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6 部分阅读
一马当先猛冲异族阵势!
此处异族兵马乃是石勒麾下的兵将配合公师蕃部众作战,兵力不过万人而已,但比起祖逖等人被困的两千来人乃是绝对优势。石勒麾下十八骑之一的王阳心神笃定,与公师蕃一起统军来战。
不想那壶关城门再开,换得兵刃铠甲的七千名乞活军在李恽,祖约的率领下再次杀出!
壶关守军早被公师蕃偏出,后来杀出的千余人也是难以离开关下的方寸之地,而祖逖那两千人杀出之后,又是让王阳等异族将领大为诧异,诧异之余更肯定这壶关已经是空壳一个了。
谁曾料到来的根本不是壶关守军,而是从晋阳连夜赶来的晋国援军!?壶关之战今夜方启,就算壶关晋军前去救援,来回也要第二天傍晚方可,谁曾想到晋阳早早派出乞活军回来加强装备,恰是救了壶关,更是出乎意料的成为了奇兵!
重兵夹击之下,战局顿时扭转。王阳与公师蕃见到形势不妙也是不敢恋战,连忙率军撤走。乞活军一阵追杀斩获不少,祖逖却是带着王晃等人入关,救治伤兵,这一战壶关守军折损大半,已然没了再战的能力。
邺都外围,石勒率领部骑在勘察四周地势之后仰望星空,闭目沉思。大将夔安在一旁道:“一块肥肉便在嘴边,却是不去吃,想不到大哥有这般的定力。”
“这是肥肉么?在石某看来肉虽鲜美,却是剧毒呢!”石勒睁开双眼,目光如炬的看着夔安。这一刻夔安觉得大哥石勒的目光,比那天上的星辰还要耀眼似的。
夔安想了想道:“大哥的话虽然有道理,若是能够攻入城中此乃不世之功,怎么看都是利大于弊,大哥你难道真的不动心么?”
自从石勒在公师蕃的帮助下一举扫清了邺都外围的晋军后,便放弃了攻打邺都的计划,而是把近乎三分之二的兵力都派去了壶关作战,意图攻下壶关陷落整个晋军的西线。
这一战略部署与出发之前匈奴大单于刘渊交托的命令截然不同,然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石勒在军中的威望无人可以动摇,麾下又都是自己的部众自然是听命行事了。
见夔安仍是不解自己的想法,石勒笑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我部兵不满万,邺城之内仍有奋战之士,这个程度对我等最是有利,强行攻城若是失败岂非大祸临头?”
夔安想了想道:“公师蕃麾下尚有一万多名降卒,若使其攻城,我方胜算颇大。”
石勒自然清楚夔安的想法,摇头道:“公师蕃此人野心极大,若不掌权尚可相安无事,如若掌权必然天下大乱。此等人物与王弥之流臭味相投,对于我匈奴大业未必便是臂助。这灭晋首功若有其人一份儿,此人必然重兵在握,日后绝非安稳之辈。”
十八骑的另外一名大将刘鹰闻言道:“刘曜之辈大哥素来不如法眼,王弥不过北营次将,大哥何以如此重视?”
石勒虽然曾经做过奴隶,可毕竟也是小部族的族长家庭出身,雄才霸略隐而未现。只有这十八骑兄弟对于石勒的本事佩服之至,无论年记长幼都甘愿奉其为主。刘曜乃是匈奴大单于刘渊的养子,可在石勒眼中却是从来不是什么危险的人物。
唯有王弥这个名字始终念叨嘴边,未曾有过片刻小觑,在他人眼前石勒神秘莫测甚少发言,可在众兄弟之前石勒对于一些需要小心的人物都是经常告诫众人的。
石勒叹道:“刘曜才略过人,对于大单于忠心耿耿,何必担心?北营排名王弥虽在刘伯根之下,然我观此人好为乱,不喜治,实乃危险人物!我匈奴要开创霸业,当人尽其才,可若要定世,此人乃是变数所在。”
夔安此刻了解了石勒的想法道:“王弥精于谋划,公师蕃善于隐忍,若此二人掌握兵权各镇一方,假以时日一旦羽翼丰满,难道会?”
说到这里众人心中都是一沉,石勒的担心并不是没有道理。王弥的才华是无法掩盖的,匈奴正是开疆辟土之时,以王弥的才华建功立业逐步上位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
如果今日攻破了邺都,这公师蕃的功劳不会比石勒小,加之乃是晋人投诚,大单于刘渊必然加以重任,如此一来公师蕃的势力膨胀起来,对于匈奴霸业的前途来讲,又是一个难以控制的因素。
“大哥的担心不无道理,但若只是为此便错失这般的盖世奇功,实在可惜啊!”刘鹰两拳对撞,颇为心痛的道。
能够攻破晋国的都城,灭掉晋国,无论带来的影响是怎样的。石勒这一支不满万人的部队定然会一跃成为匈奴大单于刘渊麾下最不容忽视的势力。那个时候石勒所拥有的势力恐怕会是眼下的十倍还不止!!
这样的机会便因为他人的缘故而放弃,是否过于愚蠢了?
“听闻鲜卑族段氏陈兵平原,欲以怀柔之术破城,你们有何看法?”石勒顾左右而言他,忽然问道。
东线战场王弥一举歼灭了晋国的有生力量,更是使鲜卑族段部之人攻打平原。这件事儿众人当然有所耳闻,刘鹰道:“段氏老儿舍不得消耗兵力罢了,还能为什么呢?”
夔安也是摇头道:“若是能够发力攻下平原,段氏或许在我等之前已经杀到邺城,看来段务目尘老矣,这般机愈竟也视而不见!”
人总是要老的,一旦老迈难免各方面能力都开始衰退。段务目尘当年也是辽西叱咤风云的人物,与当时的魏国颇有交往,深有城府。如今刘鹰与夔安看来,段务目尘的判断力显然已经跟不上形势了。
石勒看着两个兄弟微微笑道:“若是这般认为,只能说你们尚嫩,段务目尘才是真正的老狐狸啊!”
“大哥这话怎么说?”夔安,刘鹰闻言四目对视不由问道。
“这城池拥有晋国最为坚固的守御,外围也有精兵强将守御,若非联系好了那公师蕃,凭借我们这万把人难道能够攻破此城么?”石勒冷冷的说道。
一路而来虽然敌人强大,但夔安等人都是热血沸腾,兴奋无比,此刻见兄长话锋转冷,不由得愕然不知道所以。
石勒冷哼一声道:“刘曜,刘乘皆是族中智将,麾下兵马数倍于我等,大单于偏偏使我等向前而不任用亲信,这其中的缘故你们没有想过么?”
“这……请大哥明示!”夔安与刘鹰当然知道石勒说的句句属实,刘曜仍是留在匈奴大单于刘渊身旁,随后便被安排进入幽州作战;刘乘则是奉命南下攻打晋阳,这两路虽然也是委以重任,可比起直击邺都这作战任务来看根本就是小打小闹了。
现在石勒如此发问,夔安与刘鹰虽然不是才智过人之辈,也知道这其中的内情可不是大单于刘渊特别看中石勒的缘故了。
“谁破此城,谁便闻名天下,匈奴大军之中,唯有大单于能担此声名。这么说,你们还不清楚么!?”石勒断喝一声,顿时犹如当头棒喝,醍醐灌顶,夔安与刘鹰等人身形剧震,终于知道了为何石勒面对不世奇功毫不动心的原因所在。
无论是谁,一旦攻破了眼前这座城池,便是灭掉晋王朝的首功,必然天下为之传名。可是在大单于刘渊的麾下,有这般如日中天的名望,不仅仅是功高震主,更是让其他部族嫉妒无比。
即便是庞大的部族,到头来也是要被各方势力以及大单于刘渊暗中打压的,更何况石勒这等只有部族万名战士的中小型部落呢?如此惊涛骇浪,连拥兵五六万的鲜卑族段部都不敢涉足其中,自己有多大的胆子竟敢去触碰这等禁区?
石勒麾下的兵力有限,攻城失败便要承担败军之责,攻城成功,便成为了眼中钉肉中刺,名望照耀之下不被人玩死才怪。那刘曜乃是刘渊的养子,而刘渊又不是没有子嗣,怎会让刘曜前来?
所以刘曜知机的请命进入幽州作战,避开这一风险;而刘乘虽然不理解大单于刘渊的意思,可也被刘渊调往晋阳作战。就连那远在南皮的王弥也清楚其中的利害关系,把北营军卒留在南皮美其名曰安抚民心,却是让鲜卑段部的人打头阵。
如果不是段务目尘宝刀不老识破其用意,宁可然人嘲讽着在平原按兵不动,恐怕段部便要担下这看似光鲜,实则危机四伏的功劳了。
作为塞外联军的最高统帅,匈奴大单于刘渊自然不会抢着前往邺城,也不会公开说把邺城留给自己。但聪明者都会看出这般心思从而有意避让,如此既能得到刘渊的赏识,又不会以身犯险,何乐而不为?
刘鹰不无担心的道:“这般看来,难道是大单于对我等动了杀机!?”
石勒恢复了往日的冷静道:“大单于对我等高看一眼,唯恐他人不识其意耳。但若我等被功名所诱铤而走险,便是自寻死路了。因此只要不让晋帝离开邺都便是大功一件!”
“如果不是大哥聪明,我等兄弟恐怕早已步入死路而不自知,接下来怎么做全听大哥吩咐!”夔安惊出了一身冷汗,此时对于石勒的决定在无异议。
石勒淡淡的道:“这般功劳我等自然不敢居之,然只要让晋帝动弹不得,便足以让我部族势力得到提升。”
此时此刻,同一片天空之下,邺城之内静谧无声。街道上往来巡视的兵卒整齐划一,井然有序,百姓在家中虽然感到恐惧,但却是不敢有分毫的动静。公师蕃的倒戈一击让邺都城内的信任降到了最低点,大量的司马氏亲信走马上任,率领兵将巡视城中,以防再有类似的事件发生。
就算是小儿夜啼,也会被当做乱臣贼子一般对待,此番虽然让人心更加的慌乱,但却把邺城内的形势暂时平稳下来。
无论如何晋国君臣也没想到东西两线告急的同时,邺都外围的防线竟然如此轻而易举的被人破掉,更可怕的是公师蕃以及一干兵权在握的将领投靠了胡人,白白葬送了外围的精锐晋军!
此时此刻绝望之人早已绝望,抱有一丝幻想之人也感受到了切肤之痛。到了这步田地,城外的异族兵马究竟有多少都是不得而知,可屡屡派出的探子都被人捕杀之后弃尸城下,足以说明了外围异族的围困力度。
邺都之内尚有兵马,可不知道敌情,不知左右形势,该如何是好?是死守国都,还是开门出战,或是避而远之,此时此刻群臣各执己见,人人都认为自己的建议才是正道,到了这般危急时刻反而是不肯相让,争执不休!
晋帝司马攸自忖付出了全部的努力来维系国家的生存,奈何倾尽全力仍是难以改变铁一般的现实。直到这一刻,司马攸才觉得这一切多么的荒唐,多么的可笑。那匈奴之主刘渊打着汉室旗号来征讨晋国,背国之辈则是职责司马氏篡夺曹魏社稷而投身匈奴!
眼下满朝文武争论不休,可在这些人心中,还有多少是终于晋国的,有多少人心中想的是如何献媚于匈奴?
三代苦心经营的基业怎可如此想让他人?晋帝司马攸看着闹哄哄的朝堂,五味杂陈,把眼去看人群中一名彪形大汉,心中暗自有了决定!
第二百四十一章 邺城之战(上)
更新时间:2013-05-02
“壶关竟然未能取下?若是关中真有如此多兵马,就不会让那王晃这般苦战了。”石勒看着麾下十八骑之一的王阳,以及投靠匈奴的晋国将领公师蕃笑着说道。
那王阳与公师蕃联手袭击壶关,眼看便要成功,却是被祖逖兄弟前后两支人马冲杀的大败。若不是晋军无力追击,恐怕兵力的折损要比现在严重多了,可即便是如此,这一战也折损了三千余人。
石勒一部人马只有不到万人,余下的一万多名兵力都是公师蕃的汉人军队,这般败仗损失的大部分都是汉人,公师蕃颇有不悦的道:“石族长不取邺城也就罢了,壶关又是未能拿到手,这该如何是好?”
早在匈奴死士在邺都散布月内灭掉晋国的谣言之时,公师蕃便接到了任命开始负责邺都外围的布置,同时也开始暗中沟通匈奴之人,为自己留下一条后路。这种事情不仅仅是公师蕃去做,实际上晋国大势已去,至少是凶险的局势下,有心者谁不偷偷的给自己留下后手以防不测?
匈奴人退去大家便是相安无事,可一旦国家有了什么闪失,事先与匈奴有了交情,自然也能保证自身的地位以及家族的生存。这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你在做,我也在做,只是不让司马氏一族,以及晋帝知道就可以了。
在匈奴兵马出现之时,公师蕃也曾经想过捍卫晋国的安危,这种念头很快便被另一种的想法取而代之。与其随着晋国一切沉沦,为何不能追求更大的权力?
清理邺都外围的晋军,公师蕃可谓是十分卖命,各种手段尽数用上,这才让晋国外围的各路晋军在不明就里之时便稀里糊涂的没了抵抗的力量。依照这样的势头下去,那邺城之内互相猜忌,人心惶恐,攻取下来也并不是没有机会的。
偏偏这石勒,大好机会就在眼前竟然无动于衷!如今奇袭壶关未竟全功,反而损兵折将,而邺都之内想必也在此时稳定了些许的局势,公师蕃想起来不由得火冒三丈,在心中压着,可脸色上已是让人看得出了。
见公师蕃言语神态丝毫不把石勒放在眼里,石勒麾下的夔安,刘鹰,王阳等人皆是怒容浮现,瞪视公师蕃。而公师蕃能够策反大量的晋军跟随自己,自有其统御人心的手腕,身旁的汉人将领也是怒目相向,气氛顿时紧张起来!
“公师大人乃是大单于的暗棋,石某不过是开路小卒罢了,攻击壶关未能成功虽然意外,可若因此耽搁了大单于的事情,怕是你我都担待不起。”石勒见公师蕃麾下的兵将经过一番败绩折了锋锐,心中暗自冷笑,口中悠悠说着。
公师蕃早就与匈奴大单于刘渊勾搭上了,对于石勒这般的中型部落的族中当然不放在眼内,此刻闻言心中一凛道:“壶关晋军若是来自晋阳,数日之内邺城外围必有司马氏的援军,凭你我这点兵力如何能够让司马攸小子坐守此地不得动弹?”
对于接下来的战略公师蕃心中也是有数,壶关是否拿下不过是一桩功劳而已,能否围住邺城让司马氏的掌权者无法脱困才是干系身家性命以及日后荣华富贵大好前程的关键所在。
石勒道:“邺城之中尚有两万晋兵,若是公师大人的情报无误,晋人最后的战力也只是如此。壶关方面的晋军尚且不可估量,但若得知邺城危机,全师回转也并非是不可能的事情。”
公师蕃脸色仍是不善,奈何自己有意挑起争执对方却是毫不理会,这般的态度让公师蕃一时也没法更加露骨的挑衅。于是公师蕃道:“城中兵力我自然清楚,这一点绝对无误,眼下你我并无后援,唯有兵分两路。”
“壶关,邺城你我各负责其中一路,公师先生请选吧。”石勒见二人想法相同,颇有风度的道。
壶关也好,邺城也罢,都是不可或缺的作战任务。选择阻拦壶关的晋国援军,还是围困邺城都不轻松,公师蕃本来还有些算计,此时见石勒摆出一副大方的姿态,顿时有所顾忌,沉思起来。
晋阳的晋国兵马足有四五万人,若是倾力杀回,自己麾下不满两万的兵力是否能够抵挡得住?答案并不乐观。可如果晋阳的晋军没有全军回援的能力,这一路的负担相对要小得多了。
负担小了,可功劳上又要怎样去衡量呢?围困邺城也要面临很多变数,司马攸小儿坚守不出事情就简单了,但若倾巢而出,自己麾下的兵将摄于晋国余威能否敢于面对旧主作战也是未知之数啊……
“你我兵力皆是不多,此番作战当有期限,不知大单于援军几时可到?”公师蕃在片刻沉吟之后张口问道。
石勒两手一摊道:“临行之前并未听到有相关安排,平原方面虽然已经有人前去通知,想必也要耗费不少时日。公师大人难道对于两处都没有把握么?”
此话一出,四周匈奴兵将都是面露得意之色,方才被你汉人小觑,如今石勒轻描淡写的已然扳回了局势不说,反而更压住了公师蕃的气焰。
“哦?难道石族长有信心长期围困晋军么?”公师蕃心知对方并非善类,此刻反问起来,虽然仍是处于下风,但却有了反击的机会。
石勒笑道:“石某奉命而来,就算不敌也要拼到最后一刻!至于要多少时间,抑或是最后的结果如何,并不在石某的考虑范围之内。”
见石勒这般口气,公师蕃倒是嘿然笑道:“我公师蕃既投身大单于,便当犬马之劳,壶关方面交给我了!走!”有了决定,公师蕃带着麾下兵将向壶关方向而去,竟是多一刻也不留!
“此人怕是比想象的更难应付!”石勒回头看了看远方的邺城,叹了口气,便开始着手安排围困邺城的战术。
邺城攸关晋帝司马攸的何去何从,公师蕃虽是急于立功在匈奴军中夺取一席之地,可如此重要的干系,自己麾下又都是刚刚反水的兵将,若是面对一国之主,多半是难以下手的。
因此这般重要的事情还是交给匈奴人自己去做比较好,而抵挡壶关的晋军虽然也是困难重重,可毕竟晋国援军的数量仍是未知之数,显然还有缓和的余地。
“哼!石勒小儿没有一句实话,若是后方没有援军,你会如此安稳么!?”心中冷笑,公师蕃率领麾下兵将,并且调集在附近的兵马聚集一处,杀奔晋阳城去!
行至半途忽而前方留守的兵将前来禀报,那壶关的晋军始终毫无动静,公师蕃闻言不由得暗自点头。就算壶关之内有晋阳的援军撑腰,然壶关本身的晋军经过一番大战之后损失殆尽,必然削弱了晋国援军的战斗力。
为了避免重蹈覆辙,以及保持壶关的安全,晋国援军必然要分兵留守,如此能够出击的兵力便更是少了。
一夜的鏖战,公师蕃继续使数百军卒在壶关附近监视晋军的动向,自己整顿万余人马择地安营,埋锅造饭。兵将们奋战一夜,饥肠辘辘,困倦无比,趁着壶关晋军尚无动作抓紧时间休息才是首要之任。
这公师蕃也是善于用兵之人,退兵的途中便派遣数百卒返身箭矢壶关晋军。如今了解了壶关的动向,一切便有条不紊的展开了。
“将军,匈奴人看守邺城真的牢靠么?”大将徐辉经过一夜大战仍是精神不减,来到公师蕃营帐中道出自己的疑虑。
公师蕃略带几分疲惫道:“这一点无须担心,那石勒虽然兵少,但颇富谋略。邺都之内司马氏早就乱了心神,多半拿不出什么像样的主意,这晋国算是灭了!”
见公师蕃十拿九稳的样子,徐辉微微皱眉道:“莫非城中也有我方之人?!”
公师蕃面带得色道:“与大单于有来往的,并非我一人。只要匈奴大军压城,我相信城内必然有人顶不住压力而献城。司马氏对于朝堂以及军队的控制力已然十分有限,妄想在城中躲避刀枪不过是坐以待毙罢了。”
“怪不得将军选择壶关这一方向,形势要好过邺城许多。”徐辉乃是公师蕃的心腹将领,善于用兵作战,听公师蕃所言便明白其用意了。
邺城继续守下去只是等死,若是出城一战或许还有几分生机。那晋帝司马攸不过中平之才,朝中群臣军中将领也是三心二意者居多。只是朝堂之上仍有睿智之人,帝王左右也不缺乏远见之辈。
这些人虽不能匡扶社稷,但在这个时候说动晋帝司马攸出城一战也不是什么难事儿。
壶关,平原这东西两方的重要城池都面临战事,而邺都附近的城县更是被公师蕃扫荡一空,早就没了驻守的兵力。这样的形势下,只要能够认清现实,做出出战的选择对于晋帝来讲并不是什么难事儿。
邺城内还能聚集多少兵力,这些兵力的战斗力又是怎样,公师蕃是最清楚的。邺城内的晋军出城一战的可能性远大于晋阳兵马全师回援。既然这样,选择壶关而放弃邺城便在情理之中了。
“只要半日的光景,大军便足以恢复战力,那时我陈兵壶关之下,屯驻交通要路守营不出。除非有两倍以上的兵力,否则想要救援邺城便是痴心妄想!”公师蕃一手拍在桌案上,甚是满意自己的计划。
饭香传来,公师蕃与徐辉都是腹中作响,二人虽是统帅精力胜于常人,可一夜激战也是早已腹内空空。
正要吩咐军卒端上饭食,忽而营外一阵大乱,喊杀声震天传来!!
“嗯!?不好!”公师蕃与徐辉对视一眼皆是看出对方眼中的震惊,几乎同时起身来不及穿上铠甲,抄起一旁的兵器便冲出营帐一看究竟!
“将军不好了!不知何处杀来的晋军,兄弟们都在休息来不及整队……”营外的副将见到公师蕃出来连忙禀报道。
公师蕃顾不上险些与那副将撞在一起,手一挥道:“迅速聚集兵马,开始反击!”
不清楚对方的兵力,但公师蕃也不是轻易认输的人。聚集兵力原地展开反击可谓是行险一搏,如果对方兵力不多此举便可转危为安,但若对方兵力颇多,倒是让自家兵力折损的更是多了。
只是眼下这般时候没有弄清形势,四处乱跑更容易被人算计,倒不如聚集兵将看清形势再作打算。
那晋军勇猛无比,锐气正盛,在营盘内往来冲杀看似杂乱无章,实则另有奥妙,竟把大半的叛军杀得七零八落难以形成有效的汇聚。
“此乃骑兵战法,用在步兵身上,真乃将才也!”叛将徐辉率领三四百亲兵组织兵将反击,见到对方施展的战法不由得惊呼道!
“叛国逆贼见识不差!”一声喝猛地传来,晋国大将祖逖跃马挺枪猛然杀来!
徐辉暗自震惊,手中大刀不敢怠慢虎虎生风迎着对方攻势。与此同时乞活军兵马也同时杀到,四面开杀把徐辉这一干四五百人围在当中短兵相接!
原来在壶关之下祖逖见敌军退走,心系邺城动静又怕敌军卷土重来,于是便与弟弟祖约带着三千乞活军一千精锐晋军悄然绕路离开战场并没有回到壶关。那公师蕃的数百兵卒乃是逃命到半途硬生生奉命折返,对于祖逖这一支人马的动向自然是来不及见到的。
那壶关城门一关,看起来也就是那个样子,谁也想不到其中近半数的兵力早被祖逖带走了。
祖逖尝试前往邺城,并使弟弟祖约亲自哨探前方动静。在靠近邺城外围的途中发现匈奴骑兵的踪迹,不敢停留唯有折返。那哨探的范围如此之大,显然匈奴人还没有占据邺城。
祖逖兄弟正头疼如何能够解除邺城的包围,不想探马却发现了公师蕃这一路人马去而复返。
祖逖何等聪明,一眼便看出公师蕃这般行动必然有所图谋。因此率军远远潜伏,直到叛军营中升起炊烟,方才率军悄然杀来。负责守护营帐的叛军虽然有所差距,然营中将士都是正在休息,等众人爬起来早已时为时已晚。
叛军将士若是未曾休息,还能凭借一股心气儿奋力拼杀。可是在营中懈怠许久,闻着饭香,此时遭遇敌袭谁还有心思抵抗?祖逖心知对方兵多,便以骑兵的战法突入营中,凭借军队的快速冲锋往来冲杀不断,使得叛军局势大乱。
可一阵冲杀之后,赫然发现部分叛军开始被组织起来抵抗,祖逖在阵中搜寻一番便盯上了这叛将徐辉。
刀枪并举,杀得难解难分,然祖逖心存必杀之意枪枪凶狠无比。徐辉见祖逖凶猛,四周更是越来越多的晋军,心中打怵便欲脱身。不想撇了祖逖,却是被一留心许久的祖约从斜刺中杀出,一枪戳翻马下被乞活军步卒上前乱刀了解了性命……
徐辉一死,方有起色的叛军顿时又是瓦解,其程度更甚之前。祖逖见了大喜,与祖约各自引兵冲杀放火,可怜一万多名叛军此时毫无斗志开始崩溃。那公师蕃见了心中一痛,双眼喷火!
在匈奴势力中想混出头脸,必然要有自己的实力。如今这些肯追随自己的叛军,便是公师蕃立足匈奴各方势力的根本。眼看一场突袭就毁了自己的根本,公师蕃如何不怒!?
“嗯!?此子不是昨夜晋军领兵之人!?”见是祖逖,公师蕃不由得更是火冒三丈,怒发冲冠!
这明明就是壶关之内的晋国援军,为何前方的数百名兵卒竟说其身在壶关之中?
两军对垒,情报上有了这样的误差,这一仗可谓是败得不冤枉啊……虽说是投靠了匈奴,可叛军的出身也是晋兵。突如其来的浑水摸鱼,内外夹击倒还算是在行,但如此局势下让这些兵将挺身硬拼,倒是不现实了。
“可恶啊!撤!”公师蕃心中万般不舍,但大势已去唯有下令退兵待日后卷土重来。
祖逖见公师蕃四周兵力颇多,也不去追赶,而是率领乞活军扑杀小股的叛军。一支军队获得了胜利,士气以及兵士的精神状态便有了很大的提升。战场之上的信任,默契,娴熟程度以及格斗技巧都会有所提高。
若是长期获胜下去,便是所谓的精锐之兵!
祖逖麾下的乞活军远未达到精锐的程度,但连续的胜利让这些乞活军也是得到了各方面的提高。
祖逖不愿意过多的折损兵力,因为邺城外围那才是匈奴真正的实力。无论公师蕃有多狡猾,但终究其麾下的兵士仍是摆脱不了晋国兵将的劣性。这样的军队遇到了祖逖,只有失败而已。
大战之后,只余下的遍地尸首以及残破的营帐。被战火灼烧的大地一片血红,黑黢黢的旗帜车仗随处可见。
而祖逖的乞活军再一次的不知所踪!
第二百四十一章 邺城之战(下)
更新时间:2013-05-03
繁华帝都似水流年,一去不返,人心惶恐,百姓争相打探城外的消息,各有打算。宫墙之内却是毫无动静,唯有各部大臣领命而出,人人神色肃穆,似乎朝廷对于眼下的困境业已有了定论。
煦煦微风,绿树轻摆,一彪军铁甲罩身,巨橹长矛缓缓步出邺城西门,人数约在三千左右。前军出了城门没有停滞,行出三里路方止,开始列阵之后,又是百余车仗随后退出与三千铁甲兵汇聚一处。
晋将手持大刀,纵马往来巡视数次,见阵势端得是毫无破绽,这才下令行军。便在这三千铁甲兵整顿之时,从邺城各门中奔出百余探马四下散开,侦查方圆十里的动静。
邺城北门外此时也聚集了约有六七千晋军的队伍,清一色的步兵装备虽然没有西门晋军那般的精良,可也是应有尽有甚是齐全。人声马吠,打破一片宁静,空气中渐渐弥漫杀机,紧张之余更使人心动不已,兴奋莫名。
与此同时,邺城东,南城门亦各有人马列队而出,各有数千人的样子。待整队完毕,四支队伍竟是奔着壶关方向而去。
几声惨呼远远的传来,是晋人斥候临终前的呼喊,更是警示晋军四周伏有敌军的警兆!
无动于衷,四支晋军前后不一,左右相护的继续前行,似乎对于这般情形早已在意料之中了。
壶关是连接晋阳与邺城的要害之地,一旦陷落,晋阳晋军等于陷入匈奴大军的包围之中,整个西线晋兵恐怕就此便要全军覆没。然发邺城仅存的兵力前去解救壶关,在般紧迫的形势下,算不算明智之举,便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了。
大难当头,当须一搏!
晋军走出十余里地,沿途已然发现两支匈奴骑兵左右吊着,慢慢跟随也不前来作战。匈奴乃是铁骑,晋人却是步卒,骑兵不来袭扰,步卒也只能当做没看见对方继续行军。
“大哥,晋人搞什么把戏!?”匈奴大将刘鹰看不懂晋人的布置,不由得问道。
石勒看了一眼前一天大败的公师蕃,不由得摇头道:“我方兵力已然不足同时围困壶关,邺城两处。邺城之人尚不知晓此事,若是打定主意连接西线晋人,以求解除邺城之围,这倒也是个办法。”
自从被祖逖击败之后,公师蕃虽然搜罗了败卒八九千人,可战斗力已然大幅度的降低,独当一面已是不可能的事情,唯有跟谁石勒行动而已。那石勒麾下战士也未满万,自然也不愿意去壶关作战,于是二人便屯驻在邺城附近一心等待后援。
“邺军如何动作都在我等掌控之中,石族长是担心祖逖那一路人马么?”公师蕃锐气大减,对于石勒等人的态度有了相当幅度的好转,此刻问起正是猜中了石勒的心里。
石勒微微点头道:“既是有意躲藏,想必是等待时机,图来!”
两名匈奴将领闻言使人拿来了地图,石勒便在马背上自习看起来,不过几眼便看出了门道,略带几分猜测的道:“有此路一直前行当是壶关,若是转路可去河内,晋人的目的倒地是哪一个呢?
夔安与公师蕃几乎同时说道:“河内王司马伷早已前往河内整顿兵马,若是晋帝投奔河内,乃是大有可能!!”
无论是匈奴人还是晋国的叛将,都不认为晋帝司马攸有前往壶关作战的勇气。帝王乃是一国之尊,岂可以身犯险?若是统领千军万马御驾亲征当是威风凛凛,可眼下这般情形野外作战随时都有覆灭之危,晋帝司马攸有这个胆量么?
当初的晋公司马炎曾经一而再再而三的避开汉军锋锐,从而导致了许昌,陈留,濮阳等地各地的沦陷。眼下的晋帝司马攸不过是司马炎的弟弟,论起才华气度还略逊司马炎几分,还会有什么打算?
“有劳公师大人率领兵马前去邺城试探,石某人相机而动。”石勒见夔安与公师蕃这代表匈奴与汉人的双方将领态度相同,当下不再犹豫道。
野外的晋军足有一万五六千人,这几乎是邺城晋军的七成左右,公师蕃的兵马折损不少,正可应付这份差事。既是不用自己野外搏杀,公师蕃微微点头道:“围魏救赵,却是妙策!”
当下公师蕃与八九千叛军浩浩荡荡的杀奔邺城,一路上更是搞得锣鼓震天动静极大,唯恐那出征的晋军得不到讯息。
石勒一方暗中调集兵马,对于晋军通信不加阻拦,准备看看晋人的反应。那出征的晋军很快便得到了消息,出乎意料的是竟然没有任何停滞,更是不带丝毫的影响,仍是保持速度的向西行进。
“大哥,这该如何是好?”看到晋军若是继续前行,便会脱离了匈奴兵马的截杀半径,夔安连忙问道。
石勒微微叹息道:“事到如今想惜力也是不能,传令众兄弟准备作战!”
战令下,匈奴各路人马调动频繁号角齐鸣,方圆十几里内听得真切。石勒吩咐人传令给前往邺城的公师蕃后续事宜,便引兵去围杀晋军。
听到匈奴人作战的号角声,此刻的晋军也是有了反应。侧翼的一支晋军好似离弦之箭的全速奔跑,杀奔附近的一处匈奴兵马!
该处约有千余匈奴步卒,一直是在侧翼缓缓的跟随晋人脚步,相距十里有余。不想早就被晋人斥候锁定,匈奴人等待号令行动,晋军何尝不是等待时机发作?
三千晋军猛然杀至,为首一员晋将一马当先,跃马闯阵口中呼喝道:“胡人胆量不小,竟不避让,可知周浚之名么!”这晋将乃是当朝的骁骑将军周浚周开林,当年在中原大战颇为活跃。
对面匈奴将领披头散发,一脸凶相,手中铁矛一震也是迎面杀来,哈哈笑道:“爷爷赵鹿是也,晋人莫要下破了胆!”
刀矛相交,两军更是短兵相接,肉搏厮杀!周浚大刀迅疾,变招凌厉,大刀过往之处一股惨烈之气犹然而生!
“胡狗夷名未曾听闻!”周浚身居高位,在晋军之中也算是出了名的人物。而那赵鹿乃是石勒麾下十八骑之一,石勒不过是中等部族的族长罢了,其人在晋人圈子里尚是无名之辈,何况赵鹿了?
赵鹿闻言恼怒,长矛频频点刺,锐利寒芒杀得四周碍手的晋兵血花点点,反唇相讥道:“爷爷大名也不知道,看来你也不过是井底之蛙!”
周浚又气又笑,心想公师蕃这走狗既然投降了匈奴,匈奴之人如何不清楚自己的底细?想到这里知道对方乃是故意激怒自己,周浚脸色一凛,大刀招数陡变全力施展之下誓要斩将立功!
匈奴铁骑扬名天下,晋人是吃过苦头的。未曾想今日一战方知匈奴步兵比起那铁骑也是不遑多让。三千晋军奋力攻杀,硬是折损了不少人手,仍是被匈奴的悍勇之势扯平了局势!!
见晋军有了动作,匈奴大军自然也不闲着。匈奴大将刘鹰,王阳各领千人从左右两翼加入战场,试图支援赵鹿。( 惊雷入汉 http://www.xlawen.org/kan/5526/ )
此处异族兵马乃是石勒麾下的兵将配合公师蕃部众作战,兵力不过万人而已,但比起祖逖等人被困的两千来人乃是绝对优势。石勒麾下十八骑之一的王阳心神笃定,与公师蕃一起统军来战。
不想那壶关城门再开,换得兵刃铠甲的七千名乞活军在李恽,祖约的率领下再次杀出!
壶关守军早被公师蕃偏出,后来杀出的千余人也是难以离开关下的方寸之地,而祖逖那两千人杀出之后,又是让王阳等异族将领大为诧异,诧异之余更肯定这壶关已经是空壳一个了。
谁曾料到来的根本不是壶关守军,而是从晋阳连夜赶来的晋国援军!?壶关之战今夜方启,就算壶关晋军前去救援,来回也要第二天傍晚方可,谁曾想到晋阳早早派出乞活军回来加强装备,恰是救了壶关,更是出乎意料的成为了奇兵!
重兵夹击之下,战局顿时扭转。王阳与公师蕃见到形势不妙也是不敢恋战,连忙率军撤走。乞活军一阵追杀斩获不少,祖逖却是带着王晃等人入关,救治伤兵,这一战壶关守军折损大半,已然没了再战的能力。
邺都外围,石勒率领部骑在勘察四周地势之后仰望星空,闭目沉思。大将夔安在一旁道:“一块肥肉便在嘴边,却是不去吃,想不到大哥有这般的定力。”
“这是肥肉么?在石某看来肉虽鲜美,却是剧毒呢!”石勒睁开双眼,目光如炬的看着夔安。这一刻夔安觉得大哥石勒的目光,比那天上的星辰还要耀眼似的。
夔安想了想道:“大哥的话虽然有道理,若是能够攻入城中此乃不世之功,怎么看都是利大于弊,大哥你难道真的不动心么?”
自从石勒在公师蕃的帮助下一举扫清了邺都外围的晋军后,便放弃了攻打邺都的计划,而是把近乎三分之二的兵力都派去了壶关作战,意图攻下壶关陷落整个晋军的西线。
这一战略部署与出发之前匈奴大单于刘渊交托的命令截然不同,然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石勒在军中的威望无人可以动摇,麾下又都是自己的部众自然是听命行事了。
见夔安仍是不解自己的想法,石勒笑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我部兵不满万,邺城之内仍有奋战之士,这个程度对我等最是有利,强行攻城若是失败岂非大祸临头?”
夔安想了想道:“公师蕃麾下尚有一万多名降卒,若使其攻城,我方胜算颇大。”
石勒自然清楚夔安的想法,摇头道:“公师蕃此人野心极大,若不掌权尚可相安无事,如若掌权必然天下大乱。此等人物与王弥之流臭味相投,对于我匈奴大业未必便是臂助。这灭晋首功若有其人一份儿,此人必然重兵在握,日后绝非安稳之辈。”
十八骑的另外一名大将刘鹰闻言道:“刘曜之辈大哥素来不如法眼,王弥不过北营次将,大哥何以如此重视?”
石勒虽然曾经做过奴隶,可毕竟也是小部族的族长家庭出身,雄才霸略隐而未现。只有这十八骑兄弟对于石勒的本事佩服之至,无论年记长幼都甘愿奉其为主。刘曜乃是匈奴大单于刘渊的养子,可在石勒眼中却是从来不是什么危险的人物。
唯有王弥这个名字始终念叨嘴边,未曾有过片刻小觑,在他人眼前石勒神秘莫测甚少发言,可在众兄弟之前石勒对于一些需要小心的人物都是经常告诫众人的。
石勒叹道:“刘曜才略过人,对于大单于忠心耿耿,何必担心?北营排名王弥虽在刘伯根之下,然我观此人好为乱,不喜治,实乃危险人物!我匈奴要开创霸业,当人尽其才,可若要定世,此人乃是变数所在。”
夔安此刻了解了石勒的想法道:“王弥精于谋划,公师蕃善于隐忍,若此二人掌握兵权各镇一方,假以时日一旦羽翼丰满,难道会?”
说到这里众人心中都是一沉,石勒的担心并不是没有道理。王弥的才华是无法掩盖的,匈奴正是开疆辟土之时,以王弥的才华建功立业逐步上位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
如果今日攻破了邺都,这公师蕃的功劳不会比石勒小,加之乃是晋人投诚,大单于刘渊必然加以重任,如此一来公师蕃的势力膨胀起来,对于匈奴霸业的前途来讲,又是一个难以控制的因素。
“大哥的担心不无道理,但若只是为此便错失这般的盖世奇功,实在可惜啊!”刘鹰两拳对撞,颇为心痛的道。
能够攻破晋国的都城,灭掉晋国,无论带来的影响是怎样的。石勒这一支不满万人的部队定然会一跃成为匈奴大单于刘渊麾下最不容忽视的势力。那个时候石勒所拥有的势力恐怕会是眼下的十倍还不止!!
这样的机会便因为他人的缘故而放弃,是否过于愚蠢了?
“听闻鲜卑族段氏陈兵平原,欲以怀柔之术破城,你们有何看法?”石勒顾左右而言他,忽然问道。
东线战场王弥一举歼灭了晋国的有生力量,更是使鲜卑族段部之人攻打平原。这件事儿众人当然有所耳闻,刘鹰道:“段氏老儿舍不得消耗兵力罢了,还能为什么呢?”
夔安也是摇头道:“若是能够发力攻下平原,段氏或许在我等之前已经杀到邺城,看来段务目尘老矣,这般机愈竟也视而不见!”
人总是要老的,一旦老迈难免各方面能力都开始衰退。段务目尘当年也是辽西叱咤风云的人物,与当时的魏国颇有交往,深有城府。如今刘鹰与夔安看来,段务目尘的判断力显然已经跟不上形势了。
石勒看着两个兄弟微微笑道:“若是这般认为,只能说你们尚嫩,段务目尘才是真正的老狐狸啊!”
“大哥这话怎么说?”夔安,刘鹰闻言四目对视不由问道。
“这城池拥有晋国最为坚固的守御,外围也有精兵强将守御,若非联系好了那公师蕃,凭借我们这万把人难道能够攻破此城么?”石勒冷冷的说道。
一路而来虽然敌人强大,但夔安等人都是热血沸腾,兴奋无比,此刻见兄长话锋转冷,不由得愕然不知道所以。
石勒冷哼一声道:“刘曜,刘乘皆是族中智将,麾下兵马数倍于我等,大单于偏偏使我等向前而不任用亲信,这其中的缘故你们没有想过么?”
“这……请大哥明示!”夔安与刘鹰当然知道石勒说的句句属实,刘曜仍是留在匈奴大单于刘渊身旁,随后便被安排进入幽州作战;刘乘则是奉命南下攻打晋阳,这两路虽然也是委以重任,可比起直击邺都这作战任务来看根本就是小打小闹了。
现在石勒如此发问,夔安与刘鹰虽然不是才智过人之辈,也知道这其中的内情可不是大单于刘渊特别看中石勒的缘故了。
“谁破此城,谁便闻名天下,匈奴大军之中,唯有大单于能担此声名。这么说,你们还不清楚么!?”石勒断喝一声,顿时犹如当头棒喝,醍醐灌顶,夔安与刘鹰等人身形剧震,终于知道了为何石勒面对不世奇功毫不动心的原因所在。
无论是谁,一旦攻破了眼前这座城池,便是灭掉晋王朝的首功,必然天下为之传名。可是在大单于刘渊的麾下,有这般如日中天的名望,不仅仅是功高震主,更是让其他部族嫉妒无比。
即便是庞大的部族,到头来也是要被各方势力以及大单于刘渊暗中打压的,更何况石勒这等只有部族万名战士的中小型部落呢?如此惊涛骇浪,连拥兵五六万的鲜卑族段部都不敢涉足其中,自己有多大的胆子竟敢去触碰这等禁区?
石勒麾下的兵力有限,攻城失败便要承担败军之责,攻城成功,便成为了眼中钉肉中刺,名望照耀之下不被人玩死才怪。那刘曜乃是刘渊的养子,而刘渊又不是没有子嗣,怎会让刘曜前来?
所以刘曜知机的请命进入幽州作战,避开这一风险;而刘乘虽然不理解大单于刘渊的意思,可也被刘渊调往晋阳作战。就连那远在南皮的王弥也清楚其中的利害关系,把北营军卒留在南皮美其名曰安抚民心,却是让鲜卑段部的人打头阵。
如果不是段务目尘宝刀不老识破其用意,宁可然人嘲讽着在平原按兵不动,恐怕段部便要担下这看似光鲜,实则危机四伏的功劳了。
作为塞外联军的最高统帅,匈奴大单于刘渊自然不会抢着前往邺城,也不会公开说把邺城留给自己。但聪明者都会看出这般心思从而有意避让,如此既能得到刘渊的赏识,又不会以身犯险,何乐而不为?
刘鹰不无担心的道:“这般看来,难道是大单于对我等动了杀机!?”
石勒恢复了往日的冷静道:“大单于对我等高看一眼,唯恐他人不识其意耳。但若我等被功名所诱铤而走险,便是自寻死路了。因此只要不让晋帝离开邺都便是大功一件!”
“如果不是大哥聪明,我等兄弟恐怕早已步入死路而不自知,接下来怎么做全听大哥吩咐!”夔安惊出了一身冷汗,此时对于石勒的决定在无异议。
石勒淡淡的道:“这般功劳我等自然不敢居之,然只要让晋帝动弹不得,便足以让我部族势力得到提升。”
此时此刻,同一片天空之下,邺城之内静谧无声。街道上往来巡视的兵卒整齐划一,井然有序,百姓在家中虽然感到恐惧,但却是不敢有分毫的动静。公师蕃的倒戈一击让邺都城内的信任降到了最低点,大量的司马氏亲信走马上任,率领兵将巡视城中,以防再有类似的事件发生。
就算是小儿夜啼,也会被当做乱臣贼子一般对待,此番虽然让人心更加的慌乱,但却把邺城内的形势暂时平稳下来。
无论如何晋国君臣也没想到东西两线告急的同时,邺都外围的防线竟然如此轻而易举的被人破掉,更可怕的是公师蕃以及一干兵权在握的将领投靠了胡人,白白葬送了外围的精锐晋军!
此时此刻绝望之人早已绝望,抱有一丝幻想之人也感受到了切肤之痛。到了这步田地,城外的异族兵马究竟有多少都是不得而知,可屡屡派出的探子都被人捕杀之后弃尸城下,足以说明了外围异族的围困力度。
邺都之内尚有兵马,可不知道敌情,不知左右形势,该如何是好?是死守国都,还是开门出战,或是避而远之,此时此刻群臣各执己见,人人都认为自己的建议才是正道,到了这般危急时刻反而是不肯相让,争执不休!
晋帝司马攸自忖付出了全部的努力来维系国家的生存,奈何倾尽全力仍是难以改变铁一般的现实。直到这一刻,司马攸才觉得这一切多么的荒唐,多么的可笑。那匈奴之主刘渊打着汉室旗号来征讨晋国,背国之辈则是职责司马氏篡夺曹魏社稷而投身匈奴!
眼下满朝文武争论不休,可在这些人心中,还有多少是终于晋国的,有多少人心中想的是如何献媚于匈奴?
三代苦心经营的基业怎可如此想让他人?晋帝司马攸看着闹哄哄的朝堂,五味杂陈,把眼去看人群中一名彪形大汉,心中暗自有了决定!
第二百四十一章 邺城之战(上)
更新时间:2013-05-02
“壶关竟然未能取下?若是关中真有如此多兵马,就不会让那王晃这般苦战了。”石勒看着麾下十八骑之一的王阳,以及投靠匈奴的晋国将领公师蕃笑着说道。
那王阳与公师蕃联手袭击壶关,眼看便要成功,却是被祖逖兄弟前后两支人马冲杀的大败。若不是晋军无力追击,恐怕兵力的折损要比现在严重多了,可即便是如此,这一战也折损了三千余人。
石勒一部人马只有不到万人,余下的一万多名兵力都是公师蕃的汉人军队,这般败仗损失的大部分都是汉人,公师蕃颇有不悦的道:“石族长不取邺城也就罢了,壶关又是未能拿到手,这该如何是好?”
早在匈奴死士在邺都散布月内灭掉晋国的谣言之时,公师蕃便接到了任命开始负责邺都外围的布置,同时也开始暗中沟通匈奴之人,为自己留下一条后路。这种事情不仅仅是公师蕃去做,实际上晋国大势已去,至少是凶险的局势下,有心者谁不偷偷的给自己留下后手以防不测?
匈奴人退去大家便是相安无事,可一旦国家有了什么闪失,事先与匈奴有了交情,自然也能保证自身的地位以及家族的生存。这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你在做,我也在做,只是不让司马氏一族,以及晋帝知道就可以了。
在匈奴兵马出现之时,公师蕃也曾经想过捍卫晋国的安危,这种念头很快便被另一种的想法取而代之。与其随着晋国一切沉沦,为何不能追求更大的权力?
清理邺都外围的晋军,公师蕃可谓是十分卖命,各种手段尽数用上,这才让晋国外围的各路晋军在不明就里之时便稀里糊涂的没了抵抗的力量。依照这样的势头下去,那邺城之内互相猜忌,人心惶恐,攻取下来也并不是没有机会的。
偏偏这石勒,大好机会就在眼前竟然无动于衷!如今奇袭壶关未竟全功,反而损兵折将,而邺都之内想必也在此时稳定了些许的局势,公师蕃想起来不由得火冒三丈,在心中压着,可脸色上已是让人看得出了。
见公师蕃言语神态丝毫不把石勒放在眼里,石勒麾下的夔安,刘鹰,王阳等人皆是怒容浮现,瞪视公师蕃。而公师蕃能够策反大量的晋军跟随自己,自有其统御人心的手腕,身旁的汉人将领也是怒目相向,气氛顿时紧张起来!
“公师大人乃是大单于的暗棋,石某不过是开路小卒罢了,攻击壶关未能成功虽然意外,可若因此耽搁了大单于的事情,怕是你我都担待不起。”石勒见公师蕃麾下的兵将经过一番败绩折了锋锐,心中暗自冷笑,口中悠悠说着。
公师蕃早就与匈奴大单于刘渊勾搭上了,对于石勒这般的中型部落的族中当然不放在眼内,此刻闻言心中一凛道:“壶关晋军若是来自晋阳,数日之内邺城外围必有司马氏的援军,凭你我这点兵力如何能够让司马攸小子坐守此地不得动弹?”
对于接下来的战略公师蕃心中也是有数,壶关是否拿下不过是一桩功劳而已,能否围住邺城让司马氏的掌权者无法脱困才是干系身家性命以及日后荣华富贵大好前程的关键所在。
石勒道:“邺城之中尚有两万晋兵,若是公师大人的情报无误,晋人最后的战力也只是如此。壶关方面的晋军尚且不可估量,但若得知邺城危机,全师回转也并非是不可能的事情。”
公师蕃脸色仍是不善,奈何自己有意挑起争执对方却是毫不理会,这般的态度让公师蕃一时也没法更加露骨的挑衅。于是公师蕃道:“城中兵力我自然清楚,这一点绝对无误,眼下你我并无后援,唯有兵分两路。”
“壶关,邺城你我各负责其中一路,公师先生请选吧。”石勒见二人想法相同,颇有风度的道。
壶关也好,邺城也罢,都是不可或缺的作战任务。选择阻拦壶关的晋国援军,还是围困邺城都不轻松,公师蕃本来还有些算计,此时见石勒摆出一副大方的姿态,顿时有所顾忌,沉思起来。
晋阳的晋国兵马足有四五万人,若是倾力杀回,自己麾下不满两万的兵力是否能够抵挡得住?答案并不乐观。可如果晋阳的晋军没有全军回援的能力,这一路的负担相对要小得多了。
负担小了,可功劳上又要怎样去衡量呢?围困邺城也要面临很多变数,司马攸小儿坚守不出事情就简单了,但若倾巢而出,自己麾下的兵将摄于晋国余威能否敢于面对旧主作战也是未知之数啊……
“你我兵力皆是不多,此番作战当有期限,不知大单于援军几时可到?”公师蕃在片刻沉吟之后张口问道。
石勒两手一摊道:“临行之前并未听到有相关安排,平原方面虽然已经有人前去通知,想必也要耗费不少时日。公师大人难道对于两处都没有把握么?”
此话一出,四周匈奴兵将都是面露得意之色,方才被你汉人小觑,如今石勒轻描淡写的已然扳回了局势不说,反而更压住了公师蕃的气焰。
“哦?难道石族长有信心长期围困晋军么?”公师蕃心知对方并非善类,此刻反问起来,虽然仍是处于下风,但却有了反击的机会。
石勒笑道:“石某奉命而来,就算不敌也要拼到最后一刻!至于要多少时间,抑或是最后的结果如何,并不在石某的考虑范围之内。”
见石勒这般口气,公师蕃倒是嘿然笑道:“我公师蕃既投身大单于,便当犬马之劳,壶关方面交给我了!走!”有了决定,公师蕃带着麾下兵将向壶关方向而去,竟是多一刻也不留!
“此人怕是比想象的更难应付!”石勒回头看了看远方的邺城,叹了口气,便开始着手安排围困邺城的战术。
邺城攸关晋帝司马攸的何去何从,公师蕃虽是急于立功在匈奴军中夺取一席之地,可如此重要的干系,自己麾下又都是刚刚反水的兵将,若是面对一国之主,多半是难以下手的。
因此这般重要的事情还是交给匈奴人自己去做比较好,而抵挡壶关的晋军虽然也是困难重重,可毕竟晋国援军的数量仍是未知之数,显然还有缓和的余地。
“哼!石勒小儿没有一句实话,若是后方没有援军,你会如此安稳么!?”心中冷笑,公师蕃率领麾下兵将,并且调集在附近的兵马聚集一处,杀奔晋阳城去!
行至半途忽而前方留守的兵将前来禀报,那壶关的晋军始终毫无动静,公师蕃闻言不由得暗自点头。就算壶关之内有晋阳的援军撑腰,然壶关本身的晋军经过一番大战之后损失殆尽,必然削弱了晋国援军的战斗力。
为了避免重蹈覆辙,以及保持壶关的安全,晋国援军必然要分兵留守,如此能够出击的兵力便更是少了。
一夜的鏖战,公师蕃继续使数百军卒在壶关附近监视晋军的动向,自己整顿万余人马择地安营,埋锅造饭。兵将们奋战一夜,饥肠辘辘,困倦无比,趁着壶关晋军尚无动作抓紧时间休息才是首要之任。
这公师蕃也是善于用兵之人,退兵的途中便派遣数百卒返身箭矢壶关晋军。如今了解了壶关的动向,一切便有条不紊的展开了。
“将军,匈奴人看守邺城真的牢靠么?”大将徐辉经过一夜大战仍是精神不减,来到公师蕃营帐中道出自己的疑虑。
公师蕃略带几分疲惫道:“这一点无须担心,那石勒虽然兵少,但颇富谋略。邺都之内司马氏早就乱了心神,多半拿不出什么像样的主意,这晋国算是灭了!”
见公师蕃十拿九稳的样子,徐辉微微皱眉道:“莫非城中也有我方之人?!”
公师蕃面带得色道:“与大单于有来往的,并非我一人。只要匈奴大军压城,我相信城内必然有人顶不住压力而献城。司马氏对于朝堂以及军队的控制力已然十分有限,妄想在城中躲避刀枪不过是坐以待毙罢了。”
“怪不得将军选择壶关这一方向,形势要好过邺城许多。”徐辉乃是公师蕃的心腹将领,善于用兵作战,听公师蕃所言便明白其用意了。
邺城继续守下去只是等死,若是出城一战或许还有几分生机。那晋帝司马攸不过中平之才,朝中群臣军中将领也是三心二意者居多。只是朝堂之上仍有睿智之人,帝王左右也不缺乏远见之辈。
这些人虽不能匡扶社稷,但在这个时候说动晋帝司马攸出城一战也不是什么难事儿。
壶关,平原这东西两方的重要城池都面临战事,而邺都附近的城县更是被公师蕃扫荡一空,早就没了驻守的兵力。这样的形势下,只要能够认清现实,做出出战的选择对于晋帝来讲并不是什么难事儿。
邺城内还能聚集多少兵力,这些兵力的战斗力又是怎样,公师蕃是最清楚的。邺城内的晋军出城一战的可能性远大于晋阳兵马全师回援。既然这样,选择壶关而放弃邺城便在情理之中了。
“只要半日的光景,大军便足以恢复战力,那时我陈兵壶关之下,屯驻交通要路守营不出。除非有两倍以上的兵力,否则想要救援邺城便是痴心妄想!”公师蕃一手拍在桌案上,甚是满意自己的计划。
饭香传来,公师蕃与徐辉都是腹中作响,二人虽是统帅精力胜于常人,可一夜激战也是早已腹内空空。
正要吩咐军卒端上饭食,忽而营外一阵大乱,喊杀声震天传来!!
“嗯!?不好!”公师蕃与徐辉对视一眼皆是看出对方眼中的震惊,几乎同时起身来不及穿上铠甲,抄起一旁的兵器便冲出营帐一看究竟!
“将军不好了!不知何处杀来的晋军,兄弟们都在休息来不及整队……”营外的副将见到公师蕃出来连忙禀报道。
公师蕃顾不上险些与那副将撞在一起,手一挥道:“迅速聚集兵马,开始反击!”
不清楚对方的兵力,但公师蕃也不是轻易认输的人。聚集兵力原地展开反击可谓是行险一搏,如果对方兵力不多此举便可转危为安,但若对方兵力颇多,倒是让自家兵力折损的更是多了。
只是眼下这般时候没有弄清形势,四处乱跑更容易被人算计,倒不如聚集兵将看清形势再作打算。
那晋军勇猛无比,锐气正盛,在营盘内往来冲杀看似杂乱无章,实则另有奥妙,竟把大半的叛军杀得七零八落难以形成有效的汇聚。
“此乃骑兵战法,用在步兵身上,真乃将才也!”叛将徐辉率领三四百亲兵组织兵将反击,见到对方施展的战法不由得惊呼道!
“叛国逆贼见识不差!”一声喝猛地传来,晋国大将祖逖跃马挺枪猛然杀来!
徐辉暗自震惊,手中大刀不敢怠慢虎虎生风迎着对方攻势。与此同时乞活军兵马也同时杀到,四面开杀把徐辉这一干四五百人围在当中短兵相接!
原来在壶关之下祖逖见敌军退走,心系邺城动静又怕敌军卷土重来,于是便与弟弟祖约带着三千乞活军一千精锐晋军悄然绕路离开战场并没有回到壶关。那公师蕃的数百兵卒乃是逃命到半途硬生生奉命折返,对于祖逖这一支人马的动向自然是来不及见到的。
那壶关城门一关,看起来也就是那个样子,谁也想不到其中近半数的兵力早被祖逖带走了。
祖逖尝试前往邺城,并使弟弟祖约亲自哨探前方动静。在靠近邺城外围的途中发现匈奴骑兵的踪迹,不敢停留唯有折返。那哨探的范围如此之大,显然匈奴人还没有占据邺城。
祖逖兄弟正头疼如何能够解除邺城的包围,不想探马却发现了公师蕃这一路人马去而复返。
祖逖何等聪明,一眼便看出公师蕃这般行动必然有所图谋。因此率军远远潜伏,直到叛军营中升起炊烟,方才率军悄然杀来。负责守护营帐的叛军虽然有所差距,然营中将士都是正在休息,等众人爬起来早已时为时已晚。
叛军将士若是未曾休息,还能凭借一股心气儿奋力拼杀。可是在营中懈怠许久,闻着饭香,此时遭遇敌袭谁还有心思抵抗?祖逖心知对方兵多,便以骑兵的战法突入营中,凭借军队的快速冲锋往来冲杀不断,使得叛军局势大乱。
可一阵冲杀之后,赫然发现部分叛军开始被组织起来抵抗,祖逖在阵中搜寻一番便盯上了这叛将徐辉。
刀枪并举,杀得难解难分,然祖逖心存必杀之意枪枪凶狠无比。徐辉见祖逖凶猛,四周更是越来越多的晋军,心中打怵便欲脱身。不想撇了祖逖,却是被一留心许久的祖约从斜刺中杀出,一枪戳翻马下被乞活军步卒上前乱刀了解了性命……
徐辉一死,方有起色的叛军顿时又是瓦解,其程度更甚之前。祖逖见了大喜,与祖约各自引兵冲杀放火,可怜一万多名叛军此时毫无斗志开始崩溃。那公师蕃见了心中一痛,双眼喷火!
在匈奴势力中想混出头脸,必然要有自己的实力。如今这些肯追随自己的叛军,便是公师蕃立足匈奴各方势力的根本。眼看一场突袭就毁了自己的根本,公师蕃如何不怒!?
“嗯!?此子不是昨夜晋军领兵之人!?”见是祖逖,公师蕃不由得更是火冒三丈,怒发冲冠!
这明明就是壶关之内的晋国援军,为何前方的数百名兵卒竟说其身在壶关之中?
两军对垒,情报上有了这样的误差,这一仗可谓是败得不冤枉啊……虽说是投靠了匈奴,可叛军的出身也是晋兵。突如其来的浑水摸鱼,内外夹击倒还算是在行,但如此局势下让这些兵将挺身硬拼,倒是不现实了。
“可恶啊!撤!”公师蕃心中万般不舍,但大势已去唯有下令退兵待日后卷土重来。
祖逖见公师蕃四周兵力颇多,也不去追赶,而是率领乞活军扑杀小股的叛军。一支军队获得了胜利,士气以及兵士的精神状态便有了很大的提升。战场之上的信任,默契,娴熟程度以及格斗技巧都会有所提高。
若是长期获胜下去,便是所谓的精锐之兵!
祖逖麾下的乞活军远未达到精锐的程度,但连续的胜利让这些乞活军也是得到了各方面的提高。
祖逖不愿意过多的折损兵力,因为邺城外围那才是匈奴真正的实力。无论公师蕃有多狡猾,但终究其麾下的兵士仍是摆脱不了晋国兵将的劣性。这样的军队遇到了祖逖,只有失败而已。
大战之后,只余下的遍地尸首以及残破的营帐。被战火灼烧的大地一片血红,黑黢黢的旗帜车仗随处可见。
而祖逖的乞活军再一次的不知所踪!
第二百四十一章 邺城之战(下)
更新时间:2013-05-03
繁华帝都似水流年,一去不返,人心惶恐,百姓争相打探城外的消息,各有打算。宫墙之内却是毫无动静,唯有各部大臣领命而出,人人神色肃穆,似乎朝廷对于眼下的困境业已有了定论。
煦煦微风,绿树轻摆,一彪军铁甲罩身,巨橹长矛缓缓步出邺城西门,人数约在三千左右。前军出了城门没有停滞,行出三里路方止,开始列阵之后,又是百余车仗随后退出与三千铁甲兵汇聚一处。
晋将手持大刀,纵马往来巡视数次,见阵势端得是毫无破绽,这才下令行军。便在这三千铁甲兵整顿之时,从邺城各门中奔出百余探马四下散开,侦查方圆十里的动静。
邺城北门外此时也聚集了约有六七千晋军的队伍,清一色的步兵装备虽然没有西门晋军那般的精良,可也是应有尽有甚是齐全。人声马吠,打破一片宁静,空气中渐渐弥漫杀机,紧张之余更使人心动不已,兴奋莫名。
与此同时,邺城东,南城门亦各有人马列队而出,各有数千人的样子。待整队完毕,四支队伍竟是奔着壶关方向而去。
几声惨呼远远的传来,是晋人斥候临终前的呼喊,更是警示晋军四周伏有敌军的警兆!
无动于衷,四支晋军前后不一,左右相护的继续前行,似乎对于这般情形早已在意料之中了。
壶关是连接晋阳与邺城的要害之地,一旦陷落,晋阳晋军等于陷入匈奴大军的包围之中,整个西线晋兵恐怕就此便要全军覆没。然发邺城仅存的兵力前去解救壶关,在般紧迫的形势下,算不算明智之举,便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了。
大难当头,当须一搏!
晋军走出十余里地,沿途已然发现两支匈奴骑兵左右吊着,慢慢跟随也不前来作战。匈奴乃是铁骑,晋人却是步卒,骑兵不来袭扰,步卒也只能当做没看见对方继续行军。
“大哥,晋人搞什么把戏!?”匈奴大将刘鹰看不懂晋人的布置,不由得问道。
石勒看了一眼前一天大败的公师蕃,不由得摇头道:“我方兵力已然不足同时围困壶关,邺城两处。邺城之人尚不知晓此事,若是打定主意连接西线晋人,以求解除邺城之围,这倒也是个办法。”
自从被祖逖击败之后,公师蕃虽然搜罗了败卒八九千人,可战斗力已然大幅度的降低,独当一面已是不可能的事情,唯有跟谁石勒行动而已。那石勒麾下战士也未满万,自然也不愿意去壶关作战,于是二人便屯驻在邺城附近一心等待后援。
“邺军如何动作都在我等掌控之中,石族长是担心祖逖那一路人马么?”公师蕃锐气大减,对于石勒等人的态度有了相当幅度的好转,此刻问起正是猜中了石勒的心里。
石勒微微点头道:“既是有意躲藏,想必是等待时机,图来!”
两名匈奴将领闻言使人拿来了地图,石勒便在马背上自习看起来,不过几眼便看出了门道,略带几分猜测的道:“有此路一直前行当是壶关,若是转路可去河内,晋人的目的倒地是哪一个呢?
夔安与公师蕃几乎同时说道:“河内王司马伷早已前往河内整顿兵马,若是晋帝投奔河内,乃是大有可能!!”
无论是匈奴人还是晋国的叛将,都不认为晋帝司马攸有前往壶关作战的勇气。帝王乃是一国之尊,岂可以身犯险?若是统领千军万马御驾亲征当是威风凛凛,可眼下这般情形野外作战随时都有覆灭之危,晋帝司马攸有这个胆量么?
当初的晋公司马炎曾经一而再再而三的避开汉军锋锐,从而导致了许昌,陈留,濮阳等地各地的沦陷。眼下的晋帝司马攸不过是司马炎的弟弟,论起才华气度还略逊司马炎几分,还会有什么打算?
“有劳公师大人率领兵马前去邺城试探,石某人相机而动。”石勒见夔安与公师蕃这代表匈奴与汉人的双方将领态度相同,当下不再犹豫道。
野外的晋军足有一万五六千人,这几乎是邺城晋军的七成左右,公师蕃的兵马折损不少,正可应付这份差事。既是不用自己野外搏杀,公师蕃微微点头道:“围魏救赵,却是妙策!”
当下公师蕃与八九千叛军浩浩荡荡的杀奔邺城,一路上更是搞得锣鼓震天动静极大,唯恐那出征的晋军得不到讯息。
石勒一方暗中调集兵马,对于晋军通信不加阻拦,准备看看晋人的反应。那出征的晋军很快便得到了消息,出乎意料的是竟然没有任何停滞,更是不带丝毫的影响,仍是保持速度的向西行进。
“大哥,这该如何是好?”看到晋军若是继续前行,便会脱离了匈奴兵马的截杀半径,夔安连忙问道。
石勒微微叹息道:“事到如今想惜力也是不能,传令众兄弟准备作战!”
战令下,匈奴各路人马调动频繁号角齐鸣,方圆十几里内听得真切。石勒吩咐人传令给前往邺城的公师蕃后续事宜,便引兵去围杀晋军。
听到匈奴人作战的号角声,此刻的晋军也是有了反应。侧翼的一支晋军好似离弦之箭的全速奔跑,杀奔附近的一处匈奴兵马!
该处约有千余匈奴步卒,一直是在侧翼缓缓的跟随晋人脚步,相距十里有余。不想早就被晋人斥候锁定,匈奴人等待号令行动,晋军何尝不是等待时机发作?
三千晋军猛然杀至,为首一员晋将一马当先,跃马闯阵口中呼喝道:“胡人胆量不小,竟不避让,可知周浚之名么!”这晋将乃是当朝的骁骑将军周浚周开林,当年在中原大战颇为活跃。
对面匈奴将领披头散发,一脸凶相,手中铁矛一震也是迎面杀来,哈哈笑道:“爷爷赵鹿是也,晋人莫要下破了胆!”
刀矛相交,两军更是短兵相接,肉搏厮杀!周浚大刀迅疾,变招凌厉,大刀过往之处一股惨烈之气犹然而生!
“胡狗夷名未曾听闻!”周浚身居高位,在晋军之中也算是出了名的人物。而那赵鹿乃是石勒麾下十八骑之一,石勒不过是中等部族的族长罢了,其人在晋人圈子里尚是无名之辈,何况赵鹿了?
赵鹿闻言恼怒,长矛频频点刺,锐利寒芒杀得四周碍手的晋兵血花点点,反唇相讥道:“爷爷大名也不知道,看来你也不过是井底之蛙!”
周浚又气又笑,心想公师蕃这走狗既然投降了匈奴,匈奴之人如何不清楚自己的底细?想到这里知道对方乃是故意激怒自己,周浚脸色一凛,大刀招数陡变全力施展之下誓要斩将立功!
匈奴铁骑扬名天下,晋人是吃过苦头的。未曾想今日一战方知匈奴步兵比起那铁骑也是不遑多让。三千晋军奋力攻杀,硬是折损了不少人手,仍是被匈奴的悍勇之势扯平了局势!!
见晋军有了动作,匈奴大军自然也不闲着。匈奴大将刘鹰,王阳各领千人从左右两翼加入战场,试图支援赵鹿。( 惊雷入汉 http://www.xlawen.org/kan/55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