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惊雷入汉 > 惊雷入汉 第 41 部分阅读

第 41 部分阅读

    跑到汉人那里要援助,自己也不甘于人后。丫的你们有了汉人的帮助,让我们怎么活?大家实力分大小,可也不是很悬殊,你能拿得出手的,我加倍便是了。这个时候不能心疼本钱,一旦得到汉人的协助,攻城略地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儿么。

    一时间之各国的使臣不断来拜访马承,这让马承应接不暇。见到南方各国如此态势,马承与张翼商量之后都觉得有利可图,于是派遣使者紧急文书送往成都,请成都转交给北方作战的刘禅。

    得知爱子病的不轻,刘禅无心处理政事,与众臣一番商议后留姜维督雍,凉二州,廖化镇守长安,自己带着千余人火速返回成都。

    本体刘禅的七个儿子仅存刘湛一人,这让刘禅心中愧疚,而与众子相处多年也是有了感情。魏,蜀,吴三国都进入了修养阶段,一时半刻也不会有什么战事,正好趁机回川。

    刘湛的病情,半年没见的张皇后和爱子都在成都,刘禅归心似箭一路上不曾停留终于到了成都。

    蜀军在长安以及雍凉的部署瞒不过魏人,失去这片广袤的土地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魏人无时无刻不想将其夺回。听闻刘禅返回川中,姜维镇守雍凉,司马昭心中暗喜,于是召集文武群臣商议出兵之事。

    (本书qq群:212313047,欢迎大家阅读收藏本书,并多提宝贵建议)

    第137章 魏蜀相争(上)

    第137章 魏蜀相争(上)

    三个国家中只有蜀汉的医师以及百工地位逐渐提高,其他国家的行业者渐渐被蜀汉吸引,也都流入了川中。有的是为了生计,有的想凭一技之长混个上等人,更多的是慕名前来。

    华佗的弟子李当之便是其中一人,太子殿下重病卧床不起,御医束手无策,于是朝廷广招天下医者,李当之闻讯之后匆匆赶到成都应征。华佗的医术受人赞叹,可地位并不因其神技而有所改变,这一点华佗与马钧十分相似。

    作为华佗的弟子,无论是樊阿,吴普,还是李当之,虽然得了华佗的真传,可如何比得过师傅?师傅尚且以行医为耻,做弟子的也好不到哪儿去。

    据说当初华佗在狱中,曾经有意将自己的医书传世,狱卒碍于法令不敢接受,华佗只好将书烧毁。李当之闻讯赶赴已经是晚了一步,老师的医书没有流传下来,医术却是在三个弟子的身上。

    李当之于是找寻自己的两个师兄,准备融三人所长,将老师的医术记录为书,传于后世。

    普通百姓著书非常艰难,尤其是医书这种可以活人的书籍。凡是提到的『药』材,配方都要先行试过才可以记录,这是一个医者的医德。天下『药』草何其多?单凭一个人的力量难以成书。

    于是李当之试图与世家大族和官府联系,希望得到帮助和资助。然而医者这个行业本身就是卑贱的行业,人家根本瞧不起你,多次碰头之后,李当之不由得心灰意冷,又是不甘此生碌碌无为。

    入蜀是唯一的机会,恐怕也是最后的机会了。

    看顾过刘湛之后,刘禅又去探望张皇后和自己的儿子,还没坐热乎,司马胜之和文立便联袂而来。

    马承与张翼等在南方诸国的将领联名上奏,请刘禅定夺。南方诸国想借蜀汉刀兵之利,这本是违犯原则的。但眼下的形势由于蜀汉过于强大,各国又彼此猜忌,见到了被灭的几个小国之后,联合起来对抗蜀汉的念头便完全打消了。

    蜀汉通过各种手段挖掘和剥削南方诸国的国力,南方诸国只能依靠掠夺其他国家来增强自身,否则便是坐以待毙。眼下这种形式正是蜀汉从中牟利的最佳契机,南方彼此战『乱』,影响不到蜀汉,蜀汉可以坐山观虎,又可以大发横财,狠狠的敲上几笔。

    刘禅也是如此认为,谨慎起见便召杨戏,谯周,樊建等人前来共议。深得刘禅器重的郤正在各地征集新军,并未在成都。

    出兵相助显然是不行的,兵力是蜀汉在南方最为主要的力量,要不断的维持和增加,绝对不可损耗。一旦蜀汉的强势开始转弱,到时候被南方诸国联合击之也不是没有可能。

    推波助澜是必要的,刘禅眼光不由得放到了长远考虑上。南方诸国混战一片,各国的势力定然不断的削弱,社会加剧混『乱』,百姓流离失所。蜀汉大可以用武器,铠甲,军械等换取一些稀有资源,包括盐,矿产等。

    群臣对此也是没有异议,割据各地的国家经过战争会产生新的王者和霸主,但依然不是蜀汉的对手,如果有好的时机,趁机把南方各国也逐一平定,纳为蜀汉的版图,这是何等的功绩?

    于是刘禅也不迟疑,批准了马承,张翼等人的请求,并且下诏给南中的诸葛瞻,令其全力支持吞并南方诸国的计划。只要蜀汉控制对南方各***械的输出量,就可以确保自身的优势。同时南中“新铁”打造的铠甲和军械也不断的运送到成都来,产量虽然少,可经过四个月的制造,“新铁”的军械已经可以装备一支两千五百人的队伍了。

    异国乃至少数民族不断的涌入川中和雍凉地区,便存在一个和睦共处以及教化的问题。谯周为首的蜀汉大儒们早已投身到教育事业中,各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了许多学校。

    公家办学财政的支出是国家买单,入学的学子只是负担很少一部分的经费。私人授学的,国家也会给予长期的资助。鼓励百姓多读书,多识字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任务,虽然长路漫漫,但这一举动无疑是国家重视教学的信号。

    刘禅也因此得到了朝野间的一致好评,陛下崇尚治学到这般程度,这是历代帝王不曾有过的壮举。

    法令诚然可以约束人的行为,毕竟是外力。个人素养才是体现国民素质的最佳途径,百姓的学识见识德行都有所提高,便不会与异族人冲突。而异国人和各民族的百姓经过授学,也会逐渐同化。

    李当之不愧是华佗的弟子,太子刘湛经过李当之施诊,病情逐步的好转。刘禅大喜过望,每日都去探望刘湛,并对李当之大加赞赏。李当之便趁机提出了自己想著医书的愿望,恳请蜀汉可以出人出力,协助其完成心愿。

    书籍在这个时代是较为贵重的物品,抄录也好,刻录也好都是手工出力,速度慢不说,也容易出错。所以书籍只是在一定的范围内流传,绝大多数人都是采用口述的方式传授自己的技艺。

    李当之的请求为刘禅又是打开了一扇门,一定要著书,不仅仅是医术,各行各业都要有专门的书籍,用来传授技艺。如此才可以使更多人获得知识,这些技艺也不会发生失传的现象。

    南方的马承和张翼得到了刘禅的密诏,于是开始了和南方诸国的谈判。大量的盐,铁矿以及珍奇异宝运往川中,各州府郡县中老旧的军械同样送往南中。蜀汉兵士嫌这些军械年头久了不禁用,到了南方的外国人手中,却是成了神兵利器。

    率先得到武器支援的几个国家开始对周边国家进行掠夺,每个国家也不过是只有五六百人配备蜀汉的军备而已。就是这五六百人在战斗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连战连捷,大砍大杀的一塌糊涂。见到好处,各国更是不再犹豫抓紧与蜀汉商谈,只是此时的军械也随着行情水涨船高了。

    ……

    黄崇和荀勖还在江东与吴人商谈,蜀汉和曹魏又是开始了新的对决。刘禅和姜维的离开使得长安的兵力减弱,廖化虽然是蜀汉的宿将,但在敌国眼中并不是什么难缠的人物。

    趁着吴国没有动作,司马昭调集了八万余人会同钟会在新野的四万援军共计十二万人人马,杀奔长安。东方没有吴国入侵,自然可以抽调些许兵力来支援作战,江东暂时的平静下,魏国得到了和蜀汉公平的战机。

    如果魏国趁势夺回长安,荀勖与吴王的商谈自然也有了底气。相反,蜀汉的使者在事实面前还有什么可以拉拢东吴的资本么?

    孙吴抽身事外,成为了一名看客,因双方都有使者在吴,所以吴人不可能在此时采取任何的军事行动。

    隔岸观火,缓兵之计,何尝不是东吴有意为之的策略?

    看似弱小的东吴并非是任人鱼肉之辈啊……

    二虎相争必有一伤,蜀或魏无论谁胜谁负,吴国都是赢家。从有被蜀魏吞并的尴尬境地,到如今捡便宜看热闹的路人,吴国没有违背与蜀汉的盟约,也不在曹魏有使者停留江东时采取没有道义的军事行动,这是最为聪明的做法。

    留守长安的蜀军有四万余人,其中两万五千人驻守在长安城,余下的一万五千余人分别驻扎在左冯翊,右扶风。

    魏军毫不客气的先挥军攻取左冯翊,蜀汉守军见魏军势大,不敢出城迎战只得紧闭城门死守不出。司马昭二话不说立即挥军猛攻,蜀汉将士浴血奋战坚守城池。无奈城中的百姓都是新附于蜀汉,见城外的魏军如此之多,几家大族联合在一起,里应外合打开了城门。可怜五千蜀汉将士被十几万魏军攻杀,最后全军覆没。

    廖化不断的调集附近兵力聚集在长安,一面固守,一面在城中各处屯驻人马,防止左冯翊的故事重演。长安城中的这些个世家,虽然对蜀汉做了妥协,可家奴家仆一时也不能散尽。甚至许多世家对于蜀汉的执法力度还抱有疑问,并没有遣散家族的仆役。

    但是这些仆役,拿起刀枪武器就可以上战船,数万人的私人武装在城中若是闹将起来,廖化等人便是死无葬身之地。

    好在军情已经传往姜维以及川中,只要守得住长安些许时日,川中以及雍凉的救兵便会赶到。

    廖化想到的,司马昭和钟会也是想得到。魏军『潮』涌至长安城后留下数万人马屯驻在附近,大军径直越过长安攻取附近的州郡府县。周围歌城的兵力尽数聚集在长安,本不充裕的守军更加的薄弱。被魏军一连数日攻打,加上内部百姓并不支持蜀汉,相继被魏军攻破。

    廖化眯缝着眼睛每日都在城头观看外面的形势,姜维在雍凉可用的军队也不会多,川中来了援军恐怕也多是新军。和司马昭这十几万魏兵一比,蜀军在人数和战力上都处于明显的下风。毕竟蜀汉常规兵力是不能与曹魏这样数倍于自己的大国做比较的。

    外面魏军占领的城池不断增多,城中世家百姓的情绪也随着不断变化。每日里这么拖延不是个办法,廖化长叹一声,召集马脩,杜珍,蒋斌等将领到府中议事。

    ……

    得到魏军入侵的消息,姜维放下稳定雍凉的工作,召集了自己的精锐部队连忙赶赴长安。与此同时,魏将钟会也布置好了一切,安心等待蜀军自投罗网。

    (本书qq群:212313047,欢迎大家阅读收藏本书,并多提宝贵建议)

    第138章 魏蜀相争(下)

    第138章 魏蜀相争(下)

    自刘禅对蜀汉施行改革以来,蜀汉的人口和财富都是与日俱增,可士卒不同。百姓拿起武器就可以上战场,但那不是标准的军人,充其量称其为乌合之众。

    军人要有强健的体魄,高昂的斗志,一腔热血以及对于国家的忠城,最重要的是服从命令。服从命令也分很多种,有人在平时听从指挥,可遇到特殊的状况便只顾自己,罔顾军队,这样的军人并不合格。因此招募军卒并非是凑人数,而是需要详尽的考察。

    蜀汉常备的军力不过十万左右,为了准备北伐已经提升过了军队储备。在于魏军的历次交战中,获胜一方的蜀汉也是损失了不少兵力,况且蜀汉也结结实实的被魏军打败了几次。

    雍凉之地刚刚收服,又是姜维家族的发源地,自然由姜维前去治理最为合适。投降的那些士族富户一时半刻还是靠不住的,所幸蜀中就有不少从雍凉迁入的名士,用这些人治理雍凉,自然会得到当地相关士族的支持。

    姜维本部的两万余人被带到雍凉二州休整,刘禅先一步回成都,余下的两万余人便由傅佥率领回汉中休整。留给廖化的四万蜀军已经是蜀汉现有机动兵力的一半了,负责镇守长安地区。若是算上随时能来援助的姜维军和傅佥军,其实蜀军全部兵力仍然处于随时待命的阶段。

    长达五个月的连续作战,蜀汉的军队全靠一股斗志支撑,休整下来才感觉到疲惫。

    长安的守军大都是后从川中增补的军队,因此体力和战力还能保持在不错的水平。

    廖化召集众将入府议事,众人都是觉得眼下魏人来得好不是时候,或者说对于魏人来讲是恰到好处的。

    蜀汉的军队处于疲惫期,而新兵正在『操』练之中,更要命的是占领长安也不过月余的时间而已。

    魏人仰仗雄厚的国力,短时期内又调集了十二万人马。而蜀汉要么动用刚进入休整期的老兵,要么调取训练期的新兵。无论是老兵还是新兵,状态和战力都是大打折扣。

    若非是兵力疲敝,刘禅与姜维当时便会趁势进取潼关,将关中门户掌握在蜀汉的手中了。这其中自然也有魏军屡败但军力不断补充的缘故,蜀汉非是不想继续东进,而是各种因素综合在一起,实在是有心无力。

    “将军,魏军分兵各处恐怕意在我国援军,我等应及早筹谋才是。”护军杜珍思路清晰,对廖化建言道。

    “杜护军所言甚是,不过近来几个家族都偷偷的派人出城与魏军联系,须先解决此事才行。”镇东将军马脩接着说道。

    马脩是蜀汉名将马忠的长子,跟随刘禅北伐以来屡立战功。尤其是长安城下与司马骏一战,马脩舍命阻挡魏军铁骑,侥幸保得『性』命。刘禅见其忠勇,甚是喜爱,于是破格升为镇东将军一职,作为廖化的副手。

    “攘外必先安内,内患不除,我等休想有所动作。”辅军将军蒋斌甚是忧虑的说道。

    廖化见三人的想法还是颇为统一,思索了一下道:“陛下临行之前交予我一个锦囊,言遇危机时可拆开一看,眼下似乎到了时候。”

    “眼下内忧外困,却是如此。”杜珍等人点头称是。

    于是廖化从怀中掏出一个锦囊,用火烧开封口,取出其中的纸张观看。只见廖化脸『色』逐渐转为温和,众人也不知那纸上写的什么内容。

    廖化猛的一拍大腿道:“陛下高瞻远瞩,神机妙算,我等可速速行事!”

    杜珍,马脩,蒋斌纷纷聚拢过来一观,均是赞叹不已。

    ……

    当晚,辅军将军蒋斌率人亲自巡城抓获了几名偷出城池的家伙。廖化为了保证蜀汉军队的战力,使自家军卒养精蓄锐,城墙上负责巡视防御的不对中夹杂了许多长安本地的青壮。

    穿着蜀人的衣甲旗号,城下的魏军如何认得出这不是蜀军呢?

    而蜀汉在城中本是两万五千人,收拢了附近各地的六七千人之后,军力便在三万之上。这三万余人轮班在城防紧要处和城内的要害地点屯驻,每一轮都有两万人可以休息,保持充沛的体力。

    城中的世家便是利用这个机会,纷纷派出自家的奴仆,与守城的魏人打通关节,然后偷出城墙联系城外的魏军。之前附近的州县大都是还没被魏军攻破,城中的百姓豪族就做了『乱』,造了反。长安虽是巨城,可内部的人心未服,贼心不死,又如何能够免俗呢。

    城里城外的眉来眼去自然逃不过廖化的法眼,就算刘禅没有留下计策,廖化也早酝酿好了如何应付,眼下与刘禅的锦囊不谋而合,做这事儿便再没有任何顾虑了。

    翌日清晨,长安城中的世族富豪们便接到了蜀汉左车骑将军廖化的邀请。这个时候邀请大家去赴宴,肯定没什么好事儿。这才几天的功夫,魏军又打了回来,蜀军主力却是撤走了一大半。不过去去也好,眼下还不宜和蜀汉扯破脸皮,城中的蜀军比起城外的魏军要少,那也是三万多人,小心为上。

    酒宴之上廖化频频举杯,看大家兴致到了,于是起身道:“强敌压境,我等即为汉将,必当血战之,还请各位父老乡亲多多支持,老夫在此先干为敬了!”说罢,廖化碗中的酒一饮而尽。

    “廖大将军言重了,老朽等在这长安城中生活一辈子,怎敢不与将军齐心协力,抗击外敌呢!”一老朽率先响应道。

    “郑公所言甚是,廖大将军是长安的屏障,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总不能让魏人攻进来啊。”其他人也跟着随声附和。

    廖化一脸欢喜道:“承蒙诸公爱戴,老夫先行谢过了,只是有些许事情还需劳烦诸公,心中多有顾虑。”

    赴宴的众人把话已说满,心中暗道正题来了,口中迎逢着:“大将军只管开口,就算要老朽的脑袋,也是在所不辞!”

    左右已经联系上了魏军,这边不妨忽悠着蜀军,你说什么我全都答应,回头魏军进来了,还不都是空头支票?领头的如此言语,其他人更是嘈杂着应声,一个个慷慨激昂,说道动情处站起身来不断挥舞手臂。

    廖化把这一切都放在眼底,等众人渐渐安静了,于是缓缓的道:“老夫与诸公约法三章,还望诸公海涵一二。”

    “廖大将军但说无妨!”

    “我等皆从廖大将军吩咐!”

    “只要大将军开口,万死不辞!”

    众人各怀鬼胎,心里越是有打算的叫嚷的越凶,反而是一些没有打算和想法的家族处于观望态度,不敢附和。

    “第一条,城中军械不足,有劳诸位捐献军械充实军备!”

    “第二条,守城须有长远打算,今日起城中粮草辎重统一管理,麻烦诸公不要吝啬。”

    “第三条,魏军人多势众,诸公家仆尽数充军,战后归还。”

    说道这里,廖化看了看众人的表情,淡淡的又补充了一句:“违令者斩!”

    众人起初认为不过是捐献钱财这种事情,谁知道廖化口中的约法三章,一章比一章令人难以接受。

    世家大族靠什么屹立不倒?

    传承和积淀。

    文化,人脉,财富的不断传承才造就了今日的规模。军械,粮草,仆役这三样都交给蜀汉,世家豪族们与贫民何异?

    “大将军安敢如此?我等……”一老者起身便要和廖化理论,四周突然冲出了数百名刀斧手,一个个凶神恶煞的盯着在场众人。这老者话说到一半,见形势不对,硬是将要说出的话语咽回了肚子里。

    好汉不吃眼前亏。

    “这是何意?我等岂能任人鱼肉!”一中年文士慨然起身,便要号召众人。

    廖化冷笑一声道:“是何用意你不清楚么?来人啊,带上来!”

    一声令下,刀斧手从门廊后推出了几个人,都是五花大绑的绑着。眼睛尖的见了都是不做言语,心中却是嘀咕着,这不是谁家的某人么?难道……后面的事情就没法想了,蜀汉的军纪甚严,这一个月来还没有扰民和『乱』抓人的事情。看这几人灰头土脸的,身上的打扮穿戴也和平时有异,这是出城用的装扮啊……

    一会儿的功夫,这几人已经被押到了大堂之上。众人看得仔细,瞧的真切,心中都替这几家前来赴宴的族长捏了一把汗。

    “念!”廖化一身儒服打扮,可横坐在堂上,历经百战的杀气不由自主的散发,威慑着在场众人。这老头也是个杀人不眨眼的主儿,战场上都不知道砍下多少个脑袋了,今天的约法三章恐怕是躲不过去了啊。

    护军杜珍缓缓起立,掏出几封信札大声宣读着。内容不外乎是被蜀汉胁迫,日夜思念大魏,如今愿与魏人里应外合等等。每一封的内容都是差不多,有甚者在信中还罗列了城中蜀军的军情配备。

    几个世家的族长见事情泄『露』,脸『色』惨白的倒在了地上,完了,一切全完了。

    (本书qq群:212313047,欢迎大家阅读收藏本书,并多提宝贵建议)

    第139章 全面战争(上)

    第139章 全面战争(上)

    “约法三章的用意相信诸公都是明白的,不是万不得已,老夫真是不想与诸公如此。只是有些人未免欺人太甚了!”廖化冷冷的说着,厅堂内的众人都是屏息听着。

    之前还一脸不忿的众人如今脸上都没了表情,许多人想到勾结魏军这几家的下场,都是不寒而栗。

    有人要献城,怪不得蜀军采取如此强硬的措施,这个时候想不答应也是不行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个时候谁说一个不字儿,会被直接当做叛党处置。

    一众刀斧手走到人群中,将参与勾结魏军的几家族长拖出厅外,就在院子里大刀一挥,人头落地。十几个人头在地上骨碌出老远,拖出常常血渍就在这光天化日之下,看得人『毛』骨悚然。

    这几家的府邸,庄子,店铺早被蜀军围个水泄不通。里面的人不明所以,又或是揣着明白糊涂不开门,士卒抬脚就是猛踹。门一开百余人一拥而入,片刻功夫便将府中的人员尽数俘虏。

    试图逃跑的骑在墙头上被外面的弓弩手『射』死,慢一步的瑟缩在墙根儿没了勇气。颇有几分勇武的挥舞着兵器试图杀出去,又或是不甘心就这么被抓,但蜀军可不管你是什么原因,只要手中拿着器械的一律砍杀。

    城中这么大的动静百姓都是偷偷的打探,各家族富户更是提心吊胆,家里的族长老爷们前脚去赴宴,接着就发生这么一大档子的事儿,让人好不担心。连忙派人到外面打探,可蜀军屯驻在大街上禁止百姓上街,去打探的人走出没二十步远就被赶了回来。

    提心吊胆的猜测着,揣摩着,这究竟是怎么了?城外头还围着魏军,怎么汉军拿百姓开刀?普通的叩门声音却是把人吓得不轻,门外站着的是蜀兵,递上的却是自家老爷写的信。

    信得内容很简单,族里的武器,粮草,仆役都交给汉军,由汉军统一分配和调遣。

    更嘱咐家人不要担心,家里办的妥当了,自己也就回来了。

    字数少得很,内容却是惊人,照着汉军说的做,否则这族长是回不来了。各家各族心里都是有气,自己这一族在三辅,在长安也是名门望族,还会受到这种粗暴的对待,简直是颜面扫地。可是又不能不听,越是这种大族越是重视孝道,这是一大家子的事儿,抗拒汉军最后是什么结果大家看的很清楚。你相死?我还想活呢……

    大批的武器和钱粮运往长安的库府中,信里说只要粮草,但聪明的又主动上缴了不少钱财。这是态度更是人情,守城需要各族的支持,可粮草军械那是人家汉军主动要求的,附上钱财也是一番心意。

    每个家族的仆役有多有少,闲散的先被汉军带到了广场上,在各处工作忙碌的也陆续都送了过来。这些人加在一起足有十三四万之众,可惜不是正规军队,人数虽然多,战场之上只要数百人冲杀,恐怕就要溃散了。

    东汉末年幽州牧刘虞率领十万人征讨公孙瓒,公孙瓒的兵将正巧都分派了出去,城中只有数百人罢了。可刘虞是个心慈的人,十万人又没有懂得布阵的,公孙瓒见这一群人连个阵势都没有,于是就带着几百人杀了出来。结果可想而知,刘虞竟是被公孙瓒俘虏……

    廖化在这十几万仆役中挑选了两万精壮的,有些武力的作为新军日夜『操』练。又抽调出青壮一万五千人编排为数队拱卫城防,而之前掺杂在城防中的百姓依然在城头充数,其中被人收买与魏军勾结的早就被挑了出来,一刀砍个干净。

    余下的人尽数遣散,这些人虽然不愿意但也没有办法。世族的威胁解除了,城内便稳定了许多,这些老爷子们回到府中都是破口大骂汉军,却又不敢声张。

    廖化又遵从刘禅“劫富济贫”的指示,从收缴的财物中拿出一部分散给了城中的百姓。这些世家的物资和财富都是惊人,交出来的虽然不是全部,可用来抚慰百姓那是绰绰有余。

    百姓得了好处各个欢呼雀跃,叫着汉家的好,呼雷阙的探子在人群中开始鼓动百姓参与守城,一时间人人踊跃争先。

    城中百姓都站到了汉军一边,世族又没了实力,长安城这才是内部较为安定。这不过是第一步,第二步便是用计了,于是廖化招来了几个家族的首脑暗中计议着什么。

    如今的世族已经没了脾气,廖化招呼谁敢不从?

    ……

    钟会和司马昭分兵两路,司马昭带着五万魏军负责困住长安的蜀军,钟会则带着七万人趁机扫平附近的郡县。

    蜀汉的军队到了休整期,魏军却是有足够的生力军继续作战,先前示弱的姿态不过是一个缓兵之计而已。只有魏国进入到了完全守备的态势,江东才不敢轻举妄动——吴蜀夹击时吴国都占不到便宜,魏军全心投入守御吴人如何不绝望?蜀汉因为兵力的问题,只能借机歇战,不想正是调入了魏军的圈套之中。

    攻克了长安附近的郡县后,钟会的魏军长驱直入连克咸阳,槐里等地,蜀汉在这些郡县只留了一两千人守卫,自然挡不住七万魏军的强攻了。然而钟会魏军并未歇息,反而趁势进入了骆谷,杀奔汉中!

    汉中守将傅佥在得到长安的紧急军情后,紧急召回了正在休息的蜀军一万余人,剩下的蜀兵都回到了川中暂歇,一时半刻也调集不来。半年征战许多兵将都要回家看看才是。另外受伤的军卒也有近万人在各地治疗,这也是傅佥兵力薄弱的原因。

    幸而郤正在川中『操』练新兵送来了一万三千人,事不宜迟,于是傅佥点兵两万五千人进入骆谷前去支援长安。同时在巴中休整的范长生和范登也带着一万人走祁山,向长安进发。

    骆谷是奔向长安最近的道路,地势却是最为复杂的。一旦除了骆谷可以在雍州进行补给,因此傅佥这支蜀军一路轻装简行,日夜行军试图尽早的到达雍州。

    不想就在急于赶路之时却是在山谷中遭遇到了魏军!魏军似乎等待了好久,在发现蜀军踪迹后便冲杀过来。蜀军的斥候也是发现了敌军踪迹,傅佥强自镇定指挥众军应战。

    汉中的援军不过是一路,援助长安的还有姜维的雍凉人马,魏军敢于深入骆谷,难道是大将军那边遇到了什么问题不成?

    山谷之中地势险恶,双方数万人马交战完全是混战,阵列队形都难以展开。不过蜀军连夜赶路又是轻装,魏军以逸待劳皆是重甲,双方杀得天翻地覆,震的山谷不停摇『荡』,蜀军终是支持不住有了败退的迹象。

    傅佥见了勃然大怒,率领亲兵冲到前线冲突魏阵,魏军方面夏侯邵,张统两杆长刀接着傅佥厮杀。

    左右蜀军节节败退,傅佥纵然勇武也难以力挽狂澜,只能护着大军且战且退。钟会也是一代俊杰,一时间四面八方只要是能走人的地方就能见到魏军,对蜀军不停的『骚』扰和伏击。

    傅佥带着三四百人狠狠的压在队伍最后抵挡魏军,顾不上左右各条道路出现的敌人,只能拼死作战。

    山谷中地形狭窄,快速进军唯有将队伍拉长,遇敌人之后也只有回头一条路可跑。四周的小路都被魏军堵住守御着,傅佥若不断后死战,无处可逃的蜀军必然是被杀戮的命运,如此两万余人能跑出一半都是多的了。因此傅佥冒死断后使拖延魏军,使自家的军队可以多些时间逃出山谷。

    不过此举确实将断后者置于险境之中。

    山石中不停窜出魏军,蜀军长长的阵势开始出现断裂。夏侯劭和张统率领魏军牵制着傅佥,不敢压的过于靠前。傅佥勇猛是魏将众所周知的,因此二将不断的催促军卒上前缠战。

    ……

    军情传到了成都,刘禅龙颜大怒!

    怒的不是魏军,而是吴人。

    江东留着黄崇和荀勖不放,始终不做表态,使得魏军有了大举进攻的时机。借魏人之手来削弱蜀汉实力的意图昭然若揭。两家联盟共伐中原,你东吴本领不济打不过魏军,反过来用如此腌臜的手段对待盟友,真是让人不耻。

    魏军此次前来非同小可,若失长安及雍凉之地,以吴人眼下的态度趁势背盟攻蜀是绝对可能的。因此必须早做应对,不仅反击魏军,更要开辟新的局面。否则即便打退了魏军,蜀汉元气大伤,与吴人的盟约恐怕一样是没什么约束力。

    召集众人商议之后,刘禅命郤正继续在国内征募军队,『操』练新兵负责供应前线。同时以杨戏为帅,马融为先锋率领一万五千蜀军往汉中增援。刘禅亲自挂帅,以文虎为大将前往白帝与骠骑大将军霍弋汇合。

    东路军自从阎宇死后,庞宏便一直固守西城县。魏将羊祜带着两万魏军在西城县下屯驻,庞宏不出城,羊祜也不攻城。二人都是知道对方不好惹,因此不轻易的发动攻势。

    襄阳的吴军过不了长江,羊祜这边有新野,宛城,洛阳各处支援稳如泰山。庞宏固守孤城,但西城县一面环水,蜀汉的水军往返于西城和永安之间,因此兵员和钱粮也是用之不竭。

    刘禅将西方的战事交给姜维,廖化,杨戏负责,自己准备和霍弋汇合之后以西城为据点,打开新的局面。

    西城虽然地处险恶,但通往长安,洛阳,宛城,新野,又有水路连接荆州,可谓是战略要地。击溃此处的魏军刘禅便可以择路而行,魏军则是要处处防范,如此既可以打开新的局面,又使得长安的魏军首尾难顾。

    (本书qq群:212313047,欢迎大家阅读收藏本书,并多提宝贵建议)

    第140章 全面战争(下)

    第140章 全面战争(下)

    傅佥死战断后,顾着眼前的魏军却观察不到身后的情形。两侧山谷中不断涌出魏军或是弓箭,或是投石,让撤退的蜀军苦不堪言,损伤惨重。久而久之,长长的队伍便被隔做数截,彼此难以相救,困在原地各自为战。

    勇猛善战的蜀将见被困于绝境,纷纷带着本部人马向山谷两侧的魏军杀去。魏军仗着军力众多也是一涌而下,和蜀军战在一处。其中三四百名魏军瞅准了傅佥这一路离着蜀军大队比较远,于是直『插』下来将傅佥这支人马围住。

    直到后路被断,傅佥才发觉自己这断后的数百人竟是处于敌军的包围之中。夏侯劭和张统见了均是大喜,各自拍马向前冲入蜀阵与傅佥战在一处。

    傅佥身为姜维手下得力的大将,经过数次战阵洗礼已经成长为可以镇守一方的人物。先前魏国伐蜀时傅佥便已经是阳平都,负责镇守要地,如今无论是刘禅还是姜维都有意培养傅佥成为一名统帅,可谓是下了不少心血。

    能够击杀傅佥在这山谷之中,对蜀汉定是不小的打击。而汉中没有傅佥这样的名将镇守,说不定可以将其趁势攻克!

    钟会眼见数万蜀军陷入困境,忍不住仰天大笑。魏军在这骆谷之中早已布下了天罗地网,探明了各个山道。只要是有道路的地方,就有魏军的所在,或是凭借险地阻击蜀军,或是利用地势居高临下的远程攻击,抑或是根据地势突然杀出把蜀军的队伍截断,这都是钟会根据此处地理精心布置的战术。

    骆谷这边的厮杀,最多是汉中的蜀军前来支援,雍州凉州方面的姜维如何会得知骆谷的消息呢?在槐里,武功,咸阳等城都驻扎着魏人的军队,虽然数量不多,只是守城却是够的。

    长安告急,姜维的军力也不过两三万人,顾忌到眼下的形势,甚至多留部分军队稳定雍凉二州都是大有可能的举措。两万人的蜀军如何攻得下沿途的城池?就算攻得下又如何来得及救援长安?想救援长安便只有孤军深入,不理会沿途的魏军城池,先赶到长安再说。

    长安方面司马昭手下五六万魏军,就算挡不住姜维,也不至于被蜀军打败。有了这层因素,钟会才大胆的挺进骆谷,先行迎接蜀汉川中方向的援军。等击败了这支蜀军,或者直『逼』汉中,或者回身抄袭姜维后路,甚至留下一支人马和司马昭配合,自己分出一半军力去抢雍凉二州都没问题。

    长安只是诱饵,蜀汉兵力不足又是填坑的方式分批援救长安,此举正是给了魏人各个击破的机会。而钟会也根据这一点布置好了战术,等着蜀军一步步走向败亡。

    遭到魏军的夹击,左右又是无路可走,傅佥杀得浑然忘我,血染征袍完全没有留意到身边的蜀兵仅剩数十人。

    张统和夏侯劭自恃勇力,初时还不屑于使出全力,时间一久才发现早就把压箱底儿的绝招都用了出来。这傅佥枪法朴素,无甚精妙之处,可胜在斗志旺盛,力大无穷。二将合力拼之已经砍中傅佥五六刀,可傅( 惊雷入汉 http://www.xlawen.org/kan/5526/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