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七品封疆 > 七品封疆 第 71 部分阅读

第 71 部分阅读

    “天家对于升朝的事,与先帝差不多。高相也不希望天家管太多的事,于朝会上盯的不紧。这朝会一个月两次,今天不是日子。至于值房么,爹他老人家为了你,特意请了几天假,不去内阁那边。”

    “这不大好吧?为了我的事,耽误了公事,我这心里却有些过意不去。万一高相见怪?”

    “有什么可过意不去的?”张居正在书房内看着李炎卿,脸上还带着几分怒容。这位父亲昨天在女儿那吃了亏,看着女儿没成亲就和这个姑爷睡在一处,憋了一肚子的火。不能对宝贝丫头发怒,就只好把脾气发在李炎卿头上。

    “我若是始终不去值房,就是对高胡子最大的支持,他高兴还来不及呢。见怪?他巴不得我天天不去,他才好把大权独揽。一言而决。”

    “高相虽然是个人杰,只是对权柄,似乎看的太重了一些。”

    “天下大事系出我手。大丈夫当如是也。若是老夫坐到高胡子的位子上,也会像他一样。大明的首辅。不需要一个有自己见解的次辅,只需要一个听话的次辅就够了。可惜啊,终究他是天家身边的近人,这首辅之位,我无论如何,也争不过他。而你又帮不上什么忙,只会给老夫添乱。”

    “老泰山见教的是,小婿知错了。”

    此时书房内只有翁婿二人。张若兰那位女樊哙去和李家的一众女眷联络感情,李炎卿身边没有一个保驾之人。万一张居正一怒之下,又把李纵云喊出来,自己不是要吃大苦头?李炎卿表现的无比听话,让你张居正千钧之力,也只好打在棉花包上,伤不了人。

    张居正摇头道:“若你不是举人出身,我就真想把你培养成阁臣。等到将来老夫为首辅,若是有你这样的阁臣在身边效力,就省了心了。你也不必妄自菲薄。你办事的本事还是有的。若是你真的什么都不会,我也不会让你赖在香山的宝座上,白白占那么个位置。”

    “一切全靠老泰山栽培。这次多亏您老人家派了大兄去接应我,才不至于被刘勘之斩下马来。小婿若有一点成绩,也都属于您领导有方。小婿的行事哪有一点差错,都是我自己办事能力不足。”

    “行了,自己家里不必拘束,也不必用你这套把戏说话。坐下吧,今天找你,是想跟你聊几句,不是想听你说这些。”听到自己家里四个字。李炎卿长出一口气。既然他肯说这话,说明这婚事。他是真的不会再做梗了。

    “多谢老泰山。您放心吧,小婿虽然才具不足。但却有一颗忠心。您老人家一声令下,水里水里去,火里火里去,刀山火海,不皱眉头。”

    “不必了。我张居正的女婿,用不着去什么刀山火海,只要安心享福就好了。你只需要记得,我是一个父亲。如果你对我的女儿不够好,我就会让你知道,什么叫做生不如死!像昨天那种事,是我想的一个考验,也是顺带给你点教训。你也是个父亲,也有个可爱的女儿,应该明白父亲的感受。你的女儿也不会嫁给一个穷光蛋,更别说这个穷光蛋还让你的女儿未出闺阁就生了孩子。打一顿,其实是轻的。不过你要认为有了若兰给你撑腰,你就可以为所欲为,我保证你会后悔。”

    “小婿绝对不敢。”

    “不敢?我问你,你那些聘礼,是怎么来的?宋徽宗的真迹,吴道子的两副画作,还有一张王羲之的字贴,我可没想到,香山几时也成了出古董的地方。以前只听说河南出古董,怎么香山也开始做这营生了?还有十几份古玩金石,都是价值连城的古物。人都说天上神仙府,地上宰相家。可是老夫家中收藏,可万不能与你的礼物相提并论。至于那块玉料,用的是点苍刀工吧。鬼斧神雕,那份手艺,八成是点苍掌门亲自出手,才能达到这个效果。至于那茶叶,连宫里都没见过。你这礼物送的手笔不小,难道你敢说都是你自己俸禄所得?”

    李炎卿却半点也不害怕。若是这话昨天问,倒是有点威力。今天么,大家都是一家人了,自己赚的越多,他女儿和外孙不是越享福?笑道:“这些东西,岳父想必也猜的出来历,小婿也就不献丑了。”

    “白莲教的圣库都被你吞下,当真好大的胃口,却也不怕撑死?那些金石字画,你回头都拿过来,老夫替你挑一些,送给该送的人。这些古董虽然值钱,不过如果贸然都送出去,反而是祸非福,你送礼也要会送,知道该怎么个送法才是。”

    “一切全听岳父吩咐,小婿这就让花氏那边,把东西送过来。”

    张居正却一摆手“不必急在眼下。咱们慢慢聊聊,那东西送礼,也不过是个锦上添花的事,不必着急。就冲你是我张居正的女婿这条,你的位子,就可以动一动了。你这次的事办的不错,那面十三太保令牌,一年不过万把两银子,老夫还不放在眼里,不过给我外孙做个零花钱,倒也不差。洪氏的儿子将来有个夷州土司的名号,我的外孙难道就没了钱使?”

    李炎卿不住点头“小婿没有厚此薄彼的意思,自然一视同仁。漕帮虽然是草莽之辈,乌合之众,不过也有百万之数,高拱不要,咱们为什么不要?他们为我所用,自可日后为岳父鞍前马后,效犬马之劳。”

    张居正微微一笑“不过各取所需而已。你可知,我为什么反对高拱的改漕入海计划?”

    “这计划操之过急,牵扯太广,高相没有准备,强行发动,事先又走漏了风声,万无成功之理。岳父明见万里,自然不会跟着他走这条败道。”

    张居正摇头道:“你不必跟我东拉西扯。我不支持高拱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我知道,这个计划最终失败了。朝廷损失了六艘海船之后,整个计划不了了之,剩下的海船辗转都落在了海商手里。因为我跟你一样,都知道后来发生的事情,或者说你知道的我知道,我知道的,你未必知道,你听明白了么?”(未完待续)

    第三百七十一章 翁婿(一)

    纵然昨天张居正摆出各色刑具时,李炎卿也不曾像今天这般惊讶。他张开大嘴,直瞪着张居正,用手虚指“你……你……天王盖地虎!”

    “闭嘴。”张居正显然没有跟他对暗号的想法。“自从听了若兰讲的那些笑话,还有哼的那京剧,我就知道你是个什么东西了。你和龙王岛那些人没什么区别,要说区别,就是你比他们聪明,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那些人只能戴上镣铐做苦力,而你可以成为我的女婿。”

    他的来历特殊,往日里不敢对人说明,今天遇到也算放开怀抱,破例讲了自己的情形。他的情况与李炎卿或者用他前世的名字高国盛有所区别,他不能叫穿越,只能叫重生。

    当日他身死之后,以旁观者的身份,眼见自己的家由胜转衰,长子自尽以辨清白,整个家族灰飞湮灭。虽然有满腔不甘,却又无能为力,只有一口怨气难出。

    可是等他经历无数轮回,却又发现重活到了当年的自己身上。欣喜若狂的他,本想要弥补遗憾挽救命运,只可惜最后仍是功败垂成。失败之后,他发现自己居然又重来一次。如今这已经不是第一次,而是无数次经过同样的轮回。

    他在这过程中,倒也不是没成功拯救过大明。但每次的发展,都不能让他满意。不是把江山变的更差,就是挽救了江山,却又没能救的了自己的家族。这同样让他无法容忍。还有的时候,固然江山是好了,可是却又不姓朱,自己的家族也同样没得到好处。这种轮回也就继续了下去。

    张居正苦笑道:“我已经失败了无数次。每次我都觉得,既然可以重头再来。就能弥补遗憾,一手挽天倾,支手扶社稷。凭一人之力。可以挽狂澜于即倒,拯万民于倒悬。可是。每次都是雄心勃勃,每次都是碰的头破血流。不过我发现,我每次心有不甘时,总是能重来一次。这次已经是第几次了,我也懒得记。只是这次,我感觉到了有些希望,因为一切都有了变数。有了变数,就盘活了这一局棋。”

    “这次有龙王岛的人。还有你的加入,让大明天下变了个模样。整个朝廷的运势,已经变的完全不同。那些龙王岛的人,一心想着推翻大明,老夫自是留他们不得。不过他们爪牙可用,可以为朝廷制枪制炮,我就用他们做匠人。而你没有这些本事,却也并非一无是处。”

    张居正说到此,倒是有些嘉许之意。“无论是香山抗贼,还是在搞盐糖。搞开市,设立东印度公司。乃至收商税,这些事。你办的很对我的心思。或者可以说,你做的事,是老夫想做而没法做的。我当年就说过,驱逐清官,任用能员。至于现在么,我虽然已经决定改变一些过去的做法,但是这一条,还是不会变。我要的就是能与民争利的人物,你给我好好干。有老夫指点你,做你的靠山。只管给我放手去做,咱们翁婿二人。为大明朝打下个大好江山出来。”

    李炎卿试探道:“岳丈。您老既然是……那小婿斗胆就要问一句,您对朝廷是什么看法?您重用浙兵,为戚继光做靠山,又让大兄找我为浙兵安排出路,还为他们制造万胜霹雳神枪。又于澳门采购西洋大炮,您莫非?当今天下,才干能超过您的,怕是没有几个。若是您有这想法,小婿自然全力支持。”

    张居正却摇了摇头道:“你说的意思我明白,你想的这条路,我也不是没走过。只是结局么……算了,不说了。那实在是不怎么值得回忆的往事,总之这条路连想都不要想。如果有朝一日,你敢走上这条路,老夫会第一时间把你碎尸万段,错骨扬灰。至于你担心的老夫百年之后,万岁的事。这事我前几次时,已经能解决掉,所以你放心,就算老夫他日身故,也一样能保住你们有好日子过。”

    “岳丈,小婿没这个意思。纵然天家将来想要对我不利,我也一样有退身之路,未必真的会被官法如何。您既然已经有了计较,小婿不敢多言,您想要做什么,小婿愿为先锋。”

    “好的很。翁婿同心,齐利断金。咱们两个人联手,我就不信,打不出一个大明的大好局面出来。士绅纳粮,清丈田亩,开海通商,火耗归公。这些事,咱们两人联起手来,就没有做不成的。至于枪杆子,自然也要抓牢。没有枪杆子,就什么事都做不成。天家那头,我有安排,你不要参与。包括高拱这边,你也不要管。我这次答应高拱,一个月不去内阁值房,既能把你和若兰的婚事好好操办操办,又能为你谋一个大好前程。”

    官场之上,最重要的两个字不是是非,而是妥协。张居正眼下也是一方诸侯,并不是任高拱随意拿捏的小把戏。他的人脉广,根基深,部下汇聚了一大批文武大员,如果铁了心和高拱斗法,未必能做成自己想做的事,但绝对能让高拱什么事都做不成。

    眼下高拱最想做的事情,就是改漕归海。张居正如果铁心阻击,靠着强大的惯性,绝对能把这事破坏个干净。可是他退出值房一个月,高拱就没了阻力,自可大展拳脚,靠着自己的强势,将这条政令强行推进。

    “说起来,这个建议,还是当年我和高胡子都在国子监任职时,我与他提起来的。只是我想的,是漕海并行,逐步而为。高兄却是个急性子,只想要改漕归海,彻底废了漕运。这也好啊,我干脆将计就计,他让我走,我就走给他看,任他去把这事推行下去。他若是不是这么个性子,又怎么能为我拉来这么多盟友。等这政令一颁布下去,我的盟友会越来越多,这都要感谢高相的恩德。”

    凤阳漕运总督平江伯陈王谟本来是两不相帮,既不向高,也不向张的中立派。可是高拱的改漕归海,实际就是让他成为无爪螃蟹,每年少说也要损失几万两银子的进项。

    这位陈伯爷听闻此事之后,第一时间就改为支持张居正,成为他控制淮上的一枚重要棋子。而类似这样的棋子他手里不知还有多少,说起来都要算做这次改漕归海带来的红利。

    “高兄是个干才,可惜他啊,做事太急了。他总是认为,大明已经没有时间了,所以步子迈的太大,做事又太急于求成,终归是难以做好。”张居正对高拱下了个评断,又继续道:“不管是广州的新式制盐法,还是这万胜霹雳枪,我都没把它推广开来,你可知是什么原因?”

    李炎卿知道,这是岳父对自己考教,虽然不会影响自己迎娶张若兰的结果,但是对自己日后的任用也会有影响。他不敢大意,略一思忖道:“因为这些东西推广开来,未必一定会惠及朝廷。我们不是龙王岛上那些反贼,我们想的是,这些东西一定要握在自己手里,必须保证为我所用。可是不管是盐,还是枪,如果随便就扩大生产,最后得利的,不知是哪一个。”

    张居正嘉许的点点头“看来我果然没料错。你这厮倒确实算是我的一个知己。若是当年的我,肯定要认为你是个无耻之徒。可今天的我,却要说一句,你言甚合我意。这些东西,我们必须保证为我所用,否则就不能为任何人所用。”(未完待续)

    第三百七十二章 翁婿(二)

    这两人心意相通,彼此都明白对方的意思。这制盐术如果落在两淮盐商手里,只会为他们赚取更多的利润,于大明的财政收入,不会有任何改善。

    至于说老百姓能因此吃上好盐,这跟张居正又有什么关系?他眼下想的是,怎么把盐商手里的钱收入国库之中,成为朝廷税收的一部分。

    那前膛枪更是国之利器,不能轻易扩散。那些龙王岛叛军好歹有着不敢近身白兵战的致命弱点,才被广东水师一鼓而平。如果这制枪术被有心反对大明的人学去,练新军对抗官军,不等于是养虎为患?

    张居正道:“只有肯交税的盐商,才有可能学去这制盐术。至于不交税的,他们就别想把这个学去。我几世为人,也不是没学过一些奇技,但是这些东西,都没什么用处,我不会把它们当成救国济世的良方。你这粤盐搞的不错,卖盐卖的也很好,我回头跟湖广那边说一下。这些年湖广受淮北盐盘剥的也够了,也该让粤盐济楚,让湖广百姓,吃一吃这上好的粤盐。”

    他不管重生几次,骨子里还是个明人。这桑梓之情,他怎么也要讲的。明代的湖广是后世湖南湖北两个省合在一起,即使划出勋阳,湖广依旧是大明的人口大省。

    淮盐行楚,是国朝历来的盐业政策。淮北盐价格高,让湖广百姓不堪其苦,也让扬州盐商赚了海量白银。

    与之相比广东的粤盐品质好,价格便宜,只不过是碍于政策,粤盐在湖广的行销有很大阻力。如果从官方层面,默许粤盐济楚,等于是在淮盐身上狠割了一刀。失去这个大省,对于淮盐的利润,是个严重打击。也只有先让盐商知道张居正的手段。日后才能真的任他摆布,乖乖交钱。

    “你广东那边的事。搞的不错。开海也好,夷州归附也好,东印度公司也好,都合我的心思。尤其是后者,这东印度公司搞的好,搞的太好了。大明朝向来重农抑商,于商税上收的太少。你这海巡司算是开了个好头,而用东印度公司。更是比用巡检好。我不管你是杀是砍,总之,敢不交税的,就不要让他们活着回到陆上。只有让这些海商明白,做生意是要交税的,将来我们在陆地上收税,才会方便一些。”

    李炎卿知道,老岳父这是要对商税下刀了。大明朝商税是块肥肉,偏生朝廷对于商税,又一向收不上来。在另一个时空里。崇祯朝甚至发生过一年浙江上缴茶税十二两的情况,可见商税的问题何等严重。

    东印度公司在海上向来以六亲不认闻名,只要没交税。不管你是什么身份,他也敢一律击沉。这么搞下去,至少在水上,没人敢不交税。至于陆地上,就只好逐步推进,步步为营。他们两个都有一个优势,就是知道大明的寿命没这么短,他们还有时间。

    张居正又道:“广东那个地方,国朝向以为其贫弱。称两广为远瘴之地。没有多少人在意它的地位。两广派官,向来都是苦差。广东之贫瘠尤甚。过去广东的军饷还要靠广西援助,就是个问题。可是在老夫看来。广东是个宝地。那是个优秀的沿海省,是个大有作为的地方。那里可以与洋人直接交易,获利方便。还能购买到西洋军械,雇佣西洋勇卒,这两广的地盘,我是要定了。”

    高拱思维还是采用的旧有思维方式,在大明官场的跑马圈地活动中,对准江浙苏松等传统富庶地区下手,又想要造福桑梓,在河南的官职任免上不可放松。

    相对而言,两广这种边远地区,不在他考虑范围内。因为香山开海这事,更是与广东官场隐然对立,张居正想要经略广东,难度并不算大。

    “老夫想要的地盘,就是两广。你既然把香山经营的铜墙铁壁,那就替我去把这块地盘看住。你不通庶政,老夫给你委任一批能干的部下。你不谙兵事,我把俞大猷留下给你,只要你替我看住这个地盘,外加办好我交办的差使。”

    张居正这个安排,倒是符合李炎卿的利益。他在广东那地方的牵扯太多,如果现在把他调动到腹里地区,反倒让他成了无爪螃蟹。一切又得从头开始,所有的根基都得重新打。这且不说,就是那东印度公司,也因为距离问题,变的不易控制。

    那洪四妹是夷州土司,自然不能随便离开自己的老营。自己若是到了江南任官,两人不就成了聚少离多,这女海盗天知道会不会把天翻个个?因此他连忙谢道:

    “多谢老泰山栽培,小婿定当尽心竭力,为岳丈把两广经营成铁桶江山。以往两广财政依赖朝廷,小婿到任之后,定要让两广如江浙,成为大明朝的重要饷源。粤盐济楚的事,小婿保证办好,保质保量保价保盐税。”

    张居正笑道:“你就不怕落一个与民争利,鱼肉乡里,荼毒士绅的名声?”

    “上次上解香山积欠赋税,小婿这坏名声,怕是早就已经落下了。只是我的官卑职小,眼下还引不起言官的重视,他日言官肯重视我时,我想岳丈已能为小婿撑腰。有您撑腰,就算再大的骂名,我也不怕。”

    张居正点点头,目光中多了几分赞许之意。自己这女儿的眼光果然不错,找的男人,虽然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但是倒有一桩最大的好处,为人处事合自己的心思。

    他问道:“你既然来自后世,自当知道我们大明的大敌为谁。你说一说,要战胜这个敌人,最好用的武器是什么?是万胜霹雳神枪,还是西洋佛郎机炮,还是老夫的那个方阵?”

    李炎卿犹豫片刻道:“小婿不谙兵事。但是据我想来,若要战胜那些鞑子,最重要的一件武器,却还是钱。我们得有银子啊。”

    眼下的女直鞑子还远谈不到是大明的威胁,充其量,只能算做一群麻烦的虏贼。虽然麻烦,但也仅仅是麻烦而已。除了这些来自后世的人之外,谁也不会相信,就是这群虏贼最终夺取了大明江山。

    而明军最重要的问题,既不是器械不够先进,也不是缺乏有战斗力的部队。握枪的手,永远比枪更有威力。

    李自成的部队最终打进京师,与其说是明朝部队崩溃,不如说是大明财政体系彻底崩溃。为了不发军饷,让边军三日三易驻地,最终导致边军整体哗变,反倒成了闯军里的中坚力量。

    大明军队眼下即使全部实现了燧发枪化,也不可能出师扫北。那庞大的军事开支,对比微薄的战争收益,根本不值一提。最终的结果,多半就是师老无功,白费力气。所以大明军队的方针,只能是强化防御,守卫疆土。

    可不管是修筑多面堡,还是部队更新装备,乃至编练新军,补充兵源,归根到底都在一个钱上。戚家军之所以是天下第一强军,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浙兵不欠饷,不克扣。士兵能够按月开饷,不一丝一毫短缺,这些士兵就能保证训练,舍命作战。

    李炎卿于军事行政,全是一窍不通,然而在搜刮上倒是能算个好手,提这钱粮之道,也算是扬长避短。他见张居正桌上,放着自己送来的那份最大礼物,胡船王给的全套地图。

    他用手一指其中一幅“大明银矿匮乏,要想解决白银问题,除了开海通商外,不妨在它身上打打算盘。这个地方,可是盛产金银的宝地,不管是抢是赚,咱们总要把这的金银搞到手里,才能充盈国库。”(未完待续)

    第三百七十三章 翁婿(三)

    张居正看了看地图,“日本?这个地方盛产金银不只你知道,老夫也知道。其实在关外,也有一个庞大的银矿。论起白银储量,未必就比日本的银藏量少了。不过那个银矿,是我准备的一个大礼,将来用它来收买辽东李氏。其能回馈朝廷多少,也说不好。这日本的金银矿虽多,可这是洪武爷定下的不争之国,你要对它动武?”

    李炎卿即使没有后代的经验,那些海盗部下,也没少向他建议过打日本的主意。五色帆的张戚当年曾为日本当过雇佣兵,参与过诸侯间的战争,对于日本的富庶更有体会。

    “倭国内部大名纷争,彼此攻伐不休。短时间内,它们还无法形成一个有力的朝廷,诸侯之间号令不一,正好对他们用武。而且日本方面,也急需大明的货物,咱们一手拿刀,一手拿算盘,半贸易半掠夺,不愁不能获得他们的金银。大明水师官健虽然不能直接动手,但是东印度公司可以。东印度公司对其用兵,日本能有什么办法?您老人家肯让浙兵帮我,倒是帮了小婿的大忙。”

    张居正含笑点头道:“说的不错。这个岛国广有金银,偏又贪得无厌,屡屡对我大明用武。倭寇之乱,荼毒我东南沿海,百姓受害者不下百万。也该是给他们一点教训了。不过倭寇的情报能力向来了得,你这东印度公司的牌子,打一次两次还好,打的多了,难免被人嗅出根脚,当心他们到京师来告你的状。”

    李炎卿也笑道:“岳丈。慢说小婿打的是东印度公司的旗号,就算打的是大明官军的旗号,那些倭人又到哪里告我啊?咱们大明已经对其下了绝贡令。他去哪告我?”

    日本自从嘉靖二年宁波争贡事件后,大明对其的惩罚手段就是绝贡。从官方层面上,中断了中日之间的朝贡贸易。

    日本现在又没有一个一统的朝廷。要不就是派不出使臣,要不就是几家势力都派出使臣。搞的大明对于日本使者的态度差到极处。近年来,已经没有使者肯来大明,也没有一个使者能真代表日本出使。

    即使日本真的派出使者又怎么样?他们是不是使者,这个身份要由大明官方认可。

    只要张居正拿住了印把子,就算是真使者,也一样把他当假使者收拾了。甚至只要给沿途下一道令,那些日本使者就别想活着走进京师告御状。只要上下联手,不愁不能让那些日本使者含血喷天。告状无门。

    日本的武士倒是很有战斗力,但问题是,有战斗力的武士并不太多。其主要的作战基石都是战斗意志一般的农兵,动员能力也有限的很。

    日本眼下是诸侯争霸的战国时期,还没到后来丰臣一统的时代,正是其局部战斗力最弱的时候。

    像张戚娶的两个公主,不过是一万石大名的女儿,这在大明连县令都未必算的上。日本像这样的大名不知多少,李炎卿的东印度公司武装,施行打一派拉一派战术。又准备效法汪直,参与到日本的大名战争中,从提供雇佣兵到贩卖军火。无所不为。到时候还怕日本的金银不能落入大明的口袋里来么?

    在这个时空里,日本后世史学家,谈及占领期的“三百年苦难岁月”时,一般都是从万历六年九州大登陆算起。包括二十一世纪之后,日本兴起了网络写作风潮,有许多日本热血男以这占领期这段历史为背景创作的架空穿越小说中,大体分为文谋派武断派。

    武断派都是让主人公在九州大登陆中率领日军对明军大杀特杀,杀的明军浮尸百万,尸堆成山。其中以龙造寺家的劣等武士最为出挑。成功出版,又在日本成功再版数次。改编的动漫在日本宅男界被奉为经典。

    文谋派则是强调种田,在万历六年时。已经在九州湾建立了庞大的舰队,坚固的炮台,保证让明军无从登岸。或是在明国内部收买官员,让那份臭名昭著的刘氏奏折不能通过朝议,并且通过大明官方力量取缔东印度公司这个从毛孔里散发着邪恶气息的组织。

    还有人另辟蹊径,让主人公在万历六年以前,刺杀了明国恶魔,日本百姓的大仇人,给日本带来无数耻辱的魔鬼刘朝佐。但是却没一个人想到,三百年占领期及日后日本数百年苦难岁月,是在隆庆二年就定下了调子。

    张居正对于李炎卿的这个掠夺日本金银计划,表现出了巨大的兴趣。翁婿二人知道眼下不可能对日本用武,但是这个调子只要定下,早晚就能把这块肥肉吃到嘴里。

    除了这日本的金银储存,张居正的目光又落到高丽这个大明的友好邻邦身上。“高丽有药材。其高丽参正好可以战胜女直的长白参,让那些女直人不能依靠人参赚钱,除此以外,高丽也有上好的铜矿,咱们大明实在是缺铜啊。”

    以当前的科技,不管是西洋炮还是中国自制火炮,质量最好的就是铜炮。一直到了美国南北战争时,青铜炮仍然是最先进的火炮。对比铁炮,铜炮性能更优越,也不易炸膛,可是用铜铸炮实在是太奢侈,或者说是败家的行为。

    大明是个缺铜的国家,铜还要用来铸造流通货币铜钱。甚至大明制造的铜钱,还是出口创汇的商品。在这种时候,挪用出铜来铸炮,困难太大,数量也不会太多。而高丽有丰富的铜矿储备,张居正的眼光就落到了这上。

    李炎卿忙道:“岳父英明。小婿一定遵照您的指示,给高丽人施加一点压力,让他们明白,除了高丽的美女之外,他们的铜和人参,也要拿出来。该进贡进贡,该贸易贸易。他们的都是我们的,我们的还是我们的。”

    “胡说八道。”张居正佯怒道:“这话说出去,要被人说我大明苛待友邦。记住,我们只是帮他们发展,帮他们建设。从他们那拿一点东西,只是互通有无。根据后世经验,高丽文恬武嬉,兵力孱弱的很,将来有人对其用武,其没有自卫之力,还要到我大明哭秦庭。你这东印度公司,也要对高丽的国防多关心关心,人手不够的话,我帮你。”(未完待续)

    第三百七十四章 翁婿(四)

    张居正大手一挥,地图上,高丽、琉球、日本等几个国家,就都被划到东印度公司该关注的范围之内。将来少不得要派员去协助几个国家抓一抓国防建设,组织一下生产,开展一下对大明的专属贸易。

    至于人手上,以一个半营的浙兵为骨干,再到闽浙两广招募青壮,人力上不成问题。财政上,东印度公司财大气粗,再有张居正从朝廷里为他拉赞助,饷源充足。又有他安排的去的匠人,帮李炎卿制枪制甲,其器械之精,比大明的正军毫不逊色,胜算极大。

    张居正道:“两广这个地方,是老夫要做好的一个示范区域,你不要给我搞出纰漏来,否则我饶不了你。我不是要你去和吴桂芳争权,而是要你做他的一个好助手。等到广东有了钱,再往外面发展,就不怕不能把东西两洋,全控制在国朝手里。海就是饷源,只要保证白银源源不断,咱大明的国运,就能不断。只要等到高拱罢相,老夫做首辅,就要推动大明开放五口通商。广州这地方,大有可为。不过那份西班牙人的作战方案你也看到了,说不定你再回广东时,就要面临敌人的千军万马,你可有胆量否?”

    “有岳父您老人家支持。就算刀山枪林,我也不怕,何况是小小的西班牙佛夷?小婿不谙军事,不过大明有的是精兵强将,我只要安心在后方等着享功劳就好,这有什么不敢。”

    “不要轻敌。西班牙人能杀善战,是当世第一等的强兵。不过好在,他们远在海外,能到大明作战的部队有限。以众击寡,以主待客。又有俞大猷这老儿将兵。应无什么妨碍。他们若不来,你的东印度公司,就把生意做到西洋去。他们若是来。就是老天送上的一份战功。”

    “岳父见教的是。”李炎卿犹豫片刻道:“西班牙那些人,其实小婿没把他们放在心里。反倒是广西韦银豹。四川都掌蛮,都是心腹之祸。若是让他们坐大,小婿却有些不放心。何况都掌蛮里,居然还有懂得要买炮的人,这人的来历……”

    “与咱们一样。”张居正一锤定音“我估计,他与咱们是一样的人。只是他不够走运,居然落到了都掌蛮那边,更不够聪明。居然真的想要起兵造反。区区一群蛮夷,还想翻的了天去?其实对都掌蛮的布局,也不是一天两天,他们这是自己找死,老夫也不妨送他们一程。”

    作为轮回多次的张居正,对于大明那些土司势力,自然有所了解。不过知道都掌蛮会反,跟事先派兵剿灭是两回事。除非抓到都掌蛮的真凭实据,否则朝廷不可能对其动武。不过解决敌人,从来也不是只有作战一个方法。作为大明文官。有的是手段消灭这群蛮人。

    张居正的手段,就是资源控制。都掌蛮的生活物资不能自给,盐铁都需要外购。即使他们拥有铁矿石。也无法炼出铁料。而人可以几天不吃饭,却不能几天不吃盐。至于铁料,想要造反的部队能离开铁么?总不能用石制兵器,和拿着铁制兵器的明军撕杀吧。

    可是张居正与锦衣卫朱老千岁,东厂冯保形成了坚固的联盟。对于四川盐道控制的十分严密,在盐道上,安排了无数的眼线。

    每一次都掌蛮购盐,事实上,都是在和锦衣卫和东厂做生意。不但要付出更高的代价。购买的总量也被严格控制。从其买盐的数量,甚至可以估算出其掌握的丁口数字。进而分析出其兵力。

    都掌蛮的最大屏障是天险,但是那些被他们当做贵宾。畅通无阻碍的盐商队伍,全是锦衣卫的密探。他们通过与山民接触,已经掌握了不少秘密通路,于地形环境,也有了相对详细的资料。如果大明再发动一次对都掌蛮的战争,绝对不会像成化朝打的那么糟糕。

    李炎卿这次提供的人名单,又让张居正掌握了一批可用的棋子,通过对这些人的监控,就可以实现对都掌蛮的情报战彻底胜利。

    “大明内部,有太多不稳定因素了。”几世为人的张居正,对于大明朝眼下的敌人自是清楚的不能再清楚。

    “都掌蛮、韦银豹、水西安、播州杨。湖广的无数土司,白莲教的妖人。我在后世,记住了一位圣贤的明言,打的一拳开,免去百拳来。对都掌蛮这一仗,不但要打,而且要打好。只有打好了这一仗,才能绝了那些土司想要谋反之心。”

    另一个时空里,大明对于都掌蛮的战争打的并不好,而且还依赖从地方土司调拨兵力,让这些土司错误认为大明孱弱,无力对他们组织攻势。

    是以都掌蛮之乱平息不久,就又爆发了播州杨应龙之乱。频繁的内乱,耗光了大明的血液,使其在对外的战斗中,越来越无力。张居正这次自然不能允许旧事重演戏,几场战斗不但要打,而且要打的漂亮。

    李炎卿施礼道:“小婿不才,愿为岳丈老泰山效力。”

    “这事不用你。”张居正把手一挥,却是没同意他的请兵。“曾省吾打的不错,所以我决定还是用他。四川这个地方,不容易啊。山林密集,又多瘴疠,说不定蚊子咬一口都要出人命。你万一有个三长两短,若兰这丫头会怪我一辈子。所以那种受罪的地方,你就交给老曾,他肯定能办的妥当。不过你也不是没有用处,你不是捉了一个漂亮的女俘虏么?好象是什么天女门的什么掌门人?”

    李炎卿忙道:“怎么?岳丈可有什么吩咐?”

    “不用害怕。老夫又没说要你把这个女俘虏交出来,看你那副德行。这个女人的天女门说来老夫倒是知道,当年她们的前代掌门人,与老夫还曾有点交情……。算了这都是年轻时候的荒唐事,现在这把年纪,没什么可说。那贱人对我也没说实话,不曾提及她们在四川的布局。这回要破都掌蛮,天女门倒是可以利用一下。”

    “岳父您是说,安排一批我们的人到四川?”

    “其实不但是四川,广西也是一样。韦银豹既然从( 七品封疆 http://www.xlawen.org/kan/760/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