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5 部分阅读
皇帝行了礼,又跪下为来迟了请罪。皇帝的声音冷得像冰一样,问:“秦王,你还是我大楚的皇子吗?异族入侵,青门峡陷落。平日里你一口一个想为父皇分忧,现在这么大的事情,你倒不着急,是不是对朕心存怨怼?”
皇帝确实对秦王起了疑心,秦王是个律己守时的人。现在来晚了,还看起来没当回事儿的样子,和他平日以天下为已任的表现,差得有点远了。“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儿臣不敢有怨。儿臣来得晚,是因为去办了一点事情。”秦王回答得很干脆。
豫王宋珞琼是堂上皇子中,年龄最小的。脾气一向爆燥。皇帝却认为他不藏心事,对他一直宽容的很。这时,见皇帝发脾气,别人都不敢说话,只有他并不在乎。他与皇二子鲁王宋珞玉是一母同胞,平日里也很看不惯秦王一本正经的样子,这次算是逮住机会了。
他嘻嘻笑着对秦王说:“三哥,你又没领差使呢,能有什么事儿?别是在哪个美人的怀里耽误的吧。”他看了一眼,皇帝的脸色越发黑了。他更是得意地说:“父皇,三哥这段时间是懒散了一些,你就别计较了。三哥平日心高气傲的,你没给他差使,他自然不肯平白让人使唤。”
皇帝阴着脸对秦王说:“秦王,你要是不愿意为国出力,就回去吧。朕白养一个儿子,也养得起。”秦王从怀里拿出一本奏折,呈了上去,对皇帝说:“父皇,儿臣来迟是有罪。但是现在边关事急,还是请父皇看了儿臣带来的东西,再来处罚儿臣。”皇帝一愣,示意贴身的大太监接过奏折。
皇帝心里不痛快,也没有叫秦王起来,就看起来奏折来。奏折有些长,里面列举了这几年的气候变化,特别是北方蛮族的草场消减,牲畜死亡情况。皇帝看得出了神,脸上开始渗出细细的冷汗。周振是皇帝的太监总管,平日最是留心皇帝的神情变化。这会儿,他看见皇帝的脸色不对,连着叫了好几声,皇帝才回过神来。
皇帝看见秦王还跪着,忙说:“琳儿,起来。你这些资料是从哪里来的?”秦王见皇帝叫了他的小名,松了一口气,说:“穆大将军一个月前就进了京,因为朝庭援军的主将一直没选出来。他心里担忧,就开始收集蛮族的资料,以备不时之需。这几天,他把资料整理出来,发现事情不太好。又怕父皇不了解情况,被蛮族打个措手不及,就把资料送到我的府上。我今天整理这些资料,才来迟的。”
鲁王宋珞玉发现情况有些不太妙,立刻问:“穆大将军既然有蛮族的资料,为什么不呈进宫来,反而送到你那里?”他还想给秦王扣一个结党的帽子。(未完待续)
第一百九十一章 战与和(下)
秦王冷冷地说:“穆大将军现今赋闲在家,上奏折要经过通政司,种种呈序下来,还不知道几天能递到父皇面前。这些资料,穆大将军也是才收集完整,穆大将军忠心耿耿,才不避嫌疑地把资料送到我这里。实指望早些呈给父皇,好让父皇做出正确决策。二哥,你现在应该做的是,好好看看这些资料,尽快协助父皇派出缓兵。对穆大将军的忠心,父皇自然会分辨明白的。”
鲁王是主和派的首脑。他手下并没有声望高的将领。不要说秦王派的穆佑轩,就算是宁王也有一个舅舅军中领兵,这次对边军主帅的位置也是虎视眈眈。主帅无论如何是既然他这一派,是拿不到手的。那么,最好就是不要打了。他在文官中有较高的声望,要是皇帝肯现在就立储,他的呼声是最高的。但是,如果哪位皇子能有军功的话,声誉功劳就绝不会比他差了。
他见秦王又提派缓兵的事情,立刻说:“现在蛮族凶恶。所谓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我们大楚连年遭灾,打仗实在不合算,应该跟蛮族谈判,打仗是下策。”
秦王看了一眼四周,见大家都看着他和鲁王,就放大了声音,说:“二哥,你一直在户部和吏部做事,眼前只看见一点点钱粮之事。现在,我们和蛮族是两族之战,关系到我们大楚的生死存亡,是国战。这一战,哪怕是倾家荡产也要打,根本不能计较利益得失的。”
鲁王见秦王说他眼界太低,气得脸都红了。他冷笑着说:“秦王殿下是不当家不知材米贵。你知道这一仗要花多少钱?就算是我们打赢了,也不过把蛮族赶了边关。到时候。士兵的抚恤,兵祸殃及的地方安抚,都是需要钱的。蛮族现在已经劫略了数月。早就……早就兵困马乏。只要我们派的人员能口齿伶俐些,只需少许的花费。说服蛮族退兵并不难。”
鲁王想说的是,蛮族也该抢够了,想回家了。但总终说不出口,改做了“兵困马乏”。却不知,这一改口,反而闹了笑话。当时,宁王宋珞璇就低声说:“兵困马乏呀,那还不赶紧出兵。”宁王一直低调。他的母亲只是贵人,地位不高。明面上,他从来不参与鲁王与秦王之争的。这次,他虽然不同意议和,但也很少发表意见。这次,见鲁王太过强词夺理了。抓住机会刺了他一剑。
别人虽然知道,鲁王的话漏洞百出,却不愿意做出头鸟。大家见宁王捅破了这张窗户纸,脸上都忍不住有了笑意,只是硬憋着。个个看起来样子古怪。鲁王恶狠狠地瞪着宁王,说:“四弟,你有什么好主意?”
宁王好像被他吓着了。后退了一步,忙说:“二哥,你别生气。我哪懂这些,就是想着以前老师讲书时,说要趁敌人气弱时取胜。要是我说错了,你们别听就是了。”秦王见宁王戏演得好,忍着笑,揽过话头说:“二哥,四弟说得没错。蛮族虽然大胜。却也是千里奔袭了。已经到了强弩不能穿缟素的时候了,更何况。这次蛮族不太可能,劫掠一翻就退回边关外的。”
豫王这时见着了便宜。立刻插话说:“三哥,你倒是知道蛮族的计划,是他们派人告诉你的?”秦王冷冷地扫了豫王一眼。他不乐意跟这个粗人说话,就以鲁王说:“二哥,这几年,天气一年比一年冷,北方生存越发的困难。蛮族这次南侵,决不是抢劫那么简单。穆大将军收集的这些资料说明,蛮族要是不能我们大楚占住一块地方,是有亡族灭种的危险的。这次蛮族是倾族而来,连族中老幼都一起带着。他们是要把我大楚朝变成他们放马的牧场。决不会为了一点区区财物而退回去的。”
首辅张如林也大吃一惊,问道:“秦王,你这个消息准确吗?”秦王淡淡地对张如林说:“张大人,穆大将军跟蛮族交道打得多。这一次,他一开始就觉得不对,才把家将都派了出去,牺牲了好多人,才收集齐这些完整的资料。有了这些资料,只要有脑子,就能看出,蛮族这次入侵跟以前是完全不一样的。”
秦王说着,又从身上拿出了一叠纸,对皇帝说:“父皇,这是穆大将军收集的所有资料,请父皇过目。周振见皇帝点了点头,就亲自去拿了过来,放在龙案上。皇帝翻了一翻,这些东西,比秦王的奏折更详细。里面还有蛮族这次出兵,各部落的主将,兵力分布之类的。明显看得出来,这不是临时收集的,但现在没办法计较那么多了。
何况穆佑轩作为曾经的边军主将,留意一些蛮族的动向,也不能算错。皇帝对穆佑轩在国事上用心,还是挺满意的。至少他不像眼前的这些的官员们一样,除了为自己的派系争取好处,别的都不在意了。他点了点头,对周振说:“拿去给大家看看。”
周振把秦王的奏折,连同穆佑轩整理的资料,拿给大家传看。一时间,房间里静了下来。张如林原本是主张议和的。现在他粗粗地看了一遍资料,也明白情况真的危险了。周振也是个聪明的。这份资料一看,他就知道战与和的问题不用讨论了。谁要是再说议和的话题,绝对是要让皇帝记恨的。
如果蛮族真的是来争天下的,就是大楚皇家的生死大仇。他对皇帝说:“皇上,就气候变化分析。蛮族恐怕真有抢占中原的野心了。具体什么情况以后再说。现在,无论如何要先把兰沙口守住,这个不能再拖了。”
皇帝脸色这才好了一些,温声说:“丞相说的是。只是这兵从哪里调,又派谁领兵?”张如林沉吟着说:“京城的禁军不能动,万一兰沙口守不住,禁军就是我们最后的力量。从别的地方调兵也来不及了。我听说,大兴府从去年开始,就招了一些护卫队,保护新建的码头和商道。各地也有一些类似的组织,我们可以先征调来应急。再发文到各地去调兵。”
下面的官员们都同声附合,称丞相的办法好。秦王冷冷地看着他们。就算是边军不顶用,也把青门峡过了一个多月,而朝庭这帮大佬,居然连从哪里调兵,都还没有研究。这要让青门峡那些翘首盼缓的将士们知道,只怕他们会死不瞑目的。
皇帝又问:“这兵员暂时有了,将领该派谁呢?”房间里又安静了下来。这可不是争边军主帅的时候。兰沙口地势并不险要,只是作为京师门户,才修了一个关口,已经多年失修了。这次,又只能带一些硬凑起来的护卫队过去。这一去,实在是凶多吉少。
就算是派去的将军,以后能接手边军残部,也要有命回来才行。当皇帝的眼光再次落到张如林头上时,他才艰难地说:“穆佑轩,穆大将军熟悉蛮族情况,可当大任。”皇帝点了点头,问秦王说:“琳儿,你看呢?”秦王立刻说:“穆大将军忠心,只要皇上差遣,必然不避万死。只是,父皇,兰沙口守不守得住,关系到大楚的存亡。这后勤是一定要跟上的。”
皇帝有些为难。大军要动,所要使用的粮草军费,都要户部拨给。现在户部却是鲁王掌控。满朝的人都知道,鲁王跟定远侯府不对付。要是鲁王这会儿,给穆佑轩施拌子,祸害的可是大楚的江山。但是鲁王毕竟是皇帝心爱的儿子,也是储君人选之一,皇帝也不愿意明面上表现出对鲁王的不信任。
皇帝想了想,对秦王说:“琳儿,你闲得也够久了,就去兵部吧。这次战事的后勤需要,由你全权处理。”秦王行礼领旨,又问:“父皇打算先拨多少款项粮食?”皇帝脸色有些发苦。该拨多少钱,应该由兵部和户部一起核算好了,让他这个皇帝审批的。可是现在,秦王明摆着不想跟户部扯皮。
皇帝又不能说秦王无礼。这次事情本身就是朝上这些官吏给耽误了,其中鲁王就出力不少。要是秦王不在他这里要个结果。回头,鲁王又不知道有多少借口推托。皇帝只能又把目光转向张如林。张如林紧张地在心里算了一下,说:“还不知道穆大将军能凑到多少人。蛮族这次号称有五十万人,实际上能有二十万人就不错了。穆大将军如果能带五万人过去,在兰沙口凭险而过,应该有希望堵住蛮族。五万人至少也得要四十万两银子,三百万斤粮草才行。”
鲁王立刻说:“张丞相,穆将军只能带一些护卫,哪有五万人?你算多了。”张如林苦着脸说:“老臣已经算得是最低数了。人少了根本挡不住,现在势气正旺的蛮族。”秦王立即说:“丞相说得是,就算是护卫的人数不足,穆将军也可以沿途征招一些,从北方过来的难民。五万人是最起码的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九十二章 兰沙口
鲁王说什么也不愿意,给穆佑轩那么多粮草。在他的计划中,就算是穆佑轩带兵,也只能带上万把缺人少穿的人,能拦住蛮族,拖几天时间。他再想办法拉出自己人的军队,接替穆佑轩。他挣扎地说:“三弟,你也是不懂军事的。临时凑起来的人,根本不能算作军队。到时候,见了蛮族的凶残,恐怕还没打就散了,反而影响士气。”
秦王对这个问题,早就跟穆佑轩讨论地了,一点都不打醋地说:“可以让穆将军招收难民中孔武有力者,承诺他们打退蛮族之后,奖赏从优。蛮族凶残,从北方逃难的人,与蛮族有血仇的人不少,可以重点招收。这些人都是敢跟蛮族拼命的,凑足五万敢战之士并不难。”
皇帝听了连连点头说:“这个办法好。琳儿这段时间确实是用心了,不仅找到了好的粮种。军事上,也是下了功夫的。鲁王,四十万两银子,三百万斤粮草。三天内,必须交付给琳儿。只要有一点差错,朕的户部就可以换一个人来管了。”皇帝叫了鲁王的封号,说明他的话是不可违背了。鲁王只能黑着脸领旨。
穆佑轩接了旨之后,并没有回大兴府,只是向各地发了调兵文书,并且把亲兵护卫都派出去调兵。他在京城等了三天,粮草到位之后,就带着调到手的五千人马,先期奔往兰沙口。他留下丁易负责后继的兵员,和粮草供应。
穆佑轩到得快,到兰沙口的时候,蛮族还没到。先期放出去的探马,禀报说,蛮族在青门峡损失惨重。攻陷青门峡后。蛮族在青门峡进行了大屠杀,整整杀了三天。青门峡的汉人,无论老幼。全都惨死。之后,蛮族拉开战线。一路劫掠。沿途的守军望风而逃。
蛮族也算有些算计,只要是弃城,就只抢财物,极少伤人。但凡遇到些许抵抗,那就不论人畜,一概杀光。刚开始的时候,有些城池的官吏,顾及城中百姓。开门揖盗。可是这些蛮族,虽然不杀人,却要掳人为奴。一家人往往只剩老幼能得幸勉。家里的壮男健妇,全部一绳子绑了去,成为蛮族的奴隶。
风声传开之后,就算是有官吏想投降,城中的百姓也不肯了。官吏们有不少弃城而逃的,城中的百姓却有振臂而出的,组织百姓守城。蛮族的行军速度开始放慢了下来,一路上的血腥却更浓了。
穆佑轩到了兰沙口之后。以军管的名义,接管了兰沙口的所有军政大权。兰沙口的军民正人心慌慌,穆佑轩如同最后一根救命的稻草。他们无法如何是要抓牢的。所以那些官吏们都毫不犹豫地交了权力,俯首帖耳地听从穆佑轩调遣。穆佑轩整顿防务的同时,也竖起了招兵旗。
成千上心的难民从蛮族的屠刀下逃了出来,进了兰沙口之后,却发现了报仇的希望。“家没人,亲人没了。就算逃到南方,也不知道能活几天。现在,有人给粮食,给武器。哪怕和蛮族拼个同归于尽。也算是为自己,为家人报了仇。”无数人在这样的理念下留了下来。
等蛮族聚到兰沙口前面的时候。穆佑轩已经招收了二万多人。丁易在京城,又从各地收罗来了二万多护卫。送了上来,总算是凑齐了近五万人。五万人与二十万蛮族交战,虽然力量相差悬殊了点,好在自己这边能据关而守。穆佑轩还是有赢的信心的。
一开始,穆佑轩打得确实艰苦。各地护卫队都是没上过战场的,也就大兴府的那些人,穆佑轩自己训练过的。虽然比不上亲卫队那样每日严格操练,但总算做了一些基本训练。其他那些码头、商道、矿场的护卫,只能说是一些拿武器的平民。还不如新从北方难民们中招来的兵。
那些人最起码敢咬着牙,跟蛮族拼命。穆佑轩把大兴府的护卫队拆分成小队人马,插到各地护卫队里去。有他们在,那些人总不至于一见到蛮族就跑光了。他的亲卫队就成了救火队,哪里紧急,去哪里。好在,秦王的后勤工作得力,虽然前方的战损很大,后面的兵员补充得也算及时。
十几天打下来,新兵都变成了老兵。蛮族的马上技术虽然厉害,在兰沙口的城墙下却派不上大用场,这才堪堪守住了兰沙口。
朝庭里的大员,见蛮族这次这么买力的攻打兰沙口,才明白,这次蛮族果然不是那么容易就肯走的。调兵勤王的圣旨文书,也不在耽搁的发向各处。二十几天后,穆佑轩见到了真正调来的军队,兰沙口的局势总算是稳定了下来。
穆佑轩在兰沙口打得辛苦。长宁镇这边也是一日三惊。蛮族破了青门峡之后,蛮族侵入边墙的消息再也瞒不住了。陆续的也有北方过来的难民,到了长宁镇。长宁镇里立刻风声鹤戾。粮食的价格更是一日三涨。好在桔子家知道消息早,秋粮除上交税之外,根本就没卖过。
因为桔子家里种的土豆多,而土豆大部份被朝庭做为粮种买了去。桔子和江浩还分批买了一些粮食回来。只是为了小心起见,他们都是从大兴府的其他镇上买的。别人只当是桔子家新富,多存了一些粮食,却不知道,他家的米面,已经把卖土豆剩下的粮仓给装满了。
长宁镇出现难民的时候,吴县令还找过桔子,问桔子能不能再买一些田地,收留一些难民。桔子却知道,这次的难民肯定比上次的灾民多得多,她家里根本无法消化。她不敢招揽,只答应捐了一批粮食,让官府出面施粥。有桔子家带头,长宁镇的富户都多少捐了些粮食,这些难民暂时安定下来。长宁镇上还看不出多大的变化。
只是平安县的难民更多,桔子家开在平安县的几家铺子多少都受到骚扰。桔子无奈,只能从佃户村又选了,几个身强体壮的男子坐镇。好在,秋收过后,田里就没多少活了,佃户们也愿意去挣几个外快。
兰沙口守住了的消息传来后。平安县的官员们,才开始有心思整顿治安,安置难民。这时,已经到了年底。云锦斋的生意一向是冬天好一些的,等平安县的治安情况好转后。桔子带着丁彩到大兴府住了三天。她要看一下云锦斋的销售情况,也要查一下珍味馆平安县分店的帐目情况。
与云锦斋相比较起来,珍味馆更受难民们注意一些。前一段时间,珍味馆的库房里还经常丢一些食材,虽然掌柜的上报,都归罪于难民了,桔子却不是很相信。她想亲自查一查。
珍味馆一直是江常安负责的。桔子在珍味馆走上正轨后,基本上就没有管过。平安县这边的分店,也是江常安主持开办的。一直运行良好。因为消费水平的问题,这家分店的营业额,反而超过长宁镇的主店。江常安的个性实在有些软弱,见平安县这边办得,比他自己管理的主店还好,只当是自己的能力不够,就对这边的分店彻底放手了。
周大力见桔子亲自来查食材丢失的事情,心里有些不安。这家分店虽然有一个新掌柜的,说到底,江常安是把这家店交给他的。要不,也不会让他放弃老店,亲自来主厨。现在出了问题,他也知道不完全是难民的事儿,但是他毕竟在厨房的时间多,竟找不出问题出在哪里。
桔子见周大力说不出问题在哪里,就知道事情大条了。周大力也算是个细心的人,对饭铺的事儿又上心。桔子原本以为周大力见饭铺生意好,生了二心。她在饭铺住了一天,就发现周大力没出问题。那饭铺里能瞒住周大力的,就只有掌柜的了。长安县珍味馆掌柜的叫龚康生,能力也算是不错。要不,平安县的珍味馆,也不致于发展的这么好。
只是这两个月,平安县珍味馆的赢利大幅度的下降。龚掌柜只说是因为县城里的难民,闹得人心慌慌,生意不好做。再加上又丢了不少食材,这人月报上来的报表,就接近亏损了。龚掌柜是张志文推荐的,桔子也调查过他。他原本自己开了一家铺子,后来出了意外,手上缺钱,就盘了出去。
他原来做生意的时候,声誉一向不错。人看起来也是老实可靠的,江常安把县里的铺子交给他打理,也是征求了桔子的意见的。他跟江家签了二十年的聘用文书,江家给也的待遇又不低,又有珍味馆分店的干股。桔子不明白,他为什么要背叛江家。如果他的行为让江家发现,那名声就别说了。只凭那份聘用文书,江家就能让他流放三千里。难道真是财帛动人心?
桔子对他起了疑心,就在帐上留了意。龚康生一直是个老实人,第一次做这种损人利己的事情。帐面上做的不是很干净,很快就让桔子找到的破绽。桔子还是不太相信自己看错了人,在查帐的当天,就找人跟踪了龚康生。周大力找的小混混十分给力,当天晚上就给桔子带来了消息。(未完待续)
第一百九十三章 监守自盗
龚康生在珍味馆打烊这后,直接去找了江山。桔子原本还以为是生意上的对手做的。这才发现,还是江山的手笔。江山如今的主薄也算是做的有声有色。他管理着整个平安县的钱粮税收。平安县的铺里,他不能说是平趟吧,也算都卖他几分面子。只有珍味馆从来没把他放在眼里。
周大力是知道的,桔子不待见他。他来珍味馆吃饭,也没有什么优惠。有一次,他想在珍味馆请客,居然没有包厢了。龚康生最后也没有让别人给他腾一个出来,让他很没面了。周大力对江山的作法,龚康生并不满意。但这是东家与江山的矛盾,他也没法插手,只能看着。
江山是借着桔子家的功劳上位的。就算是也对珍味馆恨得牙痒痒的,在明面上,他也不敢过份为难珍味馆。现加上穆佑轩对江家明显的庇护态度,也让他不敢轻举妄动。可是,现在穆佑轩去了兰沙口,能不能回来不得而知。
江山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他先暗地里鼓动难民,对县里的珍味馆和云锦斋都做了骚扰。云锦斋虽然一直对他没什么不敬的表现,但也没有特意巴结过。张志文在平安县的根子,比他深得多。他轻易也不敢招惹,但既然铺子都是桔子家的,他也不打算放过。
很快,江山就发现,云锦斋的张志文是真不好惹。难民们只闹了一次事儿,张志文就把状告到了吴守信那里。而且张志文的状告信根本就没经他手,直接通过朋友送到吴大人手里。信里只是说:“现在平安县难民太多,县里应该做好安抚工作。要不然的话,县里商铺受损是小事儿,要是难民们真闹出什么打砸抢的大事儿。县太爷的官帽子恐怕就危险了。”
吴守信为了这封信,还特意把江山找去,让他切实掌握县里的局势。不要弄出大乱子来。现在,兰沙口的战事正紧。要是内陆再出什么事情的话,就算是能打点上官,皇帝也决不会放过他们的。
桔子也及时为铺子增加了人手,江山觉得有些沮丧,打算到赌场捞点钱,弥补一下这几天的损失。他雇人给桔子家的铺子捣乱,也是要花钱的。他并不好赌,只是心情不好的时候。去一二次,赌场不敢赢他的钱,每次都是故意输给他。
江山自己心里也明白,他来赌场纯粹是白拿。他知道,各场赌场都有自己的后台,给他白拿几次,只是给官面上几分面子,所以他也不多来,难得来几次,还在赌场的承受范围。
这一次江山又来赌场弄几个钱。原本他赌了一个时辰。凑够了平常赢的数目,就要回去了。他却在赌场里发现了龚康生的儿子。龚康生只有这么一个儿子,叫龚锦。龚康生这个儿子也是快三十岁才有的。对他宠得很,自幼送到学堂读书。龚锦在学堂里原也不突出,成绩中等,家里的条件不太好,性格又内向。在学堂里他也是被人忽视的。
龚康生当了珍味馆的掌柜的之后,家里的收入高了一些。龚康生几乎全都花在儿子身上。学常的人很快就发现,龚锦的吃穿用度突然上了一个档次,就有人好奇地跟龚锦交往。龚锦好面子,手面就松了一些。被人一忽悠,手上的钱就花了出去。龚康生给他的零花钱虽然多了。他花得却更快了。见他手上没钱了,却胆小不敢回家去要。就有人带他来了赌场。
这是龚锦第一次来赌场。他也只是想来见识一下。却被江山发现了。江山原本也不认识龚锦,却与带龚锦来的那个学生比较熟,两个人聊了几句之后,江山就发现这是自己的机会。他找到赌场的负责人,让他们坑龚锦一把。赌场对付龚锦这种没见过市场的嫩鸡,那是不费什么力气的。带他来的人,本来对他也没什么好意。见江山要对付他,自己也帮把手。
等龚锦从赌场出来时,发现自己居然债台高筑。龚康生虽然宠儿子,对他要求也高,面上对儿子却是严厉的。龚锦不敢向龚康生要钱还债,只能去赌场翻本。几次下来,等龚康生发现的时候,他倾家荡产也还不起儿子的赌债了。无奈之后,龚康生打起了珍味馆的主意。当他第一次偷渡出珍味馆里,几样比较珍贵的食材卖的时候,就被江山抓了个正着。
于是,有了江山的威胁和怂恿,龚康生就算管住了儿子,还清了儿子的赌债,也收不住手了。平安县的珍味馆就又丢了几次食材,营业额都大不如前了。龚康生借着难民潮,还把珍味馆分店的赢利全部抽出来,除了还赌债之外,全都给了江山。帐面上他只能勉强做平。因为珍味馆一向是江常安在管,江常安对平安县的分店又放手,他还以为自己不会被发现。
江山知道这次是桔子来巡查平安县分店,特意把龚康生叫过去,让他小心一点。也就是这次见面,让桔子给抓住了。桔子一听说,龚康生背着她去见江山,就知道江山打上了她家铺子的主意。龚康生对江山冒险找所说的话,却一点都没放在心上。他只听铺子里的几个老人说,珍味馆是桔子开办的。
他并不相信,珍味馆开了也有两年了,那时桔子只有十一岁。他觉得再厉害的小女孩,也不可能开办这么一家铺子的。何况,桔子每次来平安县,只是在珍味馆里吃饭,从来不干预珍味馆的管理。这更让他看轻了桔子。
所以,当桔子把他叫过去,指着帐薄上明显的漏洞质问他的时候,他真的是措手不及了。桔子在珍味馆里待了两天,除了查帐,请人跟踪龚康生,还计算了一下铺子里的客流,又问了周大力,难民潮那几天,铺子里的客流,与现在客流的差额。其实,就算是平安县有难民,对珍味馆这样有些名气的饭铺,影响并不大。龚康生只是夸大其辞。
桔子在致上预估了一下损失额,就开始找龚康生算帐。桔子证据确凿,又知道了他与江山交往的事实。龚康生很快就交待了事情经过。龚康生贪污的钱,不是还了赌债了,就是给了江山了,自然无法赔还给桔子。他只能听桔子话,指证江山。要不然,作为掌柜的,监守自盗,贪污东家的财产,金额巨大,在大楚可是重罪。
桔子要是真的去告的话,连他儿子都不一定能脱罪。桔子知道,自己跟吴守信,只是面子上的交情。江山却是吴守信信任的手下。他又跟吴守信有点亲戚关系。她就直接带着龚康生到大兴府告状。江山在平安县已经占住了脚。桔子必须斩断他对自己家伸出的手。要不然,江山垂涎的,可不是一家珍味馆在平安县的分店而已。
桔子到大兴府,并没有写状子告状。江山指使珍味馆分店,掌柜的临守自盗,只是龚康生的一面之辞。要是真的对簿公堂,根本站不住脚。这也是桔子不能在平安县告状的原因。桔子先找了大兴府的司仓纪鹏。种土豆的时候,桔子一家跟纪鹏的关系处得不错,纪鹏也因为种土豆而立了一功,考绩优异,任职期满后,转官升一级,那是不在话下的。
纪鹏听说桔子找他,虽然有些吃惊,却也挺高兴的。他也算欠了桔子家人情,能还上自然好。桔子让他做的事情却不难。桔子这次来,带了不少冬藕,只说是:“大楚今年事多,大兴府的各位大人维护百姓辛苦。珍味馆给大兴府的大人们送点年货。”顺便让纪鹏帮他向知府华知杰递一张求见的贴子。
纪鹏一听就知道,桔子是有事儿要见华知杰。但是他本身就要还桔子家人情,桔子事情又做的漂亮。他通传一次,又不费什么事儿,就高高兴兴地答应了。纪鹏的动作很快,两天之后,桔子就见到了华知杰。
华知杰对这个说话利落的小姑娘印象很深,再加上也知道,她跟穆家关系不浅,就算是最近安置难民,有些忙碌,也抽时间见了她。华知杰微笑地看着桔子行了礼,就问:“江姑娘,你要求见本官,可有什么要事?”桔子声音清脆地说:“民女冒昧求见,是有一件家事,要请华大人做主。”
华知杰有些好奇了,问:“你的家事,居然要找到本官头上。本官倒要听听,是什么事儿?”桔子看起来有些为难地说:“大人明鉴。家父因不爱家祖父喜欢,已经跟大伯家里分家了。民女大伯家的堂哥,却因为发现土豆良种的功劳,窃居了平安县主薄之位。”
华知杰点头说:“这个我知道。你大伯虽然跟你家有些矛盾,但是你堂哥跟你家也是同族血脉,同受皇恩也说得过去。”桔子点头说:“大人说的是。皇恩浩荡,桔子不敢生怨。只是我的这位堂哥实在是贪心,当上主薄还不满足,又看上了我家赖以唯生的饭铺,还请大人作主。”(未完待续)
第一百九十四章 王奎
桔子就把江山算计珍味馆的事情说了一遍。桔子和龚康生都不太清楚,龚锦染上赌瘾的经过。但一个“乖乖牌”的少年,突然变成赌鬼,必定是有内情的。桔子都不用猜,也知道跟江山有关。就算是跟江山没关系,桔子也给他按上关系了,毕竟如果不是因为江山协迫,龚康生也不可能做得这么过份。当然,桔子也不能这么快发现。这个好处桔子忽略不计。
龚康生和丁彩被桔子留在知府衙门的门口。华知杰把龚康生叫进来,问了一下,就知道桔子说的必定是实话。只是桔子没有证据,只能转弯抹角的求到自己头上。桔子这次的花费不小,除了冬藕之外,还额外给华知道夫人女儿另加了的羊毛衫和花露水。再加上,穆佑轩也曾跟华知府暗示过,江家是在他庇护范围里的。
华知杰没怎么犹豫,就答应桔子帮她处理这件事儿。其实,这事儿对华知杰来说,一点都不费事儿。他只要把吴守信叫来,训斥一顿,并告诉他别打江家铺子的主意。那些不入流的手段,自己已经知道了。吴守信必定会管束江山的。就算是吴守信有自己的后台,对华知杰并不怎么心服,明面上的规律还是要守的。
华知杰并不耽误,第二天,就叫了吴守信来训斥。因为这是事实,江山也做得有些下作。吴守信一句辩解都说不出,被骂了一个狗血喷头。吴守信对这次的无妄之灾非常生气。更重要的是,江山对江家铺子伸手,居然是瞒着他的。所得到的好处,他自然也没有分润。所以就算是他对江山依重,回去后也差上撸了江山的主薄之位。幸亏梅子又怀孕了,江山才逃过一劫。只是江山对桔子的恨意又深了一层。
丁彩一直在知府衙门的门口等着桔子。一般来说。来拜访知府的人。如果有不能带进去的下人,一般都会被请进门房里等。如果是女子,一般都是先由知府夫人接待的。跟随的丫环仆妇。也直接去了内院。像桔子这样,直接带个小丫环。却被知府接见的人极少,门房也不知道,该不该让丁彩去都是男子的门房小屋。丁彩就只能无聊地站在知府衙门口等了。
在这个等级社会,官衙门口是一般百姓的禁地。知府衙门前极是清净,只有丁彩一个人站在那里,显得有些特别。王奎是今年秋天才到大兴府的。他是大兴府同知王修领的三儿子,也是王修领唯一的嫡子。原本是随着母亲祖父母住在京城的。
这个王奎明明是个色中饿鬼,却自许风流。他虽然只有十八岁。家里却纳了五六个通房,只是因为没有正式娶妻,也就没有正式纳妾。这次也是因为眼睛不亮,调戏了一个书生的妻子。那女子却是个烈性的,在大街上当众受辱,气愤不过,竟当时就一头撞死了。
那书生虽然只是一个平民百姓,在学堂却有点声望。纠结了一群学子,在京城四处鸣冤告状。现在,正赶上朝中各派争斗的厉害。王修领怕儿子被别人当了牺牲品。忙接到身边来避风头。王奎从繁华的京城来到大兴府,只觉得自己是被流放了,每天都无精打彩的。
王修领还让他每天来衙门帮忙处理公事。王奎对衙门里的事情根本不懂。也不感兴趣。可是就算是他帮不上忙,王修领也要让他在边上看着。毕竟嫡子以后,是要继承家业的,王修领对这个儿子的培养也算上心。至于有多大作用,只能看老天帮不帮忙了。
这次王奎也是在家里懒着不肯来,都快到中午了。想想再不来的话,说不定会吃老爹的家法。只好拖拖拉拉地来到府衙,却意外地看到,衙门口居然站了一( 穿越之田园好女 http://www.xlawen.org/kan/5586/ )
皇帝确实对秦王起了疑心,秦王是个律己守时的人。现在来晚了,还看起来没当回事儿的样子,和他平日以天下为已任的表现,差得有点远了。“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儿臣不敢有怨。儿臣来得晚,是因为去办了一点事情。”秦王回答得很干脆。
豫王宋珞琼是堂上皇子中,年龄最小的。脾气一向爆燥。皇帝却认为他不藏心事,对他一直宽容的很。这时,见皇帝发脾气,别人都不敢说话,只有他并不在乎。他与皇二子鲁王宋珞玉是一母同胞,平日里也很看不惯秦王一本正经的样子,这次算是逮住机会了。
他嘻嘻笑着对秦王说:“三哥,你又没领差使呢,能有什么事儿?别是在哪个美人的怀里耽误的吧。”他看了一眼,皇帝的脸色越发黑了。他更是得意地说:“父皇,三哥这段时间是懒散了一些,你就别计较了。三哥平日心高气傲的,你没给他差使,他自然不肯平白让人使唤。”
皇帝阴着脸对秦王说:“秦王,你要是不愿意为国出力,就回去吧。朕白养一个儿子,也养得起。”秦王从怀里拿出一本奏折,呈了上去,对皇帝说:“父皇,儿臣来迟是有罪。但是现在边关事急,还是请父皇看了儿臣带来的东西,再来处罚儿臣。”皇帝一愣,示意贴身的大太监接过奏折。
皇帝心里不痛快,也没有叫秦王起来,就看起来奏折来。奏折有些长,里面列举了这几年的气候变化,特别是北方蛮族的草场消减,牲畜死亡情况。皇帝看得出了神,脸上开始渗出细细的冷汗。周振是皇帝的太监总管,平日最是留心皇帝的神情变化。这会儿,他看见皇帝的脸色不对,连着叫了好几声,皇帝才回过神来。
皇帝看见秦王还跪着,忙说:“琳儿,起来。你这些资料是从哪里来的?”秦王见皇帝叫了他的小名,松了一口气,说:“穆大将军一个月前就进了京,因为朝庭援军的主将一直没选出来。他心里担忧,就开始收集蛮族的资料,以备不时之需。这几天,他把资料整理出来,发现事情不太好。又怕父皇不了解情况,被蛮族打个措手不及,就把资料送到我的府上。我今天整理这些资料,才来迟的。”
鲁王宋珞玉发现情况有些不太妙,立刻问:“穆大将军既然有蛮族的资料,为什么不呈进宫来,反而送到你那里?”他还想给秦王扣一个结党的帽子。(未完待续)
第一百九十一章 战与和(下)
秦王冷冷地说:“穆大将军现今赋闲在家,上奏折要经过通政司,种种呈序下来,还不知道几天能递到父皇面前。这些资料,穆大将军也是才收集完整,穆大将军忠心耿耿,才不避嫌疑地把资料送到我这里。实指望早些呈给父皇,好让父皇做出正确决策。二哥,你现在应该做的是,好好看看这些资料,尽快协助父皇派出缓兵。对穆大将军的忠心,父皇自然会分辨明白的。”
鲁王是主和派的首脑。他手下并没有声望高的将领。不要说秦王派的穆佑轩,就算是宁王也有一个舅舅军中领兵,这次对边军主帅的位置也是虎视眈眈。主帅无论如何是既然他这一派,是拿不到手的。那么,最好就是不要打了。他在文官中有较高的声望,要是皇帝肯现在就立储,他的呼声是最高的。但是,如果哪位皇子能有军功的话,声誉功劳就绝不会比他差了。
他见秦王又提派缓兵的事情,立刻说:“现在蛮族凶恶。所谓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我们大楚连年遭灾,打仗实在不合算,应该跟蛮族谈判,打仗是下策。”
秦王看了一眼四周,见大家都看着他和鲁王,就放大了声音,说:“二哥,你一直在户部和吏部做事,眼前只看见一点点钱粮之事。现在,我们和蛮族是两族之战,关系到我们大楚的生死存亡,是国战。这一战,哪怕是倾家荡产也要打,根本不能计较利益得失的。”
鲁王见秦王说他眼界太低,气得脸都红了。他冷笑着说:“秦王殿下是不当家不知材米贵。你知道这一仗要花多少钱?就算是我们打赢了,也不过把蛮族赶了边关。到时候。士兵的抚恤,兵祸殃及的地方安抚,都是需要钱的。蛮族现在已经劫略了数月。早就……早就兵困马乏。只要我们派的人员能口齿伶俐些,只需少许的花费。说服蛮族退兵并不难。”
鲁王想说的是,蛮族也该抢够了,想回家了。但总终说不出口,改做了“兵困马乏”。却不知,这一改口,反而闹了笑话。当时,宁王宋珞璇就低声说:“兵困马乏呀,那还不赶紧出兵。”宁王一直低调。他的母亲只是贵人,地位不高。明面上,他从来不参与鲁王与秦王之争的。这次,他虽然不同意议和,但也很少发表意见。这次,见鲁王太过强词夺理了。抓住机会刺了他一剑。
别人虽然知道,鲁王的话漏洞百出,却不愿意做出头鸟。大家见宁王捅破了这张窗户纸,脸上都忍不住有了笑意,只是硬憋着。个个看起来样子古怪。鲁王恶狠狠地瞪着宁王,说:“四弟,你有什么好主意?”
宁王好像被他吓着了。后退了一步,忙说:“二哥,你别生气。我哪懂这些,就是想着以前老师讲书时,说要趁敌人气弱时取胜。要是我说错了,你们别听就是了。”秦王见宁王戏演得好,忍着笑,揽过话头说:“二哥,四弟说得没错。蛮族虽然大胜。却也是千里奔袭了。已经到了强弩不能穿缟素的时候了,更何况。这次蛮族不太可能,劫掠一翻就退回边关外的。”
豫王这时见着了便宜。立刻插话说:“三哥,你倒是知道蛮族的计划,是他们派人告诉你的?”秦王冷冷地扫了豫王一眼。他不乐意跟这个粗人说话,就以鲁王说:“二哥,这几年,天气一年比一年冷,北方生存越发的困难。蛮族这次南侵,决不是抢劫那么简单。穆大将军收集的这些资料说明,蛮族要是不能我们大楚占住一块地方,是有亡族灭种的危险的。这次蛮族是倾族而来,连族中老幼都一起带着。他们是要把我大楚朝变成他们放马的牧场。决不会为了一点区区财物而退回去的。”
首辅张如林也大吃一惊,问道:“秦王,你这个消息准确吗?”秦王淡淡地对张如林说:“张大人,穆大将军跟蛮族交道打得多。这一次,他一开始就觉得不对,才把家将都派了出去,牺牲了好多人,才收集齐这些完整的资料。有了这些资料,只要有脑子,就能看出,蛮族这次入侵跟以前是完全不一样的。”
秦王说着,又从身上拿出了一叠纸,对皇帝说:“父皇,这是穆大将军收集的所有资料,请父皇过目。周振见皇帝点了点头,就亲自去拿了过来,放在龙案上。皇帝翻了一翻,这些东西,比秦王的奏折更详细。里面还有蛮族这次出兵,各部落的主将,兵力分布之类的。明显看得出来,这不是临时收集的,但现在没办法计较那么多了。
何况穆佑轩作为曾经的边军主将,留意一些蛮族的动向,也不能算错。皇帝对穆佑轩在国事上用心,还是挺满意的。至少他不像眼前的这些的官员们一样,除了为自己的派系争取好处,别的都不在意了。他点了点头,对周振说:“拿去给大家看看。”
周振把秦王的奏折,连同穆佑轩整理的资料,拿给大家传看。一时间,房间里静了下来。张如林原本是主张议和的。现在他粗粗地看了一遍资料,也明白情况真的危险了。周振也是个聪明的。这份资料一看,他就知道战与和的问题不用讨论了。谁要是再说议和的话题,绝对是要让皇帝记恨的。
如果蛮族真的是来争天下的,就是大楚皇家的生死大仇。他对皇帝说:“皇上,就气候变化分析。蛮族恐怕真有抢占中原的野心了。具体什么情况以后再说。现在,无论如何要先把兰沙口守住,这个不能再拖了。”
皇帝脸色这才好了一些,温声说:“丞相说的是。只是这兵从哪里调,又派谁领兵?”张如林沉吟着说:“京城的禁军不能动,万一兰沙口守不住,禁军就是我们最后的力量。从别的地方调兵也来不及了。我听说,大兴府从去年开始,就招了一些护卫队,保护新建的码头和商道。各地也有一些类似的组织,我们可以先征调来应急。再发文到各地去调兵。”
下面的官员们都同声附合,称丞相的办法好。秦王冷冷地看着他们。就算是边军不顶用,也把青门峡过了一个多月,而朝庭这帮大佬,居然连从哪里调兵,都还没有研究。这要让青门峡那些翘首盼缓的将士们知道,只怕他们会死不瞑目的。
皇帝又问:“这兵员暂时有了,将领该派谁呢?”房间里又安静了下来。这可不是争边军主帅的时候。兰沙口地势并不险要,只是作为京师门户,才修了一个关口,已经多年失修了。这次,又只能带一些硬凑起来的护卫队过去。这一去,实在是凶多吉少。
就算是派去的将军,以后能接手边军残部,也要有命回来才行。当皇帝的眼光再次落到张如林头上时,他才艰难地说:“穆佑轩,穆大将军熟悉蛮族情况,可当大任。”皇帝点了点头,问秦王说:“琳儿,你看呢?”秦王立刻说:“穆大将军忠心,只要皇上差遣,必然不避万死。只是,父皇,兰沙口守不守得住,关系到大楚的存亡。这后勤是一定要跟上的。”
皇帝有些为难。大军要动,所要使用的粮草军费,都要户部拨给。现在户部却是鲁王掌控。满朝的人都知道,鲁王跟定远侯府不对付。要是鲁王这会儿,给穆佑轩施拌子,祸害的可是大楚的江山。但是鲁王毕竟是皇帝心爱的儿子,也是储君人选之一,皇帝也不愿意明面上表现出对鲁王的不信任。
皇帝想了想,对秦王说:“琳儿,你闲得也够久了,就去兵部吧。这次战事的后勤需要,由你全权处理。”秦王行礼领旨,又问:“父皇打算先拨多少款项粮食?”皇帝脸色有些发苦。该拨多少钱,应该由兵部和户部一起核算好了,让他这个皇帝审批的。可是现在,秦王明摆着不想跟户部扯皮。
皇帝又不能说秦王无礼。这次事情本身就是朝上这些官吏给耽误了,其中鲁王就出力不少。要是秦王不在他这里要个结果。回头,鲁王又不知道有多少借口推托。皇帝只能又把目光转向张如林。张如林紧张地在心里算了一下,说:“还不知道穆大将军能凑到多少人。蛮族这次号称有五十万人,实际上能有二十万人就不错了。穆大将军如果能带五万人过去,在兰沙口凭险而过,应该有希望堵住蛮族。五万人至少也得要四十万两银子,三百万斤粮草才行。”
鲁王立刻说:“张丞相,穆将军只能带一些护卫,哪有五万人?你算多了。”张如林苦着脸说:“老臣已经算得是最低数了。人少了根本挡不住,现在势气正旺的蛮族。”秦王立即说:“丞相说得是,就算是护卫的人数不足,穆将军也可以沿途征招一些,从北方过来的难民。五万人是最起码的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九十二章 兰沙口
鲁王说什么也不愿意,给穆佑轩那么多粮草。在他的计划中,就算是穆佑轩带兵,也只能带上万把缺人少穿的人,能拦住蛮族,拖几天时间。他再想办法拉出自己人的军队,接替穆佑轩。他挣扎地说:“三弟,你也是不懂军事的。临时凑起来的人,根本不能算作军队。到时候,见了蛮族的凶残,恐怕还没打就散了,反而影响士气。”
秦王对这个问题,早就跟穆佑轩讨论地了,一点都不打醋地说:“可以让穆将军招收难民中孔武有力者,承诺他们打退蛮族之后,奖赏从优。蛮族凶残,从北方逃难的人,与蛮族有血仇的人不少,可以重点招收。这些人都是敢跟蛮族拼命的,凑足五万敢战之士并不难。”
皇帝听了连连点头说:“这个办法好。琳儿这段时间确实是用心了,不仅找到了好的粮种。军事上,也是下了功夫的。鲁王,四十万两银子,三百万斤粮草。三天内,必须交付给琳儿。只要有一点差错,朕的户部就可以换一个人来管了。”皇帝叫了鲁王的封号,说明他的话是不可违背了。鲁王只能黑着脸领旨。
穆佑轩接了旨之后,并没有回大兴府,只是向各地发了调兵文书,并且把亲兵护卫都派出去调兵。他在京城等了三天,粮草到位之后,就带着调到手的五千人马,先期奔往兰沙口。他留下丁易负责后继的兵员,和粮草供应。
穆佑轩到得快,到兰沙口的时候,蛮族还没到。先期放出去的探马,禀报说,蛮族在青门峡损失惨重。攻陷青门峡后。蛮族在青门峡进行了大屠杀,整整杀了三天。青门峡的汉人,无论老幼。全都惨死。之后,蛮族拉开战线。一路劫掠。沿途的守军望风而逃。
蛮族也算有些算计,只要是弃城,就只抢财物,极少伤人。但凡遇到些许抵抗,那就不论人畜,一概杀光。刚开始的时候,有些城池的官吏,顾及城中百姓。开门揖盗。可是这些蛮族,虽然不杀人,却要掳人为奴。一家人往往只剩老幼能得幸勉。家里的壮男健妇,全部一绳子绑了去,成为蛮族的奴隶。
风声传开之后,就算是有官吏想投降,城中的百姓也不肯了。官吏们有不少弃城而逃的,城中的百姓却有振臂而出的,组织百姓守城。蛮族的行军速度开始放慢了下来,一路上的血腥却更浓了。
穆佑轩到了兰沙口之后。以军管的名义,接管了兰沙口的所有军政大权。兰沙口的军民正人心慌慌,穆佑轩如同最后一根救命的稻草。他们无法如何是要抓牢的。所以那些官吏们都毫不犹豫地交了权力,俯首帖耳地听从穆佑轩调遣。穆佑轩整顿防务的同时,也竖起了招兵旗。
成千上心的难民从蛮族的屠刀下逃了出来,进了兰沙口之后,却发现了报仇的希望。“家没人,亲人没了。就算逃到南方,也不知道能活几天。现在,有人给粮食,给武器。哪怕和蛮族拼个同归于尽。也算是为自己,为家人报了仇。”无数人在这样的理念下留了下来。
等蛮族聚到兰沙口前面的时候。穆佑轩已经招收了二万多人。丁易在京城,又从各地收罗来了二万多护卫。送了上来,总算是凑齐了近五万人。五万人与二十万蛮族交战,虽然力量相差悬殊了点,好在自己这边能据关而守。穆佑轩还是有赢的信心的。
一开始,穆佑轩打得确实艰苦。各地护卫队都是没上过战场的,也就大兴府的那些人,穆佑轩自己训练过的。虽然比不上亲卫队那样每日严格操练,但总算做了一些基本训练。其他那些码头、商道、矿场的护卫,只能说是一些拿武器的平民。还不如新从北方难民们中招来的兵。
那些人最起码敢咬着牙,跟蛮族拼命。穆佑轩把大兴府的护卫队拆分成小队人马,插到各地护卫队里去。有他们在,那些人总不至于一见到蛮族就跑光了。他的亲卫队就成了救火队,哪里紧急,去哪里。好在,秦王的后勤工作得力,虽然前方的战损很大,后面的兵员补充得也算及时。
十几天打下来,新兵都变成了老兵。蛮族的马上技术虽然厉害,在兰沙口的城墙下却派不上大用场,这才堪堪守住了兰沙口。
朝庭里的大员,见蛮族这次这么买力的攻打兰沙口,才明白,这次蛮族果然不是那么容易就肯走的。调兵勤王的圣旨文书,也不在耽搁的发向各处。二十几天后,穆佑轩见到了真正调来的军队,兰沙口的局势总算是稳定了下来。
穆佑轩在兰沙口打得辛苦。长宁镇这边也是一日三惊。蛮族破了青门峡之后,蛮族侵入边墙的消息再也瞒不住了。陆续的也有北方过来的难民,到了长宁镇。长宁镇里立刻风声鹤戾。粮食的价格更是一日三涨。好在桔子家知道消息早,秋粮除上交税之外,根本就没卖过。
因为桔子家里种的土豆多,而土豆大部份被朝庭做为粮种买了去。桔子和江浩还分批买了一些粮食回来。只是为了小心起见,他们都是从大兴府的其他镇上买的。别人只当是桔子家新富,多存了一些粮食,却不知道,他家的米面,已经把卖土豆剩下的粮仓给装满了。
长宁镇出现难民的时候,吴县令还找过桔子,问桔子能不能再买一些田地,收留一些难民。桔子却知道,这次的难民肯定比上次的灾民多得多,她家里根本无法消化。她不敢招揽,只答应捐了一批粮食,让官府出面施粥。有桔子家带头,长宁镇的富户都多少捐了些粮食,这些难民暂时安定下来。长宁镇上还看不出多大的变化。
只是平安县的难民更多,桔子家开在平安县的几家铺子多少都受到骚扰。桔子无奈,只能从佃户村又选了,几个身强体壮的男子坐镇。好在,秋收过后,田里就没多少活了,佃户们也愿意去挣几个外快。
兰沙口守住了的消息传来后。平安县的官员们,才开始有心思整顿治安,安置难民。这时,已经到了年底。云锦斋的生意一向是冬天好一些的,等平安县的治安情况好转后。桔子带着丁彩到大兴府住了三天。她要看一下云锦斋的销售情况,也要查一下珍味馆平安县分店的帐目情况。
与云锦斋相比较起来,珍味馆更受难民们注意一些。前一段时间,珍味馆的库房里还经常丢一些食材,虽然掌柜的上报,都归罪于难民了,桔子却不是很相信。她想亲自查一查。
珍味馆一直是江常安负责的。桔子在珍味馆走上正轨后,基本上就没有管过。平安县这边的分店,也是江常安主持开办的。一直运行良好。因为消费水平的问题,这家分店的营业额,反而超过长宁镇的主店。江常安的个性实在有些软弱,见平安县这边办得,比他自己管理的主店还好,只当是自己的能力不够,就对这边的分店彻底放手了。
周大力见桔子亲自来查食材丢失的事情,心里有些不安。这家分店虽然有一个新掌柜的,说到底,江常安是把这家店交给他的。要不,也不会让他放弃老店,亲自来主厨。现在出了问题,他也知道不完全是难民的事儿,但是他毕竟在厨房的时间多,竟找不出问题出在哪里。
桔子见周大力说不出问题在哪里,就知道事情大条了。周大力也算是个细心的人,对饭铺的事儿又上心。桔子原本以为周大力见饭铺生意好,生了二心。她在饭铺住了一天,就发现周大力没出问题。那饭铺里能瞒住周大力的,就只有掌柜的了。长安县珍味馆掌柜的叫龚康生,能力也算是不错。要不,平安县的珍味馆,也不致于发展的这么好。
只是这两个月,平安县珍味馆的赢利大幅度的下降。龚掌柜只说是因为县城里的难民,闹得人心慌慌,生意不好做。再加上又丢了不少食材,这人月报上来的报表,就接近亏损了。龚掌柜是张志文推荐的,桔子也调查过他。他原本自己开了一家铺子,后来出了意外,手上缺钱,就盘了出去。
他原来做生意的时候,声誉一向不错。人看起来也是老实可靠的,江常安把县里的铺子交给他打理,也是征求了桔子的意见的。他跟江家签了二十年的聘用文书,江家给也的待遇又不低,又有珍味馆分店的干股。桔子不明白,他为什么要背叛江家。如果他的行为让江家发现,那名声就别说了。只凭那份聘用文书,江家就能让他流放三千里。难道真是财帛动人心?
桔子对他起了疑心,就在帐上留了意。龚康生一直是个老实人,第一次做这种损人利己的事情。帐面上做的不是很干净,很快就让桔子找到的破绽。桔子还是不太相信自己看错了人,在查帐的当天,就找人跟踪了龚康生。周大力找的小混混十分给力,当天晚上就给桔子带来了消息。(未完待续)
第一百九十三章 监守自盗
龚康生在珍味馆打烊这后,直接去找了江山。桔子原本还以为是生意上的对手做的。这才发现,还是江山的手笔。江山如今的主薄也算是做的有声有色。他管理着整个平安县的钱粮税收。平安县的铺里,他不能说是平趟吧,也算都卖他几分面子。只有珍味馆从来没把他放在眼里。
周大力是知道的,桔子不待见他。他来珍味馆吃饭,也没有什么优惠。有一次,他想在珍味馆请客,居然没有包厢了。龚康生最后也没有让别人给他腾一个出来,让他很没面了。周大力对江山的作法,龚康生并不满意。但这是东家与江山的矛盾,他也没法插手,只能看着。
江山是借着桔子家的功劳上位的。就算是也对珍味馆恨得牙痒痒的,在明面上,他也不敢过份为难珍味馆。现加上穆佑轩对江家明显的庇护态度,也让他不敢轻举妄动。可是,现在穆佑轩去了兰沙口,能不能回来不得而知。
江山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他先暗地里鼓动难民,对县里的珍味馆和云锦斋都做了骚扰。云锦斋虽然一直对他没什么不敬的表现,但也没有特意巴结过。张志文在平安县的根子,比他深得多。他轻易也不敢招惹,但既然铺子都是桔子家的,他也不打算放过。
很快,江山就发现,云锦斋的张志文是真不好惹。难民们只闹了一次事儿,张志文就把状告到了吴守信那里。而且张志文的状告信根本就没经他手,直接通过朋友送到吴大人手里。信里只是说:“现在平安县难民太多,县里应该做好安抚工作。要不然的话,县里商铺受损是小事儿,要是难民们真闹出什么打砸抢的大事儿。县太爷的官帽子恐怕就危险了。”
吴守信为了这封信,还特意把江山找去,让他切实掌握县里的局势。不要弄出大乱子来。现在,兰沙口的战事正紧。要是内陆再出什么事情的话,就算是能打点上官,皇帝也决不会放过他们的。
桔子也及时为铺子增加了人手,江山觉得有些沮丧,打算到赌场捞点钱,弥补一下这几天的损失。他雇人给桔子家的铺子捣乱,也是要花钱的。他并不好赌,只是心情不好的时候。去一二次,赌场不敢赢他的钱,每次都是故意输给他。
江山自己心里也明白,他来赌场纯粹是白拿。他知道,各场赌场都有自己的后台,给他白拿几次,只是给官面上几分面子,所以他也不多来,难得来几次,还在赌场的承受范围。
这一次江山又来赌场弄几个钱。原本他赌了一个时辰。凑够了平常赢的数目,就要回去了。他却在赌场里发现了龚康生的儿子。龚康生只有这么一个儿子,叫龚锦。龚康生这个儿子也是快三十岁才有的。对他宠得很,自幼送到学堂读书。龚锦在学堂里原也不突出,成绩中等,家里的条件不太好,性格又内向。在学堂里他也是被人忽视的。
龚康生当了珍味馆的掌柜的之后,家里的收入高了一些。龚康生几乎全都花在儿子身上。学常的人很快就发现,龚锦的吃穿用度突然上了一个档次,就有人好奇地跟龚锦交往。龚锦好面子,手面就松了一些。被人一忽悠,手上的钱就花了出去。龚康生给他的零花钱虽然多了。他花得却更快了。见他手上没钱了,却胆小不敢回家去要。就有人带他来了赌场。
这是龚锦第一次来赌场。他也只是想来见识一下。却被江山发现了。江山原本也不认识龚锦,却与带龚锦来的那个学生比较熟,两个人聊了几句之后,江山就发现这是自己的机会。他找到赌场的负责人,让他们坑龚锦一把。赌场对付龚锦这种没见过市场的嫩鸡,那是不费什么力气的。带他来的人,本来对他也没什么好意。见江山要对付他,自己也帮把手。
等龚锦从赌场出来时,发现自己居然债台高筑。龚康生虽然宠儿子,对他要求也高,面上对儿子却是严厉的。龚锦不敢向龚康生要钱还债,只能去赌场翻本。几次下来,等龚康生发现的时候,他倾家荡产也还不起儿子的赌债了。无奈之后,龚康生打起了珍味馆的主意。当他第一次偷渡出珍味馆里,几样比较珍贵的食材卖的时候,就被江山抓了个正着。
于是,有了江山的威胁和怂恿,龚康生就算管住了儿子,还清了儿子的赌债,也收不住手了。平安县的珍味馆就又丢了几次食材,营业额都大不如前了。龚康生借着难民潮,还把珍味馆分店的赢利全部抽出来,除了还赌债之外,全都给了江山。帐面上他只能勉强做平。因为珍味馆一向是江常安在管,江常安对平安县的分店又放手,他还以为自己不会被发现。
江山知道这次是桔子来巡查平安县分店,特意把龚康生叫过去,让他小心一点。也就是这次见面,让桔子给抓住了。桔子一听说,龚康生背着她去见江山,就知道江山打上了她家铺子的主意。龚康生对江山冒险找所说的话,却一点都没放在心上。他只听铺子里的几个老人说,珍味馆是桔子开办的。
他并不相信,珍味馆开了也有两年了,那时桔子只有十一岁。他觉得再厉害的小女孩,也不可能开办这么一家铺子的。何况,桔子每次来平安县,只是在珍味馆里吃饭,从来不干预珍味馆的管理。这更让他看轻了桔子。
所以,当桔子把他叫过去,指着帐薄上明显的漏洞质问他的时候,他真的是措手不及了。桔子在珍味馆里待了两天,除了查帐,请人跟踪龚康生,还计算了一下铺子里的客流,又问了周大力,难民潮那几天,铺子里的客流,与现在客流的差额。其实,就算是平安县有难民,对珍味馆这样有些名气的饭铺,影响并不大。龚康生只是夸大其辞。
桔子在致上预估了一下损失额,就开始找龚康生算帐。桔子证据确凿,又知道了他与江山交往的事实。龚康生很快就交待了事情经过。龚康生贪污的钱,不是还了赌债了,就是给了江山了,自然无法赔还给桔子。他只能听桔子话,指证江山。要不然,作为掌柜的,监守自盗,贪污东家的财产,金额巨大,在大楚可是重罪。
桔子要是真的去告的话,连他儿子都不一定能脱罪。桔子知道,自己跟吴守信,只是面子上的交情。江山却是吴守信信任的手下。他又跟吴守信有点亲戚关系。她就直接带着龚康生到大兴府告状。江山在平安县已经占住了脚。桔子必须斩断他对自己家伸出的手。要不然,江山垂涎的,可不是一家珍味馆在平安县的分店而已。
桔子到大兴府,并没有写状子告状。江山指使珍味馆分店,掌柜的临守自盗,只是龚康生的一面之辞。要是真的对簿公堂,根本站不住脚。这也是桔子不能在平安县告状的原因。桔子先找了大兴府的司仓纪鹏。种土豆的时候,桔子一家跟纪鹏的关系处得不错,纪鹏也因为种土豆而立了一功,考绩优异,任职期满后,转官升一级,那是不在话下的。
纪鹏听说桔子找他,虽然有些吃惊,却也挺高兴的。他也算欠了桔子家人情,能还上自然好。桔子让他做的事情却不难。桔子这次来,带了不少冬藕,只说是:“大楚今年事多,大兴府的各位大人维护百姓辛苦。珍味馆给大兴府的大人们送点年货。”顺便让纪鹏帮他向知府华知杰递一张求见的贴子。
纪鹏一听就知道,桔子是有事儿要见华知杰。但是他本身就要还桔子家人情,桔子事情又做的漂亮。他通传一次,又不费什么事儿,就高高兴兴地答应了。纪鹏的动作很快,两天之后,桔子就见到了华知杰。
华知杰对这个说话利落的小姑娘印象很深,再加上也知道,她跟穆家关系不浅,就算是最近安置难民,有些忙碌,也抽时间见了她。华知杰微笑地看着桔子行了礼,就问:“江姑娘,你要求见本官,可有什么要事?”桔子声音清脆地说:“民女冒昧求见,是有一件家事,要请华大人做主。”
华知杰有些好奇了,问:“你的家事,居然要找到本官头上。本官倒要听听,是什么事儿?”桔子看起来有些为难地说:“大人明鉴。家父因不爱家祖父喜欢,已经跟大伯家里分家了。民女大伯家的堂哥,却因为发现土豆良种的功劳,窃居了平安县主薄之位。”
华知杰点头说:“这个我知道。你大伯虽然跟你家有些矛盾,但是你堂哥跟你家也是同族血脉,同受皇恩也说得过去。”桔子点头说:“大人说的是。皇恩浩荡,桔子不敢生怨。只是我的这位堂哥实在是贪心,当上主薄还不满足,又看上了我家赖以唯生的饭铺,还请大人作主。”(未完待续)
第一百九十四章 王奎
桔子就把江山算计珍味馆的事情说了一遍。桔子和龚康生都不太清楚,龚锦染上赌瘾的经过。但一个“乖乖牌”的少年,突然变成赌鬼,必定是有内情的。桔子都不用猜,也知道跟江山有关。就算是跟江山没关系,桔子也给他按上关系了,毕竟如果不是因为江山协迫,龚康生也不可能做得这么过份。当然,桔子也不能这么快发现。这个好处桔子忽略不计。
龚康生和丁彩被桔子留在知府衙门的门口。华知杰把龚康生叫进来,问了一下,就知道桔子说的必定是实话。只是桔子没有证据,只能转弯抹角的求到自己头上。桔子这次的花费不小,除了冬藕之外,还额外给华知道夫人女儿另加了的羊毛衫和花露水。再加上,穆佑轩也曾跟华知府暗示过,江家是在他庇护范围里的。
华知杰没怎么犹豫,就答应桔子帮她处理这件事儿。其实,这事儿对华知杰来说,一点都不费事儿。他只要把吴守信叫来,训斥一顿,并告诉他别打江家铺子的主意。那些不入流的手段,自己已经知道了。吴守信必定会管束江山的。就算是吴守信有自己的后台,对华知杰并不怎么心服,明面上的规律还是要守的。
华知杰并不耽误,第二天,就叫了吴守信来训斥。因为这是事实,江山也做得有些下作。吴守信一句辩解都说不出,被骂了一个狗血喷头。吴守信对这次的无妄之灾非常生气。更重要的是,江山对江家铺子伸手,居然是瞒着他的。所得到的好处,他自然也没有分润。所以就算是他对江山依重,回去后也差上撸了江山的主薄之位。幸亏梅子又怀孕了,江山才逃过一劫。只是江山对桔子的恨意又深了一层。
丁彩一直在知府衙门的门口等着桔子。一般来说。来拜访知府的人。如果有不能带进去的下人,一般都会被请进门房里等。如果是女子,一般都是先由知府夫人接待的。跟随的丫环仆妇。也直接去了内院。像桔子这样,直接带个小丫环。却被知府接见的人极少,门房也不知道,该不该让丁彩去都是男子的门房小屋。丁彩就只能无聊地站在知府衙门口等了。
在这个等级社会,官衙门口是一般百姓的禁地。知府衙门前极是清净,只有丁彩一个人站在那里,显得有些特别。王奎是今年秋天才到大兴府的。他是大兴府同知王修领的三儿子,也是王修领唯一的嫡子。原本是随着母亲祖父母住在京城的。
这个王奎明明是个色中饿鬼,却自许风流。他虽然只有十八岁。家里却纳了五六个通房,只是因为没有正式娶妻,也就没有正式纳妾。这次也是因为眼睛不亮,调戏了一个书生的妻子。那女子却是个烈性的,在大街上当众受辱,气愤不过,竟当时就一头撞死了。
那书生虽然只是一个平民百姓,在学堂却有点声望。纠结了一群学子,在京城四处鸣冤告状。现在,正赶上朝中各派争斗的厉害。王修领怕儿子被别人当了牺牲品。忙接到身边来避风头。王奎从繁华的京城来到大兴府,只觉得自己是被流放了,每天都无精打彩的。
王修领还让他每天来衙门帮忙处理公事。王奎对衙门里的事情根本不懂。也不感兴趣。可是就算是他帮不上忙,王修领也要让他在边上看着。毕竟嫡子以后,是要继承家业的,王修领对这个儿子的培养也算上心。至于有多大作用,只能看老天帮不帮忙了。
这次王奎也是在家里懒着不肯来,都快到中午了。想想再不来的话,说不定会吃老爹的家法。只好拖拖拉拉地来到府衙,却意外地看到,衙门口居然站了一( 穿越之田园好女 http://www.xlawen.org/kan/55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