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武则天〗女皇之路 > 〖武则天〗女皇之路 第 106 部分阅读

第 106 部分阅读

    济才上则子抨击了她,明天她就把人丢到岭南去了,这叫别人怎么看她?

    是不是要在她头上再加一条‘陷害忠良’的罪名了?

    这些倒也罢了!

    来济这人好歹也是个人才,又不是武氏兄弟那种废物,丢去岭南开荒岂不可惜?

    “再过数日,薛仁贵和苏定方就要启程回边关了,不如让来济也一起跟去好了。”上一次葱山道军事行动,除了成功地弄走了程知节这个禁军大统领,还有一个重大收获就是发现了苏定方这员绝世名将。

    李小九陛下坑了老陈一把,原本他手下的几员小将都要受牵连的,结果吴诩一听到苏定方的名字,忙让他手下留情。

    如今,程知节被外放,他的那些部下大多被调离京城,只有苏定方只是降了官阶,依然留在军前效力。

    这次吴诩封后,特地让李小九把苏定方和丢去军前的薛仁贵都召回来观礼。

    与文武双全的薛仁贵相比,这苏定方明显是个勇武有余,谋略稍逊的福将,上次葱山道行军,李小九是打定主意要程知节军去打败仗的,谁知这小子竟然带着五百骑兵就把西突厥四万军队冲得溃不成军,还差点活捉逆首阿史那贺鲁。要不是李小九早就安排了钉子在程知节军中,这次要想借机撤程知节的职简直是异想天开。

    尽管这姓苏的小子差点坏了李小九陛下的大事,但其出色的能力还是得到了李治的青睐,再加上吴诩的保举,苏定方恰逢其会脱颖而出了,与薛仁贵两人成了李小九陛下亲手提拔的年轻将领,在军中占有一席之地。

    “薛郎君文武双全,不必你我担心,倒是苏郎君那里,我看着还需要一个能运筹帷幄的人手……”吴诩听说苏定方用兵不错是不错,就是经常喜欢干点冒进的事,这就犯了兵家大忌,把来济丢过去给他当军师,倒是不错。

    李治一听吴诩的主意,不由拍案叫绝。

    来济好歹是前朝大将军来护儿之子,家学渊源,干的是宰相的活儿,脾气性子却活脱脱是个将军样,倒不如让他去沙场上发挥才学去。

    两人商议定了来济的去向,又谈到了韩瑗。

    说实话,韩瑗这货吴诩一点也不感冒。

    政事堂几个相公里,就属他最没什么政绩,能够上位完全是因为长孙家的面子,谁叫他的夫人就是长孙诠的亲姐姐呢!

    李小九当初同意让他入阁,原本是指望他能跟长孙诠一样能够力挺自己,谁知这货竟成了长孙舅舅的得力狗腿,叫李小九陛下怎么不恼怒。

    “看在十六娘的面上,咱就不为难他……”吴诩想了想,道:“我听说南海风光不错,不如就让韩相公去海南为圣人教化百姓吧!”

    韩瑗此人掀不起什么风浪来,远远丢出京城就好。

    最后谈及对长孙舅舅的处理问题,李小九沉默了良久。

    吴诩拿不准青年的意思,也不好胡乱开口。

    说实话,这事要是她遇上了,也不知该怎么办才好。

    长孙无忌到底是李小九的亲舅舅,当年力挺他登上太子宝座,又为他扫平道路,清除障碍,使他最终坐稳了龙椅。

    无论于公于私,长孙无忌都没有亏欠过李治的。

    即使后来多次强硬的违逆李小九的意思,从大局上来看,长孙无忌还是为了李小九着想的。

    就算是在废黜王皇后这件事上,反对最激烈的也是褚遂良,而不是长孙无忌。

    所以,吴诩对长孙无忌的感官并不像是阿武本尊那样深痛恶绝。

    “如果……”吴诩假设道:“我去请十六娘……劝劝阿舅……说不定……”

    “阿舅他年纪也不小了,不如急流勇退在家安养……”

    “阿武,你想得太简单了。”李治闻言只是摇头,斩钉截铁道:“阿舅他是绝不肯退的!”

    吴诩只好按下这个话题不谈,这事还是要李小九自己相同才行。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两个小屁孩的趣事,吴诩看着李治神色有些疲乏,就告退出来了。

    回到百福殿,却不见杨氏和两个小屁孩来迎,吴诩不觉奇怪。

    问了留守的宫人,才知道杨氏一早就出宫了,而大郎则还没下学回来,二郎么,应该还在呼呼……

    吴诩想着杨氏这些时日经常出宫看望快要返回儿子藩地的燕太妃,也就不理论。

    倒是李弘小朋友今天的作息有些不对劲。

    “大郎不是早该下学了么?”

    李弘小朋友如今的学业任务减轻了不少,因为他要(跟他阿娘)监国。

    所以,这娃现在不用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去弘文馆了,只需跟着吴诩起床,坐着辇车到两仪殿,陪他阿娘看半天则子,然后吃饭、睡午觉,再去弘文馆学习一下基础文化知识就可以回宫吃晚饭了。

    因为李弘小朋友年纪还很小,吴诩不放心让他一个人住东宫,所以太子殿下目前还是跟着吴诩住的,不过他不得不跟二胖弟弟分殿而居了。

    至于二胖李贤小朋友,经过他阿兄李弘小朋友的不懈努力,终于学会叫‘哥哥’了,这大概是他有生以来学会的第一个名词,倒叫吴诩嫉妒不已。

    今年因为立后的问题,李小九被气病了,宫里都没好好给二胖小朋友庆祝一下周岁,吴诩不觉有些惭愧。

    想着,吴诩转身往偏殿走,准备去看看二胖同学。

    结果,刚出殿门,就见李弘小朋友和武敏之一前一后回来了。

    小屁孩的脸板得跟铁板似的,浑身散发着一股黑气,一双小短腿迈得飞快。

    在他身后一步多距离的武敏之则是根据李弘小朋友的行进速度紧紧跟着他,原本的一张冰山脸上居然带着类似无奈的神色来。

    吴诩看得不由一愣,心里第一个念头就是:这哥儿俩难道吵架了?

    不等吴诩上前开口询问,李弘小朋友已经端端正正地向吴诩行了一礼。

    “儿给阿娘见礼了……”

    其后的武敏之也忙向吴诩行了个大礼:“微臣拜见娘子。”

    “快起来吧~~~~”吴诩仔细看看小帅哥的脸色,还是觉得有些违和。

    “大郎,你们这是打哪回来啊?”

    吴诩的话音一落,一大一小两人异口同声回答道:“弘文馆。”

    吴诩:“…………”

    这种情景真的很少见呐!

    自从前太子李忠被封为藩王就官之后,宫中就默认五皇子李弘为‘大郎’,而吴诩一向跟着杨氏叫武敏之为‘大郎’的。

    但每次两人都在场时候,吴诩一叫‘大郎’,武敏之一般是不开口的。

    今天到底是怎么了?

    一向沉默寡言的冰山小帅哥居然会抢着答话?

    吴诩迷惑地来回看着一大一小两人。

    李弘小朋友似乎也没料到武敏之会抢他的话,一张小脸胀得通红,鼻子里发出不悦的哼哼声。

    “原来是从弘文馆回来啊……”吴诩此时心里像是有数百只猫爪子在挠一样,可到底不敢当着武敏之问李弘小朋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万一两人真的吵架了,她这一问,岂不是再次点燃战火?!

    于是,吴诩装作若无其事地把两人迎进大殿,让阿韦她们下去准备茶点,然后摩拭着李弘小朋友的小脑袋,柔声问他:“弘儿,今天在弘文馆学了什么啊?”

    在吴诩的干预下,如今皇子们的学习教材与科举考试必修课一致,分别为五经、策论、律法、算术、书法、诗歌曲赋、棋道和骑射,合称八艺。此外,太子还要多修一门时事政治课,授课老师就是新任的太子宾客,主讲当朝的各项政策政令及其作用、影响。

    完全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节奏,学业相当重啊!

    难道小屁孩今天没完成课业,被拖堂了?

    所以才会回来的这么晚,脸色这么难看?

    吴诩一面胡思乱想,一面悄悄观察着两人的神色……

    这时,武敏之忽然咳了一声,道:“姑母,其实…大郎他今天只看了几卷长孙相公编撰的史书……”

    哈?

    吴诩闻言,感到非常莫名其妙,读史书怎么了?用得着这么一副低气压的样子吗?

    278第 278 章

    第十九章外戚 18

    “怎么了,儿子?”吴诩捏着李弘小朋友的小肩膀,让他的脸正对着自己。

    李弘小朋友的眼睛比较像吴诩,但又不是标准的杏眼,倒有点像是杏眼和凤眼的结合体,眼角部分微微上翘,看起来十分明媚。

    此时,小正太的双眸被压得有些细长,小嘴嘟得老高,一副气恼不已的样子。

    “孤今天看了太傅给孤的书,上面尽是些逆臣弑君的故事……孤实在看不下去了,阿兄竟然说……说……哼!”最后李弘小朋友也说不出武敏之到底跟他讲什么了,只是扭脸哼唧着不理武敏之。

    吴诩听完这话,虽然小正太最后是语焉不详没了下文,可也听明白了他的意思。

    得!

    这娃今天大约是受到刺激了。

    史官在记载史书的时候虽然秉承了‘为尊者讳’的传统,可千百年之后的人可不会那么客气,对前朝那些谋朝篡位、杀君弑父之类的事,没有不仔细研究的。这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哪个朝代没点悖逆违礼的事?远的不说,就说小屁孩他爷爷李二陛下不也是干掉了兄弟才上位的吗?还有他爹……的兄弟,也不是差点搞起兵变来的吗?

    这数千年封建帝王史上,由太子登基再把皇位顺顺当当交给太子的皇帝,真的是很少很少的啊!

    也不知她家小五郎今天看了哪一段,会这么愤慨=。=

    还有,武大郎当时到底说了什么话,让一向听他话的小五郎这么生气。

    吴诩忍不住把目光转向一脸眼观鼻鼻观心的武敏之。

    “大郎,你到底跟弘儿说了什么?”她真是好奇死了,以武敏之的经历,应该是早就明白了在这个社会的生存规则,也能看透史书中所提及的残酷事实其实才是现实世界的真相,但他肯定不可能长篇大论地教育李弘小朋友,不要相信孔老二的那套‘君心宽广’‘以仁治国’‘以德服人’之类的扯淡……

    武敏之不是个迂腐书生,他信奉强者,也努力自强,所以他对李弘小朋友说的话肯定不会符合儒家思想的标准,甚至可能是背道相驰的!

    果然,武敏之见吴诩询问,就答道:“弱肉强食,天道使然。”

    吴诩:“…………”这回答可真够精辟的!

    李弘见武敏之面不改色又说了这句话,不由重重地哼了一声,道:“我大唐乃是礼仪之邦,怎能说出这般野蛮的话来?天朝大国自然是该以德服人,教化四方……”

    这话说得实在是太大义凛然了,小吴同学都忍不住想鼓个掌什么的,咳咳……

    “儿子啊……你的话是不错……不过……”吴诩忙咳了一声打断小正太对武大郎义正言辞的讨伐,语重心长道:“你试想一下,如果我大唐不是什么天朝大国,也没有强大的军队……你觉得我们大唐现在会是什么样子呢?”

    李弘小朋友毕竟年纪还小,听到吴诩这个问题,不由愣住了。

    吴诩于是再接再厉道:“阿娘就举个春秋时候的简单例子吧……”

    “你知道写的孔子是哪个国家的人吧?”

    “是鲁国。”李弘小朋友忙点点头。

    “孔子曾经在鲁国为官,试图推行他的政治理念,但是……鲁国最终还是被齐国灭了……”

    吴诩的话让李弘有些摸不着头脑。

    但接下来吴诩的一句话让他茅塞顿开。

    “如果孔子的理论有用,你觉得为什么最后统一六国的是远在蛮荒之地的秦国,而出了个大圣人的鲁国却被齐国给灭了?”吴诩笑眯眯地对武敏之使了个眼色,后者面无表情地点点头。

    “这、这是因为……因为……”李弘小朋友‘因为’了半天,就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这娃到底还是张纯净无暇的白纸,平日里教他思想道德课的太傅还都是要把他往圣父道路上推……

    所以,如今连看看《春秋》这种语焉不详的史书都受不了。

    吴诩真有些看不过去了!

    一个太子如果不够心狠手辣,只能被别人生吞活剥,吃得连渣都不剩的份!

    前朝承乾的经历就是最好的教科书,人可是要能力有能力,要魄力有魄力,要兵力也有兵力,还有一个超级子控的爹,结果最后还不是照样被秒了吗?

    她家大郎的出身还没承乾硬呢,如果再不学得腹黑狡猾一点,岂不是前途多舛?!

    不成,她可得好好调%¥教一下自家儿子,免得被人教成了不知变通的小白兔=。=

    于是,小吴同学清了清嗓子,循循善诱道:“大郎是不是觉得阿娘和你阿兄说的,跟师傅说得不一样?”

    李弘小朋友点点头,眼中还带着浓重的迷惑。

    “太傅们说,为君者当知礼崇德,乐于纳谏,近贤臣远小人……”

    可是,阿兄竟然说那些都是废话。

    不想,吴诩听了他的话,连评价都没有,直接露出一副‘那些都是浮云’的表情来。

    “这些话错是没错,可你的理解嗯……有误。”小吴同学摆出一副高深莫测的模样来,开始忽悠道:“做人呢当然是要做好人的,至少要让所有人都认为你是好人,你看你阿爹吧……”

    小吴同学毫不犹豫地拿李小九陛下作为典型例子给李弘小朋友讲了一堂生动的‘腹黑帝是如何炼成的’的生活常识课。

    李弘小朋友一开始听吴诩说李小九小时候特别受父母喜欢时,不由露出一抹浅笑来,之后听到李小九幼年丧母,与年幼的妹妹相依为命时,小正太的脸不由开始肃然……

    “你阿爹当时比你也大不了多少,却要照顾比他还小的妹妹……那时的圣人很忙很忙,还喜欢不断往宫里召美人……”话说阿武本尊好像就是那个时候进宫的,咳咳……

    “当时的太子是你阿爹的亲兄长,人品才华都是所有皇子中的翘楚,但是……”

    吴诩认为,承乾太子的事例应该是所有太子都该学习研读的必修课,所以她讲得特别详细。

    讲完之后,吴诩还耐心地询问了李弘小朋友的听后感。

    谁知,小正太板着脸思考了半天,迟疑地道:“大伯之所以会失去储位……是因为他对皇祖不孝?”

    吴诩:“…………”

    好吧!

    承乾会失败,确实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跟李二陛下关系僵硬,以至于李四胖趁虚而入,夺了他的宠,但是……

    她前面说了一大堆诋毁李四胖的话,竟然都被李弘小朋友给过滤了!

    这娃果然比较会从主观方面找原因,善于自我批评啊=。=

    吴诩抹了一把脸,继续问道:“如果你是承乾太子,你又该怎么做呢?”

    听到这话,李弘小朋友的小脸快皱成包子了,半天答不出话来,连坐在一旁的武大郎也露出了深思的表情。

    的确,当年承乾的能力是相当强悍的,在后期的表现也可圈可点,甚至可以说几乎走上了正轨,如果不是对手太狡猾外加队友太猪,现在坐在皇位上的还真不知道是谁呢!

    让一个刚上幼儿园的小朋友来分析这个问题,确实太凶残了一点!

    吴诩咳了一声,继续忽悠道:“你的那些太傅一定经常告诉你,你阿爹小时候是多么聪慧过人、仁爱孝悌的吧?”

    李弘小朋友闻言,下意识点点头。

    吴诩不由一笑,不怀好意地问道:“那你觉得,你的太傅会告诉你,你阿爹曾经亲自下旨处死了一个叔叔,一个哥哥,外加三个姐妹这种事吗?”

    李弘小朋友:“?!”

    看小正太的神色,吴诩就知道她家大郎还处于只知道盲目崇拜父兄的境界。

    吴诩忍不住摸摸李弘小朋友的脑袋,心里暗暗叹气。

    像所有望子成龙的父母一样,吴诩对李弘小朋友的期望特别高,即使知道小屁孩的身体比较弱——这一点遗传李小九陛下,不能进行高强度的学习,吴诩也尽量安排尽可能多的人,用学习娱乐相结合的方式向他灌输各种知识……

    吴诩甚至还经常亲自上阵,用蹩脚的语言组织能力,向李弘小朋友传输一些西方先进科学知识。

    而李弘小朋友也不负所望,一直表现得比同龄人聪颖——这一点也遗传了李小九陛下,基本上所学的知识不用老师们强调第二遍。

    可是在心性上,李弘小朋友只继承了李小九的‘善良’外壳,却一点也没学到他爹的乌黑内里——连二胖都知道画完地图后要装死不承认呢……

    像李弘小朋友这种出身,却又这么正直善良,实在是太……

    太让她发愁了!

    连宅男都知道,善良正直外加英俊的王子,只有少女向小说/漫画里才会出现的吧?

    话说,现在都已经不流行这种纯良王子型的男主了,妹子已经开始对冰山面瘫美男或是邪魅狂狷霸气男青睐有加,她家大郎这种正直善良的男生只有当炮灰的份了!

    嗷!

    只靠财富地位吸引来的妹子是靠不住的啊!

    小吴同学的思维已经不可抑止地朝不可预知的方向一路狂奔而去……

    这时,一直在一旁静静听母子俩谈话的武敏之忽然开口道:“姑母的教诲,敏之感悟至深,必当谨记于心。”

    咦咦?

    武敏之同学,你到底从咱的话里领悟到啥真谛了?!

    279第 279 章

    第十九章外戚19

    还在纠结吴诩的问题的李弘小朋友听到武敏之开口,也一脸疑惑地望着他。

    后者却只是淡定地朝小正太点点头,却并不开口解释说明他到底悟道啥了。

    小正太不由露出一副极想知道,却又拉不下脸来询问的神色。

    吴诩在旁看得心痒痒,却又不好真开口去问武大郎到底想到什么了。

    这时,阿韦等人把茶点端上来了,吴诩一看今天的茶点是酥饼配热牛|乳|,忙让李弘小朋友多吃些。

    “多喝牛奶长个子~~~~~”说到这里,吴诩又想起一件事来,于是问武敏之道:“大郎,弘儿每天在弘文馆可记得喝牛奶?”

    她话音一落,正在喝奶的李弘小朋友忽然呛到了,猛地咳嗽起来。

    随侍的宫人都吓了一大跳,慌忙围上来,给太子殿下拍背的拍背,倒水的倒水。

    吴诩也吃了一惊,看小正太咳得够呛,不由又是心疼又是狐疑。

    她不过是例行询问一下儿子的日常饮食情况,小正太用得着这么激动吗?

    还是有什么她不知道的事情发生了?

    吴诩忍不住用怀疑地目光看向每天都陪着李弘上下学的武敏之……

    武敏之也有些坐不住了,上前摸摸李弘小朋友的背脊,沉声道:“怎么这样不仔细?”

    李弘小朋友十分不领情地拍开武敏之的手,瞪了他一眼。

    “不许告诉阿娘那件事!”

    武敏之:“………”

    吴诩:“…………”

    儿子,你越这么说,我就越想知道发生什么事了=。=

    然而,李弘小朋友一脸羞愤,死都不开口,武敏之又谨遵太子殿下之命,打死也不开口……

    吴诩只好大叹:儿大不由娘了!

    那天,吴诩让两人陪着她吃了晚饭才罢,又把一套新送上来的五代史手稿和当初李二陛下写给李小九的《帝范》给了李弘,让武敏之详细给他讲解一下——当然,吴诩还友情提示,如果有什么问题连武敏之也无法详解的,就去请教李郎君(指李义府)吧~~

    谁知,太子殿下的脸更黑了。

    后来,吴诩才知道,李弘小朋友原本每天都乖乖地遵照她的意思喝一大杯牛奶补钙的,结果先是被三郎李上金暗讽‘|乳|臭未干’,后是被新上任的时政太傅在私底下取了一个‘奶娃娃’的绰号!

    李弘小朋友至此再也不肯在弘文馆享用奶制品了!

    得知这件事后,吴诩真是哭笑不得,私底下敲打了李义府一顿:哥的儿子你都敢欺负,你丫胆儿也太肥了吧?

    这是后话。

    却说吴诩趁着李治养病期间,果断除掉了武氏、王氏和萧氏这三家外戚,又几次招十六娘进宫谈话,企图让她和她郎君劝长孙舅舅趁早急流勇退算了,不然真闹个甥舅兵戎相见也不太好,是不是?

    十六娘倒是极为赞同吴诩的意思,可是长孙舅舅可不是那么容易妥协的人,起先还肯听十六娘夫妇说两句,后来干脆闭门谢客。

    显庆元年四月,就在吴诩为了李小九的病,按照当时的风俗向三藏法师所在的大慈恩寺供奉了大量香油钱为其祈福的时候,《长安日报》忽然爆出重大喜讯,说是以长孙相公为首的修史工作小组,终于把关于宋、齐、梁、陈、隋的《五代史志》三十卷全部编撰完成了!

    李小九陛下见报大喜,亲自给这部书作了序,并重重地赏赐了所有参与编书的工作人员。

    当李小九陛下带病接见了修书小组的全体成员的时候,长孙相公却忽然上了一道则子。

    吴诩当时并不在现场,李小九陛下接见长孙舅舅的时候,她正在大慈恩寺查看当年李小九为太子时给长孙皇后供奉的佛笼呢。

    为此,她还特地带来了李小九跟她一起写的碑文,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亲自迎接而去。

    之后的法事做得隆重无比,吴诩面对着我佛巨大的金身,居然难得地升起一股想要虔诚皈依之感……

    不想,吴诩刚起了四大皆空的念头,小顺子就心急火燎地跑来报信:圣人又被人气倒了,娘子您赶快回宫救命吧!

    小顺子的话虽然有些夸张之嫌,但李小九陛下此时的状况确实不容乐观。

    原本李治的体质就最忌讳发怒,偏他此时还在病中,这一怒所受的损伤远比平日更甚。

    “阿舅这是什么意思?”李治冷冷地把长孙无忌呈上来的折子摔在案上,“你认为朕该把褚遂良召回来?”

    长孙无忌不亢不卑地答道:“遂良鲠亮,有学术,竭诚亲于先帝,先帝委以辅政重任,圣人岂能将其长期贬谪于朝廷之外?!”

    李治闻言不由冷笑,想不到他阿舅也要不按牌理出牌了,居然搬出先帝来压他。

    阿舅他难道已经忘了当初在两仪殿,是哪个不知死活的家伙不顾大庭广众,口出悖逆之言,不但羞辱了他和阿武,还让先帝也蒙羞?!

    这般欺君罔上之辈,在先帝面前希旨献媚,到了他这里就装起诤臣强项令来了?!

    当他这个圣人好欺负不成!

    他如今要是再把褚遂良召回来,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么?!

    “阿舅,此事不必再提……”李治不欲跟长孙无忌在公开场合翻脸,他当了这么多年乖宝宝,潜意识里还不想跟自己舅舅公开决裂的。

    可长孙相公及其拥护者不打算就这么算了。

    以李义府和许敬宗为首的帝党,在李小九陛下的暗暗支持下,行事越来越嚣张了,不但四下串联朝臣收买人心,还日以继夜派人监视元老党人,一旦发现有什么小辫子可抓,就立马一本弹劾折子送到武后面前……

    武后可不是什么心慈手软的人,尤其痛恨占着茅坑不拉屎的那些世家子弟。

    所以,仅仅两个月时间,被李小九陛下从中枢弄下来的官员,又被捋了一遍,泰半被丢出了长安,送去边疆开荒去了。

    皇后如此凶残,帝党之人又是如此咄咄逼人,元老集团的人哪里还坐得住,尤其他们已经得到秘密消息,武皇后已经有意对元老党的另两位相公来济和韩瑗下手了……

    所以,长孙无忌今天就进宫了。

    所有元老党人,尤其是长孙无忌,此时特别想念血厚防高的褚遂良能够回归战斗队伍……

    好容易等到武皇后不在宫里,长孙无忌就借着进宫献书的机会趁机上书为褚遂良请命。

    而李小九陛下会回避这个问题也是在众人的意料之中的!

    长孙无忌自持身份,为了褚遂良请求的话说了一遍,就不再开口了。

    而他手下两员大将来济和韩瑗也跟着一种编书人员都混了进来,见李小九一副不欲多提褚遂良的样子,立刻激动起来。

    来济前段时间上书李小九陛下痛斥新皇后不慈不仁、干政乱法,结果那折子上去了就石沉大海……

    所以,来济等李小九陛下话一说完就出列,刚想高声责问李小九陛下为何对武后违礼提拔重用李义府等人的事置若罔闻,却被身侧的韩瑗拉了一把。

    韩瑗赶在来济之前开口道:“褚遂良体国忘家,身为社稷旧臣,为圣人鞠躬尽瘁……”

    又是这一套老生常谈,李小九陛下不耐烦地摆摆手,道:“遂良悖戾犯上,理当处死,朕只是施以轻惩,卿家更勿多言……”

    言下之意就是,朕对他够客气了,别再提起这货来气朕了!

    韩瑗这货也是个不会看眼色的,见李小九陛下根本不听他情深意切的申诉,立刻老泪横流了:遂良社稷忠臣,为谗谀所毁。昔微子去而殷国以亡,张华存而纲纪不乱。圣人无故弃逐旧臣,恐非国家之福!”这是把褚遂良的被贬说成是李小九陛下听信谗言的结果——这个进谗的人不做第二人想,不是新皇后是谁?

    只这一点,李小九陛下就很不爽了,偏韩瑗这货还把是否召回褚遂良说成是有关社稷兴亡的大事。

    这么说,他要是不把褚遂良召回来,大唐就要亡了不成?!

    李小九陛下怒极反笑,正想呵斥韩瑗。

    那边来济已经按捺不住,上前高声道:“圣人宠幸内嬖,偏听谗言,越礼拔擢寒士……”

    来相公毕竟还是对李小九陛下大力提拔李义府等人非常不满,也不顾李三郎本尊也在当场,就开始喷人……

    原本在一旁垂首侍立的李郎君只听来济提及‘寒门’二字,就忍不住抬起了头,视线投向立在大殿正中央慷慨慷慨陈词的来济。

    李义府看了来济半晌,忽然露出一抹极艳丽的笑容。

    立在李郎君四周的官员们,忽然感到一阵恶寒……

    而此时,李小九陛下已经被来济毫无顾忌的狂喷滥轰气得面如锅底,要不是还记得吴诩让他留来济一命的话,他此刻只怕早叫侍卫把人给拖出去了!

    “来济,你真是好大的胆子!竟敢在这里妄议皇后的是非,还不快住口!”李治指着来济厉声喝止了他的话。他的指尖抖得厉害,怎么看都像是快要发病的前兆啊……

    随侍的宫人们都看得胆战心惊,随同长孙无忌等人进殿的几个老学究也都吓得大气都不敢喘。

    而首先挑起事端的长孙相公像是没看到李小九陛下的异样似的,气定神闲地出声道:“圣人,来相公所言极是,皇后身为内帷妇人,如何能听政议朝……”

    他话声未落,就听殿门方向传来一声女子声音:“长孙相公此言差矣……”

    280第 280 章

    第十九章外戚2o

    众人闻声,不由自主回身看向殿门方向,就见一个身穿骑装,头戴帏帽的美貌女子大步走了进来。

    不是武皇后是谁!

    殿中一干老臣见吴诩到来,心中不由暗暗抽气。

    任谁在背后议论他人的时候,忽然被本尊撞见,都免不了心虚。

    何况,武皇后如今是大权在握,凶名在外,这万一要是不高兴了,这殿上的人除了少数有靠山的没事,其他的人可都成了迁怒对象了!

    而如今之势,皇后娘子要是不迁怒是不可能的了!

    一干被迫成了‘附议’长孙相公的老爷子们都眼观鼻鼻观心缩在了一边,生怕被吴诩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反武主力之一的韩瑗,看见吴诩进来也愣住了,一张长脸顿时变得酱紫,像个老茄子一样。

    另一位主力来济,则对着吴诩怒目而视,似乎在谴责她竟然敢这么大刺刺地步入圣人接见朝臣的地方。

    长孙相公面无表情地看了吴诩一眼,然后你垂下眼,让人猜不透他的喜怒来……

    吴诩进了甘露殿,第一眼扫过长孙无忌后,紧接着就直直地看向李小九。

    李小九陛下脸色相当难看,不过还强撑着没厥过去……

    吴诩不由心头一紧,随即一股怒气油然而生。

    这帮死老头子,不好好编书搞研究,跑到这里来气李小九,实在可恶。

    吴诩含怒的目光扫过众人,不少被迁怒的无辜群众都忍不住一哆嗦。

    最后,吴诩把目光停在长孙无忌身上。

    “长孙相公……”吴诩抬手摘了帏帽,递给身后的宫人,然后缓缓走到长孙无忌身旁,居高临下地看着他。

    “娘子有何见教?!”长孙无忌安坐不动,仰头对上了吴诩的目光。

    毕竟是当了多年权相的男人,长孙无忌的目光矍铄如刀,十分尖利。吴诩一时之间也被长孙无忌那逼人的目光看得有些畏缩,不过一想到眼前这人已经成了李小九独掌乾坤的最大阻碍了,吴诩顿时摒弃了心底的那一丝软弱,直直地与长孙无忌对峙起来。

    “长孙相公的话,本宫不敢苟同!”小吴同学到底实在宫中待过多年,对前朝的宫中大佬都研究过一遍的,随便一翻就能说出几个后宫干政并且被传位美谈的事例来。

    “先文德皇后多次进谏于先帝,赦魏征保房玄龄……后有徐氏贤妃为先帝出兵辽东之事上书进谏……”吴诩其实更想说的是长孙皇后为了避嫌,先是不许李二陛下让自己的亲哥哥长孙无忌入阁为相,后又请求李二陛下饶恕身犯谋逆死罪的异母哥哥长孙安业……

    不过,在李小九印象里,他阿娘长孙皇后的光辉形象一直深入骨髓,吴诩也不想刺激到他,所以只好忍着没说出来。

    不过,长孙舅舅会不会回忆起那段谨慎小心,夹着尾巴做外戚的日子,就不得而知了……

    正当长孙相公阴沉着脸,准备开口的时候,殿上忽然响起一声悦耳的男中音。

    “微臣拜见皇后……”是李义府。

    众人见李义府率先参拜皇后,一个个如梦方醒,纷纷向吴诩行礼。

    上座的李小九陛下仿佛也才刚回过神来一样,对王内侍示意,请吴诩上来坐。

    吴诩也不假惺惺地推辞,大步走上御座,心安理得地挨着李治坐下。

    来济等人见状,脸色越发难看了。

    “诸位卿家都坐吧。”吴诩一摆手,让向她行礼的众人都起身,然后回头对李小九眨眨眼,问道:“圣人今儿怎么不好好歇着?倒在这里议什么事,居然说到妾头上来了?”

    说到这里,吴诩忽然压低声音道:“不会是来济他们旧事重提,说我是妲己褒姒之类的亡国妖姬,说褚遂良什么的是比干、微子之类的大忠臣吧?”吴诩的话真是一针见血。

    李治见吴诩出现,再大的气也消了一半,这会儿见她一脸促狭样,哪里还有半分怒气。

    不过,李小九陛下下还是佯装十分生气的样子道:“亏得梓潼你再三称赞来济他公允为国,他今天可是说你假公济私呢……”

    “这可真是冤枉妾了……”吴诩一脸浅笑,半点没有被人冤枉了的愤慨,只是施施然道:“本宫素闻来相公出身名门,也难怪看不起我们这些小门小户出身的人……”

    “今儿在这殿上的诸位都是鸿学大儒,本宫正好有个问题要求教……”说着,吴诩笑容一敛,看得众人心头一跳。

    来济浑然不惧,昂头挺胸问吴诩道:“不知娘子有什么问题要问?”

    吴诩看了来济一眼,又看向一直嘴角含笑的李义府,忽然道:“前些时候,太子读了,恰好看到陈胜吴广篇,里面有一句话,他一直无法理解……”

    吴诩说到这里,就停住了。

    整个大殿的大臣们不是学富五车的大学者就是执政多年多年的老狐狸,一听吴诩这话就猜到了她说要提及的那句话是哪一句了,众人的心不由‘咯噔’一声……

    长孙无忌的脸色尤其难看,作为一个出身显赫世家的贵族子弟,同时还是本朝最有名的外戚权贵,长孙无忌当然是不会承认陈胜说的那句话是真理,但是……

    如果他不承认那句话,不就是等于说着千百年来的开国帝王都是乱臣贼子了吗?

    这个问题还真不好回答=。=

    不但来济被问得张口结舌,满大殿的官员都面露惊骇之色。

    吴诩也没指望来济能回答她的问题:“来相公出身名门,自然不好回答妾的问题,不过出身确实也是很重要的,这世上子承父业的人总是占大多数的……”

    吴诩说到这里,顿了一下,然后笑眯眯地看着来济,让后者不由自主倒退了一小步。

    “我想来相公一定很遗憾没能子承父业做个大将军……”吴诩继续不还好意地看着来济,悠悠道:“我也不想来相公对我有什么误会,认为( 〖武则天〗女皇之路 http://www.xlawen.org/kan/5171/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