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0 部分阅读
军的行踪一被蜀军识破,城门外侧就有数十魏军抱着一根长木不断的撞击城门。换到正常的攻城序列中,如此的“人工冲车”实在是没太大破坏力。
可是这边只有十几名蜀军而已,无论外面的冲击力量有多大,一旦城门被攻击,这些蜀兵都是要护着城门,不敢移动的。
这是吸引,更是策略!
当百余魏军一鼓作气冲下城楼时,看到的是十几名蜀兵背朝自己顶着城门。大刀长枪毫不留情的劈杀下去,十几声惨叫混合着怒骂,城门处的蜀兵尽数被杀。尾随追杀下来的蜀兵见状都是红了眼睛,另一侧兄弟还在浴血奋战,自己这边却是让魏军钻了空子!
可谁又能想到,在蜀汉大将军姜维布置的防线内,竟然会无声无息的出现这支魏军呢?
城门终究被打开,魏军放弃了继续攀爬城墙的方式,昂首挺胸的从大门处杀了进来!
城中的蜀军分出了一半的兵力来抢夺城门,然而魏军全力护卫着城门不肯移动脚步,甚至放弃了城头以及其他地方的攻击,只是护着城门。
城头求救的火光亮起,远方负责瞭望的蜀军探子发现了异常,急忙飞报附近的蜀军。
……
诸葛绪七个不服八个不忿的在船舱中坐卧不安,今天自己对钟会的态度显然是过了,可钟会能说出要砍自己脑袋的话也不像是虚言。
就算如何的飞扬跋扈,自己不如钟会这一点诸葛绪还是清楚的。自己都知道钟会没有处决自己的权利,这钟会难道头脑发热就会不知道么?纵观过往,钟会可不是个容易发怒的人啊。
仔细想想这事儿还真是自己孟浪了,晋公若是真心废了钟会,那还会升钟会的兄长钟毓的官职?那还会派个不准备重用的人来全权负责西线的战事?这是自己一时头脑发热才是啊,钟会可得罪不起,背后的晋公更是得罪不起!
越想越是胆寒,诸葛绪后悔不已。走出船舱诸葛绪看着这百余艘带着伤兵的战船,心中无限感慨。并州的兵士损伤不小,好兄弟左贤王也不知道撤去哪里,看似实力雄厚的自己,此时此刻觉得心中一点底气都没有了。
回到了北岸,魏军开始弃船登岸,伤兵们呻『吟』声不断,彼此搀扶着下船。有腿脚不灵便的一个不慎就失足落入水中。有的被人捞了上来,有人就无奈的淹死在河里……
诸葛绪骑马带着亲兵数百人垂头丧气的开路,四周的亲兵都是知道今夜发生的冲突。见诸葛绪这个样子,亲兵们也没了依靠,无所适从的跟着大队返回河内。
队伍拉的老长,充满着悲伤的气氛,诸葛绪正在胡思『乱』想,猛然前方杀出一支人马,来势汹汹的直冲过来!
“啊!”
“是蜀军!”
“快跑!”
魏军突逢蜀军,军心顿时崩溃,还无应战之心,『乱』作一团。这支魏军可战的兵力聚集起来也有个万余,偏偏诸葛绪无心经营,都混杂在伤兵之中。分散在这么长的队伍里,哪里来的战斗力?有心作战的也被附近伤兵冲的『乱』了。
诸葛绪心不在焉的状态下在自家土地上遇到蜀军,更是几乎被吓破了胆,对面的蜀军速度飞快,当先一员大将青袍罩身,手中青龙刀寒芒四『射』,大声吼道:“汉寿亭侯关彝在此,尔等还不受死!”
(欢迎各位大大收藏本书,留评投票都是对不动最大的支持!)
第九十七章 将遇良才(中)
姜维的蜀军经过和魏军的数次激战,总算是赶到战场。魏军各路败军汇聚,其声势也是颇为壮大。一败再败,一退数退,钟会纵然有经天纬地之才也难以再次运用败军作战。
这一战的结果依然注定。
“弓弩手掩护,全军登船!”钟会颇有不甘心的道。〖搜索最新更新尽在..|com|〗
这的魏军有五六万人,登船可是个大工程,非是一时半刻可以结束的。蜀军那边兵力大概也是这个数字,其中的汉军只有不足五千人,余下数万步骑皆是异族兵将。
钟会不敢托大,也不想在姜维面前示弱,无奈眼下的形势已经没有力拼的力量。没等蜀军靠近,弓弩箭矢便相下雨似地『射』了出去。趁着魏军登船之际冲杀,虽然可以获得不错的战果,但是异族步骑皆怕弓箭,冲不冲得过去,付出多大的代价才能冲过去才是姜维要衡量的所在。
蜀军止步于魏军『射』程之外,阵势整齐的看着魏军登船。秃发寿阗和姚古那被钟会困战半天,心中都有一股怨气,屡屡要杀上前去,皆被姜维阻止。这两个老头堪称异族中少有的智者,如何不知道此时冲杀要付出极大的损伤?
不过是在各族勇士之前装装样子而已,姜维自然看得出,更没必要戳破。极力阻止二人的提议,一可显汉家珍惜兵士的气度风范,二可成全秃发寿阗和姚古那的勇名,何乐而不为呢。
钟会这边撤军,那边又是败绩的消息传了过来。往西方迎击蜀军的匈奴骑兵已然在别处登船而去,魏将邓敦被蜀军所杀,余骑四散溃逃而回。
“嗯,这刘豹倒还是个人才。”钟会闻言微微一愣,旋即对刘豹产生了一些兴趣。
“请将军先登船,末将引军断后。”王观此时也不敢接这话茬,只是督促钟会先行登船。
“好,有劳王将军了。”钟会也不推辞,这个时候主将本就是要登船的。
并州刺史原本并非是诸葛绪,不过诸葛绪拉拢了匈奴人有了庞大的实力,朝廷这才用诸葛绪做并州刺史。能借助外族的力量也是好事儿,这些外族也不是什么善类,魏国北方兵力薄弱,难免使外族们不生异心。
不说反叛作『乱』之类的事情,只是趁这个时段离开魏国回归草原,就足以让魏国的威信一落千丈。
处于种种的考虑,司马昭才重用诸葛绪这败军之将,否则有什么道理对这连连败退的前雍州刺史不加惩罚?西线的总指挥必然是钟会之流,诸葛绪带领并州军听令便是了,这倒也无伤大雅。
成为了并州刺史,诸葛绪更加的飞扬跋扈,表面上倒是没什么过分的事情,实际上匈奴人在并州的权利已然越来越大。只是这一点,就足以让诸葛绪人心向背了。要知道这些匈奴人臣服了魏国,可是其地位远不如汉人,诸葛绪重视匈奴人,汉人如何看得惯?
魏军尽数登船而去,姜维也率领蜀军退兵。这一夜的激战实在是消耗太大,钟会深谋远虑,看来这两河区域还须一番苦战才是。
回到船中的钟会看都没去看诸葛绪一眼,在钟会眼中这诸葛绪已经是个不堪使用的家伙了。在朝为官的哪个看不出诸葛绪凭仗的是匈奴人呢?换到诸葛绪那个环境下,大部分人恐怕都无法东山再起,就算有这个能力,也没诸葛绪被匈奴人看中那个运气。
匈奴左贤王刘豹说战就战,说退便退,来去之间毫无犹豫,冲着这一点已经是许多魏国将领难以企及了。这不仅包含对局势的判断,更有为将者在军中的威严。钟会可不会蠢到相信匈奴人会卖命的作战,这一战的失利并不出乎自己的意料呢。
“今夜之战,尔等有何看法?”钟会把大部分的主要将领都聚集到自己船上问道。
“蜀军兵力不多,只是那些羌人和鲜卑人实在是太多了。”
“是啊,不知道蜀人做了什么,那些异族竟然这么卖命。”
“据我观察,这些异族军队进退符合法度,恐怕是被姜维『操』练许久了,棘手啊……”
魏将你一言我一语,七嘴八舌的议论着,焦点无不落在了蜀汉的少数民族军队身上。
照着今天的作战来看,蜀军在河南地区也不过是七八千人的兵力,可那些替蜀军效命的少数民族竟然有六七万人之众。这不过是台面上的兵力而已,蜀军若是能调动七八万少数民族军队,难道就不能调集十七八万的少数民族军队?
“并州的匈奴兵马,有多少?”钟会思考半晌,又是抛出一句话。
这句话就不是那么好接的了,顿时众将都没有出声,一个个在思考说话的份量。对于匈奴人,魏家将领本身就抱有敌意或是抗拒的心里。钟会这么问,加上今夜所见,其实大家内心深处也在想着利用这些少数民族,不过情感上恐怕不是那么容易接受的。
“堂堂大魏,焉何要用蛮人作战!”有人忍不住叫道。
此语一出,顿时不少将领都随声附和,自己身为大魏的武人,保家卫国却要假以异族的手,这是在是让人难以接受。
钟会点了点头,做了些许安排后只留下了王观。王观是并州的重将,并州数任刺史都是把王观引为臂助。
看到众将走的干净,王观徐徐道:“并州抵御辽阔,和异族接壤极多,匈奴兵力当有三四万之众,不过分属各部,用起来恐怕极其困难。”
钟会点头道:“三四万人,似乎有些少了。”
王观赞道:“确实如此,匈奴人人习武,若是战时,聚集十万八万也是有的。”
钟会听了眼睛一亮,旋即不再说些什么。王观心中有些话语,想了又想,还是说道:“蜀国狭小,力量薄弱,视异族为臂助,因此有今日之势;魏国强大,拥兵百万,良将千人,对于异族难以产生好感,将军还请三思啊。”
“我如何不知,异族的战力你是看到的,若不拔出这根钉子,想重夺失地恐怕难啊。”钟会长叹一声道。
“事关边防之事,将军还是禀明晋公为上。”王观提供一个稳妥的办法。这攸关边疆的问题,还是让上面决定和处理好,钟会若是一力承担,恐怕也是难以服众的。
“王将军深知我心,匈奴人虽然不能在正面战场上使用,却也是有地方一展勇武的。”钟会诡异一笑,旋即出船而去。
(欢迎各位大大收藏本书,留评投票都是对不动最大的支持!)
第九十八章 战意渐浓(上)
关彝这一路蜀兵是在得知魏军入侵黄河南岸之后,于是选择上游人烟稀少地区渡过黄河登陆北岸的。这也是姜维的战略安排之一,在对方大举进攻的同时,派遣一支骑兵奇袭对方的身后。
并州军投入的兵力比较多,可是留守的兵力也有一两万人,关彝手中兵力单薄无法去攻掠城镇,只能在岸边寻找战机。〖..|com|〗
诸葛绪见有蜀军已然惊恐万分,再听说是关彝几乎手中的长枪都拿捏不稳。身后的兵将们四散溃逃,毫无战斗的意思。诸葛绪也是脸『色』发白,拍马夺路便跑!
这个时候魏军『乱』成一团,健康的兵将尚且跑不多远,更何况满地都是伤残在身的兵将堵塞道路……诸葛绪好似惊弓之鸟,一个劲儿的催促马匹向前,然而在踏翻了十余人之后,却被挤入了更密集的人群之中。
“诸葛刺史还想走么?”关彝的声音从身后冷冷响起。
诸葛绪大吃一惊,奋力挺枪转身便要拼命,却不想一只大手从侧翼挥舞过来,顺势一挟,就把诸葛绪拽下马去。早有蜀军跟上把诸葛绪捆绑的和粽子一般,然后押着诸葛绪跟随关彝左冲右杀!
有伤在身的魏军无力抵抗,看着蜀军肆意杀戮着自家人马。跑的快这个时候早跑的了影子,跑不动的也只好索『性』坐在地上请降。不过片刻的功夫,请降的魏军足有一万余人,这让关彝哑然失笑,要知道自己带来的蜀军也不过三四千人罢了。
降兵被押送到魏军来时的战船之上,就在魏军遭遇突袭的时候,关彝早分出另一只蜀兵去夺取战船。船只虽然跑了不少,可被蜀军夺下的也有五六十艘战船之多。
诸葛绪灰头土脸的跪在地上,心中懊悔不已,今夜也不知道自己是走了什么背运,屡屡犯错。若是放到以往,这般形势下就算不能力战,保全自己也是毫无困难的事情。
如今倒好,成了他人的阶下之囚,接下来的命运如何,就不言而喻了……
关彝骑在马上,手中大刀一抬,刀锋停留在诸葛绪面前。诸葛绪跪在地上,不敢抬头观看,隐隐感觉到前额到鼻梁的位置异样无比,好似虽是都要死于非命一般。
“附近的魏军都是怎样布置!?”关彝冷声喝道。
“啊……”诸葛绪对于这种直接的喝问显得很不习惯,自己就算是阶下囚可也不应当是这般地位才是。而且说句心里话,到现在为止,自己还是不敢相信已经成为了蜀汉的俘虏。
“我说!我说!”诸葛绪张个大嘴犹豫之时,突然感到前额到鼻梁处无比的寒冷,这是关彝的杀意。这时候不说,大刀恐怕就戳如自己的面门了……
“河内守军有八千,附近游弋屯驻的人马有七千之众,除此之外的各郡县兵力都不超过一两千人。”一口气儿说完了附近的兵力分布,诸葛绪还是显得无比的紧张。
这关彝可没对自己保证过什么,保不齐就是卸磨杀驴啊。之前为什么没有谈谈条件呢?诸葛绪心中懊恼不已,这一晚简直是噩梦!
“关将军,我们去河内!”一名雄壮的异族将领坚定的说道。
关彝侧目一看,此人正是和自己一同领兵的羌族族长姚古那的爱子,姚柯回。这姚柯回自从被文鸯击败之后便痛定思痛,一心跟随汉家将领学习兵法韬略,闲暇时也交流武艺身手。以往在异族间让自己威风八面的手段,遇到文鸯,关彝这般第一流的将领往往是没什么效果。更多的时候更是适得其反,使得自己反而落败。
关彝对于姚柯回大胆的提议感到十分的兴奋,心中不断盘算着成功的机会。毕竟有去无回的战斗是任何人都不愿意参加的,作为一名军人战死是平常事,也不会怕死,可是毫无道理和必要的牺牲是让人无法接受的。
诸葛绪听到姚柯回不是很纯正的口音,心中猛地打了个结,去河内,那自己……
……
函谷关告急的火势一起,布置在函谷关左近的蜀军先后察觉到事态的严重『性』。为了应对魏军的大举渡河,各支蜀军都抽调了超过半数的兵力前去新丰附近支援,这个时候手里的兵力不多,但函谷关绝对不能有失啊!
三四支蜀军凑足了五千来人,在几名异族将领的率领下赶赴函谷关。不想途中遭到了魏军的伏击,钟会带着两万余精兵早接着水路绕行到了蜀军之前,切断了救援函谷关的道路。
蜀军虽然中了埋伏,好在魏军也是匆匆赶到,异族兵将生猛无比,各自奋勇和魏军厮杀。魏军号称精锐,然经过一夜的大战和行船此时的体力也是有限。因此五千蜀军和两万魏军正面交锋在一起,竟然是五五开的局势!
钟会心知姜维非是等闲之辈,就算人在新丰也必定会派遣大军前来。因此留下王观指挥一万五千魏军拼死抵挡蜀军异族的冲杀,自己带着六七千人火速赶赴函谷关。
打通了函谷关,才能和洛阳的魏军会师。那个时候就算姜维亲自来了也是不怕的,大不了守在函谷关中,姜伯约能奈我何?
王观乃是并州第一等的将领,指挥军队作战自然是有一手。异族将领得姜维『操』练不久,久战不下之后便逐渐的原形毕『露』。王观纵马横刀带着亲兵冲阵,一连斩杀数员异族将领,眼看对方的攻势便要崩溃。
便在此时,远方鼓噪声大作,数万异族兵马前仆后继的杀奔过来!
冲在最前方的乃是鲜卑族首领秃发寿阗的鲜卑族骑兵,和羌族首领姚古那率领的羌族骑兵!两队骑兵直冲在魏军阵势之中,顿时在魏人的阵势上豁开了两个口子。
“蜀人远道而来,洛阳援军随后便道,我等自当死战!”王观纵马扬刀大呼道。
自有魏军将领闻言各自鼓起余力和蜀军纠缠在一起,面对万余骑兵魏军没有任何阵势可言,又是一场混战!
(欢迎各位大大收藏本书,留评投票都素对不动最大的支持!)
第九十八章 战意渐浓(下)
钟会离开许昌之后,许昌的魏军也没有闲着,司马昭依旧是留下司马炎镇守许昌,自己带着十七万魏军浩浩『荡』『荡』的南下,一举收复许昌以南的失地。
吴军和蜀军合兵一处的声威虽然不小,但是比起魏军的声势还是要略逊几分的。刚刚夺取土地上的百姓人心还是向着魏国,现在吴军的声势急转直下,境内也有十余处地界冒出了不少“贼寇”。〖..|com|〗
这些人有的是从魏国时期便啸聚山林的贼兵,也有来不及逃回魏国的兵将,更有不敢做吴人的魏国百姓和富户暗中资助的队伍。
起先人倒是不多,可随着魏军的不断推进,这些民间武装越来越加的猖狂起来。吴军为了应付正面的魏军大批抽调了后方的军队,留在各城县保境安民的兵力实在是有限的很。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纵容了这些民间武装肆虐的心态。
有心无力,这是荆州军真实的写照。
当一路北上之时,荆州军的威望和战力都达到了顶峰,可一旦从许昌败走,刚堆积起来的威信便一扫而空,重重的摔落地下。形势上急转直下,人的心里何尝不是急转直下呢?
西线蜀汉一路挺进,沿途都是有险可守;东路陆凯化整为零,也打得有声有『色』;唯有中路的荆州军顶在前段,面对曹魏首都的数十万魏军只能硬磕,其结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派往江东的使臣黄崇也赶了回来,随行的还有吴主孙亮的使臣。吴国皇帝孙亮对蜀主刘禅的提议并不买账,江东健儿已经打到了许昌,实在没有变更战术的必要。
要知道蜀汉取得了洛阳以西大片的土地,当然是进退自如的心态,而吴国在两淮没有任何进展,只有荆州这一路攻城掠地。要让一个国家在军容鼎盛时期放弃刚刚到手的胜利果实,这显然是一个强人所难的想法。
刘禅并非不知道这其中的困难,只是吴军纵然再强盛终究也不会是司马昭的对手。比起全军覆没在许昌,如今抽身退出来至少保全了大半的兵力。刘禅是好心,也是好意,但吴主孙亮却是另一番想法。
和蜀汉结盟征发大量的壮丁北伐,其根本在于有利可图。蜀汉夺取了雍州,凉州,甚至长安,江东没有道理不从魏国身上剜下几块肉来。可事实和想象差的实在是太多,荆州这一路若是撤了,等于吴国白忙活一场。
先前不赞同北伐的世家和朝臣会如何看待自己的决策呢?
极力提拔上来的力主作战,支持自己的臣子和家族们必然会因为北伐的无功乃至失利受到牵连,这些人里身为吴国皇帝的自己又能保得住几人?
身边换做是其他家族的朝臣,就算自己贵为一国之君,以后也不是要风有风,要雨有雨这么轻松了。
单单是考虑这一点,就已经封死了所有退缩的理由。作为一国之君,可不相信自己的决策是错的,更不愿意回到过去被异己钳制乃至分权的时候。这离铲除故峻,故綝兄弟才多久?
“果然如此,老朽也是无能为力了,哎……”施绩领旨谢恩之后,请来蜀汉皇帝刘禅和营中的将领,无可奈何的叹道。
远在江东的吴主孙亮可能不甚了解这边的形势,但身处第一线的吴国将士们看的比谁都清楚。在这个不属于东吴的土地上,自己还没站稳脚跟,魏军便开始了反扑。
这一仗败多胜少!
这一战生死难料!
“大都督,吴主有吴主的考量,可眼下事关整个北伐的成败,数万将士的生死,还是应当慎重啊。”刘禅明知已经无力回天,但仍不放弃的道。
吴国在东线打不开局面,荆州军这一路也是被魏军用数倍的兵力反推,蜀军在西线也是难以全力过来援助。中路的荆州军一旦被魏军击败,下一个恐怕就是蜀汉要面临魏军的全线反攻了。
施绩银眉一挑道:“司马昭大军不日即到,敢问贵国有何打算?”
刘禅闻言沉『吟』半晌才说道:“朕本是打算和大都督分兵进入魏国腹地,分散其兵力,各个击破,现在看来此计并未被吴主采纳。此战事关整个北伐的成败,朕决意留在此处和大都督并肩作战,只是需要借用一处城池。”
在场的吴军将领听到蜀汉皇帝在这种情况下仍然不肯撤走,反而要和吴军一起对抗魏军,心中顿时欢喜。有了蜀汉这几万人马,总好过吴军自己去拼魏国的人山人海。
“南乡城墙矮小,不适合与魏军周旋,老朽打算在此地和司马昭一决胜负,陛下若是有意助战,老朽借此处给陛下!”施绩站起身来,指着挂在墙壁上的地图开始讲解。
“武关!?”底下的将领有的忍不住惊呼起来。
“大都督,此乃重镇,恐怕……”刘禅见施绩要将武关借给自己使用,心中也是颇为震撼。
“此战老朽没有必胜的把握,然君令在此,老朽誓死和魏人周旋到底。陛下乃是千金之躯,愿意陪老朽亲身犯险已是大恩,把武关借给陛下,陛下不会不还给老朽把?哈哈!”施绩一番话说的情真意切,又是带有几分调笑的味道。
“大都督厚情朕便领了,此战过后朕定当归还武关,若违此言,如同此案!”刘禅说道这里起身抽出随身的小剑,挥手一斩,剑锋所到桌案一分为二。
“好,事不宜迟,陛下可速回营中整点兵马,我等抢先布好局势和司马昭老贼过过份量!”施绩多了几分慷慨豪迈,似乎舍出了一切。
刘禅带着文虎和刘林等人返回蜀营,途中忍不住叹道:“施老都督用心良苦,朕心中不安啊。”
刘林眼中若有所闪,可忍住没有言语,反而是没有亲属关系的文虎道:“陛下可是认为此战……”
刘禅摆手制止道:“或许是朕多虑了,你去传令,叫廖元俭去西线支援伯约,庞巨师留下随军参谋。”
“是!”文虎领命而去。
见文虎走了,刘林想了想才说道:“施老将军和陛下推心置腹,对于眼前的战局有利无害,不过若是让吴主得知,日后恐怕……”
(欢迎各位大大收藏本书,留评和投票都素对不动最大的支持!)
第九十九章 乱世开端(上)
南乡城变成了一座空城。守军,百姓,钱粮,库府,甚至连居住的房屋都被拆个七七八八。
司马昭的脸『色』并不好看,望着残破的城墙和城门,显然这座城池连最基本的补给和防御能力都有。要修复城池,更要修补民居,建造粮仓,修葺道路,这一系列的工作都不应当是魏军投入人力的。〖..|com|〗
“东吴小儿欺人太甚!”大将王戎见了城中的情景忍不住脱口骂道。
司马昭回头看了看,没有言语,那边的王戎却是自觉多嘴灰溜溜的找个借口走了。和钟会并驾齐驱的智囊裴秀凑了过来道:“晋公,此地非是屯兵之所,不若在城外安营。”
“吴人此举可是胆怯?”司马昭环顾众人道。
一听说魏军开始南下,吴军便舍了南乡,并且迁走了百姓和一应多少有器物,甚至把城池毁个半残,这一切是否代表吴人心怀恐惧呢?
裴秀道:“施公绪老当益壮,刘公嗣才略过人,有此举动必是联手与我军相抗之意。”
“哈,裴季彦此言差异,那东吴施绩老骨头一把,怎堪晋公大军威迫?西蜀刘氏老儿更是平庸之辈罢了。”魏将罗尚道。
另一名魏军大将王乔摇头道:“蜀主非是暗弱之辈,观其出川韬略,无一不抢先一步,此乃大敌,不可轻视。”
裴秀见王乔这么说,也跟着补充道:“施公绪是江东少有的名将,此间关乎天下形势,以其才智不会不知,将此间做如此样子,颇有挑衅的味道。”
罗尚想争辩什么,但又觉得二人说的在理,要真是自己对刘禅等人的认识依旧停留在以前的程度上,遇到之后难免要轻敌吃亏的。想了又想,罗尚抱拳道:“二位所言不差,老罗受教了。”
看到众人和睦,司马昭微微点头道:“王伯舆在淮间可保东方无事,钟士季不在姜伯约之下,西线也无大碍。本公踏平这一路吴军,然后顺势取了荆州,则吴蜀震动,天下可定!”
“晋公英明!”众人纷纷下马拜道。
夜晚在城外的大营之中,晋公司马昭和裴秀,张华二人在营中商议着什么。三人神『色』如常,但没了白日里的意气风发。
“晋公,河北的兵力要支援这边,又要顾及西线,青州的军力开赴徐州,外防是否有些空虚了?”张华身前的桌案上摆放一堆文卷,上面都是各州每月的详细报告。
司马昭沉『吟』不语,裴秀在另一边也是翻阅着各州郡发来的文书,看了半晌叹气道:“州郡征募青壮甚多,日夜『操』练以为后备,今年各州的收成恐怕不会理想。”
张华颇感忧虑的道:“前段日子诸葛并州上书申请使匈奴人参战,此举虽增添我军力量,却也易为匈奴人看穿我军虚实,非是妥善之举。”
司马昭闻言抬头盯着张华,张华眉头微微挑动,毫不畏缩的看着司马昭。裴秀在一旁脸『色』一变,连忙要劝解。司马昭却是哈哈笑道:“张茂先正是说到本公心里。这有卫伯玉父子的来信,你们先看看。”
张华和裴秀对视一眼,恭敬的从司马昭手中接过信件观看。此信乃是司马昭在长安时派遣到各州巡视的卫瓘父子所写,其中对于边境各处的人力兵力有非常清楚透彻的分析,边关的形势和异族的蠢蠢欲动也尽在其中。
一封信看罢,裴秀和张华脸上均有喜『色』,北方有卫瓘这般见识的人在,总归不会出什么『乱』子。
“卫大人与我等不谋而合,晋公可早做安排。”裴秀,张华齐声道。
司马昭起身掸了掸身上的灰尘,指着身后的地图道:“前后大战折损兵力甚众,国家元气大伤,国库日渐空虚,然各州征募兵丁,『操』练人马之事断不可停。天下人口十之七八皆在我魏国,时至今日吴蜀小国也是勉力维持罢了。”
裴秀,张华点头称是,魏国虽然败多胜少可不见得吴蜀损失的兵力就比魏国少到哪儿。把魏国消耗到这种地步,吴国和蜀国就真的完全无事么?
要知道魏国保持机动兵力的同时,还有余力征兵和训练,吴国已然是倾尽了全力,蜀国早就用上了少数民族做为补充。
同样的道理,人口众多的魏国因此耽误了国力的发展和收成,那么吴国又如何,蜀国又如何?无论人谋如何逆天,国力的差距并非是一时半刻就能弥补回来的。
“异族之兵不可再用,我欲使卫伯玉父子持节监察边境,使外族不敢懈怠,窥探我虚实。”司马昭斩钉截铁的道。
张华闻言道:“左贤王刘豹那一路人约有万众,晋公如何打算?”
司马昭笑道:“有钟士季在,刘豹难有什么动作。”
裴秀此时道:“诸葛并州与钟大人颇有不合,恐不利于战。”
司马昭道:“钟士季严于治军,诸葛绪安敢滋生事端?可使人去授予钟会节钺,免后顾之忧也是好的。”
三人正在商议期间,有传令的兵将来报,去哨探敌情的魏将王戎回来了。司马昭等三人一愣,从这里出发一路向南,这么快便回来了,难道是有了敌人的踪迹?
“快叫进来!”司马昭吩咐道。
“末将王戎拜见晋公!”王戎一身戎装大步流星进入帐中。
“濬冲可有多得?”司马昭端坐帐中问道。
“末将探得吴军在前方一百二十里外设立重重障碍,大肆修筑工事,看来是要和我军一战。”王戎抱拳道。
“一百二十里,嗯,是这里!”张华指着地图道。
“可有蜀人的动静?”司马昭继续问道。
王戎点头道:“蜀军在刘禅老儿的带领下,屯驻在武关,保护吴人的侧翼。”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司马昭闻言狂笑不止。
王戎吓了一哆嗦,看了看裴秀,又瞅了瞅张华,见二人都没什么反常的神『色』,心里才安定下来。
“晋公……”王戎不知所以的问道。
司马昭笑够了,才正襟危坐的道:“刘玄德之子却是有几分气魄,不过还是显得稚嫩。那施公绪也妄称名将,这般布置与送死何异?”
(欢迎各位大大收藏本书,留评,投票都素对不动最大的支持!)
第九十九章 乱世开端(中)
司马昭的一番决定冥冥中关乎天下的走势,然而天下的命运又怎么会是一个人就可以决定的呢?
函谷关之战如同钟会设想一般的结束了,蜀军在守关无望的情况下奋起突围,钟会忙着抢关,也无暇追杀蜀军,谁知道姜维什么时候就会赶来呢。〖..|com|〗
留守在函谷关外的魏军在和异族一番激战之后,也是开始撤退,寻求洛阳魏军的接应。
秃发寿阗和姚古那看到函谷关失守,也明白大势已去,于是接应了函谷关的败军便撤往新丰。
钟会设计拿下了函谷关不由得大喜,见到蜀军轻易的撤走心中又是一沉。姜维非是等闲之辈,函谷关如此重地都不顾了?难不成还有什么比这函谷关更重要的所在?
王观等魏将不明所以,看着钟会在城墙上来回踱步在思索什么,皆是不敢打扰。过了半晌,钟会猛然双手一拍大腿叫道:“不好!快随我来!”
留下必要的兵力守护函谷关,钟会带着跟自己前来的两万魏军加上洛阳方向的三万余人全力赶赴河岸。
“将军何以如此慌张?”王观纵马疾驰在钟会身侧问道。
“蜀军轻易而走事有蹊跷,若我所料不差必然是断我后路,去袭并州之地!”钟会脑门见汗,心脏突突跳个不停。并州留守的兵力不多,诸葛绪手下虽然有个几万人可都以伤兵为主,而且看诸葛绪那模样也是拦不住姜维的。
夺下了函谷关是打开了和蜀军正面交锋的通道,然而若是因此丢失了黄河以北的重镇,未免有些得不偿失了。
“将军快看,前方并无火光,看来蜀军没有到此焚船。”王观见此地离河边不远,不禁欢喜的叫道。
钟会脸『色』略有犹疑道:“若是蜀人夺船去了河北,更是不妙!”
“传令众军小心!”王观颇有战斗经验,见钟会如此说,连忙吩咐众军做好战斗准备。
魏军赶到河边,并没有发现蜀军的踪迹,而原本停留在河岸的船只也已然消失不见!
钟会的脸『色』越发难看,咬牙道:“姜维匹夫!吾必杀汝!”
王观在一旁劝道:“蜀军若是渡河去了北岸,恐怕追之不及,这该如何是好?”
钟会心中保持几分冷静道:“此间的蜀军必然渡河北去,速使人回洛阳征调船只全力支援并州,好生守护函谷关。”
“是!”王观闻言急忙打发亲随回去传令。
钟会接着道:“蜀军主力北上,新丰的守卫必然空虚,随我去取新丰,断其后路。”
王观皱眉道:“姜维夺了船只,恐怕以防备我等去取新丰……这……”
“哼!姜伯约才有多少人马,这里五万大军,还惧怕小小的伏兵!?”钟会暴怒喝道。
“是!末将愿为先锋!”王观闻言一震,心知多说无益,钟会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于是请战。
当下钟会也不犹豫,于是使王观引兵一万作为开路先锋,自己带着四万魏军浩浩『荡』『荡』杀奔新丰!
此时东方鱼肚发白,而魏军一夜辗转奋战多半还是腹内空空。
不知道并州的战况如何,不过新丰地界的蜀军确实是如同钟会预料般有所准备的。田观带着一万魏军冲在前端一连击退了蜀军三次的伏击,赫然有直捣黄龙之势!
蜀军的伏兵不过三四千人,在魏军雄厚的兵力面前好像隔靴搔痒一般,根本造不成什么困扰。更何况这一万魏军身后更是钟会带领的四万魏军压阵,有这般底气了,自然不会惧怕区区的伏兵。
眼望前方便是新丰城,王观使人通传钟会,先锋魏军则是放缓了脚步,广派斥候和探子侦查四周。钟会的大军也跟了上来,只见新丰城经过一夜的攻城战,城墙城门还是一片狼藉,被撞坏的城门勉强立在那里,谁都知道这是个最佳的突破口。
城头的蜀兵紧张的布防,面对五万魏军的包围,新丰城摇摇欲坠,如临大敌。
探子回报,四周没有蜀兵的踪迹,渡口处也没有停驻船只,新丰城中的蜀兵虽然不知道有多少,不过根据估计也就是六七千人的样子。
“姜伯约真是心狠手辣,竟把兵力都调到并州去了?!”王观忍不住道。
“分汝一万兵力沿河布防,我亲自指挥攻城。”钟会( 惊雷入汉 http://www.xlawen.org/kan/5526/ )
可是这边只有十几名蜀军而已,无论外面的冲击力量有多大,一旦城门被攻击,这些蜀兵都是要护着城门,不敢移动的。
这是吸引,更是策略!
当百余魏军一鼓作气冲下城楼时,看到的是十几名蜀兵背朝自己顶着城门。大刀长枪毫不留情的劈杀下去,十几声惨叫混合着怒骂,城门处的蜀兵尽数被杀。尾随追杀下来的蜀兵见状都是红了眼睛,另一侧兄弟还在浴血奋战,自己这边却是让魏军钻了空子!
可谁又能想到,在蜀汉大将军姜维布置的防线内,竟然会无声无息的出现这支魏军呢?
城门终究被打开,魏军放弃了继续攀爬城墙的方式,昂首挺胸的从大门处杀了进来!
城中的蜀军分出了一半的兵力来抢夺城门,然而魏军全力护卫着城门不肯移动脚步,甚至放弃了城头以及其他地方的攻击,只是护着城门。
城头求救的火光亮起,远方负责瞭望的蜀军探子发现了异常,急忙飞报附近的蜀军。
……
诸葛绪七个不服八个不忿的在船舱中坐卧不安,今天自己对钟会的态度显然是过了,可钟会能说出要砍自己脑袋的话也不像是虚言。
就算如何的飞扬跋扈,自己不如钟会这一点诸葛绪还是清楚的。自己都知道钟会没有处决自己的权利,这钟会难道头脑发热就会不知道么?纵观过往,钟会可不是个容易发怒的人啊。
仔细想想这事儿还真是自己孟浪了,晋公若是真心废了钟会,那还会升钟会的兄长钟毓的官职?那还会派个不准备重用的人来全权负责西线的战事?这是自己一时头脑发热才是啊,钟会可得罪不起,背后的晋公更是得罪不起!
越想越是胆寒,诸葛绪后悔不已。走出船舱诸葛绪看着这百余艘带着伤兵的战船,心中无限感慨。并州的兵士损伤不小,好兄弟左贤王也不知道撤去哪里,看似实力雄厚的自己,此时此刻觉得心中一点底气都没有了。
回到了北岸,魏军开始弃船登岸,伤兵们呻『吟』声不断,彼此搀扶着下船。有腿脚不灵便的一个不慎就失足落入水中。有的被人捞了上来,有人就无奈的淹死在河里……
诸葛绪骑马带着亲兵数百人垂头丧气的开路,四周的亲兵都是知道今夜发生的冲突。见诸葛绪这个样子,亲兵们也没了依靠,无所适从的跟着大队返回河内。
队伍拉的老长,充满着悲伤的气氛,诸葛绪正在胡思『乱』想,猛然前方杀出一支人马,来势汹汹的直冲过来!
“啊!”
“是蜀军!”
“快跑!”
魏军突逢蜀军,军心顿时崩溃,还无应战之心,『乱』作一团。这支魏军可战的兵力聚集起来也有个万余,偏偏诸葛绪无心经营,都混杂在伤兵之中。分散在这么长的队伍里,哪里来的战斗力?有心作战的也被附近伤兵冲的『乱』了。
诸葛绪心不在焉的状态下在自家土地上遇到蜀军,更是几乎被吓破了胆,对面的蜀军速度飞快,当先一员大将青袍罩身,手中青龙刀寒芒四『射』,大声吼道:“汉寿亭侯关彝在此,尔等还不受死!”
(欢迎各位大大收藏本书,留评投票都是对不动最大的支持!)
第九十七章 将遇良才(中)
姜维的蜀军经过和魏军的数次激战,总算是赶到战场。魏军各路败军汇聚,其声势也是颇为壮大。一败再败,一退数退,钟会纵然有经天纬地之才也难以再次运用败军作战。
这一战的结果依然注定。
“弓弩手掩护,全军登船!”钟会颇有不甘心的道。〖搜索最新更新尽在..|com|〗
这的魏军有五六万人,登船可是个大工程,非是一时半刻可以结束的。蜀军那边兵力大概也是这个数字,其中的汉军只有不足五千人,余下数万步骑皆是异族兵将。
钟会不敢托大,也不想在姜维面前示弱,无奈眼下的形势已经没有力拼的力量。没等蜀军靠近,弓弩箭矢便相下雨似地『射』了出去。趁着魏军登船之际冲杀,虽然可以获得不错的战果,但是异族步骑皆怕弓箭,冲不冲得过去,付出多大的代价才能冲过去才是姜维要衡量的所在。
蜀军止步于魏军『射』程之外,阵势整齐的看着魏军登船。秃发寿阗和姚古那被钟会困战半天,心中都有一股怨气,屡屡要杀上前去,皆被姜维阻止。这两个老头堪称异族中少有的智者,如何不知道此时冲杀要付出极大的损伤?
不过是在各族勇士之前装装样子而已,姜维自然看得出,更没必要戳破。极力阻止二人的提议,一可显汉家珍惜兵士的气度风范,二可成全秃发寿阗和姚古那的勇名,何乐而不为呢。
钟会这边撤军,那边又是败绩的消息传了过来。往西方迎击蜀军的匈奴骑兵已然在别处登船而去,魏将邓敦被蜀军所杀,余骑四散溃逃而回。
“嗯,这刘豹倒还是个人才。”钟会闻言微微一愣,旋即对刘豹产生了一些兴趣。
“请将军先登船,末将引军断后。”王观此时也不敢接这话茬,只是督促钟会先行登船。
“好,有劳王将军了。”钟会也不推辞,这个时候主将本就是要登船的。
并州刺史原本并非是诸葛绪,不过诸葛绪拉拢了匈奴人有了庞大的实力,朝廷这才用诸葛绪做并州刺史。能借助外族的力量也是好事儿,这些外族也不是什么善类,魏国北方兵力薄弱,难免使外族们不生异心。
不说反叛作『乱』之类的事情,只是趁这个时段离开魏国回归草原,就足以让魏国的威信一落千丈。
处于种种的考虑,司马昭才重用诸葛绪这败军之将,否则有什么道理对这连连败退的前雍州刺史不加惩罚?西线的总指挥必然是钟会之流,诸葛绪带领并州军听令便是了,这倒也无伤大雅。
成为了并州刺史,诸葛绪更加的飞扬跋扈,表面上倒是没什么过分的事情,实际上匈奴人在并州的权利已然越来越大。只是这一点,就足以让诸葛绪人心向背了。要知道这些匈奴人臣服了魏国,可是其地位远不如汉人,诸葛绪重视匈奴人,汉人如何看得惯?
魏军尽数登船而去,姜维也率领蜀军退兵。这一夜的激战实在是消耗太大,钟会深谋远虑,看来这两河区域还须一番苦战才是。
回到船中的钟会看都没去看诸葛绪一眼,在钟会眼中这诸葛绪已经是个不堪使用的家伙了。在朝为官的哪个看不出诸葛绪凭仗的是匈奴人呢?换到诸葛绪那个环境下,大部分人恐怕都无法东山再起,就算有这个能力,也没诸葛绪被匈奴人看中那个运气。
匈奴左贤王刘豹说战就战,说退便退,来去之间毫无犹豫,冲着这一点已经是许多魏国将领难以企及了。这不仅包含对局势的判断,更有为将者在军中的威严。钟会可不会蠢到相信匈奴人会卖命的作战,这一战的失利并不出乎自己的意料呢。
“今夜之战,尔等有何看法?”钟会把大部分的主要将领都聚集到自己船上问道。
“蜀军兵力不多,只是那些羌人和鲜卑人实在是太多了。”
“是啊,不知道蜀人做了什么,那些异族竟然这么卖命。”
“据我观察,这些异族军队进退符合法度,恐怕是被姜维『操』练许久了,棘手啊……”
魏将你一言我一语,七嘴八舌的议论着,焦点无不落在了蜀汉的少数民族军队身上。
照着今天的作战来看,蜀军在河南地区也不过是七八千人的兵力,可那些替蜀军效命的少数民族竟然有六七万人之众。这不过是台面上的兵力而已,蜀军若是能调动七八万少数民族军队,难道就不能调集十七八万的少数民族军队?
“并州的匈奴兵马,有多少?”钟会思考半晌,又是抛出一句话。
这句话就不是那么好接的了,顿时众将都没有出声,一个个在思考说话的份量。对于匈奴人,魏家将领本身就抱有敌意或是抗拒的心里。钟会这么问,加上今夜所见,其实大家内心深处也在想着利用这些少数民族,不过情感上恐怕不是那么容易接受的。
“堂堂大魏,焉何要用蛮人作战!”有人忍不住叫道。
此语一出,顿时不少将领都随声附和,自己身为大魏的武人,保家卫国却要假以异族的手,这是在是让人难以接受。
钟会点了点头,做了些许安排后只留下了王观。王观是并州的重将,并州数任刺史都是把王观引为臂助。
看到众将走的干净,王观徐徐道:“并州抵御辽阔,和异族接壤极多,匈奴兵力当有三四万之众,不过分属各部,用起来恐怕极其困难。”
钟会点头道:“三四万人,似乎有些少了。”
王观赞道:“确实如此,匈奴人人习武,若是战时,聚集十万八万也是有的。”
钟会听了眼睛一亮,旋即不再说些什么。王观心中有些话语,想了又想,还是说道:“蜀国狭小,力量薄弱,视异族为臂助,因此有今日之势;魏国强大,拥兵百万,良将千人,对于异族难以产生好感,将军还请三思啊。”
“我如何不知,异族的战力你是看到的,若不拔出这根钉子,想重夺失地恐怕难啊。”钟会长叹一声道。
“事关边防之事,将军还是禀明晋公为上。”王观提供一个稳妥的办法。这攸关边疆的问题,还是让上面决定和处理好,钟会若是一力承担,恐怕也是难以服众的。
“王将军深知我心,匈奴人虽然不能在正面战场上使用,却也是有地方一展勇武的。”钟会诡异一笑,旋即出船而去。
(欢迎各位大大收藏本书,留评投票都是对不动最大的支持!)
第九十八章 战意渐浓(上)
关彝这一路蜀兵是在得知魏军入侵黄河南岸之后,于是选择上游人烟稀少地区渡过黄河登陆北岸的。这也是姜维的战略安排之一,在对方大举进攻的同时,派遣一支骑兵奇袭对方的身后。
并州军投入的兵力比较多,可是留守的兵力也有一两万人,关彝手中兵力单薄无法去攻掠城镇,只能在岸边寻找战机。〖..|com|〗
诸葛绪见有蜀军已然惊恐万分,再听说是关彝几乎手中的长枪都拿捏不稳。身后的兵将们四散溃逃,毫无战斗的意思。诸葛绪也是脸『色』发白,拍马夺路便跑!
这个时候魏军『乱』成一团,健康的兵将尚且跑不多远,更何况满地都是伤残在身的兵将堵塞道路……诸葛绪好似惊弓之鸟,一个劲儿的催促马匹向前,然而在踏翻了十余人之后,却被挤入了更密集的人群之中。
“诸葛刺史还想走么?”关彝的声音从身后冷冷响起。
诸葛绪大吃一惊,奋力挺枪转身便要拼命,却不想一只大手从侧翼挥舞过来,顺势一挟,就把诸葛绪拽下马去。早有蜀军跟上把诸葛绪捆绑的和粽子一般,然后押着诸葛绪跟随关彝左冲右杀!
有伤在身的魏军无力抵抗,看着蜀军肆意杀戮着自家人马。跑的快这个时候早跑的了影子,跑不动的也只好索『性』坐在地上请降。不过片刻的功夫,请降的魏军足有一万余人,这让关彝哑然失笑,要知道自己带来的蜀军也不过三四千人罢了。
降兵被押送到魏军来时的战船之上,就在魏军遭遇突袭的时候,关彝早分出另一只蜀兵去夺取战船。船只虽然跑了不少,可被蜀军夺下的也有五六十艘战船之多。
诸葛绪灰头土脸的跪在地上,心中懊悔不已,今夜也不知道自己是走了什么背运,屡屡犯错。若是放到以往,这般形势下就算不能力战,保全自己也是毫无困难的事情。
如今倒好,成了他人的阶下之囚,接下来的命运如何,就不言而喻了……
关彝骑在马上,手中大刀一抬,刀锋停留在诸葛绪面前。诸葛绪跪在地上,不敢抬头观看,隐隐感觉到前额到鼻梁的位置异样无比,好似虽是都要死于非命一般。
“附近的魏军都是怎样布置!?”关彝冷声喝道。
“啊……”诸葛绪对于这种直接的喝问显得很不习惯,自己就算是阶下囚可也不应当是这般地位才是。而且说句心里话,到现在为止,自己还是不敢相信已经成为了蜀汉的俘虏。
“我说!我说!”诸葛绪张个大嘴犹豫之时,突然感到前额到鼻梁处无比的寒冷,这是关彝的杀意。这时候不说,大刀恐怕就戳如自己的面门了……
“河内守军有八千,附近游弋屯驻的人马有七千之众,除此之外的各郡县兵力都不超过一两千人。”一口气儿说完了附近的兵力分布,诸葛绪还是显得无比的紧张。
这关彝可没对自己保证过什么,保不齐就是卸磨杀驴啊。之前为什么没有谈谈条件呢?诸葛绪心中懊恼不已,这一晚简直是噩梦!
“关将军,我们去河内!”一名雄壮的异族将领坚定的说道。
关彝侧目一看,此人正是和自己一同领兵的羌族族长姚古那的爱子,姚柯回。这姚柯回自从被文鸯击败之后便痛定思痛,一心跟随汉家将领学习兵法韬略,闲暇时也交流武艺身手。以往在异族间让自己威风八面的手段,遇到文鸯,关彝这般第一流的将领往往是没什么效果。更多的时候更是适得其反,使得自己反而落败。
关彝对于姚柯回大胆的提议感到十分的兴奋,心中不断盘算着成功的机会。毕竟有去无回的战斗是任何人都不愿意参加的,作为一名军人战死是平常事,也不会怕死,可是毫无道理和必要的牺牲是让人无法接受的。
诸葛绪听到姚柯回不是很纯正的口音,心中猛地打了个结,去河内,那自己……
……
函谷关告急的火势一起,布置在函谷关左近的蜀军先后察觉到事态的严重『性』。为了应对魏军的大举渡河,各支蜀军都抽调了超过半数的兵力前去新丰附近支援,这个时候手里的兵力不多,但函谷关绝对不能有失啊!
三四支蜀军凑足了五千来人,在几名异族将领的率领下赶赴函谷关。不想途中遭到了魏军的伏击,钟会带着两万余精兵早接着水路绕行到了蜀军之前,切断了救援函谷关的道路。
蜀军虽然中了埋伏,好在魏军也是匆匆赶到,异族兵将生猛无比,各自奋勇和魏军厮杀。魏军号称精锐,然经过一夜的大战和行船此时的体力也是有限。因此五千蜀军和两万魏军正面交锋在一起,竟然是五五开的局势!
钟会心知姜维非是等闲之辈,就算人在新丰也必定会派遣大军前来。因此留下王观指挥一万五千魏军拼死抵挡蜀军异族的冲杀,自己带着六七千人火速赶赴函谷关。
打通了函谷关,才能和洛阳的魏军会师。那个时候就算姜维亲自来了也是不怕的,大不了守在函谷关中,姜伯约能奈我何?
王观乃是并州第一等的将领,指挥军队作战自然是有一手。异族将领得姜维『操』练不久,久战不下之后便逐渐的原形毕『露』。王观纵马横刀带着亲兵冲阵,一连斩杀数员异族将领,眼看对方的攻势便要崩溃。
便在此时,远方鼓噪声大作,数万异族兵马前仆后继的杀奔过来!
冲在最前方的乃是鲜卑族首领秃发寿阗的鲜卑族骑兵,和羌族首领姚古那率领的羌族骑兵!两队骑兵直冲在魏军阵势之中,顿时在魏人的阵势上豁开了两个口子。
“蜀人远道而来,洛阳援军随后便道,我等自当死战!”王观纵马扬刀大呼道。
自有魏军将领闻言各自鼓起余力和蜀军纠缠在一起,面对万余骑兵魏军没有任何阵势可言,又是一场混战!
(欢迎各位大大收藏本书,留评投票都素对不动最大的支持!)
第九十八章 战意渐浓(下)
钟会离开许昌之后,许昌的魏军也没有闲着,司马昭依旧是留下司马炎镇守许昌,自己带着十七万魏军浩浩『荡』『荡』的南下,一举收复许昌以南的失地。
吴军和蜀军合兵一处的声威虽然不小,但是比起魏军的声势还是要略逊几分的。刚刚夺取土地上的百姓人心还是向着魏国,现在吴军的声势急转直下,境内也有十余处地界冒出了不少“贼寇”。〖..|com|〗
这些人有的是从魏国时期便啸聚山林的贼兵,也有来不及逃回魏国的兵将,更有不敢做吴人的魏国百姓和富户暗中资助的队伍。
起先人倒是不多,可随着魏军的不断推进,这些民间武装越来越加的猖狂起来。吴军为了应付正面的魏军大批抽调了后方的军队,留在各城县保境安民的兵力实在是有限的很。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纵容了这些民间武装肆虐的心态。
有心无力,这是荆州军真实的写照。
当一路北上之时,荆州军的威望和战力都达到了顶峰,可一旦从许昌败走,刚堆积起来的威信便一扫而空,重重的摔落地下。形势上急转直下,人的心里何尝不是急转直下呢?
西线蜀汉一路挺进,沿途都是有险可守;东路陆凯化整为零,也打得有声有『色』;唯有中路的荆州军顶在前段,面对曹魏首都的数十万魏军只能硬磕,其结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派往江东的使臣黄崇也赶了回来,随行的还有吴主孙亮的使臣。吴国皇帝孙亮对蜀主刘禅的提议并不买账,江东健儿已经打到了许昌,实在没有变更战术的必要。
要知道蜀汉取得了洛阳以西大片的土地,当然是进退自如的心态,而吴国在两淮没有任何进展,只有荆州这一路攻城掠地。要让一个国家在军容鼎盛时期放弃刚刚到手的胜利果实,这显然是一个强人所难的想法。
刘禅并非不知道这其中的困难,只是吴军纵然再强盛终究也不会是司马昭的对手。比起全军覆没在许昌,如今抽身退出来至少保全了大半的兵力。刘禅是好心,也是好意,但吴主孙亮却是另一番想法。
和蜀汉结盟征发大量的壮丁北伐,其根本在于有利可图。蜀汉夺取了雍州,凉州,甚至长安,江东没有道理不从魏国身上剜下几块肉来。可事实和想象差的实在是太多,荆州这一路若是撤了,等于吴国白忙活一场。
先前不赞同北伐的世家和朝臣会如何看待自己的决策呢?
极力提拔上来的力主作战,支持自己的臣子和家族们必然会因为北伐的无功乃至失利受到牵连,这些人里身为吴国皇帝的自己又能保得住几人?
身边换做是其他家族的朝臣,就算自己贵为一国之君,以后也不是要风有风,要雨有雨这么轻松了。
单单是考虑这一点,就已经封死了所有退缩的理由。作为一国之君,可不相信自己的决策是错的,更不愿意回到过去被异己钳制乃至分权的时候。这离铲除故峻,故綝兄弟才多久?
“果然如此,老朽也是无能为力了,哎……”施绩领旨谢恩之后,请来蜀汉皇帝刘禅和营中的将领,无可奈何的叹道。
远在江东的吴主孙亮可能不甚了解这边的形势,但身处第一线的吴国将士们看的比谁都清楚。在这个不属于东吴的土地上,自己还没站稳脚跟,魏军便开始了反扑。
这一仗败多胜少!
这一战生死难料!
“大都督,吴主有吴主的考量,可眼下事关整个北伐的成败,数万将士的生死,还是应当慎重啊。”刘禅明知已经无力回天,但仍不放弃的道。
吴国在东线打不开局面,荆州军这一路也是被魏军用数倍的兵力反推,蜀军在西线也是难以全力过来援助。中路的荆州军一旦被魏军击败,下一个恐怕就是蜀汉要面临魏军的全线反攻了。
施绩银眉一挑道:“司马昭大军不日即到,敢问贵国有何打算?”
刘禅闻言沉『吟』半晌才说道:“朕本是打算和大都督分兵进入魏国腹地,分散其兵力,各个击破,现在看来此计并未被吴主采纳。此战事关整个北伐的成败,朕决意留在此处和大都督并肩作战,只是需要借用一处城池。”
在场的吴军将领听到蜀汉皇帝在这种情况下仍然不肯撤走,反而要和吴军一起对抗魏军,心中顿时欢喜。有了蜀汉这几万人马,总好过吴军自己去拼魏国的人山人海。
“南乡城墙矮小,不适合与魏军周旋,老朽打算在此地和司马昭一决胜负,陛下若是有意助战,老朽借此处给陛下!”施绩站起身来,指着挂在墙壁上的地图开始讲解。
“武关!?”底下的将领有的忍不住惊呼起来。
“大都督,此乃重镇,恐怕……”刘禅见施绩要将武关借给自己使用,心中也是颇为震撼。
“此战老朽没有必胜的把握,然君令在此,老朽誓死和魏人周旋到底。陛下乃是千金之躯,愿意陪老朽亲身犯险已是大恩,把武关借给陛下,陛下不会不还给老朽把?哈哈!”施绩一番话说的情真意切,又是带有几分调笑的味道。
“大都督厚情朕便领了,此战过后朕定当归还武关,若违此言,如同此案!”刘禅说道这里起身抽出随身的小剑,挥手一斩,剑锋所到桌案一分为二。
“好,事不宜迟,陛下可速回营中整点兵马,我等抢先布好局势和司马昭老贼过过份量!”施绩多了几分慷慨豪迈,似乎舍出了一切。
刘禅带着文虎和刘林等人返回蜀营,途中忍不住叹道:“施老都督用心良苦,朕心中不安啊。”
刘林眼中若有所闪,可忍住没有言语,反而是没有亲属关系的文虎道:“陛下可是认为此战……”
刘禅摆手制止道:“或许是朕多虑了,你去传令,叫廖元俭去西线支援伯约,庞巨师留下随军参谋。”
“是!”文虎领命而去。
见文虎走了,刘林想了想才说道:“施老将军和陛下推心置腹,对于眼前的战局有利无害,不过若是让吴主得知,日后恐怕……”
(欢迎各位大大收藏本书,留评和投票都素对不动最大的支持!)
第九十九章 乱世开端(上)
南乡城变成了一座空城。守军,百姓,钱粮,库府,甚至连居住的房屋都被拆个七七八八。
司马昭的脸『色』并不好看,望着残破的城墙和城门,显然这座城池连最基本的补给和防御能力都有。要修复城池,更要修补民居,建造粮仓,修葺道路,这一系列的工作都不应当是魏军投入人力的。〖..|com|〗
“东吴小儿欺人太甚!”大将王戎见了城中的情景忍不住脱口骂道。
司马昭回头看了看,没有言语,那边的王戎却是自觉多嘴灰溜溜的找个借口走了。和钟会并驾齐驱的智囊裴秀凑了过来道:“晋公,此地非是屯兵之所,不若在城外安营。”
“吴人此举可是胆怯?”司马昭环顾众人道。
一听说魏军开始南下,吴军便舍了南乡,并且迁走了百姓和一应多少有器物,甚至把城池毁个半残,这一切是否代表吴人心怀恐惧呢?
裴秀道:“施公绪老当益壮,刘公嗣才略过人,有此举动必是联手与我军相抗之意。”
“哈,裴季彦此言差异,那东吴施绩老骨头一把,怎堪晋公大军威迫?西蜀刘氏老儿更是平庸之辈罢了。”魏将罗尚道。
另一名魏军大将王乔摇头道:“蜀主非是暗弱之辈,观其出川韬略,无一不抢先一步,此乃大敌,不可轻视。”
裴秀见王乔这么说,也跟着补充道:“施公绪是江东少有的名将,此间关乎天下形势,以其才智不会不知,将此间做如此样子,颇有挑衅的味道。”
罗尚想争辩什么,但又觉得二人说的在理,要真是自己对刘禅等人的认识依旧停留在以前的程度上,遇到之后难免要轻敌吃亏的。想了又想,罗尚抱拳道:“二位所言不差,老罗受教了。”
看到众人和睦,司马昭微微点头道:“王伯舆在淮间可保东方无事,钟士季不在姜伯约之下,西线也无大碍。本公踏平这一路吴军,然后顺势取了荆州,则吴蜀震动,天下可定!”
“晋公英明!”众人纷纷下马拜道。
夜晚在城外的大营之中,晋公司马昭和裴秀,张华二人在营中商议着什么。三人神『色』如常,但没了白日里的意气风发。
“晋公,河北的兵力要支援这边,又要顾及西线,青州的军力开赴徐州,外防是否有些空虚了?”张华身前的桌案上摆放一堆文卷,上面都是各州每月的详细报告。
司马昭沉『吟』不语,裴秀在另一边也是翻阅着各州郡发来的文书,看了半晌叹气道:“州郡征募青壮甚多,日夜『操』练以为后备,今年各州的收成恐怕不会理想。”
张华颇感忧虑的道:“前段日子诸葛并州上书申请使匈奴人参战,此举虽增添我军力量,却也易为匈奴人看穿我军虚实,非是妥善之举。”
司马昭闻言抬头盯着张华,张华眉头微微挑动,毫不畏缩的看着司马昭。裴秀在一旁脸『色』一变,连忙要劝解。司马昭却是哈哈笑道:“张茂先正是说到本公心里。这有卫伯玉父子的来信,你们先看看。”
张华和裴秀对视一眼,恭敬的从司马昭手中接过信件观看。此信乃是司马昭在长安时派遣到各州巡视的卫瓘父子所写,其中对于边境各处的人力兵力有非常清楚透彻的分析,边关的形势和异族的蠢蠢欲动也尽在其中。
一封信看罢,裴秀和张华脸上均有喜『色』,北方有卫瓘这般见识的人在,总归不会出什么『乱』子。
“卫大人与我等不谋而合,晋公可早做安排。”裴秀,张华齐声道。
司马昭起身掸了掸身上的灰尘,指着身后的地图道:“前后大战折损兵力甚众,国家元气大伤,国库日渐空虚,然各州征募兵丁,『操』练人马之事断不可停。天下人口十之七八皆在我魏国,时至今日吴蜀小国也是勉力维持罢了。”
裴秀,张华点头称是,魏国虽然败多胜少可不见得吴蜀损失的兵力就比魏国少到哪儿。把魏国消耗到这种地步,吴国和蜀国就真的完全无事么?
要知道魏国保持机动兵力的同时,还有余力征兵和训练,吴国已然是倾尽了全力,蜀国早就用上了少数民族做为补充。
同样的道理,人口众多的魏国因此耽误了国力的发展和收成,那么吴国又如何,蜀国又如何?无论人谋如何逆天,国力的差距并非是一时半刻就能弥补回来的。
“异族之兵不可再用,我欲使卫伯玉父子持节监察边境,使外族不敢懈怠,窥探我虚实。”司马昭斩钉截铁的道。
张华闻言道:“左贤王刘豹那一路人约有万众,晋公如何打算?”
司马昭笑道:“有钟士季在,刘豹难有什么动作。”
裴秀此时道:“诸葛并州与钟大人颇有不合,恐不利于战。”
司马昭道:“钟士季严于治军,诸葛绪安敢滋生事端?可使人去授予钟会节钺,免后顾之忧也是好的。”
三人正在商议期间,有传令的兵将来报,去哨探敌情的魏将王戎回来了。司马昭等三人一愣,从这里出发一路向南,这么快便回来了,难道是有了敌人的踪迹?
“快叫进来!”司马昭吩咐道。
“末将王戎拜见晋公!”王戎一身戎装大步流星进入帐中。
“濬冲可有多得?”司马昭端坐帐中问道。
“末将探得吴军在前方一百二十里外设立重重障碍,大肆修筑工事,看来是要和我军一战。”王戎抱拳道。
“一百二十里,嗯,是这里!”张华指着地图道。
“可有蜀人的动静?”司马昭继续问道。
王戎点头道:“蜀军在刘禅老儿的带领下,屯驻在武关,保护吴人的侧翼。”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司马昭闻言狂笑不止。
王戎吓了一哆嗦,看了看裴秀,又瞅了瞅张华,见二人都没什么反常的神『色』,心里才安定下来。
“晋公……”王戎不知所以的问道。
司马昭笑够了,才正襟危坐的道:“刘玄德之子却是有几分气魄,不过还是显得稚嫩。那施公绪也妄称名将,这般布置与送死何异?”
(欢迎各位大大收藏本书,留评,投票都素对不动最大的支持!)
第九十九章 乱世开端(中)
司马昭的一番决定冥冥中关乎天下的走势,然而天下的命运又怎么会是一个人就可以决定的呢?
函谷关之战如同钟会设想一般的结束了,蜀军在守关无望的情况下奋起突围,钟会忙着抢关,也无暇追杀蜀军,谁知道姜维什么时候就会赶来呢。〖..|com|〗
留守在函谷关外的魏军在和异族一番激战之后,也是开始撤退,寻求洛阳魏军的接应。
秃发寿阗和姚古那看到函谷关失守,也明白大势已去,于是接应了函谷关的败军便撤往新丰。
钟会设计拿下了函谷关不由得大喜,见到蜀军轻易的撤走心中又是一沉。姜维非是等闲之辈,函谷关如此重地都不顾了?难不成还有什么比这函谷关更重要的所在?
王观等魏将不明所以,看着钟会在城墙上来回踱步在思索什么,皆是不敢打扰。过了半晌,钟会猛然双手一拍大腿叫道:“不好!快随我来!”
留下必要的兵力守护函谷关,钟会带着跟自己前来的两万魏军加上洛阳方向的三万余人全力赶赴河岸。
“将军何以如此慌张?”王观纵马疾驰在钟会身侧问道。
“蜀军轻易而走事有蹊跷,若我所料不差必然是断我后路,去袭并州之地!”钟会脑门见汗,心脏突突跳个不停。并州留守的兵力不多,诸葛绪手下虽然有个几万人可都以伤兵为主,而且看诸葛绪那模样也是拦不住姜维的。
夺下了函谷关是打开了和蜀军正面交锋的通道,然而若是因此丢失了黄河以北的重镇,未免有些得不偿失了。
“将军快看,前方并无火光,看来蜀军没有到此焚船。”王观见此地离河边不远,不禁欢喜的叫道。
钟会脸『色』略有犹疑道:“若是蜀人夺船去了河北,更是不妙!”
“传令众军小心!”王观颇有战斗经验,见钟会如此说,连忙吩咐众军做好战斗准备。
魏军赶到河边,并没有发现蜀军的踪迹,而原本停留在河岸的船只也已然消失不见!
钟会的脸『色』越发难看,咬牙道:“姜维匹夫!吾必杀汝!”
王观在一旁劝道:“蜀军若是渡河去了北岸,恐怕追之不及,这该如何是好?”
钟会心中保持几分冷静道:“此间的蜀军必然渡河北去,速使人回洛阳征调船只全力支援并州,好生守护函谷关。”
“是!”王观闻言急忙打发亲随回去传令。
钟会接着道:“蜀军主力北上,新丰的守卫必然空虚,随我去取新丰,断其后路。”
王观皱眉道:“姜维夺了船只,恐怕以防备我等去取新丰……这……”
“哼!姜伯约才有多少人马,这里五万大军,还惧怕小小的伏兵!?”钟会暴怒喝道。
“是!末将愿为先锋!”王观闻言一震,心知多说无益,钟会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于是请战。
当下钟会也不犹豫,于是使王观引兵一万作为开路先锋,自己带着四万魏军浩浩『荡』『荡』杀奔新丰!
此时东方鱼肚发白,而魏军一夜辗转奋战多半还是腹内空空。
不知道并州的战况如何,不过新丰地界的蜀军确实是如同钟会预料般有所准备的。田观带着一万魏军冲在前端一连击退了蜀军三次的伏击,赫然有直捣黄龙之势!
蜀军的伏兵不过三四千人,在魏军雄厚的兵力面前好像隔靴搔痒一般,根本造不成什么困扰。更何况这一万魏军身后更是钟会带领的四万魏军压阵,有这般底气了,自然不会惧怕区区的伏兵。
眼望前方便是新丰城,王观使人通传钟会,先锋魏军则是放缓了脚步,广派斥候和探子侦查四周。钟会的大军也跟了上来,只见新丰城经过一夜的攻城战,城墙城门还是一片狼藉,被撞坏的城门勉强立在那里,谁都知道这是个最佳的突破口。
城头的蜀兵紧张的布防,面对五万魏军的包围,新丰城摇摇欲坠,如临大敌。
探子回报,四周没有蜀兵的踪迹,渡口处也没有停驻船只,新丰城中的蜀兵虽然不知道有多少,不过根据估计也就是六七千人的样子。
“姜伯约真是心狠手辣,竟把兵力都调到并州去了?!”王观忍不住道。
“分汝一万兵力沿河布防,我亲自指挥攻城。”钟会( 惊雷入汉 http://www.xlawen.org/kan/55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