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3 部分阅读
下!
第一百三十八章 中原之战(下)
宛城地处南阳要冲之地,有镇西将军州泰亲自负责镇守,而宛城之西乃是洛阳八关之武关,隔绝长安方向直抵南阳的道路,曹魏骠骑大将军司马望亲引一军前往守御。宛城若失,武关必然遭受蜀军的前后夹击,届时不攻之破;武关若失,宛城必然遭到蜀汉长安方面人马切断后路,孤立无援之下也是难以久持。想破宛城最好的方式就是先破武关,想夺武关最稳妥的办法就是先破宛城。二者互为唇齿相依,连为一体共抗蜀汉大军的进犯。
蜀将庞宏引兵三万直逼宛城而去,南方地区昔日遭到魏蜀吴三方混战早已凋敝,然经过魏国多年经营逐渐恢复了声色,俨然成为曹魏手中为数不多的繁华地区。此番蜀军在异族撤退后便立即发兵,让曹魏这个大国毫无喘息之机,其用心可谓良苦。庞宏在魏兴等郡经营数年之久,以往出兵皆是作为疑兵后援,如今终得一方主力,心情自然是大感振奋。
凤雏后人,终可大展拳脚!
三万蜀军皆是步卒,庞宏使大将庞正,王振为先锋引兵一万直扑宛城。据探马来报宛城守军不足两万人,其中大概有五千铁骑,这五千铁骑乃是曹魏在南阳唯一的骑兵。与异族作战大量的骑兵都被抽调北方,即便是这南阳大郡也只留下这么点的兵力。
庞宏之意在战,而魏军之意呢?
州泰听得蜀汉直奔宛城杀来,思索片刻道:“传令众军严守城池,无我命令,不得出战!”
大将邓喜不解道:“将军何以如此保守?蜀人先锋不过万人,与我五千铁骑,必可折其锋锐!”
州泰看了一眼邓喜,眼中似有无限深意。这邓喜乃是邓艾族人,一身武勇可却是有勇无谋,自己遍访名将后裔希望可以得到些璞玉之才,无奈邓喜已然算是翘楚了。平素里人才济济之曹魏,也因为各级将领伤亡速度太快,而变得有些无人可用。想一想当年自己和邓艾被人提拔,得入司马氏法眼,真是不胜唏嘘啊。
“宛城之势甚为险要,宛城不动蜀人不敢越宛城而奔武关,宛城不失蜀人以不敢强攻宛城。这一战,蜀人虽然声威浩大,却是一场谋略筹划之战,而非攻坚之战啊。”州泰娓娓道来,听得在场众将恍然大悟。
州泰在宛城按兵不动便是看蜀军动静,由于宛城屯有重兵,因此蜀人若是越过宛城去攻打武关必然遭到武关和宛城两个方向的夹攻。而蜀人若是准备强攻宛城,州泰倒也不怕。宛城东南乃是新野,新野方面也有重兵屯守负责防备一江之隔的襄阳,虽然新野方面难以全力来援,可派出偏师协助宛城内外夹击蜀军还是不成问题。换句话说,蜀军进退皆是遭到两面的夹击,只要宛城魏军看准形势按兵不动,难题便算是抛给蜀人了。
魏军按并不动之消息传到蜀军营中,庞宏闻言笑道:“州泰不愧是中原名将,此等应对却是抓住了我等命门。双方兵力差距不足以强攻,又要顾及周边的形势,这是算定了我方无法突破宛城,武关,新野这三方联手之势啊!”
庞正抱拳道:“叔父早有打算,只须吩咐下来我等自当竭尽所能!”
王振也是道:“此番陛下使庞将军为主力,意在打破魏军人防线之封锁,想必大人早有了谋算,事到如今也是公之于众的时候了。”
庞宏看了看二人,沉吟片刻道:“庞某受陛下重托,虽有谋划却是凶险万分……这……”
“我等愿听从将军调遣,赴汤蹈火万死不辞!”庞正和王振等蜀将闻言皆是齐声高喝,斗志昂扬之态一览无遗。要知道蜀汉从三分天下最弱的国家到了今天横跨长江黄河与魏国分庭抗礼的二分天下,对于蜀人是极大的鼓舞和刺激。兴复汉室,汉室可兴,此时已经是完全可以努力实现的目标,而非是蛊惑人心的口号了。
庞宏一脸毅然的道:“既然如此,倒是庞某扭捏了,众将听令!”
第二天一早,蜀汉大将庞正引兵万人不理宛城的魏军,竟是绕过宛城走宛城北方的山间小路奔着武关而去。而另一名蜀汉大将王振则是带着五千蜀军从大路堂而皇之的奔赴武关。消息传到了宛城之内,州泰不慌不忙细细品味蜀人的意图。
若是蜀军奔武关而去,宛城魏军理所应当的派出人马衔后而行,配合武关魏军前后夹击让蜀军吃点苦头。不过蜀军分兵两路而行,而且走小路的蜀军竟是比大路要多,这就需要揣摩蜀军之用心了。
大道易行且近,适合大队人马的推进;小路崎岖且远,适合小股部队快速通过。如今蜀人反其道而行之,大道人马稀松,反倒是小路派出了臃肿大军,其用意真的是武关么?
“蜀汉主力可有动静?”州泰忍不住问道。
一名年轻将领虎背熊腰拱手道:“庞宏和约一万五千名蜀军屯驻在城南二十里处并无动静。”
州泰想了想道:“蜀人动作必然难以瞒住骠骑大将军,我料大路蜀军不足以强攻武关,小路蜀军却是要较晚才能抵达武关,可速集合城中兵力先行随我击破城外蜀军,再行救援武关!”
那年轻将领道:“许定愿为先锋!”
州泰哑然笑道:“正是要用到你的勇武。”当下宛城城门大开,许定引五千骑兵出城后并没有向着蜀军方向而去,却是绕城而行。州泰则带着一万魏军向蜀汉屯营之处挺进。
庞宏闻得魏军出城大喜,于是带着蜀军出营迎敌。蜀军士气高昂各持刀枪,阵容整齐肃穆杀奔宛城。不想走出不过二三里地,探马前来禀报,那魏军看到了蜀军出营,竟是转头返回宛城之中,唯有五千铁骑顺着大路赶赴武关。
庞宏闻言错愕道:“好一个州泰,竟是被他瞧出了破绽!不好,王振危险!”
心知王振的五千步兵绝对抵挡不住五千魏骑的冲击,就算这个时候追上去也是于事无补,庞宏略一思索道:“带上投石车,硬攻宛城!”蜀军得令,从营中搬出了投石车等攻城器械,就在宛城大张旗鼓的开始攻城。
城中的州泰见状皱眉道:“庞巨师亦非常人,好一个围魏救赵之策!”
原来庞宏兵分两路去袭击武关,有意颠倒虚实不合古法,两路蜀军施施然而去,魏军不知追赶哪一方,却又碍于城下蜀军的虎视眈眈,以州泰之作风必然会先击败庞宏这支人马,再求将蜀军各个击破。事实也的确是往这个方向发展,可庞宏带着蜀军主动迎战这一举动,倒是提醒了州泰。
蜀人分兵去攻打武关,那么留下的蜀军目的必然是缠住宛城的魏军,使宛城魏军难以去增援武关。以这种心态而论,兵力不占据优势的庞宏完全没有必要出城迎战,除非这城外的野战正合了蜀人的心意!想到这里,一切便逐渐明朗。蜀人分兵不过是为了引诱宛城的魏军出城,一旦魏军和庞宏的人马厮杀起来,奔赴武关的两路蜀军必然返身来夺宛城,届时三方夹击之下倒是很有把握攻取宛城。
既然如此州泰便引军回守宛城,同时叫许定的骑兵去截击大路蜀军,先断其一臂!若是庞宏分兵去救,魏军不妨再次出击,自然可以将兵力一再削弱的蜀军击败了。
可庞宏非但不分兵,反而催动人马大肆攻城,这就是围魏救赵之计。那投石车不断砸在城墙上,声音轰隆隆的不停,离着数里之外都是听得清楚,魏国骑兵听见了还有心思去截击蜀军?
第一百三十九章 各自为战(上)
曹魏水师尽在王基手中,留守江夏的战船不过数十艘而已,不是因为魏国战船匮乏,而是水军有限。虽然是常年训练,可毕竟北人之中通晓水性者不多,因此魏军有大量的战船储备,却是没有更多的水军来驾驶战船。
蜀汉方面也是同样,水军是已经灭亡的东吴之特有兵种,原本魏国和蜀国的水军不过是敷衍了事罢了。可如今二国的水师均已超过了闻名天下的江东水军,那么吴国的灭亡在某种角度上讲也就不足为奇了——因为失去了独立于这个世界的资本。
蜀将罗宪侥幸避免了主力人马的暴露,全军乘坐战船也不和魏国江夏水军缠战,这边在江面上杀得兴起,而那边无数运输船把五万多蜀军送到了长江北岸。长江两岸可供船只停泊的地点不多,就算有也早就被建立成渡口要塞,有重兵屯聚。可这次蜀军登陆的方式十分奇怪,船队之中有许多专门为登陆准备的巨舰。这种巨舰份量十足,而且专门为连接江岸和战船设计,战船虽然不能直接停泊岸边,却是可以通过这特殊的巨舰作为桥梁,达到登陆的目的。只是即便如此,对岸边的水文和地理环境之要求也是甚高。
魏国江夏太守王濬并不是个普通的将领,相反是水战陆战行行皆精,甚是难缠的一个人。江夏沿岸的设防是天衣无缝的,只是当蜀军化不可能为可能避重就轻的登陆之后,形势就发生了变化。江面上两国水师的激战胜负未分,可蜀汉的主力已经登岸。渡口和设立在岸边的要塞烽火台等完全没有了御敌的作用,反成为了易于被蜀军攻杀的目标。这个时候若是主动出击,江夏魏军兵力有限恐怕寡不敌众;坚守不出,便要放弃水军和岸边的一切防御工事。进退之间让人很是踌躇,难以做下决定。
江夏城中魏将都是束手无策,衡量两种选择的利弊,任何一种都是让人难以抉择。不是魏将的判断力不行,而是比起天衣无缝作战计划来说,蜀人的突然登岸已经超出了魏人的一切部署,反而带来了巨大的难题。
王濬仔细观察地图后心下终是有了决定道:“沿岸防线我等已然经营数年,蜀人虽然出其不意的登岸,不过其兵力正在分散之时,想聚拢成为大军还须一段时间,此时我当引军出城各个击破,汝等好生固守城池,各个防区兵力不可撤回。”
王濬在江夏镇守数年,威望卓著,众将不敢不从,于是便依照王濬之令而行。趁着江面上水战难分难解之际,连夜赶工将原本单向防御江面的工事改建为可以阻拦蜀汉步骑的工事。城门一开,王濬引领两万魏军杀出城来,魏军分兵数路扑杀蜀汉在给地的散兵游勇。
蜀军数万人分上下游登岸,兵力十分分散,为了保险起见不打火把,只是依照事先的计划奔着几个集合点而去。为了隐蔽自己的行踪蜀军都是没用取火工具,摸黑而行。对于蜀军采取的隐蔽措施,王濬早已料到,因此两万魏军除了在左肩上缠着白布以外,也是没有照明工具。蜀军是有目的的奔着某地而行,魏军则是兵分两路的扑杀蜀军。双方在漆黑的夜里相遇,口令对不上便是挥刀相向。只是这黑夜之中一旦陷入了混战实在难以辨明身份,自己人砍杀自己人也是常有的事情。
可魏人有绑着的白布作为参照,凡是左肩没有白布的也不用废话,抡刀挺枪大肆的杀戮。往往是蜀军明白了如何辨别敌我,但却为时已晚,早就被人包围砍杀了……
小股的部队不断地遭遇战斗,有的被歼灭有的摸黑跑掉,也有的越是喊杀战场中的敌我双方越是增多。这夜幕之下,无论哪一方的军队听到了厮杀之声,都忍不住前往一探究竟,因此许多地区不仅双方无法歼灭对方,反而是战团越来越大。
这一夜江面上和田野之上尽是喊杀声连绵不绝,直到蜀汉大将罗宪聚集了万余蜀军点燃火把大举进攻江夏城,四周激战的魏军才开退却。魏军一退,蜀人也是明白形势的,于是便形成了罗宪在江夏城下截击返回的魏军,而四野中的蜀军也纷纷追杀上来的景象。王濬可谓是万夫不当之勇,一杆大刀在夜战之中杀得蜀军惨嚎不断。罗宪拍马舞动长刀前来应战,二人走马交锋三十余个回合难分生死。王濬之刀法固然强横,可罗宪即使处于劣势之下仍能凭借一股韧劲儿守得密不透风。
城中的魏军见前来江夏的蜀军逐渐增多,而魏军愈加吃力,于是也各自引军开了城门夹击蜀军。双方无数人马纠缠在一起厮杀不休,完全没有半分的章法。罗宪也是迫不得已才有此下策,夜幕之下魏军同样的隐蔽行踪伏杀蜀军此举实在是太过狠毒。魏军镇守此处多年可谓是轻车熟路,而蜀军初到岸上视线又受限制,可谓失了天时地利,若放任下去蜀汉虽然有五万多兵力,可到了天亮能聚集三万人都是多的。
魏军方面王濬同样是感到惊异,这罗宪素来是无名之辈,想不到临机应变如此的迅速决绝,而罗宪手下的这支蜀军虽然陷入苦战之中可韧性十足,这点和罗宪的性格倒是很像。若说是力战击退魏军那是绝无可能,但魏军想击退或是吃掉这支蜀军同样是难以办到。要知道当年罗宪不过是阎宇手下的副将而已,阎宇在川中也算名将,可眼下罗宪所表现的实力恐怕就算是阎宇也要甘拜下风了。
江夏城下聚集了两国无数的兵马激战,可不代表四下里的暗战就此结束。四面八方依然是战火不断,而最让魏军震惊的是原本固守江边渡口,要塞的魏军开始纷纷撤回加入了战团。王濬临行之时已经强调了江边防御工事不能放松的事情,而看着这些魏兵丢盔弃甲的逃回来加入战团,一切恐怕也就不言自明。
魏军的兵力本就是不如蜀军的,而江夏城下的蜀军却始终拼不过魏军,并且落于下风。这不是魏军战力强横,而是蜀军兵力不足的缘故啊。就在罗宪带领一军亲自缠住魏军主力之时,早有蜀军分别攻击渡口,要塞等魏军屯驻之所。这些地点都是为了防御江面敌人所建立的,对陆地的防御能力近乎是无……蜀军摸黑而至,虽然魏军连夜的忙碌,可罗马并非一天建成,蜀人仗着兵力众多又是偷袭,加上魏军无险可守,于是长江沿岸的渡口,要塞和烽火台便逐渐沦陷了。
看似蜀军吃了大亏,实则是魏军被吸引的动弹不得,王濬见状心下无奈一叹,趁着还占据又是便连忙传令鸣金收兵。自家的败军退回之后,再来的恐怕就是蜀军主力了,此时不退更待何时?!
中原之战双方各逞奇谋,江南之战也是不遑多让。当魏军聚集了北方大量兵力之后,王基当下便是发兵攻取会稽,新都,鄱阳三郡。三郡皆是离着建业和吴非常靠近,魏军兵力众多又可占着地利之便,此番大战必然是惨烈万分。
各郡皆有蜀汉将领镇守,闻讯急忙飞书给附近的城郡以及刘禅,诸葛瞻两路蜀军主力请求支援。魏军大将曾冲引兵五万进入新都地界,新都守将乃是脩则,部下可用之军不过七八千人,可城中百姓听说魏人打了过来皆是群情激昂纷纷上城头帮助蜀军守城。那女老幼互相搀扶着为城上的兵将壮丁们送水送饭,搬运守城所需器物。脩则手执利剑站在城楼之上昂首不退,指挥众军抵御魏军的猛攻。
曾冲素来是指挥骑兵,但论资排辈早已是王基手下的第一猛将。不仅是骑兵指挥的好,步兵攻城同样拿手。四万魏军层次分明的包围新始城——新都乃是小郡,其郡治为新始。魏军顶着城下不断落下的弓矢,滚木雷石等物奋勇向前。
新都的地理位置在江东中部,四周皆是重兵屯聚之所,因而新始的城池并非十分高大,也不是很坚固。魏军的投石车不比蜀人的投石车,可也超越了这个时代原本的水准。不过三天的功夫,新始城下尸体堆积如山,被砸烂的攻城器械更是无数。魏军损伤的兵力多达八千余人,可城中的蜀军更是严重。
四方城墙塌陷了五六处,城中军民以血肉之躯奋勇填上缺口,付出了万人伤亡的代价才勉强修补上。不过今日修补上,到了第二天又是被魏军轻而易举的攻破,又要付出无数的生命才换取一日的生机。城中可战之军仅存四千余人,可百姓们伤亡更加的重大。兵士们平日里训练有素虽然身在前线可知道如何保命。百姓们没有作战经验,更没有迅捷的反应速度,于是往往惨死的都是热血青壮和百姓们。
眼前血腥场面刺激每一个人的神经,每当魏军攻来之时城中的军民都是神经紧绷全力以赴,几乎忙的喘不过气来。这种紧张高强度的消耗就是寻常兵将也会感到无比的疲惫,更不用提那些百姓们了。然而看到脩则嗓音嘶哑的在城头不停指挥,城外尽是灭国杀君的魏国强盗时,城中的军民皆是互相鼓舞激励奋力坚持着。生死在这个时候再平常不过,前一刻并肩作战的同袍,下一刻便阴阳两隔。看惯了生死的兵将,被刺激到麻木的百姓,心中的信念驱使这些人机械般的守卫城池。
死就死了,只要一口气在,决不让魏军进城!
在此之前脩则绝对想不到自己精心布置的防线竟然三天的时间就被打到这种程度。魏军攻势之猛烈,攻城技法运用之精纯远远超过了自己的预期,而且领兵的非是王基,唐彬等人。新始的极限就快到了,可城下的魏军这几天投入的兵力却是不多。每一次都是全军尽出,可外围明显是有近半的魏军出工不出力,看似攻城实则时刻防备外围出现蜀汉援军。也就是说,曾冲之用了一半的兵力和三天时间,就把脩则当初固守新始拖住魏军的念头彻底打消。
无奈,唯有尽人事听天命而已。脩则如此感叹,同时忍不住想其他城郡的战线上又是何等的情形。
城外的曾冲在等待,这新始的顽固远超自己的想象。虽然只投入了一半的兵力,可不代表自己没有倾尽全力。城破,不过是旦夕间的事情,问题是蜀汉对于魏军的总攻应该早有准备,此时此刻蜀汉援军还没有露头,难道是放弃新始不成?
显然不会,新始已经是新都郡最大的城池。若是丢掉了新始整个新都郡就此落入魏人手中,那么魏军的攻击范围必将扩大。蜀人的兵力有限,防守三个郡都是吃力,更广阔的防区对于蜀军来说简直是噩梦。
因此蜀军主力绝对不会放弃新始!问题是曾冲没想到蜀军不是想放弃,而是无力来援……魏军的攻势实在是太猛烈了,猛烈到让诸葛瞻应接不暇!
就在曾冲大军进入新都之时,魏国征南大将军胡奋的八万魏军也挺进了会稽境内。会稽郡因为朱异和钟离牧的缘故,可谓是全民皆兵。而会稽乃是半边靠海的大郡,魏军水陆并进,蜀军同样也是水陆迎敌。面对强敌钟离牧出人意料的选择应战,而不是缩回城中固守不出。
听闻吴军出城应战,胡奋忍不住洒然一笑道:“会稽吴军不满四万,如此岂非以卵击石?”
胡烈在一旁沉吟道:“唐彬曾言会稽境内全民皆兵,朱异余威仍在不可小觑也。”
胡奋看了一眼胡烈想了想道:“言之有理,既然钟离牧敢战,必然是有些把握的,不过我等却是不需要硬拼。”
胡烈笑道:“兄长可是想分兵而行?”
胡奋点头道:“我引五万人马正面迎敌,你带着两万人抄袭小路去会稽城下,若能夺城则夺之,若难夺城可断吴军后路,歼灭其主力!”
魏军分兵而行,胡奋的五万主力和钟离牧的三万人马在大道上相遇,双方各逞其能杀的不亦乐乎。钟离牧未曾料到魏军占据绝对的兵力优势却是不来硬拼,而是分兵趁虚而入的攻打会稽,在得知会稽被魏军围攻的消息后便急忙撤军。可魏军怎会遂了钟离牧的心愿?胡奋正面掩杀,胡烈抄袭其后,蜀军大败亏输纷纷四散逃亡,钟离牧身负重伤勉强保得性命逃入会稽城中,就此固守不出。
会稽蜀军主力损失惨重,便没有了和魏军相抗衡的力量,更兼钟离牧负伤,仗着城池高大一时半刻还能抵得住魏军的猛攻,可随着钟离牧的伤势不断恶化,会稽城也随之变得摇摇欲坠。
蜀汉大将陆涛镇守鄱阳郡,闻得魏军大举入侵,急忙使人报给附近吾彦和柴桑的刘禅,同时整顿军备准备守御城池。不想魏军抵达的当天夜里,城中突然失火,起火点不断的增加,火势不断变大。城中军民皆是慌乱救火,冷不防有数百人竟然砍翻了守城的吴军,打开城门放魏军入城!
陆涛闻讯大惊,带着数百亲兵急忙来阻拦魏军,却早已来不及阻止。魏军汹涌而入,其中领头的赫然是当年建业城中杀害薛莹的年轻吴国将领们。陆涛又惊又怒,怒不可遏挥舞大刀不顾对方千军万马便是冲杀上去。那些吴国降将听从王基的吩咐扮作百姓早就混入了鄱阳城中,见了陆涛也是戟指大骂道:“无耻逆贼,还有脸来战否!”
在这些人眼中,既然建业是被魏国攻破了,那么自诩忠诚的陆涛等人便应该是战死殉国或者投降曹魏。可陆涛从建业逃出的官吏和家将口中得知一切情形后投降了蜀汉,这边不符合所谓忠诚的逻辑了。
陆涛见状更是狂怒不已,手中大刀砍下大骂者的头颅,同时大喝道:“非是汝等国何以灭?!”
双方同朝为官时就是政见不合彼此攻击,眼下各为其主更是不需留情,当下双方一场混战引爆了巷战开端!城中蜀军见城池难以守御便有了退兵之意,然而城中百姓皆是手执农具上街打杀魏军,同时老幼妇孺满城哭诉责问蜀军为何要放弃百姓,放弃城池……
吴地百姓对于魏人之恨深入骨髓,百姓如此,看的蜀军兵将热血沸腾,泪流满面,于是各自回身与魏军死战。魏军不断的杀入城中,百姓根本不堪一击,而蜀军又在魏军的强力冲击下难成阵势,只能各自为战被魏军包围着。
陆涛挥刀怒战昔日同僚,手刃二十余人后也是气空力尽。身边的亲兵早已尽数战死,唯独陆涛横刀立马于街巷之中,四周早被魏军封锁,房上爬满了魏国兵将。陆涛只觉得再无力气挥舞大刀,忍不住放声大笑,没等魏军杀上来,便已力竭落马而亡,只余苍凉笑声回荡在巷子里,意犹未尽……
(一早就被人拉了出去,夜晚才回,未能两更实在惭愧,献上一章二合一五千字……)
第一百三十九章 各自为战(下)
鄱阳陷落,新始危在旦夕,会稽也是苟延残喘。不过数日的功夫蜀汉第一道防线好似一层白纸般被魏军一捅即破。诸葛瞻手中只有五万余人,想要同时应付三方危机可谓心有余而力不足。魏军兵锋之锐,军容之盛远超出了蜀军的预料,而其中鄱阳的陷落更是让人不得不顾。
屯驻在柴桑的刘禅早有反应,可却是被王基带着数万人马牢牢的牵制难以分身。诸葛瞻心知形势不能再拖,当下兵分三路赶往三处救援。到了这个时候决定战场胜负的关键在于刘禅和王基的对决,而非是诸葛瞻的任务。只要维持三方稳定的态势,等待刘禅和王基决出胜负,情况才会有所转机。
这是魏军一手制造的局势,王基方面就算不赢也绝不会让蜀军占得便宜。接管了大部分江南土地的蜀汉兵力其实不少,可问题在于这一大片土地上依然存在让孙氏头疼数十年的山越人活动着。蜀汉近乎一半的兵力都要去镇压山越,实在是抽不出更多的兵力抵御曹魏了。
江南的形势一片大好,这当然是王基和唐彬等人精心策划出的。雷霆万钧之势横扫江南,从而扎下根基。这战略没错,可蜀人的重点却不是江南,而是中原!
洛阳城外蜀军再次排开八卦阵等待魏军前来破阵,司马昭心中有了底气形势自然恢复了往日的风度。战场之上只听得到战鼓不断的擂响,和错落有致的喊声。面对蜀军的八卦阵,魏军采取了裴秀的办法,调集了数百投石车,井阑等军械配合五千****手和步骑万人齐头并进。甫一进投掷范围,魏军便停滞不前,开始远程杀伤蜀军。
八卦阵的玄妙乃在阵中,而非是阵外。魏军不入阵,想击溃八卦阵外围从而破阵的战略确实是高明。只是此阵乃是诸葛亮所创,传世几十年未曾败绩,魏人此举高明但在姜维眼中仍非是破阵之法。阵旗摇摆之下八卦阵开始退避,司马昭等人见了大喜,这用器械攻阵的招数果然好用,只此一击就让蜀人退却。
高兴不过是片刻功夫而已,魏军正当继续向前逼近时,蜀汉阵中好铃声频传,无数石块铺天盖地骤然而至,顿时砸在魏军人群之中。连人带军械被连绵不绝的石雨兜头重击,魏军顿时四散奔逃,根本来不及反击。
这显然不是蜀军临时调来投石车反击,而是早有预备。否则为何攻势如此的绵密不休?司马昭阴沉着脸色看着魏军溃败而回,身后的裴秀舔了舔焦躁的嘴唇心中十分的不安。今日破阵是晋公应允的了,而且是当着两军将士喊出的话,现在自家破阵的手段反被蜀军轻易的破掉了,接下来要如何破阵?
“晋公,可趁蜀人阵势未复之时速速发动总攻,必可一举破之!”魏臣张华见到蜀军的八卦阵撤回去后便散了阵势,于是献策道。
司马昭略一沉吟,旋即没有说话却是下令鸣金收兵。魏军破阵之举便如此草草收场了。回到营中裴秀等人自当是请罪,今日战败坠了晋公的威风等等说个不断。司马昭倒是和颜悦色的安抚了众人一番道:“诸葛八卦阵奥妙无穷,我观在场众人无一人可破之,既然如此又何必破呢?”
是啊,八卦阵虽然无敌,可魏军不去攻阵,又何须担忧破不了阵呢?张华拱手道:“蜀人全线来袭,既然一时寻不得破阵之法,可暂且屯兵在此牵制姜维主力,然后分兵各地击破各路蜀军……”
裴秀也跟着献策道:“洛阳之争在于水路,陆战胜负倒是无关紧要,若得黄河控制权,便可切断蜀人侵扰河北之计划,我等又可与河北夹击姜维……”
司马昭不过轻描淡写的一句话,不仅仅恢复了魏军因为今日没能破阵而衰落的士气,更是让群臣人心振奋,茅塞顿开。司马昭与姜维的胜负并非是不重要,只是不能争胜的情况下也没有去求败。战事起于两国,非是洛阳一地,司马昭大军守在此地足以牵制姜维的行动,正面硬碰并非是取胜的唯一道路啊。
此时蜀军方面也是一筹莫展,洛阳不过残垣断壁而已,蜀军屯驻在这旷野之上虽然各营守卫森严彼此呼应,可面对曹魏的铁骑依旧是有些力不从心。本是准备以八卦阵在阵前一决胜负,可司马昭宁可失信于天下也要避开蜀军的锋锐,转而采取手册,事情就不好办了。换到以往蜀人大可以用投石车一路砸过去,可这战场广袤而且山林小路极多,双方一旦交手姑且不论投石车能否抵达魏营之外,但是野战的消耗就让蜀军没有必胜的把握。
自从灭掉了西域各族蜀军诚然有了自己的骑兵,但素来骑兵稀少的蜀国,一时半刻却是没有足够熟练的的骑手。因此骑兵的数量全国只在四万人上下,而姜维这一路蜀军不过五千骑罢了。主动进攻蜀汉没有什么把握,只有引诱魏军来攻才有获胜的希望。
而获胜的希望却未必在这洛阳战场啊……
宛城下庞宏与魏将州泰斗智,看到魏军铁骑回援之后庞宏便引军退却,魏军想要出城追击,却是看着大道小路的蜀军旗帜招摇,显然也是撤了回来。双方白忙活一场,彼此杀伤有限,可也证实了蜀军确实不敢越过宛城直接去武关,而魏人同样不可能放蜀人越过宛城去攻打武关。
双方一场试探各自心中有数,当晚州泰正在城中和将领们讨论军事,突然探马来报,白日里退去的蜀军竟然又是兵分两路奔着武关去了!
“什么!?”众将闻之勃然大怒,蜀人重复白日里的战略无非只有一个目的,挑衅!
州泰问道:“蜀人兵力可曾探得?”
那斥候道:“蜀人有意遮掩行踪,不过按照其行进速度判断应与白日里的兵力相差无几。”
“将军,蜀人如此嚣张,末将请命出战!”
“是啊,末将也请命出战!”
看到蜀军并不把自己放在眼里,魏国将领纷纷热血沸腾主动请战。
州泰十分冷静的笑道:“蜀军若是敢去武关,白天就是去了,此举乃是扰敌之法,无须担心,众将各自歇息去吧,没有我的军令任何人不得出城,违令者斩!”
城外的情况果然和州泰预料的一样,蜀军折腾了大半夜不见魏军有所反应,只得各自收兵回营。魏军若是出城,则蜀军便有利可图,可魏军稳若磐石一样动都不动,已经吃定了蜀人不敢去武关!东方鱼肚发白,休息了一晚的魏军开始有了动作,前半夜是你蜀军折腾,现在轮到魏军踹营了!
州泰引兵两万杀出成来,魏军气势汹汹的扑向蜀军营寨。蜀军折腾了半夜,这个时候必然是极其疲惫或是梦乡之中。蜀人绝对不会料到魏军摆出一副不出城的架势,却在这个时候前来劫营。在夜幕下劫营无疑更有优势,但劫营的宗旨是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夜幕不过是掩护色而,州泰却是在蜀军心中埋下了一颗魏军死守的种子。
魏军行动迅速的迫近蜀汉军营,出人意料的是蜀营之中竟然没有任何的守军,这是一座空营!?州泰一脸严肃派遣数百人入营打探,同时分出斥候去附近查看是否有蜀军的埋伏。自己兴冲冲的来大战蜀军,不想等待自己的竟然是一盆冷水,空营不可怕,可怕的是蜀军的动向啊!
第一百四十章 挺进中原(上)
魏军斥候仔细查探了附近的道路和蜀人留下的印记,得出的结论让州泰啼笑皆非。依照蜀军留下的踪迹判断,是三万多蜀军奔着宛城去了,又是三万多蜀军奔着新野去了。要知道蜀军一共只有三万余人,这三万人去了宛城就不能去新野,去了新野便难以去宛城,显然这是蜀将庞宏特意留下的疑兵之计!
宛城方面并没有遭到蜀人攻击的迹象,在通往武关的大小道路上也都有魏军的探子不断的侦查。既然后方安然无恙,那么蜀军多半是去新野了。新野作为抵御荆州蜀军的第一线,屯聚了不少人马。这次宛城受袭,因为蜀军兵力并不多,因此州泰没有要求新野方面增援。眼下蜀军去了新野,大有可能是配合荆州蜀军登岸,若是荆州军渡过长江杀过来,这事情可就闹大了。
想到这里州泰不敢怠慢,再三确认了蜀军的的确确没有奔着宛城和武关去后,带着两万人马趁着天色还早向着新野方向而行。宛城和武关所面临的不过是庞宏这蜀汉的偏师,加上从长安蜀军分出的关彝一部人马而已,可新野面对的是整个荆州的蜀军,实在是不能有所闪失啊。
两万魏军继续前进,州泰心里并不踏实。自己的任务是固守宛城,可蜀军的目标到现在也没有搞清楚。庞宏和这三万蜀军如此的运动不停,其携带的钱粮自然有限,在有限的时间和辎重下蜀军究竟要做什么?
魏军移动迅速,兵将们都是鼓着劲儿要寻蜀人厮杀。蜀军实在是太能折腾了,半夜没睡觉又是跑去新野,要不是魏军出营偷袭恐怕还被蒙在鼓里。自己防区的蜀军到了新野作战,显然在晋公那边是说不过去的,想来想去州泰也没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只好先走一步算一步了。沿途州泰不断的留下人马负责传接讯息,毕竟宛城所剩的魏军不多,一旦宛城有什么危险自己要尽快的赶回才是。
不久后魏军便到达了宛城和新野的边界,州泰十分谨慎派出斥候探子前往新野地界探听是否有战事。那探子还没出发,四周锣鼓声陡然而起,竟是蜀军从四面八方杀来!
州泰脸色一变心中暗呼中计!庞宏早料到了宛城魏军不甘寂寞,必然会伺机出击。于是蜀军有意在夜晚制造混乱后迅速撤离,只留下了有意布置的疑阵来迷惑魏军。魏军果然中计,蜀军自是兴奋不已,折腾了一夜这大鱼终于落网。
突然遭到蜀军的伏击,魏军开始混乱起来,州泰和一干将领大胜呼喊提升众军的士气收缩为圆阵抵御蜀军的猛攻。蜀人速度极快早已贴了上来,大刀长枪向着不知所措的魏兵身上招呼。而庞宏更是带着四千精兵向着州泰的本阵猛冲!
新野边界上的这番大战很快就惊动了附近的新野守军,魏人斥候在附近高处观看,只见三万蜀军把两万魏军分割为三四块里三层外三层的围困。其实双方兵力的差距并非如此悬殊,只是蜀军显然是早有准备,其每一支部队排出的阵势都有所不同。但就是这些不同的阵势巧妙的叠合在一起,便形成了好似千军万马包围魏军的感觉。实际上旁观者的角度去看,魏军只是因为被分割后彼此不得相望从而产生一种敌人包围很严密的感觉。
这边大战的消息很快传到了新野,只是( 惊雷入汉 http://www.xlawen.org/kan/5526/ )
第一百三十八章 中原之战(下)
宛城地处南阳要冲之地,有镇西将军州泰亲自负责镇守,而宛城之西乃是洛阳八关之武关,隔绝长安方向直抵南阳的道路,曹魏骠骑大将军司马望亲引一军前往守御。宛城若失,武关必然遭受蜀军的前后夹击,届时不攻之破;武关若失,宛城必然遭到蜀汉长安方面人马切断后路,孤立无援之下也是难以久持。想破宛城最好的方式就是先破武关,想夺武关最稳妥的办法就是先破宛城。二者互为唇齿相依,连为一体共抗蜀汉大军的进犯。
蜀将庞宏引兵三万直逼宛城而去,南方地区昔日遭到魏蜀吴三方混战早已凋敝,然经过魏国多年经营逐渐恢复了声色,俨然成为曹魏手中为数不多的繁华地区。此番蜀军在异族撤退后便立即发兵,让曹魏这个大国毫无喘息之机,其用心可谓良苦。庞宏在魏兴等郡经营数年之久,以往出兵皆是作为疑兵后援,如今终得一方主力,心情自然是大感振奋。
凤雏后人,终可大展拳脚!
三万蜀军皆是步卒,庞宏使大将庞正,王振为先锋引兵一万直扑宛城。据探马来报宛城守军不足两万人,其中大概有五千铁骑,这五千铁骑乃是曹魏在南阳唯一的骑兵。与异族作战大量的骑兵都被抽调北方,即便是这南阳大郡也只留下这么点的兵力。
庞宏之意在战,而魏军之意呢?
州泰听得蜀汉直奔宛城杀来,思索片刻道:“传令众军严守城池,无我命令,不得出战!”
大将邓喜不解道:“将军何以如此保守?蜀人先锋不过万人,与我五千铁骑,必可折其锋锐!”
州泰看了一眼邓喜,眼中似有无限深意。这邓喜乃是邓艾族人,一身武勇可却是有勇无谋,自己遍访名将后裔希望可以得到些璞玉之才,无奈邓喜已然算是翘楚了。平素里人才济济之曹魏,也因为各级将领伤亡速度太快,而变得有些无人可用。想一想当年自己和邓艾被人提拔,得入司马氏法眼,真是不胜唏嘘啊。
“宛城之势甚为险要,宛城不动蜀人不敢越宛城而奔武关,宛城不失蜀人以不敢强攻宛城。这一战,蜀人虽然声威浩大,却是一场谋略筹划之战,而非攻坚之战啊。”州泰娓娓道来,听得在场众将恍然大悟。
州泰在宛城按兵不动便是看蜀军动静,由于宛城屯有重兵,因此蜀人若是越过宛城去攻打武关必然遭到武关和宛城两个方向的夹攻。而蜀人若是准备强攻宛城,州泰倒也不怕。宛城东南乃是新野,新野方面也有重兵屯守负责防备一江之隔的襄阳,虽然新野方面难以全力来援,可派出偏师协助宛城内外夹击蜀军还是不成问题。换句话说,蜀军进退皆是遭到两面的夹击,只要宛城魏军看准形势按兵不动,难题便算是抛给蜀人了。
魏军按并不动之消息传到蜀军营中,庞宏闻言笑道:“州泰不愧是中原名将,此等应对却是抓住了我等命门。双方兵力差距不足以强攻,又要顾及周边的形势,这是算定了我方无法突破宛城,武关,新野这三方联手之势啊!”
庞正抱拳道:“叔父早有打算,只须吩咐下来我等自当竭尽所能!”
王振也是道:“此番陛下使庞将军为主力,意在打破魏军人防线之封锁,想必大人早有了谋算,事到如今也是公之于众的时候了。”
庞宏看了看二人,沉吟片刻道:“庞某受陛下重托,虽有谋划却是凶险万分……这……”
“我等愿听从将军调遣,赴汤蹈火万死不辞!”庞正和王振等蜀将闻言皆是齐声高喝,斗志昂扬之态一览无遗。要知道蜀汉从三分天下最弱的国家到了今天横跨长江黄河与魏国分庭抗礼的二分天下,对于蜀人是极大的鼓舞和刺激。兴复汉室,汉室可兴,此时已经是完全可以努力实现的目标,而非是蛊惑人心的口号了。
庞宏一脸毅然的道:“既然如此,倒是庞某扭捏了,众将听令!”
第二天一早,蜀汉大将庞正引兵万人不理宛城的魏军,竟是绕过宛城走宛城北方的山间小路奔着武关而去。而另一名蜀汉大将王振则是带着五千蜀军从大路堂而皇之的奔赴武关。消息传到了宛城之内,州泰不慌不忙细细品味蜀人的意图。
若是蜀军奔武关而去,宛城魏军理所应当的派出人马衔后而行,配合武关魏军前后夹击让蜀军吃点苦头。不过蜀军分兵两路而行,而且走小路的蜀军竟是比大路要多,这就需要揣摩蜀军之用心了。
大道易行且近,适合大队人马的推进;小路崎岖且远,适合小股部队快速通过。如今蜀人反其道而行之,大道人马稀松,反倒是小路派出了臃肿大军,其用意真的是武关么?
“蜀汉主力可有动静?”州泰忍不住问道。
一名年轻将领虎背熊腰拱手道:“庞宏和约一万五千名蜀军屯驻在城南二十里处并无动静。”
州泰想了想道:“蜀人动作必然难以瞒住骠骑大将军,我料大路蜀军不足以强攻武关,小路蜀军却是要较晚才能抵达武关,可速集合城中兵力先行随我击破城外蜀军,再行救援武关!”
那年轻将领道:“许定愿为先锋!”
州泰哑然笑道:“正是要用到你的勇武。”当下宛城城门大开,许定引五千骑兵出城后并没有向着蜀军方向而去,却是绕城而行。州泰则带着一万魏军向蜀汉屯营之处挺进。
庞宏闻得魏军出城大喜,于是带着蜀军出营迎敌。蜀军士气高昂各持刀枪,阵容整齐肃穆杀奔宛城。不想走出不过二三里地,探马前来禀报,那魏军看到了蜀军出营,竟是转头返回宛城之中,唯有五千铁骑顺着大路赶赴武关。
庞宏闻言错愕道:“好一个州泰,竟是被他瞧出了破绽!不好,王振危险!”
心知王振的五千步兵绝对抵挡不住五千魏骑的冲击,就算这个时候追上去也是于事无补,庞宏略一思索道:“带上投石车,硬攻宛城!”蜀军得令,从营中搬出了投石车等攻城器械,就在宛城大张旗鼓的开始攻城。
城中的州泰见状皱眉道:“庞巨师亦非常人,好一个围魏救赵之策!”
原来庞宏兵分两路去袭击武关,有意颠倒虚实不合古法,两路蜀军施施然而去,魏军不知追赶哪一方,却又碍于城下蜀军的虎视眈眈,以州泰之作风必然会先击败庞宏这支人马,再求将蜀军各个击破。事实也的确是往这个方向发展,可庞宏带着蜀军主动迎战这一举动,倒是提醒了州泰。
蜀人分兵去攻打武关,那么留下的蜀军目的必然是缠住宛城的魏军,使宛城魏军难以去增援武关。以这种心态而论,兵力不占据优势的庞宏完全没有必要出城迎战,除非这城外的野战正合了蜀人的心意!想到这里,一切便逐渐明朗。蜀人分兵不过是为了引诱宛城的魏军出城,一旦魏军和庞宏的人马厮杀起来,奔赴武关的两路蜀军必然返身来夺宛城,届时三方夹击之下倒是很有把握攻取宛城。
既然如此州泰便引军回守宛城,同时叫许定的骑兵去截击大路蜀军,先断其一臂!若是庞宏分兵去救,魏军不妨再次出击,自然可以将兵力一再削弱的蜀军击败了。
可庞宏非但不分兵,反而催动人马大肆攻城,这就是围魏救赵之计。那投石车不断砸在城墙上,声音轰隆隆的不停,离着数里之外都是听得清楚,魏国骑兵听见了还有心思去截击蜀军?
第一百三十九章 各自为战(上)
曹魏水师尽在王基手中,留守江夏的战船不过数十艘而已,不是因为魏国战船匮乏,而是水军有限。虽然是常年训练,可毕竟北人之中通晓水性者不多,因此魏军有大量的战船储备,却是没有更多的水军来驾驶战船。
蜀汉方面也是同样,水军是已经灭亡的东吴之特有兵种,原本魏国和蜀国的水军不过是敷衍了事罢了。可如今二国的水师均已超过了闻名天下的江东水军,那么吴国的灭亡在某种角度上讲也就不足为奇了——因为失去了独立于这个世界的资本。
蜀将罗宪侥幸避免了主力人马的暴露,全军乘坐战船也不和魏国江夏水军缠战,这边在江面上杀得兴起,而那边无数运输船把五万多蜀军送到了长江北岸。长江两岸可供船只停泊的地点不多,就算有也早就被建立成渡口要塞,有重兵屯聚。可这次蜀军登陆的方式十分奇怪,船队之中有许多专门为登陆准备的巨舰。这种巨舰份量十足,而且专门为连接江岸和战船设计,战船虽然不能直接停泊岸边,却是可以通过这特殊的巨舰作为桥梁,达到登陆的目的。只是即便如此,对岸边的水文和地理环境之要求也是甚高。
魏国江夏太守王濬并不是个普通的将领,相反是水战陆战行行皆精,甚是难缠的一个人。江夏沿岸的设防是天衣无缝的,只是当蜀军化不可能为可能避重就轻的登陆之后,形势就发生了变化。江面上两国水师的激战胜负未分,可蜀汉的主力已经登岸。渡口和设立在岸边的要塞烽火台等完全没有了御敌的作用,反成为了易于被蜀军攻杀的目标。这个时候若是主动出击,江夏魏军兵力有限恐怕寡不敌众;坚守不出,便要放弃水军和岸边的一切防御工事。进退之间让人很是踌躇,难以做下决定。
江夏城中魏将都是束手无策,衡量两种选择的利弊,任何一种都是让人难以抉择。不是魏将的判断力不行,而是比起天衣无缝作战计划来说,蜀人的突然登岸已经超出了魏人的一切部署,反而带来了巨大的难题。
王濬仔细观察地图后心下终是有了决定道:“沿岸防线我等已然经营数年,蜀人虽然出其不意的登岸,不过其兵力正在分散之时,想聚拢成为大军还须一段时间,此时我当引军出城各个击破,汝等好生固守城池,各个防区兵力不可撤回。”
王濬在江夏镇守数年,威望卓著,众将不敢不从,于是便依照王濬之令而行。趁着江面上水战难分难解之际,连夜赶工将原本单向防御江面的工事改建为可以阻拦蜀汉步骑的工事。城门一开,王濬引领两万魏军杀出城来,魏军分兵数路扑杀蜀汉在给地的散兵游勇。
蜀军数万人分上下游登岸,兵力十分分散,为了保险起见不打火把,只是依照事先的计划奔着几个集合点而去。为了隐蔽自己的行踪蜀军都是没用取火工具,摸黑而行。对于蜀军采取的隐蔽措施,王濬早已料到,因此两万魏军除了在左肩上缠着白布以外,也是没有照明工具。蜀军是有目的的奔着某地而行,魏军则是兵分两路的扑杀蜀军。双方在漆黑的夜里相遇,口令对不上便是挥刀相向。只是这黑夜之中一旦陷入了混战实在难以辨明身份,自己人砍杀自己人也是常有的事情。
可魏人有绑着的白布作为参照,凡是左肩没有白布的也不用废话,抡刀挺枪大肆的杀戮。往往是蜀军明白了如何辨别敌我,但却为时已晚,早就被人包围砍杀了……
小股的部队不断地遭遇战斗,有的被歼灭有的摸黑跑掉,也有的越是喊杀战场中的敌我双方越是增多。这夜幕之下,无论哪一方的军队听到了厮杀之声,都忍不住前往一探究竟,因此许多地区不仅双方无法歼灭对方,反而是战团越来越大。
这一夜江面上和田野之上尽是喊杀声连绵不绝,直到蜀汉大将罗宪聚集了万余蜀军点燃火把大举进攻江夏城,四周激战的魏军才开退却。魏军一退,蜀人也是明白形势的,于是便形成了罗宪在江夏城下截击返回的魏军,而四野中的蜀军也纷纷追杀上来的景象。王濬可谓是万夫不当之勇,一杆大刀在夜战之中杀得蜀军惨嚎不断。罗宪拍马舞动长刀前来应战,二人走马交锋三十余个回合难分生死。王濬之刀法固然强横,可罗宪即使处于劣势之下仍能凭借一股韧劲儿守得密不透风。
城中的魏军见前来江夏的蜀军逐渐增多,而魏军愈加吃力,于是也各自引军开了城门夹击蜀军。双方无数人马纠缠在一起厮杀不休,完全没有半分的章法。罗宪也是迫不得已才有此下策,夜幕之下魏军同样的隐蔽行踪伏杀蜀军此举实在是太过狠毒。魏军镇守此处多年可谓是轻车熟路,而蜀军初到岸上视线又受限制,可谓失了天时地利,若放任下去蜀汉虽然有五万多兵力,可到了天亮能聚集三万人都是多的。
魏军方面王濬同样是感到惊异,这罗宪素来是无名之辈,想不到临机应变如此的迅速决绝,而罗宪手下的这支蜀军虽然陷入苦战之中可韧性十足,这点和罗宪的性格倒是很像。若说是力战击退魏军那是绝无可能,但魏军想击退或是吃掉这支蜀军同样是难以办到。要知道当年罗宪不过是阎宇手下的副将而已,阎宇在川中也算名将,可眼下罗宪所表现的实力恐怕就算是阎宇也要甘拜下风了。
江夏城下聚集了两国无数的兵马激战,可不代表四下里的暗战就此结束。四面八方依然是战火不断,而最让魏军震惊的是原本固守江边渡口,要塞的魏军开始纷纷撤回加入了战团。王濬临行之时已经强调了江边防御工事不能放松的事情,而看着这些魏兵丢盔弃甲的逃回来加入战团,一切恐怕也就不言自明。
魏军的兵力本就是不如蜀军的,而江夏城下的蜀军却始终拼不过魏军,并且落于下风。这不是魏军战力强横,而是蜀军兵力不足的缘故啊。就在罗宪带领一军亲自缠住魏军主力之时,早有蜀军分别攻击渡口,要塞等魏军屯驻之所。这些地点都是为了防御江面敌人所建立的,对陆地的防御能力近乎是无……蜀军摸黑而至,虽然魏军连夜的忙碌,可罗马并非一天建成,蜀人仗着兵力众多又是偷袭,加上魏军无险可守,于是长江沿岸的渡口,要塞和烽火台便逐渐沦陷了。
看似蜀军吃了大亏,实则是魏军被吸引的动弹不得,王濬见状心下无奈一叹,趁着还占据又是便连忙传令鸣金收兵。自家的败军退回之后,再来的恐怕就是蜀军主力了,此时不退更待何时?!
中原之战双方各逞奇谋,江南之战也是不遑多让。当魏军聚集了北方大量兵力之后,王基当下便是发兵攻取会稽,新都,鄱阳三郡。三郡皆是离着建业和吴非常靠近,魏军兵力众多又可占着地利之便,此番大战必然是惨烈万分。
各郡皆有蜀汉将领镇守,闻讯急忙飞书给附近的城郡以及刘禅,诸葛瞻两路蜀军主力请求支援。魏军大将曾冲引兵五万进入新都地界,新都守将乃是脩则,部下可用之军不过七八千人,可城中百姓听说魏人打了过来皆是群情激昂纷纷上城头帮助蜀军守城。那女老幼互相搀扶着为城上的兵将壮丁们送水送饭,搬运守城所需器物。脩则手执利剑站在城楼之上昂首不退,指挥众军抵御魏军的猛攻。
曾冲素来是指挥骑兵,但论资排辈早已是王基手下的第一猛将。不仅是骑兵指挥的好,步兵攻城同样拿手。四万魏军层次分明的包围新始城——新都乃是小郡,其郡治为新始。魏军顶着城下不断落下的弓矢,滚木雷石等物奋勇向前。
新都的地理位置在江东中部,四周皆是重兵屯聚之所,因而新始的城池并非十分高大,也不是很坚固。魏军的投石车不比蜀人的投石车,可也超越了这个时代原本的水准。不过三天的功夫,新始城下尸体堆积如山,被砸烂的攻城器械更是无数。魏军损伤的兵力多达八千余人,可城中的蜀军更是严重。
四方城墙塌陷了五六处,城中军民以血肉之躯奋勇填上缺口,付出了万人伤亡的代价才勉强修补上。不过今日修补上,到了第二天又是被魏军轻而易举的攻破,又要付出无数的生命才换取一日的生机。城中可战之军仅存四千余人,可百姓们伤亡更加的重大。兵士们平日里训练有素虽然身在前线可知道如何保命。百姓们没有作战经验,更没有迅捷的反应速度,于是往往惨死的都是热血青壮和百姓们。
眼前血腥场面刺激每一个人的神经,每当魏军攻来之时城中的军民都是神经紧绷全力以赴,几乎忙的喘不过气来。这种紧张高强度的消耗就是寻常兵将也会感到无比的疲惫,更不用提那些百姓们了。然而看到脩则嗓音嘶哑的在城头不停指挥,城外尽是灭国杀君的魏国强盗时,城中的军民皆是互相鼓舞激励奋力坚持着。生死在这个时候再平常不过,前一刻并肩作战的同袍,下一刻便阴阳两隔。看惯了生死的兵将,被刺激到麻木的百姓,心中的信念驱使这些人机械般的守卫城池。
死就死了,只要一口气在,决不让魏军进城!
在此之前脩则绝对想不到自己精心布置的防线竟然三天的时间就被打到这种程度。魏军攻势之猛烈,攻城技法运用之精纯远远超过了自己的预期,而且领兵的非是王基,唐彬等人。新始的极限就快到了,可城下的魏军这几天投入的兵力却是不多。每一次都是全军尽出,可外围明显是有近半的魏军出工不出力,看似攻城实则时刻防备外围出现蜀汉援军。也就是说,曾冲之用了一半的兵力和三天时间,就把脩则当初固守新始拖住魏军的念头彻底打消。
无奈,唯有尽人事听天命而已。脩则如此感叹,同时忍不住想其他城郡的战线上又是何等的情形。
城外的曾冲在等待,这新始的顽固远超自己的想象。虽然只投入了一半的兵力,可不代表自己没有倾尽全力。城破,不过是旦夕间的事情,问题是蜀汉对于魏军的总攻应该早有准备,此时此刻蜀汉援军还没有露头,难道是放弃新始不成?
显然不会,新始已经是新都郡最大的城池。若是丢掉了新始整个新都郡就此落入魏人手中,那么魏军的攻击范围必将扩大。蜀人的兵力有限,防守三个郡都是吃力,更广阔的防区对于蜀军来说简直是噩梦。
因此蜀军主力绝对不会放弃新始!问题是曾冲没想到蜀军不是想放弃,而是无力来援……魏军的攻势实在是太猛烈了,猛烈到让诸葛瞻应接不暇!
就在曾冲大军进入新都之时,魏国征南大将军胡奋的八万魏军也挺进了会稽境内。会稽郡因为朱异和钟离牧的缘故,可谓是全民皆兵。而会稽乃是半边靠海的大郡,魏军水陆并进,蜀军同样也是水陆迎敌。面对强敌钟离牧出人意料的选择应战,而不是缩回城中固守不出。
听闻吴军出城应战,胡奋忍不住洒然一笑道:“会稽吴军不满四万,如此岂非以卵击石?”
胡烈在一旁沉吟道:“唐彬曾言会稽境内全民皆兵,朱异余威仍在不可小觑也。”
胡奋看了一眼胡烈想了想道:“言之有理,既然钟离牧敢战,必然是有些把握的,不过我等却是不需要硬拼。”
胡烈笑道:“兄长可是想分兵而行?”
胡奋点头道:“我引五万人马正面迎敌,你带着两万人抄袭小路去会稽城下,若能夺城则夺之,若难夺城可断吴军后路,歼灭其主力!”
魏军分兵而行,胡奋的五万主力和钟离牧的三万人马在大道上相遇,双方各逞其能杀的不亦乐乎。钟离牧未曾料到魏军占据绝对的兵力优势却是不来硬拼,而是分兵趁虚而入的攻打会稽,在得知会稽被魏军围攻的消息后便急忙撤军。可魏军怎会遂了钟离牧的心愿?胡奋正面掩杀,胡烈抄袭其后,蜀军大败亏输纷纷四散逃亡,钟离牧身负重伤勉强保得性命逃入会稽城中,就此固守不出。
会稽蜀军主力损失惨重,便没有了和魏军相抗衡的力量,更兼钟离牧负伤,仗着城池高大一时半刻还能抵得住魏军的猛攻,可随着钟离牧的伤势不断恶化,会稽城也随之变得摇摇欲坠。
蜀汉大将陆涛镇守鄱阳郡,闻得魏军大举入侵,急忙使人报给附近吾彦和柴桑的刘禅,同时整顿军备准备守御城池。不想魏军抵达的当天夜里,城中突然失火,起火点不断的增加,火势不断变大。城中军民皆是慌乱救火,冷不防有数百人竟然砍翻了守城的吴军,打开城门放魏军入城!
陆涛闻讯大惊,带着数百亲兵急忙来阻拦魏军,却早已来不及阻止。魏军汹涌而入,其中领头的赫然是当年建业城中杀害薛莹的年轻吴国将领们。陆涛又惊又怒,怒不可遏挥舞大刀不顾对方千军万马便是冲杀上去。那些吴国降将听从王基的吩咐扮作百姓早就混入了鄱阳城中,见了陆涛也是戟指大骂道:“无耻逆贼,还有脸来战否!”
在这些人眼中,既然建业是被魏国攻破了,那么自诩忠诚的陆涛等人便应该是战死殉国或者投降曹魏。可陆涛从建业逃出的官吏和家将口中得知一切情形后投降了蜀汉,这边不符合所谓忠诚的逻辑了。
陆涛见状更是狂怒不已,手中大刀砍下大骂者的头颅,同时大喝道:“非是汝等国何以灭?!”
双方同朝为官时就是政见不合彼此攻击,眼下各为其主更是不需留情,当下双方一场混战引爆了巷战开端!城中蜀军见城池难以守御便有了退兵之意,然而城中百姓皆是手执农具上街打杀魏军,同时老幼妇孺满城哭诉责问蜀军为何要放弃百姓,放弃城池……
吴地百姓对于魏人之恨深入骨髓,百姓如此,看的蜀军兵将热血沸腾,泪流满面,于是各自回身与魏军死战。魏军不断的杀入城中,百姓根本不堪一击,而蜀军又在魏军的强力冲击下难成阵势,只能各自为战被魏军包围着。
陆涛挥刀怒战昔日同僚,手刃二十余人后也是气空力尽。身边的亲兵早已尽数战死,唯独陆涛横刀立马于街巷之中,四周早被魏军封锁,房上爬满了魏国兵将。陆涛只觉得再无力气挥舞大刀,忍不住放声大笑,没等魏军杀上来,便已力竭落马而亡,只余苍凉笑声回荡在巷子里,意犹未尽……
(一早就被人拉了出去,夜晚才回,未能两更实在惭愧,献上一章二合一五千字……)
第一百三十九章 各自为战(下)
鄱阳陷落,新始危在旦夕,会稽也是苟延残喘。不过数日的功夫蜀汉第一道防线好似一层白纸般被魏军一捅即破。诸葛瞻手中只有五万余人,想要同时应付三方危机可谓心有余而力不足。魏军兵锋之锐,军容之盛远超出了蜀军的预料,而其中鄱阳的陷落更是让人不得不顾。
屯驻在柴桑的刘禅早有反应,可却是被王基带着数万人马牢牢的牵制难以分身。诸葛瞻心知形势不能再拖,当下兵分三路赶往三处救援。到了这个时候决定战场胜负的关键在于刘禅和王基的对决,而非是诸葛瞻的任务。只要维持三方稳定的态势,等待刘禅和王基决出胜负,情况才会有所转机。
这是魏军一手制造的局势,王基方面就算不赢也绝不会让蜀军占得便宜。接管了大部分江南土地的蜀汉兵力其实不少,可问题在于这一大片土地上依然存在让孙氏头疼数十年的山越人活动着。蜀汉近乎一半的兵力都要去镇压山越,实在是抽不出更多的兵力抵御曹魏了。
江南的形势一片大好,这当然是王基和唐彬等人精心策划出的。雷霆万钧之势横扫江南,从而扎下根基。这战略没错,可蜀人的重点却不是江南,而是中原!
洛阳城外蜀军再次排开八卦阵等待魏军前来破阵,司马昭心中有了底气形势自然恢复了往日的风度。战场之上只听得到战鼓不断的擂响,和错落有致的喊声。面对蜀军的八卦阵,魏军采取了裴秀的办法,调集了数百投石车,井阑等军械配合五千****手和步骑万人齐头并进。甫一进投掷范围,魏军便停滞不前,开始远程杀伤蜀军。
八卦阵的玄妙乃在阵中,而非是阵外。魏军不入阵,想击溃八卦阵外围从而破阵的战略确实是高明。只是此阵乃是诸葛亮所创,传世几十年未曾败绩,魏人此举高明但在姜维眼中仍非是破阵之法。阵旗摇摆之下八卦阵开始退避,司马昭等人见了大喜,这用器械攻阵的招数果然好用,只此一击就让蜀人退却。
高兴不过是片刻功夫而已,魏军正当继续向前逼近时,蜀汉阵中好铃声频传,无数石块铺天盖地骤然而至,顿时砸在魏军人群之中。连人带军械被连绵不绝的石雨兜头重击,魏军顿时四散奔逃,根本来不及反击。
这显然不是蜀军临时调来投石车反击,而是早有预备。否则为何攻势如此的绵密不休?司马昭阴沉着脸色看着魏军溃败而回,身后的裴秀舔了舔焦躁的嘴唇心中十分的不安。今日破阵是晋公应允的了,而且是当着两军将士喊出的话,现在自家破阵的手段反被蜀军轻易的破掉了,接下来要如何破阵?
“晋公,可趁蜀人阵势未复之时速速发动总攻,必可一举破之!”魏臣张华见到蜀军的八卦阵撤回去后便散了阵势,于是献策道。
司马昭略一沉吟,旋即没有说话却是下令鸣金收兵。魏军破阵之举便如此草草收场了。回到营中裴秀等人自当是请罪,今日战败坠了晋公的威风等等说个不断。司马昭倒是和颜悦色的安抚了众人一番道:“诸葛八卦阵奥妙无穷,我观在场众人无一人可破之,既然如此又何必破呢?”
是啊,八卦阵虽然无敌,可魏军不去攻阵,又何须担忧破不了阵呢?张华拱手道:“蜀人全线来袭,既然一时寻不得破阵之法,可暂且屯兵在此牵制姜维主力,然后分兵各地击破各路蜀军……”
裴秀也跟着献策道:“洛阳之争在于水路,陆战胜负倒是无关紧要,若得黄河控制权,便可切断蜀人侵扰河北之计划,我等又可与河北夹击姜维……”
司马昭不过轻描淡写的一句话,不仅仅恢复了魏军因为今日没能破阵而衰落的士气,更是让群臣人心振奋,茅塞顿开。司马昭与姜维的胜负并非是不重要,只是不能争胜的情况下也没有去求败。战事起于两国,非是洛阳一地,司马昭大军守在此地足以牵制姜维的行动,正面硬碰并非是取胜的唯一道路啊。
此时蜀军方面也是一筹莫展,洛阳不过残垣断壁而已,蜀军屯驻在这旷野之上虽然各营守卫森严彼此呼应,可面对曹魏的铁骑依旧是有些力不从心。本是准备以八卦阵在阵前一决胜负,可司马昭宁可失信于天下也要避开蜀军的锋锐,转而采取手册,事情就不好办了。换到以往蜀人大可以用投石车一路砸过去,可这战场广袤而且山林小路极多,双方一旦交手姑且不论投石车能否抵达魏营之外,但是野战的消耗就让蜀军没有必胜的把握。
自从灭掉了西域各族蜀军诚然有了自己的骑兵,但素来骑兵稀少的蜀国,一时半刻却是没有足够熟练的的骑手。因此骑兵的数量全国只在四万人上下,而姜维这一路蜀军不过五千骑罢了。主动进攻蜀汉没有什么把握,只有引诱魏军来攻才有获胜的希望。
而获胜的希望却未必在这洛阳战场啊……
宛城下庞宏与魏将州泰斗智,看到魏军铁骑回援之后庞宏便引军退却,魏军想要出城追击,却是看着大道小路的蜀军旗帜招摇,显然也是撤了回来。双方白忙活一场,彼此杀伤有限,可也证实了蜀军确实不敢越过宛城直接去武关,而魏人同样不可能放蜀人越过宛城去攻打武关。
双方一场试探各自心中有数,当晚州泰正在城中和将领们讨论军事,突然探马来报,白日里退去的蜀军竟然又是兵分两路奔着武关去了!
“什么!?”众将闻之勃然大怒,蜀人重复白日里的战略无非只有一个目的,挑衅!
州泰问道:“蜀人兵力可曾探得?”
那斥候道:“蜀人有意遮掩行踪,不过按照其行进速度判断应与白日里的兵力相差无几。”
“将军,蜀人如此嚣张,末将请命出战!”
“是啊,末将也请命出战!”
看到蜀军并不把自己放在眼里,魏国将领纷纷热血沸腾主动请战。
州泰十分冷静的笑道:“蜀军若是敢去武关,白天就是去了,此举乃是扰敌之法,无须担心,众将各自歇息去吧,没有我的军令任何人不得出城,违令者斩!”
城外的情况果然和州泰预料的一样,蜀军折腾了大半夜不见魏军有所反应,只得各自收兵回营。魏军若是出城,则蜀军便有利可图,可魏军稳若磐石一样动都不动,已经吃定了蜀人不敢去武关!东方鱼肚发白,休息了一晚的魏军开始有了动作,前半夜是你蜀军折腾,现在轮到魏军踹营了!
州泰引兵两万杀出成来,魏军气势汹汹的扑向蜀军营寨。蜀军折腾了半夜,这个时候必然是极其疲惫或是梦乡之中。蜀人绝对不会料到魏军摆出一副不出城的架势,却在这个时候前来劫营。在夜幕下劫营无疑更有优势,但劫营的宗旨是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夜幕不过是掩护色而,州泰却是在蜀军心中埋下了一颗魏军死守的种子。
魏军行动迅速的迫近蜀汉军营,出人意料的是蜀营之中竟然没有任何的守军,这是一座空营!?州泰一脸严肃派遣数百人入营打探,同时分出斥候去附近查看是否有蜀军的埋伏。自己兴冲冲的来大战蜀军,不想等待自己的竟然是一盆冷水,空营不可怕,可怕的是蜀军的动向啊!
第一百四十章 挺进中原(上)
魏军斥候仔细查探了附近的道路和蜀人留下的印记,得出的结论让州泰啼笑皆非。依照蜀军留下的踪迹判断,是三万多蜀军奔着宛城去了,又是三万多蜀军奔着新野去了。要知道蜀军一共只有三万余人,这三万人去了宛城就不能去新野,去了新野便难以去宛城,显然这是蜀将庞宏特意留下的疑兵之计!
宛城方面并没有遭到蜀人攻击的迹象,在通往武关的大小道路上也都有魏军的探子不断的侦查。既然后方安然无恙,那么蜀军多半是去新野了。新野作为抵御荆州蜀军的第一线,屯聚了不少人马。这次宛城受袭,因为蜀军兵力并不多,因此州泰没有要求新野方面增援。眼下蜀军去了新野,大有可能是配合荆州蜀军登岸,若是荆州军渡过长江杀过来,这事情可就闹大了。
想到这里州泰不敢怠慢,再三确认了蜀军的的确确没有奔着宛城和武关去后,带着两万人马趁着天色还早向着新野方向而行。宛城和武关所面临的不过是庞宏这蜀汉的偏师,加上从长安蜀军分出的关彝一部人马而已,可新野面对的是整个荆州的蜀军,实在是不能有所闪失啊。
两万魏军继续前进,州泰心里并不踏实。自己的任务是固守宛城,可蜀军的目标到现在也没有搞清楚。庞宏和这三万蜀军如此的运动不停,其携带的钱粮自然有限,在有限的时间和辎重下蜀军究竟要做什么?
魏军移动迅速,兵将们都是鼓着劲儿要寻蜀人厮杀。蜀军实在是太能折腾了,半夜没睡觉又是跑去新野,要不是魏军出营偷袭恐怕还被蒙在鼓里。自己防区的蜀军到了新野作战,显然在晋公那边是说不过去的,想来想去州泰也没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只好先走一步算一步了。沿途州泰不断的留下人马负责传接讯息,毕竟宛城所剩的魏军不多,一旦宛城有什么危险自己要尽快的赶回才是。
不久后魏军便到达了宛城和新野的边界,州泰十分谨慎派出斥候探子前往新野地界探听是否有战事。那探子还没出发,四周锣鼓声陡然而起,竟是蜀军从四面八方杀来!
州泰脸色一变心中暗呼中计!庞宏早料到了宛城魏军不甘寂寞,必然会伺机出击。于是蜀军有意在夜晚制造混乱后迅速撤离,只留下了有意布置的疑阵来迷惑魏军。魏军果然中计,蜀军自是兴奋不已,折腾了一夜这大鱼终于落网。
突然遭到蜀军的伏击,魏军开始混乱起来,州泰和一干将领大胜呼喊提升众军的士气收缩为圆阵抵御蜀军的猛攻。蜀人速度极快早已贴了上来,大刀长枪向着不知所措的魏兵身上招呼。而庞宏更是带着四千精兵向着州泰的本阵猛冲!
新野边界上的这番大战很快就惊动了附近的新野守军,魏人斥候在附近高处观看,只见三万蜀军把两万魏军分割为三四块里三层外三层的围困。其实双方兵力的差距并非如此悬殊,只是蜀军显然是早有准备,其每一支部队排出的阵势都有所不同。但就是这些不同的阵势巧妙的叠合在一起,便形成了好似千军万马包围魏军的感觉。实际上旁观者的角度去看,魏军只是因为被分割后彼此不得相望从而产生一种敌人包围很严密的感觉。
这边大战的消息很快传到了新野,只是( 惊雷入汉 http://www.xlawen.org/kan/55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