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 部分阅读
一转。对江浩说:“你说,发生了什么事?”江浩刚要说话,云泽洋又说:“不要怕麻烦,把事情的前因后果都说清楚。”
江浩理了理思路,开始从江常安自幼因难产,而受到张氏的厌恶开始说起,到因受伤生病,张氏和江常顺不愿意出钱治疗,而分家,到最后,现在家里宽裕了,江常顺又要求重新分家,把所有的事情,都条理分明地说了一遍。当然,这件事的重点,还是江常安家里,买地的钱财的来历。这倒是最容易说清楚的,桔子家里两笔最大的收入,都是在土豆上,等于都是从穆家赚的。
云泽洋还没到长宁镇,就已经知道土豆的事情了,所以对自己这个弟子一家的品行,还是很放心的。这次云泽洋让江浩把所有事情都说一遍,主要还是要考一考江浩。江常安家几乎净身出户的原因,戏剧般地实现小地主的大翻身,要在短短的时间里说前因后果,其实并不容易。
他不知道江浩年纪虽然不大,却是个心里装事儿的孩子。他觉得自己是家里的长子,父亲身体不好。他就应该是家里的顶梁柱了。所以,自从听说江常顺一家要告江常安,他就开始算计,如果真要上堂,怎么为自己家辩护了。这次在云泽洋面前说起来,自然条条是道。
云泽洋听得很满意,他本来还对江浩的口才有些担心。想着以后要给他一些训练,这会儿才知道,江浩话平时虽然不多,可需要的时候,句句都能说在点子上。云泽洋听完了,很快抓住重点说:“不能让状纸递进衙门。”穆佑轩说:“正是如此,所以才来让先生想点办法。”云泽洋想了一下,对穆佑轩说:“能让吴守信不接状子吗?”
穆佑轩摇头说:“我和吴守信不熟,最多只能让他压几天。”云泽洋点了点头,表示明白。他知道穆佑轩说的是,吴守信不是秦王或定远侯线上的人。云泽洋又说:“那就得从下头想想办法。我记得平安县的教谕,好像是熙和十二年的同进士?”
穆佑轩这段时间对平安县衙里的人事事迹已经非常熟悉,立即回答说:“不错,叫于忠,说起来也算是你的学生了。”云泽洋做过,熙和十二年会试的副主考,至今已经近十年,那个于忠一直呆在教谕的这个位置上,没有动过,也算是十分无能了。
云泽洋看着穆佑轩笑道:“你这个小狐狸,早就在打他的主意吧,这次是把我也算计进去了。”穆佑轩不在意地反驳说:“要整治江山,找于忠那是正管。至于你,你自己学生的事,你不管谁管?”教谕的职责就是,管理一县的教育考试等事务,平安县境内所有的私塾、学堂,于忠都有权利过问。
云泽洋大笑地说:“好,好。谁让我收的两个入室弟子,都是江家的呢。”他接着又对江常安说:“不过,江兄弟,你家可不只两个儿子,想让我管这事,我还有一个条件。”江常安忙说:“先生有什么条件尽管提,只要我能做得到的,绝不推辞。”云泽洋得意地道:“很简单,让你女儿做我的女弟子。”
江常安一愣之后,大喜道:“先生愿意教导小女,那是她的荣幸。”然后他回头就叫桔子:“桔子,快过来拜师。”桔子其实一直希望,有人能教导她,这个时代的人情事故。只是她可不想,背一大堆“之乎者也”的东西,所以她对拜一个学问极好的人当老师,有些打怵。她对云泽洋说:“先生不嫌弃桔子是女子,桔子很是感激。只是女子不能考科举的。”
云泽洋收敛了笑容,脸色温和地对桔子说:“小丫头很精明,还没拜师,就想偷懒。放心,我不会让你背那些科考的书籍。”桔子刚松了一口气,云泽洋又说:“不过,你别以为不用背书,功课就轻松了。到时候,如果功课达不到我的要求,受起罚来可不准哭的。”
婉儿拉着桔子的手,把她带到一边,有些恨铁不成钢地说:“你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云先生的学问好极了,当年有些郡主、公主想拜他为师,云先生都没答应。现在他肯收你,你怎么还推三阻四的?”婉儿自幼就极仰慕云泽洋的学问,但云泽洋和穆府的关系虽好,却并没有收穆府的子弟作弟子。
现在,听见云泽洋想收桔子作弟子,她是真心为桔子高兴。偏生桔子好象还不太乐意的样子,婉儿急得都有些顾不上,贵族少女的礼义了,当着云泽洋的面,就把桔子拉到一边教训。
桔子只觉得满头的黑线,她看着云泽洋到现在,还称得上是英俊儒雅的面貌,心里对着婉儿吐槽道:“你确定那些公主郡主,是来跟着云泽天来读书的,而不是来找老公或者面首的。”当然,这些话她就不敢说出口来。
桔子知道不能推托了,其实只要不让她背,那些绕得她头大的古文,桔子还是很乐意拜云泽洋为师。桔子走到云泽洋身前,深深地拜了下去,成为了云泽洋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入至的女弟子。云泽洋大笑着扶起桔子,说:“我这一辈子,第一次收弟子,居然是你们一家的兄妹三人。你们放心,我决不会让人把莫须有的罪名,强加在你们头上的。”(未完待续)
第八十章 解决
云泽洋收了桔子,立刻找了十多本书给桔子,对她说:“这些书,你一个月要看完,写出心德体会,交给我看。”桔子接过书来,开始犯愁,“自己怎么就这么不小心地,给自己套了个紧箍咒呢?”
云泽洋看着愁眉苦脸的桔子,心里很是得意,立即对侄子云文润说:“你去县里,找教谕于忠,就说我找他有事,让他下午来一趟。”云文润点头答应了,连午饭都顾不上吃,坐着穆家的马车去县里找人。
这几天,县衙还没有开始办公,但于忠住的地方离县衙不远,云文润很快就找到了他。于忠虽然知道穆家,要在长宁镇办族学,但并不知道是云泽洋来主持,更不知道他已经到了长宁镇,听说云泽洋来了,并且这么快就来找他,只觉得自己被天下掉下来,一个大馅饼给砸中了。他急匆匆地跟着云文润到了穆家,到的时候桔子他们刚刚吃地午饭。
云泽洋和于忠寒暄了几句,就问他:“于教谕,你既然是县里的教谕,县里各乡镇的办学情况你可了解?”于忠以为云泽洋要考察他的工作情况,立即说:“咱们平安县不大,文教发展的也不是很好。但这些年经过我的努力,县里的文教事业,还是有很大发展的,各乡镇基本上都有了,一两个比较好的学堂。”
云泽洋问:“各地学堂的情况你都清楚吗?”于忠立刻答道:“教谕本来就是要掌握各地的文教发展的,各乡镇办学的情况,我不敢说了如指掌,基本情况我还是知道的。”
云泽洋又问:“那这个长宁镇上的私孰学堂,情况如何?”长宁镇上的夫子张弘文,是个会钻营的。和于忠的关系一向不错。于忠说:“长宁镇上有些规模的学堂有两家。其中,大一点的学堂办得还不错,夫子张弘文是个举人。学问也不错。”云泽洋沉下脸来,说:“他的学问也许是不错。可惜不会教学生,教出的学生人品不堪入目。”
于忠忙问:“不知是他的哪位弟子,得罪了先生?”因他科考的时候云泽洋是副主考,算得上是座师,而云泽洋如今已经辞官,所以他叫云泽洋先生。云泽洋冷笑道:“我现在不过是一个教书匠,和长宁镇的人素无瓜葛,得罪了我有什么打紧。只是他有个得意弟子。为了点钱财,不惜挑唆长辈之间的亲情关系,是个连自己叔父都要陷害的伪君子。不知道这件事,与那个张夫子有没有关系?”
“绝不会有。”于忠赶紧替张弘文撇清道,“张夫子这个人虽然有些小缺点,但绝不会教唆弟子做有违孝道的事。他的弟子一定是瞒着他,做这些事情的。”云泽洋板着脸说:“是吗?你治下学堂的学子,品行如此恶劣,你们居然不知道,这对你的考绩影响可不小。”
于忠头上的冷上一下子冒了出来。他知道。虽然云泽洋不当官了,可是凭着他在文坛的地位人脉,只要他一句话。自己就别想在文人中,有立足之地,这个教谕的位置也就当到头了。他立即站起来说:“我马上去调查,如果真有此事,我决不会轻饶了那个人的。”
这时,江浩适时地,给云泽洋换了一盏热茶,说:“先生不必如此生气,我大堂哥也许只是跟我们。开个玩笑,可能并没有真正写状纸上告。”云泽洋装模作样地点了点头说:“自家亲戚有的矛盾。说几句过头的气话,也是有的。但是真要闹上公堂就在过了。一个读书人对自己的亲爷亲叔之间的小摩擦。不说是劝得点,反而挑唆爷爷告叔叔不孝,实在是给读书人丢脸。这不孝的罪名,是随便告得?要是真的上了公堂,恐怕县令都要因为境内出了不孝大案而吃刮落。”
于忠的头点得跟小鸡多米似的,说:“先生说得极是,我这就去查问一下,决不会让本县出不孝的大案。”他又笑眯眯地对江浩说:“这位小兄弟,以前没有见过,是跟先生一起从京城过来的?”云泽洋脸上露出几分笑意,对于忠说:“这是我新收的入室弟子,叫江浩,是沿山村江家二房的长子。”
如此明显的暗示,于忠再看不出来,他就白活了这么多年了。他赶紧夸赞道:“江兄弟一看就是聪明知礼的,先生受他到门下,一定能为先生增光。”又坐了一会,于忠告辞出来,立刻就到张弘文家里找他。此时江山的状子已经送到张弘文这里,张弘文正在帮他修改润色。这次江山为了张弘文能帮他梳通县衙的关系,直接以润笔的名义给了他十两银子,所以张弘文做得十分积极。
于忠问起来,张弘文并不隐瞒,把修改了一半的状子拿给他看。县衙里的事他还要仰仗于忠打点。他很得意地对于忠说:“于教喻,我这个学生是个有出息的。心够黑,手段也够狠,还是个懂事儿的。这一状要是告上去,他叔叔的家产就都要归他了。他说了,拿出三分之一去县衙打点。这些田产,我们俩个分一半,剩下一半还要教喻指点,怎么打点县衙里的各位老爷?”
于忠看了之后,又惊又怒。他对张弘文说:“你真是不知死活,怎么什么事都往身上揽?你可打听过江山他二叔家的人脉关系?”张弘文得意地说:“一个泥腿子能有什么硬靠山?江山已经说了,他二叔卖苦力做镖师已经伤了身子,不可能翻身了。家里的孩子都小,这次差不多能斩草除根了。他是运气好,这次发了一笔财,正好便宜了我们”
于忠“呸”地唾了张弘文一脸,对他说:“你也不想想,如果江常安没有靠山,天上的馅饼能砸到他的头上。这老天爷让人发财也是挑人的。两个月的时间,能置下那么一大笔田产,能只靠运气?你们干这些没谱的事,到是累得我跟着吃挂落。”接着,他把云泽洋到了长宁镇,并找到了他的事,对张弘文说了一遍,张弘文也很吃惊。
他听江山说过江常安家,是因为替穆府干了些活,得了赏赐,才成了暴发户的。但他只是认为,江常安能跟穆府的管家下人,搭上关系就不错了,突然听说云泽洋替江常安出头,而且云泽洋居然收了江浩、江泽做了入室弟子。一下子就有些不知所措了。要知道,云泽洋现在住在穆府里,如果得罪了云泽洋,就代表也得罪了穆府,这两座大神,只要有一个找他的麻烦,他就别想再过好日子了。
张弘文知道这事必须马上解决,就算是姿态也要立刻做出来。于忠也催他立即去找江山,让他打消告状的念头,这状子要是进了县衙,就等于他们把云泽洋和穆府的脸面,同时踩在地上,他们可没这个胆子。
张家没有马车,但有一个大青骡,他立刻叫下人赶着骡车,去沿山村把江山接来,等江山的时间里。于忠和张弘文相对无语,这件事不处理好,两个人都没心思做其它的事情。江山兴匆匆地过来,他听来人说是为了状子的事,还以为张弘文已经帮他梳通好了呢。他在心里已经在描绘,自己有成了大地主的美好前景了。
一进门,张弘文就劈头盖脸地,把状子向他砸了过来,破口大骂说:“江山,你自己做死也就算了,还想把我拖下水。平时看你也是个精明的,居然连自己叔叔是什么人,都不知道,居然还敢算计别人的财产……”江山莫名其妙地站在那里,听着张弘文一口气骂了半个时辰没停嘴。
半晌,他才听明白是穆家和一个叫云泽洋的大儒,替江常安出了头,他自己头上的冷汗也冒了出来。云泽洋的名气他也听说过一些,得罪了穆家,以后可能被报复,那毕竟是以后的事。但如果云泽洋说一句江山人品不好,不要说春季就来到来的科考,他就别想过了,只怕以后也没人敢录用他了。
他又是害怕,又是忌妒,想不明白,为什么江浩会有那么好的运气,让云泽洋看中收为弟子。但是首先要解决,自己惹出来的祸事。他向张弘文表示,自己实在是不知详情,以后决不敢再算计,江常安家的财物了,回去立刻与江常安家修好,等等的各种补救措施。
张弘文这才不再骂了,对江山说:“你有这么好的人脉关系,不知利用,居然去得罪人家,我怎么会教出你这样蠢的弟子。无论如何,你回去都要去修补你和你二叔家里的关系,要是能搭上穆府或者云泽洋,你这一辈子就不用愁了。”江山就算是妒恨到了极点,也不得不算计着巴结桔子一家了。
桔子家的田产,他就算能算计到手,也是他们大房全家的,前程可是他自己的。江山算计着自己的小算盘,决心回去后,要好好地吓唬江常顺夫妇一次,让他们不敢打桔子家田产的主意,好好地与江常安一家修复关系。(未完待续)
第八十一章 挽回关系
江山回到家后,立刻把江峰找了过来。他一路上已经想得很明白了,自己的状子还没递上去,桔子家里的关系已经找上门来,一定是自己家里的人泄露了出去。最大的嫌疑对象就是江峰。他对江常顺说:“我昨天把状子拿给张夫子看的时候,他还夸奖我聪明,知道别人的弱点在哪儿。今天突然改变了态度,说是穆家替二叔家出了头。我们就在家里商量了几句,别人不可能知道,这事儿一定是江峰说出去的。”
江常顺原本就和江山商量,这件事情要告江常安一个措手不及才好。毕竟整个村里都知道江常安分家时,差不多是净身出户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手里就是有几个私房钱,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如果传出去,真要让江常安找村里,与他要好的人做证,他提供的那些证据未必有用。
他现在听说江峰把事情泄露出去,让江山被夫子教训了一顿,就开始叫嚷着,要抓江峰回来打断他的腿。江山对江常顺说:“我们原本以为二叔家,也就是靠几样吃食,硬攀上穆家的小姐。现在既然穆家能替二叔家出头了事,说明二叔家和穆家的关系,不是我们所想的那么简单。我们现在需要的是,尽快挽回和二叔家的关系。要是二叔能替我们在穆家说上几句好话,连教谕都要买面子的,我如果今年能考上秀才,只要穆家一句话,就能得一个肥差,这可比弄几亩田重要多了。”
江常顺还是心疼,桔子家的几十亩田地,在他眼里,那已经是他到了手的财富。就这么放弃了。他真的很不甘心。江山对他说:“现在二叔家的关系硬,我们告也没用,说不定连状子都没递进去。我的功名就没了。爹,你就别心疼那几亩田产了。只要我当了官。一年几百两银子,你还不是想买多少田地就买多少。”
江常顺有些不相信地问:“你当了官,真能给咱家置下几十亩地?”江山很看不上,他的小气样,对他说:“人都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我就算不当知府,只要是官。几百两银子还不是小意思。”小张氏一直在旁边听着,这时插口说:“不告他也可以,那就让他把山地还给我们,那里每年的冬藕可值不少钱呢。”
江山有些头疼地看着小张氏,说:“我们分家时,是里长做的证,并且在县衙里已经立了文书的。如果不告状的话,没有理由要回山地的。何况,我们如今要和二叔家里修好,你就别打那几亩山地的主意了。”江山顿了一顿。又劝道:“娘,你别看今年池塘出藕了,那是我们多少年都不知道挖。才能挖出这么多藕。以后这算把山地要回来,也不一定能出藕赚钱的。”
小张氏还是不太服气,对江常顺说:“就说那些藕是咱家这些年攒下来,你弟弟怎么能一个人独吞。”她也知道这事跟江常顺说也没有,只有心里实在是,对那些藕馋得厉害,忍不住要嘟囔。见没人理会她,又说:“也不知道这藕能不能种?”江常顺粗声粗气地打断她说:“你别白日做梦了,从老辈到现在。没听说过这藕能种。这长在水里东西,怎么下种?”小张氏这才不说话了。
小张氏这一插话。江常顺倒打消了告江常安的念头,但他还是叫嚷着要教训江峰。江山也很恼怒江峰的里外不分。但如今却不是泄愤的时候,他对江常顺说:“我们和二叔家现在几乎是撕破脸了,必须得找个突破口,缓和我们和二叔家的关系。现如今,就江峰往二叔家跑得勤,等把他叫回来,爹你别吓到他,先问清楚他到底跟二叔家是怎么说的,然后让他带着我们,一起去给二叔家解释清楚。就说,是奶非要告他们,我们想尽了办法劝奶,现在奶总算是松口不告了,让他们放心。”
江峰被叫回的时候,心里很是忐忑不安。他知道江山去了镇上,回来后,突然来找他,他就知道,可能是他拿家里的消息,换吃食的事,被发现了。他磨磨蹭蹭地回到家里,就看到江常顺坐在那里,阴着脸,看着他。江山站在边上,脸上还带着几分笑意。他喃喃地叫了着:“爹。”
江常顺沉声说:“说吧。你这几天总往你二叔家跑,都干了些什么?”江峰后退了一步,结结巴巴地说:“我,我,我什么也没干。我,我只是到二叔家去吃些猪肉。”江山冷笑着说:“二叔家就这么大方,随便你吃。你就别瞒着,我都知道了,你是不是把奶要告二叔不孝的事,告诉了二叔,二叔家才让你吃的。”
江峰涨红了脸,半晌才大声说:“是又怎么样,反正你们要告的,二叔家早晚都会知道,我就早说了几天,又没做错什么。”江常顺气得一拍桌子站了起来,指着江峰说不出话来,半晌才又颓然地做下,对江山说:“我怎么养出这么个蠢货,你跟他说吧。”
江山板起脸来,对江峰说:“你把家里的事随便跟二叔说,爹很生气,原本是要打你的板子的。我劝了爹,现在爹同意,只要你把所有的事都说出来,爹就不打你了。”江峰立刻松了一口气,对江山说:“大哥,你说话算数。”江山说:“当然,你知道爹最听我的话了。”
江峰果然不再隐瞒,把他怎样拿消息跟桔子换红烧肉的事,详详细细地说了一遍。江山听完想了一想,对江峰说:“小峰,等会儿,你去二叔家。你跟二叔说,是你听错了,是奶逼着我写状子的。”江峰疑惑地看着江山说:“明明是大哥出的主意。”江山怒道:“这你不用管,你要想不挨揍,就按我说的做。就说我是被奶逼得没办法了,才写给奶看的,不是真心想告他们。”
江峰依旧不明白,但他知道家里的事情,江山说话是很有分量的,就点头答应了。桔子父女三人是在晚饭前回来的,刚到家,江峰就跑来,把江山教给他的话给说了。江常安很奇怪,家里从来不管事的江峰,怎么会突然跑来跟他解释。桔子却对江山又戒备了几分,聪明而又皮厚的人,总是难对付几分的。
果然,吃过晚饭后,江德财带着江常顺和江山,祖孙三人来到桔子家。江德财还不知道,事情变故的原因,还以为江常顺顾念兄弟情宜,才不告江常安的。他很高兴地对江常安说:“你娘的脾气一直都犟,好在你大哥,侄儿明理。家里的事不管怎么样,都不好闹到公堂上的。以后,你们兄弟要相互帮衬,山儿是读书人,你如今在外面也认识几个人了,能拉扯就拉扯一下,自己家人还是帮着自己家人的。”
江常安嚅嚅地说:“我哪里认识什么大人物,是桔子给浩儿和小峰找了位先生,听说学问不错的样子。我跟人家也搭不几句话。”江山听了眼前一亮,他听张弘文说是,这件事有大儒云泽洋的面子。
他还不相信江浩和江泽,能拜云泽洋为师,但是有关系是肯定的。他忙说:“京城有名的儒学大家,云泽洋先生到了长宁镇,听说就住在穆家,浩弟的先生是不是认识他,要是能得到他的指导,对我的学业帮助一定很大,能不能请浩弟的先生帮忙介绍一下。”
江常安有些不知所措,他知道江浩兄弟,拜的先生的名字。却从没想到,他的名气有这么大。他也不知道该不该说,云泽洋就是,江浩兄弟新拜的先生。桔子拉了江浩一下,对他使了个眼色,江浩接口过去说:“云先生平时住在穆府,轻易不出来,也不喜欢见陌生人的。”
江常顺笑嘻嘻地说:“浩儿,你们常去穆府,可是见过大世面了。穆家的少爷小姐,连我们的家务事都肯管,可见待你们真是不错。什么时候你们再去,叫上山儿,也认识认识穆家的大人物,最好能见见那位云先生。”江浩冷着脸说:“穆家是侯门府地,他家的公子是那么好见的?云先生更是深居简出,我可没本事随便带人去见他。”
江常安的心里凉嗖嗖地,他本以为江德财是来挽回亲情地,没想到没说几句话,他们就开始露出本性来了。江常安也收起来笑脸,说:“以前不是说,山儿的张夫子的学问是极好的,为什么还要找别人?云先生就算喜欢浩儿,也不会愿意他,随便带人去见的。我们是老老实实的庄户人家,可干不出这种,蹬鼻子上脸的事。”
江山又说了几句,看实在说不通,他也不敢强求,只能先回去再想办法。临走时,他对江浩说:“正月十五,学堂里有灯谜晚会,他可以带江浩去见见世面。”江浩有几分心动,桔子又拉了江浩一把。江浩犹豫了一下,就说,自己还不认识几个字,不想去那种地方出丑,拒绝了江山的邀请。江山有点疑惑地看了桔子两眼,就和江德财他们一起告辞回去了。(未完待续)
第八十二章 山地的远景规划
送走了江德财几人,江常安的情绪很低落。江山作为江家的长子长孙,是寄托着全家人的希望的,这其中也包括江常安。现在,江常安突然发现,江山并不是他想象中,那个知书明理的侄子。反而在这次的告不孝事件中,承担了极不光彩的角色,这让他很失望。
而这次江德财爷孙三人上门,如果江山能老老实实地承认错误,江常安还是愿意帮他一把的,毕竟是自己从小寄于厚望的子。但江山不仅毫无愧疚之情,把责任全部推到张氏身上,还利用江德财对他的亲情,如此急功近利地要求,江常安给他和穆府牵线,让江常安觉得这个侄子,实在是个目光短浅,又没有气度的人。
桔子有些不能理解江常安的心情。如果江山真的能有大出息的话,桔子家来恐怕不但沾不上光,还要有些祸事。她抱着江常安的手臂,转移着他的心思,说:“爹,穆家在新建的码头上,给了我们一间铺子。你看,我们什么时候去看一下?如果合适的话,我打算做猪肉的菜卖。”江常安提起精神,考虑着桔子的想法,对她说:“你做的猪肉确实好吃,只是别人不知道,能卖出去吗?”
桔子说:“只要东西好,总能卖出去的。现在村里的人,就开始喜欢吃猪肉的菜了,我再想想办法,做一些推销宣传,生意应该不会差的。”江常安想起鸿运楼把土豆卖出了天价,听说也是桔子出的主意,也就同意了。桔子又说:“我有办法把猪养得又肥又嫩,而且不带骚气。我想找个人来养猪。”宁氏说:“你真的有好办法?如果真能养出更好吃的猪肉,我们自己养就是了。”
桔子说:“这种猪肉我打算价格卖得高一些,一二头是不够的。我们自己家养不了那么多。我想在村里买块地方,找个可靠的人,我把办法教给他。让他帮我们养。”桔子想了想,又说:“咱家一开春。就要修房子。我想干脆就在,山地那里多买点地,重新盖一座房子,把池塘挖大一点,我们种藕,还可以留出养猪的场地。”
江常安已经完全被桔子的话给吸引了,他同样有着江常顺的疑问,对桔子问道:“藕也能种吗?就是我们前几天挖得那种藕?这水里的东西怎么下种?”桔子笑着说:“种藕就像种庄稼差出多。春天下种,夏秋收获。只是如果想要出冬藕,可以不挖,留在池塘里,它只会长得稍老一些,不会坏的。”江常安仔细算了一下,对桔子说:“你又要扩大池塘,又要留地方养猪,还要盖房子,准备买多大一块地方?”
桔子说:“我前两天看过了。咱家池塘离村里的小河不算远,那一片都是荒地。明天,爹。你去找里长问一问,如果可以的话,我打算全买下来。”江常安吃惊地说:“那里到小河的地方可不小,还都是小山坡,没多少平地,都是山地,种不了庄稼的。”
桔子嘻嘻地摇着江常安的手臂,对他说:“我们不种庄稼。山地虽然不产粮食,可是也不是什么都做不了的。可以种果树,养鸡养鸭等等。爹。你就别管了,反正山地便宜。你就帮我都买下来呗。我保证你不会亏本。”
江常安一向抵挡不住桔子的撒娇的,想想桔子一向来做事都是有谱的,也就答应明天找里长说说看。桔子有些小兴奋,拿出纸笔,开始对那块地画起设计图来。她算计着要买下的山地有六七十亩,就规划出几块地方来。
她画给江常安和宁氏看。首先,房子要建得足够大,至少要有三间主卧,是江常安夫妻、桔子、江浩兄弟二人各一间。当然江浩兄弟得有一间书房。再多盖两间客房,等江泽大的一点了,其中一间可以改成他的卧室。中间留一间作吃饭、待客的堂屋,这些都是沿山村盖房子常见的。然后是厨房、浴室、厕所。
江常安指着,桔子单独规划出来的浴室和厕所,有些奇怪地问,这是什么?桔子给他解释说:“这边是浴室,那边是厕所。”江泽也挤上来问:“是给你们夏天洗澡的地方吗?你们女人就是麻烦,我们夏天在院子里洗就可以了。”
桔子放下笔,双手捏住江泽的脸,拉向两边,对他说:“你敢看不起女人,我让你的脸变成大饼。我这可不止是夏天洗澡的地方,冬天也可以洗的。等我建好了有本事你冬天别用。”
江泽双手抓住桔子的手,口齿不清地求饶说:“姐,姐,快放开,我知道错了。”桔子放手后,他用手捂着脸,还是不甘心地问:“冬天不是在睡觉的房间的擦澡的吗?这么大的一间空屋,洗澡多冷啊。”桔子在这个冬天,只能隔几天,烧一盆热水在房间里擦一擦身,早就怨念丛生了。
她解释说:“这个房间里,我们放一个大的煤饼炉,既可以烧水,以可以取暖。”她又指着图纸上的一块地方,说:“这里我们可以做个大桶,我们可以在里面泡澡。桶下面留一个洞,用塞子塞住。洗澡时,烧热水倒进去,洗完后直接拔掉塞子放水,洞下面直接铺出下水的沟就可了。”
江常安指着图上厕所的位置,问桔子说:“这茅房也要建在个屋子盖起来,就没有必要了吧。晚上,都是上马桶的。就算你不愿意上马桶,这茅房盖在屋里不臭吗?”桔子笑着说:“这厕所一定要建,图上看不出来,盖房的时候,我再画一个详细的图,做好下水,就不会臭了。”
她想了一想,又主动解释说:“这里的茅坑比较特殊,要找个瓷窑单独定做,可以保证没有臭气。如果一时做不出来,可以先放马桶,只是要先设计出来,留好下水的地方就可以了。”
然后,桔子圈了一个大大的院子,院子后面要是花点精力,能收拾出一小块菜地,这是桔子准备种点自己家吃的菜的。在院子旁边要有牲口棚,开了春之后,桔子打算买头牛,家里的地不少,就算请短工,也是需要买牛了。另外要有养鸡、养鸭的地方。如果可以,桔子还想养只羊,她希望全家人都能喝上奶。牛奶不现实,羊奶还是可以的。
池塘需要挖得大一点,里面不仅要种藕,还要养鱼。养猪的院子要圈在,离家有一段距离的地方,四周要种上果树,即好看,又能隔离气味。江浩和江泽也在一边出主意,要种苹果,梨,石榴,枣子等等,几乎把能想到的水果都数遍了。
江常安看着,几个孩子兴奋地做着计划,在图纸上,一片荒凉的山地,逐渐变成美丽的家园。他心里也开始期待起来。第二天,他就去找李亦溪说买地的事。这一片地大半是无主的荒地,朝庭有明文规定,荒地一两银子一亩,免三年税收。三年后,按土地的等级收税。所以只要县衙开始办公,交了钱就可以办地契。
只是这块地中间,挨着桔子家山地的地方,有五亩地是村里一户姓林的人家。李亦溪见江常安下决心,要买这一整块地,干脆当天下午,就陪他找了那块地的主人商量。这户人家是外来户,是个木匠,原来买山地是为了建住宅,这里离山近,取材什么的都方便。可是还没开始盖房
因为山地种不了庄稼,林家就种了些桔子树,因为这些桔树品种不好,长出来的桔子很酸,卖得价钱也很低,每年除了交税,也剩不下什么钱。林家的人听说江常安要买这块地,还出二两银子一亩的高价,立刻就答应了,还拉着李亦溪,请他做中人,生怕江常安反悔了,反而让江常安觉得,自己似乎花高价买了一个垃圾货,弄得他心里很不安。
因为惦记着买地盖房的事,一家子正月十五都没什么心思过。虽然穆婉儿派紫霞来了一次,一方面给桔子家送了些蜜饯、点心,给他们过元宵节;另一方面,她也想接桔子去住几天,一起去县城里看灯。只是桔子的心思,都在家里的山地上,也就没有答应去。
这让江泽不太高兴,他早就向往着要去看县里的灯了。后来,桔子削了极薄的竹片,糊上纸,用炭笔画了简笔画,给江泽做了一个走马灯。才让江泽高兴起来,也让江泽在小朋友中,出了一把风头。
过了十五,县衙开始办公的第二天,江常安就到李亦溪家,催他帮忙去县衙请人来画地界。县里的主薄见一开年,就有人买这么大一块荒地,觉得是一个好兆头,也很积极。量出六十三亩零一点的地直接把零头去了,给桔子家算了六十亩的钱,加上桔子家先买的五亩地,一共六十五亩山地,办了两张红契,都给算成一张荒地,免三年税收,另一张是低等的山地,税也是极少的。(未完待续)
第八十三章 盖房
江常安高高兴兴地,带着地契回来,路上就跟李亦溪说,明天就请工盖房。买了山地之后,桔子家还有三百多两银子,拿出一百多两,不仅够盖一个宽宽大大的住宅,连盖猪舍和挖池塘的钱也有了。
李亦溪对请工盖房的事熟悉的很,他对江常安说:“常安兄弟,明天我帮你请两个手艺好的大师傅。你把你要盖什么样的房子,说出来,让大师傅给你计算一下,需要多少料。你这里要准备起来。后天,我再找些人来,正式开始建房。”这个年过下来,李亦溪和江常安已经兄弟相称了。
江常安回来后,把办好的地契拿给全家人看,并说:“我们得赶在春耕前,把房子盖起来,亦溪大哥已经说了,明天要带大师傅过来帮我们核计一下,这房子怎么盖。”江泽在旁边大声地嚷着:“姐画了很多图,房子就按她画的图盖。”
这几天,桔子早就找好了房基地的位置。今天,她见江常安去县衙办地契,就哪也没去,躲在家里画了一天的图纸。这会儿,见江泽叫了出来,就拿出来厚厚的一叠碳笔画。
一张总图基本上和那天,商量着要买山地的设计差不多。然后,每一个房间有两张分开的设计图,一张是空房间的,( 穿越之田园好女 http://www.xlawen.org/kan/5586/ )
江浩理了理思路,开始从江常安自幼因难产,而受到张氏的厌恶开始说起,到因受伤生病,张氏和江常顺不愿意出钱治疗,而分家,到最后,现在家里宽裕了,江常顺又要求重新分家,把所有的事情,都条理分明地说了一遍。当然,这件事的重点,还是江常安家里,买地的钱财的来历。这倒是最容易说清楚的,桔子家里两笔最大的收入,都是在土豆上,等于都是从穆家赚的。
云泽洋还没到长宁镇,就已经知道土豆的事情了,所以对自己这个弟子一家的品行,还是很放心的。这次云泽洋让江浩把所有事情都说一遍,主要还是要考一考江浩。江常安家几乎净身出户的原因,戏剧般地实现小地主的大翻身,要在短短的时间里说前因后果,其实并不容易。
他不知道江浩年纪虽然不大,却是个心里装事儿的孩子。他觉得自己是家里的长子,父亲身体不好。他就应该是家里的顶梁柱了。所以,自从听说江常顺一家要告江常安,他就开始算计,如果真要上堂,怎么为自己家辩护了。这次在云泽洋面前说起来,自然条条是道。
云泽洋听得很满意,他本来还对江浩的口才有些担心。想着以后要给他一些训练,这会儿才知道,江浩话平时虽然不多,可需要的时候,句句都能说在点子上。云泽洋听完了,很快抓住重点说:“不能让状纸递进衙门。”穆佑轩说:“正是如此,所以才来让先生想点办法。”云泽洋想了一下,对穆佑轩说:“能让吴守信不接状子吗?”
穆佑轩摇头说:“我和吴守信不熟,最多只能让他压几天。”云泽洋点了点头,表示明白。他知道穆佑轩说的是,吴守信不是秦王或定远侯线上的人。云泽洋又说:“那就得从下头想想办法。我记得平安县的教谕,好像是熙和十二年的同进士?”
穆佑轩这段时间对平安县衙里的人事事迹已经非常熟悉,立即回答说:“不错,叫于忠,说起来也算是你的学生了。”云泽洋做过,熙和十二年会试的副主考,至今已经近十年,那个于忠一直呆在教谕的这个位置上,没有动过,也算是十分无能了。
云泽洋看着穆佑轩笑道:“你这个小狐狸,早就在打他的主意吧,这次是把我也算计进去了。”穆佑轩不在意地反驳说:“要整治江山,找于忠那是正管。至于你,你自己学生的事,你不管谁管?”教谕的职责就是,管理一县的教育考试等事务,平安县境内所有的私塾、学堂,于忠都有权利过问。
云泽洋大笑地说:“好,好。谁让我收的两个入室弟子,都是江家的呢。”他接着又对江常安说:“不过,江兄弟,你家可不只两个儿子,想让我管这事,我还有一个条件。”江常安忙说:“先生有什么条件尽管提,只要我能做得到的,绝不推辞。”云泽洋得意地道:“很简单,让你女儿做我的女弟子。”
江常安一愣之后,大喜道:“先生愿意教导小女,那是她的荣幸。”然后他回头就叫桔子:“桔子,快过来拜师。”桔子其实一直希望,有人能教导她,这个时代的人情事故。只是她可不想,背一大堆“之乎者也”的东西,所以她对拜一个学问极好的人当老师,有些打怵。她对云泽洋说:“先生不嫌弃桔子是女子,桔子很是感激。只是女子不能考科举的。”
云泽洋收敛了笑容,脸色温和地对桔子说:“小丫头很精明,还没拜师,就想偷懒。放心,我不会让你背那些科考的书籍。”桔子刚松了一口气,云泽洋又说:“不过,你别以为不用背书,功课就轻松了。到时候,如果功课达不到我的要求,受起罚来可不准哭的。”
婉儿拉着桔子的手,把她带到一边,有些恨铁不成钢地说:“你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云先生的学问好极了,当年有些郡主、公主想拜他为师,云先生都没答应。现在他肯收你,你怎么还推三阻四的?”婉儿自幼就极仰慕云泽洋的学问,但云泽洋和穆府的关系虽好,却并没有收穆府的子弟作弟子。
现在,听见云泽洋想收桔子作弟子,她是真心为桔子高兴。偏生桔子好象还不太乐意的样子,婉儿急得都有些顾不上,贵族少女的礼义了,当着云泽洋的面,就把桔子拉到一边教训。
桔子只觉得满头的黑线,她看着云泽洋到现在,还称得上是英俊儒雅的面貌,心里对着婉儿吐槽道:“你确定那些公主郡主,是来跟着云泽天来读书的,而不是来找老公或者面首的。”当然,这些话她就不敢说出口来。
桔子知道不能推托了,其实只要不让她背,那些绕得她头大的古文,桔子还是很乐意拜云泽洋为师。桔子走到云泽洋身前,深深地拜了下去,成为了云泽洋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入至的女弟子。云泽洋大笑着扶起桔子,说:“我这一辈子,第一次收弟子,居然是你们一家的兄妹三人。你们放心,我决不会让人把莫须有的罪名,强加在你们头上的。”(未完待续)
第八十章 解决
云泽洋收了桔子,立刻找了十多本书给桔子,对她说:“这些书,你一个月要看完,写出心德体会,交给我看。”桔子接过书来,开始犯愁,“自己怎么就这么不小心地,给自己套了个紧箍咒呢?”
云泽洋看着愁眉苦脸的桔子,心里很是得意,立即对侄子云文润说:“你去县里,找教谕于忠,就说我找他有事,让他下午来一趟。”云文润点头答应了,连午饭都顾不上吃,坐着穆家的马车去县里找人。
这几天,县衙还没有开始办公,但于忠住的地方离县衙不远,云文润很快就找到了他。于忠虽然知道穆家,要在长宁镇办族学,但并不知道是云泽洋来主持,更不知道他已经到了长宁镇,听说云泽洋来了,并且这么快就来找他,只觉得自己被天下掉下来,一个大馅饼给砸中了。他急匆匆地跟着云文润到了穆家,到的时候桔子他们刚刚吃地午饭。
云泽洋和于忠寒暄了几句,就问他:“于教谕,你既然是县里的教谕,县里各乡镇的办学情况你可了解?”于忠以为云泽洋要考察他的工作情况,立即说:“咱们平安县不大,文教发展的也不是很好。但这些年经过我的努力,县里的文教事业,还是有很大发展的,各乡镇基本上都有了,一两个比较好的学堂。”
云泽洋问:“各地学堂的情况你都清楚吗?”于忠立刻答道:“教谕本来就是要掌握各地的文教发展的,各乡镇办学的情况,我不敢说了如指掌,基本情况我还是知道的。”
云泽洋又问:“那这个长宁镇上的私孰学堂,情况如何?”长宁镇上的夫子张弘文,是个会钻营的。和于忠的关系一向不错。于忠说:“长宁镇上有些规模的学堂有两家。其中,大一点的学堂办得还不错,夫子张弘文是个举人。学问也不错。”云泽洋沉下脸来,说:“他的学问也许是不错。可惜不会教学生,教出的学生人品不堪入目。”
于忠忙问:“不知是他的哪位弟子,得罪了先生?”因他科考的时候云泽洋是副主考,算得上是座师,而云泽洋如今已经辞官,所以他叫云泽洋先生。云泽洋冷笑道:“我现在不过是一个教书匠,和长宁镇的人素无瓜葛,得罪了我有什么打紧。只是他有个得意弟子。为了点钱财,不惜挑唆长辈之间的亲情关系,是个连自己叔父都要陷害的伪君子。不知道这件事,与那个张夫子有没有关系?”
“绝不会有。”于忠赶紧替张弘文撇清道,“张夫子这个人虽然有些小缺点,但绝不会教唆弟子做有违孝道的事。他的弟子一定是瞒着他,做这些事情的。”云泽洋板着脸说:“是吗?你治下学堂的学子,品行如此恶劣,你们居然不知道,这对你的考绩影响可不小。”
于忠头上的冷上一下子冒了出来。他知道。虽然云泽洋不当官了,可是凭着他在文坛的地位人脉,只要他一句话。自己就别想在文人中,有立足之地,这个教谕的位置也就当到头了。他立即站起来说:“我马上去调查,如果真有此事,我决不会轻饶了那个人的。”
这时,江浩适时地,给云泽洋换了一盏热茶,说:“先生不必如此生气,我大堂哥也许只是跟我们。开个玩笑,可能并没有真正写状纸上告。”云泽洋装模作样地点了点头说:“自家亲戚有的矛盾。说几句过头的气话,也是有的。但是真要闹上公堂就在过了。一个读书人对自己的亲爷亲叔之间的小摩擦。不说是劝得点,反而挑唆爷爷告叔叔不孝,实在是给读书人丢脸。这不孝的罪名,是随便告得?要是真的上了公堂,恐怕县令都要因为境内出了不孝大案而吃刮落。”
于忠的头点得跟小鸡多米似的,说:“先生说得极是,我这就去查问一下,决不会让本县出不孝的大案。”他又笑眯眯地对江浩说:“这位小兄弟,以前没有见过,是跟先生一起从京城过来的?”云泽洋脸上露出几分笑意,对于忠说:“这是我新收的入室弟子,叫江浩,是沿山村江家二房的长子。”
如此明显的暗示,于忠再看不出来,他就白活了这么多年了。他赶紧夸赞道:“江兄弟一看就是聪明知礼的,先生受他到门下,一定能为先生增光。”又坐了一会,于忠告辞出来,立刻就到张弘文家里找他。此时江山的状子已经送到张弘文这里,张弘文正在帮他修改润色。这次江山为了张弘文能帮他梳通县衙的关系,直接以润笔的名义给了他十两银子,所以张弘文做得十分积极。
于忠问起来,张弘文并不隐瞒,把修改了一半的状子拿给他看。县衙里的事他还要仰仗于忠打点。他很得意地对于忠说:“于教喻,我这个学生是个有出息的。心够黑,手段也够狠,还是个懂事儿的。这一状要是告上去,他叔叔的家产就都要归他了。他说了,拿出三分之一去县衙打点。这些田产,我们俩个分一半,剩下一半还要教喻指点,怎么打点县衙里的各位老爷?”
于忠看了之后,又惊又怒。他对张弘文说:“你真是不知死活,怎么什么事都往身上揽?你可打听过江山他二叔家的人脉关系?”张弘文得意地说:“一个泥腿子能有什么硬靠山?江山已经说了,他二叔卖苦力做镖师已经伤了身子,不可能翻身了。家里的孩子都小,这次差不多能斩草除根了。他是运气好,这次发了一笔财,正好便宜了我们”
于忠“呸”地唾了张弘文一脸,对他说:“你也不想想,如果江常安没有靠山,天上的馅饼能砸到他的头上。这老天爷让人发财也是挑人的。两个月的时间,能置下那么一大笔田产,能只靠运气?你们干这些没谱的事,到是累得我跟着吃挂落。”接着,他把云泽洋到了长宁镇,并找到了他的事,对张弘文说了一遍,张弘文也很吃惊。
他听江山说过江常安家,是因为替穆府干了些活,得了赏赐,才成了暴发户的。但他只是认为,江常安能跟穆府的管家下人,搭上关系就不错了,突然听说云泽洋替江常安出头,而且云泽洋居然收了江浩、江泽做了入室弟子。一下子就有些不知所措了。要知道,云泽洋现在住在穆府里,如果得罪了云泽洋,就代表也得罪了穆府,这两座大神,只要有一个找他的麻烦,他就别想再过好日子了。
张弘文知道这事必须马上解决,就算是姿态也要立刻做出来。于忠也催他立即去找江山,让他打消告状的念头,这状子要是进了县衙,就等于他们把云泽洋和穆府的脸面,同时踩在地上,他们可没这个胆子。
张家没有马车,但有一个大青骡,他立刻叫下人赶着骡车,去沿山村把江山接来,等江山的时间里。于忠和张弘文相对无语,这件事不处理好,两个人都没心思做其它的事情。江山兴匆匆地过来,他听来人说是为了状子的事,还以为张弘文已经帮他梳通好了呢。他在心里已经在描绘,自己有成了大地主的美好前景了。
一进门,张弘文就劈头盖脸地,把状子向他砸了过来,破口大骂说:“江山,你自己做死也就算了,还想把我拖下水。平时看你也是个精明的,居然连自己叔叔是什么人,都不知道,居然还敢算计别人的财产……”江山莫名其妙地站在那里,听着张弘文一口气骂了半个时辰没停嘴。
半晌,他才听明白是穆家和一个叫云泽洋的大儒,替江常安出了头,他自己头上的冷汗也冒了出来。云泽洋的名气他也听说过一些,得罪了穆家,以后可能被报复,那毕竟是以后的事。但如果云泽洋说一句江山人品不好,不要说春季就来到来的科考,他就别想过了,只怕以后也没人敢录用他了。
他又是害怕,又是忌妒,想不明白,为什么江浩会有那么好的运气,让云泽洋看中收为弟子。但是首先要解决,自己惹出来的祸事。他向张弘文表示,自己实在是不知详情,以后决不敢再算计,江常安家的财物了,回去立刻与江常安家修好,等等的各种补救措施。
张弘文这才不再骂了,对江山说:“你有这么好的人脉关系,不知利用,居然去得罪人家,我怎么会教出你这样蠢的弟子。无论如何,你回去都要去修补你和你二叔家里的关系,要是能搭上穆府或者云泽洋,你这一辈子就不用愁了。”江山就算是妒恨到了极点,也不得不算计着巴结桔子一家了。
桔子家的田产,他就算能算计到手,也是他们大房全家的,前程可是他自己的。江山算计着自己的小算盘,决心回去后,要好好地吓唬江常顺夫妇一次,让他们不敢打桔子家田产的主意,好好地与江常安一家修复关系。(未完待续)
第八十一章 挽回关系
江山回到家后,立刻把江峰找了过来。他一路上已经想得很明白了,自己的状子还没递上去,桔子家里的关系已经找上门来,一定是自己家里的人泄露了出去。最大的嫌疑对象就是江峰。他对江常顺说:“我昨天把状子拿给张夫子看的时候,他还夸奖我聪明,知道别人的弱点在哪儿。今天突然改变了态度,说是穆家替二叔家出了头。我们就在家里商量了几句,别人不可能知道,这事儿一定是江峰说出去的。”
江常顺原本就和江山商量,这件事情要告江常安一个措手不及才好。毕竟整个村里都知道江常安分家时,差不多是净身出户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手里就是有几个私房钱,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如果传出去,真要让江常安找村里,与他要好的人做证,他提供的那些证据未必有用。
他现在听说江峰把事情泄露出去,让江山被夫子教训了一顿,就开始叫嚷着,要抓江峰回来打断他的腿。江山对江常顺说:“我们原本以为二叔家,也就是靠几样吃食,硬攀上穆家的小姐。现在既然穆家能替二叔家出头了事,说明二叔家和穆家的关系,不是我们所想的那么简单。我们现在需要的是,尽快挽回和二叔家的关系。要是二叔能替我们在穆家说上几句好话,连教谕都要买面子的,我如果今年能考上秀才,只要穆家一句话,就能得一个肥差,这可比弄几亩田重要多了。”
江常顺还是心疼,桔子家的几十亩田地,在他眼里,那已经是他到了手的财富。就这么放弃了。他真的很不甘心。江山对他说:“现在二叔家的关系硬,我们告也没用,说不定连状子都没递进去。我的功名就没了。爹,你就别心疼那几亩田产了。只要我当了官。一年几百两银子,你还不是想买多少田地就买多少。”
江常顺有些不相信地问:“你当了官,真能给咱家置下几十亩地?”江山很看不上,他的小气样,对他说:“人都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我就算不当知府,只要是官。几百两银子还不是小意思。”小张氏一直在旁边听着,这时插口说:“不告他也可以,那就让他把山地还给我们,那里每年的冬藕可值不少钱呢。”
江山有些头疼地看着小张氏,说:“我们分家时,是里长做的证,并且在县衙里已经立了文书的。如果不告状的话,没有理由要回山地的。何况,我们如今要和二叔家里修好,你就别打那几亩山地的主意了。”江山顿了一顿。又劝道:“娘,你别看今年池塘出藕了,那是我们多少年都不知道挖。才能挖出这么多藕。以后这算把山地要回来,也不一定能出藕赚钱的。”
小张氏还是不太服气,对江常顺说:“就说那些藕是咱家这些年攒下来,你弟弟怎么能一个人独吞。”她也知道这事跟江常顺说也没有,只有心里实在是,对那些藕馋得厉害,忍不住要嘟囔。见没人理会她,又说:“也不知道这藕能不能种?”江常顺粗声粗气地打断她说:“你别白日做梦了,从老辈到现在。没听说过这藕能种。这长在水里东西,怎么下种?”小张氏这才不说话了。
小张氏这一插话。江常顺倒打消了告江常安的念头,但他还是叫嚷着要教训江峰。江山也很恼怒江峰的里外不分。但如今却不是泄愤的时候,他对江常顺说:“我们和二叔家现在几乎是撕破脸了,必须得找个突破口,缓和我们和二叔家的关系。现如今,就江峰往二叔家跑得勤,等把他叫回来,爹你别吓到他,先问清楚他到底跟二叔家是怎么说的,然后让他带着我们,一起去给二叔家解释清楚。就说,是奶非要告他们,我们想尽了办法劝奶,现在奶总算是松口不告了,让他们放心。”
江峰被叫回的时候,心里很是忐忑不安。他知道江山去了镇上,回来后,突然来找他,他就知道,可能是他拿家里的消息,换吃食的事,被发现了。他磨磨蹭蹭地回到家里,就看到江常顺坐在那里,阴着脸,看着他。江山站在边上,脸上还带着几分笑意。他喃喃地叫了着:“爹。”
江常顺沉声说:“说吧。你这几天总往你二叔家跑,都干了些什么?”江峰后退了一步,结结巴巴地说:“我,我,我什么也没干。我,我只是到二叔家去吃些猪肉。”江山冷笑着说:“二叔家就这么大方,随便你吃。你就别瞒着,我都知道了,你是不是把奶要告二叔不孝的事,告诉了二叔,二叔家才让你吃的。”
江峰涨红了脸,半晌才大声说:“是又怎么样,反正你们要告的,二叔家早晚都会知道,我就早说了几天,又没做错什么。”江常顺气得一拍桌子站了起来,指着江峰说不出话来,半晌才又颓然地做下,对江山说:“我怎么养出这么个蠢货,你跟他说吧。”
江山板起脸来,对江峰说:“你把家里的事随便跟二叔说,爹很生气,原本是要打你的板子的。我劝了爹,现在爹同意,只要你把所有的事都说出来,爹就不打你了。”江峰立刻松了一口气,对江山说:“大哥,你说话算数。”江山说:“当然,你知道爹最听我的话了。”
江峰果然不再隐瞒,把他怎样拿消息跟桔子换红烧肉的事,详详细细地说了一遍。江山听完想了一想,对江峰说:“小峰,等会儿,你去二叔家。你跟二叔说,是你听错了,是奶逼着我写状子的。”江峰疑惑地看着江山说:“明明是大哥出的主意。”江山怒道:“这你不用管,你要想不挨揍,就按我说的做。就说我是被奶逼得没办法了,才写给奶看的,不是真心想告他们。”
江峰依旧不明白,但他知道家里的事情,江山说话是很有分量的,就点头答应了。桔子父女三人是在晚饭前回来的,刚到家,江峰就跑来,把江山教给他的话给说了。江常安很奇怪,家里从来不管事的江峰,怎么会突然跑来跟他解释。桔子却对江山又戒备了几分,聪明而又皮厚的人,总是难对付几分的。
果然,吃过晚饭后,江德财带着江常顺和江山,祖孙三人来到桔子家。江德财还不知道,事情变故的原因,还以为江常顺顾念兄弟情宜,才不告江常安的。他很高兴地对江常安说:“你娘的脾气一直都犟,好在你大哥,侄儿明理。家里的事不管怎么样,都不好闹到公堂上的。以后,你们兄弟要相互帮衬,山儿是读书人,你如今在外面也认识几个人了,能拉扯就拉扯一下,自己家人还是帮着自己家人的。”
江常安嚅嚅地说:“我哪里认识什么大人物,是桔子给浩儿和小峰找了位先生,听说学问不错的样子。我跟人家也搭不几句话。”江山听了眼前一亮,他听张弘文说是,这件事有大儒云泽洋的面子。
他还不相信江浩和江泽,能拜云泽洋为师,但是有关系是肯定的。他忙说:“京城有名的儒学大家,云泽洋先生到了长宁镇,听说就住在穆家,浩弟的先生是不是认识他,要是能得到他的指导,对我的学业帮助一定很大,能不能请浩弟的先生帮忙介绍一下。”
江常安有些不知所措,他知道江浩兄弟,拜的先生的名字。却从没想到,他的名气有这么大。他也不知道该不该说,云泽洋就是,江浩兄弟新拜的先生。桔子拉了江浩一下,对他使了个眼色,江浩接口过去说:“云先生平时住在穆府,轻易不出来,也不喜欢见陌生人的。”
江常顺笑嘻嘻地说:“浩儿,你们常去穆府,可是见过大世面了。穆家的少爷小姐,连我们的家务事都肯管,可见待你们真是不错。什么时候你们再去,叫上山儿,也认识认识穆家的大人物,最好能见见那位云先生。”江浩冷着脸说:“穆家是侯门府地,他家的公子是那么好见的?云先生更是深居简出,我可没本事随便带人去见他。”
江常安的心里凉嗖嗖地,他本以为江德财是来挽回亲情地,没想到没说几句话,他们就开始露出本性来了。江常安也收起来笑脸,说:“以前不是说,山儿的张夫子的学问是极好的,为什么还要找别人?云先生就算喜欢浩儿,也不会愿意他,随便带人去见的。我们是老老实实的庄户人家,可干不出这种,蹬鼻子上脸的事。”
江山又说了几句,看实在说不通,他也不敢强求,只能先回去再想办法。临走时,他对江浩说:“正月十五,学堂里有灯谜晚会,他可以带江浩去见见世面。”江浩有几分心动,桔子又拉了江浩一把。江浩犹豫了一下,就说,自己还不认识几个字,不想去那种地方出丑,拒绝了江山的邀请。江山有点疑惑地看了桔子两眼,就和江德财他们一起告辞回去了。(未完待续)
第八十二章 山地的远景规划
送走了江德财几人,江常安的情绪很低落。江山作为江家的长子长孙,是寄托着全家人的希望的,这其中也包括江常安。现在,江常安突然发现,江山并不是他想象中,那个知书明理的侄子。反而在这次的告不孝事件中,承担了极不光彩的角色,这让他很失望。
而这次江德财爷孙三人上门,如果江山能老老实实地承认错误,江常安还是愿意帮他一把的,毕竟是自己从小寄于厚望的子。但江山不仅毫无愧疚之情,把责任全部推到张氏身上,还利用江德财对他的亲情,如此急功近利地要求,江常安给他和穆府牵线,让江常安觉得这个侄子,实在是个目光短浅,又没有气度的人。
桔子有些不能理解江常安的心情。如果江山真的能有大出息的话,桔子家来恐怕不但沾不上光,还要有些祸事。她抱着江常安的手臂,转移着他的心思,说:“爹,穆家在新建的码头上,给了我们一间铺子。你看,我们什么时候去看一下?如果合适的话,我打算做猪肉的菜卖。”江常安提起精神,考虑着桔子的想法,对她说:“你做的猪肉确实好吃,只是别人不知道,能卖出去吗?”
桔子说:“只要东西好,总能卖出去的。现在村里的人,就开始喜欢吃猪肉的菜了,我再想想办法,做一些推销宣传,生意应该不会差的。”江常安想起鸿运楼把土豆卖出了天价,听说也是桔子出的主意,也就同意了。桔子又说:“我有办法把猪养得又肥又嫩,而且不带骚气。我想找个人来养猪。”宁氏说:“你真的有好办法?如果真能养出更好吃的猪肉,我们自己养就是了。”
桔子说:“这种猪肉我打算价格卖得高一些,一二头是不够的。我们自己家养不了那么多。我想在村里买块地方,找个可靠的人,我把办法教给他。让他帮我们养。”桔子想了想,又说:“咱家一开春。就要修房子。我想干脆就在,山地那里多买点地,重新盖一座房子,把池塘挖大一点,我们种藕,还可以留出养猪的场地。”
江常安已经完全被桔子的话给吸引了,他同样有着江常顺的疑问,对桔子问道:“藕也能种吗?就是我们前几天挖得那种藕?这水里的东西怎么下种?”桔子笑着说:“种藕就像种庄稼差出多。春天下种,夏秋收获。只是如果想要出冬藕,可以不挖,留在池塘里,它只会长得稍老一些,不会坏的。”江常安仔细算了一下,对桔子说:“你又要扩大池塘,又要留地方养猪,还要盖房子,准备买多大一块地方?”
桔子说:“我前两天看过了。咱家池塘离村里的小河不算远,那一片都是荒地。明天,爹。你去找里长问一问,如果可以的话,我打算全买下来。”江常安吃惊地说:“那里到小河的地方可不小,还都是小山坡,没多少平地,都是山地,种不了庄稼的。”
桔子嘻嘻地摇着江常安的手臂,对他说:“我们不种庄稼。山地虽然不产粮食,可是也不是什么都做不了的。可以种果树,养鸡养鸭等等。爹。你就别管了,反正山地便宜。你就帮我都买下来呗。我保证你不会亏本。”
江常安一向抵挡不住桔子的撒娇的,想想桔子一向来做事都是有谱的,也就答应明天找里长说说看。桔子有些小兴奋,拿出纸笔,开始对那块地画起设计图来。她算计着要买下的山地有六七十亩,就规划出几块地方来。
她画给江常安和宁氏看。首先,房子要建得足够大,至少要有三间主卧,是江常安夫妻、桔子、江浩兄弟二人各一间。当然江浩兄弟得有一间书房。再多盖两间客房,等江泽大的一点了,其中一间可以改成他的卧室。中间留一间作吃饭、待客的堂屋,这些都是沿山村盖房子常见的。然后是厨房、浴室、厕所。
江常安指着,桔子单独规划出来的浴室和厕所,有些奇怪地问,这是什么?桔子给他解释说:“这边是浴室,那边是厕所。”江泽也挤上来问:“是给你们夏天洗澡的地方吗?你们女人就是麻烦,我们夏天在院子里洗就可以了。”
桔子放下笔,双手捏住江泽的脸,拉向两边,对他说:“你敢看不起女人,我让你的脸变成大饼。我这可不止是夏天洗澡的地方,冬天也可以洗的。等我建好了有本事你冬天别用。”
江泽双手抓住桔子的手,口齿不清地求饶说:“姐,姐,快放开,我知道错了。”桔子放手后,他用手捂着脸,还是不甘心地问:“冬天不是在睡觉的房间的擦澡的吗?这么大的一间空屋,洗澡多冷啊。”桔子在这个冬天,只能隔几天,烧一盆热水在房间里擦一擦身,早就怨念丛生了。
她解释说:“这个房间里,我们放一个大的煤饼炉,既可以烧水,以可以取暖。”她又指着图纸上的一块地方,说:“这里我们可以做个大桶,我们可以在里面泡澡。桶下面留一个洞,用塞子塞住。洗澡时,烧热水倒进去,洗完后直接拔掉塞子放水,洞下面直接铺出下水的沟就可了。”
江常安指着图上厕所的位置,问桔子说:“这茅房也要建在个屋子盖起来,就没有必要了吧。晚上,都是上马桶的。就算你不愿意上马桶,这茅房盖在屋里不臭吗?”桔子笑着说:“这厕所一定要建,图上看不出来,盖房的时候,我再画一个详细的图,做好下水,就不会臭了。”
她想了一想,又主动解释说:“这里的茅坑比较特殊,要找个瓷窑单独定做,可以保证没有臭气。如果一时做不出来,可以先放马桶,只是要先设计出来,留好下水的地方就可以了。”
然后,桔子圈了一个大大的院子,院子后面要是花点精力,能收拾出一小块菜地,这是桔子准备种点自己家吃的菜的。在院子旁边要有牲口棚,开了春之后,桔子打算买头牛,家里的地不少,就算请短工,也是需要买牛了。另外要有养鸡、养鸭的地方。如果可以,桔子还想养只羊,她希望全家人都能喝上奶。牛奶不现实,羊奶还是可以的。
池塘需要挖得大一点,里面不仅要种藕,还要养鱼。养猪的院子要圈在,离家有一段距离的地方,四周要种上果树,即好看,又能隔离气味。江浩和江泽也在一边出主意,要种苹果,梨,石榴,枣子等等,几乎把能想到的水果都数遍了。
江常安看着,几个孩子兴奋地做着计划,在图纸上,一片荒凉的山地,逐渐变成美丽的家园。他心里也开始期待起来。第二天,他就去找李亦溪说买地的事。这一片地大半是无主的荒地,朝庭有明文规定,荒地一两银子一亩,免三年税收。三年后,按土地的等级收税。所以只要县衙开始办公,交了钱就可以办地契。
只是这块地中间,挨着桔子家山地的地方,有五亩地是村里一户姓林的人家。李亦溪见江常安下决心,要买这一整块地,干脆当天下午,就陪他找了那块地的主人商量。这户人家是外来户,是个木匠,原来买山地是为了建住宅,这里离山近,取材什么的都方便。可是还没开始盖房
因为山地种不了庄稼,林家就种了些桔子树,因为这些桔树品种不好,长出来的桔子很酸,卖得价钱也很低,每年除了交税,也剩不下什么钱。林家的人听说江常安要买这块地,还出二两银子一亩的高价,立刻就答应了,还拉着李亦溪,请他做中人,生怕江常安反悔了,反而让江常安觉得,自己似乎花高价买了一个垃圾货,弄得他心里很不安。
因为惦记着买地盖房的事,一家子正月十五都没什么心思过。虽然穆婉儿派紫霞来了一次,一方面给桔子家送了些蜜饯、点心,给他们过元宵节;另一方面,她也想接桔子去住几天,一起去县城里看灯。只是桔子的心思,都在家里的山地上,也就没有答应去。
这让江泽不太高兴,他早就向往着要去看县里的灯了。后来,桔子削了极薄的竹片,糊上纸,用炭笔画了简笔画,给江泽做了一个走马灯。才让江泽高兴起来,也让江泽在小朋友中,出了一把风头。
过了十五,县衙开始办公的第二天,江常安就到李亦溪家,催他帮忙去县衙请人来画地界。县里的主薄见一开年,就有人买这么大一块荒地,觉得是一个好兆头,也很积极。量出六十三亩零一点的地直接把零头去了,给桔子家算了六十亩的钱,加上桔子家先买的五亩地,一共六十五亩山地,办了两张红契,都给算成一张荒地,免三年税收,另一张是低等的山地,税也是极少的。(未完待续)
第八十三章 盖房
江常安高高兴兴地,带着地契回来,路上就跟李亦溪说,明天就请工盖房。买了山地之后,桔子家还有三百多两银子,拿出一百多两,不仅够盖一个宽宽大大的住宅,连盖猪舍和挖池塘的钱也有了。
李亦溪对请工盖房的事熟悉的很,他对江常安说:“常安兄弟,明天我帮你请两个手艺好的大师傅。你把你要盖什么样的房子,说出来,让大师傅给你计算一下,需要多少料。你这里要准备起来。后天,我再找些人来,正式开始建房。”这个年过下来,李亦溪和江常安已经兄弟相称了。
江常安回来后,把办好的地契拿给全家人看,并说:“我们得赶在春耕前,把房子盖起来,亦溪大哥已经说了,明天要带大师傅过来帮我们核计一下,这房子怎么盖。”江泽在旁边大声地嚷着:“姐画了很多图,房子就按她画的图盖。”
这几天,桔子早就找好了房基地的位置。今天,她见江常安去县衙办地契,就哪也没去,躲在家里画了一天的图纸。这会儿,见江泽叫了出来,就拿出来厚厚的一叠碳笔画。
一张总图基本上和那天,商量着要买山地的设计差不多。然后,每一个房间有两张分开的设计图,一张是空房间的,( 穿越之田园好女 http://www.xlawen.org/kan/55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