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立鼎1894 > 立鼎1894 第 61 部分阅读

第 61 部分阅读

    ,这回连极力反对的陆军也不得不改口。一个能够修复铁甲舰的势力。绝对会成为他们最可怕的变数。

    反过来,如果能得到铁甲舰,对日本来说不啻于如虎添翼。

    无形之中,杨氏的存在居然成了左右整场战争的重要砝码,这不但是杨浩想不到的,恐怕李鸿章到现在也没有真正意识到。

    但日军却因此而坚决的改变进攻计划,第一军依旧在山县有朋的率领下,向前层层推进。第二军和海军,则一改向辽东半岛突破登陆作战。转为突袭杨氏老巢,抢夺工业基地和造船厂,俘虏“镇远号”和“来远号”。

    经过近一个月的精心准备。在所有受伤舰船全部修复完成之后,1894年10月十二日,倭皇睦仁亲自在广岛大本营召见出征之部队军官数十人,赐以酒馔。并特赐司令官大山岩骏马及名刀,以示恩宠和鼓励。

    众军官感动莫名,纷纷发出“不获胜绝不返还日本”、“唯以马革裹尸”的豪言壮语。

    随后。以第一师团主力之步兵第二旅团西宽二郎部位主攻力量,以联合舰队融合第一游击队的本队。外加第二、第三游击队,护送二十多条运兵船,组成空前庞大的阵容浩浩荡荡开往北方。

    为了确保计划的秘密和突然性,日军不惜大费周折,从广岛沿着高丽半岛往北航行,作出要一路进击辽东战场的假象。快到汉江口的时候,他们才撇下第一旅团和其余部分兵马登陆仁川,主力却悄然抹黑转向,开赴山东半岛腹地!

    行动如此诡秘,以至于连暗中监视他们的杨海卫所部舰艇都差点被骗了。

    在确定日军于仁川卸载时,他们以为大概日军的目的就在此地,哪里料到居然会有如此异变?

    杨海卫最近采取守势,将巡逻区域暂时限定在黄海南部,为了练兵又多半由十条炮艇两两编组轮番出动,其上所载的雷达探测距离终究有限,而日军的狡猾程度却又超出他们判断之外。

    于是,当看似安静的一夜过去,日军庞大的舰队却忽然出现在青岛正东的海面上。

    还有两百多公里就能抵达目的地,旗舰“桥立号”上,第二军司令官、日本陆军大臣大山岩大将,与第一师团军官众,聚集一起在做最后的情报更新。

    参谋长大寺安纯大佐以确定的语气重复:“以石臼港为进攻之中心,则登陆部队分别从背部之古镇口,和南部之海州湾一起推进。分别占领琅琊台、灵山卫与安东卫,形成对敌交通之彻底隔绝。再分别对县城、河山工业区突然袭击,可一举摧毁抵抗力。到时候,整个县城就掌握在我们手中。”

    大山岩威严的点点头,沉声问道:“登陆地点的情况都彻底的掌握了吗?我不希望出现任何意外!”

    大寺安纯肯定的颔首:“已经确认过了!截止到昨天十二时,两处登陆点都没有任何异常。看起来,敌军并不知道我们的秘密行动。”

    “那就好,虽然以我们的强大兵力,并不需要太过在意有没有防范,不过能减少一些伤亡总是好的。”

    大山岩虽然狂,行动却很谨慎。他绝不会单纯听英国人的忽悠,和一名出卖自己国家的叛徒提供的信息。自己人摸出来的情报,才是最安全的。

    沉思片刻,他再次重申:“进攻之前,务必再一次更新情报,确保万无一失,就这样。”

    “哈伊!请司令官阁下放心,我们一定可以彻底摧毁敌军,一战成功!”

    前方,伪装成美国货轮的日军侦察船上,钟崎三郎听到第三声炮响,并看到一道显著地彩色水柱冲起,开始的担忧基本消失。

    他放下望远镜,侧头问阴沉着脸站在边上的穆洪:“你的人还能送来一次消息吗?这非常重要!我们必须知道港口的防范部署情况。”

    穆洪剩下的另一条胳膊看上去更粗壮了,脸上的刀疤闪烁着幽冷的反光,冷哼道:“我的兄弟,不用怀疑!我说没事就没事!进攻的时候,我会第一个冲在前头,你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钟崎三郎鄙夷的哼哼:“你的性命跟大日本帝国军人比起来,一根毛都不算!做好你的事,我们答应的好处一点也不会少。现在,还是去做更仔细的调查吧!”

    穆洪目光森利的扫了他脖子一眼,看的钟崎三郎汗毛都竖起来,感觉好像有把刀就架在上面似的,不由自主耸起肩膀。

    穆洪转身离开,对一名皮肤黧黑的渔民打扮汉子低声嘀咕几句,那汉子立即从另一侧跳下海,游到不远处的一条机帆渔船上。随后,新装了蒸汽机的渔船突突突的冒起黑烟,开向海岸。

    试炮台上,第三发炮弹远远落水,依然是减装药发射,观察手通过望远镜和对照物得出射击距离:“11850米!着弹点远近散布200!左右散布150!”

    不等烟雾散尽,炮兵冲进去拉开炮闩,检查发射药残留以及炮膛清洁情况,记录第一手资料。随后清理干净,准备下一发试射。

    徐建寅按捺不住的连连抬头去看,啧啧赞道:“后坐力均匀,制退效率高,复进速度快,炮身大架稳定坚固,摇架精密实用。这完全可以做到一分钟一发甚至更快!好炮,真真好炮哇!”

    旁边的张佩纶仍然被两名强壮警卫看着,脸皮发黑的冷笑道:“才三炮而已,徐大人此话未免说得太早!”

    徐建寅不跟他争执,专心对杨浩道:“杨先生,此等改装机构,足以改变世界火炮之格局。却不知是何时何人发明,怎地不见有专利传闻?”

    杨浩笑着摇头:“军国重器,当然要秘不示人。其实法国人已经快研究成功了,而发明这一机构的德国人却还不知道自己错失了多大的机会。我们只能跟着闷声大发财。”

    “原来如此!”

    徐建寅若有所思,他当然明白,一种可以成倍提高火炮射速、稳定性和精度的技术手段,对列强的影响有多么巨大。不说别的,只眼前的炮,之前最快能做到3分钟一发,实战则要4分钟。现在却起码提升四倍!

    一条铁甲舰四门炮,这样的效率和精度、射程全面提升下,战斗力增强幅度之广,可谓惊人!

    说话间,一名警卫急匆匆从远处赶来,在杨浩耳边低声嘀咕几句。杨浩眉头一扬,冷冷一笑:“好哇!我没去找他们,他们倒先上门了。这一次可得好好招待一番!”

    也不对周围人透露,扬声喝令:“接着试炮,三发三分之二装药,三发四分之三,三发全装,三发一又四分之一!完成之后,换350公斤重弹!做好记录。”

    随即起身,带上焦海等人一起,火速赶往造船厂。(未完待续)

    第二一五章 亮肌肉,大炮登场!

    杨海卫的海军司令部就设在造船厂旁边,一座贴近码头的军营中。

    杨浩赶到的时候,发现人员差不多来齐了,包括县主簿蔡渠在内,能够掌握本地真正力量的人一个不缺。

    杨海卫穿着军装,神情肃穆的端坐作战指挥室的中间。杨浩进门后,他点点头,便站起身来沉声道:“人都到齐了,那我们的会议马上开始。”

    蔡渠等人有些迷惑不解,但看带兵的人全部一副肃目的表情,立即知道发生了不同寻常的事情。当即正襟危坐,竖起耳朵来倾听。

    杨海卫并不啰嗦,回身拉开帘子,露出半岛海岸地图,用指挥棒一点两百多公里外的海面:“根据我们的海上巡逻哨侦察报告,发现大批日军舰队正向半岛方向驶来。其直线目标似乎是胶州湾,但我们有极大的理由怀疑,是冲我们来的。”

    “啊?!日本人要打过来了?”

    一群没见过阵仗的士绅官吏惊呼出声,但在蔡渠严厉目光的扫视下,立即闭紧嘴巴。

    蔡渠掺和的太深了,知道的内情比一般本地人都多得多。他知道杨氏如此规模的产业,早晚得引来觊觎的目光。只不过他的猜想中,最大的威胁本应该是朝廷来的。哪里料到日本人先下手了。

    虽然有一些小意外,蔡渠却清楚早晚得面对。因此他只是心中一动,并没有表现出吃惊的神情。

    杨海卫心中暗暗赞许。这种能压住场面的人物关键时刻能发挥很好的作用。美中不足的,则是他们影响力号召力太大,对于推行革命深入基层却可能成为极大的阻力。转化他们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见没有人质疑,杨海卫继续道:“日本人是什么东西,诸位应该有所了解了。从宋代至今上千年,他们从来都没死心要侵占中国。此番侵略高丽,攻击辽东,不过是开始。本地有他们急需的工业设施和训练有素的工人、劳力,可以肯定。他们是来烧杀抢掠的。”

    倭寇是什么德行,沿海地区的人从祖祖辈辈口口相传的故事里听得太多了。加之杨家到来之后。一系列抗倭事迹和诸如戚继光之类名将的故事,以评书和电影的方式广为传播,可说是妇孺皆知。

    当下就有人愤愤的喝道:“狗日的小鬼子,就见不得咱们过两天安生日子!他敢来抢。爷们豁出性命也得把他们打出去!”

    “打打打!坚决不能叫东洋小鼻子进来祸害咱们乡里!好不容易弄点家业,哪能教他们抢了去!”

    会场之中全是喊打喊杀。

    意见很统一,杨海卫省了唇舌,当下开始分派任务:“敌人来者不善,数量巨大,肯定下定决心要一举得逞。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全面动员,全力应对!我希望,全县上下官民各方。务必竭尽全力,恪尽职守,团结一致。击退这股强敌!”

    “蔡主簿,”他盯着蔡渠道,“请你马上调动三班六房和巡检兵丁,撒往全县各乡集镇,严查可疑人员,严守各个哨卡要隘。从现在开始。只许进,不许出!团练民防队会全力配合。”

    蔡渠霍然起身。凛然答应:“蔡某领命!”

    杨海卫转头看厉应九:“请厉练长即可召集全部练勇,将其中之预备役人员分三路向安东卫、船厂码头和两城集运动,协助完成防御工事建筑。并准备随时投入战斗!其余练勇,归蔡主簿调配。”

    厉应九站起来一拍胸脯:“包在某身上!”

    杨海卫又对几名劳务营的头头道:“分散各处工地的劳工队,立即召集起来,跟随部队担任辎重转运和土工作业辅助力量。告诉他们,在此番作战中表现英勇突出者,将优先选拔进入一线部队,更有嘉奖!”

    营头们顿时大喜。谁都知道进了一线部队,全家人都跟着沾光,基本上衣食无忧,且发家致富都有可能。

    然后,杨海卫又叮嘱情报科的方云海:“把所有人员都撒出去,盯住沂州、青州和莱州方向的官军动向。一有异常,立即回报!”

    蔡渠等熟知官场作风的众人当即心中一沉,这是防备朝廷趁火打劫,落井下石啊!

    满清朝廷什么德行,他们太清楚不过了。防备汉人胜过一切,明知道杨家这样的力量,被日本人抢走之后会极大增强其侵略能力,朝廷也绝不会有半点心疼。他们只会拍手称快,然后趁机来个斩草除根!

    还好杨家没有掉以轻心,这个安排,很妥当。

    杨海卫最后看向杨浩:“战斗部队那边你看着安排,所有人员物资装备都可以调用。我只有一个要求,不能放一个鬼子进县界!”

    杨浩噌的站直了,断然道:“是!保证完成任务!”

    杨海卫抬手看表:“现在是上午八点三十五分,十点钟,所有人员全部部署到位。十二点,我们会向全县发报敌情通告。下午两点之前,全体必须完成阵地构建工作。此战,只许胜,不能败!”

    “必胜!”

    全体人员一声喊,随后纷纷涌出会场,急忙奔赴各自的岗位。

    这就看出半年多来,全县力量整合之后的效率到底有多高。每一个头头都已经习惯了分工合作,上面发布任务后,他们熟练地分解下去,并且极少或者干脆不会质疑什么的。

    并且有趣的是,在场也没有一个人想起来,要把事情先对县太爷做汇报,仿佛本县的权利中心,被杨氏如此呼来喝去乃是理所应当。

    这就不是威权或者利益收买所能做到的。人心向背,那必须有足够的道理让众人信服,有足够的声望让众人跟从。这一点。杨家做得相当不错。

    等众人都散去了,杨浩上前问:“爷爷那边有没有通知到?我担心鬼子会分兵冲那边下手。实在不行,把他接回老宅来?”

    杨海卫瞪了他一眼:“你还不知道老爷子的脾气?临阵退缩的事儿他从来没干过。我劝了,他说‘当年连最牛的小鬼子都打了,如今揍他鬼子祖宗那是手拿把掐’!现在估计他已经在调动护卫队和民夫营构建工事,准备给鬼子来一次迎头痛击了!”

    杨浩一伸舌头:“我猜就是这么个结果。多亏上回先运了几门炮过去,抢先构建了青岛山炮台。嘿嘿。小鬼子要是把船开进来,那热闹才大呢。”

    既然在胶州湾弄军港和造船厂。大型工业基地,杨浩可不敢掉以轻心。趁着章高元不在,他上回看过之后,就把铸造完成的几门炮运过去占了险要。居高临下。足以威胁整个海外内外。

    杨海卫敲敲桌子,郑重的道:“这一次不比寻常,我们没有退路,必须坚决抵抗。能不能给日军以重击,逼迫他们退走,就要看你们地面部队打得好不好。如果被他们冲进县里,你知道后果有多严重。”

    杨浩收起笑容,这不用多说。一旦县里受到严重破坏,就算最终获胜。民心也未必还会像之前那么齐整。杨氏的号召力,必须建立在不断地胜利之上。

    而目前的海军太过弱小,根本不足以与日军正面争锋。唯有打退其陆军,才能让海上力量无所作为。

    “那港口这边怎么办?小鬼子的战舰数量多,一齐开轰不是闹着玩的。”

    杨浩担心腹心受敌。杨海卫却扬起下巴,口气刚硬的道:“那就让他们好好瞧一瞧,什么才是真正的大炮!”

    一个多小时后,全县周围各处隘口纷纷回电报告。已经完成设卡防御,除非遇到数以百计的武装力量。否则谁也冲过去起码有两挺轻机枪把守的阵地。

    正在试炮台那边看热闹的邱宝仁,随即被人请过去,杨海卫开诚布公的告诉他:“我们发现日本舰队正向本地扑来,预计傍晚时分将可能抵达并发起进攻。眼下来的北洋海军官兵中,邱将军的官职最高,我想知道,你们能不能帮忙?”

    邱宝仁脑袋有点蒙,不过很快就反应过来,断然点头:“御倭杀敌乃军人之本份!本舰与‘定远舰’所有官兵,一体听从杨先生调遣。不过我们的船都在台上,这没法动啊!”

    杨海卫道:“只要能开炮就好!现今我们有十条炮艇,一条货轮在港,请邱将军拨出部分人员上舰帮忙。另外,我们还有多门海防重炮,请船上炮手帮带一并协同。”

    邱宝仁早知道杨家不简单,亲眼看到先进惊人的船台,更是大开眼界。今天再看那大炮,已经再无怀疑,此刻故不得思量,当即应命。

    随后,他回去召集两条战舰所有来此的军官水兵,总共四百多人,浩浩荡荡的开到港口对面、距离试炮台一公里多远的防波提工地头上。

    “镇远”帮带大副何品璋不明就里,疑惑的问:“邱大人,叫我们帮忙打仗,不上船去,来此作甚呐?莫非让我们都填入沿海战壕内为其抵挡舰炮不成?”

    当真那么干,简直其心可诛了。陆地防御工事哪能抗得住海军大炮的轰击啊!

    邱宝仁心中也有疑惑,但他却想得更深一层。

    从这二十多天的交往中,他清楚感觉到,杨家对北洋舰队的大多数军官水兵,都有刻意结交拉拢的意思。当然不是请客送礼的来腐化结好,而是通过保密培训、普通话学习、基层扫盲和新军事理念传授等课程,向他们显示其拥有的深厚底蕴。

    同时,更不断向众人心中灌输国家、民族、人民的概念,和现代军人应有的操守与服务对象的界定等等。

    这种事儿朝廷很忌讳的,但邱宝仁鬼使神差的竟没有抵触和揭破,而是认真听海军课程之余,默默的冷眼观瞧。同时,他还不忘了约束众人,谁也不许跟张佩纶那些文官透露一句。

    杨家既然有别的打算,当然不会坑死他们。邱宝仁淡然的一挥手:“到地方就知道了!”

    很快,他们开进前方,赫然发现已经有上千精壮民夫,训练有素、合作默契的,沿着海边隆起的防波堤,在构建一连串的炮阵地!

    而在另一方向,一长串蒸汽卡车、蒸汽履带拖拉机,正突突突的轰响着,拖动沉重的家伙往这边赶。

    当海军的眼神多半不错,邱宝仁更干脆用望远镜拉近了一瞧,就见其中一辆履带车的后方,拖曳的家伙有一根粗壮的管子高高昂首斜指后方。

    他的枪炮二副唐春桂惊呼起来:“是大炮!好多的大炮!”(未完待续)

    第二一六章 大炮开兮轰他娘(一)!

    严格来说,是好多、好大的炮。<-》

    正在等候的海军炮手和他们的指挥官,呼啦一下涌到路口处,伸长脖子瞪大眼睛的紧盯着滚滚而来的车队。

    一马当先的履带式拖拉机如同移动式楼房,半米多宽的钢铁履带叮当碰撞,碾压过的地面立即留下一道深深的沟痕,造成的震动,让人以为是有什么怪兽要从地下爬出来似的。

    再配上车头那一根能把人塞进去的烟囱,烧重油的锅炉冒出黑乎乎的烟雾,活似火山中钻出来的鬼怪。

    整天在钢铁战舰上工作的海军,也被陆地上奔行的这种重达数十吨的庞然大物惊得一愣一愣的。不过等他们看到后面拖着的家伙时,所有的震撼立即更新换代。

    第一门大炮,体型就够让人吓一跳的。

    炮兵们打眼一看,顿时惊呼起来:“好大的口径!怕不有20生的!”

    “来远号”的炮手,整天面对的是的克虏伯炮,对内径格外熟悉。看上去,两者居然差不多,顶多是身管长度稍短一些,炮管壁也明显薄一点。但配上那自带履带的底盘,顿时一种绝世猛兽的威胁感扑面而来!

    如果有数十年后来的均获专家,或者百年后的陆军装备爱好者,一定能一眼认出,这门大炮,正是赫赫有名的斯大林之锤---b4榴弹炮!

    的口径身管长度,最大射程17.5公里,一炮下去。可以轰出一个直径十五米、深三米的大坑!如果用来轰击阵地,杀伤半径可达70米,破片最远甚至能飞出四百米以上!

    他们从来见得都是固定在炮台上,或者安装在炮塔中,足足10-12吨的庞大家伙,今天却头一次见到可以在陆地上跑的。

    一名水兵忍不住道:“如此短的身管,怕是射程不远吧?如何能与敌舰之主炮相抗?”

    他大概猜出来。让他们来这里的原因,是帮着开大炮的。

    战舰上开大炮。好歹有个露炮台或者炮塔遮掩,这地面上跟敌军对阵……想想就令人心寒呐!

    这话被站在牵引车外面的一名军官听见,当即不屑的哼道:“身管长有什么用?你们那些老式舰炮,射程只有七八千米而已。我们这种,可以打到一万七千米以上!爆炸威力是你们那种十倍以上!”

    一万七千米!

    水兵们一脸的不敢置信。真有那么神?吹牛的吧!

    不过他们马上又想起来,早晨看的那门大炮,半装药射程都达到一万两千米以上了,那才不过是多了7倍身管的长度。新式无烟发射药是关键啊!

    预感到接下来可能还会有更多的惊奇,水兵们屏住呼吸,瞪大眼睛紧盯着后面不断开来的牵引车。

    第二门,依旧是b-4榴弹炮。第三门,看上去口径又小了一圈。分明就是的家伙,身管仍然显得比较短,且还只是一根单管。让人十分怀疑是不是一开火,就要炸碎了。

    从第一辆车上跳下来指挥交通的军官,干脆为他们临时科普:“别看这门加榴炮身管短,射程一样有十七公里!并且射速高达6-8发,不比小日本的速射炮差哪儿去。”

    枪炮二副唐春桂迟疑道:“可那炮管,只有一层那么薄。如何顶得住偌大的膛压?”

    军官呲牙笑道:“冶金技术先进啊!别看一根单管,强度和寿命比眼下的海军6吋速射炮还要高好几倍!”

    一连四门。都是这种家伙。

    这回,连邱宝仁都有点坐不住了。光是这六门炮,封锁正面十公里之外的区域,就能让一支舰队浑身不得劲。想要冲进来,那必须得付出极大的伤亡。陆军炮没有晃来晃去的,看对方似乎都装了先进的制退复进装置,一点标定射击诸元,连续打击的威力会很要命!

    后面紧跟着开上来的火炮,身管明显长的令人吃惊。仍然是很吓人的单管,头上顶着个硕大的制退器。

    看到海军官兵们有人开始撇嘴,认为这家伙也就比速射炮差不多,那军官眉头一挑,瞪眼道:“别瞧不起这家伙,告诉你们,论威力和杀伤力,它才是高手!这门加农炮,足足52倍身管,射程达到三十公里!”

    唐春桂脑子一懵,以为自己听错了:“什么?三十公里?你是不是记错了!大炮如何能打的那么远!六十里地啊……。”

    其余水兵也嗡嗡的议论开了。没有一个敢相信的。三十公里,这怎么可能呢?那么细的一根管子,塞进去多少发射药,还不得一下子炸碎了?

    那军官也不解释,摆摆手:“等打起来你们就知道了。”

    这种大家伙就比较多了,呼隆隆一口气过去十二门!

    邱宝仁都忍不住呼吸有点急促了。他相信那军官说的都是真话,那么问题来了,足足十二门可以打三十公里的大炮,就算全都是实心的穿甲弹,在十公里上命中战舰,会造成何等杀伤?

    还有那惊人的射速,可以保证这十二门一分钟打出去超过一百发炮弹。这就是数千斤钢铁啊,便是铁甲舰,也扛不住吧?

    杨家手里掌握的力量,强大的令人吃惊!

    虽然看起来,对方似乎没有足够多的炮兵,才不得不要借助自己这边的力量,但他相信,用不了多久,对方就可能攒足了全部的力量。到那时,恐怕得有个十万八万的精锐士兵才能配得上如此多的大炮吧?

    想想传闻中杨氏护卫队的可怕战力。邱宝仁觉得,大清江山似乎有点晃荡啊!

    最后开上来的,是总数十二门更小的火炮。那细溜溜的长身管,让人怀疑这家伙一头杵在地上,都能掰折了了。

    不过有了前车之鉴,海军炮兵们老老实实的闭上嘴,只瞪眼去看其中可有什么不同。竖起耳朵听那位军官显摆似的介绍:“别看这家伙只有85mm的口径,它照样能打15公里以外!嘿嘿,今儿是清一色的远射程炮。对面的小鬼子有福了!”

    四种口径,总数30门大炮。在试炮台到防波堤中段,足足三公里长的弯曲阵线上,前后拉开三排,轰隆隆的开进挖掘出的一号炮位。

    看上去。比起战舰动辄一条几十门大炮的数字,好像有点少。然而无论唐春桂还是邱宝仁,只要计算一下其射速,就发现对面来袭的敌人,面对的密集打击数量,绝对不下于整个北洋水师!

    加农炮,正是前苏联d44的仿制品,射速高达每分钟15-20发!这拉开架势了,足可以封锁前方整个的海面。日军想要闯进攻击间距11公里处。不知道得挨多少次致命的打击。

    想到此,他不由转过头,深深的看了一眼远处的试炮台。那门仍然在轰响的炮。如果全装药发射的话,又会是怎样可怕的效果呢?

    他的心中,对于能否守住阵地,忽然有了不少的信心。

    两条战舰的炮兵们,立即以他们原来的班组配合,涌到各自分派的大炮面前。抓紧时间学习观瞄、操作等一系列工作。

    得益于这二十天来的提前培训,他们基本都了解了炮位光学观瞄设备的使用。初步的诸元计算和快速调整。即便不懂计算的,旁边也有一名专门的士兵,守着电话机随时听专门人员提供的坐标诸元。

    就在他们紧张忙碌的时候,在西北向的两城集一代,成千上万的强壮民夫在营头们指挥下,沿着潮河、吉利河疯狂地挖掘构建一层层的战壕。

    县里户房的吏员对当地的乡老大咧咧的解说:“诸位乡亲都不必担心,等打完了小鬼子,原来啥样还给填回去。另外你们不知道吧?这大炮轰过的地,长庄稼格外好,说是火-药里头有那啥……哦,叫‘氮肥’!可金贵的很!”

    那乡老也有七十岁了,拄着枣木拐棍哆里哆嗦的,好似一阵风能吹跑了。但脸上却是毫无忧色,更有点上劲儿的嚷嚷道:“不怕!想当年捻子来闹,爷们领着全乡人跟他们斗,那也没拉稀喽!如今有东洋小鬼儿来给肥田,爷们明年就吃他们的血浇灌出来的粮食!”

    户房头儿给他说的浑身一哆嗦,算是明白了这老家伙比自己还狠呢。得嘞,废话就少说两句吧。

    村庄之间,土岭附近的树林中,一群群的大炮正加班加点的往里拉。

    杨浩满头大汗,一路指挥他们把炮位构建妥当,临时铺设出沙石硬化的交通线,脸上却满是兴奋。

    这还只是一个方向,他足足布置下了一个营的炮兵!采用六门连制,一共十二门75mm仿造m1930型博福斯山炮,外加6门54式榴弹炮,也就是毛子的m1938式的国产版本。

    要说现在杨浩手里的火炮之多,完全可以武装一个军的装备。

    他让军火贩子搜罗来的各种经典火炮样品,拿到相关的设计资料后,就开始着手仿制。

    乙位面的兵工厂建起来,造船厂投影过来,培训出的工匠们几乎不干别的,全部投入到枪炮的制造之中。

    一开始,根本不能指望他们从基本的精炼钢入手。全部从本世界各个民营钢管厂里,按照特种钢管的需求,精炼、锻压、开孔轧制,乃至以离心铸造技术生产的各种口径钢管。拿到乙位面后,在车间中,从挤压自紧开始干,从短身管的山炮开始整。

    这些原先就干了超过十年造船、打铁等手艺活的年轻学员们,基本功非常扎实,眼手配合绝不次于本世界合格的工人。在废了一些管子之后,他们很快上手用五六十年代的机床,进行镗孔和开膛线、铣削外管等等一系列工作。

    虽然成品的精致程度远远达不到摸熟了机床三五年的工人,却也足以堪用。

    他们生产大炮的速度远比培训炮兵要快的多,多数零部件又是从本世界采购定做,几个月来,仿造出的各种口径火炮堆了一仓库。今天终于可以拉出亮亮相了!

    在东南方向的安东卫所在,被完全买通的鲁都司和庞千总,一听有鬼子进攻,二话不说就领着人让开地方了---打仗送死的勾当,他们才不干!

    一个连的正兵加上一千多的预备役,上万的民夫,在数十名海军炮手的辅助下,加紧构建一个十二门火炮的阵地。

    中午十二点,布满全县的小喇叭广播传出号令,各村留守民团人员立即动员民众该躲的躲,该准备的准备。

    两点钟,沿海各个港口的渔民渔船、货船也得到消息,纷纷扬帆生火解缆起锚,抓紧时间向南方的海州逃开。

    这一幕被远处游弋的日军侦察哨给发现,而从中午就被封死了陆路进出,让他们无法得到更进一步的县城防卫状况情报。穆洪和钟崎三郎觉出不对,赶紧的让船往外开出。

    就在这时,两条炮艇突然两面包抄上来,嘭嘭两炮轰在进出,勒令他们停船接受检查!

    商船雇佣的美国鬼子立即冲出来,比手画脚哇哩哇啦的表示抗议,炮艇围着转了两圈后放他们离开。钟崎三郎大大松了口气,心中发誓回头一定要亲手砍掉几颗中国人的脑袋!

    远处海面,经过大半天的航行迫近,日军舰队终于迂回到五十多公里外的海面。伊东祐亨透过望远镜看到仓惶离开的成片帆影,微笑道:“他们已经察觉到危险了。”

    大山岩冷哼:“现在才知道,已经太迟了!请中将下令立即向前迫近,我们三个小时候,登陆!”(未完待续)

    ps:感谢大地乾隆、lt6275262的月票!

    第二一七章 大炮开兮轰他娘(二)

    下午四点钟,日本军舰的身影开始出现在海平面上,一片晴空之下,站在日照海岸,就可以清晰的看到一条条战舰,好似狰狞的鲨鱼一般漂浮在水面。

    望远镜里,能够发现每一条战舰前方昂起的炮口,如同狰狞的獠牙冲着岸边,发出令人心惊胆寒的腾腾杀气!

    连续几次海战之后,伊东祐亨的指挥能力大幅度上涨,他昂然站在“桥立号”的司令塔中,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沉声喝令:“全体本队战舰向前迫近,航速十二节,以一字横队列阵!”

    所有的战舰舰艏直冲陆地,这让他们留给对方的打击角度保证在最小,却能够发挥战舰最强大的火炮战力。

    本队、第一游击队连同附属舰队,总共十二艘战舰气势汹汹的冲击姿态,形成宽广的迫近阵列,在后方第二、第三游击队以纵队雁行排开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具有威胁力。

    如果不明就里的话,几乎可以肯定,岸防力量所有人的目光,都会被其牢牢的吸引住。

    杨海卫却站上灯塔的最顶端,以望远镜缓缓扫过整个海面。看到日军两翼游击队护送的十几艘运输船,分别朝南北两个方向开去,就知道他们一定是要来个中央突破、两翼齐飞的进攻战术。

    以强大的主力舰队镇住正面,两翼游击队迂回策应。如果他的舰群出去迎敌。立即会被他们包抄围剿。在强大的火炮战舰围攻下,区区小炮艇根本没有发挥作用的机会。就算能凭着速度在外围以小炮袭扰,却难以阻挡日军登陆作业。

    一旦被他们完成两面陆军的进攻部署。想要阻止战斗全面扩大,会相当困难。

    “如果是清军,估计现在已经被他们的阵势给吓住了吧?”

    杨海卫想起历史中,日军以类似的战术进攻大连旅顺,最终却因为北洋水师的避战而没派上用场。不过其思路却是基本一样的。

    焦海也看出来其中端倪,忍不住提议:“司令,我们要不要先用那门炮吓唬他们一下?看样子小鬼子想来个硬闯空门呢。”

    杨海卫微微一笑:“如果他们有足够情报支持。会知道我们这里没有炮台,采取眼下的战术不足为奇。不过吓唬就免了。既然他们心存侥幸,这次就少不得给他们点深刻教训。”

    “但是……如果让其靠近,造船厂和里面的舰船就危险了!我担心在确定无法夺取铁甲舰的情况下,他们会开炮摧毁。来个一拍两散!”

    焦海多少也有点摸准日本人心态了。日本人不会单纯为了报复杨氏或者打击炮艇小队而来,那座无论如何都掩饰不住的庞大造船厂,首先就是一块诱人的肥肉。

    一条定远舰的价值,却足以让他们疯狂冒险!

    只要干掉就能砍掉北洋舰队一半的压轴力量。能够夺了去,立马实力暴增!

    如果日本人知道,其实在造船厂里的其他船台上,还有四条一千多吨的新型炮舰正在建造,他们的疯狂肯定会更上一个层次!

    没错,本世界那条变形“中山舰”前脚才完成分段生产。后脚拍摄的画面就拿到乙位面来,给这里的造船工人反复的播放。常年建造木头帆船,而今又被培训了制造钢铁焊接蒸汽船的工匠们。开始照葫芦画瓢的,一点一点焊接。

    全部采用高强度船用钢板,在本世界一次切割好了之后,弄到这里来投入生产,四条同时开工。

    虽然效率比本世界低了好多倍,焊接工艺也有点惨不忍睹。但终归是开始制造真正的战舰,并且一上手就是分段建造这种高大上的技术手段。实话实说。是比较冒险的。要知道,哪怕只有一千来吨的小船,一个分段有几毫米的误差,最后拼装时面对的总体偏差可能超过厘米级。

    那是会要命的。

    不过决不能小看这些世代靠着一把营造尺,就能把排水量数百吨木头船造起来的工匠。他们或许讲不出那么多的大道理,但实际动手能力却足可把只有几年经验的工人爆出几条街。其眼力和手工把握精度的能力简直令人惊叹!

    杨氏并不特别赶时间,很有耐心的让他们一点一点的吃透设计,摸熟各种设备,掌握焊接工艺。哪怕用一年时间完成四条炮舰的制造,都是赚大了的。

    关键可以借此机会培养出一( 立鼎1894 http://www.xlawen.org/kan/5469/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