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辣文小说 > 重生之遍地黄金 > 重生之遍地黄金 第 19 部分阅读

第 19 部分阅读

    “呵呵,资本家回来了。”林莫言笑着拿郝建平打趣。

    郝建平苦着脸咧了咧嘴。这一次见到林莫言,郝建平对他的亲近已经不同与往日,当然是因为林雪燕的关系,只是这层关系现在还不敢坦诚出来。

    见过礼之后,郝建平笑着询问林莫言:“师父,试制的粉笔还好用吧?”

    其实郝建平真想跟林莫言喊岳父来着,就是没有那个胆量。

    “呵呵,效果还不错,粉尘少多了。”林莫言笑呵呵的答道。

    “少多了?”郝建平疑惑的望向了一旁的郑瑞铎。

    生产的是无尘粉笔,如果只是粉尘少多了,那只能说这个产品还不合格。

    郑瑞铎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林校长拿去试用的是第一批次的试验品,现在生产出来的粉笔基本上已经无尘了,硬度和色泽都做了调整。”

    无尘粉笔并不是完全无尘,只是粉尘的产生率要远远低于普通粉笔,比普通粉笔的粘度更大,分量也要重得多,能达到基本无尘就已经是非常好的效果了。

    郝建平点了点头。郑瑞铎可是省城一家文具厂的车间主任,技术还是非常过硬的,如果连一个小小的无尘粉笔都生产不出来,郝建平倒是真要怀疑他的能力了。

    “老…郝总,现在咱们厂的产品太单一了,只是生产粉笔,我觉得咱们可以扩大一下生产规模,生产一些其他的文具。”郑瑞铎跟在郝建平的身侧建议道,仅是生产一种无尘粉笔,他的很多技术都用不上,自从郝建平为他的爱人水灵珊安排到百信超市工作以后,他总觉得自己应该多为郝建平做些什么,而他现在能做的就是把自己的技术都掏出来。

    郝建平轻轻的点了点头,走进了大洼中学原先废弃的食堂,现在粉笔厂的生产车间,笑着对跟在身侧的郑瑞铎说道:“关于这件事情你先做一个计划,然后咱们再一起商量一下。”

    郝建平对于生产其他文具的热情并不是很高,生产粉笔,以林莫言畅通的渠道来说,这个小厂的产品基本上就已经供不应求了,如果生产其他文具,投资多少且先不论,首先一点就是要进入流通市场,参与市场竞争,以郝建平现在的实力,根本就不可能跟那些大的文具厂去一争长短。现在郝建平的企业还只是起步阶段,他可不想一开始就把自己置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去。不过现在当着林莫言和大伯的面,郝建平不能直接就否了郑瑞铎的提议,毕竟郑瑞铎也是出于一片热心。

    宽敞的厂房里,十几个工人正在紧张的忙碌着,因为他们拿的是计件工资,等同于是在给自己干活,细算下来,只要不辞劳苦多干一点,每个月挣到的工资比那些在国企上班的工人还要高得多,所以大家的工作热情还是非常高涨的,外面就算是鞭炮齐鸣,也丝毫不能引得他们多张望上两眼。

    看到忙碌的工人,郝建平的眉头皱了皱,侧头望着郑瑞铎问道:“工作服和劳保用品还没有给工人们配发?”

    粉笔的主要原材料是生石膏,车间里的粉尘污染还是非常严重的,现在在车间干活的那些工人们基本上都是穿着拖鞋大裤头背心之类的简单服饰,整个人就跟从面粉堆里爬出来的一般,连头发眉毛都全是白的。

    “发了,可是工人们嫌穿着那些东西闷气,都把那些劳保丢在家里了。”郑瑞铎急忙在一旁开口应道。给每个工人配发劳保用品可是郝建平在建厂之初就叮嘱过的,对于这件事儿他可不敢含糊了。

    郝建平就这样站在车间门口,并没有深入到车间里去作秀,没有必要,这是个专业活,自己看了也不懂,跟工人去握握手说声辛苦了也于事无补,自己能为工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稳定的工资收入才是最重要的。

    第九十章储备人才

    郝建平站在车间门口看了一会儿,皱了皱眉,转身走向了郑瑞铎的临时办公室:“把厂里买的工作服和劳保用品拿一套过来,咱们研究一下。”

    “唉”,郑瑞铎应了一声小跑着走了。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其实人和人之间交往除了钱以外还有很多的东西。郝建平给他和水灵珊开的工资确实不低,也善解人意的解决了他们的两地分居问题,更重要的,郝建平还给了他充分的尊重和权力,这才是他甘心追随郝建平的主要原因。

    临时办公室里,郝建平请林莫言和大伯坐下,自己亲自动手给两位倒了茶水点上烟,这时,郑瑞铎也抱着一大堆劳保用品跑了进来,看到那些劳保用品,郝建平忍不住笑了起来。

    劳动布工作服、解放鞋、猪嘴一样的防尘面具、还有线手套口罩之类的东西,倒是挺全。

    “呵呵,郑厂长,这个季节穿劳动布带猪拱子确实是有点闷气,也不怪工人不愿意穿。”

    人们习惯把这种防尘面具叫做猪拱子,倒是也形象。

    郑瑞铎嘿嘿的笑了,他也知道这些东西穿在身上肯定会不舒服,可是哪个同类的厂不是发这些东西,又结实又耐用。

    郝建平笑着招呼郑瑞铎坐了下来,同样一杯水一根烟送了过去。

    “郑厂长,工作环境是第一位,咱生产无尘粉笔,不能把工人的身体给糟蹋了。这样吧,车间的面积也不是很大,你去联系一下,在生产车间里装一套中央空调,然后再选购一些适合夏季穿的防尘服,制定一套制度,让那些工人们必须着装上岗。这是为了他们的身体好,解释一下,我想他们也会理解的。”

    说着话,郝建平转向了大伯:“大伯,您看着再给盖一个澡堂子,只有淋浴蓬头的那种就行,工人们身上的粉尘太多,不适合泡池子。”

    “盖澡堂子?那不是还要买锅炉呀。”大伯有点肉疼的问道,这个厂虽然是郝建平的厂,毕竟也都是自己一家人的产业不是么,像这些钱他就觉得没有必要花了,还装空调,县长也不知道有没有用上空调呢。

    郝建平微微一笑说道:“该买的还是要买的。”

    林莫言笑着点了点头,跟郝建平接触的时间越长,他对郝建平的品行越为欣赏。赚钱使用一些手段,利用一些便利条件他并不反对,只要是有益的,动用一下关系又有何妨?关键还是要看赚来的钱用在什么地方,如果仅是依靠关系、依靠剥削工人来赚取利润,那样是会被人鄙夷的。

    “成,我明天就安排人去采购。”郑瑞铎痛痛快快的应了下来,给工人们创造一个好的工作环境,他管理起来也要轻松得多。

    几个人坐在简陋的临时办公室里说了一会儿粉笔厂的事情,郝建平也似乎在不经意间说出了自己对生产其他文具的想法,郑瑞铎轻轻的点了点头,知道自己是太心急了。

    “臭小子,看架势你是盯上我这把老骨头了。”林莫言冲着郝建平笑了起来。

    郝建平嘿嘿笑着转移了话题:“师父,我听说咱们乡中学要扩招高中,有没有这么回事?”

    “臭小子,消息还挺灵通,是不是没打什么好主意?”

    县教育局倒是有这个风声,要在几个还没有建设高中的乡镇中学增扩高中部,以减轻县城中学的压力。

    如果这个臭小子又盯上了学校即将扩建的高中部,那么估计应该是又有什么鬼点子了。

    郝建平撇了撇嘴:“人家只是恭喜一下您不行呀?扩增了高中部,您管的人可是又多了。”

    “臭小子,我有那么官迷么?”

    林莫言如果要是有那么官迷,估计县教育局局长屁股底下的那张椅子也坐不牢靠了。

    郝建平笑了笑收起了笑脸:“师父,其实我是这么想的,增设高中其实还不如增设一个中专。您想呀,上了高中的学生有几个能考上大学的,毕业之后只是比初中生多识了几个生字,基本上也没有什么用武之地,如果办一个中专,学生毕业之后找工作就比那些高中生多了一些保障。”

    “两码事儿。”林莫言摆了摆手。办中专跟增扩高中部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县级教育部门没有权利审批中专的申办手续,还需要到地区去申请,另外,办中专的话,现有的师资力量也根本达不到要求。

    郝建平一笑说道:“事在人为。”

    听到郝建平坚持,林莫言挑了挑眉,自己这个弟子可不是无的放矢的主。

    “你说的办这个中专是准备办什么专业的?”林莫言问道。

    “企业管理、技工。”

    林莫言皱了皱眉,凝神想了一下,嘴角露出了笑意,他瞪着郝建平骂道:“臭小子,你这是准备帮你老爸储备人才,为那个大葡萄发展战略预为之所吧?”

    郝建平笑着向林莫言挑起了大拇指:“师父慧眼如炬,明察秋毫。不过这可不只是为了我老爸,您想呀,您中专的学生毕业出来还需要两三年吧,到那时我老爸在哪儿还不知道呢。办这个中专主要还是为了大洼乡的长远发展而考虑的。”

    林莫言轻轻的点了点头,郝建平的这个话说得有道理,不过申办这个中专的难度不小,看来这个小子又是打算让自己到处去卖这把老脸了。

    至于办中专或者增设高中需要加盖教室的事儿郝建平干脆连提也不提了,现在提出来,自己刚才那一番一心为民的高谈阔论可就变味了,反正有林莫言在这里,到时候无论是办什么,只要有建筑工程就应该落不到旁家去,何必多此一举。

    第九十一章升级计划

    学校里还有事,说了几句闲话之后林莫言拿起郝建平声称是林雪燕给他带回来的一套西装走了。

    其实林莫言的心里比谁都清楚,女儿一个月就是那么点生活费,哪儿来的钱给他买这么高档的衣服,钱自然是郝建平这个小资本家出的了。林莫言膝下无子,在内心深处早就已经把这个臭小子当儿子一般对待了,现在剥削一下资本家他也觉得心安理得。

    这个臭小子去省城百忙之中还能抽出时间去看自己的宝贝闺女,这就足以让他觉得没白疼这个小子了,至于礼物不礼物的,林莫言根本就不在乎,否则的话他也不会把自己一大半的工资都拿出来资助那些品学兼优家境困难的学生了。

    看到林莫言走了,大伯也站起了身,呵呵笑着说道:“建平你们先忙着吧,我到五金厂的工地去看看。”

    看到大伯也要走,郝建平急忙又站起了身:“大伯,再坐会吧,我找您商量点事儿。”

    听到郝建平的话,郝立国笑了一下又坐了下来。他早就已经知道鼓动他做这个建筑队是郝建平的首尾了,如果没有这个臭小子打着郝立春的名义把自己煽动起来,现在自己肯定还在家里面朝黄土背朝天呢。

    这一段时间,郝立国的眼睛亮着呢,郝建平走的每一步路他都看在了眼里。建粉笔厂、开超市,一个还只是上高中的小孩子就搞出这么大的一番事业来了,这就不得不让他刮目相看。而且郝立国的心里比谁都清楚,就连薛富贵倒台,郝立春当上乡党委书记,哪一项里面都有郝建平的影子,甚至连现在自己兄弟推出来的这个大葡萄发展计划都是出自郝建平的小脑袋瓜,现在郝立国怎么还会把郝建平只当成一个小孩子来看待?

    听到郝建平和郝立国有事商量,郑瑞铎找了个借口出去了。

    爷俩又重新坐了下来,郝建平给大伯点上一根烟,自己也点燃了一支。

    对于郝建平吸烟的问题,现在连郝立春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郝立国自然也不会多事。抽根烟而已,无伤大雅,谁敢说自己这个妖孽侄子只是一个普通的高中生?

    “大伯,现在的工程还忙顺利吧?”郝建平笑着问道。

    郝立国不知道郝建平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他笑着说道:“还行吧,学校的商铺马上就要交工了,你这个粉笔厂的工程不大,只是盖一些办公室仓库什么的,哦,再加上你说的那个澡堂子。五金厂的工地也都铺开了,又招了十几个人,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你是不是要用钱?如果要用钱的话我可以先给你拨几万过去,反正学校这里马上就把尾款给结下来了,建筑队里也用不上这么多钱。”

    郝立国刚才也听到郝建平又是安排在车间里装空调,又是要盖澡堂子的,而且他在县里还做了一家很大的超市,理所当然的就认为郝建平现在的手头有点紧了,他可不知道郝建平还有其他进钱的道道。

    郝建平笑着摆了摆手:“大伯,钱的事不重要。现在您的建筑队在乡里也应该有一些名声了,再赶上乡里的大葡萄战略,以后的工程只会越来越多,您想没想过要把您的建筑队做大?”

    “做大当然是件好事了,不过小子,这个建筑队可不是我一个人的,是咱爷俩的。”郝立春乐呵呵地说道。

    郝建平挠了挠头不好意思的说道:“这个建筑队我啥都没干,我正想跟您说,我还是退出来好了。”

    “那哪儿行?”郝立国瞪起了眼睛。他自己心里明白,如果没有这个臭小子的提议,自己这个建筑队肯定不会存在,而且第一个工程也是这个小子亲手给跑过来的,现在建筑队稳定了就把郝建平一脚踢出去,他可干不出这种事儿来。卸磨杀驴?回到家老爷子还不得把自己当成驴给杀了。

    郝建平还要开口,郝立春已经一挥手,大气磅礴的说道:“都是一家人,这种话以后不用再提,你先说说怎么把这个建筑队做大的事儿吧。”

    郝建平咧了咧嘴,送钱咋还有强迫的?

    “是这样,我是这样想的,您这个建筑队……”

    “是咱这个建筑队。”郝立国毫不客气的纠正道。

    郝建平咳嗽了两声,默认了这个事实:“咱们这个建筑队发展到现在,应该要想办法更上一层楼了。以后市场对建筑的需求只会越来越大,咱们现在只是盖盖民房之类的问题还不大,可是等到市场发展起来了,咱们还只是保守现在的建筑水平,是一定会被市场淘汰的。”

    “你是说盖楼房?”郝立国望着郝建平问道。

    郝建平轻轻点了点头,算是部分认可了大伯的话:“不仅仅只是该楼房,还有路桥建设、基础施工我们也都可以参与,不过这需要一个过程,首先一点是我们的技术力量和建筑机械达不到承揽大工程的要求。我是这样想的,咱们这个建筑队先升级成立一家建筑公司,招聘一些建筑技术人员,而且也要购置一部分建筑机械,暂时大型机械还用不上,不过像搅拌机、升降机、挖土机之类的机械应该要购置一部分了,有了这些机械对于人力上也是一种节约……”

    郝建平侃侃而谈,说出了自己的大概思路,其实,在他的心目中是成立一家房地产公司,只是现在时机和实力都还不到,路是一步步走出来的,在条件没有成熟之前急也急不得。

    在未来,没有人不知道房地产行业根本就是一部高速运转的引钱机器的,郝建平怎么会错过这个大好的发展机遇。

    郝立国的眉头越皱越紧,郝建平勾画的前景确实是太吸引人了,可是那也是需要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之上。现在这个建筑队还只是做了这么两个小工程,资金和技术的沉淀还远远不够绘出这么大的一幅蓝图来。

    “按照你这么说,咱这家建筑公司还需要投入几十万资金,这个钱从哪儿来?”郝立国开口问道,他可不相信郝建平只是好高骛远信口雌黄。

    郝建平笑了,大伯的话无疑是已经肯定了这个升级计划,他考虑的只是资金问题。

    “大伯,学校的工程完工之后应该还有十来万的进项,粉笔厂工程还可以收回几万,我预计先期咱们购买的设备款应该是在二十万左右,那样缺口也就只有几万块钱而已。钱的事儿您不用操心,我来想办法。”

    几万块钱,还而已?郝立国瞪着胡吹大气的侄子,半晌没有说出话来。

    第九十二章用心良苦

    “你在外面转悠什么?”大伯突然止住话头,瞪着临时办公室的门外吼了一身。

    郝建平倒是没有注意外面的情况,闻言之下扭头看过去,只见郝建军正站在办公室门外探头探脑的向里张望。

    郝建平呵呵一笑,冲着门外的郝建军摆了摆手:“哥,进来吧。正跟大伯商量事儿呢,你也听一听。”

    郝建军虽然比郝建平大了好几岁,可是他在家里的地位可是远远赶不上自己这个兄弟。他在在建筑队跑采购,走到外面去也是人五人六的,可是郝立国就是横竖看不上他,平时连废话都懒得跟他多说上两句,更别说像郝建平一般跟老爸坐在一起坐以论道了。

    郝建军走进门,先是嘿嘿了两声,在郝立国的逼视下急忙收住了笑声,规规矩矩的坐到了一旁。

    看到郝建军的神色,郝建平呵呵一笑,知道他是在等自己,说确切点,是在等自己给他那三万六的卖邮票钱。

    郝建平微一沉吟,笑着冲着郝建军问道:“哥,我正在跟大伯商量成立一家建筑公司的事儿,你有没有兴趣入上一股?”

    “他拿什么入股。”郝立国语带不屑的说道。

    郝建平笑了起来:“大伯,您可别小看我哥,他现在的身家可不比您少多少。”

    “他?”郝立国险些没笑出来,自己的儿子有几斤几两他还不清楚,现在这几个工程都做下来,郝立国好歹也有十来万的身家了,他有什么?不就是一个月在自己这儿拿几百块钱的工资么,还有一点大家都心知肚明的油水,不过那也有限得很,几条好烟就抽进去了。

    郝建平微微一笑,从自己的挎包里掏出一本存折放到桌上推了过去,不过推过去的位置是在大伯和郝建军的中间:“大伯,您这可就小看我哥了,这是我帮我哥卖的一点东西,钱都在里面了。”

    郝立国在这坐着,郝建军就算是想要马上把那本存折塞进自己的怀里也是不敢,他的眼神从存折上转到郝立国的脸上,又从郝立国的脸上转回到郝建平的脸上,心里一个劲的埋怨郝建平,怎么当着老爷子的面就把钱给拿出来了呢,这样这个钱那儿还落得到自己的手里?

    郝立国疑惑的伸手拿起那个存折,掀开看到上面的数字吓了一跳:“三万六?”

    郝建平笑了笑说道:“是我哥早年收集的几张邮票,我这次到省城顺道拿去给卖了。”

    郝建军上学的时候喜欢集邮的事情郝立国是知道的,可是他绝不敢相信那小孩子玩玩的东西竟然会可以赚这么多钱。

    郝建平稍稍解释了一下,至于太专业的东西也就不讲了,讲了大伯也听不懂。

    不出郝建平所料,大伯二话不说就把那本存折塞进了自己的口袋里:“有了这个钱,开建筑公司的事儿就这么定了。公司还是咱爷俩的,差多少钱咱爷俩凑,不能只让你一个人拿钱,至于股份还是那个样,你六我四。”

    往公司里投钱了,郝建平再拿股份就拿得心安理得了,不过这个六四分账他是坚决不会接受的,在他的坚持下,公司分成了三股,自己拿两个工程的红利入股占了四成,郝立国也占了四成,郝建军凭着这三万六也分到了两成,除了郝建军之外也算是皆大欢喜。

    其实郝建平此举也是为了郝建军着想,他看出大哥跑了这一段时间的采购,人也变得有点飘,如果这三万六交到他的手里,郝建军估计用不了多长时间就把这些钱胡乱糟了,与其那样还不如把这个钱投到公司里面,到以后郝建军就会明白自己的良苦用心了。

    爷仨一碰头,在这件临时办公室里就召开了建筑公司的第一届董事会,其实就是郝建平和大伯商量,郝建军坐在一旁旁听,连带着生闷气。

    三万六,就换了一个狗屁不值的董事身份,在公司里有啥事儿不是还得听老爷子的?

    商量了一下,新的建筑公司也用‘百信’命名了,郝建平和郝建军只担任了一个董事的身份,董事长自然是推举郝立国来担任了,暂时总经理一职也是由郝立国一身担当,按照郝建平的意思,等到公司走上正轨之后,还是需要聘请专业的人员来管理这间公司的,家族企业,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就会遇到瓶颈,与其那样还不如直接就把基础打好。

    接下来还要招聘专业技术人员,购买建筑机械,对于这些郝建平也早就有了一个计划,此时也从包里拿出了自己的计划书,三个人一起商量了一通,删改之后也大致上定了下来,剩下的就是具体落实了。

    ‘董事会’结束,郝建平被郝建军拉到一旁好一通埋怨,他呵呵一笑也不详加解释。现在的大哥还不太成熟,是需要好好的磨练一下。在前世,大哥一直在农村窝了一辈子,娶妻生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到郝建平重生回来之前,郝建军三十几岁的年龄看上去就有四十多岁了,在今生郝建平绝不想看到大哥还是这样窝窝囊囊的活一辈子。

    重生回来,老天爷就是给了自己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而自己要改变的,绝不会是只有自己一个人的命运。

    郝建平可没有把那两架飞机从世贸大楼跟前扒拉到一旁去的雄心壮志,也没有想过去扭转海湾战争的结局,他看到的只是自己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儿,他如果能够用自己的先知先觉尽可能多的影响到自己身边的人,他觉得自己重生回来这一次就已经值了。

    毕竟,一个人的能量是有限的,一个人的影响范围也是有限的,自己有多大的实力,就能够影响到多大的圈子,如果想为更多的人谋求福利,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让自己先强大起来。

    第九十三章电视该换了

    午饭时间,郝建平回到了家里,进屋就感觉到气氛有点不对,郝立春正脸色阴沉地坐在饭桌旁吃饭,老妈看到他进来,一个劲地向他使眼色,似乎想要跟他说些什么。

    郝立春瞪了姚翠兰一眼,沉着脸冲着郝建平说道:“先坐下吃饭。”

    郝建平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他乖乖的坐在了椅子上,伸手接过老妈递过来的一个馒头,心中琢磨是不是老爸工作上又遇到了什么问题。

    饭后,郝立春起身走回了屋里,郝建平急忙也跟着站起了身,姚翠兰终于抓着机会拉了他一把,小声的耳语道:“有啥话好好跟你爸说,别惹他生气。”

    郝建平低声的询问道:“妈,出了啥事儿了?”

    “不知道,一回来就找你。”姚翠兰轻轻的摇了摇头。

    郝建平笑了笑,拍了拍姚翠兰的手背:“妈,放心,没有啥事儿。”

    郝立春正位为乡党委书记之后,家里也从乡政府引过一部电话分机过来,工作需要嘛。如果老爸要是找自己有什么大事,那老爸早就给自己打传呼了,如此看来就算有事儿应该也不算太严重。

    走进屋,郝立春已经坐在书桌后慢慢喝茶了,郝建平径直坐到了他的对面,两只手放在书桌上望着郝立春询问道:“老爸,您找我有什么事儿?”

    郝立春微微皱了一下眉,放下手中的茶杯:“你在县城买房了?还跟陈超合伙把第一门市部给承包下来了?”

    这两件事儿郝建平还没有正式跟老爸谈过,不过他想郝馨应该也会有跟老爸提及,不知道老爸现在怎么问起了这两件事儿。

    郝建平点了点头:“是,这事儿还没有来得及跟您说,我在三里店买了一套房子,第一门市部是我自己承包的,陈超作为主要管理人员,他占有百分之三十的红利。”

    郝立春皱着眉头问道:“你哪儿来的这么多钱?”

    粉笔厂的事儿和大伯那里承包工程的事儿郝立春是知道的,粉笔厂刚建,根本不可能产生什么利润,学校的工程也没有完工,按道理也拿不到工程款。建那个粉笔厂,郝立春还可以理解为是林莫言给他提供了方便,可是在县城里买房子开超市那都是需要实打实的现金,怎么算也得花个十万八万的,一个小毛孩子哪儿来的这么多钱?而且儿子现在出入都有专车接送,这么张扬,想要不引起人注意都是不可能的。

    郝建平也皱起了眉头,他伸手挠了挠自己的眉心,望着郝立春问道:“老爸,是不是有人拿我做文章了?”

    郝立春哼了一声:“你知道就好,先给我说说你的钱是怎么回事。”

    郝建平微微一笑,一五一十的把自己挣钱途径给老爸说了一遍:“……老爸,您放心,我挣的钱都是经得起推敲的,谁想使绊子就让他们来好了,搞不好只会把他们自己搞一个灰头土脸。”

    关于禁止领导干部配偶子女经商的红头文件是两千年才下发的,就算现在有类似的文件,郝建平也一点不担心,因为郝立春的行政级别根本就够不上文件上限定的领导干部的格。能够上红头文件的,最少也得是司局级干部,而老爸扶正之后也不过是一个正科级,距离司局级的杠杠还差得远。如果有人想要拿郝建平的事情来打击老爸,结果只能是无功而返,估计举报的人也是和大多数人一般,不会相信这一切都是一个小孩子自己做出来的,如果这个推断成立的话,那么郝立春的经济收入就值得推敲了。

    听到儿子的钱都是从正道上来的,郝立春的表情舒缓了很多,不过依旧还是黑着脸,他刚上任乡党委书记,就有人到县纪委去检举他的经济问题,就算是匿名的,也同样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一个小孩子,不好好读书,整天搞东搞西的,不务正业。”郝立春黑着脸对郝建平的行为下了定论。

    郝建平偷偷撇了撇嘴,心中老大的不服。貌似我搞东搞西的也不只是为了我自己,您屁股底下那张椅子似乎还有我的那么一点功劳。不过这句话郝建平可不敢说出口,当然,他要是想要吃一顿久违的红烧肉倒是也可以试试。

    看到老爸闷头抽烟,郝建平把自己放到他书桌上的那些资料向他推了推:“老爸,清者自清,没有必要为了这些居心不良的人影响了工作,那啥,您要是没有其他的事儿,我打算回郝家窝一趟,跟我三爷聊聊建一家酿酒厂的事儿。”

    “酿酒厂?”郝立春立起了眉毛。前面的事儿还没有摆平,你这里又出幺蛾子了?

    郝建平嘿嘿一笑,轻轻点了点头:“现在心里还只是有这么一个想法,需要跟我三爷碰碰。”

    郝立春犹豫了,建厂当然是好事,可是这个时机却选得不对头,县里刚接到对自己的举报,现在儿子又蹦出来要建什么酿酒厂,这不是把脖子往别人的刀口上送么?

    郝建平笑了笑,望着郝立春说道:“老爸,还是那句话,清者自清,谁想查就让他查好了,只要咱们自己扪心无愧就好了。商机一闪即逝,如果没有抓住,受损失的还是那些种葡萄的老百姓,那些居心不轨的家伙可不会考虑这些,就算这件事儿查清了,他们还会想办法搞出下一件事儿来,与其处处提放他们,还不如就放开手脚,大干快上,只要老百姓得到了真正的实惠,到那时自然会有老百姓站出来为咱们说话。”

    郝立春皱了皱眉,不耐烦的冲着郝建平挥了挥手。他也是一个杀伐决断的人,叫儿子进来也只是想了解事情的真相,至于该怎么工作还用不着别人说三道四。

    郝建平笑着站起了身,正准备开口,郝立春望着他开口问了一句:“你现在有多少钱?”

    儿子有多少钱,当老子的竟然一无所知,笑话了。

    郝建平轻轻咳嗽了两声,他自己有多少钱还真没有仔细盘算过,真正拿到手的钱就是两次卖书的这二十多万,不过自己的超市、粉笔厂、建筑公司还包括房产具体值多少钱他也不好估算了,大概总价值几十万总是有吧。

    “那个,手底下现金还有十来万,超市投了十几万,粉笔厂投了几万,跟大伯的建筑公司也投了几万,加在一起应该是几十万吧。”

    郝立春剧烈的咳嗽了起来,他接管大洼乡,整个大洼乡的账户上也不过只有十几万而已,而自己这个宝贝儿子手底下的现金就有十来万了。

    “去,问问你妈,家里那台电视是不是该换了。”郝立春伸手指向了门外。

    郝建平嘿嘿的笑了起来,这话不用您说,我早就想把家里给收拾一下了。

    第九十四章我投资

    到了郝家窝,郝万山打发人把郝万年叫了过来。毕竟郝建平要跟郝万年谈的是正事,郝建平小孩子家家的跑到村委会去也不像话,郝万山把郝万年叫回家里来就没有那么多事了,毕竟郝万山是郝万年的族房大哥,哥俩坐到家里谁知道谈的是公事还是私事。

    爷仨泡了一壶茶,坐到了院里的葡萄架下。

    自从上届乡政府推出万亩葡萄园的计划之后,大洼乡几乎家家户户的院子里都多了一架葡萄,这东西少了新鲜,多了就有点腻了,不过幸亏它还有另一个妙用才保存了下来,人们都把葡萄架当成了遮阳伞,大夏天的坐在葡萄架下喝喝茶聊聊天倒是也惬意。

    “三爷爷,有一个葡萄酒酿酒厂的项目我看咱们村可以搞一下,像国外那些著名的酿酒庄园大多也是采用手工方式酿酒的,这个项目投资不算是很大,只要购置一些橡木桶,构建一些比较恒温的酒窖就可以了,我算了一下,大概十来万就可以启动起来。如果后期咱们村再上灌装设备的话,那么投资也就是一百万元左右的事儿,只要咱们聘请一位技术比较过硬的酿酒师,这个项目还是比较有前途的。”

    “一百万?”郝万年的面皮抽搐了起来。

    郝万山哈哈笑着拍了一下郝建平的脑袋:“小子,你以为咱们村有多少资产,一百万你张嘴就敢说出来。”

    “多少钱?”郝建平傻傻的望着爷爷问道。

    郝万山笑了笑没有说话,目光望向了郝万年。他是村里的生活委员,就算知道村里的家底,也不能轻易泄露出来,就算是一家人也是一样,就算说,这个话也应该是从村支书郝万年的口中说出来。

    郝万年苦笑着摇了摇头:“村里可调用的资金连一万块钱都没有,去年修了路,把村里积攒了好几年的家底一下子都掏空了,我去找你爸,就是想看看有没有什么投资少或者是不用投资的项目没有。”

    郝建平的能耐现在在郝家窝一些有分量的人中已经不是一个秘密,这小子膀不动身不摇的就把郝立国鼓捣出去干了一个建筑队,听说他自己还干了一个粉笔厂,有消息灵通的人说他在县城还开了一个大超市,不过这件事儿还没有得到证实。不过郝万年在向郝立春要项目的时候,郝立春也隐晦的向他说等儿子从省城回来看看有没有什么好项目,这也从侧面上印证了那些对郝建平的传言。

    谁家的孩子一个人就往省城跑?

    整个村才这么一点家底,这完全超乎了郝建平的意料之外,他原先计划是把这个项目送给村里来做,福泽乡荫,现在肯定是行不通了。

    爷三个都沉默了下来,郝万山闷头抽起了旱烟。

    没有钱啥事儿也办不了,这是根本就无须讲的,就算晒葡萄干还需要垒几间风房呢,而且巨峰葡萄晒制的葡萄干跟马奶子葡萄干相比根本就没有什么竞争力。

    郝万山一袋烟抽完,在鞋底上磕了磕,把烟袋递给了郝万年,郝万年默默的接过来掏了一锅烟出来点上了。

    郝建平现在烟瘾已经恢复了,但是他还是不敢明目张胆的在爷爷面前抽烟,他端着茶水慢慢的喝着,脑子里也在飞快的运转着。

    现在他的手底下确实还有十几万的资金,可是如果投资这个葡萄酒厂,那么风险就太大了,主要是技术关。他从资料上也看到了葡萄酒的酿制方法,其实酿制葡萄酒的工序真的是简单无比,基本就是按照5:1的比例把葡萄和白糖放在一起密封发酵就好了,可是在发酵的这几个月时间里,空气的温度、湿度,窖藏时间的长短都直接影响到了成酒的品质,投放白糖的数量也要根据当年葡萄的含水量、酸度作出适当的调整,这里面只要差了一点点,成酒的口味就会有天壤之别,也因此成就了一批世界顶级的酿酒师,甚至可以说,一个顶级酿酒师的价值比一个酿酒厂的价值还要高。

    一杯茶喝完,郝建平的眼睛也渐渐亮了起来。

    “三爷爷,这个酿酒厂我投资干了。”

    “你投资?”郝万山和郝万年诧异的望向了郝建平,他们还不知道他们面前坐着的是一个小富翁。

    郝建平慎重的点了点头:“我投资,厂址就选在咱们村,算是我和咱们村合股经营的。”

    知道这个孙子能耐,都到省里去开大会了,可是再能耐也不能能耐到这种地步吧,一个投资上百万的酿酒厂说投资就投资了?钱从哪儿来?

    郝建平的样子不像是说笑,他点了点头说道:“咱们村的葡萄园都集中在古城洼吧,酿酒厂的厂址就选在那里了,先期我的投资可能不会很大,大概在十万元左右,先建两个酒窖吧。不过这两个酒窖应该就会解决咱们村的葡萄销路问题了,等到以后发展起来再慢慢的扩张。”

    郝建平要建这个酿酒厂并不是一时冲动,在刚才,他记忆的闸门突然被打开了,他想起来一个人,一个在后世身价千万的世界顶级酿酒师,而他记忆如果不错的话,那位世界顶级的酿酒师此时还只是一个默默无名的学徒工,如果能够把这个人挖到手里,那么他就绝对有信心把自己的这家酿酒厂做起来。

    我国历史上就有酿葡萄酒的历史,正可谓葡萄美酒夜光杯也是缘之于此,只是我国酿制的葡萄酒口味偏甜,跟世界知名的拉菲、拉图、奥比昂根本就没有什么可比性。而且我国的葡萄酒大多也是走的低端消费的路子,在八九十年代,两三块钱一瓶的葡萄酒遍地皆是,口感除了一味甜之外,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可以圈点的地方。

    郝建平的想法很简单,如果自己把那位酿酒师挖到手,生产出来的葡萄酒口感远胜于国内其他厂家生产的葡萄酒,那么仅我国这一个庞大的酒类消费市场就足以让他站到一个足够高的高度上了。

    现在就算拿自己全部的身家去搏一下也是值得的,毕竟自己还年轻,以后还有大把的机会,就算这一次失败了,那自己也获得了宝贵的投资经验,对于自己以后要走的路还是大有好处的。

    一套小人书换一家厂,而且还有可能是一家前途无量的厂,你换不换?

    第九十五章未雨绸缪

    古城洼就在郝家窝村的西面,距离村子大约有二三里的距离,顾名思义,这里是一片低洼地,面积大约有五六千亩。这一片地的土质并不是很好,土壤含沙量比较大,所以当初乡里提倡建万亩葡萄园的时候,郝家窝村就把分配给他们的种植任务安排到这里了,倒也恰恰适合种植葡萄。

    至于古城这个称呼就无从考究了,据老辈口口相传,古城洼原先是一座古城,有说是唐代的,有说是宋代的,不过倒是真有农民在打井的时候在这里挖出过陶罐瓷碗来,不过省里的专家也曾过来考察过,按照他们的探测,断定这个古城洼的发掘价值不大,这事儿也就撂下了。

    此时,郝建平和爷爷、三爷爷正站在古城洼一个旧砖窑的废址上,听着三爷爷在指点着这一片古城洼。

    对于建设这家酿酒厂郝建平自己的心里也没有底,一是在技术上、一是在投资上,以他现在的资金实力还不应该做出如此大的动作。

    投资酿酒厂和投资超市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超市只要开业了基本就可以见到利润,后期基本上就已经不需要再投资了,完全依靠自身的造血功能就可以慢慢发展壮大。而投资酿酒厂前途则完全是未卜的,就算郝建平两世为人,他也只是知道后来县城里的那家酿酒厂的运作是非常成功的,在国内外都打出了不小的知名度,可是人家是怎么具体运作的他则是一概不知,不过他只是要想象一下也可以知道这条路有艰辛了。最少,酿酒厂在没有推出产品之前,就需要他源源不断的投资,而推出产品之后,产品是否能够打开市场还是一个未知数,而且推出产品之后,产品还需要灌装、包装、宣传……等等等等,这一切都需要投资,如果仅靠郝建平压箱底的那些小人书是不可能顶起这么大一摊子事业的。

    郝建平决定投资这个酿酒厂,是在以实际行动支持老爸推出的大葡萄发展战略,无论结果如何,对他来说都是有所得的。

    郝万年带着郝建平在古城洼转了一圈之后,大手一挥做出了自己的决定:“咱公家不占你小孩子的便宜,你这( 重生之遍地黄金 http://www.xlawen.org/kan/716/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