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立鼎1894 > 立鼎1894 第 78 部分阅读

第 78 部分阅读

    共图书馆,里面堆了至少几十万册来自两个时空的中外图书,另外还有数不清的本世界搜罗善本孤本藏书。

    不过这只是功能之一,底部的裙楼,是一座高有六层的超级综合大卖场,却是杨海心预留定下的商业中心。在不久之后,她将以这里为起点,用数不清的稀罕货物搜刮乙位面各国的资财。

    第一次得到许可,记者们跟无头苍蝇似的到处乱钻,恨不能把每一处建筑的底细都摸清了。许多人心怀叵测,很想搞点什么花样出来,不过很快他们发现根本行不通。租界内不光有两百多黑衣巡警,更有临时调来的一个营全副武装部队,谁敢扎刺儿,打死勿论。

    这里是租界,就是有这种特权,不服的可以试试嘛!

    在匆忙的开过眼界之后,所有人纷纷汇聚到大厦之前。等杨浩与美国公使田贝一起剪彩,完了所有宾客不必在外面受冻,纷纷进入里面。随后他们惊讶的发现,居然有一座足足一千多座的电影院,还有一座设施齐全造型完整的歌剧院!

    这可是大手笔!到底有多大,谁也算不清。

    杨浩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之后,记者们迫不及待的举手提问。

    伦敦《泰晤士报》驻华通讯员及天津英文《时报》。他故意大声用英语道:“我惊讶的发现这里的建筑极其优美而符合建筑学细节。很难想象在漠视技术的东方,能够设计并且建造这样宏伟的建筑。请问杨先生,您邀请的是哪个国家的哪一间设计院?又是由哪一国家的建筑工程师来负责具体施工的呢?”

    洋鬼子们纷纷露出倨傲的微笑,对提问中的用意有会于心。这么宏大的建筑,除了西方文明世界的人,谁还能做的到呢?

    杨浩才懒得跟洋鬼子费嘴,朗声道:“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大家,整个租界内所有的建筑,从设计到施工,再到使用的每一样材料,全部都由中国人自己完成。具体是那些人,恕我不能透露。至于中国人能不能完成宏伟建筑设计,请参照万里长城,和紫禁城。”

    会场之中,登时响起一阵低低的哄笑,不少人更为杨浩的回答轻轻鼓掌。

    你可以讽刺中国人不尊重技术,鄙视工匠,但绝不能说中国人没创造力。特别是搞大型建筑工程这种事,自古以来,全世界恐怕没几个国家能与中国人相提并论。而偏偏今天到场的所有发达国家,更是没那个资格。

    米茨对这回答并不满意,他真正想知道的正是杨浩所隐瞒的。

    要知道,美租界一百多亩地说大不大,但全部建成楼房的工程量,就非常吓人了。以当代的技术水平,不说设计周期,光是施工,没有三年干不完。且那还需要动用数以万计的熟练工人才能做到。

    杨浩承包美租界满打满算才八个月,他怎么完成的这样快?并且就眼前看到的建筑而言,其中蕴含的各种先进技术数量不可计算,随便拉出一部分,都是一笔绝大的生意啊!

    奈何杨浩不肯正面回答,他只能不悦的皱起眉头。再想提问,却是不能。来的记者可不只是他们一家,就算大英帝国厉害,你也得适可而止。

    美国《纽约时报》的记者麦迪逊紧跟着站起来提问:“请问杨先生,您以空前的投资规模兴建整个租界建筑群,是否考虑过能够收回成本?另外,您以一个华侨的身份承包此地,一旦明年四月截止被取消美国国籍,你打算怎么办?”

    现场人群微微的骚动,这个问题很尖锐,也是他们非常关心的。毕竟此时的天津所有外国人加起来只有一两千而已,英法租界那么大,一年收的地租也不过几千两撑死。杨浩盖楼起码得花几千万成本,他怎么都不可能回本的。卖出去?谁要啊!

    另一个问题就更麻烦,美国人一旦反悔,他能怎么办?对抗一个强大的国家吗?

    杨浩目光沉静的扫过全场,从容答道:“中国很快将成为一个开放的先进国家,我相信不久的将来,将会有数万、数十万的各国来华人员进入租界,所以不必为我担心盈利问题。至于说我的身份和租界的归属问题,我想说,我是中国人,这里是中国地!租界始终是租界,他的租期一定有个极限,并且,可以提前收回!”

    “哄!”

    人群之中好似放了个炸弹,一片哗然!洋鬼子们的脸上纷纷露出错愕和不解,更多的则是匪夷所思。

    麦迪逊兴奋起来,高声叫道:“我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杨先生有信心主导中国的文明进程,甚至能从各国手中提前收回租界?”

    所有人的目光全部集中到杨浩的身上,不论中国人还是洋人,不管是幸灾乐祸还是支持还是担心,他们都希望听到杨浩最真实的表达。

    杨浩面容肃穆,掷地有声的喝道:“就是如此!并且我有充分的信心,到时候世界各国一定会乐意看到并且接纳中国的崛起!”

    “这怎么可能!”

    “简直荒唐透顶了。他真的以为自己已经成了一个国家的领袖吗?连战胜日本都如此费劲,他哪里来的底气敢放这样的大言?”

    “哎哎,还是太年轻啊!这种话怎么能乱说呢?无论中外只怕都容不下你,朝廷那些人首先就过不去。麻烦喽,麻烦喽!”

    中国来宾相顾失色,纷纷摇头,觉得杨浩太狂妄。

    洋鬼子们有的若有所思,多数却露出嘲讽的笑容,英国人尤甚。他们绝对不可能允许中国强大起来,挑战世界秩序。

    麦迪逊并不在乎杨浩说的是真是假,他只需要一个极其有冲击力的噱头,打造一篇可以获得高注意度的报道而已。题目都想好了,就叫:“一个中国土著的狂妄幻想!”r1152

    第二七一章 刺杀杨浩!

    第二七一章刺杀杨浩!

    一个又一个劲爆的提问,换回杨浩一次又一次更加劲爆的回答。这一场记者招待会从一开始,就越过平淡温和的截断,直奔高-潮迭起的节奏,不断的制造冲击来宾心神的刺激话题,让他们爽的欲罢不能。

    多少年没见过这么有意思的场面了?来华的外交使节们,头一次感受到在与稀里糊涂的清政府官员头疼的外交活动之外,有了一种可供消遣的娱乐项目,那就是寻找一切与杨浩有关的消息,然后把它炒热乎。

    英租界的工部局董事很轻俏的吹了声口哨,对旁边的人笑道:“相信我,这个冬天再不会变得沉闷难熬了。先生们,整个中国都会为我们上演一次规模空前的精彩剧目了。”

    天津每年的十二月开始,大沽口逐步封冻,知道下一年的二月后才缓解。足足三个月的时间里,没有大船往来,租界也就变得死气沉沉。

    为了度过这难熬的时光,才逐渐诞生了各种娱乐项目。只不过到现在为止,外国人还是太少,所以并不兴盛。

    但今天他们却看到了新的希望和威胁。杨浩选择在这个时间开放美租界,展示那许多分明是娱乐消遣设施的建筑,显然是要争夺这一块市场了。对于建设简陋的英法租界,乃至整个紫竹林商业区,都不是什么好消息。

    不过谁让上帝眷顾西方呢?一上来。杨浩如此大言不惭,等于给自己挖了一个巨大的陷阱,接下来的很长时间里。他会变得很麻烦。

    嗯,应该是这样。

    来自各国各种媒体的记者,好似吃了过期春-药似的,争先恐后的抛出原先预设或者临时想到的问题。为了争夺发言次序,他们不顾现场摆设的椅子,呼啦啦的向前拥挤推搡,像是在争夺免费的奖品。

    人群之中。一名身穿西装的东方青年小心的随着人群向前挪动,不时在两旁的人帮助下前进一个身位。渐渐的。他离着杨浩已经不足五米远,前面仅仅隔着一排洋鬼子。

    看着那张自始至终都云淡风轻坦然无惧的英俊脸庞,青年的双眼之中燃烧的恨意越发高涨。他难以自制的身躯颤抖,两手捏的指骨嘎巴爆响。几次三番想要摸向怀中,都被他以冰雪中锤炼出来的坚强意志给按下去。

    “不到时候,还不到时候!我必须要忍耐,机会只有一次!”

    他咬牙提醒自己,继续耐心等待前面腾出位置。他必须要小心谨慎,不能露出任何的异常导致功亏一篑。

    杨浩站在主席台上,居高临下的俯瞰所有人。在他与热情高涨的记者们之间,是一道由黑衣警卫和带子组成的稀疏围墙。

    经过战场锤炼的警卫们,浑身的凶神恶煞和对洋鬼子们毫无掩饰的憎恶。都令记者不敢太嚣张过分。任何一个试图冲破拦阻的人,都会受到严厉的警告和粗暴的推搡。他们再怎么不满意,也不想吃眼前亏。

    而在杨浩的两侧角落里。另外有几个人用警惕的眼神不断扫视满场的人。只要发现一丝不对劲,他们会以最快的速度冲过来,横身拦在杨浩的前面。

    霍元甲作为铁杆保镖,换了一身黑色西装面无表情的站在左侧。他在场中搜寻数次,抬手示意一下周建镐过来,低声嘀咕两句。

    周建镐眉头一皱。马上快步来到杨浩的身边,附耳道:“先生。发现一些行动异常的人,其中几个明显带有军人行动痕迹。霍师傅建议最好提前结束招待会,秩序太乱了,不安全。”

    杨浩脸上微笑不变,捂住麦克风低声回答:“不要紧,有他们几个在出不了大问题。这里是咱们的地盘,由不得他们放肆。”

    他不是狂妄自大,自从亲眼见识过这时代的国术高手真正“一扑三丈”的身手后,杨浩确定在五米距离上,霍元甲乃至更强的高手完全能在刺客掏枪、瞄准、射击的短暂时间里,横身拦在自己面前。

    这种反应速度,远远超出普通人的视觉能力,以至于看上去好像在瞬移。

    国术高手配上防弹衣,就是世间第一流的肉盾。只要他们不被一枪打死,接下来就没有刺客任何机会。

    这时代最顶尖的枪械刺杀技术,还在杨浩的部队之中。能对他产生威胁的,估计也就是清廷养活的那些高手。但那些人多半不会用枪,所以离着远了没什么用处。

    至于说外国人?在确定能掌握远东局势之前,还没有哪一家敢冒险得罪拥有舰队的杨氏,除非他们打算看着自家在远东的舰船纷纷变成废铁。

    终于,洋人为主的中外媒体十几家提问完毕,各自得到令人满意的回答。

    《国闻报》也象征性的提出几个正面意义的问题,比如说新军在辽东战事中的功勋,由此而产生的对中日合战,乃至远东政局的巨大影响等等。这无疑是要为杨浩统帅力量的正义之举张目,来一个足尺加五的宣传。

    那慢慢蹭到前面的青年终于站到杨浩的正前方。

    他深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收敛起来仇恨,高高的举手。在得到周建镐的点名之后,大声问道:“我是《大清政报》的记者周子清,请问杨先生,在你的心目中,大清朝廷与所谓的中国,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关系?你认为孰轻孰重?你和领导下的新军要效忠的又是哪一个?请明确回答!”

    哄闹的人群猛地寂静下来,原先面带微笑看热闹的洋鬼子,纷纷向前探出半截身子,竖起耳朵听杨浩怎么说。

    这个问题。太敏感了,一个回答不好,立刻就能引起全面的清国内斗明朗化。

    杨浩意味深长的看了这青年一眼。又转头一一看过在场的所有中国人,在异样的寂静之中,一字一顿的清朗答道:“自古至今,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数千年来,中国曾经受过夏商周、秦汉唐宋等数十个王朝政府的统治,详细情况,可以通过阅读二十四史得到比较清楚的答案。今日的清政府。也是其中一个王朝,并且绝不会是最后一个。中国将永存。她将成为人类历史上最璀璨的文明象征而永远矗立在地球之上!”

    他的声音洪亮清晰,足以让在场任何一个人听清楚。半懂不懂中国话的洋鬼子,也通过翻译大略听清楚。尽管对其中的狂妄不以为然,却也不得不承认杨浩的勇气。和此时浑身洋溢的那股舍我其谁的豪迈、霸气,足以超越他们见过的任何一名中国人。

    那是发自内心的,对自己国家和文明的荣耀与骄傲,绝非虚张声势的强撑。

    周子清的脸孔一阵扭曲,心中涌起压抑不住的狂怒。这个混蛋,果然是无法无天,完全不把朝廷放在眼里啊!说出这样的话,简直自寻死路。

    杨浩却不理睬他涨红的模样,喷火的目光。又道:“我和我的同伴们为之奋斗的事业,便是要让中国成为一个现代文明国家。新军的战斗,正是军事上的捍卫领土和尊严之完整。将一切敢于侵略我们。试图将不公和屈辱强加于中国头上的敌人,毫不留情的打出去!”

    “而我本人所多次呼吁的,乃是从政治、经济、思想等多个领域,对文明的中国应有之状况做一概括规范,并由此而敦促现任政府就此作出更张改制。最终令执政府的职能和行为规范转变,成为一个拥有文明国度领导群体合格水准的机构。”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和我们一起为之努力行动的所有人,都是中国文明之路的探索者、实践者、先行者。”

    或者说。我们就是一群革命者。

    周建镐在心里默默的补充,望向杨浩的目光充满钦佩和景仰。这才是他们的领袖,众人之师所应有的风范气度。我们要做的是前古未有之光辉伟业,自不需要对旁人遮遮掩掩。明知道会遭受种种艰难险阻,仍要昂然无惧的奋力前行,如此气势,谁堪与之并列争锋?

    听过翻译之后,洋鬼子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站在他们的立场上,并不乐意看到中国强大起来,但适当的向以西方为主的现代文明转变,认同他们的价值观,却是喜闻乐见的。

    就像他们支持准备变法革新的光绪帝一样,只要是遵循西方话语权的统治力量,其总归是要成为西方的附庸,那么有一些令人愉快的变革,岂不是更好?

    杨浩嘴上说的和身体力行的,看上去似乎都是这样的路线。他建立现代工厂,建立工会和管理制度,建立银行,建立军队,在租界中看到的一切都是西式的,足以说明其内心的倾向。

    美国公使田贝忍不住说道:“我都有点喜欢这家伙了。说不定有一天,他可能成为中国新的政治领袖,一个倾向于美国的政治首脑,这可是非常有意思的转变啊!”

    他开始思索怎么向国会陈情,设法把美租界的事情处理的更加完美一些。如果能把这小小的地方变成美国影响远东的桥头堡,那就非常有利了。

    英国公使欧格讷却皱起眉头,他有点非常不好的感觉。这个自称“莱因哈特.杨”的家伙太有煽动力了。并且他的执行能力也是一流,一旦失控,对于英国想扶持的清国皇帝将是极大的挑战。远东的秩序可能更加无法维持。

    但如果这一股势力上台,成为维持中国一定强大水平,却又能引发持续的内斗掣肘,导致中国无法真正强大起来,或许要比单纯的支持一群愚蠢的满清官员要好得多?

    他的思路,渐渐有些不太坚定了。

    欢呼声鼓掌声里,周子清和身边的几个人恨得几乎发狂!如此狂妄,如此胆大,简直无法无天!难道说他真的不怕朝廷的法度,当真要当叛逆?!

    就在各种噪音稀落之后,周子清尖锐的叫道:“杨浩!是不是在你的眼里,大清朝廷是不合格的,不值得你效忠?!”

    杨浩直视着他,铿锵回答:“今日的清政府,还达不到文明国家政府的水准!”

    “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你去死吧!”

    周子清狂叫一声,猛地从怀里抽出一把左轮手枪,对准杨浩扣动扳机!

    就在这一瞬间,右侧角落里白光一闪,一条细长的物事闪电般刺进枪口之内!

    同时,霍元甲的身形好似床弩射出的箭矢,嗖的非飞纵过来,拦在杨浩的身前!

    “嘭!”

    一声沉闷的爆响!(未完待续)

    ps:ps:感谢大家的月票!双倍了啊,多多来一些!

    第二七二章 公开审理

    所有看到周子清动作的人,不由自主的把心脏提到嗓子眼,抬头去看杨浩,却见他挺拔如松,从霍元甲的身后昂然矗立。

    再转头看周子清,他手中的左轮枪居然炸膛!崩碎的零件把他的右手给炸烂了不说,一块碎片还切过其头皮,拉出一条深深的沟痕!鲜血飚射出来,把他惨白的脸染得如同鬼魅般凄厉!

    “这……这是怎么回事?!”

    周子清不敢相信的瞪眼看自己血乎淋拉的手,发出狼嚎一般的叫声。

    那把枪他反复的测试过,一切都没有问题,他的枪法也是精准的很,怎么会炸膛?!近在咫尺,明明马上可以报仇,怎么可以失败?!

    离着他最近的警卫目眦欲裂,激怒交加的扑过来就要把他按到。

    忽然,周子清身后一名身材高大的青年却猛地展开双臂往前一扑,把边上两人狠狠的推出去,分别投向两名警卫。随后,一把抓住周子清的脖颈,另一手麻利的扭过其左臂,整个人提起来狠狠的往地上一贯,腔调怪异的叫道:“给老子趴下吧!”

    两名警卫一愣,那出手的人分明是一个洋鬼子,并且他们也不认识。不过这时候容不得犹豫,身不由己飞过来的俩人,分明也是与那周子清一伙的,他们顺势一把接过来扭翻在地,利索的铐住。

    更多的警卫呼啦啦冲上来。把杨浩团团围住,不让有一丝的空隙。同时也把会场的所有门口都把守住,不让任何人随意外出。

    周建镐通过麦克风大声喝道:“请诸位来宾呆在原地不要乱动。刺客已经拿下,会场秩序已经得到控制!请诸位保持镇定,你们不会有任何的生命危险!”

    荷枪实弹的警卫占据各个高度虎视眈眈,刚刚回过神来的来宾们一阵哗然,但多半都保持体面的呆在原地。少数慌张起来企图跑出去,或者打算趁乱出手的家伙,被隐藏在人群中的便衣毫不客气的制止。

    这个时候。可不管你是哪国人,一切以保持会场秩序为第一要务。谁敢乱来。弄死都没地方讲理去。

    短暂的骚动没有进一步蔓延,就被迅即压下,眼看无法发飙闹腾的洋人也只好遵循秩序。不认为自己会受到威胁的那些大人物们,更是兴致勃勃的看戏。今天真是意外连连,太有意思了。

    几分钟后,会场重新恢复平和,只是警卫多的扎眼。

    杨浩通过麦克风呵呵笑道:“很抱歉,由于我们组织方的工作疏漏,让诸位来宾受惊了,我本人谨代表他们表示诚挚的歉意。请大家放心,我们可以保证不会有任何一位来宾受到伤害。”

    拨开人群,他望向那周子清。却见这位自称《大清政报》记者的青年,被两名警卫死死的按在地上,却依旧执拗的抬起头。死死的盯着他狂喊:“杨浩!你不得好死!老天不长眼,令我大仇不能得报!”

    杨浩来到他面前,低头俯瞰,发现这厮的模样有点眼熟,便问道:“我杨浩行得正坐得端,从来没干过仗势欺人的事儿。什么时候与你结的私仇?”

    周子清嘴角飙血。嘿嘿惨笑:“嘿嘿,好一个冠冕堂皇的小人。你可记得日照县的典史周全?”

    杨浩恍然大悟:“喔,记起来了,你就是周全家那位去了日本的大儿子吧?你这是打算为你爹报仇吗?”

    周子清恨恨的道:“不错!你杨氏害的我家破人亡,此仇不共戴天!我只恨天不佑我,以致功败垂成!”

    杨浩点点头,却不再跟他废话,挥手让人把他嘴堵上拖到一边去。

    边上那么多各国记者都等着看热闹呢,一看杨浩要把人弄走,顿时不干了。英国记者米茨当即叫起来:“杨先生!您为什么不继续让那刺客说话了?难道是担心他说出什么对您的名声不利的事情吗?”

    美国记者麦迪逊则叫道:“杨先生,你打算怎样处置这名刺客?是不是要跟中国的军阀和官员一样,先把他严刑拷打一番,然后拉出去砍掉脑袋挂到旗杆上示众?”

    “请您回答,准备怎样处置这些刺客,您的做法是要打算遵循哪一国的法律?还是随心所欲的乱来?”

    “杨先生!杨先生……!”

    乱纷纷的呼喊声,搅扰的会场沸反盈天。

    欧格讷饶有兴致的笑起来:“真是太有意思了。我也想知道,这位强硬的杨先生是不是要暴露他的野蛮本性呢?”

    驻天津领事宝士德则道:“那样的话是最好不过了,一个口口声声要为一个国家带来文明的家伙,却在自己遭受威胁时就变成野蛮人。这样的戏剧性,简直可以写成剧目来公演了。”

    一众中国宾客却都担忧的不行,尤其是宋云生,对杨浩和周全家的事情一清二楚。这事儿要闹腾起来,不知道会引起怎样的哗然。如果会对杨浩的光辉形象抹黑,那可就糟糕透顶了!

    所有人都在注视着杨浩,看他到底怎么个反应。但令人失望的是,他们没有看到哪怕一丁点儿的恐慌、愤怒、忧虑和不知所措。

    杨浩自始至终保持轻松自然的风度,回到主席台前,朗声道:“诸位,诸位,请先安静一下。”

    鼓噪最凶的记者们,被他的镇定和气度所摄,心里头刚刚升起的一些得意顿时被打消不少。他们忽然都想起来,杨浩可是一名率领千军万马在战场上厮杀的将军,不是那种光会耍嘴的官员。这种浴血奋战中成长起来的强人,怎么可能轻易认输?

    或者他嘴里会说出更加劲爆的话?那还真的令人期待呢!

    会场寂静。杨浩从容不迫的在一张张等着看好戏的脸孔上瞥过,大声道:“诸位一定非常关心我会怎么处置这名刺客。我之所以让人把他的嘴堵上,是要保证诸位不会被他在情绪失控下说出的话误导思路。其次我要告诉诸位。美租界有完整的法律和规章,我们将按照严格的法律程序,对犯罪嫌疑人提出控告,并在律师和陪审团的见证下,对罪犯进行公开审判!在此,我诚挚的欢迎诸位来宾亲自监督并积极参与。毕竟,诸位也是受害人和现场证人。”

    “哇。他还真敢想啊!”

    这出其不意的大度开放回答,让所有人意外的叫起来。

    无论中国人外国人。想来想去都觉得,杨浩会设法把消息封锁控制,尽可能不传出去对他不利的传言。几乎没人会想到,他居然在这样的情况下讲法律程序!

    美国人麦迪逊不甘心的叫道:“我们作为证人可以理解。可受害人是什么意思?那名刺客针对的是你个人,不是我们!”

    杨浩答道:“犯罪嫌疑人以及他的帮凶手里拿着枪,谁能保证他们的子弹只会打向我自己?诸位不要忘记,这里的警卫也是有枪的,一旦发生战斗,就不可避免伤及无辜。所以,我认为他们的行为,是侵犯了公共安全,也危及诸位的个人安危。”

    “危害公共安全罪。这样的名词从一个中国人嘴里说出来。可真是令人回味无穷啊!”

    欧格讷若有所思的思忖良久,抬手示意一下,当即有一名参赞站起身大声道:“大英帝国公使人员对杨先生的睿智决定表示赞赏。我们会派人专门就此事跟进。”

    美国公使田贝眉头一皱,当即有人起来跟上:“此事发生在美租界,美利坚理应全程监督,并乐意见到租界管理部门遵循法律程序,公平公正公开的审理此案!”

    “德国公使馆乐意见到这一决定,并愿意提供法律援助。”

    “俄国希望能看到有力的手段保障罪犯得到公正判决。我们谨慎关注。”

    “法国对此表示赞赏……。”

    一大堆洋鬼子争先恐后,谁也不肯放过在这种必然成为世界级新闻的事件中露脸。只要杨浩不遮遮掩掩,不管最后审判成什么结果,他们都只会得到好处。

    中国人这边却寂静无声,大多数人是不知所措。法律程序?公开审理?还陪审团?公诉人?律师?多么新鲜的名词啊!好像除了《国闻报》的普及文章,别的地方见所未见。

    当喧闹声渐渐息止,端坐一边好似摆设的李经述却站起来,从容沉静的道:“犯罪嫌疑人周子清是大清子民,更是朝廷官方报纸的记者。尽管这里是美租界,依据两国条约,我们也要提请朝廷参与并全程监督此案的审理。”

    他的话音刚落,现场一片短暂的寂静。主要是太不可思议了,难道这种事,不应该遵循“家丑不可外扬”的规则,想方设法的压制下来吗?

    李经述可是代表李鸿章来的,李鸿章又是清政府的首辅重臣,他说话几乎等于代表朝廷表态了。这么干真的合适吗?

    大多数人对李经述是陌生的,也猜不透这位公子到底存的什么念头。一时间,都不知道该怎么说才好。

    就在这时,他旁边一名中年人却站起来,朗声道:“本人伍廷芳,拥有大英帝国伦敦学员法学博士学位,香-港立法局议员。我愿意作为自由律师,为犯罪嫌疑人提供辩护。”

    法学博士,大律师!

    现场的洋人无不齐齐惊叹。就算他是一名中国人,来自伦敦学院的博士学位,和立法局议员的身份可是实打实的。这种身份走遍全世界也可以得到足够的尊重,他的话足以作为公认的有效佐证了。

    欧格讷和一众英国人满意的连连点头,并首先表示支持。这可是大英帝国出来的英才,又是殖民地的高级官员,在情在理他们都得帮忙。这却要比派出一个洋人律师来好的多。

    洋鬼子们都觉得这事儿在朝着越来越有趣的方向转变,乐得看热闹。

    大多数中国人却表情各异,心中不以为然。你伍廷芳就算当了李中堂的幕府要员,也不必如此做法吧?尤其是还偏帮一个刺客,这算怎么回子事啊?

    所有人再次注视杨浩,看他怎么个反应法。

    杨浩却啪啪啪的鼓掌,并冲伍廷芳和李经述点头致意:“我很高兴能够看到,有现代法律意识的中国人积极参与到这一案件之中来。中国需要建立法律意识,公众需要明白如何才是法治国家,我愿意以身作则,为今日中国之法制建设,开一先声!”

    “喔?他居然同意了?!”

    不少人有种大跌眼镜的惊愕感。人家都是看热闹的不怕事大,这位杨先生是闹事不怕捅破天啊!他就不怕万一弄不利索,官司打出乱子来,顺带着把他以往干过的某些见不得人的勾当给抖露出来,大好名声毁于一旦?

    周建镐和一群坚定的支持者,却对杨浩的坦荡感到由衷的佩服。唯有这样光明无私的领袖,才够资格担当他们的老师,才能带领他们一步步走向伟大的未来啊!(未完待续)

    第二七三章 先杀康有为

    有了大律师的参与,这件事已经从美租界迅速升格为国家大事,牵扯到大清朝廷和美国政府,又有被杨浩以“危害公共安全罪”给搅合进来的各国公使,想不闹大都难了。

    处理起来也就格外的郑重。各国分别派出代表,组成一个临时监督团,从对周子清极其帮凶的看押开始,到法庭的筹备、律师的提名,一直到陪审团人员的选择,展开空前热闹的谈判争夺。

    这可是漫长的冬季里最有意思的一件事了,杨浩更干脆让《国闻报》以号外的方式发出通告,并将其作为《中国第一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法律事件》来评述。

    他是要利用任何机会来增进对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改变,灌输法制思维,是其中极其重要的一环。

    事情通天了,任何人想要否认都做不到。另外他也要打草惊蛇,不管谁站在周子清的背后,都将因为这一消息而慌张动作,到时候,他张开的大网就可以收到几条大鱼了。

    会场之中的秩序重新恢复,不过记者提问也就到此为止。接下来要进行的日程还有很多,杨浩首先安排他们观赏一场开幕电影,用的是不朽经典《乱世佳人》。

    足足四个小时的宏伟史诗,描述的却是融合了西方文明之大成的历史阶段,相信足以引起全部洋鬼子们的惊叹,并通过他们成功打开通往全世界的捞钱道路。光是其中关联到的电影技术、设备。就足以让杨浩赚的盆满钵满。

    当然英文发音的片子中国人基本上看不懂,所以杨浩为他们安排的是另外一部经典《梁山伯与祝英台》,摄制自六十年代的黄梅戏电影。必然成为酷爱戏曲的京津国人无法拒绝的一顿绝美艺术大餐。

    趁此机会,杨浩与一众自己人回到楼上办公室里,先对关键时刻出手的李书文表示谢意。正是李书文第一时间掷出杨浩送他的钢笔塞住枪口,导致周子清开枪炸膛。当然他也可以用那支钢笔直接扎死刺客,不过却会给杨浩多一些麻烦就是了。

    李书文淡泊名利,全部身心都投入练武之中,对杨浩的谢意只是淡淡的点头:“凭你一力为咱们天下武人寻得个报国安邦的国术名声。怎么也要护你周全。”

    杨浩不禁汗颜。

    不过没人对李书文的说法感到诧异。自古以来,因着“侠以武犯禁”的说法。练武的人要么从军,要么当大盗去。到了本朝更是禁绝的厉害,练武的人只好给人家当看家护院,过的不光卑微也贫瘠。如今火器盛行。眼见得连保镖生意都不好做了,武人更是没落。

    李书文这等高人不怕没吃喝,只担心武学没了传承。祖宗传下来的东西到他们手里绝了,死不闭眼。

    关键时候,杨浩站出来宣扬国术论,把他们纳入保家卫国的前列,更要借他们之手重塑中华民族尚武之风。这对于讲求武德根本的先生们,等于开了一条光明大道。如今北方武林的无数人都在往这里汇聚,他们要做成一件千秋伟业。离不开杨浩的支持。

    周建镐却对刺客的事感到担忧:“现在人给了各国联合监督,我们没法提前从他们嘴里问出主使元凶,会不会被动了?”

    这时代不是那么容易弄到火枪的。周子清是怎么从日本回来的。又是怎么成了新开办的清政府报纸记者,顺利的混到面前来行次,这事儿里外里透着诡秘。以他一个没了家里支持的小青年,很难筹划出如此的行动来。

    杨浩却胸有成竹:“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他们做得再隐秘也会有人知道。”

    周建镐点点头不提了,如今情报部的耳目遍布全国。京津更是重中之重,只要那周子清不是隐形的人。早晚能把他的根底给挖出来。

    这时候,那个出手帮忙拿下周子清的洋鬼子却表示:“我可能知道是什么人在背后指使。”

    他的底子很快被掏出来。

    此人叫安德烈.马卡洛维奇,中文名字叫马扬。自称祖上是山东济南人,后在德国落户。他本人受过军事训练,耳目聪明灵活,有不错的身手,来到天津才一个来月,多半时间与原来的德国移民混在一起。

    穆勒对这油滑的混血小子没啥好感,拒绝招募他进入警卫队,据说这小子经常在紫竹林和英租界混,已经上过不少饥渴难耐的来华洋婆子的床。

    “有一副好皮囊果然赚便宜啊!”

    杨浩正式打量马扬时,也不仅发出感叹。这小子长得很像基努里维斯,唯独眼睛里没那么多的忧郁,显得不够深沉内敛,不过诱惑一群洋婆子却是足够了。

    不过一想经常在租界出没的那些女人的尊容,杨浩就禁不住摇头:“口味还不是一般的重啊。这都能下的去手,够狠!不过一个吃软饭还不以为耻的混蛋向自己卖好,他图的什么呢?”

    马扬一点也不怯场,一本正经的冲杨浩抱拳见礼:“见过杨先生,您是我最敬佩的人,我想跟着您干事业。”

    杨浩对他起了兴致,这样的家伙自己肯定用得上,不过前提是身家要清白可靠。调查工作不是一时两刻就能做好,眼下得先考验考验再说。

    冲他点点头,问:“你知道周子清背后的人?”

    马扬眨眨眼,坦然道:“我是昨天中午无意中听到的。当时陪着英租界工董的玛利亚夫人在利顺德吃饭,看到周子清和一个家伙面对面的交谈,隐约听到他称那人为‘广厦兄’。我可以把他的大概模样画出来。”

    利顺德是租界目前为止最好的酒店。又在英国人的地盘,堪称隐蔽安全。周子清在那里与人接头并不意外。

    马扬手巧,有相当不错的美术功底。够了出来的铅笔肖像,给杨浩一丝熟悉感。他立即让周建镐调来档案,马扬一看照片果断点头:“就是他。”

    杨浩呵呵笑起来:“好一个康南海啊( 立鼎1894 http://www.xlawen.org/kan/5469/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