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1 部分阅读
超级大典!
那横平竖直足以摆满一座楼的壮观画面,让没机会去文渊阁开眼界的众人,为之倾倒眼晕!
与《钦定四库全书萃要》的神秘不同,这部大书,看过的人数不胜数。是真是假,一眼就能分辨出来。
唯其如此,在场的人才感到不可思议,对杨浩以及其身后力量之强大,感到十分的忌惮!
这不是一本两本,一两百本,一两千本。这是三万多本书!你绝对无法偷出来,七亿字的大典,更没人能原版刻印!这要比曾国藩的手书,更加的不可思议,更加的惊人!
一时间,准备起哄架秧子的红黄带子,贝勒大爷们,不知道怎么下嘴了。
他们能反对么?显然不能。清廷巴不得这套书人手一份,永远流传下去。
那就只能支持,可问题是,这家伙那么老大一堆,真要是拍卖起来,价格绝对比前面的《萃要》只多不少。这一回,可真心没人帮忙凑银子了。这万一一个不好,砸自己手里了,出了赖账,他们真不知道上哪儿哭去。
静默之中,听郑瑞麟做了完整介绍,最后说出一个令人意外的起拍价:“黄金,一万两!每次加价一千!”(未完待续)
ps:ps:多写书友水中的沙石打赏!我更新的这么卖力,大家伙是不是也得给票的力度大些?
第一四二章 黄金十万两!1更
一万两,那是黄金!不是白银!
清末,国际市场上的金银兑换比例,随着各国纷纷实行金本位,从原先的1比16,迅速扩大到1比20以上。在清国这边,甚至一度达到1比26的惊人比例!
白银的迅速贬值,导致无形中的物价上涨,财富蒸发。对此,海关总司早有提醒,清廷内也有人提出要改金本位,却被张之洞等大臣竭力反对而未能行之。
金贵银贱,已经是上层普遍了解的常识。就连列强各国的借款,都要求以黄金来还,里外里,多赚好几成儿的利润。
杨浩制定的拍卖价,等于张嘴就是要20万两白银!每一次加价,也都在2万两以上。如此惊人的数字,能把在场一多半的人都刷下去。包括近乎全部的宗室贵戚。
不过如此高的价码,这帮孙子觉得估计没人能参与竞争,看看一时静默的现场,忍不住幸灾乐祸的讥讽:“这回玩砸了吧?叫你特么的下刀子那么狠!当真以为那钱都是大风刮来的呀?哈哈……。”
笑声未落,不知道什么时候回到座位的宋云生,很平静的举牌叫道:“2万两!”
“嘿!我说这谁啊,恁么大胆子,专门跟爷叫板是怎么着?”
当场被打脸的黄带子伸头去看,发现是他,顿时气馁的跺脚:“他奶奶的宋家!真真儿是有钱没地方花了!”
换做一般富商。或许他还能凭着尊贵身份去欺负一把。宋家,现如今的架势,直有一路冲天的强劲势头。不说别的。光是人家弄起来的新驼队,运输速度和效率比原先提高了五六倍,短短三个月往口外运输的各种洋货、茶砖之类,获利以百万计!
而在京津一带,满大街跑的两轮黄包车,马车;三轮人力车,还有那越来越有烂大街架势的自行车……。就这车行。宋家都能发的跟猪头一样。
并且,这位还不是单纯的傻做买卖。人家朝里朝外勾连的大臣势力多广,一个没实权的宗室想要欺负人,那可得掂量掂量。
旁边有人嘿嘿笑道:“你丫还没看出来?宋家压根就跟那姓杨的穿一条裤子!没杨家的大海船,宋家哪儿来的那么些个洋货好卖?踏实瞧着吧。”
宋云生的意外出手。让旁边的一群商人一时间摸不清头脑。
但类似阎老板这种明白人,反应极快,当即跟上举牌:“两万五!”
虽然没银子用起来那么爽快,但却一下引爆了现场的气氛!
“三万!”
“四万!”
“五万!五万了啊!诸位兄弟朋友,差不多赏个脸……。”
“六万!你那才到那儿啊!”
“八万!”
……喊价声此起彼伏,一转眼就越过第一拍的价码,直线飙升接近200万两白银的价码!
这回不要说方才那黄带子,其余的旗人各自腮帮子抽抽,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在他们感觉里。就好似由一片金山银海,挟着风雷之声,如疾风骤雨呼啦啦扑面而来。这随口一喊。就是堆成山的银子砸进去。那感觉……忒他么刺激!
看热闹的都胸闷气短,有点招架不住的浑身流汗。
举牌子的那些位代表,也算是豁出去了!反正这价格已经开始超支,再拼下去肯定要伤筋动骨。但没人说不让联手行动,于是相熟的彼此打个眼色,当下就有了默契。选出一个代表,寸土不让的展开竞争!
很快。现场之中剩下的人,出现几个大的集团。
第一位的,自然是以晋商票号为首。出面的则是日升昌的经理,宋云生都暂时退居其后。
第二位,则是天津四大买办,与四大恒联手。
四大恒,乃是京津一带最大的钱庄力量,至少在区域内,他们比晋商票号都强势。
四大买办,则是怡和洋行买办梁炎卿、太古洋行买办郑翼之、泰来洋行买办王铭槐、汇丰银行买办吴调卿。
这四个人现在的身份,其实就是四家洋行在京津一带的总代理身份。不仅仅是拿薪水,更多的是自己的店铺、工厂,代理分销,乃至军火生意。
他们每个人的身价,如今至少有几百万两。再过些年,随着八国联军的入侵,到清末民初,最少的也有一千万两!
杨浩支持的宋云生一系平遥晋商,最近崛起的太凶猛。外销的洋货,也有一些与他们形成冲突。四家一看无法扼杀,今天又确定杨氏实力雄厚,并不弱于他们四大家。便果断的选择了联手参与。
商人,首先注重的是获利。不是杀父仇人,干嘛搞你死我活的对抗?
第三个集团,就有点耐人寻味了。
代表他们出手的人,名叫虞洽卿,一个才不过28岁的年轻人。
这群人的真实身份,是上海滩开始展现实力的宁波商帮。其中比较有名的叶澄衷、朱葆三、黄楚九、严信厚等人,都有代表在现场。但居然让一个小年轻出面,这事儿就值得玩味了。
不过在场的人谁也不敢小看了他。一个人成不成材,二十来岁足以显示其能力。就眼下来说,虞洽卿的几次叫价,都卡的很准,让竞争对手一时之间难以进退。
他们三大集团斗得最为激烈,坚持的也最久。在其之前,代表张之洞的人,代表盛宣怀的人,代表两广势力的人,先后败北。
此时,竞标价格已经喊到了十五万两之高!不但旁观的人都傻眼,手里拿着锤子的郑瑞麟也开始哆嗦……这到底是多么一大笔钱。他眼下估量不出来。事情有点大的超乎预料之外了!
那些除了吃喝玩乐啥也不会干的旗人大爷,都觉得这帮家伙脑子进水了。为了那么一套不能吃不能用的破书,花三百万两银子。这不犯傻的么?有那钱怎么奢侈花销不行啊?再不然,买个官儿,也能人五人六的,谁见了给磕头,多爽?
溥伟少数几个人,却渐渐看出其中的不寻常!
商人逐利,很少做赔本的买卖。不是断定其中有利可图。他们绝不会冒那么大风险一掷万金的乱来。
就算因此而拿到了缩印版《四库全书》的代销权,将来能卖出去多少都还是未知数。那么大的本钱下去。怎么回本?还怎么运转?不可思议啊!
就这这时候,有人急匆匆跑了来,凑到郑瑞麟耳边低声嘀咕几句。
郑瑞麟的紧张表情登时一松,举手冲着下方还在思忖的三名代表道:“诸位!方才经过委托人授权同意。此件拍卖品的最终价格,就定在十五万两黄金!不过,第二第三两位竞拍人,也可参与到接下来的项目之中,具体细节,请耐心等待拍卖会结束后详谈!”
“好!”
神经几乎绷紧到极限的商人们,齐齐喝彩!
这一手,玩的漂亮!不但满足了最高出价人的需要,连带着也把其余落败者的面子照顾了。大家今天来。不就是冲着拍卖后的潜在巨大利益来的么?这下子,不管花了多少钱的,都获取了应有的资格。
不过还有一点意外。就是竞拍成功的,居然是四大恒和四大买办联盟,而不是一直被看好的晋商票号。这究竟是意外,还是故意的,那就不好猜测了。
没有看到最终崩盘,一帮旗人大爷大失所望。跌足慨叹砸盘子摔碗的什么尿性都有。
不爽也没辙,他们总不能上去摁着别人的脖子强迫继续竞拍吧?他们没那个本事。人家也不伺候。
一场大戏就这么落幕了,实在让人不满意。
就在他们准备跳脚走人的时候,眼尖的忽然发现,鬼子六家那孙子,居然一直安坐不动!除了最初的伸手竞标,整个过程安安静静,好像纯粹是来打酱油的。
真能是那样么?肯定不对!
别看这帮王八蛋不干人事,脑子没有一个笨的。办实事不行,勾心斗角都是高手。
他们当时就回去不挪窝了。爷们倒要看看,你小子到底想要捣什么鬼!
转眼中场休息过了,最后一件拍卖品推上来。赫然是一部装帧精美、英汉对照的《不列颠百科全书》!
“什么玩意儿啊这是?”
不学无术的嘴脸都露出来了。但他们边上的洋人帮手,却一个个表情正中,不自觉的坐直了身子,严肃的认真观察幻灯片上的图样。
真的是第九版《不列颠百科全书》的中文版!
这在介绍拍卖品的画册上,只是很简单的夹杂在几十种之间,并不怎么引人注意的,居然被当作了压轴的大戏。到底是什么来头!
郑瑞麟也摆出庄重的表情,声音轻缓的介绍:“这部书,乃是世界上最权威、最专业的百科全书,没有之一!它由1100位专业人士编纂,其中收集了诸多深奥的学术文章,乃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工具书!今天我们拍卖的英汉对照版,乃是世界上第一部翻译成品。对于全国数以万计急于了解世界的学者,堪为最佳之良伴!”
他话音刚落,溥伟边上的英国人强森猛地站起来,大声喝问:“主持人先生!请问这部百科全书的翻译和出版,经过她的版权拥有者,英国爱丁堡布莱克兄弟出版社的许可授权么?”
版权!
一时间,在场所有人,纷纷看向郑瑞麟。
那些等着看热闹的家伙兴奋的两眼放光,这下子有戏看了。跟英国人起纷争?嘿嘿,看你杨家小子怎么过关!(未完待续)
ps:感谢短线狙击手的月票!感谢chris2012的打赏!
第一四三章 一石激起千层浪 2更
放在以前,版权究竟为何物,大清国的上层人士不清楚也不在乎。
今天在场的人却都搞清楚了,原来这玩意值很多钱!李鸿章老头子敢为他老师的书要价,今儿着英国洋鬼子,为他们国家的书要价,也合情合理吧?
郑瑞麟却淡淡一笑:“这位先生。您应该知道拍卖会的规矩,我们只负责把委托人的拍卖品找到买主。至于货源,我们并不关心,也不负责解释。如果您想得到更进一步的消息,不妨联系杨浩先生。”
强森登时语塞。
他若是个二愣子,当场耍赖估计也没人敢把他怎么样。可谁让他是在为一名未来的亲王当教师呢?起码的绅士风度必须得保持,在这样的场合出丑露乖,坏口碑的可不只是他一个人。
慎重的点下头,强森憋着一肚子气回到包厢。
溥伟少年老成,冲他微笑道:“强森先生表现出关心就足够了。如果您想卖一个人情给布莱克出版社,可以为他们提供消息。如果想亲自交涉,可以拜托英国公使馆。相信那位杨大老板,会给面子的。现在,我们还是先把重要的事情做完。”
强森老脸一红,意识到自己失态了。
今天溥伟请他来是做什么的?就是帮着现场长眼,目标,就是这本《不列颠百科全书》的汉译版!
满以为又是一场好戏。结果居然是洋鬼子当了缩头乌龟。一群看客那叫一个不爽。性急的当时就嚷嚷开了:“什么他么破书啊!英国人的东西关咱们什么事儿?撤了撤了!大热天的这个费劲!”
“呵呵,三哥这是要先撤了?好走不送啊!听说近日紫竹林大街又来了不少新玩意,您先去开开眼?”
讥讽揶揄接连砸来。那三哥反倒坐下了:“爷还就不乐意顺你们的意思走。今儿我非得看到底不可了!”
浑不吝的哄闹中,众人视线转回到郑瑞麟的身上。只听他继续道:“既然诸位没有其他疑义了,我们的竞拍立刻开始。这套书的英文原版,售价数百英磅。折合白银差不多千多关平两。不过原文乃是超过四千万字的浩繁篇幅,又涉及到无数专业领域知识,翻译付出的代价之大,难以想象。故而。这第一套的拍卖价,定为黄金五千两!”
五千两!不够黑。但也绝对不便宜!
特别是公布了售价之后,所有人都有种落差巨大的感觉。尤其是英国人,他们知道这套代表着大英帝国文化权威的图书,第九版的仅在英国就销售七八千套。被评为“权威性仅次于上帝”的专业“圣经”。怎么能卖价比一天中国书还低?
在华的外国人,学习中文过程中,一定绕不过《四库全书》。但了解过之后却都很失望,那一套足足七亿字的庞大典籍,绝大多数的内容都是离着实用性很远的各种原则、道理,精神文化层面的资料居多。远远不如《不列颠百科全书》来的贴紧现实需要。
更关键的是,里面的文字太过古奥难懂,还没有断句,这几乎不会让普通人读懂。又怎么能学以致用。
后来他们弄明白了。这压根只是给他们所谓的“士族阶层”所用的,至于工商和农民阶层?没人理会。
这在以工商立国的英国人看来很不可思议,也更加的令他们鄙夷。至少这样的观感。与两百多年前来到大明朝的那些先辈们,反馈回去的信息,完全不是一回事。
在场的人,来历泾渭分明。地位高贵的那一群,一听这结果对比,顿时不以为然的嚷嚷起来:“什么破书就敢卖那么贵!五千两金子还不如盖一座园子。养俩戏班子乐呵乐呵!”
“就是嘛!不过千把两的玩意,你愣是敢卖十万。不带那么黑的!我看呐,根本就卖不出去!”
“对对!爷我觉得,还是趁早散了的好。什么玩意啊,瞎耽误工夫!”
下边的商人们,了解的毕竟也太少。之前全英文版的根本没在大清国流行,自然也就知之者甚少。
不过他们从方才英国人强森的态度约么能判断出来,这套书的来历应该不凡。杨大老板能把它拿来当压轴,可见知道其中的份量。不管值不值五千两黄金,先下手肯定是没错了。
当下只是短暂的冷场,跟着就有人连连举牌,把价格一点点的往上推。
不过这次,却没有《四库全书》那么疯狂,基本都一千两一千两的往上加。十几次后,也才不过到了2万两的价码,节奏就明显的放缓了。
就在这时,忽听得恭亲王包厢里,一个响亮的报价喊出来:“三万两!”
旗人堆里轰然炸锅!
“六爷家的小子平日里挺聪明啊!今儿这是热糊涂了吧?三万两黄金,那不是银子!买那么一套破书回去垫床么?”
“不对吧。我怎么觉得,他巴巴儿的来,是别有用意呢?莫不是就冲这套书来的?”
“那也不能够出这么大价码!难不成那书里有黄金?有美女?还是有前程!”
说到前程,脑子灵醒的突然反应过来,对呀!闹不好就是这回事儿!恭亲王可是闲了有些年岁。现如今庆亲王管的总理衙门一团糟,西太后那边儿很不高兴。莫不是,又要把六爷起复了?
这可是爆炸性的大新闻!
鬼子六东山再起,满人高层必然要来一次天翻地覆的大变样。就算不至于闹得刀光剑影,朝中局势也必然要为之一变!
关键这可能还会是另一个信号---老佛爷前头放权给皇帝。这是不是又要插手收取俺的意思?
什么事儿都经不住琢磨,聪明人的毛病就犯到这上头。你只要一多想,什么可能性都会纷至沓来。
这下子。不光一群宗室贵胄,那群大臣家的人更加的坐不住了!他们里头,后党的诸如孙毓汶等人,马上得想清楚以后怎么跟鬼子六搭班子。又或者再次垂帘听政的话,怎么抢班夺权。
帝党的则心里头着急!他们好不容易盼着皇帝亲政了,这才意气风发没几天呢。如果恭亲王起来,随便一招呼都得有不少人倒戈。再加上西太后撑腰,这立马就得打回原样啊!
真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
区区一部书,一个小家伙的下场,就弄出诺大的波澜。拍卖场内外,议论纷纷。跟马蜂窝搬家似的。
郑瑞麟在台上看到这一幕,满心都是荒谬绝伦。就是这么一群蝇营狗苟的东西,整日盘聚在亿万民众的头顶上,敲骨食髓,无恶不作。他们脑子里,压根就没有一点国计民生,全都是争权夺势,政治倾轧!
作为此番的主要执行人,他对于《不列颠百科全书》的汉译版之了解。非常的深。这部书,对于启发当代民智,引到整个国家的知识分子力量。从一味的钻研科举转向与民生国力息息相关的技术,有着无与伦比的推动作用。
先前《国闻报》连续数月,长篇累牍的从基本技术,基本知识开始介绍,慢慢地培育一个文化阶层的素养。本就是为此而打下根基,让所有读者心里头先有点概念。
接下来的这套全书。则可以作为他们寻求外部知识体系的佐证,随时翻阅查找。从中吸收西方文明的有益成分。
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读书人的学以致用素养,开阔眼界,不再两眼一抹黑。
这在整个以《国闻报》开端的启发民智大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版块。想不到,却仅仅被用来当做清廷内部争权夺利的工具。
悲哀啊!
揣测的风波仍在扩大,所有人很快就想到,恭亲王家的人,来买这套书做什么?纯粹为了西学?显然不值当的。等以后大批量出版了买一本就是。
那么必然有其他的打算了!不是为了放出风声,就是要用这套书达到什么目的。
拿来讨好西太后显然不可能。老佛爷才没兴致去看一堆的洋玩意。
那么剩下的人,就只有光绪皇帝了!可问题来了,鬼子六去讨好皇帝,不怕引来西太后的不悦?除非是得到了允许。如此一来,事情就越发复杂的让人有点看不明白……。
在场的人虽然聪明,却还远远算不上绝顶。他们也不是呆在中枢的老狐狸,想的多了,就开始脑袋发胀,发昏。
溥伟也没想到居然会引发如此的议论,听到众人的各种猜测,他的小脸顿时惨白---事先真心没有想到那么多啊!
恭亲王自己怎么想的,他当孙子的不清楚。就是出来办事儿而已。真跟众人判断的那样,他那小身板可扛不住!
纠结之中,场上局面再生变化。
方才大显身手的三大商帮集团,忽然出价!并且幅度一改之前的小心翼翼,三番五次,就直线推升到5万两的价码!
如此风云突变,令溥伟等人措手不及。在看那价码时,不由头疼起来。他们得到的授权数额,根本就达不到这么高!怎么办?
呆在监控室里的杨浩,也对此稍微有点估计不足。原本他的目标,就是清廷这帮子吸血鬼。他要借此机会,狠狠地榨出一点油水,顺带着给他们内部添点乱。可没料到商人们会如此给面子。
结果,很快见分晓。
价格推升到十万两黄金,被晋商集团一举夺得。日升昌老板待到一锤定音后,站起身冲着四周做了个罗圈揖:“多谢诸位承让!这套书,我们将敬献给当今皇上!”
想不通的人豁然开朗:“我草!埋伏打在这儿呢!”(未完待续)
第一四四章 控制大清工商 3更!
杨浩忍不住拍案叫绝:“这帮晋商的脑袋,简直好用的没法形容了。那么好的广告手段,居然也给他们发现了机会,了不起!”
如此处理,比他之前设想的还要完美。
光绪皇帝想要励精图治,打造一番直追其祖宗的功业,从1891年开始学习英语,了解西学。这种主动求变求新的做法,站在公平的立场上看,杨浩都觉得挺让人佩服的。
尤其是,这还在翁同龢等一大帮清流的极力劝阻下。他能够坚持不动摇,并十分用功,每天早晨四点就开始上课……这要比绝大多数人都勤快多了。
可以说,光绪这一做法,对天下年轻人有很大的震撼。其表率作用,怎么估计都不过分。
就是基于此,杨浩才费事巴拉的弄来一套百科全书,投其所好,顺带着狠狠地黑满清一笔钱。
今天拍卖的所有书籍中,要说最让人费劲的,就是这一部《不列颠百科全书》。
其他的,都有现成出版物或者版式,让杨氏收购的印刷厂直接开搞就好。但大百科全书则不同。本世界流通的,都是近代更新的版本。而他要拿到十九世纪末的,只能是第九版。
为此,杨浩不得不先买了一套原版回去,再让文化组召集了数十名大学生,组成专门工作小组。他们分工合作,按照英文原版,在现代电子版中抽取出中英文内容。然后把两样重新编辑排版。
如此一来,可以说,出现在今天的这本中英对照版。乃是真正的孤品。不但在本世界是独一份,在19世纪位面更是绝无仅有。
花了那么大力气,当然得连本带利的收回来。
可以预见的,这部书一旦摆上了光绪的案头,天下青年一代读书人必定望风景从。就算他们买不起豪华版的,卖价百十两的缩印版一定买的起。到时候,卖他几万套不要太轻松。
杨浩原想着。由一位他送出帖子的皇亲或者大臣,把这事儿给办了。却不料。晋商看得更清楚。他们不但出钱买下来,直接卖给杨浩一个人情。反过头来,再献给皇帝,那又得了一个面见的机会。到时候皇帝一高兴。随便赏点什么,那好处就大了!
另外,经过一番炒作,拿皇帝御用当幌子,这套书想要卖多少都是他。里外里的,多少份的好处!
杨浩可是知道,一种商品被权威人士用过之后,广告效益有多好。特别是中国人,对于皇帝或者大长老等人几乎盲目的崇拜信任。只要对方点个头,你就等着收钱吧!
日升昌经理话一出口,原先想不通的人顿时跌足后悔!
后悔也没有用。买卖已经达成,大家吐个唾沫是个钉儿,谁也没法挑理。
商人们都懂得和气生财的道理,纷纷抱拳道贺。包厢内的列位贵戚们,则大感无趣的甩袖子走人,连在英租界酒店为他们准备的宴席都不参加了。
似乎没有达到目的的溥伟。则对其余人的嘲讽、幸灾乐祸,表示淡然无谓。彬彬有礼的告辞之后。洒然离开。
中午时分,客人们都去用饭,杨浩会合工作组的人员进行结算盘点。
退回保证金之后,一共二十多种图书的拍卖总收入,达到黄金二十五万两、白银四百八十万的巨大数字!
这差一点,就到了一千万两白银啊!
什么是赚钱?这才是,这都跟抢钱差不多了!
杨浩心说,这下子不管哪一头,资金链是不用担心断裂了。
乙位面还好说,只要有货物往这里充实,基本有多少卖多少,好多倍的暴利保证周转消耗。
但在本世界,影视城以及相关项目的投资,眼前看来还是个无底洞。保守估计,起码得有五十亿软妹币的本金,才能保证基业安稳,不怕人算计。
前期弄过去的那些金银古董什么的,价值远远不够。虽然这两个月,从京津一带和上海不断运回的生丝、茶叶、皮毛数额巨大,想要变现却需要不短地时间。古董家具也不能拿出去太多,市场冲垮了得不偿失。
银元生意就更别提了。杨浩一想到那数以百万计的大洋就头疼,最后除了挑出价格稍高的、品相较好的,剩下的大多数仍旧留在这里当本金。
而今天拍卖的这一些,如果能全部换成黄金,总价值近五十万两。拿回本世界,起码可以质押五六亿美元。如此一来,基本可以保证所有在同步进行的项目,进展无忧。
不过对眼前的人,杨浩不能透露内情,只是踌躇满志的说:“有了这笔资金,我们就能轻松撬动整个国家的工商业建设,继而掌控金融命脉!我们的事业,也将正式进入快车道。诸位,接下来,每个人的任务都会很重。能不能建设一个光明的未来,全在大家能否齐心协力,众志成城!”
郑瑞麟心情激动,握紧拳头不停地摇晃:“请先生放心!我们一定可以完成所有的目标。用不了一年时间,我们就能汇聚起足以左右天下的力量。到那时,一呼百应,天下景从!”
杨浩微笑着点头,心里头其实在暗叹,列位还是把困难想象的稍微简单了点儿啊!
不过士气可鼓不可泄,分派出去跟着收钱送货的各项事宜,下午,杨浩亲自召开参与竞拍诸多商家的真正合作会议。
上午的拍卖会,不过是合作伙伴的选择过程,被卡下去的那些吃喝一顿后,该干嘛干嘛去。
留下的这些,无不是佼佼者。他们投入竞拍的资金,也不是仅仅买了一套书,或者一个代理发行权。他们真正得到的,是之前杨浩已经与宋云生为首的晋商,和同兴公镖局为首的镖行联盟,外加一些其他的人脉,一起筹备的一间商业投资银行的股份!
当下的大清国,除了少数几家外资银行外,本土的还都只是原始的票号钱庄,根本不懂银行是怎么运营的。他们的主要业务,也是揽储、放贷和给清廷代理各项税务、转运等工作。抗冲击能力,盈利能力,都十分薄弱。
如果没有杨浩出现,最终天下十大商帮开设的成千上万家票号、钱庄,只有宁波商帮的活下来。今天最为兴盛的“汇通天下”晋商票号,担负京城资金运转的四大恒,都将风流云散。
杨浩筹备银行的目的,自然不是当救世主,他只是不希望亿万国民辛苦积累的财富,被洋鬼子轻而易举的给搜刮了。与其让他们吞噬,还不如自己拿来做点有意义的事。
这家命名为“炎华商业投资银行”的实体,总部设在美租界,楼都打好地基了,就等着本世界建成了投影过来。
其主要业务基本不涉及揽储放贷,而主要是对工商业项目投资扶持。最为不同的一点,是能够提供世界独一份的一揽子解决方案。
比如说,某家要兴办一家火柴厂,想要从该商业银行贷款。他首先会拿到一份十分详尽的商业计划书,在银行接待人员的指导下,全部填好,接受资产评估和个人信用调查。
确定他合格之后,银行不会直接给钱。而是根据其计划书,帮助其确定设厂地址、厂房建设、设备购进、员工培训、管理体系、生产销售,乃至售后服务。可以说,当老板只需要抄着两手看就好了。
当然了,这些工厂不可避免的要有投资银行的股份,设立一位董事。另外关键一点,里面必须设立工会,由外派的工会代表负责监督,确保该企业会按照要求的那样管理运营。
这样的做法看起来似乎很苛刻,严重限制了老板的自主权。比如随意招募或者开除工人;随便打骂虐待;随意克扣工资;随意延长工作时间还不给加班费;不严格按照工作规程,为了省钱就罔顾安全等等。
不过好处就很明显了,只要你具备基本的条件,就有希望以小博大。基本上厂子开起来,不必担心生产和管理问题,不必担心原料货源和销售问题;不必担心市场恶化和滞销问题,基本上稳赚不赔。
这么好的条件,今天参与的诸位股东都能看出来,根本不必担心没有业务。
并且这里面最重要的部分,全都由杨浩来提供。他们只需要提供初期的少量资金,在半年之后,就等着利滚利不断地壮大一个庞大的工商业托拉斯!
如此一个庞大的投资机构,就以今日的拍卖总额折价一千万两为本金。杨浩投入巨量的设备和人员,折价一千万,控股百分之五十一。按照各家投拍的钱划分股份比例。
在远东,这是头一号大的资本。他们不但可以投资实业,更可以发行自己的银票,或者说,纸钞!
参与进来的人,包括晋商、鲁商、浙商、京津商帮四大股力量。当下就涵盖了洋行、票号、口外运输、河海运输、工业制造等许多个领域,可说是实力雄厚,影响力巨大!
并且,在他们成立之后的第一笔项目,就现成的摆在眼前。
以数万辆胶轮大车,和随后投入的数千辆蒸汽汽车为基础,加上不断投入的大型货轮,小型河海蒸汽船,打造一个贯穿南北东西,广布口内口外的超级物流集团!
用杨浩的话说,“我们不但要汇通天下,更要货通天下,势通天下,工厂遍天下,最终路通天下!”(未完待续)
第一四五章 八级技工制度 4更!
现在的北方,物流运输主体还是走口外的商行。又以天津---宣化---库伦这条线为最长,兼且有山西往西的路线。
每一条的陆路长度,都在上千公里,中间人吃马嚼耗费巨大,获利也巨大。
随着俄国在北方大修铁路,不断渗透外蒙;海上运输的兴起,晋商对口外生意的控制力越来越弱。长此以往,难免彻底衰败,一蹶不振。
失去口外贸易的暴利,他们的票号生意也就成了无源之水,到时候连番垮塌也不意外。
这个危机,杨浩与宋云生反复讨论过的。解决的方法,便是主动应变。
由杨浩提供的载重胶轮马车的出现,运输效率比之前提高四五倍以上,这已经在几个月里被证明了的。
下一步,杨浩进一步提供西式四轮马车的改进版本。这一线的路况都还不错,特别是口外草原更加的适合,以其运输能力高数倍的优势,将极大的减少途中耗费,带来利润的增加。
同理,更进一步的蒸汽机械,也将随着运输不断的向内地拓展。到时候,大规模的工业生产、矿业开采,将迎来一波急剧的扩充。再随着投资银行往全国各省分行开设,一个个的工业投资群必将随之诞生。不说别的,光今天来的这些位,他们的关系户就能一下子兴起几千家买卖!
有了工业生产。运输业必定兴盛。以胶轮车、四轮车和蒸汽汽车为主力的物流基干,沟通陆路短途。以大型海船,小型河船组成的水上运输干线为网络中枢。构建一张空前庞大的流通网。
更有甚者,官道能及之处,沿路设下维修服务点。针对所有的胶轮车、蒸汽车、工矿蒸汽机,以及各种机械,提供全方位的维修保养业务。
这尼玛简直就是异时空版的4s店啊!
中国有世界上最发达便利的海洋、河流运输条件。杨浩只要不断的提供物美价廉的蒸汽船,贷款推广,快速推动一系列的运输效率大跃进。根本不成问题。
工厂的投资建设,带来矿山和原料生产的兴盛。钢铁煤炭等原材料的需求。将催生钢铁联合体的建造,机械设备的制造,车辆发动机的制造……一次全新的工业革命,将由此而引发。四亿三千万人的庞大力量。将因此而得到释放。最妙的是,伴随着扩张而诞生的数以百万计新兴工人,将形成一个全新的工人阶级。他们有足够的收入,背后有强大的力量支撑,能够形成一个又一个的消费人群,更能成为千百万个家庭的主心骨。
只要把握住了这群人的思想,就能把他们拧成一股绳,成为一个空前有力的拳头。到那时,杨浩想推翻满清。不过反掌之间。
自然的,这些人的基础培养,所有的教材。所有的讲师,都要来自于他的主导。这可是革命的基础啊!
至于顽固守旧的商人们会不会合作,杨浩并不太担心。
在一开始的时候,为了获取利润,商人们普遍会有相当长的合作蜜月期。等一切上了正趟,他们不满足于已经得到的利益。就要设法压榨工人,欺上瞒下。那时候。工会力量,工人团队,才要显示出他们的存在价值。
而杨浩,也会在( 立鼎1894 http://www.xlawen.org/kan/5469/ )
那横平竖直足以摆满一座楼的壮观画面,让没机会去文渊阁开眼界的众人,为之倾倒眼晕!
与《钦定四库全书萃要》的神秘不同,这部大书,看过的人数不胜数。是真是假,一眼就能分辨出来。
唯其如此,在场的人才感到不可思议,对杨浩以及其身后力量之强大,感到十分的忌惮!
这不是一本两本,一两百本,一两千本。这是三万多本书!你绝对无法偷出来,七亿字的大典,更没人能原版刻印!这要比曾国藩的手书,更加的不可思议,更加的惊人!
一时间,准备起哄架秧子的红黄带子,贝勒大爷们,不知道怎么下嘴了。
他们能反对么?显然不能。清廷巴不得这套书人手一份,永远流传下去。
那就只能支持,可问题是,这家伙那么老大一堆,真要是拍卖起来,价格绝对比前面的《萃要》只多不少。这一回,可真心没人帮忙凑银子了。这万一一个不好,砸自己手里了,出了赖账,他们真不知道上哪儿哭去。
静默之中,听郑瑞麟做了完整介绍,最后说出一个令人意外的起拍价:“黄金,一万两!每次加价一千!”(未完待续)
ps:ps:多写书友水中的沙石打赏!我更新的这么卖力,大家伙是不是也得给票的力度大些?
第一四二章 黄金十万两!1更
一万两,那是黄金!不是白银!
清末,国际市场上的金银兑换比例,随着各国纷纷实行金本位,从原先的1比16,迅速扩大到1比20以上。在清国这边,甚至一度达到1比26的惊人比例!
白银的迅速贬值,导致无形中的物价上涨,财富蒸发。对此,海关总司早有提醒,清廷内也有人提出要改金本位,却被张之洞等大臣竭力反对而未能行之。
金贵银贱,已经是上层普遍了解的常识。就连列强各国的借款,都要求以黄金来还,里外里,多赚好几成儿的利润。
杨浩制定的拍卖价,等于张嘴就是要20万两白银!每一次加价,也都在2万两以上。如此惊人的数字,能把在场一多半的人都刷下去。包括近乎全部的宗室贵戚。
不过如此高的价码,这帮孙子觉得估计没人能参与竞争,看看一时静默的现场,忍不住幸灾乐祸的讥讽:“这回玩砸了吧?叫你特么的下刀子那么狠!当真以为那钱都是大风刮来的呀?哈哈……。”
笑声未落,不知道什么时候回到座位的宋云生,很平静的举牌叫道:“2万两!”
“嘿!我说这谁啊,恁么大胆子,专门跟爷叫板是怎么着?”
当场被打脸的黄带子伸头去看,发现是他,顿时气馁的跺脚:“他奶奶的宋家!真真儿是有钱没地方花了!”
换做一般富商。或许他还能凭着尊贵身份去欺负一把。宋家,现如今的架势,直有一路冲天的强劲势头。不说别的。光是人家弄起来的新驼队,运输速度和效率比原先提高了五六倍,短短三个月往口外运输的各种洋货、茶砖之类,获利以百万计!
而在京津一带,满大街跑的两轮黄包车,马车;三轮人力车,还有那越来越有烂大街架势的自行车……。就这车行。宋家都能发的跟猪头一样。
并且,这位还不是单纯的傻做买卖。人家朝里朝外勾连的大臣势力多广,一个没实权的宗室想要欺负人,那可得掂量掂量。
旁边有人嘿嘿笑道:“你丫还没看出来?宋家压根就跟那姓杨的穿一条裤子!没杨家的大海船,宋家哪儿来的那么些个洋货好卖?踏实瞧着吧。”
宋云生的意外出手。让旁边的一群商人一时间摸不清头脑。
但类似阎老板这种明白人,反应极快,当即跟上举牌:“两万五!”
虽然没银子用起来那么爽快,但却一下引爆了现场的气氛!
“三万!”
“四万!”
“五万!五万了啊!诸位兄弟朋友,差不多赏个脸……。”
“六万!你那才到那儿啊!”
“八万!”
……喊价声此起彼伏,一转眼就越过第一拍的价码,直线飙升接近200万两白银的价码!
这回不要说方才那黄带子,其余的旗人各自腮帮子抽抽,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在他们感觉里。就好似由一片金山银海,挟着风雷之声,如疾风骤雨呼啦啦扑面而来。这随口一喊。就是堆成山的银子砸进去。那感觉……忒他么刺激!
看热闹的都胸闷气短,有点招架不住的浑身流汗。
举牌子的那些位代表,也算是豁出去了!反正这价格已经开始超支,再拼下去肯定要伤筋动骨。但没人说不让联手行动,于是相熟的彼此打个眼色,当下就有了默契。选出一个代表,寸土不让的展开竞争!
很快。现场之中剩下的人,出现几个大的集团。
第一位的,自然是以晋商票号为首。出面的则是日升昌的经理,宋云生都暂时退居其后。
第二位,则是天津四大买办,与四大恒联手。
四大恒,乃是京津一带最大的钱庄力量,至少在区域内,他们比晋商票号都强势。
四大买办,则是怡和洋行买办梁炎卿、太古洋行买办郑翼之、泰来洋行买办王铭槐、汇丰银行买办吴调卿。
这四个人现在的身份,其实就是四家洋行在京津一带的总代理身份。不仅仅是拿薪水,更多的是自己的店铺、工厂,代理分销,乃至军火生意。
他们每个人的身价,如今至少有几百万两。再过些年,随着八国联军的入侵,到清末民初,最少的也有一千万两!
杨浩支持的宋云生一系平遥晋商,最近崛起的太凶猛。外销的洋货,也有一些与他们形成冲突。四家一看无法扼杀,今天又确定杨氏实力雄厚,并不弱于他们四大家。便果断的选择了联手参与。
商人,首先注重的是获利。不是杀父仇人,干嘛搞你死我活的对抗?
第三个集团,就有点耐人寻味了。
代表他们出手的人,名叫虞洽卿,一个才不过28岁的年轻人。
这群人的真实身份,是上海滩开始展现实力的宁波商帮。其中比较有名的叶澄衷、朱葆三、黄楚九、严信厚等人,都有代表在现场。但居然让一个小年轻出面,这事儿就值得玩味了。
不过在场的人谁也不敢小看了他。一个人成不成材,二十来岁足以显示其能力。就眼下来说,虞洽卿的几次叫价,都卡的很准,让竞争对手一时之间难以进退。
他们三大集团斗得最为激烈,坚持的也最久。在其之前,代表张之洞的人,代表盛宣怀的人,代表两广势力的人,先后败北。
此时,竞标价格已经喊到了十五万两之高!不但旁观的人都傻眼,手里拿着锤子的郑瑞麟也开始哆嗦……这到底是多么一大笔钱。他眼下估量不出来。事情有点大的超乎预料之外了!
那些除了吃喝玩乐啥也不会干的旗人大爷,都觉得这帮家伙脑子进水了。为了那么一套不能吃不能用的破书,花三百万两银子。这不犯傻的么?有那钱怎么奢侈花销不行啊?再不然,买个官儿,也能人五人六的,谁见了给磕头,多爽?
溥伟少数几个人,却渐渐看出其中的不寻常!
商人逐利,很少做赔本的买卖。不是断定其中有利可图。他们绝不会冒那么大风险一掷万金的乱来。
就算因此而拿到了缩印版《四库全书》的代销权,将来能卖出去多少都还是未知数。那么大的本钱下去。怎么回本?还怎么运转?不可思议啊!
就这这时候,有人急匆匆跑了来,凑到郑瑞麟耳边低声嘀咕几句。
郑瑞麟的紧张表情登时一松,举手冲着下方还在思忖的三名代表道:“诸位!方才经过委托人授权同意。此件拍卖品的最终价格,就定在十五万两黄金!不过,第二第三两位竞拍人,也可参与到接下来的项目之中,具体细节,请耐心等待拍卖会结束后详谈!”
“好!”
神经几乎绷紧到极限的商人们,齐齐喝彩!
这一手,玩的漂亮!不但满足了最高出价人的需要,连带着也把其余落败者的面子照顾了。大家今天来。不就是冲着拍卖后的潜在巨大利益来的么?这下子,不管花了多少钱的,都获取了应有的资格。
不过还有一点意外。就是竞拍成功的,居然是四大恒和四大买办联盟,而不是一直被看好的晋商票号。这究竟是意外,还是故意的,那就不好猜测了。
没有看到最终崩盘,一帮旗人大爷大失所望。跌足慨叹砸盘子摔碗的什么尿性都有。
不爽也没辙,他们总不能上去摁着别人的脖子强迫继续竞拍吧?他们没那个本事。人家也不伺候。
一场大戏就这么落幕了,实在让人不满意。
就在他们准备跳脚走人的时候,眼尖的忽然发现,鬼子六家那孙子,居然一直安坐不动!除了最初的伸手竞标,整个过程安安静静,好像纯粹是来打酱油的。
真能是那样么?肯定不对!
别看这帮王八蛋不干人事,脑子没有一个笨的。办实事不行,勾心斗角都是高手。
他们当时就回去不挪窝了。爷们倒要看看,你小子到底想要捣什么鬼!
转眼中场休息过了,最后一件拍卖品推上来。赫然是一部装帧精美、英汉对照的《不列颠百科全书》!
“什么玩意儿啊这是?”
不学无术的嘴脸都露出来了。但他们边上的洋人帮手,却一个个表情正中,不自觉的坐直了身子,严肃的认真观察幻灯片上的图样。
真的是第九版《不列颠百科全书》的中文版!
这在介绍拍卖品的画册上,只是很简单的夹杂在几十种之间,并不怎么引人注意的,居然被当作了压轴的大戏。到底是什么来头!
郑瑞麟也摆出庄重的表情,声音轻缓的介绍:“这部书,乃是世界上最权威、最专业的百科全书,没有之一!它由1100位专业人士编纂,其中收集了诸多深奥的学术文章,乃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工具书!今天我们拍卖的英汉对照版,乃是世界上第一部翻译成品。对于全国数以万计急于了解世界的学者,堪为最佳之良伴!”
他话音刚落,溥伟边上的英国人强森猛地站起来,大声喝问:“主持人先生!请问这部百科全书的翻译和出版,经过她的版权拥有者,英国爱丁堡布莱克兄弟出版社的许可授权么?”
版权!
一时间,在场所有人,纷纷看向郑瑞麟。
那些等着看热闹的家伙兴奋的两眼放光,这下子有戏看了。跟英国人起纷争?嘿嘿,看你杨家小子怎么过关!(未完待续)
ps:感谢短线狙击手的月票!感谢chris2012的打赏!
第一四三章 一石激起千层浪 2更
放在以前,版权究竟为何物,大清国的上层人士不清楚也不在乎。
今天在场的人却都搞清楚了,原来这玩意值很多钱!李鸿章老头子敢为他老师的书要价,今儿着英国洋鬼子,为他们国家的书要价,也合情合理吧?
郑瑞麟却淡淡一笑:“这位先生。您应该知道拍卖会的规矩,我们只负责把委托人的拍卖品找到买主。至于货源,我们并不关心,也不负责解释。如果您想得到更进一步的消息,不妨联系杨浩先生。”
强森登时语塞。
他若是个二愣子,当场耍赖估计也没人敢把他怎么样。可谁让他是在为一名未来的亲王当教师呢?起码的绅士风度必须得保持,在这样的场合出丑露乖,坏口碑的可不只是他一个人。
慎重的点下头,强森憋着一肚子气回到包厢。
溥伟少年老成,冲他微笑道:“强森先生表现出关心就足够了。如果您想卖一个人情给布莱克出版社,可以为他们提供消息。如果想亲自交涉,可以拜托英国公使馆。相信那位杨大老板,会给面子的。现在,我们还是先把重要的事情做完。”
强森老脸一红,意识到自己失态了。
今天溥伟请他来是做什么的?就是帮着现场长眼,目标,就是这本《不列颠百科全书》的汉译版!
满以为又是一场好戏。结果居然是洋鬼子当了缩头乌龟。一群看客那叫一个不爽。性急的当时就嚷嚷开了:“什么他么破书啊!英国人的东西关咱们什么事儿?撤了撤了!大热天的这个费劲!”
“呵呵,三哥这是要先撤了?好走不送啊!听说近日紫竹林大街又来了不少新玩意,您先去开开眼?”
讥讽揶揄接连砸来。那三哥反倒坐下了:“爷还就不乐意顺你们的意思走。今儿我非得看到底不可了!”
浑不吝的哄闹中,众人视线转回到郑瑞麟的身上。只听他继续道:“既然诸位没有其他疑义了,我们的竞拍立刻开始。这套书的英文原版,售价数百英磅。折合白银差不多千多关平两。不过原文乃是超过四千万字的浩繁篇幅,又涉及到无数专业领域知识,翻译付出的代价之大,难以想象。故而。这第一套的拍卖价,定为黄金五千两!”
五千两!不够黑。但也绝对不便宜!
特别是公布了售价之后,所有人都有种落差巨大的感觉。尤其是英国人,他们知道这套代表着大英帝国文化权威的图书,第九版的仅在英国就销售七八千套。被评为“权威性仅次于上帝”的专业“圣经”。怎么能卖价比一天中国书还低?
在华的外国人,学习中文过程中,一定绕不过《四库全书》。但了解过之后却都很失望,那一套足足七亿字的庞大典籍,绝大多数的内容都是离着实用性很远的各种原则、道理,精神文化层面的资料居多。远远不如《不列颠百科全书》来的贴紧现实需要。
更关键的是,里面的文字太过古奥难懂,还没有断句,这几乎不会让普通人读懂。又怎么能学以致用。
后来他们弄明白了。这压根只是给他们所谓的“士族阶层”所用的,至于工商和农民阶层?没人理会。
这在以工商立国的英国人看来很不可思议,也更加的令他们鄙夷。至少这样的观感。与两百多年前来到大明朝的那些先辈们,反馈回去的信息,完全不是一回事。
在场的人,来历泾渭分明。地位高贵的那一群,一听这结果对比,顿时不以为然的嚷嚷起来:“什么破书就敢卖那么贵!五千两金子还不如盖一座园子。养俩戏班子乐呵乐呵!”
“就是嘛!不过千把两的玩意,你愣是敢卖十万。不带那么黑的!我看呐,根本就卖不出去!”
“对对!爷我觉得,还是趁早散了的好。什么玩意啊,瞎耽误工夫!”
下边的商人们,了解的毕竟也太少。之前全英文版的根本没在大清国流行,自然也就知之者甚少。
不过他们从方才英国人强森的态度约么能判断出来,这套书的来历应该不凡。杨大老板能把它拿来当压轴,可见知道其中的份量。不管值不值五千两黄金,先下手肯定是没错了。
当下只是短暂的冷场,跟着就有人连连举牌,把价格一点点的往上推。
不过这次,却没有《四库全书》那么疯狂,基本都一千两一千两的往上加。十几次后,也才不过到了2万两的价码,节奏就明显的放缓了。
就在这时,忽听得恭亲王包厢里,一个响亮的报价喊出来:“三万两!”
旗人堆里轰然炸锅!
“六爷家的小子平日里挺聪明啊!今儿这是热糊涂了吧?三万两黄金,那不是银子!买那么一套破书回去垫床么?”
“不对吧。我怎么觉得,他巴巴儿的来,是别有用意呢?莫不是就冲这套书来的?”
“那也不能够出这么大价码!难不成那书里有黄金?有美女?还是有前程!”
说到前程,脑子灵醒的突然反应过来,对呀!闹不好就是这回事儿!恭亲王可是闲了有些年岁。现如今庆亲王管的总理衙门一团糟,西太后那边儿很不高兴。莫不是,又要把六爷起复了?
这可是爆炸性的大新闻!
鬼子六东山再起,满人高层必然要来一次天翻地覆的大变样。就算不至于闹得刀光剑影,朝中局势也必然要为之一变!
关键这可能还会是另一个信号---老佛爷前头放权给皇帝。这是不是又要插手收取俺的意思?
什么事儿都经不住琢磨,聪明人的毛病就犯到这上头。你只要一多想,什么可能性都会纷至沓来。
这下子。不光一群宗室贵胄,那群大臣家的人更加的坐不住了!他们里头,后党的诸如孙毓汶等人,马上得想清楚以后怎么跟鬼子六搭班子。又或者再次垂帘听政的话,怎么抢班夺权。
帝党的则心里头着急!他们好不容易盼着皇帝亲政了,这才意气风发没几天呢。如果恭亲王起来,随便一招呼都得有不少人倒戈。再加上西太后撑腰,这立马就得打回原样啊!
真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
区区一部书,一个小家伙的下场,就弄出诺大的波澜。拍卖场内外,议论纷纷。跟马蜂窝搬家似的。
郑瑞麟在台上看到这一幕,满心都是荒谬绝伦。就是这么一群蝇营狗苟的东西,整日盘聚在亿万民众的头顶上,敲骨食髓,无恶不作。他们脑子里,压根就没有一点国计民生,全都是争权夺势,政治倾轧!
作为此番的主要执行人,他对于《不列颠百科全书》的汉译版之了解。非常的深。这部书,对于启发当代民智,引到整个国家的知识分子力量。从一味的钻研科举转向与民生国力息息相关的技术,有着无与伦比的推动作用。
先前《国闻报》连续数月,长篇累牍的从基本技术,基本知识开始介绍,慢慢地培育一个文化阶层的素养。本就是为此而打下根基,让所有读者心里头先有点概念。
接下来的这套全书。则可以作为他们寻求外部知识体系的佐证,随时翻阅查找。从中吸收西方文明的有益成分。
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读书人的学以致用素养,开阔眼界,不再两眼一抹黑。
这在整个以《国闻报》开端的启发民智大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版块。想不到,却仅仅被用来当做清廷内部争权夺利的工具。
悲哀啊!
揣测的风波仍在扩大,所有人很快就想到,恭亲王家的人,来买这套书做什么?纯粹为了西学?显然不值当的。等以后大批量出版了买一本就是。
那么必然有其他的打算了!不是为了放出风声,就是要用这套书达到什么目的。
拿来讨好西太后显然不可能。老佛爷才没兴致去看一堆的洋玩意。
那么剩下的人,就只有光绪皇帝了!可问题来了,鬼子六去讨好皇帝,不怕引来西太后的不悦?除非是得到了允许。如此一来,事情就越发复杂的让人有点看不明白……。
在场的人虽然聪明,却还远远算不上绝顶。他们也不是呆在中枢的老狐狸,想的多了,就开始脑袋发胀,发昏。
溥伟也没想到居然会引发如此的议论,听到众人的各种猜测,他的小脸顿时惨白---事先真心没有想到那么多啊!
恭亲王自己怎么想的,他当孙子的不清楚。就是出来办事儿而已。真跟众人判断的那样,他那小身板可扛不住!
纠结之中,场上局面再生变化。
方才大显身手的三大商帮集团,忽然出价!并且幅度一改之前的小心翼翼,三番五次,就直线推升到5万两的价码!
如此风云突变,令溥伟等人措手不及。在看那价码时,不由头疼起来。他们得到的授权数额,根本就达不到这么高!怎么办?
呆在监控室里的杨浩,也对此稍微有点估计不足。原本他的目标,就是清廷这帮子吸血鬼。他要借此机会,狠狠地榨出一点油水,顺带着给他们内部添点乱。可没料到商人们会如此给面子。
结果,很快见分晓。
价格推升到十万两黄金,被晋商集团一举夺得。日升昌老板待到一锤定音后,站起身冲着四周做了个罗圈揖:“多谢诸位承让!这套书,我们将敬献给当今皇上!”
想不通的人豁然开朗:“我草!埋伏打在这儿呢!”(未完待续)
第一四四章 控制大清工商 3更!
杨浩忍不住拍案叫绝:“这帮晋商的脑袋,简直好用的没法形容了。那么好的广告手段,居然也给他们发现了机会,了不起!”
如此处理,比他之前设想的还要完美。
光绪皇帝想要励精图治,打造一番直追其祖宗的功业,从1891年开始学习英语,了解西学。这种主动求变求新的做法,站在公平的立场上看,杨浩都觉得挺让人佩服的。
尤其是,这还在翁同龢等一大帮清流的极力劝阻下。他能够坚持不动摇,并十分用功,每天早晨四点就开始上课……这要比绝大多数人都勤快多了。
可以说,光绪这一做法,对天下年轻人有很大的震撼。其表率作用,怎么估计都不过分。
就是基于此,杨浩才费事巴拉的弄来一套百科全书,投其所好,顺带着狠狠地黑满清一笔钱。
今天拍卖的所有书籍中,要说最让人费劲的,就是这一部《不列颠百科全书》。
其他的,都有现成出版物或者版式,让杨氏收购的印刷厂直接开搞就好。但大百科全书则不同。本世界流通的,都是近代更新的版本。而他要拿到十九世纪末的,只能是第九版。
为此,杨浩不得不先买了一套原版回去,再让文化组召集了数十名大学生,组成专门工作小组。他们分工合作,按照英文原版,在现代电子版中抽取出中英文内容。然后把两样重新编辑排版。
如此一来,可以说,出现在今天的这本中英对照版。乃是真正的孤品。不但在本世界是独一份,在19世纪位面更是绝无仅有。
花了那么大力气,当然得连本带利的收回来。
可以预见的,这部书一旦摆上了光绪的案头,天下青年一代读书人必定望风景从。就算他们买不起豪华版的,卖价百十两的缩印版一定买的起。到时候,卖他几万套不要太轻松。
杨浩原想着。由一位他送出帖子的皇亲或者大臣,把这事儿给办了。却不料。晋商看得更清楚。他们不但出钱买下来,直接卖给杨浩一个人情。反过头来,再献给皇帝,那又得了一个面见的机会。到时候皇帝一高兴。随便赏点什么,那好处就大了!
另外,经过一番炒作,拿皇帝御用当幌子,这套书想要卖多少都是他。里外里的,多少份的好处!
杨浩可是知道,一种商品被权威人士用过之后,广告效益有多好。特别是中国人,对于皇帝或者大长老等人几乎盲目的崇拜信任。只要对方点个头,你就等着收钱吧!
日升昌经理话一出口,原先想不通的人顿时跌足后悔!
后悔也没有用。买卖已经达成,大家吐个唾沫是个钉儿,谁也没法挑理。
商人们都懂得和气生财的道理,纷纷抱拳道贺。包厢内的列位贵戚们,则大感无趣的甩袖子走人,连在英租界酒店为他们准备的宴席都不参加了。
似乎没有达到目的的溥伟。则对其余人的嘲讽、幸灾乐祸,表示淡然无谓。彬彬有礼的告辞之后。洒然离开。
中午时分,客人们都去用饭,杨浩会合工作组的人员进行结算盘点。
退回保证金之后,一共二十多种图书的拍卖总收入,达到黄金二十五万两、白银四百八十万的巨大数字!
这差一点,就到了一千万两白银啊!
什么是赚钱?这才是,这都跟抢钱差不多了!
杨浩心说,这下子不管哪一头,资金链是不用担心断裂了。
乙位面还好说,只要有货物往这里充实,基本有多少卖多少,好多倍的暴利保证周转消耗。
但在本世界,影视城以及相关项目的投资,眼前看来还是个无底洞。保守估计,起码得有五十亿软妹币的本金,才能保证基业安稳,不怕人算计。
前期弄过去的那些金银古董什么的,价值远远不够。虽然这两个月,从京津一带和上海不断运回的生丝、茶叶、皮毛数额巨大,想要变现却需要不短地时间。古董家具也不能拿出去太多,市场冲垮了得不偿失。
银元生意就更别提了。杨浩一想到那数以百万计的大洋就头疼,最后除了挑出价格稍高的、品相较好的,剩下的大多数仍旧留在这里当本金。
而今天拍卖的这一些,如果能全部换成黄金,总价值近五十万两。拿回本世界,起码可以质押五六亿美元。如此一来,基本可以保证所有在同步进行的项目,进展无忧。
不过对眼前的人,杨浩不能透露内情,只是踌躇满志的说:“有了这笔资金,我们就能轻松撬动整个国家的工商业建设,继而掌控金融命脉!我们的事业,也将正式进入快车道。诸位,接下来,每个人的任务都会很重。能不能建设一个光明的未来,全在大家能否齐心协力,众志成城!”
郑瑞麟心情激动,握紧拳头不停地摇晃:“请先生放心!我们一定可以完成所有的目标。用不了一年时间,我们就能汇聚起足以左右天下的力量。到那时,一呼百应,天下景从!”
杨浩微笑着点头,心里头其实在暗叹,列位还是把困难想象的稍微简单了点儿啊!
不过士气可鼓不可泄,分派出去跟着收钱送货的各项事宜,下午,杨浩亲自召开参与竞拍诸多商家的真正合作会议。
上午的拍卖会,不过是合作伙伴的选择过程,被卡下去的那些吃喝一顿后,该干嘛干嘛去。
留下的这些,无不是佼佼者。他们投入竞拍的资金,也不是仅仅买了一套书,或者一个代理发行权。他们真正得到的,是之前杨浩已经与宋云生为首的晋商,和同兴公镖局为首的镖行联盟,外加一些其他的人脉,一起筹备的一间商业投资银行的股份!
当下的大清国,除了少数几家外资银行外,本土的还都只是原始的票号钱庄,根本不懂银行是怎么运营的。他们的主要业务,也是揽储、放贷和给清廷代理各项税务、转运等工作。抗冲击能力,盈利能力,都十分薄弱。
如果没有杨浩出现,最终天下十大商帮开设的成千上万家票号、钱庄,只有宁波商帮的活下来。今天最为兴盛的“汇通天下”晋商票号,担负京城资金运转的四大恒,都将风流云散。
杨浩筹备银行的目的,自然不是当救世主,他只是不希望亿万国民辛苦积累的财富,被洋鬼子轻而易举的给搜刮了。与其让他们吞噬,还不如自己拿来做点有意义的事。
这家命名为“炎华商业投资银行”的实体,总部设在美租界,楼都打好地基了,就等着本世界建成了投影过来。
其主要业务基本不涉及揽储放贷,而主要是对工商业项目投资扶持。最为不同的一点,是能够提供世界独一份的一揽子解决方案。
比如说,某家要兴办一家火柴厂,想要从该商业银行贷款。他首先会拿到一份十分详尽的商业计划书,在银行接待人员的指导下,全部填好,接受资产评估和个人信用调查。
确定他合格之后,银行不会直接给钱。而是根据其计划书,帮助其确定设厂地址、厂房建设、设备购进、员工培训、管理体系、生产销售,乃至售后服务。可以说,当老板只需要抄着两手看就好了。
当然了,这些工厂不可避免的要有投资银行的股份,设立一位董事。另外关键一点,里面必须设立工会,由外派的工会代表负责监督,确保该企业会按照要求的那样管理运营。
这样的做法看起来似乎很苛刻,严重限制了老板的自主权。比如随意招募或者开除工人;随便打骂虐待;随意克扣工资;随意延长工作时间还不给加班费;不严格按照工作规程,为了省钱就罔顾安全等等。
不过好处就很明显了,只要你具备基本的条件,就有希望以小博大。基本上厂子开起来,不必担心生产和管理问题,不必担心原料货源和销售问题;不必担心市场恶化和滞销问题,基本上稳赚不赔。
这么好的条件,今天参与的诸位股东都能看出来,根本不必担心没有业务。
并且这里面最重要的部分,全都由杨浩来提供。他们只需要提供初期的少量资金,在半年之后,就等着利滚利不断地壮大一个庞大的工商业托拉斯!
如此一个庞大的投资机构,就以今日的拍卖总额折价一千万两为本金。杨浩投入巨量的设备和人员,折价一千万,控股百分之五十一。按照各家投拍的钱划分股份比例。
在远东,这是头一号大的资本。他们不但可以投资实业,更可以发行自己的银票,或者说,纸钞!
参与进来的人,包括晋商、鲁商、浙商、京津商帮四大股力量。当下就涵盖了洋行、票号、口外运输、河海运输、工业制造等许多个领域,可说是实力雄厚,影响力巨大!
并且,在他们成立之后的第一笔项目,就现成的摆在眼前。
以数万辆胶轮大车,和随后投入的数千辆蒸汽汽车为基础,加上不断投入的大型货轮,小型河海蒸汽船,打造一个贯穿南北东西,广布口内口外的超级物流集团!
用杨浩的话说,“我们不但要汇通天下,更要货通天下,势通天下,工厂遍天下,最终路通天下!”(未完待续)
第一四五章 八级技工制度 4更!
现在的北方,物流运输主体还是走口外的商行。又以天津---宣化---库伦这条线为最长,兼且有山西往西的路线。
每一条的陆路长度,都在上千公里,中间人吃马嚼耗费巨大,获利也巨大。
随着俄国在北方大修铁路,不断渗透外蒙;海上运输的兴起,晋商对口外生意的控制力越来越弱。长此以往,难免彻底衰败,一蹶不振。
失去口外贸易的暴利,他们的票号生意也就成了无源之水,到时候连番垮塌也不意外。
这个危机,杨浩与宋云生反复讨论过的。解决的方法,便是主动应变。
由杨浩提供的载重胶轮马车的出现,运输效率比之前提高四五倍以上,这已经在几个月里被证明了的。
下一步,杨浩进一步提供西式四轮马车的改进版本。这一线的路况都还不错,特别是口外草原更加的适合,以其运输能力高数倍的优势,将极大的减少途中耗费,带来利润的增加。
同理,更进一步的蒸汽机械,也将随着运输不断的向内地拓展。到时候,大规模的工业生产、矿业开采,将迎来一波急剧的扩充。再随着投资银行往全国各省分行开设,一个个的工业投资群必将随之诞生。不说别的,光今天来的这些位,他们的关系户就能一下子兴起几千家买卖!
有了工业生产。运输业必定兴盛。以胶轮车、四轮车和蒸汽汽车为主力的物流基干,沟通陆路短途。以大型海船,小型河船组成的水上运输干线为网络中枢。构建一张空前庞大的流通网。
更有甚者,官道能及之处,沿路设下维修服务点。针对所有的胶轮车、蒸汽车、工矿蒸汽机,以及各种机械,提供全方位的维修保养业务。
这尼玛简直就是异时空版的4s店啊!
中国有世界上最发达便利的海洋、河流运输条件。杨浩只要不断的提供物美价廉的蒸汽船,贷款推广,快速推动一系列的运输效率大跃进。根本不成问题。
工厂的投资建设,带来矿山和原料生产的兴盛。钢铁煤炭等原材料的需求。将催生钢铁联合体的建造,机械设备的制造,车辆发动机的制造……一次全新的工业革命,将由此而引发。四亿三千万人的庞大力量。将因此而得到释放。最妙的是,伴随着扩张而诞生的数以百万计新兴工人,将形成一个全新的工人阶级。他们有足够的收入,背后有强大的力量支撑,能够形成一个又一个的消费人群,更能成为千百万个家庭的主心骨。
只要把握住了这群人的思想,就能把他们拧成一股绳,成为一个空前有力的拳头。到那时,杨浩想推翻满清。不过反掌之间。
自然的,这些人的基础培养,所有的教材。所有的讲师,都要来自于他的主导。这可是革命的基础啊!
至于顽固守旧的商人们会不会合作,杨浩并不太担心。
在一开始的时候,为了获取利润,商人们普遍会有相当长的合作蜜月期。等一切上了正趟,他们不满足于已经得到的利益。就要设法压榨工人,欺上瞒下。那时候。工会力量,工人团队,才要显示出他们的存在价值。
而杨浩,也会在( 立鼎1894 http://www.xlawen.org/kan/54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