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立鼎1894 > 立鼎1894 第 31 部分阅读

第 31 部分阅读

    弭开战危机。奈何日本人不听吆喝,明着谈判,暗里下刀子,反让他几番失手。

    这一次,却是人证物证俱在,只要坐实了俄国毛子插手高丽事务,那么英法美各国的调停要变,日本扩大战事,也要三思而后行!

    等于说,李鸿章眼瞅着无药可救的外交手段,居然峰回路转了!

    想通这一切,袁世凯就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了。他深深的俯首,满是羞愧的回答:“都怪世凯平日用功不勤,倏忽修养之道。请傅相责罚之后,给世凯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

    他一直自称世凯,而不是卑职标下什么的,就是不想弄得公事公办。老头子虽然狠辣,却也念旧,当年都那么看重他,当然不会轻易放弃。

    李鸿章很满意他的态度,没有一点推托辩解。既然说出“戴罪立功”的话来,说明已经体会了自己的用心。不咸不淡的“嗯”了一声,道:“你们呐,一个个都争气一些,我老头子也不必天天操这份心!回去把那些高丽儒生好好安抚了,来日他们还有大用处。另外,那高丽大院君到底给弄到哪里去了,办事的又是谁,下点功夫,好好查一查!”

    “是!”袁世凯心知这一关算是过去了。把报纸给收拢起来拿在手中,恭恭敬敬磕头、起身,倒退着到门口,小心翼翼转身出去。

    彻底出了二门,他才大大松一口气,掏出手绢儿擦擦油汗,挺直腰杆子,高丽太上皇的气势重新回到身上。

    张佩纶从旁边转出来,脸上带着淡淡的讽刺,冷冷的打量他一眼,很是敷衍的一指他手中的报纸:“回去好好看看,你的前程可就在上边儿呢!”

    这话算是替李鸿章传得,袁世凯不能不表示感谢。

    他知道张佩纶瞧不起自己,不过他并不在意这些不得志的书生意气,这些人眼高手低,难成大事。脸上堆起貌似诚挚的笑容,袁世凯主动邀请:“多谢幼樵兄指点迷津。可否给小弟机会做个东道,聊表谢意?”

    张佩纶一摆手:“袁大人事务繁忙,就不必了吧!”扬起下巴,瘪着嘴进了后院。

    袁世凯始终面带笑容,两眼眯成一条缝,在其后脑勺上盯了有几秒钟,转身离开北洋衙门。门口的随从们涌上来嘘寒问暖的,看他的脸色知道没有大碍,各自大大松了口气。老袁要倒台,他们也都得没了饭吃。

    袁世凯挥袖子把人赶开,横眉冷目的道:“赶紧给爷找个像样点儿的澡堂子洗刷洗刷!收拾干净了,爷带你们去紫竹林大街开洋荤!”

    随从们连声叫好。他们哪里知道,袁世凯真正的目的,却是要亲自到《国闻报》的老巢去看一看,哪个一直跟自己过不去的严复严又陵,到底是什么来头!

    张佩纶来到二堂,看到李鸿章的脸色,发现老头子平静的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心中明了,这是原谅袁世凯了。他顿时觉得有点不爽,却不敢宣之于口,恭敬回报:“傅相,已经着人查探过。高丽书生和袁家人,一口咬定是俄国兵送他们回来的。”

    李鸿章捻着胡须点下头:“嗯,就得这么说。要不然老夫怎么拿捏他们?那日本人死伤惨重的事儿,拿准了?”

    “应该不差!严又陵那里还有更多照片,日人讳莫如深,伯行(李经方字)连夜探听,日人似极为紧张。更已向俄国使馆责问。”

    李鸿章额头皱纹一展,微笑道:“这一次,俄国人想不下场都不行了!哼,一个个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当我看不出来?光想吃好的却不肯挨打,没那么便宜的事!你去约一下喀西尼公使,我得跟他好生掰扯掰扯!”

    “是!”张佩纶赶紧记下,又提醒他,“盛杏荪那边递过来的话儿,是否也要给个答复了?眼下事态日渐紧迫,水师那边,怕是等不得。”

    李鸿章刚刚好点儿的心情马上变坏,胡子撅起来,哼一声:“那个叫杨浩的小子,还真是胆大包天!买卖做到老夫的头上了!”

    就在几天前,有人拿着杨浩的信去拜访盛宣怀,言说有办法在数日内提供一批不少于五百发的克虏伯后膛炮的榴弹,还是最新式的大威力无烟药。并可以提供对定远、镇远等舰改换阿姆斯特朗速射炮的帮助。

    另外,对当下紧缺的战争资金,也可以提供不少于两百万两的低息贷借。

    盛宣怀正为这事儿头疼呢,赶紧报到了李鸿章这里。老头子一听就火大,这么机密的情况,怎么又给他知道了!ps:章节顺序改回来了。

    第一零七章 加强北洋水师

    张佩纶大约能明白老头子的心情有多坏。

    自从日本间谍案爆发以来,大清国上上下下,一连查出好多的可疑人员,归结起来之后的结果让所有人大吃一惊!几乎整个国家的主要省份,重要城市,都有日本商人的身影。而这些人都在干嘛,可想而知。

    李鸿章是朝廷重臣,第一位的。曾国藩死后的这些年,他都担纲重任,自然而然的,屎盆子首先就扣到了他的头上。至于那些光耍嘴不干人事儿的清流,人家站在岸上看热闹呢!

    高丽事变以来,李鸿章殚精竭虑,妄图通过自己的政治手腕,把纷争平息下去。现在看来,他的一切算盘都打不响。偏偏关键时刻,有杨浩这么一号人冒出来,所作所为,实在令人难以揣测!

    张佩纶是看过杨浩那封信的,里面的词句不说恭谨吧,到处透着一股子置身事外的味道。其言之凿凿,能够解决北洋当前面临的麻烦,让人不想吃又放不下,实在难捱啊!

    李鸿章有点自嘲的冷笑:“老夫辛苦经营几十年,结果到底是个烂摊子。那外人说来就来,内情摸得比老子都清楚。呵呵,天下间还有秘密可言?”

    这话就诛心了。张佩纶赶紧给排解:“傅相,彼方处心积虑,不知准备多少时日,偶尔出现些许疏漏,也并非不可挽救。”

    李鸿章摇摇头:“你太小看杨浩此人。他们做的事,哪一件不是需要莫大的人力和财力才能办成?就说这军械弹药,除了洋人,谁敢明目张胆的找到老夫头上!还公然借钱来打这场仗,分明不把翁同龢那些人放在眼里。如此种种,你难道看不出来,他们所图非小?”

    张佩纶怎么能想不到?他是不敢说!

    发生在高丽的事情,表面上是中日冲突,实则是中日与列强之间的博弈。更深一层,还连带着李鸿章和清流帝党之间的内讧。

    翁同龢、李鸿藻这干人,一边儿鼓噪李鸿章跟日本开战,一边儿卡着户部不给钱,存心看他热闹。西太后也正要消耗北洋的力量,乐得坐山观虎斗,也就不公然支持李鸿章。

    可以说,李中堂睁看眼,满天满地都是敌人,他独自支撑北洋,扛鼎大清江山,不光是累,更是无奈!当然了,他恋栈权势,不肯放手,也是一方面。但无论如何,就眼下的局势,他极其危险!谁跳出来帮忙,谁就可能成为清流、帝党、后党、英国、日本等国群起围攻的对象!

    偏偏杨浩,在万马齐喑的时候,冷不丁的窜出来,出手,还是如此的凶狠!

    李鸿章不知是该感谢他,还是该痛恨。如果真能够实现杨浩所言的各种帮助,他的压力会小很多!

    越是如此,李鸿章越发无法看清此人的用意,你到底是站哪头的啊?

    张佩纶知道老头子的毛病。不把人琢磨透了,心里头留着一根刺,他始终不敢放心去用。老这么纠结着,可是什么事儿都耽误了啊!

    他奓着胆子劝道:“傅相。当务之急,是解决北洋战力问题。观日本种种举动,似已下定决心占领高丽,此乃朝廷所不可容忍。敌我一战,势必进行。北洋水师干系重大,能多一份臂助,总是好的。”

    给李鸿章这位老丈人当跟班不是那么好混的,你得什么情况都了解。

    张佩纶跟着检阅北洋,巡查各处海防,心里头那是哇凉哇凉的!在天津机器局,发现制造的炮弹质量低劣,已经缩水一半的2.8倍炮弹,居然遍布沙眼,尺寸都对不上!这要打起仗来,你得现锉圆了才行。

    去旅顺,发现同样是李中堂的亲信,公然以假乱真,侵吞公帑。结果被李鸿章当场命人砍了脑袋。但已经做下的篓子,却不是三两天就能补齐。

    到了正式检阅北洋水师的时候,发现士气不错,丁汝昌也信誓旦旦马上就能拉出去打仗。可李鸿章最重视的定远、镇远二舰,居然缺少关键的主炮5倍长榴弹,只有一些江南局和天津局造的铁疙瘩穿甲弹!另外还有几艘主力船只,有药无弹,或者有弹无药!

    还有一条,北洋水师建成多年,舰船所用火炮技术落后,不敷使用。恰好去年江南机器局仿造成功了阿姆斯特朗炮,射速是现有架退炮的四五倍。李鸿章想要给“经元”、“来远”两艘巡洋舰装上去,却没办法。

    事实上当初在制造的时候,李鸿章就提出要加装尾炮,伏尔锵厂的答复是,因为底板已经铸好,无法添加尾炮。

    真是这样吗?当然不可能,排水量只有1000吨的“广乙、广丙”都能换,没道理2900吨的巡洋舰却装不上。杨浩才不信,造船厂不能在底板上开窟窿,安装总共不到5吨的炮!

    但大清国搞了几十年的洋务,这活儿他自己就是干不了!人家不给你整,你一点脾气都没有!

    5月巡查发现问题,李鸿章责令盛宣怀通过洋行订购榴弹,但德国人说没货。到货时间,根本没谱!究其原因,还是列强都在亚洲进行博弈,谁也不想看到清廷一家独大的场面。

    这就跟张之洞搞汉阳铁厂一个意思。他找到的地方不能说不好,找到的铁矿也不是后世传扬的什么含磷量过高选错了炉子。其实是当时定下的就有马丁炉,只是1894年开采的矿不好,到了1895年在附近开了新的铁矿,问题已经解决。

    真正的问题在,张之洞选择从英国人那里进口焦炭。英国人供应,就好像便秘似的,故意卡着有一顿没一顿的。结果导致汉阳铁厂一会儿开工一会儿停工,一直在赔钱。直到盛宣怀接手,开了萍乡煤矿,才真的解决问题。不过那都是几年后的事儿了。

    李鸿章知道这内情,但他没办法,解决不了。

    现在,杨浩从石头缝里跳出来了,李鸿章用了两个月时间去调查,结果一点根子都没挖出来。杨浩要插手军械供应,这给他亮起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

    张佩纶硬着头皮说完,都不敢去看老头子的脸。但出乎意料的,李鸿章只是自失的笑道:“算啦!我忙活这么些年,到老就想着把这张老脸维持住。旁人都盼着我打败仗,偏偏有人出来帮忙,我也不能不知好歹!旁的且不追究,他真要能弄来炮弹,改了经来二舰的火炮,老夫放他一马也无妨!”

    李鸿章从来不是古板教条之人,对他有好处的事儿,当然不会不干。

    张佩纶暗自松了口气,这样的结果可谓皆大欢喜。为了拿到这笔单子,盛宣怀肯定是拿了人家的钱。他这里,也有一大笔的好处费。

    李鸿章什么都知道,他就是不说而已。另外他也实在没办法了,眼瞅着要打仗,手里没钱。杨浩给的条件是可以赊账,等于用他李中堂的信用来担保。这可是涉及到超过300万两银子的生意!人小年轻的都那么大气魄,他当然不肯认输!

    张佩纶见老头子口风松动,就没再追问袁世凯的事儿。倒是李鸿章有意无意的给他来了一句:“那帮人啊,不简单!嘿嘿,左手跟老夫做买卖,右手拽着美国人弄租界,还推出一个严又陵搞报纸。这是要把大清国的根本,都一锅端了哇!”

    这评语,当场把张佩纶吓出一身的冷汗!

    这话茬子也不好,不能接接。老头子没有往下说,张佩纶果断闭嘴。等诸事请示完毕后,传话给盛宣怀。至于能办成什么样,随他们去吧。

    杨浩在行军途中,接到天津方面进展情况的电文,一看李鸿章居然放手了,忍不住嘿嘿笑起来:“果然是老谋深算,知道什么时候该放手。李大人唉,别说咱们不给你帮忙。能帮你的就到这一步了,后边儿能弄成什么样,咱也没辙!”

    既然来到1894年,他就不能看着北洋打败仗。这一连串的行动,都在努力地帮助李鸿章去掉幻想,下定决心,做好战斗准备,增强战斗实力。可以说,杨家人使尽了招数,能不能成,真没有别的法子了。

    五天后,杨浩带着全部人马辗转到达大同江上游,乘上前来接应的三艘船,回归日照基地。

    也就在这时候,从日照起运的一批100发的榴弹,慢悠悠的用蒸汽风帆船运抵威海。

    这杨家在21世纪的本世界找南方小厂定做的“道具”。早在两个月前就开始准备的项目,给的炮弹内部填充的也不是黑药,而是以t.n.t为主的现代高爆药。

    从本世界制造完成的弹体,到乙位面装填高爆药。

    丁汝昌提督将信将疑,派人试射一发,结果装了10公斤混合高爆药的新弹头,一炮轰碎了靶船,威力是黑药的五六倍!

    这结果,让北洋上下极其振奋!有此利器,何愁战斗不胜乎?

    也因为有了这个效果打底,从日照来的技师队伍就没有遭到太大的歧视。这些人,带着刚刚摸熟的电焊机和乙炔切割,外加一台柴油发电机,各种设备,在严密监视之下,登上战舰,开始为两艘大家伙,拆卸原来的75mm舢板炮,换装速射炮的工作。

    6月22日,杨浩从日照乘船赶过来的时候,“来远舰”刚刚完成第一门炮的安装工作。提督丁汝昌和右翼总兵刘步蟾亲自上舰,一起出海,验证新炮的效果。

    ps:多谢书友“小说里的过客”打赏!顺带继续求票!

    第一零八章 定远主炮上晾衣服?

    杨浩首先请求去参观一下“定远舰”。

    刘步蟾其实很不乐意让一个商人上自己的船。这倒不是说他特别注重保密---定镇二舰什么炮什么性能,该知道的基本都知道了,包括日本人在内。

    这年头的大清国从上到下也没多少保密意识。不过谁让杨浩是给他送来了最紧要最宝贵的高爆榴弹,又给他们解决了更换速射炮的难题,加上有李鸿章的特许,他只能答应。

    答应归答应,他那脸色却一直拉的很长,跟阴天似的,半点笑容都欠奉。反倒是英国副管驾泰莱,对这个凭空冒出来的奇怪家伙特别的感兴趣。尤其是能够更换速射炮这事儿,里外透着邪性,他一直想知道中国人是怎么办到的。

    只不过,杨浩那里出来的人,脑袋里一直绷着“保密”的弦儿。整个施工过程,包括抬上去的机器设备,都是严禁任何外人看。柴油发电机、电焊机、乙炔切割啥的,都有特别的箱子抬着进出,洋鬼子想知道?门都没有!

    杨浩来了,英国人认为有机可乘,包括在船上的其他德国人、英国人都找机会套近乎。

    杨浩一点好脸都没给他们。这帮洋鬼子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别说他们帮着北洋水师打仗怎么的,他们不过是拿超高薪水的雇佣兵,而且还不都是专业人士。特别是那位副管驾泰莱,因为与刘步蟾的私怨,后来一个劲的造谣抹黑。这直接导致了刘管带自杀后,后代人长达一个世纪的苦难!

    后来某大导演拍的甲午战争中,把刘步蟾扭曲成一个故意升错旗搞乱舰队阵列,第一炮炸伤丁汝昌,抽大烟养小妾聚众赌博结党营私……反正就是无恶不作,直接导致甲午战败的元凶。刘家后人在大抽风中被当做历史罪人收拾,到死连入党都捞不到。

    通过对北洋水师任职的洋鬼子们写的回忆录之类的研究分析,可以看出他们那股子从骨头里透出来的高高在上。那种基于白人身份的优越感下,花费大量笔墨渲染他们的伟大作用,好像离了他们,北洋水师直接就散架了。

    相对应的,则是对整个中国官兵的抹黑和贬低,这些资料到了后来的一百年里,被无数一点自信都没有的软皮蛋们反复引用,然后痛心疾首怎么居然有这么一群垃圾祖宗。

    总而言之,北洋水师的人,就是导致甲午战败,中国百年屈辱的元凶。对比之下,日本海军的素质那是各种的高大上。

    那么问题来了,在战斗中,北洋舰队大口径炮射击命中率2.5%,5个半小时发射187发12英寸炮弹,命中11发。日本联合舰队5个半小时发射320毫米(12英寸是305毫米)炮弹30发,命中0发。

    这还是两艘铁甲舰的航速比日本海军主力舰差了好几节,且主炮最高只有3分钟一发,足够的对方绕着自己跑一圈儿,用速射炮轰多少轮的情况下达成的。

    杨浩犯不上偏信谁,他只相信自己了解到的,看到的。起码,他没有在威海军港看到成排的**和**馆,也没看到松松垮垮没精打采的双枪兵。

    上了定远舰,他先跑到左舷主炮塔的下方,伸手去摸露在外面的克虏伯主炮,当然够不着---炮口离着甲板足有3米高!

    他又跳着脚的去够,还是够不着啊!他又不是姚明,弹跳也没有朱建华那么好,实实在在的摸不到。

    刘步蟾本来就看他不顺眼,压着怒火喝道:“杨先生,你这是作甚?!”

    杨浩回头,冲他灿烂的一笑:“我想试试能不能摸到炮口里面的灰,或者把衣服挂上去!”

    刘步蟾露出看白痴的鄙夷表情,冷哼道:“简直荒唐!我舰素来勤加养护,炮口之中何来灰尘?再者,如此之高的地方,怎么晾晒衣物?杨先生既然能弄到炮弹,改建舰体,如何不知这些常理?!”

    杨浩不以为意,笑道:“我觉得也是。我这一米八多的个子,整天打篮球锻炼的体格,都够不到炮口,东乡平八郎那小矬子,是怎么摸到的?”

    “嗯?!此话何解?”

    刘步蟾反应机敏,马上就觉出一股子怪味。怎么又扯到东乡平八郎身上去了?那日本人的确上过定远舰,但他哪儿会去乱摸,更别提摸管子之类的荒唐事。

    杨浩收起笑脸,意味深长的道:“刘大人最好找人里里外外拍了照片,证明水师官兵素质上佳。否则说不定过几年后,就要有人说你们纪律松弛,不堪一击,大炮管子里满是油污,很少擦拭。从而推断出整个北洋上下全都松松垮垮,疏于养成,打起仗来,拉不出也打不赢。”

    “一派胡言!谁敢如此污蔑,我等岂能与他干休?!”

    刘步蟾脾气也急,吹胡子瞪眼,就想揪着造谣的人狠狠捶一顿。

    杨浩心中叹气,刘大人估计怎么都想不到,后代某些中国人的自虐精神,到底有多么的充足!

    如此简单的谎言,不过是日本人小笠原长生为了吹捧其偶像东乡平八郎而胡编乱造。结果,前边大历史学家唐德刚写进了《晚清七十年》,后边田汉又改成了当时根本就没去日本的平远舰。再后来,某导演拍《甲午战争》更干脆说东乡平八郎把战舰挂满了衣服,从而成功伪装骗过北洋水师,突然开火得逞……。

    如果说在特殊的年代,缺乏考证能力而犯错误,那么1995年高鲁炎写《大清帝国海军梦》仍然以讹传讹;拍《走向共和》这样的历史大剧也公然不加考证;到了2006年,《pl军报》居然也是这样写!《文汇报》也这么写!

    日本人拍的《坂上之云》,也不过是在炮位上拉绳子。众所周知,每到天气晴朗,战舰上拉绳子晾衣服是各国海军通行的做法。他怎么就能歪曲到,跳到3米高的主炮上晾衣服?居然还有那么多人信?

    当年的真实情况是怎样的呢?

    日本《每日新闻》1891年7月15日报道了14日“定远”舰上举行招待会的情况:

    由清国北洋舰队提督丁汝昌和驻日本公使李经方主持,昨天,即14日上午10点开始,在旗舰“定远”上,举办了邀请我国显贵绅士的大宴会。北白川殿下、松方总理大臣起,各大臣、次长,陆海军军官和新闻记者,大约500名应邀出席。清国军舰搭载的小蒸汽艇,飘扬着黄龙国旗从早晨起就在码头上等候,将这些来宾送到“定远”舰上。

    盛装的“定远”舰上,丁提督、李公使以及清国各舰的舰长们在登舰口迎接。军乐队的演奏声中,“定远”舰甲板上准备了柠檬水、冰块以及各式各样的卷烟等招待品。“定远”的排水量、功率等参数如上所介绍,舰长室、军官舱内装饰着各式各样的美术品,还有盆景、照片等。军医院里虽然有几名患者在就医,然而清洁异常。……过了不久,中午12时开始,“定远”舰甲板上举行了西餐的冷餐会,宾客们边吃边谈,最后在十分满意的气氛中被送回了码头。虽然也准备了舞会,还被列入日程表,但因女性过少,这个活动只得中止了。

    足够了。

    杨浩想到自己看过的那些资料,那些言之凿凿各种钻阴沟猜测的回贴发言,就觉得荒唐。都是21世纪了,这些人的思维仍旧活在一百年前。以骂历代先人、自家祖宗和贬低本民族为乐,他们的思想到底扭曲到怎样的程度了!

    这一刻,他真有种想把偷拍的照片公布出去,让那帮子睁眼瞎好好看看,真相到底是怎样的。

    但也只是想想,就干脆的打消了这念头。从上到下那么多人甘愿捂着眼睛昧着良心胡说八道,他喊得声音再大,人家照样装作听不见。还不如踏踏实实做点事情,让这个位面,不再重演悲剧。

    在刘步蟾不解的注视下,杨浩摇了摇头,倒背双手沿着战舰溜达一圈。

    通过胸前的摄像头,把整条船能拍得地方都扫了一遍,这可都是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啊!在2007年,还没有任何关于这两条铁甲舰的细节披露呢。虽然北边的海角市花了五千万复造了一艘,但靠的是专业推定,还没有找到图纸。

    等他们来到飞桥上,远眺海港,看到杨浩表情之中的兴奋,刘步蟾的心情稍微转好。拍着坚厚的船体,他毫不掩饰自傲的道:“定镇二舰,乃东方之最强!有此二舰在,无论日本还是其他来犯之敌,定能将其一举击溃!”

    一起来的主要军官,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不管他们是否跟刘管带一条心,自己乘坐的战舰火力强大,那是公认的。自然与有荣焉。

    杨浩却大煞风景的摇头:“最强?要我看,差的远呢!这两艘战舰已经大大落伍了!不要说击败日军,恐怕想在海战中活下来,都不容易!”

    刘步蟾的脸登时拉长了,皱起眉头,强忍怒意,冷哼道:“哦?我倒要听一听,杨先生究竟有何高论!”

    杨浩一点都不客气,随手一划拉:“定镇两艘战舰个头大事没错,但各种技术指标早已落伍!先说本舰的钢面铁甲,防护能力只有锻铁甲的1.25倍。而英国人自己用的,是防护能力是1.55倍的哈维装甲。日本人今年刚订造的‘富士级’万吨战列舰,就算采用此种技术!而德国自己,则在去年发明了防护能力为锻铁甲1.78倍的克虏伯装甲!今年下水的‘大选帝侯号’战列舰,正是采用的此种装甲!”

    他一大串数据眼睛都不带眨一下的说出来,登时惊得刘步蟾和一群军官瞪起眼来---这小子哪里来的情报?怎么对北洋水师和各国的战舰那么熟悉?!

    第一零九章 泼冷水

    各国已经下水的战舰,数据多半不是秘密,大略都知道。但刚刚建造或者下水的,就不那么容易了解完全。特别是日本,一直把北洋水师视作劲敌,为了造富士级战列舰,倭皇睦仁都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哪能随便让外人知道啊!

    杨浩可没兴趣给他们解释,板着指头往下数:“再说战舰火力。定镇两舰的两座主炮塔的射角太小,射速太慢,射程太近,并且还都是落后的黑药炮,威力也太小!遇到日军的‘吉野号’那种航速超过20节,装了4门阿姆斯特朗速射炮,和8门40倍径速射炮的新战舰,只有被人凭机动性和射速狠抽的份儿。”

    德国总管轮阿壁成不乐意了。这艘巨舰,可是德国工业的伟大创举,虽说现在已经落伍了,在远东,她还是强大而无敌的。哪能让你随便贬低?立刻挺身出来,大声叫道:“这艘战舰拥有最坚固的装甲,在远东,没有任何舰艇可以击沉他!就算日本人的新快速舰,也不可能!”

    不少人连连点头表示附和。定镇二舰最为人称道的,就是那粗壮的主炮和厚重装甲,那是他们自豪的本钱啊!

    杨浩冷笑着一指飞桥:“装甲厚?你们的露炮台装甲厚度只有14吋吧?日军‘吉野号’和‘秋津州号’的40倍径阿姆斯特朗速射炮,能击穿的老式铁甲!你确定挡得住?!他们可是有12门这样的炮!就算炮台正面挡得住,只有2吋装甲的炮盖呢?水平甲板呢?若是我来开战,只要一上来集中火力,先把你们的飞桥扫平,彻底瓦解指挥中枢。这仗,你们接下来还怎么打?”

    杨浩也是恨啊。这群大清国的老爷们,一贯傲慢自大惯了。对外面的变化就算有所察觉,也有那改进的心思,可偏偏放不下自满,甚至掩耳盗铃!不给他们来点儿狠得,就敲不响他们的榆木脑袋。

    刘步蟾的脸色那真的一团漆黑。其实有些事情他也知道,也着急,但这根本影响不了整个水师,更别提北洋上下盘根错节的势力。

    不说别的,李鸿章那侄子管着天津制造局的时候,造出来的2.8倍穿甲弹明明质量不合格,他们也得“照例”收下。谁敢不要?你还想不想跟大家一起混了?

    刘步蟾脾气臭,又热衷揽权,还有结党营私之嫌。但他却始终保持一份警惕,对水师上下的管理,颇为用心。尤其是对洋鬼子泰莱这些人,妄图彻底把持北洋水师的指挥权和管理权,极端的反对。这导致他得罪人太多,口碑太差。

    德国人也不吭声了,这样的战术,正是他们最怕面对的。定镇二舰航速太低,转弯缓慢,肯定要被人凭借航速放风筝。

    话说到这份上,杨浩干脆继续放猛料:“除了两艘铁甲舰,贵军的其余舰艇吨位偏小,这与日军普遍吨位较大正好形成鲜明对比。孰优孰劣?相信自有明断。但请注意,日军的速射炮总数足有60门,其作战之时,将会形成何等猛烈的弹雨?并且,他们采用的,几乎全部是榴弹!因为他们知道很难打穿定镇的装甲!再者,据我所知,他们已经秘密研制成了无烟的火棉,以及更加猛烈的苦味-酸!他们自己秘称为‘下濑火-药’!我毫不怀疑,他们会在战争中首先使用!”

    又是一连串的要命信息!

    刘步蟾等人的脸都黄了。这听上去,还是那个一直被他们瞧不起的倭奴么?他们已经可以想到,在那么多的速射炮围攻下,北洋的战舰必将陷入铺天盖地的可怕爆炸之中!

    更糟糕的是,采用新式柞药的榴弹,会对上甲板建筑和无防护人员,造成致命的杀伤扫荡!到时候,水兵的士气还能不能维持住?还怎么去瞄准射击?

    整个飞桥上,一时间鸦雀无声,彻底冷场。

    过了足足一分钟,才有人勉强抗声:“你说的这些,总要真的打起来才知道!现下中堂大人正绸缪调和,倭人实力有限,未必就敢挑衅大清的威严!”

    “就是就是!那日本人不也再三说明,并无挑衅大清之意么?兴许用不了几天,他们就能被聂军门统辖大军给吓的撤走了!开兵见仗?就他们那小身板?绝不能够。”

    不少跟刘步蟾一向不对付的人,反而说起了别的。皆因近日以来,刘总兵也在力主防微杜渐,言说可能跟日本海军开战来着。现下杨浩如此说法,谁知道是不是给刘撑场子来的?

    杨浩心里无奈,整个大清就算这么一副鸟样了。他该说的都说了,可没那个能耐逼着这帮老爷们乖乖听话。

    于是,在众人渐渐高声之时,瞥了一眼依然保持严肃的几名洋鬼子,和面色复杂的刘步蟾,忽的咧嘴笑道:“我也是一家之言,诸位权当听个乐子就好。咱们今日的主要任务,还是测试新炮。”

    “对对对!还是看新炮效果如何要紧。”

    一大帮感觉丢了面子的官员纷纷顺着转移话头,离开“定远舰”,换小船转往生火准备的“来远舰”。

    “来远号”管带邱宝仁只是淡淡的瞥了杨浩一眼,按照基本礼仪打个招呼,就头前带路。

    杨浩也不以为忤,看着他的背影,心里头又是一阵感慨。这也是一位后来被黑出翔的倒霉英雄。

    甲午战败,翁同龢那帮子不干人事的清流们急于找替罪羊,罗织罪名挖掉李鸿章的根基。一个根本没参加过战斗的山东巡抚李秉衡之幕僚姚锡光,就敢凭着“听说”定了他的罪。在其用两年所撰的《东方兵事纪略》中使劲扣屎盆子。

    当然北洋水师被黑的太多太多,姚锡光或者还有为李鸿章和清廷开脱罪责的意思。那些黑这样一群“舰长以上军官超过半数以身殉职”的人,妄想以“腐败不堪”来形容,就实在有些无耻。

    这些习惯自虐自黑的人,选择的多半是泰莱这样“生于英国农村,小学都没毕业,曾取得英国海军‘后备役中尉’,1888年到中国淘金。1894年经海关总税务司赫德介绍加入北洋海军,担任‘定远’副管驾”的垃圾提供的证词。

    这些洋鬼子有赫德撑腰,张狂跋扈,丁汝昌都挡不住他们安插进来。就是这样的玩意,居然屡次干涉北洋水师军务,甚至妄图篡夺指挥权。刘步蟾拒绝乃至抵制,当然是明智之举。正是因为他这样的人挺身抗争,才得以免除被英国人操控了舰队的下场。

    那么反过来再看真正有代表性的西方人又是怎么说?北洋水师总教习琅威理,英国远东海军舰队司令弗里曼特尔,都“不相信北洋海军废弛的传闻,而以自己耳闻目睹认为:北洋海军训练有素,操演精熟;水师海靶,命中率很高;鱼雷艇的战斗力也不弱;发炮号令都用英文,将士们都能了解,因此不可藐视。”

    协助丁汝昌在旗舰“定远”指挥作战的德国人汉纳根,认为“各舰基本都能按照我们的指挥,直到炮弹打光。”当时在“镇远”号的美国人马吉芬也描述道:“舰上各级官兵,都能各司其事、毫不胆怯,水手们也很得力。”

    任何一个有点良知的人,都知道选择去相信那些牺牲的英雄。

    杨浩狠狠吐出一口闷气,甩掉心中的繁杂念头,保持面色平静,与刘步蟾等人一起来到“来远舰”的艉部。

    已经安装在左侧的速射炮,身管修长,闪烁着异样的光芒。负责改造工作的技术小组,面带拘谨的垂手站到一旁,对眼前的一大群大官儿,不知道是不是该跪下行礼。

    杨浩上前一步,横在他们的身前,淡定的转头面对众人。技工们顿时有了主心骨,干脆低头闭嘴,假装什么都没瞧见。

    刘步蟾等人对这帮技工的不懂礼数心中有气,不过刚才被杨浩一顿乱盖,把官威打下去不少。眼前也顾不得挑刺,专心围着那门仿造的阿姆斯特朗炮欣赏。

    杨浩非常淡定,他相信自己的人,能把这活儿干好。

    按照要求,拆除了原来的两门75mm舢板炮,在预定的中间位置重整根基,打孔上螺栓外加焊接固定,安装2.5吨重的炮座,架好2吨728磅的炮身。只是护盾还没有安装。

    负责整个改装工作的小组,为了干好这个活儿,在事先在日照基地的造船厂车间里,模拟了整整一个多月。

    至于结构问题,是杨浩和杨海卫考察过本世界海角市复造的“定远舰”后,请刘胖子外加江南重工的专家组一起,搜集资料,经过周密计算设计完成。保管不会因为改装完了,结果一开炮就垮塌这种事情。

    不仅如此,就连为火炮提供的弹药室如何设计,都有规划。不过这方面,杨浩只能提出建议,是否采纳,还得看北洋自己的。

    虽然只是更换了一门,在刘步蟾看来立马顺眼许多。他一直担心的速射副炮火力不足的问题,看来有望解决啊!

    围到炮前,上下左右的打量一圈儿,刘步蟾满意的点点头。这才是好东西呢,早就应该全部换装了,居然一直拖到现在。他心里头又有点埋怨杨浩出现的太晚。如果早一些的话,就能把已经拨给广东水师的六门炮给省下来,全部装到北洋水师的舰上!

    第一一零章 沉重如山的威胁

    江南制造局仿造的速射炮,迄今为止一共造了12门。去年运来一门试射,效果令人满意,不过貌似没有引起李鸿章太多重视。

    直到月初朝鲜事态紧( 立鼎1894 http://www.xlawen.org/kan/5469/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