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惊雷入汉 > 惊雷入汉 第 94 部分阅读

第 94 部分阅读

    来竟然脑袋一歪就此离世!大营之中哭喊声惊天动地,司马兄弟不敢相信兄长如此就离开了自己,剩下魏国这个烂摊子竟然毫无交代……

    张华在人群之中起身便要说些什么,突感有人扯着自己的衣襟,回头看去却是裴秀!裴秀双目盯着张华,微微摇头,张华愣了半晌,终于没再动作。想起晋公临去之前以怨恨的眼神扫了自己一眼,想必一旁的裴秀也是瞥到的。这话,还是不说为妙……

    便在群龙无首之际,守营将领来报,数万蜀军漫山遍野杀来!是战,是守还请晋公拿个主意。晋公已然去了,这主意自然是在场群臣来拿。司马京看了一眼司马干道:“蜀军来势汹汹,必然瞅准晋公病重之事,此时不可自乱阵脚,当稳稳守之,再求退兵。”

    群臣听了都觉得此举甚是稳妥,唯有潘岳停止了哀嚎,一手抹干眼泪道:“万万不可如此!”

    司马京怒视潘岳道:“大敌当前,潘大人这是何意!?”

    潘岳挺起身板道:“我等哀嚎众军皆知,司马大人有几分把握守得住这大营?晋公方去,尸骨未寒,若有闪失,我等有何面目还京?”潘岳虽然是个读书人,可头脑反应均是极快,这边哭的静听动地,营中将士如何不知晓是司马昭离世?这个时候和蜀军对战,有多少胜算谁也不敢打保票。况且死者为大,司马昭的遗体若然有了什么损失,到时候在场群臣恐怕都是吃不了兜着走!

    司马京闻言也是一愣,自己只是觉得此时军心可用,但能否守得住自己也不敢把话说死。若是自己一力主张死守,而因此发生什么变故,这责任自己也是担不起啊……

    “依潘大人只见,当是如何?”司马干在一旁问道。

    潘岳看着在场群臣,沉声道:“晋公托孤于我,我不可负了晋公一番心意。依我之见,此地不可力守,只可速退,我等护着晋公遗体返回许昌,再图后事!公等以为如何?”群臣心里皆是一般,这紧要关头无人愿意挺身而出。当下便留许仪等将领引兵拒敌断后,司马京兄弟,潘岳,张华,裴秀等一干文臣护着司马昭遗体火速撤往许昌!

    蜀军骤然杀至,魏军仓促迎敌,许仪等将各引人马断后死战!蜀军从四面八方不断掩杀而来,魏军站不住脚频频后退,纵然许仪等将勇猛无匹仍然难以抑止连退之势!乱军混战之中魏军死伤惨重,晋公新死,谁愿断后送死?

    魏将浴血奋战,心中不禁暗骂潘岳!晋公方去,军中最是忌讳此时动兵。若是凭借营盘死守还可万众一心,偏偏要毫无章法的野战断后,只此一事就害死多少兵将!?眼前蜀军源源不绝,也容不得魏军多想,只好见招拆招,尽量拖延蜀军的攻势。

    姜维催动三军向前冲杀,见到对方溃不成军,仅存数支人马尚有些战力后,对左右道:“魏人撤军,必是司马昭身亡,此乃天助我也,传令三军全力冲杀!”蜀将得令各自引军毫无顾忌的横行战场之上,狂追不舍!

    许仪等魏将见蜀军势大不敢久战,汇合一处之后便是急急而退。不想蜀军早绕路拦截,四面八方围杀魏军。乱军之中魏国兵将中箭着枪者不计其数,更有跑散的魏军落入蜀军埋伏之中。许仪怒目切齿挥刀开路,凭借自身勇武杀开一条血路!蜀军无意和许仪硬拼,只是最大化的削弱魏军兵力。眼看魏军频频被蜀军截杀,溃不成军之际,山脚处突然转出一支魏军阵容整齐,号令严明,摆开阵势一阵乱箭暂时遏制了蜀军的势头。待蜀军重整旗鼓准备冲杀之际,那魏军却是护着许仪等人迅速退去,蜀军四散围杀落后的魏军却是再难追上许仪等主要魏国将领。

    姜维见状奇道:“临危不乱,此乃将才也,不差。”

    虽然放走了魏军主要将领,可战场之上遗留的魏军足有一万五六千人,蜀军围好了阵势软硬兼施,不过半个时辰就收获满满。

    许仪等人得魏军接应,见领兵将领乃是宣武校尉马隆,不禁大喜!当下两军汇合一起,向着许昌退去……

    第一百五十八章 上位(下)

    司马昭遗体进入许昌,魏国皇帝曹奂携带百官出城三十里相迎,司马炎一身孝服跪地哀嚎,曹奂也是腰裹孝带执子侄之礼为灵柩开路!司马昭有一官衔乃是曹奂之相父,因此方有这般行径。然曹奂乃是一国之君,此等身份如此行径实在是身份尽失,颜面无存。奈何朝中司马氏党羽相逼,不得不从……

    三十里归路无数魏国臣民跪地相送,百官万民身后乃是数万魏兵魏将手执利刃,昂首阔立!一步一步,灵柩缓缓而行,曹奂司马炎并肩而走,一是悲愤,一是悲戚。悲者非是同悲,愤者却是万民所愤!司马京,司马干,潘岳,张华,裴秀等一众大臣跟随在灵柩之后,心思各异。lwen2.com

    张华看着前方趾高气昂的潘岳,微微摇头,再看看身旁的裴秀却是无动于衷。裴秀和钟会并称为司马昭两大心腹智囊,张华不过后进之辈。然在洛阳大营之中,司马昭之意明明就不是托孤给潘岳之辈,为何裴秀要阻止自己呢?张华想不通,在行列之中又是没法询问,无可奈何之下只是叹息不断。

    许昌内外一片哀然,朝堂之中愁云密布,蜀汉尽得洛阳之地,兵扣虎牢关!江南消息传来,司马肜,司马伦兄弟二人夺权未果身死建业,王基一片忠心出城战至全军覆没,让人不禁忿怒唏嘘。江南除了吴郡之外,余下土地尽在蜀人掌握之中,而吴郡的人马早就抽调一般回援谯郡,胡奋纵然身经百战,但面对蜀汉全师显然势单力薄,岌岌可危。谯郡方面数十万乱民愈演愈烈,而唐咨等蜀军却是早已不见了踪迹。三面危机之下,唯有杜预一路人马已然攻破新野,组织水军准备反攻荆州。

    “晋公大丧,诸事烦扰,诸位爱卿有何办法?”司马炎拖着疲惫之身靠在椅上,看着满朝文武皆在自己府邸之内,叹息问道。父亲司马昭的离世可谓不是时候,正值多事之秋,眼下确实人心惶惶,兵力不敷使用,而朝中群臣又是争权夺利,智谋之士几乎殆尽,忠勇之将频频阵亡,偌大个魏国真的要山穷水尽了么?

    司马京,司马干兄弟二人作为司马炎父辈自然分列文武两班之首。潘岳自诩托孤重臣,群臣也是默认,因此位于文臣次位。余下文武依照平时班位站立,与往日无甚不同。只是人人面带忧色,戚戚之情溢于言表。

    潘岳略一思索挺身出班道:“人心大乱之际,世子当尽快继位稳定人心,伏万民所望。”

    “哦?听闻家父临终之前,托付潘大人辅佐本世子,潘大人有话尽说无妨。”司马炎平日里看着个美貌男子才高八斗,辞藻美艳就是不爽,不知为何此时的潘岳是那么的顺眼,说话又是那般的中听。

    潘岳就算不抬头,也是听出司马炎话中的愉悦之情,心知自己说到了司马炎的心里,潘岳更进一步道:“依臣之见,晋公不幸故去,万民期待新主,四方虽有贼寇不断骚扰,然攘外必先安内,三日之后乃是黄道吉日,世子当即位晋公,受九锡之礼,以服众望!”

    此话一出,司马炎,司马京,司马干等人皆是内心欢喜,有什么比坐实晋公之位,握紧朝中大权更重要呢?

    司马炎不断点头道:“潘大人所言不差,此事确实该着手了。不过眼下蜀人猖獗,仍需应对方可安心啊。”

    群臣听得司马炎虽然急于登位,但并非不分轻重之人,心中顿时踏实不少。正当群臣各自准备献策之时,潘岳身形立在原地道:“启禀晋公,四方蜀患臣已有对策。”

    司马炎闻言奇道:“哦?潘大人请讲。”群臣闻言也是各自纳闷儿,这潘岳不过是文人儒生,不同兵法韬略,如今说是有了对策,这对策究竟如何呢?

    但见潘岳侃侃而谈道:“蜀贼姜维声势浩大,然虎牢关坚固无比,易守难攻,陛下可增虎牢关之兵,此路蜀军不足为惧;谯郡匪患闹得沸沸扬扬,迁延日久必酿大患,陛下当使一军从许昌出发前往支援,此等乱民可依法处置,如此一来谯郡蜀军无所遁形矣;王基不受王命,临阵身死,更有杀害朝中大臣之举,傅袛为其羽翼,投降蜀人此乃背国之举,当晓谕全国处置其家人,以儆效尤!”

    “嗯……”司马炎闻言沉吟片刻,对司马京,司马干二人道:“两位叔父以为如何?”

    司马干略一思索道:“虎牢关乃是中原最后一道屏障不可有失,我自引一军星夜驰援,有何状况再当回报晋公。”司马干是个知兵的人,心知蜀军绝非虎牢关可以阻挡,因此提议自己前往镇守。

    司马炎微微皱眉,虎牢关虽然军情紧急,可是眼下这许昌之内也是暗流汹涌。在这个节骨眼上分兵,似乎有些危险,可想想蜀军发兵以来早已攻克无数天险关隘,虎牢关之兵又不得不增。

    “许昌仍需叔父镇守,虎牢之援可则他将前往守之。”司马炎半晌后缓缓说道。

    司马干也知司马炎心中的担忧,如今司马伷在河北尚可镇住场面,但江南与谯郡的情势逐渐恶化,这个时候自己身为司马氏硕果仅存的骨干之一,实在不宜轻易外出。于是司马干道:“明威将军郝彦精通用兵之道,为人勇武不乏智略,若使此人镇守虎牢,当保无忧。”

    话音一落,武将班中一威武青年闪身而出道:“郝彦愿往!”

    司马炎双目一亮,见郝彦身形挺拔如岳,气势沉稳如山,一看便知是文武双全内外兼修之辈,当下大喜道:“姜伯约为蜀之上将,郝将军年纪尚轻,可得一人为辅方好。”言罢拿眼去扫在场众人,也不看郝彦一眼。

    郝彦见状不动声色道:“虎牢守军一万五千人,臣请五千精锐前往,定叫蜀人难以东顾!晋公亦是少年郎,何故小觑与我!?”

    “哈哈哈哈哈,好,说的好啊。本世子略施激将之法,倒是被将军反将一军,事不宜迟,郝将军可连夜前往虎牢。”司马炎口口声声说自己是世子,可当听到众臣皆称自己为晋公时真是一个心花怒放!

    郝彦领命大步离开,潘岳看了看武将班中一人,回头对司马炎道:“谯郡乱民横行,骁骑将军杨骏数战有功,可使其前往讨伐,必然凯歌高奏,使晋公安枕无忧。”

    “杨骏治军无方,贪而无智非是领兵之人,此人万万不可受此重任!”尚书令和峤闻言挺身而出道。

    潘岳闻言不悦道:“和大人这是何话?杨骏将军昔日在许昌之战便立下汗马功劳,常引兵马扫荡贼寇,难道和大人视而不见么!?”

    和峤不理潘岳,向着司马炎道:“谯郡乱民皆是流民组成,为求生计被蜀人利用而已,晋公当施展怀柔之计分化缓图,切忌妄开杀戮啊!”

    侍郎杨珧出班道:“非常之时当用非常手段,所谓快刀斩乱麻,和大人难道不知时局之危么?”杨珧乃是杨骏的弟弟,此时挺身为兄长说话全然不顾朝中非议。

    光禄郎孙楚此时也出班道:“杨文长功勋彪炳,正是合适人选,此非常时刻,望晋公当机立断,不可延误军机啊。”孙楚字子荆,乃是潘岳至交好友,这个时候也是冒了出来。

    司马炎见众人争执不下,把眼去看裴秀,张华二人,问道:“先父在时,二位大人多所谋划,依照二位大人之计,应当如何应对谯郡匪患?”

    在最为紧要的关头司马昭把这两个智囊排除在亲信之外,如今司马炎求计,能得到怎样的结果呢?

    第一百五十九章 平乱(上)

    更新时间:2012-08-15

    裴秀府中,张华情绪激动忍不住埋怨裴秀道:“那杨文长阿谀奉承之辈,胸无半分军略,此等废人领兵平乱只怕更乱!君亦是朝中重臣,何以一言不发?!”

    裴秀一脸平淡,饮茶半晌方缓缓说道:“我几次拉扯茂先衣襟,茂先又为何不理我呢?”

    张华愕然道:“潘岳颠倒黑白,搬弄是非,如今世子即位所需文书皆由此人执掌。我自然要与其据理力争,岂容宵小为所欲为!”

    “哈哈哈哈哈,茂先你少年脾性,今日除了和长舆之外,又有多少大臣站在你之一方?”裴秀意味深长看了张华一眼,甚是惬意。

    张华心知裴秀所指,皱眉思索半刻道:“今日情景若是君肯出头,必然有所不同。”

    裴秀摇头叹道:“自身难保,茂先何不想想我呢?”

    张华见状道:“王老将军一事已然是黑白倒置,难道还能牵扯到这里?!”

    “哼!和长舆乃是朝中重臣,振臂一呼之下,何止今日这寥寥几人?杨珧,孙楚这般小辈又如何敢当面顶撞?茂先你不见郭大业这般人物皆是不语,你我久疏朝堂,可观一叶而知秋,这点不用我细说了吧?”裴秀此时脸上方有淡淡的愤怒之色道。

    “哎……”张华本是气鼓鼓的,此时好似泄了气的皮球一般颓然坐在一边,不再言语。

    三天之后,司马炎即位为晋公,加九锡。司马伷被封为车骑大将军,冀州牧统领河北军政;司马干被封为骠骑大将军,兖州牧镇守许昌;司马京被封为镇军大将军,领司隶校尉。其余司马氏子弟皆是加官进爵!

    潘岳作为司马昭托孤重臣,在司马炎即位一事上出力甚多,被晋升为中书令,成为司马炎身旁的红人,司马氏的喉舌。其党羽王恺。杨骏,杨珧,孙楚等人同样高升。而尚书令和峤以年老为由致仕下野,随同一起致仕的朝中大臣前后不下三四十人。这是司马炎在更新换代,这也是朝中的一个大洗牌。

    裴秀因与王基关系过密,被贬为平原太守,即日离开京师前往赴任。张华更是因为与潘岳剑拔弩张的激辩,被寻了过错贬为庶民。可怜两大智囊就此退出了魏家权利中枢所在,京师之中,朝堂之上从此尽是潘岳党羽。

    十里长亭,依依话别,张华看着天大地大竟是没有自己容身之所,忍不住愤慨万分。想起临行前质问裴秀之言更是唏嘘。

    “晋公遗愿明明是杀潘岳平东南之怨,为何当时不让我说出?”

    “晋公言语不能,潘岳巧舌如簧,你我被疏远已久,说出来你我焉有这活命之机呢?”

    不断回想裴秀之言,不断品味魏家天下,张华似乎明白了什么,余下一道背影渐行渐远,消逝在天际。

    百官朝贺,万民欢庆,掩盖不住浮华世道。张灯结彩,华盖开路,粉饰不了这短暂太平。司马炎大肆更换朝臣,整个朝堂之上皆是司马氏之臣,再无人忠心于魏,就算偶有数人得意保住权势,却也都敢怒不敢言。

    话说杨骏引兵一万前往谯郡平乱,对于这项任务自己倒是非常感谢潘岳。虎牢关那边虽然是守,可面对的是蜀汉名将精兵。谯郡这边即便是攻,对手不过是寻常百姓而已。饭都吃不饱的贱民能有什么力气?这是十拿九稳的功劳,可偏偏就被杨骏搞成了十拿九不稳!

    魏将胡烈汇合石崇,李俭等一干将领组织了三万人马分布四方城池固守,把数十万流民困在一处难以远行。一方面许多流民再接二连三的获得钱粮后已经不愿意受人驱使,自身财物也足以生存;另一方面许多流民却因此来了兴致,抢夺劫掠成瘾,企图继续的劫掠州郡。蜀人本来就是利用这些流民的饥饿和欲望,如今腹中饱食,欲望减退,想驱动这些流民自然也不是那么容易。

    况且那些被攻陷的城池,都是这些流民的栖身之所,因此虽然声势浩大无比,可实际上的战斗力已是甚微。这个时候凭借三四万意犹未尽的流民想攻克魏军精心把守的城池,无异于天方夜谭。可即便如此,魏军方面仍然是谨小慎微。因为唐咨等蜀军已经一个月没有露面,而魏军探子也难以在这茫茫人海之中寻觅蜀人的踪迹。

    不知蜀军往何处去,不知蜀军隐匿何方,胡烈和石崇等人更加不敢轻举妄动。唐咨和蜀人神出鬼没,行踪好似天马行空不着边际。魏军吃了几次亏被蜀军偷袭得手损失惨重,不过转守为攻的契机却是在此刻到来。

    杨骏带来的不仅仅是生力军,还有主动出击的圣旨。圣旨中只是说要主动出击剿灭乱民和蜀军,这边等于是放开了权利——生杀大权!

    胡烈跟随兄长胡奋在淮南之战崭露头角,乃是凭借战功一步步升上眼前的位置;石崇和李俭皆是武人出身,好立功名,三人对于杨骏这个晋公外戚皆不是十分感冒。杨骏犹然不觉,甫一抵达便接管了三人的兵权,进入发号施令的角色!

    杨骏此番前来不为别的,只为战功!斩尽叛党,杀绝乱民这就是杨骏的目的,获取功劳的最佳途径。只要这一战大获全胜,回到朝中必然是高升不断,要知道在打倒王基与傅袛和朝中对立派系的事件上,已经把自己和潘岳捆绑在一起。现在潘岳高高在上,自己的升迁想来也是容易之至——更何况朝中讨人厌的一众古板老臣纷纷致仕,自己身为司马炎之岳父,再身为潘岳之死党,有什么理由不高官厚禄,享尽荣华富贵呢?

    每每想到这里杨骏忍不住就笑出声来,可眼前几张古板的脸孔倒是难以笑出声来。对于出战的决定胡烈摇头否决,石崇低首不语,李俭义愤填膺,三人表情各异,态度出奇的统一,只守不战!

    杨骏忍不住勃然大怒,自己奉命平乱而来,结果到了这里却是被本地将领抵/制,这样如何平乱?

    “三位将军如何这般怯懦,小小乱民放手厮杀便是,有何可惧!?”杨骏以为三人是摄于乱民势大,因此一边劝解一边激将。

    李俭苦笑道:“蜀军狡诈,我等多次吃亏,今番早已吸取教训,固守城池,此乃上命,不敢违之。”

    石崇阴阳怪气的道:“麾下精兵全军覆没,下官伤势未愈,守城尚可,出战则难矣。”

    胡烈也不言语,只是一个劲儿的摇头,被杨骏问的急了才憋出一句道:“各城兵力只足守御,无法出战,胡某有心杀敌,无力聚兵啊。”

    杨骏虽然不善于带兵,可头脑也是不笨,三人推辞各异,一个被蜀军杀怕了,一个有伤不能出战,到了胡烈这里更好,直接给自己出了一个难题。这谯郡附近大大小小的城池也有十几座,三万魏军分别屯驻在这十几座城池中。城外是数十万乱民,凭借几千魏军的冲击恐怕是冲不动,可要聚集兵力又谈何容易?

    胡烈嘿嘿笑道:“杨大人带来精兵一万,以某观之都是善战之士,不如交由下官带领,前往平乱,大人以为如何?”

    不是不说话,张口气死人,杨骏好悬没跳起来指着胡烈鼻子臭骂!敢情这些人不是不想出战,原来是不想用各自的兵马出战,自己这一万人乃是捞取政绩的本钱,如何交给你们使用?杨骏心思电转之间皮笑肉不笑的笑道:“胡烈大人勇猛非常,若将此军交给胡大人,胡大人准备如何使用?”

    胡烈心道哥几个耗费数月时光好不容易安稳了局势,再过半月这里的流民必将一哄而散。你杨骏虽然是晋公的岳父,可以不能这般赤裸裸的抢夺大家功劳啊。既然你要抢,索性便让你抢吧,心中一道胡烈拿出地图给杨骏指明了一条进军之道!

    第一百五十九章 平乱(下)

    更新时间:2012-08-16

    一万魏军在杨骏的带领下趁着夜幕离开城池,向着谯郡进发。胡烈的进军路线看似万分的危险,可是杨骏并非这般认为。倒不是因为杨骏如何神机妙算,而是因为胡烈抢着要领兵去谯郡。兵法韬略杨骏是不懂,可对方抢着立功这等态势自己确是心中有数。可笑胡烈,石崇等人还在酒宴上诓骗自己交出兵权,石崇前一句还是伤重难以成行,此时也急着跟随大军扫贼了。

    好在自己精明没有落入这些莽夫的算计,独自引军出发,此次不仅仅是扫荡乱民,更可趁机把蜀军的老巢一举踹翻!

    魏军星夜而行,沿途并没有遇到乱民,这些乱民都聚集在几个城县周围,杨骏为了避免打草惊蛇,却是绕行小路奔赴谯郡。直到东方发白,杨骏这一路魏军才堪堪抵达谯郡城下,只见城头蜀军慌张万分的拉起城门,一阵忙乱之后,城头的蜀军也是稀少。杨骏心中一动,暗自喜道:“这谯郡果然没有多少蜀兵。”于是吩咐军中兵将一面劝降,一面略作休息准备硬攻谯郡!

    “汝等是何方兵马,竟敢犯我州郡,莫非不想活了么?”城头上一青年文士闪身而出,衣冠不整,一副没有睡醒的样子戟指城下喝道,正是蜀将李含。

    杨骏见这蜀将不像是个武人,话倒是说的蛮大,一副虚张声势的样子,顿时哈哈大笑道:“天兵到此,还不速速开城门投降!否则……哼哼!”

    李含在城头上睡眼惺忪的望了望一万魏军,打个哈欠道:“天兵驾到,有失远迎,还望天兵恕罪啊。城门么……在下懒得开,既是天兵还请飞进城来吧,在下定当好生招待。”言罢只见李含一转身便消失在城头之上。

    城头上蜀军虽然人丁稀少,可闻言都是哈哈大笑,城下的魏军气的七窍生烟,杨骏勃然大怒,下令众军立即攻城!

    谯郡烽烟起,城中战鼓擂,两千蜀兵遍布城头力拒五倍之敌!从东方日出到日上三竿,魏军折损一千余人竟是攻不下这谯郡城!杨骏在城下立马看的腰酸背痛,怒火中烧!区区一个谯郡,打到现在也只是这么一点的守军,竟然攻之不下,这该如何是好?

    星夜前来避开蜀军所在,便是为了出其不意。就算蜀人得知谯郡被围困攻打的消息,赶回来也需要半日多的时间。无论如何一个时辰之内必须要攻破此城,否则若是蜀汉援军赶至……那就麻烦了……

    想到这里魏军开始加紧攻势,城头上蜀军虽然人少,可李含早已安排的井井有条。忙却不乱,让魏军频频遭到痛击退却。时间分秒流逝,杨骏在城下看着城头蜀军摇摇欲坠可就是不坠,急得好似热锅上的蚂蚁,在马下反复奔走,疑神疑鬼。

    魏军连夜奔袭,到了城下又是没有休息,攻城半日有余腹中饥饿,精神头也是没有。杨骏见状无可奈何,只好传令收兵安营,埋锅造饭。炊烟升起,杨骏坐在大营之中大快朵颐,这一夜半天下来饥肠辘辘真是不好受。

    魏军正自吃的欢实,突然战鼓声咚咚响起,喊杀声震耳欲聋!谯郡蜀军竟是大开城门杀将出来!杨骏闻讯大惊失色,手中酒杯跌落在地,急忙上马组织魏军且战且退。谁知蜀军只是虚张声势,稍稍进逼最后便是迅速撤回了城中。

    魏军虚惊一场,可营帐已然狼藉。李含在城头看得仔细,嘿嘿笑道:“此等酒囊饭袋,不足为惧。”

    谯郡的蜀军加上唐咨的党羽前后共有八千余人,可留守的只有两千人。余下的六千人马并李特,唐咨早已不在谯郡境内,而是转往淮南战场!

    江南之战无论胜负如何,淮南地区都是兵家必争之地,而且是重地中的重地!魏国水师仰仗的便是淮南这块土壤,一旦失去了淮南,魏军在长江流域的水上力量最少也是减少大半,甚至从此一蹶不振也是未知之数。尤其当蜀军占领了建业之后,吴郡的魏军全依靠广陵方向的水路支援。占据了淮南,更可威胁到广陵往吴郡的水路,使的吴郡魏军彻底被孤立在蜀军的水路封锁之下。

    魏国水师不逊色于蜀军,而且战船众多,军卒虽然不甚精锐,然只要能够操舟射箭,便足以对蜀军造成威胁。就算蜀汉皇帝刘禅陈兵建业,也只能是等待自家水军击败了魏国水军之后,才有机会和办法登陆道北岸作战。否则纵然手握数十万大军,也只能隔江兴叹。

    谯郡的任务已然达成,不仅造成了一方混乱,更是让魏国境内人心惶恐难安。无论魏人怎么处理谯郡的问题,重点照顾谯郡都是必然的措施。所谓避重就轻,便是此时用谯郡吸引魏国注意力,而蜀军拣选精锐之士赶赴淮南战场,在魏军身后插上一把利刃!

    魏国之中时至此时仍然不乏智谋之士,然而不是身在他方,便是争名夺利。就算是近在咫尺的胡烈等人,心思也在这功劳上面,完全没有更远的考虑。这是个人智力不及,也是为官者风气如此,或许两者兼有,却是给了蜀军一个天大的战机,加速了魏国的灭亡。

    唐咨是个重要的人物,无论是效力哪个国家,其活动区域正是蜀军所处的地带。尤其是对于淮南,寿春更是了如指掌。何处可以屯兵歇息,何处险峻可守,哪里暗道丛生皆是了然于胸。有唐咨作为向导,六千蜀军化整为零,沿途击溃了几支魏军小队之后,便隐藏在了淮南山泽之中。

    如今的中原流言无数,百姓们争相传告的却是王基被司马氏害死一事。这事情自然是从蜀军方面传来,傅袛更是亲自作檄文讨伐曹魏,为王基抱不平。等到魏国朝堂把王基和傅袛定罪之后,更加证实了这流言蜚语的真实性。王基在淮南地区经营近十年,根深蒂固不说,深受百姓爱戴。得知王基乃是含冤战死,闻着无不义愤填膺,怒骂司马氏。司马昭死讯传来之后更是叫好声一片。

    当年司马氏上位,淮南曾经三次叛乱,并非淮南人生性如此,乃是因为司马氏不得人心。随着诸葛诞之死,淮南经过王基的镇压与治理,进入了一个短暂的繁荣期。作为进攻吴国的大本营,淮南军屯民屯更是给前方提供了无数钱粮与后勤保障。如此重地,如今人心惶惶,司马昭一死更是难免有人蠢蠢欲动。

    唐咨是造反的行家,更是策反的行家,蜀军在某些地区有意露出行踪,魏军的注意力便随之转移,这样一来唐咨便能相机行事。谯郡的例子活生生的就在眼前,淮南是屯粮重地,重兵屯住,所消耗的钱粮便是更多。各地往来运送粮草的车仗络绎不绝,做工的百姓和流民并不比谯郡少,相反更是多出了数倍。

    以往做工,王基从来都是优待百姓。眼下苦力,却是少有酬劳。不是魏人吝啬,而是囊中羞涩……支撑如此庞大的军队开销,本来就是很让人头疼的问题。加上建业陷落,兵力不敷使用,水战连连,漕运不利等各方因素,也只能从底层的百姓开始剥削。

    国家大环境不景气,淮南这等重兵聚集之地更是乌烟瘴气也不足为奇。

    当各县开始频繁暴/动之后,魏军便慌乱起来,急忙派遣兵力前方平乱!若是慢了,谁知道是否会成为下一个谯郡呢!?

    就在淮南守军分神分力之时,李特,唐咨带着六千蜀军在众目睽睽之下杀奔了岸边的船坞……

    第一百六十章 长江血战(一)

    魏国长江水师的船坞并非设置在江岸上,而是设置在了合肥旧址附近的肥水岸边。当年建立新城,而废弃合肥为的是远离水路,使得吴军不敢深入陆地。如今魏国水军强盛,自然重新启用了合肥旧址,利用其宽阔的水道和肥水口作为训练停泊之用,甚是方便。

    合肥太守程卫乃是一个正直文官,合肥一方是军事重镇,另一方也是屯田之所。军中的武将都是用来带兵,合肥这种后勤补给之处,特意安排了程卫这般正直清廉之士担任太守。后勤军需乃是前方军队的保障,若是贪渎之辈占据此位,其中不说个人如何得利,对于前方军队的影响更是攸关生死。

    因此王基在任时,便用程卫作为合肥太守,实际的职权则囊括了整个后勤系统。等到傅袛到达合肥,对于王基一手安排的人事班子自然是不敢轻易干涉,再到王基和傅袛的罪责落实,为了避免更大的波动,对于人事任命还没有来得及调整。程卫工作兢兢业业,后勤事务更是繁杂甚众,出于多种考虑淮南守将华表也没有更换人选的心思。

    蜀军骤然出现,明目张胆的奔赴肥水船坞,魏军在合肥城上看的无比清楚。然城中的兵力因为各县的叛乱不断抽调不少,面对遍野蜀军,魏军出击只是送死。这船坞是打造修补战船,以及停泊所用。工匠和苦力们都是居住在船坞四周,有少量的魏兵负责巡守,守卫力量可谓是微乎其微。从外面看起来就是普通的营寨,靠近水岸的位置有高大无比的十余座大船坞而已!

    合肥兵少,船坞兵更少,抵御蜀军的任务便落在了水营之中的魏军肩上。只是今日蜀军倾巢而至,魏军也是全力应战,水营之中剩下的都是老弱病残,这般战力一时也是拿不出手。程卫见到蜀军毫无顾忌的态势,就知道魏军各部都落入了人家算计之中,眼下的合肥看起来甚是浩大,实则不堪一击!

    “大人,蜀人兵马有七八千人,真的要出战么?”副将见程卫决意出战截击蜀军,忍不住问道。

    程卫一脸坚决道:“护持江北,使蜀军难以逾越者乃是我大魏水师。七成船只军备均在此处,若是被蜀军袭之,国家危矣。我已使人传往新城请援,本城人马与船坞,水营合力,尚能阻止蜀人肆虐!”言罢,程卫持剑上马道:“速速出击,怠慢者斩!”

    “斩”字一出,众军哗然,当下三千魏军打开城门,跟在蜀军后方杀出!而船坞与水营方向同样竭尽全力凑齐了两千来人应战蜀军。依照魏人的算计,前后五千人马就算不胜可也能拖得住这七八千蜀军。只要新城方向的魏军赶来援助,便可以化险为夷!

    只是程卫乃是文官,留守的魏将又没有什么见识。这支蜀军可以从谯郡长驱直入,杀到此处,岂是易与之辈?

    魏军方自成阵,唐咨手提环刀带着三百精兵抢先跃入魏营之中,所过之处魏人纷纷倒地,惨呼不断,血路顿开!另一方李特驱动大军冲击魏营,自己引兵两千转往后军迎战合肥方面魏军。程卫身旁两名副将见李特也不骑马,只是步行作战,心中难免升起轻敌之意,当下各自挥兵器拍马来战!

    老辣如唐咨般人物皆非李特对手,这两名副将如何战得过李特?但见李特赤裸上身,挥刀跳跃之间两颗人头伴随惨呼声飞起,落入人丛之中,不过一个回合两名魏将竟是丧命当场!魏军本非精兵,不过乌合之众,李特勇猛无匹人如猛虎撞入魏军阵中抡刀大肆杀戮!两千蜀军更是身长力壮之士,随后一阵冲杀,魏人顿时溃不成军,连退不止!

    另一方面唐咨带蜀军一路冲杀,魏营之中宛若人间炼狱一般,遍地尸体,血流成河!两千魏军早被杀的七七八八,跑的没了踪影。蜀军分工明确,井然有序,烧毁船坞的烧毁,放火烧营的放火,更有蜀军趁着魏人战船驶入魏国水师水营之中杀人放火,为所欲为!

    程卫被眼前杀戮惊的目瞪口呆,直至火光冲天而起,浓烟滚滚而升,才反应过来。若非是左右机灵拖着自己跑回城中,此时自己早成了蜀人刀下亡魂……原来这战场之事,并非在于兵力,而是勇武啊……

    李特杀退魏军,并未趁势抢夺合肥,而是面容肃穆的盯着远方不断变大的黑点!那是魏国新城方向的援军,与此同时其他几个方向或多或少也有魏兵前来救援。李特嘿嘿一笑,手中砍刀插在地上,叉腰喝道:“大好男儿,报效国家便是今日!奋勇杀敌方可存命,汝等惜命否!?”

    跟随李特的这些蜀军并非是蜀汉一时兴起送到谯郡,而是长年累月渗透在魏国境内的呼雷阙探子或是下属。善于阵前作战的便是李特率领断后的这两千蜀军,这两千蜀军才是数年之中分批进入魏国的真正主力。

    刘禅若是有翻云覆雨的本领,在魏国境内搞出三四处谯郡魏国也就垮了。然策反之道凶险万分,更是一个长期的工作。若非是魏国境内民不聊生,若非是异族过境鸡犬不留,若非司马多疑唐咨闲置,若非唐咨背叛成性匪名卓著,若非……总而言之,谯郡之成功乃是多方巧合与努力的结果,是一个特例,而非常例。只是谯郡一处,便耗尽了蜀人的心思,和在魏国境内的安排。

    “将军尚不惜命,我等生死追随将军,绝无二志!”蜀军各自竭力嘶吼,李特见状甚是满意。远端的唐咨在战火之中,犹然听得到另一端的喊声,兵将们对于李特的忠心,自己并不感到意外,这李特,便是有这般让人愿意效死命的魅力和办法。

    魏军逐渐接近,一名壮年将领身后五百魏骑瞬间即到,毫不停留的猛撞蜀军。那魏将手中大刀盘旋,勇不可挡,纵马冲杀,如履平地!

    李特心下一寒已知来人身份,当下纵身一跃,手中砍到飞虹般疾斩魏将,口中仍是问道:“巴中李特在此,来将可通姓名!”

    “胡广是也!”那魏将大刀( 惊雷入汉 http://www.xlawen.org/kan/5526/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