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0 部分阅读
魏军攻船。这战船在地面上犹似几层高楼一般,魏军攀爬上前,蜀军船中兵器仅够三百余人使用,马融率领尚有体力冲杀的三百来人拼死抵御,船中蜀军斗志激昂,更有拆卸船上木料砸杀魏军的,甚至赤手空拳也是上前搏斗!
魏军四面围攻,不过片刻已然杀上船头!马隆金瓜开路,无数蜀军被金瓜砸的脑浆迸裂!马融引兵奋力抵御,怎奈人少势微,肚中饥肠辘辘,手中渐渐无力。眼看不敌,马融奔上瞭望台,面朝襄阳方向再三跪拜,隔空呼喊道:“臣生为汉将,死亦汉鬼,陛下切勿以微臣为念!
”言罢,马融返身投入魏军人群之中,格斗而亡……
刘禅在襄阳城头竖起自己的大旗振奋军民士气,三艘战船搁浅之地距离襄阳城不过二里光景,看的刘禅双目血红,泪流满面转身便要引军出城救援!四下蜀将见状拼死拦在刘禅面前,苦苦哀求不可,城外魏军围得好似铁桶一般,杜预已然知晓刘禅身在襄阳城中,这襄阳城兵力不可轻易损失,出城是万万不可!
“数万将士尽丧此地,距离如此之近,朕只能作壁上观么!”刘禅悲愤而哭,双拳紧握,等看到马融在楼船高处放声呼喊,再三跪拜之后孤身杀回,更是悲戚万分。城下魏军无边无际围着襄阳城,杜预在城下看着刘禅,不知在想些什么。
在山中被魏军堵住出口不得冲出的关彝在这一日之中连续冲杀数次,屡屡遭到魏军的阻截伏杀,仍是冲突不断。最后三千蜀军仅存七百余人,关彝身背数创,杀的大刀崩裂仍是冲不破魏军阻拦,无法前去支援襄阳。
另一方面文鸯,文虎兄弟二人侥幸得以生存,带着数十蜀军日夜兼程赶赴柴桑水军屯驻之处申请救兵,同时向四方通传襄阳消息,准备组织军力来救刘禅。
经此一战,傅佥,邓鸷,刘林,马融等一干蜀将不是淹死就是战死,随之一同覆没的还有六万余蜀军,可谓是刘禅出川以来最惨痛之失利!襄阳西侧城防摇摇欲坠,另外三侧城门也是被江水浸泡,城中军民士气低落,全是依靠刘禅凭借一国之君的身份与军民同吃同住,才激励起众人拼死之心。
捷报传回许昌,司马炎大喜过望,魏国臣民更是欣喜若狂。自从蜀军入侵以来,就算王基也未曾痛击蜀军,而今不过一战,杜预不仅用计歼灭了蜀军主力,更是让襄阳附近的江夏,柴桑,江陵等各地蜀军兵力被此一战耗空!蜀汉皇帝刘禅更是被困在襄阳城中,当下司马炎重赏杜预等人,更是派遣使者前往襄阳犒赏三军,激励魏军攻破襄阳拿住蜀汉皇帝刘禅!
蜀汉在荆州的兵力本就是空虚,各方援军一战尽墨,司马炎从许昌调动人马源源不绝开往襄阳,作为杜预的后援。攻破襄阳乃是重中之重,可也要提防四方蜀军前来救援。要知道襄阳城中被困的可是蜀汉皇帝,各方蜀军必然舍弃一切前往襄阳,除了增加杜预之兵力,更要保护好杜预的后方以及补给线路。
仅是如此仍然不够,当趁着这次大胜吹响魏军反攻的号角,屯驻在各地采取守势的魏军纷纷接到上风的命令,准备发兵进攻!
这是一鼓作气灭掉蜀汉的最佳契机!
第一百七十一章 兴兵伐蜀(下)
更新时间:2012-08-28
历经蜀汉占领和流民洗劫,整个豫州地区百业凋零,谯郡之内魏国大将杨骏屯兵万余却是整日闷闷不乐。谯郡之战,自己轻兵而进围着谯郡猛攻十余日损兵折将也是没能攻下这谯郡城。不仅如此,反倒是趁乱被蜀将李含带着城中的蜀人趁乱逃跑。等进入谯郡一打听才知道,这谯郡城中只有两千蜀军,消息传开让杨骏面上无光,成为了军中嘲笑的对象。
更可气的是就在自己和谯郡蜀军对峙的十几天内,原本负责剿灭乱民的胡烈,石崇,李俭等人趁机发兵以秋风扫落叶之势一举击溃了乱民的核心力量,从而彻底平定了为患许久的流民动乱。朝中知晓之后,胡烈等人自然是首功,而杨骏最后只捞到一个攻打谯郡的功劳,若非潘岳在朝中美言,恐怕连这点官爵都得不到。
杨骏自忖也是朝中有头有脑的人物,更何况乃是司马炎之岳父,本是自己前来捞一笔政治资本,却不想被胡烈等人当枪使闹出了笑话,这口气如何下咽?朝中的潘岳也是来信埋怨,本来这一票的功劳足以使杨骏跻身朝中权臣之列,从而让潘岳的势力更加丰满,不想却是这般的结果。
要知道司马炎登上晋公之位后朝中元老之臣不少都是请辞致仕,朝中空出的位置十分之多,潘岳虽然是辅政大臣,又是司马炎之心腹,可当初最不得意的也是潘岳,就算如今一时得势,自己的势力在朝中也不过是一根新苗罢了。杨骏乃是潘岳重点拉扯的对象,无奈杨骏素来没有什么名望,只是凭借与司马炎的亲戚关系才得以上位,这次功劳没有捞到,反倒是成了笑柄,无形之中对于潘岳一方势力的打击也是颇为严重。
正郁闷之间,恰逢朝中圣命与晋公旨意传到了谯郡,蜀主刘禅被困襄阳,魏国各线人马全力出击,豫州,徐州军团在潘岳的争取之下由杨骏负责统帅,督促胡烈,石崇,李俭等各将向寿春进发,准备反攻淮南!
杨骏心知论资历能力自己都没有督两州人马的资格,得此重任必然是潘岳在暗中使劲。王基之事过后,司马炎更加重用自己的心腹亲信与亲属外戚等人,这也是杨骏的优势所在,杨骏不会作战司马炎自然知晓,因此给杨骏如此高位,就是让杨骏安心在后方督促众将领兵。如此一来杨骏身在后方,便可坐收功劳也算是弥补前次的闪失。
旨意颁布之后,使者一脸笑意从怀中掏出了潘岳的手书一封交给杨骏道:“下官恭喜杨大人了,这是潘中书给杨大人的,轻收好。”
杨骏接过信件看罢更是心花怒放,连忙称谢道:“有劳使者大人了,在下略备薄礼还请使者大人去偏厅休息片刻,容杨某设宴款待。”
两日之后豫州三万魏军,徐州两万五千魏军,合计五万五千人马齐聚谯郡内外准备开往寿春。杨骏身披铠甲,身后武士手执节钺,胡烈等一干文武默默跟随心中各有盘算。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杨骏是个不知兵的将领,有这样的将领统兵带队任谁都是难以放心。更何况前次杨骏摆明了来抢夺功劳,却是被胡烈等人算计,说杨骏不会报复,任谁也是不会相信。
“战况紧迫,诸位将军有什么进军之法,可以提出。”杨骏看了看胡烈等人,心中谨记潘岳的教导,这一仗事关东南的反攻大计,胡烈等人身经百战,用兵之道还是依照这些将领的意思,最后只要是胜利了功劳便是自己的,实在用不着在这个节骨眼上扯一些私人恩怨。心中有气,可杨骏也知道前程和功劳是主要的,这个仇不急于一时。
胡烈想了想道:“此时想必寿春人马已经进兵淮南,末将以为当兵分两路,一路火速往淮南战线支援,一路前往寿春暂作休息以为后备。”
杨骏点头道:“胡烈将军所言深和我心,我自引一军前往寿春,不知哪位将军愿往前线?”
胡烈抱拳道:“末将料寿春人马不足两万,淮南蜀军五万有余,前往淮南之军当占大半,否则不足以应付蜀人。”
“哦?”杨骏闻言眉头一皱,前方形势如此悬殊,自己去寿春看起来也不是十分安全。要知道蜀军占据庐江,魏军前线乃是寿春,蜀军兵力五万有余,寿春魏军不足两万,这等悬殊兵力之下寿春如何敢去?
胡烈见状道:“前方战事暂时不知如何,依末将之见,末将与石崇,李俭二位将军各引一支人马前往淮南相机而动,将军可在谯郡置办粮草,待寿春形势平稳之后,将军可督促钱粮前往寿春屯驻即可。”
李俭在一旁闻言微微皱眉,刚要言语却是被石崇拦住。杨骏没有注意这些举动,心中微微盘算,还是觉得胡烈提出的办法可行。自己在谯郡督办粮草不仅有油水捞,更可远离前方战场,这倒是万全之策。
谯郡魏军发兵两淮暂且不提,淮上魏军早已和蜀军打成一片。整个江南蜀军大半都是前往襄阳救援刘禅,淮上蜀军仅存一万五千余人,兵力与魏军正是相当,可要防守的地界却是大了许多。
魏将胡广引兵六千杀奔庐江,庐江乃是淮南重镇,蜀军守军不过四千人罢了。沿途各个郡县眼睁睁看着胡广带着六千魏军狂奔而过都是不敢出城拦截,这些魏军不来攻打自己就是拜佛烧香了,可攻打庐江也未必是好事儿。
庐江之地乃是淮南中心所在,庐江一丢淮上蜀军彼此联系尽断,整个淮上防线也就此不复存在。
魏军甫到城下尚未站稳阵脚,庐江蜀军竟然大开城门前来迎战。但见一人赤裸上身步行引军,身上伤疤未愈正是李特!
“手下败将,尚有脸面来战耶!”胡广手抡大刀拍马来战。
“胜负尚未可知,魏人竟敢夸口!”李特奋步上前,持刀上前拼杀!
两方人马各自鼓噪呐喊,两杆大刀你来我往杀做一团,战至二十几个回合李特终究是气力不及,已然落了下风。正在此时庐江东方喊声传来,一支约三千人的蜀军急急赶到,正是蜀将李含。
李特见到来了援军也不恋战,抽身退出战团,指挥众军两路夹击魏军。胡广哈哈大笑,意态豪勇,舞刀纵马冲杀在先,六千魏军跟随胡广奋勇冲杀,两路蜀军合计兵力也不过是五六千人,李含又能阵前冲杀,虽然合击魏军却是被胡广带的魏军连连撞退,阵势全无。
混战之中李特旧伤未愈再添新伤,见魏军勇猛难敌,忍不住心生退意。李含在后方催动人马也是吃力,当下纵马来到李特身边道:“魏军士气正盛,可入城暂避一二。”
李特点头称是,方要开口,弓弦声响起,李特大呼不妙。抬眼看时只见李含额头正中一箭,倒身栽下战马而亡……
“卢珽在此,蜀军速速投降!”只见魏将卢珽带着两千余魏军加入战团,一箭射杀李含之后,纵马挺枪来战李特。
李含一死,李特悲从心生,狂啸一声举刀来杀卢珽,当下二人便在乱军之中你来我往恶斗七八个回合。那卢珽何尝不是带伤作战?片刻功夫一臂早已无力,反观李特杀的兴起,顾不上伤口破裂,一心要杀卢珽为自己的妹夫报仇!
便在紧要关头一杆大刀加入战局,形势顿时扭转,李特被胡广杀的连连倒退,难以抵挡,眼看不敌魏军,只好一猫腰扛起李含尸身率领蜀军退入庐江城中。魏军随后掩杀,可怜六千蜀军被魏军杀戮过半,庐江城中仅存三千蜀军勉励支撑,等待救援。
第一百七十二章 再战淮上(上)
更新时间:2012-08-28
“兄长,江夏方面魏军来袭,可要迎战?”脩允大步进入营中问道。
脩则闻言眉头一皱道:“罗令则难道全军尽退前往襄阳?江夏魏军何以行动如此迅速?”
脩允道:“据探马回报魏军三四千人模样,不知后方是否还有大队人马跟随。”
“恐怕寿春魏军此时也是发动,事不宜迟,我分一半兵力给你固守此地,你可做到?”脩则一脸严肃道。
脩允闻言喜道:“兄长放心,脩允固守此地,不让魏军有可趁之机!只是……兄长何以急着回援,可是担心庐江,合肥等地?”
脩则点头道:“魏军若是发兵,庐江首当其冲,此间兵力刚刚抽调,留守兵马恐怕不是魏军对手。”
脩允奇道:“那李特也是一名好将,若是一心保守城,应无大碍,兄长何必如此急迫?”
脩则摇头道:“你只知其表,不知其内。李特虽然文武双全,可其极重功利,又是胆大之辈,魏军若至我料其必然不能稳守,若等庐江消息传回恐怕为时已晚了。”
脩允也是摇头道:“谯郡之战已然证明李特堪当大用,此点恕我难以苟同兄长之见。”
“哈哈哈,你有自己的判断能力是好事,也是为将者最为重要的一点。李特此人善于起事,善攻却是不善守御。为兄这就回转庐江,此间便交给你了,切记不可出战,只需稳守即可。”脩则很是欣赏自己的弟弟反驳自己的看法。
李特身为呼雷阙的一员,对于领兵作战也是有所涉猎,敢于接下策反唐咨,在谯郡起兵的重任,可见其人胆略过人。可也正因为如此,脩则才放心不下庐江的战事,李特喜好名利,追逐大功,往往以身犯险,以命相搏。虽然能够得到军卒死心塌地的支持,可若占据不利于出击时,李特必然会遭受重创!
王基一死,众人难免看轻了其他的魏将,可人之才华能力并不是用知名度来区分的。而李特本身在呼雷阙久了,也染上了独断专行,独来独往的作风。这一切都与眼下淮上的形势格格不入,若是一个闪失被魏军攻破庐江,那么蜀军辛辛苦苦的在谯郡发动乱民,策反唐咨等事都算是白做了。
脩则引军急行,行至中途前方已经有探马来报,李特和李含二人调动庐江与合肥守军,企图夹击魏军,不想反被魏军算计,李含战死,李特困守庐江被数倍魏军猛攻不休!脩则闻言叹道:“魏将何人领兵?”
探马道:“寿春魏军尽出,胡广引一军围困庐江,卢珽引一军围攻合肥。”
“恩……传我军令,让脩允速速出兵与江夏魏军交战,探其虚实来报!”脩则心知凭借自己手中两千来人难以解决庐江合肥两处告急,形势所迫之下不得已命令准备固守的脩允与魏军交战。
两日之后,庐江外围突然火势四起,正是脩则驱兵放火。胡广布置好人马防备城中蜀军乘机冲突,亲自带着两千余人来战脩则。然脩则在一把大火之后,早带着蜀军不见了踪迹,胡广心有疑窦,也只能收兵多做防备。
城中蜀军见到魏人后方起火,知道是蜀汉援军赶到,军心为之一振在李特的督促之下紧紧守住城池。魏军兵力其实也是不多,猛攻数日之后攻势也开始放缓,等待后续援军。魏国大将华表在寿春组织兵力和粮草辎重,精锐的甲士虽然没有,可临时号召和组织的青壮仍然能有个七八千人,有了这七八千人胡广就可以分兵攻略附近的城县,作为魏军的落脚之处。
不想又是过了两日,四千多新兵和一众钱粮辎重竟然在前往庐江的途中遭到了蜀汉大将脩则的突袭,领兵魏将一交手就被脩则所杀,那些新兵根本打不了逆风战,顿时被杀的抱头鼠窜,蜀军则是抢了钱粮辎重不知何处去了。
胡广闻言大怒,军中钱粮有限,补给线卡在蜀军手中岂非是要了自己的老命?可编观寿春的魏将,却没有什么人是脩则的对手。就算将略可以抵挡脩则,可寿春却是拿不出和蜀军对抗的兵力——甚至在这个时候脩则这一路的蜀军究竟有多少,胡广自己也是不知道。
蜀军从前的兵力是五万有余,可究竟抽调了多少前往襄阳魏军并不知晓,只是根据庐江被围困数日也是没有蜀军前来救援,也就大概知道蜀军兵力并不多的事实了。脩则若是手握重兵必然先解庐江之围,何必绕远路去截断魏军补给这么迂回?
想到这里胡广心中也就踏实了,蜀军只会躲躲藏藏,显然是兵力不足。蜀军兵力虽然不足,可魏军的粮草也是不足,胡广有心分兵去伏击蜀军,可又担心城中的李特乘机杀出。这李特倒是个激进分子,哪怕是被魏军围攻,可隔三差五的总是带着数百勇士杀出成来给魏军来那么一下,让胡广也不敢分兵。
事实上也不需要分兵,胡广在城内屡屡出城偷袭,脩则更是率领蜀军藏身附近,时不时的夜间袭营,搞得魏军鸡犬不宁难以安歇。寿春方向的补给迟迟送不过来,这边又是被蜀军前后偷袭夹击,一连数日魏军疲惫不堪。
庐江的蜀军依靠袭扰战术暂时拖住了魏军的步伐,合肥方面魏军则是顺风顺水,很快攻下了合肥城。合肥守将李含几乎带出了合肥的所有兵力,企图回合李特给予魏军当头一棒,不想作战没有成功,自己也是殒命。合肥兵力空虚在魏军的强攻之下陷落也不足为奇,其实肥水口本应当屯驻水军,可蜀汉水军在长江血战之中也是损失大半,又要抵御广陵方面的魏军,又要分兵去支援襄阳,加上肥水口被烧毁之后还没有重建,因此并没有留下什么兵力协助守城。
李特在城内伺机而动,脩则在城外游荡不休,魏军终于是不堪重负,于是胡广引军缓缓退去。李特和脩则见状大喜,魏军粮尽而退正是追击之时,于是二人合兵一处追击魏军。不想走出没有多远,魏将卢珽率军从身后杀来,前方的胡广也是引兵回转,顿时形成合围之势!
“宵小之辈,死来!”胡广被脩则和李特折腾的一腔怒火,此时出手毫不留情,刀势如飓风般砍下。
“中吾等之计,还不束手就擒!”卢珽攻下合肥之后心气甚高,引领魏军杀散蜀军后队,此时也是挺枪前来助阵!
脩则,李特见状也不答话,各自挥刀迎战,与魏军战在一处!胡广天生神力,刀法精湛,如今设计成功更是兴奋,刀刀催人性命;卢珽出身名门,枪法古朴刁钻,纵然一臂有伤此时也是倍加神勇,枪枪都如要命阎王!
李特跨步抡刀在后军死战,长刀横扫魏军,杀的血肉横飞,然卢珽之枪甚是刁钻,甫一交手就感到压力倍增。卢珽虽然一臂少力,然配合其他魏将合战李特,一时也是配合的得心应手,占尽上风。
脩则横刀立马奋然决战胡广半步不退,任凭胡广刀势狂然一时也是难以击败脩则。胡广暗惊脩则武艺高强,却不知脩则此时早是到了极限,臂膀发麻,气力渐渐不继。
夜战之中双方寸步不让血肉相搏,蜀军不想魏军设伏,魏军却也搞不清楚蜀军为何如此坚强。又是一连几刀斩下,胡广突然明悟在心,暗呼不妙,可惜为时已晚。四下喊杀声再起,潜伏许久的脩允带着蜀军从侧翼掩杀而来……
第一百七十二章 再战淮上(下)
撤了江夏的围困,蜀汉大将罗宪率领四万五千蜀军逆流而上,前去救援襄阳。蜀军主力遭逢杜预算计,几近全军覆没,此时此刻罗宪心急如焚!蜀汉之盛已有苗头,却偏偏在这个时候出了这么大的事情,杜预究竟强到何种地步?竟让陛下也是遭此惨败,要知道刘禅之用兵在蜀汉仅次于姜维而已啊。
四万五千蜀军赶赴救援刘禅,可目的地并非是襄阳,而是湖阳。湖阳位于长江北岸,是新野到达樊城的必经之路,更是魏军转运物资兵力的屯聚之所,此乃襄樊魏军之后勤命脉,截断此处,襄樊魏军必然大乱。魏国强势渡江南下,虽然军力强盛,谋划深远,然而后勤补给确实其最大的弱点。
若是在陆地之上,补给线路自有多种选择,而沿途护送的兵力,屯驻的营屯更是无数。粮道乃是兵家命脉,任谁人领兵也是将其看的重之又重!只是湖阳不同,湖阳是个小县城,同时也是一处港口。要运送物资只有水路一途,而水军此时恰恰是蜀军的强项,魏军主力水师近乎全灭,留在新野湖阳的水军对于蜀人来说,实在是没有什么怕的。
战船乘风破浪而行,不过数日光景已经抵达湖阳水域,魏国湖阳水军早有警讯纷纷前来应战。蜀军铁甲船开路,在长江之上所向披靡,蜀汉水军不过片刻功夫便把魏国湖阳水军逼迫到了湖阳港口水域,而原本前往长江南岸的许多运输船都是被蜀军围上俘虏或是击沉。蜀汉水上优势一览无遗!
魏军急于退缩,不想罗宪早已引兵两万在下游登陆,此时见到魏国水军在港口挺住,便挥师杀来!陛下还在襄阳孤军坚守,罗宪没有什么心情玩什么谋略,更是不计死伤,哪怕付出惨重的代价,哪怕是战死此地,也要攻下湖阳,反攻新野,截断襄樊魏军的补给线!
水师远逊蜀军,可陆上作战魏军并不认输!魏将刘智带着一万多名魏军在湖阳地面排开阵势,远处投石车准备妥当,近处强弓硬弩站住阵脚,准备和蜀军打一场阵地战。按理来说,魏军这样的配置,这样的安排,就算兵力略逊蜀军,蜀军也应该知难而退,调整之后再来作战。可是刘智想错了,蜀军根本不是需要调整,因为蜀军是来拼命的……
巨石从天空掠过,急速坠落,砸在人群之中死伤一地,箭矢从耳边划过,射中了谁,谁又被射中?罗宪披坚执锐,重甲长矛陷阵在前,纵是矢石不断也毫无退缩,蜀军人人奋勇,不计死伤的全力向前,很快便和魏军短兵相接!
纵观古今,还没有一位如同刘禅这般重视兵卒饮食,医疗的皇帝,当别国兵将因为伤重只能躺在地上等死的时候,蜀汉兵将无论有多么重的伤,哪怕是频临死亡也是被自家的军医救起,送到后方疗伤修养。此举诚然耗费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可也更得军心,更得人心。
为了陛下,宁死无退!
长矛劈折,罗宪抄起大刀继续冲杀,魏军井然有序战力不差,蜀军强攻猛进,毫无阵势,双方兵力差距完全被弭平,剩下的便是勇者为胜!不知不觉,两个时辰的激战让湖阳城外成了修罗地狱,魏军在刘智的率领下背靠湖阳死战不退,蜀军心怀爱戴,激战许久依然气势如虹!
陆上交锋难分胜负,水上激战却近尾声,接二连三的战船沉入江底,湖阳魏军水师全军覆没,蜀汉水军在湖阳港口开始登陆,一波波的加入湖阳城下的激战之中。正当胜利的天平倾向于蜀军之时,长江下游变数陡升,一只魏国水军同样是满帆而行,急袭停驻在湖阳的蜀汉水军!
……
襄阳兵败,最为着急的乃是范长生。范长生和王振连续进兵宛城不利,却是听到了蜀军大败,陛下被困的消息,顿时大惊失色!二人连夜商议一番,于是尽起魏兴,新城人马,约有一万五千余人再次杀奔宛城!
魏军早依照杜预之吩咐布下了层层阻碍,范长生使天师道精锐为先锋,不顾死伤连续猛击魏军!天师道之信仰早就被范长生转换为对刘禅之忠诚,刘禅身旁的御林军皆是天师道出身或是经过天师道的精神淬炼,对于刘禅不仅是忠心耿耿,更是崇拜之至!
身为天师道之主的范长生在手中同样握有一支三千人的天师道精锐战士!对于蜀军此番之强硬攻势,魏军或感意外,连续被蜀军突破三道防线之后方才调集重兵前来决战。不想蜀将王振督促蜀军搬出投石车与车弩作为攻坚利器替下了天师道的精锐兵将开路!
蜀汉投石车乃是马钧巧手设计,岂是魏军投石车可以比拟的?连续投掷之下,魏军死伤无数,不敢硬拼只好连连后撤,蜀军趁机高歌猛进!范长生与王振不顾一切奋力进兵,一鼓作气之下竟是推进到了宛城西方三十里之处!
随军之石块早已用尽,弩车的铁矢也是一个不剩,面对两万魏军浩浩荡荡杀来,范长生传令蜀军砸烂投石车和弩车,全军准备和魏人肉搏决战!喊杀之声响彻天际,忠勇之士抛洒热血,蜀军一心死战,投入到战场之中和魏军战得难分难解。
孤注一掷的蜀军杀的忘我,退路很快被一支魏军偏师截断,彻底被包围在宛城之下。范长生须发花白,面容清瘦,淡泊世事的老者此时一脸愤慨,满身激昂,手中剑血迹斑斑,身上袍斑斑血迹。挥剑死战,怒吼连连,这不是以往的范长生,可又就是范长生。
天下太平,总要历经战火。
选择入世,奉刘禅为主,这是天师道的抉择,也是范长生的选择。而今天下已据五成,魏国衰败,蜀汉兴盛,眼看天下便将一统,太平即将到来,生平之志得以视线,道教之义可遍及四方。范长生决不允许刘禅在这一刻发生意外,更不允许付出的生命白白牺牲,天下不可以再次陷入混战与对峙,路已到此,纵是世外高人也是投身其中,太平大道不准任何人玷污!
啸声起伏不定,时而高亢,时而锐利,时而嘶哑,时而如闷雷不断。范长生手舞法剑,引吭高歌,歌声古朴清幽,歌声豪迈激昂。歌声啸声交替进行,形成一股特有的韵律,莫名的激荡,天师道精锐也好普通教众兵卒也罢,此时只觉得五内轰鸣,热血翻腾,有人随之高歌,有人随之长啸,节奏此起彼落,不过三五呼吸之间便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
刀出,锋利更甚,枪刺,锋锐非常。天师道众军高歌猛进,无畏而战,心中无畏,是以无敌!
王振手执大刀紧紧护在范长生身侧,事到如今只有依靠范长生这名天师道精神领袖的能力驱动教众,才有击败魏军的可能。这歌声,这啸声把战场之上的蜀军凝聚在一起,士气陡然提升数倍,战力随之大涨。强大的气势同时压迫着魏军,蜀军气势每涨一分,魏军气势便弱一分,彼消此涨之下,魏军渐渐落于下风。
天师道精锐高歌猛冲,杀的魏军七零八落,歌声更见慷慨激昂,范长生见状大喜,示意王振催促三军趁机猛攻,争取击溃魏军。可就在此时,原本高昂的歌声在空中一个回转之后,突然变得低沉,原本迅速推进的蜀军也在此时逐渐放缓脚步,直至停下脚步。
范长生皱眉,王振诧异,只见天师道精锐之前,一名魏将带着一只魏军拦住了去路。
第一百七十二章 四方混战(上)
更新时间:2012-08-29
荆州南部安定许久,襄阳之败让蜀汉陷入极大地危机之中,一国之君被困在魏军包围下,蜀军不敢停歇,日夜奔波调集兵力钱粮开赴江陵。江陵留守的兵力都在襄阳惨败之中损失殆尽,此时江陵城下却又是聚集了一只五千余人的军队,为首大将赫然是羊琇!
当年羊祜迫于无奈投降蜀汉之时曾经和刘禅有过约定,羊家之人终其一生不与魏国为敌。刘禅同意羊祜的要求,而在此后的作战之中也没有让羊祜与羊琇等羊家将领直接面对魏军作战。等到吴国灭亡,羊祜负责的只是后勤军需,等到江南平定,羊祜负责镇守荆州南部地区与魏国也是没有交集。
刘禅如此宽容对待羊氏一族,羊氏一族何尝不知感恩图报?君便是君,臣就是臣,君有命臣不敢不从,君知宽容待臣,臣焉不知恩图报?羊琇没有找羊祜商量,这种事也没有办法商量,若然羊家终须和魏国交手,羊琇宁愿自己一力承担。
这五千余人乃是羊琇沿途从各个郡县征调的,在江陵短暂歇息了解襄阳方面的状况之后,羊琇冷哼一声,催动人马前往襄阳作战!魏军势大,五千余人无异于飞蛾扑火,可只有让襄阳守军得知外围蜀军正在努力,襄阳城才会更加的稳固。
击败魏军不是目的,只要让城中蜀军知晓自己没有被放弃,一切就有希望。略作休息,羊琇和五千余蜀军开赴襄阳而去。从江陵到襄阳,道路并不多,羊琇也不去挑选道路,杜预何等人物自己是有所了解的,任走哪一条路皆是会有魏军阻拦。这一战不是比拼智谋韬略,而是比拼勇武!推进到襄阳城附近吗,伺机撤回来,便是胜利……
此行乃是九死一生,羊琇视之等闲,提刀开路众军相随,沿途二十余里没有魏军影子,羊琇心中暗自揣测,行速不减却是越见谨慎。路途渐窄,却是到了一处山岭附近,高原叠起,林木茂密,便在此时却是一把熟悉声音响起。
“羊稚舒屈身事汉,可曾安乐否?”
“嗯?是你!”羊琇乍闻声音,禁不住一颤道。
但见一人发迹散乱,骑着一匹战马,从不远处的斜坡缓缓拦住了蜀军去路,无数的魏军也在道路两侧现身,迅速集合成队列。那人魏将漫不经心的扛着刀,任凭身体随着颠簸晃动,语气颇有寒暄之意,脸色却冷如严冬,正是魏国大将贾辅!
“襄阳被围困的好似铁桶,凭这么点兵力,不过送死罢了。羊稚舒你倒是真拼命,只是……当初想怎么就没有拼死呢?”贾辅当年和羊琇等人临危受命袭击进犯许昌的吴军,就在那一战中羊琇投降了突然出现的蜀军,而贾辅则是趁乱脱身。
“当年之事以如过眼云烟,羊琇此番纵然赴死也要救援陛下。”羊琇暗自唏嘘,眼下各为其主,有些话不能说,有些话也没有时间给自己去说。
“哈哈哈哈,好吧,相交一场,贾某人便留你在此,免得你白白送死!”语音方落,但见漫不经心的贾辅身形微晃,大砍刀上手,纵马猛杀而来!
暗自提力,羊琇挥刀相迎!昔日同袍,今日敌寇,双刀并举,两马相交,杀的激烈,杀的疯狂!
贾辅平日不修边幅,吊儿郎当,可大刀在手便是满面红光,精神倍增,刀气纵横,刀势如虹,大开大合气震八方!羊琇素来自忖善战,然面对昔日同袍不敢怠慢,手中刀犹如铁板,又似小山,刀发绵密,刀势雄浑,守得密不透风隐含杀机!
……
襄阳城外魏军攻势如潮,巨石犹如长江浪花拍打城墙,箭矢恰似倾盆大雨延续蜀人噩梦。地动山摇,杀声震天,襄阳城头一杆大旗虽然破旧,有所损毁,可依然迎风招展,象征无上权威!
大旗之下蜀汉皇帝刘禅身披重甲,手执双股剑亲自督军守城!城中军民百姓皆效死力,男女老幼各尽其能,各司其责,只为守住这襄阳城,守住蜀汉江山,守住天下大势!蜀汉御林军勇猛无匹,往来支援,魏军兵力不断消耗,城中人力也是同样。刘禅把普通军卒作为四门防守主力,辅以城中青壮不断向城上运输各项物资,协助兵将守御。而五千御林军则是负责随时支援,哪里有危机出现,哪里就有御林军之深勇猛身影。
魏军日夜连续猛攻,襄阳摇摇欲坠,可又稳如泰山!城池乃是有形之物,会破损会消磨,需要人力修补,终有被攻陷之时。人心乃是无形之物,会振奋,会凝聚,只要刘禅傲立城头,便有无限勇气与决心!
“陛下已经两日未曾合眼,这里交给微臣吧。”文立在城中巡视安抚之后,赶回刘禅身边,关切的看着刘禅。
“哼,杜预也不过如此,连日攻城不能伤朕分毫。”刘禅看着一块碎石滚到脚边,那又是魏人尝试用投石车砸向自己而没有成功。
“陛下算的仔细,此地虽身处前线,可魏人投石车如何变化角度距离,均是难以企及,臣等佩服。”文立对于刘禅选择的立身所在是无比的佩服,初时众人还是i心惊胆颤,可等到魏人费劲力气也砸不到刘禅后,大家才知道刘禅亲自在城头督战非是率性而为,乃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举措。
当年刘禅也曾与马钧共同探讨军械的发展之道,来自后世的刘禅虽然无法把自己的知识拿出来给马钧用,可也尽了最大的程度启发马钧。魏军的投石车远不如蜀军,投掷的范围和高度皆是有限,刘禅在腹中算好了位置,站在了一个绝对安全的地点,可城中百姓兵将看来便又是另一个样子。
陛下在魏军的石砸箭雨中指挥大家作战,我们这些百姓兵将还有什么舍不得拼的?能与陛下并肩作战,这等荣誉岂是常人一生所能遇?陛下站在城头这么久,魏人都是伤不到陛下,这有如神助的情景经过文立派人暗中渲染之后,更是成为了襄阳军民心中坚定的信念!
陛下有神灵庇佑,蜀汉有神灵庇护,这一战绝对不会输,襄阳城不会破!
“连日攻城都是马隆旗号,遍观四方也是不见杜预,真是奇怪……”放眼望去,魏军阵中主将乃是马隆,而杜预始终没有露面,刘禅忍不住奇道。
文立道:“陛下在此,各方兵将必然潮涌而至,杜预必然前去外围应付我方援军,不在此处也是不足为奇。”
“恩……朕之文臣武将,又有谁人是杜元凯之对手呢?”刘禅想来想去,倒是想不出什么人选,这杜预的谋略更在王基之上。
文立也是皱眉思索,想了半晌猛然拍手道:“非姜伯约莫属!”此言一出,刘禅眼前一亮,看文立的脸色二人都是苦笑。姜维负责西路人马,人在洛阳,而非襄阳,远水难解近渴……
如今的襄阳处于时代巨轮的中心,魏军各路人马,蜀汉四方兵力皆是以襄阳为轴心展开厮杀。襄樊之战引动的是四方大战,更是决定蜀汉与曹魏较量的关键所在,魏胜蜀失国君,国内必然极度震荡;蜀胜,魏军必然元气大伤,再无主动出击的力量。
此间战局紧迫的让人禁不住窒息,可刘禅仍然能够谈( 惊雷入汉 http://www.xlawen.org/kan/5526/ )
魏军四面围攻,不过片刻已然杀上船头!马隆金瓜开路,无数蜀军被金瓜砸的脑浆迸裂!马融引兵奋力抵御,怎奈人少势微,肚中饥肠辘辘,手中渐渐无力。眼看不敌,马融奔上瞭望台,面朝襄阳方向再三跪拜,隔空呼喊道:“臣生为汉将,死亦汉鬼,陛下切勿以微臣为念!
”言罢,马融返身投入魏军人群之中,格斗而亡……
刘禅在襄阳城头竖起自己的大旗振奋军民士气,三艘战船搁浅之地距离襄阳城不过二里光景,看的刘禅双目血红,泪流满面转身便要引军出城救援!四下蜀将见状拼死拦在刘禅面前,苦苦哀求不可,城外魏军围得好似铁桶一般,杜预已然知晓刘禅身在襄阳城中,这襄阳城兵力不可轻易损失,出城是万万不可!
“数万将士尽丧此地,距离如此之近,朕只能作壁上观么!”刘禅悲愤而哭,双拳紧握,等看到马融在楼船高处放声呼喊,再三跪拜之后孤身杀回,更是悲戚万分。城下魏军无边无际围着襄阳城,杜预在城下看着刘禅,不知在想些什么。
在山中被魏军堵住出口不得冲出的关彝在这一日之中连续冲杀数次,屡屡遭到魏军的阻截伏杀,仍是冲突不断。最后三千蜀军仅存七百余人,关彝身背数创,杀的大刀崩裂仍是冲不破魏军阻拦,无法前去支援襄阳。
另一方面文鸯,文虎兄弟二人侥幸得以生存,带着数十蜀军日夜兼程赶赴柴桑水军屯驻之处申请救兵,同时向四方通传襄阳消息,准备组织军力来救刘禅。
经此一战,傅佥,邓鸷,刘林,马融等一干蜀将不是淹死就是战死,随之一同覆没的还有六万余蜀军,可谓是刘禅出川以来最惨痛之失利!襄阳西侧城防摇摇欲坠,另外三侧城门也是被江水浸泡,城中军民士气低落,全是依靠刘禅凭借一国之君的身份与军民同吃同住,才激励起众人拼死之心。
捷报传回许昌,司马炎大喜过望,魏国臣民更是欣喜若狂。自从蜀军入侵以来,就算王基也未曾痛击蜀军,而今不过一战,杜预不仅用计歼灭了蜀军主力,更是让襄阳附近的江夏,柴桑,江陵等各地蜀军兵力被此一战耗空!蜀汉皇帝刘禅更是被困在襄阳城中,当下司马炎重赏杜预等人,更是派遣使者前往襄阳犒赏三军,激励魏军攻破襄阳拿住蜀汉皇帝刘禅!
蜀汉在荆州的兵力本就是空虚,各方援军一战尽墨,司马炎从许昌调动人马源源不绝开往襄阳,作为杜预的后援。攻破襄阳乃是重中之重,可也要提防四方蜀军前来救援。要知道襄阳城中被困的可是蜀汉皇帝,各方蜀军必然舍弃一切前往襄阳,除了增加杜预之兵力,更要保护好杜预的后方以及补给线路。
仅是如此仍然不够,当趁着这次大胜吹响魏军反攻的号角,屯驻在各地采取守势的魏军纷纷接到上风的命令,准备发兵进攻!
这是一鼓作气灭掉蜀汉的最佳契机!
第一百七十一章 兴兵伐蜀(下)
更新时间:2012-08-28
历经蜀汉占领和流民洗劫,整个豫州地区百业凋零,谯郡之内魏国大将杨骏屯兵万余却是整日闷闷不乐。谯郡之战,自己轻兵而进围着谯郡猛攻十余日损兵折将也是没能攻下这谯郡城。不仅如此,反倒是趁乱被蜀将李含带着城中的蜀人趁乱逃跑。等进入谯郡一打听才知道,这谯郡城中只有两千蜀军,消息传开让杨骏面上无光,成为了军中嘲笑的对象。
更可气的是就在自己和谯郡蜀军对峙的十几天内,原本负责剿灭乱民的胡烈,石崇,李俭等人趁机发兵以秋风扫落叶之势一举击溃了乱民的核心力量,从而彻底平定了为患许久的流民动乱。朝中知晓之后,胡烈等人自然是首功,而杨骏最后只捞到一个攻打谯郡的功劳,若非潘岳在朝中美言,恐怕连这点官爵都得不到。
杨骏自忖也是朝中有头有脑的人物,更何况乃是司马炎之岳父,本是自己前来捞一笔政治资本,却不想被胡烈等人当枪使闹出了笑话,这口气如何下咽?朝中的潘岳也是来信埋怨,本来这一票的功劳足以使杨骏跻身朝中权臣之列,从而让潘岳的势力更加丰满,不想却是这般的结果。
要知道司马炎登上晋公之位后朝中元老之臣不少都是请辞致仕,朝中空出的位置十分之多,潘岳虽然是辅政大臣,又是司马炎之心腹,可当初最不得意的也是潘岳,就算如今一时得势,自己的势力在朝中也不过是一根新苗罢了。杨骏乃是潘岳重点拉扯的对象,无奈杨骏素来没有什么名望,只是凭借与司马炎的亲戚关系才得以上位,这次功劳没有捞到,反倒是成了笑柄,无形之中对于潘岳一方势力的打击也是颇为严重。
正郁闷之间,恰逢朝中圣命与晋公旨意传到了谯郡,蜀主刘禅被困襄阳,魏国各线人马全力出击,豫州,徐州军团在潘岳的争取之下由杨骏负责统帅,督促胡烈,石崇,李俭等各将向寿春进发,准备反攻淮南!
杨骏心知论资历能力自己都没有督两州人马的资格,得此重任必然是潘岳在暗中使劲。王基之事过后,司马炎更加重用自己的心腹亲信与亲属外戚等人,这也是杨骏的优势所在,杨骏不会作战司马炎自然知晓,因此给杨骏如此高位,就是让杨骏安心在后方督促众将领兵。如此一来杨骏身在后方,便可坐收功劳也算是弥补前次的闪失。
旨意颁布之后,使者一脸笑意从怀中掏出了潘岳的手书一封交给杨骏道:“下官恭喜杨大人了,这是潘中书给杨大人的,轻收好。”
杨骏接过信件看罢更是心花怒放,连忙称谢道:“有劳使者大人了,在下略备薄礼还请使者大人去偏厅休息片刻,容杨某设宴款待。”
两日之后豫州三万魏军,徐州两万五千魏军,合计五万五千人马齐聚谯郡内外准备开往寿春。杨骏身披铠甲,身后武士手执节钺,胡烈等一干文武默默跟随心中各有盘算。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杨骏是个不知兵的将领,有这样的将领统兵带队任谁都是难以放心。更何况前次杨骏摆明了来抢夺功劳,却是被胡烈等人算计,说杨骏不会报复,任谁也是不会相信。
“战况紧迫,诸位将军有什么进军之法,可以提出。”杨骏看了看胡烈等人,心中谨记潘岳的教导,这一仗事关东南的反攻大计,胡烈等人身经百战,用兵之道还是依照这些将领的意思,最后只要是胜利了功劳便是自己的,实在用不着在这个节骨眼上扯一些私人恩怨。心中有气,可杨骏也知道前程和功劳是主要的,这个仇不急于一时。
胡烈想了想道:“此时想必寿春人马已经进兵淮南,末将以为当兵分两路,一路火速往淮南战线支援,一路前往寿春暂作休息以为后备。”
杨骏点头道:“胡烈将军所言深和我心,我自引一军前往寿春,不知哪位将军愿往前线?”
胡烈抱拳道:“末将料寿春人马不足两万,淮南蜀军五万有余,前往淮南之军当占大半,否则不足以应付蜀人。”
“哦?”杨骏闻言眉头一皱,前方形势如此悬殊,自己去寿春看起来也不是十分安全。要知道蜀军占据庐江,魏军前线乃是寿春,蜀军兵力五万有余,寿春魏军不足两万,这等悬殊兵力之下寿春如何敢去?
胡烈见状道:“前方战事暂时不知如何,依末将之见,末将与石崇,李俭二位将军各引一支人马前往淮南相机而动,将军可在谯郡置办粮草,待寿春形势平稳之后,将军可督促钱粮前往寿春屯驻即可。”
李俭在一旁闻言微微皱眉,刚要言语却是被石崇拦住。杨骏没有注意这些举动,心中微微盘算,还是觉得胡烈提出的办法可行。自己在谯郡督办粮草不仅有油水捞,更可远离前方战场,这倒是万全之策。
谯郡魏军发兵两淮暂且不提,淮上魏军早已和蜀军打成一片。整个江南蜀军大半都是前往襄阳救援刘禅,淮上蜀军仅存一万五千余人,兵力与魏军正是相当,可要防守的地界却是大了许多。
魏将胡广引兵六千杀奔庐江,庐江乃是淮南重镇,蜀军守军不过四千人罢了。沿途各个郡县眼睁睁看着胡广带着六千魏军狂奔而过都是不敢出城拦截,这些魏军不来攻打自己就是拜佛烧香了,可攻打庐江也未必是好事儿。
庐江之地乃是淮南中心所在,庐江一丢淮上蜀军彼此联系尽断,整个淮上防线也就此不复存在。
魏军甫到城下尚未站稳阵脚,庐江蜀军竟然大开城门前来迎战。但见一人赤裸上身步行引军,身上伤疤未愈正是李特!
“手下败将,尚有脸面来战耶!”胡广手抡大刀拍马来战。
“胜负尚未可知,魏人竟敢夸口!”李特奋步上前,持刀上前拼杀!
两方人马各自鼓噪呐喊,两杆大刀你来我往杀做一团,战至二十几个回合李特终究是气力不及,已然落了下风。正在此时庐江东方喊声传来,一支约三千人的蜀军急急赶到,正是蜀将李含。
李特见到来了援军也不恋战,抽身退出战团,指挥众军两路夹击魏军。胡广哈哈大笑,意态豪勇,舞刀纵马冲杀在先,六千魏军跟随胡广奋勇冲杀,两路蜀军合计兵力也不过是五六千人,李含又能阵前冲杀,虽然合击魏军却是被胡广带的魏军连连撞退,阵势全无。
混战之中李特旧伤未愈再添新伤,见魏军勇猛难敌,忍不住心生退意。李含在后方催动人马也是吃力,当下纵马来到李特身边道:“魏军士气正盛,可入城暂避一二。”
李特点头称是,方要开口,弓弦声响起,李特大呼不妙。抬眼看时只见李含额头正中一箭,倒身栽下战马而亡……
“卢珽在此,蜀军速速投降!”只见魏将卢珽带着两千余魏军加入战团,一箭射杀李含之后,纵马挺枪来战李特。
李含一死,李特悲从心生,狂啸一声举刀来杀卢珽,当下二人便在乱军之中你来我往恶斗七八个回合。那卢珽何尝不是带伤作战?片刻功夫一臂早已无力,反观李特杀的兴起,顾不上伤口破裂,一心要杀卢珽为自己的妹夫报仇!
便在紧要关头一杆大刀加入战局,形势顿时扭转,李特被胡广杀的连连倒退,难以抵挡,眼看不敌魏军,只好一猫腰扛起李含尸身率领蜀军退入庐江城中。魏军随后掩杀,可怜六千蜀军被魏军杀戮过半,庐江城中仅存三千蜀军勉励支撑,等待救援。
第一百七十二章 再战淮上(上)
更新时间:2012-08-28
“兄长,江夏方面魏军来袭,可要迎战?”脩允大步进入营中问道。
脩则闻言眉头一皱道:“罗令则难道全军尽退前往襄阳?江夏魏军何以行动如此迅速?”
脩允道:“据探马回报魏军三四千人模样,不知后方是否还有大队人马跟随。”
“恐怕寿春魏军此时也是发动,事不宜迟,我分一半兵力给你固守此地,你可做到?”脩则一脸严肃道。
脩允闻言喜道:“兄长放心,脩允固守此地,不让魏军有可趁之机!只是……兄长何以急着回援,可是担心庐江,合肥等地?”
脩则点头道:“魏军若是发兵,庐江首当其冲,此间兵力刚刚抽调,留守兵马恐怕不是魏军对手。”
脩允奇道:“那李特也是一名好将,若是一心保守城,应无大碍,兄长何必如此急迫?”
脩则摇头道:“你只知其表,不知其内。李特虽然文武双全,可其极重功利,又是胆大之辈,魏军若至我料其必然不能稳守,若等庐江消息传回恐怕为时已晚了。”
脩允也是摇头道:“谯郡之战已然证明李特堪当大用,此点恕我难以苟同兄长之见。”
“哈哈哈,你有自己的判断能力是好事,也是为将者最为重要的一点。李特此人善于起事,善攻却是不善守御。为兄这就回转庐江,此间便交给你了,切记不可出战,只需稳守即可。”脩则很是欣赏自己的弟弟反驳自己的看法。
李特身为呼雷阙的一员,对于领兵作战也是有所涉猎,敢于接下策反唐咨,在谯郡起兵的重任,可见其人胆略过人。可也正因为如此,脩则才放心不下庐江的战事,李特喜好名利,追逐大功,往往以身犯险,以命相搏。虽然能够得到军卒死心塌地的支持,可若占据不利于出击时,李特必然会遭受重创!
王基一死,众人难免看轻了其他的魏将,可人之才华能力并不是用知名度来区分的。而李特本身在呼雷阙久了,也染上了独断专行,独来独往的作风。这一切都与眼下淮上的形势格格不入,若是一个闪失被魏军攻破庐江,那么蜀军辛辛苦苦的在谯郡发动乱民,策反唐咨等事都算是白做了。
脩则引军急行,行至中途前方已经有探马来报,李特和李含二人调动庐江与合肥守军,企图夹击魏军,不想反被魏军算计,李含战死,李特困守庐江被数倍魏军猛攻不休!脩则闻言叹道:“魏将何人领兵?”
探马道:“寿春魏军尽出,胡广引一军围困庐江,卢珽引一军围攻合肥。”
“恩……传我军令,让脩允速速出兵与江夏魏军交战,探其虚实来报!”脩则心知凭借自己手中两千来人难以解决庐江合肥两处告急,形势所迫之下不得已命令准备固守的脩允与魏军交战。
两日之后,庐江外围突然火势四起,正是脩则驱兵放火。胡广布置好人马防备城中蜀军乘机冲突,亲自带着两千余人来战脩则。然脩则在一把大火之后,早带着蜀军不见了踪迹,胡广心有疑窦,也只能收兵多做防备。
城中蜀军见到魏人后方起火,知道是蜀汉援军赶到,军心为之一振在李特的督促之下紧紧守住城池。魏军兵力其实也是不多,猛攻数日之后攻势也开始放缓,等待后续援军。魏国大将华表在寿春组织兵力和粮草辎重,精锐的甲士虽然没有,可临时号召和组织的青壮仍然能有个七八千人,有了这七八千人胡广就可以分兵攻略附近的城县,作为魏军的落脚之处。
不想又是过了两日,四千多新兵和一众钱粮辎重竟然在前往庐江的途中遭到了蜀汉大将脩则的突袭,领兵魏将一交手就被脩则所杀,那些新兵根本打不了逆风战,顿时被杀的抱头鼠窜,蜀军则是抢了钱粮辎重不知何处去了。
胡广闻言大怒,军中钱粮有限,补给线卡在蜀军手中岂非是要了自己的老命?可编观寿春的魏将,却没有什么人是脩则的对手。就算将略可以抵挡脩则,可寿春却是拿不出和蜀军对抗的兵力——甚至在这个时候脩则这一路的蜀军究竟有多少,胡广自己也是不知道。
蜀军从前的兵力是五万有余,可究竟抽调了多少前往襄阳魏军并不知晓,只是根据庐江被围困数日也是没有蜀军前来救援,也就大概知道蜀军兵力并不多的事实了。脩则若是手握重兵必然先解庐江之围,何必绕远路去截断魏军补给这么迂回?
想到这里胡广心中也就踏实了,蜀军只会躲躲藏藏,显然是兵力不足。蜀军兵力虽然不足,可魏军的粮草也是不足,胡广有心分兵去伏击蜀军,可又担心城中的李特乘机杀出。这李特倒是个激进分子,哪怕是被魏军围攻,可隔三差五的总是带着数百勇士杀出成来给魏军来那么一下,让胡广也不敢分兵。
事实上也不需要分兵,胡广在城内屡屡出城偷袭,脩则更是率领蜀军藏身附近,时不时的夜间袭营,搞得魏军鸡犬不宁难以安歇。寿春方向的补给迟迟送不过来,这边又是被蜀军前后偷袭夹击,一连数日魏军疲惫不堪。
庐江的蜀军依靠袭扰战术暂时拖住了魏军的步伐,合肥方面魏军则是顺风顺水,很快攻下了合肥城。合肥守将李含几乎带出了合肥的所有兵力,企图回合李特给予魏军当头一棒,不想作战没有成功,自己也是殒命。合肥兵力空虚在魏军的强攻之下陷落也不足为奇,其实肥水口本应当屯驻水军,可蜀汉水军在长江血战之中也是损失大半,又要抵御广陵方面的魏军,又要分兵去支援襄阳,加上肥水口被烧毁之后还没有重建,因此并没有留下什么兵力协助守城。
李特在城内伺机而动,脩则在城外游荡不休,魏军终于是不堪重负,于是胡广引军缓缓退去。李特和脩则见状大喜,魏军粮尽而退正是追击之时,于是二人合兵一处追击魏军。不想走出没有多远,魏将卢珽率军从身后杀来,前方的胡广也是引兵回转,顿时形成合围之势!
“宵小之辈,死来!”胡广被脩则和李特折腾的一腔怒火,此时出手毫不留情,刀势如飓风般砍下。
“中吾等之计,还不束手就擒!”卢珽攻下合肥之后心气甚高,引领魏军杀散蜀军后队,此时也是挺枪前来助阵!
脩则,李特见状也不答话,各自挥刀迎战,与魏军战在一处!胡广天生神力,刀法精湛,如今设计成功更是兴奋,刀刀催人性命;卢珽出身名门,枪法古朴刁钻,纵然一臂有伤此时也是倍加神勇,枪枪都如要命阎王!
李特跨步抡刀在后军死战,长刀横扫魏军,杀的血肉横飞,然卢珽之枪甚是刁钻,甫一交手就感到压力倍增。卢珽虽然一臂少力,然配合其他魏将合战李特,一时也是配合的得心应手,占尽上风。
脩则横刀立马奋然决战胡广半步不退,任凭胡广刀势狂然一时也是难以击败脩则。胡广暗惊脩则武艺高强,却不知脩则此时早是到了极限,臂膀发麻,气力渐渐不继。
夜战之中双方寸步不让血肉相搏,蜀军不想魏军设伏,魏军却也搞不清楚蜀军为何如此坚强。又是一连几刀斩下,胡广突然明悟在心,暗呼不妙,可惜为时已晚。四下喊杀声再起,潜伏许久的脩允带着蜀军从侧翼掩杀而来……
第一百七十二章 再战淮上(下)
撤了江夏的围困,蜀汉大将罗宪率领四万五千蜀军逆流而上,前去救援襄阳。蜀军主力遭逢杜预算计,几近全军覆没,此时此刻罗宪心急如焚!蜀汉之盛已有苗头,却偏偏在这个时候出了这么大的事情,杜预究竟强到何种地步?竟让陛下也是遭此惨败,要知道刘禅之用兵在蜀汉仅次于姜维而已啊。
四万五千蜀军赶赴救援刘禅,可目的地并非是襄阳,而是湖阳。湖阳位于长江北岸,是新野到达樊城的必经之路,更是魏军转运物资兵力的屯聚之所,此乃襄樊魏军之后勤命脉,截断此处,襄樊魏军必然大乱。魏国强势渡江南下,虽然军力强盛,谋划深远,然而后勤补给确实其最大的弱点。
若是在陆地之上,补给线路自有多种选择,而沿途护送的兵力,屯驻的营屯更是无数。粮道乃是兵家命脉,任谁人领兵也是将其看的重之又重!只是湖阳不同,湖阳是个小县城,同时也是一处港口。要运送物资只有水路一途,而水军此时恰恰是蜀军的强项,魏军主力水师近乎全灭,留在新野湖阳的水军对于蜀人来说,实在是没有什么怕的。
战船乘风破浪而行,不过数日光景已经抵达湖阳水域,魏国湖阳水军早有警讯纷纷前来应战。蜀军铁甲船开路,在长江之上所向披靡,蜀汉水军不过片刻功夫便把魏国湖阳水军逼迫到了湖阳港口水域,而原本前往长江南岸的许多运输船都是被蜀军围上俘虏或是击沉。蜀汉水上优势一览无遗!
魏军急于退缩,不想罗宪早已引兵两万在下游登陆,此时见到魏国水军在港口挺住,便挥师杀来!陛下还在襄阳孤军坚守,罗宪没有什么心情玩什么谋略,更是不计死伤,哪怕付出惨重的代价,哪怕是战死此地,也要攻下湖阳,反攻新野,截断襄樊魏军的补给线!
水师远逊蜀军,可陆上作战魏军并不认输!魏将刘智带着一万多名魏军在湖阳地面排开阵势,远处投石车准备妥当,近处强弓硬弩站住阵脚,准备和蜀军打一场阵地战。按理来说,魏军这样的配置,这样的安排,就算兵力略逊蜀军,蜀军也应该知难而退,调整之后再来作战。可是刘智想错了,蜀军根本不是需要调整,因为蜀军是来拼命的……
巨石从天空掠过,急速坠落,砸在人群之中死伤一地,箭矢从耳边划过,射中了谁,谁又被射中?罗宪披坚执锐,重甲长矛陷阵在前,纵是矢石不断也毫无退缩,蜀军人人奋勇,不计死伤的全力向前,很快便和魏军短兵相接!
纵观古今,还没有一位如同刘禅这般重视兵卒饮食,医疗的皇帝,当别国兵将因为伤重只能躺在地上等死的时候,蜀汉兵将无论有多么重的伤,哪怕是频临死亡也是被自家的军医救起,送到后方疗伤修养。此举诚然耗费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可也更得军心,更得人心。
为了陛下,宁死无退!
长矛劈折,罗宪抄起大刀继续冲杀,魏军井然有序战力不差,蜀军强攻猛进,毫无阵势,双方兵力差距完全被弭平,剩下的便是勇者为胜!不知不觉,两个时辰的激战让湖阳城外成了修罗地狱,魏军在刘智的率领下背靠湖阳死战不退,蜀军心怀爱戴,激战许久依然气势如虹!
陆上交锋难分胜负,水上激战却近尾声,接二连三的战船沉入江底,湖阳魏军水师全军覆没,蜀汉水军在湖阳港口开始登陆,一波波的加入湖阳城下的激战之中。正当胜利的天平倾向于蜀军之时,长江下游变数陡升,一只魏国水军同样是满帆而行,急袭停驻在湖阳的蜀汉水军!
……
襄阳兵败,最为着急的乃是范长生。范长生和王振连续进兵宛城不利,却是听到了蜀军大败,陛下被困的消息,顿时大惊失色!二人连夜商议一番,于是尽起魏兴,新城人马,约有一万五千余人再次杀奔宛城!
魏军早依照杜预之吩咐布下了层层阻碍,范长生使天师道精锐为先锋,不顾死伤连续猛击魏军!天师道之信仰早就被范长生转换为对刘禅之忠诚,刘禅身旁的御林军皆是天师道出身或是经过天师道的精神淬炼,对于刘禅不仅是忠心耿耿,更是崇拜之至!
身为天师道之主的范长生在手中同样握有一支三千人的天师道精锐战士!对于蜀军此番之强硬攻势,魏军或感意外,连续被蜀军突破三道防线之后方才调集重兵前来决战。不想蜀将王振督促蜀军搬出投石车与车弩作为攻坚利器替下了天师道的精锐兵将开路!
蜀汉投石车乃是马钧巧手设计,岂是魏军投石车可以比拟的?连续投掷之下,魏军死伤无数,不敢硬拼只好连连后撤,蜀军趁机高歌猛进!范长生与王振不顾一切奋力进兵,一鼓作气之下竟是推进到了宛城西方三十里之处!
随军之石块早已用尽,弩车的铁矢也是一个不剩,面对两万魏军浩浩荡荡杀来,范长生传令蜀军砸烂投石车和弩车,全军准备和魏人肉搏决战!喊杀之声响彻天际,忠勇之士抛洒热血,蜀军一心死战,投入到战场之中和魏军战得难分难解。
孤注一掷的蜀军杀的忘我,退路很快被一支魏军偏师截断,彻底被包围在宛城之下。范长生须发花白,面容清瘦,淡泊世事的老者此时一脸愤慨,满身激昂,手中剑血迹斑斑,身上袍斑斑血迹。挥剑死战,怒吼连连,这不是以往的范长生,可又就是范长生。
天下太平,总要历经战火。
选择入世,奉刘禅为主,这是天师道的抉择,也是范长生的选择。而今天下已据五成,魏国衰败,蜀汉兴盛,眼看天下便将一统,太平即将到来,生平之志得以视线,道教之义可遍及四方。范长生决不允许刘禅在这一刻发生意外,更不允许付出的生命白白牺牲,天下不可以再次陷入混战与对峙,路已到此,纵是世外高人也是投身其中,太平大道不准任何人玷污!
啸声起伏不定,时而高亢,时而锐利,时而嘶哑,时而如闷雷不断。范长生手舞法剑,引吭高歌,歌声古朴清幽,歌声豪迈激昂。歌声啸声交替进行,形成一股特有的韵律,莫名的激荡,天师道精锐也好普通教众兵卒也罢,此时只觉得五内轰鸣,热血翻腾,有人随之高歌,有人随之长啸,节奏此起彼落,不过三五呼吸之间便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
刀出,锋利更甚,枪刺,锋锐非常。天师道众军高歌猛进,无畏而战,心中无畏,是以无敌!
王振手执大刀紧紧护在范长生身侧,事到如今只有依靠范长生这名天师道精神领袖的能力驱动教众,才有击败魏军的可能。这歌声,这啸声把战场之上的蜀军凝聚在一起,士气陡然提升数倍,战力随之大涨。强大的气势同时压迫着魏军,蜀军气势每涨一分,魏军气势便弱一分,彼消此涨之下,魏军渐渐落于下风。
天师道精锐高歌猛冲,杀的魏军七零八落,歌声更见慷慨激昂,范长生见状大喜,示意王振催促三军趁机猛攻,争取击溃魏军。可就在此时,原本高昂的歌声在空中一个回转之后,突然变得低沉,原本迅速推进的蜀军也在此时逐渐放缓脚步,直至停下脚步。
范长生皱眉,王振诧异,只见天师道精锐之前,一名魏将带着一只魏军拦住了去路。
第一百七十二章 四方混战(上)
更新时间:2012-08-29
荆州南部安定许久,襄阳之败让蜀汉陷入极大地危机之中,一国之君被困在魏军包围下,蜀军不敢停歇,日夜奔波调集兵力钱粮开赴江陵。江陵留守的兵力都在襄阳惨败之中损失殆尽,此时江陵城下却又是聚集了一只五千余人的军队,为首大将赫然是羊琇!
当年羊祜迫于无奈投降蜀汉之时曾经和刘禅有过约定,羊家之人终其一生不与魏国为敌。刘禅同意羊祜的要求,而在此后的作战之中也没有让羊祜与羊琇等羊家将领直接面对魏军作战。等到吴国灭亡,羊祜负责的只是后勤军需,等到江南平定,羊祜负责镇守荆州南部地区与魏国也是没有交集。
刘禅如此宽容对待羊氏一族,羊氏一族何尝不知感恩图报?君便是君,臣就是臣,君有命臣不敢不从,君知宽容待臣,臣焉不知恩图报?羊琇没有找羊祜商量,这种事也没有办法商量,若然羊家终须和魏国交手,羊琇宁愿自己一力承担。
这五千余人乃是羊琇沿途从各个郡县征调的,在江陵短暂歇息了解襄阳方面的状况之后,羊琇冷哼一声,催动人马前往襄阳作战!魏军势大,五千余人无异于飞蛾扑火,可只有让襄阳守军得知外围蜀军正在努力,襄阳城才会更加的稳固。
击败魏军不是目的,只要让城中蜀军知晓自己没有被放弃,一切就有希望。略作休息,羊琇和五千余蜀军开赴襄阳而去。从江陵到襄阳,道路并不多,羊琇也不去挑选道路,杜预何等人物自己是有所了解的,任走哪一条路皆是会有魏军阻拦。这一战不是比拼智谋韬略,而是比拼勇武!推进到襄阳城附近吗,伺机撤回来,便是胜利……
此行乃是九死一生,羊琇视之等闲,提刀开路众军相随,沿途二十余里没有魏军影子,羊琇心中暗自揣测,行速不减却是越见谨慎。路途渐窄,却是到了一处山岭附近,高原叠起,林木茂密,便在此时却是一把熟悉声音响起。
“羊稚舒屈身事汉,可曾安乐否?”
“嗯?是你!”羊琇乍闻声音,禁不住一颤道。
但见一人发迹散乱,骑着一匹战马,从不远处的斜坡缓缓拦住了蜀军去路,无数的魏军也在道路两侧现身,迅速集合成队列。那人魏将漫不经心的扛着刀,任凭身体随着颠簸晃动,语气颇有寒暄之意,脸色却冷如严冬,正是魏国大将贾辅!
“襄阳被围困的好似铁桶,凭这么点兵力,不过送死罢了。羊稚舒你倒是真拼命,只是……当初想怎么就没有拼死呢?”贾辅当年和羊琇等人临危受命袭击进犯许昌的吴军,就在那一战中羊琇投降了突然出现的蜀军,而贾辅则是趁乱脱身。
“当年之事以如过眼云烟,羊琇此番纵然赴死也要救援陛下。”羊琇暗自唏嘘,眼下各为其主,有些话不能说,有些话也没有时间给自己去说。
“哈哈哈哈,好吧,相交一场,贾某人便留你在此,免得你白白送死!”语音方落,但见漫不经心的贾辅身形微晃,大砍刀上手,纵马猛杀而来!
暗自提力,羊琇挥刀相迎!昔日同袍,今日敌寇,双刀并举,两马相交,杀的激烈,杀的疯狂!
贾辅平日不修边幅,吊儿郎当,可大刀在手便是满面红光,精神倍增,刀气纵横,刀势如虹,大开大合气震八方!羊琇素来自忖善战,然面对昔日同袍不敢怠慢,手中刀犹如铁板,又似小山,刀发绵密,刀势雄浑,守得密不透风隐含杀机!
……
襄阳城外魏军攻势如潮,巨石犹如长江浪花拍打城墙,箭矢恰似倾盆大雨延续蜀人噩梦。地动山摇,杀声震天,襄阳城头一杆大旗虽然破旧,有所损毁,可依然迎风招展,象征无上权威!
大旗之下蜀汉皇帝刘禅身披重甲,手执双股剑亲自督军守城!城中军民百姓皆效死力,男女老幼各尽其能,各司其责,只为守住这襄阳城,守住蜀汉江山,守住天下大势!蜀汉御林军勇猛无匹,往来支援,魏军兵力不断消耗,城中人力也是同样。刘禅把普通军卒作为四门防守主力,辅以城中青壮不断向城上运输各项物资,协助兵将守御。而五千御林军则是负责随时支援,哪里有危机出现,哪里就有御林军之深勇猛身影。
魏军日夜连续猛攻,襄阳摇摇欲坠,可又稳如泰山!城池乃是有形之物,会破损会消磨,需要人力修补,终有被攻陷之时。人心乃是无形之物,会振奋,会凝聚,只要刘禅傲立城头,便有无限勇气与决心!
“陛下已经两日未曾合眼,这里交给微臣吧。”文立在城中巡视安抚之后,赶回刘禅身边,关切的看着刘禅。
“哼,杜预也不过如此,连日攻城不能伤朕分毫。”刘禅看着一块碎石滚到脚边,那又是魏人尝试用投石车砸向自己而没有成功。
“陛下算的仔细,此地虽身处前线,可魏人投石车如何变化角度距离,均是难以企及,臣等佩服。”文立对于刘禅选择的立身所在是无比的佩服,初时众人还是i心惊胆颤,可等到魏人费劲力气也砸不到刘禅后,大家才知道刘禅亲自在城头督战非是率性而为,乃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举措。
当年刘禅也曾与马钧共同探讨军械的发展之道,来自后世的刘禅虽然无法把自己的知识拿出来给马钧用,可也尽了最大的程度启发马钧。魏军的投石车远不如蜀军,投掷的范围和高度皆是有限,刘禅在腹中算好了位置,站在了一个绝对安全的地点,可城中百姓兵将看来便又是另一个样子。
陛下在魏军的石砸箭雨中指挥大家作战,我们这些百姓兵将还有什么舍不得拼的?能与陛下并肩作战,这等荣誉岂是常人一生所能遇?陛下站在城头这么久,魏人都是伤不到陛下,这有如神助的情景经过文立派人暗中渲染之后,更是成为了襄阳军民心中坚定的信念!
陛下有神灵庇佑,蜀汉有神灵庇护,这一战绝对不会输,襄阳城不会破!
“连日攻城都是马隆旗号,遍观四方也是不见杜预,真是奇怪……”放眼望去,魏军阵中主将乃是马隆,而杜预始终没有露面,刘禅忍不住奇道。
文立道:“陛下在此,各方兵将必然潮涌而至,杜预必然前去外围应付我方援军,不在此处也是不足为奇。”
“恩……朕之文臣武将,又有谁人是杜元凯之对手呢?”刘禅想来想去,倒是想不出什么人选,这杜预的谋略更在王基之上。
文立也是皱眉思索,想了半晌猛然拍手道:“非姜伯约莫属!”此言一出,刘禅眼前一亮,看文立的脸色二人都是苦笑。姜维负责西路人马,人在洛阳,而非襄阳,远水难解近渴……
如今的襄阳处于时代巨轮的中心,魏军各路人马,蜀汉四方兵力皆是以襄阳为轴心展开厮杀。襄樊之战引动的是四方大战,更是决定蜀汉与曹魏较量的关键所在,魏胜蜀失国君,国内必然极度震荡;蜀胜,魏军必然元气大伤,再无主动出击的力量。
此间战局紧迫的让人禁不住窒息,可刘禅仍然能够谈( 惊雷入汉 http://www.xlawen.org/kan/55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