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3 部分阅读
子弹嗖嗖的全部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
但这却让其他绷紧神经的清军登时失控!不管瞄准没瞄准的,数十条枪紧跟着打响。随后更多的枪也开火,砰砰啪啪的爆响登时响成一片!
硝烟弥漫,弹丸乱飞。双方隔着五六十米,乱糟糟的扑向河对面的武装警卫!
一发子弹擦着穆勒的腮帮子掠过,他的眼角一抽,登时露出隐藏许久的暴戾,怒吼一声:“清军擅自攻打租界,立刻反击!”
反手从腰间掏出加长枪管的.40大左轮。对准前方啪啪啪一口气连开六枪!
德林在枪声刚起的时候,第一时间使了个超级麻溜的“镫里藏身”躲到马身下。险之又险的避开对面射来的子弹。紧跟着他驳马退回阵中,身边的亲兵呼啦涌上来把他护住,随即枪声如爆豆,乱做一团!
真打起来了!
后边看热闹的人轰然四散!这回谁都笑不出来,数千人开兵见仗那能有个好儿吗?随便一颗子弹飞过来就能要人命啊!
不过他们也没跑多远。离着不远就是与北洋大学相连的职业学校工地,哪边挖土垒起来的岭子足有两岸米高,爬进去连大炮都轰不到。
成千上万的看客呼隆隆躲进去,返回头往租界这边踅摸着,还不忘了讨论:“您说,这帮官军能打进去不?”
“我看悬大呼儿,就他们那两下子,哪儿是人家杨家军的对手?”
“不是说租界里才两百来号人么?平日里也没见他们使枪……。”
“嘁!换你家有千万两银子的财产,会只拿一堆棍棒来看守院子?人家那是不外露!您等着看,热闹还在后头呢!”
真让这位说着了。事出突然,穆勒和出来的上百警卫匆忙回击,打翻十几名清兵,他们自己也有好几人受伤。不过都穿着插板防弹衣带着头盔,没有致命伤。
关键时刻,桥头哨卡和大铁门后面的哨楼里,呼啦推出四挺转管格林机炮---当然不是这时代的破烂,而是杨浩那边根据成熟版的m134改良的。虽然仍旧是手摇,却是能够使用子弹带的家伙,射速最低也是350发每分,最高可以达到600发以上!
使用子弹的格林机炮“腾腾腾”的爆响,四条铁鞭子狠狠的抽打在清军之中,霎时间搅起一阵血肉横飞,哭爹喊娘,鬼哭狼嚎!
堵在租界门口的上千号人登时炸锅,也不知道谁喊了一嗓子,呼啦啦潮水一样的向后溃退,转眼之间五百米外竟是一个站着的人都没有!
枪声骤停,硝烟散尽,租界门口地上只有百来号倒下的清兵。一半是真的吃了枪子儿,另一半却是眼瞅着跑不了,干脆躺下装死的。
穆勒往地上狠狠吐了口痰,大声骂道:“懦夫!”
旁边有人冷冰冰的道:“穆勒队长随地吐痰,罚款五元!”
“啊?!”穆勒那威猛的脸孔登时垮下来,转头冲比他矮了一大截的警卫堆出个难看的笑容,“兄弟,现在是非常时刻,我这不算是犯规吧?”
对方根本不理,从口袋里掏出小本本记上。
五元,就是五块大洋啊!就吐了一口痰,给罚没了。
虽然不是第一次吃亏,并且工资高高的不差那点儿,穆勒让然肉疼的腮帮子直抽抽。不过他不敢跟监督的警卫发飙,气呼呼的扭回身,一指前面的清军,咬牙喝道:“去把那些混蛋统统抓起来!该死的东西,你们害我损失好多钱!”
倒霉的清兵立马成了他的出气筒。警卫们蜂拥冲出去,把装死的踹起来缴枪,逼着他们肩扛手抬的把受伤清兵都弄到租界内。至于死了的,仍然留在原地。
租界大铁门轰隆关上,只留下满地硝烟和血腥气。(未完待续)
ps:感谢书友随欲逐流、微小宝的月票!
第二五四章 租界保卫战(二)
京城,皇宫,养心殿西暖阁。
光绪皇帝满脸焦灼的在御座下来回踱步,蹬蹬蹬的声音凌乱无序,显示他的心情实在糟糕。
大概他的动作实在有点大,坐在下头的李鸿藻忍不住提醒道:“皇上,每逢大事有静气,不过是剿灭区区一贼子而已,您无需如此忧虑。”
光绪帝站住脚,转身逼视他道:“老师说的轻巧哇。可那杨鼎世却非一般的逆贼,他自始至终都摆明旗号,要帮助中国文明兴盛。数月以来种种作为,更是博得天下无数人的赞赏。如今又是为国抗击倭寇的紧要关头,你们这么做,是要陷朕于不义呀!”
李鸿藻和翁同龢的那群清流弟子们,此次行动可谓胆大。一切都策划周详准备妥当了,最后关头才告知光绪,请他下旨出动驻京兵马联手攻打美租界。
光绪本身不想答应,他还等着杨浩战胜归来,再向他屈膝投靠呢。到时候他再大力褒奖,破格提拔,把杨浩树立成新一代帝党的中坚力量,不但会打破以前后党的种种约束掣肘,就连这群食古不化的老夫子,都可以架空替代。
他怎么看杨浩都是在做那种准备的。光绪自己也在等那一天。
可万万没想到,清流们把他那点儿小心思看的一清二楚,当机立断,来了个釜底抽薪!
康有为都启程去烟台了,有李鸿藻、翁同龢和一大帮朝廷重臣的亲笔信。李秉衡合作几乎是肯定的。他那边兵马一动,此事已经无可挽回。皇帝这边再怎么不舍,也只能顺着他们的意思走。先把圣旨给发了。
可光绪心里头,一点底都没有。
杨浩多厉害,看看其出道以来的表现就知道,那是算无遗策,且底蕴深厚。直到今天,没有人能把他的根基挖出来。若非李鸿藻再三保证,英美各国的人都表示支持。他是真的不想下旨。
部队昨天出发,李鸿章意外的没有任何表态。这就让皇帝心里首先不踏实。
今天,等了许久了,还不见有好消息传来,他更是有点不好的预感。
换做旁人。被皇帝扣了那么大帽子,早都诚惶诚恐了。可李鸿藻并不在意,甚至依旧坐的稳稳当当,语重心长的道:“皇上应该觉察到,杨氏归国以来,一切言行文章之间,从无半个效忠大清的字眼。其开口闭口都是中国如何,可他心里的中国到底是不是大清?臣等看来,不是。”
光绪默然。
这话非是诛心。实在杨浩本人反复阐述中国之国家概念,是以秉承中华文化为核心,以认同炎黄文明繁衍而成的各族人民为主要组成。说汉话用汉字的一整个文化人群的共同体。
光从字面上看,似乎满清也包含在其中。但认真分析起来就不太好了,什么是中国文化?满清入关以来,用两百多年删减篡改焚毁封禁,早已把中华经典弄得乱七八糟。你能说是秉承真正的中华正统?显然掀开来就是天大的麻烦。
更进一步的解释中,代表国家的政府概念。更是要命!
在杨浩的表述中,自古只有一个中国。无论夏商周还是秦汉唐,全部都是“朝代”,也即是管理中国的一届政府而已。皇帝怎么变,中国不曾变。
这个也算还能理解,可要作为现代文明国家的话,政府职能就完全不一样了。那必须是保证老有所养、幼有所教、病有所医、亡有所恤。人民享有受教育、受保护、选举和被选举、自由迁徙和发表言论等等权利,也同样担负有各种义务。
这几条可就要了老命了。历朝历代想尽办法,都是要把广大人民限制约束在某个地方不准乱走,更不允许胡乱说话,选举?聚会?那是要造反呐!
更别提要制定宪法,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你们要平等了,咱满人还上哪儿吃铁杆庄稼去?高高在上的统治地位还要不要保障了?
问题在,杨浩说的这些东西也是西方各国拿出来标榜自己“文明”的主要因素,虽然他们也都没实现,面子上人家却一定支持这样的说法。
如果真的按照杨浩的理念去改造国家,到最后保不齐连他这个皇帝的位置都不一定安稳了吧?撑死能给他剩下个君主立宪,那时候想要再一言九鼎,就绝不可能。
光绪帝被李鸿藻这么一说,心中也犹豫了。
之前他还存着个念头,以为杨氏是在外国呆的久了,缺乏王化熏陶,一时间转不过弯来。等其看明白大势,在被自己收服了,一定会把那些错误的观念给改掉,成为一名得力的臣子。
现在想来,不过是自己一厢情愿啊!
烦恼的用尾指搔了搔头皮,光绪幽幽叹道:“哎,只希望那杨氏能够幡然醒悟,或许朕还能宽仁一些,给他们悔过的机会。”
李鸿藻老眼之中厉光一闪,心中冷笑:“机会?那是绝对不会有了。这等危险之徒,不动则已,动就要迅如雷霆,斩草除根!”
他心中笃定,有一天时间,凭数千人马,想要剿杀租界内的一干帮凶,易如反掌耳。
只不过,天津租界的情势,却跟李大人想象中的“天兵到处,叛贼望风而逃、一举敉平”的景象完全不同。
被加强版“格林机炮”打懵了的德林和一帮清军,一直跑出二里地外,才惊魂未定的转过头。
一瞅身边的人居然少了那么些,德林登时火往上撞,挥舞马鞭嗷嗷叫唤:“反了反了!真是太不成话儿了!他们眼里还有没有王法,有没有朝廷?连咱们天兵都敢打?”
左右听得直翻白眼。这不废话么?人家不但打了,还弄死那么多!明显的不把朝廷放在眼里啊!好我的德林大人诶,您倒是拿个像样的主意出来啊?
德林有个屁的主意。他之前光想着抢功劳了,哪知道到手的是个烫手山芋,现在想丢出去都没人接手,忒惨了。
看到他六神无主的样儿,亲信上来建议:“爷,咱们还上去打不?这架势,恐怕光凭咱们的枪不顶事儿啊。要不然,寻北洋衙门借几门炮?”
“借个屁啊!那李鸿章就是跟姓杨的穿一条裤子。他能给才怪!”德林没好气的发作,“再说了,洋人再三叮嘱不能用炮,闹大了他们也不好交差。他娘的,爷算是看出来了,特么有一个算一个,归拢包堆都特么憋着坏呢!存心等着看爷的笑话儿!”
“那怎么办?咱总不能就这么等下去吧?”看看天色都快中午了,他们寸步未进。留给他们行动的时间可是不多。
德林不耐烦的挥手:“我特么哪知道!”
亲信直撇嘴,有您这么当老大的么?好歹给自家留点体面啊!
缓了缓劲儿,仍然建议道:“要不,咱们从侧面下手?那么长的围墙,他们里头一共没多少人。护不过来的。只要咱们进去几百人,里应外合,还愁敲不开他的乌龟壳子?”
“嗯?这主意我看成!”德林面露喜色。用力一拍那亲信的肩膀,“好小子,平时没看出来你那脑子还挺好使的。行啦,这差事就交给你来办,打开租界,爷多分你一成功劳!”
“你姥姥!”
亲信险些气的喷血。这也太不像话了!合着谁说话就坑谁啊?
后悔也晚了,看看德林那一句话不对就要抽刀砍人的表情。那亲信只好自认倒霉,点起一哨人马,从租界的西南面选了个地角,让人把准备好的梯子搭过护城河,战战兢兢的往对面爬。
他们一出动就是十架梯子,行动倒也有板有眼的。可才刚刚到了半截,头顶忽然一阵急骤的枪响,登时有七八个被打翻,惨叫着跌进深沟,又给里面倒插的尖锥给串成葫芦!
已经被堵在前面的拼命窜过去,才往边上滚开,冷不防身下轰隆炸开,却是不知何时已经埋下了反步兵地雷!底部有凹陷钢板反衬的定向杀伤雷,形成向外的扇形面破片和钢珠,登时连同后面聚集在一起的人一块扫倒一片!
“轰轰”几声爆响,清军死伤一地!
余下的妈呀一声喊,丢下武器抱头鼠窜!
这爆炸声,把德林在内的全部清军吓得面无人色,浑身直哆嗦的嘟囔:“太黑了!太黑了他们!不就是一租界么?用得着连地雷都埋上?这还有没有天理了?”
远处看热闹的人哈哈大笑:“一群文盲,人家铁丝网上都挂着牌子,下边儿有雷,炸死无论。你丫的还楞往上凑,纯粹找死。”
话虽如此,不少人心头一阵胆寒。他们里面有许多可是想过偷偷进去踅摸值钱玩意儿的。不说别的,那路边的不锈钢垃圾桶弄出来,都能卖大价钱!可都畏惧上头的电网,又没合适的家伙剪开筷子粗的钢筋,所以基本没人能得逞。
现在才知道,还有地雷这等利害大杀器,踩上去,死无全尸啊!
英租界那边,宝士德等人听到爆炸声,眉头顿时皱起来。这次的行动,他们是瞒着上头与清廷的官员勾结的。如果闹大了传回国内,会引起很大的麻烦。帝国内部许多人并不愿意看到不可控的意外出现。
不过很快他们得知,是美租界预设的地雷。宝士德恍然大悟:“看来我们那位神秘的朋友从一开始就预料到今天的场面,所以才不惜耗费巨资构建护城河和围墙。他们的谨慎果然得到了回报啊!”
称赞之后,他开始思考,照眼前的情况,一群无能的清兵根本别想打开美租界,他们连闯过障碍的勇气都没有。时间在迅速的过去,难道今天的试探要以闹剧收场?
不过那都无所谓了。只要挑起清廷与杨浩的斗争,彻底堵死他们合作的可能,甚至引发一场局部的武装冲突,最终结果都会对大英帝国有利。相信无论杨浩还是清廷吃了大亏之后,都会慎重考虑与大英帝国的合作提议吧?
另一边的清流书生们,却气的浑身直哆嗦,手指租界愤怒的呵斥:“无法无天,简直是胆大妄为之极!竟敢如此颟顸的对抗朝廷大军,不臣之心昭然若揭!”
“早就看出他们不寻常,今番彻底露出真面目了。哼,说得天花乱坠,我看他如何解释今天的事情。”
“当初就不敢答应让他进了这租界,美国人要退还,朝廷就该接下来。也不至酿成今日之祸。李鸿章,该杀!”
“该杀!都该杀!这些祸国奸臣,必须严惩,否则国将不国!”
跳着脚的大骂都有,但谁也不肯上前伸一根手指头。
清军进退两难,他们也是束手无策。正在冥思苦想找办法的当儿,忽听的远处传来一阵喧哗,有大队的书生打着旗幡突破人群,直驱租界前。为首者,正是《国闻报》总编严复。
清流们定睛一看,顿时面色大变,心道:“坏了!”(未完待续)
第二五五章 租界保卫战(三)
严复阴沉的脸色犹如孕育着风雷,腾腾向前迈进的步伐刚健有力,面对数百清兵高举的枪械视若无睹,昂首挺胸一直杀到德林的面前。
数以百计身穿长衫的书生在他身后站定,一双双怒目射出的光彩,逼视的众兵丁甚至不敢与他们相对,甚至枪都拿不稳当,犹犹豫豫的放低了。
严复盯着德林,一字一顿声如雷霆:“谁,让你们如此做得!”
德林感到一股不可捉摸的威压扑面而来,如同面对地位尊崇的王爷和一品大臣,挤得的胸口发闷,脸色潮红。
不过好歹是带兵的将领,他脖子上青筋一崩,眯眼喝问:“你是何人?!可知道阻拦官军抓捕侵犯,那可是抄家灭祖的大罪!”
“本人,严复!”
“啊?!严几道!这……。”
德林脑袋嗡的一下乱套了。严复是谁?如今天下最知名的人大概就是他了,《国闻报》的总编辑,几乎每一期报纸上都有他的文章。他翻译的书籍更是被无数青年学子奉为经典,论风头,也就比杨浩差着那么一筹,却又比当代其他文人要强盛的多。
这么一位大牛,虽然暂时在野,又一直没有考上进士,才名却早已传入皇帝的耳朵。若非他的一些言论,与当代的清流和后党都不怎么相符,只怕早已经被破格擢升,成为群伦之领袖。
德林瞥了一眼后面乌压压的一群书生。勉强挤出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结结巴巴的问:“原来是严先生!不知您来这儿有何贵干?咱们这正打仗呢,您是不是先找个地方避一避?”
严复叱道:“往哪里避?我且问你。知不知道这里是什么地方?”
“美租界!”德林硬着头皮回答,心里隐隐觉得有些不妙。
严复的声音陡然提高两倍:“那你知不知道,擅自攻打租界,形同与美国宣战?!你想让朝廷在日本之外,再加上一个世界第一等强大的敌人吗?你能承担的起那等后果吗?!”
德林心中被坑了的感觉更加的强烈。
美国多厉害,通过书刊报纸他也大略知道了,那是世界第一经济大国。虽然海军眼下不咋地。但人家只要乐意,挥手就能拿出几千万几个亿造大军舰。到时候大清国连一成抵抗的机会都没有。
不过事到如今他不能认栽,苦着脸道:“本将只是奉命行事……再说今儿这事不也经过美国人同意了吗?”
严复冷笑:“他们给你写在纸上了?”
白纸黑字的条款都能毁约,更何况只是嘴上说说。德林比任何时候都痛恨朝廷那帮子官员,你们特么的这都叫什么事儿啊。坑死爷了!
他呐呐的说不出话来,严复压根也没想过跟这么一位被选出来当枪头的笨蛋多废话,目光凛凛的环视所有兵丁,朗声说道:“国家危难之时,万不可再起邦交争端。尔等若不想招来国破家亡之滔天大祸,就不要再妄动刀兵!”
转回头,他冲一众书生学子大力一挥手:“我等就在这里,看看他们到底有没有胆子从我们身上踏过去!”
“谨遵先生号令!”
数百青年齐齐应声,随即在租界大门外的停车场上。紧挨着满地尸首血渍,凛然不惧,拦住去路。
这一变化。让无数围观者反应不过来。不过他们多半也都知道严复与杨浩的关系,大多数人以为,这是他在帮杨某力抗朝廷官军。
英租界里看热闹的清流们却清楚,严复的立场其实更倾向于改革派,中心思想依旧是启发国民,革新政治。却万万没有造反的意思。
如今严复横身拦路,其用意却在顾全大局上。毕竟。以其对列国外交的了解,以及对列强本性的认知,绝不会相信他们那么好心,为了让朝廷顺利剿灭杨氏的力量,就任由其冲击租界。那可是会引起大乱子的举动啊。
人群之中,一直隐在暗处观瞧的文廷式轻叹一声站了出来,对众人点点头:“我去劝劝他。”
另一边,一堆外国人却有点看不大明白,不解的问:“那一群人看上去一点战斗力都没有,为什么他们敢于无视枪械,几句话就能吓住了带领部队的将军?”
宝士德苦笑着解释:“带头的这位是整个中国很有名的一位学者,他就算站在皇帝面前也是可以得到重视的。而那些青年,却是明年要参加科举考试的学生。通俗一点说,其实他们已经是预备官员了。您知道,即使是在大英帝国,不是哪一位将军都敢得罪即将成为议员的家伙。”
众人恍然大悟,同时也纷纷摇头感到不可思议。那么一群未来的官员都上来阻拦,那么今天这事儿恐怕很难办成。
宝士德慨叹,看来他们的计划失败的几率大增啊!
英国在远东的外交官们,一直试图吞并美租界,眼下更有里面即将建成的远东最豪华最先进的建筑群。只要弄死杨浩,英国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获得一处足可跟伦敦相媲美的远东城市基地,其中蕴含的利益之大,不可估量。
并且顺带着能够消除大英帝国在远东的竞争对手,以及阻碍他们掌握中国的革新力量,这一举数得的好事,才能让他们冒险出手。
但现在看来,要实现的难度不小啊。
文廷式很快来到美租界前,虽然是便装,那股子出入宫廷为皇帝近臣的傲岸气质,却溢于言表。
严复却是认识他的,两人年龄又差不多。从仕途上说,却是天差地远。
不过世易时移。论名声,严复如今却又在众人之上。文廷式急于解决问题,主动先拱手打招呼:“不意今日在如此情形下与几道兄见面。”
严复礼节性的回礼。淡淡的道:“原来是文学士,今日之事,大约是你们与朝中几位大人的策划吧?你可知如此对待爱国志士,会令天下忠勇之人寒心?国难当头,又有谁能站出来力抗强敌?”
文廷式也不隐瞒,坦然道:“杨氏不臣之心昭然若揭,我却不知道他爱的是哪一国。此等朝廷心腹之患。不可不除。严先生,大清天下不缺忠臣孝子。只要我等辅佐圣天子励精图治。革新政治,中兴大业又有何难?纵然有外敌来犯,吾等自能拒敌于外矣!”
换做一年前,严复或许真能被他忽悠了。但现在他却比任何人看的都清楚。当即冷笑一声:“道光二十年至今,外敌屡屡进犯,我却只看到满朝大言炎炎,不见一人敢披坚执锐征伐沙场!文学士打算让谁去拒敌于外?”
文廷式登时哑口无言,脸皮憋得通红。
他跟朝廷那一堆人一样,都是放嘴炮的好手而已,到了动真格的时候,就全体麻爪。当然冒险送死的勾当,他们这群自觉身娇肉贵的大人们绝不会做。那不是还有无数的丘八武夫么?由他们来按照自家的比划去打就好了嘛。赢了是咱的功劳,输了是他们的责任。
羞恼之后,怒火往上窜。文廷式袖子一扫,沉下脸来:“严先生的文才学识,当今圣上也有看重。先生万万不可自误,免得自毁前程!杨氏覆灭已成必然,今日之局,更非尔等在野之人所能干预。我劝先生还有诸位学子。早早让开路吧。”
严复心里头小小激动一下。被皇帝赏识,得到朝廷重用。曾经是他多年的梦想。不过在上次科考失败后,他的心思已经淡了许多。而今更坚定信念要做改变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大事业,到底有没有皇帝的册封,不过是锦上添花而已。
因此,也只是稍微一动,就洒然放开,微笑道:“文学士,你们那些人都已经落伍了。世界之变化,早不是尔等固步自封就能拦挡。当此中华文明千古未遇之大为难、大变局之时,严复不敢置身一旁,更要全力投入,虽粉身碎骨亦在所不惜!租界,你们不能进!”
文廷式彻底恼了,迈上一步,沉声喝道:“若是一定要进呢?”
严复用手一指数百青年:“先从我们身上踏过去!我倒要看看,究竟有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鼓动朝廷撕毁条约,引发与列强之战争,陷亿万民众于水火。谁,敢来当这千古罪人!”
数百青年怒目以对,纷纷向前,厉声喝道:“退后!”
“退后!”
声音如雷,震响租界内外。那股悍不畏死的气势,登时压迫的文廷式浑身抖颤,一句话说不出。
远处看热闹的人群很有些不明白的,诧异道:“严先生不是一直都在号召大家伙儿爱国的吗?今儿怎么就帮忙拦着朝廷的大军进去呢?”
旁边有人好心解释:“嗨,这你还不明白么?那租界,就是朝廷割让给洋人的地皮,归人家洋人使唤。杨大老板费好大劲儿才设法弄到他名下,这才有了咱们天津卫几万家子人的工作。瞧见没有,边上那大学校,以后都是咱们家的小子进去学习当工人呢!这帮混账东西要打进去,毁了杨大老板的基业,断了咱们几万人的生路。末了还会引得洋人开军队过来问罪。你说那严先生能不拦着吗?”
“哎呦,这么说来的话,朝廷里面出奸臣了哇!他们鼓动人来动兵攻打,这不是要自毁江山吗?那是的拦着!”
“还不止呢!”明白人叹气道,“现如今,杨大老板正领着自家的护卫队从辽东打小日本,帮着朝廷守住东北老家。他们倒好,抽冷子来抢夺人家业,你说这都干的是人事儿么?”
老大的动静一嚷嚷,周围人都能听得到,顿时无数人义愤填膺,拍大腿叫道:“出这主意的,都他娘是王八蛋!咱们好不容易想过两天安生日子,怎么地,非得让大小洋人杀到天津卫来才甘心?不行,不能让他们得逞!”
“对,不能让他们那么干!咱们天津卫的爷们,受人恩惠那得懂得报答。我说诸位,前头有严先生和几百个举人秀才呢,人家都不怕,咱们这等烂命还怕个啥?大家伙一起去帮衬帮衬?”
“同去!同去!”
“算我一个!”
“他奶奶的,老子贱命一条,不怕他揍啥!俺也去!”
……人群一阵鼓噪,呼啦啦站起来几百号,越过清军跑到租界前,冲严复高声喊叫:“严先生,咱们也来帮忙站脚助威!您放心,有枪子儿打过来,先得撂倒咱们!”
更多的人从后面过来,有那一些看热闹不怕事大的跟着进来凑性子。运河帮的詹六爷等人暗中却调遣更多的帮众老幼妇孺。一时间,整个租界外面被越来越的平民给团团围住,形成厚厚的人墙完全隔开清军。
严复指着他们对文廷式道:“看到了吗?这就是人心所向!”(未完待续)
第二五六章 灰头土脸
要鼓动更多人跟着你走,光有理想主义是不行的,必须还得拿出更多的面包和黄油。
中国老百姓几千年传承下来的生存智慧,多半是不见兔子不撒鹰。你别说他们是小农意识、小市民,但凡这么说的人多半自己没挨过饿,吃喝不愁。所谓“民以食为天”,乃是至理名言。
杨浩一方面通过严复等人大肆宣扬进步理论,为的是影响那些吃的饱穿的暖的读书人。另一方面则大肆开设工厂,设定八级工制度,带来无以计数的工作岗位,这就是面包黄油的现实目标。
如此两方面都能满足的情况下,放在全国或许还不行,但在京津和周边一些已经进入实质操作的地方,他的影响力早已超过不干人事的朝廷。
津门老百姓或许并不太明白战胜日军的意义,但他们知道没了杨氏,已经端上了的饭碗子就要砸了。这年头,吃谁的饭就为谁卖命的观念深入人心,根本不需要太多的呼吁,自然有无数人自动自觉地涌上来维护租界的安危。
文廷式一帮清流书生们,自古以来都藐视民众的力量。觉得他们愚昧无知,懦弱可欺,只要把君臣大义的帽子扣过去,就能把他们给震慑住。
只不过清流们大概忘记了,自古以来的每次改朝换代,哪一回的中间力量不是他们瞧不起的农民?哪一个成功的人不是满足了农民的基本生存所需?
可以直接影响底层民众的地主和商人。正好卡在上层士族沟通下方的中间。他们自古以来扮演着获利者,以及影响最终结果的中间力量。
在东汉,这股力量辅助刘秀中兴成功。从而形成全新的门阀。在汉末,也是他们支持各路诸侯相互拼杀,最终决出胜负。在明代,清流士族借助朱元璋定下的规矩,巧妙的融合地主商人为一体,从而架空了朝廷并成为王朝灭亡的重要力量。
可在今天,清流们却拿不出一丁点儿可以吸引地主商人阶层的东西。反倒是杨浩。出手就以利诱吸引了北方的强大势力。试问,如此绑架了底层民众、中间商业资本。和不少上层年轻学子的强大体系,岂是他们一帮耍嘴皮子的妄想家所能随便动摇的?
文廷式显然想不明白,他满脸义愤的环视源源不绝赶来的民众,心中无限的失望。
灰溜溜的回到英租界。他气的脸色酱紫,浑身发抖。颤巍巍的怒斥:“荒唐!荒唐至极!这些无知的刁民,完全不明白朝廷的良苦用心!他们心里还有没有王法,还有没有皇上?”
旁边人一样气愤难平:“都要怪那姓杨的,惯会花言巧语愚弄世人。此獠绝不可留,该杀,该杀呀!”
“可奈何,有这许多的无知愚民为他蛊惑,不肯听从朝廷正理。若想轻易拿下此地,却是极难!”
“李鸿章呢?此地闹出偌大的动静,他就敢躲在衙门里权当看不见?简直不可理喻。该杀!”
……这个时候他们倒是想起李鸿章来了。可就在不久前,他们还纷纷上书要斩了李鸿章以谢天下呢。所以说,别看一帮清流们平日里显得聪明过人,认真办起事来个顶个的眼高手低。难怪李鸿章压根都瞧不起他们。
文廷式拳头攥的指甲都割破了掌心,仍旧存着一份侥幸的冷哼道:“先让他们高兴一阵,且等山东李巡抚铲平杨氏巢|||穴。看他们还有何底气闹腾!”
“对对对,此地有租界洋人。诸多不便。那山东可是兵强马壮,天兵到处,顽敌必然冰消瓦解!”
一片声的互相打气,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千里之外的李秉衡身上。
李秉衡也的确被康有为说动了。或者其实巡抚大人本身就想找机会剿灭杨氏武装,为自己的治下打造一个彻底的安定繁荣。如今有了由头,他毫不犹豫的把章高元的三千兵马派回去,命令说的是,快马加鞭星夜疾奔,务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杨氏一举铲除。
但他怎么都想不到,章高元答应的很痛快,拔营速度也不慢。但等部队开出莱州之后,一天走了不到二十里,看看天色到了下午,就喝令扎营安歇。
受命跟着监督剿杀行动的康有为不乐意了,冲进营帐催促其进兵,章高元瞪眼呵斥:“百里而趋利者必蹶上将军,五十里而趋利者军半至。此乃兵法道理,你懂还是我懂?”
康有为也是熟读兵书的,当即反驳:“那是征战于邦外,如今却是剿杀叛匪,岂可同日而语?章总兵如此拖延,怕不是与那杨氏叛逆有染?”
这话当真是诛心之言。眼下谁都知道,杨浩在青岛弄了一大摊子工程,许多的货物也是从那里上岸的。但此事关节却在李鸿章身上,章高元不过听命行事。再说,官商勾结乃是众人皆知的规则,却是能做不能说的。
康有为狂妄的很,自以为掌握天下大道理,占据道德制高点就可以绑架所有人,口不择言的把话说出来。
章高元脸皮一黑,指着营外厉声呵斥:“来人,把这胡言乱语的混账东西叉出去!”
康有为勃然变色,梗着脖子嚷嚷:“你敢?我乃是……!”
亲兵冲上来一刀鞘糊在他脸上:“乃你麻痹啊!半点功名都没有的白身,也敢跟俺们军门比手画脚,还读书人呢,一点礼貌都不懂,我呸!”
拳打脚踢的把他赶出去。
康有为血流皮面,辫子都不知道被哪个阴损的家伙给切掉半截,披头散发活似疯子一般的丢出军营外,所有军兵都发出放肆的嘲笑。
“此仇……此仇不共戴天!章高元。我跟你没完!”
他踉踉跄跄爬起来,凭着胸中一股子执拗倔强,硬撑着转头往烟台去。他要告状。要把这群勾结叛逆的粗鄙武夫一棍子打死!
把人赶出去后,章高元冲后边喊:“混账小子,这回你可是满意了?”
他儿子章中行满面笑容的转出来,竖起大拇指赞道:“父亲果然英明神武,如此轻易就把那讨厌的东西发作了出去。”
章高元没好气的冷哼道:“你可知道如此一来,却把朝廷之中好几位大人物都得罪了?那帮酸腐文官手里的笔可是比刀子还刻薄恶毒!混小子,若非你跟杨氏搅合的太深。老爹我又何苦冒那么大风险?”
章中行很狗腿的上来帮忙捶肩膀。
章高元心里头苦笑,他这么做也是无可奈何。说起来。他也算是这时代少有的清廉武官,不喝兵血基本不吃空饷。丰厚的薪俸还被他时常用来贴补下边的人,几十年来少说也有几万两花出去,故而能得到上下一致的拥戴。
可如此一来不免亏待了家里人。杨浩那小子又坏。上来就令人跟章中行搭上关系,更把青岛那么大的产业里拿出股份来分给他,又把通过此地运往周遭州县的洋货巨利都让给他赚。这又不是犯法的买卖,章中行很快就进了套子。
如今杨浩大势已成,举手之间都能搅动一方风云,章高元也看明白局势,当然不会去当那拦车的螳螂。再说,他也非常认同杨浩的国家大义,军人职责的界定。也想着百年之后,能留下个为国征战的好名声。
李秉衡让他来剿灭杨氏,他不能硬顶。但具体怎么执行。那就得看他乐意不乐意了。
康有为自恃有尚方宝剑,却忘了他还没考中进士呢。一个白身也想对堂堂二品武将呼来喝去,纯粹自找难看。
章中行一边给老爹捶肩膀,一边笑嘻嘻的道:“老爹啊,如今这情势你还看不出来吗?天要变了,咱们犯不上去当那忠臣孝子。人家李鸿章李中堂( 立鼎1894 http://www.xlawen.org/kan/5469/ )
但这却让其他绷紧神经的清军登时失控!不管瞄准没瞄准的,数十条枪紧跟着打响。随后更多的枪也开火,砰砰啪啪的爆响登时响成一片!
硝烟弥漫,弹丸乱飞。双方隔着五六十米,乱糟糟的扑向河对面的武装警卫!
一发子弹擦着穆勒的腮帮子掠过,他的眼角一抽,登时露出隐藏许久的暴戾,怒吼一声:“清军擅自攻打租界,立刻反击!”
反手从腰间掏出加长枪管的.40大左轮。对准前方啪啪啪一口气连开六枪!
德林在枪声刚起的时候,第一时间使了个超级麻溜的“镫里藏身”躲到马身下。险之又险的避开对面射来的子弹。紧跟着他驳马退回阵中,身边的亲兵呼啦涌上来把他护住,随即枪声如爆豆,乱做一团!
真打起来了!
后边看热闹的人轰然四散!这回谁都笑不出来,数千人开兵见仗那能有个好儿吗?随便一颗子弹飞过来就能要人命啊!
不过他们也没跑多远。离着不远就是与北洋大学相连的职业学校工地,哪边挖土垒起来的岭子足有两岸米高,爬进去连大炮都轰不到。
成千上万的看客呼隆隆躲进去,返回头往租界这边踅摸着,还不忘了讨论:“您说,这帮官军能打进去不?”
“我看悬大呼儿,就他们那两下子,哪儿是人家杨家军的对手?”
“不是说租界里才两百来号人么?平日里也没见他们使枪……。”
“嘁!换你家有千万两银子的财产,会只拿一堆棍棒来看守院子?人家那是不外露!您等着看,热闹还在后头呢!”
真让这位说着了。事出突然,穆勒和出来的上百警卫匆忙回击,打翻十几名清兵,他们自己也有好几人受伤。不过都穿着插板防弹衣带着头盔,没有致命伤。
关键时刻,桥头哨卡和大铁门后面的哨楼里,呼啦推出四挺转管格林机炮---当然不是这时代的破烂,而是杨浩那边根据成熟版的m134改良的。虽然仍旧是手摇,却是能够使用子弹带的家伙,射速最低也是350发每分,最高可以达到600发以上!
使用子弹的格林机炮“腾腾腾”的爆响,四条铁鞭子狠狠的抽打在清军之中,霎时间搅起一阵血肉横飞,哭爹喊娘,鬼哭狼嚎!
堵在租界门口的上千号人登时炸锅,也不知道谁喊了一嗓子,呼啦啦潮水一样的向后溃退,转眼之间五百米外竟是一个站着的人都没有!
枪声骤停,硝烟散尽,租界门口地上只有百来号倒下的清兵。一半是真的吃了枪子儿,另一半却是眼瞅着跑不了,干脆躺下装死的。
穆勒往地上狠狠吐了口痰,大声骂道:“懦夫!”
旁边有人冷冰冰的道:“穆勒队长随地吐痰,罚款五元!”
“啊?!”穆勒那威猛的脸孔登时垮下来,转头冲比他矮了一大截的警卫堆出个难看的笑容,“兄弟,现在是非常时刻,我这不算是犯规吧?”
对方根本不理,从口袋里掏出小本本记上。
五元,就是五块大洋啊!就吐了一口痰,给罚没了。
虽然不是第一次吃亏,并且工资高高的不差那点儿,穆勒让然肉疼的腮帮子直抽抽。不过他不敢跟监督的警卫发飙,气呼呼的扭回身,一指前面的清军,咬牙喝道:“去把那些混蛋统统抓起来!该死的东西,你们害我损失好多钱!”
倒霉的清兵立马成了他的出气筒。警卫们蜂拥冲出去,把装死的踹起来缴枪,逼着他们肩扛手抬的把受伤清兵都弄到租界内。至于死了的,仍然留在原地。
租界大铁门轰隆关上,只留下满地硝烟和血腥气。(未完待续)
ps:感谢书友随欲逐流、微小宝的月票!
第二五四章 租界保卫战(二)
京城,皇宫,养心殿西暖阁。
光绪皇帝满脸焦灼的在御座下来回踱步,蹬蹬蹬的声音凌乱无序,显示他的心情实在糟糕。
大概他的动作实在有点大,坐在下头的李鸿藻忍不住提醒道:“皇上,每逢大事有静气,不过是剿灭区区一贼子而已,您无需如此忧虑。”
光绪帝站住脚,转身逼视他道:“老师说的轻巧哇。可那杨鼎世却非一般的逆贼,他自始至终都摆明旗号,要帮助中国文明兴盛。数月以来种种作为,更是博得天下无数人的赞赏。如今又是为国抗击倭寇的紧要关头,你们这么做,是要陷朕于不义呀!”
李鸿藻和翁同龢的那群清流弟子们,此次行动可谓胆大。一切都策划周详准备妥当了,最后关头才告知光绪,请他下旨出动驻京兵马联手攻打美租界。
光绪本身不想答应,他还等着杨浩战胜归来,再向他屈膝投靠呢。到时候他再大力褒奖,破格提拔,把杨浩树立成新一代帝党的中坚力量,不但会打破以前后党的种种约束掣肘,就连这群食古不化的老夫子,都可以架空替代。
他怎么看杨浩都是在做那种准备的。光绪自己也在等那一天。
可万万没想到,清流们把他那点儿小心思看的一清二楚,当机立断,来了个釜底抽薪!
康有为都启程去烟台了,有李鸿藻、翁同龢和一大帮朝廷重臣的亲笔信。李秉衡合作几乎是肯定的。他那边兵马一动,此事已经无可挽回。皇帝这边再怎么不舍,也只能顺着他们的意思走。先把圣旨给发了。
可光绪心里头,一点底都没有。
杨浩多厉害,看看其出道以来的表现就知道,那是算无遗策,且底蕴深厚。直到今天,没有人能把他的根基挖出来。若非李鸿藻再三保证,英美各国的人都表示支持。他是真的不想下旨。
部队昨天出发,李鸿章意外的没有任何表态。这就让皇帝心里首先不踏实。
今天,等了许久了,还不见有好消息传来,他更是有点不好的预感。
换做旁人。被皇帝扣了那么大帽子,早都诚惶诚恐了。可李鸿藻并不在意,甚至依旧坐的稳稳当当,语重心长的道:“皇上应该觉察到,杨氏归国以来,一切言行文章之间,从无半个效忠大清的字眼。其开口闭口都是中国如何,可他心里的中国到底是不是大清?臣等看来,不是。”
光绪默然。
这话非是诛心。实在杨浩本人反复阐述中国之国家概念,是以秉承中华文化为核心,以认同炎黄文明繁衍而成的各族人民为主要组成。说汉话用汉字的一整个文化人群的共同体。
光从字面上看,似乎满清也包含在其中。但认真分析起来就不太好了,什么是中国文化?满清入关以来,用两百多年删减篡改焚毁封禁,早已把中华经典弄得乱七八糟。你能说是秉承真正的中华正统?显然掀开来就是天大的麻烦。
更进一步的解释中,代表国家的政府概念。更是要命!
在杨浩的表述中,自古只有一个中国。无论夏商周还是秦汉唐,全部都是“朝代”,也即是管理中国的一届政府而已。皇帝怎么变,中国不曾变。
这个也算还能理解,可要作为现代文明国家的话,政府职能就完全不一样了。那必须是保证老有所养、幼有所教、病有所医、亡有所恤。人民享有受教育、受保护、选举和被选举、自由迁徙和发表言论等等权利,也同样担负有各种义务。
这几条可就要了老命了。历朝历代想尽办法,都是要把广大人民限制约束在某个地方不准乱走,更不允许胡乱说话,选举?聚会?那是要造反呐!
更别提要制定宪法,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你们要平等了,咱满人还上哪儿吃铁杆庄稼去?高高在上的统治地位还要不要保障了?
问题在,杨浩说的这些东西也是西方各国拿出来标榜自己“文明”的主要因素,虽然他们也都没实现,面子上人家却一定支持这样的说法。
如果真的按照杨浩的理念去改造国家,到最后保不齐连他这个皇帝的位置都不一定安稳了吧?撑死能给他剩下个君主立宪,那时候想要再一言九鼎,就绝不可能。
光绪帝被李鸿藻这么一说,心中也犹豫了。
之前他还存着个念头,以为杨氏是在外国呆的久了,缺乏王化熏陶,一时间转不过弯来。等其看明白大势,在被自己收服了,一定会把那些错误的观念给改掉,成为一名得力的臣子。
现在想来,不过是自己一厢情愿啊!
烦恼的用尾指搔了搔头皮,光绪幽幽叹道:“哎,只希望那杨氏能够幡然醒悟,或许朕还能宽仁一些,给他们悔过的机会。”
李鸿藻老眼之中厉光一闪,心中冷笑:“机会?那是绝对不会有了。这等危险之徒,不动则已,动就要迅如雷霆,斩草除根!”
他心中笃定,有一天时间,凭数千人马,想要剿杀租界内的一干帮凶,易如反掌耳。
只不过,天津租界的情势,却跟李大人想象中的“天兵到处,叛贼望风而逃、一举敉平”的景象完全不同。
被加强版“格林机炮”打懵了的德林和一帮清军,一直跑出二里地外,才惊魂未定的转过头。
一瞅身边的人居然少了那么些,德林登时火往上撞,挥舞马鞭嗷嗷叫唤:“反了反了!真是太不成话儿了!他们眼里还有没有王法,有没有朝廷?连咱们天兵都敢打?”
左右听得直翻白眼。这不废话么?人家不但打了,还弄死那么多!明显的不把朝廷放在眼里啊!好我的德林大人诶,您倒是拿个像样的主意出来啊?
德林有个屁的主意。他之前光想着抢功劳了,哪知道到手的是个烫手山芋,现在想丢出去都没人接手,忒惨了。
看到他六神无主的样儿,亲信上来建议:“爷,咱们还上去打不?这架势,恐怕光凭咱们的枪不顶事儿啊。要不然,寻北洋衙门借几门炮?”
“借个屁啊!那李鸿章就是跟姓杨的穿一条裤子。他能给才怪!”德林没好气的发作,“再说了,洋人再三叮嘱不能用炮,闹大了他们也不好交差。他娘的,爷算是看出来了,特么有一个算一个,归拢包堆都特么憋着坏呢!存心等着看爷的笑话儿!”
“那怎么办?咱总不能就这么等下去吧?”看看天色都快中午了,他们寸步未进。留给他们行动的时间可是不多。
德林不耐烦的挥手:“我特么哪知道!”
亲信直撇嘴,有您这么当老大的么?好歹给自家留点体面啊!
缓了缓劲儿,仍然建议道:“要不,咱们从侧面下手?那么长的围墙,他们里头一共没多少人。护不过来的。只要咱们进去几百人,里应外合,还愁敲不开他的乌龟壳子?”
“嗯?这主意我看成!”德林面露喜色。用力一拍那亲信的肩膀,“好小子,平时没看出来你那脑子还挺好使的。行啦,这差事就交给你来办,打开租界,爷多分你一成功劳!”
“你姥姥!”
亲信险些气的喷血。这也太不像话了!合着谁说话就坑谁啊?
后悔也晚了,看看德林那一句话不对就要抽刀砍人的表情。那亲信只好自认倒霉,点起一哨人马,从租界的西南面选了个地角,让人把准备好的梯子搭过护城河,战战兢兢的往对面爬。
他们一出动就是十架梯子,行动倒也有板有眼的。可才刚刚到了半截,头顶忽然一阵急骤的枪响,登时有七八个被打翻,惨叫着跌进深沟,又给里面倒插的尖锥给串成葫芦!
已经被堵在前面的拼命窜过去,才往边上滚开,冷不防身下轰隆炸开,却是不知何时已经埋下了反步兵地雷!底部有凹陷钢板反衬的定向杀伤雷,形成向外的扇形面破片和钢珠,登时连同后面聚集在一起的人一块扫倒一片!
“轰轰”几声爆响,清军死伤一地!
余下的妈呀一声喊,丢下武器抱头鼠窜!
这爆炸声,把德林在内的全部清军吓得面无人色,浑身直哆嗦的嘟囔:“太黑了!太黑了他们!不就是一租界么?用得着连地雷都埋上?这还有没有天理了?”
远处看热闹的人哈哈大笑:“一群文盲,人家铁丝网上都挂着牌子,下边儿有雷,炸死无论。你丫的还楞往上凑,纯粹找死。”
话虽如此,不少人心头一阵胆寒。他们里面有许多可是想过偷偷进去踅摸值钱玩意儿的。不说别的,那路边的不锈钢垃圾桶弄出来,都能卖大价钱!可都畏惧上头的电网,又没合适的家伙剪开筷子粗的钢筋,所以基本没人能得逞。
现在才知道,还有地雷这等利害大杀器,踩上去,死无全尸啊!
英租界那边,宝士德等人听到爆炸声,眉头顿时皱起来。这次的行动,他们是瞒着上头与清廷的官员勾结的。如果闹大了传回国内,会引起很大的麻烦。帝国内部许多人并不愿意看到不可控的意外出现。
不过很快他们得知,是美租界预设的地雷。宝士德恍然大悟:“看来我们那位神秘的朋友从一开始就预料到今天的场面,所以才不惜耗费巨资构建护城河和围墙。他们的谨慎果然得到了回报啊!”
称赞之后,他开始思考,照眼前的情况,一群无能的清兵根本别想打开美租界,他们连闯过障碍的勇气都没有。时间在迅速的过去,难道今天的试探要以闹剧收场?
不过那都无所谓了。只要挑起清廷与杨浩的斗争,彻底堵死他们合作的可能,甚至引发一场局部的武装冲突,最终结果都会对大英帝国有利。相信无论杨浩还是清廷吃了大亏之后,都会慎重考虑与大英帝国的合作提议吧?
另一边的清流书生们,却气的浑身直哆嗦,手指租界愤怒的呵斥:“无法无天,简直是胆大妄为之极!竟敢如此颟顸的对抗朝廷大军,不臣之心昭然若揭!”
“早就看出他们不寻常,今番彻底露出真面目了。哼,说得天花乱坠,我看他如何解释今天的事情。”
“当初就不敢答应让他进了这租界,美国人要退还,朝廷就该接下来。也不至酿成今日之祸。李鸿章,该杀!”
“该杀!都该杀!这些祸国奸臣,必须严惩,否则国将不国!”
跳着脚的大骂都有,但谁也不肯上前伸一根手指头。
清军进退两难,他们也是束手无策。正在冥思苦想找办法的当儿,忽听的远处传来一阵喧哗,有大队的书生打着旗幡突破人群,直驱租界前。为首者,正是《国闻报》总编严复。
清流们定睛一看,顿时面色大变,心道:“坏了!”(未完待续)
第二五五章 租界保卫战(三)
严复阴沉的脸色犹如孕育着风雷,腾腾向前迈进的步伐刚健有力,面对数百清兵高举的枪械视若无睹,昂首挺胸一直杀到德林的面前。
数以百计身穿长衫的书生在他身后站定,一双双怒目射出的光彩,逼视的众兵丁甚至不敢与他们相对,甚至枪都拿不稳当,犹犹豫豫的放低了。
严复盯着德林,一字一顿声如雷霆:“谁,让你们如此做得!”
德林感到一股不可捉摸的威压扑面而来,如同面对地位尊崇的王爷和一品大臣,挤得的胸口发闷,脸色潮红。
不过好歹是带兵的将领,他脖子上青筋一崩,眯眼喝问:“你是何人?!可知道阻拦官军抓捕侵犯,那可是抄家灭祖的大罪!”
“本人,严复!”
“啊?!严几道!这……。”
德林脑袋嗡的一下乱套了。严复是谁?如今天下最知名的人大概就是他了,《国闻报》的总编辑,几乎每一期报纸上都有他的文章。他翻译的书籍更是被无数青年学子奉为经典,论风头,也就比杨浩差着那么一筹,却又比当代其他文人要强盛的多。
这么一位大牛,虽然暂时在野,又一直没有考上进士,才名却早已传入皇帝的耳朵。若非他的一些言论,与当代的清流和后党都不怎么相符,只怕早已经被破格擢升,成为群伦之领袖。
德林瞥了一眼后面乌压压的一群书生。勉强挤出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结结巴巴的问:“原来是严先生!不知您来这儿有何贵干?咱们这正打仗呢,您是不是先找个地方避一避?”
严复叱道:“往哪里避?我且问你。知不知道这里是什么地方?”
“美租界!”德林硬着头皮回答,心里隐隐觉得有些不妙。
严复的声音陡然提高两倍:“那你知不知道,擅自攻打租界,形同与美国宣战?!你想让朝廷在日本之外,再加上一个世界第一等强大的敌人吗?你能承担的起那等后果吗?!”
德林心中被坑了的感觉更加的强烈。
美国多厉害,通过书刊报纸他也大略知道了,那是世界第一经济大国。虽然海军眼下不咋地。但人家只要乐意,挥手就能拿出几千万几个亿造大军舰。到时候大清国连一成抵抗的机会都没有。
不过事到如今他不能认栽,苦着脸道:“本将只是奉命行事……再说今儿这事不也经过美国人同意了吗?”
严复冷笑:“他们给你写在纸上了?”
白纸黑字的条款都能毁约,更何况只是嘴上说说。德林比任何时候都痛恨朝廷那帮子官员,你们特么的这都叫什么事儿啊。坑死爷了!
他呐呐的说不出话来,严复压根也没想过跟这么一位被选出来当枪头的笨蛋多废话,目光凛凛的环视所有兵丁,朗声说道:“国家危难之时,万不可再起邦交争端。尔等若不想招来国破家亡之滔天大祸,就不要再妄动刀兵!”
转回头,他冲一众书生学子大力一挥手:“我等就在这里,看看他们到底有没有胆子从我们身上踏过去!”
“谨遵先生号令!”
数百青年齐齐应声,随即在租界大门外的停车场上。紧挨着满地尸首血渍,凛然不惧,拦住去路。
这一变化。让无数围观者反应不过来。不过他们多半也都知道严复与杨浩的关系,大多数人以为,这是他在帮杨某力抗朝廷官军。
英租界里看热闹的清流们却清楚,严复的立场其实更倾向于改革派,中心思想依旧是启发国民,革新政治。却万万没有造反的意思。
如今严复横身拦路,其用意却在顾全大局上。毕竟。以其对列国外交的了解,以及对列强本性的认知,绝不会相信他们那么好心,为了让朝廷顺利剿灭杨氏的力量,就任由其冲击租界。那可是会引起大乱子的举动啊。
人群之中,一直隐在暗处观瞧的文廷式轻叹一声站了出来,对众人点点头:“我去劝劝他。”
另一边,一堆外国人却有点看不大明白,不解的问:“那一群人看上去一点战斗力都没有,为什么他们敢于无视枪械,几句话就能吓住了带领部队的将军?”
宝士德苦笑着解释:“带头的这位是整个中国很有名的一位学者,他就算站在皇帝面前也是可以得到重视的。而那些青年,却是明年要参加科举考试的学生。通俗一点说,其实他们已经是预备官员了。您知道,即使是在大英帝国,不是哪一位将军都敢得罪即将成为议员的家伙。”
众人恍然大悟,同时也纷纷摇头感到不可思议。那么一群未来的官员都上来阻拦,那么今天这事儿恐怕很难办成。
宝士德慨叹,看来他们的计划失败的几率大增啊!
英国在远东的外交官们,一直试图吞并美租界,眼下更有里面即将建成的远东最豪华最先进的建筑群。只要弄死杨浩,英国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获得一处足可跟伦敦相媲美的远东城市基地,其中蕴含的利益之大,不可估量。
并且顺带着能够消除大英帝国在远东的竞争对手,以及阻碍他们掌握中国的革新力量,这一举数得的好事,才能让他们冒险出手。
但现在看来,要实现的难度不小啊。
文廷式很快来到美租界前,虽然是便装,那股子出入宫廷为皇帝近臣的傲岸气质,却溢于言表。
严复却是认识他的,两人年龄又差不多。从仕途上说,却是天差地远。
不过世易时移。论名声,严复如今却又在众人之上。文廷式急于解决问题,主动先拱手打招呼:“不意今日在如此情形下与几道兄见面。”
严复礼节性的回礼。淡淡的道:“原来是文学士,今日之事,大约是你们与朝中几位大人的策划吧?你可知如此对待爱国志士,会令天下忠勇之人寒心?国难当头,又有谁能站出来力抗强敌?”
文廷式也不隐瞒,坦然道:“杨氏不臣之心昭然若揭,我却不知道他爱的是哪一国。此等朝廷心腹之患。不可不除。严先生,大清天下不缺忠臣孝子。只要我等辅佐圣天子励精图治。革新政治,中兴大业又有何难?纵然有外敌来犯,吾等自能拒敌于外矣!”
换做一年前,严复或许真能被他忽悠了。但现在他却比任何人看的都清楚。当即冷笑一声:“道光二十年至今,外敌屡屡进犯,我却只看到满朝大言炎炎,不见一人敢披坚执锐征伐沙场!文学士打算让谁去拒敌于外?”
文廷式登时哑口无言,脸皮憋得通红。
他跟朝廷那一堆人一样,都是放嘴炮的好手而已,到了动真格的时候,就全体麻爪。当然冒险送死的勾当,他们这群自觉身娇肉贵的大人们绝不会做。那不是还有无数的丘八武夫么?由他们来按照自家的比划去打就好了嘛。赢了是咱的功劳,输了是他们的责任。
羞恼之后,怒火往上窜。文廷式袖子一扫,沉下脸来:“严先生的文才学识,当今圣上也有看重。先生万万不可自误,免得自毁前程!杨氏覆灭已成必然,今日之局,更非尔等在野之人所能干预。我劝先生还有诸位学子。早早让开路吧。”
严复心里头小小激动一下。被皇帝赏识,得到朝廷重用。曾经是他多年的梦想。不过在上次科考失败后,他的心思已经淡了许多。而今更坚定信念要做改变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大事业,到底有没有皇帝的册封,不过是锦上添花而已。
因此,也只是稍微一动,就洒然放开,微笑道:“文学士,你们那些人都已经落伍了。世界之变化,早不是尔等固步自封就能拦挡。当此中华文明千古未遇之大为难、大变局之时,严复不敢置身一旁,更要全力投入,虽粉身碎骨亦在所不惜!租界,你们不能进!”
文廷式彻底恼了,迈上一步,沉声喝道:“若是一定要进呢?”
严复用手一指数百青年:“先从我们身上踏过去!我倒要看看,究竟有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鼓动朝廷撕毁条约,引发与列强之战争,陷亿万民众于水火。谁,敢来当这千古罪人!”
数百青年怒目以对,纷纷向前,厉声喝道:“退后!”
“退后!”
声音如雷,震响租界内外。那股悍不畏死的气势,登时压迫的文廷式浑身抖颤,一句话说不出。
远处看热闹的人群很有些不明白的,诧异道:“严先生不是一直都在号召大家伙儿爱国的吗?今儿怎么就帮忙拦着朝廷的大军进去呢?”
旁边有人好心解释:“嗨,这你还不明白么?那租界,就是朝廷割让给洋人的地皮,归人家洋人使唤。杨大老板费好大劲儿才设法弄到他名下,这才有了咱们天津卫几万家子人的工作。瞧见没有,边上那大学校,以后都是咱们家的小子进去学习当工人呢!这帮混账东西要打进去,毁了杨大老板的基业,断了咱们几万人的生路。末了还会引得洋人开军队过来问罪。你说那严先生能不拦着吗?”
“哎呦,这么说来的话,朝廷里面出奸臣了哇!他们鼓动人来动兵攻打,这不是要自毁江山吗?那是的拦着!”
“还不止呢!”明白人叹气道,“现如今,杨大老板正领着自家的护卫队从辽东打小日本,帮着朝廷守住东北老家。他们倒好,抽冷子来抢夺人家业,你说这都干的是人事儿么?”
老大的动静一嚷嚷,周围人都能听得到,顿时无数人义愤填膺,拍大腿叫道:“出这主意的,都他娘是王八蛋!咱们好不容易想过两天安生日子,怎么地,非得让大小洋人杀到天津卫来才甘心?不行,不能让他们得逞!”
“对,不能让他们那么干!咱们天津卫的爷们,受人恩惠那得懂得报答。我说诸位,前头有严先生和几百个举人秀才呢,人家都不怕,咱们这等烂命还怕个啥?大家伙一起去帮衬帮衬?”
“同去!同去!”
“算我一个!”
“他奶奶的,老子贱命一条,不怕他揍啥!俺也去!”
……人群一阵鼓噪,呼啦啦站起来几百号,越过清军跑到租界前,冲严复高声喊叫:“严先生,咱们也来帮忙站脚助威!您放心,有枪子儿打过来,先得撂倒咱们!”
更多的人从后面过来,有那一些看热闹不怕事大的跟着进来凑性子。运河帮的詹六爷等人暗中却调遣更多的帮众老幼妇孺。一时间,整个租界外面被越来越的平民给团团围住,形成厚厚的人墙完全隔开清军。
严复指着他们对文廷式道:“看到了吗?这就是人心所向!”(未完待续)
第二五六章 灰头土脸
要鼓动更多人跟着你走,光有理想主义是不行的,必须还得拿出更多的面包和黄油。
中国老百姓几千年传承下来的生存智慧,多半是不见兔子不撒鹰。你别说他们是小农意识、小市民,但凡这么说的人多半自己没挨过饿,吃喝不愁。所谓“民以食为天”,乃是至理名言。
杨浩一方面通过严复等人大肆宣扬进步理论,为的是影响那些吃的饱穿的暖的读书人。另一方面则大肆开设工厂,设定八级工制度,带来无以计数的工作岗位,这就是面包黄油的现实目标。
如此两方面都能满足的情况下,放在全国或许还不行,但在京津和周边一些已经进入实质操作的地方,他的影响力早已超过不干人事的朝廷。
津门老百姓或许并不太明白战胜日军的意义,但他们知道没了杨氏,已经端上了的饭碗子就要砸了。这年头,吃谁的饭就为谁卖命的观念深入人心,根本不需要太多的呼吁,自然有无数人自动自觉地涌上来维护租界的安危。
文廷式一帮清流书生们,自古以来都藐视民众的力量。觉得他们愚昧无知,懦弱可欺,只要把君臣大义的帽子扣过去,就能把他们给震慑住。
只不过清流们大概忘记了,自古以来的每次改朝换代,哪一回的中间力量不是他们瞧不起的农民?哪一个成功的人不是满足了农民的基本生存所需?
可以直接影响底层民众的地主和商人。正好卡在上层士族沟通下方的中间。他们自古以来扮演着获利者,以及影响最终结果的中间力量。
在东汉,这股力量辅助刘秀中兴成功。从而形成全新的门阀。在汉末,也是他们支持各路诸侯相互拼杀,最终决出胜负。在明代,清流士族借助朱元璋定下的规矩,巧妙的融合地主商人为一体,从而架空了朝廷并成为王朝灭亡的重要力量。
可在今天,清流们却拿不出一丁点儿可以吸引地主商人阶层的东西。反倒是杨浩。出手就以利诱吸引了北方的强大势力。试问,如此绑架了底层民众、中间商业资本。和不少上层年轻学子的强大体系,岂是他们一帮耍嘴皮子的妄想家所能随便动摇的?
文廷式显然想不明白,他满脸义愤的环视源源不绝赶来的民众,心中无限的失望。
灰溜溜的回到英租界。他气的脸色酱紫,浑身发抖。颤巍巍的怒斥:“荒唐!荒唐至极!这些无知的刁民,完全不明白朝廷的良苦用心!他们心里还有没有王法,还有没有皇上?”
旁边人一样气愤难平:“都要怪那姓杨的,惯会花言巧语愚弄世人。此獠绝不可留,该杀,该杀呀!”
“可奈何,有这许多的无知愚民为他蛊惑,不肯听从朝廷正理。若想轻易拿下此地,却是极难!”
“李鸿章呢?此地闹出偌大的动静,他就敢躲在衙门里权当看不见?简直不可理喻。该杀!”
……这个时候他们倒是想起李鸿章来了。可就在不久前,他们还纷纷上书要斩了李鸿章以谢天下呢。所以说,别看一帮清流们平日里显得聪明过人,认真办起事来个顶个的眼高手低。难怪李鸿章压根都瞧不起他们。
文廷式拳头攥的指甲都割破了掌心,仍旧存着一份侥幸的冷哼道:“先让他们高兴一阵,且等山东李巡抚铲平杨氏巢|||穴。看他们还有何底气闹腾!”
“对对对,此地有租界洋人。诸多不便。那山东可是兵强马壮,天兵到处,顽敌必然冰消瓦解!”
一片声的互相打气,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千里之外的李秉衡身上。
李秉衡也的确被康有为说动了。或者其实巡抚大人本身就想找机会剿灭杨氏武装,为自己的治下打造一个彻底的安定繁荣。如今有了由头,他毫不犹豫的把章高元的三千兵马派回去,命令说的是,快马加鞭星夜疾奔,务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杨氏一举铲除。
但他怎么都想不到,章高元答应的很痛快,拔营速度也不慢。但等部队开出莱州之后,一天走了不到二十里,看看天色到了下午,就喝令扎营安歇。
受命跟着监督剿杀行动的康有为不乐意了,冲进营帐催促其进兵,章高元瞪眼呵斥:“百里而趋利者必蹶上将军,五十里而趋利者军半至。此乃兵法道理,你懂还是我懂?”
康有为也是熟读兵书的,当即反驳:“那是征战于邦外,如今却是剿杀叛匪,岂可同日而语?章总兵如此拖延,怕不是与那杨氏叛逆有染?”
这话当真是诛心之言。眼下谁都知道,杨浩在青岛弄了一大摊子工程,许多的货物也是从那里上岸的。但此事关节却在李鸿章身上,章高元不过听命行事。再说,官商勾结乃是众人皆知的规则,却是能做不能说的。
康有为狂妄的很,自以为掌握天下大道理,占据道德制高点就可以绑架所有人,口不择言的把话说出来。
章高元脸皮一黑,指着营外厉声呵斥:“来人,把这胡言乱语的混账东西叉出去!”
康有为勃然变色,梗着脖子嚷嚷:“你敢?我乃是……!”
亲兵冲上来一刀鞘糊在他脸上:“乃你麻痹啊!半点功名都没有的白身,也敢跟俺们军门比手画脚,还读书人呢,一点礼貌都不懂,我呸!”
拳打脚踢的把他赶出去。
康有为血流皮面,辫子都不知道被哪个阴损的家伙给切掉半截,披头散发活似疯子一般的丢出军营外,所有军兵都发出放肆的嘲笑。
“此仇……此仇不共戴天!章高元。我跟你没完!”
他踉踉跄跄爬起来,凭着胸中一股子执拗倔强,硬撑着转头往烟台去。他要告状。要把这群勾结叛逆的粗鄙武夫一棍子打死!
把人赶出去后,章高元冲后边喊:“混账小子,这回你可是满意了?”
他儿子章中行满面笑容的转出来,竖起大拇指赞道:“父亲果然英明神武,如此轻易就把那讨厌的东西发作了出去。”
章高元没好气的冷哼道:“你可知道如此一来,却把朝廷之中好几位大人物都得罪了?那帮酸腐文官手里的笔可是比刀子还刻薄恶毒!混小子,若非你跟杨氏搅合的太深。老爹我又何苦冒那么大风险?”
章中行很狗腿的上来帮忙捶肩膀。
章高元心里头苦笑,他这么做也是无可奈何。说起来。他也算是这时代少有的清廉武官,不喝兵血基本不吃空饷。丰厚的薪俸还被他时常用来贴补下边的人,几十年来少说也有几万两花出去,故而能得到上下一致的拥戴。
可如此一来不免亏待了家里人。杨浩那小子又坏。上来就令人跟章中行搭上关系,更把青岛那么大的产业里拿出股份来分给他,又把通过此地运往周遭州县的洋货巨利都让给他赚。这又不是犯法的买卖,章中行很快就进了套子。
如今杨浩大势已成,举手之间都能搅动一方风云,章高元也看明白局势,当然不会去当那拦车的螳螂。再说,他也非常认同杨浩的国家大义,军人职责的界定。也想着百年之后,能留下个为国征战的好名声。
李秉衡让他来剿灭杨氏,他不能硬顶。但具体怎么执行。那就得看他乐意不乐意了。
康有为自恃有尚方宝剑,却忘了他还没考中进士呢。一个白身也想对堂堂二品武将呼来喝去,纯粹自找难看。
章中行一边给老爹捶肩膀,一边笑嘻嘻的道:“老爹啊,如今这情势你还看不出来吗?天要变了,咱们犯不上去当那忠臣孝子。人家李鸿章李中堂( 立鼎1894 http://www.xlawen.org/kan/54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