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 部分阅读
最麻烦的是空姐小江。
她说她要和我一块去。我说你不上班啊,你那工作不错的。
她却说她准备马上去辞职,以后就一直跟着我了。
张苏幸灾乐祸地看着我,似乎在说你看嘛,这下惹麻烦了哦。
我求助地看着清云,希望他能够帮我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可恶的是他却拉着清月跑了。
华姐看着我们三人尴尬的场面,嘴边微微一笑,拉起张苏就到另外一个房间去了。
“你不要生气啊,我是觉得你太神秘了。而且是你救了我,我想一辈子跟着你了。”小江对我说。
我觉得自己对不起她,因为毕竟她把第一次给了我。
“可是,你也是知道的。张苏是我女朋友,我和你没有结果的。”我对她只能说实话。
“我不要什么结果,只要和你在一起就可以了。”她坚决地说。
我很头痛。现在我非常痛恨自己昨天晚上的冲动。
“可是你父母会同意吗?”我仿佛抓到了一根救命的稻草。
“他们离婚了。我才难得理他们呢。”她似乎对她的父母很不满。
“那你要主动和张苏处理好关系。”我心里其实还是很灰暗的。“只要她接受你就可以。”我把难题推向了她。
“真的?这可是你自己说的。”她高兴得跳了起来。
这时候我的电话忽然响了起来,“东方,你还在房间里吗?”是清云打来的。
“在啊。”我回答。
他却忽然把电话挂断了。
第十六章 神秘晚宴
“搞什么名堂。”我咕噜道。
不一会清云却到了我房间。他身后还跟着一个人——是那个在机场派出所主审我们的那个警察!不过他穿的却是便服。
“他父亲想请我们吃饭。”清云对我说。
“你真的见道了你父亲?”我问那警察,好像清云给他算的是他姓曹。但是我不知道准不准确。
“你们真是太神了。”那警察说,“昨天我回家去问我父亲的情况,她却还是像以前一样说不知道。当我说了你们的事情后,母亲惊呆了。今天下午我父亲居然真的回来了,母亲对我说我遇到神仙了。父亲问明了情况,就叫我来找你们。说他想见下你们。”
“你父亲是什么人?怎么这么多年都不回家而今天却又忽然回家了?”我觉得虽然不可思议但是他父亲的身份却很可疑。
是啊,如果一个男人在结婚后不久就离家出走一直在很多年后才回家而他的妻子却不责怪。这是很值得怀疑的。
“你们见到他就知道了。”那警察说。
“清云道长,那是你的事情。你自己去吧。我今天想好好休息一下。”我不再理那警察。
清云把我拉到了一边,悄悄地对我说:“他父亲是国家一个特殊组织的人,你这样拒绝的话可能不大好。”
“有什么不好的?我是我,他是他。难道他还会把我怎么样啊?!”我对他的多事很不高兴。
“你不了解我们国家的这些特殊组织。这样给你说吧,这些组织就好像专门对付国外间谍的国家安全局一样,有很大的权力和力量的。所以,我们还是先去看看情况再说。”清云仍然耐心地对我说。
我心里一惊,心想怎么招惹到那样的组织了啊。便很不情愿地点了点头。
清云把清月她们三人交给了华姐。华姐说:“好,我今天晚上带她们去逛街、买衣服。”
几个女人高兴得跳了起来。
我拿了一张银行卡出来交给张苏,悄悄把密码告诉了她,然后对她说:“看上了什么尽管买就是。她们花的钱你要记住一并付了。”我想借此缓和大家之间的关系。
我们坐的是那警察开来的警车。
“你真的姓曹?”在车上我问那警察。
“是啊。您不知道,当时道长的那几句话可把我镇住了。特别是后来道长叫小江赶快给他家里打电话、小江打完电话后回来对我说他家里镇的着火了的时候,我完全被你们吓坏了。我这才知道遇到了高人。所以我才相信你们不是坏人。”
“对常人来讲,那是有些匪夷所思。”我理解地对他说。
“道长,您再给我算算,看我这辈子可以当多大的官?”这警察有些见面熟,而且嘴还有些贫。
“你有个那么厉害的父亲,还担心自己的前途吗?”清云又恢复到以往的神秘。
“我那父亲,……,嗨,不说了!”那警察可能有些伤感。
不一会我们就到达了目的地。
这地方很不起眼。
很小的店门,门上写着两个字“云端”。是草书。
我虽然不懂书法,但是我看那两字感觉很舒服。
“怎么选这个地方!”那警察有些不悦。
我们进到那店内,见里面布置得非常地精致,给我的感觉是里面到处都很干净,而且里面的每样东西都摆放得很到位,很协调。
但是里面却没有一个客人。服务员把我们直接带到了最里面的一间包房里面。
我们进去后才发现这个小店居然还有这么漂亮的一间包房。
里面并不豪华,但是有种家的感觉和气息。
里面坐着一个人。他见我们进了屋便站了起来迎接。
这人应该就是那警察的父亲了吧,我心想。
他给我的感觉是沧桑和儒雅。这两种味道结合在一起使他显得很有魅力和魔力。
“小军,你先回家吧。我这里结束后就回来。”那人对带我们来的那警察说。
原谅他叫曹小军。
曹小军应了一声便出去了。
我很奇怪。这天底下居然还有这样的父亲。
“我是樊华。”那人向我们伸出了手。
“这位肯定就是清云道长了,那么你就是东方了。”他直接就区分出了我们。
“请问你找我们有什么事情吗?”清云直接问他。
“呵呵,清云道长可不像修道之人啊。怎么这么急的性子呢?来、来,我们边吃边聊。你们可不要小看这个地方哦,这里可是一般人来不了的地方啊。”他看我有些奇怪,“这里每天只接待两桌客人,每桌菜可需要十万元人民币呢。”
“什么?难道说我们今天三个人就要吃十万元?”我大吃一惊。
“是的。不过,我们今天的饭钱老板是不会收的。你们放心地吃好了。”他笑着对我们说。
“这却是为什么?”我毕竟没有清风稳重。
“因为,”他戏谑地看了我们一眼,“因为我就是这里的老板。”
这我可完全没有想到。
我想接下来看我们三个人是如何吃掉这十万元的菜的。
“你们看,这里的碗、筷可是都和其他地方的不一样的。这里的所有餐具都是由黄金制成,各种宝石镶嵌其上。就是在以前的皇宫里面也达不到这样的标准啊。”他继续介绍。
“又吃不掉。”我心里想。
服务员开始上菜了。
“你们看这道菜。这道菜叫山海经,取的是古书名。它是由深海里面极为稀少的菲鱼与野生的山珍炖制而成。材料倒还罢了,关键的是做工。就这盘菜,所需要的山珍就达五公斤之多。
你们再看这道菜。这道菜叫逍遥游。道长知道这是取自老子的一本书的名字。它的主要材料是日本的河豚。在河豚中辅以中药材,当你吃的时候不但吃不到一丝的药味而且还会满口生鲜。因为河豚有毒,但是我们却用中药去掉了它里面的毒素,吃完后却会有飘飘欲仙的感觉。
还有这个,如果粗看的话就像一碟火腿。这道菜的肠翳是由澳洲的树熊的肠子制成,里面用各种山珍和海味填灌。我把这道菜叫易经。取其看似简单,其实内容丰富、味道变化莫测之意。”
……
他把桌上的菜一路介绍下来。我闻所未闻。
我从来没有吃到过这样的美味。每一样菜进入到口中都会体验到一种味觉的极度愉悦。
“其实这些菜的材料和人工并值不了多少钱。但是,这种味道却是独有的。”他介绍完的时候我也一一地品尝结束了。
这些菜给人一种想继续吃而又不忍心吃的矛盾。
清云却在那里风卷残云般地猛吃起来。
“清云道长,邱连山,你那本《归藏》残本看得怎么样了?”樊华忽然问道。
第十七章 清云道长的身世
清云正在那里狼吞虎咽,猛然间被这句话惊在了那里。
“你这件事情本来做得天衣无缝。可是当犬子告诉我你对他说的话后,我顿时就知道那本《归藏》残本就在你手里。要知道,能够算出别人的姓而且算得那么精微,在这个世界上就只有拥有《归藏》的人了。你忍了这么多年,终于忍不住要验证你的水平了。哈哈,这些年也太难为你了。你就是把它学透了却没有验证的机会又有什么乐趣呢?”他继续对清云说。
我却不知道他在说些什么。
“你就是当年的那个小警察?”清云忽然问他。
“对!”他回答道。
“怎么回事?你们?”我在边上实在忍不住了。
樊华吃了一口菜,看了僵在那里的清云一眼,说:“七十年代初,我国的一个考古队在一次对战国墓的发掘中发现了一本古书,经专家考证,认为那本书极有可能是被认为已经失传了的《易经》的前身——《归藏》。可惜因为年代久远,在那本书出土的时候有一部分内容就已经字迹模糊,还有的地方却已腐烂。所以专家称它为《归藏》残本。很多专家对那本书研究了很久却都没有找到头绪,只发现那本书里有一些内容与《周易》相似。在这些专家里面有一位易学大师,他姓邱。有一天,他忽然发现了那书的秘密却顿时就疯了,他抓起那书就撕,嘴里却大叫:‘魔鬼之书!亡国之书!”,要不是及时地把他制止住,那本书就完全报废了。这下那本书就真正成了残本了。因为是在‘文革’期间,而那本书又是处于鉴定状态,所以在保存上并没有那么严格按照规程办事。因为那位姓邱的易学专家出了事情,而当时的环境又不允许对它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所以有一段时间大家就没有再去关注那本书。
直到有一天,研究小组接到上级的命令,上级要求对那些出土的文物进行归档收藏。这时候大家才发现那本残本却失踪了。研究小组把案情上报后,有位对《易经》比较熟悉的领导对这个案件高度重视,于是特地成立了一个专案小组专门调查此案。
我那时候刚参加工作不久,也不知道怎么的就被调到了那个专案小组里去了。后来经过我们仔细调查,发现那位姓邱的专家有个儿子叫邱连山,他这个儿子从小在他父亲的影响下对《易经》有着浓厚的兴趣。经过我们仔细地分析和排查,发现这个邱连山有重大嫌疑。于是就决定立即对他进行抓捕。
可惜的是,当我们到邱家的时候却发现邱连山已经逃跑了。
我那时候年轻,精力旺盛,而且有一股不服输的性格。我当时就下决心一定要把邱连山抓住。不多久我就发现他藏在北京郊区某处一个农家里,便立即前往去捉拿他。
当我赶到那里的时候却没有找到他,只看到在那农家的门前坐着一位老人。我问那老人是否有位京城来的青年住在他家,那老人却说那青年已经走了,还说走了才几个小时。我当时心里很急,就按照那老人的指引追了去。
我追了不到一个小时就猛然间醒悟了过来。我忽然想起刚才见到的那老人的脸上的皱纹好像不怎么自然,而且声音也没有那么苍老。
于是我就急忙返了回去。
可是我到了那家农户的时候却再也没有见到那位老人了。
从此,邱连山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后来因为工作的关系我被调往东南亚执行特殊任务。因为任务特殊,我只好离开自己的妻子和我刚出生不久的孩子。这一去就是二十多年。我妻子只知道我出国了,其他的什么事情她都不知道。由于我在国外曾经一度被人追杀,所以我更不敢与家人联系,因为我害怕他们母子受到连累和伤害。
直到一年以前我才被组织调回了国内。因为我还是害怕他们母子会因为我遭遇到危险,所以我在这里开了个高端私人餐馆,以便仔细观察我身边是否还会有以前的敌人在追踪我并做一些组织交代的秘密工作。
今天上午,我接到了组织上的通知,通知上说我现在已经完全解除了危险,我也可以不再继续工作了,也就是说,我可以退休了。而且组织上同时也把这个餐馆奖励给了我,作为对我多年出生入死的补偿。所以我今天才终于可以回去和他们母子见面了。
邱连山啊,邱连山。你万没有想到我还是会把你抓到吧?
其实你不知道,这些年我一直都在想念着你呢。”
我这才知道清云原来的名字叫邱连山。
“你想怎样处置我?”清云问。我没有看到他有一丝的慌乱。
“那书呢?”樊华问他。
“被我烧了。”他淡淡地说。
“什么?烧了?”我和樊华同时惊声地问。
“你讲完了你的故事,现在我也来讲讲我的故事。”清云,也就是邱连山说。
“我父亲就是那位易学专家。我出生的时候父亲就给我取名叫连山。因为据说现在的《周易》是从《连山易》和《归藏》发展而来;也有的人说《连山易》是最完整的易,《连山易》因为丢失了一部分内容然后形成《归藏》,《归藏》又失去一些内容后剩下的部分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周易》了。可是对于《连山易》和《归藏》来讲,从古到今都只是一个传说,并没有人真正地见到过这两本书。父亲给我取名为连山,就是表达他对《易经》之祖的向往啊。
由于从小受父亲的影响,我对《易经》一直都有一种偏好。
然而有一天,我的父亲却疯了。
我到医院去看望父亲的时候,他却给了我一点时间的清明。他看到了我,忽然神秘地对我说:‘我看到《归藏》了。真是鬼神莫测之机啊。找到它、毁掉它!’这是我听到父亲对我说的最后一句话。
我多方打听,终于找到了父亲参加过的那个研究小组工作的地方。其实我并没有花费什么力气便找到了那本《归藏》残本。
你们知道我回家后打开那本书看第一眼的时候是什么感觉吗?是眩晕!
仿佛我以前看的那些易理知识全部是错误的!我感觉自己的头脑一片混乱。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有一天,我正在家里看那本书,忽然在我的头脑中出现了一个概念:快逃!
我急忙就带上那本书逃跑了。
后来我跑到了郊区。有一天我忽然又有了那样的感觉。但是却又感觉到已经来不及了。
于是我草草地化了下装,把自己打扮成一个老人的模样。也就是你在那里看到那个样子。
我看到你走远后就立即朝另外一个方向逃跑了。
我这一逃就逃到了西南。
为了仔细研究那本书,我后来就到了白云观当道士。因为我偶尔断事如神、对道家理论研究比较透切,后来就当上了那里的观主。
但是我一直都没有悟透那本书。
直到有一天,我忽然想明白了一个问题:既然那本书是残本,那么就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把书中丢失的部分再找回来。我于是便用《周易》和后天八卦反过来推演那些缺失的内容。对此,我还特别运用了宋代邵雍的梅花易数和他推演《皇极经世》的方法。
虽然我不知道方法正不正确,但是结果却让我恐惧到了极点。
那本书在我的补充下得到了基本的完整。但是,我却从此进入了妖魔的世界。
我推演的每一件事情的时候都会有一种冲动,这种冲动太可怕了。因为每当那时候我身边的人就会变成各色动物,我就有一种想杀戮他们并把他们变成自己的食物的感觉。在我的眼中,那些食物比你现在摆在我面前的这些菜品还有诱惑力。
幸好我多年学习道法,所以尚能克制自己。否则我不知道会做出多少可怕的事情啊。
我终于知道我父亲当年为什么会疯癫了。我估计他也是看到了这本书的魔性了。只不过我不知道他的感受和我有没有不同。
‘找到它、毁掉它!’我记住了父亲的话。虽然那本书对我有着极大的诱惑,但是我还是下决心按照我父亲的叮嘱去办。
当我烧那本书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了地狱正在往下面塌陷,一股黑色的力量正把我往里面拉去。
这时候东方他们正好来到了白云观。
我看到了他们的魂魄正在进入观内。
那股黑色的力量却忽然放弃了我。
但是我却忽然发现我已经记不住多少《归藏》残本里面的内容了。
可是从那以后我感觉自己的预测能力在忽然间增强了很多,我对《易经》里面那些以前感到模糊的东西也一下变得清晰了起来。
也许《周易》是一本难读的天书,而《连山》和《归藏》却是《周易》的字典和钥匙吧。这是我在后来悟到的。
可是我不明白的是,我在来这里的路上特地卜了一卦。但是为什么却没有算到这个地方等我们的人是你呢?”
樊华听完了他的讲述,在那里若有所思。
不一会,他忽然从身上取出来了一本书。
清云把那书拿过去一看,“《周易》?宋版的《周易》?难怪如此,难怪如此啊!”
樊华奇怪地问:“你什么意思啊?”
清云把书还给了他,说:“据说宋版的《周易》中,有少数是从邵雍手上流出来的。这些《周易》书籍其中有一个特殊的功效,那就是如果把这书放到身边,别人是算不到这书的主人的情况的。就好像这书具有屏蔽的作用一样。”
第十八章 先贤邵雍
我前面就听他说过邵雍这个人名,现在他又提到了这个人。心里不禁有些好奇:“你说的那个邵雍是什么人?他难道也是个道士?”
樊华却替他作了回答:
“邵雍,字尧夫,谥号康节。生于北宋真宗四年。他虽然不象三国的诸葛孔明那样家喻户晓,但是,无论从才干和品德来讲,他都不亚于诸葛亮。只不过,因为长期隐居,名字不被后人知道而已。
少年时,邵雍就胸怀大志,发愤刻苦读书,于书无所不读。据《宋史.邵雍传》记载:邵雍‘始为学,即坚苦自励,寒不炉,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数年。’后来,为了增长见识,他还游学四方,越黄河、过汾河,涉淮水、渡汉水,到过齐、鲁、宋、郑等各地,回来后,说道‘道在是矣。’于是就不再云游。当时有高人李挺之,见其好学不倦,就传授了他《河图》、《洛书》、《伏羲八卦》等易学秘奥。以邵雍的聪颖才智,他融会贯通、妙悟自得,终于成为一代易学大师,风靡遐迩的鸿儒。他形成了自己一套完整独特的宇宙观,对于天地运化、阴阳消长的规律了如指掌。《宋史》记载道:他对于‘远而古今世变,微而走飞草木之性情’都能‘深造曲畅’,通达不惑,而且‘智虑绝人,遇事能前知’。北宋理学的另一位始祖程颐说他:〃其心虚明,自能知之”。于是,他著书立说,撰写了《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等著作共十余万言。他认为历史是按照定数演化的。他以他的先天易数,用元、会、运、世等概念来推算天地的演化和历史的循环。对后世易学影响很大的《铁板神数》和《梅花心易》都是出于邵雍。后人也尊称他为‘邵子’。中年后,他淡泊名利,隐居洛阳,著书教学。当时的名流学士,如富弼、司马光、吕公着等人都很敬重他。曾集资为他买了一所园宅,题名为‘安乐窝’,邵雍也自号为〃安乐先生”。他不仅学贯古今、奇才盖世,而且品德浑厚,待人至诚。这使他远近驰名,所到之处士大夫们争先请他留宿,有人还把邵雍留宿过的地方,称为他的〃行窝”。他在人们心中的威望可见一斑。今天,熟悉邵雍及其作品的人已经不多了。但在民间仍然流行着他所说过的一些警句。比如,人们常说的:‘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一生之计在于勤’就是出自邵雍。邵雍,这位遇事先知的奇才,对于后世的历史发展做出了惊人准确的预言,写下了他的传世之作--《梅花诗》,预言了他身后在中国发生的重大历史演变。当然,和所有预言一样,他采用了很隐诲的语言。并非很容易理解。有的部份,如果不是懂得道学佛理的修炼人,是不易弄懂的。
邵雍的神秘在于他每次的预测都是奇准。
邵雍在世时便以‘遇事能前知’而名声在外。有一次邵雍经过庭园观看梅花,看见梅花树上有二雀相争而坠地,便说:‘不动不占,不因事不占,今二雀争枝坠地,怪也。’因为当时是辰年十二月十七日申时,便推断明晚会有女子来折花,园丁会误以为是贼而前来驱赶,女子惊惶摔倒,伤及大腿,然而不严重。后来果如其言。还有一个故事,是在一个冬天的傍晚酉时(也就是六点钟前后),邵雍正在炉边烤火,忽听有人敲门,先敲了一声,接着连敲五声,来人说是要借东西。于是,邵雍应运起了一卦,上卦为乾,下卦为巽。变爻为四爻,因而本、互变卦中有三个乾,从中断定是邻居来借斧头。邵雍说出结果后,儿子不相信,打开门一问,来人果然是来借斧头的。
下面这个故事却是他儿子讲的。据说一天夜晚,邵雍与儿子伯温来天津侨商赏月。正当忘情的时候,忽然阴风四起,仰望天空,黑云遮月。不一会儿云中传来杜鹃的叫声。这杜鹃鸟可不像百灵鸟那样叫得动听,自古有“杜鹃滴血”的说法,说是杜鹃鸣叫,声音凄惨,常常叫得嘴中滴血。今日听来,果真让人撕心裂肺,凄苦难当,连那洛河流水也似有呜咽之声。邵雍见状,眉头紧锁,忧心忡忡。伯温问道:‘父亲,您的心情为何如此沉重?’邵雍说:‘杜鹃是南方之鸟,洛阳过去没有,今日飞来,天下将乱呀!’伯温不解地问:‘为什么?’邵雍说:‘《春秋》上讲‘六鷁(古书上说的一种水鸟)退飞,鸲鹆(即八哥)来巢,气使之也。’禽鸟之类先天气而行,今杜鹃飞来北方,说明地气将自南而北。’伯温又问:‘地气自南而北,天下就会大乱吗?’邵雍说:‘根据往日经验,天下将治,地气自北而南,将乱地气自南而北。几年以后,我大宋有灾难。’伯温担心地说:‘那么哪里可避乱?’邵雍告诉他:‘蜀地可避乱。’宣和末年,伯温率领全家迁往西蜀,幸免于金国南侵之乱。后人都称说:‘邵康节闻鹃声而知天下将乱。’”
清云很诧异,问:“你对邵雍还很有研究的啊。”
樊华笑了笑,说:“研究谈不上。正是因为你那件事情让我对这方面的知识产生了兴趣。所以多年来我读了很多这方面的书籍。可惜我对这些东西没有悟性,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而已。”
“你那本宋版的《周易》从什么地方来的?”清云对那本书很有兴趣。
“偷的。”樊华的回答却出乎我们的意料。“我在东南亚的时候碰到了一位法国人,有一天他把那书拿到一家古董店去请那老板估价。那老板看了大惊,说:‘这可是宋版的《周易》啊。你从什么地方得到的?’那法国人说是他家祖传下来的,据说是他祖辈在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从圆明园那里得到的。我当时就在那古董店里。我听了那法国人说了这书的来历心里就很气愤,于是我就悄悄地跟着那法国人找到了他的住处。当天晚上我就去把这书偷了出来。最近几天我闲来无事,就把这书拿出来看看。没想到这书还有那种功效,不然的话我今天还可能见不到你了。”
“你准备怎么样处置我?”清云又问。
“嗨!书已经被你烧了,事情也过了这么久了。我还能拿你怎么样?其实今天请你们来还有另外一件事情。”他说着看了我一眼,“我听小军说了你们在飞机上的事情,所以就想见见你们。虽然我已经退休了,也基本上脱离了那些秘密,但是我知道我以前所服务的那个组织是很需要你们这样的人的。所以我想请你们加入那个组织。”
我来之前就有了这样的预感,现在听他当面像我们提了出来,我就按照早就想好了的话回绝他说:“我是不可能加入任何组织的,因为我还有很多自己的事情要做。而且,我这人不喜欢受人管,即使你们强行让我加入,我反倒不会给你们做任何事情。”
我看倒樊华有准备说话,急忙又说:“请你不要给我讲大道理。我没有你那样崇高,我不会抛弃自己的家庭置自己的妻儿于不顾的。”
清云听我这样说,忙在边上阻止我:“东方,你怎么这样说话呢?”。他可是第一次对我使脸色。
樊华长叹了一声,说:“我知道我对不起我的家人。不说这个了,你不理解我也没有关系。邱连山、东方,你们不愿意加入那个组织也可以。不过我们可以做一个约定,你们看怎么样?”他叫清云原谅的名字,我的理解就是他仍然没有完全放弃对清云的追究。
“什么约定?”我和清云同时问。
“你们不加入那个组织,但是在组织有特殊需要的时候你们要全力地去为它服务;组织给你们的承诺是,当你们有什么需要的时候,可以向组织提出来,组织会尽量地满足你们的需求,同时不再追究邱连山以前犯下的罪。怎么样?清云道长?”他皮笑肉不笑地看着清云说。
威胁,这是**裸地威胁!
清云求助地看着我。
我还有什么话说?他毕竟救过我的命啊。
“需要写合约吗?”我问。清云和樊华都松了一口气。
“和君子谈合作是不需要合约的。”樊华呵呵笑了起来。
看来他是把我看透了。
【求收藏、推荐!】
第十九章 出租车司机的鬼故事
在回酒店的路上我不住地责怪清云:“你一个出家人,怎么老去惹那么多的事情啊?!”
他有些不好意思:“我以前对你说过,现在所有的宗教人士都是这样的。我也不能免俗啊。”
“那本书真的被你烧掉了啊?”我忽然问他。
“是的。那本书太可怕了。好像是被人下了咒一样。你不知道,你没有体验过那种感受。你想想,当你在清醒的时候忽然想起宗教曾经想吃掉身边的某个人那会是一种什么感觉?”
“那你父亲后来怎么样了?”我发现最近最近的思维有些跳跃。
“就在我逃跑后不久就死了。我后来听别人说他是跳楼自杀死去的。在他跳楼前有人还听到他站在楼顶狂笑并大叫:‘魔鬼,好多的魔鬼啊!’”
我们搭乘的是出租车,那司机在前面听到我们的说话,猛然间一个急刹车。
“拜托,不要说这些好不好?”那司机把车停下对我们说。
“怎么了?”我问。
“怪吓人的。我开夜车会害怕的。”司机说。
“你胆子怎么那么小啊。”我对他开玩笑。
“不是我开玩笑,我遇到过呢。”那司机说,声音有些颤抖。
“怎么回事?你说说。”我又问他,同时递过去五十元钱。
也许是那钱消除了他的恐怖吧,那司机干脆把车停在了边上向我们讲述了起来:
“前不久我大病了一场。起因却是见到了鬼。”
我心想这人还真会讲故事,一开始就拿话把人吸引住了。
却听他继续说道:
“那天晚上我也是夜班。大概在晚上十二点钟左右吧,我看街上没有什么人了便准备回家休息了,反正那天前面的生意很好,钱也赚得差不多了。我正想着呢,忽然就看见路边有个女人在向我招手,我心想这运气来了挡也挡不住啊干脆把她拉了再说,于是我便把车停下让她上了车。她上车后我问她到什么地方,她说到八宝山。我当时就想怎么这么晚还到那里去啊,但是又想晚上死人也是常有的事便也没有怎么在意就把车往八宝山开去。由于她坐在我的背后,我从反光镜上却可以看见她。我当时看到她的时候我被吓了一跳,因为她的脸太苍白了。我当时还在想呢,一定是她的至亲死了,不然她不会悲痛成那样。
到了八宝山,我把车停下。我看了看计价器上面的数字是六十三,便对她说:‘六十三元。’。她什么话也没有说,拿出来了一张一百元的给了我。因为我们经常收到假币,于是我把那钱对着车顶灯看了看,却听她在后面说,‘看什么看,这钱是真的。’。我一看果然是真的,便补给了她三十七元钱。
那可是当天晚上我收到的唯一的一张一百元的钞票。
我在回来的路上却没有拉上一个客人。于是我便回家睡觉了。
第二天我起床后就去清理头天晚上的钱。你们猜猜,我在我的包里发现了什么?我居然在我的包里发现了一张冥币!一张一百元面值的冥币!而头天晚上我收到的那张一百元的钱却不翼而飞了。
这时候我才想到头天晚上拉的那个女人可能有问题,因为我把钱补给了她后却没有发现她是什么时候下的车!
我当时就感觉人有些不大舒服。我把这件事情对我弟弟讲了,我弟弟对我说这件事情一定要搞清楚,不然以后晚上就不敢再出车了。于是我们两个人就到了八宝山火葬场。
我们到了八宝山后就直接到了殡仪馆。我问工作人员昨天晚上有没有一个女人的尸体停放在那里。你们猜猜后来我们看到了什么?”
那司机看我们正专注地听他讲故事,便有接着说:“那工作人员说:‘昨天停放在这里的女人尸体有好几具呢,你们要找的是哪一个?’。我说你让我们都看看吧可是他却不同意。后来我悄悄给了他一百元钱他才带我们去看了。
当我顺次看到其中的一具女尸的时候我顿时惊呆了——她就是那天晚上坐我车的人!
我弟弟我那工作人员那女人的尸体是什么时候拉到殡仪馆的,那人看了记录后对我们说:‘昨天晚上十点过拉来的。’。这下我被吓得呆在那里脚都动不了了。
正在这时候那女尸的家属来了。他们问我们到这里来做什么,我弟弟就把我遇到的事情给他们说了。那些家属当然不相信,于是有人就开始骂我们。
我们自己也觉得荒唐,弟弟便扶着我往外走。当我们刚走到门口的时候却忽然听到身后有人叫道:‘你们看,快看她的手!”。我们转过身去,只见那些人正围在那女尸的旁边惊恐地朝那尸体看着。我和弟弟走过去一看,却见那女尸手上抓着几张钱。
家属把她的手用力地扳开,结果却发现她手上抓的那些钱是真钱,一共有三十七元!”
出租车司机的故事确实太过诡异。我不能判断他说的究竟是真的还是出于满足我们的好奇心而编造的。
【求收藏、推荐】
为死难者默哀,祝福他们的灵魂得到安息。
第二十章 变故
回到酒店后我仔细地回忆和梳理了樊华晚上对我们说过的话,总觉得他远远不是我初步印象中那么简单的一个人。
一个可以不要家庭和孩子、独自在国外生活几十年,用一句‘害怕他们受到伤害’的话就把自己的责任和负疚推卸掉。而他的妻子似乎并不责怪于他而且独自一人苦苦地带着自己的孩子坚韧地等待着他。这太也让人难以置信了。
或许是我低估了曹小军的母亲了?她本来就有那么伟大?
因为我第二天即将赶往临汾,所以我较早地就睡下了。
“东方,快开门!”我在迷迷糊糊中听到了清云的敲门声。
我打开了房间的门,问:“又怎么了啊?我的道长。”
“曹小军的母亲去世了,他打电话给我叫我们去一下。”清云说。
“哪个曹小军?”我还没有清醒。
“今天来接我们去吃饭的那个警察,樊华的儿子!”清云大声提醒我说。
我一下清醒了过来。
“他母亲去世了?他叫我们到他家去?那一定会有什么重要的事情。”我这样想也这样对清云说。
清云点头,说:“就是啊。他在电话里面很着急,说要我们一定去一下。”
不多久我们就打车到了曹小军的家里。樊华也在,不过他却是满脸的凝重。
“怎么了?”清云看了一眼樊华却轻声地问曹小军道。
“我母亲去世了,”曹小军犹豫了一下,又说:“可她不是我的母亲。”
我不完全明白,便问:“那她是( 魂飞魄不散 http://www.xlawen.org/kan/549/ )
她说她要和我一块去。我说你不上班啊,你那工作不错的。
她却说她准备马上去辞职,以后就一直跟着我了。
张苏幸灾乐祸地看着我,似乎在说你看嘛,这下惹麻烦了哦。
我求助地看着清云,希望他能够帮我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可恶的是他却拉着清月跑了。
华姐看着我们三人尴尬的场面,嘴边微微一笑,拉起张苏就到另外一个房间去了。
“你不要生气啊,我是觉得你太神秘了。而且是你救了我,我想一辈子跟着你了。”小江对我说。
我觉得自己对不起她,因为毕竟她把第一次给了我。
“可是,你也是知道的。张苏是我女朋友,我和你没有结果的。”我对她只能说实话。
“我不要什么结果,只要和你在一起就可以了。”她坚决地说。
我很头痛。现在我非常痛恨自己昨天晚上的冲动。
“可是你父母会同意吗?”我仿佛抓到了一根救命的稻草。
“他们离婚了。我才难得理他们呢。”她似乎对她的父母很不满。
“那你要主动和张苏处理好关系。”我心里其实还是很灰暗的。“只要她接受你就可以。”我把难题推向了她。
“真的?这可是你自己说的。”她高兴得跳了起来。
这时候我的电话忽然响了起来,“东方,你还在房间里吗?”是清云打来的。
“在啊。”我回答。
他却忽然把电话挂断了。
第十六章 神秘晚宴
“搞什么名堂。”我咕噜道。
不一会清云却到了我房间。他身后还跟着一个人——是那个在机场派出所主审我们的那个警察!不过他穿的却是便服。
“他父亲想请我们吃饭。”清云对我说。
“你真的见道了你父亲?”我问那警察,好像清云给他算的是他姓曹。但是我不知道准不准确。
“你们真是太神了。”那警察说,“昨天我回家去问我父亲的情况,她却还是像以前一样说不知道。当我说了你们的事情后,母亲惊呆了。今天下午我父亲居然真的回来了,母亲对我说我遇到神仙了。父亲问明了情况,就叫我来找你们。说他想见下你们。”
“你父亲是什么人?怎么这么多年都不回家而今天却又忽然回家了?”我觉得虽然不可思议但是他父亲的身份却很可疑。
是啊,如果一个男人在结婚后不久就离家出走一直在很多年后才回家而他的妻子却不责怪。这是很值得怀疑的。
“你们见到他就知道了。”那警察说。
“清云道长,那是你的事情。你自己去吧。我今天想好好休息一下。”我不再理那警察。
清云把我拉到了一边,悄悄地对我说:“他父亲是国家一个特殊组织的人,你这样拒绝的话可能不大好。”
“有什么不好的?我是我,他是他。难道他还会把我怎么样啊?!”我对他的多事很不高兴。
“你不了解我们国家的这些特殊组织。这样给你说吧,这些组织就好像专门对付国外间谍的国家安全局一样,有很大的权力和力量的。所以,我们还是先去看看情况再说。”清云仍然耐心地对我说。
我心里一惊,心想怎么招惹到那样的组织了啊。便很不情愿地点了点头。
清云把清月她们三人交给了华姐。华姐说:“好,我今天晚上带她们去逛街、买衣服。”
几个女人高兴得跳了起来。
我拿了一张银行卡出来交给张苏,悄悄把密码告诉了她,然后对她说:“看上了什么尽管买就是。她们花的钱你要记住一并付了。”我想借此缓和大家之间的关系。
我们坐的是那警察开来的警车。
“你真的姓曹?”在车上我问那警察。
“是啊。您不知道,当时道长的那几句话可把我镇住了。特别是后来道长叫小江赶快给他家里打电话、小江打完电话后回来对我说他家里镇的着火了的时候,我完全被你们吓坏了。我这才知道遇到了高人。所以我才相信你们不是坏人。”
“对常人来讲,那是有些匪夷所思。”我理解地对他说。
“道长,您再给我算算,看我这辈子可以当多大的官?”这警察有些见面熟,而且嘴还有些贫。
“你有个那么厉害的父亲,还担心自己的前途吗?”清云又恢复到以往的神秘。
“我那父亲,……,嗨,不说了!”那警察可能有些伤感。
不一会我们就到达了目的地。
这地方很不起眼。
很小的店门,门上写着两个字“云端”。是草书。
我虽然不懂书法,但是我看那两字感觉很舒服。
“怎么选这个地方!”那警察有些不悦。
我们进到那店内,见里面布置得非常地精致,给我的感觉是里面到处都很干净,而且里面的每样东西都摆放得很到位,很协调。
但是里面却没有一个客人。服务员把我们直接带到了最里面的一间包房里面。
我们进去后才发现这个小店居然还有这么漂亮的一间包房。
里面并不豪华,但是有种家的感觉和气息。
里面坐着一个人。他见我们进了屋便站了起来迎接。
这人应该就是那警察的父亲了吧,我心想。
他给我的感觉是沧桑和儒雅。这两种味道结合在一起使他显得很有魅力和魔力。
“小军,你先回家吧。我这里结束后就回来。”那人对带我们来的那警察说。
原谅他叫曹小军。
曹小军应了一声便出去了。
我很奇怪。这天底下居然还有这样的父亲。
“我是樊华。”那人向我们伸出了手。
“这位肯定就是清云道长了,那么你就是东方了。”他直接就区分出了我们。
“请问你找我们有什么事情吗?”清云直接问他。
“呵呵,清云道长可不像修道之人啊。怎么这么急的性子呢?来、来,我们边吃边聊。你们可不要小看这个地方哦,这里可是一般人来不了的地方啊。”他看我有些奇怪,“这里每天只接待两桌客人,每桌菜可需要十万元人民币呢。”
“什么?难道说我们今天三个人就要吃十万元?”我大吃一惊。
“是的。不过,我们今天的饭钱老板是不会收的。你们放心地吃好了。”他笑着对我们说。
“这却是为什么?”我毕竟没有清风稳重。
“因为,”他戏谑地看了我们一眼,“因为我就是这里的老板。”
这我可完全没有想到。
我想接下来看我们三个人是如何吃掉这十万元的菜的。
“你们看,这里的碗、筷可是都和其他地方的不一样的。这里的所有餐具都是由黄金制成,各种宝石镶嵌其上。就是在以前的皇宫里面也达不到这样的标准啊。”他继续介绍。
“又吃不掉。”我心里想。
服务员开始上菜了。
“你们看这道菜。这道菜叫山海经,取的是古书名。它是由深海里面极为稀少的菲鱼与野生的山珍炖制而成。材料倒还罢了,关键的是做工。就这盘菜,所需要的山珍就达五公斤之多。
你们再看这道菜。这道菜叫逍遥游。道长知道这是取自老子的一本书的名字。它的主要材料是日本的河豚。在河豚中辅以中药材,当你吃的时候不但吃不到一丝的药味而且还会满口生鲜。因为河豚有毒,但是我们却用中药去掉了它里面的毒素,吃完后却会有飘飘欲仙的感觉。
还有这个,如果粗看的话就像一碟火腿。这道菜的肠翳是由澳洲的树熊的肠子制成,里面用各种山珍和海味填灌。我把这道菜叫易经。取其看似简单,其实内容丰富、味道变化莫测之意。”
……
他把桌上的菜一路介绍下来。我闻所未闻。
我从来没有吃到过这样的美味。每一样菜进入到口中都会体验到一种味觉的极度愉悦。
“其实这些菜的材料和人工并值不了多少钱。但是,这种味道却是独有的。”他介绍完的时候我也一一地品尝结束了。
这些菜给人一种想继续吃而又不忍心吃的矛盾。
清云却在那里风卷残云般地猛吃起来。
“清云道长,邱连山,你那本《归藏》残本看得怎么样了?”樊华忽然问道。
第十七章 清云道长的身世
清云正在那里狼吞虎咽,猛然间被这句话惊在了那里。
“你这件事情本来做得天衣无缝。可是当犬子告诉我你对他说的话后,我顿时就知道那本《归藏》残本就在你手里。要知道,能够算出别人的姓而且算得那么精微,在这个世界上就只有拥有《归藏》的人了。你忍了这么多年,终于忍不住要验证你的水平了。哈哈,这些年也太难为你了。你就是把它学透了却没有验证的机会又有什么乐趣呢?”他继续对清云说。
我却不知道他在说些什么。
“你就是当年的那个小警察?”清云忽然问他。
“对!”他回答道。
“怎么回事?你们?”我在边上实在忍不住了。
樊华吃了一口菜,看了僵在那里的清云一眼,说:“七十年代初,我国的一个考古队在一次对战国墓的发掘中发现了一本古书,经专家考证,认为那本书极有可能是被认为已经失传了的《易经》的前身——《归藏》。可惜因为年代久远,在那本书出土的时候有一部分内容就已经字迹模糊,还有的地方却已腐烂。所以专家称它为《归藏》残本。很多专家对那本书研究了很久却都没有找到头绪,只发现那本书里有一些内容与《周易》相似。在这些专家里面有一位易学大师,他姓邱。有一天,他忽然发现了那书的秘密却顿时就疯了,他抓起那书就撕,嘴里却大叫:‘魔鬼之书!亡国之书!”,要不是及时地把他制止住,那本书就完全报废了。这下那本书就真正成了残本了。因为是在‘文革’期间,而那本书又是处于鉴定状态,所以在保存上并没有那么严格按照规程办事。因为那位姓邱的易学专家出了事情,而当时的环境又不允许对它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所以有一段时间大家就没有再去关注那本书。
直到有一天,研究小组接到上级的命令,上级要求对那些出土的文物进行归档收藏。这时候大家才发现那本残本却失踪了。研究小组把案情上报后,有位对《易经》比较熟悉的领导对这个案件高度重视,于是特地成立了一个专案小组专门调查此案。
我那时候刚参加工作不久,也不知道怎么的就被调到了那个专案小组里去了。后来经过我们仔细调查,发现那位姓邱的专家有个儿子叫邱连山,他这个儿子从小在他父亲的影响下对《易经》有着浓厚的兴趣。经过我们仔细地分析和排查,发现这个邱连山有重大嫌疑。于是就决定立即对他进行抓捕。
可惜的是,当我们到邱家的时候却发现邱连山已经逃跑了。
我那时候年轻,精力旺盛,而且有一股不服输的性格。我当时就下决心一定要把邱连山抓住。不多久我就发现他藏在北京郊区某处一个农家里,便立即前往去捉拿他。
当我赶到那里的时候却没有找到他,只看到在那农家的门前坐着一位老人。我问那老人是否有位京城来的青年住在他家,那老人却说那青年已经走了,还说走了才几个小时。我当时心里很急,就按照那老人的指引追了去。
我追了不到一个小时就猛然间醒悟了过来。我忽然想起刚才见到的那老人的脸上的皱纹好像不怎么自然,而且声音也没有那么苍老。
于是我就急忙返了回去。
可是我到了那家农户的时候却再也没有见到那位老人了。
从此,邱连山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后来因为工作的关系我被调往东南亚执行特殊任务。因为任务特殊,我只好离开自己的妻子和我刚出生不久的孩子。这一去就是二十多年。我妻子只知道我出国了,其他的什么事情她都不知道。由于我在国外曾经一度被人追杀,所以我更不敢与家人联系,因为我害怕他们母子受到连累和伤害。
直到一年以前我才被组织调回了国内。因为我还是害怕他们母子会因为我遭遇到危险,所以我在这里开了个高端私人餐馆,以便仔细观察我身边是否还会有以前的敌人在追踪我并做一些组织交代的秘密工作。
今天上午,我接到了组织上的通知,通知上说我现在已经完全解除了危险,我也可以不再继续工作了,也就是说,我可以退休了。而且组织上同时也把这个餐馆奖励给了我,作为对我多年出生入死的补偿。所以我今天才终于可以回去和他们母子见面了。
邱连山啊,邱连山。你万没有想到我还是会把你抓到吧?
其实你不知道,这些年我一直都在想念着你呢。”
我这才知道清云原来的名字叫邱连山。
“你想怎样处置我?”清云问。我没有看到他有一丝的慌乱。
“那书呢?”樊华问他。
“被我烧了。”他淡淡地说。
“什么?烧了?”我和樊华同时惊声地问。
“你讲完了你的故事,现在我也来讲讲我的故事。”清云,也就是邱连山说。
“我父亲就是那位易学专家。我出生的时候父亲就给我取名叫连山。因为据说现在的《周易》是从《连山易》和《归藏》发展而来;也有的人说《连山易》是最完整的易,《连山易》因为丢失了一部分内容然后形成《归藏》,《归藏》又失去一些内容后剩下的部分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周易》了。可是对于《连山易》和《归藏》来讲,从古到今都只是一个传说,并没有人真正地见到过这两本书。父亲给我取名为连山,就是表达他对《易经》之祖的向往啊。
由于从小受父亲的影响,我对《易经》一直都有一种偏好。
然而有一天,我的父亲却疯了。
我到医院去看望父亲的时候,他却给了我一点时间的清明。他看到了我,忽然神秘地对我说:‘我看到《归藏》了。真是鬼神莫测之机啊。找到它、毁掉它!’这是我听到父亲对我说的最后一句话。
我多方打听,终于找到了父亲参加过的那个研究小组工作的地方。其实我并没有花费什么力气便找到了那本《归藏》残本。
你们知道我回家后打开那本书看第一眼的时候是什么感觉吗?是眩晕!
仿佛我以前看的那些易理知识全部是错误的!我感觉自己的头脑一片混乱。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有一天,我正在家里看那本书,忽然在我的头脑中出现了一个概念:快逃!
我急忙就带上那本书逃跑了。
后来我跑到了郊区。有一天我忽然又有了那样的感觉。但是却又感觉到已经来不及了。
于是我草草地化了下装,把自己打扮成一个老人的模样。也就是你在那里看到那个样子。
我看到你走远后就立即朝另外一个方向逃跑了。
我这一逃就逃到了西南。
为了仔细研究那本书,我后来就到了白云观当道士。因为我偶尔断事如神、对道家理论研究比较透切,后来就当上了那里的观主。
但是我一直都没有悟透那本书。
直到有一天,我忽然想明白了一个问题:既然那本书是残本,那么就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把书中丢失的部分再找回来。我于是便用《周易》和后天八卦反过来推演那些缺失的内容。对此,我还特别运用了宋代邵雍的梅花易数和他推演《皇极经世》的方法。
虽然我不知道方法正不正确,但是结果却让我恐惧到了极点。
那本书在我的补充下得到了基本的完整。但是,我却从此进入了妖魔的世界。
我推演的每一件事情的时候都会有一种冲动,这种冲动太可怕了。因为每当那时候我身边的人就会变成各色动物,我就有一种想杀戮他们并把他们变成自己的食物的感觉。在我的眼中,那些食物比你现在摆在我面前的这些菜品还有诱惑力。
幸好我多年学习道法,所以尚能克制自己。否则我不知道会做出多少可怕的事情啊。
我终于知道我父亲当年为什么会疯癫了。我估计他也是看到了这本书的魔性了。只不过我不知道他的感受和我有没有不同。
‘找到它、毁掉它!’我记住了父亲的话。虽然那本书对我有着极大的诱惑,但是我还是下决心按照我父亲的叮嘱去办。
当我烧那本书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了地狱正在往下面塌陷,一股黑色的力量正把我往里面拉去。
这时候东方他们正好来到了白云观。
我看到了他们的魂魄正在进入观内。
那股黑色的力量却忽然放弃了我。
但是我却忽然发现我已经记不住多少《归藏》残本里面的内容了。
可是从那以后我感觉自己的预测能力在忽然间增强了很多,我对《易经》里面那些以前感到模糊的东西也一下变得清晰了起来。
也许《周易》是一本难读的天书,而《连山》和《归藏》却是《周易》的字典和钥匙吧。这是我在后来悟到的。
可是我不明白的是,我在来这里的路上特地卜了一卦。但是为什么却没有算到这个地方等我们的人是你呢?”
樊华听完了他的讲述,在那里若有所思。
不一会,他忽然从身上取出来了一本书。
清云把那书拿过去一看,“《周易》?宋版的《周易》?难怪如此,难怪如此啊!”
樊华奇怪地问:“你什么意思啊?”
清云把书还给了他,说:“据说宋版的《周易》中,有少数是从邵雍手上流出来的。这些《周易》书籍其中有一个特殊的功效,那就是如果把这书放到身边,别人是算不到这书的主人的情况的。就好像这书具有屏蔽的作用一样。”
第十八章 先贤邵雍
我前面就听他说过邵雍这个人名,现在他又提到了这个人。心里不禁有些好奇:“你说的那个邵雍是什么人?他难道也是个道士?”
樊华却替他作了回答:
“邵雍,字尧夫,谥号康节。生于北宋真宗四年。他虽然不象三国的诸葛孔明那样家喻户晓,但是,无论从才干和品德来讲,他都不亚于诸葛亮。只不过,因为长期隐居,名字不被后人知道而已。
少年时,邵雍就胸怀大志,发愤刻苦读书,于书无所不读。据《宋史.邵雍传》记载:邵雍‘始为学,即坚苦自励,寒不炉,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数年。’后来,为了增长见识,他还游学四方,越黄河、过汾河,涉淮水、渡汉水,到过齐、鲁、宋、郑等各地,回来后,说道‘道在是矣。’于是就不再云游。当时有高人李挺之,见其好学不倦,就传授了他《河图》、《洛书》、《伏羲八卦》等易学秘奥。以邵雍的聪颖才智,他融会贯通、妙悟自得,终于成为一代易学大师,风靡遐迩的鸿儒。他形成了自己一套完整独特的宇宙观,对于天地运化、阴阳消长的规律了如指掌。《宋史》记载道:他对于‘远而古今世变,微而走飞草木之性情’都能‘深造曲畅’,通达不惑,而且‘智虑绝人,遇事能前知’。北宋理学的另一位始祖程颐说他:〃其心虚明,自能知之”。于是,他著书立说,撰写了《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等著作共十余万言。他认为历史是按照定数演化的。他以他的先天易数,用元、会、运、世等概念来推算天地的演化和历史的循环。对后世易学影响很大的《铁板神数》和《梅花心易》都是出于邵雍。后人也尊称他为‘邵子’。中年后,他淡泊名利,隐居洛阳,著书教学。当时的名流学士,如富弼、司马光、吕公着等人都很敬重他。曾集资为他买了一所园宅,题名为‘安乐窝’,邵雍也自号为〃安乐先生”。他不仅学贯古今、奇才盖世,而且品德浑厚,待人至诚。这使他远近驰名,所到之处士大夫们争先请他留宿,有人还把邵雍留宿过的地方,称为他的〃行窝”。他在人们心中的威望可见一斑。今天,熟悉邵雍及其作品的人已经不多了。但在民间仍然流行着他所说过的一些警句。比如,人们常说的:‘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一生之计在于勤’就是出自邵雍。邵雍,这位遇事先知的奇才,对于后世的历史发展做出了惊人准确的预言,写下了他的传世之作--《梅花诗》,预言了他身后在中国发生的重大历史演变。当然,和所有预言一样,他采用了很隐诲的语言。并非很容易理解。有的部份,如果不是懂得道学佛理的修炼人,是不易弄懂的。
邵雍的神秘在于他每次的预测都是奇准。
邵雍在世时便以‘遇事能前知’而名声在外。有一次邵雍经过庭园观看梅花,看见梅花树上有二雀相争而坠地,便说:‘不动不占,不因事不占,今二雀争枝坠地,怪也。’因为当时是辰年十二月十七日申时,便推断明晚会有女子来折花,园丁会误以为是贼而前来驱赶,女子惊惶摔倒,伤及大腿,然而不严重。后来果如其言。还有一个故事,是在一个冬天的傍晚酉时(也就是六点钟前后),邵雍正在炉边烤火,忽听有人敲门,先敲了一声,接着连敲五声,来人说是要借东西。于是,邵雍应运起了一卦,上卦为乾,下卦为巽。变爻为四爻,因而本、互变卦中有三个乾,从中断定是邻居来借斧头。邵雍说出结果后,儿子不相信,打开门一问,来人果然是来借斧头的。
下面这个故事却是他儿子讲的。据说一天夜晚,邵雍与儿子伯温来天津侨商赏月。正当忘情的时候,忽然阴风四起,仰望天空,黑云遮月。不一会儿云中传来杜鹃的叫声。这杜鹃鸟可不像百灵鸟那样叫得动听,自古有“杜鹃滴血”的说法,说是杜鹃鸣叫,声音凄惨,常常叫得嘴中滴血。今日听来,果真让人撕心裂肺,凄苦难当,连那洛河流水也似有呜咽之声。邵雍见状,眉头紧锁,忧心忡忡。伯温问道:‘父亲,您的心情为何如此沉重?’邵雍说:‘杜鹃是南方之鸟,洛阳过去没有,今日飞来,天下将乱呀!’伯温不解地问:‘为什么?’邵雍说:‘《春秋》上讲‘六鷁(古书上说的一种水鸟)退飞,鸲鹆(即八哥)来巢,气使之也。’禽鸟之类先天气而行,今杜鹃飞来北方,说明地气将自南而北。’伯温又问:‘地气自南而北,天下就会大乱吗?’邵雍说:‘根据往日经验,天下将治,地气自北而南,将乱地气自南而北。几年以后,我大宋有灾难。’伯温担心地说:‘那么哪里可避乱?’邵雍告诉他:‘蜀地可避乱。’宣和末年,伯温率领全家迁往西蜀,幸免于金国南侵之乱。后人都称说:‘邵康节闻鹃声而知天下将乱。’”
清云很诧异,问:“你对邵雍还很有研究的啊。”
樊华笑了笑,说:“研究谈不上。正是因为你那件事情让我对这方面的知识产生了兴趣。所以多年来我读了很多这方面的书籍。可惜我对这些东西没有悟性,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而已。”
“你那本宋版的《周易》从什么地方来的?”清云对那本书很有兴趣。
“偷的。”樊华的回答却出乎我们的意料。“我在东南亚的时候碰到了一位法国人,有一天他把那书拿到一家古董店去请那老板估价。那老板看了大惊,说:‘这可是宋版的《周易》啊。你从什么地方得到的?’那法国人说是他家祖传下来的,据说是他祖辈在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从圆明园那里得到的。我当时就在那古董店里。我听了那法国人说了这书的来历心里就很气愤,于是我就悄悄地跟着那法国人找到了他的住处。当天晚上我就去把这书偷了出来。最近几天我闲来无事,就把这书拿出来看看。没想到这书还有那种功效,不然的话我今天还可能见不到你了。”
“你准备怎么样处置我?”清云又问。
“嗨!书已经被你烧了,事情也过了这么久了。我还能拿你怎么样?其实今天请你们来还有另外一件事情。”他说着看了我一眼,“我听小军说了你们在飞机上的事情,所以就想见见你们。虽然我已经退休了,也基本上脱离了那些秘密,但是我知道我以前所服务的那个组织是很需要你们这样的人的。所以我想请你们加入那个组织。”
我来之前就有了这样的预感,现在听他当面像我们提了出来,我就按照早就想好了的话回绝他说:“我是不可能加入任何组织的,因为我还有很多自己的事情要做。而且,我这人不喜欢受人管,即使你们强行让我加入,我反倒不会给你们做任何事情。”
我看倒樊华有准备说话,急忙又说:“请你不要给我讲大道理。我没有你那样崇高,我不会抛弃自己的家庭置自己的妻儿于不顾的。”
清云听我这样说,忙在边上阻止我:“东方,你怎么这样说话呢?”。他可是第一次对我使脸色。
樊华长叹了一声,说:“我知道我对不起我的家人。不说这个了,你不理解我也没有关系。邱连山、东方,你们不愿意加入那个组织也可以。不过我们可以做一个约定,你们看怎么样?”他叫清云原谅的名字,我的理解就是他仍然没有完全放弃对清云的追究。
“什么约定?”我和清云同时问。
“你们不加入那个组织,但是在组织有特殊需要的时候你们要全力地去为它服务;组织给你们的承诺是,当你们有什么需要的时候,可以向组织提出来,组织会尽量地满足你们的需求,同时不再追究邱连山以前犯下的罪。怎么样?清云道长?”他皮笑肉不笑地看着清云说。
威胁,这是**裸地威胁!
清云求助地看着我。
我还有什么话说?他毕竟救过我的命啊。
“需要写合约吗?”我问。清云和樊华都松了一口气。
“和君子谈合作是不需要合约的。”樊华呵呵笑了起来。
看来他是把我看透了。
【求收藏、推荐!】
第十九章 出租车司机的鬼故事
在回酒店的路上我不住地责怪清云:“你一个出家人,怎么老去惹那么多的事情啊?!”
他有些不好意思:“我以前对你说过,现在所有的宗教人士都是这样的。我也不能免俗啊。”
“那本书真的被你烧掉了啊?”我忽然问他。
“是的。那本书太可怕了。好像是被人下了咒一样。你不知道,你没有体验过那种感受。你想想,当你在清醒的时候忽然想起宗教曾经想吃掉身边的某个人那会是一种什么感觉?”
“那你父亲后来怎么样了?”我发现最近最近的思维有些跳跃。
“就在我逃跑后不久就死了。我后来听别人说他是跳楼自杀死去的。在他跳楼前有人还听到他站在楼顶狂笑并大叫:‘魔鬼,好多的魔鬼啊!’”
我们搭乘的是出租车,那司机在前面听到我们的说话,猛然间一个急刹车。
“拜托,不要说这些好不好?”那司机把车停下对我们说。
“怎么了?”我问。
“怪吓人的。我开夜车会害怕的。”司机说。
“你胆子怎么那么小啊。”我对他开玩笑。
“不是我开玩笑,我遇到过呢。”那司机说,声音有些颤抖。
“怎么回事?你说说。”我又问他,同时递过去五十元钱。
也许是那钱消除了他的恐怖吧,那司机干脆把车停在了边上向我们讲述了起来:
“前不久我大病了一场。起因却是见到了鬼。”
我心想这人还真会讲故事,一开始就拿话把人吸引住了。
却听他继续说道:
“那天晚上我也是夜班。大概在晚上十二点钟左右吧,我看街上没有什么人了便准备回家休息了,反正那天前面的生意很好,钱也赚得差不多了。我正想着呢,忽然就看见路边有个女人在向我招手,我心想这运气来了挡也挡不住啊干脆把她拉了再说,于是我便把车停下让她上了车。她上车后我问她到什么地方,她说到八宝山。我当时就想怎么这么晚还到那里去啊,但是又想晚上死人也是常有的事便也没有怎么在意就把车往八宝山开去。由于她坐在我的背后,我从反光镜上却可以看见她。我当时看到她的时候我被吓了一跳,因为她的脸太苍白了。我当时还在想呢,一定是她的至亲死了,不然她不会悲痛成那样。
到了八宝山,我把车停下。我看了看计价器上面的数字是六十三,便对她说:‘六十三元。’。她什么话也没有说,拿出来了一张一百元的给了我。因为我们经常收到假币,于是我把那钱对着车顶灯看了看,却听她在后面说,‘看什么看,这钱是真的。’。我一看果然是真的,便补给了她三十七元钱。
那可是当天晚上我收到的唯一的一张一百元的钞票。
我在回来的路上却没有拉上一个客人。于是我便回家睡觉了。
第二天我起床后就去清理头天晚上的钱。你们猜猜,我在我的包里发现了什么?我居然在我的包里发现了一张冥币!一张一百元面值的冥币!而头天晚上我收到的那张一百元的钱却不翼而飞了。
这时候我才想到头天晚上拉的那个女人可能有问题,因为我把钱补给了她后却没有发现她是什么时候下的车!
我当时就感觉人有些不大舒服。我把这件事情对我弟弟讲了,我弟弟对我说这件事情一定要搞清楚,不然以后晚上就不敢再出车了。于是我们两个人就到了八宝山火葬场。
我们到了八宝山后就直接到了殡仪馆。我问工作人员昨天晚上有没有一个女人的尸体停放在那里。你们猜猜后来我们看到了什么?”
那司机看我们正专注地听他讲故事,便有接着说:“那工作人员说:‘昨天停放在这里的女人尸体有好几具呢,你们要找的是哪一个?’。我说你让我们都看看吧可是他却不同意。后来我悄悄给了他一百元钱他才带我们去看了。
当我顺次看到其中的一具女尸的时候我顿时惊呆了——她就是那天晚上坐我车的人!
我弟弟我那工作人员那女人的尸体是什么时候拉到殡仪馆的,那人看了记录后对我们说:‘昨天晚上十点过拉来的。’。这下我被吓得呆在那里脚都动不了了。
正在这时候那女尸的家属来了。他们问我们到这里来做什么,我弟弟就把我遇到的事情给他们说了。那些家属当然不相信,于是有人就开始骂我们。
我们自己也觉得荒唐,弟弟便扶着我往外走。当我们刚走到门口的时候却忽然听到身后有人叫道:‘你们看,快看她的手!”。我们转过身去,只见那些人正围在那女尸的旁边惊恐地朝那尸体看着。我和弟弟走过去一看,却见那女尸手上抓着几张钱。
家属把她的手用力地扳开,结果却发现她手上抓的那些钱是真钱,一共有三十七元!”
出租车司机的故事确实太过诡异。我不能判断他说的究竟是真的还是出于满足我们的好奇心而编造的。
【求收藏、推荐】
为死难者默哀,祝福他们的灵魂得到安息。
第二十章 变故
回到酒店后我仔细地回忆和梳理了樊华晚上对我们说过的话,总觉得他远远不是我初步印象中那么简单的一个人。
一个可以不要家庭和孩子、独自在国外生活几十年,用一句‘害怕他们受到伤害’的话就把自己的责任和负疚推卸掉。而他的妻子似乎并不责怪于他而且独自一人苦苦地带着自己的孩子坚韧地等待着他。这太也让人难以置信了。
或许是我低估了曹小军的母亲了?她本来就有那么伟大?
因为我第二天即将赶往临汾,所以我较早地就睡下了。
“东方,快开门!”我在迷迷糊糊中听到了清云的敲门声。
我打开了房间的门,问:“又怎么了啊?我的道长。”
“曹小军的母亲去世了,他打电话给我叫我们去一下。”清云说。
“哪个曹小军?”我还没有清醒。
“今天来接我们去吃饭的那个警察,樊华的儿子!”清云大声提醒我说。
我一下清醒了过来。
“他母亲去世了?他叫我们到他家去?那一定会有什么重要的事情。”我这样想也这样对清云说。
清云点头,说:“就是啊。他在电话里面很着急,说要我们一定去一下。”
不多久我们就打车到了曹小军的家里。樊华也在,不过他却是满脸的凝重。
“怎么了?”清云看了一眼樊华却轻声地问曹小军道。
“我母亲去世了,”曹小军犹豫了一下,又说:“可她不是我的母亲。”
我不完全明白,便问:“那她是( 魂飞魄不散 http://www.xlawen.org/kan/5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