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3 部分阅读
门,偏宜的只值二十多文,贵的却值三百多两,几人背的这些东西林林总总加起来怕不有上千两了,其中还有胭脂菱镜一类的东西,自已拿回家边替李莲儿、乐乐她们上街去买的时间都省了。
他心中高兴,口中还得客套一番,连忙谦让道:“太子爷,这可不妥,这都是您喜欢的东西,就算要赏赐臣下,五位公公也该人人有份儿才对”。
太子听了笑骂道:“少撇清,他们吃宫里的,拿宫里的,连个家也没有,这些东西给了他们拿去何用?快去雇车吧”。
赵公公也苦着脸道:“顾相公,你就别推辞了,我这身子骨儿可快受不了了,哎哟,这个坛子刚刚的没觉着这么沉呐,现在可快滴溜不住了”。
旁边于公公等人也都连连点头,虽然他们都是听使唤的奴才,可没干过多少力气活儿,背了这半天东西,又累又乏,又不敢把太子买的东西随便扔掉,现在只盼着把这些东西快快脱手,至于给谁,那就无所谓了。
于是,顾子杰和太子肩并着肩儿,挤出人群向街上行去。由于人多,这些太监生怕太子有失,习惯性地四前四后护侍着,腰杆儿略略地弯着,看起来就象侍候一位贵介公子出行。
可是他们的打扮却也是书生模样,叫人瞧见就显得有点儿怪异了。一行人还不自觉,就这么排成两列纵队,扛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去顾子杰家燎锅底去了。
顾子杰雇了辆大车,把东西一股脑放在车上,赵公公、高公公、崔公公三个岁数大的太监陪着太子和侍读坐在大车上,其他几个年轻些的只好屈尊随在车后,直奔相国寺街。
太子虽然胆大胡闹,可也担心太子私自出宫的事传得尽人皆知,所以路上便吩咐顾子杰和五个太监,只说几人全是太子侍读,反正民间百姓也不知道太子爷身边有多少侍读的文人,今儿去顾家是欢迎同僚进京,特意买了礼物相送的,几个太监都唯唯喏喏地应了。
李莲儿待顾子杰走了,只觉胸中气闷,稍稍吃了点东西,便再也难以下咽,自去炕上歇了会儿,又坐起来练了阵儿吐纳功夫,觉得胸臆间舒服了许多,刚刚缓过劲儿来,门前铜环扣动,就听见相公在外边唤她:“莲儿,快来见过客人”。
今天董瑶、李云儿、妞妞几人带着乐乐出门,本来也要叫上李莲儿,可李莲儿这丫头向来保守,古代妇人一般不会出门,出门也要相公作陪。
而此时相公本该在宫中,李莲儿听闻,自然又惊又喜,怎地相公今日回来的如此早?她匆匆下地迎出门去,只见**个青袍长褂、秀才打扮的人正站在门外,个个肩扛手提拿着不少东西,顾子杰迎上前来笑道:“莲儿,这几位都是东宫中太子殿下的侍读,是我的同僚,听说我刚刚来到京师,特意买了礼物前来看望”。
赵公公、崔公公等人听了都努力扮出一脸和霭的笑容,各自把头连点,满面带笑七嘴八舌地道:“是啊是啊,我等皆是顾相公的同僚,今日特来府上探望”。
这五人文化水平有高有低,有的叫顾夫人,有的叫小娘子,于公公等二个年纪轻,又是从小在宫中长大,更不知道该怎么称呼李莲儿,也不管自已比顾子杰岁数大小,干脆叫她顾家嫂子。
第387章 一行七人
今天董瑶、李云儿、妞妞几人带着乐乐出门,本来也要叫上李莲儿,可李莲儿这丫头向来保守,古代妇人一般不会出门,出门也要相公作陪。
而此时相公本该在宫中,李莲儿听闻,自然又惊又喜,怎地相公今日回来的如此早?她匆匆下地迎出门去,只见**个青袍长褂、秀才打扮的人正站在门外,个个肩扛手提拿着不少东西,顾子杰迎上前来笑道:“莲儿,这几位都是东宫中太子殿下的侍读,是我的同僚,听说我刚刚来到京师,特意买了礼物前来看望”。
赵公公、崔公公等人听了都努力扮出一脸和霭的笑容,各自把头连点,满面带笑七嘴八舌地道:“是啊是啊,我等皆是顾相公的同僚,今日特来府上探望”。
这五人文化水平有高有低,有的叫顾夫人,有的叫小娘子,于公公等二个年纪轻,又是从小在宫中长大,更不知道该怎么称呼李莲儿,也不管自已比顾子杰岁数大小,干脆叫她顾家嫂子。
李莲儿听说是和相公共事的同僚,不敢怠慢,连忙将他们迎了进来,这几个人一进了屋子赶紧的把太子买的乱七八糟的东西东摆西放一气儿,找个地方坐了捶着胳膊腿儿。这些人拿的礼物五花八门,连石英片染的窗花、咸菜坛子、绘着八仙的装油的葫芦都有,往屋里这一放,炕上地上到处都是。
太子站在人堆儿后面,最后一个跨进门来,他也是一副小书生打扮,一身青袍,头戴布巾,手里拿着啃了一半的“胡炉饼”,他几步蹦到李莲儿身边,将三挂珍珠和一包上好的宣纸一起往炕上一扔,笑嘻嘻地对幼娘道:“莲儿姐姐,我也来啦”。
李莲儿一怔,见他年纪尚小,不禁又惊又奇:“这么小的书生也是太子身边的人吗?”她瞧着这书生有些面熟,却记不起什么时候见过。顾子杰忙上前道:“这位咳咳,也是我的同僚,娘子可记得那日在相国寺见到的小公子?”
李莲儿啊了一声,又惊又喜地道:“记得了,记得了,原来小公子也是太子爷身边的伴读,快快请进”。
李莲儿见这位小书生年纪和三弟李丰收相仿,感觉很是亲切,向他笑道:“快进屋坐吧,你是相公的同僚,该当叫我嫂子才是”。
李渔只有一个弟弟幼时就夭折了,李家的龙子龙孙虽多,又全都撵出京去了,平时还真没叫过别人嫂子,他侧着头想了想,觉得有李莲儿这么个嫂子感觉也不错,遂欢欢喜喜地改了口。
李莲儿笑着答应一声,正准备烧水沏茶,赵公公急忙拦住,呵呵笑道:“夫人不用客气了,顾侍读一会要请诸位同僚去酒楼饮酒,我们来家里坐坐便离开的”。
这些人真是累了,太子却仍精力充沛,在屋里屋外四处乱窜。看见些在宫里从未见过的东西就新奇地扯着公鸭嗓子喊嫂子。李莲儿自到了京城颇有些想念家乡的亲人,太子长得眉清目秀,调皮劲儿象极了她的弟弟,李莲儿也很喜欢他,所以总是耐着性子解释一番。
到后来太子又见到院中那口水井,眼见木轱辘上系着绳子,用木桶绞动,就可以汲上甘甜清冽的井水,顿时玩心大起。他听李莲儿说明用法,看见顾家的水缸只剩了半缸水,立即兴致勃勃地一桶桶绞着水往水缸里灌。
高公公、赵公公几个人见太子干这粗活儿,也顾不得疲乏了,连忙抢出来要帮忙,太子正玩的不亦乐乎,哪肯放手,到底把水缸都灌满了才意犹未尽地放弃。
几个太监方才就心惊肉跳地站在井边生怕他有个闪失,见他总算罢手了,生怕他又想出什么新鲜点子胡闹,连忙趁机向李莲儿*辞,一行人出了院子,顾子杰故意落在后面,待他们走远些了,回头对李莲儿道:“幼娘,你气色好差,脸颊潮红的,是不是不舒坦,要不回头我带你去看看郎中吧。”
李莲儿打起精神笑道:“我的身子哪有那么金贵?相公放心吧,许是胃里寒,有些不舒服,我歇会儿就好了,你快去陪客人吧,可别失了礼仪。”
她拍打着顾子杰扛东西时肩头落下的灰尘,微笑着说:“太子爷真是个奇怪的人,身边的侍读有的快给人当爷爷了,有的却是不大的孩子,他们在朝里也是大人物吧?不过我觉得他们都不如相公有威仪呢”。
“那是!”顾子杰挺了挺胸,回头看看,五个大太监、一个小毛孩儿,光看模样怎么看也是自已最有威仪呀。
他‘甚有威仪’地向爱妻一笑,说道:“回去吧,不舒服就歇着,东西先别拾掇了。等再过些日子,相公买个丫环回来伺候你,我的莲儿也该享享福了”。
……
一行七人,游街串巷,来到国子监门前,顾子杰望着宏伟建筑,不禁感慨。
国子监会试,一般是在府试第二年二月举行,届时全国举子云集京城作垂死挣扎,其悲壮情形比诸现在高考时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还要激烈。
举子式刚刚举行完,顾子杰便是今年的举人,而还要在等两年才会在国子监,最后会试。
不过正因为举子试完毕,全国各地的学子,读书数十载,无一不是向往京师,而此时,这里依旧是繁华热闹。
今天礼部要请圣谕、祭苍天、拜孔子,诸多礼仪十分繁琐,现在街上还有一群群的举子们匆匆忙忙地赶往学宫来到此地。
你千万不要以为这国子监只是简简单单的三年考试一次就完事儿了,其实每年都有些地方大试。
顾子杰瞧见那些背着包袱、抱着笔墨的考生,一时好奇,也赶往学宫去看热闹。顾子杰知道他不玩够了,必定没有心思去做大事,只好和赵公公等人陪着他一路东摇西晃地赶往学宫。
大唐有些规模的城市都建有学宫,学宫既是当地学子们苦读的地方,同时也是孔庙,京师的孔庙自然是全国最大的学宫。
第388章 不期而遇
太子兴致勃勃,顾子杰等人自是意气相随,一行七人来到学宫前,只见门楣上高高的金字匾额写着“万世师表”四个大字,泮池外边石桥正前方竖着一块两米高的禁碑:“文武官员至此下马”。
这也是规矩,甭管多大的官儿,到了学宫这儿都得下轿下马步行而入,就连皇上来此,也要下马车,步行学宫。
而文人们做了大官,都会回来祭拜孔老夫子,算是衣锦还乡、炫耀后进。至于武将,哪怕官居一品、权倾朝野,大老远的看见学宫二字也绕着走,没办法,学宫里的老学究们认准了半部论语治天下,道德文章世无双,武人进去是要受岐视的。
这处学宫虽大,仍是装不下全国考生,现在依着宫墙又搭了三排的木棚充作考点,周围以布帷遮住,派兵丁严加把守。
李渔出宫少,也没正式来过这里,是以很是好奇,东瞅西看,慢悠悠走了进去。
便在这个时候,钟鸣鼓响起,门前除了举子们的家人、仆人,还有些卖茶水点心的小贩,已经一个举子也不见了,也就相当于二十一世纪的上课铃响起了。
李渔顿觉无趣,见大槐树下有个茶水摊子,便走过去坐了,崔公公赶忙唤过小二,要了茶水、点心,瓜子,陪着太子在树下闲聊。
顾子杰看看太阳,估计也就上午十点多的样子,要去兵部时间还充裕的很,这才放下心来,他对太子说了一声,沿着泮池慢慢西行,想瞧瞧这些举子们考八股的模样,只是布帷遮得太严实,每隔几步又有一名官兵把守,稍*近些都被人大声呵斥,顾子杰逛了一阵无趣,正要转身往回走,忽地一个举子挟着个包袱急匆匆地与他擦肩而过,直奔布帷围成的试门,那举子满头大汗,举着试贴惶急地道:“兵大哥,学生因故来得晚了,又走错了地方,迟了些许时间,请兵大哥通融一下,让我进去吧”。
顾子杰好奇地停下脚步,转身瞧去,门口站着四名兵丁,其中一个小旗挥手道:“会试如此大事也能耽搁?报名时间已过,我们可不敢做主放你进去”。
那举子急得满头大汗,一边苦苦哀求,一边连连作揖:“各位兵大哥,学生十年寒窗苦读不辍,为的就是这一刻啊,不瞒各位兵大哥,学生昨夜还苦读至三更天呐,只恨路上撞了一个无赖,被他扯住纠缠不休,因此耽搁了时辰,请各位多多帮忙啊”。
顾子杰打量这举子,见他二十五六岁年纪,粗眉大眼,皮肤黝黑,身材又高又瘦,穿着一袭青衫,空荡荡的象个竹竿儿似的。
这人说着探手入怀,将身上揣的银两都掏了出来,一股脑儿塞在那兵丁手中,陪笑道:“各位兵大哥多多通融,大恩大德,学生没齿不忘”。
那兵丁见他塞来足有十多两纹银,眼中顿时露出贪婪的神色,只是这科考重地里边关卡层层,过了他这一关,也进不得科场,他一个大兵,可没有权力送他进去,他只好遗憾地将银子扔回那举人怀中,摇了摇头,不再言语。
那举子见此情景,急得额上汗水涔涔而下,自已竟恍若未觉,连擦都顾不得擦一下,仍然扯着那小旗不断哀求,其他几名兵丁见他赖着不走,都大声呵斥起来,里边一个礼部官员闻声走了出来,袍袖一甩,冷斥道:“什么人在门口喧哗?”
那礼部官员只是个小小的礼部员外郎,可是这举子情急之下也顾不得了,他噗嗵一声跪倒在地,高声道:“大人救我,大人救我,学生因故迟了一刻,不得进场,请大人千万开恩,放我进去吧”,说着那举子磕头如捣蒜,顾子杰本不在意,待听到他磕得地面咚咚直响,才怵然心惊,一时大起同情。
礼部员外郎白眼一翻,冷冷地道:“朝廷开科取士,是要选拔人才、为国效力的,连会试这样大事都能迟到,你这样的人也能入朝为官吗?回去再好好读几年圣贤书吧”。
那举子听了语声哽咽,伏在地上竟而爬不起来,只是不断磕头,竟连哀求的声音都发不出来了。顾子杰见了极为不忍,忍不住讲情道:“这位大人,他迟了不过一刻钟而已,断不会出现泄题作弊的可能,不如放他进去吧。大人也是读书人,当知苦读不易啊”。
礼部员外郎冷冷一笑,斜着眼睛瞥他一眼,不屑地道:“你是什么人?”
顾子杰道:“在下顾子杰,也是一个读书人,读书人辛苦半生出头之路唯有科场一条路,事关人家一生前程,大人就开恩帮帮他吧”。
礼部员外郎嗤了一声,阴阳怪气地道:“科场是什么地方?科举是何等大事?如此神圣庄严之事,岂能容人循私?”
顾子杰见他一副厌人嘴脸,忽地想起《连升三级》里东厂魏忠贤派人送进考场的张好谷来,他心中一动,都说厂卫横行、人人侧视,不知我这面牌子牌子管不管用。他见四下没有熟识的人,便探手入怀摸了那面玉牌出来,在礼部员外郎面前一举,微笑道:“大人,正因科考是人生头等大事,还请大人稍为通融,功德无量啊”。
礼部员外郎瞧见顾子杰手中的千牛卫令牌,顿时心头一寒,京师里逍遥的千牛卫十有**是北镇抚司那班噬血魔头,这个衙门随便出来一个千牛卫校尉,也够他这个小小的员外郎喝一壶的了,何况看这人眼中的玉牌必是千牛卫中的高级军官。
千牛卫什么时候连科举的事儿也管起来了?他们也算是军系的人,平时最厌恶来学宫这种地方,莫非是皇上特谕千牛卫来暗中探察?稍迟片刻并不算不可通融的大事,这人要是在圣上面前添油加醋地诽谤我一番,说我故意刁难士子,那一时间,礼部员外郎脸上也涔涔落汗,他吃吃地道:“顾大人,方才下官不知顾大人身份,失礼了,实在失礼了。有大人一句话,那还有什么不可以的,下官立刻亲自送这名举子入场考试,大人尽管放心便是”。
那瘦高个的举子一直跪在门口仰着脸儿听两人说话,一听这话立时喜形于色,连忙磕头作揖地道:“多谢顾大人,多谢考官大人”。
他虽不知顾子杰拿的什么牌子,可是看他年纪轻轻,竟让那位考官为之色变,定是位身居上位的高官了。
顾子杰向考官拱手道:“如此,多谢了”,然后向那举子呵呵一笑道:“送你进去难,金榜题名更难,能不能鱼跃龙门,可全看你的本事了。”
他做了一件好事,心中也极为愉快,脚下飘飘,径向学宫正门走去。那位礼部员外郎松了口气,心有余悸地对那举子道:“快起来快起来,我送你进考场便是”。
“是,是,多谢考官大人”,那举子滂泪横流地站起身来,扭头瞧见顾子杰正要拐过帷幕,忙语声哽咽地高声道:“顾大人帮扶之恩,学生李白,此生不敢或忘!”
顾子杰刚刚拐过布帷,一听到这句话,脚下一绊,差点儿一个跟头跌进河里去。
……
太子爷坐了会儿,觉得有些无聊。太阳越升越高,腹中也感觉有些饥饿。他正想叫人把顾子杰找回来,只见一队五城兵马司的步快急急忙忙地跑了过来,手中拿的不是刀枪,却是扫帚、簸箕,几个吏目耀武扬威地喝道:“闲杂人等赶快回避,当今圣上要来考场巡视啦”。
太子听说他老子要来,吓了一跳,慌忙站了起来。那些步快们扫帚横飞,扫得尘土飞扬,不用他们赶,那些候在考场外的百姓早已忙不迭地避向街对面的树林子里。
卖茶水的小贩直呼晦气,也连忙招呼婆娘捡了茶具桌椅赶快挪地方,就在这时顾子杰脸黑黑地从布帷那一侧转了出来,李渔大喜,连忙道:“回来的正好,崔公公,你常常出宫采买,快介绍家象样的酒楼,咱们去饱餐一顿。”
崔公公听他调门儿挺大,吓了一跳,连忙压低了嗓门道:“太子爷谨声,可别叫人听见了”。高公公、于公公等人惯看他人脸色,看出顾子杰挺堵心的样子,只是任他们想破头,也不知他遇到了什么事。
顾子杰万万没想到那人居然是李白,心道:“不会那么巧吧,一定是巧合。”
这时又听说太子要去吃酒,更是挠头,他忙凑到太子身边,低声道:“太子,我们出宫甚久,时间长了恐陛下察觉,依微臣之见,我们去吃些饭茶,然后就赶紧去兵部吧”。
太子也低声笑道:“顾侍读不必担心,父皇一会儿要来巡视考场,一时半会儿回不了宫。咱们寻个去处,吃些酒茶,待我填饱肚子,就雇辆车去兵部搬东西”。在他想来,自已堂堂太子出面,于公公怎么也要给个面子,要点东西还不是手到擒来?
第389章 出奇之处
崔公公听了太子吩咐,忙领着大队人马重又杀上大街,七个人租了两辆马车,沿着大街前行,太子知道父皇要来学宫,还真怕被他发现,便嘱咐几人走得越远越好。
马车穿街走巷,过了好半晌儿,太子从车内瞧见路边一条胡同十分繁华,街口就有一家酒楼,旗幡招展,甚是热闹,于是敲着车栏儿叫于公公停车。
于公公一瞧这条胡同是百顺胡同,京师有名的***场所,不禁心中暗暗叫苦。
皇帝只此一子,对太子可说极为宠爱,加上皇上自已也常常偷偷出宫,所以就算知道太子私自出宫,顶多也就打他们几板子意思意思,所以这班太监才敢撺掇太子出宫,可要是被皇上知道他们把小太子带到***场合,那罪责可就不轻了。
可是他又不敢对太子明言,这位小太子好奇心太强烈,你越是不让他去的地方,他越有兴趣,好在他相中的只是街口那家酒店,进去赶快吃点东西尽早离开就是了。
于公公停下车子付了车钱,趁机对崔公公、高公公几个人说了几句,几个老太监连连点头,赶紧追上去护侍着太子拥往酒楼,生怕这匹野马一时兴起,又在这胡同里胡乱逛起来。
几个人上了楼,于公公可着最好的菜肴点了满满一桌子,十个人在临窗的雅间内吃喝起来。太子年纪不大,却好喝上几杯,可是他到底年纪小,酒量尚浅,饮了几杯已玉面通红,便叫魏彬推开窗子换气儿。
七月天,阳光明媚,空气也清新的很,夏风习习一吹,太子顿觉精神一振,他兴致勃勃地起身给顾子杰几人倒酒,逼着他们也饮上几杯。
太子喝的正开心,听见窗外隐隐约约传来一阵丝竹之声,太子喜好音乐,不由伫杯凝神听了起来。
他对宫廷里传统的官乐全无兴趣,偏好民间俚曲、异域奇音,此时听那远远传来的曲子旖旎动听,用的虽是丝竹乐器,但风情与宫廷中音乐风格大不相同,不禁站起来凭栏远眺,兴冲冲地指着下边那一排排二层小楼的四合院道:“于公公,那是什么所在?”。
于公公与高公公对望一眼,吱吱唔唔地道:“呃老奴也不知道,想是商贾们请来的乐伎在唱曲儿吧”。
太子击掌道:“有酒无乐怎么行?快去唤一个来,我也要听听小曲儿”。崔公公苦着脸吃吃艾艾不肯动弹,恰在这时老板见这一桌客人大方,亲自端了一尾大鲤鱼送进雅间加菜,太子回首招唤他道:“店家,我听那边有丝竹之声,甚是得趣,快去给我唤一个来,我要听听曲儿”。
那店家见他坐在主位,便知这小公子年纪虽小,却是这群书生的头头,他向窗外张望一眼,陪笑道:“客官,那儿的乐伎是不外出的,客官要听曲儿,那得上门去听了”。
太子听了好奇,问道:“喔?是乐伎吗?怎么这般托大,又不是不付他银两,奈何如此托大?”。
店家见他年幼,料他还不甚明白,不过旁边那几个书生人人面露怪异神色,说不定却是风流场中常客了,他笑道:“客官有所不知,这条胡同的姑娘都是有身份的人,平素只接待些达官贵人、富家公子,轻易是不会抛头露面的。
传来丝竹雅乐的那一家叫莳花馆,更是咱百顺胡同的翘楚。馆里标致的姑娘最多,那儿的老鸨一秤金调理的姑娘个个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平素出入的又大多是有身份的风流名士、达官贵人,我这酒楼排场还小,是请不来人家姑娘的”。
此时的太子爷还是个不开窍的童子,对于女色全无兴趣,只是有心叫人来唱个曲儿罢了,听说那里的乐伎不外出,顿时意兴索然。
店家又道:“小公子要是想去见见世面,莳花馆到真是个好去处,那儿现在当红的姑娘三宝儿、可卿儿可是艳冠群芳啊,小公子如此俊俏的人品,她们一定欢喜得很呐。馆里还有三个更标致的小姑娘,还未梳栊呢,都是一水儿的清倌人呐。
这三个年纪虽小,都是一副美人胚子,一个叫春村儿,吹得一口好箫;一个叫孙蜜儿,弹得一手好琴;还有一个高姐儿,歌舞俱佳,这三人才情相貌十分的出众,年纪也和小公子相仿呢”。
顾子杰顾不得去琢磨这几个青楼女子的技艺,连忙对店家道:“去去去,少来饶舌,我们几个什么世面没见过?我们这位小公子,尊贵着呢,哪有纡尊降贵去见一个歌伎的道理?快下去吧”。
他本想捧捧太子,让他自恃身份,打消了听曲儿的念头,谁料太子爷却笑眯眯地道:“不妨的,不妨的,你说的这三人一个善吹箫,一个善弹琴,还有一个善于歌舞,那这三人倒是绝配了,不过我听这试奏的曲子如果便是出自她们之手,乐理也不过一般”。
高公公等人提心吊胆的生怕太子一时兴起,真的上门去听曲儿,一听他这话提着的心才放了下来,纷纷符合道:“那是,那是,公子什么场面没见过?且不去理会,咱们饮酒”。
店家见太子甚是随和,又凑趣说道:“此时奏乐的未必是这几位姑娘呢,几位客官不去见识一番她们的才情,以后想看时可就少了一位了”。
李渔闻言登时奇道:“怎么会少了一个?”
店家道:“听说有位姓严的商贾看上高姐儿了,花了大把银子要聘她为妾呢,高姐儿这几日整天介以泪洗面、甚不开心呢”。
顾子杰听了甚觉奇怪,不由问道:“甚么?哪有这回事?嫁人作妾也好过这生张熟李的卖笑生涯,她有什么不开心的?”
店家道:“客官想是不常在欢场走动,不知这欢场的风气。若是个寻常的姑娘,有人为她赎身得脱火坑,那自然是求之不得。可是高姐儿年纪尚幼,已是这里有名的清倌人,将来必定大红大紫的,举凡名妓都以嫁给官家和文人为荣,谁若是被商贾之人量珠聘去,那可是窝囊透顶的结局,她如何甘心呐”。
太子听了觉得有趣,他兴冲冲地一拍桌子道:“走,我们便去看看,这三位乐伎,到底有何出奇之处”。
第390章 插一杠子
李渔当即起身,这话一出口,其余六人齐齐叫苦,太子爷出宫已然是大忌,若是被皇帝知道了,那顾子杰一行六人势必吃不了兜着走。
然而,在让太子爷去诳青楼,这要是一旦东窗事发,哪里是顾子杰等人所能顶缸的,只是现如今太子兴致勃勃,也不能当即否决他的观点,是以其余六人心中委实苦不堪言。
崔公公年纪老迈,连忙说道:“时辰太晚了,公子,咱们还是改天再去吧,莫忘了一会儿咱们还有要事在身呐。”
顾子杰也急道:“是啊,公子,那种地方还是少去为妙,若是被令尊知道了,可少不了一番责罚”。
这几人里崔公公、高公公等个说到底只是个奴才,可他却是太子侍读,负有教导太子的责任,唆使太子去青楼妓院,那罪过可轻不了。
就算当今皇帝顾忌皇家体面,不敢把太子的事声张出去,随便找个律令的罪名同样能轻而易举地整死他。虽说“教坊司”,官家不但自已买卖人口开妓院,还把一些犯官的妻妾女儿送进去做免费妓女,可说是做尽了缺德事,但是法典中却堂而皇之有这么一条:严禁官吏宿倡,违者杖六十。
虽说这一条律令根本就不曾被人遵守过,全国上下也一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不代表这条律法就失效了。皇帝只要以这个名义整治他,大汉将军们甩开膀子和他的屁股来六十板子亲密接触,不死也残了。
太子见他们纷纷阻止,还抬出父皇来压他,只好闷闷不乐地道:“罢了,不去便是了,这儿也不行,那儿也不行,实在扫兴”。
顾子杰等人生怕太子一会又变了心思,大家也没有心思再轻酌浅饮,匆匆吃过了饭,于公公赶紧会账带着太子下了楼。几人站在楼口正想叫几辆车来,就见一个四十出头的马脸汉子领了几个粗壮的仆役大步走来,边走边气冲冲地训斥道:“不是说好三日后来带人的么?郭淮那狗才怎地又变了主意?”
旁边一个身材矮小、一溜小跑跟着他的男人陪笑道:“梁大爷,听说五城兵马司有个吏目也看上高姐儿了,出的银子比您多呐,一秤金两口子想是起了贪心,要说大爷您家财万贯,可不在乎再多拿些银子出来,只是您干的是起居建筑的生意,如果得罪了五城兵马司的人”。
那被称为梁大爷的马脸汉子霍地站住脚步,冷笑着瞥了他一眼,阴阴地道:“张方,你受了郭淮多少好处?在老子面前替他说道?”
张方脸色一变,忙道:“大爷,瞧您这话儿说的,谁远谁近我还不知道吗?我怎么会胳膊肘儿往外拐帮过郭淮说话呢?”
梁大爷呸了一声,骂道:“谁远谁近?你这狗才就是跟银子近,老子拿出五千两白银为高姐儿赎身,他还想要多少,嗯?那是整整五千两白花花的银子啊,高姐儿那地方是镶了金了还是嵌了玉了?值得这许多银子?我呸,做他的春秋大梦,文书都写定了的,他敢反悔?走,老子今儿就上门提人,我看谁敢拦我!”
太子一听居然有抢亲的戏码看,方才摞下的心思又活泛起来,他兴冲冲地一扯顾子杰,说道:“快走,跟去看看热闹”。
“哎!”顾子杰一把没拉住,李渔已一溜烟儿跟在那几个人后面走去,顾子杰顿了顿脚,和崔公公几个人匆忙追了上去。
这条街处处矮墙,花树缤纷,一处典雅的院落前,小门儿上挂着块黑漆金地儿的匾额:“莳花馆”。那位梁老爷已带着人冲了进去,太子一马当先,也兴致勃勃地跟进了院去,一进门儿就是个阔大的天井,廊下倚柱儿是一张张的小方桌子,寻香客一般就坐在这儿喝点茶,挑选下姑娘,由于天色尚早,廊下根本没有客人。
天井上方的二楼一圈儿小房子,每间每户都不大,门口挂着牌子,这是最普通的娼寮,再往后第二进院落才是红姑娘们的温柔乡,档次明显差了好多。
顾子杰几人慌忙地追进门来,只见院落中通向后院的小门儿开着,那姓梁的商贾领着人已冲向第三进院落,太子美不滋儿的跟在他们身后,顾子杰生怕他有什么闪失,连忙领着五个太监追了上去。
太子爷肯看有热闹可看,如何舍得走,又是瞪眼又是哀求的正和顾子杰、崔公公几个人纠缠,一见那人领了四个壮汉冲进后院去了,忙也追了上去。
追到第三进院落,闻声迎出来的一个文弱男人已被姓严的揪住领子正在大吵,顾子杰几人扯了太子就要离开,太子有热闹肯看,怎么肯走,他涎着脸又是哀求又是瞪眼,软硬兼施就是不肯离开。
那文文弱弱的男人就是乐户郭淮,他陪笑对严宽道:“梁老爷,何必这么生气呢?我收了你的银子,当然不会反悔,只是高姐儿从五岁就跟了我们夫妻,一时不舍得离开,伤心之下身子也带了些毛病,梁爷还差这一时半会儿的?不过多候上几日罢了”。
梁大爷颊上带毛的黑痣都在抖动着,他满脸狞笑地道:“放屁,表子无情、戏子无义,她一个卖的会舍不得你们这对龟公龟婆?听说你们正在另找买家,还是个芝麻绿豆官儿,嘿嘿,可是虚张声势吓唬老子么?我可是付过钱的,有文书在手,见官我也不怕。”
一个穿着浅紫色衣衫的中年妇人急急忙忙地从左侧厢房中迎了出来,老远的就笑嘻嘻地道:“哟,梁大爷,瞧你这话儿说的,高姐儿可是我的养女呢,将来要跟了你,你还是我的便宜女婿呢,怎么就伤了和气?”。
乐户虽比普通平民还要低一等,属于贱民,但是商人也是贱民,身份上并不比她高,加上这位梁老爷又是莳花馆的常客,彼此熟了,所以一秤金敢跟他开些粗俗的玩笑。
这一秤金四十多岁,皮肤白白嫩嫩,脸上虽有些细微的皱纹,但一双灵活的媚目秋波荡漾,仍颇具动人的风韵。
她这一插科打诨的,梁老板也不好再板着脸了,他松开郭淮冷笑道:“五千两银子,这女婿当得可不便宜呀。一秤金,少跟我嘻皮笑脸的,你说没有反悔,好,就当我听错了,反正她现在迎的是我,三日后迎的还是我,这择日不如撞日了,我今日就要和她成就好事,你看如何?”
一秤金脸色一变,强笑道:“梁大爷,高姐儿虽说许给了你,可是毕竟我夫妻养她这么大,怎能没有一点感情?如今这孩子身子不舒服,娇娇怯怯的,我们夫妻看着都心疼,往后儿她可就是你的枕边人了,你就不心疼?”
一秤金说着狠狠剜了丈夫一眼,郭淮缩了缩脖子,没有吭气儿。原来这位梁老板名叫梁琦,是这莳花馆的常客,那日在二进院子睡了一个相好的红姑娘,就在这儿过夜了,早上一推后窗,恰看见高姐儿在后院经过,这一眼瞧见七魂就失了三魂。
梁琦是个满身铜臭的生意人,本来不好吟风赏月、听曲念诗那套玩意儿,为了附庸风雅取悦这个清倌人儿,也忍痛花了大把银子去装了几天斯文人,可是几番下来却连人家的小手都没摸到。
他一想这般钝刀子割肉,还不如一锤子买卖利索,干脆舍了大把的银子想把这勾魂儿的小美人弄回家去品尝个够。当日正好一秤金正生着病,她的丈夫郭淮打理生意,虽说青楼本是销金窟,五千两银子对他来说也不是个寻常数目,他一盘算从山西大同买来高姐儿时只花了八百文钱,如今养了八年就可以换回五千两银子,当下忙不迭答应了,还立了文书画了押。
事后一秤金听说老公自做主张,不由把他骂了个狗血喷头,她在***场中打滚了半辈子,高姐儿将来能为她赚回多少银子,自然心中有数,再加上那小姑娘听说郭淮把她卖给了一个商人,心中悲切,着实大哭了几场,这一来连郭淮也有了悔意。
可是已经立过文书的事如何反悔?两口子盘算来盘算去,想着放出风声,诳说五城兵马司一个吏目看上了高姐儿,想以官威压他。
其实五城兵马司算不得大衙门,只是京城的一个普通治安单位,吏目更连官儿都算不上,只是一部份小吏的头头,平时跟在巡城御史后边游游街坊,听候使唤、摇旗呐喊的主儿,不折不扣的听差跑腿。
五城兵马司的小吏其实挺可怜,除了抓几个鼠窃,派街坊打扫街道清理阴沟、检查商贩的升斗称是否准确以及鞭打随便大小便的蠢民外,根本无权管理或执法,满京城都是权贵,他们能管谁?
可就是这样一个小吏,想压商人一头还是很容易的,梁琦既然在京师做生意,总该怕这治安、城管、卫生防疫一把抓的衙门吧?想不到通过张方把话儿透给他了,这梁琦竟不在乎,仍然找上门儿来,两口子一时还真不?( 魔争 http://www.xlawen.org/kan/802/ )
他心中高兴,口中还得客套一番,连忙谦让道:“太子爷,这可不妥,这都是您喜欢的东西,就算要赏赐臣下,五位公公也该人人有份儿才对”。
太子听了笑骂道:“少撇清,他们吃宫里的,拿宫里的,连个家也没有,这些东西给了他们拿去何用?快去雇车吧”。
赵公公也苦着脸道:“顾相公,你就别推辞了,我这身子骨儿可快受不了了,哎哟,这个坛子刚刚的没觉着这么沉呐,现在可快滴溜不住了”。
旁边于公公等人也都连连点头,虽然他们都是听使唤的奴才,可没干过多少力气活儿,背了这半天东西,又累又乏,又不敢把太子买的东西随便扔掉,现在只盼着把这些东西快快脱手,至于给谁,那就无所谓了。
于是,顾子杰和太子肩并着肩儿,挤出人群向街上行去。由于人多,这些太监生怕太子有失,习惯性地四前四后护侍着,腰杆儿略略地弯着,看起来就象侍候一位贵介公子出行。
可是他们的打扮却也是书生模样,叫人瞧见就显得有点儿怪异了。一行人还不自觉,就这么排成两列纵队,扛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去顾子杰家燎锅底去了。
顾子杰雇了辆大车,把东西一股脑放在车上,赵公公、高公公、崔公公三个岁数大的太监陪着太子和侍读坐在大车上,其他几个年轻些的只好屈尊随在车后,直奔相国寺街。
太子虽然胆大胡闹,可也担心太子私自出宫的事传得尽人皆知,所以路上便吩咐顾子杰和五个太监,只说几人全是太子侍读,反正民间百姓也不知道太子爷身边有多少侍读的文人,今儿去顾家是欢迎同僚进京,特意买了礼物相送的,几个太监都唯唯喏喏地应了。
李莲儿待顾子杰走了,只觉胸中气闷,稍稍吃了点东西,便再也难以下咽,自去炕上歇了会儿,又坐起来练了阵儿吐纳功夫,觉得胸臆间舒服了许多,刚刚缓过劲儿来,门前铜环扣动,就听见相公在外边唤她:“莲儿,快来见过客人”。
今天董瑶、李云儿、妞妞几人带着乐乐出门,本来也要叫上李莲儿,可李莲儿这丫头向来保守,古代妇人一般不会出门,出门也要相公作陪。
而此时相公本该在宫中,李莲儿听闻,自然又惊又喜,怎地相公今日回来的如此早?她匆匆下地迎出门去,只见**个青袍长褂、秀才打扮的人正站在门外,个个肩扛手提拿着不少东西,顾子杰迎上前来笑道:“莲儿,这几位都是东宫中太子殿下的侍读,是我的同僚,听说我刚刚来到京师,特意买了礼物前来看望”。
赵公公、崔公公等人听了都努力扮出一脸和霭的笑容,各自把头连点,满面带笑七嘴八舌地道:“是啊是啊,我等皆是顾相公的同僚,今日特来府上探望”。
这五人文化水平有高有低,有的叫顾夫人,有的叫小娘子,于公公等二个年纪轻,又是从小在宫中长大,更不知道该怎么称呼李莲儿,也不管自已比顾子杰岁数大小,干脆叫她顾家嫂子。
第387章 一行七人
今天董瑶、李云儿、妞妞几人带着乐乐出门,本来也要叫上李莲儿,可李莲儿这丫头向来保守,古代妇人一般不会出门,出门也要相公作陪。
而此时相公本该在宫中,李莲儿听闻,自然又惊又喜,怎地相公今日回来的如此早?她匆匆下地迎出门去,只见**个青袍长褂、秀才打扮的人正站在门外,个个肩扛手提拿着不少东西,顾子杰迎上前来笑道:“莲儿,这几位都是东宫中太子殿下的侍读,是我的同僚,听说我刚刚来到京师,特意买了礼物前来看望”。
赵公公、崔公公等人听了都努力扮出一脸和霭的笑容,各自把头连点,满面带笑七嘴八舌地道:“是啊是啊,我等皆是顾相公的同僚,今日特来府上探望”。
这五人文化水平有高有低,有的叫顾夫人,有的叫小娘子,于公公等二个年纪轻,又是从小在宫中长大,更不知道该怎么称呼李莲儿,也不管自已比顾子杰岁数大小,干脆叫她顾家嫂子。
李莲儿听说是和相公共事的同僚,不敢怠慢,连忙将他们迎了进来,这几个人一进了屋子赶紧的把太子买的乱七八糟的东西东摆西放一气儿,找个地方坐了捶着胳膊腿儿。这些人拿的礼物五花八门,连石英片染的窗花、咸菜坛子、绘着八仙的装油的葫芦都有,往屋里这一放,炕上地上到处都是。
太子站在人堆儿后面,最后一个跨进门来,他也是一副小书生打扮,一身青袍,头戴布巾,手里拿着啃了一半的“胡炉饼”,他几步蹦到李莲儿身边,将三挂珍珠和一包上好的宣纸一起往炕上一扔,笑嘻嘻地对幼娘道:“莲儿姐姐,我也来啦”。
李莲儿一怔,见他年纪尚小,不禁又惊又奇:“这么小的书生也是太子身边的人吗?”她瞧着这书生有些面熟,却记不起什么时候见过。顾子杰忙上前道:“这位咳咳,也是我的同僚,娘子可记得那日在相国寺见到的小公子?”
李莲儿啊了一声,又惊又喜地道:“记得了,记得了,原来小公子也是太子爷身边的伴读,快快请进”。
李莲儿见这位小书生年纪和三弟李丰收相仿,感觉很是亲切,向他笑道:“快进屋坐吧,你是相公的同僚,该当叫我嫂子才是”。
李渔只有一个弟弟幼时就夭折了,李家的龙子龙孙虽多,又全都撵出京去了,平时还真没叫过别人嫂子,他侧着头想了想,觉得有李莲儿这么个嫂子感觉也不错,遂欢欢喜喜地改了口。
李莲儿笑着答应一声,正准备烧水沏茶,赵公公急忙拦住,呵呵笑道:“夫人不用客气了,顾侍读一会要请诸位同僚去酒楼饮酒,我们来家里坐坐便离开的”。
这些人真是累了,太子却仍精力充沛,在屋里屋外四处乱窜。看见些在宫里从未见过的东西就新奇地扯着公鸭嗓子喊嫂子。李莲儿自到了京城颇有些想念家乡的亲人,太子长得眉清目秀,调皮劲儿象极了她的弟弟,李莲儿也很喜欢他,所以总是耐着性子解释一番。
到后来太子又见到院中那口水井,眼见木轱辘上系着绳子,用木桶绞动,就可以汲上甘甜清冽的井水,顿时玩心大起。他听李莲儿说明用法,看见顾家的水缸只剩了半缸水,立即兴致勃勃地一桶桶绞着水往水缸里灌。
高公公、赵公公几个人见太子干这粗活儿,也顾不得疲乏了,连忙抢出来要帮忙,太子正玩的不亦乐乎,哪肯放手,到底把水缸都灌满了才意犹未尽地放弃。
几个太监方才就心惊肉跳地站在井边生怕他有个闪失,见他总算罢手了,生怕他又想出什么新鲜点子胡闹,连忙趁机向李莲儿*辞,一行人出了院子,顾子杰故意落在后面,待他们走远些了,回头对李莲儿道:“幼娘,你气色好差,脸颊潮红的,是不是不舒坦,要不回头我带你去看看郎中吧。”
李莲儿打起精神笑道:“我的身子哪有那么金贵?相公放心吧,许是胃里寒,有些不舒服,我歇会儿就好了,你快去陪客人吧,可别失了礼仪。”
她拍打着顾子杰扛东西时肩头落下的灰尘,微笑着说:“太子爷真是个奇怪的人,身边的侍读有的快给人当爷爷了,有的却是不大的孩子,他们在朝里也是大人物吧?不过我觉得他们都不如相公有威仪呢”。
“那是!”顾子杰挺了挺胸,回头看看,五个大太监、一个小毛孩儿,光看模样怎么看也是自已最有威仪呀。
他‘甚有威仪’地向爱妻一笑,说道:“回去吧,不舒服就歇着,东西先别拾掇了。等再过些日子,相公买个丫环回来伺候你,我的莲儿也该享享福了”。
……
一行七人,游街串巷,来到国子监门前,顾子杰望着宏伟建筑,不禁感慨。
国子监会试,一般是在府试第二年二月举行,届时全国举子云集京城作垂死挣扎,其悲壮情形比诸现在高考时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还要激烈。
举子式刚刚举行完,顾子杰便是今年的举人,而还要在等两年才会在国子监,最后会试。
不过正因为举子试完毕,全国各地的学子,读书数十载,无一不是向往京师,而此时,这里依旧是繁华热闹。
今天礼部要请圣谕、祭苍天、拜孔子,诸多礼仪十分繁琐,现在街上还有一群群的举子们匆匆忙忙地赶往学宫来到此地。
你千万不要以为这国子监只是简简单单的三年考试一次就完事儿了,其实每年都有些地方大试。
顾子杰瞧见那些背着包袱、抱着笔墨的考生,一时好奇,也赶往学宫去看热闹。顾子杰知道他不玩够了,必定没有心思去做大事,只好和赵公公等人陪着他一路东摇西晃地赶往学宫。
大唐有些规模的城市都建有学宫,学宫既是当地学子们苦读的地方,同时也是孔庙,京师的孔庙自然是全国最大的学宫。
第388章 不期而遇
太子兴致勃勃,顾子杰等人自是意气相随,一行七人来到学宫前,只见门楣上高高的金字匾额写着“万世师表”四个大字,泮池外边石桥正前方竖着一块两米高的禁碑:“文武官员至此下马”。
这也是规矩,甭管多大的官儿,到了学宫这儿都得下轿下马步行而入,就连皇上来此,也要下马车,步行学宫。
而文人们做了大官,都会回来祭拜孔老夫子,算是衣锦还乡、炫耀后进。至于武将,哪怕官居一品、权倾朝野,大老远的看见学宫二字也绕着走,没办法,学宫里的老学究们认准了半部论语治天下,道德文章世无双,武人进去是要受岐视的。
这处学宫虽大,仍是装不下全国考生,现在依着宫墙又搭了三排的木棚充作考点,周围以布帷遮住,派兵丁严加把守。
李渔出宫少,也没正式来过这里,是以很是好奇,东瞅西看,慢悠悠走了进去。
便在这个时候,钟鸣鼓响起,门前除了举子们的家人、仆人,还有些卖茶水点心的小贩,已经一个举子也不见了,也就相当于二十一世纪的上课铃响起了。
李渔顿觉无趣,见大槐树下有个茶水摊子,便走过去坐了,崔公公赶忙唤过小二,要了茶水、点心,瓜子,陪着太子在树下闲聊。
顾子杰看看太阳,估计也就上午十点多的样子,要去兵部时间还充裕的很,这才放下心来,他对太子说了一声,沿着泮池慢慢西行,想瞧瞧这些举子们考八股的模样,只是布帷遮得太严实,每隔几步又有一名官兵把守,稍*近些都被人大声呵斥,顾子杰逛了一阵无趣,正要转身往回走,忽地一个举子挟着个包袱急匆匆地与他擦肩而过,直奔布帷围成的试门,那举子满头大汗,举着试贴惶急地道:“兵大哥,学生因故来得晚了,又走错了地方,迟了些许时间,请兵大哥通融一下,让我进去吧”。
顾子杰好奇地停下脚步,转身瞧去,门口站着四名兵丁,其中一个小旗挥手道:“会试如此大事也能耽搁?报名时间已过,我们可不敢做主放你进去”。
那举子急得满头大汗,一边苦苦哀求,一边连连作揖:“各位兵大哥,学生十年寒窗苦读不辍,为的就是这一刻啊,不瞒各位兵大哥,学生昨夜还苦读至三更天呐,只恨路上撞了一个无赖,被他扯住纠缠不休,因此耽搁了时辰,请各位多多帮忙啊”。
顾子杰打量这举子,见他二十五六岁年纪,粗眉大眼,皮肤黝黑,身材又高又瘦,穿着一袭青衫,空荡荡的象个竹竿儿似的。
这人说着探手入怀,将身上揣的银两都掏了出来,一股脑儿塞在那兵丁手中,陪笑道:“各位兵大哥多多通融,大恩大德,学生没齿不忘”。
那兵丁见他塞来足有十多两纹银,眼中顿时露出贪婪的神色,只是这科考重地里边关卡层层,过了他这一关,也进不得科场,他一个大兵,可没有权力送他进去,他只好遗憾地将银子扔回那举人怀中,摇了摇头,不再言语。
那举子见此情景,急得额上汗水涔涔而下,自已竟恍若未觉,连擦都顾不得擦一下,仍然扯着那小旗不断哀求,其他几名兵丁见他赖着不走,都大声呵斥起来,里边一个礼部官员闻声走了出来,袍袖一甩,冷斥道:“什么人在门口喧哗?”
那礼部官员只是个小小的礼部员外郎,可是这举子情急之下也顾不得了,他噗嗵一声跪倒在地,高声道:“大人救我,大人救我,学生因故迟了一刻,不得进场,请大人千万开恩,放我进去吧”,说着那举子磕头如捣蒜,顾子杰本不在意,待听到他磕得地面咚咚直响,才怵然心惊,一时大起同情。
礼部员外郎白眼一翻,冷冷地道:“朝廷开科取士,是要选拔人才、为国效力的,连会试这样大事都能迟到,你这样的人也能入朝为官吗?回去再好好读几年圣贤书吧”。
那举子听了语声哽咽,伏在地上竟而爬不起来,只是不断磕头,竟连哀求的声音都发不出来了。顾子杰见了极为不忍,忍不住讲情道:“这位大人,他迟了不过一刻钟而已,断不会出现泄题作弊的可能,不如放他进去吧。大人也是读书人,当知苦读不易啊”。
礼部员外郎冷冷一笑,斜着眼睛瞥他一眼,不屑地道:“你是什么人?”
顾子杰道:“在下顾子杰,也是一个读书人,读书人辛苦半生出头之路唯有科场一条路,事关人家一生前程,大人就开恩帮帮他吧”。
礼部员外郎嗤了一声,阴阳怪气地道:“科场是什么地方?科举是何等大事?如此神圣庄严之事,岂能容人循私?”
顾子杰见他一副厌人嘴脸,忽地想起《连升三级》里东厂魏忠贤派人送进考场的张好谷来,他心中一动,都说厂卫横行、人人侧视,不知我这面牌子牌子管不管用。他见四下没有熟识的人,便探手入怀摸了那面玉牌出来,在礼部员外郎面前一举,微笑道:“大人,正因科考是人生头等大事,还请大人稍为通融,功德无量啊”。
礼部员外郎瞧见顾子杰手中的千牛卫令牌,顿时心头一寒,京师里逍遥的千牛卫十有**是北镇抚司那班噬血魔头,这个衙门随便出来一个千牛卫校尉,也够他这个小小的员外郎喝一壶的了,何况看这人眼中的玉牌必是千牛卫中的高级军官。
千牛卫什么时候连科举的事儿也管起来了?他们也算是军系的人,平时最厌恶来学宫这种地方,莫非是皇上特谕千牛卫来暗中探察?稍迟片刻并不算不可通融的大事,这人要是在圣上面前添油加醋地诽谤我一番,说我故意刁难士子,那一时间,礼部员外郎脸上也涔涔落汗,他吃吃地道:“顾大人,方才下官不知顾大人身份,失礼了,实在失礼了。有大人一句话,那还有什么不可以的,下官立刻亲自送这名举子入场考试,大人尽管放心便是”。
那瘦高个的举子一直跪在门口仰着脸儿听两人说话,一听这话立时喜形于色,连忙磕头作揖地道:“多谢顾大人,多谢考官大人”。
他虽不知顾子杰拿的什么牌子,可是看他年纪轻轻,竟让那位考官为之色变,定是位身居上位的高官了。
顾子杰向考官拱手道:“如此,多谢了”,然后向那举子呵呵一笑道:“送你进去难,金榜题名更难,能不能鱼跃龙门,可全看你的本事了。”
他做了一件好事,心中也极为愉快,脚下飘飘,径向学宫正门走去。那位礼部员外郎松了口气,心有余悸地对那举子道:“快起来快起来,我送你进考场便是”。
“是,是,多谢考官大人”,那举子滂泪横流地站起身来,扭头瞧见顾子杰正要拐过帷幕,忙语声哽咽地高声道:“顾大人帮扶之恩,学生李白,此生不敢或忘!”
顾子杰刚刚拐过布帷,一听到这句话,脚下一绊,差点儿一个跟头跌进河里去。
……
太子爷坐了会儿,觉得有些无聊。太阳越升越高,腹中也感觉有些饥饿。他正想叫人把顾子杰找回来,只见一队五城兵马司的步快急急忙忙地跑了过来,手中拿的不是刀枪,却是扫帚、簸箕,几个吏目耀武扬威地喝道:“闲杂人等赶快回避,当今圣上要来考场巡视啦”。
太子听说他老子要来,吓了一跳,慌忙站了起来。那些步快们扫帚横飞,扫得尘土飞扬,不用他们赶,那些候在考场外的百姓早已忙不迭地避向街对面的树林子里。
卖茶水的小贩直呼晦气,也连忙招呼婆娘捡了茶具桌椅赶快挪地方,就在这时顾子杰脸黑黑地从布帷那一侧转了出来,李渔大喜,连忙道:“回来的正好,崔公公,你常常出宫采买,快介绍家象样的酒楼,咱们去饱餐一顿。”
崔公公听他调门儿挺大,吓了一跳,连忙压低了嗓门道:“太子爷谨声,可别叫人听见了”。高公公、于公公等人惯看他人脸色,看出顾子杰挺堵心的样子,只是任他们想破头,也不知他遇到了什么事。
顾子杰万万没想到那人居然是李白,心道:“不会那么巧吧,一定是巧合。”
这时又听说太子要去吃酒,更是挠头,他忙凑到太子身边,低声道:“太子,我们出宫甚久,时间长了恐陛下察觉,依微臣之见,我们去吃些饭茶,然后就赶紧去兵部吧”。
太子也低声笑道:“顾侍读不必担心,父皇一会儿要来巡视考场,一时半会儿回不了宫。咱们寻个去处,吃些酒茶,待我填饱肚子,就雇辆车去兵部搬东西”。在他想来,自已堂堂太子出面,于公公怎么也要给个面子,要点东西还不是手到擒来?
第389章 出奇之处
崔公公听了太子吩咐,忙领着大队人马重又杀上大街,七个人租了两辆马车,沿着大街前行,太子知道父皇要来学宫,还真怕被他发现,便嘱咐几人走得越远越好。
马车穿街走巷,过了好半晌儿,太子从车内瞧见路边一条胡同十分繁华,街口就有一家酒楼,旗幡招展,甚是热闹,于是敲着车栏儿叫于公公停车。
于公公一瞧这条胡同是百顺胡同,京师有名的***场所,不禁心中暗暗叫苦。
皇帝只此一子,对太子可说极为宠爱,加上皇上自已也常常偷偷出宫,所以就算知道太子私自出宫,顶多也就打他们几板子意思意思,所以这班太监才敢撺掇太子出宫,可要是被皇上知道他们把小太子带到***场合,那罪责可就不轻了。
可是他又不敢对太子明言,这位小太子好奇心太强烈,你越是不让他去的地方,他越有兴趣,好在他相中的只是街口那家酒店,进去赶快吃点东西尽早离开就是了。
于公公停下车子付了车钱,趁机对崔公公、高公公几个人说了几句,几个老太监连连点头,赶紧追上去护侍着太子拥往酒楼,生怕这匹野马一时兴起,又在这胡同里胡乱逛起来。
几个人上了楼,于公公可着最好的菜肴点了满满一桌子,十个人在临窗的雅间内吃喝起来。太子年纪不大,却好喝上几杯,可是他到底年纪小,酒量尚浅,饮了几杯已玉面通红,便叫魏彬推开窗子换气儿。
七月天,阳光明媚,空气也清新的很,夏风习习一吹,太子顿觉精神一振,他兴致勃勃地起身给顾子杰几人倒酒,逼着他们也饮上几杯。
太子喝的正开心,听见窗外隐隐约约传来一阵丝竹之声,太子喜好音乐,不由伫杯凝神听了起来。
他对宫廷里传统的官乐全无兴趣,偏好民间俚曲、异域奇音,此时听那远远传来的曲子旖旎动听,用的虽是丝竹乐器,但风情与宫廷中音乐风格大不相同,不禁站起来凭栏远眺,兴冲冲地指着下边那一排排二层小楼的四合院道:“于公公,那是什么所在?”。
于公公与高公公对望一眼,吱吱唔唔地道:“呃老奴也不知道,想是商贾们请来的乐伎在唱曲儿吧”。
太子击掌道:“有酒无乐怎么行?快去唤一个来,我也要听听小曲儿”。崔公公苦着脸吃吃艾艾不肯动弹,恰在这时老板见这一桌客人大方,亲自端了一尾大鲤鱼送进雅间加菜,太子回首招唤他道:“店家,我听那边有丝竹之声,甚是得趣,快去给我唤一个来,我要听听曲儿”。
那店家见他坐在主位,便知这小公子年纪虽小,却是这群书生的头头,他向窗外张望一眼,陪笑道:“客官,那儿的乐伎是不外出的,客官要听曲儿,那得上门去听了”。
太子听了好奇,问道:“喔?是乐伎吗?怎么这般托大,又不是不付他银两,奈何如此托大?”。
店家见他年幼,料他还不甚明白,不过旁边那几个书生人人面露怪异神色,说不定却是风流场中常客了,他笑道:“客官有所不知,这条胡同的姑娘都是有身份的人,平素只接待些达官贵人、富家公子,轻易是不会抛头露面的。
传来丝竹雅乐的那一家叫莳花馆,更是咱百顺胡同的翘楚。馆里标致的姑娘最多,那儿的老鸨一秤金调理的姑娘个个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平素出入的又大多是有身份的风流名士、达官贵人,我这酒楼排场还小,是请不来人家姑娘的”。
此时的太子爷还是个不开窍的童子,对于女色全无兴趣,只是有心叫人来唱个曲儿罢了,听说那里的乐伎不外出,顿时意兴索然。
店家又道:“小公子要是想去见见世面,莳花馆到真是个好去处,那儿现在当红的姑娘三宝儿、可卿儿可是艳冠群芳啊,小公子如此俊俏的人品,她们一定欢喜得很呐。馆里还有三个更标致的小姑娘,还未梳栊呢,都是一水儿的清倌人呐。
这三个年纪虽小,都是一副美人胚子,一个叫春村儿,吹得一口好箫;一个叫孙蜜儿,弹得一手好琴;还有一个高姐儿,歌舞俱佳,这三人才情相貌十分的出众,年纪也和小公子相仿呢”。
顾子杰顾不得去琢磨这几个青楼女子的技艺,连忙对店家道:“去去去,少来饶舌,我们几个什么世面没见过?我们这位小公子,尊贵着呢,哪有纡尊降贵去见一个歌伎的道理?快下去吧”。
他本想捧捧太子,让他自恃身份,打消了听曲儿的念头,谁料太子爷却笑眯眯地道:“不妨的,不妨的,你说的这三人一个善吹箫,一个善弹琴,还有一个善于歌舞,那这三人倒是绝配了,不过我听这试奏的曲子如果便是出自她们之手,乐理也不过一般”。
高公公等人提心吊胆的生怕太子一时兴起,真的上门去听曲儿,一听他这话提着的心才放了下来,纷纷符合道:“那是,那是,公子什么场面没见过?且不去理会,咱们饮酒”。
店家见太子甚是随和,又凑趣说道:“此时奏乐的未必是这几位姑娘呢,几位客官不去见识一番她们的才情,以后想看时可就少了一位了”。
李渔闻言登时奇道:“怎么会少了一个?”
店家道:“听说有位姓严的商贾看上高姐儿了,花了大把银子要聘她为妾呢,高姐儿这几日整天介以泪洗面、甚不开心呢”。
顾子杰听了甚觉奇怪,不由问道:“甚么?哪有这回事?嫁人作妾也好过这生张熟李的卖笑生涯,她有什么不开心的?”
店家道:“客官想是不常在欢场走动,不知这欢场的风气。若是个寻常的姑娘,有人为她赎身得脱火坑,那自然是求之不得。可是高姐儿年纪尚幼,已是这里有名的清倌人,将来必定大红大紫的,举凡名妓都以嫁给官家和文人为荣,谁若是被商贾之人量珠聘去,那可是窝囊透顶的结局,她如何甘心呐”。
太子听了觉得有趣,他兴冲冲地一拍桌子道:“走,我们便去看看,这三位乐伎,到底有何出奇之处”。
第390章 插一杠子
李渔当即起身,这话一出口,其余六人齐齐叫苦,太子爷出宫已然是大忌,若是被皇帝知道了,那顾子杰一行六人势必吃不了兜着走。
然而,在让太子爷去诳青楼,这要是一旦东窗事发,哪里是顾子杰等人所能顶缸的,只是现如今太子兴致勃勃,也不能当即否决他的观点,是以其余六人心中委实苦不堪言。
崔公公年纪老迈,连忙说道:“时辰太晚了,公子,咱们还是改天再去吧,莫忘了一会儿咱们还有要事在身呐。”
顾子杰也急道:“是啊,公子,那种地方还是少去为妙,若是被令尊知道了,可少不了一番责罚”。
这几人里崔公公、高公公等个说到底只是个奴才,可他却是太子侍读,负有教导太子的责任,唆使太子去青楼妓院,那罪过可轻不了。
就算当今皇帝顾忌皇家体面,不敢把太子的事声张出去,随便找个律令的罪名同样能轻而易举地整死他。虽说“教坊司”,官家不但自已买卖人口开妓院,还把一些犯官的妻妾女儿送进去做免费妓女,可说是做尽了缺德事,但是法典中却堂而皇之有这么一条:严禁官吏宿倡,违者杖六十。
虽说这一条律令根本就不曾被人遵守过,全国上下也一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不代表这条律法就失效了。皇帝只要以这个名义整治他,大汉将军们甩开膀子和他的屁股来六十板子亲密接触,不死也残了。
太子见他们纷纷阻止,还抬出父皇来压他,只好闷闷不乐地道:“罢了,不去便是了,这儿也不行,那儿也不行,实在扫兴”。
顾子杰等人生怕太子一会又变了心思,大家也没有心思再轻酌浅饮,匆匆吃过了饭,于公公赶紧会账带着太子下了楼。几人站在楼口正想叫几辆车来,就见一个四十出头的马脸汉子领了几个粗壮的仆役大步走来,边走边气冲冲地训斥道:“不是说好三日后来带人的么?郭淮那狗才怎地又变了主意?”
旁边一个身材矮小、一溜小跑跟着他的男人陪笑道:“梁大爷,听说五城兵马司有个吏目也看上高姐儿了,出的银子比您多呐,一秤金两口子想是起了贪心,要说大爷您家财万贯,可不在乎再多拿些银子出来,只是您干的是起居建筑的生意,如果得罪了五城兵马司的人”。
那被称为梁大爷的马脸汉子霍地站住脚步,冷笑着瞥了他一眼,阴阴地道:“张方,你受了郭淮多少好处?在老子面前替他说道?”
张方脸色一变,忙道:“大爷,瞧您这话儿说的,谁远谁近我还不知道吗?我怎么会胳膊肘儿往外拐帮过郭淮说话呢?”
梁大爷呸了一声,骂道:“谁远谁近?你这狗才就是跟银子近,老子拿出五千两白银为高姐儿赎身,他还想要多少,嗯?那是整整五千两白花花的银子啊,高姐儿那地方是镶了金了还是嵌了玉了?值得这许多银子?我呸,做他的春秋大梦,文书都写定了的,他敢反悔?走,老子今儿就上门提人,我看谁敢拦我!”
太子一听居然有抢亲的戏码看,方才摞下的心思又活泛起来,他兴冲冲地一扯顾子杰,说道:“快走,跟去看看热闹”。
“哎!”顾子杰一把没拉住,李渔已一溜烟儿跟在那几个人后面走去,顾子杰顿了顿脚,和崔公公几个人匆忙追了上去。
这条街处处矮墙,花树缤纷,一处典雅的院落前,小门儿上挂着块黑漆金地儿的匾额:“莳花馆”。那位梁老爷已带着人冲了进去,太子一马当先,也兴致勃勃地跟进了院去,一进门儿就是个阔大的天井,廊下倚柱儿是一张张的小方桌子,寻香客一般就坐在这儿喝点茶,挑选下姑娘,由于天色尚早,廊下根本没有客人。
天井上方的二楼一圈儿小房子,每间每户都不大,门口挂着牌子,这是最普通的娼寮,再往后第二进院落才是红姑娘们的温柔乡,档次明显差了好多。
顾子杰几人慌忙地追进门来,只见院落中通向后院的小门儿开着,那姓梁的商贾领着人已冲向第三进院落,太子美不滋儿的跟在他们身后,顾子杰生怕他有什么闪失,连忙领着五个太监追了上去。
太子爷肯看有热闹可看,如何舍得走,又是瞪眼又是哀求的正和顾子杰、崔公公几个人纠缠,一见那人领了四个壮汉冲进后院去了,忙也追了上去。
追到第三进院落,闻声迎出来的一个文弱男人已被姓严的揪住领子正在大吵,顾子杰几人扯了太子就要离开,太子有热闹肯看,怎么肯走,他涎着脸又是哀求又是瞪眼,软硬兼施就是不肯离开。
那文文弱弱的男人就是乐户郭淮,他陪笑对严宽道:“梁老爷,何必这么生气呢?我收了你的银子,当然不会反悔,只是高姐儿从五岁就跟了我们夫妻,一时不舍得离开,伤心之下身子也带了些毛病,梁爷还差这一时半会儿的?不过多候上几日罢了”。
梁大爷颊上带毛的黑痣都在抖动着,他满脸狞笑地道:“放屁,表子无情、戏子无义,她一个卖的会舍不得你们这对龟公龟婆?听说你们正在另找买家,还是个芝麻绿豆官儿,嘿嘿,可是虚张声势吓唬老子么?我可是付过钱的,有文书在手,见官我也不怕。”
一个穿着浅紫色衣衫的中年妇人急急忙忙地从左侧厢房中迎了出来,老远的就笑嘻嘻地道:“哟,梁大爷,瞧你这话儿说的,高姐儿可是我的养女呢,将来要跟了你,你还是我的便宜女婿呢,怎么就伤了和气?”。
乐户虽比普通平民还要低一等,属于贱民,但是商人也是贱民,身份上并不比她高,加上这位梁老爷又是莳花馆的常客,彼此熟了,所以一秤金敢跟他开些粗俗的玩笑。
这一秤金四十多岁,皮肤白白嫩嫩,脸上虽有些细微的皱纹,但一双灵活的媚目秋波荡漾,仍颇具动人的风韵。
她这一插科打诨的,梁老板也不好再板着脸了,他松开郭淮冷笑道:“五千两银子,这女婿当得可不便宜呀。一秤金,少跟我嘻皮笑脸的,你说没有反悔,好,就当我听错了,反正她现在迎的是我,三日后迎的还是我,这择日不如撞日了,我今日就要和她成就好事,你看如何?”
一秤金脸色一变,强笑道:“梁大爷,高姐儿虽说许给了你,可是毕竟我夫妻养她这么大,怎能没有一点感情?如今这孩子身子不舒服,娇娇怯怯的,我们夫妻看着都心疼,往后儿她可就是你的枕边人了,你就不心疼?”
一秤金说着狠狠剜了丈夫一眼,郭淮缩了缩脖子,没有吭气儿。原来这位梁老板名叫梁琦,是这莳花馆的常客,那日在二进院子睡了一个相好的红姑娘,就在这儿过夜了,早上一推后窗,恰看见高姐儿在后院经过,这一眼瞧见七魂就失了三魂。
梁琦是个满身铜臭的生意人,本来不好吟风赏月、听曲念诗那套玩意儿,为了附庸风雅取悦这个清倌人儿,也忍痛花了大把银子去装了几天斯文人,可是几番下来却连人家的小手都没摸到。
他一想这般钝刀子割肉,还不如一锤子买卖利索,干脆舍了大把的银子想把这勾魂儿的小美人弄回家去品尝个够。当日正好一秤金正生着病,她的丈夫郭淮打理生意,虽说青楼本是销金窟,五千两银子对他来说也不是个寻常数目,他一盘算从山西大同买来高姐儿时只花了八百文钱,如今养了八年就可以换回五千两银子,当下忙不迭答应了,还立了文书画了押。
事后一秤金听说老公自做主张,不由把他骂了个狗血喷头,她在***场中打滚了半辈子,高姐儿将来能为她赚回多少银子,自然心中有数,再加上那小姑娘听说郭淮把她卖给了一个商人,心中悲切,着实大哭了几场,这一来连郭淮也有了悔意。
可是已经立过文书的事如何反悔?两口子盘算来盘算去,想着放出风声,诳说五城兵马司一个吏目看上了高姐儿,想以官威压他。
其实五城兵马司算不得大衙门,只是京城的一个普通治安单位,吏目更连官儿都算不上,只是一部份小吏的头头,平时跟在巡城御史后边游游街坊,听候使唤、摇旗呐喊的主儿,不折不扣的听差跑腿。
五城兵马司的小吏其实挺可怜,除了抓几个鼠窃,派街坊打扫街道清理阴沟、检查商贩的升斗称是否准确以及鞭打随便大小便的蠢民外,根本无权管理或执法,满京城都是权贵,他们能管谁?
可就是这样一个小吏,想压商人一头还是很容易的,梁琦既然在京师做生意,总该怕这治安、城管、卫生防疫一把抓的衙门吧?想不到通过张方把话儿透给他了,这梁琦竟不在乎,仍然找上门儿来,两口子一时还真不?( 魔争 http://www.xlawen.org/kan/8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