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部分阅读
“过了五月就喊十六了。”柳氏微笑道:“虽然个头生得不小,其实心性还和孩子似的。我们老爷也舍不得就把她许人家,还要留她几年。”
柳氏这话隐隐带着拒绝的意思,陈氏不好再问下去,端坐着听戏。柳氏虽然看芳歌甚好,一则耀宗也才二十,婚事上并不着急。二则和芳歌才见过两面,并不晓得人家的性子如何,打听得她不曾订过亲也就罢了,三则耀宗的婚事还是要他父亲做主,做后母的遇见好的与他留意也罢了,并不是急得来的事。陈夫人不言语,柳氏也就专心听戏。
中午歇了戏吃毕午饭,陈氏因年纪大了困倦要午睡,就喊芳歌陪柳氏母女听戏,这边才开锣,王翰林突然使了管家过来请柳氏和英华回家,原来大伯不晓得怎么在书院里中了风。富春书院在富春县城外三里地,离梅里比枫叶村更近些,翰林老爷就把中了风的长兄抬回来,急唤柳氏回家料理杂务。
柳氏便和芳歌说:“家里有事不得不回,休要惊动你母亲,咱们悄悄儿回去也罢了。”
芳歌哪里肯,非要去请母亲起来,英华挽着芳歌的胳膊笑道:“夫人实是倦了才去歇息的,此时喊她起来,老人家走了困晚上又睡不着反而不美。咱们两家莫要行那些虚礼。改日得了闲,我下帖子请你过来耍。”
芳歌只得把柳氏母女送到门口,回来就见哥哥站在二门边怅然若失,不由伸出五指在李知远面前晃了晃,笑道:“哥哥,你发什么愣?”
李知远拍开妹子的手,笑道:“客人怎么好好的走了?”
芳歌便把英华大伯中风一事说与哥哥听。李知远想了一想,道:“母亲那里不是收着什么活络丸,中风能吃的么。你去和母亲说声儿,讨两丸来我送去,人家上回帮过咱们,她家有事咱们也不能袖手。”
芳歌只得去问陈氏,幸好陈氏眯在床上还不曾睡着,就取钥匙给芳歌取药,李知远寻了个小锦匣装着两丸药,到王家门首请守门的通报,说李家送药来。
那守门的甚是机灵,忙忙的把李知远请到厅上坐,到梧桐院门口央个婆子进去传话。
大伯睡在书房榻上,耀文和耀廷两个唬得六神无主,只晓得哭,耀宗已经被王翰林打发到县里请郎中去了,耀祖也被打发回枫叶村报信。翰林大人站在门口哎声叹气,家里的男人虽多,却是没有一个能到前头去招待客人的。柳氏情知大伯抬到了家里,后面必有大队人马过来,务必要赶在人来之前把耀宗住的地方收拾出来与亲戚们暂住,梨蕊这头看着人搬二少爷的东西出来,柳氏在那头看着人搬铺盖进去。家里只得儿媳妇黄氏和英华是闲人,柳氏和黄氏向来井水不犯河水,自然是不肯使儿媳妇的,想一想,英华昨日还和芳歌兄妹一起出去耍过,就命英华去前头。
李知远在厅里坐了一会,就见英华在两个婆子的陪同下进来,忙站起来,笑道:“方才听芳歌讲府上有人中风,我家现成有九珍活络丸,母亲让我送两粒来。”就将小锦盒奉上。
此药是与伯父吃的,英华不肯让婆子去接,恭恭敬敬双手接了过来,无意中指尖划过李知远的指头。李知远愣在那里,英华涨红了脸把锦盒交给一个婆子,因人命关天,也顾不得害臊,问:“这个丸药怎么吃?”
“用童子尿半碗热黄酒半碗化开吞服。”李知远也脸红了,“若是不见效还罢了,若是手脚能动弹了,使个人过去说一声儿,家里还有几粒,我都送过来。”
英华郑重谢过李知远,命婆子快把药送到后头去。
药已送毕,李知远却不舍得走,默默站在厅里赏玩王翰林的珍藏。英华沉默了一会,待要寻些话儿和李知远说罢,心里乱得和一团麻似的,实是寻不出话说,待要送客罢,又有些莫明其妙的不舍。英华头一回这般无措,涨红了脸站在那里进退不能。
李知远眼睛虽是盯着墙上的字画儿,其实对面墙上挂的是字还是画他都不晓得,全副心神都在十步之外的英华身上。
他两个这般诡异,陪英华过来的婆子只得用力咳嗽,恨不得用咳嗽声在两个人中间建一堵高墙。李知远甚为知趣,立刻微笑着说:“我回去了。”
英华微微点头,跟在他后面几步远送客。李知远转过身来,做揖道:“紧邻这般客气做甚,王小姐还是请回罢。”
“有劳李世兄送药来。”英华福了一福,轻声道:“奴全家感激都来不及,送送怎地。”
李知远又做揖,“莫要送了。”
英华又万福:“多谢李世兄。”
突然大门那边传来一阵吵闹声,一个颇有几分颜色的妇人手拉着一个**岁的男孩儿,怀里还抱着一个一两岁大的小娃娃奔了进来。守门的管家脑门上顶着五条鲜红的爪印,满头是汗跟在后头,看见英华小姐在前庭,连忙喊道:“二小姐,这妇人说是来寻大老爷的,小的拦都拉不住,还叫她抓烂了脸。”
那妇人听得英华是二小姐,哭声就大了起来,一边哭一边喊:“老爷有个三长两短,你叫我们娘仨可怎么活呀。”
大伯中风(下)
( )大伯家的大伯娘?好像年纪太轻了些……英华看着那妇人呼天抢地,不晓得怎么办才好。
李知远咳了一声,小声提醒:“怕是贵亲的外宅,先想法子拦下来,莫让她进二门。”
英华疑惑的看向李知远,李知远苦笑道:“听我的,拦住莫让她见贵亲。”
英华虽然不懂为什么,但李知远出的主意必是替她设想,她立刻就照做了,喝道:“这妇人疯了,满嘴胡言!”
那妇人哭声立止,瞪着英华。英华便道:“请她们出去。”
站在英华身后的婆子忙上前拦那妇人,守门的使袖子遮住面孔,拦在孩子面前。
那妇人见英华温柔安静,便是要她走也是客客气气的,她就添了胆子,运了运气,用力嚎道:“杀人了呀,老的死了小的就不认我们娘仨了呀。”就将抱着的孩子朝婆子怀里一塞,那婆子怕孩子跌坏了,只得双手环抱孩子。那妇人空出手来,伸出尖尖的十指朝英华脸上抓。
英华退后一步,将那妇人的手腕擒住,怒道:“很好。”朝侧面让了一步再用力一推,就将那妇人的胳膊扭到背后用力一拧。妇人吃疼,不由自主跪下。英华压住那妇人,恼道:“好好说话使不得么,偏要动手!”
那婆子把小娃娃放到地上,就解了衣带将那妇人的手缚住,一边捆,一边道:“居然想抓我们小姐的脸。,老娘先把你捆住。”
那妇人不停的喊救命,又喊她儿子出去报官。小娃娃大哭,大一些的那个孩子在守门的怀里拼命挣扎要逃。
李知远皱眉看了一会,大步过去把大孩子制住,喝道:“这种上门闹事的,也不必和她们罗嗦,捆起来先关两日。”
守门的着实机灵,连忙答应:“老奴晓得柴房在哪里,先将这两个小的寻间空屋锁起来。”就把大孩子扛在肩上,又把不停啼哭的小娃娃抱在怀里,大步朝夹道走。
那妇人这才慌了,喊道:“把孩儿还给我。”
前头闹了这半日,早有几个管家跑来。李知远就命管家把两个孩子抱进去寻间空屋关起,指了个婆子看守,又指了一个管家,吩咐道:“你们两个去守门,什么远亲近友俱不许放进来。”
两个孩子抱到后进去,哭声都听不见了,李知远方道:“那妇人,你好好说话罢,谁支使你来的?你若不老实说话,将你送官,不论是非曲直先剥你下衣打二十板,你也无颜见乡里。”
那妇人只是哭,跪坐在地上,衣衫俱污,蓬头垢面,英华不忍,命人把捆她的带子解开,道:“你说话罢。”
柳氏风风火火赶来,问女儿:“这妇人是怎么回事?”
英华答道:“莫明其妙闯进来说了一堆疯话,什么老的死了就不认她们娘仨。我请她出去她还要抓我的脸。现在叫她讲她又不言语。”
柳氏已经明白,冷笑道:“我们老爷虽是中风,人还明白的很,方才吃了药话也讲得出来了。咱们搬回富春才几日,你就能替我们老爷添一个七八岁的大儿?且把她关几日,候老爷大好了再收拾她。”
明明是大伯中风,怎么母亲偏说是父亲?英华满腹疑问,咬着嘴唇不敢开口。
那妇人嚷道:“休胡说,明明是我们大老爷中风。论理你该喊我小嫂子,你们这般待我要遭雷劈。”
柳氏冷笑道:“这人真真糊涂,我们老爷中风,还是大老爷送他回家的。”她转过头看向李知远,“李世侄,是也不是?”
“确是王世伯病了。”李知远点头,道:“王山长好的很。”
那妇人厉声道:“你们骗人,把我孩儿还我,我要去县里告你们。”
柳氏不理会,命人把那妇人的嘴堵住,和那两个孩子分开关押。
李知远见事了,便要辞去。柳氏谢他,道:“多谢援手,不然还不晓得要闹出什么是非来呢。”
李知远笑道:“伯母客气。府上若是少人手,使个人喊声,小侄必来的。”在微笑的柳氏面前,他莫名心虚,都不敢看英华一眼,只朝着英华的方向拱拱手,就走了。
柳氏带着英华回梧桐院,问明经过,听得李公子加了个人守门,赞道:“是个精细人,你二哥要和他似的,咱们就省心了。”
英华附在母亲耳边,小声道:“李公子说这妇人或是大伯的外宅,嘱我不要让她和大伯见面。”
“是不是,咱们管不着。”柳氏冷笑道:“候你大伯家的人来了再说罢。这事真真有趣,前脚你大伯中风不能言语,后脚就有人上门来认祖归宗!”
“若真是……这样待她们不好。”英华皱眉。
“真是,咱们也不能替大伯家认。”柳氏看女儿一头雾水,讲与她听:“认了,你大伯娘怎么想,你堂哥哥们还要不要做人?他们自己要认,咱们管不着,横竖咱们不能认。就是他们认了,似这妇人这般,一言不合就要抓你的脸,与她不来往最好。倒不如这会子撕破了脸。”停了一会又恼道:“还不曾认呢,就张口闭口是我小嫂子。我嫂子在枫叶村呢,就是大伯自己认帐,她想当小嫂子看大嫂不掐死她!”
王翰林在门口已是站了一会,觉得妻子的苦水已经吐完了,才踱着方步进来,恼道:“大哥的为人我晓得,向来方正,连个妾都不肯纳的人,怎么会有外宅!这妇人,必是受人指使来坏大哥名声的。”
“这么着。还要悄悄儿使人去打听这妇人什么来历。想来外头还有同伙,”柳氏道:“这事咱们做不得,方才李公子送药来了,你写个谢字儿送到隔壁去,就托李大人办罢。”
王翰林深以为然,就命英华磨墨,写了个谢字儿使人送到李家去。英华乍遇到这种事情,又是惊又是奇,趁着父母说话的时候,悄悄儿走到外面,命老田妈带她去瞧那妇人。
老田妈便带英华去,一边走一边说:“二小姐看看也罢了,莫和她讲话。她若真是大老爷的妾,又有了孩儿,怎么不在枫叶村住着?必是大夫人不容她进门。大老爷那边的事,咱们这边能不管就不管。怕就怕是来讹银子的,一个妇人哪来那么大胆子,必定是有人支使,麻烦还在后头呢。”
英华好奇道:“怎么讹?”
“哎哟喂,二小姐。”老田妈笑道:“还能怎么样,堵着门口一哭二闹三上吊呀,咱们老爷是要名声的人,说不得与她几两银子打发她走。这一开了头,养她们仨一辈子算是轻的,就怕前脚才打发走她们,后脚又有一群人来说大老爷欠了他们钱来要帐。横竖大老爷不能言语,连个对证都没有。”
“我明白了,怪道方才娘在那妇人面前就是不承认中风的是大伯。爹也不出来。”英华摇头道:“原来还有这么多缘故。”
“为了钱,有些人什么法子是想不出来的呢。”老田妈摇头叹息,“这种人万万不能与她好脸,二小姐在窗户外头看一眼也罢了。”
英华连忙答应。那妇人就关在第五进看家下的梯底下,英华去看时,她睡在一张木榻上冲着英华冷笑,神情恶毒。
英华顿觉厌恶,掉头去问那两个孩子,却是一个婆子领家去了。到得那婆子的住处,小的就是那个婆子抱在怀里,正喂他吃粥,大的那个抱着一大海碗粥吃的正香,头都要埋到碗里去了。
英华见两个孩子衣裳上的灰都掸的干干净净,脸也像是洗过了,也没有哭闹,她就放了心,点点头道:“那妇人也罢了,这两个孩子莫让他们饿着,也莫要打他们。”
老田妈连忙答应,笑道:“夫人吩咐过了的。”
这两个孩子都没有被虐待,英华心里好过许多,信步走到二哥院子瞧瞧,梨蕊已经把二哥的东西搬的差不多了,五间正房俱都收拾出来,两边都是卧房,床帐俱全。此时院子里静悄悄的,只有一个看家的婆子靠着抄手游廊打磕睡,老田妈把她拍醒,低声与她说话。英华心里烦躁,略站了一会就出来。
转回梧桐院,东厢书房门口围着一大圈的陌生人,有男有女,英华自衬挤不进去,只得又回正房。柳氏见女儿站在门边,忙道:“大夫已经来了,你几位堂姐和堂姐夫也到了,前面乱的很。你回去罢,此时不是见礼的时候。”
前头哭声不绝,气氛压抑。英华站在自己的院子里长长吐了一口气,就问梨蕊在哪里。小丫头指了指隔壁,笑道:“梨蕊姐姐在隔壁院子里。”
英华嗯了一声,就到隔壁去。梨蕊正站在廊下看人搬书,看见英华过来,忙笑道:“小姐屋里的细软都收到箱子里了,若是短什么使,小姐问杏仁,方才是婢子和她一起收的。”
英华看二哥这边略好一点的东西都不见了,不禁道:“怎么跟防贼似的?”
“大老爷那边来了不少人,夫人吩咐说零碎先收起来,丢了东西事小,吵闹起来还是咱们的不是。”梨蕊笑道:“隔壁现成的例子在那里呢。依着婢子小人之见,大老爷无事还罢了,若是不好,还不晓得怎么闹呢。”
“不会的。”英华忙道:“我们和大伯家向来亲厚。”英华歇了一会,闷闷的说:“我心里是不大快活,方才,方才……有个妇人带着两个孩子闯进来闹了一场,说大伯不行了,我们不认她们娘仨……”
梨蕊惊奇的睁大眼睛,停了一会反应过来,笑道:“这不是麻烦找上门来了?小姐没有客客气气把人家请进厅里坐罢。”
“不曾。”英华涨红了脸道:“她抓花了守门的福伯的脸。还要抓我,我没忍住,把她制住了。李公子说把她们三个关起来。娘也说把她们关起来。我觉得这样不大好……我想不通……为什么偏要这样。”
梨蕊叹了一口气,将手按在英华肩上,安慰她:“现在家里这样乱,谁也顾不上这个事,若是任由那人在外头胡说,王家的名声就叫她坏完了。咱们家也不会打她骂她,不过先关几日。小姐想一想,若是大老爷名声坏掉了……前几日老爷不是讲,咱们家主持书院,顶要紧是名声。”
“大伯和爹爹为了书院呕心沥血几十年。她便真是大伯的外宅,更不该这时候闹的。”英华皱眉道:“这么想,我心里就好过些了。”歇了一会,又道:“今天实是多亏有李公子安排,我方才都不晓得怎么办。若不是他,只怕那妇人就闯进梧桐院了呢。”
梨蕊笑道:“这会子又不恼人家了?”
“我哪有!”英华摔袖子,“我只是当时没想明白。现在想明白了,其实李公子……”
“李公子怎么样?”梨蕊好笑的看着英华玩弄衣带。
“娘都夸他能干,我也觉得李公子很能干啦!”英华说完,提起裙子大步跑回自己的院子,进了卧室把门拴上,只觉得心里跳得厉害。
王大老爷中风的消息传回枫叶村,不只大夫人,大少爷二少爷四少爷都赶来了。就连几个女儿女婿都带着孩子一起来了。同族的子侄跟着来的也有十几位。王翰林看着这一堆人围住兄长哭声震天,着实头疼。
耀宗带着县里的郎中来家,一见书房里围着这许多人,他老爹站在一边愁眉苦脸,就喝道:“都是郎中呀,都让开,外间呆着去,郎中要号不准脉,谁担当得起?”他吆喝了好几遍,女婿和侄子们才退到外间。女人们依旧围在大老爷的病榻边抹泪。
还是大夫人站了起来,抹着眼泪道:“都出去罢,让郎中先瞧瞧,或者还救得回来。”带着一群妇人出来,王翰林便请长嫂到西厢暂坐。大夫人道:“我就在外间,哪里也不去。”
嫂子甚没眼色,王翰林没得法子,只得老实道:“实是有一事和嫂子说,还请嫂子移步。”
“事无不可对人言,一家子骨肉都在这里,有什么话你就在这里罢。”大夫人说完还补了一句:“咱们富春乡下地方,没有京城那些规矩。”
外宅找上门来的事,能当着子侄们的面说的么?王翰林恨的磨牙。
“说罢。有话快说。”大夫人坐在主位上催道。一屋子的人都看着王翰林,等他讲话。
王翰林心里实是有些恼了,方才他和柳氏商量,这个事自己绝不能管,越早交给大嫂越好。那妇人不论是不是大哥的外宅,大房晓得的时候越晚,抱怨二房必定越多。好在这里全是姓王的骨肉,便是背地里和大嫂说知,他们也是会晓得的。王翰林便道:“方才有个妇人带着两个孩儿闯进来要见大哥,胡说些什么大哥不好了咱们就不认她娘仨。”
屋子里一片吸气声,这是外宅?
大夫人愣了半响,方道:“她们是什么人?”
“我们回富春还不到半个月,哪里晓得她是什么人。”王翰林为难道:“这妇人实是泼恶,一进门就抓花了我家管家的面门,还要抓你英华侄女的脸。你弟妹恼了,把她捆在柴房里,就等大嫂你发落呢。”
大夫人脸色铁青,过了好半日才道:“先关着罢,等你大哥好了,让你大哥发落去。”
说话间柳氏托着一只小锦匣过来,道:“隔壁李大人听讲大伯中风,使他家公子送了两丸药来,快让郎中瞧瞧可对症。”就将锦匣交到耀宗手上。
那郎中忙出来接上药,看过之后大喜,道:“王山长原是痰火上涌,这是南边白云堂有名的九珍活络丸,正是对症之药。用半碗温黄酒半碗童子尿化开,最是化痰活血的。”
柳氏忙命人去寻。屋子里有个带孩子的就道:“童子尿现成,拿个茶碗来就使得。”
耀宗忙把桌上不晓得谁的半碗金桔茶泼到外头,就将碗递与他。柳氏其实早就备好了黄酒,这边一喊,老田妈就提了一小坛没开泥封的黄酒进来,后边两个人捧进温酒的炉子,炭篓。老田妈将泥封拍去,又请郎中验那黄酒可中使。郎中尝了半碗,赞道:“好酒。”
大夫人啐道:“既然是好酒,快些温酒化药。”
大房几个女婿抢着摇扇温酒,过得一会药汤成,大夫人亲自尝了尝,使手帕垫在大老爷脖子下边,一勺一勺给大老爷灌了下去。
却是王家运道好,这碗药汤灌下去,大老爷喉咙里就吼吼响,郎中用个小管儿把痰吸出来,大老爷喘了一口气,咳出半盒痰,一眼望去满屋子的人,哑着嗓子道:“老夫还没有死呢,都在这里做什么,老大留下,别人都与我家去!”
王家子侄面面相觑,哪里肯走。大夫人板着脸道:“都不许走,当着全家骨肉的面,你给我说清楚,你是不是在外头养了女人,还生了俩孩子?”
富春书院山长之争
( )大老爷原本苍白的面颊变得通红,两只眼睛睁得溜圆,愤怒的盯着妻子。
大夫人不为所动,冷静的重复:“你是不是在外头养了女人,还生了俩孩子?现在人家找上门来了。”
大老爷喉间吼吼了几声,颤抖着说:“你胡说什么?”
大夫人道:“她们就在外头,二弟,你让她们进来。”
大老爷把眼睛转向弟弟,一脸的不相信:“二弟,你这是什么意思?”
王翰林心里悔的要死,这都是什么事儿,明明是人家找上门来的,倒弄得像是他指使的一样,他气得手指微微哆嗦。柳氏就站在丈夫的身边,悄悄儿握住丈夫的手,冷着脸道:“方才一个妇人把我家人脸都抓烂了,在大门口又哭又闹要见大老爷,英华去拦,差点被她抓破相。我们把她捆在后院呢。”便吩咐老田妈提人来。
老田妈察言观色,先把那妇人捆了个结实,又寻了块破布塞了她的嘴,方命两个壮实的婆子提着人去,她自去把那两个孩子领来,将那个大的牢牢捉在手里,怀里抱着那个小的。远远落在那妇人后头。
且说满屋子人见提上来一个蓬头散发,捆的和粽子似的妇人,俱都吸了一口凉气。
王翰林命人把那妇人的头发拨开,恼道:“就是这妇人,你们谁认得她?”
这屋子里的男人,除去王翰林自己,倒有一半是认得这个妇人的,这个妇人在县城东门外开了个小饭馆,大老爷带着子侄们到县里去办事,十回倒有八回是在她那里吃的中饭。这外宅,八成是真的了,几个侄儿还罢了,女婿们和儿子都变了脸色。
那妇人见满屋子人个个脸色难看,只当大老爷死了。嘴里的破布一被拉开,立刻哭道:“大老爷,你闪的奴家好苦啊,你抛下奴和两个孩儿怎么活呀。”
大夫人伸出一根手指,哆哆嗦嗦指向那妇人,又指向躺在榻上的大老爷,气的说不话来。
大老爷面孔涨得通红,恼道:“胡寡妇,你……你!”一口气喘不上来,面皮由红转青,牙齿咬的嘎嘎响。
那郎中一面替他抚胸,一面道:“那九珍活络丸还有一枚?速速再冲一碗黄酒来!”
大家哭成一片,手忙脚乱去给孩子把尿,去倒黄酒,去给小炭炉摇扇子。
唯有大夫人瞪着胡寡妇,面孔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胡寡妇起先见大老爷还能讲话,人就软了半截,缩在地上一动不敢动,过得一会看大老爷像是动不得了,她就有了气力,涕泪交织的哭唱:“你闪的奴好苦也,你叫我们娘仨怎么活呀。”
柳氏冷眼看过去,侄儿侄女婿像是都信这个妇人是大伯的外宅。倒是方才大伯话里的意思像是说这妇人是丈夫指使的,此事若不及时洗涮,那才叫惹麻烦上身。柳氏想了一想,道:“那妇人,你休乱说。你这两个孩儿的父亲是谁,一查便知,你休血口喷人。”
“自然是王山长的,还能有别人么?”妇人的声音中气十足。
王翰林和柳氏二十年夫妻,心意相通,方才原是气糊涂了,得妻子提点,立刻道:“这个妇人住在哪里,生孩子时是哪个稳婆接生的,都是打听得出来的。照着日子一推,就晓得孩子的父亲是哪个。大嫂使个人去查一查。”
话音未落,守门的顶着五道粗红杠进来,禀道:“老爷,书院的汪先生和田先生求见。”
“不见!”大夫人板着面孔道:“就说我们老爷无事,才吃了粥睡下了,不宜惊动,请他们先回去罢。”
守门的看向自家老爷。王翰林微微点头,守门的便出去了。
大夫人冷冷的看了二叔一眼,道:“王家的名声要紧,谁敢在外头胡说八道,我就去祠堂请家法。”她自慢慢走回去端坐在椅上,对着大儿子耀芬慢慢道:“把这个贱人的嘴堵上拖下去。”又面朝王翰林,问:“二叔,你到底想怎样?”
王翰林愣住了,他和柳氏商量时也料到了大哥这边会抱怨他,但没有想到大嫂这般直截了当。
柳氏立刻接道:“大嫂,你这话什么意思?”
耀芬冷冷的哼了一声,道:“二叔为什么不把我爹爹送回枫叶村?若是说中风的人不能动,为什么又把他带回你自己家?”
“书院里还有几百学生上课。”王翰林恼道:“大哥不肯在书院里,从书院到梅里比到枫叶村近十几里地,自然是把你爹爹挪到这里来。梅里到县里近,喊郎中来也快些。”
“是为了让那个妇人来坏我爹爹的名声罢!”耀芬冷笑,“你想把爹爹从山长的位子上拉下来,对不对?”
大夫人恨道:“为了这个书院,咱们家付出了多少?二弟,你摸摸自己的良心,你怎么能对你大哥。为了书院,家里的地都卖光了,为了给穷学生凑赶考的路费,他连我的嫁妆都花光了。你以为用这个法子就能坏了你大哥的名声?”她狠狠吐了一口唾沫到王翰林脸上,厉声道:“你休想!”
王翰林愣了一下,苦笑道:“我不晓得你们为什么这样想……我并不想做山长的,你们若不信,我从此不踏入富春书院一步,可使得?”
此言一出,几个侄女婿板着的面孔俱是一松,大侄儿脸上甚至露出喜色。王翰林长叹一口气,道:“你们走罢。我不会管富春书院的事了,也不会管你们的事。”
“胡说!”大老爷哑着嗓子喊道:“休听那糊涂妇人的话。二弟,你过来。”
王翰林看向里间,兄长半卧在郎中的怀里,面露恨色,指着大嫂道:“莫听她胡说。二弟,富春书院是咱们两个人的。”他喘了几口气,慢慢道:“我管了几十年,也管的累了,这个山长让你来做,正合适。”
耀芬凄厉的喊了一声爹,扑到父亲榻前,泣道:“二叔故意坏你名声,这样的人做山长,会把爹几十年的心血都毁了呀。”
大老爷喘着气,骂道:“畜生,你可晓得这些年都是谁在补贴书院的开销?”
柳氏冷冷的说:“耀宗,你把靠窗那个架子上最上面一个盒子取下来,那里面有一本帐,你拿出来读给大家听听。”
耀宗忙依言取来,随手翻开一页,慢慢念道:“庆元十九年收到二弟送来的银子两千两,开支如下:十位先生的薪水一千两,书院杂项开支三百两,书院新建教室八间二百两,配家具二百两。支与学生灯油钱六百两,支与汪树才六人路费一百二十两。核计两千四百二十两。旧年共收学费六百两,居然有盈余一百多两,大喜事也。”
除去躺着的王大老爷,柳氏和耀宗,就连王翰林自家都是头一回晓得这些帐。里外两间屋里五六十人,俱都鸦雀无声。耀宗翻到最后,慢慢道:“几十年的帐念下来我也不耐烦,我从头开始讲与大伯娘听罢,庆元六年,爹爹寄九百两,书院用一千三百两,大伯典地。庆元七年,爹爹寄一千二百两,书院用一千两,大伯赎地。庆元八年和九年爹爹不曾寄银,庆元十年起每年爹爹寄一千五百两至庆元十七年。庆元十八年官家给大臣们加了俸禄,从那一年到去年,爹爹都寄的是两千两。”
耀宗冷笑着把那本帐摔到耀芬怀里,道:“我爹的俸禄,一个铜板不少都寄回富春给大伯使用了。你可晓得咱们在京城用的是什么钱?是我爹替人家写对联,做贺辞,写寿屏的润笔!我母亲几十两几十两的积起来,再去贩丝、贩酒,每年赚几百两银子生活。富春书院到京城会试的举子,爹爹还用富春书院的名义送五十两灯油钱!五十两够我家用一个月了!”
耀芬扭过头,低声咕哝:“沽名钓誉。”
大夫人啐了一口,道:“咱们在富春又过的什么日子?除了耀芬,他们哥几个谁穿过新衣?自从老爷把耀芬媳妇的嫁妆都要了去补贴书院开支,耀文都说不到门当户对的亲事!家里的田地当的当,典的典,败了个精光。这几年每年都是耀芬媳妇回娘家要粮食。”言罢大夫人恨恨的瞪着王翰林:“你大哥倾家荡产,你若似咱们,哪里来的银买大宅?哪里来的钱养这么多管家奴婢。”
大老爷艰难的喘着气,呼呼似风声。大夫人看了他一眼,掩面大哭,一边哭一边道:“我跟着你一辈子,我活够了呀。我们为了书院倾家荡产,你兄弟凭什么住着大宅,使着这许多奴婢,他现在还想夺我们的书院!”
“我们家寄回乡的,不是银子么?”耀宗怒道。
“耀宗!”王翰林喝道:“罢了罢了,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做山长,书院以后什么样儿,我也不想管了。”
“那好,分家!”耀芬大声道:“富春书院归大房,空口无凭,立字为据。”
分家……田地都败光了,二房在外面另买了房子住,能分的也只有书院,书院还要归大房,有什么好分的?耀宗冷笑两声,看向柳氏。
柳氏微笑道:“我老早就劝老爷分家了,偏我们老爷不肯,一定要跟大哥一起填书院那个无底洞。依着我看,老家的这些产业,包括书院,咱们全都不要,可使得?”
王翰林手指在柳氏手心哆嗦。柳氏紧紧握住他的手,道:“老爷,今日来的就有同族长辈,就央他做个见证,再请隔壁李大人来做个中人,咱们一个铜板都不要了,好不好?”
“好,很好。”王翰林点头,道:“耀宗,你去隔壁请李大人来。”
耀宗答应着走了,屋子里静默的只听见大老爷的喘气声。侄女婿们和侄女们相互使眼色,耀芬脸上甚至露出了一丝笑容。王翰林俱看在眼里,他心灰意冷的坐到椅子上,长长叹气。
柳氏挨着王翰林坐下,笑道:“嫂子坐罢,还有坐儿呢,大家都坐下。站着等,怪难看的。”
大夫人恨恨的坐下。同族那个长辈其实只得十六岁,论辈份是王翰林的族叔,其实还不大懂事。大家让他坐了上座,坐下等人。
少时耀宗陪着李知府和李知远进来。王翰林便道:“今日我大哥病重,大嫂和我当着他的面儿分家,书院全归大哥,我们这房的什么我都不要,烦你来做个证见。”
王翰林是个舍得的,做了二十多年官儿,积的银子全搬回家与大哥办书院。李知府晓得他不是个爱财的,虽然今日分家情形诡异,他也没有多问,点点头,依着他所言写了个分家合同,一式三份,道:“贵族有长辈在否,请瞧瞧。”
那位小族叔接过来看了看,却是不大明白,转手交给耀芬。耀芬看得条文缜密,二叔这边分文不取。这个结果超过了他的期望,他便点点头,道:“就是这般。请叔祖做个见证。”抢先把自己的名字与在下边,按上手印。
王翰林一言不发签名,李知府候那位小叔祖按过手印,自家也按过签了名儿,道:“从此两房各自过活,生老病死互不干涉。”就把那三张纸分与耀芬,小叔祖和王翰林。
王翰林将那张纸儿随手丢过一边,走到大哥床榻前,道:“大哥,我对不住你,书院我管不了了。”言罢掉头就走。大老爷喉头吼吼作响,却没有吼出半个字来。
柳氏见大老爷不言语,也自心凉,走到李知府那边,低声道:“还请李大人移步西厢暂坐。”引着李知府父子出去了。
父母都走了,耀宗便走到大伯娘面前唱了个喏,道:“大伯娘,小侄替你到镇口雇几辆车罢,迟些儿走,到枫叶村天就黑了。”
他也不顾大夫人脸都抽抽了,大步走到门首吩咐人去雇车。老田妈站在廊下偷听多时,忙大步跑过来,喘着气,响亮答应:“是!”又喊:“送客!”掉头就把那两孩子放了,
那大孩子已是扯着小孩子扑到母亲身边哭起来。老田妈便叫把那妇人的绳子解了,塞嘴的破布也与她取下,对她说:“多亏您这一闹,大老爷和我们老爷分了家了。你要认祖归宗,到枫叶村去,你要不认得路,我也替你雇辆车?”
那妇人活动活动手脚,冲着西厢方向狠狠吐了一口口水,把小孩儿抱起,扯着大孩子飞一般走了。
耀宗冲老田妈伸了伸大姆指,裂嘴一笑,道:“干的好。”摇摇晃晃迈步朝大门走。
老田妈低下头,踩着小步子跟在二少爷身边,笑道:“老爷夫人一直教训小妇人,要与人为善,做人要厚道呐。若是老爷晓得怪罪下来……”
“我替你顶着。”耀宗笑道:“去喊车来,有五六十人呢,喊十辆车来,车钱就莫要给了。”
耀芬握着那张字据,只掂记着要去族里上档子,还要去县里改档子。却没有留神旁的。待他回过神来走到外边,恰好看见那妇人跑的飞快。他恼道:“怎么把那妇人放了?”
耀祖站在一边,不阴不阳的说:“想是回枫叶村认祖归宗了罢。”甩了甩袖子,也不理他,大步回后头去了。
耀芬恼的跺脚,喊人去追,方才来来去去的管家婆子都做鸟兽散,却是无人理他,待兄弟们商量好了到大门口再寻那妇人,连个鞋印都寻不着了。只得忙忙( 富春山居 http://www.xlawen.org/kan/828/ )
柳氏这话隐隐带着拒绝的意思,陈氏不好再问下去,端坐着听戏。柳氏虽然看芳歌甚好,一则耀宗也才二十,婚事上并不着急。二则和芳歌才见过两面,并不晓得人家的性子如何,打听得她不曾订过亲也就罢了,三则耀宗的婚事还是要他父亲做主,做后母的遇见好的与他留意也罢了,并不是急得来的事。陈夫人不言语,柳氏也就专心听戏。
中午歇了戏吃毕午饭,陈氏因年纪大了困倦要午睡,就喊芳歌陪柳氏母女听戏,这边才开锣,王翰林突然使了管家过来请柳氏和英华回家,原来大伯不晓得怎么在书院里中了风。富春书院在富春县城外三里地,离梅里比枫叶村更近些,翰林老爷就把中了风的长兄抬回来,急唤柳氏回家料理杂务。
柳氏便和芳歌说:“家里有事不得不回,休要惊动你母亲,咱们悄悄儿回去也罢了。”
芳歌哪里肯,非要去请母亲起来,英华挽着芳歌的胳膊笑道:“夫人实是倦了才去歇息的,此时喊她起来,老人家走了困晚上又睡不着反而不美。咱们两家莫要行那些虚礼。改日得了闲,我下帖子请你过来耍。”
芳歌只得把柳氏母女送到门口,回来就见哥哥站在二门边怅然若失,不由伸出五指在李知远面前晃了晃,笑道:“哥哥,你发什么愣?”
李知远拍开妹子的手,笑道:“客人怎么好好的走了?”
芳歌便把英华大伯中风一事说与哥哥听。李知远想了一想,道:“母亲那里不是收着什么活络丸,中风能吃的么。你去和母亲说声儿,讨两丸来我送去,人家上回帮过咱们,她家有事咱们也不能袖手。”
芳歌只得去问陈氏,幸好陈氏眯在床上还不曾睡着,就取钥匙给芳歌取药,李知远寻了个小锦匣装着两丸药,到王家门首请守门的通报,说李家送药来。
那守门的甚是机灵,忙忙的把李知远请到厅上坐,到梧桐院门口央个婆子进去传话。
大伯睡在书房榻上,耀文和耀廷两个唬得六神无主,只晓得哭,耀宗已经被王翰林打发到县里请郎中去了,耀祖也被打发回枫叶村报信。翰林大人站在门口哎声叹气,家里的男人虽多,却是没有一个能到前头去招待客人的。柳氏情知大伯抬到了家里,后面必有大队人马过来,务必要赶在人来之前把耀宗住的地方收拾出来与亲戚们暂住,梨蕊这头看着人搬二少爷的东西出来,柳氏在那头看着人搬铺盖进去。家里只得儿媳妇黄氏和英华是闲人,柳氏和黄氏向来井水不犯河水,自然是不肯使儿媳妇的,想一想,英华昨日还和芳歌兄妹一起出去耍过,就命英华去前头。
李知远在厅里坐了一会,就见英华在两个婆子的陪同下进来,忙站起来,笑道:“方才听芳歌讲府上有人中风,我家现成有九珍活络丸,母亲让我送两粒来。”就将小锦盒奉上。
此药是与伯父吃的,英华不肯让婆子去接,恭恭敬敬双手接了过来,无意中指尖划过李知远的指头。李知远愣在那里,英华涨红了脸把锦盒交给一个婆子,因人命关天,也顾不得害臊,问:“这个丸药怎么吃?”
“用童子尿半碗热黄酒半碗化开吞服。”李知远也脸红了,“若是不见效还罢了,若是手脚能动弹了,使个人过去说一声儿,家里还有几粒,我都送过来。”
英华郑重谢过李知远,命婆子快把药送到后头去。
药已送毕,李知远却不舍得走,默默站在厅里赏玩王翰林的珍藏。英华沉默了一会,待要寻些话儿和李知远说罢,心里乱得和一团麻似的,实是寻不出话说,待要送客罢,又有些莫明其妙的不舍。英华头一回这般无措,涨红了脸站在那里进退不能。
李知远眼睛虽是盯着墙上的字画儿,其实对面墙上挂的是字还是画他都不晓得,全副心神都在十步之外的英华身上。
他两个这般诡异,陪英华过来的婆子只得用力咳嗽,恨不得用咳嗽声在两个人中间建一堵高墙。李知远甚为知趣,立刻微笑着说:“我回去了。”
英华微微点头,跟在他后面几步远送客。李知远转过身来,做揖道:“紧邻这般客气做甚,王小姐还是请回罢。”
“有劳李世兄送药来。”英华福了一福,轻声道:“奴全家感激都来不及,送送怎地。”
李知远又做揖,“莫要送了。”
英华又万福:“多谢李世兄。”
突然大门那边传来一阵吵闹声,一个颇有几分颜色的妇人手拉着一个**岁的男孩儿,怀里还抱着一个一两岁大的小娃娃奔了进来。守门的管家脑门上顶着五条鲜红的爪印,满头是汗跟在后头,看见英华小姐在前庭,连忙喊道:“二小姐,这妇人说是来寻大老爷的,小的拦都拉不住,还叫她抓烂了脸。”
那妇人听得英华是二小姐,哭声就大了起来,一边哭一边喊:“老爷有个三长两短,你叫我们娘仨可怎么活呀。”
大伯中风(下)
( )大伯家的大伯娘?好像年纪太轻了些……英华看着那妇人呼天抢地,不晓得怎么办才好。
李知远咳了一声,小声提醒:“怕是贵亲的外宅,先想法子拦下来,莫让她进二门。”
英华疑惑的看向李知远,李知远苦笑道:“听我的,拦住莫让她见贵亲。”
英华虽然不懂为什么,但李知远出的主意必是替她设想,她立刻就照做了,喝道:“这妇人疯了,满嘴胡言!”
那妇人哭声立止,瞪着英华。英华便道:“请她们出去。”
站在英华身后的婆子忙上前拦那妇人,守门的使袖子遮住面孔,拦在孩子面前。
那妇人见英华温柔安静,便是要她走也是客客气气的,她就添了胆子,运了运气,用力嚎道:“杀人了呀,老的死了小的就不认我们娘仨了呀。”就将抱着的孩子朝婆子怀里一塞,那婆子怕孩子跌坏了,只得双手环抱孩子。那妇人空出手来,伸出尖尖的十指朝英华脸上抓。
英华退后一步,将那妇人的手腕擒住,怒道:“很好。”朝侧面让了一步再用力一推,就将那妇人的胳膊扭到背后用力一拧。妇人吃疼,不由自主跪下。英华压住那妇人,恼道:“好好说话使不得么,偏要动手!”
那婆子把小娃娃放到地上,就解了衣带将那妇人的手缚住,一边捆,一边道:“居然想抓我们小姐的脸。,老娘先把你捆住。”
那妇人不停的喊救命,又喊她儿子出去报官。小娃娃大哭,大一些的那个孩子在守门的怀里拼命挣扎要逃。
李知远皱眉看了一会,大步过去把大孩子制住,喝道:“这种上门闹事的,也不必和她们罗嗦,捆起来先关两日。”
守门的着实机灵,连忙答应:“老奴晓得柴房在哪里,先将这两个小的寻间空屋锁起来。”就把大孩子扛在肩上,又把不停啼哭的小娃娃抱在怀里,大步朝夹道走。
那妇人这才慌了,喊道:“把孩儿还给我。”
前头闹了这半日,早有几个管家跑来。李知远就命管家把两个孩子抱进去寻间空屋关起,指了个婆子看守,又指了一个管家,吩咐道:“你们两个去守门,什么远亲近友俱不许放进来。”
两个孩子抱到后进去,哭声都听不见了,李知远方道:“那妇人,你好好说话罢,谁支使你来的?你若不老实说话,将你送官,不论是非曲直先剥你下衣打二十板,你也无颜见乡里。”
那妇人只是哭,跪坐在地上,衣衫俱污,蓬头垢面,英华不忍,命人把捆她的带子解开,道:“你说话罢。”
柳氏风风火火赶来,问女儿:“这妇人是怎么回事?”
英华答道:“莫明其妙闯进来说了一堆疯话,什么老的死了就不认她们娘仨。我请她出去她还要抓我的脸。现在叫她讲她又不言语。”
柳氏已经明白,冷笑道:“我们老爷虽是中风,人还明白的很,方才吃了药话也讲得出来了。咱们搬回富春才几日,你就能替我们老爷添一个七八岁的大儿?且把她关几日,候老爷大好了再收拾她。”
明明是大伯中风,怎么母亲偏说是父亲?英华满腹疑问,咬着嘴唇不敢开口。
那妇人嚷道:“休胡说,明明是我们大老爷中风。论理你该喊我小嫂子,你们这般待我要遭雷劈。”
柳氏冷笑道:“这人真真糊涂,我们老爷中风,还是大老爷送他回家的。”她转过头看向李知远,“李世侄,是也不是?”
“确是王世伯病了。”李知远点头,道:“王山长好的很。”
那妇人厉声道:“你们骗人,把我孩儿还我,我要去县里告你们。”
柳氏不理会,命人把那妇人的嘴堵住,和那两个孩子分开关押。
李知远见事了,便要辞去。柳氏谢他,道:“多谢援手,不然还不晓得要闹出什么是非来呢。”
李知远笑道:“伯母客气。府上若是少人手,使个人喊声,小侄必来的。”在微笑的柳氏面前,他莫名心虚,都不敢看英华一眼,只朝着英华的方向拱拱手,就走了。
柳氏带着英华回梧桐院,问明经过,听得李公子加了个人守门,赞道:“是个精细人,你二哥要和他似的,咱们就省心了。”
英华附在母亲耳边,小声道:“李公子说这妇人或是大伯的外宅,嘱我不要让她和大伯见面。”
“是不是,咱们管不着。”柳氏冷笑道:“候你大伯家的人来了再说罢。这事真真有趣,前脚你大伯中风不能言语,后脚就有人上门来认祖归宗!”
“若真是……这样待她们不好。”英华皱眉。
“真是,咱们也不能替大伯家认。”柳氏看女儿一头雾水,讲与她听:“认了,你大伯娘怎么想,你堂哥哥们还要不要做人?他们自己要认,咱们管不着,横竖咱们不能认。就是他们认了,似这妇人这般,一言不合就要抓你的脸,与她不来往最好。倒不如这会子撕破了脸。”停了一会又恼道:“还不曾认呢,就张口闭口是我小嫂子。我嫂子在枫叶村呢,就是大伯自己认帐,她想当小嫂子看大嫂不掐死她!”
王翰林在门口已是站了一会,觉得妻子的苦水已经吐完了,才踱着方步进来,恼道:“大哥的为人我晓得,向来方正,连个妾都不肯纳的人,怎么会有外宅!这妇人,必是受人指使来坏大哥名声的。”
“这么着。还要悄悄儿使人去打听这妇人什么来历。想来外头还有同伙,”柳氏道:“这事咱们做不得,方才李公子送药来了,你写个谢字儿送到隔壁去,就托李大人办罢。”
王翰林深以为然,就命英华磨墨,写了个谢字儿使人送到李家去。英华乍遇到这种事情,又是惊又是奇,趁着父母说话的时候,悄悄儿走到外面,命老田妈带她去瞧那妇人。
老田妈便带英华去,一边走一边说:“二小姐看看也罢了,莫和她讲话。她若真是大老爷的妾,又有了孩儿,怎么不在枫叶村住着?必是大夫人不容她进门。大老爷那边的事,咱们这边能不管就不管。怕就怕是来讹银子的,一个妇人哪来那么大胆子,必定是有人支使,麻烦还在后头呢。”
英华好奇道:“怎么讹?”
“哎哟喂,二小姐。”老田妈笑道:“还能怎么样,堵着门口一哭二闹三上吊呀,咱们老爷是要名声的人,说不得与她几两银子打发她走。这一开了头,养她们仨一辈子算是轻的,就怕前脚才打发走她们,后脚又有一群人来说大老爷欠了他们钱来要帐。横竖大老爷不能言语,连个对证都没有。”
“我明白了,怪道方才娘在那妇人面前就是不承认中风的是大伯。爹也不出来。”英华摇头道:“原来还有这么多缘故。”
“为了钱,有些人什么法子是想不出来的呢。”老田妈摇头叹息,“这种人万万不能与她好脸,二小姐在窗户外头看一眼也罢了。”
英华连忙答应。那妇人就关在第五进看家下的梯底下,英华去看时,她睡在一张木榻上冲着英华冷笑,神情恶毒。
英华顿觉厌恶,掉头去问那两个孩子,却是一个婆子领家去了。到得那婆子的住处,小的就是那个婆子抱在怀里,正喂他吃粥,大的那个抱着一大海碗粥吃的正香,头都要埋到碗里去了。
英华见两个孩子衣裳上的灰都掸的干干净净,脸也像是洗过了,也没有哭闹,她就放了心,点点头道:“那妇人也罢了,这两个孩子莫让他们饿着,也莫要打他们。”
老田妈连忙答应,笑道:“夫人吩咐过了的。”
这两个孩子都没有被虐待,英华心里好过许多,信步走到二哥院子瞧瞧,梨蕊已经把二哥的东西搬的差不多了,五间正房俱都收拾出来,两边都是卧房,床帐俱全。此时院子里静悄悄的,只有一个看家的婆子靠着抄手游廊打磕睡,老田妈把她拍醒,低声与她说话。英华心里烦躁,略站了一会就出来。
转回梧桐院,东厢书房门口围着一大圈的陌生人,有男有女,英华自衬挤不进去,只得又回正房。柳氏见女儿站在门边,忙道:“大夫已经来了,你几位堂姐和堂姐夫也到了,前面乱的很。你回去罢,此时不是见礼的时候。”
前头哭声不绝,气氛压抑。英华站在自己的院子里长长吐了一口气,就问梨蕊在哪里。小丫头指了指隔壁,笑道:“梨蕊姐姐在隔壁院子里。”
英华嗯了一声,就到隔壁去。梨蕊正站在廊下看人搬书,看见英华过来,忙笑道:“小姐屋里的细软都收到箱子里了,若是短什么使,小姐问杏仁,方才是婢子和她一起收的。”
英华看二哥这边略好一点的东西都不见了,不禁道:“怎么跟防贼似的?”
“大老爷那边来了不少人,夫人吩咐说零碎先收起来,丢了东西事小,吵闹起来还是咱们的不是。”梨蕊笑道:“隔壁现成的例子在那里呢。依着婢子小人之见,大老爷无事还罢了,若是不好,还不晓得怎么闹呢。”
“不会的。”英华忙道:“我们和大伯家向来亲厚。”英华歇了一会,闷闷的说:“我心里是不大快活,方才,方才……有个妇人带着两个孩子闯进来闹了一场,说大伯不行了,我们不认她们娘仨……”
梨蕊惊奇的睁大眼睛,停了一会反应过来,笑道:“这不是麻烦找上门来了?小姐没有客客气气把人家请进厅里坐罢。”
“不曾。”英华涨红了脸道:“她抓花了守门的福伯的脸。还要抓我,我没忍住,把她制住了。李公子说把她们三个关起来。娘也说把她们关起来。我觉得这样不大好……我想不通……为什么偏要这样。”
梨蕊叹了一口气,将手按在英华肩上,安慰她:“现在家里这样乱,谁也顾不上这个事,若是任由那人在外头胡说,王家的名声就叫她坏完了。咱们家也不会打她骂她,不过先关几日。小姐想一想,若是大老爷名声坏掉了……前几日老爷不是讲,咱们家主持书院,顶要紧是名声。”
“大伯和爹爹为了书院呕心沥血几十年。她便真是大伯的外宅,更不该这时候闹的。”英华皱眉道:“这么想,我心里就好过些了。”歇了一会,又道:“今天实是多亏有李公子安排,我方才都不晓得怎么办。若不是他,只怕那妇人就闯进梧桐院了呢。”
梨蕊笑道:“这会子又不恼人家了?”
“我哪有!”英华摔袖子,“我只是当时没想明白。现在想明白了,其实李公子……”
“李公子怎么样?”梨蕊好笑的看着英华玩弄衣带。
“娘都夸他能干,我也觉得李公子很能干啦!”英华说完,提起裙子大步跑回自己的院子,进了卧室把门拴上,只觉得心里跳得厉害。
王大老爷中风的消息传回枫叶村,不只大夫人,大少爷二少爷四少爷都赶来了。就连几个女儿女婿都带着孩子一起来了。同族的子侄跟着来的也有十几位。王翰林看着这一堆人围住兄长哭声震天,着实头疼。
耀宗带着县里的郎中来家,一见书房里围着这许多人,他老爹站在一边愁眉苦脸,就喝道:“都是郎中呀,都让开,外间呆着去,郎中要号不准脉,谁担当得起?”他吆喝了好几遍,女婿和侄子们才退到外间。女人们依旧围在大老爷的病榻边抹泪。
还是大夫人站了起来,抹着眼泪道:“都出去罢,让郎中先瞧瞧,或者还救得回来。”带着一群妇人出来,王翰林便请长嫂到西厢暂坐。大夫人道:“我就在外间,哪里也不去。”
嫂子甚没眼色,王翰林没得法子,只得老实道:“实是有一事和嫂子说,还请嫂子移步。”
“事无不可对人言,一家子骨肉都在这里,有什么话你就在这里罢。”大夫人说完还补了一句:“咱们富春乡下地方,没有京城那些规矩。”
外宅找上门来的事,能当着子侄们的面说的么?王翰林恨的磨牙。
“说罢。有话快说。”大夫人坐在主位上催道。一屋子的人都看着王翰林,等他讲话。
王翰林心里实是有些恼了,方才他和柳氏商量,这个事自己绝不能管,越早交给大嫂越好。那妇人不论是不是大哥的外宅,大房晓得的时候越晚,抱怨二房必定越多。好在这里全是姓王的骨肉,便是背地里和大嫂说知,他们也是会晓得的。王翰林便道:“方才有个妇人带着两个孩儿闯进来要见大哥,胡说些什么大哥不好了咱们就不认她娘仨。”
屋子里一片吸气声,这是外宅?
大夫人愣了半响,方道:“她们是什么人?”
“我们回富春还不到半个月,哪里晓得她是什么人。”王翰林为难道:“这妇人实是泼恶,一进门就抓花了我家管家的面门,还要抓你英华侄女的脸。你弟妹恼了,把她捆在柴房里,就等大嫂你发落呢。”
大夫人脸色铁青,过了好半日才道:“先关着罢,等你大哥好了,让你大哥发落去。”
说话间柳氏托着一只小锦匣过来,道:“隔壁李大人听讲大伯中风,使他家公子送了两丸药来,快让郎中瞧瞧可对症。”就将锦匣交到耀宗手上。
那郎中忙出来接上药,看过之后大喜,道:“王山长原是痰火上涌,这是南边白云堂有名的九珍活络丸,正是对症之药。用半碗温黄酒半碗童子尿化开,最是化痰活血的。”
柳氏忙命人去寻。屋子里有个带孩子的就道:“童子尿现成,拿个茶碗来就使得。”
耀宗忙把桌上不晓得谁的半碗金桔茶泼到外头,就将碗递与他。柳氏其实早就备好了黄酒,这边一喊,老田妈就提了一小坛没开泥封的黄酒进来,后边两个人捧进温酒的炉子,炭篓。老田妈将泥封拍去,又请郎中验那黄酒可中使。郎中尝了半碗,赞道:“好酒。”
大夫人啐道:“既然是好酒,快些温酒化药。”
大房几个女婿抢着摇扇温酒,过得一会药汤成,大夫人亲自尝了尝,使手帕垫在大老爷脖子下边,一勺一勺给大老爷灌了下去。
却是王家运道好,这碗药汤灌下去,大老爷喉咙里就吼吼响,郎中用个小管儿把痰吸出来,大老爷喘了一口气,咳出半盒痰,一眼望去满屋子的人,哑着嗓子道:“老夫还没有死呢,都在这里做什么,老大留下,别人都与我家去!”
王家子侄面面相觑,哪里肯走。大夫人板着脸道:“都不许走,当着全家骨肉的面,你给我说清楚,你是不是在外头养了女人,还生了俩孩子?”
富春书院山长之争
( )大老爷原本苍白的面颊变得通红,两只眼睛睁得溜圆,愤怒的盯着妻子。
大夫人不为所动,冷静的重复:“你是不是在外头养了女人,还生了俩孩子?现在人家找上门来了。”
大老爷喉间吼吼了几声,颤抖着说:“你胡说什么?”
大夫人道:“她们就在外头,二弟,你让她们进来。”
大老爷把眼睛转向弟弟,一脸的不相信:“二弟,你这是什么意思?”
王翰林心里悔的要死,这都是什么事儿,明明是人家找上门来的,倒弄得像是他指使的一样,他气得手指微微哆嗦。柳氏就站在丈夫的身边,悄悄儿握住丈夫的手,冷着脸道:“方才一个妇人把我家人脸都抓烂了,在大门口又哭又闹要见大老爷,英华去拦,差点被她抓破相。我们把她捆在后院呢。”便吩咐老田妈提人来。
老田妈察言观色,先把那妇人捆了个结实,又寻了块破布塞了她的嘴,方命两个壮实的婆子提着人去,她自去把那两个孩子领来,将那个大的牢牢捉在手里,怀里抱着那个小的。远远落在那妇人后头。
且说满屋子人见提上来一个蓬头散发,捆的和粽子似的妇人,俱都吸了一口凉气。
王翰林命人把那妇人的头发拨开,恼道:“就是这妇人,你们谁认得她?”
这屋子里的男人,除去王翰林自己,倒有一半是认得这个妇人的,这个妇人在县城东门外开了个小饭馆,大老爷带着子侄们到县里去办事,十回倒有八回是在她那里吃的中饭。这外宅,八成是真的了,几个侄儿还罢了,女婿们和儿子都变了脸色。
那妇人见满屋子人个个脸色难看,只当大老爷死了。嘴里的破布一被拉开,立刻哭道:“大老爷,你闪的奴家好苦啊,你抛下奴和两个孩儿怎么活呀。”
大夫人伸出一根手指,哆哆嗦嗦指向那妇人,又指向躺在榻上的大老爷,气的说不话来。
大老爷面孔涨得通红,恼道:“胡寡妇,你……你!”一口气喘不上来,面皮由红转青,牙齿咬的嘎嘎响。
那郎中一面替他抚胸,一面道:“那九珍活络丸还有一枚?速速再冲一碗黄酒来!”
大家哭成一片,手忙脚乱去给孩子把尿,去倒黄酒,去给小炭炉摇扇子。
唯有大夫人瞪着胡寡妇,面孔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胡寡妇起先见大老爷还能讲话,人就软了半截,缩在地上一动不敢动,过得一会看大老爷像是动不得了,她就有了气力,涕泪交织的哭唱:“你闪的奴好苦也,你叫我们娘仨怎么活呀。”
柳氏冷眼看过去,侄儿侄女婿像是都信这个妇人是大伯的外宅。倒是方才大伯话里的意思像是说这妇人是丈夫指使的,此事若不及时洗涮,那才叫惹麻烦上身。柳氏想了一想,道:“那妇人,你休乱说。你这两个孩儿的父亲是谁,一查便知,你休血口喷人。”
“自然是王山长的,还能有别人么?”妇人的声音中气十足。
王翰林和柳氏二十年夫妻,心意相通,方才原是气糊涂了,得妻子提点,立刻道:“这个妇人住在哪里,生孩子时是哪个稳婆接生的,都是打听得出来的。照着日子一推,就晓得孩子的父亲是哪个。大嫂使个人去查一查。”
话音未落,守门的顶着五道粗红杠进来,禀道:“老爷,书院的汪先生和田先生求见。”
“不见!”大夫人板着面孔道:“就说我们老爷无事,才吃了粥睡下了,不宜惊动,请他们先回去罢。”
守门的看向自家老爷。王翰林微微点头,守门的便出去了。
大夫人冷冷的看了二叔一眼,道:“王家的名声要紧,谁敢在外头胡说八道,我就去祠堂请家法。”她自慢慢走回去端坐在椅上,对着大儿子耀芬慢慢道:“把这个贱人的嘴堵上拖下去。”又面朝王翰林,问:“二叔,你到底想怎样?”
王翰林愣住了,他和柳氏商量时也料到了大哥这边会抱怨他,但没有想到大嫂这般直截了当。
柳氏立刻接道:“大嫂,你这话什么意思?”
耀芬冷冷的哼了一声,道:“二叔为什么不把我爹爹送回枫叶村?若是说中风的人不能动,为什么又把他带回你自己家?”
“书院里还有几百学生上课。”王翰林恼道:“大哥不肯在书院里,从书院到梅里比到枫叶村近十几里地,自然是把你爹爹挪到这里来。梅里到县里近,喊郎中来也快些。”
“是为了让那个妇人来坏我爹爹的名声罢!”耀芬冷笑,“你想把爹爹从山长的位子上拉下来,对不对?”
大夫人恨道:“为了这个书院,咱们家付出了多少?二弟,你摸摸自己的良心,你怎么能对你大哥。为了书院,家里的地都卖光了,为了给穷学生凑赶考的路费,他连我的嫁妆都花光了。你以为用这个法子就能坏了你大哥的名声?”她狠狠吐了一口唾沫到王翰林脸上,厉声道:“你休想!”
王翰林愣了一下,苦笑道:“我不晓得你们为什么这样想……我并不想做山长的,你们若不信,我从此不踏入富春书院一步,可使得?”
此言一出,几个侄女婿板着的面孔俱是一松,大侄儿脸上甚至露出喜色。王翰林长叹一口气,道:“你们走罢。我不会管富春书院的事了,也不会管你们的事。”
“胡说!”大老爷哑着嗓子喊道:“休听那糊涂妇人的话。二弟,你过来。”
王翰林看向里间,兄长半卧在郎中的怀里,面露恨色,指着大嫂道:“莫听她胡说。二弟,富春书院是咱们两个人的。”他喘了几口气,慢慢道:“我管了几十年,也管的累了,这个山长让你来做,正合适。”
耀芬凄厉的喊了一声爹,扑到父亲榻前,泣道:“二叔故意坏你名声,这样的人做山长,会把爹几十年的心血都毁了呀。”
大老爷喘着气,骂道:“畜生,你可晓得这些年都是谁在补贴书院的开销?”
柳氏冷冷的说:“耀宗,你把靠窗那个架子上最上面一个盒子取下来,那里面有一本帐,你拿出来读给大家听听。”
耀宗忙依言取来,随手翻开一页,慢慢念道:“庆元十九年收到二弟送来的银子两千两,开支如下:十位先生的薪水一千两,书院杂项开支三百两,书院新建教室八间二百两,配家具二百两。支与学生灯油钱六百两,支与汪树才六人路费一百二十两。核计两千四百二十两。旧年共收学费六百两,居然有盈余一百多两,大喜事也。”
除去躺着的王大老爷,柳氏和耀宗,就连王翰林自家都是头一回晓得这些帐。里外两间屋里五六十人,俱都鸦雀无声。耀宗翻到最后,慢慢道:“几十年的帐念下来我也不耐烦,我从头开始讲与大伯娘听罢,庆元六年,爹爹寄九百两,书院用一千三百两,大伯典地。庆元七年,爹爹寄一千二百两,书院用一千两,大伯赎地。庆元八年和九年爹爹不曾寄银,庆元十年起每年爹爹寄一千五百两至庆元十七年。庆元十八年官家给大臣们加了俸禄,从那一年到去年,爹爹都寄的是两千两。”
耀宗冷笑着把那本帐摔到耀芬怀里,道:“我爹的俸禄,一个铜板不少都寄回富春给大伯使用了。你可晓得咱们在京城用的是什么钱?是我爹替人家写对联,做贺辞,写寿屏的润笔!我母亲几十两几十两的积起来,再去贩丝、贩酒,每年赚几百两银子生活。富春书院到京城会试的举子,爹爹还用富春书院的名义送五十两灯油钱!五十两够我家用一个月了!”
耀芬扭过头,低声咕哝:“沽名钓誉。”
大夫人啐了一口,道:“咱们在富春又过的什么日子?除了耀芬,他们哥几个谁穿过新衣?自从老爷把耀芬媳妇的嫁妆都要了去补贴书院开支,耀文都说不到门当户对的亲事!家里的田地当的当,典的典,败了个精光。这几年每年都是耀芬媳妇回娘家要粮食。”言罢大夫人恨恨的瞪着王翰林:“你大哥倾家荡产,你若似咱们,哪里来的银买大宅?哪里来的钱养这么多管家奴婢。”
大老爷艰难的喘着气,呼呼似风声。大夫人看了他一眼,掩面大哭,一边哭一边道:“我跟着你一辈子,我活够了呀。我们为了书院倾家荡产,你兄弟凭什么住着大宅,使着这许多奴婢,他现在还想夺我们的书院!”
“我们家寄回乡的,不是银子么?”耀宗怒道。
“耀宗!”王翰林喝道:“罢了罢了,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做山长,书院以后什么样儿,我也不想管了。”
“那好,分家!”耀芬大声道:“富春书院归大房,空口无凭,立字为据。”
分家……田地都败光了,二房在外面另买了房子住,能分的也只有书院,书院还要归大房,有什么好分的?耀宗冷笑两声,看向柳氏。
柳氏微笑道:“我老早就劝老爷分家了,偏我们老爷不肯,一定要跟大哥一起填书院那个无底洞。依着我看,老家的这些产业,包括书院,咱们全都不要,可使得?”
王翰林手指在柳氏手心哆嗦。柳氏紧紧握住他的手,道:“老爷,今日来的就有同族长辈,就央他做个见证,再请隔壁李大人来做个中人,咱们一个铜板都不要了,好不好?”
“好,很好。”王翰林点头,道:“耀宗,你去隔壁请李大人来。”
耀宗答应着走了,屋子里静默的只听见大老爷的喘气声。侄女婿们和侄女们相互使眼色,耀芬脸上甚至露出了一丝笑容。王翰林俱看在眼里,他心灰意冷的坐到椅子上,长长叹气。
柳氏挨着王翰林坐下,笑道:“嫂子坐罢,还有坐儿呢,大家都坐下。站着等,怪难看的。”
大夫人恨恨的坐下。同族那个长辈其实只得十六岁,论辈份是王翰林的族叔,其实还不大懂事。大家让他坐了上座,坐下等人。
少时耀宗陪着李知府和李知远进来。王翰林便道:“今日我大哥病重,大嫂和我当着他的面儿分家,书院全归大哥,我们这房的什么我都不要,烦你来做个证见。”
王翰林是个舍得的,做了二十多年官儿,积的银子全搬回家与大哥办书院。李知府晓得他不是个爱财的,虽然今日分家情形诡异,他也没有多问,点点头,依着他所言写了个分家合同,一式三份,道:“贵族有长辈在否,请瞧瞧。”
那位小族叔接过来看了看,却是不大明白,转手交给耀芬。耀芬看得条文缜密,二叔这边分文不取。这个结果超过了他的期望,他便点点头,道:“就是这般。请叔祖做个见证。”抢先把自己的名字与在下边,按上手印。
王翰林一言不发签名,李知府候那位小叔祖按过手印,自家也按过签了名儿,道:“从此两房各自过活,生老病死互不干涉。”就把那三张纸分与耀芬,小叔祖和王翰林。
王翰林将那张纸儿随手丢过一边,走到大哥床榻前,道:“大哥,我对不住你,书院我管不了了。”言罢掉头就走。大老爷喉头吼吼作响,却没有吼出半个字来。
柳氏见大老爷不言语,也自心凉,走到李知府那边,低声道:“还请李大人移步西厢暂坐。”引着李知府父子出去了。
父母都走了,耀宗便走到大伯娘面前唱了个喏,道:“大伯娘,小侄替你到镇口雇几辆车罢,迟些儿走,到枫叶村天就黑了。”
他也不顾大夫人脸都抽抽了,大步走到门首吩咐人去雇车。老田妈站在廊下偷听多时,忙大步跑过来,喘着气,响亮答应:“是!”又喊:“送客!”掉头就把那两孩子放了,
那大孩子已是扯着小孩子扑到母亲身边哭起来。老田妈便叫把那妇人的绳子解了,塞嘴的破布也与她取下,对她说:“多亏您这一闹,大老爷和我们老爷分了家了。你要认祖归宗,到枫叶村去,你要不认得路,我也替你雇辆车?”
那妇人活动活动手脚,冲着西厢方向狠狠吐了一口口水,把小孩儿抱起,扯着大孩子飞一般走了。
耀宗冲老田妈伸了伸大姆指,裂嘴一笑,道:“干的好。”摇摇晃晃迈步朝大门走。
老田妈低下头,踩着小步子跟在二少爷身边,笑道:“老爷夫人一直教训小妇人,要与人为善,做人要厚道呐。若是老爷晓得怪罪下来……”
“我替你顶着。”耀宗笑道:“去喊车来,有五六十人呢,喊十辆车来,车钱就莫要给了。”
耀芬握着那张字据,只掂记着要去族里上档子,还要去县里改档子。却没有留神旁的。待他回过神来走到外边,恰好看见那妇人跑的飞快。他恼道:“怎么把那妇人放了?”
耀祖站在一边,不阴不阳的说:“想是回枫叶村认祖归宗了罢。”甩了甩袖子,也不理他,大步回后头去了。
耀芬恼的跺脚,喊人去追,方才来来去去的管家婆子都做鸟兽散,却是无人理他,待兄弟们商量好了到大门口再寻那妇人,连个鞋印都寻不着了。只得忙忙( 富春山居 http://www.xlawen.org/kan/8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