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1949我来自未来 > 1949我来自未来 第 73 部分阅读

第 73 部分阅读

    的话,当然是最好不过。

    可是万一打起来,而美国又出手干预,虽说我们没必要给苏联交投名状,可是咱们又怎么能容许美国人紧贴着咱们东北这块目前唯一的工业重地搞风搞雨呢?只为我们新中国自己考虑,那种情况下,我们也是非打不可的了,你带来的一些后世三流“历史学家”的文章我也看了,很多地方完全是在胡说八道,甚至别有用心。”

    小强连忙道:“是啊,是啊,后世很多东西都是这样,如果作者不是蠢货的话,那只能说是别有用心了。”

    总理点点头,不再言语。

    第二百七十四回 视察鞍钢

    今天事情太多,更新完了,荒唐先给大家道个歉!

    热烈感谢咚咚刀,里克德姆打赏!谢谢你们!!!

    【274】视察鞍钢

    终于,这两个多小时的车程结束了。随同前来的辽东人民zhèng fǔ主席高扬赶紧跑下车来。

    小强看得出,总理在飞机上和车上一路奔波过来,已经有些疲惫,可是当他老人家走下汽车时,立刻又jīng神矍铄起来,让身边的人看着就觉得很安心。

    在鞍山市委领导的陪同下,总理马不停蹄的开始了视察鞍钢之旅。

    小强跟在总理后面,看着此刻的鞍钢,心中也是极为吃惊地,此时的鞍钢由于之前废弃太久,到处一片残垣断壁,野草疯长,新旧厂区中间只隔着一条土路,给人的感觉,仿佛是两个世界,路右犹如一个坟墓,路左则如一个新生的婴孩。

    鞍山钢铁厂厂长邵向华激动地和总理握过手之后,便打开了话匣子,涛涛不绝的开始介绍起鞍钢目前的建设进度来。

    “总理,咱们鞍钢眼下已经接收了国家派来的各级干部三千多人,对于以前在满铁工作过的的技术员工,除了有历史污点的也都全部找了回来。另外,咱们还在社会上招募了大约1000多失业的、有技术的、有管理经验的人员,眼下厂里干部职工全部加起来有五万多人。”

    总理赞赏的道:“zhōng yāng给你们的编制只有三万出头,你们能够做到“三个人的饭,五个人吃”,是好样的!困难时暂时的,你们一定要努力克服!”

    被总理表演之后,邵厂长高兴地道:“总理,您放心吧。之前,我们在抢修设备,新建新厂区方面,咱们这人多力量大的优势充分发挥了出来,能够在半年里将这套设备成功的初步安装调试完成,zhōng yāng在人力上给予我们的支持是功不可没的。”

    厂党委书记戴成一边走一边继续介绍道:“这段时间厂里的工人、技术人员都积极响应号召,发挥主人翁jīng神,吃住都在厂里,大家组织起来搞献器材、修设备的群众运动,从旧厂区里拆下来不少有用的零件和耐火砖。”

    小强在一边听了之后,心里感觉有点难受,钢铁厂的规模铺的如此之大,自己在后勤上的准备是否有点不足呢?后世的钢铁厂大小都犹如一座小城市,工人都要靠厂内的通勤公交车在厂区里才能走动,不然靠两条腿,从厂里一头走到另一头,起码半天时间。此刻的鞍钢虽说已经得了不少zhōng yāng发下来的设备,可是物质上看来还是严重的短缺。

    总理道:“你们鞍钢能够从各个渠道想办法招募人才,这样做很好。物质上我们暂时是短缺的,可是在人员上,只要鞍钢有需求,zhōng yāng一定全力支援,下个月起,zhōng yāng会给你们再增加三万人的编制,鞍钢要作为全国钢铁行业的龙头,向全国目前正在建设以及有待建设的5000万吨小钢铁产能输送人才。”

    厂长邵向华闻言高兴至极,兴奋地道:“我们目前的生产流程是靠高炉出铁水,转炉炼钢。目前工程第一期的五联1000立方、总容量5000立方高炉,和第一座100吨转炉已经正式投产。我们的第二期工程正在抓紧修建之中,其中包括三个转炉车间,两个100吨转炉,12个50吨转炉,2个100吨电炉,还有一个双槽出钢的300吨平炉!另外,我们还抢救修复了旧厂区一个25吨平炉。按照计划,我们有信心在年底完成zhōng yāng交给我们的双一百任务!”

    就这样一路汇报着,大家来到了新投产的100吨转炉所在的车间,通红的炉火把所有人的脸庞映得犹如喝醉了酒一般红彤彤的。

    看着庞大的设备和忙碌工作的工人们,总理亲切的和大家一一握手。

    “总理来了!”这话一传出来,整个车间都沸腾了,所有在岗位上工作的人们,都把目光齐刷刷的shè过来,掌声此起彼伏。

    总理坚持不顾身边保卫安全人员的劝阻,耐心的一个一个的和工人们握着手,他老人家的手是这样的有力,不管自己面前的工人们的手有多脏,他都是使劲的握住,然后使劲的晃。

    “你们辛苦了!”

    “你们辛苦了!”

    “你们辛苦了!”

    总理一遍一遍不厌其烦的说着。

    工人师傅们激动极了,很多人都热泪盈眶,继第一炉钢水出炉之后,再一次掉下了眼泪。他们眼前的总理是这样的鲜活,这样的真切,这样的平易近人。

    人民的总理爱人民,人民也无限的热爱着总理。

    在视察完转炉车间并听取汇报之后,总理接着又去视察烧结车间、炼铁高炉、二期工程工地。

    每到一处,总理都要和工人们握手致敬。

    目送总理离开之后,鞍钢的同志们都激动极了。

    “是总理来了!“

    “是,总理来了!”

    “真太好了!”

    一个老师傅望着自己黑乎乎油腻腻、指甲缝里满是煤灰的手,流着眼泪不厌其烦的一遍一遍的道:

    “俺和总理握了手!总理对俺说你们辛苦了。俺和总理握了手!总理对俺说你们辛苦了。俺和总理握了手!总理对俺说你们辛苦了……”

    而青年工人们只觉得胸膛中的热流犹如那熔融的钢水一般烧的滚烫,一股子豪情和干劲仿佛怎么都使不完一般。

    退渣组组长张小桥鼓足了气力,紧紧握住手中长长的钢钎,对着车间里的同事们大声喊道:“同志们!加油干!年底一定要完成双一百!不然要是总理下次再来,问咱为啥没完成啊?咱们可咋说!那可就没脸见人了!”

    “对!加油干!一定要完成!”

    “加油!一定能完成!”

    “对!加油干!”

    无数工人们朴实的话语掷地有声,火热的激|情充盈着整个偌大的车间!

    ………………

    烧结车间中,粉尘弥漫,小强几乎不想往里走,他心中嘀咕着:“这尼玛简直就是沙尘暴啊!”

    可是总理却没有丝毫的停顿,带着大伙就往里面进。

    小强心中暗暗叫苦,腹谤着鞍钢这帮傻缺,怎么也不给总理和大家准备口罩!只好硬着头皮跟了进去。

    又是长时间的握手和听取汇报,总理站在粉尘飞扬的车间里,丝毫没有露出一点厌恶的神sè,他老人家紧紧地和烧结车间中的工人们一一握手,待得时间甚至比在其他地方还要长。

    出来之后,总理的黑sè中山装已经成了灰sè的了,头发和脸上都是灰。小强也是灰头土脸,心中哀嚎着,只想赶紧洗个澡。可是总理完全停不下来,一边拍打着身上的灰尘,一边跟着鞍钢的同志们向二期工程的施工现场走去。

    小强揣测,大概在这年头的人看来,只要能工业化,就比啥都强。所有领导根本都不在乎这些脏乱,在他们眼里,要是全国都能变布大工厂,突突的冒黑烟那才好呢。

    突然,这时总理却转头看向小强道:“曹小强同志,刚才烧结车间的粉尘这样大,你看看有没有什么方法解决,改善一下咱们工人的劳动环境。”

    随行的几十名领导干部们顿时把目光聚焦到了小强身上,小强挂着一脸的灰,内疚的道:“总理,对不起,这是我的工作失误,我马上安排采购抽风机和静电除尘器,当初买钢厂时,没有考虑全面,只采购了生产设备,没有把劳保设备给配齐。”

    总理坚决的道:“马上办!”

    小强赶紧应道:“是!”

    邵厂长赶紧道:“不碍事的,总理,我们能克服!要是设备贵的话,不要也罢!咱们的工人都配发了口罩,厂里的木工车间正在制作玻璃眼罩,到时候所有人都戴上眼罩,一戴上,啥也不怕了。以前满铁时候,连眼罩都没呢。”

    总理严肃的道:“这是鞍钢,不是满铁!”

    小强连忙道:“邵厂长,您快别说了,我会尽快把设备送来的,您眼下先用口罩和眼罩克服一下。”

    总理的视察继续着,晚饭时间,大家来到鞍钢的第六食堂,这个食堂条件较好,总理一边喝粥,一边大口的吃着馒头就咸菜。对于桌上的其他菜碰都不碰。

    小强一边喝粥,一边硬着头皮吃着总理一筷子一筷子不停地夹到他碗里的小葱炒鸡蛋。周围的领导们都觉得,总理对自己的秘书也太好了啊。

    吃完饭,总理继续视察。

    夜晚的鞍钢像个不夜城,各个车间里炉火红红,灯光透shè出来,仿佛整个鞍钢就是一个呼吸着的生命体,建设工地上的灯火通明,夜班的工人们jīng神抖擞的接替着白班的工作,24小时不间断的建设着。

    等到完成视察走访,已经是夜里十一点半了。

    总理却根本没有要休息的意思,对身边鞍钢的同志吩咐道:“现在去厂部开会。”

    在会议桌前坐定,总理第一句话就是:“鞍钢的同志们先说,说说还有什么困难。”

    邵厂长立刻回答道:“zhōng yāng给的设备全是世界上第一流的,图纸和电视教程也都齐全,咱们别的没啥困难,就是技术人员缺口太大,二期工程一旦建成,我们的工程师缺口至少是500个以上。”

    总理的眉头一下子皱了起来。

    第二百七十五回 鞍钢宪法

    衷心感谢有话就要说,魂在家里二位的打赏!谢谢大家!

    【275】鞍钢宪法

    会议室的灯光下,总理严肃的坦言道:“你们遇到的问题很典型,人才短缺是目前我们在各个行业所面临的最主要问题。现阶段,亟待扩张的产能与极小的技术人才基数之间的矛盾非常突出,不单单是钢铁行业,在所有工业领域,可以预见的是,工程师的缺口今后会越来越大,大约很长一段时期内,没有好转的可能!

    目前我们没收的官僚资本钢铁厂在全国范围内共有30家左右,没有一家成规模、成体系。这些小厂当前产能大多是几千吨,能过万就很不错了。目前统计下来,全国包括你们鞍钢在内,技术人员一共只有2500多人,而且目前这些人已经大部分都调动来了鞍钢了。”

    听到总理这样说,在场的所有同志才清楚地意识到眼前的人才困境有多大,不管是省里的、市里的、鞍钢的,所有人都露出了担忧的神sè,这种由满腔爱国情怀转化出的忧国之情,浓浓的像蜜一样,把所有同志们更加紧密的粘在了一起。

    鞍钢党委书记戴成忧愤的道:“总理,您别为难,zhōng yāng说的对!咱们国家这么大,钢铁产能必须及早提上去!有人才咱们要搞,没人才,咱们就硬搞!一边搞一边培养,从工作中训练人才,这就像打仗一样,可以边打边学。”

    厂长邵向华点头道:“是,总理您放心,咱们鞍钢眼下已经成立了工人夜校,有基础扫盲班,还有技术培训班,厂里的工程师每天下班后都义务的在夜校给工人和知识青年上课。我在这里表个态,不管zhōng yāng能不能拨出工程师来,咱们鞍钢的生产计划和二期项目决不会停下来!”

    鞍钢的工人代表和技术骨干们都激动了起来,纷纷发言,都拥护厂里的决定。

    总理看到大家这样的充满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决心,欣慰的道:“zhōng yāng眼下能给你们的只有编制了,中财委从下个月起提供的三万编制已经交给重工业部了,年底,zhōng yāng还会再给鞍钢解决一万到两万的编制。另外,我看你们所有参与夜校上课的工程师都很辛苦,白天从天亮忙到天黑,累了一整天还要上课。我代表政务院表个态,从今天起,所有教员都给一份培训津贴,这个钱由zhōng yāng另外拨给,就不给厂里增加负担了。”

    戴书记立刻道:“我代表所有临时教员,谢谢总理的关心!”

    总理点点头,转向身边的小强道:“曹小强同志,你对钢铁行业比较熟,你说说你的看法。”

    鞍钢会议室里众人立刻把目光落在了曹小强身上,心说总理身边这个小年轻秘书看来是个内行参谋啊,总理居然点名要他发言。

    小强对于眼下鞍钢这种啥都不缺,就是缺人才的问题也是头疼得很,一时之间哪里有什么办法可以提出来。人才培养本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否则,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只要买了机器,岂不是都可以工业化了吗?后世的鞍钢在实现大规模工业自动化之后,一个足球场大小的自动化锻压车间里甚至只需要几个工人值班,就那样,占地120平方公里的宏伟厂区中,还需要十几万员工呢!

    至于整个冶金工业,后世的国立研究院所可是有整整44个,10个冶金专业的大学和大专院校,33个中专职校,6个在职职工进修中心。可是眼下,除了厂办夜校以外,这些一个都没有……

    小强硬着头皮说道:“我知道,很多人都希望国家能够引进苏联专家来帮助我们,可是苏联也很困难,只能我们派出留学生和职工去进修,没法给我们派专家来,而且专家过来的价钱也很贵,划不来的。”

    其实小强真正担忧的是技术泄密,和价钱完全扯不上关系,但是不这样说的话,又能怎么说呢?

    “另外,咱们的设备并不是从苏联一家引进的,而是491工程冶金工业小组集众家之长进行设计,秘密战线上的同志负责从世界各国引进的,可以说,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设备,从国家安全的需要出发,也不能对外泄密。况且,苏联专家即使来了,面对咱们这种现代化程度很高的设备,也要从头摸索着学起。”

    这话说完,在座很多鞍钢的工程师总算是明白了,为什么这些设备如此先进,以至于前所未见了。大家都油然而生一股自豪感,对于国家的491工程冶金工业小组产生了一种崇拜般的仰慕。

    小强接着道:“眼前的所有难题,我们只能依靠主席说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来克服,在解决困难的同时,锻炼队伍,培养人才。要缓解眼前的困难,只能从管理方法上进行软化解。

    鞍钢是咱们国家第一个全系统的集矿山、焦化、炼铁、炼钢、轧钢、机修为一体的超大规模钢铁联合企业,是咱们中国的“马格尼托格尔斯克”。可是咱们和苏联的底子不一样,所以,管理上不能照搬苏联那一套。要有自己的特sè。

    苏联经过多年发展,人才已经不缺乏了,所以他们搞的那套管理方法,我们称为“马钢宪法”的东西,是“一长制”,依靠少数专家和繁琐的规章制度来管理,这个路子,我坦率的说,完全没有希望,苏联的工厂今后将冗员遍地,效率低下,官僚横行,**遍地!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搞纯粹的二三十年代的那套福特式流水线管理法,而且一成不变的搞下去,那就是死路一条。

    相应的,我们应该立足于我们的实际情况,搞我们的“鞍钢宪法”,具体来说,就是“两参一改三结合”。”

    小强说完,喝了口水,看到大家反应还不热烈,暗暗叹气。

    鞍钢宪法是1960年提出的东西,小强现在提前拿出来,只希望能够将鞍钢尽早的带入现代化管理的轨道上去,希望能够最大限度的缓解目前鞍钢的人才缺乏的困境。

    这个概念实在太新了,以至于在座的鞍钢所有同志都完全不明白,啥叫做“两参一改三结合”。

    小强擦擦嘴角的唾沫,继续喷道:“我知道,大家都有疑问,这“两参一改三结合”到底是什么?我告诉大家,这个东西说白了,就是现代化mín zhǔ管理,现代化信息式管理!现代化扁平式管理!

    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工人群众、领导干部、技术员三结合。这个就是“两参一改三结合”。换句话说,就是“团队合作”!充分发挥人员数量优势,打破技术垄断的神话,打破没有专家就干不好生产的迷信观念!”

    小强看了一眼大家,发现大多数人还都有些迷惑,于是继续凶猛开喷:“按照我们目前这样的粗放式的领导方式来看,由于技术条件制约,过不了多久,就会出现浮夸蛮干,为了完成任务,领导干部一言堂的霸王硬上弓,这个东西说白了,就是“马格尼托格尔斯克联合钢铁企业”搞的一长制,为了产量而蛮干,最终完不成产量后就开始放卫星扯淡。”

    小强知道,自己这样说可能会被一些鞍钢的同志误解,但是为了把鞍钢宪法这样一个优秀的现代化管理理念推广下去,为了少走弯路,就算得罪人,这个鞍钢宪法也是必须推下去的。

    历史上,鞍钢宪法帮助我国在极度缺少技术人才的时期,保证了工业的持续快速发展。结果在混乱时期,被少数人利用,当成乱搞运动的理由,以至于在结束混乱之后,“鞍钢宪法”被当成洪水猛兽,避而不谈,导致很多国有企业居然走了五十年代的老路,重新抱住老的掉渣的,二三十年代诞生的“一长制”不放,结果国企管理水平江河rì下,大量破产倒闭,这样的惨痛教训,除了技术水平落后之外,放弃“鞍钢宪法”这样的法宝是功不可没的。

    反观很多技术比国企落后的多的多的民营企业反而是蒸蒸rì上,这就可以看出,技术水平在市场竞争中并不是唯一的生存标准,“一长制”搞出的管理人员一言堂!“一长制”产生的管理人员脱离生产实际和市场规律!“一长制”搞出的管理人员脱离工人队伍和技术人员!是国营企业越搞越烂最终破产的最重要因素!

    好笑的是,当我们抛弃鞍钢宪法之后,rì本人和美国人却如获至宝的学了去,rì本那些大企业把“工人参加管理”,“工程技术人员,管理者和工人在生产实践和技术革新中相结合”当成企业的管理哲学来全力以赴推行,rì本的所谓“丰田生产方式”,就是工人、技术人员和管理者的“团队合作”,从而达到jīng益制造的目的,从而生产出第一流质量的产品!

    对“鞍钢宪法”,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罗伯特托马斯毫不讳言的说:毛的主义是“全面质量管理”和“团队合作”理论的jīng髓。

    rì本的质量管理专家石川馨曾说:“rì本的QC(质量控制圈),实际上也借鉴了中国的鞍钢宪法。”

    纵横世界的华为公司推行的“华为基本法”,其实完全就是一个鞍钢宪法的实施细则!

    终于,到了21世纪,宝钢重拾鞍钢宪法,在国内第一个实现了零库存生产管理,全环节质量监控的体系。

    这一切事实证明,主席的眼光完全是超越行业与时代的,从宏观上发现了管理的根本,那就是以人为本,依靠每一个员工的最大能动xìng来增强企业竞争力。所有脱离工人队伍的企业,最后的结局都是死路一条,大批“一长制”国企的破产覆灭,就是明证!

    第二百七十六回 泼凉水

    衷心感谢咚咚刀,LZC880210,水步头打赏!谢谢大家!!!

    【276】泼凉水

    在座的鞍钢人静静的思索着,在他们听来,小强的话很有道理,可是又有点危言耸听。此人这般毫不留情的批判苏联式管理方法,还说鞍钢将来要“领导干部一言堂”,要“霸王硬上弓”,要“扯淡放卫星”。这些话犹如一盆凉水,哗哗的把在座的领导干部们浇了个透心凉。

    鞍钢厂党委书记戴成心想,这曹秘书说这些话是什么意思呢?是真的要搞一套先进的管理方法?还是说有人告黑状?难道有人向zhōng yāng抱怨说鞍钢目前是领导干部一言堂吗?有人告状说咱们这些领导在瞎指挥吗?

    要知道鞍钢的地位非同小可,厂长的级别是副部级,可比市长都牛气,和副省长平起平坐。厂长邵向华沉默了一会,问道:“曹小强同志,眼下鞍钢百废待兴,这里有很多工作都是全新的,很多同志都是从来没都接触过钢铁行业的,不管干部还是群众都在摸索着学习,有时候我们的领导工作可能确实简单粗暴了一些。但是眼下不这样干,又能咋办呢?现在咱们就是要打硬仗嘛,不管咋样,保证完成生产任务才是根本大事。”

    说完,邵厂长顿了顿,又道:“关于这‘两参一改三结合’的‘鞍钢宪法’,曹小强同志你有具体的实施细则吗?”

    小强心中郁闷,心说自己果然还是被误解了,看来要解释一下才行。

    “我这次带来了491工程组新编的《面向未来的现代化管理之‘鞍钢宪法’》,这里有先进理念的工业管理模式的实施细则,会后大家可以研究一下。

    我前面的发言不针对任何人,只是未雨绸缪的谈一下咱们的企业管理模式,希望能够用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来克服目前的技术人才短缺的难题。

    鞍钢现在不是缺少技术人员和工程师吗?那么,越是缺少,越是要发挥目前现有的技术人员与工程师们的主观能动xìng,要让他们充分的参与到企业管理与发展中来。我们鞍钢所有建设计划和生产计划都要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企业领导不要在决定了之后,才把工作任务压给技术人员和工程师,而是要他们先期就参与制定解决任务的方案。这样才能尽可能的科学,尽可能的高效。

    而在具体的实施中,领导干部要亲自下去参与工作,了解一线每个环节的工作进展,和一线工人、技术人员、工程师结合在一起,以mín zhǔ集中制的原则,发挥那些老经验的工人骨干和优秀技术骨干的才智,来解决鞍钢眼下人才缺乏的困境。

    在当前人才短缺的情况下,向先进管理要效益,靠先进管理克服困难,是我们目前唯一可行的方法,这个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不断的总结摸索,归纳成适合企业自身的有本企业特sè的先进管理体系。

    总之,这是一条通向先进的路,我们不要有包袱,也不要急躁,要在工作中慢慢吃透掌握,形成制度。你们面对的重重困难,zhōng yāng都看在眼里,zhōng yāng不会对你们抓辫子、戴帽子、打棍子,你们尽管放心大胆的去干、去闯,只要是依据‘鞍钢宪法’,在充分吸收工人骨干、技术骨干参与管理、指定计划的前提下搞建设,你们怎么折腾都没关系。”

    戴书记道:“其实,我们目前基本上也是在按照这个路子做的,可是没有总结归纳,没有系统化的整理成一个管理体系,小强同志能够为我们指出来,形成一套具体的办法,我看很好。zhōng yāng这样的支持我们,我们没啥说的,一定按照zhōng yāng指的路线走。”

    小强说完后,这段时间啃了不少现代化管理书籍的总理也为小强做了背书,说道:

    “对于曹小强同志的建议,zhōng yāng是完全支持的,希望鞍钢的同志们按照zhōng yāng给的这条路子走,用‘两参一改三结合’的扁平式管理,废除冗余的中间环节,废除多余的中间管理层,高层管理团队要形成对于一线的直接管理,一线人员要直接能联系到最高管理层,形成上下信息快速传递,一有问题,立刻组织工人骨干、技术骨干、负责领导会商解决。这对于企业领导有很高的业务要求,目前出于无奈,没有相关专业人才,鞍钢的很多干部工人都是部队转业的,组织xìng纪律xìng不成问题,可是业务上不行,这就要在今后不断加强。还有,领导干部一定要深入一线参加劳动,决不允许泡在办公室里干等成绩。”

    底下鞍钢的同志们纷纷提笔,在各种小本子上认真记下了总理的要求。

    总理说完这些,对小强道:“接下来说说生产问题。”

    小强横竖豁出去了,摆出专家样子道:“随着建设一步步的完成,接下来采矿工作就变得很突出了。产能一下子扩的这样大,我们的铁矿石供应马上就会极度紧张,目前我们的采矿水平比较原始,还停留在手工凿岩、电钻打眼、人工挖掘和手推矿车结合的层次上,今后,zhōng yāng会源源不断的拨给更多的拖拉机和重型卡车为铁矿石运输提供支持,当然还有更加先进的矿山采掘设备,来增加矿山效率和产量,鞍钢方面只要做好接受的准备就行,另外,鞍钢要成立自己的采掘机械和运输车辆cāo作员的培训班,所有司机和cāo作员在下班后要做教员,要带徒弟,随着今后的机械和车辆不断增加,我们宁可人等设备,不能设备等人。”

    鞍钢分管铁矿的副厂长鲁家禄道:“zhōng yāng接下来给我们啥设备啊?曹小强同志给咱说说,咱们也好有个准备。”

    小强道:“开采设备主要有冲击钻、凿岩台车、潜孔钻、牙轮钻、三立方米以上挖掘机等等。”

    鲁厂长倒吸一口凉气,感觉这里很多设备他都没听说过,顿时头有点大起来。他又问道:“我们的选矿设备也很落后,这方面zhōng yāng有没有新的设备呢?”

    小强回答道:“选矿设备肯定也会给你们配齐的,咱们国家的铁矿有47.6%是磁铁贫矿,还有33%是难以分选的赤铁矿贫矿,其余都是多金属共生矿,选矿压力确实很大。

    可要想出好钢,就要投jīng料,选矿这一环节太重要了。下一阶段,zhōng yāng会给你们配上大型离心选矿机,螺旋选矿机、螺旋溜槽和圆锥选矿机、磁团聚、大块干式磁选机等等先进设备,你们的人员培训压力接下来很重啊。”

    听小强说完之后,鲁厂长算是彻底傻了,这些报出名来的设备他是有一半没见过的,还有一半是听说过但却没见过,由于鞍钢之前被苏联拆的jīng光,以至于目前鞍钢的大批人员对于大型联合钢铁企业应该啥模样完全缺少概念。

    小强见鲁厂长有些蔫,心说这可完蛋了,整个一群外行啊,这以后的工作还不知道得多难呢。

    小强干脆破罐子破摔,把情况挑明了说:

    “接下来鞍钢还要把各种配套厂一一建立起来,像是耐火材料厂,是第一个要建立的配套厂。而钢铁行业的主要辅助原料锰矿、铬矿、粘土矿、萤石矿、菱镁矿、白云石、石灰石、硅石这八种矿料,全部都要建立专业生产厂矿,产能都要高速扩张起来才行。”

    等到小强这番话说完,鞍钢的同志们眉毛全都拧紧了,感觉面临的建设压力实在是大的惊人。

    小强完全不带停顿:“先进耐火材料厂的建设不但能支持咱们鞍钢,将来的冶金行业、硅酸盐、陶瓷等其他行业也都迫切需要。”

    ………………

    一场会议下来,小强完全是口干舌燥,由于喷的太多,以至于在座的鞍钢的同志们已经完全没了第一炉钢水出炉时候的兴奋,他们现在已经意识到,这眼下的开始出钢,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罢了。

    总理见目的已经达到,便总结道:“小强同志已经把我们鞍钢的任务和目标系统的说了一遍,我看到大家都有些压力,其实完全不必。我们知道,路要一步一步的走,饭要一口一口的吃。我们既要看到任务的艰巨,也要看到积极的一面,毕竟我们知道往哪里走,这是最关键的,而且,设备问题我们全部能够解决,这是我们最大的优势。所以,我们眼下就是要把jīng力集中在人才培养上,要集中一切办法培养人才。”

    ………………

    终于,会议结束,小强拖着疲惫的身躯,住进了鞍钢招待所。

    招待所是原来rì本满铁时期建的一座三层小楼改的,内部打扫得很干净,总理吩咐小强赶紧休息,养足jīng力,明天去看鞍钢刚刚建成的轧钢车间。

    小强躺在洁白的棉布被单上,靠着木板床头,把脚搁在另一头的被子上想着心事,眼看着鞍钢这边喜气洋洋中投产了,那么接下来的配套工作究竟要花多少钱呢?小强心里的算盘一打,顿时吓了一跳,配套厂和矿山机械的采购,生产矿山机械的工厂加起来的话,恐怕要比这个钢铁厂的设备采购价格还要高。

    烦恼中,小强干脆就换个想头,惦记起孟思思来了,心想既然孟思思已经摆脱了麻烦,那自己这次回去之后,就要考虑之前的承诺,和她结婚了。

    可是一想到结婚,小强此时却又犹豫起来了……

    第二百七十七回 再出发

    首先感谢火药枪王,jjxiojing,魂在家里,里克德姆,紫竹,笨笨小晖好朋友们的打赏!谢谢大家给荒唐散烟抽!

    【277】再出发

    第二天一早,太阳冲破云层放出万道霞光,鸡叫声已经平息,白sè窗帘内的房间被晒得带了一丝暖意。小强才被总理的秘书杨超同志叫起来。

    迷迷糊糊的小强一听说总理早已在天不亮时就起床,现在正在和鞍钢已经过来的同志谈心,小强立刻从床上蹦了起来。

    “杨超大哥啊!你怎么不早点叫我!”

    总理秘书杨超看见小强这狼狈样,被逗得呵呵笑道:“总理说让你多睡会,怎么样,昨晚睡的好吗?”

    小强拼命的把腿往裤子里抻,说道:“咱供产党员实话实说,睡的哈……实在睡的不怎么样,一想到鞍钢这平地拔楼的建设目标,我脑袋都要大了。设备啥的都好解决,可是这人才……我实在没辙了。”

    杨超点点头道:“别想太多了,一步步来嘛,你又不是神仙,总理可没逼你一夜之间就把鞍钢搞成苏联‘马格尼托格尔斯克’,啥事情总有个过程,急不得的。”

    小强‘嗯嗯嗯’的支吾着,穿好衣服,拿出随身公文包里带着的梳子整理了一下自己三七开的乱发,又取出电动刮胡刀,一边刮着脸一边对杨超说道:“杨大哥,总理打算什么时候回北都?”

    杨超道:“这可说不好,本来是准备明天一早走的,不过总理昨晚又打了几个电话,大概还要顺路去东北其他地方看看。怎么了?想老情人了?”

    小强看着杨超那捉狎的表情,苦笑道:“想了又咋办?工作第一呗。”

    杨超探手从小强手里拿过刚刚关掉的电动剃须刀,一脸羡慕的道:“好东西!我试试?”

    小强大方的道:“送给你!”

    杨超一边学着小强刚才的模样,刮着已经在早上用刀片刮过的脸颊,一边道:“我可不敢要这jīng贵玩意,总理都没有,我拿一个算怎么回事。小强,你要真想给,就下次多带点,人手一个,哎,这样我才敢用。”

    小强笑着点点头,和杨超一起出了房间,前往楼下的招待所餐厅吃早饭。

    早上八点半,总理带着大家来到鞍钢锻压车间,开始视察这里的工作进展。

    邵厂长看上去一夜没睡好似的,老大的眼袋挂在脸上,眼睛里血丝布满。

    等在锻压车间门口迎接的他一见总理来了,连忙上前道:“总理,昨天我对曹小强同志说的那个‘鞍钢宪法’还有点不以为然,可是昨晚看了一夜您给的书之后,感觉这种社会主义现代化管理手段真是太先进了!咱们鞍钢一定切实的研究这种方法,把它推广起来!”

    说着,邵厂长握住小强的手道:“谢谢你!小强同志!给我们带来了这样好的管理教材,我这一晚上看下来,感觉茅塞顿开啊!不过好多东西还有点半懂不懂,以后,还请zhōng yāng的专家多来几次,给我们讲讲课。”

    小强身体僵硬的被邵厂长拉着手,心说怎么一晚上功夫,反差这么大呢。

    口中连忙道:“应该的,应该的,您别客气,咱们还是赶紧参观锻压车间吧。”

    进到正在紧张工作的嘈杂车间里,小强心说自己昨天凉水也许泼的太过,今天还是给大家提一提劲吧。于是抢先说道:

    “总理您看,这就是800毫米轧钢机,苏联目前的主打轧钢机也就是这个规格,可以把15公分厚的坯料轧制成80公分宽的钢板,不过这套设备比苏联的轧制速度要快的多,苏联设备目前的速度大约是每分钟20米,这套设备的速度可以达到每分钟80米,效率整整提高( 1949我来自未来 http://www.xlawen.org/kan/5364/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