴诩为后的情况。
李弘小朋友则努力学习如何熟练地使用筷子……
一顿饭吃完,几个人都有不小的收获。
李治听了杨氏传达的关于袁公瑜投诚的信息,心里且喜且怒。
喜的是御史台这边都暗中支持他的决定,怒的是一个小小长安令竟然口出狂言,说阿武是祸国妖姬!
吴诩若是祸国妖姬,那他岂不是成了桀、纣之流的昏君、暴君了吗?!
他喵的不带这么侮辱人的!
不想吴诩听了李治的话,反而哈哈大笑。
“九郎你倒是看不上桀、纣之流,我看你啊,现在混得还不如那俩暴君呢!”
9o版《封神榜》啊,那可是经典!
小吴同学可是看了不下十回了,人家纣王多牛逼啊,在朝堂上就没有哪个大臣敢跟他呛声的!谁不听话就灭谁,不然你以为苏妲己是怎么进宫的?!要不是那个小狐狸精是女娲专门派来扰乱他的江山的,就凭着闻太师、黄飞虎、比干之类牛逼人物在,姜子牙只能钓鱼钓到死了!
“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九郎你就是让他们觉得你太仁善了……”吴诩最后下结论道。
李治:“…………”好吧,其实他一直讨厌别人认为他懦弱可欺,吴诩的话算是戳中了他的怒点。
于是,倒霉的长安令裴行俭成了第一个因为反对册立吴诩为后而被贬的京官,被李小九陛下一纸诏书丢到了边疆打仗去了。
不过这位老裴同志运气十分好,到了边关居然打了好几场胜仗,成了唐初一代名将,这是后话。
却说裴行俭的被贬,让广大京官都是一个激灵。
但凡嗅觉灵敏点的人都已经发现了端倪,这是李小九陛下在下最后通牒了:支持立武昭仪,或者不支持立武昭仪,没有第三天路可选……
257第 257 章
第十七章立后 o6
永徽六年春,新年期间,李小九陛下再次大封宗室,如十郎、十一郎等李小九的兄弟们都从郡王加封为亲王,并添了一百户食邑,而十六娘、二十一娘、二十二娘等公主则加封为长公主,也多了一百户食邑。
同时,李治还提拔了十六娘的夫婿长孙诠和二十一娘的夫婿魏叔玉的官阶,令他们参知政事。
至于还没有婚配的幼妹二十二娘,李小九陛下也为其寻了一门好亲事,男方是世家薛氏本宗之子,今年才十八岁,与二十二娘正是良配——这也是吴诩千挑万选最后敲定的人选。
二十二娘的大婚初定于次年九月,这两年里倒是要好好准备嫁妆了。
除了兄弟姐妹之外,李小九陛下自己的几个孩子也受到了册封,郑氏之子皇子李孝被封为许王,杨氏之子李上金被封为杞王。还有就是吴诩的两个儿子大郎李弘被封为代王,并领领雍州都督、并州刺史,新近取名为李贤的二胖被封为潞王,领扬州都督、蕲州刺史……
只有太子和四郎雍王素节没有受到封赏,倒不是李治因为两人的母亲之事迁怒与他们,只不过两人原本就是储君和位阶最高的亲王了,算是封无可封了。
吴诩想着孩子总归是无辜的,就让李小九陛下赏了两人各一百户食邑,算是跟叔叔伯伯们一样了……
李治见吴诩这么心软,也并没有说什么,不过给了两个儿子食邑之后,顺手把李忠身上的雍州牧的职位给夺了。
为了不让于志宁老太傅有意见,李小九陛下还特意让礼部好好操办今年太子殿下的元服礼。
他对太子这种打一棍子又给颗甜枣的态度让朝中大臣十分不解,但有眼色的人已经看出来了:数月间连续失去生母和养母的太子,怕是很快就要被逐出东宫了……
事实证明,李小九陛下还没有狠心到这个地步,他还是比较倾向于得到朝臣们尤其是长孙无忌的支持,名正言顺地改立中宫和东宫,不过他的愿望明显是白日做梦一样……
程知节大军已经赶赴西突厥,李治暗中派出去的钉子也开始行动了,唐军这次的出战只可能是铩羽而归一个结果,结局早在李治提议调走程知节的那一刻就注定了!
但李治这人毕竟还是有几分良心的,他一直都记着长孙舅舅对他的扶持之功,所以他打算再给舅舅最后一次站队的机会——先前贬谪裴行俭已经是他对长孙舅舅的警示了,如果阿舅还是固执己见,他只好让阿舅提前退休了!
永徽六年正月十五,李小九陛下大宴群臣,对贞观旧臣大肆封赏,并着重表扬了长孙相公和李相公,希望他们继续忠君报国。
正月十六,李小九陛下与武昭仪微服出宫,巡幸了赵国公府。
长孙无忌携夫人与九个子女出迎。
“老臣恭迎圣人、娘子驾幸……”李治这次出宫相当突然,长孙无忌对其的来意一时也有些摸不着头脑。
说来,以前李二陛下也经常微服出宫巡幸大臣和留京皇亲的宅邸,但李小九陛下却比较像个宅男,除了按照旧例每年两次去行宫避暑过冬外,就很少在长安城里晃荡。
所以,长孙无忌只觉一头雾水,更让他疑惑的是,这次圣人到他家来,居然还带着女眷……
说来也巧,今天正好是长孙无忌的爱妾月娘的生辰,府中正摆酒欢宴呢。
李小九的辇车一到,府里的客人都被惊动了。
一时,李小九陛下被王内侍扶着下了辇,他也不等阿韦等人动手,就亲自扶着后面出来的吴诩下车。
吴诩今天出门并没有带帏帽之类遮面的行头,满头青丝挽成了高高的发髻,其上装饰的步摇钗环虽不多,却都是十分华丽夺目之物,每一件都价值连城……
可那些珠宝再怎么璀璨耀眼,也让人难以忽视她那张艳光四射的脸……
一起出来迎接圣驾的那些贵妇们见了这样的美人都不由暗暗抽气……
吴诩很少在世家勋贵间露面,二次入宫后,更是从未招待过宗亲世家的女眷,所以长安的贵族圈子只闻武昭仪之名却没几个人见过她的真容……
“这位娘子难道就是……”
“一定是了!你看她长得可不是有几分像周国夫人么!”
“前儿还说周国夫人颜色极好,如今才知道……不愧是母女啊!”
“这般美貌,也难怪圣人……”
………………
已经有几个贵妇按耐不住开始窃窃私语了。
长孙无忌的夫人也没见过吴诩,原以为李小九陛下带出来的宫妃应该是目前宫中位份最高的徐贤妃呢,正要上前拜见,冷不丁听见那些贵妇的悄声议论,她顿时愣在了半路,进退两难。
倒是吴诩见了长孙夫人,主动上前一步,笑道:“这位该是舅母了吧?”她一边说着,一边扭头询问李治。
李治笑道:“正是……”说着也上前一步,挽着吴诩的手,对长孙舅舅一家道:“都是自家亲戚,诸位不必多礼……”
“阿武,来……朕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五娘(指长乐公主)的夫婿,这位是二表哥,这位是……”李小九陛下煞有其事的给吴诩引见长孙舅舅一家老小。
吴诩被李治一路拖着认亲,脸都笑僵了。
说实话,( 〖武则天〗女皇之路 http://www.xlawen.org/kan/5171/ )
褚相公痛心疾首道:“王氏做出悖逆之事,老臣也无话可说,然圣人竟欲以一卑贱之妾为中宫嫡妻,老臣誓死不敢奉诏!”
这一席话说得可真是铿锵有力,大义凛然呐!
如果吴诩在这里,八成要鼓掌了。
若是李二陛下在上面,说不定还得夸奖一下褚相公的风骨呢!
但李小九陛下可没他爹那样的气度,他听了这一通黑白颠倒的话,差点没气死!
要不是吴诩早给他打过预防针,以及他自己也有了一定的心里准备,说不定这会儿他早厥过去了!
“褚遂良,你好大胆呐!”李治豁然立起来,大步走到褚遂良跟前,冷笑道:“是谁跟你说的,朕是要召你们来议册立新后的事的?!”
“朕的后宫之事,岂容你在这里胡说八道?!王皇后是谁?朕的后宫可再没有姓王的人了!”
说到这里,李治忍住指着褚遂良的鼻子吼道:“你身为大唐之相,难道眼睛里只看到了朕的宫闱私事吗?!你把社稷苍生置于何地,啊?!”
“我看你这宰相也不用当了,还是回家养老去吧!”
说完,李治一甩袖子,又回到了自己的座位。
这时长孙无忌开口劝道:“圣人息怒,登善这也是一片忠心……”
于志宁也附和道:“圣人息怒,褚相公也是为圣人着想……”
褚遂良没有吭声,摆出一副宁死不屈的模样。
李治看着他就来气,不过想着想着还不是弄死他的时候,只能勉强压住怒火,沉声道:“罢了,还是说正事要紧。”
长孙无忌见李治蛰伏做派,心中不由狐疑起来。
如今国中并无大事,除了立后一事,他一时还真猜不到李小九陛下会有什么要事要这么急着召他们过来商议。
想着他不由跟褚遂良交换了一个眼色,再看对座的于志宁老爷子还是一副低眉顺眼的模样……
上面的李小九陛下把长孙无忌等人的疑惑神色看在眼里,口中道:“前段时间,睦州女子作乱,多亏婺州刺史崔义玄和扬州都督府长史房仁裕击溃乱军,才免得江南百姓生灵涂炭。朕听说这二人日前已到长安,不知政事堂将如何安排?”
长孙无忌一听是为了这事,倒是松了一口气,便回道:“圣人放心,礼部已拟好封赏条陈……”
“朕打算见崔义玄留在六部听用,请阿舅斟酌一下吧。”李治不等长孙无忌说完,就打断了他的话。
长孙无忌闻言,脑中立刻把崔义玄的资料扫描了一遍,此人出身清河崔氏,与顶替柳姟降男氯沃惺榱畲薅乩袷峭冢菜闶鞘兰易拥堋?br />
于是,长孙相公很爽快地同意了李小九陛下的要求。
“老臣当与吏部分说一下此事,圣人放心。”
长孙相公只道召进一个崔义玄无关大局,却不想那人竟是个世家的叛徒,最后整垮关拢集团,就有他的一份功劳。
这是后话。
却说两仪殿中因为李小九陛下没有提到立后的事,气氛看起来相当和谐。
长孙无忌和褚遂良两人在军事上不咋地,可料理庶务都是一等一的能手。
睦州叛乱既平,功臣又俘获了首恶,接下里朝中无非就是要大加封赏和广为宣传。
“朕自登基以来,虽多赖几位相公之力,但朕亦是兢兢业业,不敢有半分松懈,何以有谋逆悖乱之事发生……”李治对睦州叛乱之事还是有地啊耿耿于怀,有提到《长安日报》中提到的这场农民起义的深层原因。
“地方官吏不恤百姓,实在是有负朕意,不知阿舅有何良方?”
长孙无忌闻言,不由抚须不语。
大唐地域广阔,中央到地方山高皇帝远,难免出现像睦州那样压榨百姓的官吏,这种事千百年来都没有人能治得了,叫他一时之间怎么说?
不想,老夫子于志宁听到李小九陛下的这个问题,胡子一抖,就道:“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圣人若想避免睦州之事,须甄选德行出众的官吏道地方,严格考核,不令其贻害百姓……”
其实于老夫子也是《长安日报》的忠实读者,甚至有时还会执笔给《长安日报》投稿,跟上面的有志之士辩论治国教育之道。今天李小九陛下骤然提及治理地方的话,他老人家就忍不住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李治等的就是于志宁的这句话,于是笑道:“于太傅此乃老成之言!朕前些时日整理了一些科考取士的细则,正想给几位相公看看,若是无异议就从今年开始实行吧……”李小九陛下毫不脸红的把小吴同学绞尽脑汁想起来的一些科举考试的规则规矩都说成了是自己想的,然后让宫人拿了厚厚一叠条例过来,让座下三位相公传阅。
三人都看得有些挪不开眼。
“再有,阿史那贺鲁残兵由在,朕拟来年派遣大将将其一起举歼灭……”李小九陛下趁着三人专心看条陈的时候,忽然来了一句关于军事调动的话。
三人都是不通军事的文臣,唯一一个精通军事的李绩老爷子正装病在家养着呢。
“不知陛下属意何人领兵出征?”长孙无忌不由问道。
“朕决定派遣左卫大将军程知节为葱山道总管……”程知节既原瓦岗寨鼎鼎大名的‘混世魔王‘程咬金,在玄武门之变中表现积极,是当时伏兵宫禁的十三首领之一。李二陛下登基后一直深受信任,常年以禁军统领的身份在京城宿卫。当初李二陛下忽然病逝,也是程知节带着6ooo禁卫护送当时的太子李治先回长安坐镇的。此人算得上是李治父子二人的从龙功臣,而且与长孙无忌的关系十分不错。
所以,李治提议派程知节出征,长孙无忌也没什么话好说。
等到在家‘卧伯的李绩得到程知节被封为葱山道大总管,即将出征西突厥的消息时,他不由暗叹一声当今圣人的手段实在高明,竟然这么巧妙地就剪除了长孙相公手下唯一一支可以调用的兵力……
看来帝相之争,不用太久就能出结果了!
不说李小九陛下步步为营逐渐架空长孙舅舅的相权,却说吴诩在崔内侍的带领下,查看了好几个陶窑,终于发现了一处极适合烧制玻璃的地方。
那个陶窑离一座矿山不远,山上有许多石英矿石、石灰石和长石矿,正是制作玻璃的主要原料。
这下就缺纯碱了……
这玩意儿让吴诩有点伤脑筋,话说她都不太记得‘候氏制碱法‘的全部方程式了= =
254第 254 章(捉虫)
第十七章立后o4
正当小吴同学发愁挠头的时候,崔内侍的一句话让她茅塞顿开。
“娘子,这时辰也不早了,您要不要尝尝这城东的蒸饼?老奴知道有一家蒸饼店的饼子蒸得极好,比宫中制的还软和……”崔内侍说的蒸饼就是我们现代说的蒸馒头,要蒸出又白又软的大馒头,自然少不了加点发酵的‘碱面’粉了。
原来这个时代已经有了专门用于发酵面食的‘碱面‘了,这玩意儿不就是小苏打么!
有了小苏打,还怕没有苏打么?!
解决了大难题的小吴同学,抱着一屉白馍馍喜滋滋地回了宫,结果一回到百福殿,就看到一脸阴沉的武妈妈,正等着教训她呢!
“阿娘,您这是怎么了?是谁给您气受了?”吴诩赔笑这上前,她知道杨氏最近都在为她晋升为后的事东奔西走,而她这个当事人反而是一副可有可无的样子,这态度让杨氏非常恼火,逮着机会就要敲打吴诩两句。
今天也不例外,杨氏一看吴诩那嬉皮笑脸的样子,就气不打一处来。
“阿娘我这是为谁啊?还不是为了华娘你呀!前几日,阿娘我舍了这张老脸去了长孙相公府上求见,结果%¥#a&……”杨氏一提起这件事就滔滔不绝诉起苦来。
“长孙相公是油盐不进,还是十六娘(指城阳公主)念些旧情,请了阿娘我去她公主府略坐了一刻,说是会劝说长孙相公不要太过违逆圣人……”
往日,吴诩要是看到杨氏这一张黑脸,早就找借口溜了。
今天,她听了崔内侍一番点拨的话,心里也有了不少想法,对杨氏的辛劳不由感到十分惭愧。
“阿娘您辛苦了~~~~”吴诩十分狗腿地给杨氏揉肩敲背,在杨氏看不见的角落给阿韦使了个眼色,后者立刻悄悄退出了大殿。
杨氏还算吃吴诩伏低做小的这一套,不过口里还是气哼哼道:“今日要不是一个袁郎君告诉阿娘,我竟不知道现在阁中七个相公有五个反对华娘你为后,还有那个长安令最是可恶,竟说若是圣人立你为后,便是大唐祸患之始……”这不是把吴诩比作妲己、褒姒之类的祸国妖姬了么?!
这话也太诛心了,杨氏初闻时气得要死。
“阿娘说的是哪个袁郎君啊?”吴诩对朝中三品以上的大臣都有所了解,但对姓袁的官员好像有点陌生。
“就是御史中丞袁公瑜啊……”杨氏这几天奉女婿李小九陛下之命接触了大量京中官员,目前识得的中下层官员可比吴诩多多了。
可是御史台的长官主动向杨氏示好,这可是件不得了的事啊!
毕竟自从魏征老爷子之后,敢于直谏的御史已经不多了,连魏叔玉也没能继承他爹的衣钵。可要让御史向圣人献媚示好,那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吴诩暗暗把袁公瑜的名字记了下来,然后在宫人的服侍下,换了一件软和的衣服,以备待会抱两个儿子……
吴诩的衣服刚换好,阿韦就带着负责照顾大郎、二胖的两个大宫女一前一后过来了。
李弘小朋友今年虚岁3岁了,走起路来已经十分稳当了。
他自从会走路以来就不喜欢让人抱着,每次来见吴诩都是迈着自己的小短腿摇摇摆摆过来的。
今天也是一样,李弘小朋友独立翻过了比有他膝盖那么高的门槛,然后跌跌撞撞跑到吴诩跟前,跪在软垫上,煞有其事地给吴诩和杨氏行了个大礼。
“儿给阿娘、外婆行礼了……”
小屁孩故作严肃的样子,把吴诩笑得不行。
另一边的杨氏慌忙起身给李弘还礼不迭,口里连称“罪过”。
“大郎这是要折煞老妇呀!”
由于吴诩每次叫李弘小朋友‘小五郎’都会有一种古怪的感觉,而直接叫小屁孩的大名就更怪异了——太上老君什么的——而且也显得不够亲近,吴诩这个取名无能星人也不愿像李二陛下和长孙皇后那样,给自己家的娃都取个鸟名。
所以,在二胖出生之后,她让百福殿的人都直接改口叫李弘‘大郎’算了,按顺序排号什么的,比较容易计数=。=
而李弘小朋友自从改名为大郎以后,就被告知他有责任有义务给二郎弟弟作出兄长的榜样。
大郎小朋友欣然接受了任务。
所以,即便每次吴诩要出宫办事,李弘小朋友即使心里再不舍,只要被吴诩说上一句:“你看二郎多乖啊,都没哭着喊着要阿娘,你这个做哥哥的可不能输给他哦~~~” 好哥哥大郎同学只能忍着眼泪表示他是个小男子汉,才不会哭着喊着要阿娘呢╭(╯^╰)╮
天知道,才满月没多久的二胖同学根本还不知道‘阿娘’该怎么念,好吧=。=
“都是一家人,阿娘你不必如此拘礼,哈哈哈……”吴诩笑着把大郎从榻上拎起来搂在怀里,摸摸他的头,问他今天做了些什么事。
吴诩这货其实也不知道该怎么教养小孩,不过无论她怎么忙碌,每天必然会抽出半天的时间来跟李弘说说话,再跟李弘一起戳戳小猪一样的二胖,直到母子二人把二胖弄哭为止才摆休。
而每天询问李弘小朋友的日常生活也是吴诩必做的事,她不会当着小屁孩的面直接问照顾他的人,小殿下今天都干啥了什么的,她总觉得这样做会让小屁孩不高兴的。
而事实证明,吴诩这些注重亲子交流的行为让李弘小朋友对她的依恋越来越重了,这常常让身为父亲的李小九陛下非常吃味。
李弘窝在吴诩怀里,仰着头一一回答道:“儿今天五更就起来了,做了早…早操,写了…十张大字……然后就跟阿柳一起陪二郎……”说到这里,李弘小朋友露出非常愤慨的表情,对吴诩道:“阿娘,为什么二郎还不会叫我阿兄呢?我都教了他好多好多…遍了!”
吴诩闻言,忍不住又大笑起来,想当初李小九陛下对着大郎叫了多少声‘阿爹’呢,这货愣是到满了周岁才乐意开口说话,现在好了,这货总算在他弟弟那里吃瘪了~~~~
这么可乐的事可得说给孩子他爹听听~~~~
而立在一旁的杨氏也忍俊不禁,插嘴道:“大郎不要急,等二郎长到后院那颗小桃树高时,自然就会跟着您,叫您阿兄了~~~~”
李弘小朋友一想到二胖那豆丁模样,就忍不住皱起了眉头——等二郎长到小桃树那么高,那得多长时间呐……
他现在就比那颗小桃树高一点点,那么等二郎长到跟那颗小桃树一样的时候,应该也是两岁了,那样他和二郎不是一样大了吗?
他还能当二郎的阿兄吗?
李弘小朋友有些迷糊地想着。
这时,宫人阿柳抱着二胖上前,对吴诩笑道:“娘子,二郎这几日胃口甚好,婢子看着,二郎好像又壮实了几分呢~~~~~”
吴诩闻言不由暗暗吐遭:她就没听说这小胖子胃口不好过,当年她勉强还能喂养两个小屁孩来着,现在光她一个根本应付不了这小胖子,还得再加三个奶娘才行!
照这势头下去,这小子不要长成李小九他四哥那样哟!
吴诩心里暗暗发愁,可又不好说出让二胖减肥的话来,不然杨氏第一个就饶不了她= =
这年头可是讲究圆润是福啊!
李弘小朋友看阿柳抱这二郎过来了,有些不舍地让出吴诩怀里的位子,在吴诩和杨氏之间坐好了。
吴诩伸手接过二胖,只觉手臂一沉,心里不由大叫:卧槽!这小胖子果然又沉了不少……
二胖此时还睡得十分香甜,呼哧呼哧打着小呼噜,鼻子上还吹起了一个偌大的泡泡……
吴诩和李弘母子俩大眼小眼一起都瞪着那个忽大忽小的泡泡,然后同时伸出手指……
“呜哇----------------”
一声震耳欲聋的啼哭声骤然响起,把刚下步辇,准备进殿的李小九陛下给吓了一跳。
这又是怎么了?!
“圣人……”立在殿外的小顺子很无奈地迎过来,对李小九陛下道:“这……大概又是娘子和大郎把二郎弄哭了吧……”
小顺子心虚至极,二郎在百福殿饱受亲娘和亲哥哥‘蹂躏’的事可不是一次两次了,可他们这些人都慑于吴诩的‘Yin威’,没有哪个跟李小九陛下提过,谁知今天竟然让圣人遇个正着,这个……
小顺子不知该摆出什么样的表情才好……
听了小顺子的解释,李治也愣了一下。
说实话,之前他一直盼着吴诩给他再生一个健康强壮的宝宝,因为大郎的身体原本就不好,还中过剧毒,虽然救回来了,可听孙老爷子的意思,日后不能太过辛劳,在子嗣上也会有点不如意……
所以,李治一心想着让吴诩再生一个健康的宝宝出来……
可是,让他想不到的是,吴诩因为生二郎,差点就一尸两命,虽然最后母子都平安无事,可他的阿武却因此受了重伤,日后再要孩子也会有危险……
李治当时真的很害怕,就怕吴诩挨不过去了,那他还要孩子有什么用?!
那一瞬间,他甚至能够体会到当年他阿娘生二十一娘难产时,他爹的心情。
所以,对于二胖这个他一心求来的健壮小宝宝,李治的感情略有些复杂……
但今天他听了小顺子的话,他竟然有些不敢置信。
一般难产的孩子总会被他的母亲嫌弃甚至憎恶,可是阿武竟然是很喜欢二郎的……
别问他为什么会这么想,因为他总觉得吴诩就像一个小男孩一样,越是喜欢的某人,就越喜欢欺负他……
一想到当初他自己就被吴诩作弄得那么惨过,李小九陛下忽然对自家小二胖产生了一丝同情。
可怜的娃,你阿娘的宠爱可不好受啊……
正好今天回来,他有个好消息要跟阿武说呢,是关于两个儿子的封号问题。
大郎已经满三岁了,外人看起来也很健康的样子,这时候加封正合适。
而小二胖算是沾了他阿兄的光,虽然刚满月,要封王也完全没问题……
王皇后虽然已经被废,可太子还在,这个时候还不宜提及废立之事,倒是该先给两个儿子提高待遇才行。
然后……
如果忠儿够聪明的话,自然该明白该怎么做,到时候那些老头子也没话可说了!
想到这里,李小九陛下心里顿时充满了斗志。
256第 256 章
o5
早有宫人进殿通报了李小九陛下的到来。
吴诩和李弘小朋友正手忙脚乱诱哄这哭声震天的小二胖呢,哪有时间理会李小九陛下。
只有杨氏急忙迎出去拜见。
李治赶紧让杨氏免礼,然后摸摸鼻子,走进大殿。来到吴诩和儿子们跟前……
“阿武,这是怎么了?”一看吴诩母子两个严阵以待的样子,李治也有些不知所措。
吴诩正满头大汗呢,看到李治跟看到救星一样,忙把小二胖丢在李治怀里,继续恐吓二胖道:“来来来……二郎,你爹来了……你再哭,他就把你丢出去了啊!”
李治一听这话,差点真把怀里的二郎给丢出去了……
阿武啊,哪有你这样说儿子他爹的啊= =
说来也奇怪,那小二胖一到李治的怀里,就抽抽噎噎渐渐止住了哭声。
吴诩和李弘小朋友终于松了一口气。
“阿柳,你抱二郎下去吧……”李治扎手扎脚地抱着儿子,浑身不自在,好容易等他不哭了,忙让阿柳把他抱下去喂食。
阿柳等人也松了了一口气,急忙抱着二胖告退了。
吴诩让阿韦跟着去照看,然后问李治道:“圣人怎么这会儿过来了?”
她回宫的时候就听小顺子提及,李小九陛下在两仪殿召见政事堂的相公们,中午就不过来了。
所以她就只让小玉准备了十分简单的茶点,随便对付一下就行了。
不想李小九这会儿子过来了,看来中午吃的东西得再加一点。
杨氏显然也是这样想的,就主动起身,表示要去后厨看看。
李治原本就打算跟吴诩私下商量一点正事的,见杨氏等人主动回避了,心里觉得十分满意,口中却道:“这些小事,哪敢劳动夫人……”
杨氏连称不敢,忙行礼退出去了。
王内侍早猜到李小九陛下大概是有要紧话要跟昭仪娘子说了,便使了个眼色,带着一干侍候的人退了出去。
原本李弘小朋友也是要跟着一起离开的,吴诩却把他搂在身边,道:“圣人有什么事,也让大郎听听吧……”
李治想了想,也没有拒绝。
“朕刚刚与几位相公商议了一些国事,这会儿过来倒是为了咱们大郎、二郎的敕封问题,想跟阿武你说说……”
“原来是这事啊……”吴诩只道李小九有要跟她说说改革的事呢,所以有意让李弘留下来旁听。
这两年,吴诩一直在李小九的掩护下悄悄搞发明。
其中比较有成效的如报纸、商场和钱庄等。
商场什么的其实并不稀罕,就是吴诩把原来李小九的保宁坊晋王府改造的,不过里面卖的全是奢侈品,服务对象全是那些装逼世家和暴发户土鳖,反正就是以谋取暴利为目的。
而报纸就不同了,这是一个具有政治色彩,同时又服务群众的产物。
虽说这时代早有官方性质的各种报纸了,如邸报、堂报等。
可老百姓也能看到的报纸却是没有的。
这是一个大市场啊……
但是,要办报纸首先要解决印刷问题。
所以,苦逼的小吴同学跟着一帮能工巧匠鸡同鸭讲了好长一段时间,总算让他们理解了她所说的活字印刷是神马东西,然后不到三个月时间,活字印刷真出来了!
于是,报纸办起来了,收益还相当不错!
李小九和吴诩的荷包鼓起来之后,新的任务又来了……
吴诩先前提过义务教育的设想,可是钱、人、教材都是大问题,只能不了了之。
直到永徽五年末,钱的问题总算解决。
李小九这货很会思考,根据吴诩粗糙的银行概念,结合他组建义仓的经验,居然给他弄成了一家城市小型连锁钱庄出来!
所以现在皇帝陛下的钱库已经相当饱和了。
至于人手,皇帝陛下最不缺的就是人手,翰林院有几百号混日子的学士呢,等李治把新的科考规则再颁布下去,到时候中央的人才就车载斗量了!从中选取一些会忽悠会宣传的家伙去干教育工作,那就齐活了!
至于教材的问题其实早就解决了。
李治登基后不久,就提出要重开科考,而之前他已经让孔颖达等人重新编撰了考试参考书《五经正义》,现在有了新的印刷技术,这些范本正好能派上用场了!
而且,如今整个帝国都在火速地推广新式印刷技术,书籍渐渐不再是奢侈品,只要不是连饭都吃不起的人,都能买到大唐书局出版的正版教科书……
吴诩先前看过一些给小朋友启蒙的读物,感觉不咋地,所以她本来打算趁着大郎在,就跟李小九提一下重新编写一套适合皇室儿童启蒙的读物。
不想李小九一来就直接跟她讨论两个小屁孩的日后待遇问题。
这种要跟礼部打交道的事,吴诩最不耐烦了。
“敕封的事,九郎你看着办就是了,何必问我?”吴诩一边摸着李弘小朋友的小脸蛋,一边对李治道:“你这个做阿爹的,总不会亏待大郎他们吧?”
李治闻言,不由眉眼一弯,笑道:“我恨不得把这世上最好的东西全给你们母子呢!”
吴诩听到这么肉麻的话,不由浑身一抖,扭脸抱着李弘,道:“儿子,你可要记住你爹今天说的话啊……”以后他要是敢爬墙劈腿,咱就大嘴巴抽他=。=
李弘小朋友居然看懂了他阿娘未尽之语,十分严肃地点点头。
李治见状,忍不住哈哈一笑,然后正色道:“大郎已经三岁了,我想着先封他个亲王,至于日后么……”自然还要再进一步。
不等他说完,吴诩就插嘴道:“大郎倒是不必说,可二郎年纪还这么小,也要一起封王不成?”
“那是当然!”李小九陛下理所当然道:“当年大兄(指承乾)出生便被皇祖封为亲王,那时先帝也不过是秦王罢了!朕如今已是天子,天子之子为王,有何不可!”
这个情况不一样,好不好!
吴诩闻言不由满头黑线。
人家李承乾可是嫡长子呢,封王也是应该的,咱家二胖上头还有好几个哥哥呢= =
还有,李小九你丫一身王八之气测漏是肿么回事?
难道刚才在跟政事堂的一群老头子斗法的时候,又干了什么坑爹的事不成?
李弘小朋友也一副小心怕怕地看着他爹,心里大概也在想着原来他阿爹在阿娘面前总是这样抽风啊=。=……
李小九还不知道他家亲亲媚娘和大郎正在心里腹谤他呢,还继续霸气侧漏地表示:“朕想着就封大郎为代王,领雍州都督、并州刺史,封二郎为潞王,领扬州都督、蕲州刺史……”这一番册封可是李治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的结果。
吴诩怎么听着这些官名,总觉得有些耳熟。
对了!
李小九为晋王的时候好像领的就是并州,现在让大郎领了雍州和并州,这意图也太明显了一点吧= =
还有,二胖那么丁点大的小屁孩居然也跟他哥一样领了两个州……
果然是有个好爹就能少奋斗半辈子啊!
不过,李小九今天的状态确实又跌太过父爱爆发了,尼玛到底受什么刺激了?
吴诩怎么看着今天的李小九有点李世民附体的样子呢?
想到这里,吴诩不由打了个寒战,她可不能让李小九把她的儿子带成像李承乾和李泰那样= =
再怎么说,她的儿子就算以后不像个王爷,也得像个腹黑商人,决不能让别人坑了去!
“阿娘,雍州肚肚是什么?可以吃吗?”李弘小朋友听他爹说了一大串,表示没听懂,只能回头问他娘。
吴诩闻言,差点笑喷:儿子,你真是太有才了!
“大郎,雍州……都督啊……哈哈…当然不是吃的……这是一个官的名字,以后就是你了,不能吃哦……”矮油!真是笑死她了!
吴诩好不容易止住了笑,对坐的李小九陛下脸都黑了。
大郎小朋友则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正好这时候,杨氏亲自带着摆膳的宫人们过来了。
吴诩忙道:“吃饭了、吃饭了,有什么事待会儿再说……”
所谓食不语。
话虽这么说,吴诩这p民出身的家伙还是忍不住在饭桌上开口说话。
“差点忘了说了,我今天出宫去,找了一个烧陶的窑b1ab1a……”
心里藏不住大事的某人眉飞色舞地把她的成果通报了一遍。
李小九和杨氏听吴诩的话,心中各有思量。
两人顺便交换了一下这几天策动朝中官吏同意立吴诩为后的情况。
李弘小朋友则努力学习如何熟练地使用筷子……
一顿饭吃完,几个人都有不小的收获。
李治听了杨氏传达的关于袁公瑜投诚的信息,心里且喜且怒。
喜的是御史台这边都暗中支持他的决定,怒的是一个小小长安令竟然口出狂言,说阿武是祸国妖姬!
吴诩若是祸国妖姬,那他岂不是成了桀、纣之流的昏君、暴君了吗?!
他喵的不带这么侮辱人的!
不想吴诩听了李治的话,反而哈哈大笑。
“九郎你倒是看不上桀、纣之流,我看你啊,现在混得还不如那俩暴君呢!”
9o版《封神榜》啊,那可是经典!
小吴同学可是看了不下十回了,人家纣王多牛逼啊,在朝堂上就没有哪个大臣敢跟他呛声的!谁不听话就灭谁,不然你以为苏妲己是怎么进宫的?!要不是那个小狐狸精是女娲专门派来扰乱他的江山的,就凭着闻太师、黄飞虎、比干之类牛逼人物在,姜子牙只能钓鱼钓到死了!
“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九郎你就是让他们觉得你太仁善了……”吴诩最后下结论道。
李治:“…………”好吧,其实他一直讨厌别人认为他懦弱可欺,吴诩的话算是戳中了他的怒点。
于是,倒霉的长安令裴行俭成了第一个因为反对册立吴诩为后而被贬的京官,被李小九陛下一纸诏书丢到了边疆打仗去了。
不过这位老裴同志运气十分好,到了边关居然打了好几场胜仗,成了唐初一代名将,这是后话。
却说裴行俭的被贬,让广大京官都是一个激灵。
但凡嗅觉灵敏点的人都已经发现了端倪,这是李小九陛下在下最后通牒了:支持立武昭仪,或者不支持立武昭仪,没有第三天路可选……
257第 257 章
第十七章立后 o6
永徽六年春,新年期间,李小九陛下再次大封宗室,如十郎、十一郎等李小九的兄弟们都从郡王加封为亲王,并添了一百户食邑,而十六娘、二十一娘、二十二娘等公主则加封为长公主,也多了一百户食邑。
同时,李治还提拔了十六娘的夫婿长孙诠和二十一娘的夫婿魏叔玉的官阶,令他们参知政事。
至于还没有婚配的幼妹二十二娘,李小九陛下也为其寻了一门好亲事,男方是世家薛氏本宗之子,今年才十八岁,与二十二娘正是良配——这也是吴诩千挑万选最后敲定的人选。
二十二娘的大婚初定于次年九月,这两年里倒是要好好准备嫁妆了。
除了兄弟姐妹之外,李小九陛下自己的几个孩子也受到了册封,郑氏之子皇子李孝被封为许王,杨氏之子李上金被封为杞王。还有就是吴诩的两个儿子大郎李弘被封为代王,并领领雍州都督、并州刺史,新近取名为李贤的二胖被封为潞王,领扬州都督、蕲州刺史……
只有太子和四郎雍王素节没有受到封赏,倒不是李治因为两人的母亲之事迁怒与他们,只不过两人原本就是储君和位阶最高的亲王了,算是封无可封了。
吴诩想着孩子总归是无辜的,就让李小九陛下赏了两人各一百户食邑,算是跟叔叔伯伯们一样了……
李治见吴诩这么心软,也并没有说什么,不过给了两个儿子食邑之后,顺手把李忠身上的雍州牧的职位给夺了。
为了不让于志宁老太傅有意见,李小九陛下还特意让礼部好好操办今年太子殿下的元服礼。
他对太子这种打一棍子又给颗甜枣的态度让朝中大臣十分不解,但有眼色的人已经看出来了:数月间连续失去生母和养母的太子,怕是很快就要被逐出东宫了……
事实证明,李小九陛下还没有狠心到这个地步,他还是比较倾向于得到朝臣们尤其是长孙无忌的支持,名正言顺地改立中宫和东宫,不过他的愿望明显是白日做梦一样……
程知节大军已经赶赴西突厥,李治暗中派出去的钉子也开始行动了,唐军这次的出战只可能是铩羽而归一个结果,结局早在李治提议调走程知节的那一刻就注定了!
但李治这人毕竟还是有几分良心的,他一直都记着长孙舅舅对他的扶持之功,所以他打算再给舅舅最后一次站队的机会——先前贬谪裴行俭已经是他对长孙舅舅的警示了,如果阿舅还是固执己见,他只好让阿舅提前退休了!
永徽六年正月十五,李小九陛下大宴群臣,对贞观旧臣大肆封赏,并着重表扬了长孙相公和李相公,希望他们继续忠君报国。
正月十六,李小九陛下与武昭仪微服出宫,巡幸了赵国公府。
长孙无忌携夫人与九个子女出迎。
“老臣恭迎圣人、娘子驾幸……”李治这次出宫相当突然,长孙无忌对其的来意一时也有些摸不着头脑。
说来,以前李二陛下也经常微服出宫巡幸大臣和留京皇亲的宅邸,但李小九陛下却比较像个宅男,除了按照旧例每年两次去行宫避暑过冬外,就很少在长安城里晃荡。
所以,长孙无忌只觉一头雾水,更让他疑惑的是,这次圣人到他家来,居然还带着女眷……
说来也巧,今天正好是长孙无忌的爱妾月娘的生辰,府中正摆酒欢宴呢。
李小九的辇车一到,府里的客人都被惊动了。
一时,李小九陛下被王内侍扶着下了辇,他也不等阿韦等人动手,就亲自扶着后面出来的吴诩下车。
吴诩今天出门并没有带帏帽之类遮面的行头,满头青丝挽成了高高的发髻,其上装饰的步摇钗环虽不多,却都是十分华丽夺目之物,每一件都价值连城……
可那些珠宝再怎么璀璨耀眼,也让人难以忽视她那张艳光四射的脸……
一起出来迎接圣驾的那些贵妇们见了这样的美人都不由暗暗抽气……
吴诩很少在世家勋贵间露面,二次入宫后,更是从未招待过宗亲世家的女眷,所以长安的贵族圈子只闻武昭仪之名却没几个人见过她的真容……
“这位娘子难道就是……”
“一定是了!你看她长得可不是有几分像周国夫人么!”
“前儿还说周国夫人颜色极好,如今才知道……不愧是母女啊!”
“这般美貌,也难怪圣人……”
………………
已经有几个贵妇按耐不住开始窃窃私语了。
长孙无忌的夫人也没见过吴诩,原以为李小九陛下带出来的宫妃应该是目前宫中位份最高的徐贤妃呢,正要上前拜见,冷不丁听见那些贵妇的悄声议论,她顿时愣在了半路,进退两难。
倒是吴诩见了长孙夫人,主动上前一步,笑道:“这位该是舅母了吧?”她一边说着,一边扭头询问李治。
李治笑道:“正是……”说着也上前一步,挽着吴诩的手,对长孙舅舅一家道:“都是自家亲戚,诸位不必多礼……”
“阿武,来……朕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五娘(指长乐公主)的夫婿,这位是二表哥,这位是……”李小九陛下煞有其事的给吴诩引见长孙舅舅一家老小。
吴诩被李治一路拖着认亲,脸都笑僵了。
说实话,( 〖武则天〗女皇之路 http://www.xlawen.org/kan/51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