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4 部分阅读
只可惜当时嘉靖虽然没死,却也行将就木百病缠身,即使想要亲临战阵,当面斥贼,也有心无力。又加上当时太仓空虚,钱粮紧张,只好将她们当做犒赏发下去。
朝廷下旨,这些女人破例不入教坊司,而是作为奖品遍赏有功人士。李炎卿作为大破龙王岛的功臣,甚至也得到了两个女人为奴。
可惜当时有人上本表示,香山离京师千里迢迢,又是远瘴之地,往来不便,到了香山多半也从活美人变成死美人,还是直接改为折银为好。
李炎卿顾不上问是哪个混蛋让自己的美人变成了银子,只关心道:“怎么?这些女人居然有人混进了宫里?据我所知,她们多半都不是完璧啊,这样的也能入宫?”
这些女穿越者跟同来的男穿越者许多都已经结婚,即使没结婚的,也没几个是处子。按说有这个硬伤在,是没什么理由进宫为妃的,更别说受宠了。
张敬修道:“她们的丈夫都成了苦力,那些婚姻自然全都作废,一概不算。这些女人都分到了各功臣之家,或者说是天子眼中的功臣之家。就连那位冯保冯内相都分了两个呢。裕王府中分了几个,也不是什么稀罕事。而天家的性子……这个就不是人臣所能议的,我只能说,正德朝的毕都司之妻马氏,还有那个浣衣皇后王满堂,又有哪个是处子之身了?”
李炎卿没想到居然事态发展成这样,不由惊道:“怎么,天家与正德天子一样,也喜欢这口?难道还要把那些女贼封个皇后不成?”他心道:这些女人里说不定有几个是宫斗好手,万一真让她们做了皇后,还有自己的活路么?(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三章 京中事(一)
嘉靖的帝王之位来自正德,登基之后干的一件事,就是把正德的黑历史全都翻出来公布,以示自己是正本清源而不是拣了他武宗皇帝的皮夹子。而隆庆的帝位来自嘉靖,若是在这个时候公开讲究天子或是嘉靖的短处,总归不大方便。可若是批评正德,那叫政治正确,即使传到吴桂芳耳朵里,也不会有任何见怪。
当年正德为天子时,在民间留下几个荒唐故事,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游龙戏凤。堂堂天子玩了一个开店的女掌柜李凤姐,最后还提起裤子不认帐,让佳人含恨而亡。不过马游击之妹和那浣衣皇后王满堂这两件旧事的荒唐程度,比起游龙戏凤,也未见差到哪去。
那马昂马游击因过去职,为了恢复官位,就找到了自己的旧识江彬。江彬是见过马昂的妹子马氏的,知道她美若天仙,通番语,善骑射,是个文武双全的佳丽。如今嫁给毕春毕都司做婆娘,还怀了身孕,就让马昂将妹子献给天家,自能平步青云。
这马昂倒也生的一张好嘴,居然真说服了妹子妹夫,让怀孕的妹子甘心入宫。而马氏入了豹房之后,也格外受宠。正德非但不嫌弃她是个怀孕的妇人,反倒宠爱有加,在无数妃嫔中,也是难得的红人。
王满堂之夫段长本是王家赘婿,于霸州山中盖了几间茅草房,以大顺平定为年号,自封为天子。又把百官名爵卖给乡绅财主换取钱财。每到三六九升朝理政俨然一国,那王满堂也就是他的正宫娘娘。
奈何天不佑段,这山村帝国被大明铁骑所灭。这段天子被斩,王满堂先进了浣衣局,后又被正德招去侍寝。前后幸了几幸,正德对这个妇人也甚是满意,甚至许诺要立她为后。只是不等这事开始运行,正德就一命呜呼,此事不了了之。只留下个浣衣皇后的荒唐故事。
这两个都是妇人之身,靠着姿色而得天子宠幸的故事。当今隆庆天子论才情么。自然要远胜武宗那个昏君,乃是明见万里,千古一见的圣君,怎么可能被女色所迷?
那些后妃只不过是与天子彻夜长谈治国之道。绝不涉及任何银邪。至于天家要吃的各类丹药,也不过是为了修炼长生,好能为大明多服务几年,与防事绝对无关。我大明天子龙精虎猛圣枪不倒,日御百妃只当等闲,还需要吃药么?
有这么一位圣明的君主,李炎卿也不由得担心起自己的命运。真没想到啊,那些女贼居然能入宫。她们既不是马氏也不是王满堂,而是受过现代知识教育。不知看过多少宫斗故事的猛人,在内宫之中还不得如鱼得水,惟我独尊?
这些人的大好江山是自己破坏的。肯定恨不得把自己食肉寝皮。真要是她们中有人母仪天下,肯定第一个最想干掉的就是自己。
“当初进裕王府的女人有五个,据说都很得万岁宠爱。只是她们自己为了争宠,斗的十分厉害。眼下死的还剩两个,不过这两个在万岁面前可是说一不二,而她们为你也没少说好话啊。”
这两位来自21世纪的丽人。成了大明皇帝的宠妃。从此过上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贵妇生活。自然要感激李炎卿大恩大德。作为报答,也无非就是在皇帝面前说几句刘朝佐的好话,让隆庆对这个名字印象深刻,经常发些“刘朝佐可杀”之类的感慨而已。
以万乘之尊,摘了李炎卿这颗脑袋,不过是挥手之间的事情。可问题是,眼下大明有了高拱这么个强势宰相,天子想要摘一个知县的脑袋,也变的不那么容易。
这不是说高拱对李炎卿有什么好看法。事实上,李炎卿是张居正女婿的这个身份,就注定了高拱对他不会有什么好看法。
再说李炎卿在香山任上实在太能折腾,不是开市,就是抓白莲,弄的高拱总是能听到这个名字。其中香山开市这事,严重破坏了高拱的布局,又耽误了他撤换吴桂芳,因此高首辅对他刘大令的憎恶就更加严重。
按着高拱的想法,如果不看在张居正的面子上,早就一道手令,把这混球抓来问罪了。即使有张居正的面子,也不过一道手令,将他摘了印把子,赶回家里种田去。可问题是,眼下皇帝想要这个人脑袋,如果自己也要这个人脑袋,那内阁不就又和皇帝站到一条阵线了?
他一力要打造一个强势内阁,用阁权压制皇权,皇帝所支持的,就是内阁要反对的。至于内容是什么,此时却要让位于立场。这也是国朝的特色,从来道理要让位于立场,收拾不开眼的刘朝佐是次要的,维持内阁的权威才是主要的。
因此高拱直接找到万岁,表示朝廷命官的任免升降,朝廷自有法度,任何人不得侵夺。而后工不得干政,是当年洪武爷定下的规矩。若是有一二妖妇妄图谗言惑主,敢于影响外朝的运行,自己就要效法当年的孙武子,为国除奸。
隆庆对这位老师十分忌惮,被他劈头盖脸骂了一通,不但不发作,反倒一个劲的强调“绝无此事,高相误会了。官员的任免,皆由你们内阁做主,朕不干涉。内工干政的事,那是万万无有的。”
说起这事张敬修一脸哭笑不得“这就是咱们的高阁老了。为了维护内阁的权威,就把你也顺手维护下来。不过这不代表他就要放过你,这次刘勘之下香山,就是高阁点的将。他明知道刘勘之跟你有仇,却还安排他为巡按,就是故意要借刀杀人找你麻烦。再说把你弄死,这香山开海的事也就搞不成,正好成全他月港开海的大局。”
对于月港的事,倒不是高拱接了谁的钱,也不是他跟福建人有什么利益往来。不过是他先选择了月港,而张居正选择了香山。如果开海的试验点最终选在香山而非月港,不就等于是他高阁不如张居正么?
李炎卿没想到高拱的胸襟如此开阔,连连摇头道:“如此说来,我们这次既让刘勘之丢了人,又坏了他开海大计,不是往死里得罪他么?这又把岳父牵连进去了,实在是我们这些做小辈的不孝了。”(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四章 京中事(二)
张敬修笑道:“妹夫你说的不错,事其实就是这么个事。不过你也不必如此担心,咱们是一家人,一家人不帮一家人,难道胳膊肘往外弯?这高拱明知道你是我张家的女婿,却还要对你出手,派了个仇人刘勘之来查你,难道我们还要把头探出去等着让他砍?这次削削他的面子不是坏事,你放心,有我爹在,保住你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高拱这人为人强势,手段激烈,但是有一件好处,就是行事讲个规矩。与他为敌固然是个大事,但是好在他不至于破坏游戏规则出招。而在游戏规则内,李炎卿身上又有官身,倒不至于完全没有周转之地。
张敬修又道:“其实没有你这个事,我爹和高拱也没少了争斗。就拿霹雳神枪这事,工部那边好不容易造了一批霹雳万胜枪,我爹的意见是拿来装备给戚继光的浙兵。结果高拱却死活不肯放,非要把那批神枪装备给宣大边军。说是这快枪对付北虏,比给南兵有用的多。那宣大边军都是骑兵,要那么多霹雳神枪有什么用?”
李炎卿也知,高拱做首辅,背后最大的靠山就是杨博为代表的晋商集团。这些人财大气粗,在朝中势力盘根错节,乃是一股强有力的力量。尤其晋商拥有这世间威力最大的武器:钱。
大明第一等有钱人是扬州的八大盐商,他们掌握着淮盐的经营。每年得利可达九百万两之数,比起大明朝的中羊岁入还多出几倍。顿饭之费不下千金,皆有敌国之富贵。
次一等的。就得说这些晋商。晋商集团里也有人在扬州贩盐,其他晋商则在宣大一线,与蒙古人做着交易。
他们出售蒙古人急需的物资,从茶叶、铁器、丝绸到铠甲、兵器。什么是禁物,他们就卖什么。换取蒙古人的药材,兽皮,珠宝。马匹。这生意一本万利,也让晋商发了大财。
高拱虽然强势。但他的强势也有自己的资本。他背后有晋商集团支持,有庞大的财力作为后盾。他想推行什么政策,晋商都会把资金拿出来,为他做开路先锋。这次改漕入海。一次造大海船一百余艘,这么庞大的数字,若非是晋商肯出钱,又怎么造的起?
投桃报李,这批新枪武装给宣大边军,也是题中应有之义。戚继光的南兵体系,主要以步兵为主。鸟铳、佛郎机为其主要作战兵器。宣大边军则以骑兵为主,火器主要靠的是三眼铳。这万胜霹雳神枪,不过是鸟铳的进化版。怎么看也是武装给浙兵更为合适一些。
但是浙兵的总帅戚继光以及谭纶等人,与张居正走的略近。而宣大边军,则掌握在晋商手里。可以看做高拱能控制的基本部队。这批军火哪怕他们用不上,也不过是存在库房里。可若是武装给了南军,则张居正在武力上,无疑就多了一份筹码,这又是高拱所不能接受的结果。
李炎卿本能的觉得,这首辅拼命抓部队。似乎不是什么好现象。可是自己老丈人同样也在抓部队,自己倒不好说什么。只是问道:“那内兄你带来的这些匠人。可会制万胜霹雳枪?”
“会,那些短毛贼不敢藏私,这制枪的手艺,他们都是会的。我爹有话,让他们帮你制枪,既然南军使不上这么好的快枪,就让你的东印度公司全都挎上快枪吧。”
“千万别。”李炎卿把头一摇“那些人来历大多是海贼,让他们使这么好的枪,那也不过是多抢几条船,没什么用处。小弟我的意思是,由我东印度公司这边制枪,再把枪武装给咱们的浙兵。高相纵然权柄再大,也不过是干涉大明境内的各个军械局,他管不到夷州土人头上。夷州我准备设立几个枪炮所,制枪铸炮,到时候南军的武装如果在高相那受了辖制,我东印度公司保证供应。”
张敬修看看李炎卿,“那若是这么办,你不是就亏了老本了?”
“这算什么?为了岳父老泰山,为了咱大明的中流砥柱不至于受一二奸臣辖制,我倾家荡产再所不惜。今天小弟的一切,都赖岳父庇护才有,我哪还敢跟岳父谈什么亏本不亏本?就这么说定了,我的枪炮所就算赔光本钱,也要保障南兵用度不缺。”
张敬修道:“没想到啊。我出京时,爹和妹子打赌,赌你肯不肯站出来把事背上身,会不会赔自己的钱去贴补南兵。爹他老人家英明半辈子,这次倒是输给了小妹。这事我回去得跟爹好好说说,他老人家没把你看准。”
见李炎卿顺利通过考验,张敬修似乎心情也不坏。继续道:“既然你明白了爹的用心,知道是要借你的夷州岛,为南兵设个兵工厂,也自不会让你亏本。回头爹自然会想办法,让你补回本钱。比如这朝廷大炮采购的单子,爹还是能说上话的。高新郑想要建朝廷自己的炮厂,实现火炮自给,看他能不能办的成。眼下另有一桩事,也是要动你的心头肉,不知你舍不舍得。”
李炎卿道:“不知岳父大人那边有何吩咐,在下自当赴汤蹈火。”
“也没什么吩咐,只不过是裁军的事。你也知道,眼下倭寇声势大不如前,否则这海也开不成。按照高拱的分析,其实是我爹当初跟他说的。这海一开起来,倭寇的声势更会受挫。而倭寇既然没了,东南还养那么多兵做什么。我爹的想法是让浙兵北上,以南兵守北土,坐镇蓟辽防线。而高拱的意思,则是裁军。”
“裁军?”
“正是。高拱的意思是,允许戚继光带一部分部队到蓟辽坐镇,防范图门汗进犯。而其余浙兵,或改为地方部队,或干脆就地解散。那些人对朝廷是有贡献的,就这么解散了,不是寒了人心?再说这些人有的已经一身是伤,有的拿的起刀却扶不动犁,离开部队都无法谋生。我爹不忍心见他们自生自灭,又听说你这东印度公司正在用人,想让他们到你东印度公司来帮你带带兵,不知你可愿意?”(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五章 京中事(三)
眼下东印度公司别看名义上是股份制,有若干股东共同拥有公司。股东中有的比李炎卿官大,有的比李炎卿钱多。可实际上,东印度公司却是李炎卿自己的自留地,别人动摇不了他的地位。
究其原因,就在于东印度公司的武力是掌握在他的手里。东印度公司最大的武力,就是洪四妹的海巡队。
洪四妹自己都是他的枕边人,连孩子都生了,自然听他号令行事。而有了洪四妹和她手下的亡命海盗团,其他人即使想要动摇李炎卿的位置,也要有人马才行。
可如果让那些被遣散的南兵进入东印度公司,局面怕是就有所改变。从表面看,那些南兵的进入,无疑可以迅速提升东印度公司的战斗力,使这支部队从武装海商性质正式转入半海军性质。但是从长远角度看,这些南兵未必会像海盗一样对李炎卿言听计从如臂使指。
这次刘勘之挟王命旗牌而来,把李炎卿捉拿下狱。那边洪四妹的海巡队就做好了一级战斗准备,万一事有不谐,就准备炮击香山县,直接杀官造反,带了李炎卿回夷州。
可如果把部队都换成南兵,那些人未必肯为了李炎卿如此拼命,这个公司的未来掌握在谁手里也难说的很。提出这个要求后,张敬修也在观察李炎卿,看对方对此有什么反应。同时脑海里想起自己老爹的嘱咐
“若是李炎卿那兔崽子对这事推三阻四。说明他多半就有谋反之心。不管眼下多么恭顺,只要有朝一日养成气力,必然要靠那些海贼自立为王。若果真如此。咱们就只能保李某,不保东印度,把他的公司弄掉,让他跟你妹子做对普通夫妻就是了。若是他肯答应下来,证明在他心中,你妹子的位置比什么都重要,这东印度公司的事。咱们倒可以帮他一帮。”
只见李炎卿思索片刻之后,笑道:“内兄。回京之后替我多多拜上老泰山,感谢他老人家的厚爱。我东印度公司内本就是一群乌合之众,名义上也只是海巡队,战斗力上。也就是海盗的水平。平日里欺负下普通的海商还行,如果对上正规海军,多半是要糟。若是老泰山肯安排浙兵前来,帮我训练队伍,正合我的心意。我在这先表个态,所有来东印度的浙兵,有多少我们要多少,来多少我们接纳多少。高拱遣散一个营头,我这里就替岳父养一个营头。有朝一日。若是需要这些浙兵为国出力时,他们随时可以回归部队,恢复建制。不会被我扣下一个。”
张敬修见他如此表态,心中欢喜“看来这家伙果然比刘勘之强多了。别看论面相论才学,他都比刘勘之略弱几分,可是论起对我妹子的痴情,他倒是比刘勘之强多了。为了我妹子,他这是连江山都不要。倒也不枉我妹子对他一片痴情。”
想到此他拍拍李炎卿的肩头。“好妹夫,有你这句话。我就算放心了。你也不要有太大压力,咱们是一家人。难道能看着你吃亏么?你放心,有爹在朝里,浙兵纵然有些动摇,也不会损失太多。到时候不会让你安排有压力的,而那些人的忠诚,你也大可放心,谁不知道,浙兵是当今天下最好的部队。”
是啊,浙兵可是眼下大明最好的部队。能在东南地区杀的倭寇落花流水,这支军队绝对可称的上一支铁军。高拱着力要裁撤浙兵,也是忌惮于这支铁军的强大战力,想要将其控制在一个相对较小的规模,以避免将来不听调度。
当然,在他心中认为,大明最强大的部队还是九边边军。宣大铁骑还是比这些浙兵好用,自然也就不太在意这种裁撤可能带来的反弹。张居正的安排,一方面固然是让这些为大明效力的勇士有个归宿,不至于黯然收场。另一方面,也是尽量避免不幸发生,免得真演变到大军哗变,白刃相向的地步。
李炎卿则盘算着,浙兵战力天下第一。自己与西班牙人结仇,又与白莲教有恨。将来东印度公司想在东西两洋收商税,不知还要与多少人打仗。
一支强有力的部队,实际也是自己的护身符。与其在东南沿海地区招募青壮,进入公司后再行训练,不如直接就把浙兵招来,再拿他们当基础干部使用。
用浙兵训练新丁及那些老海盗,东印度公司的战力提升,必能一日千里。至于说忠诚度问题,他刚才也算计好了。浙兵来公司后,一律开双饷,所有人提一级使用。反正来的不可能有太高级别的军官,提一级加双饷,也用不了多少钱。
足粮足饷,不拖欠不积压,再加上升官法宝。把这支部队掌握住难度不大。反正自己也不想造大明的反,最多是用这支人马去攻打东西两洋不听话的倒霉蛋,有这些手段在,就足够保证这支人马听话了。
自己这种表态,能在张居正面前挣个好印象,这就比什么都值。这里面不但有张若兰的归属,还有一个就是朝廷的支持。高拱对自己的印象已经是坏的不能再坏,如果不把张居正争取过来,对东印度公司捅刀最狠的,可能就是朝廷。大明这个庞然大物,可不是自己能招惹的起的,有个朝里的靠山比什么都重要。
张敬修不知这妹夫心思,只当他是为了张若兰什么都能答应,心情大好,与李炎卿酒酣耳热之余,神秘兮兮的问道:“听说香山有许多高来高去的女侠,与妹夫有不错的交情?……不认识?你放心,这事我不会跟我妹子说的,这是咱们男人的秘密,我不会出卖同胞的。”
张敬修这边安顿好了,那边澳门的卜加劳听说尊贵的刘朝佐阁下无罪释放,早就前来道喜。只是前几天刘知县贵人事忙,家中各房挨个转一圈,哪有时间接待个洋人。这刚刚腾出空来,卜加劳就带了礼物前来拜见,又顺带交接了一下那些大明工匠的事。
有李炎卿的面子,卜加劳对于那些工匠接收的十分顺利。只是提醒道:“这个炮厂您也是股东,我想您该明白,如果贵国出现一个高水平的炮厂,对我们未必是好事。”接着他又说道:“尊贵的阁下,我今天来是向您传递一个十分重要的情报,卑鄙的西班牙人,要对伟大的大明帝国宣战。”(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六章 投桃报李
一山不容二虎,卜加劳和西芒对于盘踞在马尼拉的西班牙人看不顺眼不是一天两天。只是他们手头的实力属于自保有余进攻不足,而西班牙人的实力也大抵如此。两下里基本是谁动谁输的局面,也就只好默认对方的存在。
把大明拉下水,请大明帮自己把西班牙海盗收拾掉,这是葡萄牙人一致的目标。只是这个目标要实现,却也不容易。广东的水师里还有大批的鱼船,用来打近海防卫战倒是可以,去远征作战,则输多赢少。
当然,我大明水师战无不胜,天下无敌。哪怕只有一二鱼舟,只要往马尼拉转一转,就能吓的西班牙人心胆皆碎,烧船自沉。不过我大明宅心仁厚,不忍多造杀伤,信奉的是以和为贵,这水师还是能不派就不派的好。
李炎卿官不过一县令,也没有擅开边衅轻启战端的胆子。敲敲西班牙人的闷棍,把某个西班牙女海贼按在身下挞伐一番是敢的,若是让他带兵杀上马尼拉,去挑了西班牙人在远东的司令部,他是万万不敢。
再说,葡萄牙与西班牙相比,也未必善良到哪去。只不过是当初在屯门被大明教训过了之后,才懂得做人的道理,知道大明不可轻侮,动手必定挨抽。西班牙的存在,现阶段更有利于自己控制葡萄牙人,打掉马尼拉也不符合他的利益。
这西班牙人发了什么神经。怎么居然想要对大明宣战?卜加劳自从上次出手了海量贡缎之后,已经成为欧洲一个成名的大商人。不知有多少人传诵着这个勤劳勇敢的冒险家在远东发财的故事,有无数怀揣梦想的小伙子。追寻先辈脚步,朝着澳门进发。
这些人来历复杂神通广大,居然在前不久把一份西班牙驻马尼拉总督递交国王查理五世的军事计划书副本偷了出来,作为重要情报送给了卜加劳。
偷情报的人,自然是西班牙国王的亲信,是西班牙王国的忠良。按他的说法“我不能让我的国家,因为某些疯子的计划而陷入危险。不能让我的祖国。与这么一个庞大的帝国作对,那是对所有人的犯罪。”
事实就是。这位亲爱的大臣刚刚在卜加劳的生意上投资了一大笔钱。如果真的因为战争而让大明和西方的贸易之路断绝,他将血本无归。国家可以受损失,自己不能受损失。这份绝密情报就这么出现在卜加劳手中,而卜加劳又将它送到了李炎卿面前。
李炎卿看着那厚厚的计划书。表现的义愤填膺,充分显示了一位大明忠良对这种野蛮行为的强烈谴责。“这上面写的都什么乱七八糟的,字写的实在太差了。就这个破字还能打的赢仗?看着就来气。卜洋人,我命令由你念给我听。”
当初卡内罗大主教送过李炎卿学习语言的教材,不过那些厚厚的羊皮书,都被李炎卿发给衙役当刑具用了,他哪认识这些字。卜加劳只好耐心为他讲解,这份计划书的内容。
计划书的起草者,西班牙驻马尼拉总督阿方索阁下。根据自己对大明朝的了解,制定了一个详细的大明征服计划。
其包括以二十万比索为军费,动员包括西班牙正规军、日本浪人、菲律宾土人、囚犯、美州奴隶、雇佣兵在内共计两万五千人左右的部队。以水陆并进齐发,向大明发动攻击,攻击的首选地点就是广州。
在这份计划书中,除了军事行动方案外还包括了文化入侵策略。比如派天主教士进行大规模传教,让大明的百姓皈依成为教徒,加入讨伐异教徒大明皇帝的战争中。
向中国人广宣天主教义及和平意旨。使华人了解征服行动是解救大明百姓于残酷统制之桎梏,帮助大明百姓谋求幸福。使大明不战而降。
当然李炎卿也注意到,卜加劳介绍计划书时,里面包括以澳门为进攻方向和补给基地的文字。还介绍了澳门现在拥有的财富,完全可以作为饷源之地,为西班牙解决一部分军饷压力。
显然,计划里的这一条,严重刺激了卜加劳先生的神经。相信此时如果下令与西班牙人决战,他和西芒都会冲锋在前,一马当先。
也正是因为这一条的存在,卜加劳才会把计划书送到了李炎卿面前。这阿方索所图甚大,一心在远东地区建立自己的霸业。
可眼下东印度公司的成立,等于是从他手里抢饭吃。再说这计划书里,他明确提出了以菲律宾总督为陆军总负责人,以菲律宾为补给兵站,准备钱粮物资,并囤积奢侈品,作为将来结交大明官民的资本。
这种事李炎卿最是擅长,这备办钱粮军食和奢侈品,可是一等一的肥缺。哪怕再讲良心,也能大发其财。阿方索先生倒是机智过人,既为西班牙考虑如何征服庞大的帝国,又为自己捞取政治资本和真金白银,哪个也没耽误。
“阁下,这可是冒犯伟大大明帝国的尊严啊。我认为,应该给这些愚蠢的野蛮人以严厉的惩罚。如果大明帝国能派出一支规模相当的舰队,我们愿意充当前锋和向导。让我们为了恢复这里的秩序,拔出自己的剑吧。”
“拔剑啊,这个是该拔剑。不过这个计划依旧只是个计划,距离其实施之间,还有漫长的过程。等到什么时候他们真动手了,大明自然会给他们以致命一击。即使大明不动手,东印度公司也会教训他们。你的好意我记下了,不过那些工匠的事,你一定要给我安排妥当。这里面,可牵扯到一位大人物。”
那份计划书,他转手送给了瑞恩斯坦,又让瑞洋人花重金雇了几个好先生,将其写成汉字。这份情报的重要程度不在于事先发现了西班牙人的阴谋,而在于展示了锦衣卫强大的情报力,连西班牙都有我们的人,还有什么情报是我们搞不清楚的?
瑞恩斯坦也知道这是天上掉下来的功劳,咧开大嘴哈哈大笑。投桃报李,他自然也要有所补报“听说龙凤双侠斗完徐天鹏,你就要把叶飞欢放了?要不要我安排几个靠的住的人,把那什么天外神龙变成一条死龙?”(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七章 青云路
李炎卿和九天飞凤谢云裳的破事瑞恩斯坦多少也听到点消息,再联系李炎卿一贯的为人,这事基本可以定准。徐天鹏要和龙凤双侠决斗的事,他作为地里鬼也自清楚的很。
这种决斗在南京据说习以为常,每年都有几个收了钱的江湖豪杰与徐小千岁决一高下,不死不休。这其中有签下生死文书的,有扬言为了维护师门,哪怕眼前是中山王也要一剑刺过去的,也有声称与徐千岁有杀父大仇夺妻之恨的。总之每次都闹的气势汹汹,每次都是打不上三招两式就全都落败。
按花惜香的说法就是“不落败有什么办法,太累啊。这徐天鹏的武功我看了看,实在是深不可测,我到现在都不能确定他究竟是只会几手花拳绣腿,还是什么都不会。你说跟他怎么打啊,万一一不留神把他赢了,那不是死路一条?所以认输是最好的选择,认输的越快越好。也难为南少林藏经阁的那红叶老和尚了,居然可以跟他打十招才落败,不容易啊。”
可是这一回与往日不同,花惜香的巫山派在包装侠女侠少上大有经验,这决斗的活也不是第一次干。花惜香这几天就安排着如何与徐小公爷过招,地牢内每天皮鞭挥舞,烙铁通红,龙凤双侠进境一日千里,到时候保证不会误事。
作为比武上不出纰漏的代价,叶飞欢可以在比武之后获得释放。依旧是江湖上的一条好汉。只是这好汉,今后多半得换顶翡翠色的头巾来戴。龙凤双侠夫妻一体,这次只放一个不放那个。那九天飞凤想必已经成了县太爷的私宠。
夺妻之恨不共戴天,瑞恩斯坦得了李炎卿的天大好处,也就要有所报答。像叶飞欢这种人活跃在社会上,就是大明第一等的不稳定因素,锦衣卫治安有责,自然该防患于未然,杀其于未犯罪之时才是正理。
李炎卿笑道:“多谢兄长好意。我既然敢放他走。就不怕他报复。且由他去,看看他能闹出什么风波来。他当初带领数百好手前来。照样成了乌龟。如今他是孤家寡人,我有这么多好手在身边,才不怕他。这几日我俗务缠身,对于公事上有些怠惰。咱的巡按大老爷怎么样了?”
瑞恩斯坦哈哈笑道:“怎么样?还能怎么样?堂堂国朝巡按,都闹出诬良为盗,还意图借机霸占犯官姬妾。这事一闹出来,他还有什么脸再在这混。这位刘巡按的日子,现在可难过的很了。”
本来刘勘之下广东,行雷霆手段,手下决无半点容情之处。广东文武人人自危,自视其为寇仇。崔佑之当初想的主意,是让袁雪衣在香山二堂控告刘勘之对她言语无理。多番调系。结果袁雪衣为保贞洁不惜自杀来指正,让刘勘之几欲含血喷天。
这种指控捕风捉影,除了当事人外。外人无从得知内情,若是大家有心回护自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可是袁雪衣不是刘朝佐的正室,而刘勘之的人缘又差到了极处,那些文武并没有发扬官官相护的光荣传统,反倒把这消息进行了利用。不少人公开指责广东某巡按人面寿心,为士林之耻。
那周千帆为了自己报纸的销量。也为了自己的把柄更是口诛笔伐,把刘勘之祖宗三代都翻出来臭骂一通。那报纸上所谓朝廷某巡按的控诉连篇累牍。一时竟至广东纸贵。
那些原本忌惮刘勘之威风的文武,这次也来了个大反弹。在林守正等人的暗中授意下,刘勘之的部下连采办副食都成了难事,想在广东买到点蔬菜肉食,不知要多花多少钱,才能请到个中间人出面采办。若是巡按身边的人自己出去买,包准什么都买不到。
吴桂芳这广东巡抚也是都察院内的大佬,身上还有右副都御史的加衔,与刘勘之同属风宪体系。他也是三天一本五天一本,向朝廷运送炮弹。由于距离原因,这反馈不会来的这么快。但是作为纠察风宪,闹出这种丑闻,刘勘之的前程算是毁定了。据说他现在闭门谢客,一步不出衙门,只等着朝廷来人问罪。
听说打服了这个大对头,李炎卿心内欢喜,只是回内宅后命人严守消息,这事千万不能叫袁雪衣知道。她这个人最是要面子,要是让她知道自己前几天那一刺,闹了这么大的后遗症,说不定还要再死一次。
签押房内,秦蕊珠将这几日积压的公文一一进行处理。若是仔细看去,还能发现她的眼眶发红,水汪汪的眼睛内充满了委屈。也难怪,这次李炎卿被捉,她也算立下汗马功劳,第一时间带了印跑路。
可是这几天李炎卿不是把袁氏喂的容光焕发,就是把洪四妹弄的娇喘无力。还时不时弄个大被同眠,一床几好,她这小师爷却受了冷落,自然心有不甘。
可就在她一边批改公文一边擦眼泪时,猛的身子一紧,已经被人从后抱住。她正待用小擒拿手,将这个狂徒卸成残废,却听到李炎卿的声音在身边传来“蕊珠,这几日苦了你了。”
女人多就得好话多,这是李炎卿自己总结出来的教训。要想后院不失火,自己就得学会经常道歉。
而且这回秦蕊珠怕是要担起一个巨大的责任,怎么也得哄好一点。秦蕊珠心里的诸多不快,在他的软语温情下,渐渐没了踪迹,尤其李炎卿最后许诺道:“我很快就会招个师爷,到时候你就退下来,安心给我生孩子。这几天,我哪都不去,天天陪你,你看好不好。”
一听这话,她心里也就没了别扭,甚至忍着羞被李炎卿按在公案桌上宠幸了一次。那些重要的公文和文房四宝被她扑通的到处都是,事后两人光找东西就找了半天。
可是听了李炎卿的安排,秦蕊珠却又哭了起来。“我不干,我要跟你一起走。万一你进了京就招赘,然后做京官再不回来,我该怎么办。”
李炎卿只好好言安慰道:“听话。这香山是我的基本盘,我一半以上的家当都在这里,没有个靠的住的人看管怎么行?你放心吧,我这次去京师,不是去入赘的,是去接人的。等娶了若兰回来,我就不是小小的香山县令,你们的男人,要做大官。”(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八章 余波(一)
按照国朝规矩,地方官三年一任,每三年到吏部参与铨叙,根据表现进行升降。所在省的布政衙门,也会对官员表现进行评断,这也是吏部铨叙的重要依据。而像广东这种地方,在大明的政治版图里,算做边远区域,如果也实行三年一铨叙的政策,则地方官的时间就都浪费在了往来路途上,所以规定为九年铨叙一次。
不过规定是规定,实际上,大明朝所有的地方官全都在跑。大家都有自己的门路,没门路的也要跑个门路出来( 七品封疆 http://www.xlawen.org/kan/760/ )
朝廷下旨,这些女人破例不入教坊司,而是作为奖品遍赏有功人士。李炎卿作为大破龙王岛的功臣,甚至也得到了两个女人为奴。
可惜当时有人上本表示,香山离京师千里迢迢,又是远瘴之地,往来不便,到了香山多半也从活美人变成死美人,还是直接改为折银为好。
李炎卿顾不上问是哪个混蛋让自己的美人变成了银子,只关心道:“怎么?这些女人居然有人混进了宫里?据我所知,她们多半都不是完璧啊,这样的也能入宫?”
这些女穿越者跟同来的男穿越者许多都已经结婚,即使没结婚的,也没几个是处子。按说有这个硬伤在,是没什么理由进宫为妃的,更别说受宠了。
张敬修道:“她们的丈夫都成了苦力,那些婚姻自然全都作废,一概不算。这些女人都分到了各功臣之家,或者说是天子眼中的功臣之家。就连那位冯保冯内相都分了两个呢。裕王府中分了几个,也不是什么稀罕事。而天家的性子……这个就不是人臣所能议的,我只能说,正德朝的毕都司之妻马氏,还有那个浣衣皇后王满堂,又有哪个是处子之身了?”
李炎卿没想到居然事态发展成这样,不由惊道:“怎么,天家与正德天子一样,也喜欢这口?难道还要把那些女贼封个皇后不成?”他心道:这些女人里说不定有几个是宫斗好手,万一真让她们做了皇后,还有自己的活路么?(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三章 京中事(一)
嘉靖的帝王之位来自正德,登基之后干的一件事,就是把正德的黑历史全都翻出来公布,以示自己是正本清源而不是拣了他武宗皇帝的皮夹子。而隆庆的帝位来自嘉靖,若是在这个时候公开讲究天子或是嘉靖的短处,总归不大方便。可若是批评正德,那叫政治正确,即使传到吴桂芳耳朵里,也不会有任何见怪。
当年正德为天子时,在民间留下几个荒唐故事,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游龙戏凤。堂堂天子玩了一个开店的女掌柜李凤姐,最后还提起裤子不认帐,让佳人含恨而亡。不过马游击之妹和那浣衣皇后王满堂这两件旧事的荒唐程度,比起游龙戏凤,也未见差到哪去。
那马昂马游击因过去职,为了恢复官位,就找到了自己的旧识江彬。江彬是见过马昂的妹子马氏的,知道她美若天仙,通番语,善骑射,是个文武双全的佳丽。如今嫁给毕春毕都司做婆娘,还怀了身孕,就让马昂将妹子献给天家,自能平步青云。
这马昂倒也生的一张好嘴,居然真说服了妹子妹夫,让怀孕的妹子甘心入宫。而马氏入了豹房之后,也格外受宠。正德非但不嫌弃她是个怀孕的妇人,反倒宠爱有加,在无数妃嫔中,也是难得的红人。
王满堂之夫段长本是王家赘婿,于霸州山中盖了几间茅草房,以大顺平定为年号,自封为天子。又把百官名爵卖给乡绅财主换取钱财。每到三六九升朝理政俨然一国,那王满堂也就是他的正宫娘娘。
奈何天不佑段,这山村帝国被大明铁骑所灭。这段天子被斩,王满堂先进了浣衣局,后又被正德招去侍寝。前后幸了几幸,正德对这个妇人也甚是满意,甚至许诺要立她为后。只是不等这事开始运行,正德就一命呜呼,此事不了了之。只留下个浣衣皇后的荒唐故事。
这两个都是妇人之身,靠着姿色而得天子宠幸的故事。当今隆庆天子论才情么。自然要远胜武宗那个昏君,乃是明见万里,千古一见的圣君,怎么可能被女色所迷?
那些后妃只不过是与天子彻夜长谈治国之道。绝不涉及任何银邪。至于天家要吃的各类丹药,也不过是为了修炼长生,好能为大明多服务几年,与防事绝对无关。我大明天子龙精虎猛圣枪不倒,日御百妃只当等闲,还需要吃药么?
有这么一位圣明的君主,李炎卿也不由得担心起自己的命运。真没想到啊,那些女贼居然能入宫。她们既不是马氏也不是王满堂,而是受过现代知识教育。不知看过多少宫斗故事的猛人,在内宫之中还不得如鱼得水,惟我独尊?
这些人的大好江山是自己破坏的。肯定恨不得把自己食肉寝皮。真要是她们中有人母仪天下,肯定第一个最想干掉的就是自己。
“当初进裕王府的女人有五个,据说都很得万岁宠爱。只是她们自己为了争宠,斗的十分厉害。眼下死的还剩两个,不过这两个在万岁面前可是说一不二,而她们为你也没少说好话啊。”
这两位来自21世纪的丽人。成了大明皇帝的宠妃。从此过上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贵妇生活。自然要感激李炎卿大恩大德。作为报答,也无非就是在皇帝面前说几句刘朝佐的好话,让隆庆对这个名字印象深刻,经常发些“刘朝佐可杀”之类的感慨而已。
以万乘之尊,摘了李炎卿这颗脑袋,不过是挥手之间的事情。可问题是,眼下大明有了高拱这么个强势宰相,天子想要摘一个知县的脑袋,也变的不那么容易。
这不是说高拱对李炎卿有什么好看法。事实上,李炎卿是张居正女婿的这个身份,就注定了高拱对他不会有什么好看法。
再说李炎卿在香山任上实在太能折腾,不是开市,就是抓白莲,弄的高拱总是能听到这个名字。其中香山开市这事,严重破坏了高拱的布局,又耽误了他撤换吴桂芳,因此高首辅对他刘大令的憎恶就更加严重。
按着高拱的想法,如果不看在张居正的面子上,早就一道手令,把这混球抓来问罪了。即使有张居正的面子,也不过一道手令,将他摘了印把子,赶回家里种田去。可问题是,眼下皇帝想要这个人脑袋,如果自己也要这个人脑袋,那内阁不就又和皇帝站到一条阵线了?
他一力要打造一个强势内阁,用阁权压制皇权,皇帝所支持的,就是内阁要反对的。至于内容是什么,此时却要让位于立场。这也是国朝的特色,从来道理要让位于立场,收拾不开眼的刘朝佐是次要的,维持内阁的权威才是主要的。
因此高拱直接找到万岁,表示朝廷命官的任免升降,朝廷自有法度,任何人不得侵夺。而后工不得干政,是当年洪武爷定下的规矩。若是有一二妖妇妄图谗言惑主,敢于影响外朝的运行,自己就要效法当年的孙武子,为国除奸。
隆庆对这位老师十分忌惮,被他劈头盖脸骂了一通,不但不发作,反倒一个劲的强调“绝无此事,高相误会了。官员的任免,皆由你们内阁做主,朕不干涉。内工干政的事,那是万万无有的。”
说起这事张敬修一脸哭笑不得“这就是咱们的高阁老了。为了维护内阁的权威,就把你也顺手维护下来。不过这不代表他就要放过你,这次刘勘之下香山,就是高阁点的将。他明知道刘勘之跟你有仇,却还安排他为巡按,就是故意要借刀杀人找你麻烦。再说把你弄死,这香山开海的事也就搞不成,正好成全他月港开海的大局。”
对于月港的事,倒不是高拱接了谁的钱,也不是他跟福建人有什么利益往来。不过是他先选择了月港,而张居正选择了香山。如果开海的试验点最终选在香山而非月港,不就等于是他高阁不如张居正么?
李炎卿没想到高拱的胸襟如此开阔,连连摇头道:“如此说来,我们这次既让刘勘之丢了人,又坏了他开海大计,不是往死里得罪他么?这又把岳父牵连进去了,实在是我们这些做小辈的不孝了。”(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四章 京中事(二)
张敬修笑道:“妹夫你说的不错,事其实就是这么个事。不过你也不必如此担心,咱们是一家人,一家人不帮一家人,难道胳膊肘往外弯?这高拱明知道你是我张家的女婿,却还要对你出手,派了个仇人刘勘之来查你,难道我们还要把头探出去等着让他砍?这次削削他的面子不是坏事,你放心,有我爹在,保住你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高拱这人为人强势,手段激烈,但是有一件好处,就是行事讲个规矩。与他为敌固然是个大事,但是好在他不至于破坏游戏规则出招。而在游戏规则内,李炎卿身上又有官身,倒不至于完全没有周转之地。
张敬修又道:“其实没有你这个事,我爹和高拱也没少了争斗。就拿霹雳神枪这事,工部那边好不容易造了一批霹雳万胜枪,我爹的意见是拿来装备给戚继光的浙兵。结果高拱却死活不肯放,非要把那批神枪装备给宣大边军。说是这快枪对付北虏,比给南兵有用的多。那宣大边军都是骑兵,要那么多霹雳神枪有什么用?”
李炎卿也知,高拱做首辅,背后最大的靠山就是杨博为代表的晋商集团。这些人财大气粗,在朝中势力盘根错节,乃是一股强有力的力量。尤其晋商拥有这世间威力最大的武器:钱。
大明第一等有钱人是扬州的八大盐商,他们掌握着淮盐的经营。每年得利可达九百万两之数,比起大明朝的中羊岁入还多出几倍。顿饭之费不下千金,皆有敌国之富贵。
次一等的。就得说这些晋商。晋商集团里也有人在扬州贩盐,其他晋商则在宣大一线,与蒙古人做着交易。
他们出售蒙古人急需的物资,从茶叶、铁器、丝绸到铠甲、兵器。什么是禁物,他们就卖什么。换取蒙古人的药材,兽皮,珠宝。马匹。这生意一本万利,也让晋商发了大财。
高拱虽然强势。但他的强势也有自己的资本。他背后有晋商集团支持,有庞大的财力作为后盾。他想推行什么政策,晋商都会把资金拿出来,为他做开路先锋。这次改漕入海。一次造大海船一百余艘,这么庞大的数字,若非是晋商肯出钱,又怎么造的起?
投桃报李,这批新枪武装给宣大边军,也是题中应有之义。戚继光的南兵体系,主要以步兵为主。鸟铳、佛郎机为其主要作战兵器。宣大边军则以骑兵为主,火器主要靠的是三眼铳。这万胜霹雳神枪,不过是鸟铳的进化版。怎么看也是武装给浙兵更为合适一些。
但是浙兵的总帅戚继光以及谭纶等人,与张居正走的略近。而宣大边军,则掌握在晋商手里。可以看做高拱能控制的基本部队。这批军火哪怕他们用不上,也不过是存在库房里。可若是武装给了南军,则张居正在武力上,无疑就多了一份筹码,这又是高拱所不能接受的结果。
李炎卿本能的觉得,这首辅拼命抓部队。似乎不是什么好现象。可是自己老丈人同样也在抓部队,自己倒不好说什么。只是问道:“那内兄你带来的这些匠人。可会制万胜霹雳枪?”
“会,那些短毛贼不敢藏私,这制枪的手艺,他们都是会的。我爹有话,让他们帮你制枪,既然南军使不上这么好的快枪,就让你的东印度公司全都挎上快枪吧。”
“千万别。”李炎卿把头一摇“那些人来历大多是海贼,让他们使这么好的枪,那也不过是多抢几条船,没什么用处。小弟我的意思是,由我东印度公司这边制枪,再把枪武装给咱们的浙兵。高相纵然权柄再大,也不过是干涉大明境内的各个军械局,他管不到夷州土人头上。夷州我准备设立几个枪炮所,制枪铸炮,到时候南军的武装如果在高相那受了辖制,我东印度公司保证供应。”
张敬修看看李炎卿,“那若是这么办,你不是就亏了老本了?”
“这算什么?为了岳父老泰山,为了咱大明的中流砥柱不至于受一二奸臣辖制,我倾家荡产再所不惜。今天小弟的一切,都赖岳父庇护才有,我哪还敢跟岳父谈什么亏本不亏本?就这么说定了,我的枪炮所就算赔光本钱,也要保障南兵用度不缺。”
张敬修道:“没想到啊。我出京时,爹和妹子打赌,赌你肯不肯站出来把事背上身,会不会赔自己的钱去贴补南兵。爹他老人家英明半辈子,这次倒是输给了小妹。这事我回去得跟爹好好说说,他老人家没把你看准。”
见李炎卿顺利通过考验,张敬修似乎心情也不坏。继续道:“既然你明白了爹的用心,知道是要借你的夷州岛,为南兵设个兵工厂,也自不会让你亏本。回头爹自然会想办法,让你补回本钱。比如这朝廷大炮采购的单子,爹还是能说上话的。高新郑想要建朝廷自己的炮厂,实现火炮自给,看他能不能办的成。眼下另有一桩事,也是要动你的心头肉,不知你舍不舍得。”
李炎卿道:“不知岳父大人那边有何吩咐,在下自当赴汤蹈火。”
“也没什么吩咐,只不过是裁军的事。你也知道,眼下倭寇声势大不如前,否则这海也开不成。按照高拱的分析,其实是我爹当初跟他说的。这海一开起来,倭寇的声势更会受挫。而倭寇既然没了,东南还养那么多兵做什么。我爹的想法是让浙兵北上,以南兵守北土,坐镇蓟辽防线。而高拱的意思,则是裁军。”
“裁军?”
“正是。高拱的意思是,允许戚继光带一部分部队到蓟辽坐镇,防范图门汗进犯。而其余浙兵,或改为地方部队,或干脆就地解散。那些人对朝廷是有贡献的,就这么解散了,不是寒了人心?再说这些人有的已经一身是伤,有的拿的起刀却扶不动犁,离开部队都无法谋生。我爹不忍心见他们自生自灭,又听说你这东印度公司正在用人,想让他们到你东印度公司来帮你带带兵,不知你可愿意?”(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五章 京中事(三)
眼下东印度公司别看名义上是股份制,有若干股东共同拥有公司。股东中有的比李炎卿官大,有的比李炎卿钱多。可实际上,东印度公司却是李炎卿自己的自留地,别人动摇不了他的地位。
究其原因,就在于东印度公司的武力是掌握在他的手里。东印度公司最大的武力,就是洪四妹的海巡队。
洪四妹自己都是他的枕边人,连孩子都生了,自然听他号令行事。而有了洪四妹和她手下的亡命海盗团,其他人即使想要动摇李炎卿的位置,也要有人马才行。
可如果让那些被遣散的南兵进入东印度公司,局面怕是就有所改变。从表面看,那些南兵的进入,无疑可以迅速提升东印度公司的战斗力,使这支部队从武装海商性质正式转入半海军性质。但是从长远角度看,这些南兵未必会像海盗一样对李炎卿言听计从如臂使指。
这次刘勘之挟王命旗牌而来,把李炎卿捉拿下狱。那边洪四妹的海巡队就做好了一级战斗准备,万一事有不谐,就准备炮击香山县,直接杀官造反,带了李炎卿回夷州。
可如果把部队都换成南兵,那些人未必肯为了李炎卿如此拼命,这个公司的未来掌握在谁手里也难说的很。提出这个要求后,张敬修也在观察李炎卿,看对方对此有什么反应。同时脑海里想起自己老爹的嘱咐
“若是李炎卿那兔崽子对这事推三阻四。说明他多半就有谋反之心。不管眼下多么恭顺,只要有朝一日养成气力,必然要靠那些海贼自立为王。若果真如此。咱们就只能保李某,不保东印度,把他的公司弄掉,让他跟你妹子做对普通夫妻就是了。若是他肯答应下来,证明在他心中,你妹子的位置比什么都重要,这东印度公司的事。咱们倒可以帮他一帮。”
只见李炎卿思索片刻之后,笑道:“内兄。回京之后替我多多拜上老泰山,感谢他老人家的厚爱。我东印度公司内本就是一群乌合之众,名义上也只是海巡队,战斗力上。也就是海盗的水平。平日里欺负下普通的海商还行,如果对上正规海军,多半是要糟。若是老泰山肯安排浙兵前来,帮我训练队伍,正合我的心意。我在这先表个态,所有来东印度的浙兵,有多少我们要多少,来多少我们接纳多少。高拱遣散一个营头,我这里就替岳父养一个营头。有朝一日。若是需要这些浙兵为国出力时,他们随时可以回归部队,恢复建制。不会被我扣下一个。”
张敬修见他如此表态,心中欢喜“看来这家伙果然比刘勘之强多了。别看论面相论才学,他都比刘勘之略弱几分,可是论起对我妹子的痴情,他倒是比刘勘之强多了。为了我妹子,他这是连江山都不要。倒也不枉我妹子对他一片痴情。”
想到此他拍拍李炎卿的肩头。“好妹夫,有你这句话。我就算放心了。你也不要有太大压力,咱们是一家人。难道能看着你吃亏么?你放心,有爹在朝里,浙兵纵然有些动摇,也不会损失太多。到时候不会让你安排有压力的,而那些人的忠诚,你也大可放心,谁不知道,浙兵是当今天下最好的部队。”
是啊,浙兵可是眼下大明最好的部队。能在东南地区杀的倭寇落花流水,这支军队绝对可称的上一支铁军。高拱着力要裁撤浙兵,也是忌惮于这支铁军的强大战力,想要将其控制在一个相对较小的规模,以避免将来不听调度。
当然,在他心中认为,大明最强大的部队还是九边边军。宣大铁骑还是比这些浙兵好用,自然也就不太在意这种裁撤可能带来的反弹。张居正的安排,一方面固然是让这些为大明效力的勇士有个归宿,不至于黯然收场。另一方面,也是尽量避免不幸发生,免得真演变到大军哗变,白刃相向的地步。
李炎卿则盘算着,浙兵战力天下第一。自己与西班牙人结仇,又与白莲教有恨。将来东印度公司想在东西两洋收商税,不知还要与多少人打仗。
一支强有力的部队,实际也是自己的护身符。与其在东南沿海地区招募青壮,进入公司后再行训练,不如直接就把浙兵招来,再拿他们当基础干部使用。
用浙兵训练新丁及那些老海盗,东印度公司的战力提升,必能一日千里。至于说忠诚度问题,他刚才也算计好了。浙兵来公司后,一律开双饷,所有人提一级使用。反正来的不可能有太高级别的军官,提一级加双饷,也用不了多少钱。
足粮足饷,不拖欠不积压,再加上升官法宝。把这支部队掌握住难度不大。反正自己也不想造大明的反,最多是用这支人马去攻打东西两洋不听话的倒霉蛋,有这些手段在,就足够保证这支人马听话了。
自己这种表态,能在张居正面前挣个好印象,这就比什么都值。这里面不但有张若兰的归属,还有一个就是朝廷的支持。高拱对自己的印象已经是坏的不能再坏,如果不把张居正争取过来,对东印度公司捅刀最狠的,可能就是朝廷。大明这个庞然大物,可不是自己能招惹的起的,有个朝里的靠山比什么都重要。
张敬修不知这妹夫心思,只当他是为了张若兰什么都能答应,心情大好,与李炎卿酒酣耳热之余,神秘兮兮的问道:“听说香山有许多高来高去的女侠,与妹夫有不错的交情?……不认识?你放心,这事我不会跟我妹子说的,这是咱们男人的秘密,我不会出卖同胞的。”
张敬修这边安顿好了,那边澳门的卜加劳听说尊贵的刘朝佐阁下无罪释放,早就前来道喜。只是前几天刘知县贵人事忙,家中各房挨个转一圈,哪有时间接待个洋人。这刚刚腾出空来,卜加劳就带了礼物前来拜见,又顺带交接了一下那些大明工匠的事。
有李炎卿的面子,卜加劳对于那些工匠接收的十分顺利。只是提醒道:“这个炮厂您也是股东,我想您该明白,如果贵国出现一个高水平的炮厂,对我们未必是好事。”接着他又说道:“尊贵的阁下,我今天来是向您传递一个十分重要的情报,卑鄙的西班牙人,要对伟大的大明帝国宣战。”(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六章 投桃报李
一山不容二虎,卜加劳和西芒对于盘踞在马尼拉的西班牙人看不顺眼不是一天两天。只是他们手头的实力属于自保有余进攻不足,而西班牙人的实力也大抵如此。两下里基本是谁动谁输的局面,也就只好默认对方的存在。
把大明拉下水,请大明帮自己把西班牙海盗收拾掉,这是葡萄牙人一致的目标。只是这个目标要实现,却也不容易。广东的水师里还有大批的鱼船,用来打近海防卫战倒是可以,去远征作战,则输多赢少。
当然,我大明水师战无不胜,天下无敌。哪怕只有一二鱼舟,只要往马尼拉转一转,就能吓的西班牙人心胆皆碎,烧船自沉。不过我大明宅心仁厚,不忍多造杀伤,信奉的是以和为贵,这水师还是能不派就不派的好。
李炎卿官不过一县令,也没有擅开边衅轻启战端的胆子。敲敲西班牙人的闷棍,把某个西班牙女海贼按在身下挞伐一番是敢的,若是让他带兵杀上马尼拉,去挑了西班牙人在远东的司令部,他是万万不敢。
再说,葡萄牙与西班牙相比,也未必善良到哪去。只不过是当初在屯门被大明教训过了之后,才懂得做人的道理,知道大明不可轻侮,动手必定挨抽。西班牙的存在,现阶段更有利于自己控制葡萄牙人,打掉马尼拉也不符合他的利益。
这西班牙人发了什么神经。怎么居然想要对大明宣战?卜加劳自从上次出手了海量贡缎之后,已经成为欧洲一个成名的大商人。不知有多少人传诵着这个勤劳勇敢的冒险家在远东发财的故事,有无数怀揣梦想的小伙子。追寻先辈脚步,朝着澳门进发。
这些人来历复杂神通广大,居然在前不久把一份西班牙驻马尼拉总督递交国王查理五世的军事计划书副本偷了出来,作为重要情报送给了卜加劳。
偷情报的人,自然是西班牙国王的亲信,是西班牙王国的忠良。按他的说法“我不能让我的国家,因为某些疯子的计划而陷入危险。不能让我的祖国。与这么一个庞大的帝国作对,那是对所有人的犯罪。”
事实就是。这位亲爱的大臣刚刚在卜加劳的生意上投资了一大笔钱。如果真的因为战争而让大明和西方的贸易之路断绝,他将血本无归。国家可以受损失,自己不能受损失。这份绝密情报就这么出现在卜加劳手中,而卜加劳又将它送到了李炎卿面前。
李炎卿看着那厚厚的计划书。表现的义愤填膺,充分显示了一位大明忠良对这种野蛮行为的强烈谴责。“这上面写的都什么乱七八糟的,字写的实在太差了。就这个破字还能打的赢仗?看着就来气。卜洋人,我命令由你念给我听。”
当初卡内罗大主教送过李炎卿学习语言的教材,不过那些厚厚的羊皮书,都被李炎卿发给衙役当刑具用了,他哪认识这些字。卜加劳只好耐心为他讲解,这份计划书的内容。
计划书的起草者,西班牙驻马尼拉总督阿方索阁下。根据自己对大明朝的了解,制定了一个详细的大明征服计划。
其包括以二十万比索为军费,动员包括西班牙正规军、日本浪人、菲律宾土人、囚犯、美州奴隶、雇佣兵在内共计两万五千人左右的部队。以水陆并进齐发,向大明发动攻击,攻击的首选地点就是广州。
在这份计划书中,除了军事行动方案外还包括了文化入侵策略。比如派天主教士进行大规模传教,让大明的百姓皈依成为教徒,加入讨伐异教徒大明皇帝的战争中。
向中国人广宣天主教义及和平意旨。使华人了解征服行动是解救大明百姓于残酷统制之桎梏,帮助大明百姓谋求幸福。使大明不战而降。
当然李炎卿也注意到,卜加劳介绍计划书时,里面包括以澳门为进攻方向和补给基地的文字。还介绍了澳门现在拥有的财富,完全可以作为饷源之地,为西班牙解决一部分军饷压力。
显然,计划里的这一条,严重刺激了卜加劳先生的神经。相信此时如果下令与西班牙人决战,他和西芒都会冲锋在前,一马当先。
也正是因为这一条的存在,卜加劳才会把计划书送到了李炎卿面前。这阿方索所图甚大,一心在远东地区建立自己的霸业。
可眼下东印度公司的成立,等于是从他手里抢饭吃。再说这计划书里,他明确提出了以菲律宾总督为陆军总负责人,以菲律宾为补给兵站,准备钱粮物资,并囤积奢侈品,作为将来结交大明官民的资本。
这种事李炎卿最是擅长,这备办钱粮军食和奢侈品,可是一等一的肥缺。哪怕再讲良心,也能大发其财。阿方索先生倒是机智过人,既为西班牙考虑如何征服庞大的帝国,又为自己捞取政治资本和真金白银,哪个也没耽误。
“阁下,这可是冒犯伟大大明帝国的尊严啊。我认为,应该给这些愚蠢的野蛮人以严厉的惩罚。如果大明帝国能派出一支规模相当的舰队,我们愿意充当前锋和向导。让我们为了恢复这里的秩序,拔出自己的剑吧。”
“拔剑啊,这个是该拔剑。不过这个计划依旧只是个计划,距离其实施之间,还有漫长的过程。等到什么时候他们真动手了,大明自然会给他们以致命一击。即使大明不动手,东印度公司也会教训他们。你的好意我记下了,不过那些工匠的事,你一定要给我安排妥当。这里面,可牵扯到一位大人物。”
那份计划书,他转手送给了瑞恩斯坦,又让瑞洋人花重金雇了几个好先生,将其写成汉字。这份情报的重要程度不在于事先发现了西班牙人的阴谋,而在于展示了锦衣卫强大的情报力,连西班牙都有我们的人,还有什么情报是我们搞不清楚的?
瑞恩斯坦也知道这是天上掉下来的功劳,咧开大嘴哈哈大笑。投桃报李,他自然也要有所补报“听说龙凤双侠斗完徐天鹏,你就要把叶飞欢放了?要不要我安排几个靠的住的人,把那什么天外神龙变成一条死龙?”(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七章 青云路
李炎卿和九天飞凤谢云裳的破事瑞恩斯坦多少也听到点消息,再联系李炎卿一贯的为人,这事基本可以定准。徐天鹏要和龙凤双侠决斗的事,他作为地里鬼也自清楚的很。
这种决斗在南京据说习以为常,每年都有几个收了钱的江湖豪杰与徐小千岁决一高下,不死不休。这其中有签下生死文书的,有扬言为了维护师门,哪怕眼前是中山王也要一剑刺过去的,也有声称与徐千岁有杀父大仇夺妻之恨的。总之每次都闹的气势汹汹,每次都是打不上三招两式就全都落败。
按花惜香的说法就是“不落败有什么办法,太累啊。这徐天鹏的武功我看了看,实在是深不可测,我到现在都不能确定他究竟是只会几手花拳绣腿,还是什么都不会。你说跟他怎么打啊,万一一不留神把他赢了,那不是死路一条?所以认输是最好的选择,认输的越快越好。也难为南少林藏经阁的那红叶老和尚了,居然可以跟他打十招才落败,不容易啊。”
可是这一回与往日不同,花惜香的巫山派在包装侠女侠少上大有经验,这决斗的活也不是第一次干。花惜香这几天就安排着如何与徐小公爷过招,地牢内每天皮鞭挥舞,烙铁通红,龙凤双侠进境一日千里,到时候保证不会误事。
作为比武上不出纰漏的代价,叶飞欢可以在比武之后获得释放。依旧是江湖上的一条好汉。只是这好汉,今后多半得换顶翡翠色的头巾来戴。龙凤双侠夫妻一体,这次只放一个不放那个。那九天飞凤想必已经成了县太爷的私宠。
夺妻之恨不共戴天,瑞恩斯坦得了李炎卿的天大好处,也就要有所报答。像叶飞欢这种人活跃在社会上,就是大明第一等的不稳定因素,锦衣卫治安有责,自然该防患于未然,杀其于未犯罪之时才是正理。
李炎卿笑道:“多谢兄长好意。我既然敢放他走。就不怕他报复。且由他去,看看他能闹出什么风波来。他当初带领数百好手前来。照样成了乌龟。如今他是孤家寡人,我有这么多好手在身边,才不怕他。这几日我俗务缠身,对于公事上有些怠惰。咱的巡按大老爷怎么样了?”
瑞恩斯坦哈哈笑道:“怎么样?还能怎么样?堂堂国朝巡按,都闹出诬良为盗,还意图借机霸占犯官姬妾。这事一闹出来,他还有什么脸再在这混。这位刘巡按的日子,现在可难过的很了。”
本来刘勘之下广东,行雷霆手段,手下决无半点容情之处。广东文武人人自危,自视其为寇仇。崔佑之当初想的主意,是让袁雪衣在香山二堂控告刘勘之对她言语无理。多番调系。结果袁雪衣为保贞洁不惜自杀来指正,让刘勘之几欲含血喷天。
这种指控捕风捉影,除了当事人外。外人无从得知内情,若是大家有心回护自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可是袁雪衣不是刘朝佐的正室,而刘勘之的人缘又差到了极处,那些文武并没有发扬官官相护的光荣传统,反倒把这消息进行了利用。不少人公开指责广东某巡按人面寿心,为士林之耻。
那周千帆为了自己报纸的销量。也为了自己的把柄更是口诛笔伐,把刘勘之祖宗三代都翻出来臭骂一通。那报纸上所谓朝廷某巡按的控诉连篇累牍。一时竟至广东纸贵。
那些原本忌惮刘勘之威风的文武,这次也来了个大反弹。在林守正等人的暗中授意下,刘勘之的部下连采办副食都成了难事,想在广东买到点蔬菜肉食,不知要多花多少钱,才能请到个中间人出面采办。若是巡按身边的人自己出去买,包准什么都买不到。
吴桂芳这广东巡抚也是都察院内的大佬,身上还有右副都御史的加衔,与刘勘之同属风宪体系。他也是三天一本五天一本,向朝廷运送炮弹。由于距离原因,这反馈不会来的这么快。但是作为纠察风宪,闹出这种丑闻,刘勘之的前程算是毁定了。据说他现在闭门谢客,一步不出衙门,只等着朝廷来人问罪。
听说打服了这个大对头,李炎卿心内欢喜,只是回内宅后命人严守消息,这事千万不能叫袁雪衣知道。她这个人最是要面子,要是让她知道自己前几天那一刺,闹了这么大的后遗症,说不定还要再死一次。
签押房内,秦蕊珠将这几日积压的公文一一进行处理。若是仔细看去,还能发现她的眼眶发红,水汪汪的眼睛内充满了委屈。也难怪,这次李炎卿被捉,她也算立下汗马功劳,第一时间带了印跑路。
可是这几天李炎卿不是把袁氏喂的容光焕发,就是把洪四妹弄的娇喘无力。还时不时弄个大被同眠,一床几好,她这小师爷却受了冷落,自然心有不甘。
可就在她一边批改公文一边擦眼泪时,猛的身子一紧,已经被人从后抱住。她正待用小擒拿手,将这个狂徒卸成残废,却听到李炎卿的声音在身边传来“蕊珠,这几日苦了你了。”
女人多就得好话多,这是李炎卿自己总结出来的教训。要想后院不失火,自己就得学会经常道歉。
而且这回秦蕊珠怕是要担起一个巨大的责任,怎么也得哄好一点。秦蕊珠心里的诸多不快,在他的软语温情下,渐渐没了踪迹,尤其李炎卿最后许诺道:“我很快就会招个师爷,到时候你就退下来,安心给我生孩子。这几天,我哪都不去,天天陪你,你看好不好。”
一听这话,她心里也就没了别扭,甚至忍着羞被李炎卿按在公案桌上宠幸了一次。那些重要的公文和文房四宝被她扑通的到处都是,事后两人光找东西就找了半天。
可是听了李炎卿的安排,秦蕊珠却又哭了起来。“我不干,我要跟你一起走。万一你进了京就招赘,然后做京官再不回来,我该怎么办。”
李炎卿只好好言安慰道:“听话。这香山是我的基本盘,我一半以上的家当都在这里,没有个靠的住的人看管怎么行?你放心吧,我这次去京师,不是去入赘的,是去接人的。等娶了若兰回来,我就不是小小的香山县令,你们的男人,要做大官。”(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八章 余波(一)
按照国朝规矩,地方官三年一任,每三年到吏部参与铨叙,根据表现进行升降。所在省的布政衙门,也会对官员表现进行评断,这也是吏部铨叙的重要依据。而像广东这种地方,在大明的政治版图里,算做边远区域,如果也实行三年一铨叙的政策,则地方官的时间就都浪费在了往来路途上,所以规定为九年铨叙一次。
不过规定是规定,实际上,大明朝所有的地方官全都在跑。大家都有自己的门路,没门路的也要跑个门路出来( 七品封疆 http://www.xlawen.org/kan/76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