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惊雷入汉 > 惊雷入汉 第 188 部分阅读

第 188 部分阅读

    ,更是维护刘渊嫡传子嗣的做法。这做法未必得到刘渊的首肯,但刘渊也不会出面阻止,非是忠心耿耿之辈,不会如此去做的。

    一方是忠心,可刘曜未必就是奸的。抛开身份地位不谈,实现个人的才华抱负自然不希望有诸多的阻碍,而在塞外各族中安身立命,没有自己的实力如何能够做到这一切?

    刘渊在的时候父子二人齐心协力,旁人难以离间。可一旦刘渊百年之后,掌权者换了人,若是没有足够的实力,刘曜很清楚那个时候自己的处境。因此即便是不惜与一些部族势力暗中相抗,刘曜也要尽量的争取立功的机会,扩张自己的实力。

    在匈奴大军后方,二百余骑晋军在乱军之中奋力突围!正是祖逖带走的那二百余骑!

    眼看定襄难以坚持,在附近山脉中潜藏的祖逖心知自己势单力薄,就算杀出也是无济于事,可到了这个时候也顾不上那么多了。二百余晋骑跟随祖逖在这两日之中连续奔波,无论是战马的体力还是人的精力都大大的打了折扣,此时冒死杀出不敢接近匈奴大军。

    只是在匈奴大军后方十余里的位置放火而已,希望借此可以吸引蛮夷的注意力,起到疑兵之计。

    不想那刘曜对此早有布置,攻城之前便防着这一手,潜藏左近的匈奴铁骑闻风而动,迅速的包围了祖逖等人!

    祖逖自是不想与蛮夷交战,自己这点人手根本不够一战。然任凭祖逖等人如何摆脱,那蛮夷铁骑从四面八方分成无数小队纷纷杀至,冲突一阵之后终是陷于包围之中!

    二百多晋骑大部分都是长期未曾接触马匹,虽懂得骑乘,马上的功夫可谓稀松平常,彼此间的配合更是几乎没有。蛮夷铁骑虽然百余骑一队,可阵势整齐,百战之兵,几番冲击阻截杀得晋骑七零八落,死伤狼藉!

    眼看蛮夷铁骑渐渐合围,祖逖心中焦急举弓连射不止!那蛮夷骑兵队皆有带头之人,掌旗之辈,祖逖专挑此等人物射去,中者无不应声倒跌马下。失了带头之人,传讯之骑,各队蛮夷骑兵一时短暂混乱。

    祖逖见状大吼一声,拍马舞枪奋身当先,手中长枪挥洒一蓬蓬血雨滴面,身先士卒猛冲空隙之处!身后祖约等人各自舞动兵刃紧紧跟随,奋力护持祖逖左右,虽只三四十骑,颇有一番惨烈的气势!

    战马奔腾嘶鸣不断,呐喊声叫喊声不断传入耳中,祖逖双眼只是盯着眼前空隙,不顾左右杀来的蛮夷,一心破围。

    蛮夷军中亦有能人,大将烈赤狎拍马舞刀急急赶来拦阻,与祖逖照面也是不问姓名抡刀便砍!

    祖逖连番挑杀蛮夷兵将气力已衰,见来者不善心中微微一凛,大吼一声道:“约弟助我!”

    一声吼但见祖逖整个身子伏在马背之上,在祖逖左后方的祖约闻言手中枪一振逼退侧翼蛮将,不理对方反应抢着时间开弓便是一箭贴着祖逖后背射出!!

    那塞外大将烈赤狎奋力赶来,不防晋人有此手段,顿时猛一侧身闪避!那箭矢来的突然又是极快,烈赤狎眼前标起一蓬血迹,心中却是微微一松,箭矢擦身而过,只是擦伤而已。

    祖逖趁机跃马而过,看也不看用力过猛摔下战马的烈赤狎竟是夺路而去。祖约奋不顾身的一箭射落敌将,虽是身旁同袍舍命相护,也是中了两刀,此时长弓插回后背,持枪咬牙跟随祖逖拍马冲杀。

    一路冲杀,眼看要破围而出,忽然四面八方又是竖起了匈奴大旗!与此同时号角声悠然荡漾天际,但看一面大旗之下,匈奴大将刘曜昂首挺胸的出现在战场外围。手一挥,无数兵将奔着祖逖等人围杀而去!

    几乎在同一时间,定襄城也是到了最后关头,桓宣手持大砍刀浴血奋战也不过是保证脚下之地罢了,越来越多涌上城头的匈奴兵将面目狰狞的肆意砍杀晋军!

    巨大的响声迟迟到来,桓宣咳血苦笑,心知城门也是被蛮夷攻陷了……

    第三百三十二章 力争一线(中)

    更新时间:2013-04-10

    ps:上一章发错了,补上一章,实在是抱歉……呃……

    豁命死战犹然不舍生机,祖逖左右冲突杀得四周蛮兵夷将纷纷退避,难撄其锋!然一人之力毕竟有限,眨眼间身旁不过是祖约带着十余骑舍命追随罢了。

    势单力薄眼看便被蛮夷大军吞没之刻,四方蛮夷兵将纷纷有所异动,但闻马蹄声轰鸣大地,震得人脚难立,惊心动魄!!蛮夷兵将好似海浪一般分裂开来,一支铁骑大军杀入其中,赫然打着晋国的旗号!

    祖逖横枪狂扫,见状惊喜交加,猛然一声长啸,率领仅存的十余骑趁机奋力向大队晋骑纵马冲去。

    那晋国铁骑无论是战马还是骑士都是周身罩着铠甲,包裹的严严实实,在快速冲锋之时仍能保持队形,根据军中旗帜不断的变换阵势。时而呈锥形阵突破塞外联军厚实之处,时而分为数路如同箭矢般杀得八方蛮夷人仰马翻!

    这是晋国最为精锐的铁骑之一!

    看在眼中,匈奴大将刘曜却是无暇顾及前方大战,在自己身后骚乱早起。一支晋国步军昂然从身后杀来,加长的枪矛平平举着,锋锐尽向前方!未及短兵相接,那晋国方阵之内早已万箭腾空,劈头盖脸的落下!

    “保护王子!”匈奴军中将领频繁呼喝,处于后方的匈奴兵将纷纷收拢在刘曜四周加以保护。而最先接触晋军的匈奴兵将此时已是在长枪长矛的远距离戳杀下死伤殆尽。

    “嗯?此乃晋人援军,那刘巨缘何不事先通传!?”刘曜眼看晋军来得凶猛,而且兵力不少,显然是从定襄一路杀来。可定襄城下的刘巨正在攻城,不可能对于如此多的晋军熟视无睹,为何之前竟是没有丝毫警讯?

    心中的一丝疑虑旋即化为怒火,以刘巨的之力与兵力,想要抵御晋军或许不易,可作出警示却是绝不困难!

    如此说来可能性只有一个,便是刘巨此子藏有私心!!

    “将军,晋人来势凶猛,是否暂避?”身旁的将领对于刘曜忠心耿耿,见晋国步骑前后加入战场,甚是锐利不由得劝道。

    刘曜一身铠甲罩身,闻言冷笑道:“观晋人兵马前后不过万人出头,我匈奴战士亦有万人,何惧之有!?”

    “传我军令,杀退晋军!”刘曜目透精光,看着前方拼杀的双方步卒,不由得冷冷说道!

    “遵命!”那副将闻言抱拳便去通传,不过几个呼吸之后嘹亮的号角声再次响彻战场,匈奴步骑闻声而动,士气大振!

    晋国步军之中一名中年将领被铠甲包裹的严严实实,神情肃穆的观望匈奴人马动向。虽然杀了匈奴人马一个措手不及,然溃败的不过是最初短兵相接的兵马罢了,匈奴的主力竟是不顾身前溃败的同袍,自顾自的摆开了阵势,大有搏命的架势!

    “嗯?要拼命么!这刘曜倒是有几分胆略!”传令各军列好阵势,不可轻举妄动。

    这中年晋将见状并不急于继续推进部队,而是吩咐左右各军先行整理好阵势,站稳脚跟,然后再听指挥行事。

    “晋军领兵何人,竟然如此稳重,我方没有拖延的时间,擂鼓进击!”刘曜见晋军猛地止住了前进之势,反而愈加稳重起来,顿时颇为好奇的问道,同时当机立断的吩咐匈奴人马开始主动进攻!

    无论晋军是否在定襄城下进行一场激战,但能够如此速度的来到此处必然是耗费体力的。因此晋军在一阵猛打猛冲之后,正是体力断档之刻。而匈奴人马被突如其来的敌人杀的慌了手脚,在刘曜的指挥下定下心来,正是凶性大发之时,二者相遇必然是匈奴人马占据优势。

    偏偏那晋军的中年将领一眼看透了刘曜的策略,抢先一步将大军沉下来恢复气力,同时也拖延作战的时间。如此一来背后还有骑兵混战的匈奴人马不敢多留,唯有速战速决而已!

    要知道晋军能够抵达此处,必然是定襄城下赶跑了匈奴的攻城军队,来的是全部晋军,还是部分人马仍是不得而知。饶是刘曜智慧超群敢于在此行险一战,却也不敢拖延太久的时间,以避免对方后续人马接二连三的投入战场,使作战时间拉长。

    那中年的晋将名唤曲特,乃是从邺都晋军之中调拨而出,为人甚是稳重,作战时又极其悍勇,深得朝廷器重。曲特见匈奴人马杀来,心中微微一凛,自己很清楚从得到祖逖的传讯,到如今奋力赶至此地麾下兵将已然消耗了多少体力。

    放到平时捉对厮杀不成问题,可今时今日虽然兵将士气高涨,但体力不过是平时的一半多些罢了。看那匈奴兵将如狼似虎,两下厮杀起来恐怕晋军还是要落入下风的。

    然到了这个时候也唯有硬着头皮顶住了!

    战场另一侧厮杀更是激烈,不须刘曜做出吩咐,那匈奴铁骑被晋骑一阵冲杀之后也是重整旗鼓分批投入战斗。战马奔腾,刀光剑影,双方往来冲突首尾相衔,或是拦腰截断,或是分兵夹击,数千骑在方圆十余里的战场上往来奔驰,杀得极其惨烈。

    祖逖与晋骑得以汇合之后,一时也来不及打听情况,当却是知道这来援的步骑定是与自己带着麾下骑兵连日奔走求救有关。

    定襄虽小,战略意义极其重要,若是有失等于新兴失了门户,更是打开了塞外人马分兵侵入其他州郡的道路。祖逖在离开定襄之后,知桓宣必然留守城池死战,唯恐定襄陷落便连夜率众奔驰各地求援。

    而今来的不知道是何方军队,可来的正是时候!

    见到晋国铁骑与塞外骑兵的龙争虎斗,才知道自己的马上功夫有多么浅显。祖逖麾下的二百余骑若是仍是或者,大概会有这样的感触。然战场之上犹如大浪淘沙,算上祖逖活下来的也不过是七人罢了,都是精通马上功夫之辈。

    正奔驰冲杀间,斜刺里一名晋将杀到道:“可是祖士稚!?我家将军请祖士稚前往一行。”

    祖逖长枪戳翻了一名匈奴骑士,闻言达道:“正是祖逖,敢问将军高姓大名!”

    那晋将见祖逖答话,当下二话不说拍马轮到杀到近前,身后骁骑一拥而上,把这一片的塞外骑兵驱逐一空。

    “在下王晃,乃平北将军麾下之人,请士稚随我一行!”言罢也不容祖逖拒绝,在乱军之中率领亲随骁骑奋力冲开一条道路,在晋骑的掩护下带着祖逖撤离了战场。

    战场边缘的山丘上,数千晋国步骑肃立原地,静静注视远端这场大战!晋国平北将军司马泰,饶有兴致的看着匈奴人马负隅顽抗不肯撤退,对于那领兵之人甚是欣赏。

    “祖逖见过平北将军!”祖逖来到山丘之上返身跳下战马,跪地便拜!

    司马氏族中并非只有司马懿一脉,这司马泰乃是司马懿的侄儿,当年名震天下的“司马八达”中,司马馗司马季达之子也。如今官拜平北将军的职位,正是率军前往新兴援助。

    “英雄出少年果然不假,国家危难之时士稚四方奔走,冒死奋战,实乃军中楷模也,司马泰谢过士稚了。”司马泰之年龄辈分与河内王司马伷相当,只是爵位不如而已,如今当着众多兵将的面,一张口便是称谢让祖逖顿时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祖逖力单势薄无法退敌,实乃汗颜。”祖逖被司马泰扶起站直身子道,自是说的慷慨激昂。

    仔细打量祖逖一番司马泰甚是喜爱,这少年勇武过人胆略无双,更难得的是有为国奔走,慷慨赴死的气节,若是假以时日必是国家栋梁,军中将才!

    “在此之前本将军从来没有与塞外之人交手,想不到匈奴兵将如此悍勇,如此下去我方损失也是不少。”司马泰眺望远方的战场,略有几分担心的道。

    祖逖近前一步道:“刘曜乃是匈奴大单于刘渊之养子,深的信重,其麾下人马更是塞外精锐,我方若无后援当及早收手保全实力为先。”

    平北将军司马泰闻言看了一眼祖逖,眼中颇有几分欣赏道:“那刘曜一军甚是凶猛,此时退兵必遭反扑,士稚有何办法助我退兵?”

    匈奴大将刘曜的步卒此时隐然占据上风,晋将曲特虽然指挥有方,然部属长途奔波一日夜,已是疲惫身躯。凭着士气振作精神奋力作战,时间久了又是遭到强度极大的冲击,一时间开始有了涣散的态势。

    此时若是晋人退兵,那骑兵退起来倒是容易,可步卒这一方想不被匈奴咬掉一大口肉,就唯有继续抵抗等待匈奴人因为时间原因不得不撤了。可那个时候晋军的损伤恐怕也不必被咬掉一大口肉要少多少……

    祖逖抱拳道:“末将不才愿借数百骑袭扰匈奴主力,殿后死战使蛮夷不敢追赶!”

    此言一出司马泰身旁众将皆是微微讶异,有人觉得此子浑身浴血犹是口出狂言,这司马泰麾下的数百骑都是精锐之辈,乃是司马泰的亲兵如何随随便便就借给一个县尉?可也有人不由得赞叹祖逖,此子经历一场剧战之后仍是有此胆略,实乃可造之材也!

    “王晃,你率领四百骑与士稚同行,我军缓缓撤往定襄方向。”平北将军微微颔首表示赞许,于是吩咐道。

    晋将王晃闻言抱拳领命,与祖逖,祖约等人飞身上马率领司马泰随身护卫的骁骑四百好似离弦之箭般冲向战场!

    鸣金收兵乃是战场惯例,晋军阵中发出此等声音无论是正在奋战的晋国兵将,还是作为敌人的塞外人马皆知其意。晋国铁骑训练有素并不急于撤退,反而是一阵猛冲猛打,让塞外蛮夷颇为讶异。

    然后才缓缓的撤退。

    可正在与匈奴步兵血战的晋国步卒便没有这般容易了,晋骑虽然不占上风却也不落下风,但步卒这一处却是晋军已然处于被动。那匈奴步卒听闻晋军要撤更是趁势猛攻,恨不得把眼前的晋国兵将碎尸万段!

    刘曜本就是意在速战速决,晋军选择此时撤退是正中下怀!当下频繁调兵遣将攻打晋军阵势薄弱之处,一时匈奴攻势犹如狂风骤雨让晋军渐渐的吃不消了。可就在此时,祖逖,王晃率领四百余骑从斜刺里杀出,正是切中匈奴冲锋阵势的要害之处!

    “祖逖在此!蛮夷纳命来!”祖逖一声呼喊纵马挺枪杀人人群之中,步骑异势之下晋骑虽少却如同虎入羊群,顿将匈奴攻势冲成一盘散沙!

    匈奴兵将淬不及防之下阵型脱节,少数冲得猛的反而被晋骑截断之后陷入了晋国步骑的包围之中。晋军在曲特的指挥下甚是沉稳,眼见机不可失迅速猛地压上,将那少量匈奴步卒杀了个精光,然后以弓箭手配合长枪大盾作为支援,结合祖逖的骑兵缓缓后撤!

    刘曜见状勃然大怒!此番自己率军前来乃是个人的部署,如今定襄城未曾攻下,又在此折损兵力,岂非是立功不成元气大伤?

    匈奴兵马重整乱象奋力攻杀,祖逖率领晋骑断后死战往来冲突,双方战得甚是激烈,然晋军却是越走越远。祖逖十分聪明,清楚自己虽然骑兵占据优势,可人数毕竟太少,因此骑兵冲突之时皆是避开对方的锋锐所在,看准空隙才猛下杀手。

    如此作战虽然冲杀的频率远不如正常状况,可每一次冲锋前都有足够的时间让宝贵的骑兵调整好状态与阵势,不冲则以,冲必伤敌!

    “祖逖此人未曾闻名,竟然有此韬略,此番败得不冤!”刘曜在后方见晋骑分分合合,来来往往,每一次的冲击都是将“一块”匈奴部队切断,靠近晋国步卒的那部分匈奴人马陷入包围之中,很快便被淹没。

    当祖逖的骑兵离开此处后,匈奴在这一处的攻势已然弱了七分,难以形成威胁。

    “此子不除当是莫大的威胁,可要在下出手?”刘曜身旁一名身形挺拔的匈奴大将饶有兴致的道,对于眼下的失利并不以为意。

    刘曜想了想道:“继续在此作战毫无意义,撤军吧,现在我倒是想去看看那刘钦如何解释今日之事!”

    从后方起火,到围杀祖逖,再到晋国援军杀至,前后不过半个时辰的功夫罢了。换而言之,那定襄城下的匈奴人马在遇到晋军时几乎是一触即溃!刘巨并非等闲之辈,却是如此快速的撤走部队,甚至招呼都不打一个,此等行径可谓是犯了众怒。

    今日受挫的乃是刘曜一人,他日又会是谁?想到这里刘曜心中杀机暗起,心想刘巨与那背后贪功的刘钦是撞在了父王的枪口上了。

    匈奴人马缓缓撤走,晋军步骑汇合之后皆是咋舌匈奴兵将竟然有如此强悍的战力与意志力。在此苦战多时晋军受损颇多,平北将军司马泰脸有忧色的聚集兵马向着定襄方向而去。

    沿途众人交流祖逖方知国家兵马大都调动起来北上与各路塞外联军作战,司马泰的这一路人马乃是近期方才集结完毕,又因钱粮之事耽搁了因此方才赶到。接到祖逖的通传之后,司马泰深感事情的严重性,当下率领半数人马先行杀来,恰好是救下了祖逖。

    “多亏司马将军施以援手,定襄方可保住,不知桓宣太守如何了?”祖逖心系定襄安危,急于想知道桓宣的情况如何。分手之前桓宣之话语此刻萦绕耳畔,对于如此忠心坚定的人物祖逖甚是敬佩,更是引为知交好友。

    平北将军司马泰道:“城下匈奴人马一哄即散,本将军留下两千人马收拾战场便匆匆赶来追击蛮夷。桓太守奋战城头,一身是伤,本将军来得匆忙只是远远一瞥,想来应是没有大碍。”

    祖逖闻言心中安定,其实自己与祖约等人何尝不是一身伤痕呢。从定襄城中一同出来的二百多骑,如今不过剩下自己与祖约兄弟二人罢了,死伤如此惨重要如何面对定襄父老?

    想到这里,心中悲愤无比,退守河北已是迫不得已,割地求和更是耻辱!付出如此代价之后,竟然屡屡被蛮夷击败,国土沦丧,但凡热血男儿有志于国家者,对于眼下的状况如何不怒?

    “蛮夷对于定襄下此狠手,恐怕其他各城也不乐观,末将请命引一军前往九原支援。”晋将王晃抱拳请命道。

    平北将军司马泰在出发之前,便吩咐留下的半数人马一旦钱粮到位,便立即去支援九原城。此时想必那一路人马已是出发,见王晃请命司马泰思虑片刻道:“待到定襄整顿人马,本将军亲自引兵去九原。”

    祖逖在旁闻言也是要跟随前往,却被平北将军司马泰拒绝。祖逖,祖约与定襄军民都是浴血奋战,此时此刻正是需要休息,前往战场之上也是发挥不出什么战斗力的。

    晋军一路将近定襄,忽感一物刺眼!众人举目望去,但见定襄城门四闭,被攻破的城门竟是用木石阻塞,而城头上赫然飘着匈奴人的大旗!!

    “这……好友啊!!”祖逖眼尖,见那城头大旗上的人头赫然是定襄太守桓宣,急怒攻心,顿时眼前一黑倒栽马下!

    第三百三十二章 力争一线(下)

    更新时间:2013-04-11

    定襄城下惊变突生,晋军救援下的城池不过片刻之间,竟是又被匈奴所占据!定襄太守桓宣更是被匈奴人斩下头颅挂在匈奴大旗之上耀武扬威。日光所照,遍地尸首,城墙残破,血迹斑斑。

    然最为刺眼的,仍是那面大旗,仍是桓宣怒睁不瞑的首级!

    平北将军司马泰惊疑之间不由道:“怎会如此!?”

    王晃使人扶起了祖逖放在马背上,闻言一脸凝重的道:“塞外蛮夷如此狡诈,实是防不胜防也,此地不宜久留,将军不可意气用事啊!”

    此时此刻城中的匈奴兵将只是不断高呼跳跃,并没有出战的意思。但若因如此便疏忽大意,掉以轻心,只会输得更惨。平北将军司马泰强按下胸中怒火,环顾左右道,半个时辰内可攻下此城否!”

    司马泰乃是皇室贵胄,在族中也是德高望重之人,如今奉命救援定襄,反倒是被匈奴蛮夷戏耍了一番,急火攻心一时乱了心神。众将见司马泰有攻城之意连忙劝阻,匈奴人马既然在晋军背后偷了城池,必然有办法守得住。

    若是匈奴主力人马杀到这里,恐怕在场的晋军就要面临全军覆没的下场了。

    “将士们方才经历大战,如何攻坚,不若暂时撤到外围聚拢兵力再作打算啊!”晋将曲特也是上前劝谏道。

    平北将军司马泰一把年纪未曾如此气愤,老脸一阵火辣辣的烫感过后,略有几分冷静的道:“司马泰必雪此恨!撤!”

    晋军不敢停留,唯有饮恨而退,绕过定襄城时司马泰仍是不住的回头张望,满面怒容,对于那去而复返的匈奴兵将恨得是咬牙切齿。祖逖昏迷不醒在马背上颠簸,祖约在一旁拽着祖逖战马的缰绳,同样是愤怒无比。

    要知道平北将军司马泰所率领的兵马乃是来自于四面八方,而祖约与祖逖的族人便是在定襄城中啊!如今匈奴人占据了定襄城,族中男女老幼便等于在蛮夷的统治下,还不知要遭受何种的命运,这让祖约如何不担心?

    “刘渊此人并非滥杀之辈,虽是蛮夷却懂得治民之术,军令严明。待士稚转醒,汝可宽心劝之,切莫冲动。”晋将王晃不知何时来到了祖约身旁低声说道,显是看出了祖约在想些什么。

    看着晋军退走了,匈奴大将刘巨坐在城头上一副悠闲的姿态窃喜不已。自己刚与那刘曜分兵行事,便遭遇了晋国大军来袭,凭借手中的兵力自然可以抵挡晋军片刻,通知刘曜回援。

    以晋国出现的兵力来看,若是刘曜能够迅速回援,此战辛苦一些总是能获胜的。不过如此一来损兵折将,倒是未必划算了。而且那刘曜甚有韬略,若是指望刘曜按照自己的设想作战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谓求人不如求己,刘巨不过瞬间心中便有了计划,于是号召自己的部署以及刘曜留下攻城的兵马开始撤退。

    那晋军远道而来,也不是很清楚这边的状况,见匈奴兵马退了也不追赶,迅速奔着远端起火处而去。那大火乃是祖逖所放,虽然干扰了塞外联军,却也是暴露了自己的所在,导致被刘曜安排的伏兵伏击,一时陷入危境。

    晋军主力寻火起之处而去恰好救了祖逖,留下的两千来人并不足以补充定襄城的城防。定襄守军近乎全军覆没之态,区区两千兵力要守护城墙,又要打扫战场,怎会够用?

    其实祖逖所在的位置距离定襄也不过是十五六里罢了,若是有什么意外只需定襄城示警,司马泰的大军回援也是来得及的。然桓宣正指挥兵卒打扫战场时,那撤走的匈奴人马赫然杀回,顿时让定襄军民被杀了一个措手不及!

    去而复返便是观察晋国援军的动向,刘巨抛弃了刘曜做出此等举动,自然要充分利用这难能可贵的机会了。将近五千匈奴步卒发疯似的冲入定襄城,在城内城外与晋军殊死搏斗。

    晋兵分散各处,不及迎战,兵力上的劣势加上来不及排兵布阵,很快便被匈奴人杀了个干净。定襄太守桓宣也是在混战之中被匈奴兵将砍翻在地,死于乱军之中……

    有五千兵力守护这残破的城池,刘巨自信可以等到刘曜的援军前来。因此面对回头的晋军自己并不怕对方攻击,却也没有胆量出城追击士气低落的晋军。能够夺下此城,等于在刘钦面前立下了功劳,更是借此机会让刘曜的部署经历一场惨战。

    自己此举虽然得罪了刘曜,但要知道针对刘曜的势力远远多于支持刘曜的势力,便清楚自己这般举动必然是得到众人瞩目,从此可以平步青云了!想到这里刘巨忍不住在城头上放声大笑起来,任凭赵染,刘铜之辈如何得宠,然与晋军作战力有未逮,这就是能力上的不足。

    眼下正是塞外联军开疆辟土之时,唯有能力才是步步高升的根本,刘巨显然是一名有能力的将领!

    探得晋军走远,刘巨一颗心总算是落了底。而随后不到半个时辰的时间,定襄西北方向刘曜率领部队果然是前来支援刘巨了。刘巨见状心中暗笑,却是待人出城迎接刘曜。

    那刘曜本是引军撤退,却是在半途遇到了自己留在定襄攻城的部队。惊讶之余便是一番询问,刘曜不由气得笑了起来,这刘巨当真不是简单的人物。想一想也是,赵染与刘铜先后失败,第三次来战刘钦如何不是派遣精锐之将前来攻打定襄城?

    自己麾下的兵将其实早就接到了远端发现晋国援军的情报,可上报时却是撞见了刘巨。那刘巨在军中的身份仅次于刘曜,甚至是并驾齐驱,报告给刘巨之后事情也就算是告一段落。

    谁也不曾想这刘巨胆大包天,如此军情也是不透露半分与刘曜,眼睁睁看着刘曜分兵而去。刘曜临行时把军权交给了刘巨,并留下了自己的部分兵力。等到晋国援军杀到,大家正要拼命,却被下令迅速撤离定襄,不准接战。

    一应攻城器械都顾不上了,撇在原地没人关注,大家都是一股脑的跟着刘巨撤出战场,连一刀一枪斗没和晋军交锋。撤出了危险地带,刘巨变吩咐隶属刘曜的兵将去接应刘曜,自己则是带着军队不知所踪。

    听罢事情的经过刘曜当然知道自己被刘巨当做木偶操纵了一番,气愤之余对于刘钦麾下有如此将领心中感到些许的讶异。既然定襄城的功劳被刘巨夺走了,自己也应以大局为重,前去支援定襄才是。

    定襄城外刘巨率众迎接刘曜,那刘曜坐在马上迎面便是马鞭一挥!马鞭的响声好似平地惊雷般的骇人,刘巨如此心机之辈也是脸色微微错愕站在地上抬头看着刘曜,似乎对于刘曜如此反应感到意外。

    即便是二人心知肚明,若是闹到了大单于面前,刘巨自忖每一步骤都是有理可讲,有话推搪,想因此来治自己的罪是绝无可能的。

    眼下刘曜当面发作,难道以其智慧不清楚这些事情么!?

    “刘将军夺城之手段另人佩服啊!”刘曜面色冰冷挥舞马鞭,坐在战马之上并没有翻身下马的意思。

    刘巨人在地上听闻刘曜那拉长的声音,微微压下心中火气道:“多亏将军牵制晋军主力,不然末将难以夺取此地,待回报大单于必然记上将军一笔功劳。”

    刘曜闻言微微一笑,翻身下马到:“将军你立此奇功,父王面前刘曜必定有所保荐。”

    见刘曜态度一变,刘巨微微松了一口气,在听闻刘曜说要在大单于面前给自己请功,刘巨更是乐得心花怒放,可脸上仍是板得住。正待开口客气几句时,又听那刘曜压低声音在自己身旁说道:“如今正是主张各部族团结统一之际,将军此法切记不可再用,事先说明刘曜当倾力相助也。”

    身形一震刘巨心底冒出一股寒气来,在战术上自己诚然有些说辞使人难以下罪。大单于刘渊眼中素来容不得半分遮掩,即便不治自己的过错,恐怕也对自己产生了不顾大局,贪功的印象。

    算来算去,夺下定襄城立下大功,打压了刘曜,可也并非是没有所失。得到各部族的赞赏,却失去了大单于刘渊的欣赏,长远看来绝对是得不偿失的。

    抬眼去看刘曜早已领先自己一个身位向城中走去,刘巨猛打一个激灵对于这看似吃了大亏的匈奴王子首次感到一丝恐惧,急忙快步跟了上去。

    刘曜那高大的身形甚是雄壮,头也不回的道:“父王有意攻下定襄,九原隔断晋国援军,不知九原战况如何了?”

    刘巨此时早已对刘曜刮目相看,收起了轻视之心颇为恭敬的道:“末将出发之时,九原城已摇摇欲坠,只是不知晋国是否派兵前往救援。”

    满意的点了点头,刘曜心知账面上自己吃了些亏,但能够收服这刘巨,对于日后自己立足于各部族间是非常有用的。要知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尤其在塞外各部族间勇者并不缺乏,但能够运营策略到这般程度,又如此大胆的人物着实是太少了。

    “晋军虽退,不久后必是卷土重来,应对之策可有准备妥当?”刘曜问道。

    “城防破损严重,凭城而守多半是难以应对大场面。末将以为当以铁骑为主扫荡四野,使晋人难以靠近;步卒为辅屯兵要路,阻碍晋人推进速度。只等刘钦将军攻下九原,二城彼此呼应,晋军必然自退。”刘巨原本的守御方案并非如此,但现在有刘曜在这里,自然可以施行自己心中最为完美的守御战术了。

    刘曜微微摇头道:“今夜我便要离开此地,定襄城防难以帮你,无论如何切记约束军士,不可伤民。”

    刘巨略带几分失望之色,旋即也清楚刘曜不会在这里继续消耗个人的战力,于是抱拳道:“请将军放心,大单于之教诲刘巨谨记于心。”

    ……

    新兴南方的边界,两支晋军垂头丧气的碰在一处,正是平北将军司马泰的部队,以及前往救援九原的军队。

    定襄得而复失实在是让人窝火,可九原这新兴境内的治所在援军赶到前,已然被蛮夷攻破。前去支援的晋军不仅仅是挽不回败局,更是被匈奴大将刘钦率军伏击一阵死伤惨重大败而归……

    平北将军司马泰清点士卒,原本两路人马步骑共计四万有余,如今却是两万出头,两路大战之下竟是折损了近半的兵力,实在有些骇人听闻了。步卒还好说一些,可晋国的铁骑本就是不多了,此番六千铁骑折损两千多骑,让司马泰这皇室贵胄心中着实是一痛!

    得知两座城池都没有保住,又是遭逢惨败被人戏弄,军营之内兵将皆是颓丧,一时士气低落。饶是平北将军司马泰素来治军有方,此时也是踌躇不已。

    “老夫奉命救援新兴,不想遭此挫败,实乃老夫之过也。然援军未抵达之前,仍有云中,原平,晋昌三处被困,诸位有何见教?”平北将军司马泰端坐大营之内,脸色黯淡的说道。

    长子司马越起身道:“蛮夷势大,两城军少,我方营救时间太短方有此败,父亲不须自责。”

    新兴郡内的塞外联军足有将近二十万人,而司马泰麾下的兵力最多不过四万出头,以这样的兵力虽说去救援的是离着塞外联军主力较远的九原和定襄,但其面对的压力以及对手前沿兵力不断变化的变数,是难以估计与想象的。

    况且九原与定襄守军太少,不足以抵御对方的猛攻,晋军急于救援反倒是因此被说塞外联军把握机会杀了一个大败亏输!

    王晃道:“九原,定襄扼守了新兴郡内的主要道路,此两地落入蛮夷之手,想救援晋昌,云中,原平三城恐怕是难上加难了。”

    此言一处众人都表示赞同,塞外联军占据两座城池,切断了晋军与那被困三城的联系。本来凭借四万多人马与近二十万的塞外联军抗衡便不现实,但因为新兴郡内尚有六七万人马,因此看起来仍是有一线希望。

    而如今司马泰这一支人马仅存两万人,想突破对方的九原,定襄防线都是绝无可能,更不用提去支援那被围困的晋昌,云中,原平了。

    平北将军司马泰叹气道:“雁门已失,新兴再失,我大晋门户洞开,如何退敌啊……!”

    晋国眼下在幽州,辽东各地都在与塞外联军作战,新兴一旦彻底落入塞外蛮夷之手,那塞外联军便有了分兵进入幽州等各地的地理优势以及战略方面的多样化选择。

    以塞外联军的兵力优势,加上各地胶着的战况,如果真的发生了这般情况,恐怕会让晋国的整个防线彻底崩溃!晋国上下并非不知情,而是没有想到雁门郡这么快的掉丢,更没想到胡奋竟然因此一命呜呼,而匈奴趁势猛攻!

    连锁的反应让晋廷一时难以反应,加上国力的限制在给地抵/制住塞外联军之后,想控制新兴的塞外联军,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曲特抱拳道:“蛮夷之辈十分狡诈,我军屯于此处进而无门,依末将只见不若退回晋阳整顿军备,伺机再攻!”

    司马越身为司马泰长子,对于用兵之道亦是熟悉,闻言赞同道:“塞外铁骑如飞,长途奔袭并非难事,我军已遭重创难以为继,此时整顿待援乃是正道!”

    司马泰闻言微微点头,颇有几分同感,正待开口,不想却是恼了帐下一条汉子!

    “定襄军民协力守城,桓宣大人格斗而亡,此等血海深仇焉能一退了之!?”一名汉子衣衫上仍有血迹,站在帐下最末一位,此时满面怒愤快步走出喝问道。

    帐中文武闻言各自一震,举目望去却是哗然,原来说话之人非是旁人,乃是定襄城内追随祖逖的祖约!祖约乃是白身的身份跟随祖逖山阵杀敌,并无官职在身,司马泰见其忠勇,便使其帐下听命,遂有今日之举!

    “想我亲朋友( 惊雷入汉 http://www.xlawen.org/kan/5526/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