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1 部分阅读
。”师长祖墨武介绍道。
“司机?”王江南一愣。
“对,起重机司机,这次铁道部给你们调了5台8吨起重机,这五名同志是刚刚培训出来的司机兼起重机操作员。”
听了这话,王江南和赵世圆立刻喜形于色,走上前来,热情和这五名同志握手。
“太好了,太好了!”王江南激动的只会说这一句话了。
第一百九十七回 解放驾校
同志们,求订阅,求广告!
解放驾校
由于120铁轨实在太重,25米规格的竟然重达三吨,战士们平时搬运全靠人力,用绳索挂住铁轨,上面左右两人用肩膀顶起粗粗的木杠,25对战士,50个人一组才能将铁轨移动到枕木上。施工没多久,每一个铁道工程兵战士的肩膀上都已经被木杠磨出了一层层的老茧,老茧破了就出血,可是人民的战士们哪里会退缩,都是压着牙把伤口磨出新的老茧来。肩膀上一层层的老茧就好像是铁道工程兵身上的一层层的勋章,这血肉与汗水铸就的勋章挂在战士们肩上也压在王江南心上,沉甸甸的,压得团长王江南心疼不已。
这就不奇怪他为什么见着起重机这么激动了。
师长祖墨武道:“这是第一批,接下来还有两批,比这一批更多。指挥部准备给你们团一共配30台这样的八吨起重机,怎么样,王江南,这下你不用跟我哭人手不够了吧?”
王江南听了这话,乐的一蹦三尺高,叫到:“师长!我就知道你心疼咱们,这下可太好了!”
祖墨武笑道:“赶紧和这几位同志一起去后面卸起重机,耽误了工期,看我饶不饶你。”
五名司机爬上火车最后面五节平板车厢,指挥着战士们解开厚厚的帆布,帆布底下盖着的崭新徐工牌8吨轮式起重机闪亮登场。
一名起重机手跃入起重机后部的操作舱,放下液压承重支腿后,用吊臂将这节车厢前部早就用钢索捆好的钢结构卸车坡道吊起,缓缓的运到火车载货平板侧面,在战士们的配合下,卸车坡道准确的卡在了火车载货平板的侧面。战士们解开起重机钢索后,起重机收回吊臂和承重支脚,司机从起重机操作舱中出来,进入车辆驾驶舱,顺利的转向,从卸车坡道的钢板斜坡上开下来,这标志着一辆起重机从火车上卸货完成。整个过程干净利落,毫不拖泥带水。
接下来依葫芦画瓢,先下地的这辆起重机将卸货坡道一次次移动位置,五辆起重机全部安全下地。
看见所有起重机安全卸了车,王江南一颗提到嗓子眼的心终于放了下来。这个苏州汉子带着围观的战士们鼓掌喝彩道:“好~~~!!!”四下里叫好喝彩声响作一片。
“太棒了!”赵世圆心里由衷的赞美道。
铁道部工程师赵世圆从祖墨武师长手中接过关于这些起重机的油印资料小册子,兴奋的翻看着。越看越是觉得内心无比震撼!他在心里不断的赞叹道:“太漂亮了,真是机械工程的杰作!8吨的起重机竟然有如此长的吊臂!主臂加副臂竟然有25.3米!这一定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轮式起重机!”
赵世圆作为铁路工程师,翻看过很多欧美的机械类杂志,他记得二战结束后,一本英国的《机械工程》杂志上介绍过英国coles公司为二战盟军生产的轮式起重机,那里面的黑白照片深深的吸引了赵世圆。
那种安装在载重汽车底盘上,吊臂7米,标准起重5吨,最大达到6吨的自行起重机看在赵世圆眼中是如此的震撼。当时赵世圆就感慨,那真是太先进了啊,世界最先进的六吨自行式起重机啊!国内当时连三吨的自行起重机都少的可怜。而英国在二战中竟然为盟军生产了接近一百辆这样的轮式起重机!
作为一名铁路工程师,赵世圆深深的明白起重机对于铁路建设的价值。国内仅有的两台未损坏的15吨回转式铁路蒸汽起重机都在东北,那玩意长度大小有两个蒸汽火车头叠起来这么大这么粗壮,吊臂足有11米长,工作半径可以达到8米,只能在铁轨上行驶,用来铁路施工。在赵世圆想来,要能有那么一台该多好,就能把目前的工程进度提前很多了。尽管他知道,那只是奢望。
但是此刻,面对来自未来2011年徐工集团的这款最低配置的最低端产品——qy8b型号的8吨起重机,赵世圆震撼的五体投地!这样一台起重机一天的工作量,理论上等于这3000人的铁道工程兵团一天工作量的总和!!!23.5米长的吊臂,意味着这大家伙一分钟内就能将25米长3吨重的重载铁轨从铁轨堆放点吊运到枕木上,而这个工作,需要50个工程兵扛着25条粗木杠子干上20分钟甚至半个小时。而且人的体力是有限的,不能连着扛,中间需要休息最少10分钟,即使如此,很多工程兵在不分白天黑夜的奋战中,只用了半个月就累垮病倒了!
师长说一共要给团里配置三十台这样的超级机器!赵世圆简直无法想象,接下来的工程进度会是什么样的景象。
祖墨武师长像是明白赵世圆的心事,笑道:“别以为30台起重机了不得,29团在前面开山洞,他们的新装备可了不得,北都给他们调运了三台凿岩台车,好家伙,那玩意老长老粗的钢铁胳膊伸出去,岩壁一捣就碎,哗啦啦的往下掉啊,一个爆破眼没几分钟就打好了,装上雷管一炸,两米多的进度就出来了。那车子还能切削隧道洞壁,安全又省力!切完后咱们工程兵只要往洞壁膛上水泥,一截隧道就基本施工完成了。”
赵世圆没见过啥叫凿岩台车,不过他能想象得出,那起重机一般的长臂伸出去,头上顶着一个钻机的样子。
“那感情好啊,工作危险一下子就没了,29团有多少同志不就是因为在凿岩打爆破洞的时候被垮塌的岩石砸中牺牲的吗!这个东西好!真好!这些工程师真聪明,知道把钻机装到起重机胳膊头上。”一旁的28团团长王江南动情的说。
赵世圆却知道,很多时候,美妙的设想在机械工程上是无法实现的。
他敬佩的说道:“这样的凿岩台车,不知道是多少工程师花了多少心血才研制成功的啊。你想,一个铁胳膊哪里知道轻重,伸出去在坚硬的岩石上打孔,不处理好前臂的振动和颤摆,不知道要断掉多少钻头呢。但要是刚性过大,那也是要崩坏机械传动机构的。还有,那钻机的抖动最伤机械部件,一旦结构被振动松了或者磨损,前臂就不能自如的操控。总之,这里面的机械原理和设计,怕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能够设计出这样伟大的机器,一定是顶顶了不起的工程师。”
赵世圆说完,不禁悠然神往,想要亲眼看看这凿岩台车。
小强现在作为三职秘书,诸事都可以去管一管,反倒是等于没有确切的工作。这天琢磨着关心一下老朋友,随便看看运输处的情况,便跑来找许齐山。
一见面小强就被许齐山吓到了,他那原本文静的圆脸庞现在已经看得见颧骨和下颌骨的轮廓。
“齐山,你瘦的这么厉害!”小强关心的道。
许齐山对于小强的到来非常高兴,硬是把茶缸倒了,给小强泡了一茶缸新茶水。
“嗨,我现在忙的不着家,运输处实在是忙不过来了。运输任务每次都是突击会战一样的连续抢运,这也就不说了,现在军区还要我利用抢运的空歇期,搞个驾校。这可是真累人,现在运输处的老司机一人要带五个徒弟,除了运输任务,平时就是教开车。”
小强道:“那你安排下去就是了,别把自己搞的这么憔悴。师傅带徒弟,你跟着瞎搅和啥呢。”
许齐山苦着脸道:“你不知道,就你带来的各种车辆实在是太多了,什么起重机,压路机,搅拌机,铲土机,挖掘机,叉车,混凝土泵送车,沥青路面摊铺车,混凝土搅拌车,高空作业升降平台车,自卸型矿用卡车,凿岩台车,矿用掘进车。”说到这里,许齐山停了下来,没头没脑的问道:“怎么样,我说的齐全吗?”
小强笑道:“这么多品种,亏你记得住,我自己都未必说的全。”
许齐山也跟着笑起来:“我成天睡觉时脑子里都是这些车,在我眼前开过来开过去,一个个仪表盘和操纵杆围着我脑门子飞来飞去,没有一天晚上能睡踏实。我每天12点睡觉,天不亮自己就醒了,再也睡不着了。”
小强问道:“你睡这么晚干嘛?”
许齐山道:“看各种操作手册呗,我现在可不是临时兼任运输处处长了,组织上正式任命了。我想啊,我这个运输处处长自己都不懂,怎么管别人呢?不行,我非得全搞懂不可。你知道吗,运输处从一开始207名司机,短短几个月,到现在加上驾校,已经有1716名司机了!”
小强吓一跳:“1716!!!都是你们培训出来的?”
许齐山自豪的道:“我们的驾校没理论课,上来就是师傅带着上车跑运输,带上一个礼拜就直接上车操作,比军区自己培训军车驾驶员要宽松多了。我们的学员都是退伍兵,上级的指示是,只要能学会开车,就立即就地分配工作,不用复原回家务农。这些老兵学的快,肯吃苦,成天恨不得吃住都在车上,没见过有偷懒的。”
小强皱眉道:“那些专业车辆的司机也是你们在培训吗?”
许齐山说:“没办法,为了减轻各个单位编制负担和保密工作的负担,情报处和军首长决定,我们这个驾校负责所有车辆的操作人员培训。目前光是起重机驾驶员,我们就已经培训了100人了”
小强问道:“你们驾校现在有名字么?”
许齐山道:“暂时定名为解放驾校。”
第一百九十八回 去沈阳
去沈阳
和许齐山聊了一会儿运输处和驾校的事务之后,小强回家收拾了一下行李,准备出差去沈阳。作为航空工业管理委员会委员,怎么能连沈飞都没去过不是?再说小强也很好奇,沈飞这个新中国传奇的飞机摇篮这时候是啥模样。
于凤和东子拼命的往小强的行李箱中塞衣服和水果,行李箱已经被晒得鼓鼓囊囊了。
东子说:“首长,这二斤苹果是今天后勤处刚发的,甜着那,你带去路上吃。”
于凤左挑右捡,选中一件小强以前带来的深蓝圆领毛衣,重新叠好后塞进行李箱。
“我说你们少赛点,我是出差,不是旅游。东子你别再塞苹果了,那苹果是农业部好不容易才储藏过冬的,现在天快暖和了不能藏了,才发下来给大家伙分吃的,你赶紧拿出去给大伙分了!于凤你别塞毛衣了,我身上不是已经穿了一件吗。”
东子闻言只得把手里细麻线编织网袋里剩下的半拎苹果拿出房间去。
于凤却不理小强,扭头将大辫子甩在身后反驳道:“沈阳三月还是很冷的,你多带一件毛衣省的到时候没衣服添。万一你要是生病了,这个罪过我可担不起。”
小强是个花痴,看于凤在灯光下乌黑油亮的大辫子甩的美极了,那因为干活而起伏的胸脯在毛衣下一鼓一鼓,脸上吹弹可破的透明质感肌肤在灯光下蕴出光晕来,便立即看呆了。中央为了照顾小强和提高这个胡同里高级干部的生活质量,把北都原法**营的一套小锅炉供暖设备拆下来安装到了柳树胡同,现在室内暖和的很,于凤只穿了一件毛衣。
于凤诧异的看着小强,终于意识到小强的目光呆滞猥琐的焦点所在,她的脸一下子红了,怒道:“看什么呢!”
小强被于凤发现后大窘,道:“你毛衣旧了,我,我下次送你件新的。”
于凤脸更红了,声音放低了些斥道:“我要你送毛衣干什么,你脑子里成天瞎琢磨什么呢?真不知道主席总理还有朱总司令看中你哪里好了。”
现在小强这三职秘书的身份在四合院里已经不是秘密了,于凤也一直在观察研究这个受到器重的“青年才俊”,一开始,她打算向曹小强同志这位年轻有为、天资过人、得万千宠爱的干部好好学习来着,可是越看越觉得这家伙惫懒的很,出差倒是很频繁,每次回来后都脸色苍白显得很辛苦。可是他上班却经常迟到早退,还喜欢下馆子花钱,实在是不够勤奋不够艰苦朴素。
小强见自己被于凤蔑视了,连忙开了护体光环,吹嘘道:“我是去沈阳视察工作,那可是制造战斗机的工厂,我去看看能不能帮他们提高些进度。”
果然这番话帮着小强赢得了于凤的尊重,于凤语气一下子温和的像猫儿一般,拉上行李箱拉链说道:“你每次出差回来脉相都虚浮的很,人倒是不瘦,可都是虚胖,我看你应该逐步加强锻炼。”
小强郁闷道:“我不是每天都做体操吗?”
于凤点点头不再言语,出了小强房间,她心里却有些乱,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虽然小强的色咪咪眼神很讨厌,于凤却隐隐约约的感觉有些高兴。她表面上痛斥小强的目光猥琐,其实心里却有些得意。
自打从春节联欢晚会回来之后,于凤就时常想起小强咬着她耳朵说的那句悄悄话“邓玉华唱的。”这话虽是简单的陈述句,但是这份亲昵却是让于凤每次想起来就脸红心跳。
于凤回到自己的房间,强迫自己不再想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打开一本卫生系统内部刚发的——491工程组编印的《营养学基础》认真读起来起来。
被政治处保卫局的同志们送上火车后,小强坐在包厢里闲着无聊,取出资料翻看着。第一次坐火车的冬子兴奋的几乎要抓耳挠腮,在包厢里团团转的收拾着,他变戏法式的从他自己背着的包袱里取出半拎苹果,去后车厢洗的干干净净,整齐的码放在小强面前。
小强哭笑不得的道:“不是叫你别带了吗?你全给带出来了,家里于大夫和老何她们吃什么?”
东子有点不服气,讪讪的道:“这是后勤处发给首长吃的,她们哪有,我给他们一人留了两个。”
小强笑道:“好了好了,你记住,以后发给我的东西一律按人头平分,给院子里所有同志一份。”说罢拿起一个苹果给东子道:“你使劲吃,把这些全吃完,不许留到沈阳。”
东子为难的低下头没答应。
小强无奈的摇摇头,也不再多说,看起资料来。
东子坐在小强对面,终于抵挡不住苹果的香味诱惑,兴奋的咬了一口苹果,扭捏的取出一本拼音识字,开始学起文化来。
小强怕东子一个人吃不好意思,也啃了一个苹果,告诉东子,有啥不懂的字就问他。
车窗外的树木一道道闪过,火车到了北都的郊区,别说高楼,连砖瓦房都罕见极了。远处的田野上偶尔可以看见有零星的农民在翻地,而铁路沿线越是向北越是荒凉。此去沈阳,路上需要一天一夜。
此次去沈飞,同行的还有军总部情报局的同志和航空工业管理委员会的其他同志,每顿饭都是情报局的同志送进包厢里,小强老老实实的待在自己的包厢,偶尔出去门口走廊里松松腿脚,抽支烟。
火车上的食物不赖,每顿都有酱油荷包蛋,白面馒头,猪油炒萝卜条,饭后还发一块烘培饼干当点心。东子倒是吃的香极了,每次都把战场彻底打扫干净。小强知道,第一次坐火车的人,大多数都吃的很有胃口。他却有些吃不下去,琢磨着主席和总理为啥现在开始把自己不断派出去检查工作。
小强略略想了一下,也想不明白。打定主意,干脆自己老老实实的干好领导安排的事情就行了。
第一百九十九回 一分为二
一分为二
沈阳飞机大修厂,这里是后世沈飞的前身。而大修厂的前身,则是张学良在1930年建的飞机场。之所以这样选址,毕竟有了飞机场才能算是真正的造飞机的地方,试飞工程也就不用另外造飞机起降跑道了。
在机场边连片的新建、扩建、修复的厂房群落中,沈飞大修厂厂长熊焰此刻趴在一个旧仓库中一块铝合金蒙皮上睡的正香甜。
熊焰这几个月来吃住都在厂里,已经一个月没沾家了。平时换洗衣服全靠他爱人送来厂里,为了早日完成大修厂的建设,熊焰几乎把命搭了上去。
今天早上,大修厂终于宣布完成了初步建设目标,可以组装歼五战斗机了。熊焰对此感到前所未有的愉悦,一股疲劳感涌上来。他在仓库中找了块废铝板坐下后,立即就在上面昏睡过去。
虽然目前的沈阳飞机大修厂还没法生产飞机,但终于能够做到将飞机按照图纸拆开后,将老旧部件拆除,更换上新的部件之后再复原拼装起来。这说起来容易,但却是艰难的第一步。
“熊厂长!熊厂长!”一个工人跑来叫醒刚刚眯了三个小时的熊焰。
熊焰挣扎着从地上这块探伤确定金属劳损报废的铝合金蒙皮上爬起来,焦虑的问道:“怎么了?出什么事了?”
“北都来人了,是航空工业管理委员会委员曹小强同志,是代表中央来视察工作的。”
熊焰赶紧跟着报信的工人向厂办走去,他一边快步走着一边整理着自己皱巴巴的工作服。
小强乘火车花了一天的时间赶到沈阳,下车后便和沈阳市领导一起赶到了沈飞。见过熊厂长后,便开始召开会议,听取沈飞的工作汇报。
刚刚得知沈飞已经能够组装歼五的消息时,小强真是大吃一惊,完全没有想到,沈飞能这么快就学会组装歼五这样的喷气式飞机。
在熊焰厂长完成工作报告后,小强发至内心的钦佩鼓掌。
掌声结束,看到沈飞诸位领导看着自己,小强知道作为聂帅的代表,讲两句是免不了得了。
小强本着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无畏精神,在一干老革命和专家面前信口说道:
“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一定要在一个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强国。这句话是主席说的,我看沈飞这次的组装成功,就是对这句话的完美诠释。”
话音刚落,沈飞厂部的小会议室里掌声雷动。坐在墙边板凳上旁听的工人代表和技术骨干们喜不自胜,拼命的鼓掌。干部们如释重负,激动不已。这个评价非常高了!
小强捏了把汗,继续掰扯道:
“据我所知,喷气式飞机制造是一项技术密集、结构复杂的产业。它所需要的结构零件和航空*器材在一般人看来数也数不清,光是歼5式喷气机,就需要各种航空*器材7652项,歼6飞机更是惊人,多达12319项。如果把所有零部件都算上的话,歼五有14719种零件,把歼五全机拆开后共有253550个单件。
是的,你们用一万三千名职工组装起了一个有着二十五万三千五百五十个零件的“工业之花”!我大沈飞威武!”
小强话音刚落,会议室的屋顶几乎都被掌声掀起来了,在场同志们个个眼眶通红!是的,为了彻底掌握组装喷气式飞机和大修的技术,他们这几个月时间里每周工作100个小时以上,平均每天都要奋战14个小时以上,多少同志以厂为家!多少同志月把都没见过自己的孩子!飞机已经成了他们最亲的亲人!
小强好不容易等到掌声停下来,继续道:
“对于沈飞能够在短短四个月的建设过程中,就边建设、边研究、边动手实践,创造性的把组装这样复杂的现代化高科技工业产品的任务完成,中央是吃惊不小的。
我知道沈飞的工人队伍里,很多人之前连飞机啥样也没见过,只修理过汽车,还有很多工人以前是是修手表和敲洋铁皮烟囱的,修手表的现在开始组装仪表,敲洋铁皮的开始学习铝合金钣金,可想而知,任务有多艰巨,换了任何国家,都要觉得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是滑稽的。
可是我们中国人有这个骨气,准备完成这项任务,并且目前走出了漂亮的第一步。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可我看,沈飞却已经在外国人看来完全不可能的条件下,闯过了这一难关。这是伟大的胜利。”
这番话说完,参加会议的沈飞的同志们更加激动了,他们望向小强的目光里多了一分钦佩。熊焰心说:“这位同志真不愧是航空工业管理委员会委员,虽然年轻,却是个懂行的,对技术有了解,对实际情况也摸得很透啊,能够上下结合,确实难得。”
小强接着道:“二十五万三千多个零件看起来很吓人,但是却吓不倒中国人!在中国人民眼里,这也不过就是纸老虎!只要我们在生产过程中运用主席的哲学思想,把他一分为二,再一分为二……,分到最后,总是孤立的零件,也就没什么可怕的。大不了我们逐个歼灭就是了!工作中难点总是会遇到的,但是我们不要怕它。科学是不断进步不断发展的,只要我们继续保持不骄不躁务实的工作作风,保持踏踏实实的科学精神,我们就能不断的攻克难关,取得接下来一步又一步的胜利。”
这番话听的同志们不断点头,非常赞同小强的这种新鲜的“一分为二“的提法。事实上这个提法还是主席-《 读 吧 网 》-出来的。小强提前借用主席的旗号拿出来显摆。
熊焰感慨道:“主席的这种哲学思想真的是切合我们沈飞工作的实际,我们大修厂之前虽然不知道什么叫一分为二,可在实际工作中,确实是按照这个路子在走的,每一个部件的研究和组装,不就是一步步的一分为二吗。”
大修厂书记盛家田很激动,他对于主席的这个哲学思想是第一次听到,可是一听之下就被折服了。他在笔记本上端端正正的写下“一分为二”四个大字,抬头说道:
“我觉得主席的这个思想符合辩证唯物主义,是了不起的真理!用它来指导我们的工作,就能避免盲目性,更加务实客观。”
第二百回 工业之花的蓓蕾
工业之花的蓓蕾
小强心说我今天来可不是谈哲学的,还是言归正传吧。
“我今天代表zhōng yāng来到沈飞,目的一方面是祝贺大家取得的成绩,另一方面就是听听大家的想法,大家有什么困难都可以提出来。”
熊焰厂长点点头道:“zhōng yāng之前拨给我们的设备非常先进,各种探伤仪器和机床设备都是世界顶尖的,配套的拆卸组装设备也都非常好用,我们能够顺利完成组装任务,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这些设备的缘故。”
一番总结之后,熊厂长开始展望未来:“
同志们都知道,按照计划,接下来我们就要开始一步步造飞机了。要把这架先进的飞机彻底国产化,我们沈飞是有信心的。目前我们就盼望一件事,那就是配套的零部件工厂能够早点建起来。”
小强点点头,但是心里可不轻松,2011卖给小强的大修厂可不是制造厂,制造飞机所有部件的各种材料目前都需要另外投资建厂生产,这可不是一时半会能够造出来的。以目前沈飞的能力来看,只能做到来料加工一小部分零部件罢了。
“熊厂长,目前为沈飞配套的厂家正在建设之中,沈飞暂时只能先从修理飞机开始,缺少的各种零部件和材料可以随时报上来,zhōng yāng立即安排采购。
为了给你们112厂做配套,zhōng yāng一口气投资了十几个厂,我这里给大家通报一下,也好叫大家明白,咱们航空工业为什么是“工业之花”。
113厂,为你们配套发动机控制附件
114厂,为你们生产航空液压附件
115厂,为你们生产航空电机
212厂,为你们生产航空仪表
514厂,为你们生产机轮和刹车
715厂,给你们生产机载无线电零件
719厂,为你们生产机载导航设备
782厂,为你们生产机载雷达
248厂,为你们生产机载光学瞄准镜
…………
你们是红花,这些企业是绿叶。而这些厂每一个又都需要另外一些厂家为他们做配套,那些厂家又是更小的绿叶。”
熊焰郑重的道:“我们沈飞人不会忘记这些协作单位,我想对他们最好的回报,莫过于早rì实现歼五的国产化!我们现在以修代造,先把制造水平提升上去,随着这些配套企业的不断建成,逐渐提高国产化率,最终达到完全自主生产。”
小强笑道:“咱们不必搞的这么严肃,这个过程说快也快,目前全国的同志们都在努力奋斗,我相信,实现完全国产化的那一天不会太久。
倒是你们沈飞要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要加紧培养储备技术骨干人才,今后我国的飞机制造产业目标是装备一代,设计一代,预研一代。这个要求是非常高的,没有科技实力的储备断然不可能实现。所以目前,你们还需要抓紧攻克其他机型的组装,积累更多的经验。”
熊厂长道:“装备一代,设计一代,预研一代。了不起啊!这个目标了不起!为了实现这一远大目标,我们沈飞绝不会停下脚步的。
目前我们正在配合航空研究院601所,努力学习和掌握冷加工、热加工、试验、装配、检验等整套复杂的制造技术的过程,之前zhōng yāng发下来的资料太了不起了,里面很多工艺流程,连我们研究所的专家之前也是闻所未闻。更可贵的是,这些资料全部是中文材料,不知道花了翻译人员多少心血啊!但是如果我们不亲手做一遍,就永远没法真正掌握。”
小强心说还好有2011的技术资料,不然离开了苏联专家的手把手带徒弟,根本不能指望这些钟表匠和钣金工能学会这么复杂的材料加工工艺。
“熊厂长,你们的厂区面积目前只有23万平米,我看还要继续扩大,起码要两倍才行。不要怕空置,因为以后还有大量的设备要运来。不过你们的厂房建设要坚持高标准化,不能求进度赶工程,质量一定要保证。过一段rì子zhōng yāng会拨一批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到沈飞,这些五轴联动jīng密数控机床所需要的厂房标准和环境标准资料我带来了,你先收好。”
小强从随身的皮包中取出厚厚的一沓文件交给熊焰,熊厂长郑重的收下,转交给沈飞保密科科长。
“曹秘书,我们沈飞目前已经制订了计划,下一步除了更深的吃透生产工艺资料外,还要在两个月内完成对歼六飞机的组装大修任务。”熊焰自信满满的道。
小强有些怀疑的道:
“两个月是不是太短了,歼六可是超音速喷气机,和歼五完全差了一个等级啊!还有,目前你们对于这些新机床掌握水平如何?已经能吃透了吗?”
熊焰眼睛里发着炙热的光芒,说道:
“歼五的组装成功极大的锻炼了队伍,现在各个科室和小组都掌握了相关部件的组装能力,接下来再组装歼六,我想难度会小得多。至于对最新的高级机床,zhōng yāng新成立的沈阳机床厂已经派出了很多骨干在帮助我们的职工学习掌握。”
小强担忧的道:“说到这里,我不得不泼一泼冷水,得提醒诸位同志们一句,由于静力实验室还要一个月才能完成设备调试投入使用,目前你们组装的歼五还没有通过考试。也就是说,卷子做完了,可是还没有经过批改,及格还是不及格,还未定啊。”
熊焰看来信心十分坚定,他大声道:“不管及格不及格,沈飞等不起,中国人等不起,如果及格当然好,如果不及格,我们就从头再来,但是歼六的大修组装项目不能耽搁啊!早一步开始,就能多节约一点时间。”
小强被熊焰的这种豪气感染到了,说:“那行!不过同志们要注意劳逸结合,不能把身体拖垮了!我会向zhōng yāng报告,给沈飞调一批nǎi粉等物资过来。”
沈飞盛家田书记连忙道:“干了一点工作就要求待遇,这不是我们沈飞人的初衷,曹秘书你千万别为这点事惊动zhōng yāng领导,沈飞目前的待遇已经是非常好了,顿顿大馒头,一个窝头都没有!”沈阳市领导还亲自拨了猪肉,一线职工现在的大灶待遇,已经从一天三钱肉加到了六钱。
小强笑道:“多多益善,多多益善。”
接着,小强在熊厂长的引导下参观了沈飞。
此时的沈飞像个大工地,到处是施工的队伍,到处是黄沙水泥和钢筋,一座座厂房在不断的加速建设中。
“盛书记,厂区规划和建设目前看来你们搞的很好,不过也别忘了把附属的职工福利设施修盖出来。澡堂、幼儿园、小学、中学、菜场、开放式公园、儿童游乐广场都要有,你们这里太偏,职工子女不方便送去市里-《 读 吧 网 》-要好好规划,争取把沈飞提前建设成为一个小型卫星城。”小强提出意见。
盛书记赞同道:“曹秘书说的对,我们在完成主要的厂区建设任务后,就把空下来的建设队伍拉出来,把咱们沈飞好好打扮一番。我很喜欢zhōng yāng目前提出的建设绿sè城市、绿sè单位的提法,我们将来不仅要盖起各种附属设施,还要大搞绿化,让沈飞的职工们今后都能生活在绿sè的海洋中。”
小强见盛书记的理念很活,不是那种死板的人,心里也非常高兴。
小强接下来在车间里好好的过了把瘾,和歼五歼六平时看不见的各种零件亲密接触了一回,他拿起各种零部件问东问西,暴露出了一个伪军迷的本质。
好在熊厂长并不在意,一一细心解答,从熊厂长的解释当中,小强可以看出,熊厂长是真的已经把歼五的资料背的烂熟于胸了。
忙活完视察沈飞建设进度的事情,小强马不停蹄的再次登上火车,赶回北都。
一路走来,竟然写到了二百回,这段与各位书友、同志一起艰难前行的rì子让我感觉生命中多了一些值得一生珍重呵护的东西。写书是累人的事情,但是为了你们的支持,我会一直认真的写下去。再次感谢大家的支持!谢谢!
第二百零一回 换个石墨堆
换个石墨堆
三月的莫斯科,chūn寒料峭中,库图佐夫大街上的苏联外交部大楼雄伟的挺立楼顶四周的冰雪正在融化,冰溜子挂的老长,看上去有点危险。库图佐夫大街人行道上的积雪每天都有人清理的干干净净,而今天,清洁工人看来要爬上楼顶,清除那大楼四沿危险的冰挂了。
外交部大楼内却是另一番景象,充足的暖气把楼内温度拔得很高,几盆糖葫芦造型的东青树郁郁葱葱。可人要是在这里呆久了,你不免会觉得口干舌燥,浑身发痒。
中国驻苏联大使王家祥正在和苏联前任外交部长,现任苏共zhōng yāng正治局委员莫洛托夫进行谈判。
胖胖的莫洛托夫坐在会议桌一侧,身上天生的带着一种商人的狡黠,他的圆脸上挂着和蔼的笑容,看上去好像米哈林大街拐角上那间糖果店里的老板一样,似乎随时都有可能从口袋里掏出一把水果糖。
莫洛托夫翘了翘向两边整理的有些俏皮的小胡子,对着面前的王家祥大使和善的笑了笑道:
“亲爱的王同志,关于贵国希望得到苏联的援助,发展和平利用原子能的技术,这一请求已经被苏联军事装备委员会接受了。”
王家祥大使一听这话,儒雅的外表下,一颗心顿时怦怦直跳,他按捺住自己内心的激动,以一个外交官最常见的表情不动声sè的道:
“正如我们看到的,这笔交易对于我们两国来说,都是积极的,他将大大促进中苏两国的兄弟感情,也将把我们各自的科技水平向前推动一大步。”
莫洛托夫眨了眨眼道:“苏维埃zhōng yāng委员会也已经初步同意了您的提议,您当然有理由为此高兴。我的朋友。我奉zhōng yāng委员会的指示,想请您进一步的谈一谈这方面的详细内容。要知道,苏维埃zhōng yāng对这笔交易非常有兴趣。”
王家祥大使礼节xìng的笑笑,平静的说道:“我们愿意用两架美制歼五战斗机,外加我们经香港渠道从英国手中购进的大量小型电子管,换取苏联对我国发展原子能研究的援助。我想这样的交易对于我们两国来说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莫洛托夫微微抿了一口面前的咖啡,说道:“王大使您带来的英国小型电子管样品,已经经过苏联科学家的检验。英国人这种技术确实非常了不起。他们竟然已经把电子管的体积缩小了70%,这对于所有爱好和平的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来说,都是一个挑战。我们急切的希望得到这种小型电子管的制造( 1949我来自未来 http://www.xlawen.org/kan/5364/ )
“司机?”王江南一愣。
“对,起重机司机,这次铁道部给你们调了5台8吨起重机,这五名同志是刚刚培训出来的司机兼起重机操作员。”
听了这话,王江南和赵世圆立刻喜形于色,走上前来,热情和这五名同志握手。
“太好了,太好了!”王江南激动的只会说这一句话了。
第一百九十七回 解放驾校
同志们,求订阅,求广告!
解放驾校
由于120铁轨实在太重,25米规格的竟然重达三吨,战士们平时搬运全靠人力,用绳索挂住铁轨,上面左右两人用肩膀顶起粗粗的木杠,25对战士,50个人一组才能将铁轨移动到枕木上。施工没多久,每一个铁道工程兵战士的肩膀上都已经被木杠磨出了一层层的老茧,老茧破了就出血,可是人民的战士们哪里会退缩,都是压着牙把伤口磨出新的老茧来。肩膀上一层层的老茧就好像是铁道工程兵身上的一层层的勋章,这血肉与汗水铸就的勋章挂在战士们肩上也压在王江南心上,沉甸甸的,压得团长王江南心疼不已。
这就不奇怪他为什么见着起重机这么激动了。
师长祖墨武道:“这是第一批,接下来还有两批,比这一批更多。指挥部准备给你们团一共配30台这样的八吨起重机,怎么样,王江南,这下你不用跟我哭人手不够了吧?”
王江南听了这话,乐的一蹦三尺高,叫到:“师长!我就知道你心疼咱们,这下可太好了!”
祖墨武笑道:“赶紧和这几位同志一起去后面卸起重机,耽误了工期,看我饶不饶你。”
五名司机爬上火车最后面五节平板车厢,指挥着战士们解开厚厚的帆布,帆布底下盖着的崭新徐工牌8吨轮式起重机闪亮登场。
一名起重机手跃入起重机后部的操作舱,放下液压承重支腿后,用吊臂将这节车厢前部早就用钢索捆好的钢结构卸车坡道吊起,缓缓的运到火车载货平板侧面,在战士们的配合下,卸车坡道准确的卡在了火车载货平板的侧面。战士们解开起重机钢索后,起重机收回吊臂和承重支脚,司机从起重机操作舱中出来,进入车辆驾驶舱,顺利的转向,从卸车坡道的钢板斜坡上开下来,这标志着一辆起重机从火车上卸货完成。整个过程干净利落,毫不拖泥带水。
接下来依葫芦画瓢,先下地的这辆起重机将卸货坡道一次次移动位置,五辆起重机全部安全下地。
看见所有起重机安全卸了车,王江南一颗提到嗓子眼的心终于放了下来。这个苏州汉子带着围观的战士们鼓掌喝彩道:“好~~~!!!”四下里叫好喝彩声响作一片。
“太棒了!”赵世圆心里由衷的赞美道。
铁道部工程师赵世圆从祖墨武师长手中接过关于这些起重机的油印资料小册子,兴奋的翻看着。越看越是觉得内心无比震撼!他在心里不断的赞叹道:“太漂亮了,真是机械工程的杰作!8吨的起重机竟然有如此长的吊臂!主臂加副臂竟然有25.3米!这一定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轮式起重机!”
赵世圆作为铁路工程师,翻看过很多欧美的机械类杂志,他记得二战结束后,一本英国的《机械工程》杂志上介绍过英国coles公司为二战盟军生产的轮式起重机,那里面的黑白照片深深的吸引了赵世圆。
那种安装在载重汽车底盘上,吊臂7米,标准起重5吨,最大达到6吨的自行起重机看在赵世圆眼中是如此的震撼。当时赵世圆就感慨,那真是太先进了啊,世界最先进的六吨自行式起重机啊!国内当时连三吨的自行起重机都少的可怜。而英国在二战中竟然为盟军生产了接近一百辆这样的轮式起重机!
作为一名铁路工程师,赵世圆深深的明白起重机对于铁路建设的价值。国内仅有的两台未损坏的15吨回转式铁路蒸汽起重机都在东北,那玩意长度大小有两个蒸汽火车头叠起来这么大这么粗壮,吊臂足有11米长,工作半径可以达到8米,只能在铁轨上行驶,用来铁路施工。在赵世圆想来,要能有那么一台该多好,就能把目前的工程进度提前很多了。尽管他知道,那只是奢望。
但是此刻,面对来自未来2011年徐工集团的这款最低配置的最低端产品——qy8b型号的8吨起重机,赵世圆震撼的五体投地!这样一台起重机一天的工作量,理论上等于这3000人的铁道工程兵团一天工作量的总和!!!23.5米长的吊臂,意味着这大家伙一分钟内就能将25米长3吨重的重载铁轨从铁轨堆放点吊运到枕木上,而这个工作,需要50个工程兵扛着25条粗木杠子干上20分钟甚至半个小时。而且人的体力是有限的,不能连着扛,中间需要休息最少10分钟,即使如此,很多工程兵在不分白天黑夜的奋战中,只用了半个月就累垮病倒了!
师长说一共要给团里配置三十台这样的超级机器!赵世圆简直无法想象,接下来的工程进度会是什么样的景象。
祖墨武师长像是明白赵世圆的心事,笑道:“别以为30台起重机了不得,29团在前面开山洞,他们的新装备可了不得,北都给他们调运了三台凿岩台车,好家伙,那玩意老长老粗的钢铁胳膊伸出去,岩壁一捣就碎,哗啦啦的往下掉啊,一个爆破眼没几分钟就打好了,装上雷管一炸,两米多的进度就出来了。那车子还能切削隧道洞壁,安全又省力!切完后咱们工程兵只要往洞壁膛上水泥,一截隧道就基本施工完成了。”
赵世圆没见过啥叫凿岩台车,不过他能想象得出,那起重机一般的长臂伸出去,头上顶着一个钻机的样子。
“那感情好啊,工作危险一下子就没了,29团有多少同志不就是因为在凿岩打爆破洞的时候被垮塌的岩石砸中牺牲的吗!这个东西好!真好!这些工程师真聪明,知道把钻机装到起重机胳膊头上。”一旁的28团团长王江南动情的说。
赵世圆却知道,很多时候,美妙的设想在机械工程上是无法实现的。
他敬佩的说道:“这样的凿岩台车,不知道是多少工程师花了多少心血才研制成功的啊。你想,一个铁胳膊哪里知道轻重,伸出去在坚硬的岩石上打孔,不处理好前臂的振动和颤摆,不知道要断掉多少钻头呢。但要是刚性过大,那也是要崩坏机械传动机构的。还有,那钻机的抖动最伤机械部件,一旦结构被振动松了或者磨损,前臂就不能自如的操控。总之,这里面的机械原理和设计,怕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能够设计出这样伟大的机器,一定是顶顶了不起的工程师。”
赵世圆说完,不禁悠然神往,想要亲眼看看这凿岩台车。
小强现在作为三职秘书,诸事都可以去管一管,反倒是等于没有确切的工作。这天琢磨着关心一下老朋友,随便看看运输处的情况,便跑来找许齐山。
一见面小强就被许齐山吓到了,他那原本文静的圆脸庞现在已经看得见颧骨和下颌骨的轮廓。
“齐山,你瘦的这么厉害!”小强关心的道。
许齐山对于小强的到来非常高兴,硬是把茶缸倒了,给小强泡了一茶缸新茶水。
“嗨,我现在忙的不着家,运输处实在是忙不过来了。运输任务每次都是突击会战一样的连续抢运,这也就不说了,现在军区还要我利用抢运的空歇期,搞个驾校。这可是真累人,现在运输处的老司机一人要带五个徒弟,除了运输任务,平时就是教开车。”
小强道:“那你安排下去就是了,别把自己搞的这么憔悴。师傅带徒弟,你跟着瞎搅和啥呢。”
许齐山苦着脸道:“你不知道,就你带来的各种车辆实在是太多了,什么起重机,压路机,搅拌机,铲土机,挖掘机,叉车,混凝土泵送车,沥青路面摊铺车,混凝土搅拌车,高空作业升降平台车,自卸型矿用卡车,凿岩台车,矿用掘进车。”说到这里,许齐山停了下来,没头没脑的问道:“怎么样,我说的齐全吗?”
小强笑道:“这么多品种,亏你记得住,我自己都未必说的全。”
许齐山也跟着笑起来:“我成天睡觉时脑子里都是这些车,在我眼前开过来开过去,一个个仪表盘和操纵杆围着我脑门子飞来飞去,没有一天晚上能睡踏实。我每天12点睡觉,天不亮自己就醒了,再也睡不着了。”
小强问道:“你睡这么晚干嘛?”
许齐山道:“看各种操作手册呗,我现在可不是临时兼任运输处处长了,组织上正式任命了。我想啊,我这个运输处处长自己都不懂,怎么管别人呢?不行,我非得全搞懂不可。你知道吗,运输处从一开始207名司机,短短几个月,到现在加上驾校,已经有1716名司机了!”
小强吓一跳:“1716!!!都是你们培训出来的?”
许齐山自豪的道:“我们的驾校没理论课,上来就是师傅带着上车跑运输,带上一个礼拜就直接上车操作,比军区自己培训军车驾驶员要宽松多了。我们的学员都是退伍兵,上级的指示是,只要能学会开车,就立即就地分配工作,不用复原回家务农。这些老兵学的快,肯吃苦,成天恨不得吃住都在车上,没见过有偷懒的。”
小强皱眉道:“那些专业车辆的司机也是你们在培训吗?”
许齐山说:“没办法,为了减轻各个单位编制负担和保密工作的负担,情报处和军首长决定,我们这个驾校负责所有车辆的操作人员培训。目前光是起重机驾驶员,我们就已经培训了100人了”
小强问道:“你们驾校现在有名字么?”
许齐山道:“暂时定名为解放驾校。”
第一百九十八回 去沈阳
去沈阳
和许齐山聊了一会儿运输处和驾校的事务之后,小强回家收拾了一下行李,准备出差去沈阳。作为航空工业管理委员会委员,怎么能连沈飞都没去过不是?再说小强也很好奇,沈飞这个新中国传奇的飞机摇篮这时候是啥模样。
于凤和东子拼命的往小强的行李箱中塞衣服和水果,行李箱已经被晒得鼓鼓囊囊了。
东子说:“首长,这二斤苹果是今天后勤处刚发的,甜着那,你带去路上吃。”
于凤左挑右捡,选中一件小强以前带来的深蓝圆领毛衣,重新叠好后塞进行李箱。
“我说你们少赛点,我是出差,不是旅游。东子你别再塞苹果了,那苹果是农业部好不容易才储藏过冬的,现在天快暖和了不能藏了,才发下来给大家伙分吃的,你赶紧拿出去给大伙分了!于凤你别塞毛衣了,我身上不是已经穿了一件吗。”
东子闻言只得把手里细麻线编织网袋里剩下的半拎苹果拿出房间去。
于凤却不理小强,扭头将大辫子甩在身后反驳道:“沈阳三月还是很冷的,你多带一件毛衣省的到时候没衣服添。万一你要是生病了,这个罪过我可担不起。”
小强是个花痴,看于凤在灯光下乌黑油亮的大辫子甩的美极了,那因为干活而起伏的胸脯在毛衣下一鼓一鼓,脸上吹弹可破的透明质感肌肤在灯光下蕴出光晕来,便立即看呆了。中央为了照顾小强和提高这个胡同里高级干部的生活质量,把北都原法**营的一套小锅炉供暖设备拆下来安装到了柳树胡同,现在室内暖和的很,于凤只穿了一件毛衣。
于凤诧异的看着小强,终于意识到小强的目光呆滞猥琐的焦点所在,她的脸一下子红了,怒道:“看什么呢!”
小强被于凤发现后大窘,道:“你毛衣旧了,我,我下次送你件新的。”
于凤脸更红了,声音放低了些斥道:“我要你送毛衣干什么,你脑子里成天瞎琢磨什么呢?真不知道主席总理还有朱总司令看中你哪里好了。”
现在小强这三职秘书的身份在四合院里已经不是秘密了,于凤也一直在观察研究这个受到器重的“青年才俊”,一开始,她打算向曹小强同志这位年轻有为、天资过人、得万千宠爱的干部好好学习来着,可是越看越觉得这家伙惫懒的很,出差倒是很频繁,每次回来后都脸色苍白显得很辛苦。可是他上班却经常迟到早退,还喜欢下馆子花钱,实在是不够勤奋不够艰苦朴素。
小强见自己被于凤蔑视了,连忙开了护体光环,吹嘘道:“我是去沈阳视察工作,那可是制造战斗机的工厂,我去看看能不能帮他们提高些进度。”
果然这番话帮着小强赢得了于凤的尊重,于凤语气一下子温和的像猫儿一般,拉上行李箱拉链说道:“你每次出差回来脉相都虚浮的很,人倒是不瘦,可都是虚胖,我看你应该逐步加强锻炼。”
小强郁闷道:“我不是每天都做体操吗?”
于凤点点头不再言语,出了小强房间,她心里却有些乱,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虽然小强的色咪咪眼神很讨厌,于凤却隐隐约约的感觉有些高兴。她表面上痛斥小强的目光猥琐,其实心里却有些得意。
自打从春节联欢晚会回来之后,于凤就时常想起小强咬着她耳朵说的那句悄悄话“邓玉华唱的。”这话虽是简单的陈述句,但是这份亲昵却是让于凤每次想起来就脸红心跳。
于凤回到自己的房间,强迫自己不再想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打开一本卫生系统内部刚发的——491工程组编印的《营养学基础》认真读起来起来。
被政治处保卫局的同志们送上火车后,小强坐在包厢里闲着无聊,取出资料翻看着。第一次坐火车的冬子兴奋的几乎要抓耳挠腮,在包厢里团团转的收拾着,他变戏法式的从他自己背着的包袱里取出半拎苹果,去后车厢洗的干干净净,整齐的码放在小强面前。
小强哭笑不得的道:“不是叫你别带了吗?你全给带出来了,家里于大夫和老何她们吃什么?”
东子有点不服气,讪讪的道:“这是后勤处发给首长吃的,她们哪有,我给他们一人留了两个。”
小强笑道:“好了好了,你记住,以后发给我的东西一律按人头平分,给院子里所有同志一份。”说罢拿起一个苹果给东子道:“你使劲吃,把这些全吃完,不许留到沈阳。”
东子为难的低下头没答应。
小强无奈的摇摇头,也不再多说,看起资料来。
东子坐在小强对面,终于抵挡不住苹果的香味诱惑,兴奋的咬了一口苹果,扭捏的取出一本拼音识字,开始学起文化来。
小强怕东子一个人吃不好意思,也啃了一个苹果,告诉东子,有啥不懂的字就问他。
车窗外的树木一道道闪过,火车到了北都的郊区,别说高楼,连砖瓦房都罕见极了。远处的田野上偶尔可以看见有零星的农民在翻地,而铁路沿线越是向北越是荒凉。此去沈阳,路上需要一天一夜。
此次去沈飞,同行的还有军总部情报局的同志和航空工业管理委员会的其他同志,每顿饭都是情报局的同志送进包厢里,小强老老实实的待在自己的包厢,偶尔出去门口走廊里松松腿脚,抽支烟。
火车上的食物不赖,每顿都有酱油荷包蛋,白面馒头,猪油炒萝卜条,饭后还发一块烘培饼干当点心。东子倒是吃的香极了,每次都把战场彻底打扫干净。小强知道,第一次坐火车的人,大多数都吃的很有胃口。他却有些吃不下去,琢磨着主席和总理为啥现在开始把自己不断派出去检查工作。
小强略略想了一下,也想不明白。打定主意,干脆自己老老实实的干好领导安排的事情就行了。
第一百九十九回 一分为二
一分为二
沈阳飞机大修厂,这里是后世沈飞的前身。而大修厂的前身,则是张学良在1930年建的飞机场。之所以这样选址,毕竟有了飞机场才能算是真正的造飞机的地方,试飞工程也就不用另外造飞机起降跑道了。
在机场边连片的新建、扩建、修复的厂房群落中,沈飞大修厂厂长熊焰此刻趴在一个旧仓库中一块铝合金蒙皮上睡的正香甜。
熊焰这几个月来吃住都在厂里,已经一个月没沾家了。平时换洗衣服全靠他爱人送来厂里,为了早日完成大修厂的建设,熊焰几乎把命搭了上去。
今天早上,大修厂终于宣布完成了初步建设目标,可以组装歼五战斗机了。熊焰对此感到前所未有的愉悦,一股疲劳感涌上来。他在仓库中找了块废铝板坐下后,立即就在上面昏睡过去。
虽然目前的沈阳飞机大修厂还没法生产飞机,但终于能够做到将飞机按照图纸拆开后,将老旧部件拆除,更换上新的部件之后再复原拼装起来。这说起来容易,但却是艰难的第一步。
“熊厂长!熊厂长!”一个工人跑来叫醒刚刚眯了三个小时的熊焰。
熊焰挣扎着从地上这块探伤确定金属劳损报废的铝合金蒙皮上爬起来,焦虑的问道:“怎么了?出什么事了?”
“北都来人了,是航空工业管理委员会委员曹小强同志,是代表中央来视察工作的。”
熊焰赶紧跟着报信的工人向厂办走去,他一边快步走着一边整理着自己皱巴巴的工作服。
小强乘火车花了一天的时间赶到沈阳,下车后便和沈阳市领导一起赶到了沈飞。见过熊厂长后,便开始召开会议,听取沈飞的工作汇报。
刚刚得知沈飞已经能够组装歼五的消息时,小强真是大吃一惊,完全没有想到,沈飞能这么快就学会组装歼五这样的喷气式飞机。
在熊焰厂长完成工作报告后,小强发至内心的钦佩鼓掌。
掌声结束,看到沈飞诸位领导看着自己,小强知道作为聂帅的代表,讲两句是免不了得了。
小强本着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无畏精神,在一干老革命和专家面前信口说道:
“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一定要在一个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强国。这句话是主席说的,我看沈飞这次的组装成功,就是对这句话的完美诠释。”
话音刚落,沈飞厂部的小会议室里掌声雷动。坐在墙边板凳上旁听的工人代表和技术骨干们喜不自胜,拼命的鼓掌。干部们如释重负,激动不已。这个评价非常高了!
小强捏了把汗,继续掰扯道:
“据我所知,喷气式飞机制造是一项技术密集、结构复杂的产业。它所需要的结构零件和航空*器材在一般人看来数也数不清,光是歼5式喷气机,就需要各种航空*器材7652项,歼6飞机更是惊人,多达12319项。如果把所有零部件都算上的话,歼五有14719种零件,把歼五全机拆开后共有253550个单件。
是的,你们用一万三千名职工组装起了一个有着二十五万三千五百五十个零件的“工业之花”!我大沈飞威武!”
小强话音刚落,会议室的屋顶几乎都被掌声掀起来了,在场同志们个个眼眶通红!是的,为了彻底掌握组装喷气式飞机和大修的技术,他们这几个月时间里每周工作100个小时以上,平均每天都要奋战14个小时以上,多少同志以厂为家!多少同志月把都没见过自己的孩子!飞机已经成了他们最亲的亲人!
小强好不容易等到掌声停下来,继续道:
“对于沈飞能够在短短四个月的建设过程中,就边建设、边研究、边动手实践,创造性的把组装这样复杂的现代化高科技工业产品的任务完成,中央是吃惊不小的。
我知道沈飞的工人队伍里,很多人之前连飞机啥样也没见过,只修理过汽车,还有很多工人以前是是修手表和敲洋铁皮烟囱的,修手表的现在开始组装仪表,敲洋铁皮的开始学习铝合金钣金,可想而知,任务有多艰巨,换了任何国家,都要觉得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是滑稽的。
可是我们中国人有这个骨气,准备完成这项任务,并且目前走出了漂亮的第一步。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可我看,沈飞却已经在外国人看来完全不可能的条件下,闯过了这一难关。这是伟大的胜利。”
这番话说完,参加会议的沈飞的同志们更加激动了,他们望向小强的目光里多了一分钦佩。熊焰心说:“这位同志真不愧是航空工业管理委员会委员,虽然年轻,却是个懂行的,对技术有了解,对实际情况也摸得很透啊,能够上下结合,确实难得。”
小强接着道:“二十五万三千多个零件看起来很吓人,但是却吓不倒中国人!在中国人民眼里,这也不过就是纸老虎!只要我们在生产过程中运用主席的哲学思想,把他一分为二,再一分为二……,分到最后,总是孤立的零件,也就没什么可怕的。大不了我们逐个歼灭就是了!工作中难点总是会遇到的,但是我们不要怕它。科学是不断进步不断发展的,只要我们继续保持不骄不躁务实的工作作风,保持踏踏实实的科学精神,我们就能不断的攻克难关,取得接下来一步又一步的胜利。”
这番话听的同志们不断点头,非常赞同小强的这种新鲜的“一分为二“的提法。事实上这个提法还是主席-《 读 吧 网 》-出来的。小强提前借用主席的旗号拿出来显摆。
熊焰感慨道:“主席的这种哲学思想真的是切合我们沈飞工作的实际,我们大修厂之前虽然不知道什么叫一分为二,可在实际工作中,确实是按照这个路子在走的,每一个部件的研究和组装,不就是一步步的一分为二吗。”
大修厂书记盛家田很激动,他对于主席的这个哲学思想是第一次听到,可是一听之下就被折服了。他在笔记本上端端正正的写下“一分为二”四个大字,抬头说道:
“我觉得主席的这个思想符合辩证唯物主义,是了不起的真理!用它来指导我们的工作,就能避免盲目性,更加务实客观。”
第二百回 工业之花的蓓蕾
工业之花的蓓蕾
小强心说我今天来可不是谈哲学的,还是言归正传吧。
“我今天代表zhōng yāng来到沈飞,目的一方面是祝贺大家取得的成绩,另一方面就是听听大家的想法,大家有什么困难都可以提出来。”
熊焰厂长点点头道:“zhōng yāng之前拨给我们的设备非常先进,各种探伤仪器和机床设备都是世界顶尖的,配套的拆卸组装设备也都非常好用,我们能够顺利完成组装任务,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这些设备的缘故。”
一番总结之后,熊厂长开始展望未来:“
同志们都知道,按照计划,接下来我们就要开始一步步造飞机了。要把这架先进的飞机彻底国产化,我们沈飞是有信心的。目前我们就盼望一件事,那就是配套的零部件工厂能够早点建起来。”
小强点点头,但是心里可不轻松,2011卖给小强的大修厂可不是制造厂,制造飞机所有部件的各种材料目前都需要另外投资建厂生产,这可不是一时半会能够造出来的。以目前沈飞的能力来看,只能做到来料加工一小部分零部件罢了。
“熊厂长,目前为沈飞配套的厂家正在建设之中,沈飞暂时只能先从修理飞机开始,缺少的各种零部件和材料可以随时报上来,zhōng yāng立即安排采购。
为了给你们112厂做配套,zhōng yāng一口气投资了十几个厂,我这里给大家通报一下,也好叫大家明白,咱们航空工业为什么是“工业之花”。
113厂,为你们配套发动机控制附件
114厂,为你们生产航空液压附件
115厂,为你们生产航空电机
212厂,为你们生产航空仪表
514厂,为你们生产机轮和刹车
715厂,给你们生产机载无线电零件
719厂,为你们生产机载导航设备
782厂,为你们生产机载雷达
248厂,为你们生产机载光学瞄准镜
…………
你们是红花,这些企业是绿叶。而这些厂每一个又都需要另外一些厂家为他们做配套,那些厂家又是更小的绿叶。”
熊焰郑重的道:“我们沈飞人不会忘记这些协作单位,我想对他们最好的回报,莫过于早rì实现歼五的国产化!我们现在以修代造,先把制造水平提升上去,随着这些配套企业的不断建成,逐渐提高国产化率,最终达到完全自主生产。”
小强笑道:“咱们不必搞的这么严肃,这个过程说快也快,目前全国的同志们都在努力奋斗,我相信,实现完全国产化的那一天不会太久。
倒是你们沈飞要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要加紧培养储备技术骨干人才,今后我国的飞机制造产业目标是装备一代,设计一代,预研一代。这个要求是非常高的,没有科技实力的储备断然不可能实现。所以目前,你们还需要抓紧攻克其他机型的组装,积累更多的经验。”
熊厂长道:“装备一代,设计一代,预研一代。了不起啊!这个目标了不起!为了实现这一远大目标,我们沈飞绝不会停下脚步的。
目前我们正在配合航空研究院601所,努力学习和掌握冷加工、热加工、试验、装配、检验等整套复杂的制造技术的过程,之前zhōng yāng发下来的资料太了不起了,里面很多工艺流程,连我们研究所的专家之前也是闻所未闻。更可贵的是,这些资料全部是中文材料,不知道花了翻译人员多少心血啊!但是如果我们不亲手做一遍,就永远没法真正掌握。”
小强心说还好有2011的技术资料,不然离开了苏联专家的手把手带徒弟,根本不能指望这些钟表匠和钣金工能学会这么复杂的材料加工工艺。
“熊厂长,你们的厂区面积目前只有23万平米,我看还要继续扩大,起码要两倍才行。不要怕空置,因为以后还有大量的设备要运来。不过你们的厂房建设要坚持高标准化,不能求进度赶工程,质量一定要保证。过一段rì子zhōng yāng会拨一批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到沈飞,这些五轴联动jīng密数控机床所需要的厂房标准和环境标准资料我带来了,你先收好。”
小强从随身的皮包中取出厚厚的一沓文件交给熊焰,熊厂长郑重的收下,转交给沈飞保密科科长。
“曹秘书,我们沈飞目前已经制订了计划,下一步除了更深的吃透生产工艺资料外,还要在两个月内完成对歼六飞机的组装大修任务。”熊焰自信满满的道。
小强有些怀疑的道:
“两个月是不是太短了,歼六可是超音速喷气机,和歼五完全差了一个等级啊!还有,目前你们对于这些新机床掌握水平如何?已经能吃透了吗?”
熊焰眼睛里发着炙热的光芒,说道:
“歼五的组装成功极大的锻炼了队伍,现在各个科室和小组都掌握了相关部件的组装能力,接下来再组装歼六,我想难度会小得多。至于对最新的高级机床,zhōng yāng新成立的沈阳机床厂已经派出了很多骨干在帮助我们的职工学习掌握。”
小强担忧的道:“说到这里,我不得不泼一泼冷水,得提醒诸位同志们一句,由于静力实验室还要一个月才能完成设备调试投入使用,目前你们组装的歼五还没有通过考试。也就是说,卷子做完了,可是还没有经过批改,及格还是不及格,还未定啊。”
熊焰看来信心十分坚定,他大声道:“不管及格不及格,沈飞等不起,中国人等不起,如果及格当然好,如果不及格,我们就从头再来,但是歼六的大修组装项目不能耽搁啊!早一步开始,就能多节约一点时间。”
小强被熊焰的这种豪气感染到了,说:“那行!不过同志们要注意劳逸结合,不能把身体拖垮了!我会向zhōng yāng报告,给沈飞调一批nǎi粉等物资过来。”
沈飞盛家田书记连忙道:“干了一点工作就要求待遇,这不是我们沈飞人的初衷,曹秘书你千万别为这点事惊动zhōng yāng领导,沈飞目前的待遇已经是非常好了,顿顿大馒头,一个窝头都没有!”沈阳市领导还亲自拨了猪肉,一线职工现在的大灶待遇,已经从一天三钱肉加到了六钱。
小强笑道:“多多益善,多多益善。”
接着,小强在熊厂长的引导下参观了沈飞。
此时的沈飞像个大工地,到处是施工的队伍,到处是黄沙水泥和钢筋,一座座厂房在不断的加速建设中。
“盛书记,厂区规划和建设目前看来你们搞的很好,不过也别忘了把附属的职工福利设施修盖出来。澡堂、幼儿园、小学、中学、菜场、开放式公园、儿童游乐广场都要有,你们这里太偏,职工子女不方便送去市里-《 读 吧 网 》-要好好规划,争取把沈飞提前建设成为一个小型卫星城。”小强提出意见。
盛书记赞同道:“曹秘书说的对,我们在完成主要的厂区建设任务后,就把空下来的建设队伍拉出来,把咱们沈飞好好打扮一番。我很喜欢zhōng yāng目前提出的建设绿sè城市、绿sè单位的提法,我们将来不仅要盖起各种附属设施,还要大搞绿化,让沈飞的职工们今后都能生活在绿sè的海洋中。”
小强见盛书记的理念很活,不是那种死板的人,心里也非常高兴。
小强接下来在车间里好好的过了把瘾,和歼五歼六平时看不见的各种零件亲密接触了一回,他拿起各种零部件问东问西,暴露出了一个伪军迷的本质。
好在熊厂长并不在意,一一细心解答,从熊厂长的解释当中,小强可以看出,熊厂长是真的已经把歼五的资料背的烂熟于胸了。
忙活完视察沈飞建设进度的事情,小强马不停蹄的再次登上火车,赶回北都。
一路走来,竟然写到了二百回,这段与各位书友、同志一起艰难前行的rì子让我感觉生命中多了一些值得一生珍重呵护的东西。写书是累人的事情,但是为了你们的支持,我会一直认真的写下去。再次感谢大家的支持!谢谢!
第二百零一回 换个石墨堆
换个石墨堆
三月的莫斯科,chūn寒料峭中,库图佐夫大街上的苏联外交部大楼雄伟的挺立楼顶四周的冰雪正在融化,冰溜子挂的老长,看上去有点危险。库图佐夫大街人行道上的积雪每天都有人清理的干干净净,而今天,清洁工人看来要爬上楼顶,清除那大楼四沿危险的冰挂了。
外交部大楼内却是另一番景象,充足的暖气把楼内温度拔得很高,几盆糖葫芦造型的东青树郁郁葱葱。可人要是在这里呆久了,你不免会觉得口干舌燥,浑身发痒。
中国驻苏联大使王家祥正在和苏联前任外交部长,现任苏共zhōng yāng正治局委员莫洛托夫进行谈判。
胖胖的莫洛托夫坐在会议桌一侧,身上天生的带着一种商人的狡黠,他的圆脸上挂着和蔼的笑容,看上去好像米哈林大街拐角上那间糖果店里的老板一样,似乎随时都有可能从口袋里掏出一把水果糖。
莫洛托夫翘了翘向两边整理的有些俏皮的小胡子,对着面前的王家祥大使和善的笑了笑道:
“亲爱的王同志,关于贵国希望得到苏联的援助,发展和平利用原子能的技术,这一请求已经被苏联军事装备委员会接受了。”
王家祥大使一听这话,儒雅的外表下,一颗心顿时怦怦直跳,他按捺住自己内心的激动,以一个外交官最常见的表情不动声sè的道:
“正如我们看到的,这笔交易对于我们两国来说,都是积极的,他将大大促进中苏两国的兄弟感情,也将把我们各自的科技水平向前推动一大步。”
莫洛托夫眨了眨眼道:“苏维埃zhōng yāng委员会也已经初步同意了您的提议,您当然有理由为此高兴。我的朋友。我奉zhōng yāng委员会的指示,想请您进一步的谈一谈这方面的详细内容。要知道,苏维埃zhōng yāng对这笔交易非常有兴趣。”
王家祥大使礼节xìng的笑笑,平静的说道:“我们愿意用两架美制歼五战斗机,外加我们经香港渠道从英国手中购进的大量小型电子管,换取苏联对我国发展原子能研究的援助。我想这样的交易对于我们两国来说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莫洛托夫微微抿了一口面前的咖啡,说道:“王大使您带来的英国小型电子管样品,已经经过苏联科学家的检验。英国人这种技术确实非常了不起。他们竟然已经把电子管的体积缩小了70%,这对于所有爱好和平的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来说,都是一个挑战。我们急切的希望得到这种小型电子管的制造( 1949我来自未来 http://www.xlawen.org/kan/53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