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5 部分阅读
它已经看到了小木船上的三个人,它知道,小木船上的那三个人绝对对它不怀好意,特别是那个手持着可恶鱼竿的小男孩,可是,它也知道,对方现在正扣住了它的命脉,甚至能决定它的生死,它在抗拒,可是它又不得不向小木船一点点的接近,它是被动的,身不由己,它甚至在暗恨自己的贪嘴,可是,它又岂能拒绝那美食的诱惑。
小木船上的三个人随着大鱼的一点点接近郝建平设在水下的那个圈套,全都紧张得屏住了呼吸,唯有心脏的跳动越来越强烈。
‘刷’,抄网迅速的从水面之下一抬而起,准确无误的把大鱼的头套在了里面,大鱼心中一惊,拼命的摇晃着尾巴想要逃脱,可是却在慌乱之中一头撞进了抄网的里面,越挣扎越深。
“吔~”两个女人扎扎着小手欢叫了起来。
郝建平好整无瑕的扔下手中的钓竿,双手抓住抄网,双臂一较力,嘿的一声,那条大鱼辟里扑隆的被提出了水面,塞了满满的一大网兜,在抄网的外面还露出一尺多长的一条大尾巴。
好家伙,这条大鱼足有二三十斤,也不知道它在这个雅湖之中沉寂了多少年,今天终于遇到了他,也得以让更多的人知道了它的存在。
在两个兴奋女人的帮助下,那条大鱼终于落在了船舱里,四只如玉一般的小手同时按在了它的身上,任凭它如何挣扎也是于事无补。
“建平,快点划船靠岸,别让它跑了。”宋诗韵咯咯笑着向郝建平下了命令,她已经很久没有这么快乐过了。
她知道自己很幸福,也很快乐,可是,今天带给她的快乐却是一种完全另类的快乐,是从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中迸发出来的。
郝建平呵呵一笑,好整以暇的收拾好被乱七八糟扔在一起三副钓竿,伸手抓起了木桨,奋力的向驶离的岸边划去。
只有一二百亩的水面用不了多长时间就已经可以划到岸边了,船还没有到岸边,宋诗韵已经冲着租船处外负手而立的曾启明摇着小手喊了起来:“启明,快来看呀,我们钓到了好大的一条鱼。”
曾启明微笑着冲着小船上的宋诗韵挥了挥手,眼睛在林雪燕的脸上扫了一下,微微有些震惊,可是很快的就把目光挪到了郝建平的脸上,一颗心也跟着轻松了下来。
一个小孩罢了。
郝建平轻松的划着木桨,眼睛扫过从岸边一棵柳树下站起来的董绍林,也落在了曾启明的脸上,微笑着冲着他点了点头,曾启明也向他报以了同样的微笑。
在租船处职工的帮助下,小木船稳稳的停靠在了岸边。
曾启明看着两个女人大呼小叫使劲按住的那条大鱼,眼中也闪过一丝异色,他笑着说道:“收获不错。”
宋诗韵兴奋得小脸绯红,腾出一只手来向曾启明招着:“启明,快来帮忙呀,咱们把这条大鱼先放回去,你再陪着我们去钓一会儿,你一定可以钓比建平钓的这条更大的鱼。”
曾启明笑着走到船边,伸手去帮宋诗韵:“贪得无厌,今天的收获已经不小了,等改天我再陪你过来。”
宋诗韵嘻嘻一笑,用话挤兑曾启明:“这可是你说的呀,不能耍赖。建平、燕子,你们两个人给我作证明,下次你们两个男人比赛,看看谁钓的鱼更大。”
郝建平呵呵一笑,固所愿尔。
这时租船处的几个职工和岸边的三两个游人也都闻声凑了过来,啧啧称赞这条大鱼,顺带的过了一把欣赏美人的瘾,还是正大光明的。
大鱼被几个人七手八脚的抬上了岸,被人们围观了一番,在宋诗韵的强烈建议下,大鱼被抬进了岸旁一个竹棚搭起来的烧烤店,随着店主咔嚓一声把鱼头斩了下来,围观的人兴趣也就淡了。
洗过手的宋诗韵紧紧搂着曾启明的胳膊,仰着小脸问道:“启明,你说这条鱼要怎么吃?”
曾启明一笑,指着郝建平说道:“这条鱼是他钓起来的,我怎么能喧宾夺主。”
宋诗韵呀了一声,吐了吐小舌头,嘻嘻笑着说道:“我还没有给你们介绍呢,建平,这个就是你姐夫,曾启明,他是郝建平,浮东县的,做了好多生意,省城这家拍卖行就是他干的呢。”
宋诗韵对曾启明的介绍除了一个名字之外就只有姐夫这两个字,而对郝建平的介绍就相对详细了很多。
曾启明眉头轻轻的挑了一下,笑着向郝建平伸出了手:“我听说浮东县有一个不得了的郝总,年龄不大,奇招不断,不会就是你吧?”
郝建平哪知道自己有这么大的名声,都传到曾启明耳朵里去了,他咧了咧嘴伸手握住了曾启明的手,不好意思的说道:“浮东县姓郝的生意人倒是不少,如果说年纪不大的话,恐怕他们说的就是我了,不过我想传到您耳朵里的话必定不是什么好话。”
还有哪个姓郝的生意人的年龄会比郝建平小?最少在浮东县郝建平知道仅此一家而已。
曾启明眼睛亮了一下,与郝建平互握的手轻轻摇了摇。这个小孩太精明了,曾启明听到的浮东县冒出来个郝老板确实不是什么好话,是他开发区里一个印刷厂的厂长向他的抱怨,说浮东县这个郝老板一夜之间就把他的生意砍下去一大块,简直是恨得咬牙切齿。
郝建平与曾启明握手用的是单手,他这是有心为之的,他要从一开始就奠定一个自己与他平等相处的印象。
等候在一旁的烧烤店老板眼巴巴的还等着吩咐呢,郝建平和曾启明谦让了一番,最终还是郝建平做出的决定。
郝建平笑着冲着烧烤店老板说道:“老板,你最擅长怎么做就怎么做好了,我们只有四个人,吃不了太多,剩下的你就自己处理吧。”
烧烤店老板本来还打算等这几个人点完菜之后,商量着把剩下的鱼买下来呢,闻言之下连声向郝建平道谢,紧麻溜的下去准备了。
曾启明笑着向郝建平点了点头:“郝总不愧是生意人,只点别人最擅长的东西。呵呵,剩下的鱼老板自己处理,老板占了大便宜,那么恐怕咱们这一顿饭老板也不好意思收钱了吧。”
郝建平也笑了起来:“这不过是等价交换罢了,大家各取所需,谈不上谁占谁的便宜。”
曾启明的眼睛又亮了一下,以他的精明,他岂能听不出郝建平的弦外之音。
几个人谦让着,在湖畔一棵垂柳树下的竹木桌椅上坐了下来,在这种环境之下,一边欣赏着美妙的湖景美色,一边吃着美味的烧烤,实在是一种惬意的享受。
趁着这个机会,郝建平终于从口袋里掏出了自己的名片,双手递给了曾启明。
看到名片上那一大串的名头,曾启明心中释然,他犹豫了一下,从已经被宋诗韵接过去的小包里掏出了自己的名片回赠给了郝建平。
“呀,姐夫原来是青州开发区的主任呀。”郝建平吃惊的喊了一句,也很自然的把姐夫这两个字冠在了曾启明的头上。
曾启明微微一笑,姐夫这两个字在这里喊喊可以,如果到了外面某些场合再喊出来可就大大的不妥了,不过现在当着宋诗韵的面,他自然不能说出其他的说辞来。
这个在浮东县搞得满城风雨的郝总真的不明白自己与宋诗韵之间的关系么?
第一百六十七章跨过天堑
作为主菜的黑胡椒香烤鱼头还要稍等一会,但是也不能让客人干坐着不是么?烧烤店老板殷勤的做了几个拿手的小菜屁颠屁颠的亲自送到了郝建平等人的桌子上,抬手招呼伙计送过来一箱啤酒。
老板今天也高兴呀,郝建平这条鱼钓上来往他这儿一抬,也为他吸引来了不少的客人,鱼头自然留给了郝建平他们这一桌人,可是那些客人在喜庆之余也凑热闹瓜分了剩下的大半个鱼身,他的小店也史无前例的十几张小桌全部都坐满了。
郝建平拿起一瓶啤酒,伸手给每个人倒了一杯,曾启明微微一笑,点头致谢,继续了刚才的话题:“郝总,呵呵,你那个统一作业本的创意真的挺不错,此举为老师和学生都减轻了不少的负担。”
曾启明既然把话题说到了这个方面,郝建平微微一笑也接着就这个话题说了下去:“姐夫,其实我感觉咱们现行的教育制度多少有点偏差,我们的教育机构过分注重升学率,以升学率评定一个学校的优劣,把学校划为一二三等,我觉得这种方式是不可取的。就学生负担这个方面来说,各级部门之间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何为负担过重?我觉得那不是喊两句口号的事,应该要具体化,要数字化。还有,我们的教辅市场也过于臃肿混杂,良莠不齐,一些劣质的教辅材料流入学生的手中,其效果反而是适得其反。我认为,我们的教育制度应该更偏向于素质教育,这关系到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前途与发展。”
曾启明愣住了,他只是随口的一句话,却没有想到引发了郝建平如此一番感慨之言,他不相信如此深刻的认识会出于一个孩子之口,虽然他知道这个孩子不是一个寻常的孩子,可是在心理上他还是不能接受一个孩子跟他探讨如此深刻的问题。
曾启明皱了皱眉,开口问道:“那你说,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这就是大局观的问题,不追问细则,不追问过程,只追问事情的根本。
郝建平微微一笑,回答得更加笼统:“这个问题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共同努力,从全方位上协调,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标本皆治的效果。”
简单的一个回答,就使得郝建平在曾启明的心中登上了一个台阶。
这句话说得范范,甚至可以说是空话,政府学校家庭全方位协调岂是一句话这么简单,这里面的问题包罗万象,牵一发而动全身,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都需要制定出一个详细的章程。
可是曾启明从郝建平笃定的表情中,知道他这一句话绝不是一句应付的泛泛之言。
曾启明轻轻的点了点头:“这个工作任重道远,确实需要政府各部门和家庭之间的协作沟通,不是下发一两个文件就可以解决的问题。”
郝建平也随和这点了点头说道:“确实如此,不过对于有些环节确实是需要政府作出正确的引导,比如说现在在学校中泛滥的教辅材料,有很多是学校强制摊派给学生的,有一些教辅材料错字连篇,甚至是扭曲事实,这样的材料发到学生手中,其毒害甚至远胜于毒品。”
曾启明凛然变色,他皱着眉头问道:“有这样的事儿?”
林雪燕在一旁使劲的点了点头:“有呢,我上中学的时候,学校里发了一本英语课外读物,我老爸发现里面的很多翻译和注释都是词不达意,有一些翻译根本就是完全相反的意思,当时我老爸还拿着那本课外读物找到县教育局去理论,结果也是不了了之,那份课外读物还是发到了学生的手中。”
“你老爸?”曾启明诧异地问道,在他心中,林雪燕是从浮东县出来的,他也很自然地把林雪燕的老爸理解为了一个普通的乡下老农。一个老农如果能够发现英语课外读物中的错误,那可就有点超出曾启明的理解范围之外了。
宋诗韵在一旁咯咯一笑说道:“燕子的老爸是中学的校长,原先他是省教育厅教研室的副主任。”
“哦?”曾启明微微有些意外,又打量了林雪燕一眼。
林雪燕不好意思的笑了笑:“那已经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那时候还没有我,从我记事起,我爸就已经是乡里的校长了。”
“你爸是浮东县的林莫言?”曾启明有点吃惊的开口问道。
“呀,你知道我老爸呀?”林雪燕也同样吃惊地问道。
曾启明呵呵的笑了起来:“闻名已久,不得一见,没想到你竟然是林主任的女儿。”
也只有曾启明才会在这时候称呼林莫言为林主任,宋诗韵反而有些不明所以了,原来燕子的老爸还是一个名人呀,连启明都曾听说过他的名字。
曾启明笑着转向了郝建平开口说道:“我突然想起来一个人,你不会也跟这个人有什么联系吧。”
郝建平微微一笑,点头说道:“愿闻其详。”
曾启明笑着说道:“就是你们浮东县新任的副县长,浮东镇镇党委书记郝立春,我听说他的祖籍也是大洼乡的,跟林主任当校长的学校是一个地方。”
郝建平挺直了腰微微向曾启明欠了欠身:“正是家父。”
曾启明豁达的笑了起来,此时那些信息的碎片已经在脑子里整合在了一起,他指着郝建平说道:“这么说来你就是那个勇救落水儿童的英雄小少年了。”
郝建平嘿嘿笑着挠了挠头:“原来我的名气还这么大呀,连姐夫你都知道了。”
接下来的谈话就变得随意融洽了许多,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其实就这么简单,从不识到相知其实只需要跨过一个小小的门槛而已,跨不过去,那就是一道天堑。
这时烧烤店老板把烤得香喷喷的黑胡椒烤鱼头端了上来,郝建平等人谢过之后相邀着举起了筷子。
两个女人唧唧喳喳的笑成了一团,看得出来,宋诗韵今天非常的开心。
曾启明冲着郝建平端起了酒杯,在他的眼中已经不再拿郝建平当成一个纯粹的小孩子来看待了:“建平,今天还要谢谢你,让诗韵这么开心。”
郝建平端起酒杯跟曾启明碰过了一下:“其实我还要谢谢诗韵姐呢,今天如果不是过来看她,我也不会有这么大的收获。”
曾启明现在自然不会将郝建平此时口中的收获与自己联系到一起,他现在的行政级别也不过是正处级而已,与郝建平的老爸之间也只是一线之差,说不出孰高孰低,他也根本不会知道自己将来会走到一个令人仰视的位置上去,在他的心中也理所当然的将郝建平口中的收获当成了今天钓到的这一条鱼了。
直到此时,曾启明才说出了自己是如何听说了郝建平的:“建平,听说你那个印刷厂搞得不错,业务已经覆盖到整个青州地区了。呵呵,你这一手可是把我们开发区一家印刷厂的饭碗给砸了,那个厂长前两天见到我的时候还跟我抱怨呢。”
郝建平笑了笑:“姐夫,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我相信那家印刷厂的厂长也是应该明白的,商业竞争虽然不排除阴谋、实力、手段,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要抢占一个先机,比别人早踏出去一步,虽然到最后他未必会稳赢,但是他还是占据了优势,这一步往往就是决定胜负的一步。在作业本的业务上也许是我抢占了先机,可是印刷行业可不止单单这一项业务,如果他们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市场,这一局很容易就能扳回去。但是如果他们的嗅觉一直这样迟钝的话,那么他们应该也怨不得旁人,只能跟在别人身后吃一点残渣剩饭??????”
郝建平这番话很不客气,但是也无懈可击,只是多少有那么一点**道。抢占先机,谁能跟他这个已经熟知未来十五年发展趋势的人抢占先机,单只是以这个作业本来说,这绝对是超前了这个时代十来年的产物,在这个时代谁敢想?谁又想的到?
曾启明呵呵一笑摆了摆手:“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句话非常有道理,但是对我们这种环境来说又显得过于残酷。当然,利益均摊是不可能的,那会让人们产生惰性,也不利于社会发展。呵呵,好了,不说这个事了,建平,听说你在浮东县还搞了一个古洼庄园,跟我详细说说你的思路。”
郝建平喝了一口啤酒,微微想了一下开口说道:“一个好的企业可以带动周边企业的共同发展,当然,我的古洼庄园现在还没有形成规模,不过我相信,它的影响力将会随着业务的逐步展开而扩大,一个地区、一个县、或者是一个乡,都要致力于发展适合自己地方特色的支柱产业,以这个产业为中心,以点带面??????”
曾启明轻轻的点着头,脑子里也在消化着郝建平的思想,支柱产业这个概念也在他的脑子里渐渐的凝聚成了一个实质,他把自己的开发区细细的筛了一遍,似乎并没有找到郝建平口中的支柱产业,更别提什么以点带面了,他突然有了一丝顿悟,感觉到自己似乎抓住了一点什么。
红日渐渐西垂,粼粼的波光也变成了橘红色,谁也没有注意到,不经意的一番畅谈竟然已经持续了几个小时。
第一百六十八章职权的妙用
昨天晚上郝建平回来的时候已经八点多了,钱大成和拍卖行聘请的首席鉴定师与首席拍卖师还在客房里一边等候郝建平,一边商量着今天拍卖会的细节问题。
首席鉴定师是石市古玩协会的一位会员,对古玩字画鉴赏有着很深的造诣,尤其是对字画研究颇深。
古玩协会是一个松散的民间团体,能够加入这个协会的无不是古玩收藏界的知名人士,像钱大成聘请的这位叶明儒老先生,他本身就是石市收藏界的一个大腕级人物,他欣然受邀,也是为了借助拍卖会这个平台能够多赏析一些名家名作。
首席拍卖师是一位年轻人,叫蔡阿德,三十几岁,是钱大成通过朋友介绍聘请过来的,原先在南方一家拍卖行里做过拍卖师,具体能力如何还有待观望,不过平时接触的时候可以看出这位蔡阿德的思路非常活泛,口才也非常好,留给钱大成的印象还是非常不错的。
郝建平回来之后只是跟两位拍卖行的顶梁柱见了一个面,说出了一番客套之词,并没有对今天拍卖会的具体工作做出什么指示,一切按原定计划进行即可。
郝建平对拍卖行的工作并不是十分熟悉,他只是询问了一下这次拍卖会的拍品情况,压轴的拍品倒是有几件,最珍贵的还轮不到宋诗韵提供的那幅疑似边寿民的芦雁图,而是叶明儒老先生忍痛拿出的一幅吴镜汀先生临摹的唐代李思训的江帆楼阁图,这幅画作也是几经转手才被叶明儒老先生收藏到手的,画作之上不乏名家题跋,是不可多得的珍品。而李思训的原作现在被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国人更是难得一见,现在流传出来的这幅吴镜汀先生的摩品也可一偿国人的心愿,这还得庆幸吴镜汀先生在解放前是以卖画为生,否则这一幅画作是否能够流传出来还真是一个未知数。
叶明儒和蔡阿德也已经从钱大成的口中得知大老板是一位很年轻的年轻人,只是一直只闻其名不见其人,此时相见之下,他们还是被郝建平的年轻吓了一跳,心中也不免多少生出了一些轻视之心。
郝建平也不点破,对于古玩和拍卖来说,自己自然不能和面前这两位相比,买巧不如藏拙,这个拍卖行在他所有的生意之中,份额也并不是那么重要,自己投资这个拍卖行,一个是比较看好这个行业,另一个是以这个拍卖行作为抢滩部队的先头部队,先试试省城这汪水的深浅。
一夜无话,此时郝建平正和燕子站在汇宝酒店大宴会厅里,因为郝建平来到省城,燕子已经请了几天假,能够陪在郝建平身边是她现在最强烈的心愿。
汇宝酒店作为一家准三星级酒店,一些必备的功能厅还是有设置的,此时这间大宴会厅已经被布置成了拍卖会的形式,容纳二三百个人还是没有多大问题的。
郝建平在省城没有几个熟人,往来招呼客人的重任自然落在了钱大成的身上。这是拍卖行举行的第一场拍卖会,钱大成兴奋之中多少有点紧张,往来奔波,跟相熟的人打着招呼,说着一些客套话。
在拍卖会开始之前,这里倒是更像一个交际场,相熟的人三五成群凑在一起,谈话的内容也是海阔天空,不仅仅局限在古玩字画这一个范畴之内。
看到门口走进的客人,郝建平眼前一亮,用胳膊夹了一下林雪燕的小手向门口迎去。
“捷姐。”林雪燕已经笑着摇起了小手,可是当她看到陪在黄捷身旁的迟振斌时,鼻子里轻哼了一声,漠视了迟振斌的存在。
“小燕子,又变漂亮了呀。”黄捷咯咯笑着强硬的从郝建平手中霸占了林雪燕,拉着她的小手先是一番取笑。
“哪儿有。”林雪燕嘟着小嘴一副娇羞状。
郝建平呵呵一笑,跟稍稍有些尴尬的迟振斌握了一下手:“迟科长,没想到今天你能陪黄捷姐过来。”
迟振斌咧了咧嘴,还没有说话,黄捷已经不满的冲着郝建平嚷了起来:“哎,那个人,你是不是想反悔呀,喊老大。”
“嘿嘿,老大,我哪敢反悔呀。”郝建平急忙举手投降。
黄捷得意洋洋的冲着郝建平翻了一下白眼:“这还差不多,一会儿你安排一下,我给你们做一个专访。”
还来?不会吧?
郝建平苦着脸说道:“老大,咱这是拍卖会,应该不归你们娱乐部报道吧?”
黄捷笑了起来,伸手掏出了自己的记者证,啪的一下拍在了郝建平的手里:“自己看清楚了,老大我现在可是社会新闻部的记者。”
郝建平装模作势的翻看了一下黄捷的记者证,果不其然,她现在已经调到了社会新闻部。想想也是,黄捷的老爸是省委宣传部长黄克铭,这大河早报里的部门还不是随着黄捷自己随便挑,想到哪儿就到哪儿呀,估计这丫头突然心血来潮,应该就是在娱乐部玩腻了,恐怕也是看到那些大明星们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神秘,这才又跳到社会新闻部来的。
其实郝建平估计的还真差不多,自从上次黄捷采访了唐局长之后,她觉得采访社会新闻更有趣,所以才跑到社会新闻部的,多少还跟郝建平有那么一点关系,省得这小子在背后说自己是狗仔队。
郝建平呵呵笑着把记者证还给了黄捷:“老大,您这一调到社会新闻部,估计今年的普利策新闻奖就轮不到别人染指了。”
黄捷咯咯一笑,得意洋洋的把记者证塞回了自己的口袋:“这还差不多,这个小马屁我收下了,给你们做一个四分之一版面的专访,够意思吧。”
郝建平急忙向黄捷拱了拱手:“那就多谢老大了。”
这个专访一出,远比拍卖行要做什么广告要强得多,这就是职权的妙用。
“用嘴谢可不行,你要请客。”
黄捷笑着把林雪燕拖走了,这一回她要深挖燕子和郝建平之间的关系,怎么自己这个小弟一到省城,燕子连学都不上了呢?
迟振斌站在门口和郝建平说了两句废话,紧追着黄捷的背影走了,他唯恐林雪燕当着黄捷的面说出什么让他难堪的话来,自己陪在身侧,林雪燕应该多少还要给他留两分面子吧?
郝建平正要尾随而去,这时曾启明和宋诗韵来了,两个人并没有像在雅湖宾馆那般亲昵的手挽着手,但是也没有装作跟陌路人一般不认不识,在心里,曾启明还是非常在意宋诗韵的感受的,他虽然不能给她一个名份,但是他会尽力的满足她的一些小小要求,陪她出席这种非官方性质的集会虽有些勉强,但是曾启明还是不会弗了宋诗韵的心愿。
郝建平见到两个人,急忙紧走几步迎了上去,冲着曾启明伸出了手:“启明哥,你来了,多谢捧场。”
聪明的小家伙,昨天还一口一个姐夫甜甜的叫着呢,今天就变成启明哥了。
曾启明笑着跟郝建平握了握手:“建平举办的拍卖会,赶上了自然要过来看一看了。”
宋诗韵笑着在一旁接口道:“建平,燕子呢?她怎么没来?”
郝建平呵呵一笑一指林雪燕和黄捷的背影:“燕子在那儿呢,黄捷姐拉着她去说话了。”
曾启明嘴角抽搐了一下,盯着黄捷的背影看了一眼,像是自言自语:“小捷怎么也来了。”
宋诗韵冰雪聪明,她笑着冲着郝建平说道:“你们两个大男人先聊着,我去找钱总询问一下拍卖的事情。”
宋诗韵知道,曾启明既然在这里遇到熟人了,那么这场拍卖会他多半就不会陪在自己身边了,她心中虽然微微有些失落,可是曾启明能够放下百忙中的工作陪她来省城她就已经很满足了。宋诗韵并不是一个不知足的女人,她想要的,只是曾启明给她的爱,哪怕有那么一点点的辛酸,可是也会多出了很多的回味,这就已经足够了。
曾启明歉意的向宋诗韵点了点头,目送着宋诗韵离开,心中也有一些惆怅。
“哦?启明?没想到你也对古玩字画有兴趣。”
一个爽朗的笑声从两个人的背后传来,两个人回头看去时,只见一个头戴着遮阳帽老先生走进了拍卖厅,他的眼睛正炯炯有神的盯着曾启明。
郝建平的心中一动,原来是这位老先生。
曾启明已经快步的向老先生迎了过去,离着老远就伸出了自己的双手:“黄???黄老,您怎么亲自来了。”
那位黄老呵呵一笑把自己的手递给了曾启明,口中却不满的批评道:“启明,跟我喊一声黄叔叔就这么难么?”
“黄叔叔责罚的是。”曾启明急忙低头认错。不是他不跟这位黄老称呼黄叔叔,只是平常的时候都是以职位相称的,乍然相见,他没有想到要使用这种非常私人化的称呼。
黄老呵呵的笑了起来,任凭曾启明握着他的手摇晃了几下,这才开口说道:“老了,也为自己找了一点寄托,不知不觉就喜欢上这些先人留下的典籍字画了。”
“呵呵,黄叔叔您是老当益壮,小辈们还需要您给把握方向呢。”曾启明轻拍着黄老的手背低声说道。
第一百六十九章立足根本
看到凑过来站在曾启明身旁的郝建平,黄老若有所思的微微皱了一下眉。(阅读)
曾启明可能也没想到郝建平会跟过来,不过既然已经过来了,岂有不介绍一下的道理。他笑着把郝建平推到了前面,向黄老介绍道:“黄叔叔,这是我的一个小朋友,青州地区浮东县的郝建平,这家拍卖行就是他名下的企业之一。”
从曾启明的介绍中可以听出,他现在还只是拿郝建平当成一个小朋友。不过郝建平知道,甭管大小,能当得朋友这两个字的介绍就已经超出了他的愿望值了。
黄老笑着向郝建平伸出了手,却若有所思的摇了摇头说道:“我应该认识你。”
郝建平微微一笑,双手握住了黄老的手,他知道老先生是一时之间想不起来在哪儿见过他了。
“黄伯伯,在上次拍卖会上我见过您一次,是拍卖那本《一定要解放台湾》的时候。”郝建平笑着提醒了一句。
两个人之间的年龄相差悬殊,郝建平这一声黄伯伯多少有点攀大,不过他既然跟曾启明兄弟相称,自然不能没地落了辈份。
黄老愣了一下,突然呵呵的笑了起来,伸出另一只手使劲的在平的肩膀上拍了两下:“小鬼头,我想起你来了,你现在告诉我,你是真的想买下那本书么?”
这位黄老就是郝建平口中的a先生。
郝建平嘿嘿一笑,狡黠的说道:“黄伯伯,那本书本来就是我的,我买下来做什么?”
黄老愣了好半天才消化了郝建平传达过来的意思,他哈哈的笑了起来:“小鬼头,有点意思,我喜欢。”
曾启明却有点不明所以了,不过此时黄老在场,他也不好向郝建平询问端的,只得先按捺下自己心中的好奇之心。
“小鬼,启明说这个拍卖行是你的?”黄老笑罢眼神亮亮的望着郝建平问道。
郝建平轻轻点了点头:“是吧,我占有八成的股份。”
“呵呵,有点意思。”黄老笑了起来。
曾启明望了一眼郝建平,他想不明白郝建平怎么还会跟黄老有所交集,两个人的身份相差悬殊,按情理上来说应该绝无可能,这件事儿回头倒是要询问一番。
三个人又说了几句闲话。黄老笑呵呵的说道:“小鬼是这个拍卖行的老板,应该还有很多的事儿要忙,启明,你不介意陪陪我这个老头子吧?”
曾启明急忙欠身说道:“黄叔叔,启明当然是求之不得的了。”
黄老呵呵一笑,冲着郝建平点了点头,举步向前走去。
郝建平以目相送,隐隐的听到曾启明轻声的说道:“黄叔叔,小捷也来了,她在那边。”
黄老站了一下脚步,顺着曾启明的指点看了一下黄捷所在的方向,笑着点了点头:“随她吧,这个丫头疯疯癫癫的。”
郝建平眼角跳了一下,曾启明没有向他介绍黄老的身份,结合上次拍卖会的事情,他也隐隐猜到了黄老必定是一位位高权重的长者,而现在听到曾启明向黄老提到了黄捷,难道黄老就是省宣传部的部长,黄捷的老爸黄克铭?
这有很大的可能,否则其他的长者怎么会说这个丫头疯疯癫癫的?这个话只有自己的至亲长辈才能够说得出来。
连曾启明那样有着深厚背景的人也对这位黄老恭敬有加,想来上次那位c大头唐局长也是知道黄老的身份,这才串通了别人演了那么一出双簧,没想到却被郝建平给搅局了。
郝建平现在基本上已经证实了自己心中的想法,只需要求证一下就好了。
客人们陆陆续续都来了,郝建平又见到了一位熟人,那位香港餐饮大王东方秋的老婆东方李玉珍,因为东方李玉珍并不认识他,所以郝建平也就没有主动的上前去打招呼,他只是不明白为什么这位东方夫人一直盘桓在石市还没有离开,只不过这并不是他需要考虑的问题。
拍卖会的锣声敲响,郝建平也回坐到了林雪燕的身旁,自然是和黄捷、迟振斌坐在一起。宋诗韵像是人间蒸发了,郝建平遍寻宴会厅也没有找到她的影子,而曾启明则和黄老坐在了一个不太显眼的位置上,两个人低头窃窃私语,不用想郝建平也知道他们的谈话内容绝不会是拍卖会的内容。
钱大成走上了拍卖台,做了一番简短的致辞,无非就是感谢大家光临之类的,时间很短,只有几分钟,他也知道人们到这里来不是听他演讲的。
随后,百信拍卖行的首席拍卖师蔡阿德走上了拍卖台,说了一番感谢的话之后,拍卖会正式开始,第一件拍品还是郝建平提供的一套手绘体小人书,评估的价格并不高,只有一万多块钱,跟郝建平记忆中后世的价格相差了几乎七八倍。
拍卖行的拍品低价有几种方式,一种是自定底价,一种是委托评估底价,一种是无底价,郝建平的这一套小人书是采用的委托评估底价,原因无他,他是想通过这些具体的操作看看拍卖行的具体运作能力。
这套书的评估底价跟郝建平的理想价位多少有一点差距,不过郝建平也并没有多说什么,毕竟现在是九三年,与自己记忆中的年代有一些差距也是可以理解的,仅凭上次拍卖会时的成交价还不能界定此时流行的价位是多少,毕竟拍卖这一行存在了太多的变数。
人们对于小人书的收藏热情还是欠奉,应者寥寥无几,最后这套书以低于郝建平理想价位三分之一左右的价格成交了。
林雪燕咬着郝建平的耳朵小声地询问道:“建平,这个价位还理想么?”
她现在很关心郝建平的事业,在她心中,郝建平的成功,就等于是她的成功。
郝建平微微一笑说道:“差不多吧。”
“你们两个干什么呢,大庭广众也不怕有伤风化。”黄捷在一旁不满的说道,味道有点酸酸的,现在她已经知道了林雪燕和郝建平之间的关系。
啥叫羡慕嫉妒恨?她自从跟迟振斌确定了恋爱关系,直至现在的谈婚论嫁,两个人之间也从来没有过这种亲昵的耳鬓厮磨,不是迟振斌不想,而是他不敢。
郝建平冲着黄捷呲牙一笑,望着林雪燕说道:“启明哥来了,刚才他还问你呢,不过他现在跟黄伯伯在一起。”
说着话,郝建平伸指指了一下曾启明和黄老所在的位置,眼角的余光却分毫没有离开过黄捷的面孔,他是想要证实一下自己的揣测是否正确。
“启明哥?哦~是~”林雪燕愣了一下顺着郝建平的指点看到曾启明才醒悟过来,她还没有把话喊出口,小手已经被郝建平使劲的捏了一下,险些没有痛呼出来。
黄捷在看到黄老和曾启明的瞬间,小嘴就已经张大了,好半天之后,她才不满的嘟着小嘴小声说道:“这个老头没事儿就到处乱跑。”
郝建平注意到,迟振斌在看到黄老之后已经起身站了起来,结果却被黄捷一眼给瞪了回去:“你干什么?你如果想要过去巴结我爸就不要回来了,你干脆回头跟他结婚好了。”
迟振斌被黄捷噎得面红耳赤,连声咳嗽着又讪讪坐了下来。
啥事儿呀,跟未来岳父老子打个招呼都不行了?
迟振斌的眼角余光却落在郝建平和林雪燕的脸上,唯恐他们看到自己的囧态而在心里贬低自己,结果是郝建平和林雪燕现在的样子让他心安了许多,郝建平似乎根本就没有留意到他和黄捷的反应一般,只顾在那里与林雪燕低声说笑,连看都没有看他们一眼。
郝建平现在的心中已经释然,他知道自己的揣测没有错,那位黄老就是黄捷的老爸,省委常委、省宣传部的部长黄克铭。
接下来的拍卖会也出现了几个小**,其中在拍卖一幅现代书法家程一功先生的书法作品时,拍卖价打破了程一功先生以往同类作品的最高成交价,达到了十二万元。
说一句**道的话,书画家的命运其实是很悲催的,他们在世的时候,书画作品获得的评价一般都会很高,但是成交价却差强人意,可是一旦他们与世长辞,他们所遗留下的作品就会在一夜之间身价百倍,为啥,就因为仅存的作品已经成为孤品了。像程一功先生这般人还健在,作品就已经拍出如此高价的先例不说是绝无仅有,但是也只能用凤毛鳞爪来形容了。
一个拍卖会举办的是否成功,衡量标准并不仅仅是成交额是多少,同时也要看它是否能够把藏家的收购热情调动起来。
到现在为止,这届拍卖会无论压轴的那几件宝贝是否能够成交,它的举办基本上就可以说是已经成功了,而且这还是在国内那些藏家大腕到场寥寥的情况下。
郝建平在心里默算了一下,这场拍卖会的总成交额已经达到了一百二十多万,拍卖行提取的佣金也已经有数万元之多,到现在为止,这场拍卖会已经是稳赚不赔的。
清算利润是应该的,但是郝建平并没有过分的注重这场拍卖会的盈与亏,他更在意的是人们的反响,这才是拍卖行是否能够立足的根本。
第一百七十章比我还大?
终于到了拍卖会的**部分,蔡阿德宣布下一件拍品将是一件至今还没有定论,但是众多专家学者并没有否认的画作。文字首发这件作品没有题跋,没有落款,但是收藏界的众多藏家鉴赏过之后,认为此画作跟边寿民大师的作画风格非常相像,而且与边寿民大师流传下来的芦雁图有众多异曲同工之妙。
蔡阿德炒作的很中肯,并没有臆测这幅画作就是边寿民大师的作品。
郝建平笑了笑,环目四顾寻找宋诗韵的身影,终于在拍卖厅的一个角落里看到了她,同时,她也看到了望过来的郝建平,两个人微笑着轻轻点了一下头,错开了目光。
蔡阿德亢长的介绍之后,给大家留出了十分钟鉴赏的时间,有一些有兴趣的藏家也走上前举着放大镜观察了起来。
对这幅画作人们闻名已久,可是真正见过的人却没有几个,大多听到的都是一些道听途说,有说是真品的,也有说是赝品的,但是有一点人们可以确定,这幅画作存在的年头必定已经很久远了,这一点仅从造纸的工艺和笔墨浸透的痕迹上就可以看出一二,就算是赝品,也应该是跟边寿民大师同年代画家的杰作,还是具备一定的收藏价值的。
黄捷也履行了自己作为一个记者的职责,在征得了蔡阿德的同意之后,为那副疑似边寿民大师芦雁图的画作照了几张照片。
随着蔡阿德的一声锣响,拍卖正式开始,竞拍底价五万元,宋诗韵并没有因为参与拍卖会而让下去分毫,这也是她的性格使然。
拍卖会出现了冷场,大多数看好这幅画作的人对这幅画也是举棋不定。
五万元的底价,在省城就等同于一处八十平米的两居室,如果到了偏远一些的地方甚至可以买到两套房子。
当然,艺术品跟房产是不能等同计算的,艺术品的价值在人们的心中是虚拟的,除了那些真正的藏家以外,很少会有人意识到它潜在的价值。
郝建平注意到,黄克铭也举着放大镜( 重生之遍地黄金 http://www.xlawen.org/kan/716/ )
小木船上的三个人随着大鱼的一点点接近郝建平设在水下的那个圈套,全都紧张得屏住了呼吸,唯有心脏的跳动越来越强烈。
‘刷’,抄网迅速的从水面之下一抬而起,准确无误的把大鱼的头套在了里面,大鱼心中一惊,拼命的摇晃着尾巴想要逃脱,可是却在慌乱之中一头撞进了抄网的里面,越挣扎越深。
“吔~”两个女人扎扎着小手欢叫了起来。
郝建平好整无瑕的扔下手中的钓竿,双手抓住抄网,双臂一较力,嘿的一声,那条大鱼辟里扑隆的被提出了水面,塞了满满的一大网兜,在抄网的外面还露出一尺多长的一条大尾巴。
好家伙,这条大鱼足有二三十斤,也不知道它在这个雅湖之中沉寂了多少年,今天终于遇到了他,也得以让更多的人知道了它的存在。
在两个兴奋女人的帮助下,那条大鱼终于落在了船舱里,四只如玉一般的小手同时按在了它的身上,任凭它如何挣扎也是于事无补。
“建平,快点划船靠岸,别让它跑了。”宋诗韵咯咯笑着向郝建平下了命令,她已经很久没有这么快乐过了。
她知道自己很幸福,也很快乐,可是,今天带给她的快乐却是一种完全另类的快乐,是从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中迸发出来的。
郝建平呵呵一笑,好整以暇的收拾好被乱七八糟扔在一起三副钓竿,伸手抓起了木桨,奋力的向驶离的岸边划去。
只有一二百亩的水面用不了多长时间就已经可以划到岸边了,船还没有到岸边,宋诗韵已经冲着租船处外负手而立的曾启明摇着小手喊了起来:“启明,快来看呀,我们钓到了好大的一条鱼。”
曾启明微笑着冲着小船上的宋诗韵挥了挥手,眼睛在林雪燕的脸上扫了一下,微微有些震惊,可是很快的就把目光挪到了郝建平的脸上,一颗心也跟着轻松了下来。
一个小孩罢了。
郝建平轻松的划着木桨,眼睛扫过从岸边一棵柳树下站起来的董绍林,也落在了曾启明的脸上,微笑着冲着他点了点头,曾启明也向他报以了同样的微笑。
在租船处职工的帮助下,小木船稳稳的停靠在了岸边。
曾启明看着两个女人大呼小叫使劲按住的那条大鱼,眼中也闪过一丝异色,他笑着说道:“收获不错。”
宋诗韵兴奋得小脸绯红,腾出一只手来向曾启明招着:“启明,快来帮忙呀,咱们把这条大鱼先放回去,你再陪着我们去钓一会儿,你一定可以钓比建平钓的这条更大的鱼。”
曾启明笑着走到船边,伸手去帮宋诗韵:“贪得无厌,今天的收获已经不小了,等改天我再陪你过来。”
宋诗韵嘻嘻一笑,用话挤兑曾启明:“这可是你说的呀,不能耍赖。建平、燕子,你们两个人给我作证明,下次你们两个男人比赛,看看谁钓的鱼更大。”
郝建平呵呵一笑,固所愿尔。
这时租船处的几个职工和岸边的三两个游人也都闻声凑了过来,啧啧称赞这条大鱼,顺带的过了一把欣赏美人的瘾,还是正大光明的。
大鱼被几个人七手八脚的抬上了岸,被人们围观了一番,在宋诗韵的强烈建议下,大鱼被抬进了岸旁一个竹棚搭起来的烧烤店,随着店主咔嚓一声把鱼头斩了下来,围观的人兴趣也就淡了。
洗过手的宋诗韵紧紧搂着曾启明的胳膊,仰着小脸问道:“启明,你说这条鱼要怎么吃?”
曾启明一笑,指着郝建平说道:“这条鱼是他钓起来的,我怎么能喧宾夺主。”
宋诗韵呀了一声,吐了吐小舌头,嘻嘻笑着说道:“我还没有给你们介绍呢,建平,这个就是你姐夫,曾启明,他是郝建平,浮东县的,做了好多生意,省城这家拍卖行就是他干的呢。”
宋诗韵对曾启明的介绍除了一个名字之外就只有姐夫这两个字,而对郝建平的介绍就相对详细了很多。
曾启明眉头轻轻的挑了一下,笑着向郝建平伸出了手:“我听说浮东县有一个不得了的郝总,年龄不大,奇招不断,不会就是你吧?”
郝建平哪知道自己有这么大的名声,都传到曾启明耳朵里去了,他咧了咧嘴伸手握住了曾启明的手,不好意思的说道:“浮东县姓郝的生意人倒是不少,如果说年纪不大的话,恐怕他们说的就是我了,不过我想传到您耳朵里的话必定不是什么好话。”
还有哪个姓郝的生意人的年龄会比郝建平小?最少在浮东县郝建平知道仅此一家而已。
曾启明眼睛亮了一下,与郝建平互握的手轻轻摇了摇。这个小孩太精明了,曾启明听到的浮东县冒出来个郝老板确实不是什么好话,是他开发区里一个印刷厂的厂长向他的抱怨,说浮东县这个郝老板一夜之间就把他的生意砍下去一大块,简直是恨得咬牙切齿。
郝建平与曾启明握手用的是单手,他这是有心为之的,他要从一开始就奠定一个自己与他平等相处的印象。
等候在一旁的烧烤店老板眼巴巴的还等着吩咐呢,郝建平和曾启明谦让了一番,最终还是郝建平做出的决定。
郝建平笑着冲着烧烤店老板说道:“老板,你最擅长怎么做就怎么做好了,我们只有四个人,吃不了太多,剩下的你就自己处理吧。”
烧烤店老板本来还打算等这几个人点完菜之后,商量着把剩下的鱼买下来呢,闻言之下连声向郝建平道谢,紧麻溜的下去准备了。
曾启明笑着向郝建平点了点头:“郝总不愧是生意人,只点别人最擅长的东西。呵呵,剩下的鱼老板自己处理,老板占了大便宜,那么恐怕咱们这一顿饭老板也不好意思收钱了吧。”
郝建平也笑了起来:“这不过是等价交换罢了,大家各取所需,谈不上谁占谁的便宜。”
曾启明的眼睛又亮了一下,以他的精明,他岂能听不出郝建平的弦外之音。
几个人谦让着,在湖畔一棵垂柳树下的竹木桌椅上坐了下来,在这种环境之下,一边欣赏着美妙的湖景美色,一边吃着美味的烧烤,实在是一种惬意的享受。
趁着这个机会,郝建平终于从口袋里掏出了自己的名片,双手递给了曾启明。
看到名片上那一大串的名头,曾启明心中释然,他犹豫了一下,从已经被宋诗韵接过去的小包里掏出了自己的名片回赠给了郝建平。
“呀,姐夫原来是青州开发区的主任呀。”郝建平吃惊的喊了一句,也很自然的把姐夫这两个字冠在了曾启明的头上。
曾启明微微一笑,姐夫这两个字在这里喊喊可以,如果到了外面某些场合再喊出来可就大大的不妥了,不过现在当着宋诗韵的面,他自然不能说出其他的说辞来。
这个在浮东县搞得满城风雨的郝总真的不明白自己与宋诗韵之间的关系么?
第一百六十七章跨过天堑
作为主菜的黑胡椒香烤鱼头还要稍等一会,但是也不能让客人干坐着不是么?烧烤店老板殷勤的做了几个拿手的小菜屁颠屁颠的亲自送到了郝建平等人的桌子上,抬手招呼伙计送过来一箱啤酒。
老板今天也高兴呀,郝建平这条鱼钓上来往他这儿一抬,也为他吸引来了不少的客人,鱼头自然留给了郝建平他们这一桌人,可是那些客人在喜庆之余也凑热闹瓜分了剩下的大半个鱼身,他的小店也史无前例的十几张小桌全部都坐满了。
郝建平拿起一瓶啤酒,伸手给每个人倒了一杯,曾启明微微一笑,点头致谢,继续了刚才的话题:“郝总,呵呵,你那个统一作业本的创意真的挺不错,此举为老师和学生都减轻了不少的负担。”
曾启明既然把话题说到了这个方面,郝建平微微一笑也接着就这个话题说了下去:“姐夫,其实我感觉咱们现行的教育制度多少有点偏差,我们的教育机构过分注重升学率,以升学率评定一个学校的优劣,把学校划为一二三等,我觉得这种方式是不可取的。就学生负担这个方面来说,各级部门之间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何为负担过重?我觉得那不是喊两句口号的事,应该要具体化,要数字化。还有,我们的教辅市场也过于臃肿混杂,良莠不齐,一些劣质的教辅材料流入学生的手中,其效果反而是适得其反。我认为,我们的教育制度应该更偏向于素质教育,这关系到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前途与发展。”
曾启明愣住了,他只是随口的一句话,却没有想到引发了郝建平如此一番感慨之言,他不相信如此深刻的认识会出于一个孩子之口,虽然他知道这个孩子不是一个寻常的孩子,可是在心理上他还是不能接受一个孩子跟他探讨如此深刻的问题。
曾启明皱了皱眉,开口问道:“那你说,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这就是大局观的问题,不追问细则,不追问过程,只追问事情的根本。
郝建平微微一笑,回答得更加笼统:“这个问题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共同努力,从全方位上协调,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标本皆治的效果。”
简单的一个回答,就使得郝建平在曾启明的心中登上了一个台阶。
这句话说得范范,甚至可以说是空话,政府学校家庭全方位协调岂是一句话这么简单,这里面的问题包罗万象,牵一发而动全身,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都需要制定出一个详细的章程。
可是曾启明从郝建平笃定的表情中,知道他这一句话绝不是一句应付的泛泛之言。
曾启明轻轻的点了点头:“这个工作任重道远,确实需要政府各部门和家庭之间的协作沟通,不是下发一两个文件就可以解决的问题。”
郝建平也随和这点了点头说道:“确实如此,不过对于有些环节确实是需要政府作出正确的引导,比如说现在在学校中泛滥的教辅材料,有很多是学校强制摊派给学生的,有一些教辅材料错字连篇,甚至是扭曲事实,这样的材料发到学生手中,其毒害甚至远胜于毒品。”
曾启明凛然变色,他皱着眉头问道:“有这样的事儿?”
林雪燕在一旁使劲的点了点头:“有呢,我上中学的时候,学校里发了一本英语课外读物,我老爸发现里面的很多翻译和注释都是词不达意,有一些翻译根本就是完全相反的意思,当时我老爸还拿着那本课外读物找到县教育局去理论,结果也是不了了之,那份课外读物还是发到了学生的手中。”
“你老爸?”曾启明诧异地问道,在他心中,林雪燕是从浮东县出来的,他也很自然地把林雪燕的老爸理解为了一个普通的乡下老农。一个老农如果能够发现英语课外读物中的错误,那可就有点超出曾启明的理解范围之外了。
宋诗韵在一旁咯咯一笑说道:“燕子的老爸是中学的校长,原先他是省教育厅教研室的副主任。”
“哦?”曾启明微微有些意外,又打量了林雪燕一眼。
林雪燕不好意思的笑了笑:“那已经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那时候还没有我,从我记事起,我爸就已经是乡里的校长了。”
“你爸是浮东县的林莫言?”曾启明有点吃惊的开口问道。
“呀,你知道我老爸呀?”林雪燕也同样吃惊地问道。
曾启明呵呵的笑了起来:“闻名已久,不得一见,没想到你竟然是林主任的女儿。”
也只有曾启明才会在这时候称呼林莫言为林主任,宋诗韵反而有些不明所以了,原来燕子的老爸还是一个名人呀,连启明都曾听说过他的名字。
曾启明笑着转向了郝建平开口说道:“我突然想起来一个人,你不会也跟这个人有什么联系吧。”
郝建平微微一笑,点头说道:“愿闻其详。”
曾启明笑着说道:“就是你们浮东县新任的副县长,浮东镇镇党委书记郝立春,我听说他的祖籍也是大洼乡的,跟林主任当校长的学校是一个地方。”
郝建平挺直了腰微微向曾启明欠了欠身:“正是家父。”
曾启明豁达的笑了起来,此时那些信息的碎片已经在脑子里整合在了一起,他指着郝建平说道:“这么说来你就是那个勇救落水儿童的英雄小少年了。”
郝建平嘿嘿笑着挠了挠头:“原来我的名气还这么大呀,连姐夫你都知道了。”
接下来的谈话就变得随意融洽了许多,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其实就这么简单,从不识到相知其实只需要跨过一个小小的门槛而已,跨不过去,那就是一道天堑。
这时烧烤店老板把烤得香喷喷的黑胡椒烤鱼头端了上来,郝建平等人谢过之后相邀着举起了筷子。
两个女人唧唧喳喳的笑成了一团,看得出来,宋诗韵今天非常的开心。
曾启明冲着郝建平端起了酒杯,在他的眼中已经不再拿郝建平当成一个纯粹的小孩子来看待了:“建平,今天还要谢谢你,让诗韵这么开心。”
郝建平端起酒杯跟曾启明碰过了一下:“其实我还要谢谢诗韵姐呢,今天如果不是过来看她,我也不会有这么大的收获。”
曾启明现在自然不会将郝建平此时口中的收获与自己联系到一起,他现在的行政级别也不过是正处级而已,与郝建平的老爸之间也只是一线之差,说不出孰高孰低,他也根本不会知道自己将来会走到一个令人仰视的位置上去,在他的心中也理所当然的将郝建平口中的收获当成了今天钓到的这一条鱼了。
直到此时,曾启明才说出了自己是如何听说了郝建平的:“建平,听说你那个印刷厂搞得不错,业务已经覆盖到整个青州地区了。呵呵,你这一手可是把我们开发区一家印刷厂的饭碗给砸了,那个厂长前两天见到我的时候还跟我抱怨呢。”
郝建平笑了笑:“姐夫,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我相信那家印刷厂的厂长也是应该明白的,商业竞争虽然不排除阴谋、实力、手段,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要抢占一个先机,比别人早踏出去一步,虽然到最后他未必会稳赢,但是他还是占据了优势,这一步往往就是决定胜负的一步。在作业本的业务上也许是我抢占了先机,可是印刷行业可不止单单这一项业务,如果他们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市场,这一局很容易就能扳回去。但是如果他们的嗅觉一直这样迟钝的话,那么他们应该也怨不得旁人,只能跟在别人身后吃一点残渣剩饭??????”
郝建平这番话很不客气,但是也无懈可击,只是多少有那么一点**道。抢占先机,谁能跟他这个已经熟知未来十五年发展趋势的人抢占先机,单只是以这个作业本来说,这绝对是超前了这个时代十来年的产物,在这个时代谁敢想?谁又想的到?
曾启明呵呵一笑摆了摆手:“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句话非常有道理,但是对我们这种环境来说又显得过于残酷。当然,利益均摊是不可能的,那会让人们产生惰性,也不利于社会发展。呵呵,好了,不说这个事了,建平,听说你在浮东县还搞了一个古洼庄园,跟我详细说说你的思路。”
郝建平喝了一口啤酒,微微想了一下开口说道:“一个好的企业可以带动周边企业的共同发展,当然,我的古洼庄园现在还没有形成规模,不过我相信,它的影响力将会随着业务的逐步展开而扩大,一个地区、一个县、或者是一个乡,都要致力于发展适合自己地方特色的支柱产业,以这个产业为中心,以点带面??????”
曾启明轻轻的点着头,脑子里也在消化着郝建平的思想,支柱产业这个概念也在他的脑子里渐渐的凝聚成了一个实质,他把自己的开发区细细的筛了一遍,似乎并没有找到郝建平口中的支柱产业,更别提什么以点带面了,他突然有了一丝顿悟,感觉到自己似乎抓住了一点什么。
红日渐渐西垂,粼粼的波光也变成了橘红色,谁也没有注意到,不经意的一番畅谈竟然已经持续了几个小时。
第一百六十八章职权的妙用
昨天晚上郝建平回来的时候已经八点多了,钱大成和拍卖行聘请的首席鉴定师与首席拍卖师还在客房里一边等候郝建平,一边商量着今天拍卖会的细节问题。
首席鉴定师是石市古玩协会的一位会员,对古玩字画鉴赏有着很深的造诣,尤其是对字画研究颇深。
古玩协会是一个松散的民间团体,能够加入这个协会的无不是古玩收藏界的知名人士,像钱大成聘请的这位叶明儒老先生,他本身就是石市收藏界的一个大腕级人物,他欣然受邀,也是为了借助拍卖会这个平台能够多赏析一些名家名作。
首席拍卖师是一位年轻人,叫蔡阿德,三十几岁,是钱大成通过朋友介绍聘请过来的,原先在南方一家拍卖行里做过拍卖师,具体能力如何还有待观望,不过平时接触的时候可以看出这位蔡阿德的思路非常活泛,口才也非常好,留给钱大成的印象还是非常不错的。
郝建平回来之后只是跟两位拍卖行的顶梁柱见了一个面,说出了一番客套之词,并没有对今天拍卖会的具体工作做出什么指示,一切按原定计划进行即可。
郝建平对拍卖行的工作并不是十分熟悉,他只是询问了一下这次拍卖会的拍品情况,压轴的拍品倒是有几件,最珍贵的还轮不到宋诗韵提供的那幅疑似边寿民的芦雁图,而是叶明儒老先生忍痛拿出的一幅吴镜汀先生临摹的唐代李思训的江帆楼阁图,这幅画作也是几经转手才被叶明儒老先生收藏到手的,画作之上不乏名家题跋,是不可多得的珍品。而李思训的原作现在被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国人更是难得一见,现在流传出来的这幅吴镜汀先生的摩品也可一偿国人的心愿,这还得庆幸吴镜汀先生在解放前是以卖画为生,否则这一幅画作是否能够流传出来还真是一个未知数。
叶明儒和蔡阿德也已经从钱大成的口中得知大老板是一位很年轻的年轻人,只是一直只闻其名不见其人,此时相见之下,他们还是被郝建平的年轻吓了一跳,心中也不免多少生出了一些轻视之心。
郝建平也不点破,对于古玩和拍卖来说,自己自然不能和面前这两位相比,买巧不如藏拙,这个拍卖行在他所有的生意之中,份额也并不是那么重要,自己投资这个拍卖行,一个是比较看好这个行业,另一个是以这个拍卖行作为抢滩部队的先头部队,先试试省城这汪水的深浅。
一夜无话,此时郝建平正和燕子站在汇宝酒店大宴会厅里,因为郝建平来到省城,燕子已经请了几天假,能够陪在郝建平身边是她现在最强烈的心愿。
汇宝酒店作为一家准三星级酒店,一些必备的功能厅还是有设置的,此时这间大宴会厅已经被布置成了拍卖会的形式,容纳二三百个人还是没有多大问题的。
郝建平在省城没有几个熟人,往来招呼客人的重任自然落在了钱大成的身上。这是拍卖行举行的第一场拍卖会,钱大成兴奋之中多少有点紧张,往来奔波,跟相熟的人打着招呼,说着一些客套话。
在拍卖会开始之前,这里倒是更像一个交际场,相熟的人三五成群凑在一起,谈话的内容也是海阔天空,不仅仅局限在古玩字画这一个范畴之内。
看到门口走进的客人,郝建平眼前一亮,用胳膊夹了一下林雪燕的小手向门口迎去。
“捷姐。”林雪燕已经笑着摇起了小手,可是当她看到陪在黄捷身旁的迟振斌时,鼻子里轻哼了一声,漠视了迟振斌的存在。
“小燕子,又变漂亮了呀。”黄捷咯咯笑着强硬的从郝建平手中霸占了林雪燕,拉着她的小手先是一番取笑。
“哪儿有。”林雪燕嘟着小嘴一副娇羞状。
郝建平呵呵一笑,跟稍稍有些尴尬的迟振斌握了一下手:“迟科长,没想到今天你能陪黄捷姐过来。”
迟振斌咧了咧嘴,还没有说话,黄捷已经不满的冲着郝建平嚷了起来:“哎,那个人,你是不是想反悔呀,喊老大。”
“嘿嘿,老大,我哪敢反悔呀。”郝建平急忙举手投降。
黄捷得意洋洋的冲着郝建平翻了一下白眼:“这还差不多,一会儿你安排一下,我给你们做一个专访。”
还来?不会吧?
郝建平苦着脸说道:“老大,咱这是拍卖会,应该不归你们娱乐部报道吧?”
黄捷笑了起来,伸手掏出了自己的记者证,啪的一下拍在了郝建平的手里:“自己看清楚了,老大我现在可是社会新闻部的记者。”
郝建平装模作势的翻看了一下黄捷的记者证,果不其然,她现在已经调到了社会新闻部。想想也是,黄捷的老爸是省委宣传部长黄克铭,这大河早报里的部门还不是随着黄捷自己随便挑,想到哪儿就到哪儿呀,估计这丫头突然心血来潮,应该就是在娱乐部玩腻了,恐怕也是看到那些大明星们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神秘,这才又跳到社会新闻部来的。
其实郝建平估计的还真差不多,自从上次黄捷采访了唐局长之后,她觉得采访社会新闻更有趣,所以才跑到社会新闻部的,多少还跟郝建平有那么一点关系,省得这小子在背后说自己是狗仔队。
郝建平呵呵笑着把记者证还给了黄捷:“老大,您这一调到社会新闻部,估计今年的普利策新闻奖就轮不到别人染指了。”
黄捷咯咯一笑,得意洋洋的把记者证塞回了自己的口袋:“这还差不多,这个小马屁我收下了,给你们做一个四分之一版面的专访,够意思吧。”
郝建平急忙向黄捷拱了拱手:“那就多谢老大了。”
这个专访一出,远比拍卖行要做什么广告要强得多,这就是职权的妙用。
“用嘴谢可不行,你要请客。”
黄捷笑着把林雪燕拖走了,这一回她要深挖燕子和郝建平之间的关系,怎么自己这个小弟一到省城,燕子连学都不上了呢?
迟振斌站在门口和郝建平说了两句废话,紧追着黄捷的背影走了,他唯恐林雪燕当着黄捷的面说出什么让他难堪的话来,自己陪在身侧,林雪燕应该多少还要给他留两分面子吧?
郝建平正要尾随而去,这时曾启明和宋诗韵来了,两个人并没有像在雅湖宾馆那般亲昵的手挽着手,但是也没有装作跟陌路人一般不认不识,在心里,曾启明还是非常在意宋诗韵的感受的,他虽然不能给她一个名份,但是他会尽力的满足她的一些小小要求,陪她出席这种非官方性质的集会虽有些勉强,但是曾启明还是不会弗了宋诗韵的心愿。
郝建平见到两个人,急忙紧走几步迎了上去,冲着曾启明伸出了手:“启明哥,你来了,多谢捧场。”
聪明的小家伙,昨天还一口一个姐夫甜甜的叫着呢,今天就变成启明哥了。
曾启明笑着跟郝建平握了握手:“建平举办的拍卖会,赶上了自然要过来看一看了。”
宋诗韵笑着在一旁接口道:“建平,燕子呢?她怎么没来?”
郝建平呵呵一笑一指林雪燕和黄捷的背影:“燕子在那儿呢,黄捷姐拉着她去说话了。”
曾启明嘴角抽搐了一下,盯着黄捷的背影看了一眼,像是自言自语:“小捷怎么也来了。”
宋诗韵冰雪聪明,她笑着冲着郝建平说道:“你们两个大男人先聊着,我去找钱总询问一下拍卖的事情。”
宋诗韵知道,曾启明既然在这里遇到熟人了,那么这场拍卖会他多半就不会陪在自己身边了,她心中虽然微微有些失落,可是曾启明能够放下百忙中的工作陪她来省城她就已经很满足了。宋诗韵并不是一个不知足的女人,她想要的,只是曾启明给她的爱,哪怕有那么一点点的辛酸,可是也会多出了很多的回味,这就已经足够了。
曾启明歉意的向宋诗韵点了点头,目送着宋诗韵离开,心中也有一些惆怅。
“哦?启明?没想到你也对古玩字画有兴趣。”
一个爽朗的笑声从两个人的背后传来,两个人回头看去时,只见一个头戴着遮阳帽老先生走进了拍卖厅,他的眼睛正炯炯有神的盯着曾启明。
郝建平的心中一动,原来是这位老先生。
曾启明已经快步的向老先生迎了过去,离着老远就伸出了自己的双手:“黄???黄老,您怎么亲自来了。”
那位黄老呵呵一笑把自己的手递给了曾启明,口中却不满的批评道:“启明,跟我喊一声黄叔叔就这么难么?”
“黄叔叔责罚的是。”曾启明急忙低头认错。不是他不跟这位黄老称呼黄叔叔,只是平常的时候都是以职位相称的,乍然相见,他没有想到要使用这种非常私人化的称呼。
黄老呵呵的笑了起来,任凭曾启明握着他的手摇晃了几下,这才开口说道:“老了,也为自己找了一点寄托,不知不觉就喜欢上这些先人留下的典籍字画了。”
“呵呵,黄叔叔您是老当益壮,小辈们还需要您给把握方向呢。”曾启明轻拍着黄老的手背低声说道。
第一百六十九章立足根本
看到凑过来站在曾启明身旁的郝建平,黄老若有所思的微微皱了一下眉。(阅读)
曾启明可能也没想到郝建平会跟过来,不过既然已经过来了,岂有不介绍一下的道理。他笑着把郝建平推到了前面,向黄老介绍道:“黄叔叔,这是我的一个小朋友,青州地区浮东县的郝建平,这家拍卖行就是他名下的企业之一。”
从曾启明的介绍中可以听出,他现在还只是拿郝建平当成一个小朋友。不过郝建平知道,甭管大小,能当得朋友这两个字的介绍就已经超出了他的愿望值了。
黄老笑着向郝建平伸出了手,却若有所思的摇了摇头说道:“我应该认识你。”
郝建平微微一笑,双手握住了黄老的手,他知道老先生是一时之间想不起来在哪儿见过他了。
“黄伯伯,在上次拍卖会上我见过您一次,是拍卖那本《一定要解放台湾》的时候。”郝建平笑着提醒了一句。
两个人之间的年龄相差悬殊,郝建平这一声黄伯伯多少有点攀大,不过他既然跟曾启明兄弟相称,自然不能没地落了辈份。
黄老愣了一下,突然呵呵的笑了起来,伸出另一只手使劲的在平的肩膀上拍了两下:“小鬼头,我想起你来了,你现在告诉我,你是真的想买下那本书么?”
这位黄老就是郝建平口中的a先生。
郝建平嘿嘿一笑,狡黠的说道:“黄伯伯,那本书本来就是我的,我买下来做什么?”
黄老愣了好半天才消化了郝建平传达过来的意思,他哈哈的笑了起来:“小鬼头,有点意思,我喜欢。”
曾启明却有点不明所以了,不过此时黄老在场,他也不好向郝建平询问端的,只得先按捺下自己心中的好奇之心。
“小鬼,启明说这个拍卖行是你的?”黄老笑罢眼神亮亮的望着郝建平问道。
郝建平轻轻点了点头:“是吧,我占有八成的股份。”
“呵呵,有点意思。”黄老笑了起来。
曾启明望了一眼郝建平,他想不明白郝建平怎么还会跟黄老有所交集,两个人的身份相差悬殊,按情理上来说应该绝无可能,这件事儿回头倒是要询问一番。
三个人又说了几句闲话。黄老笑呵呵的说道:“小鬼是这个拍卖行的老板,应该还有很多的事儿要忙,启明,你不介意陪陪我这个老头子吧?”
曾启明急忙欠身说道:“黄叔叔,启明当然是求之不得的了。”
黄老呵呵一笑,冲着郝建平点了点头,举步向前走去。
郝建平以目相送,隐隐的听到曾启明轻声的说道:“黄叔叔,小捷也来了,她在那边。”
黄老站了一下脚步,顺着曾启明的指点看了一下黄捷所在的方向,笑着点了点头:“随她吧,这个丫头疯疯癫癫的。”
郝建平眼角跳了一下,曾启明没有向他介绍黄老的身份,结合上次拍卖会的事情,他也隐隐猜到了黄老必定是一位位高权重的长者,而现在听到曾启明向黄老提到了黄捷,难道黄老就是省宣传部的部长,黄捷的老爸黄克铭?
这有很大的可能,否则其他的长者怎么会说这个丫头疯疯癫癫的?这个话只有自己的至亲长辈才能够说得出来。
连曾启明那样有着深厚背景的人也对这位黄老恭敬有加,想来上次那位c大头唐局长也是知道黄老的身份,这才串通了别人演了那么一出双簧,没想到却被郝建平给搅局了。
郝建平现在基本上已经证实了自己心中的想法,只需要求证一下就好了。
客人们陆陆续续都来了,郝建平又见到了一位熟人,那位香港餐饮大王东方秋的老婆东方李玉珍,因为东方李玉珍并不认识他,所以郝建平也就没有主动的上前去打招呼,他只是不明白为什么这位东方夫人一直盘桓在石市还没有离开,只不过这并不是他需要考虑的问题。
拍卖会的锣声敲响,郝建平也回坐到了林雪燕的身旁,自然是和黄捷、迟振斌坐在一起。宋诗韵像是人间蒸发了,郝建平遍寻宴会厅也没有找到她的影子,而曾启明则和黄老坐在了一个不太显眼的位置上,两个人低头窃窃私语,不用想郝建平也知道他们的谈话内容绝不会是拍卖会的内容。
钱大成走上了拍卖台,做了一番简短的致辞,无非就是感谢大家光临之类的,时间很短,只有几分钟,他也知道人们到这里来不是听他演讲的。
随后,百信拍卖行的首席拍卖师蔡阿德走上了拍卖台,说了一番感谢的话之后,拍卖会正式开始,第一件拍品还是郝建平提供的一套手绘体小人书,评估的价格并不高,只有一万多块钱,跟郝建平记忆中后世的价格相差了几乎七八倍。
拍卖行的拍品低价有几种方式,一种是自定底价,一种是委托评估底价,一种是无底价,郝建平的这一套小人书是采用的委托评估底价,原因无他,他是想通过这些具体的操作看看拍卖行的具体运作能力。
这套书的评估底价跟郝建平的理想价位多少有一点差距,不过郝建平也并没有多说什么,毕竟现在是九三年,与自己记忆中的年代有一些差距也是可以理解的,仅凭上次拍卖会时的成交价还不能界定此时流行的价位是多少,毕竟拍卖这一行存在了太多的变数。
人们对于小人书的收藏热情还是欠奉,应者寥寥无几,最后这套书以低于郝建平理想价位三分之一左右的价格成交了。
林雪燕咬着郝建平的耳朵小声地询问道:“建平,这个价位还理想么?”
她现在很关心郝建平的事业,在她心中,郝建平的成功,就等于是她的成功。
郝建平微微一笑说道:“差不多吧。”
“你们两个干什么呢,大庭广众也不怕有伤风化。”黄捷在一旁不满的说道,味道有点酸酸的,现在她已经知道了林雪燕和郝建平之间的关系。
啥叫羡慕嫉妒恨?她自从跟迟振斌确定了恋爱关系,直至现在的谈婚论嫁,两个人之间也从来没有过这种亲昵的耳鬓厮磨,不是迟振斌不想,而是他不敢。
郝建平冲着黄捷呲牙一笑,望着林雪燕说道:“启明哥来了,刚才他还问你呢,不过他现在跟黄伯伯在一起。”
说着话,郝建平伸指指了一下曾启明和黄老所在的位置,眼角的余光却分毫没有离开过黄捷的面孔,他是想要证实一下自己的揣测是否正确。
“启明哥?哦~是~”林雪燕愣了一下顺着郝建平的指点看到曾启明才醒悟过来,她还没有把话喊出口,小手已经被郝建平使劲的捏了一下,险些没有痛呼出来。
黄捷在看到黄老和曾启明的瞬间,小嘴就已经张大了,好半天之后,她才不满的嘟着小嘴小声说道:“这个老头没事儿就到处乱跑。”
郝建平注意到,迟振斌在看到黄老之后已经起身站了起来,结果却被黄捷一眼给瞪了回去:“你干什么?你如果想要过去巴结我爸就不要回来了,你干脆回头跟他结婚好了。”
迟振斌被黄捷噎得面红耳赤,连声咳嗽着又讪讪坐了下来。
啥事儿呀,跟未来岳父老子打个招呼都不行了?
迟振斌的眼角余光却落在郝建平和林雪燕的脸上,唯恐他们看到自己的囧态而在心里贬低自己,结果是郝建平和林雪燕现在的样子让他心安了许多,郝建平似乎根本就没有留意到他和黄捷的反应一般,只顾在那里与林雪燕低声说笑,连看都没有看他们一眼。
郝建平现在的心中已经释然,他知道自己的揣测没有错,那位黄老就是黄捷的老爸,省委常委、省宣传部的部长黄克铭。
接下来的拍卖会也出现了几个小**,其中在拍卖一幅现代书法家程一功先生的书法作品时,拍卖价打破了程一功先生以往同类作品的最高成交价,达到了十二万元。
说一句**道的话,书画家的命运其实是很悲催的,他们在世的时候,书画作品获得的评价一般都会很高,但是成交价却差强人意,可是一旦他们与世长辞,他们所遗留下的作品就会在一夜之间身价百倍,为啥,就因为仅存的作品已经成为孤品了。像程一功先生这般人还健在,作品就已经拍出如此高价的先例不说是绝无仅有,但是也只能用凤毛鳞爪来形容了。
一个拍卖会举办的是否成功,衡量标准并不仅仅是成交额是多少,同时也要看它是否能够把藏家的收购热情调动起来。
到现在为止,这届拍卖会无论压轴的那几件宝贝是否能够成交,它的举办基本上就可以说是已经成功了,而且这还是在国内那些藏家大腕到场寥寥的情况下。
郝建平在心里默算了一下,这场拍卖会的总成交额已经达到了一百二十多万,拍卖行提取的佣金也已经有数万元之多,到现在为止,这场拍卖会已经是稳赚不赔的。
清算利润是应该的,但是郝建平并没有过分的注重这场拍卖会的盈与亏,他更在意的是人们的反响,这才是拍卖行是否能够立足的根本。
第一百七十章比我还大?
终于到了拍卖会的**部分,蔡阿德宣布下一件拍品将是一件至今还没有定论,但是众多专家学者并没有否认的画作。文字首发这件作品没有题跋,没有落款,但是收藏界的众多藏家鉴赏过之后,认为此画作跟边寿民大师的作画风格非常相像,而且与边寿民大师流传下来的芦雁图有众多异曲同工之妙。
蔡阿德炒作的很中肯,并没有臆测这幅画作就是边寿民大师的作品。
郝建平笑了笑,环目四顾寻找宋诗韵的身影,终于在拍卖厅的一个角落里看到了她,同时,她也看到了望过来的郝建平,两个人微笑着轻轻点了一下头,错开了目光。
蔡阿德亢长的介绍之后,给大家留出了十分钟鉴赏的时间,有一些有兴趣的藏家也走上前举着放大镜观察了起来。
对这幅画作人们闻名已久,可是真正见过的人却没有几个,大多听到的都是一些道听途说,有说是真品的,也有说是赝品的,但是有一点人们可以确定,这幅画作存在的年头必定已经很久远了,这一点仅从造纸的工艺和笔墨浸透的痕迹上就可以看出一二,就算是赝品,也应该是跟边寿民大师同年代画家的杰作,还是具备一定的收藏价值的。
黄捷也履行了自己作为一个记者的职责,在征得了蔡阿德的同意之后,为那副疑似边寿民大师芦雁图的画作照了几张照片。
随着蔡阿德的一声锣响,拍卖正式开始,竞拍底价五万元,宋诗韵并没有因为参与拍卖会而让下去分毫,这也是她的性格使然。
拍卖会出现了冷场,大多数看好这幅画作的人对这幅画也是举棋不定。
五万元的底价,在省城就等同于一处八十平米的两居室,如果到了偏远一些的地方甚至可以买到两套房子。
当然,艺术品跟房产是不能等同计算的,艺术品的价值在人们的心中是虚拟的,除了那些真正的藏家以外,很少会有人意识到它潜在的价值。
郝建平注意到,黄克铭也举着放大镜( 重生之遍地黄金 http://www.xlawen.org/kan/7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