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3 部分阅读
“阿兄,我求求你……我不能回宫,你要金银珠宝只管说,我、我不能……”
武元庆被武顺忽然扑过来的动作吓了一跳,想也不想就把她一脚踹开——他可不是吴诩那货,看到美人还会心软。
武顺跌坐在地上,脸上露出痛楚的表情。
武元庆不由鄙夷地看着她:“你作出那幅柔弱样子给谁看?我可不是你那野男人,还会怜香惜玉……”
武顺脸色惨白,一句话也说不出来,额上慢慢渗出了细小的汗水。
武元爽看她的样子不像作伪,于是犹豫地对他兄长道:“阿兄,我看有点不对劲!”
武元庆哼了一声,大步上去,把武顺拎了起来,这下可看到她身下的襦裙已经被血水染红了……
“!”武元庆吃了一惊,手上一松,武顺又跌回了地面,痛苦地蜷成一团。
“阿兄,她、她不是要生了吧?这这这……这怎么办呐?”武元爽吓得颜色都变了,连连后退,一副拔腿要跑的模样。
武元庆忍不住在他弟弟脑袋上敲了一记,叱道:“呸!哪又有这么快?!这个野种看样子也不过三个月罢了……哼!我看她连她阿娘都瞒着呢……”
不过,看着武顺身下的血越流越多,武元庆也有点胆寒,色厉内荏地威胁了武顺几句,就带着武元爽匆匆离开了。
武顺见武氏两兄弟的时候是屏退了所有人的,所以一直等到方太医上门拜访的时候,众人才发现武顺倒在血泊里,已经奄奄一息了……
武顺小产身亡的消息传到宫中时,吴诩正酝酿着跟杨氏提把贺兰小正太过继给武氏的事呢……
267第 267 章
第十九章外戚o6
武顺被忽然送出宫的具体缘由,杨氏其实并不知情,但她什么也没问,也没有再在吴诩和李小九陛下面前提起过武顺的名字……
吴诩也曾想过杨氏可能已经知道了武大姐企图对李小九霸王硬上弓的事了,要知道自从周尚仪退居二线之后,杨氏差不多就是百福殿的实际主管了,要打听当天在甘露殿发生的事,简直易如反掌!
但是,吴诩怎么也没想到武大姐会忽然挂掉了,她不是阿武本尊,还没到心硬如铁会对亲姐姐下手的地步,可偏偏就是除了那样的事后,武大姐竟然死了……
吴诩都要怀疑是不是李小九下的手呢!
杨氏乍听到武顺的死讯,她的神色与吴诩的也差不多,先是震惊、悲痛,之后就是略带怀疑地看向李小九陛下——当然,杨氏可不敢像吴诩那样光明正大的用怀疑的目光看李小九陛下,可那目光想要忽略,却不太容易……
李治表示他很冤=。=
虽说他其实也想弄死武顺一百遍了,可看在阿武的份上,他已经自认倒霉,放武顺一条生路,还默许了吴诩的提议,预备把人丢给方太医去搞定了,谁知忽然来了这么一出!
这他喵的到底是哪个活得不耐烦弄出来的混账事!
更让李小九陛下愤怒的是,方太医那个没用的东西在发现尸体的时候,居然报了官!
尼玛!
你一个太医到凶案现场,不是想着先救人,居然是报官!
朕是不是该赞扬你方太医是个守法好公民啊?!
李治一想到为了压下武顺的死因,不使其见报,费了不知他多少精力,就是一肚子火。
如今,丈母娘和老婆还都用怀疑的目光看着他,李小九陛下直接黑了脸。
“朕已经命人加紧调查了,据府里的人说,那天武元庆和武元爽二人去过……之后就是方太医,那时韩国夫人已近弥留……”李治说完,就猛地灌了一口茶水。
每次一遇到武顺那个女人的事,李治就觉得各种不爽,现在人都死了,还留了一盆污水往他身上泼。
别以为他不知道,有相当一部分人,因为武顺小产失血过多而死的这种死因,怀疑她的孩子其实是他的!
就算方太医在得知武顺没救了之后就是一副如丧考妣的样子,也没人怀疑他才是跟武顺有一腿的人!
尼玛yy皇帝陛下和风流俏寡妇真的就这么带感吗?!
吴诩看李小九一副没好气的样子,忙上前顺毛:“九郎你大病初愈,这种事……还是让我跟阿娘来办吧……”
杨氏是多有眼色的人呐,闻言也忙附和吴诩:“华娘说的是,圣人的龙体要紧,顺娘的后事……有老妇就够了……”说到这里,杨氏大约是想到了贺兰家的无情无义,不由徒生一丝忧虑。
顺娘再不好,也为贺兰家生儿育女,留了子嗣,可他们……
眼见杨氏满面愁容,吴诩立刻猜到她是在为武大姐的两个小儿女在发愁,于是她顺势把想要贺兰大郎继承武老爹爵位的事给说了。
杨氏不由惊喜交加,不可置信地看看吴诩有看看李小九陛下:“娘子,您不是在哄我吧?大郎他怎么可以……”
“此事,我已于圣人商议过了,当初姐夫一去世,贺兰家就让阿姐分屋另住,全无同宗情义……阿爹膝下的几个子孙都不肖,我武氏的勋位岂可轻易传给他们?”吴诩笑眯眯地把她已经让吏部外放武家四兄弟的事一一说了,又道:“我和圣人都看大郎聪慧坚忍,是个好孩子……”说着,吴诩还看了李小九一眼,要他表态。
李治无奈,只得对杨氏点点头。
其实,他对那个长得白皙冷俊的臭小子可没好感=。=
虽然那货走的是冰山美男的路线,可李小九陛下总觉得他跟他是同类人——同性相斥啊!
“让大郎继承武氏,一则是为了我武氏的基业,二来……”吴诩对这件事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贺兰敏之跟贺兰家不亲近,从小又是杨氏养大的,若论血缘关系,他也是比较亲近武氏这边的。再有,如今武大姐已经不在了,这两个娃可真成了孤儿了,她这个做阿姨的,也得为他们的将来考虑一下,贺兰敏之如果承袭了周国公的位子,以后就不必再看贺兰家的脸色了——当然,小吴同学此时也还没考虑一定要贺兰小朋友改姓来着……
杨氏就考虑得比较细了。
国家册封的爵位可不是随便可以传承的,必须由政府认定才行!
如果随便哪个亲戚都可以继承爵位,那国法何在?
如果让贺兰敏之承袭周国公的爵位,除非他姓武!
杨氏不禁有些犹豫:“大郎性子执拗,我只怕他不肯改姓……”
杨氏的话音刚落,就听见门外传来一声少年清冷的嗓音:“我愿意。”
就见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拉着一个三、四岁的小包子进来了。
正是话题中心人物贺兰敏之和李弘小朋友。
吴诩一看两人手拉着手进来了,立刻笑道:“哟~~~两位小郎君下学了啊?”
李弘小朋友原本是板着一张包子脸的,一见到吴诩就破功了,迈着两条小短腿欢快地扑了过来……
“阿娘~~~~~”
“好儿子!”吴诩一把抱住李弘小朋友,大大地亲了一口,然后顺手掂了一掂,点头道:“嗯……总算重了一点,阿娘有赏!”
李弘小朋友一听,忙把小脸凑上去,让吴诩再亲一口——某人在旁看得都快成兔子了:朕也想亲亲啊~~~~(>_&1t;)~~~~
贺兰敏之恭敬地向李小九陛下、吴诩和杨氏行了礼,看吴诩和李弘亲亲热热的互动,冷峻的小脸上没有什么异样神色,可眼中还是止不住闪过一抹羡慕的神色。
他的阿娘明明看起来是那样温柔可亲,可对他这个儿子却十分严厉,仿佛她所有的温柔都给了妹妹和别的男人了……
而常被阿娘说成是冷血无情的姨娘,对大郎、二郎却是这么温柔,就是对他也……如果他是姨娘的儿子该多好啊……
贺兰敏之羡慕的眼神自然瞒不过李小九陛下,他不禁冷哼一声:臭小子,居然敢对朕的阿武露出这种眼神!我¥%#a……
醋坛子李小九陛下全身冒冷气,惹得吴诩和李弘小朋友不约而同都打了一个寒战,两人茫然地四下一看,不明白刚才为什么会背脊一凉。
杨氏见贺兰敏之进来,早已按耐不住,她生怕贺兰敏之不明白‘袭爵’和‘改姓’到底是怎么回事,于是道:“大郎,你刚才说什么?”
贺兰敏之闻言,这才把目光从吴诩和李弘小朋友身上转过来,对杨氏道:“方才外婆与娘子的话,孙儿已经在外面听到了……”
“娘子想让孙儿承袭外公的爵位,孙儿绝不会推辞的!”
杨氏听贺兰敏之这么说,不由十分激动,立起身来走到贺兰敏之面前,一副马上就要喜极而泣的样子道:“大郎,外婆知道你是个孝顺的孩子,也很有志气,可是……你若是要继承你外公的爵位,就要改姓武氏了,你……你可愿意?”
贺兰敏之神色不变,淡淡道:“孙儿愿意。”
“若是改姓,从此以后,你就跟贺兰氏再无瓜葛了,你可要想清楚哦!”这时,李小九陛下忽然冷冷地j□j话来。
贺兰氏也算是个不大不小的世家,其子孙都以自己的姓氏为荣,而武氏与他们一比,简直就是暴发户一样的存在,即使有个国公的爵位,其子弟却都没什么建树。
在世人眼里,贺兰敏之如果改姓,就好比是放弃了一片森林(贺兰家),选择了一段朽木(武家)。
贺兰敏之依然是淡淡地看了李治一眼,然后坚定道:“我愿意姓武,从此更名武敏之。”
杨氏这下真哭了,一把抱住贺兰敏之,把小小少年的脸拼命往自己丰满的凶器上挤……
“我的儿,外婆以后就靠你了~~~~(>_&1t;)~~~~ ”
少年的脸红了。
吴诩的脸也红了,忍不住咳了一声,避免刚出炉的小武郎君被激动的杨氏给闷死在怀里= =
“妾失态了,还请圣人、娘子恕罪……”杨氏的情绪就像夏天的天气,很快就从极度激动的状态平静下来,然后告了一声罪就下去补妆了。
吴诩看李弘小朋友一副怏怏的样子,知道他是想去看弟弟了,便对李治道:“圣人,你不是还有一件要紧事要跟大郎说吗?我先带弘儿下去了……”说完,吴诩就拉着儿子遁了……
今天虽然把贺兰小子拐得姓了武,可武大姐的死讯可不能不让他知道吧?
这种事就交给你了,圣人!
组织看好你!
你们俩就来一段男子汉之间的对话把=。=
吴诩毫无义气地把大眼瞪小眼的两个男人(孩)丢在大殿里,回到后殿跟李弘小朋友一起去欺负二胖去了。
那天也不知道李小九跟贺兰敏之说了什么,吴诩只觉得贺兰大郎越来越往冰山方向一路狂奔了!
不过,鉴于贺兰大郎对她家大郎二胖依然是一副好哥哥的模样,吴诩也懒得纠正他——冰山男总比蝴蝶男要好太多了吧。
不说,李小九陛下与贺兰敏之的一席话完全扭转了他原本杯具的命运,却说被留职查看的褚遂良同志还是没定改变他悲催的命运。
李小九陛下还朝的第一件事就是下发了吴诩拟定的对褚遂良的贬谪决定。
敢跟皇帝陛下当堂呛声,还揭人伤疤,把圣人直接气吐血的人,怎么的也得脱层皮吧?
举朝上下连长孙无忌在内,也没人敢对褚遂良的贬谪决定有任何微词——能拣条命就不错了!
仁慈的小吴同学还顾及褚遂良的顾命大臣身份,建议给他安了一个潭州都督的官职,把他丢到离长安千里以外的湖南就算了,可李小九一看意见书,直接把潭州改成桂州,让褚遂良跟武氏兄弟作伴去了……
先前吴诩把武氏兄弟贬到龙州、始州等地的时候,还感叹说那都是山、水甲天下的地方,说不准就把几人都炼成大诗人了呢!
这会儿李小九把褚遂良也丢了过去,不知会不会来个仇人相见分外眼红,掐得昏天黑地都能写出一部狗血小说来啊什么的……
也许李小九根本就是这么希望的吧。
吴诩都不知道该怎么吐糟李小九的恶趣味=。=
而很快一个从广西传来的消息让她吓了一跳:武元庆死了,还是被人刺杀身亡的!
268第 268 章
第十九章外戚 o7
武元庆这一死不要紧,可把广西的官员都吓死了。
这死的人可不是一般人呐,那可是准国舅好不好!
除了武元庆的身份敏感之外,他的死相也实在难看,负责查案的官员都不知道该怎么在死亡报告书上描述这个尸体的……惨状!
都说十大酷刑里有个刑罚叫‘凌迟’,是片片割肉,千刀万剐,可武元庆这个死法也不比凌迟好多少,应该是被人捅了至少一千个窟窿吧=。=
这得多大的恨,才让下手的人能坚持戳武元庆那么多个窟窿啊= =
偏偏案发地还是在去龙州的途中,一片一看就是会有强人出没,三不管的密林里,等官服派人来的时候,凶手早就跑没影了!
广西的官员为了这个案子简直是焦头烂额,都不想承担责任,互相推诿得尸体都要臭了,最后还是李小九的人把事情原委全部报到了长安。
吴诩听说武元庆并不是死在任上的,脸色就不怎么好看了,再听说武元庆没有按照吏部公文规定的时间出发上任,带着一群美妾沿途游山玩水,顺手调a#¥戏个把良家妹子,还带着大批财物,慢悠悠地向龙州进发……
吴诩顿时气不打一处来,只给了四字批语:自寻死路。
一副肥羊样还敢在民风彪悍的穷山恶水招摇过市,他不死谁死!
“这事,圣人就按照一般官员死伤办法处理吧,我还是避嫌比较好。”吴诩看完了广西那边关于武元庆之死的两份调查报告,不由自主打了个哈欠。
两份调查报告都遮遮掩掩地表示武元庆是被人故意折腾死的,不过广西州府的报告表示凶手可能是流盗,而李小九的人则表示凶手可能是武元庆的仇家……
不管凶手是哪一种,反正是捉不到滴!
吴诩不由又打了个哈欠。
像武元庆这样的人,估计没几个人会喜欢的,横尸街头根本不足为奇。
至于不久之后又传来另一个武家兄弟武元爽的死讯,吴诩已经十分淡定了:富二代纨绔子弟什么的果然享不了清福,去了那样山清水秀的地方当官,居然也能挂掉?君不见现代多少白领、金领的,没事尽往深山老林里跑,恨不得留下来不走呢!
啧啧啧……
这下武老爹这一支还真没儿子了=。=
见吴诩懒得管武家兄弟的死亡真相,李治不由暗暗松了一口气。
偏这时吴诩忽然问起贺兰敏之来:“大郎最近在忙什么?我怎么觉得好长时间没看到他了,弘儿昨天晚上还跟我说大兄有好长时间没上弘文馆了……”
“你说大郎啊……”李治见闻,脸上闪过一道异色,随即笑道:“他前段时间说是想去各州府游学,朕就给了他玉牌,让他……”
李治的话还没说完,吴诩就惊诧地打断他道:“什么?!你让他这么一个小孩子去游历?”
他两个舅舅刚刚才在穷山僻壤里挂掉好吧?
贺兰小子还没成年呢,这万一要是出什么事……
擦咧!
这事被护犊子的杨氏知道,不会暴走吧?
李小九陛下见吴诩完全把贺兰敏之当成少不更事的柔弱少年看待,忍不住落下一滴冷汗:贺兰大郎都16岁(虚岁)了,哪里还是小孩子?朕当初这个年纪的时候都已经娶王妃了,呃……打住、打住!
“阿武,你别担心,朕给大郎配了不少侍卫呢……”何况那臭小子的剑术相当不错,假以时日说不定会成为一名顶尖剑客呢!
“得了吧你……”吴诩有些烦躁地在榻上走来走去,虽说已是快入秋的季节,太极宫还是闷热得像个大蒸笼,吴诩这一急躁,汗水呼啦啦地就往纱衣里淌……
李小九陛下看着某人胸前若隐若现的春光,不由有些心猿意马……
“这事你瞒得好紧啊……要是被阿娘知道……唉!”吴诩恨不得把李小九踹上两脚,把贺兰小子放出去这件事居然连她也瞒着,要不是杨氏这两天身体不适没有时间关注外孙的情况,说不定早露陷了!
李治忍不住揉揉自己的鼻子,顾左右而言他道:“这些日子闷热得不行,不如咱们去万年宫避暑吧?”
“你确定万年宫还能住人吗?”吴诩闻言忍不住翻了个白眼,当年山洪暴发之后,万年宫就被毁得差不多了,除了东边的太子宫没多大损伤,其他宫殿全部化为瓦砾。
吴诩一算修缮行宫所需的费用,顿时心疼得哇哇叫,后来又赶上各地都发生洪涝灾害、‘文佳皇帝’造反之类天灾人祸,吴诩索性就把修缮行宫这笔费用给挪用了……
现在想起来,吃亏的还是他们自己=。=
她跟李小九累死累活,冒着中暑的危险加班干活,如果底下的人不听从指挥,估计还得冒出一两个‘文佳皇帝’、‘武佳皇帝’来!
果然,要做个吃苦耐劳的好元首不容易啊!
不等吴诩感慨完,那边李小九的脸色忽然变得有些微妙起来,然后丢给她一本加急密折。
“阿武,你看看……”
吴诩看完那本折子,不由愣了,这他喵的又是一个将军管不好士兵,结果捅了大篓子的真实案例。
折子是葱山道大总管程知节上的,讲述了他这几个月来的军事行动,事无巨细。
吴诩只看到上面‘兵士劫掠财物’等字眼,就不由眼皮直跳……
却说今年年初李小九忽然想起了边境上还有那么几个不服大唐的小蛮夷,于是他就派程知节帅领大军出击西突厥。
结果几个月过去了,小蛮夷没有干掉,原本十拿九稳的军事行动居然阴沟里翻船了!
这下,长孙相公也没办法再请病假闭门不出了,心急火燎冲地进宫请罪。
与先帝戎马一生,胜负各半的武功不同,李小九陛下自从登基以来,就没再武力打击敌人上吃过亏,这次葱山道行军虽不算是大败,却明明是惨胜。程知节延误战机,致使首恶逃窜,虽然拿下了怛笃城,却没能约束好手下,造成了暴乱,白白损失了大量军士……
李小九陛下闻报大怒,当即解除了主帅程知节的职务,将其押解进京候审。
而作为当初支持程知节挂帅出征的长孙相公和来济等人都负有连带责任。
李小九陛下毫不客气地削了几人的官阶,暂时保留了几人的相位,以观后效。
最后,在长孙无忌竭力保奏下,程知节免了死罪,被外放岐州。
不过,明眼人一看就发现了端倪,褚遂良和程知节先后被贬,长孙相公就如同断了左膀右臂,韩瑗、来济之流根本无济于事了!
圣人可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呐!
但是,接下来的中秋佳节,李小九陛下又全无芥蒂地在群臣宴会上,又把他舅舅长孙相公的官阶给提了回来,还请他总监修编五代史。
要知道在唐一代,一个臣子能够被圣人委以 ‘修史’的重任,就标志着此人极受圣人的信任和重视。而这个时代还有‘拜相’、‘修史’和‘娶四姓女’乃士人们终身为止奋斗的三大目标的说法。
除了对长孙舅舅委以重任外,李小九陛下还晋封了十六娘的夫婿长孙诠的官职,让他从入了中书省,看样子像是要让他接长孙舅舅的班似的。
李小九陛下对长孙氏的示好,让众人包括长孙无忌都以为是圣人希望修复甥舅关系,给下的台阶。
长孙无忌不是个迂腐的人,或者说他其实是个十分会把握时机的人。
只是多年的养尊处优和权势在手的优越地位,让他早已忘记了当初在玄武门之变前夕的那段朝不保夕、紧张刺激的黑暗日子。
李小九陛下的示好长孙无忌没有拒绝,可他还是没有给外甥好脸色看。
长孙相公在中秋佳节之后,依然继续称病不出,而以他马首是瞻的韩瑗等人也有样学样,都请了病假,以示对李小九陛下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
中书门下少了几个大佬签字,皇帝陛下有些诏书就无法下发。
李小九陛下的心情咱们暂且不论,长孙氏的一些人不免有些动摇。
十六娘城阳长公主最先去了赵国公府,只可惜十六娘劝不了她舅舅,只好跟着进赵国公府后就一直没有吭声的丈夫长孙诠离开了。
李小九陛下听说了十六娘的举动,心里倒也十分感激,只是他已经打定主意要抛到唯唯诺诺的表皮了,只要长孙无忌还在朝中掌权一日,他跟阿舅的关系就必定是如同水火,怕是再难和解……
李治在十六娘夫妇拜访赵国公府后的第二天,赐了他们娘夫妇一套长安书局新近印刷出来的道家典籍,至此十六娘夫妇再也没有掺和过李治与长孙无忌这两甥舅之间的事了。
中秋之后,就是贺兰敏之的十六岁生辰。
已经缺席了中秋团聚的贺兰大郎踩着点赶在他生辰前一天回到了长安。
已经快要瞒不住杨氏的吴诩闻讯,差点喜极而泣:这下总算可以为贺兰小子举行元服礼了,以及让他改姓入武氏族谱!
几个月不见,贺兰小子似乎又长高了不少,看起来好像更白皙了呢!
擦咧!
她在长安担心了个半死,这小子过得还蛮滋润的嘛= =
小吴同学磨着牙,似笑非笑地盯着越发俊美的少年。
等过了明天,就再没有贺兰大郎,只剩武大郎了,哼哼……
269第 269 章
第十九章外戚 o8
吴诩原本没打算把贺兰大郎的元服礼办得特别大,毕竟这娃刚刚成了孤儿,而且还要改姓换宗。
可架不住贺兰大郎是吴诩这个准皇后的亲外甥,还很快就要变成她的亲侄儿,继承周国公府了,长安上下但凡消息灵通点的王公勋贵,哪个不赶着上前巴结。就是那些以身份姓氏自矜的世家,也半遮半掩地表示希望能够与未来的周国公多多亲近。
“大郎居然一张都没理会?”吴诩看着一大叠邀请贺兰小子的帖子,表示非常无语。
果然即使长成了冰山样,高富帅还是一样招人喜欢=。=
李小九陛下和杨氏可没吴诩那么呆,还以为那些世家勋贵这么看好贺兰大郎是为了讨好未来的周国公/准皇后/李小九陛下,两人大概都想到了那些人其实是在打贺兰大郎后院的主意。
这么年轻美貌的小郎君,还是铁板钉钉的国公,简直是千年难遇的理想女婿人选啊!
尤其是到了贺兰大郎元服礼的当天,许多慕名而来观礼的贵妇都被贺兰大郎的美貌给震精了,即使小郎君在整个仪式过程中一直不苟言笑、色如冰雪,那些家中有女儿/侄女/外甥女/孙女的贵妇们一瞬间在肚子里打了无数个注意,更不要说出席典礼的小娘子们了!
贺兰大郎的美名一夜之间传遍了长安城。
不过……
贺兰郎君很快就改成了武大郎……
“以后,你就是我武家的大郎了……”吴诩笑眯眯地看着贺兰小子——熟识她的人很容易发现,今天的吴诩有点莫名的兴奋和…诡异,尤其是在叫了新更名‘武敏之’的贺兰小子为‘武大郎’的时候……
即使是李治,也无法猜透 ‘武大郎’ 这个极其普通的称谓有什么奥秘,他只能当做是吴诩因为喜欢的后辈继承了父亲的基业而感到特别高兴罢了……
一开始,李小九其实是比较厌恶贺兰小子的,毕竟他有那么讨人厌的一个母亲,还有一个十分不知好歹的家族本宗,再加上这小子神色冰冷倨傲,一看就像个世家出来的熊孩子=。=
而很明显,贺兰小子一开始对李小九陛下也没多少好感,这娃非常敏感,只一眼就能看出别人对自己的好恶来,所以对李小九陛下的观感……你懂的。
结果,两人在武顺死了之后,关系反而变得亲近了。
说来,其实武顺的死,李小九陛下也不是没动过手脚的——这一点必须瞒着吴诩和杨氏——当初武元庆兄弟弄得武顺小产,李小九陛下暗中派去监视武顺的人立刻就把消息报到了李治那里,但李治没有理会,还让他们想办法把侍人都支开,所以武顺也算是因为救治不及而死的。
得到武顺的死讯后,贺兰小子居然第一时间就怀疑上了李小九陛下,这可让李治刮目相看。
不过,李小九陛下毕竟是出了名的腹黑帝,当即把武氏兄弟是重大嫌疑人的事给抖了出来,暗示谁才是真正的凶手。而贺兰小子经过询问报案人(方太医)和目击证人(武顺府中众多侍人)的口供后,很容易就推理出凶手是谁了……
然后,这小子居然就一声不吭千里追凶去了=。=
事情到了这里,李小九陛下就开始有点佩服贺兰小子了,因为他做了李治少年时一直想做的事。
每个男人在年轻的时候,大概都会有一种想要成为绝世高手,闯荡江湖快意恩仇的武侠情结。
李小九也不例外,或者说他的身份和身体状况,让他比别人更加渴望去外面的世界闯荡一番。
贺兰敏之的身手很不错,这是宫中所有骑射师傅都肯定过的事。
但再厉害的少年毕竟还是少年,一个未成年人千里迢迢跑去‘快意恩仇’了,李小九陛下也不由有种摊上大事的感觉。
不得已,李小九陛下只好一边瞒着吴诩和杨氏,一边极快地派出自己的暗卫,赶紧把贺兰小子给追回来……
不想,人没追回来,两个大舅子的死讯就先后传回来了。
李小九陛下只能表示,这小子够狠辣、够牛逼,值得栽培!
于是,李小九陛下的一部分暗卫就直接交给了贺兰小子统领,这支暗卫后来又成为了东宫最忠贞不二的保护者,这是后话。
却说贺兰敏之正式改姓之后,就搬进了李小九陛下御赐的周国公府居住,很奇怪的是,他的妹妹贺兰大娘怎么也不肯跟他一起住国公府,非要留在武顺死前住的那所宅子里。
杨氏没法,只好跟吴诩请求,接贺兰大娘到宫里来,结果却遭到了李小九陛下和武敏之异口同声的反对。
杨氏不由有些尴尬。
吴诩则是感到十分奇怪,不仅是因为两人的反对态度,更是因为两人莫名其妙的默契态度。
“你们这是……”
李小九陛下显然也发现了问题,忙虚咳一声道:“大娘青春年少,正当花龄,留在禁宫起居,恐有不便……”
吴诩一听他这话就知道是借口。
如今宫中最大的皇子才十二岁,即使这时代男子早婚,可也还没到说亲的年纪,况且皇子们轻易不进后宫,哪有什么不便?
何况,她这个百福殿更是只有李小九这个成年男人才可以跑进跑出的,外人哪能把小贺兰给偷看了去?
难道说,李小九见不得她整天搂着一个缩小版的阿武本尊?
吴诩想着,忍不住瞪了李治一眼,转头问武敏之道:“大郎为什么也不同意呢?”
武敏之默了一刻,淡淡回道:“母孝。”
新修的唐律中明确规定,母亲过世也要像守父孝一样守制三年,穿麻衣睡草席什么的自然是不用了,可女孩子去别人家做客什么的必须不能有。
吴诩:“……”好吧,她都忘了这一茬了,难怪武大郎最近老穿素色的衣服,她还以为这小子在学习剑神的穿衣风格呢!
武敏之同学的‘守母孝’言论一出,不但解决小贺兰再度进宫的问题,也挡掉了众多企图给武大郎提亲的各级媒人。
杨氏只能哀叹不已,她一直希望大郎能早日成家,让她能快点抱上曾孙子呢,这下可泡汤了。
吴诩却看出来了,冰山少年武敏之同学对小萝莉们并不感兴趣——自从杨氏不再见缝插针给武敏之同学介绍年龄相仿的妹子之后,这小冰山就有消融的趋势,来百福殿问安,看望两个小皇子的次数也多了不少……
而杨氏也没沮丧太久,很快她又精力满满地开始忙另一件大事了。
永徽六年的十一月和快就到了,吴诩被正式册封为皇后的日子也进入了倒计时。
太极宫里每个人都在忙。
吴诩这个册封大典的主角更是成了所有人忙碌的中心。
百福殿所有人外加宫中各司的尚宫都围着她转。
礼服、首饰、妆容……
每一样都不能出半点差错,吴诩整个人从指甲盖到头发丝都要被武装到位,而预备的装饰方案有n种……
所以吴诩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被杨氏盯着,不断的脱衣服、穿衣服、脱衣服、穿衣服……
还有各种珠宝首饰,需要不断地戴上去、取下来、戴上去……
真人模特+人形珠宝展示台=小吴同学,每天天一亮就开始试穿试戴,一直弄到天黑要就寝了,才能解脱。
第二天又接着重复前一天的动作……
嗷!老子要疯了!
相较于后宫女人们的疯狂忙碌,李小九陛下和他的儿子们都成了最清闲的人。
穷极无聊的李小九陛下,每天办完公,就溜达道百福殿看时装表演,然后被恼羞成怒的某人轰出门当临时奶爸去……
每当这个时候,已经被封为侍郎(与六部侍郎不同),一直跟着李小九陛下四处活动的武敏之同学,就会露出一副冰山消融的神色。
而李弘小朋友则会拉着武敏之的手,一马当先去看二胖弟弟……
一般情况下,当李小九陛下父子把刚刚开始学说话的二胖同学逗弄地快要哭出来的时候,吴诩那边估计也可以被放出来吃晚饭了……
终于等到了封后大典的前一天,所有的礼服、首饰和仪仗都准备齐全了,吴诩连欢呼的力气都要没有了。
礼部尚书许敬宗屁颠屁颠地呈上了最后一稿的诏书,请吴诩御览。
吴诩一读,浑身的汗毛都竖起来。
她以前也不是没看过李二陛下和李小九给别人下的赐婚诏书里那些赞美小娘子的华丽文辞,可一想到这些肉麻夸张的词句会有一天用在她身上,她还真是……
李治一看吴诩的表情,还以为她不满意这诏书里的赞美呢,忙上前道:“阿武,你是不是还想加点什么?”
吴诩闻言不觉一抖,忙摆摆手道:“不不不……不必了!”开什么玩笑?!光这些溢美之辞,就看得她浑身冒冷汗了,再加?还是饶了她吧!
李小九陛下闻言,不由道:“这诏书原稿还是李义府拟的……”说到这里,他有些不情不愿地夸奖道:“这人倒还有几分文采……”
吴诩不由黑线。
你当刘洎和马周那两个人是瞎子啊,随便什么样的人都看在眼里,放在心上?!
这李三郎何止是有才啊,简直是能把白的都说成黑的!
270第 270 章
第十九章后戚o9
这诏书里几句话就把准皇后的出身德行捧得天上地下绝无仅有。说武氏是高祖近臣,勋贵大家,又与隋朝宗室联姻,其女德行出众,方得选在君王之侧,至于李小九陛下打从做皇子起就以仁孝著称,兢兢业业伺候老爹,从来不敢三心二意,潜台词就是说,什么子纳父妾的话纯属子虚乌有——不信,你们自己去感业寺看看,是不是连只公苍蝇都飞不进去,何况把一个人弄出来!
最后更是点明了如今的武氏妃当初侍奉先帝的武氏嫔妃,而是先帝赐给东宫的侍女武氏,不过是有心人企图抹黑新皇后企图给王氏翻案的无稽说辞罢了!
这份诏书站在道德至高点,句句针对众相反对立武氏为后的言辞,不但让人毫无反驳之力还用词华美,读之忘情!
广大人民群众只要看了这篇文章,怕是再没人会相信那些反对吴诩为后的世家的言论了,就是不少世家中的叛逆少年,估计也要站到了李小九陛下这边了!
毕竟如同光武帝与阴丽华这样的爱情故事发生在眼前,是个少年都要被感动的。
连吴诩这个当事人都几乎以为这诏书里写的才是真实历史了……
这李三郎啊,简直让吴诩想到了三国里的贾诩。
吴诩脑中忽然闪过这样一个念头。
此人不能为我所用的话,一定要弄死弄残才行!
当然,李小九陛下心里大概也是这么想的,不过眼下他还需要这么一把可以杀人的利器在手,所以李三郎平步青云的日子还是很长很长的。
到了封后大典那天,李治和吴诩两人天不亮就起身开始更衣打扮。
李小九陛下的衮服是现成就有的,款式和颜色都是比较固定,不过今天要穿的这一身他特别强调加上了暗红色的滚边和腰带,远远看着颇似新婚的礼服。
而吴诩那边的衣饰就比较复杂了。
小吴同学半夜三更就被杨( 〖武则天〗女皇之路 http://www.xlawen.org/kan/5171/ )
武元庆被武顺忽然扑过来的动作吓了一跳,想也不想就把她一脚踹开——他可不是吴诩那货,看到美人还会心软。
武顺跌坐在地上,脸上露出痛楚的表情。
武元庆不由鄙夷地看着她:“你作出那幅柔弱样子给谁看?我可不是你那野男人,还会怜香惜玉……”
武顺脸色惨白,一句话也说不出来,额上慢慢渗出了细小的汗水。
武元爽看她的样子不像作伪,于是犹豫地对他兄长道:“阿兄,我看有点不对劲!”
武元庆哼了一声,大步上去,把武顺拎了起来,这下可看到她身下的襦裙已经被血水染红了……
“!”武元庆吃了一惊,手上一松,武顺又跌回了地面,痛苦地蜷成一团。
“阿兄,她、她不是要生了吧?这这这……这怎么办呐?”武元爽吓得颜色都变了,连连后退,一副拔腿要跑的模样。
武元庆忍不住在他弟弟脑袋上敲了一记,叱道:“呸!哪又有这么快?!这个野种看样子也不过三个月罢了……哼!我看她连她阿娘都瞒着呢……”
不过,看着武顺身下的血越流越多,武元庆也有点胆寒,色厉内荏地威胁了武顺几句,就带着武元爽匆匆离开了。
武顺见武氏两兄弟的时候是屏退了所有人的,所以一直等到方太医上门拜访的时候,众人才发现武顺倒在血泊里,已经奄奄一息了……
武顺小产身亡的消息传到宫中时,吴诩正酝酿着跟杨氏提把贺兰小正太过继给武氏的事呢……
267第 267 章
第十九章外戚o6
武顺被忽然送出宫的具体缘由,杨氏其实并不知情,但她什么也没问,也没有再在吴诩和李小九陛下面前提起过武顺的名字……
吴诩也曾想过杨氏可能已经知道了武大姐企图对李小九霸王硬上弓的事了,要知道自从周尚仪退居二线之后,杨氏差不多就是百福殿的实际主管了,要打听当天在甘露殿发生的事,简直易如反掌!
但是,吴诩怎么也没想到武大姐会忽然挂掉了,她不是阿武本尊,还没到心硬如铁会对亲姐姐下手的地步,可偏偏就是除了那样的事后,武大姐竟然死了……
吴诩都要怀疑是不是李小九下的手呢!
杨氏乍听到武顺的死讯,她的神色与吴诩的也差不多,先是震惊、悲痛,之后就是略带怀疑地看向李小九陛下——当然,杨氏可不敢像吴诩那样光明正大的用怀疑的目光看李小九陛下,可那目光想要忽略,却不太容易……
李治表示他很冤=。=
虽说他其实也想弄死武顺一百遍了,可看在阿武的份上,他已经自认倒霉,放武顺一条生路,还默许了吴诩的提议,预备把人丢给方太医去搞定了,谁知忽然来了这么一出!
这他喵的到底是哪个活得不耐烦弄出来的混账事!
更让李小九陛下愤怒的是,方太医那个没用的东西在发现尸体的时候,居然报了官!
尼玛!
你一个太医到凶案现场,不是想着先救人,居然是报官!
朕是不是该赞扬你方太医是个守法好公民啊?!
李治一想到为了压下武顺的死因,不使其见报,费了不知他多少精力,就是一肚子火。
如今,丈母娘和老婆还都用怀疑的目光看着他,李小九陛下直接黑了脸。
“朕已经命人加紧调查了,据府里的人说,那天武元庆和武元爽二人去过……之后就是方太医,那时韩国夫人已近弥留……”李治说完,就猛地灌了一口茶水。
每次一遇到武顺那个女人的事,李治就觉得各种不爽,现在人都死了,还留了一盆污水往他身上泼。
别以为他不知道,有相当一部分人,因为武顺小产失血过多而死的这种死因,怀疑她的孩子其实是他的!
就算方太医在得知武顺没救了之后就是一副如丧考妣的样子,也没人怀疑他才是跟武顺有一腿的人!
尼玛yy皇帝陛下和风流俏寡妇真的就这么带感吗?!
吴诩看李小九一副没好气的样子,忙上前顺毛:“九郎你大病初愈,这种事……还是让我跟阿娘来办吧……”
杨氏是多有眼色的人呐,闻言也忙附和吴诩:“华娘说的是,圣人的龙体要紧,顺娘的后事……有老妇就够了……”说到这里,杨氏大约是想到了贺兰家的无情无义,不由徒生一丝忧虑。
顺娘再不好,也为贺兰家生儿育女,留了子嗣,可他们……
眼见杨氏满面愁容,吴诩立刻猜到她是在为武大姐的两个小儿女在发愁,于是她顺势把想要贺兰大郎继承武老爹爵位的事给说了。
杨氏不由惊喜交加,不可置信地看看吴诩有看看李小九陛下:“娘子,您不是在哄我吧?大郎他怎么可以……”
“此事,我已于圣人商议过了,当初姐夫一去世,贺兰家就让阿姐分屋另住,全无同宗情义……阿爹膝下的几个子孙都不肖,我武氏的勋位岂可轻易传给他们?”吴诩笑眯眯地把她已经让吏部外放武家四兄弟的事一一说了,又道:“我和圣人都看大郎聪慧坚忍,是个好孩子……”说着,吴诩还看了李小九一眼,要他表态。
李治无奈,只得对杨氏点点头。
其实,他对那个长得白皙冷俊的臭小子可没好感=。=
虽然那货走的是冰山美男的路线,可李小九陛下总觉得他跟他是同类人——同性相斥啊!
“让大郎继承武氏,一则是为了我武氏的基业,二来……”吴诩对这件事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贺兰敏之跟贺兰家不亲近,从小又是杨氏养大的,若论血缘关系,他也是比较亲近武氏这边的。再有,如今武大姐已经不在了,这两个娃可真成了孤儿了,她这个做阿姨的,也得为他们的将来考虑一下,贺兰敏之如果承袭了周国公的位子,以后就不必再看贺兰家的脸色了——当然,小吴同学此时也还没考虑一定要贺兰小朋友改姓来着……
杨氏就考虑得比较细了。
国家册封的爵位可不是随便可以传承的,必须由政府认定才行!
如果随便哪个亲戚都可以继承爵位,那国法何在?
如果让贺兰敏之承袭周国公的爵位,除非他姓武!
杨氏不禁有些犹豫:“大郎性子执拗,我只怕他不肯改姓……”
杨氏的话音刚落,就听见门外传来一声少年清冷的嗓音:“我愿意。”
就见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拉着一个三、四岁的小包子进来了。
正是话题中心人物贺兰敏之和李弘小朋友。
吴诩一看两人手拉着手进来了,立刻笑道:“哟~~~两位小郎君下学了啊?”
李弘小朋友原本是板着一张包子脸的,一见到吴诩就破功了,迈着两条小短腿欢快地扑了过来……
“阿娘~~~~~”
“好儿子!”吴诩一把抱住李弘小朋友,大大地亲了一口,然后顺手掂了一掂,点头道:“嗯……总算重了一点,阿娘有赏!”
李弘小朋友一听,忙把小脸凑上去,让吴诩再亲一口——某人在旁看得都快成兔子了:朕也想亲亲啊~~~~(>_&1t;)~~~~
贺兰敏之恭敬地向李小九陛下、吴诩和杨氏行了礼,看吴诩和李弘亲亲热热的互动,冷峻的小脸上没有什么异样神色,可眼中还是止不住闪过一抹羡慕的神色。
他的阿娘明明看起来是那样温柔可亲,可对他这个儿子却十分严厉,仿佛她所有的温柔都给了妹妹和别的男人了……
而常被阿娘说成是冷血无情的姨娘,对大郎、二郎却是这么温柔,就是对他也……如果他是姨娘的儿子该多好啊……
贺兰敏之羡慕的眼神自然瞒不过李小九陛下,他不禁冷哼一声:臭小子,居然敢对朕的阿武露出这种眼神!我¥%#a……
醋坛子李小九陛下全身冒冷气,惹得吴诩和李弘小朋友不约而同都打了一个寒战,两人茫然地四下一看,不明白刚才为什么会背脊一凉。
杨氏见贺兰敏之进来,早已按耐不住,她生怕贺兰敏之不明白‘袭爵’和‘改姓’到底是怎么回事,于是道:“大郎,你刚才说什么?”
贺兰敏之闻言,这才把目光从吴诩和李弘小朋友身上转过来,对杨氏道:“方才外婆与娘子的话,孙儿已经在外面听到了……”
“娘子想让孙儿承袭外公的爵位,孙儿绝不会推辞的!”
杨氏听贺兰敏之这么说,不由十分激动,立起身来走到贺兰敏之面前,一副马上就要喜极而泣的样子道:“大郎,外婆知道你是个孝顺的孩子,也很有志气,可是……你若是要继承你外公的爵位,就要改姓武氏了,你……你可愿意?”
贺兰敏之神色不变,淡淡道:“孙儿愿意。”
“若是改姓,从此以后,你就跟贺兰氏再无瓜葛了,你可要想清楚哦!”这时,李小九陛下忽然冷冷地j□j话来。
贺兰氏也算是个不大不小的世家,其子孙都以自己的姓氏为荣,而武氏与他们一比,简直就是暴发户一样的存在,即使有个国公的爵位,其子弟却都没什么建树。
在世人眼里,贺兰敏之如果改姓,就好比是放弃了一片森林(贺兰家),选择了一段朽木(武家)。
贺兰敏之依然是淡淡地看了李治一眼,然后坚定道:“我愿意姓武,从此更名武敏之。”
杨氏这下真哭了,一把抱住贺兰敏之,把小小少年的脸拼命往自己丰满的凶器上挤……
“我的儿,外婆以后就靠你了~~~~(>_&1t;)~~~~ ”
少年的脸红了。
吴诩的脸也红了,忍不住咳了一声,避免刚出炉的小武郎君被激动的杨氏给闷死在怀里= =
“妾失态了,还请圣人、娘子恕罪……”杨氏的情绪就像夏天的天气,很快就从极度激动的状态平静下来,然后告了一声罪就下去补妆了。
吴诩看李弘小朋友一副怏怏的样子,知道他是想去看弟弟了,便对李治道:“圣人,你不是还有一件要紧事要跟大郎说吗?我先带弘儿下去了……”说完,吴诩就拉着儿子遁了……
今天虽然把贺兰小子拐得姓了武,可武大姐的死讯可不能不让他知道吧?
这种事就交给你了,圣人!
组织看好你!
你们俩就来一段男子汉之间的对话把=。=
吴诩毫无义气地把大眼瞪小眼的两个男人(孩)丢在大殿里,回到后殿跟李弘小朋友一起去欺负二胖去了。
那天也不知道李小九跟贺兰敏之说了什么,吴诩只觉得贺兰大郎越来越往冰山方向一路狂奔了!
不过,鉴于贺兰大郎对她家大郎二胖依然是一副好哥哥的模样,吴诩也懒得纠正他——冰山男总比蝴蝶男要好太多了吧。
不说,李小九陛下与贺兰敏之的一席话完全扭转了他原本杯具的命运,却说被留职查看的褚遂良同志还是没定改变他悲催的命运。
李小九陛下还朝的第一件事就是下发了吴诩拟定的对褚遂良的贬谪决定。
敢跟皇帝陛下当堂呛声,还揭人伤疤,把圣人直接气吐血的人,怎么的也得脱层皮吧?
举朝上下连长孙无忌在内,也没人敢对褚遂良的贬谪决定有任何微词——能拣条命就不错了!
仁慈的小吴同学还顾及褚遂良的顾命大臣身份,建议给他安了一个潭州都督的官职,把他丢到离长安千里以外的湖南就算了,可李小九一看意见书,直接把潭州改成桂州,让褚遂良跟武氏兄弟作伴去了……
先前吴诩把武氏兄弟贬到龙州、始州等地的时候,还感叹说那都是山、水甲天下的地方,说不准就把几人都炼成大诗人了呢!
这会儿李小九把褚遂良也丢了过去,不知会不会来个仇人相见分外眼红,掐得昏天黑地都能写出一部狗血小说来啊什么的……
也许李小九根本就是这么希望的吧。
吴诩都不知道该怎么吐糟李小九的恶趣味=。=
而很快一个从广西传来的消息让她吓了一跳:武元庆死了,还是被人刺杀身亡的!
268第 268 章
第十九章外戚 o7
武元庆这一死不要紧,可把广西的官员都吓死了。
这死的人可不是一般人呐,那可是准国舅好不好!
除了武元庆的身份敏感之外,他的死相也实在难看,负责查案的官员都不知道该怎么在死亡报告书上描述这个尸体的……惨状!
都说十大酷刑里有个刑罚叫‘凌迟’,是片片割肉,千刀万剐,可武元庆这个死法也不比凌迟好多少,应该是被人捅了至少一千个窟窿吧=。=
这得多大的恨,才让下手的人能坚持戳武元庆那么多个窟窿啊= =
偏偏案发地还是在去龙州的途中,一片一看就是会有强人出没,三不管的密林里,等官服派人来的时候,凶手早就跑没影了!
广西的官员为了这个案子简直是焦头烂额,都不想承担责任,互相推诿得尸体都要臭了,最后还是李小九的人把事情原委全部报到了长安。
吴诩听说武元庆并不是死在任上的,脸色就不怎么好看了,再听说武元庆没有按照吏部公文规定的时间出发上任,带着一群美妾沿途游山玩水,顺手调a#¥戏个把良家妹子,还带着大批财物,慢悠悠地向龙州进发……
吴诩顿时气不打一处来,只给了四字批语:自寻死路。
一副肥羊样还敢在民风彪悍的穷山恶水招摇过市,他不死谁死!
“这事,圣人就按照一般官员死伤办法处理吧,我还是避嫌比较好。”吴诩看完了广西那边关于武元庆之死的两份调查报告,不由自主打了个哈欠。
两份调查报告都遮遮掩掩地表示武元庆是被人故意折腾死的,不过广西州府的报告表示凶手可能是流盗,而李小九的人则表示凶手可能是武元庆的仇家……
不管凶手是哪一种,反正是捉不到滴!
吴诩不由又打了个哈欠。
像武元庆这样的人,估计没几个人会喜欢的,横尸街头根本不足为奇。
至于不久之后又传来另一个武家兄弟武元爽的死讯,吴诩已经十分淡定了:富二代纨绔子弟什么的果然享不了清福,去了那样山清水秀的地方当官,居然也能挂掉?君不见现代多少白领、金领的,没事尽往深山老林里跑,恨不得留下来不走呢!
啧啧啧……
这下武老爹这一支还真没儿子了=。=
见吴诩懒得管武家兄弟的死亡真相,李治不由暗暗松了一口气。
偏这时吴诩忽然问起贺兰敏之来:“大郎最近在忙什么?我怎么觉得好长时间没看到他了,弘儿昨天晚上还跟我说大兄有好长时间没上弘文馆了……”
“你说大郎啊……”李治见闻,脸上闪过一道异色,随即笑道:“他前段时间说是想去各州府游学,朕就给了他玉牌,让他……”
李治的话还没说完,吴诩就惊诧地打断他道:“什么?!你让他这么一个小孩子去游历?”
他两个舅舅刚刚才在穷山僻壤里挂掉好吧?
贺兰小子还没成年呢,这万一要是出什么事……
擦咧!
这事被护犊子的杨氏知道,不会暴走吧?
李小九陛下见吴诩完全把贺兰敏之当成少不更事的柔弱少年看待,忍不住落下一滴冷汗:贺兰大郎都16岁(虚岁)了,哪里还是小孩子?朕当初这个年纪的时候都已经娶王妃了,呃……打住、打住!
“阿武,你别担心,朕给大郎配了不少侍卫呢……”何况那臭小子的剑术相当不错,假以时日说不定会成为一名顶尖剑客呢!
“得了吧你……”吴诩有些烦躁地在榻上走来走去,虽说已是快入秋的季节,太极宫还是闷热得像个大蒸笼,吴诩这一急躁,汗水呼啦啦地就往纱衣里淌……
李小九陛下看着某人胸前若隐若现的春光,不由有些心猿意马……
“这事你瞒得好紧啊……要是被阿娘知道……唉!”吴诩恨不得把李小九踹上两脚,把贺兰小子放出去这件事居然连她也瞒着,要不是杨氏这两天身体不适没有时间关注外孙的情况,说不定早露陷了!
李治忍不住揉揉自己的鼻子,顾左右而言他道:“这些日子闷热得不行,不如咱们去万年宫避暑吧?”
“你确定万年宫还能住人吗?”吴诩闻言忍不住翻了个白眼,当年山洪暴发之后,万年宫就被毁得差不多了,除了东边的太子宫没多大损伤,其他宫殿全部化为瓦砾。
吴诩一算修缮行宫所需的费用,顿时心疼得哇哇叫,后来又赶上各地都发生洪涝灾害、‘文佳皇帝’造反之类天灾人祸,吴诩索性就把修缮行宫这笔费用给挪用了……
现在想起来,吃亏的还是他们自己=。=
她跟李小九累死累活,冒着中暑的危险加班干活,如果底下的人不听从指挥,估计还得冒出一两个‘文佳皇帝’、‘武佳皇帝’来!
果然,要做个吃苦耐劳的好元首不容易啊!
不等吴诩感慨完,那边李小九的脸色忽然变得有些微妙起来,然后丢给她一本加急密折。
“阿武,你看看……”
吴诩看完那本折子,不由愣了,这他喵的又是一个将军管不好士兵,结果捅了大篓子的真实案例。
折子是葱山道大总管程知节上的,讲述了他这几个月来的军事行动,事无巨细。
吴诩只看到上面‘兵士劫掠财物’等字眼,就不由眼皮直跳……
却说今年年初李小九忽然想起了边境上还有那么几个不服大唐的小蛮夷,于是他就派程知节帅领大军出击西突厥。
结果几个月过去了,小蛮夷没有干掉,原本十拿九稳的军事行动居然阴沟里翻船了!
这下,长孙相公也没办法再请病假闭门不出了,心急火燎冲地进宫请罪。
与先帝戎马一生,胜负各半的武功不同,李小九陛下自从登基以来,就没再武力打击敌人上吃过亏,这次葱山道行军虽不算是大败,却明明是惨胜。程知节延误战机,致使首恶逃窜,虽然拿下了怛笃城,却没能约束好手下,造成了暴乱,白白损失了大量军士……
李小九陛下闻报大怒,当即解除了主帅程知节的职务,将其押解进京候审。
而作为当初支持程知节挂帅出征的长孙相公和来济等人都负有连带责任。
李小九陛下毫不客气地削了几人的官阶,暂时保留了几人的相位,以观后效。
最后,在长孙无忌竭力保奏下,程知节免了死罪,被外放岐州。
不过,明眼人一看就发现了端倪,褚遂良和程知节先后被贬,长孙相公就如同断了左膀右臂,韩瑗、来济之流根本无济于事了!
圣人可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呐!
但是,接下来的中秋佳节,李小九陛下又全无芥蒂地在群臣宴会上,又把他舅舅长孙相公的官阶给提了回来,还请他总监修编五代史。
要知道在唐一代,一个臣子能够被圣人委以 ‘修史’的重任,就标志着此人极受圣人的信任和重视。而这个时代还有‘拜相’、‘修史’和‘娶四姓女’乃士人们终身为止奋斗的三大目标的说法。
除了对长孙舅舅委以重任外,李小九陛下还晋封了十六娘的夫婿长孙诠的官职,让他从入了中书省,看样子像是要让他接长孙舅舅的班似的。
李小九陛下对长孙氏的示好,让众人包括长孙无忌都以为是圣人希望修复甥舅关系,给下的台阶。
长孙无忌不是个迂腐的人,或者说他其实是个十分会把握时机的人。
只是多年的养尊处优和权势在手的优越地位,让他早已忘记了当初在玄武门之变前夕的那段朝不保夕、紧张刺激的黑暗日子。
李小九陛下的示好长孙无忌没有拒绝,可他还是没有给外甥好脸色看。
长孙相公在中秋佳节之后,依然继续称病不出,而以他马首是瞻的韩瑗等人也有样学样,都请了病假,以示对李小九陛下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
中书门下少了几个大佬签字,皇帝陛下有些诏书就无法下发。
李小九陛下的心情咱们暂且不论,长孙氏的一些人不免有些动摇。
十六娘城阳长公主最先去了赵国公府,只可惜十六娘劝不了她舅舅,只好跟着进赵国公府后就一直没有吭声的丈夫长孙诠离开了。
李小九陛下听说了十六娘的举动,心里倒也十分感激,只是他已经打定主意要抛到唯唯诺诺的表皮了,只要长孙无忌还在朝中掌权一日,他跟阿舅的关系就必定是如同水火,怕是再难和解……
李治在十六娘夫妇拜访赵国公府后的第二天,赐了他们娘夫妇一套长安书局新近印刷出来的道家典籍,至此十六娘夫妇再也没有掺和过李治与长孙无忌这两甥舅之间的事了。
中秋之后,就是贺兰敏之的十六岁生辰。
已经缺席了中秋团聚的贺兰大郎踩着点赶在他生辰前一天回到了长安。
已经快要瞒不住杨氏的吴诩闻讯,差点喜极而泣:这下总算可以为贺兰小子举行元服礼了,以及让他改姓入武氏族谱!
几个月不见,贺兰小子似乎又长高了不少,看起来好像更白皙了呢!
擦咧!
她在长安担心了个半死,这小子过得还蛮滋润的嘛= =
小吴同学磨着牙,似笑非笑地盯着越发俊美的少年。
等过了明天,就再没有贺兰大郎,只剩武大郎了,哼哼……
269第 269 章
第十九章外戚 o8
吴诩原本没打算把贺兰大郎的元服礼办得特别大,毕竟这娃刚刚成了孤儿,而且还要改姓换宗。
可架不住贺兰大郎是吴诩这个准皇后的亲外甥,还很快就要变成她的亲侄儿,继承周国公府了,长安上下但凡消息灵通点的王公勋贵,哪个不赶着上前巴结。就是那些以身份姓氏自矜的世家,也半遮半掩地表示希望能够与未来的周国公多多亲近。
“大郎居然一张都没理会?”吴诩看着一大叠邀请贺兰小子的帖子,表示非常无语。
果然即使长成了冰山样,高富帅还是一样招人喜欢=。=
李小九陛下和杨氏可没吴诩那么呆,还以为那些世家勋贵这么看好贺兰大郎是为了讨好未来的周国公/准皇后/李小九陛下,两人大概都想到了那些人其实是在打贺兰大郎后院的主意。
这么年轻美貌的小郎君,还是铁板钉钉的国公,简直是千年难遇的理想女婿人选啊!
尤其是到了贺兰大郎元服礼的当天,许多慕名而来观礼的贵妇都被贺兰大郎的美貌给震精了,即使小郎君在整个仪式过程中一直不苟言笑、色如冰雪,那些家中有女儿/侄女/外甥女/孙女的贵妇们一瞬间在肚子里打了无数个注意,更不要说出席典礼的小娘子们了!
贺兰大郎的美名一夜之间传遍了长安城。
不过……
贺兰郎君很快就改成了武大郎……
“以后,你就是我武家的大郎了……”吴诩笑眯眯地看着贺兰小子——熟识她的人很容易发现,今天的吴诩有点莫名的兴奋和…诡异,尤其是在叫了新更名‘武敏之’的贺兰小子为‘武大郎’的时候……
即使是李治,也无法猜透 ‘武大郎’ 这个极其普通的称谓有什么奥秘,他只能当做是吴诩因为喜欢的后辈继承了父亲的基业而感到特别高兴罢了……
一开始,李小九其实是比较厌恶贺兰小子的,毕竟他有那么讨人厌的一个母亲,还有一个十分不知好歹的家族本宗,再加上这小子神色冰冷倨傲,一看就像个世家出来的熊孩子=。=
而很明显,贺兰小子一开始对李小九陛下也没多少好感,这娃非常敏感,只一眼就能看出别人对自己的好恶来,所以对李小九陛下的观感……你懂的。
结果,两人在武顺死了之后,关系反而变得亲近了。
说来,其实武顺的死,李小九陛下也不是没动过手脚的——这一点必须瞒着吴诩和杨氏——当初武元庆兄弟弄得武顺小产,李小九陛下暗中派去监视武顺的人立刻就把消息报到了李治那里,但李治没有理会,还让他们想办法把侍人都支开,所以武顺也算是因为救治不及而死的。
得到武顺的死讯后,贺兰小子居然第一时间就怀疑上了李小九陛下,这可让李治刮目相看。
不过,李小九陛下毕竟是出了名的腹黑帝,当即把武氏兄弟是重大嫌疑人的事给抖了出来,暗示谁才是真正的凶手。而贺兰小子经过询问报案人(方太医)和目击证人(武顺府中众多侍人)的口供后,很容易就推理出凶手是谁了……
然后,这小子居然就一声不吭千里追凶去了=。=
事情到了这里,李小九陛下就开始有点佩服贺兰小子了,因为他做了李治少年时一直想做的事。
每个男人在年轻的时候,大概都会有一种想要成为绝世高手,闯荡江湖快意恩仇的武侠情结。
李小九也不例外,或者说他的身份和身体状况,让他比别人更加渴望去外面的世界闯荡一番。
贺兰敏之的身手很不错,这是宫中所有骑射师傅都肯定过的事。
但再厉害的少年毕竟还是少年,一个未成年人千里迢迢跑去‘快意恩仇’了,李小九陛下也不由有种摊上大事的感觉。
不得已,李小九陛下只好一边瞒着吴诩和杨氏,一边极快地派出自己的暗卫,赶紧把贺兰小子给追回来……
不想,人没追回来,两个大舅子的死讯就先后传回来了。
李小九陛下只能表示,这小子够狠辣、够牛逼,值得栽培!
于是,李小九陛下的一部分暗卫就直接交给了贺兰小子统领,这支暗卫后来又成为了东宫最忠贞不二的保护者,这是后话。
却说贺兰敏之正式改姓之后,就搬进了李小九陛下御赐的周国公府居住,很奇怪的是,他的妹妹贺兰大娘怎么也不肯跟他一起住国公府,非要留在武顺死前住的那所宅子里。
杨氏没法,只好跟吴诩请求,接贺兰大娘到宫里来,结果却遭到了李小九陛下和武敏之异口同声的反对。
杨氏不由有些尴尬。
吴诩则是感到十分奇怪,不仅是因为两人的反对态度,更是因为两人莫名其妙的默契态度。
“你们这是……”
李小九陛下显然也发现了问题,忙虚咳一声道:“大娘青春年少,正当花龄,留在禁宫起居,恐有不便……”
吴诩一听他这话就知道是借口。
如今宫中最大的皇子才十二岁,即使这时代男子早婚,可也还没到说亲的年纪,况且皇子们轻易不进后宫,哪有什么不便?
何况,她这个百福殿更是只有李小九这个成年男人才可以跑进跑出的,外人哪能把小贺兰给偷看了去?
难道说,李小九见不得她整天搂着一个缩小版的阿武本尊?
吴诩想着,忍不住瞪了李治一眼,转头问武敏之道:“大郎为什么也不同意呢?”
武敏之默了一刻,淡淡回道:“母孝。”
新修的唐律中明确规定,母亲过世也要像守父孝一样守制三年,穿麻衣睡草席什么的自然是不用了,可女孩子去别人家做客什么的必须不能有。
吴诩:“……”好吧,她都忘了这一茬了,难怪武大郎最近老穿素色的衣服,她还以为这小子在学习剑神的穿衣风格呢!
武敏之同学的‘守母孝’言论一出,不但解决小贺兰再度进宫的问题,也挡掉了众多企图给武大郎提亲的各级媒人。
杨氏只能哀叹不已,她一直希望大郎能早日成家,让她能快点抱上曾孙子呢,这下可泡汤了。
吴诩却看出来了,冰山少年武敏之同学对小萝莉们并不感兴趣——自从杨氏不再见缝插针给武敏之同学介绍年龄相仿的妹子之后,这小冰山就有消融的趋势,来百福殿问安,看望两个小皇子的次数也多了不少……
而杨氏也没沮丧太久,很快她又精力满满地开始忙另一件大事了。
永徽六年的十一月和快就到了,吴诩被正式册封为皇后的日子也进入了倒计时。
太极宫里每个人都在忙。
吴诩这个册封大典的主角更是成了所有人忙碌的中心。
百福殿所有人外加宫中各司的尚宫都围着她转。
礼服、首饰、妆容……
每一样都不能出半点差错,吴诩整个人从指甲盖到头发丝都要被武装到位,而预备的装饰方案有n种……
所以吴诩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被杨氏盯着,不断的脱衣服、穿衣服、脱衣服、穿衣服……
还有各种珠宝首饰,需要不断地戴上去、取下来、戴上去……
真人模特+人形珠宝展示台=小吴同学,每天天一亮就开始试穿试戴,一直弄到天黑要就寝了,才能解脱。
第二天又接着重复前一天的动作……
嗷!老子要疯了!
相较于后宫女人们的疯狂忙碌,李小九陛下和他的儿子们都成了最清闲的人。
穷极无聊的李小九陛下,每天办完公,就溜达道百福殿看时装表演,然后被恼羞成怒的某人轰出门当临时奶爸去……
每当这个时候,已经被封为侍郎(与六部侍郎不同),一直跟着李小九陛下四处活动的武敏之同学,就会露出一副冰山消融的神色。
而李弘小朋友则会拉着武敏之的手,一马当先去看二胖弟弟……
一般情况下,当李小九陛下父子把刚刚开始学说话的二胖同学逗弄地快要哭出来的时候,吴诩那边估计也可以被放出来吃晚饭了……
终于等到了封后大典的前一天,所有的礼服、首饰和仪仗都准备齐全了,吴诩连欢呼的力气都要没有了。
礼部尚书许敬宗屁颠屁颠地呈上了最后一稿的诏书,请吴诩御览。
吴诩一读,浑身的汗毛都竖起来。
她以前也不是没看过李二陛下和李小九给别人下的赐婚诏书里那些赞美小娘子的华丽文辞,可一想到这些肉麻夸张的词句会有一天用在她身上,她还真是……
李治一看吴诩的表情,还以为她不满意这诏书里的赞美呢,忙上前道:“阿武,你是不是还想加点什么?”
吴诩闻言不觉一抖,忙摆摆手道:“不不不……不必了!”开什么玩笑?!光这些溢美之辞,就看得她浑身冒冷汗了,再加?还是饶了她吧!
李小九陛下闻言,不由道:“这诏书原稿还是李义府拟的……”说到这里,他有些不情不愿地夸奖道:“这人倒还有几分文采……”
吴诩不由黑线。
你当刘洎和马周那两个人是瞎子啊,随便什么样的人都看在眼里,放在心上?!
这李三郎何止是有才啊,简直是能把白的都说成黑的!
270第 270 章
第十九章后戚o9
这诏书里几句话就把准皇后的出身德行捧得天上地下绝无仅有。说武氏是高祖近臣,勋贵大家,又与隋朝宗室联姻,其女德行出众,方得选在君王之侧,至于李小九陛下打从做皇子起就以仁孝著称,兢兢业业伺候老爹,从来不敢三心二意,潜台词就是说,什么子纳父妾的话纯属子虚乌有——不信,你们自己去感业寺看看,是不是连只公苍蝇都飞不进去,何况把一个人弄出来!
最后更是点明了如今的武氏妃当初侍奉先帝的武氏嫔妃,而是先帝赐给东宫的侍女武氏,不过是有心人企图抹黑新皇后企图给王氏翻案的无稽说辞罢了!
这份诏书站在道德至高点,句句针对众相反对立武氏为后的言辞,不但让人毫无反驳之力还用词华美,读之忘情!
广大人民群众只要看了这篇文章,怕是再没人会相信那些反对吴诩为后的世家的言论了,就是不少世家中的叛逆少年,估计也要站到了李小九陛下这边了!
毕竟如同光武帝与阴丽华这样的爱情故事发生在眼前,是个少年都要被感动的。
连吴诩这个当事人都几乎以为这诏书里写的才是真实历史了……
这李三郎啊,简直让吴诩想到了三国里的贾诩。
吴诩脑中忽然闪过这样一个念头。
此人不能为我所用的话,一定要弄死弄残才行!
当然,李小九陛下心里大概也是这么想的,不过眼下他还需要这么一把可以杀人的利器在手,所以李三郎平步青云的日子还是很长很长的。
到了封后大典那天,李治和吴诩两人天不亮就起身开始更衣打扮。
李小九陛下的衮服是现成就有的,款式和颜色都是比较固定,不过今天要穿的这一身他特别强调加上了暗红色的滚边和腰带,远远看着颇似新婚的礼服。
而吴诩那边的衣饰就比较复杂了。
小吴同学半夜三更就被杨( 〖武则天〗女皇之路 http://www.xlawen.org/kan/51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