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穿越历史 > 富春山居 > 富春山居 第 19 部分阅读

第 19 部分阅读

    耀祖甚是烦恼,喝道:“是不是她的,问问耀宗不就晓得了?”就使个人去外头喊耀宗回来。

    耀宗正和李知远两个在镇外布置傍晚的灯谜会,正是忙的时候,听得大哥喊他,只得回来。

    王耀祖也不耐烦和兄弟解释,便直接问他:“后母柳氏有多少陪嫁,你可晓得?”

    耀宗愣了下,笑道:“大哥问这个做甚?母亲陪嫁不少的。”

    “不少?不少是多少?”黄氏的声音陡然尖锐,“你和我们说说,到底是多少。”

    耀宗想了想,道:“柳家的陪嫁都是一样的,他们家九姨出嫁时的嫁妆单我是瞧见过的。大概田地有五十顷,其他的七七八八加起来,也有一万多两银的样子。”

    “这么多?”黄九姑先惊讶了一声,“嫁出去九个,就是十来万了,柳家能有那么有钱?”

    “柳家怎么就不能那么有钱?”耀宗笑笑,道:“柳大舅娶的可是镇国公杨家的小姐。若是平常的富商财主,国公爷能把女儿嫁他?”

    黄九姑嘟喃了半日,又挤出一句:“柳家那等有钱,又巴结上了贵人,为何把女儿给你爹做填房?”

    “是爹自己去求的亲。”她老人家难道还记着当年的旧事?耀宗同情的看着黄九姑,苦笑道:“母亲和柳五姨两个年轻时在京城还有个绰号儿,叫做胭脂双虎,就是因为她两个做生意又快又狠又稳又准,人都抢不过她们。听讲当时翰林院要重修藏,母亲代表柳家来和翰林院谈生意……嘿嘿”耀宗看黄九姑脸色越发不好看了,打了个哈哈,笑道:“反正母亲嫁过来之后,不是把我娘的那些钱都送回老家给大哥收管了嘛,后来家里穷的不能过日子,爹爹就去卖字换钱。母亲一边把卖字的钱存起来做生意,一边经营她的陪嫁,十来年积蓄下来,不是个小数目。你们要问我母亲现在有多少陪嫁,我还真说不清。”

    黄九姑越听心里越不是滋味。她做女孩儿时,黄家家事还很丰厚,姐姐成亲陪了千余金的物事,到她出嫁,也有近千两的陪嫁,黄家在曲池府算是陪嫁极厚的人家。然零碎着补贴家用,待丈夫死了回娘家居住,这十几二十年坐吃山空,如今手头窘迫的紧,娘俩儿一年吃穿用度都在陪嫁的两顷地上。为什么她的陪嫁就越用越少,死去的姐姐和柳氏的陪嫁却能越积越多呢?黄氏越想越郁闷。

    王耀祖听了弟弟的话,思量许久,道:“那她就捏着大把的钱钞,看爹爹为了几十两银子到处奔波叫卖,连脸皮都不要了?”

    大哥的想法,还真是……耀宗敲敲桌子,笑道:“男人难道不该挣钱养活妻儿吗?爹爹一年寄回富春二三千两与大伯办书院,若是还要妻子拿陪嫁养活一家老小,我做儿子的都要啐他一脸唾沫。”

    从前姐姐为着此事,也不晓得和姐夫吵过多少回。黄九姑不觉点头,想了一想觉得不对劲,又道:“她既然有钱,将些儿陪嫁补贴家用是多大的事,何至于要你爹连翰林的体面都顾不得,抛头露面卖字!”

    怀翠突然冷笑,道:“好女还不穿嫁时衣呢,凭什么丈夫就能理直气壮要妻子用嫁妆补贴家用?”

    耀宗拍掌,赞道:“表妹所见极是。我爹爹凭什么吃用妻子的陪嫁?”

    黄九姑本来正使劲瞪女儿,示意她不要讲话,看耀宗和怀翠有情投意合的苗头,她便端正坐好,只看大外甥耀祖。

    耀祖从来都是瞧不起浑身铜臭味的柳氏。弟弟妹妹都和柳氏亲近,不和黄家人亲近也不和他亲近,他更恨上了柳氏。在他眼里,柳氏做什么都是不好的,都是对他藏了坏心的。柳氏有再多的钱,他都是不屑的,然突然发现柳氏有钱不肯补贴家用,倒叫爹爹坏了斯文面皮写字换钱,他又觉得柳氏这般太过爱钱。然弟弟的话也不无道理,男人就该养活妻儿,怎么能靠妻子的陪嫁过活?耀祖越想越乱,将桌子一拍,道:“耀宗,我问你,你说的都是实话?”

    “我骗你们做什么?”耀宗好笑道:“你们喊我来,不就是要问明白爹爹这十几年存了多少钱么。爹那个翰林做了二十来年,能有多少外快?翰林一年有多少进帐,谁不清楚?”

    这倒是真的。翰林院是有名的清贵,哪里来的外快。耀祖方才觉得父亲偏心的愤怒慢慢消退,他嫌恶的看了一眼发愣的黄氏,一言不发进里屋去了。

    耀宗瞅一眼魂游天外的嫂嫂,笑对黄九姑道:“九姨,我外头还有事,先走一步。”黄九姑眉开眼笑道:“可少人手,叫怀翠助你呀。”就把女儿推过去,吩咐她:“去给你二哥哥助忙,莫要淘气念玩。”

    怀翠下午原是出去过一趟,望见镇口只有少年们忙碌,并无小姐们围观,是以她也不敢上前,看了一会就回转。母亲嘱她去助忙,她忙跟着耀宗出来,笑道:“表哥等等妹子。”

    耀宗皱眉,道:“我忙的很,怕是照应不到你。你还是在家呆着罢。”说罢也不等她回答,大步走开了。

    怀翠碰了一个**的大钉子,恨恨的在夹道里站了一会,却见赵十二独自一人从他那院出来,拖着脚步儿,没精打采的。她忙迎上去,笑道:“赵公子,有什么不开心的事,说与奴听听?”

    这种搭讪赵十二并没有放在眼里。俊俏的少年郎眼皮都不搭一下,打怀翠身边经过,连一片草叶都没有留下。怀翠怔怔的看着他的背影,又羞又恼,一个人闷闷的打后门出来,也不曾拣道路,胡乱走到镇外,寻了个没人的所在大哭一场,看日头落到西边山梁后头,才慢慢走回家。王耀祖两口子带着孩子早到梧桐院里去了,只有黄九姑还在等候女儿,看见怀翠来了,忙捉牢她的手,道:“前头等咱们好久了。快走快走,若是今日能把你的婚事说定,也不枉咱们在梅里镇住了这许多天。”

    怀翠心灰意冷,却是无所谓嫁给哪个,母亲说话只当耳畔轻风,洗了把脸,随便搽了一点粉,连新衣裳都懒的换。黄九姑晓得女儿的心思,以为她一心念着赵公子不肯嫁表哥,也不以为意,捉牢女儿的手到前头来。

    梧桐院里已是摆开三张圆桌。英华上着新纱衫,系了一条嫩黄罗裙,因过节,正经戴了一顶小小的四时景花冠,笑盈盈站在屏风边看使女们摆碗著,看见黄九姑母女进来,忙笑着迎上来,道:“爹爹和大哥在书房闲话。九姨,我陪您到书房去。”

    黄九姑不冷不热道:“不必了,老身晓得书房在哪里。”也不管英华,拉着怀翠的手直奔书房,一进门,便道:“姐夫,把耀宗给我做女婿罢。”

    最佳女婿(下)

    ( )王翰林这个内书房,原是三间东厢房打通重隔成两间,里间安置床榻,是王翰林午休的所在。四壁挂的字画都是老翰林心爱的,隔几日老两口必要洗手焚香换一回。今日要应中秋节的景,外间就挂着一张蟾宫折桂图,桂枝累累,枝下捣药的玉兔雪白可爱。

    图下长几上供着的一个小香炉里还烧着不晓得什么香,香气清淡悠远。圆窗下一张竹桌上,摆着一盘绿莹莹的葡萄。王翰林坐在竹椅上笑眯眯看着大儿子两口儿,柳氏坐在另一张竹椅上微笑,拿着一柄团扇轻摇,书房里清风拂动。

    此情此景,若是添张琴抚琴,或是把大画案移过来泼墨,都是最清雅、也最合适不过的。然,翰林公子王耀祖面红的好像涂了胭脂,尴尬地站在一边,拉着小儿子,好像在干涸的水塘里晒太阳的鱼,嘴巴一张一合,却发不出半点声音。

    黄氏扯着两个大的女孩儿,涕泪纵横,一脸悲愤。玉珠用力挣扎也挣不脱母亲的手,也是满面通红。

    黄九姑一声:“把耀宗给我做女婿”恰似冬月里的雷声,惊得王耀祖两个眼珠恨不能夺眶而出。

    黄氏的哭声被黄九姑掐断,她重运一口气,哭道:“九姑母,你可要替我们娘几个做主哇,玉珠再有三四年就要说亲,亲姑姑陪嫁有几万两,她什么也没有,怎么嫁得出去呀。”

    怀翠没得嫁妆,十八岁都还没有合适的好人家来说亲。黄氏不说陪嫁说亲还罢了,这么一喊,把黄九姑这十来年的心酸都喊出来了,九姑眼圈一红,将手搭住侄女的胳膊,和道:“九姑母也苦哇,你怀翠妹妹都十八了,她没得嫁妆,都无媒人上门哇。”

    怀翠甩脱母亲的手,涨红着脸站到一边去。黄氏姑侄两个执手相望泪眼,嚎啕痛哭了一场。在梧桐院里筑巢的一群归鸟被哭声惊动,扑扇着翅膀又飞走了。

    英华晓得大嫂是来要钱的,是以只在外面不肯进去。黄九姑要二哥做女婿,英华听见也吓了一跳。和黄家相关的事情,母亲一向是不管的。看怀翠对赵恒一往情深的样子,若是爹爹面软答应了,二哥岂不是要和怀翠做一对怨偶?

    英华思及此,顾不得她是才定过亲不好出门的人,连个从人都来不及喊,打前门一溜烟跑到镇口喊二哥。

    镇口平常踢球的那块地方已经打扫干净,地上插着许多碗口粗的大竹竿。横系的粗绳上系着无数条细绳儿,每条细绳上都挂着一张长纸片。小青阳带着镇上一群九、十岁的孩子,正在给纸片上系小石块。看见英华跑过来,小青阳就大声喊:“嫂嫂,你可是找哥哥?”

    英华心里有事,却是没有计较到小青阳的这声嫂嫂,嗯了一声,道:“我家里有急事,寻我二哥呢。”

    “王二哥和我哥哥都在那边。”小青阳拉着英华的手,带她到屏风后头去。

    李知远和王耀宗两个正在桌边分东西,看见气喘吁吁的英华,都停下手。李知远微笑着凝视英华。王耀宗把英华扯到一边,问她:“你一个人来的?”

    英华点头,急急忙忙的说:“那个,黄九姨才跑去和爹爹说,要爹爹把你给她做女婿呢。”

    可怜的王二哥!李知远收起微笑,把同情的目光投向大舅子。待嫁的表妹猛如虎呢,他还有情投意合的英华妹妹,快马加鞭把亲事定下,可以一了百了。王二哥房里还有如花似玉的爱婢,原来亲事就难,再有个一心想要他当女婿的嫡亲姨母,亲事就更难了。

    英华也同情的看着二哥,黄九姑毕竟是二哥的亲姨母,又打小儿带过他几年,只怕拒绝的话连二哥自己都说不出口。

    王耀宗无所谓道:“我已是说过不会娶怀翠表妹了,九姨怎么还跑去问爹爹?”就一把捏住妹子的手,和李知远说:“也罢,我去去就来。”

    “都差不多了,这里有我和小青阳,二哥和英华妹妹吃过晚饭再来罢。”李知远笑道:“外头连卖臭豆腐的摊子都摆出来了,晚上想必热闹的很。出来逛逛,解解闷气也好。”

    王耀宗待说话,英华已是拉着他的手急急要走。耀宗便附在妹子耳边问:“你晚上想不想出来耍?”

    “若是娘不出来,我就不出来。”英华想都不想,回答的极干脆。

    傻妹子,开窍了呀,王耀宗得意的闷笑,回头冲李知远挤眼,那意思分明是:休看我妹子和你订亲,你也不是想约就能约得到的。

    李知远微笑目送他兄妹两个回家,英华的回答让他心里实是有些忐忑,已经订了亲,她怎么反比从前疏远了呢?李知远猜不透女孩儿的心思,实是不晓得英华妹妹晚上会不会出来耍,他遥望梅里镇的白墙灰瓦渐渐沉到暮霭里,突然觉得满心的甜蜜里带着一丝丝失落,因这失落,又生了期盼,期盼英华能给他更热烈的回应。

    英华满心替哥哥着急,哪里晓得李知远在她身后那千回百转的心思,脚下一步比一步迈的快,恨不能跑起来。

    耀宗反倒不急,任由妹妹拉着他朝前,他却悠闲地东张西望,不是跟酱油铺的老板招手,就是喊杂货铺的伙计晚上去看灯猜谜做耍。

    英华看哥哥这般,急了,恼道:“二哥,你不急么?”

    “有什么好急的?”耀宗笑道:“爹爹不肯把你许给文才表弟,自然就不会把我送给九姨做女婿。”

    “可是她不一样,你小时候是她养活的。爹爹就是有心拒绝,也难开口呀。”英华急的要死,鼻子尖上都渗出汗来。

    耀宗摇摇头,笑道:“她就是掐准了这个才绕过我和爹爹说的罢。”

    书房里哭声嘤嘤,杨小八和赵恒两个俱是一身崭新的紫罗纱袍、青罗纱帽,白绫裤,青皂靴,腰间系着亮银腰带,说不尽的俊俏风流。可恨这两个孩子半点都不晓得爱惜新衣,头碰着头,蹲在梧桐树下数蚂蚁。看见英华兄妹进来,赵十二孩子气地扭过头接着看蚂蚁,杨小八站起来,笑一笑又蹲回去。

    若是照从前,此时耀宗就该把妹子打发过去和他两个一起去看蚂蚁了。可是如今不同,赵恒求过亲,妹子又订了定亲,再不好让他两个多接触。耀宗就拉着妹子直奔书房,一进门就笑嘻嘻大声问:“听说九姨想要我做女婿?”

    二儿子说话这般轻松,不管他是答应还是不答应,想来他都拿定主意了。柳氏松了一口气,笑骂:“这孩子,真不害燥。哪有这样问自己亲事的?”

    英华偷眼看怀翠,怀翠一脸无奈地在玩指甲,看上去对她自己的亲事并无半点兴致。

    黄九姑看英华和耀宗一起进来,晓得是英华去喊的,心生不悦,嫌英华多事,不由冷冷哼了一声,道:“大人的事,孩子在这搀和什么?你们都给我出去。”

    柳氏忍黄九姑久矣。英华一进来黄九姑就赶她出去,柳氏哪里还忍得住,开口笑道:“若说的是黄九姑你老人家的亲事,孩子们都不好旁听的,原该回避。耀宗的亲事么,让女孩儿们听听倒是无妨。”

    老娘还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呀。英华搬个板凳给二哥,又给自己搬个板凳,娘三个亲亲热热坐在一处。说了这半日的话,柳氏笑眯眯一言不发摇扇,跟个木头似的,谁知木头一张口就揭老底,黄九姑老脸臊得通红,气的鼻孔喷火,却是半句话都说不出来。

    当年为了把黄九姑嫁给王翰林做填房,王耀祖闹出多少事来?今日继母重提旧事,耀祖脸上也有些挂不住了,咳了一声,道:“怀翠表妹很好,儿子觉得让耀宗娶她,很妥当。”

    耀宗笑道:“大哥,怀翠表妹方才还和我讲,她喜欢的是赵恒赵公子,并没有看上我。何况,我也没有看上她。我和她相互都不中意,还有什么好说的,难道要我问母亲讨两个彩锦送与表妹压惊?”

    当时作兴相亲,若是男方相亲女方,便将出一股金钗与女孩儿簪上,若是相不中,也要与人两个彩锦压惊,是客气的意思。耀宗这般说,和直接拒绝没两样。

    王翰林甚是头痛,他当然不想让二儿子娶黄九姑的女孩儿。且不说黄九姑从前想嫁他不能,再娶她的女儿大家尴尬婆媳不好处。只黄九姑这一阵哭闹,可见怀翠的家教也好不到哪里去,若是一时面软让儿子娶了怀翠来家,鸡飞狗跳的热闹日子就不远了。

    然黄九姑说了半日耀宗是她养大的,旧年如何如何,简直有不把耀宗给她做女婿就是忘恩负义的意思,事关二儿子和外祖父家的关系,他一直找机会想拒绝而不能。

    耀宗这样直截了当,王翰林也松了一口气,歉意的对黄九姑笑笑,道:“两个孩子都不情愿,这亲事也没有什么好提的,大家出去吃饭罢。”

    黄九姑喝道:“休胡说,怀翠,你自己说,你愿不愿嫁?”

    “嫁不嫁不是你说了算?”怀翠也干脆,道:“问我有用?”

    “你!”黄九姑怒的话都说不齐全,挥手想打,手举到半空颓然落下,落泪如雨,叹道:“娘为了你的终身大事操碎了心,你怎地,你怎地还当娘是仇人看待?”

    怀翠冷笑道:“我几时把娘当仇人看了,要嫁哪个,总要两个人情投意合才好,便是相亲,也要都愿意呀。我不想嫁表哥,表哥也不想娶我,你老人家一个人在那里闹有什么意思?》”

    黄氏也忍耐了九姑半日,怀翠把话都说到这份上了,想来九姑也无话说,忙道:“还有我呢,我家玉珠已是十二了,再过两年就要议亲,她没有嫁妆怎么办?”

    柳氏算帐法

    ( )老大两口子分家出去之后,全部家当只得几顷地,几百两银子,几个女孩儿的嫁妆实是为难事。耀祖虽然极是不愿意妻子这样吵闹要钱,也只能沉默,低头看地砖上的缝对的齐不齐。

    王翰林想了想,道:“我分家时,分与你们的多,还是与耀宗的多?”

    “帐面上是我们多。”黄氏不满的说:“可是我们实际上得了多少?耀宗得了多少?他手里足有七八千的现银,还有几十顷地!我们呢?我们要嫁三个女儿,还要给你养活两个孙子,我们只有几百两银,几顷地。这点钱休说替玉珠雪珠备嫁妆,吃穿都不够。”

    王翰林待想分说,又觉得黄氏是个糊涂人,和她有理也说不清。耀宗低着头沉思,面无表情。

    柳氏把他父子两个各看一眼,笑着开口道:“当年我把大姐的遗产清点之后,是留了一篇帐的,今日人来的齐全,倒不妨把这帐算一算。英华,你去我屋里把那个杂物箱子翻一翻,看有个有封条的小匣捡来,再把给你陪嫁的那个小庄的年帐也一并带来。”

    英华答应一声,去不多时就把小匣和一本帐带来,顺手还夹了一架算盘。

    柳氏把小匣上的封条扯去,笑道:“实是没想到,过了十来年,这篇帐还能重见天日。当年清点遗产,记的这帐,是黄家人做的见证,也没有少写,也没有多算。咱们只看这地,陪嫁地五顷,铺子本金利金后来又买了十顷地,一共十五顷良田。还有曲池几个铺子,咱们就不论了。只算算这十五顷地一年有多少利息。英华,你翻你那个小庄,看中等田地取租是怎么算的,一年多少利息。”

    “中等田地我们是四六取租,一亩一年地租折现四百五十钱,一顷地一年四十五两,十顷四百五十两,十五顷地一年六百七十两。”英华连算盘都不用,就把租钱算出来了。

    “耀祖管了有十几年?十五年有。”柳氏微笑道:“算上旱涝,上等田就照中等田算也罢了,十五年得多少两?”

    “一万零五十两。”英华的声音比算盘声还清脆。

    柳氏笑眯眯道:“分家时,这一万两连铺子的出息,我们可都没有给你们算哟。你口口声声说你们只有几百两银。哄孩子呢这是。每年我还送二百两银与你们家用,连铺子里的出息,还不够你们用的?分家时,你们说声亏空,我和你们爹爹想着你们孩子多不容易,也不曾查你们的帐,偏心你们,只分本钱也罢了。你们昧下了一万两,还嫌不足,还想怎样?”

    这么算帐,真有一万两,可是这一万两,都不见了。黄氏心虚,声音比方才小了许多,“管事的没有那么多银送来。”

    “既然与你们管,我和你爹爹就不管你们是怎么管的。不管怎么算,分家是耀宗吃了大亏的。”柳氏冷笑道:“既然当年是我提出来把大姐的遗产与你们管,我自然不能叫你们二弟吃这个亏,所以我私房贴他一个小庄。这个缘故儿,分家时要替你们留体面,我也不曾说,今日你们既然指我偏心,倒是不得不说了。

    你们两口儿空有万金的家当,十几年挣不起一份家业,不能给玉珠几个备嫁妆,怪谁?休说上回分家,我们还分与你二三千两银子,这才几日,你就说你们只有几百两。”柳氏叹了一口气,道:“媳妇,平常晨昏定省你想来就来,我也不和你计较,这是我头一回说你,做人要知进退,要知足的。”

    耀祖两口儿被柳氏教训的哑口无言,便是黄九姑有心替外甥侄女分说,听得柳氏这一大篇帐算下来,分家耀宗实是吃了亏的,黄九姑也只能抿着嘴揩汗。

    王翰林在庶务原就不大留心,家里有吃有用,日子过得他便罢了。本来叫大儿妇哭闹的心软,他还想回头和妻子商量,要想法子给玉珠她们几个存点嫁妆。听得柳氏算帐,老翰林哪里还好意思和柳氏提,不由板着脸道:“你们母亲已是说的极清楚,分家时我们原是亏了你弟弟的。你母亲从她自己的陪嫁里拿出田地补贴你二弟,倒叫为父惭愧的很。”

    耀宗晓得爹爹是想和稀泥了,忙给英华使眼色。英华便笑道:“天都要黑了,咱们快吃饭赏月呀。”便去拉玉珠的手,笑道:“走,到姑姑屋里去,姑姑给你们做了新衣裳的,我们去换新衣裳去。”一手一个,把玉珠和雪珠都拉到门口,又回头把那个小的抱在怀里,姑侄四个出去不提。

    柳氏看怀翠倒还顺眼,含笑拉着她的手,道:“看你的妆有点糊了,走,到婶婶屋里洗把脸去。”怀翠原是不想在屋里待的,就顺水推舟让柳氏拉走,出来看见赵恒在院子里,她瞄一眼,跟着柳氏进正房了。玉薇正好过来,便跟在柳氏的后头进去了。

    耀宗便去扶王翰林,道:“爹爹,我陪你走走,这屋里气闷。”拉着王翰林到前院,在院子里走了好几圈,才小声道:“我愿意照管玉珠她们几个的嫁妆。”

    王翰林摇头,道:“你将来也是要娶亲生子的,你现在说的容易,将来替侄女们备嫁妆,你的妻子不乐意,怎么办,吵架么?你大哥两口子晓得为孩子们的嫁妆着急,倒是好事。将来你看顾着她们些,也还罢了,替她们备嫁妆的话,千万莫要提。”说罢又摇头,道:“我原以为他傍着你大伯住,有大伯管束,会比在京城好一点,想不到呀,想不到呀,你大哥在家乡这十几年,居然花了这许多钱。”

    “哥哥嫂子衣裳积下有几十箱,哪一件不要十几二十两银?”耀宗苦笑道:“曲池府的和尚师太见了我嫂子跟见亲娘似的,嫂子一年几百两的朝外撒钱,家里就是有金山银山也禁不起这样的胡花海用。只是玉珠她们几个,着实可怜的紧,没得陪嫁,实是嫁不出去。”

    “便是有陪嫁,若是似姑妈和你九姨妈那般,也过不了几年。”柳氏送玉薇到门口,回身笑道:“我这里有条发财的路子,只是极要吃苦。若是耀祖能吃得苦头,便叫耀宗借他一二千两银的本钱,苦三五年,极少也有二三万银子的进帐,玉珠她们的嫁妆便不愁了,耀祖两口儿吃了苦头,想来也能收心做人家。”

    王翰林心里还是心疼儿子的,听得妻子这样说,激动的脸都红了,一个劲道:“快说说,是什么路子?”

    “贩牛。”柳氏道:“建新京城必是要抽丁的,男丁都抽走了,谁来种地?牛马这些牲畜的价钱一定要涨。咱们将了银子买茶叶,白酒,运到北方苦寒之地去,换成牛马回转,一来一回十倍利最少的。只要一路上能吃得苦,把牲畜服伺好,多少银子赚不得?”

    “这个……”这个原是犯法的事,虽然官家睁只眼闭只眼不会深究,但到底与法不合,贩牛马都是要走偏僻小道的,一路上餐风露宿何等吃苦。耀祖一直娇生惯养,吃得下来这样的苦头?王翰林犹豫了。

    耀宗笑道:“我跟着柳家舅舅走过一回贩牛马那条路,其实也没有吃什么苦。贩牛原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我正想着走一回赚些银子回来,不如儿子去劝哥哥同走一回,可好?”

    柳氏便道:“使得,他若答应,我再写一封书信与你,你将了银子同柳家的管事一道罢,也省了沿路打点麻烦。”

    王翰林做了几十年的官,当然晓得沿路打点的不是麻烦,是银子。妻子这般,他还有什么话说,感激的握着柳氏的手,道:“耀祖将来明白,必会感激你的一片苦心。”

    柳氏一笑,道:“我晓得你夹在我和耀祖中间为难,你不怨我,我才敢如此行事。还有一事,老爷莫忘了。玉珠她们几个,都不曾正经上学。替她们备嫁妆的事咱们不好直接管,倒是极该送她们去上个学。你说呢?”

    “国子监女学太远了呀。”王翰林想了一想,咬牙道:“几个女孩儿叫大儿妇这般教养,将来蠢的只晓得哭,咱们把玉珠和雪珠送到金陵女学去,可使得?”

    金陵女学比不得国子监女学出名,然也有大儒为师,学里的先生们里很有几位前朝的宫妃,俱有贤名。便是学生们,也不似国子监的女学生们张扬,金陵离着曲池又只有六七百里远,把玉珠姐妹两个送到那里去,实是最好不过。

    柳氏便道:“这般,我写信到金陵去寻人打点?”

    王翰林拈须笑道:“这一回,不消夫人打点。金陵女学的学监沈问之,却是富春书院出来的,只消为夫写一封信去就使得。只是孩子的学费……家里若是银子不凑手,卖几幅字画也罢。”

    “使得。奴想买两幅字画与外子赏玩,敢问王翰林,府上书房里那幅折桂图,五百两可够?”

    王翰林老脸通红,恼道:“不卖把你,自家人买来买去,你羞我呢。”

    “两孩子的学费能要多少钱?家里的现银不够,我这个奶奶的掏私房也罢了。”柳氏啐道:“偏你要卖画儿,叫你儿子女儿笑话我是一毛不拨的铁公鸡么?只是让孩子们去上学,怎么和耀祖两口子说?”

    “有什么不好说的,爷爷送孙女去上学,他敢说个不字,还拿竹板敲他。”王翰林没好气道:“女孩儿若是不教好,连带子孙都窝囊。老夫还要挣钱养家,要送孙男孙女们都去上好学校。孩子的学费,你先垫上,我必想法子还你。”

    “好。”柳氏抿着嘴儿乐,推王翰林回梧桐院。

    耀宗不晓得和大哥大嫂说了些什么话,黄氏重洗了脸,白粉压下了红眼眶,重换了一身新衣,带着两个男孩儿在一边看菊花。乍一看上去,倒是个高高兴兴过节的样子。

    王耀祖和弟弟坐在黄九姑身边,三个说闲话,看黄九姑的笑盈盈地,居然心情还不错。

    英华带着三个侄女一起耍,玉珠捏着一小把菊花,英华正持着一枝红菊,替雪珠插到头上,个个脸上都带笑容。

    怀翠独自站在一棵梧桐枝下,扶着树身上的青苔,神情有些凄苦,看见柳氏进来,露出微笑,虽然还有些勉强,但是善意足够。

    不过出去这么一小会功夫,自家内院居然一片祥和的节日气氛,王翰林感概许外,觉得女人都是奇妙而善变的。

    赵恒已是看了半日的蚂蚁,方才英华过去不看他还罢了,怀翠也视而不见,他就有些不自在。再过得一会,怀翠出来在院子里闲走,一直都不过来招惹他,他就纳罕了,问杨小八:“我今日是不是特别讨人嫌?”

    杨小八笑而不语,拿小棍去戳蚂蚁窝。看老师和师母笑盈盈过来,他忙站跑过去,笑道:“师母,我饿的很,几时有饭吃?”

    柳氏就叫坐席开饭。英华带着几个女孩儿,和怀翠黄氏坐在屏风里头的一张圆桌边。柳氏和黄九姑独坐一张圆桌,就把耀祖的两个儿子抱在身边。王翰林自带两个儿子和两个学生坐一桌,大家吃饭不提。

    吃完了饭,撤了桌子重摆水果点心上来赏月,英华便洗了手,将出茶具来煮茶,叫玉珠与她打下手。

    王翰林便和儿子媳妇说,要把玉珠和雪珠两个送到金陵女学去。

    黄氏不舍得,道:“玉珠认得几个字,不做睁眼瞎也还罢了,女孩儿至要紧女红要好。”

    耀祖瞪她,道:“上学原是好事,一则金陵太远,二则两个女孩儿在金陵,也不放心。还是算了罢。”

    王翰林道:“你英华妹妹在国子监上了六年的学,不到年节,也不过半月回家一次罢了。金陵虽然远,女学管的极严,尽可以放心,怕女孩儿们吃苦,家里多带几个正经的使女仆妇,也罢了。”

    怀翠突然道:“我和母亲在家也无事,我们陪玉珠她们在金陵上学,可好?”

    大家都愣了,齐齐看向黄九姑。

    黄九姑居然点头,道:“怀翠的两个叔叔都在金陵,去金陵,必能与我女儿寻个好丈夫。”

    英华同情的看着怀翠,怀翠低下头,只道:“姨爹,我们陪玉珠去上学,可好?”

    王翰林点头应了,道:“若是你愿意,姨爹还能设法,给你在女学谋份差使。”

    “我愿意。”怀翠连声答应,整个人都精神了不少,连腰都挺直了。

    月亮已经升上墙头,柳氏让使女们把灯都撤走,便觉得白霜满地。满院子都是桂花香,茶香,一阵一阵的凉风吹过,吹得人心里痒痒的。

    王翰林只觉得压在身上的重担都叫这阵阵凉风吹走,浑身松快,也起了童心要去耍,便道:“夫人,咱们都出去走走罢。”

    柳氏笑道:“你们先请,我和媳妇随后就来。”

    王翰林道:“孩子们自有孩子们的去处,咱们老两口走走去。耀宗,你照应好你妹妹和怀翠妹妹。”全不顾儿子媳妇都盯着他看,拉着柳氏便要走。柳氏笑眯眯任由他拉走了。

    耀宗把半盏茶吃完,乐不可支道:“英华,把梨蕊和杏仁带上,咱们踏月去。”

    杨小八拿胳膊撞他腰,笑道:“你把怀翠妹妹忘了。”

    耀宗笑道:“她不是和英华一块儿嘛。你呢,你是和赵恒和咱们一道,还是……”

    “当然和你们一道。”赵恒收起折扇,笑道:“这么多的妹妹们,怕你一个人照应不过来。”

    英华当真把梨蕊和杏仁,还有几个大小丫头俱带了出来,顺带把玉珠和雪珠都带上了,就交给梨蕊和杏仁照顾。前头三位少年公子,后头一群花枝招展的女孩儿们,一路嘻嘻哈哈走到镇口,陡见前头人头攒动,一片光明。

    最外圈,是一卖瓜子的,卖臭豆腐的,扑卖各色吃食小玩意的,生意兴隆的很,每个摊子前都挤着许多顾客。

    当中老大一块地方,竖着几十根竹竿,点着几十根火把,照得亮堂堂的。着新衣的少年还有中年书生们,三五成群站在字条下,有的眼睛盯着字条,有的眼睛却盯着少女嫩妇,口中俱在念念有词,是在猜字迷做耍,还是念别的,就天晓得了。

    李知远把小青阳架在脖上,守在屏风外头的一张方桌边上,看见耀宗,兄弟两个一齐招手,笑喊道:“二哥,这里,这里。”

    再看见女孩儿堆里的英华,李知远微笑,小青阳大喊:“英华姐姐,我们在这里,快来呀。”

    因他们这群人里女孩儿多,大家给他们让出一条道来,李知远把弟弟放下,挪开桌子让女孩儿们进去,笑道:“母亲在里头,芳歌都问我好几回了,问你们几时来。”

    英华听得陈夫人也来了,那两条腿软了一下,迅速站直。眨眼间,英华就变身京城淑女,踩着小碎步,目不斜视走进去,风姿动人,神情高贵。

    她这个变形绝技,耀宗和赵恒杨小八都是常见的,都觉理所当然。唯有怀翠是头回见,瞪大眼睛像见了鬼,想不透淘气的英华怎么眨眼就能变成另外一个人。

    李知远眨眨眼睛,又眨眨眼睛,送给英华一个微笑。

    赵恒见不得他两个眉来眼去,扭过头看外头。怀翠拿眼角溜了他一眼,在心里叹了一口气,默默进去。

    里头陈夫人坐在上头,女儿和侄女儿们正好坐够一张圆桌。看见英华进来,芳歌就先站了起来,笑道:“英华姐姐。”

    英华微笑喊了声:“芳歌妹妹。”走到陈夫人面前万福,却是不晓得喊陈夫人好呢,还是喊婆婆好,愣了一下,又万福了一次,还是没有想好,再万福一次,涨红着脸退到一边。

    一福二福又三福,倒把板着脸想给未来儿媳妇一个下马威的陈夫人逗乐了,老人家面皮虽然还绷的紧紧的,眼睛已是露出笑意。

    怀翠福了一福,站在英华身边。英华镇定了一会,把玉珠和雪珠拉到身边,笑道:“这是我大哥的大女儿玉珠,二女儿雪珠。这是奶奶,这是芳歌姑姑。”

    玉珠晓得这是小姑的婆婆,带着妹子过去万福,又给芳歌行礼。陈夫人看英华这样尴尬礼数都还过得去,倒不好再拉下脸为难她了,只道:“先坐一会罢,等一会灯谜会散了,再出去走走,现在人多,倒怕把你们挤坏了。”

    英华松了一口气,先把玉珠和雪珠安顿坐好,又请怀翠坐,最后自己才在一张板凳上挺直腰坐好。十几个女孩儿里头,论坐姿,谁也没有英华好。陈夫人不晓得这是女学里的水磨功劳,便觉得英华做她儿媳妇,很是拿得出手。

    外头李知远挂出一盏走马灯,便有站的近的人高声喊:“第一百九十六号,我猜出来了,我先答。”

    大家都安静下来,听他说话。因他猜中了,李知远便把充做彩头的一块砚送他。大家一齐鼓掌。屏风里听见外面热闹,俱都竖耳细听。

    猜谜的俱是男子,突然有( 富春山居 http://www.xlawen.org/kan/828/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