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立鼎1894 > 立鼎1894 第 38 部分阅读

第 38 部分阅读

    。

    这一次,北洋水师打了个大胜仗,李鸿章面临的最大危机一下子翻盘。整日看着夫君借酒消愁,长吁短叹的李菊藕,登时起了为其趁机谋个官位的心思。

    不求能当几品大员,好歹不是白身也可以让其宽解胸怀,有个指望。

    李鸿章叹道:“算算日子,幼樵在野时间不短了。当年的事儿,该过去的也差不多过去。呵呵,又是菊藕亲自开口,老夫岂能不卖你的面子?等明日上请功论赏的折子,爹爹自然要把他的功劳加进去。”

    这就是答应了!

    李菊藕喜不自胜,赶紧转到身前跪下,嘭的磕了个响头:“多谢爹爹!”

    “唉唉唉,你这又何必。”李鸿急忙把她扶起来,“都是一家人,你能过得和和美美,爹爹心里也舒坦,饭都能多吃两碗。”

    “女儿今日亲手为爹爹坐一桌好菜!”李菊藕喜滋滋的一阵风出去了。显然是要给张佩纶报喜。

    李鸿章目送她的背影,幽幽一叹。

    把才22岁的小女儿嫁给四十岁还死了三任老婆的张佩纶,当初李鸿章可是顶着夫人的老大压力。连续好几年得给他不痛快。后来还是张佩纶把夫人赵氏哄的转过弯来,才真正接纳。

    不过这几年,因为张佩纶仕途无亮,整日消沉,李菊藕也跟着难受。李鸿章虽然有心帮忙,奈何满朝政敌都盯着他一举一动,根本没招。

    这一次,借着水师大胜,他却可以从容布置一二。把有功人员里面夹杂一个张佩纶,想要挑理却也困难。要知道自古以来,都讲究个文臣居中谋划,武将前方杀敌。论功行赏,却一直是文臣占便宜。

    要说张佩纶有功,那绝对能洋洋洒洒拉出一长串的单子来。李鸿章就不信,以眼下的风头火势,还有谁敢跟他硬顶。

    不过他之所以高兴不起来,根子还在这一场海战赢得太蹊跷,里头不可告人的细节太多了。一个是方伯谦挂白旗的事儿,他必须弄个清清楚楚,这要等“济远舰”上的人都从旅顺回来。

    另一个,则是报纸上没说,但从牙山那边发来的电报里,刘步蟾提到的杨氏货船。虽然限于字数,时间紧迫,刘步蟾没有细说。可再联系同样抵达旅顺的“扬威”号的报告,里面可堪玩味的东西,就太多了。

    李鸿章隐约觉得,这件事儿恐怕还要再起波澜,他必须彻底弄清楚了,再做最终的决定。

    这天的晚饭,李鸿章谢绝外客,就让张佩纶和李菊藕陪着,翁婿父女其乐融融。

    但是,其他方面的相关人等,就不那么自在了。

    英国领事欧格讷第一时间把《国闻报》上登载的惊人消息传回国内,刚刚涮了李鸿章一把的他不得不自打耳光。不管出于什么心思,他一而再的保证日本不会出兵开战,现在却弄出舰队袭击运兵船的事情,都证明他们判断失误。

    或者,他在故意误导清国上下。

    若是被看做如此用意,那么对于英国与清国之间的关系,将急转直下。到时候清国转头去与俄国人勾勾搭搭,英国在远东的布局,将出现致命的疏漏。

    以欧格讷对李鸿章的了解,这种事发生的概率,几乎是板上钉钉的。

    在上午得到清国增援顺利登岸的消息,结合在高丽和日本的情报,欧格讷断定日本失败不会有错。关键是被击沉了两艘主力舰,这将导致两国军事力量的极大失衡!

    之前英国已经决定向日本倾斜,现在恐怕要重新评估风险了。

    另一方面,俄国人也在紧张绸缪。之前李鸿章就表现出拉他们下场的意思,现在北洋水师打赢了,虽然是暂时的胜利,也足够引起东亚政局的变动。俄国想要乱中取利,恐怕得想更好的办法。

    而在旅顺收拾好了伤口,正冥思苦想怎么写一篇花团锦簇的官样文章,把自己在战斗中的糟糕表现给糊弄过去的方伯谦,却在看到《国闻报》之后,差点当场崩溃!

    “怎么就能传出去了呢?这下子浑身是嘴也说不清了。”

    他失魂落魄的模样,落在原先还忐忑不安的其余官兵眼中,那叫一个解恨!苏醒过来的答复沈寿昌,和几名二副、管轮无不拍手称快。这下子,他们不必担心上头偏听偏信,给方伯谦秋后算账了。

    各方风云变幻之中,转眼到了7月18日上午。杨浩一身鲜亮夏装,带着几名随从,乘着第一辆本世界制造的蒸汽汽车,突突突的冒着黑烟,在满大街看怪物一般的异样眼神注视下来到北洋衙门。

    把门儿的卫兵差点吓傻了!

    那个头跟装甲车有一比的蒸汽汽车尽管烧的是重油,大腿粗的烟囱里冒出来的黑雾依然浓烈呛人。咕咚咕咚的声音好似老牛怒吼,足足两吨重的车身压得路面都陷下去。能闪瞎人眼的镀铬车头和轮毂,活似一堆银子在跑路!

    等看到声名鹊起的霍元甲当先跳下,一身精悍之气的震慑四周;两名全副武装的护卫手里抱着不知名的枪械左右警戒;杨浩带着轻松自在的笑容从上头下来。卫兵不由自主的“咕噜”吞了口唾沫。

    这位爷,认识,正是天津卫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头一号假洋鬼子---杨浩,杨大老板!

    一个敢把百十号德国洋人当狗一样撵出去,独霸一百多亩地的美租界。一次性起了几十座楼,还有一条三四千吨的大货船……。杨浩的名声,早都传扬的尽人皆知。

    他借了二百万两银子给李鸿章打仗的事儿,也不知道给谁捅出去了。现如今,起码在北洋上下,是个人都得卖一份面子过来。

    不是说李鸿章拿了他的钱就理亏,正相反,能把钱让李中堂收下,那才是本事!

    这位爷肯定是惹不起的。值班的头头儿殷勤上前来问候来意。杨浩一抬手,给他当秘书的周建镐上前一步,昂然道:“杨先生依约前来,面见李中堂!”

    说完,随手一张日升昌的银票拍过去。

    班头儿笑的那脸跟菊花似的,急忙把他一行请入门房内候着,名人撒脚如飞奔后堂去给中堂大人报信。

    二十分钟后,杨浩终于在后堂见到了李鸿章本人,活得。

    两个人一坐一站,距离足有三米,相互打量了足足一分钟。李鸿章劈头喝问:“你小子是不是觉得,现在有本钱来跟老夫谈判了?!”(未完待续)

    ps:ps:为订阅本书却被老婆发现的书友飞飞天使默哀......。

    第一三二章 跟李鸿章 谈判(二)4更!

    一分钟时间,足够李鸿章看清楚一个人大多数的细节,从而判断出其性情和底蕴。再加上劈头断喝,从其反应,就能估算其出身来历,是否如传说中那么利害。

    李鸿章可是把他老师曾国藩的相人之术都学到了手。他一生阅人无数,自信没有谁可以在他面前真正隐藏自己。

    但这一次,他确定自己看走了眼!

    因为无论从哪一种角度看,杨浩跟他记忆中的任何一种人,都不一样!

    李鸿章认为,这世上的人,无论华洋,骨子里都脱不开名利二字的牵绊。只要有所求,就必然表现在外,那么顺着推理开来,也不难摸到其真实跟脚。

    可在杨浩身上,他以往的经验居然不管用!

    他权倾天下,身份尊贵,一怒之下血流漂杵。一辈子掌握兵权,杀过的人不知道有多少。许多貌似强横的家伙,到了他的面前,仅仅一个眼神过去,就能让其惶恐不安,汗流浃背。

    杨浩却泰然自若,那挺拔的身姿居然纹丝不动!而其清澈深邃的眸子,从一开始都散发出无限的好奇,甚至在听到一声断喝后,连颤抖一下都没有!

    这人要不是天生胆大的的没边儿,就是压根没把他李中堂认为最应该敬畏的一切,放在眼里。

    李鸿章不是没见过外洋回来的华人,包括那些仗着洋人的势在外头狐假虎威的二鬼子。那些人顶多吓唬一下老百姓。或者不明底细的低阶官员。在他李某人面前,一个个都得老老实实,大气儿都不敢喘。

    杨浩居然嘴角还带着淡淡的笑意!那上下打量的眼神……怎么觉着都像是在看一尊上好的瓷器啊!

    李鸿章哪里知道。杨浩纯粹是把他当出土文物来看待!虽然不是瓷器,却也差不许多。

    至于说对其权威气势的害怕?杨浩从小到大从来没学会那玩意。杨家老爷子毕生遵循太祖的教导,战天斗地无所畏惧。这种气魄和融入血液的精神,直接传承下来,在杨浩的身上复苏。

    在太平年景下,他顶多是个不合群的怪胎。但在如今的三千年大变局、大动荡、大时代里,这种性格。却足以绽放出令人无法忽视的灿烂光辉!

    杨浩自己觉不出来有什么异常,李鸿章却觉得。这小子简直就是个……怪物啊!

    还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孙猴子式的怪物!

    听到老头子一声冷喝,感受到那股子一句话回答不好,就可能叫人拖出去大卸八块的凶煞。杨浩却没半点惊慌。

    他笑嘻嘻的从容一抱拳,浑身自在的道:“看来中堂大人已经知道了海战的诸多详情,那晚辈也就不多饶舌,正是要聆听一番您的看法。”

    “哼!果然有几分胆量。”

    李鸿章把手中的书卷丢到桌上,屈指一敲桌面,寒声道:“你与刘步蟾等人说得话,老夫已经听到。你借此番运兵护航之战显露实力,老夫已经看到。你有资格亲自面见老夫,却不代表你就可以与老夫谈价钱!”

    他袖子一挥。那意思分明是已经给了你莫大的面子,能亲眼见到老夫还不用下跪,这是多大的荣幸?能跟你说着几句话。就算格外开恩。现在,可以滚蛋了。

    杨浩一点也不觉得自己被轻视。

    李鸿章的身份地位,让他即便见了一个小国的皇帝,也不过低下头而已。整个天下,可以让他真正畏惧的人,怕是没有。就算对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那也只是基于身份与尊卑的铁律,不得不弯腰。

    这就好比在本世界。一个自觉有点钱,甚至可以说是一省首富的人,因为有点贡献,想要见到了总-理提条件提要求。那未免太过自以为是。

    不过这种局面,之前杨家人早就在商量之时有过预判。

    杨浩没有显露出任何的异样,微笑如故,朗声道:“中堂大人手握一国前程,任何举措都足以牵动列国大势。杨浩一个后生小辈,当然不会不自量力。今日此来,是给您送一份请柬。”

    只是送一份请柬那么简单?

    李鸿章颇感意外。在他想来,一个区区二十岁冒头的小子,之前数次付出那么大的代价,好不容易面见自己,不得好好措辞,以争取对其最有利的条件?

    人活在世上,必然有所求。杨浩投资那么大,不惜冒着风险暴露自己拥有的强大武力、财力、号召力,这要在以往朝代,给皇家知道了,绝对要毫不留情下手铲除的。

    现在却因为风云变幻,列国争锋的大局掩盖下,不是每个人能像他李中堂一般切身体会,掌握的那么清楚。

    不过李鸿章相信,其他势力回过味来,也不会太久。到时候,这小子和他背后的人,将会如何应付。按照常理,今日见面,他应该表现出来才是啊。

    杨浩还真就弄了一份请柬。

    守在旁边为李鸿章服务的洋鬼子秘书毕德格,从杨浩手中接过那一份材质样式甚至都说不上多好,里面写得字也不够出挑的请柬。验看没有暗藏机关,用异样的眼神深深的看了看杨浩,转身双手奉上。

    李鸿章拿眼睛一扫,却是将在三日之后,于美租界内召开的一次拍卖会。从里面一道奇怪的条码下方数字上看,他李中堂居然不是第一号!

    这可奇了啊!一介商贾搞得拍卖会,请柬居然送到北洋衙门,中堂大人的面前。你家到底卖的是什么东西,敢这么大谱儿,值得一国宰相亲自出面?

    又不是第一号,那么你前面的都送给了谁?还有谁比本中堂更尊贵的?

    李鸿章鄙夷的拿眼角一撇杨浩:“好吧,你这小子,算是引起老夫的兴趣来。说说,你前边儿的都送给了谁,拍卖的又是什么绝世奇珍?”

    杨浩心说你老头子还不是要上钩?不愧是屹立数十年不倒的政坛老将,这敏感度绝对一流啊!

    淡然笑道:“此次邀请的贵宾中,有恭亲王、醇亲王、庆亲王。还有翁大学士、军机大臣孙大人,内阁孙学士等等。”

    李鸿章越听越觉得荒唐,你小子想什么呢?大清朝一共就那么几位重臣,三位最尊贵的亲王,两名帝师,加上老夫四个宰相级别……莫非你家把传国玉玺给弄出来了?再不然是九州鼎?除此之外,什么东西值得那么多人去捧场!

    好吧,就算你自抬身价,不管人去不去的,先把帖子给送到了。你如此张扬法儿,分明是把自己晾在天下人面前,让那么一大堆人给注意上了,能有你的好下场才怪!

    李鸿章敢断言,如果其他帖子送到上述人的府上,就算使了钱,估计也到不了管家或真正能传话的人手里。想要让正主看见?那是做梦。

    但只要自己接下了,还答应去看,却一定会引起所有人的注意力。到时候,杨浩就真的要入了许多人的眼底。以当今天下当官的德行,不把他敲骨吸髓连骨头都吞了才怪!

    “这小子,看上去不像那么蠢的人呐?难道另有古怪?”

    李鸿章越发觉得,自己一时兴起答应见这小子,是一个很好的决定。起码,自己今天是有乐子瞧了。

    到了他这个岁数,这个地位,世界上能让他动心的人和事已经太少了。杨浩能做到这一点,足以自豪。

    杨浩把老狐狸的反应看在眼里,不紧不慢的道:“此番拍卖的珍品之中,有一样,是《四库全书萃要》。”

    “什么书?!你再说一遍!”

    李鸿章一拍桌案,呼的站起来!

    《四库全书萃要》!

    这六个字到底有多大的份量,大清国的读书人没有不知道的!

    这一套书,是在编纂《四库全书》之时,因为征集来的书太多,卷轶浩繁,已经六十多岁的乾隆皇帝担心自己活不到修完的那一天,命于敏中、王际华等人从应钞诸书中,撷其精华,以较快速度,编纂一部大典。

    它的读者只有一个人,乾隆皇帝!

    这部书的内容虽然较之《四库全书》少得多,却是精华之中的精华。

    最为珍贵之处在于,里面的文字都是基本没经过删减篡改的原文,且不少都已经彻底绝版!这对于当代酷爱藏书的文人而言,简直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更重要的是,这部书一共只有两套,其中一套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仅剩的一套,秘藏于皇宫大内,外人根本无法涉足的御花园摛藻堂内!

    要说神秘,珍贵,独特,比起对天下民众开放的《四库全书》,有天渊之别。

    这样一部书,居然出现在一场拍卖会上,其究竟代表着何种意义,李鸿章一时间竟无法估量的出来!

    难道说,有人把皇宫里的书给盗出来了?!

    那基本不太可能。那么多的书想要偷出来,得是多么靠里的人才能办到。而有那个身份地位的,却也不缺那俩钱,甘冒杀头的风险。有那机会,还不如随便从宫里偷点儿什么珍奇玩物出来呢。

    非是如此的话,那么杨浩是怎么弄到的?难道这小子大言欺人不成?

    李鸿章脸色一沉,疾言厉色的喝道:“杨浩,你好大的胆子!”(未完待续)

    ps:ps:数据不动啊!请大家多支持,我才能多更啊!

    第一三三章 跟李鸿章 谈判(三)

    一位凌驾于亿万人之上的一国宰相,冲着自己直眉瞪眼的喊“大胆”,那比一名几万分之一的七品芝麻官可带感多了。

    杨浩刹那间竟然有了这样的荒唐念头。至于惶恐担忧害怕受惊?在他身上完全不存在。

    甚至,他还貌似茫然的眨眨眼,两手向上张开,好像耶稣准备接受世人的姿势,望着李鸿章。

    李鸿章顿时发现自己做了无用功。这小子压根就不能当寻常人一样看,在他面前,什么尊崇,什么官威,统统都没有用处。整一个油盐不进的浑不吝啊!

    他不由头疼起来,指着杨浩叱道:“你……你当真什么都敢做啊!不要跟老夫装傻,你应当清楚,那一套书究竟有多大的关碍!”

    杨浩还就给他来个假痴不癫,愣头愣脑的道:“难道只是被乾隆皇帝看过了的书,就再也不许其他人看了?天下间没有这样的道理。”

    李鸿章差点冲过去给他一记窝心脚。这小子忒可恶了,那么精明伶俐的一个人,说他想不清楚才有鬼呢。……不对,这小子一定是故意的!他这么做,搞不好又是一次试探!

    一辈子都在勾心斗角的朝堂上打转转,浑身三十六个心眼的精明人物比比皆是。李鸿章连他们都斗得过,何况一个抖机灵的小年轻。

    “好哇!你居然算计到老夫的头上了。哼哼。果然胆大包天!”

    李鸿章拿指头狠狠点了杨浩几下,坐回到椅子上,捻着胡须思忖少顷。轻轻一拍扶手:“罢了,老夫算看明白了。这天下,终究还要你们年轻人来折腾。我老了,许多事情思虑不过来。不过杨浩,我要先警告你一句,这篓子捅大了,怕是谁都保不住你。”

    杨浩脸上漾起淡淡的傲气:“世易时移。当今世界,恐怕再也兴不起文字狱了。”

    ……这小子什么都懂!

    李鸿章心里头憋气。差点忍不住把镇纸砸过去。

    简直太不像话了,文字狱什么的,能当着自己的面儿说么?若是被人知道了,又是一场风雨!

    不错。杨浩说的是实话。大清国一统天下的时候早就过去了,如今大半的国民都知道,外头世界很广大,洋人很厉害。再想着钳制民意,愚弄众人,只会闹笑话。偏偏朝堂上那些人还看不明白,自以为高明的继续糊弄着皇帝玩儿,继续搞科举那一套。嘿嘿,只怕是折腾不了几回了。

    《钦定四库全书萃要》最大的问题。就是原本禁毁篡改的那些原文。当初乾隆皇帝费那么大劲,清朝三代皇帝的百多年努力,都在拼命的扭曲历史。摧毁汉家文化正统的血脉。

    忙活了那么久,好不容易弄出个样子来,转眼之间英国人却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一个缺口。

    中国人再次看到外面的世界,门户洞开,于是数不清的苍蝇蚊子跟随陌生空气一同涌进来。到底好还是坏,李鸿章自己没法评断。但他知道一条。满清统治到了今天,已经在走下坡路。没有他这个裱糊匠死撑。指不定哪天就回到东北老林子里挖人参了。

    但是,这些话绝对不能说破的。满清不管在怎么无用,你直接断他的根,揭他的老底,引起的反扑依旧会非常可怕!

    不是谁都有那种身板儿去硬抗压力的。显然的,面前这个来历不明的小子,要么不知道轻重,要么底气十足!

    李鸿章想了想,觉得似乎一巴掌也拍不死杨浩。另外这几个月,他装作没看见似的纵容《国闻报》的发展,也是要以此来转移紧盯着自己的视线,顺带看看正面效果如何。

    至少眼下来说,比较理想。

    弄不死杨浩,那就得想办法控制。这是他一贯的思路了。沉了沉心气,李鸿章问道:“你的书是哪儿来的?”

    杨浩道:“印出来的。”

    李鸿章拍案叫绝!这回答简直太经典了。在回答他问题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个很重要的信息。

    印出来的,那说明绝对不止一套!十套百套都是他!那么指望从源头截断,就彻底行不通了。

    他吃惊的再次审视杨浩,脑子里闪电般划过一个个的数字,最后归结起来一句话:“深不可测!”

    《四库全书荟要》共463种,20828卷,11178册,下设若干子目。其中,经部173种,3576卷;史部70种,6535卷;子部81种,2866卷;集部139种,7851卷。

    这样一部大典,少说也有几千万字,以当代的技术水准,私人资本根本不可能印刷发行。就算皇家来做这件事,搞不好都得倾家荡产!

    举个例子,今年基本要完成的石印《古今图书集成》,耗时四年,以铜活字印刷,总数100套,就几乎耗尽了全部的力量。加上上次印刷的,基本算是光绪朝所能办到的极限。

    可要知道,这是皇家不惜工本的做法。杨浩一介商贾,居然能自己印刷那么大一套书,花多少钱,这就没法算了。

    “有样书么?”

    李鸿章决定认真把这件事弄清楚了。他不能容忍在自己眼皮底下,出现太多不可控因素。

    杨浩当然早有准备,来的车上就拉着呢。

    门口听差的人遵照吩咐,不大会儿就抬了一口沉甸甸的箱子进来。打开一看,里面的书足有数十种之多,竟然各不相同!除了刚才说的《钦定四库全书萃要》以外,还有缩印版编辑过的《四库全书》!

    另外,尚有缩印的《古今图书集成》,《大藏经》、《道藏》、《二十四史》、《诸子集成》……琳琅满目,花样繁多。

    李鸿章越看越是心惊!以至于捧着厚厚书本的双手,都禁不住微微的颤抖。

    这一箱子书,代表着一种可怕的力量!他可以轻而易举的把无数人都无法办到的事情,做得比任何人都好!几十种大部头的经典文集,每一种都足以让当世豪富破产,现在却集中在一个箱子里,从一个年轻人手中拿出来!

    不说别的,那《四库全书》,足足要装满128个书架,用一座楼来储藏。自编成到今天,一共也不过七套。因为战火毁掉四套,如今只剩三套而已。

    尽管这套书是公开任由借阅抄写的,可寻常人要想弄一套整的,根本不可能。

    但在杨浩这里,他却看到了一种500本的缩印版。只需要三个书架就能放开。那么价格就一定不会太贵,稍微有钱一些的豪富之家,都能买得起。

    《大藏经》和《道藏》,也是如此。当今天下,虔信佛道的人不要太多。如此轻而易举就能请一套回家供奉翻阅,对他们到底有多大的诱惑,简直不可计数。

    李鸿章看来看去,忽然醒悟过来,轻轻拍打散发出油墨香味的厚厚书本,悠然叹道:“好一笔绝大的买卖啊!小家伙,你莫非想要把大清国的金银财宝,一锅端了么?”

    说来说去,一切都是钱!

    这箱子里每一种书,李鸿章自己都想收藏,放在书房里随时可以翻阅。没别的,太方便了!

    而这满天下的有钱人,看不懂也要弄来充场面的有多少?光晋商得有千八百号吧?南方那些传承几个朝代的盐商、丝商、茶商呢?得有个几千家吧?全国的官员也有几万号吧?哪一个还买不起一套这种小字体的书?

    就算他们自己买不起,自然能找到人买来送给他。

    寺庙呢?道观呢?官学呢?板着指头数一数,光是有能力置办整个书房的,也得成千上万!

    一万两银子弄一个书房好了,那总数得多少钱?!一个亿?比大清一年的税赋都要多。

    李鸿章绝不怀疑,以杨浩的奸猾,他根本不会便宜卖了。

    杨浩笑嘻嘻的答道:“我这也是为传播中华文化做贡献不是?眼下西方文明乘着坚船利炮汹汹而来,遍地都是洋教士横冲直撞,拉羊洗脑。身为有觉悟的中国人,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发挥自己的力量,抵抗他们的文化侵略,保护我中华文化正统的传承延续。”

    李鸿章点头:“嗯,算你说得有理。倘若原先需要一尺厚的经典,如今你只需一指厚就可印好。光是价钱的低廉,足以让许多原本上不起学、读不起书的后生有了上进的可能。这的确是大好事。那么,你那一套完整的《四库全书》,打算卖多少钱?”

    完整版,自然是文渊阁的那种,128个楠木书架,限量生产20套,定价软妹币6000万!

    杨浩估计3000万就能拿到,但要卖给大清,那绝对不能便宜了。

    他貌似纠结的想了想,道:“怎么也要1万两黄金起拍吧?这可是《四库全书》……。”

    李鸿章居然没觉得贵!油然点头:“还算合适。好吧,老夫答应你到时候去一趟就是。不过,此种五百本的,你要给我送一套来!”

    杨浩两眼微眯,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笑道:“只要您喜欢,便是给您单独装点一间书房,也没问题!”

    李鸿章呵呵两声:“好哇,老夫等着。”

    站在旁边冷眼观瞧的毕德格,分明觉察到这一老一小两条狐狸之间,嗞嗞啦啦有无形的火星子在乱窜!(未完待续)

    ps:感谢书友mywfw、天使克隆体的月票!顺带请大家继续票子支持。多多的票,多多的更新!

    第一三四章 相互算计 2更!

    杨浩什么条件都没提,干脆利索的告退了。

    如此果决的做法,让原以为他会顺杆子往上爬的李鸿章稍微有点意外。精通中外文化的毕德格就越发的感觉,这个年轻人,不同寻常!

    “首相大人,请恕我直言。这种可能对您统筹管理的帝国稳定,带来极大不确定性的危险分子,应该尽快的铲除。如果放任他们壮大的话,极可能发生令人担忧的后果。”

    毕德格十个标准的中国通,对李鸿章更是十分忠诚,身为幕府之中重要一员,他有责任也有必要随时提醒其作出正确的决断。

    李鸿章年过七旬,此生荣耀已经达到巅峰。他接下来考虑的事情,多半跟身后名有关。这就是道学先生读书人的通病,太过看中名,甚至为此不惜代价,经常做出一些在后人看来简直跟神经病一样的事情。

    维持清廷政局稳定数十年,李鸿章这位裱糊匠算是尽到了责任。他企盼的,就是在他活着的时候,这间破房子不要倒塌了,从而给他留下一个善始善终的盖棺定论。

    至于他死了之后,哪管洪水滔天!

    用现代一点的词儿来形容李鸿章的执政纲领,那就是“稳定压倒一切”、所以他才不乐意打仗。对日本不管输了赢了,结果都是北洋势力的极大削弱,他的大权旁落,洋人威胁的与日俱增。以后不管还有几年好活。那日子别想过舒坦了。

    毕德格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提出建议。

    李鸿章却意外的没有采纳,重新拿起那份请柬。悠然道:“你以为老夫没想过么?奈何从其第一次露面,拿出整个日本在华间谍资料时,我就知道他们已经极难料理。故而,才刻意放手旁观。”

    毕德格眉头一跳,脑子里迅速思索片刻,登时明白,这的确是无奈之中最好的方法了。

    他本人可是一名优秀的军人。很了解情报工作之难。情报网部署和破坏都需要长久的时间,巨大的资源投入。各种必要的专业技能。那是一种只有国家力量才可以保证顺畅运转的顶级体系。

    日本人绸缪多年,军方、政府、商人、杰出青年全面参与的情况下,好不容易弄出来那么一套间谍网,杨浩一出手就连底子都掀掉。

    这需要多么大的底层力量支撑?就算当年撼动半个国家的天平军。也做不到。

    从这个角度判断,杨浩的身后存在一个极其庞大的组织,拥有深不可测的力量。

    如果李鸿章再年轻二十岁,他一定会精神抖擞,排兵布阵,调集全国之力,把这个组织连根挖出来,一举扫清。

    但现在,他是个七十多岁的老人了。折腾了一辈子。他现在就想糊弄着安生几年而已。只要杨浩不兴师动众的把他棺材本都刨了,其实他都不太乐意多生事端。

    这种微妙的变化,一如当初的康熙末年。当真以为这些老于世故的顶尖儿人物看不到天下的毛病。隐藏的危机?

    他们一清二楚!

    但知道了又如何?那些人,那些势力,任何一个都牵扯到方方面面,稍微一扯就是一大片。非大动干戈,别想弄利索了。

    后来的雍正皇帝,那是用几十年时间。养蛊似的跟其他十几个兄弟斗来斗去,最终脱颖而出当上了皇帝的。这样一个强人。都用了十几年,才好不容易把康熙末年的各种流弊给整治的差不多。

    要知道那位可是年富力强的十几年啊!李鸿章呢?老胳膊老腿的,还有一大帮除了添乱一点建设性工作都干不来的清流掣肘。

    这种出力不讨好的破事,老李才不会给自己添麻烦。

    毕德格在他身边呆久了,各种利弊得失一比较就知道,这是没办法的办法。不过他仍然尽职尽责的提醒:“根据我的观察判断,这是一个很不安分的年轻人。他骨子里对您没有任何的敬畏,甚至对皇帝的权威,帝国的威严,也没有放在眼里。”

    李鸿章慢慢地颔首:“老夫也觉出来了。我也觉得奇怪,这世上,哪里能培养出这样的人?”

    当今世界,最强大的国家,都是有皇帝的。上下尊卑,无论基于血统还是基于传统,年轻人从小就被潜移默化乃至灌输了大量等级森严的规则。这些规则,随着他们渐渐成长,自然的进入到整个大社会、大环境严密的体系之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按照约定俗成的规则一步步的往上走。

    整个世界,本来都是这个样子。可在杨浩身上,李鸿章发现,没那种痕迹!

    自古以来,但凡是这种天然目空一切的人,不是大奸大恶,就是大忠大勇。总之只要他们不横死,必然能成就一番震惊天下的大业!

    以李鸿章的相人之术看来,杨浩怎么都不是短命相。反而是仪表堂堂,精气勃勃,行动之间虎虎有生气。说明其并不懒惰,心有乾坤,且具有极高的执行力。成功,已经是可以预料的。

    一条“或跃于渊”的蛟龙,要想把它打下去,必然要“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李鸿章自问,那是一笔赔本的买卖。他打赢了,免不了精疲力尽,落一个“亢龙有悔”的下场。输了呢?杨浩立刻就能“飞龙在天”,他仍然要倒霉。

    杨浩有根底,有钱,有武力,今天又表现出让人欣赏的灵活机动。这条大龙,根本是杀不死的。既然如此,他又何必自找麻烦?

    毕德格也是茫然。他自以为当今的美国,是世界上最自由、最有生命力的地方。那里容得下任何思想和组织折腾,却唯独不会容许一个华人强大体系的存在。

    除了那里,中国本土被清廷前后两百年的杀戮清洗。就算藏到深山老林子里,也照样被当初雍正皇帝控制的和尚力量给一一揪出来。那之后,才有了六十年的乾隆享福。

    太平天国那样的出现,也是在鸦片战争的冲击下导致的裂缝,又给曾国藩、李鸿章和左宗棠给强行缝补弥合。

    思来想去,真是奇怪啊!

    毕德格压下不解,又问:“那么,三天后您去参加拍卖会,释放出的信号,会不引起其他方面的误解?”

    李鸿章意味深长的微笑:“让那帮子闲着爪子痒痒的家伙多点费思量的事儿,不好么?”

    翁同龢这帮人,不是整日想着把老夫手下的力量夺走么?好哇,那就再给你们添点有分量的。我倒要看看,姓杨的小家伙跟一帮老不要脸的斗起来,到底能碰出多大的彩儿来!

    毕德格登时领悟了老宰相的用意,不由深深叹息,中国人的谋略斗争,还真是见缝插针,哪儿都有啊!

    再说杨浩,出了北洋衙门,带领众跟班上车走人。

    从一开始就在车上,通过杨浩贴身的窃听器监听现场的周建镐疑惑的问:“先生,李鸿章答应的似乎太痛快了些。他是否另有打算?”

    事前可能遇到的种种变化,杨浩和这帮子都二十来岁的青年精英讨论过的。有直接拒绝,有大棍子赶人---杨浩要价太高的话。还有就是丢出来一些对他们无用的东西给打发了,李鸿章真干的出来。

    但答应去拍卖会,这就算公然撑腰了。

    别看杨浩发出去那么多的请柬,他亲自送上门的,只有这一封。其余的都是手下人,或者托人跑腿儿。那帮子大学士、王爷、官僚们,哪儿会看上一帮商人?再说他们并不知道要拍卖的是这些要命的玩意,到时候能派个门房儿仆役露下脸,就是天大的面子。

    李鸿章耳聪目明,爪牙众多,自然能打探到。到时候他忽然现身,这简直是摆明了站脚助威的意思。以今日北洋刚刚打赢胜仗的威势,谁敢不给三分颜面啊!

    杨浩肯定的点头:“算计一定有。关键还在我们做好准备工作,起码现在可以保证,拍卖会举办一定成功。”

    周建镐表示认同,又问:“那么,原来商定的,我们拿下青岛港口和船厂的( 立鼎1894 http://www.xlawen.org/kan/5469/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