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9 部分阅读
怕是我方即便能胜也是损失惨重!”石勒注视远端战场神色凛然,此刻自己与张宾早已从高地移动到战场外围观战。
青徐汉军北上者并非全师,但石勒张宾等人兵力也不是十分充沛。设伏之后此刻在汉军周围作战的异族兵马在兵力上不过足倍数,全凭借埋伏将汉军切断之后乱其阵脚趁乱袭杀而已。
当汉军抱着必死之心不再混乱,虽然兵力锐减可杀伤力却是巨大。张宾见状也唯有从其他各地调兵马来援,今日之战能够吃掉一支汉军是很好,但若因此折损大量的战力,长远来说这一战并不能算是获胜。
察觉异族阵势松动,另一路汉军陆机也是心中忐忑,率军冲杀之余派出无数斥候探得远端大战。
“心头狂跳,莫不是云龙有难!!?”陆机只觉得心惊肉跳,不由骇然,连忙催动三军杀出重围前往救援弟弟。
远端汉军大将姜胜也是带着汉军好不容易杀破重围率军前来支援,身后尚有异族大将刁膺,张敬率军穷追不舍。各路人马齐聚于此混战不断,然汉军无论如何也是难以杀入重围救援陆云。
狂风大作,雨点杀人,惊雷电闪,乌云叠嶂!阵阵疾风吹得旗杆折断,兵卒跌地,汉胡两军混战之中皆是身形不稳难以为继。
“这般天气……收兵!”石勒见狂风不断,举目难视,别说作战行走也是有问题,连忙下令收兵。
汉军方面也是同样,那被围困的汉军侥幸得生人人喜极而泣,然陆云,孙惠等人却早已死于乱军之中……
待寻得陆云等人尸首,陆机悲痛欲绝,伏尸大哭,姜胜等人也是默然落泪。当年三人镇守青徐杀得晋人胆寒,如今却是遇上了劲敌,唯有收兵料理战死的兵将后事,使人通报陛下,再从长计议。
……
邺城宫殿之中异族文武走动如蚁,心乱如麻,各个束手无策长吁短叹。一场大战本是必胜之局,不曾想汉人竟然火药埋地顿时扭转战局。被火药炸死的兵将惨不忍睹,有的都是找不到尸首,可因为爆炸震傻当场被汉军砍杀的更是不计其数。
别说是匈奴兵将如此,凭借依稀的记忆那汉军在砍杀胡人之时有不少同样没走几步便眩晕倒地的。显然离着近的汉军同样受到了影响,不过是一股精神强自振作起身挥刀罢了。
若是如此这一战匈奴也不会是这般惨败,汉军竟然早已准备了两万铁骑蓄势待发,片刻之后便是杀到战场。可怜走脱不及心神未定的匈奴步骑如同待宰羔羊一般的毫无反抗之力,甚至逃跑都不如平时走路快,一阵屠戮之后折损兵力赫然达五万之众!!
而其他的兵将在奔回的路上不知为何倒地身亡的,以及返回邺都后吐血而亡的更是不计其数,这还不算有些人的双耳双眼失去了功能等等。
可这一切都没有一件事儿重要——匈奴大单于刘渊在返回寝宫半日之久后,仍是惊魂不定,不肯见任何人!
第三百四十六章 此消彼长(上)
更新时间:2013-06-09
“父王好些了么?”刘和亲自端着药汤站在床榻旁轻声问着,眉宇间尽是关心的神色。虽说自己乃是继承者,但面对如此强大的敌人时还是父亲来处理比较好,若是自己怕是不知如何应对了。
歇息了近乎一个晚上,匈奴大单于刘渊恢复了几分起色,闻言微微摆手,示意不再喝了,口中却是唉声叹息。两眼一合便是那血肉模糊的惨烈画面,征战沙场以来从未试过如此触动人心的战事,即便第一次杀人,第一次见到千军万马,也远没有这一次般的强烈撼动着灵魂。
刘和见状劝道:“此乃安神之汤药,父王饮了会好一些,眼下群臣甚是急虑,父王要尽快振作才是。”言罢,又是将药汤递到了刘渊面前,恳请饮用这宁神安心的汤药。
“众人仍在宫外等候?”匈奴大单于刘渊神情略有几分恢复问道,伸手接过药汤一饮而尽。
“是,可要儿臣传唤?”见父亲恢复几分精神刘和大喜,恭敬的询问着。
“不必,替为父传令群臣大殿相见!”一手撩开被褥,刘渊起身下床,房外后者的侍女们连忙推门而入,为大单于更换袍服。
数刻钟后在邺城的皇宫大殿之内,匈奴大单于刘渊锦衣玉袍威风凛凛的高坐其上,丝毫看不出这是受到过严重惊吓的人。塞外异族的文武以及汉人群臣都是分列左右,各个偷眼打量大单于心思各异。
塞外各族皆以匈奴马首是瞻,颇有才略之辈更是对刘渊倾心仰慕,如此才肯受匈奴驱使左右。刘渊近乎一夜的深宫不出让众人忍不住心中多少都产生了动摇,这一次的大败对于刘渊是前所未闻之事,可其震撼力同样深深存在于每一名从战场上活着回来的将士心中!
汉军有如此雷霆手段,这仗还怎么打?
同样的震撼汉人文武倒是不以为意,从魏国士气汉军便曾用这火药攻破了寿春城,虽说魏人见识得也不多,可经过如此久的时间对于这火药的威力早已有了了解。比起那无知的异族人把这巨大的爆炸当做神怒雷吼,汉人文武要淡定的多。
群龙无首,正是需要有人挺身而出的时候。刘渊身为众人瞩目的首领在这个时候自然不能漏气,否则必然是声望大跌的。心怀忐忑的众人见到刘渊神色如常,声态洪亮,不由得心思渐渐安定,同时也是暗自庆幸。
虽说有人不满意匈奴的统治,可没人会否认除了匈奴之外,其他种族如何强大也无法统一塞外各族这一事实。
刘渊凭借着自己的人格魅力以及军政手腕,已然展现出了一代帝王的特征,即便是抱有不满的人也没法否认这一点。
“胜败乃兵家常事,今日之败来日孤必逃之!眼下汉军全面开战,诸位可有退敌之策?”轻描淡写带过难以回首的一战,刘渊甫一张嘴便是商讨下一步的军事行动。
经过这一夜整个河北各地的战况消息都已传遍了邺城,邺下这一战自然是匈奴惨败,索性汉军似乎也伤亡不少一场大胜之后便已退兵。在西线战场上慕容族吃了小亏,宇文,慕容两部的兵力已然开始汇聚,针对汉朝大将军姜维正在计划攻势。只是刘渊的爱子刘曜被汉军伏击一场大败近乎全军覆没,正在返回的路上。
唯有东线战场石勒与张宾等人联手遏制了汉朝的青州军以及徐州军,更是在击杀了汉朝名将陆云,获得了宝贵的一场胜利!
“父王,儿臣以为汉人之火药威力万钧,必是稀罕之物。我方若可得之,当足以横行天下!”刘和听闻刘曜惨败的消息心中早已乐开了花,此刻闻言挺身而出准备好好的露几手借机打压刘曜在父王心中的重要性。
“火药之物可求而不可得也,魏晋之时汉人偶有用之,却不常闻,想来应是制作困难。玄泰所言亦有道理,汉人既可研制,我方何不就此着手,纵然短时间内难有寸进,却也可了解其详,以做防备。”被刘渊甚为倚重的老臣刘宣缓缓说道,一张口便把刘和那心思压了下去。
刘和想在父王刘渊以及文武群臣面前卖弄一番,然刘宣何须人也,一眼便看出了刘和的意图。眼下正是危急存亡之时,刘宣当机立断的几句话便将众人的注意力拉回到了眼前的困境上,同时也等若警告刘和此时不可儿戏。
刘和身份特殊,各族首领以及刘渊族内之人对其皆是小心翼翼的拥护着。毕竟这是大单于刘渊的继承人,有朝一日会成为自己或是自己组人的首领,若是得罪了此人那日后休想有什么飞黄腾达的机会了。
见刘宣不给自己丝毫机会,碍于其族内耆老的身份刘和也是不敢多言,站在一旁不敢言语了。
刘渊也仿佛刘和一句话也没过说似的道:“不错,火药之事颇为神秘,此事可着手调查。何遵先生对此可有研究?”
何氏在魏晋时期乃是朝堂上的领导者,如今投靠了匈奴之后何遵依然有着相当的地位,比起自己的老夫何曾当初在魏晋朝堂可谓是毫不逊色。但无论何氏的地位如何尊贵,谩骂唾弃甚至同朝的异族那鄙夷的神色,都是挥之不去的痛。
在魏国,在晋国,何氏可以控制整个朝堂。可在匈奴,何氏即便做的再好,也不过是汉人的首领罢了,这毕竟是匈奴人的朝堂啊……
“宣老所言不错,其实在前朝时期对此便有钻研,只是……呃……”关于火药的研究在魏国以及晋国时期其实都有专人负责,汉朝无论在斗具的锻造还是军械的创造发明上都走在了魏晋的前面。魏国也好,晋国也罢能够与汉朝抗衡倚靠的便是根据汉朝拿出的新玩意来不断的提高自家的军事配备。
中原之地能工巧匠无数,只要有例可循,有方向可走,一切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
可火药不同于铠甲军械,其能燃火的特性为人所知,但爆炸的威力想研究出来还是颇为困难的。好在聚集的相关人士都是精英,经过长期的浸Yin后已然有了大概的思路,奈何中原失陷,河北的晋国也随后灭亡。
兵荒马乱之中谁不是保护自己以及族人?那工匠之流的早已不知何处去了,就算被异族砍杀了也是毫不稀奇的事情。何遵倒是想说明情况,可这话又不能乱说,迟疑片刻语言终于通畅,梗概的说明其事,一脸无奈神情。
没有明说可大家都是听得明白,显然晋国时期负责研制火药的臣属工匠都在战乱中不知去向,而那研究出来的结果更是无人知晓。天知道这些人是趁乱跑掉躲藏起来,还是稀里糊涂的死掉了……
“何先生既然知之甚详,此事便交给何先生去办了。只要有些许的线索与希望便不可放弃!”刘渊也知道这种事情多说无益,唯有责令相关人士加紧寻找然后才有继续讨论的意义。
“遵命!”何遵心中一松,心想这一关总算是过去了,比起想象中要简单得多。别的不说,就是自己族中失散的也是不计其数。这找到与找不到之间看似不差,实则要付出相当的人力与精力才有可能。
“火药之物来之不易,汉人手中谅必不多,非是紧要关头必不用也。然日后交战若是提心吊胆必是处处受制于人,诸位有何看法?”接下来刘渊仍是围着火药这事儿不算完,虽然确定火药对于汉军来说也是少有的东西,但汉人究竟有多少谁也是没有底的。
若是每每交战心中都惦记着火药爆炸,对于军队的士气以及作战能力都是极大的削弱。唯有找到克制之法,如此才能够让匈奴铁骑恢复往日的威风神采。
段务目尘双眼通红的在人群中哽咽几声,大家都知晓其爱子段就六眷冲锋在巨响过后便无人找到尸首,想必是与那泥土混为一体了。
“段老,汝之痛亦是孤之痛!”刘渊见状也是悲悯,段务目尘叱咤塞外可与慕容,宇文两大势力并肩称雄,不过是俯首匈奴罢了。这般老狐狸素来是精于算计的,可此时见了却是唯有憔悴痛苦,哪还有塞外一方霸主的半点模样?
“大单于之意段某心领,段某以为汉军列阵持久乃是火药作业之关键。其离片刻而轰隆巨响,便是引燃火药之时限。日后逢敌,防备此两点当可避免重蹈覆辙……”
说到这里段务目尘已是泣不成声,掩面落泪,堂堂一族之主在群臣面前顾不得威严,顾不得失态,完全沉浸在丧失爱子的悲痛之中……
两军交战难免伤亡,在场之人谁没有过失去亲人下属的经历?然这些久经沙场,看淡生死的文武群臣,又有谁能接受爱子凭空化为灰烬的痛苦呢?
“哎……如此说来日后两军对阵,当不可给予汉人埋藏火药之时机,如此便不惧火药之威了。”刘渊叹息说道,目视众人皆是悲恸神色心中不由得暗自庆幸。这一战完败,所幸人心并未因此而被汉军击垮,反倒是众人有了相同的悲痛之后,颇有同仇敌忾的意思。
只要把时机拿捏准确,寥寥数语便可将麾下各族长期以来恩怨矛盾化为无形,使其成为真正团结的战斗力,这不正是自己朝思暮想要做到的事情么?
“报!刘曜将军回来了!”此刻殿外有人通报,在壶关惨败的刘曜在慕容部骑兵的保护下日夜兼程赶回,正在宫外候着。
“啊!快传!”刘渊闻言一声惊叹,径直起身张望。
一声声的传出,一步步的迈入,但看刘曜披着一身血袍满脸血污的踉跄而来。刘渊见了心中酸楚,眼中含泪着张望,双脚也是不自觉的挪动着。
刘和暗中咒怨这刘曜为何没有被汉军杀来,心中却是兴奋无比。丧家之犬奔回邺城又能怎样呢?却是完全没留意父亲的神态。
“儿臣无颜见父王……我……”刘曜步入大殿便要跪拜哭诉,不想话说了个开头,便被刘渊一把搂入怀中,只觉得温暖无比顿时泪如雨下,话不成声。
刘渊掉泪道:“父子同败,实乃不幸。然你我父子尚可相见,岂非幸耶?”
在场之人尚感染在段务目尘等在此战中丧失亲人的同僚的悲痛中,见大单于父子如此,再听得刘渊肺腑之言一时数百老少皆是放声哭泣,偌大的朝堂似乎有足够的空间来容纳众人的悲哀痛苦……
刘和立身人群之中见状不禁愕然,这刘曜明明是大败而归,全军覆没,为何父王与一众文武都是如此!?
“大丈夫立世不屑百胜,但求一战而成天下!今日饮恨,孤父子必十倍讨之,以我匈奴霸业祭奠亡魂!”刘渊慨然长啸,目光若电扫过在场每一名文武。
刘曜准备许多却是不防父王如此,心中一动却是知晓了父王的用意道:“为父王霸业,儿臣粉身碎骨亦在所不辞,必让汉人成我膝下之奴!”
“不错!我段部从此以后必当倾尽全力以助大单于!”段务目尘怒睁双目,须发倒竖,歇斯底里的起誓道。
在场人被这气氛感染一时间纷纷跟着宣誓效忠,彼此之间在这一刻似乎成为了一家般,往日芥蒂竟是荡然无存!
“曜儿你可与为父近卫之中挑选人手重新组建班底,来日我父子一同上阵雪今日耻辱!”见刘曜明白自己心意,刘渊不由得心情大好更是豪言道。
刘曜闻言自是欣喜,自己诚然不会去动父王的近卫,却是可以从其他部队中调集人手重新构建自己的实力。有父王这一句话不仅仅是免了罪责,更是直接东山再起,也不知道这一战是祸还是福。
而远端的刘和此刻鼻子都已气歪,有心上前阻止可也知道没自己插嘴的余地。郁闷间环视在场诸人心中又是有了定计,在场的异族之人都叫嚷着如何如何,却是没顾及到汉人官吏的情绪。
刘渊要统一大家的情绪,自然是以异族为主,特殊时刻汉人的情绪也就顾不到了。汉人在场退也不是,跟着叫嚷也不是,一时各个一脸尴尬的干笑着跟着趁和气氛,看得刘和是哭笑不得……
……
“朕欲罢兵,伯约以为如何?”汉营之中汉帝刘禅与大将军姜维相对而坐,二人皆是花白须发,苍老面孔,相视见了叹息不断。
姜维手捻须髯沉思道:“老臣再三劝慰,陛下何以如此执着?开疆拓土死伤在所难免,这一战我方伤亡已属极少,何必耿耿于怀呢?”
刘禅摇头苦笑道:“古来征战唯有以此法者,若依古传之法尚不觉得。然朕开辟此法,有害麾下将士,伯约你可明白?”
征战素来是要死人的,无论是攻城略地还是守御国土没有不损失士卒将校的。但这是代代相传的事情,投身战事当中渐渐的也就习惯了伤亡之事。所不同的是刘禅自认为是自己首先使用了这样的战术,不仅仅这一次让自家的兵将付出了代价,日后若是有人效仿,也是算在自己头上一般,心中始终堵着难受至极。
“我军已得河东之地,一旦大军南撤,胡骑必日夜骚扰,大军压境。一郡之军民难保生机,陛下可曾考虑?大军北渡,天下瞩目,世人皆赞陛下抵御外寇,护我族类,此时此刻陛下怎可辜负众望?”姜维心知刘禅的心结一时难解,也相信刘禅乃是世间枭雄,因此换了一个角度道。
对于姜维说的以及没说的点点滴滴刘禅心中皆是有数,只是情绪低落一时难以控制。
营外吵吵嚷嚷似有不少人求见陛下,刘禅与姜维正在交谈闻言神色一动,连忙起身步出营外。
数百名汉军兵将彼此搀扶着,在汉军大将关彝的率领下在营外列队。然这些兵将你少了一只腿,他渺了一只眼,都是刚刚治疗的阶段别说是列队行走,就算是一丝一毫的动弹都是剧痛无比。
豆大的汗珠不满脸颊,单薄的衣衫更是早已被汗水湿透,然一个个咬牙坚持的面孔向每一个诉说着一名兵士的执着。
列队的口号响彻夜空好似炸雷一般,直到有人拉扯关彝转身方才见到刘禅与姜维,连忙跪地道:“微臣深夜惊扰陛下实乃万死之罪,然闻陛下因臣等失意,特来冒死谏言,还望陛下允臣等之言!”
在这个时代觐见一国之君,无论是动作神态还是用此音量都极有考究,差之毫厘便是藐视君主的罪过。这一刻即便是熟睡的军士怕也是会从睡梦中惊醒,实乃关彝说话的声音过于巨大了。
那数百兵卒也是各自缓缓的跪地,有不能跪的干脆扑倒在地也不敢对陛下有所失敬。
“爱卿有何话但说无妨,然不可耽搁治疗!快快传召军医!”刘禅浑身颤抖着说着,眼中热泪涌下。
然关彝仍是跪在地上一动未动,仿似未曾听闻一般。心中刺痛,刘禅上前缓缓扶起关彝,此时关彝方才惊觉连忙起身。
看着关彝惊慌的神态,刘禅心如刀割一般愧疚自责不已。想起与关彝初识场景,想起数十年来南征北战,如今自己一时冲动却是要永远失去这名爱将了。那巨大的爆炸声响与气浪不仅仅殃及了汉朝军马,更是关彝双耳失聪,脏腑重创……
曾经叱咤风云的一代名将,要如此淡出戎马生涯,姜维在一旁见了也是眼眶含泪,终于明白陛下心中之痛了……
第三百四十六章 此消彼长(下)
关彝等人重伤在身,然为国捐躯仍是无悔,得知陛下心思因此特意前来御营阐明己志。
耿耿于怀的心结豁然开朗,当刘禅与姜维再次返回营中时天色已然放亮。用过早膳之后仍是君臣二人独自谈话。
“北渡黄河以来先折柳隐等人,东线陆云又不幸殒难,纵是十战九胜对我大汉亦并非无损。伯约此来可有何策略教朕?”刘禅手捻须髯意味深长的问道,若说这满朝文武各地兵将自己能够信任的人,便只有姜维最合心意了。
见到陛下恢复了几分以往的神态,眉头也不再郁结,姜维笑道:“老臣观陛下用兵趋于极端,一则以胡人势大不可骤除是以担心,二则可是顾虑臣等老迈,为国效力时日无多?”
“哈哈,知朕者伯约也!”对于姜维的弦外之音刘禅心如明镜,自称老臣的姜维等人时日无多,自己的年纪何尝不是不遑多让?换做其他帝王或许因此触及逆鳞而龙颜震怒,但此事对于刘禅来说却是别有洞天。
作为后世而来的刘禅,对于自己为何会如此始终都是不知。躯体是衰老的刘禅,可内中的精神却不过四十几岁罢了。这身体能够使用多久不得而知,一旦身体进入了死亡状态,刘禅是否也因此会死亡?
对于普通的帝王来说死亡就是死亡,可对于刘禅来讲心中很清楚死亡的是刘禅的身体,而自己何去何从却是未知之数。自己担心的不是身体的死亡,而是一旦死后,这偌大的国家。
若无外敌在,刘禅自信汉朝将在自己爱子刘动的带领下走入一个新的境界。但有匈奴这般强悍的外敌虎视眈眈,自己一旦离世汉朝造成的动乱刘禅便没有足够的信心了。
急于为后人铺路确实是刘禅近来焦虑万分的心态,也是兵行极端的根源所在。
“胡人兵力雄厚,河北荒芜残破,更兼刘渊雄才大略,实乃朕之心腹大患。虽有伯约助朕一臂之力,然胡人兵力现今不过显现十之二三,朕恐此战迁延日月,难有所获也。”
姜维听罢微微颔首,纵是自己不服老此刻也不得不承认年迈的事实。先是柳隐阵亡,陛下也是急于百年后事,即便自己与陛下豪情雄心仍在,但无形之中都不能避免思考身后之事。
说一百句不服老,却无法阻挡类似的心思不断萌生。
“朝中人才辈出,忠贞之辈随处可见,诸葛瞻,黄崇,何攀,文鸯等人皆可大用,陛下何必如此担心呢?”
刘禅道:“朕观诸葛思远等人足以堪当大任,却未及刘元海也,若朕有不测,卿亦不在,何人可为大汉守御边疆,抵御外寇?”
诸葛瞻用兵也是不差,可比起姜维,刘渊等人仍是不及。若是日后诸葛瞻引军屯驻边疆,抵御胡骑,刘禅还是放心不下的。至于黄崇,文鸯等人或是用兵稳重,或是武艺超群,但都只是一方之镇,并不适合与刘渊这般老辣人物交手。
能为帅者汉军之中并不缺少,可能与刘渊匹敌的也不过是刘禅,姜维二人罢了。偏偏二人都是大限将至之人,而那刘渊将至五旬正是建功立业之时,怕是未来二十年内汉朝都将面临胡人的威胁。
更可怕的是这一刻无论是姜维还是刘禅都意识到自己对于短时间内击溃异族并没有多大的把握。
究其根底乃是敌人过于强大。
眼下活跃在一线的异族步骑各地累计近乎四十万,而汉军也是三十几万的兵力存在。主要战场上汉军胜多败少,但各路偏师却是被胡骑击溃的多。正因如此汉军主力才屡屡获胜,却是少有所得。
若不是黄河上汉朝水军随处接应,随处登陆怕是汉军此刻早已碍于形势不得不退回中原了。
姜维沉思片刻不由苦笑,以用兵而论羊祜,杜预皆是一流人选。其中羊祜之妻乃是夏侯霸之女,与皇室还算是沾亲带故。此二人本是继承国家军队最为合适的人选,不过羊祜与杜预皆是六旬以上,朝不保夕,如何托以国家大事呢?
陆机,姜胜等人颇有潜质,但比起诸葛瞻等人仍是不及,更不用寄望日后可以接过汉朝边防的重任了。
江山代有人才出此话真是不假,纵然军中有具备天赋之人,但以刘禅与姜维的地位根本根本不可能关注到那样底层的一个程度。
“河北之地数年难以恢复元气,胡人拙于施政,各族明争暗斗不休。昔年曹孟德大破袁本初而退出河北,陛下何不效仿?”
“刘渊此人城府极深,观其不声不响平定塞外,而你我君臣却坐困于中原形势难以分身干预,便知此人绝对有整合塞外各族的能力。假以时日必是心腹大患,不再当年的曹魏之下!”刘禅缓缓摇头叹息,对于未来之事当真是难以放下心思。
姜维见状心中只是无奈,胡人骑兵众多即便汉朝可以调集更多的兵马,但与之厮杀胜负仍是难料。
“话虽如此,仅凭陛下与老臣两路人马不过支撑战局而已,难以再有寸进。即便以水师泛舟海上怕也是不及胡骑纵横……”话说到这里姜维把眼去看刘禅,继续作战的困难自己已然说的清楚,一切只看陛下的主张。
只要刘禅一个态度,即便是前途艰难,姜伯约又岂是怯懦之辈!?
……
印州,襄王府。
襄王刘动早过了弱冠之年,府内妻妾成群,儿女成双。然每天一早开始处理公务却是雷打不动的铁律,府内的掾吏皆是知道襄阳的脾性,每天一早便将需要处理的公文不断呈上。
“分化之策确实奇妙,父皇此举不仅争取到了时间,更是让海外各国疲于应付,内耗不断。”看罢海外传来的最新消息,襄王刘动由衷叹道。
汉帝刘禅以海外诸国贪图财物之性情下手,大肆收买各地的执政官或是手握实权之人,甚至民间颇有威望的人物也是不肯放过。不惜以各种身份接触不同人群,大量的真金白银堆积过后,明地里是支持这些人另立山头,割据一方,暗地里却是将海外诸国的注意力从与汉朝的兵戎相见,转移到内乱之上,因此而自顾不暇。
南方诸国被汉朝收服也有些时日,但其各方面基础不足,即便吸收了汉朝本土的资源也并非短时间内可以达到驻军后勤的程度。因此调集兵力在印州出海征讨一事短时期内难以成形。
既不能去攻打野心者,唯有从其内部着手添乱了。
“依照这般形式看来,怕是大战一触即发,大战过后可供我方收买的棋子又变得少了……嗯……”襄王刘动脑海中浮现出几幅地图以及脸孔,心中度算接下来汉朝的动向应当倾向何方。
收买人心,膨胀有心人的野心和实力,是搞乱当地形势的手段。可是乱象终究是有一个时限,乱到一定程度引发的必定是一场风暴。汉人虽然有足够的呼雷阙探子生活在海外执行情报的收集,以及抛头露面的一些工作,可想干预这一样一场大战仍是做不到的。
一方吞并一方会有所损耗,可也会吸取失败者大量的资源。当各地的野心者开始减少后,到了最后得利的会是海外诸国还是异军突起的野心者?无论是谁,那个时候怕是都不会甘心于让汉国在幕后操纵搬弄了……
“本朝与海外诸国早晚必然大战,在此之前要抓紧时间尽力的拉拢盟友,如此才能避免孤军作战,慎明你说呢?”刘动双目一亮,去看身旁的近臣谯登。
谯登乃是汉朝名儒谯周的孙子,长久以来追随襄王刘动,可谓是形影不离。事无巨细皆是经手谯登,乃是襄王刘动的心腹之人。
“波斯强悍,罗马更是地域广阔,各方小国纵然联盟怕也是不足为倚靠,与其拉拢倒不如交结强者,取其弱者,如此方是处世之道。”谯登拱手缓缓说道。
襄王刘动会心一笑道:“慎明此语与父皇倒是不谋而合,初期我朝被人胁以武力,唯有以暴制暴。如今倒是远交近攻之最佳时刻,波斯与罗马素来不和,多有摩擦,我若联合一方,其事可成矣!”
谯登闻言不动声色的拱手道:“殿下若有君临海外之心,当与波斯,罗马两国并交,以海势为主控制水路,扼其咽喉,如此可获主动。”
向外扩张并不是这个时代汉朝人的主要思想,可经过刘禅不断小规模的收复南方诸国,中原征战,甚至不惜派遣水军远渡重洋攻占高句丽倭国等地的行动之后。朝中群臣,尤其是年轻一辈的文武对于扩张这一敏感之事,已然不觉得有多么不对。
商路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回报,更是让大汉臣民对海外,对世界有了真实的认识。就算是远不如汉朝的小国,也有其可取之处,就算在汉人眼中看去充满了鄙夷的神色,可作为趣闻也好,独有的文化也罢,在经济文化领域上一旦与大汉文化相交融,总是有所得的。
治经典,论学问的地位依然是崇高无上,但见闻广博,掌握异国文化的儒生也是大受追捧。以儒家文化的思想论及各国的文化处境,不仅仅是让人品味与批判,更是多了一份感悟。
而这份感悟渐渐的成为了新兴的文化元素不断的被少年人接受,不知不觉中那根深蒂固的思想已然有了松动,虽然还远远未够!
对海外以及世界研究数年之久的谯登可谓是大开眼界,而襄王刘动继承了陛下那份不安的心思也让谯登感到莫名的兴奋。汉朝有开阔的眼界,无匹的经济实力,人力以及各方面也处于这个世界的领先行列之中,一旦投身到世界格局,带来的必然是前所未有的震动!
这一切得益于陛下的循序渐进,若不是陛下力排众议的屡屡发兵国外,开通商路,强势压制儒家的各类抵抗,又不时的合理处置各种矛盾,怕是此刻的汉朝仍是固步自封的。
这道理其实很简单,只是没有人打开通往世界的这扇门罢了。
同样的物品,你的好过他人的,你便是强者。同样的事情你拥有更强大的实力便可以凌驾众人之上。在汉朝内这早已不稀罕了,可与海外诸国有了交流之后,这感觉却是无比的强烈鲜明。
襄王刘动笑了,看着谯登道:“父皇也常说水军乃是称雄于世之根本,唯有占据大海,才可称得上是真正的王者,才可令万邦臣服。慎明你有此见识,想必已然心中有数,何不教本王呢?”
谯周仍是躬身道:“微臣之见识怎能与陛下相提并论,实乃昔日微臣率军追缴贼众,被其从水路走脱不得追之感叹所得罢了。后从陈老处借得图册翻阅,方有今日之思。”
“本王也听说陈老醉心各国风俗,拟成万国之书,想必其收藏颇丰了。若有机会本王定要亲自登门求之,倒是慎明你不必如此拘谨,你乃本王良师益友,与旁人不同,有话但说无妨。”
陈老即是谯周的弟子陈寿,当年奉命南下时仍是颇有埋怨。但生活久了,不知不觉中竟是沉浸其中难以自拔,游荡诸国更是精通数种外语,加之其谯周弟子的身份四处宣扬儒家思想,门生弟子众多,不少竟还是异国之人,俨然一派宗师的气象了。
谯登闻言不改恭敬本色道:“臣以为国家正直蓬勃,不宜妄动干戈,况且北方之事未觉,殿下不宜兴刀兵之事……”
……
荆州,襄阳。
“咳咳……如此甚好,陛下在北方作战兵力为重,虽无调令,但我辈当输送兵员以助陛下。咳咳……”羊祜躺在病榻上猛咳不止,呕吐朱红,俨然命不久矣之象。
荆州官吏跪拜床前各个红着双眼唯唯诺诺,羊祜虽是从魏国投靠汉朝,可其能力与人格魅力征服荆州官吏不说轻而易举,也是水到渠成之事。荆州在羊祜的经营下不仅仅是民生大盛,军队建设更是屡屡推陈出新。
“羊公不可多言,安心养病便好。”跪拜的文武连声劝慰,都不忍让羊祜再浪费一点的气力。
羊祜仰面躺着不断喘息,半晌用干哑的声音道:“老夫大限将至,有事禀明陛下,汝等退出,留若思执笔。”这番话说得顺畅,显是羊祜积攒了许久气力所致,众人强忍悲痛纷纷退到门外,只留下羊祜与戴渊二人在屋内。
垂危之刻本应有子嗣在旁,奈何羊祜位及太傅,抚军大将军荆州牧之职却是没有子嗣为继。相传羊祜五岁时持有金环,被其||乳|母发觉并非羊家之物,后寻得失主方知乃是别家死去孩子所有。后有擅于相墓者言羊祜祖幕有帝王之气,若凿而无后。羊祜奋然凿之,而相者言此家犹出折臂三公,后羊祜坠马折臂,位置三公,果是无后。
戴渊字若思,不仅文采出众更是韬略非常,乃是羊祜甚为倚重之人。此刻见羊祜如此,也是垂泪,悲声道:“羊公请言,学生执笔便是。”
羊祜精神一振缓缓张口说了起来,戴渊不敢怠慢笔书工整一一记录,同时心中更是震动无比。羊祜所言皆是为国为民并无半点私心,而且最后一事更是牵扯到了汉朝未来的走势。
书信封好,羊祜终于放心道:“本州继任由陛下指定,若思你之才干甚佳,唯独不好征伐,深得我意。然时局有变,放开眼界对你有益无害,此信你亲自带往北方,须亲自交予陛下。陛下若以信中内容问之,如实回答即可。”
戴渊乃是南方之人,对于国家征战北方,开辟海外战场无甚兴趣。虽然精通谋略,善于文书工笔,但对于目前的汉朝来说却是无关紧要的人员。本来此等心性甚和羊祜的心意,但羊祜早已预见未来可能发生的状况,因此在生命弥留的最后时刻加以劝慰。
“羊公所思,学生业已了解一二,望羊公好生安歇,不可轻言放弃。”戴渊心有感触,知羊祜不忍见自己埋没于众人之中,有意把自己推荐给陛下,一时涕零。
……
江东,建业。
吾彦脸色阴沉与杜预在堂中议论道:“近来陛下北上之事甚嚣尘上,然我观江左世家对此皆是不以为意,此等事情若是传至陛下耳中定然龙颜震怒。”
汉朝代表的乃是汉人与匈奴所代表的的异族进行决战,这在中原雍凉益州皆是轰动人心的事情,但在江东地区引起的波澜与舆论的走势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多。换而言之,江东士族更为关注本地区的发展,而少于从国家的利益出发。
益州乃是汉朝之根基所在,中原也曾饱受异族之乱,对于此事加以注目支持乃是理所应当。可江东之人思北方事已成习俗,更是抱有江左门族高人一等的心态,对此这般态度也是( 惊雷入汉 http://www.xlawen.org/kan/5526/ )
青徐汉军北上者并非全师,但石勒张宾等人兵力也不是十分充沛。设伏之后此刻在汉军周围作战的异族兵马在兵力上不过足倍数,全凭借埋伏将汉军切断之后乱其阵脚趁乱袭杀而已。
当汉军抱着必死之心不再混乱,虽然兵力锐减可杀伤力却是巨大。张宾见状也唯有从其他各地调兵马来援,今日之战能够吃掉一支汉军是很好,但若因此折损大量的战力,长远来说这一战并不能算是获胜。
察觉异族阵势松动,另一路汉军陆机也是心中忐忑,率军冲杀之余派出无数斥候探得远端大战。
“心头狂跳,莫不是云龙有难!!?”陆机只觉得心惊肉跳,不由骇然,连忙催动三军杀出重围前往救援弟弟。
远端汉军大将姜胜也是带着汉军好不容易杀破重围率军前来支援,身后尚有异族大将刁膺,张敬率军穷追不舍。各路人马齐聚于此混战不断,然汉军无论如何也是难以杀入重围救援陆云。
狂风大作,雨点杀人,惊雷电闪,乌云叠嶂!阵阵疾风吹得旗杆折断,兵卒跌地,汉胡两军混战之中皆是身形不稳难以为继。
“这般天气……收兵!”石勒见狂风不断,举目难视,别说作战行走也是有问题,连忙下令收兵。
汉军方面也是同样,那被围困的汉军侥幸得生人人喜极而泣,然陆云,孙惠等人却早已死于乱军之中……
待寻得陆云等人尸首,陆机悲痛欲绝,伏尸大哭,姜胜等人也是默然落泪。当年三人镇守青徐杀得晋人胆寒,如今却是遇上了劲敌,唯有收兵料理战死的兵将后事,使人通报陛下,再从长计议。
……
邺城宫殿之中异族文武走动如蚁,心乱如麻,各个束手无策长吁短叹。一场大战本是必胜之局,不曾想汉人竟然火药埋地顿时扭转战局。被火药炸死的兵将惨不忍睹,有的都是找不到尸首,可因为爆炸震傻当场被汉军砍杀的更是不计其数。
别说是匈奴兵将如此,凭借依稀的记忆那汉军在砍杀胡人之时有不少同样没走几步便眩晕倒地的。显然离着近的汉军同样受到了影响,不过是一股精神强自振作起身挥刀罢了。
若是如此这一战匈奴也不会是这般惨败,汉军竟然早已准备了两万铁骑蓄势待发,片刻之后便是杀到战场。可怜走脱不及心神未定的匈奴步骑如同待宰羔羊一般的毫无反抗之力,甚至逃跑都不如平时走路快,一阵屠戮之后折损兵力赫然达五万之众!!
而其他的兵将在奔回的路上不知为何倒地身亡的,以及返回邺都后吐血而亡的更是不计其数,这还不算有些人的双耳双眼失去了功能等等。
可这一切都没有一件事儿重要——匈奴大单于刘渊在返回寝宫半日之久后,仍是惊魂不定,不肯见任何人!
第三百四十六章 此消彼长(上)
更新时间:2013-06-09
“父王好些了么?”刘和亲自端着药汤站在床榻旁轻声问着,眉宇间尽是关心的神色。虽说自己乃是继承者,但面对如此强大的敌人时还是父亲来处理比较好,若是自己怕是不知如何应对了。
歇息了近乎一个晚上,匈奴大单于刘渊恢复了几分起色,闻言微微摆手,示意不再喝了,口中却是唉声叹息。两眼一合便是那血肉模糊的惨烈画面,征战沙场以来从未试过如此触动人心的战事,即便第一次杀人,第一次见到千军万马,也远没有这一次般的强烈撼动着灵魂。
刘和见状劝道:“此乃安神之汤药,父王饮了会好一些,眼下群臣甚是急虑,父王要尽快振作才是。”言罢,又是将药汤递到了刘渊面前,恳请饮用这宁神安心的汤药。
“众人仍在宫外等候?”匈奴大单于刘渊神情略有几分恢复问道,伸手接过药汤一饮而尽。
“是,可要儿臣传唤?”见父亲恢复几分精神刘和大喜,恭敬的询问着。
“不必,替为父传令群臣大殿相见!”一手撩开被褥,刘渊起身下床,房外后者的侍女们连忙推门而入,为大单于更换袍服。
数刻钟后在邺城的皇宫大殿之内,匈奴大单于刘渊锦衣玉袍威风凛凛的高坐其上,丝毫看不出这是受到过严重惊吓的人。塞外异族的文武以及汉人群臣都是分列左右,各个偷眼打量大单于心思各异。
塞外各族皆以匈奴马首是瞻,颇有才略之辈更是对刘渊倾心仰慕,如此才肯受匈奴驱使左右。刘渊近乎一夜的深宫不出让众人忍不住心中多少都产生了动摇,这一次的大败对于刘渊是前所未闻之事,可其震撼力同样深深存在于每一名从战场上活着回来的将士心中!
汉军有如此雷霆手段,这仗还怎么打?
同样的震撼汉人文武倒是不以为意,从魏国士气汉军便曾用这火药攻破了寿春城,虽说魏人见识得也不多,可经过如此久的时间对于这火药的威力早已有了了解。比起那无知的异族人把这巨大的爆炸当做神怒雷吼,汉人文武要淡定的多。
群龙无首,正是需要有人挺身而出的时候。刘渊身为众人瞩目的首领在这个时候自然不能漏气,否则必然是声望大跌的。心怀忐忑的众人见到刘渊神色如常,声态洪亮,不由得心思渐渐安定,同时也是暗自庆幸。
虽说有人不满意匈奴的统治,可没人会否认除了匈奴之外,其他种族如何强大也无法统一塞外各族这一事实。
刘渊凭借着自己的人格魅力以及军政手腕,已然展现出了一代帝王的特征,即便是抱有不满的人也没法否认这一点。
“胜败乃兵家常事,今日之败来日孤必逃之!眼下汉军全面开战,诸位可有退敌之策?”轻描淡写带过难以回首的一战,刘渊甫一张嘴便是商讨下一步的军事行动。
经过这一夜整个河北各地的战况消息都已传遍了邺城,邺下这一战自然是匈奴惨败,索性汉军似乎也伤亡不少一场大胜之后便已退兵。在西线战场上慕容族吃了小亏,宇文,慕容两部的兵力已然开始汇聚,针对汉朝大将军姜维正在计划攻势。只是刘渊的爱子刘曜被汉军伏击一场大败近乎全军覆没,正在返回的路上。
唯有东线战场石勒与张宾等人联手遏制了汉朝的青州军以及徐州军,更是在击杀了汉朝名将陆云,获得了宝贵的一场胜利!
“父王,儿臣以为汉人之火药威力万钧,必是稀罕之物。我方若可得之,当足以横行天下!”刘和听闻刘曜惨败的消息心中早已乐开了花,此刻闻言挺身而出准备好好的露几手借机打压刘曜在父王心中的重要性。
“火药之物可求而不可得也,魏晋之时汉人偶有用之,却不常闻,想来应是制作困难。玄泰所言亦有道理,汉人既可研制,我方何不就此着手,纵然短时间内难有寸进,却也可了解其详,以做防备。”被刘渊甚为倚重的老臣刘宣缓缓说道,一张口便把刘和那心思压了下去。
刘和想在父王刘渊以及文武群臣面前卖弄一番,然刘宣何须人也,一眼便看出了刘和的意图。眼下正是危急存亡之时,刘宣当机立断的几句话便将众人的注意力拉回到了眼前的困境上,同时也等若警告刘和此时不可儿戏。
刘和身份特殊,各族首领以及刘渊族内之人对其皆是小心翼翼的拥护着。毕竟这是大单于刘渊的继承人,有朝一日会成为自己或是自己组人的首领,若是得罪了此人那日后休想有什么飞黄腾达的机会了。
见刘宣不给自己丝毫机会,碍于其族内耆老的身份刘和也是不敢多言,站在一旁不敢言语了。
刘渊也仿佛刘和一句话也没过说似的道:“不错,火药之事颇为神秘,此事可着手调查。何遵先生对此可有研究?”
何氏在魏晋时期乃是朝堂上的领导者,如今投靠了匈奴之后何遵依然有着相当的地位,比起自己的老夫何曾当初在魏晋朝堂可谓是毫不逊色。但无论何氏的地位如何尊贵,谩骂唾弃甚至同朝的异族那鄙夷的神色,都是挥之不去的痛。
在魏国,在晋国,何氏可以控制整个朝堂。可在匈奴,何氏即便做的再好,也不过是汉人的首领罢了,这毕竟是匈奴人的朝堂啊……
“宣老所言不错,其实在前朝时期对此便有钻研,只是……呃……”关于火药的研究在魏国以及晋国时期其实都有专人负责,汉朝无论在斗具的锻造还是军械的创造发明上都走在了魏晋的前面。魏国也好,晋国也罢能够与汉朝抗衡倚靠的便是根据汉朝拿出的新玩意来不断的提高自家的军事配备。
中原之地能工巧匠无数,只要有例可循,有方向可走,一切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
可火药不同于铠甲军械,其能燃火的特性为人所知,但爆炸的威力想研究出来还是颇为困难的。好在聚集的相关人士都是精英,经过长期的浸Yin后已然有了大概的思路,奈何中原失陷,河北的晋国也随后灭亡。
兵荒马乱之中谁不是保护自己以及族人?那工匠之流的早已不知何处去了,就算被异族砍杀了也是毫不稀奇的事情。何遵倒是想说明情况,可这话又不能乱说,迟疑片刻语言终于通畅,梗概的说明其事,一脸无奈神情。
没有明说可大家都是听得明白,显然晋国时期负责研制火药的臣属工匠都在战乱中不知去向,而那研究出来的结果更是无人知晓。天知道这些人是趁乱跑掉躲藏起来,还是稀里糊涂的死掉了……
“何先生既然知之甚详,此事便交给何先生去办了。只要有些许的线索与希望便不可放弃!”刘渊也知道这种事情多说无益,唯有责令相关人士加紧寻找然后才有继续讨论的意义。
“遵命!”何遵心中一松,心想这一关总算是过去了,比起想象中要简单得多。别的不说,就是自己族中失散的也是不计其数。这找到与找不到之间看似不差,实则要付出相当的人力与精力才有可能。
“火药之物来之不易,汉人手中谅必不多,非是紧要关头必不用也。然日后交战若是提心吊胆必是处处受制于人,诸位有何看法?”接下来刘渊仍是围着火药这事儿不算完,虽然确定火药对于汉军来说也是少有的东西,但汉人究竟有多少谁也是没有底的。
若是每每交战心中都惦记着火药爆炸,对于军队的士气以及作战能力都是极大的削弱。唯有找到克制之法,如此才能够让匈奴铁骑恢复往日的威风神采。
段务目尘双眼通红的在人群中哽咽几声,大家都知晓其爱子段就六眷冲锋在巨响过后便无人找到尸首,想必是与那泥土混为一体了。
“段老,汝之痛亦是孤之痛!”刘渊见状也是悲悯,段务目尘叱咤塞外可与慕容,宇文两大势力并肩称雄,不过是俯首匈奴罢了。这般老狐狸素来是精于算计的,可此时见了却是唯有憔悴痛苦,哪还有塞外一方霸主的半点模样?
“大单于之意段某心领,段某以为汉军列阵持久乃是火药作业之关键。其离片刻而轰隆巨响,便是引燃火药之时限。日后逢敌,防备此两点当可避免重蹈覆辙……”
说到这里段务目尘已是泣不成声,掩面落泪,堂堂一族之主在群臣面前顾不得威严,顾不得失态,完全沉浸在丧失爱子的悲痛之中……
两军交战难免伤亡,在场之人谁没有过失去亲人下属的经历?然这些久经沙场,看淡生死的文武群臣,又有谁能接受爱子凭空化为灰烬的痛苦呢?
“哎……如此说来日后两军对阵,当不可给予汉人埋藏火药之时机,如此便不惧火药之威了。”刘渊叹息说道,目视众人皆是悲恸神色心中不由得暗自庆幸。这一战完败,所幸人心并未因此而被汉军击垮,反倒是众人有了相同的悲痛之后,颇有同仇敌忾的意思。
只要把时机拿捏准确,寥寥数语便可将麾下各族长期以来恩怨矛盾化为无形,使其成为真正团结的战斗力,这不正是自己朝思暮想要做到的事情么?
“报!刘曜将军回来了!”此刻殿外有人通报,在壶关惨败的刘曜在慕容部骑兵的保护下日夜兼程赶回,正在宫外候着。
“啊!快传!”刘渊闻言一声惊叹,径直起身张望。
一声声的传出,一步步的迈入,但看刘曜披着一身血袍满脸血污的踉跄而来。刘渊见了心中酸楚,眼中含泪着张望,双脚也是不自觉的挪动着。
刘和暗中咒怨这刘曜为何没有被汉军杀来,心中却是兴奋无比。丧家之犬奔回邺城又能怎样呢?却是完全没留意父亲的神态。
“儿臣无颜见父王……我……”刘曜步入大殿便要跪拜哭诉,不想话说了个开头,便被刘渊一把搂入怀中,只觉得温暖无比顿时泪如雨下,话不成声。
刘渊掉泪道:“父子同败,实乃不幸。然你我父子尚可相见,岂非幸耶?”
在场之人尚感染在段务目尘等在此战中丧失亲人的同僚的悲痛中,见大单于父子如此,再听得刘渊肺腑之言一时数百老少皆是放声哭泣,偌大的朝堂似乎有足够的空间来容纳众人的悲哀痛苦……
刘和立身人群之中见状不禁愕然,这刘曜明明是大败而归,全军覆没,为何父王与一众文武都是如此!?
“大丈夫立世不屑百胜,但求一战而成天下!今日饮恨,孤父子必十倍讨之,以我匈奴霸业祭奠亡魂!”刘渊慨然长啸,目光若电扫过在场每一名文武。
刘曜准备许多却是不防父王如此,心中一动却是知晓了父王的用意道:“为父王霸业,儿臣粉身碎骨亦在所不辞,必让汉人成我膝下之奴!”
“不错!我段部从此以后必当倾尽全力以助大单于!”段务目尘怒睁双目,须发倒竖,歇斯底里的起誓道。
在场人被这气氛感染一时间纷纷跟着宣誓效忠,彼此之间在这一刻似乎成为了一家般,往日芥蒂竟是荡然无存!
“曜儿你可与为父近卫之中挑选人手重新组建班底,来日我父子一同上阵雪今日耻辱!”见刘曜明白自己心意,刘渊不由得心情大好更是豪言道。
刘曜闻言自是欣喜,自己诚然不会去动父王的近卫,却是可以从其他部队中调集人手重新构建自己的实力。有父王这一句话不仅仅是免了罪责,更是直接东山再起,也不知道这一战是祸还是福。
而远端的刘和此刻鼻子都已气歪,有心上前阻止可也知道没自己插嘴的余地。郁闷间环视在场诸人心中又是有了定计,在场的异族之人都叫嚷着如何如何,却是没顾及到汉人官吏的情绪。
刘渊要统一大家的情绪,自然是以异族为主,特殊时刻汉人的情绪也就顾不到了。汉人在场退也不是,跟着叫嚷也不是,一时各个一脸尴尬的干笑着跟着趁和气氛,看得刘和是哭笑不得……
……
“朕欲罢兵,伯约以为如何?”汉营之中汉帝刘禅与大将军姜维相对而坐,二人皆是花白须发,苍老面孔,相视见了叹息不断。
姜维手捻须髯沉思道:“老臣再三劝慰,陛下何以如此执着?开疆拓土死伤在所难免,这一战我方伤亡已属极少,何必耿耿于怀呢?”
刘禅摇头苦笑道:“古来征战唯有以此法者,若依古传之法尚不觉得。然朕开辟此法,有害麾下将士,伯约你可明白?”
征战素来是要死人的,无论是攻城略地还是守御国土没有不损失士卒将校的。但这是代代相传的事情,投身战事当中渐渐的也就习惯了伤亡之事。所不同的是刘禅自认为是自己首先使用了这样的战术,不仅仅这一次让自家的兵将付出了代价,日后若是有人效仿,也是算在自己头上一般,心中始终堵着难受至极。
“我军已得河东之地,一旦大军南撤,胡骑必日夜骚扰,大军压境。一郡之军民难保生机,陛下可曾考虑?大军北渡,天下瞩目,世人皆赞陛下抵御外寇,护我族类,此时此刻陛下怎可辜负众望?”姜维心知刘禅的心结一时难解,也相信刘禅乃是世间枭雄,因此换了一个角度道。
对于姜维说的以及没说的点点滴滴刘禅心中皆是有数,只是情绪低落一时难以控制。
营外吵吵嚷嚷似有不少人求见陛下,刘禅与姜维正在交谈闻言神色一动,连忙起身步出营外。
数百名汉军兵将彼此搀扶着,在汉军大将关彝的率领下在营外列队。然这些兵将你少了一只腿,他渺了一只眼,都是刚刚治疗的阶段别说是列队行走,就算是一丝一毫的动弹都是剧痛无比。
豆大的汗珠不满脸颊,单薄的衣衫更是早已被汗水湿透,然一个个咬牙坚持的面孔向每一个诉说着一名兵士的执着。
列队的口号响彻夜空好似炸雷一般,直到有人拉扯关彝转身方才见到刘禅与姜维,连忙跪地道:“微臣深夜惊扰陛下实乃万死之罪,然闻陛下因臣等失意,特来冒死谏言,还望陛下允臣等之言!”
在这个时代觐见一国之君,无论是动作神态还是用此音量都极有考究,差之毫厘便是藐视君主的罪过。这一刻即便是熟睡的军士怕也是会从睡梦中惊醒,实乃关彝说话的声音过于巨大了。
那数百兵卒也是各自缓缓的跪地,有不能跪的干脆扑倒在地也不敢对陛下有所失敬。
“爱卿有何话但说无妨,然不可耽搁治疗!快快传召军医!”刘禅浑身颤抖着说着,眼中热泪涌下。
然关彝仍是跪在地上一动未动,仿似未曾听闻一般。心中刺痛,刘禅上前缓缓扶起关彝,此时关彝方才惊觉连忙起身。
看着关彝惊慌的神态,刘禅心如刀割一般愧疚自责不已。想起与关彝初识场景,想起数十年来南征北战,如今自己一时冲动却是要永远失去这名爱将了。那巨大的爆炸声响与气浪不仅仅殃及了汉朝军马,更是关彝双耳失聪,脏腑重创……
曾经叱咤风云的一代名将,要如此淡出戎马生涯,姜维在一旁见了也是眼眶含泪,终于明白陛下心中之痛了……
第三百四十六章 此消彼长(下)
关彝等人重伤在身,然为国捐躯仍是无悔,得知陛下心思因此特意前来御营阐明己志。
耿耿于怀的心结豁然开朗,当刘禅与姜维再次返回营中时天色已然放亮。用过早膳之后仍是君臣二人独自谈话。
“北渡黄河以来先折柳隐等人,东线陆云又不幸殒难,纵是十战九胜对我大汉亦并非无损。伯约此来可有何策略教朕?”刘禅手捻须髯意味深长的问道,若说这满朝文武各地兵将自己能够信任的人,便只有姜维最合心意了。
见到陛下恢复了几分以往的神态,眉头也不再郁结,姜维笑道:“老臣观陛下用兵趋于极端,一则以胡人势大不可骤除是以担心,二则可是顾虑臣等老迈,为国效力时日无多?”
“哈哈,知朕者伯约也!”对于姜维的弦外之音刘禅心如明镜,自称老臣的姜维等人时日无多,自己的年纪何尝不是不遑多让?换做其他帝王或许因此触及逆鳞而龙颜震怒,但此事对于刘禅来说却是别有洞天。
作为后世而来的刘禅,对于自己为何会如此始终都是不知。躯体是衰老的刘禅,可内中的精神却不过四十几岁罢了。这身体能够使用多久不得而知,一旦身体进入了死亡状态,刘禅是否也因此会死亡?
对于普通的帝王来说死亡就是死亡,可对于刘禅来讲心中很清楚死亡的是刘禅的身体,而自己何去何从却是未知之数。自己担心的不是身体的死亡,而是一旦死后,这偌大的国家。
若无外敌在,刘禅自信汉朝将在自己爱子刘动的带领下走入一个新的境界。但有匈奴这般强悍的外敌虎视眈眈,自己一旦离世汉朝造成的动乱刘禅便没有足够的信心了。
急于为后人铺路确实是刘禅近来焦虑万分的心态,也是兵行极端的根源所在。
“胡人兵力雄厚,河北荒芜残破,更兼刘渊雄才大略,实乃朕之心腹大患。虽有伯约助朕一臂之力,然胡人兵力现今不过显现十之二三,朕恐此战迁延日月,难有所获也。”
姜维听罢微微颔首,纵是自己不服老此刻也不得不承认年迈的事实。先是柳隐阵亡,陛下也是急于百年后事,即便自己与陛下豪情雄心仍在,但无形之中都不能避免思考身后之事。
说一百句不服老,却无法阻挡类似的心思不断萌生。
“朝中人才辈出,忠贞之辈随处可见,诸葛瞻,黄崇,何攀,文鸯等人皆可大用,陛下何必如此担心呢?”
刘禅道:“朕观诸葛思远等人足以堪当大任,却未及刘元海也,若朕有不测,卿亦不在,何人可为大汉守御边疆,抵御外寇?”
诸葛瞻用兵也是不差,可比起姜维,刘渊等人仍是不及。若是日后诸葛瞻引军屯驻边疆,抵御胡骑,刘禅还是放心不下的。至于黄崇,文鸯等人或是用兵稳重,或是武艺超群,但都只是一方之镇,并不适合与刘渊这般老辣人物交手。
能为帅者汉军之中并不缺少,可能与刘渊匹敌的也不过是刘禅,姜维二人罢了。偏偏二人都是大限将至之人,而那刘渊将至五旬正是建功立业之时,怕是未来二十年内汉朝都将面临胡人的威胁。
更可怕的是这一刻无论是姜维还是刘禅都意识到自己对于短时间内击溃异族并没有多大的把握。
究其根底乃是敌人过于强大。
眼下活跃在一线的异族步骑各地累计近乎四十万,而汉军也是三十几万的兵力存在。主要战场上汉军胜多败少,但各路偏师却是被胡骑击溃的多。正因如此汉军主力才屡屡获胜,却是少有所得。
若不是黄河上汉朝水军随处接应,随处登陆怕是汉军此刻早已碍于形势不得不退回中原了。
姜维沉思片刻不由苦笑,以用兵而论羊祜,杜预皆是一流人选。其中羊祜之妻乃是夏侯霸之女,与皇室还算是沾亲带故。此二人本是继承国家军队最为合适的人选,不过羊祜与杜预皆是六旬以上,朝不保夕,如何托以国家大事呢?
陆机,姜胜等人颇有潜质,但比起诸葛瞻等人仍是不及,更不用寄望日后可以接过汉朝边防的重任了。
江山代有人才出此话真是不假,纵然军中有具备天赋之人,但以刘禅与姜维的地位根本根本不可能关注到那样底层的一个程度。
“河北之地数年难以恢复元气,胡人拙于施政,各族明争暗斗不休。昔年曹孟德大破袁本初而退出河北,陛下何不效仿?”
“刘渊此人城府极深,观其不声不响平定塞外,而你我君臣却坐困于中原形势难以分身干预,便知此人绝对有整合塞外各族的能力。假以时日必是心腹大患,不再当年的曹魏之下!”刘禅缓缓摇头叹息,对于未来之事当真是难以放下心思。
姜维见状心中只是无奈,胡人骑兵众多即便汉朝可以调集更多的兵马,但与之厮杀胜负仍是难料。
“话虽如此,仅凭陛下与老臣两路人马不过支撑战局而已,难以再有寸进。即便以水师泛舟海上怕也是不及胡骑纵横……”话说到这里姜维把眼去看刘禅,继续作战的困难自己已然说的清楚,一切只看陛下的主张。
只要刘禅一个态度,即便是前途艰难,姜伯约又岂是怯懦之辈!?
……
印州,襄王府。
襄王刘动早过了弱冠之年,府内妻妾成群,儿女成双。然每天一早开始处理公务却是雷打不动的铁律,府内的掾吏皆是知道襄阳的脾性,每天一早便将需要处理的公文不断呈上。
“分化之策确实奇妙,父皇此举不仅争取到了时间,更是让海外各国疲于应付,内耗不断。”看罢海外传来的最新消息,襄王刘动由衷叹道。
汉帝刘禅以海外诸国贪图财物之性情下手,大肆收买各地的执政官或是手握实权之人,甚至民间颇有威望的人物也是不肯放过。不惜以各种身份接触不同人群,大量的真金白银堆积过后,明地里是支持这些人另立山头,割据一方,暗地里却是将海外诸国的注意力从与汉朝的兵戎相见,转移到内乱之上,因此而自顾不暇。
南方诸国被汉朝收服也有些时日,但其各方面基础不足,即便吸收了汉朝本土的资源也并非短时间内可以达到驻军后勤的程度。因此调集兵力在印州出海征讨一事短时期内难以成形。
既不能去攻打野心者,唯有从其内部着手添乱了。
“依照这般形式看来,怕是大战一触即发,大战过后可供我方收买的棋子又变得少了……嗯……”襄王刘动脑海中浮现出几幅地图以及脸孔,心中度算接下来汉朝的动向应当倾向何方。
收买人心,膨胀有心人的野心和实力,是搞乱当地形势的手段。可是乱象终究是有一个时限,乱到一定程度引发的必定是一场风暴。汉人虽然有足够的呼雷阙探子生活在海外执行情报的收集,以及抛头露面的一些工作,可想干预这一样一场大战仍是做不到的。
一方吞并一方会有所损耗,可也会吸取失败者大量的资源。当各地的野心者开始减少后,到了最后得利的会是海外诸国还是异军突起的野心者?无论是谁,那个时候怕是都不会甘心于让汉国在幕后操纵搬弄了……
“本朝与海外诸国早晚必然大战,在此之前要抓紧时间尽力的拉拢盟友,如此才能避免孤军作战,慎明你说呢?”刘动双目一亮,去看身旁的近臣谯登。
谯登乃是汉朝名儒谯周的孙子,长久以来追随襄王刘动,可谓是形影不离。事无巨细皆是经手谯登,乃是襄王刘动的心腹之人。
“波斯强悍,罗马更是地域广阔,各方小国纵然联盟怕也是不足为倚靠,与其拉拢倒不如交结强者,取其弱者,如此方是处世之道。”谯登拱手缓缓说道。
襄王刘动会心一笑道:“慎明此语与父皇倒是不谋而合,初期我朝被人胁以武力,唯有以暴制暴。如今倒是远交近攻之最佳时刻,波斯与罗马素来不和,多有摩擦,我若联合一方,其事可成矣!”
谯登闻言不动声色的拱手道:“殿下若有君临海外之心,当与波斯,罗马两国并交,以海势为主控制水路,扼其咽喉,如此可获主动。”
向外扩张并不是这个时代汉朝人的主要思想,可经过刘禅不断小规模的收复南方诸国,中原征战,甚至不惜派遣水军远渡重洋攻占高句丽倭国等地的行动之后。朝中群臣,尤其是年轻一辈的文武对于扩张这一敏感之事,已然不觉得有多么不对。
商路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回报,更是让大汉臣民对海外,对世界有了真实的认识。就算是远不如汉朝的小国,也有其可取之处,就算在汉人眼中看去充满了鄙夷的神色,可作为趣闻也好,独有的文化也罢,在经济文化领域上一旦与大汉文化相交融,总是有所得的。
治经典,论学问的地位依然是崇高无上,但见闻广博,掌握异国文化的儒生也是大受追捧。以儒家文化的思想论及各国的文化处境,不仅仅是让人品味与批判,更是多了一份感悟。
而这份感悟渐渐的成为了新兴的文化元素不断的被少年人接受,不知不觉中那根深蒂固的思想已然有了松动,虽然还远远未够!
对海外以及世界研究数年之久的谯登可谓是大开眼界,而襄王刘动继承了陛下那份不安的心思也让谯登感到莫名的兴奋。汉朝有开阔的眼界,无匹的经济实力,人力以及各方面也处于这个世界的领先行列之中,一旦投身到世界格局,带来的必然是前所未有的震动!
这一切得益于陛下的循序渐进,若不是陛下力排众议的屡屡发兵国外,开通商路,强势压制儒家的各类抵抗,又不时的合理处置各种矛盾,怕是此刻的汉朝仍是固步自封的。
这道理其实很简单,只是没有人打开通往世界的这扇门罢了。
同样的物品,你的好过他人的,你便是强者。同样的事情你拥有更强大的实力便可以凌驾众人之上。在汉朝内这早已不稀罕了,可与海外诸国有了交流之后,这感觉却是无比的强烈鲜明。
襄王刘动笑了,看着谯登道:“父皇也常说水军乃是称雄于世之根本,唯有占据大海,才可称得上是真正的王者,才可令万邦臣服。慎明你有此见识,想必已然心中有数,何不教本王呢?”
谯周仍是躬身道:“微臣之见识怎能与陛下相提并论,实乃昔日微臣率军追缴贼众,被其从水路走脱不得追之感叹所得罢了。后从陈老处借得图册翻阅,方有今日之思。”
“本王也听说陈老醉心各国风俗,拟成万国之书,想必其收藏颇丰了。若有机会本王定要亲自登门求之,倒是慎明你不必如此拘谨,你乃本王良师益友,与旁人不同,有话但说无妨。”
陈老即是谯周的弟子陈寿,当年奉命南下时仍是颇有埋怨。但生活久了,不知不觉中竟是沉浸其中难以自拔,游荡诸国更是精通数种外语,加之其谯周弟子的身份四处宣扬儒家思想,门生弟子众多,不少竟还是异国之人,俨然一派宗师的气象了。
谯登闻言不改恭敬本色道:“臣以为国家正直蓬勃,不宜妄动干戈,况且北方之事未觉,殿下不宜兴刀兵之事……”
……
荆州,襄阳。
“咳咳……如此甚好,陛下在北方作战兵力为重,虽无调令,但我辈当输送兵员以助陛下。咳咳……”羊祜躺在病榻上猛咳不止,呕吐朱红,俨然命不久矣之象。
荆州官吏跪拜床前各个红着双眼唯唯诺诺,羊祜虽是从魏国投靠汉朝,可其能力与人格魅力征服荆州官吏不说轻而易举,也是水到渠成之事。荆州在羊祜的经营下不仅仅是民生大盛,军队建设更是屡屡推陈出新。
“羊公不可多言,安心养病便好。”跪拜的文武连声劝慰,都不忍让羊祜再浪费一点的气力。
羊祜仰面躺着不断喘息,半晌用干哑的声音道:“老夫大限将至,有事禀明陛下,汝等退出,留若思执笔。”这番话说得顺畅,显是羊祜积攒了许久气力所致,众人强忍悲痛纷纷退到门外,只留下羊祜与戴渊二人在屋内。
垂危之刻本应有子嗣在旁,奈何羊祜位及太傅,抚军大将军荆州牧之职却是没有子嗣为继。相传羊祜五岁时持有金环,被其||乳|母发觉并非羊家之物,后寻得失主方知乃是别家死去孩子所有。后有擅于相墓者言羊祜祖幕有帝王之气,若凿而无后。羊祜奋然凿之,而相者言此家犹出折臂三公,后羊祜坠马折臂,位置三公,果是无后。
戴渊字若思,不仅文采出众更是韬略非常,乃是羊祜甚为倚重之人。此刻见羊祜如此,也是垂泪,悲声道:“羊公请言,学生执笔便是。”
羊祜精神一振缓缓张口说了起来,戴渊不敢怠慢笔书工整一一记录,同时心中更是震动无比。羊祜所言皆是为国为民并无半点私心,而且最后一事更是牵扯到了汉朝未来的走势。
书信封好,羊祜终于放心道:“本州继任由陛下指定,若思你之才干甚佳,唯独不好征伐,深得我意。然时局有变,放开眼界对你有益无害,此信你亲自带往北方,须亲自交予陛下。陛下若以信中内容问之,如实回答即可。”
戴渊乃是南方之人,对于国家征战北方,开辟海外战场无甚兴趣。虽然精通谋略,善于文书工笔,但对于目前的汉朝来说却是无关紧要的人员。本来此等心性甚和羊祜的心意,但羊祜早已预见未来可能发生的状况,因此在生命弥留的最后时刻加以劝慰。
“羊公所思,学生业已了解一二,望羊公好生安歇,不可轻言放弃。”戴渊心有感触,知羊祜不忍见自己埋没于众人之中,有意把自己推荐给陛下,一时涕零。
……
江东,建业。
吾彦脸色阴沉与杜预在堂中议论道:“近来陛下北上之事甚嚣尘上,然我观江左世家对此皆是不以为意,此等事情若是传至陛下耳中定然龙颜震怒。”
汉朝代表的乃是汉人与匈奴所代表的的异族进行决战,这在中原雍凉益州皆是轰动人心的事情,但在江东地区引起的波澜与舆论的走势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多。换而言之,江东士族更为关注本地区的发展,而少于从国家的利益出发。
益州乃是汉朝之根基所在,中原也曾饱受异族之乱,对于此事加以注目支持乃是理所应当。可江东之人思北方事已成习俗,更是抱有江左门族高人一等的心态,对此这般态度也是( 惊雷入汉 http://www.xlawen.org/kan/55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