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 部分阅读
房间前大红同样颇有深意地看了她一眼,她被看得心虚,只好轻咳一声。就在大红推开房门的那一刻,他听到身后传来极短却十分郑重的两个字:
“谢谢。”
虽然大红没有说话,但推门的手明显一顿,微不可查地点点头,随后头也不回地离开了房间。
第二十四章 亡秦者胡也
一年以后,凭燕人卢生一句“亡秦者胡也”,始皇便使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北击胡,略取河南地,天下震动。市井间或有传唱“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的颂德之声,几年下来,终于在这一年戛然而止。
暮霭沉沉,清冷的晚风扫过寂静的街道,带起的一片落叶,便成了加上唯一的行人。任平素如何热闹,下邳供士子们高谈阔论的酒肆近日来也萧瑟了下来。只因随着北方战事而来的便是沉重的徭役、与赋税。
正因如此,前些日子她亲眼目睹了因为上缴了赋税后再无吃食,两家人不得已易子而食的惨状。前世常常看着书里什么“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什么“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的描写,她总觉得自己也能体会其中的悲哀,后来她也以为自己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
可当这些场景真真切切地出现在她面前时,她才知道,那些句子中饱含的哀恸不是随随便便吟上一吟,背上一背就能真正体会得到的。甚至她从未想过有一天她亲眼见着了,竟会生出那样彻骨的寒意,会震得整日吃不下饭,会惊得整天找不回说话的能力。
不得已来到了这个时代,总是抱怨的她终于发现自己是那样幸运。即便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得简单平凡,但是至少相比那些苦苦挣扎只为吃饱穿暖的人幸运太多,况且如今她已经有一个家了……
“那树可有特别之处?既然物格知至,子房不妨说说有何体会。”
见她出神太久,抚完琴曲好一会儿的颜路瞧着她看了半晌,终是忍不住出声打趣她,这才将她游离的思绪拉了回来。
“啊?树……特别……”
正疑惑着,突然反应过来自己被他打趣了,她微微一笑,佯作一本正经的样子回答道:
“特别么?嗯……这树高大挺拔,一看就比师兄正直;枝叶繁茂造型独特,一看就比师兄好看……还有啊……它……”
颜路嘴角一勾,缓缓地向她走去,他那样子她怎么看怎么觉得很危险,忙将一旁的洞箫拿在手上,赔笑着岔开话题道:
“师兄不是好奇良那日哼过的一段《梅花三弄》吗,想不想听全曲?”
颜路瞧着自家师弟眨巴着凤目一脸讨好地瞧着自己,摇摇头叹了口气说道:
“也好。”
她拿起洞箫敛了心神,按着以前听过的琴曲曲调试了起来。一遍下来虽然曲子被她吹出来断断续续完全没有了美感可言,但颜路却将曲子记了下来,随即将双手扣上琴弦,流畅地将曲子奏了出来。
她学洞箫说起来只是觉得方便,琴并不适合演奏好些前世听过的曲子,但用箫却不一样,她喜欢的曲子大抵都能奏出,因此出于怀念,这么半年在学琴不落下的条件下,她在颜路的指点下开始学起了洞箫。
“这原是琴曲罢?”
以一个泛音结束了全曲,颜路问道。她有些错愕,随即佩服地点点头。
“的确这《梅花三弄》原本就是琴曲,用的指法、意境虽与师兄的不尽相同,却也各具神韵。”
颜路淡淡地说道:
“这曲子我改一改指法,你就用洞箫练着,待你练好了,我们大可来合上一合。”
之前她与颜路倒是合过几回琴曲,她那琴技还算勉强听得,而琴箫合奏却是头一回,想到这里开始隐隐期待了起来。
这时偏巧阿桑走进小院,这才想起到了阿桑修习剑术的时间了。待阿桑恭恭敬敬地向颜路行了一礼后,她向阿桑招了招手让他过去。孩子怯怯地瞧了瞧颜路,见他没什么反应只当得了默许,颠颠地向她跑了过去。
见了这个弟弟她的心也跟着柔了起来。看着他那双与自己有几分相似的凤目和微红的脸蛋,她忍不住漾起了微笑,抬手揉了揉他的头发。
“阿兄,头发。”
孩子可怜兮兮地理了理自己的头发,佯作可怜的看着她,那可爱的样子惹得她一阵好笑。
说起剑术……
几个月前,
阿桑突然跑到小院,有些怯怯地看了看颜路又看了看她,随后深呼吸一口气,突然向颜路跪下,认真地说道:
“求先生教阿桑剑术。”
她很是疑惑地看着孩子,不知道他为何突然有了要修习剑术的想法,但看他水汪汪的大眼睛定定地瞧着颜路又不像作假,于是看向颜路。
颜路瞧见她看向自己,朝她微微一笑随后将视线调整到跪在地上的孩子身上似笑非笑地问道:
“为何?”
这时孩子看向一旁的她,好似想起了什么令他害怕的事情捏了捏拳头,不再是初时那副怯生生的样子,坚定地看着颜路,却依旧没有说话。颜路心下了然,顿时敛去了平素温和的样子,神情严肃地看着孩子,又问:
“很苦,还要继续么?”
孩子点点头。
“好。”
颜路悠悠地说道。
站在一旁的她从孩子的一系列举动中也看出了些什么,心下动容。
这个说要保护她的弟弟不也是家人般的存在吗?打从那次她出了事,阿桑就比以往来得更加懂事,不再每天缠着她要去哪里玩儿、要吃什么东西……如今更是趁着颜路身体大好,求他教授剑术……
木剑划破空气带出的响动让她找回了思绪,这才发现阿桑已经握着木剑按着颜路示范的招式有模有样地挥动了起来。
听说这是以前张良自创的招术,她也沾着阿桑的光见着颜路舞了一回。看着那些英姿飒爽的招式让她十分神往,摸了摸自己手上的茧,顿觉有些可惜,不由地叹了一口气。
听了颜路的拆解她才知道,那些招式竟然融合了百家之长。或许在别人看来这些招式足够华丽足够飘逸,甚至会被人误会是花架子。但据说这些招式用以克敌,却是招招致命。
张良虽为儒家弟子,研习儒家书籍之余,却也不忘研读别派的经典,凭着博闻强识的本领,在博取众长之后,自创了这一套自成体系的凌虚剑法,不得不令人钦佩。
颜路肯教授阿桑学习以前张良的招式让阿桑异常地高兴。但是对于自家兄长为何不亲自教授,又或是自家兄长为何失了所有的武功,他却从未问过。而且这孩子对于自家兄长为何突然像换了一个人一样,他也从头到尾只字未提,就那样看似很自然地接受了现在的她。
她不道破,孩子也乖巧地绝不去提。其实她明白,生活在这个时代有太多无奈,要想生存,便是小小年纪也要学会些人情世故。于她而言,只要这个弟弟真心拿她当兄长对待,她便也会将他视作自己的亲人。
此刻她看着阿桑小小的身影,又看了看悠悠闲闲从旁指点的某人,突然觉得,其实若要一直在这里生活下去也不错。
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左丞相斯从,右丞相去疾守。少子胡亥爱慕请从,上许之。
匝路亭亭艳,非时袅袅香……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按说往年小院里的梅花都是一月以后才会开放。而今年十一月便能闻到袅袅的香气,这让她不由地想到了李商隐的这首《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梅花早秀,不等来年报春,诗人对梅花的悲痛,也正是对自身遭遇的悲痛。然而她的悲痛何来?
少子胡亥爱慕请从,上许之。
上许之呢……
这话在别人听来或许会赞上一句父子情深,可在他听来……
小心翼翼地看向安然侧卧在软榻上的颜路,她心里不是滋味。这么些年下来她对他越发了解了。偶尔心里难受极了的时候,他就会有轻轻抿着唇瓣的小动作。
早年因为对郑姬母子的宠爱,加上利弊的权衡,嬴政都有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去理会郑姬用手段打压其余的儿子。然而自博浪沙刺秦那一年开始,嬴政对其他儿子的态度似乎渐渐有了起色,尤其是少子胡亥,据说是嬴政在郑姬手上救下的,至此郑姬的动作开始有了收敛。
后来据说嬴政让赵高做了胡亥老师没多久就犯了事,让蒙毅依法处理,蒙毅其人刚正不阿要处死赵高,后来经赵高巧辩和胡亥求情终是赦免了赵高。为此赵高还和蒙氏兄弟结上了梁子。
明眼人都能从这些事中看出嬴政虽然对扶苏的爱丝毫不减,但对其他儿子的态度开始有了起色,只是对颜路这个弃子,连性命攸关的解药都不会给呢……
其实他和他的父亲何其相似,他父亲那样的人很难对什么人动情,但一旦动情便是专宠,扶苏母子是最好的例子。而他很少在意什么人,一旦有了在意的人便可交付一切,她何其幸运,成了那个他在意的人。
想到这里瞥见他微抿的唇瓣,心中一痛,不由走过去从身后主动将他拥住,将下颔轻轻抵在他的头上,就保持着那样的姿势静静地站着。
起初颜路被她拥住有些意外,明显身子一僵,然而很快就放松了下来,闭上眼睛,往后面轻轻一靠,任由自己身体的重量压在她的身上。然后抬手拉过她的一只手,放在唇边在她的手背上轻轻烙下一吻,最后转为与她十指相扣。
不再需要任何言语,对方的心意彼此都明白了。
此时此刻这二人一青一白相依的身影,顿时暗去了一旁红梅的颜色,在薄雪掩映的小院中,成了最亮丽的颜色。
任它一年之后这天下会被搅得如何地覆天翻,彼时二人仍能相守,便什么也不怕了……
不知过了多久,她的双腿站得有些麻了,正准备放开他,他却猝不及防地睁开了好看的眸子,称她晃神之际手上轻轻一带,她整个人便趴到了他的身上。她用上了他教的防身术想要脱离他的掌控,若是普通人便也罢了,可是对上了颜路,她这么做却是半分也不讨好。不仅刚跑了一步被抓回去,这回还由趴在他身上改为被他结结实实地压在了身下。
她欲哭无泪地看着颜路俯身压低了嗓音在她耳边揶揄道:
“看来子房还要跟着阿桑多加练习啊,不过……”
说道这里还故意顿了顿吊她的胃口。
“难得子房这样主动,我也不能辜负了子房的好意。”
她急了,这青天白日的这人不但不加收敛,还越发地……这会儿快到她和阿桑一起习剑的时候了,阿桑说不定……唔……某人的唇瓣压了下来,打断了她所有的思绪,脑子“嗡”的一声停止了运转。
片刻过颜路似是听到了院外的什么响动,复又闭上眼睛不悦地加深了这个吻,只是就在那响动到了离院门十步之遥的地方时,终是停了下来。看着她凤目微醺,双颊通红的样子心情大好。于是从她身上离开,站起来不紧不慢地拍了拍衣服上的皱褶。
这时她也听到了响动,惊得慌忙站起来,阿桑进来时就看到她心虚地在拍自己衣服的模样。阿桑看了看一脸惊慌的她,又看了看一旁云淡风轻的颜路,最后将视线锁定在她比平素鲜艳的唇瓣时,十岁的孩子竟然生出了恨铁不成钢的心态。
一早知道自家兄长和颜先生……起初他也震惊过,只是阿兄常常和他说一些奇怪的话,他的接受能力早已被练得很强了,况且两人都是他喜欢的人,这也就罢了。只是怎么看自家兄长都是被欺负的那个吧?真丢人……
第二十五章 秦始皇之死
三十八年初,始皇上会稽,祭大禹,望于南海,复立石刻颂秦德。
始皇初巡,仪仗甚伟,百姓奇之,倾巢而出,争相远望,以致山河震动。其时叹曰:六王毕,天下安。又叹曰:大丈夫当如此也……后三巡乃至四巡,所到之处人迹罕至,天下苦秦日久,莫敢直言。
“嬴……咳咳……那人应该快过吴了……你……”
想到嬴政出巡的地点离他们越来越近,她不确定地看着颜路,小心翼翼地试探道。颜路偏头看了看她,往后一靠,宁定地说道:
“你放心,周遭守卫森严,我不会去冒险的。”
得了他的承诺她并未放心多少,只要七月嬴政一病不起,他怕是……
正当此时,阿桑进了小院打断了她的思绪。离练剑的时间尚早,阿桑提前过来……
“颜先生,门外有个人说什么也要见您,阿桑拦不住,已经到了院门外了。”
果然阿桑说完院外就响起了一个男声:
“你在门外候着。”
话音刚落,院门就被不客气地推开,看清来人后她愣住了。这是那次被他救下的男子,也就是后来才知道,这人是嬴政的弟弟,颜路的叔叔……子婴。
“可找到你了,阿曜。”
子婴见了颜路一脸惊喜地走过去,可是走了两步看到颜路面无表情的样子想起什么,笑容僵在脸上,人也生生停在了原地,要迈出的脚悻悻地又收了回去。
难得有人会让颜路没有好脸色地看着,她这个看着有些……额……喜欢他的叔叔竟然办到了。不过谁知道这家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对这个侄子到底存了什么心思,她提醒自己不能被这个大叔无害的样子给骗了。
“你亲自寻来,所为何事?”
颜路由适才舒适地靠着改为微微坐了起来,幽幽地问道。子婴得了他的话松了一口气,硬着头皮又上前走了两步,赔笑道:
“上次多亏阿曜救我……我……”
“你若是来说这事的,说完可以走了。”
颜路把玩着手中的青铜小炉,不客气地打断了他的话。
“不……不是……阿曜,那次你父王知道你还活着……不是我有意……”
颜路垂下眼帘看着小炉,语调异常清冷地说道:
“我没有父王。”
“好好好,是阿叔的不对,可是……兄长他对你不住……阿叔看在眼里也是心疼万分。阿曜也该知道,阿叔一贯宠你,那时候……那时候阿叔是想帮你的,可是……阿叔无能……才让你小小年纪遭受了那样的厄运。还有那次你救了阿叔,阿叔回去告诉你父……兄长是盼他能改变主意接你回去,不曾想竟害了你。”
听子婴说了许久,又观察了半晌,发现或许这个叔叔对他的感情不是作假。她也终于明白了,感情子婴这叔叔当得可真够窝囊,想要保护自家小侄子,却因为懦弱没敢跟自家兄长唱反调,自家小侄子非但没救成,多年后还因为好心办了坏事,又害了自家小侄子一次。
颜路虽然没有说话,有没有看他,但是神色明显有了松动,淡淡地说了声:
“知道了。”
临走前,子婴看着软榻上的颜路叹了口气留下一句:“解药阿叔会替你想办法的”,便离开了小院。
子婴离开后的第三个月,嬴政在平原津病倒的消息终于由颜路安插的人传到了小院。颜路看了缣帛上的文字,目光顿时沉了下来,将缣帛握在手中,咬着唇瓣半晌没有说话。
她所担心的事终于还是来了。
打发了细作,关上院门一转身便见颜路一动不动地站在庭院里静静地瞧着她。她明白,这是拿解药最后的机会,加上这些年过去了,颜路对嬴政的恨有增无减,这次对他来说也是了断的最后机会,所以……
颜路张了张口想说什么,她却微微一笑打断道:
“师兄放心去吧,良在这里等你。”
得了她的话,颜路十分动容,原本满是寒意的目光渐渐也柔了下来。收拾了行装,与她做了简单的,颜路便一刻不停地往嬴政的下一站目的地——沙丘行宫赶去。
与此同时,嬴政的仪仗有序地行进在官道上,阳光洒在猎猎作响的旌旗上,给写了硕大“秦”字的黑色旌旗镀上了一层绚烂的金色。
恢弘的仪仗前行扬起的滚滚烟尘与仪仗行进发出巨大轰鸣声,让人见之振奋,听之雀跃。
四驾的车舆簇拥着六驾的车舆伴随着车轮特有的声响一刻不停的前进着,然而外表光鲜亮丽的六驾车舆内,躺着一个一眼看过去没有多少生气的老人。
同样光鲜的服饰穿在身上,昔日的威仪却去了大半,如今他脸上留下的只有灰败。
“赵高。”
赵高看着嬴政,脸上满是忧色,听他传唤自己忙上前去恭敬地说道:
“臣在,陛下尽管吩咐。”
嬴政昏睡了一整天,如今醒来,总算稍稍有了点精神,只是说话还是有些吃力:
“沙……沙丘行宫……”
虽然嬴政没有把话说完,但是在他身边随侍了多年的赵高立刻会意,忙答道:
“回陛下,今晚便能到了。”
嬴政闭上眼睛继续养神,不再说话,晚间到了行宫,吃了一颗仙丹后,便觉又恢复了些许精神,随后喝下了一整碗的小粥。只是躺下的次日,病情却突然恶化,昏迷了好几次之后,经医侍救治总算醒了过来。
仅仅病倒一月,便由一个威严的君王沦为一个缠绵病榻的华发老人,连他自己都忍不住自嘲起来。
不过想想自己囊括四海,包举宇内,立下不朽的功绩,加上遗诏已立,自己后继有人,便觉得没有什么好遗憾的了。
等等……遗憾……
想起这两个字,昔日不会让任何事情动摇的王者突然瞳孔微缩,脑海中不由自主的浮现出一个人的面容——他最亏欠的那个……那个儿子的面容。
记忆里他小时候是个乖巧的孩子,不得不承认他的天分甚至在扶苏之上。可是诸如对吕氏父亲的恨意,以及其他种种原因让他狠下心,不能对那个孩子表现出丝毫的怜爱。
当自己知道郑姬母子对他们母子下了毒后,他下意识便将解药要了过来,握在自己手中想要替他们解毒。只是在去雪宫的路上,他反复思量,又怕经此一事,他们母子会反过来威胁到扶苏的性命与地位。于是自己便拿看见他们母子便会让他想起最恨的人为借口,终究没把手中的解药递过去。
那时他是站在屏风后面亲眼看着他们母子从痛苦中解脱的呢。
后来当他知道这个儿子还活着,而且竟然救了自己,竟然开始后悔了,萌生了想要把解药给这个儿子的想法。只是那时作为王者绝不容许自己后悔的念头让自己再次将那样的想法压了下去。
如今躺在病榻上,自己对那个儿子的愧疚越发浓烈了起来。如他所说,自己不配做一个父亲。
是的,这一刻,作为王者的自己终于明白,自己是彻彻底底地后悔了。
“赵……赵高……赵高……”
赵政吃力地拍打着床榻有些急切地唤道。
赵高闻声赶来,未及跪在床榻旁,便听嬴政说道:
“去把那个木盒子拿来。”
赵高自然知道那个木盒指的是什么,尽管心里十分错愕,但是面上却无半分不该出现的神情,双手一叠,说道:
“诺。”
很快赵高便亲自拿来一个精致的小木盒。走过去跪在床榻边,将木盒捧在手上递到嬴政跟前。看到木盒,想起那个受苦的儿子,嬴政心下更不是滋味,想坐起来,用尽全身力气,却不能动弹分毫。晕眩袭来,他喘着粗重的气息,努力平复了半晌待稍稍好转才艰难地叮嘱道:
“记住,朕去了之后,找……找到那孩子……一定要把这个……这个……盒子交给他,记住……一定……那孩子太……亏欠……朕亏欠……”
“诺,赵高定当办到。”
得了这句话,嬴政总算松了一口气,再次闭上眼睛静养。然而眼睛刚一合上,便觉得一口气喘不上来,猛然睁开眼睛大口大口地喘息起来。
正值盛夏,却连日滴雨未落。而今日一改往日的燥热,云气渐渐从四面八方聚集起来,很快形成浓密的黑云压在宫室上空,让行宫内的气氛变得沉闷异常。
赵高用衣袖拭去额头上的薄汗,准备转身离开。这时身后奇异的响动让他脸色大变,忙将小盒子放进衣袖里过去查看。然而就在赵高放好小盒子准备转身的瞬间,殿门前突然出现了一个人,吓得他双腿一软,险些失态。
因为他恰好站在背光的地方,一时看不清他的面容,只能隐约看到是个身穿劲窄黑衣,身形修长挺拔的男人。
若非赵高伺候赵政多年,经历过无数次的大风大浪,见到这个突然出现又带了一身杀气的男人真的要惊叫出声了。经验告诉他,此刻绝不能说话。
就在赵高小心翼翼地盘算之际,那男子已经向他缓缓走了过去。赵高抑制住满心的恐惧看着男子一点点从黑暗的阴影里走出来。不算明亮的光照在男子脸上,还是让赵高看清了他的容貌。那张和自家陛下有几分相似的脸,让他清楚地意识到,尽管多年不见,但自己决计不会认错人的。
赵高愣住了,下意识便要将手伸进袖子去探那个木盒,只是就在要碰到木盒时,猛然清醒了过来,忙将双手放下,小心翼翼地试探道:
“您是……玉……玉……公子……”
颜路瞥了他一眼,轻声说了句:
“你口中的人十几年前便死了。”
便头也不回地径直朝嬴政走去。
打从适才看到颜路起,赵政的情绪便激动了起来,可是身子早已不受控制,一口气卡在喉间,嘴巴一开一合,除了能发出嘤嘤呀呀的声响,却是怎么也说不出话来。
颜路看着一夕憔悴至斯的人,非但没有半分同情之意,反而心底生出了无法遏止的怒火,双手紧紧地握成拳,青筋暴起,突如其来的强大气场顿时让打算走过来阻止他的赵高镇在当场,不敢动弹。
而嬴政意识到自己大限将至,有些失措。走完辉煌一生的他并不怕死。可是,就在此时此刻,再次看着那张与他极为相似的脸容,他突然感到惊恐万分。惊的是临终前竟然能亲眼见到他,恐的是不能说话便不能把自己的愧疚传达给他。
此刻的他能做的只有喘着粗气用力拍打着床沿,看看站在远处的赵高,又看看眼前的儿子,口中不断发出诡异的嘤哑声,试图用这样的方式将自己的愧疚传达给这个他最亏欠的儿子,想告诉他解药就在赵高身上。
然而他的内心想法不仅没有传达给颜路,而且这样子在颜路看来刺眼异常……
“怎么不想见到我?”
颜路看着他拼命摇头的样子,面上的表情越发地戏谑了起来,放开紧紧握成拳的双手,努力平覆下自己的情绪,继续说道:
“看来我这个儿子皇帝陛下真是打算彻底放弃呢,这样都不愿给解药么?”
嬴政听了他的话只觉得心里刺痛地厉害,巨大的精神刺激与激动之下竟是连动也不能动弹了。拍打床沿的那只手不自然地垂了下去,人也僵在原地只是强行吊了口气让他不至于立刻死去。
“我曾发誓,既然皇帝陛下为您的那个儿子苦心经营至此,那么总有一天我会亲手毁掉您所做的一切,现在看来……”
颜路有意拉长了尾音,一脸寒意地看着因为激动面色涨得通红的嬴政。那邪魅的样子被赵高看到,吓得直接去了半条命。而嬴政瞳孔一缩,随后便是认命地停止了所有的挣扎。
罢了,如今口不能言,身体也不能动弹,再也挽回不了什么了。以他对这个儿子的了解,说出口的话,便绝对能做到……自己造下的孽……竟是以这样的结局收尾……
想到这里疲倦汹涌地袭来,再也控制不住缓缓地合上了眼睛。
第二十六章 原本该如此
孕育了一天的暴雨顷刻间席卷而来,打在地上、房顶上形成了巨大的轰鸣声,顿时淹没了所有的声音。空气里沉闷的氛围一扫而空,随之而来的是怡人的清凉。
然而颜路并未感到半分舒畅,看着床榻上已然气绝的人,脑子顷刻乱得无法思考。握成拳的双手不自觉地松了开来,而指尖也开始不受控制地颤抖起来。
赵高见状,再顾不得其他,手足无措地上前几步,跪在地上,向嬴政行礼。
许久之后,赵高起身,一面留心观察着颜路的反应,一面缓缓地向一旁的案几走去。取了一早为赵政整理好的遗照,向颜路行了一礼,强作镇定道:
“公……您……您若没有别的吩咐,臣告退。”
眼瞧着颜路没有半分动作,面上也没任何表情,赵高胆子也大了起来,朝他再行一礼,尽量小心地向外走去。
“且慢。”
此时赵高已经快走到了门口,听闻他叫住自己,后颈一凉,顿时惊出了一声冷汗,心知颜路身手不凡,此刻得罪了他,自己恐怕便可能死在顷刻,忙换上一副得体的仪容转过身去,恭敬地问道:
“您有何吩咐?”
费了很大功夫才暂时收敛好所有情绪的颜路瞧他这样,心知他是个聪明人,便抬手指了指赵高捧在手中的遗照。赵高心里顿时“咯噔”了一下,不敢有丝毫大意,听他说话。
“遗照是赵大人整理替他的,里面的内容大人该是最清楚不过,这遗照宣读出去大人会有什么样的麻烦想必大人也清楚。”
颜路一面说着一面留心着赵高的反应。而赵高听了这番话似乎明白了些什么,玉公子难道是想自己……
“素闻赵大人与蒙恬不和,倘若公子扶苏得立,那么赵大人……难道您不担心么?”
尽管赵高眼中精光一闪而逝,但还是落在了颜路眼里。颜路不动声色,只当没有瞧见,过了片刻继续说道:
“除了扶苏,他向来不愿亲近别的子嗣,此番出行却破例让胡亥随侍左右,若论改立,未为不可……且胡亥跟随大人学习狱法多年,将大人视为心腹,事成之后,最大的受益者是谁……赵大人是个聪明人,应该知道我在说什么,这遗照此刻宣与不宣,或者该怎样宣,还请斟酌,告辞。”
颜路将要说的话说完,心知报复那人的目的已经达到,便也不想再停留下去。可是听了他的话有些恍惚的赵高突然回过了神来,将他唤住:
“公子留步。”
“大人还有何事?”
“但若如公子所言,非但没有达到目的,反而惹恼了惹恼了那两人……”
颜路背着他反问:
“扶苏宽厚仁义,断不会背礼。至于蒙恬……虽不能全然瞒过此人,但他纵有异议也必定忠心随主。若能再确保遗照送达之时先入扶苏之手,便又会多上几分胜算。若大人还有顾虑,不妨试着将此事与丞相大人……”
听完颜路的话,赵高瞳孔微缩,一时间心跳也加速了起来……李斯正是他所担心的关键所在,此事定然不能全然瞒过此人,却拿不准此人的态度……他沉吟道:
“李斯……”
颜路嘴角一勾,说道:
“不错,李斯。通过韩非一事,我想大人当清楚他的为人,而此事他能从中得利……所以言尽于此。”
话说到这里,赵高的心更是开始砰砰地跳了起来。不错,此事若成,不仅能除掉碍眼的蒙恬,小公子登基,他的地位还会……无论如何他都是最大的赢家。若说之前还有顾虑,那么,如今就算顾虑不减,他却也打算搏上一搏了。可是……他突然想起袖中的那个小盒子,克制住想要去碰它的冲动问道:
“可是您为何要对赵高说这些?事成之后您想得到什么……”
“此事的结果便是我想要的。”
竟是……只要结果……想起这玉公子昔年的遭遇,赵高隐隐有些明白他的意图了。只是今日之事……为了保密这解药是断不能给他了。
话已至此,颜路不想再作停留,可是没走两步又生生停了下来,有些阴沉地问道:
“解药……他毁了么?”
面对突如其来的压抑气场,赵高一颗心突然提到了嗓子眼,袖中的小盒霎时重若千斤。心里打着小算盘,怕他识破,声音抑制不住地颤抖起来,一面想着说辞,一面沉吟:
“这……”
谁知赵高这样的反应在颜路看来却是:他猜对了。而赵高怕被迁怒,因此才半晌不敢回答。
颜路自嘲一笑,再不想待下去,不等赵高回答,留下一句自嘲的“原本该如此”离开了。
半月之后
即便是盛夏也经不住连日来的大雨,迎面而来的湿冷空气让她打了个寒颤,她拿了竹卷在窗前坐了一个下午,却什么也没有看进去。颜路去了那么多天,加上又是因为……那样的事,说不担心只能是自欺欺人。
只听“吱呀”一声,她猛然惊醒,看向窗外。只是入眼的除了紧闭的院门哪里有半分人影。她眸色一黯,失望地婆娑着手中的竹简轻喃:
“原来是风。”
这已经是今日她第三次遇到这样的情况了,不由地又看着竹简出神。就在此时院门再次响了起来,她却没了耐性,仍旧目光涣散地发着呆。可这回不同与前几次,“哗啦”一声,门应声而开。
感受到异样,她的心开始砰砰地跳了起来。缓缓将头抬起来,果然瞧见那抹熟悉的身影。她忙扔下手中的东西,连鞋袜都顾不上穿,下了床榻便向外跑去。她推开房门时,颜路已经站在房檐下了。她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颜路,便是他生病也没有这样狼狈过。
“我回来了。”
他这样说道。全身都湿透了的他,额前的刘海贴在额头上,雨水便顺着刘海流到带了胡茬的下颔,或是滴到地上,或者顺着脖颈流进湿透的衣服里。再看向他的眼睛,往日那双让她心跳不已的清亮眸子此刻黯然无光。
她的心一痛,自然而然地上前一步,向他张开双臂打算给他安慰。可是他却似想起了什么,往后躲闪了一步,重新踏回到雨中,小声说道:
“身上脏。”
她却不理会他的躲闪,皱着眉头走入雨中向他逼进,微微踮起脚圈住他,难得如此顺从地将头靠在他的胸前说道:
“欢迎回家。”
短短的四个字,却如星火燎原般在颜路心中扩散开来。他从没想过这辈子他也会拥有一个能让他如此贪恋的家,从没想过他能遇到一个仅凭几个字便让他觉得如此暖心的人。原以为他的这一生会永远活在仇恨里,原以为他终会被黑暗吞噬。
然而如今,因为她,一切都变了……
她的小手那样小心却坚定地圈住他的腰安慰他时,他真实地、清楚地意识到了自己认识她这些年的变化。
想到这里,颜路缓缓抬起双手,一手轻抚着她的头发,一手紧紧圈住她纤细的腰肢,很快让他无比贪恋的温热便隔着那层湿透的衣物传到他的指尖,让他不舍得动弹分毫。
过了很久,颜路想起她的身上也湿透了,于是强忍下心中的不舍将圈住她的手从她腰间拿开,却改成紧紧将她的手握住,带回了房里。
二人分别泡了个热水澡之后,她不顾自己的头发还湿嗒嗒地贴在脸上,便主动拿起棉布要替他擦拭湿发。他终于忍不住抓住了她的手腕,一面拿过她手中的棉布,一面歉疚地说道:
“抱歉,让你担心了。”
她无所谓地摇摇头,伸手便要去夺那张棉布,不想扑了个空。下一刻,她眼前一黑,头顶便多了那块棉布。颜路按住胡乱扑腾地她,有些霸道地揉着她的湿发,半晌才放开她,满意地看着她那被揉得有些杂乱的乌发,揶揄道:
“真难看。”
流光抛人,很快又过了大半月……
“叔原,叔原,你听说了吗?”
一个一早等候在酒肆的读书人焦急万分地拉着前来赴约还未来得及坐下的朋友,一脸焦急且神色凝重地问道。他的朋友闻言,还来不及平息因走得太急而紊乱的气息,接到:
“怎么……会没有,大……伙儿私下都传开了。”
那个读书人闻言如遭重击,手中的陶碗险些掉在地上,还是不可置信地问道:
“消……消息准确吗?”
“错不了。”
“原……原以为咱们快过上好日子了,没想到……居然是……公子宅心仁厚,多年来戍边御敌,立下赫赫功勋,岂是那个黄口小儿……唔……你做什么……唔……”
见他越说情绪越失控,他的朋友忙捂住他的口打断了他要说的话,并小声对他说道:
“嘘,此事大家都明白,可皇帝陛下的遗诏写得清清楚楚,况且公子已逝,此事已成定局,咱们寻常百姓纵然有心为公子抱不平,却也无能为力啊。还是莫要说了,以免祸从口出。”
谁知他的朋友越说,书生越是激动,虽然( 弄秦 http://www.xlawen.org/kan/5417/ )
“谢谢。”
虽然大红没有说话,但推门的手明显一顿,微不可查地点点头,随后头也不回地离开了房间。
第二十四章 亡秦者胡也
一年以后,凭燕人卢生一句“亡秦者胡也”,始皇便使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北击胡,略取河南地,天下震动。市井间或有传唱“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的颂德之声,几年下来,终于在这一年戛然而止。
暮霭沉沉,清冷的晚风扫过寂静的街道,带起的一片落叶,便成了加上唯一的行人。任平素如何热闹,下邳供士子们高谈阔论的酒肆近日来也萧瑟了下来。只因随着北方战事而来的便是沉重的徭役、与赋税。
正因如此,前些日子她亲眼目睹了因为上缴了赋税后再无吃食,两家人不得已易子而食的惨状。前世常常看着书里什么“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什么“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的描写,她总觉得自己也能体会其中的悲哀,后来她也以为自己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
可当这些场景真真切切地出现在她面前时,她才知道,那些句子中饱含的哀恸不是随随便便吟上一吟,背上一背就能真正体会得到的。甚至她从未想过有一天她亲眼见着了,竟会生出那样彻骨的寒意,会震得整日吃不下饭,会惊得整天找不回说话的能力。
不得已来到了这个时代,总是抱怨的她终于发现自己是那样幸运。即便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得简单平凡,但是至少相比那些苦苦挣扎只为吃饱穿暖的人幸运太多,况且如今她已经有一个家了……
“那树可有特别之处?既然物格知至,子房不妨说说有何体会。”
见她出神太久,抚完琴曲好一会儿的颜路瞧着她看了半晌,终是忍不住出声打趣她,这才将她游离的思绪拉了回来。
“啊?树……特别……”
正疑惑着,突然反应过来自己被他打趣了,她微微一笑,佯作一本正经的样子回答道:
“特别么?嗯……这树高大挺拔,一看就比师兄正直;枝叶繁茂造型独特,一看就比师兄好看……还有啊……它……”
颜路嘴角一勾,缓缓地向她走去,他那样子她怎么看怎么觉得很危险,忙将一旁的洞箫拿在手上,赔笑着岔开话题道:
“师兄不是好奇良那日哼过的一段《梅花三弄》吗,想不想听全曲?”
颜路瞧着自家师弟眨巴着凤目一脸讨好地瞧着自己,摇摇头叹了口气说道:
“也好。”
她拿起洞箫敛了心神,按着以前听过的琴曲曲调试了起来。一遍下来虽然曲子被她吹出来断断续续完全没有了美感可言,但颜路却将曲子记了下来,随即将双手扣上琴弦,流畅地将曲子奏了出来。
她学洞箫说起来只是觉得方便,琴并不适合演奏好些前世听过的曲子,但用箫却不一样,她喜欢的曲子大抵都能奏出,因此出于怀念,这么半年在学琴不落下的条件下,她在颜路的指点下开始学起了洞箫。
“这原是琴曲罢?”
以一个泛音结束了全曲,颜路问道。她有些错愕,随即佩服地点点头。
“的确这《梅花三弄》原本就是琴曲,用的指法、意境虽与师兄的不尽相同,却也各具神韵。”
颜路淡淡地说道:
“这曲子我改一改指法,你就用洞箫练着,待你练好了,我们大可来合上一合。”
之前她与颜路倒是合过几回琴曲,她那琴技还算勉强听得,而琴箫合奏却是头一回,想到这里开始隐隐期待了起来。
这时偏巧阿桑走进小院,这才想起到了阿桑修习剑术的时间了。待阿桑恭恭敬敬地向颜路行了一礼后,她向阿桑招了招手让他过去。孩子怯怯地瞧了瞧颜路,见他没什么反应只当得了默许,颠颠地向她跑了过去。
见了这个弟弟她的心也跟着柔了起来。看着他那双与自己有几分相似的凤目和微红的脸蛋,她忍不住漾起了微笑,抬手揉了揉他的头发。
“阿兄,头发。”
孩子可怜兮兮地理了理自己的头发,佯作可怜的看着她,那可爱的样子惹得她一阵好笑。
说起剑术……
几个月前,
阿桑突然跑到小院,有些怯怯地看了看颜路又看了看她,随后深呼吸一口气,突然向颜路跪下,认真地说道:
“求先生教阿桑剑术。”
她很是疑惑地看着孩子,不知道他为何突然有了要修习剑术的想法,但看他水汪汪的大眼睛定定地瞧着颜路又不像作假,于是看向颜路。
颜路瞧见她看向自己,朝她微微一笑随后将视线调整到跪在地上的孩子身上似笑非笑地问道:
“为何?”
这时孩子看向一旁的她,好似想起了什么令他害怕的事情捏了捏拳头,不再是初时那副怯生生的样子,坚定地看着颜路,却依旧没有说话。颜路心下了然,顿时敛去了平素温和的样子,神情严肃地看着孩子,又问:
“很苦,还要继续么?”
孩子点点头。
“好。”
颜路悠悠地说道。
站在一旁的她从孩子的一系列举动中也看出了些什么,心下动容。
这个说要保护她的弟弟不也是家人般的存在吗?打从那次她出了事,阿桑就比以往来得更加懂事,不再每天缠着她要去哪里玩儿、要吃什么东西……如今更是趁着颜路身体大好,求他教授剑术……
木剑划破空气带出的响动让她找回了思绪,这才发现阿桑已经握着木剑按着颜路示范的招式有模有样地挥动了起来。
听说这是以前张良自创的招术,她也沾着阿桑的光见着颜路舞了一回。看着那些英姿飒爽的招式让她十分神往,摸了摸自己手上的茧,顿觉有些可惜,不由地叹了一口气。
听了颜路的拆解她才知道,那些招式竟然融合了百家之长。或许在别人看来这些招式足够华丽足够飘逸,甚至会被人误会是花架子。但据说这些招式用以克敌,却是招招致命。
张良虽为儒家弟子,研习儒家书籍之余,却也不忘研读别派的经典,凭着博闻强识的本领,在博取众长之后,自创了这一套自成体系的凌虚剑法,不得不令人钦佩。
颜路肯教授阿桑学习以前张良的招式让阿桑异常地高兴。但是对于自家兄长为何不亲自教授,又或是自家兄长为何失了所有的武功,他却从未问过。而且这孩子对于自家兄长为何突然像换了一个人一样,他也从头到尾只字未提,就那样看似很自然地接受了现在的她。
她不道破,孩子也乖巧地绝不去提。其实她明白,生活在这个时代有太多无奈,要想生存,便是小小年纪也要学会些人情世故。于她而言,只要这个弟弟真心拿她当兄长对待,她便也会将他视作自己的亲人。
此刻她看着阿桑小小的身影,又看了看悠悠闲闲从旁指点的某人,突然觉得,其实若要一直在这里生活下去也不错。
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左丞相斯从,右丞相去疾守。少子胡亥爱慕请从,上许之。
匝路亭亭艳,非时袅袅香……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按说往年小院里的梅花都是一月以后才会开放。而今年十一月便能闻到袅袅的香气,这让她不由地想到了李商隐的这首《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梅花早秀,不等来年报春,诗人对梅花的悲痛,也正是对自身遭遇的悲痛。然而她的悲痛何来?
少子胡亥爱慕请从,上许之。
上许之呢……
这话在别人听来或许会赞上一句父子情深,可在他听来……
小心翼翼地看向安然侧卧在软榻上的颜路,她心里不是滋味。这么些年下来她对他越发了解了。偶尔心里难受极了的时候,他就会有轻轻抿着唇瓣的小动作。
早年因为对郑姬母子的宠爱,加上利弊的权衡,嬴政都有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去理会郑姬用手段打压其余的儿子。然而自博浪沙刺秦那一年开始,嬴政对其他儿子的态度似乎渐渐有了起色,尤其是少子胡亥,据说是嬴政在郑姬手上救下的,至此郑姬的动作开始有了收敛。
后来据说嬴政让赵高做了胡亥老师没多久就犯了事,让蒙毅依法处理,蒙毅其人刚正不阿要处死赵高,后来经赵高巧辩和胡亥求情终是赦免了赵高。为此赵高还和蒙氏兄弟结上了梁子。
明眼人都能从这些事中看出嬴政虽然对扶苏的爱丝毫不减,但对其他儿子的态度开始有了起色,只是对颜路这个弃子,连性命攸关的解药都不会给呢……
其实他和他的父亲何其相似,他父亲那样的人很难对什么人动情,但一旦动情便是专宠,扶苏母子是最好的例子。而他很少在意什么人,一旦有了在意的人便可交付一切,她何其幸运,成了那个他在意的人。
想到这里瞥见他微抿的唇瓣,心中一痛,不由走过去从身后主动将他拥住,将下颔轻轻抵在他的头上,就保持着那样的姿势静静地站着。
起初颜路被她拥住有些意外,明显身子一僵,然而很快就放松了下来,闭上眼睛,往后面轻轻一靠,任由自己身体的重量压在她的身上。然后抬手拉过她的一只手,放在唇边在她的手背上轻轻烙下一吻,最后转为与她十指相扣。
不再需要任何言语,对方的心意彼此都明白了。
此时此刻这二人一青一白相依的身影,顿时暗去了一旁红梅的颜色,在薄雪掩映的小院中,成了最亮丽的颜色。
任它一年之后这天下会被搅得如何地覆天翻,彼时二人仍能相守,便什么也不怕了……
不知过了多久,她的双腿站得有些麻了,正准备放开他,他却猝不及防地睁开了好看的眸子,称她晃神之际手上轻轻一带,她整个人便趴到了他的身上。她用上了他教的防身术想要脱离他的掌控,若是普通人便也罢了,可是对上了颜路,她这么做却是半分也不讨好。不仅刚跑了一步被抓回去,这回还由趴在他身上改为被他结结实实地压在了身下。
她欲哭无泪地看着颜路俯身压低了嗓音在她耳边揶揄道:
“看来子房还要跟着阿桑多加练习啊,不过……”
说道这里还故意顿了顿吊她的胃口。
“难得子房这样主动,我也不能辜负了子房的好意。”
她急了,这青天白日的这人不但不加收敛,还越发地……这会儿快到她和阿桑一起习剑的时候了,阿桑说不定……唔……某人的唇瓣压了下来,打断了她所有的思绪,脑子“嗡”的一声停止了运转。
片刻过颜路似是听到了院外的什么响动,复又闭上眼睛不悦地加深了这个吻,只是就在那响动到了离院门十步之遥的地方时,终是停了下来。看着她凤目微醺,双颊通红的样子心情大好。于是从她身上离开,站起来不紧不慢地拍了拍衣服上的皱褶。
这时她也听到了响动,惊得慌忙站起来,阿桑进来时就看到她心虚地在拍自己衣服的模样。阿桑看了看一脸惊慌的她,又看了看一旁云淡风轻的颜路,最后将视线锁定在她比平素鲜艳的唇瓣时,十岁的孩子竟然生出了恨铁不成钢的心态。
一早知道自家兄长和颜先生……起初他也震惊过,只是阿兄常常和他说一些奇怪的话,他的接受能力早已被练得很强了,况且两人都是他喜欢的人,这也就罢了。只是怎么看自家兄长都是被欺负的那个吧?真丢人……
第二十五章 秦始皇之死
三十八年初,始皇上会稽,祭大禹,望于南海,复立石刻颂秦德。
始皇初巡,仪仗甚伟,百姓奇之,倾巢而出,争相远望,以致山河震动。其时叹曰:六王毕,天下安。又叹曰:大丈夫当如此也……后三巡乃至四巡,所到之处人迹罕至,天下苦秦日久,莫敢直言。
“嬴……咳咳……那人应该快过吴了……你……”
想到嬴政出巡的地点离他们越来越近,她不确定地看着颜路,小心翼翼地试探道。颜路偏头看了看她,往后一靠,宁定地说道:
“你放心,周遭守卫森严,我不会去冒险的。”
得了他的承诺她并未放心多少,只要七月嬴政一病不起,他怕是……
正当此时,阿桑进了小院打断了她的思绪。离练剑的时间尚早,阿桑提前过来……
“颜先生,门外有个人说什么也要见您,阿桑拦不住,已经到了院门外了。”
果然阿桑说完院外就响起了一个男声:
“你在门外候着。”
话音刚落,院门就被不客气地推开,看清来人后她愣住了。这是那次被他救下的男子,也就是后来才知道,这人是嬴政的弟弟,颜路的叔叔……子婴。
“可找到你了,阿曜。”
子婴见了颜路一脸惊喜地走过去,可是走了两步看到颜路面无表情的样子想起什么,笑容僵在脸上,人也生生停在了原地,要迈出的脚悻悻地又收了回去。
难得有人会让颜路没有好脸色地看着,她这个看着有些……额……喜欢他的叔叔竟然办到了。不过谁知道这家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对这个侄子到底存了什么心思,她提醒自己不能被这个大叔无害的样子给骗了。
“你亲自寻来,所为何事?”
颜路由适才舒适地靠着改为微微坐了起来,幽幽地问道。子婴得了他的话松了一口气,硬着头皮又上前走了两步,赔笑道:
“上次多亏阿曜救我……我……”
“你若是来说这事的,说完可以走了。”
颜路把玩着手中的青铜小炉,不客气地打断了他的话。
“不……不是……阿曜,那次你父王知道你还活着……不是我有意……”
颜路垂下眼帘看着小炉,语调异常清冷地说道:
“我没有父王。”
“好好好,是阿叔的不对,可是……兄长他对你不住……阿叔看在眼里也是心疼万分。阿曜也该知道,阿叔一贯宠你,那时候……那时候阿叔是想帮你的,可是……阿叔无能……才让你小小年纪遭受了那样的厄运。还有那次你救了阿叔,阿叔回去告诉你父……兄长是盼他能改变主意接你回去,不曾想竟害了你。”
听子婴说了许久,又观察了半晌,发现或许这个叔叔对他的感情不是作假。她也终于明白了,感情子婴这叔叔当得可真够窝囊,想要保护自家小侄子,却因为懦弱没敢跟自家兄长唱反调,自家小侄子非但没救成,多年后还因为好心办了坏事,又害了自家小侄子一次。
颜路虽然没有说话,有没有看他,但是神色明显有了松动,淡淡地说了声:
“知道了。”
临走前,子婴看着软榻上的颜路叹了口气留下一句:“解药阿叔会替你想办法的”,便离开了小院。
子婴离开后的第三个月,嬴政在平原津病倒的消息终于由颜路安插的人传到了小院。颜路看了缣帛上的文字,目光顿时沉了下来,将缣帛握在手中,咬着唇瓣半晌没有说话。
她所担心的事终于还是来了。
打发了细作,关上院门一转身便见颜路一动不动地站在庭院里静静地瞧着她。她明白,这是拿解药最后的机会,加上这些年过去了,颜路对嬴政的恨有增无减,这次对他来说也是了断的最后机会,所以……
颜路张了张口想说什么,她却微微一笑打断道:
“师兄放心去吧,良在这里等你。”
得了她的话,颜路十分动容,原本满是寒意的目光渐渐也柔了下来。收拾了行装,与她做了简单的,颜路便一刻不停地往嬴政的下一站目的地——沙丘行宫赶去。
与此同时,嬴政的仪仗有序地行进在官道上,阳光洒在猎猎作响的旌旗上,给写了硕大“秦”字的黑色旌旗镀上了一层绚烂的金色。
恢弘的仪仗前行扬起的滚滚烟尘与仪仗行进发出巨大轰鸣声,让人见之振奋,听之雀跃。
四驾的车舆簇拥着六驾的车舆伴随着车轮特有的声响一刻不停的前进着,然而外表光鲜亮丽的六驾车舆内,躺着一个一眼看过去没有多少生气的老人。
同样光鲜的服饰穿在身上,昔日的威仪却去了大半,如今他脸上留下的只有灰败。
“赵高。”
赵高看着嬴政,脸上满是忧色,听他传唤自己忙上前去恭敬地说道:
“臣在,陛下尽管吩咐。”
嬴政昏睡了一整天,如今醒来,总算稍稍有了点精神,只是说话还是有些吃力:
“沙……沙丘行宫……”
虽然嬴政没有把话说完,但是在他身边随侍了多年的赵高立刻会意,忙答道:
“回陛下,今晚便能到了。”
嬴政闭上眼睛继续养神,不再说话,晚间到了行宫,吃了一颗仙丹后,便觉又恢复了些许精神,随后喝下了一整碗的小粥。只是躺下的次日,病情却突然恶化,昏迷了好几次之后,经医侍救治总算醒了过来。
仅仅病倒一月,便由一个威严的君王沦为一个缠绵病榻的华发老人,连他自己都忍不住自嘲起来。
不过想想自己囊括四海,包举宇内,立下不朽的功绩,加上遗诏已立,自己后继有人,便觉得没有什么好遗憾的了。
等等……遗憾……
想起这两个字,昔日不会让任何事情动摇的王者突然瞳孔微缩,脑海中不由自主的浮现出一个人的面容——他最亏欠的那个……那个儿子的面容。
记忆里他小时候是个乖巧的孩子,不得不承认他的天分甚至在扶苏之上。可是诸如对吕氏父亲的恨意,以及其他种种原因让他狠下心,不能对那个孩子表现出丝毫的怜爱。
当自己知道郑姬母子对他们母子下了毒后,他下意识便将解药要了过来,握在自己手中想要替他们解毒。只是在去雪宫的路上,他反复思量,又怕经此一事,他们母子会反过来威胁到扶苏的性命与地位。于是自己便拿看见他们母子便会让他想起最恨的人为借口,终究没把手中的解药递过去。
那时他是站在屏风后面亲眼看着他们母子从痛苦中解脱的呢。
后来当他知道这个儿子还活着,而且竟然救了自己,竟然开始后悔了,萌生了想要把解药给这个儿子的想法。只是那时作为王者绝不容许自己后悔的念头让自己再次将那样的想法压了下去。
如今躺在病榻上,自己对那个儿子的愧疚越发浓烈了起来。如他所说,自己不配做一个父亲。
是的,这一刻,作为王者的自己终于明白,自己是彻彻底底地后悔了。
“赵……赵高……赵高……”
赵政吃力地拍打着床榻有些急切地唤道。
赵高闻声赶来,未及跪在床榻旁,便听嬴政说道:
“去把那个木盒子拿来。”
赵高自然知道那个木盒指的是什么,尽管心里十分错愕,但是面上却无半分不该出现的神情,双手一叠,说道:
“诺。”
很快赵高便亲自拿来一个精致的小木盒。走过去跪在床榻边,将木盒捧在手上递到嬴政跟前。看到木盒,想起那个受苦的儿子,嬴政心下更不是滋味,想坐起来,用尽全身力气,却不能动弹分毫。晕眩袭来,他喘着粗重的气息,努力平复了半晌待稍稍好转才艰难地叮嘱道:
“记住,朕去了之后,找……找到那孩子……一定要把这个……这个……盒子交给他,记住……一定……那孩子太……亏欠……朕亏欠……”
“诺,赵高定当办到。”
得了这句话,嬴政总算松了一口气,再次闭上眼睛静养。然而眼睛刚一合上,便觉得一口气喘不上来,猛然睁开眼睛大口大口地喘息起来。
正值盛夏,却连日滴雨未落。而今日一改往日的燥热,云气渐渐从四面八方聚集起来,很快形成浓密的黑云压在宫室上空,让行宫内的气氛变得沉闷异常。
赵高用衣袖拭去额头上的薄汗,准备转身离开。这时身后奇异的响动让他脸色大变,忙将小盒子放进衣袖里过去查看。然而就在赵高放好小盒子准备转身的瞬间,殿门前突然出现了一个人,吓得他双腿一软,险些失态。
因为他恰好站在背光的地方,一时看不清他的面容,只能隐约看到是个身穿劲窄黑衣,身形修长挺拔的男人。
若非赵高伺候赵政多年,经历过无数次的大风大浪,见到这个突然出现又带了一身杀气的男人真的要惊叫出声了。经验告诉他,此刻绝不能说话。
就在赵高小心翼翼地盘算之际,那男子已经向他缓缓走了过去。赵高抑制住满心的恐惧看着男子一点点从黑暗的阴影里走出来。不算明亮的光照在男子脸上,还是让赵高看清了他的容貌。那张和自家陛下有几分相似的脸,让他清楚地意识到,尽管多年不见,但自己决计不会认错人的。
赵高愣住了,下意识便要将手伸进袖子去探那个木盒,只是就在要碰到木盒时,猛然清醒了过来,忙将双手放下,小心翼翼地试探道:
“您是……玉……玉……公子……”
颜路瞥了他一眼,轻声说了句:
“你口中的人十几年前便死了。”
便头也不回地径直朝嬴政走去。
打从适才看到颜路起,赵政的情绪便激动了起来,可是身子早已不受控制,一口气卡在喉间,嘴巴一开一合,除了能发出嘤嘤呀呀的声响,却是怎么也说不出话来。
颜路看着一夕憔悴至斯的人,非但没有半分同情之意,反而心底生出了无法遏止的怒火,双手紧紧地握成拳,青筋暴起,突如其来的强大气场顿时让打算走过来阻止他的赵高镇在当场,不敢动弹。
而嬴政意识到自己大限将至,有些失措。走完辉煌一生的他并不怕死。可是,就在此时此刻,再次看着那张与他极为相似的脸容,他突然感到惊恐万分。惊的是临终前竟然能亲眼见到他,恐的是不能说话便不能把自己的愧疚传达给他。
此刻的他能做的只有喘着粗气用力拍打着床沿,看看站在远处的赵高,又看看眼前的儿子,口中不断发出诡异的嘤哑声,试图用这样的方式将自己的愧疚传达给这个他最亏欠的儿子,想告诉他解药就在赵高身上。
然而他的内心想法不仅没有传达给颜路,而且这样子在颜路看来刺眼异常……
“怎么不想见到我?”
颜路看着他拼命摇头的样子,面上的表情越发地戏谑了起来,放开紧紧握成拳的双手,努力平覆下自己的情绪,继续说道:
“看来我这个儿子皇帝陛下真是打算彻底放弃呢,这样都不愿给解药么?”
嬴政听了他的话只觉得心里刺痛地厉害,巨大的精神刺激与激动之下竟是连动也不能动弹了。拍打床沿的那只手不自然地垂了下去,人也僵在原地只是强行吊了口气让他不至于立刻死去。
“我曾发誓,既然皇帝陛下为您的那个儿子苦心经营至此,那么总有一天我会亲手毁掉您所做的一切,现在看来……”
颜路有意拉长了尾音,一脸寒意地看着因为激动面色涨得通红的嬴政。那邪魅的样子被赵高看到,吓得直接去了半条命。而嬴政瞳孔一缩,随后便是认命地停止了所有的挣扎。
罢了,如今口不能言,身体也不能动弹,再也挽回不了什么了。以他对这个儿子的了解,说出口的话,便绝对能做到……自己造下的孽……竟是以这样的结局收尾……
想到这里疲倦汹涌地袭来,再也控制不住缓缓地合上了眼睛。
第二十六章 原本该如此
孕育了一天的暴雨顷刻间席卷而来,打在地上、房顶上形成了巨大的轰鸣声,顿时淹没了所有的声音。空气里沉闷的氛围一扫而空,随之而来的是怡人的清凉。
然而颜路并未感到半分舒畅,看着床榻上已然气绝的人,脑子顷刻乱得无法思考。握成拳的双手不自觉地松了开来,而指尖也开始不受控制地颤抖起来。
赵高见状,再顾不得其他,手足无措地上前几步,跪在地上,向嬴政行礼。
许久之后,赵高起身,一面留心观察着颜路的反应,一面缓缓地向一旁的案几走去。取了一早为赵政整理好的遗照,向颜路行了一礼,强作镇定道:
“公……您……您若没有别的吩咐,臣告退。”
眼瞧着颜路没有半分动作,面上也没任何表情,赵高胆子也大了起来,朝他再行一礼,尽量小心地向外走去。
“且慢。”
此时赵高已经快走到了门口,听闻他叫住自己,后颈一凉,顿时惊出了一声冷汗,心知颜路身手不凡,此刻得罪了他,自己恐怕便可能死在顷刻,忙换上一副得体的仪容转过身去,恭敬地问道:
“您有何吩咐?”
费了很大功夫才暂时收敛好所有情绪的颜路瞧他这样,心知他是个聪明人,便抬手指了指赵高捧在手中的遗照。赵高心里顿时“咯噔”了一下,不敢有丝毫大意,听他说话。
“遗照是赵大人整理替他的,里面的内容大人该是最清楚不过,这遗照宣读出去大人会有什么样的麻烦想必大人也清楚。”
颜路一面说着一面留心着赵高的反应。而赵高听了这番话似乎明白了些什么,玉公子难道是想自己……
“素闻赵大人与蒙恬不和,倘若公子扶苏得立,那么赵大人……难道您不担心么?”
尽管赵高眼中精光一闪而逝,但还是落在了颜路眼里。颜路不动声色,只当没有瞧见,过了片刻继续说道:
“除了扶苏,他向来不愿亲近别的子嗣,此番出行却破例让胡亥随侍左右,若论改立,未为不可……且胡亥跟随大人学习狱法多年,将大人视为心腹,事成之后,最大的受益者是谁……赵大人是个聪明人,应该知道我在说什么,这遗照此刻宣与不宣,或者该怎样宣,还请斟酌,告辞。”
颜路将要说的话说完,心知报复那人的目的已经达到,便也不想再停留下去。可是听了他的话有些恍惚的赵高突然回过了神来,将他唤住:
“公子留步。”
“大人还有何事?”
“但若如公子所言,非但没有达到目的,反而惹恼了惹恼了那两人……”
颜路背着他反问:
“扶苏宽厚仁义,断不会背礼。至于蒙恬……虽不能全然瞒过此人,但他纵有异议也必定忠心随主。若能再确保遗照送达之时先入扶苏之手,便又会多上几分胜算。若大人还有顾虑,不妨试着将此事与丞相大人……”
听完颜路的话,赵高瞳孔微缩,一时间心跳也加速了起来……李斯正是他所担心的关键所在,此事定然不能全然瞒过此人,却拿不准此人的态度……他沉吟道:
“李斯……”
颜路嘴角一勾,说道:
“不错,李斯。通过韩非一事,我想大人当清楚他的为人,而此事他能从中得利……所以言尽于此。”
话说到这里,赵高的心更是开始砰砰地跳了起来。不错,此事若成,不仅能除掉碍眼的蒙恬,小公子登基,他的地位还会……无论如何他都是最大的赢家。若说之前还有顾虑,那么,如今就算顾虑不减,他却也打算搏上一搏了。可是……他突然想起袖中的那个小盒子,克制住想要去碰它的冲动问道:
“可是您为何要对赵高说这些?事成之后您想得到什么……”
“此事的结果便是我想要的。”
竟是……只要结果……想起这玉公子昔年的遭遇,赵高隐隐有些明白他的意图了。只是今日之事……为了保密这解药是断不能给他了。
话已至此,颜路不想再作停留,可是没走两步又生生停了下来,有些阴沉地问道:
“解药……他毁了么?”
面对突如其来的压抑气场,赵高一颗心突然提到了嗓子眼,袖中的小盒霎时重若千斤。心里打着小算盘,怕他识破,声音抑制不住地颤抖起来,一面想着说辞,一面沉吟:
“这……”
谁知赵高这样的反应在颜路看来却是:他猜对了。而赵高怕被迁怒,因此才半晌不敢回答。
颜路自嘲一笑,再不想待下去,不等赵高回答,留下一句自嘲的“原本该如此”离开了。
半月之后
即便是盛夏也经不住连日来的大雨,迎面而来的湿冷空气让她打了个寒颤,她拿了竹卷在窗前坐了一个下午,却什么也没有看进去。颜路去了那么多天,加上又是因为……那样的事,说不担心只能是自欺欺人。
只听“吱呀”一声,她猛然惊醒,看向窗外。只是入眼的除了紧闭的院门哪里有半分人影。她眸色一黯,失望地婆娑着手中的竹简轻喃:
“原来是风。”
这已经是今日她第三次遇到这样的情况了,不由地又看着竹简出神。就在此时院门再次响了起来,她却没了耐性,仍旧目光涣散地发着呆。可这回不同与前几次,“哗啦”一声,门应声而开。
感受到异样,她的心开始砰砰地跳了起来。缓缓将头抬起来,果然瞧见那抹熟悉的身影。她忙扔下手中的东西,连鞋袜都顾不上穿,下了床榻便向外跑去。她推开房门时,颜路已经站在房檐下了。她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颜路,便是他生病也没有这样狼狈过。
“我回来了。”
他这样说道。全身都湿透了的他,额前的刘海贴在额头上,雨水便顺着刘海流到带了胡茬的下颔,或是滴到地上,或者顺着脖颈流进湿透的衣服里。再看向他的眼睛,往日那双让她心跳不已的清亮眸子此刻黯然无光。
她的心一痛,自然而然地上前一步,向他张开双臂打算给他安慰。可是他却似想起了什么,往后躲闪了一步,重新踏回到雨中,小声说道:
“身上脏。”
她却不理会他的躲闪,皱着眉头走入雨中向他逼进,微微踮起脚圈住他,难得如此顺从地将头靠在他的胸前说道:
“欢迎回家。”
短短的四个字,却如星火燎原般在颜路心中扩散开来。他从没想过这辈子他也会拥有一个能让他如此贪恋的家,从没想过他能遇到一个仅凭几个字便让他觉得如此暖心的人。原以为他的这一生会永远活在仇恨里,原以为他终会被黑暗吞噬。
然而如今,因为她,一切都变了……
她的小手那样小心却坚定地圈住他的腰安慰他时,他真实地、清楚地意识到了自己认识她这些年的变化。
想到这里,颜路缓缓抬起双手,一手轻抚着她的头发,一手紧紧圈住她纤细的腰肢,很快让他无比贪恋的温热便隔着那层湿透的衣物传到他的指尖,让他不舍得动弹分毫。
过了很久,颜路想起她的身上也湿透了,于是强忍下心中的不舍将圈住她的手从她腰间拿开,却改成紧紧将她的手握住,带回了房里。
二人分别泡了个热水澡之后,她不顾自己的头发还湿嗒嗒地贴在脸上,便主动拿起棉布要替他擦拭湿发。他终于忍不住抓住了她的手腕,一面拿过她手中的棉布,一面歉疚地说道:
“抱歉,让你担心了。”
她无所谓地摇摇头,伸手便要去夺那张棉布,不想扑了个空。下一刻,她眼前一黑,头顶便多了那块棉布。颜路按住胡乱扑腾地她,有些霸道地揉着她的湿发,半晌才放开她,满意地看着她那被揉得有些杂乱的乌发,揶揄道:
“真难看。”
流光抛人,很快又过了大半月……
“叔原,叔原,你听说了吗?”
一个一早等候在酒肆的读书人焦急万分地拉着前来赴约还未来得及坐下的朋友,一脸焦急且神色凝重地问道。他的朋友闻言,还来不及平息因走得太急而紊乱的气息,接到:
“怎么……会没有,大……伙儿私下都传开了。”
那个读书人闻言如遭重击,手中的陶碗险些掉在地上,还是不可置信地问道:
“消……消息准确吗?”
“错不了。”
“原……原以为咱们快过上好日子了,没想到……居然是……公子宅心仁厚,多年来戍边御敌,立下赫赫功勋,岂是那个黄口小儿……唔……你做什么……唔……”
见他越说情绪越失控,他的朋友忙捂住他的口打断了他要说的话,并小声对他说道:
“嘘,此事大家都明白,可皇帝陛下的遗诏写得清清楚楚,况且公子已逝,此事已成定局,咱们寻常百姓纵然有心为公子抱不平,却也无能为力啊。还是莫要说了,以免祸从口出。”
谁知他的朋友越说,书生越是激动,虽然( 弄秦 http://www.xlawen.org/kan/54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