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辣文小说 > 危险啊孩子 > 危险啊孩子 第 107 部分阅读

第 107 部分阅读

    窃拗疤仆贰钡娜罚泄攀迪帧拔辶凇苯⒘似嫜构瞬荒芡常退邓怯胧本憬乃嘉彩雇蚯朊槛鋈皇K缟械摹懊挥凶詈茫挥懈谩钡睦砟钍撬导男凑铡D憧此痹硕毙校苯塘吩备校涸诠猓傅寄切┐蟠筮诌值耐夤〗愕眯挠κ郑辉诠冢鹘谈星橄改宓纳裰莨媚锔羌萸峋褪臁T负问保选拔辶凇焙笠慌躺⑸车闹泄庞怖桨略嘶嵋频牧旖碧ㄉ稀U庥胨啊⒑笕蔚闹泄诺募父瞿薪掏废啾龋蛑辈豢赏斩铩D憧矗涸谙つ岚略嘶崛∩系闹泄胖鹘塘罚皇前蚜绞直г谵抢诺哪源衔蘖臣寺穑炕褂斜日飧腥さ模褐泄信乓苍幸桓鲇判阍硕蓖艘酆笤诠飧闪艘欢问奔浜蠡乩吹逼鸸叶又鹘塘罚言硕北彰旁斐蛋阊盗妨艘弧⒘侥旰螅痛灯鹆伺Fに担褐泄优鍪澜绲谌惶婀帧=峁釉谘侵抟淮颍词涓耸澜缗琶蟮娜毡尽⒛虾夂鹤拥纳矸萋砩暇陀晒叶又鹘塘繁湮芭盘趁蕖薄?br />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著名笑星冯巩、牛群在相声《拍卖》中,把中国足球队主教练施拉普纳那光溜溜脑袋上长的几根头发当作国宝进行“拍卖”。从此,中国足球队就成为国人的一块心病。说来也奇怪,中国队打欧洲、拉美强队输球是合理的,但是出战只有几十万、数百万乃至上千万人的国家挑选出来的国家队如巴林、卡塔尔、阿曼也难有斩获。数十年来,中国队真的是捧也起不来,打也不成才,钱也烧不活,骂也不理睬。不少省长、市长、企业家在分析自身工作时喜欢把它作为比照物唠叨一番。

    人们会问:是十三亿中国人中找不到25个健壮的小伙子吗?不是,生龙活虎的中国人多的是;是缺乏有足球意识的教练吗?不是,外国著名教练进来不少;是球队的生活待遇不好以至没有积极性吗?不是,中国球员是高收入者;是没有时间练球以至技艺不精吗?也不是,已经职业化了;是足球没有“从娃娃抓起”吗?更加不是,送到巴西学球的娃娃现在都当父亲了!

    “哎呀呀,气杀我也!”——京剧里的对白说,不问也罢!

    然而,与足球有关的故事自然又让我不得不说出一个外国男子汉的名字——希丁克。从1984年到我写这段话时止,此君总是在演绎着他的传奇:1984年开始担任埃因霍温队的助理教练,两年后被扶正帅位。此后第一年就率领该队获荷甲冠军,一年后便包揽了荷兰联赛、杯赛、欧洲冠军杯赛冠军,进而实现荷甲三连冠。1998年,他率领荷兰国家队征战法国世界杯,一路过关夺隘挺进四强,虽然在强大的巴西队脚下止步。但是,虽败犹荣,希丁克的功绩仍然受到追捧。2002年,在韩日世界杯上身披韩国队帅服的他,令旗挥处,奇迹立现:杀入四强,实现了韩国乃至亚洲球队历史性的突破。后来,卸下韩国队帅袍的希丁克,又接掌了澳大利亚国家队的帅印,把一群从未在世界杯赛场上赢过一场比赛的“澳洲袋鼠”调教得有板有眼,准备在2006年德国世界杯上一展丰采。看样子,新的神奇又要出现了……。

    有人说,希丁克是“万金油”——哪儿都能用得着他。而我呢,则稍有点个人的感慨:每当在赛场边上看到希丁克那西瓜皮似的老脸,脑海里就会念念有词:“是金子,放在哪儿都会发光。”

    话说回来,中国人是聪明的、坚毅的,在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尚能奋发图强,用二十年时间的奋斗让世界刮目相看,而长期找不到原因的中国足球队却成了人们用于鞭策自己的最好的思想遗产。

    通过观察当今体坛人士成败兴衰的各种个案以及随之而来的口水战,我很自然地联想起小时候看电影《南征北战》的感受。在这部以消灭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整编七十四师的孟良崮战役为素材的影片里,有一个国军将领在吃了败仗后对懊恼的张军长说:“不是我军无能,而是共军狡猾。”这也许是真话。一位参加了该战役的国民党退伍老兵看了《南征北战》后对我说:“国军是输了,但没有那么狼狈。”在内战硝烟散去五十年后的今天,当年的共军将领也正面评价国军五大主力的作战能力。但是,当人们在失败后才挖空心思寻找失败的托词,确实是人生莫大的悲哀。

    我在开始写本文的时候,传出郎平已被聘请为美国队主教练。我想,不论她能否再次成功,有一点可以肯定:在对郎平的看法上,我和狡猾的美国人有共同语言。有趣的是,郎平当了三个月美国女排主教练后,于2005年七月带队参加世界大奖赛中国杭州站比赛,见到熟悉的中国记者朋友,她无奈地说:“她们都是各大学的学生,只有业余时间参加训练,不像国内。”而到了2005年11月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的2005年世界大奖赛总决赛上,这支美国队痛快淋漓地直落三局3:0把奥运会冠军中国队斩于马下。

    有个记者在《跟“师傅”再学点本事》的小标题下写道:“中美之战,师傅胜了徒弟。”——这师傅就是郎平。

    人啊,比较显示智慧,结果体现水平。

    应该指出,我并不是盲目崇拜论者,我所信奉的理念是“没有最好,只能更好”,我强调“只能”,是竞争的需要,是排他性的、无选择余地的,是“自古华山一条路”的意思。深圳有个“玉凤金龙大酒楼”,1995年初,当它投资了3000万元后,还需要500万元才能开业而又筹措无门时,我写了有保留的意见,然后签字贷款给了它500万元。如期开业后生意奇好,中国当红著名歌星彭丽媛、董文华都到过其歌舞厅演出。当时堪称业界的“深圳最好”,但是经营者天天想着“我是最好”而不再进取,到了2001年就算垮了。

    你也应该知道,中华民族有悠久的文明史,曾几何时,是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英国也曾经被称为“日不落帝国”。而当年强大的中国、英国,后来都被建国才二、三百年的美国远远地抛在后边,中国还在近代受到不少国家的欺负,人民生灵涂炭。

    这个教训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

    我的看法是:无论自己处于顺境或者逆境,孰强、孰弱,成功或是失败,都应该牢牢记住:“只能更好”,并为更好的目标而不懈努力。

    还有一句在民间流传的话,应该作为正确的思想理念加以弘扬,它就是:宁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想有时。2005年5月6日,中央电视台播出一个谈话交流节目,说一个女高级工程师因工厂倒闭、儿子上大学导致家庭拮据而当了保姆,观众既同情她的遭遇,也为她的母爱和豁达的情怀而感动。在我看来,赞扬她是应该的,但她的教训更珍贵:一个人如果在人生道路顺心时缺乏危机意识,不努力继续学习,而且不积极、不主动、不善于把知识转化为技能,他就会危机四伏。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也是人们常常讲的危机意识。你在五、六岁的时候,每当听到电视里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就会专注的听着,并看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我也不知道为我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激动过多少回。她不但音韵激悦,催人奋进,那“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警示,确是对华夏儿孙最好的鞭策和激励。

    细节奠定成功,小处铸就伟人。

    一个人那怕再有鸿鹄之志,也要从基础做起,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做人是如此,做事业也是如此。你看,刘邦、朱元璋、蒋介石、毛泽东,哪个不是如此?当代全球华人首富李嘉诚不也是从打工起步最后功成名就的吗!他信在当上泰国总理后第一次访问刚刚发生9。11事件后的美国,保安人员要求他从酒店的厨房通过,这使他立即联想到年轻时第一次到美国读书在酒店厨房打杂工的情景。从厨房杂工到富商、再到国家总理,他信深有感触地说:“世上任何事情,只要你努力去做没有实现不了的。”

    是啊!宋朝的陆游老先生说得好: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儿子:当你碰到大、小事情要做的时候,一定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努力把它做好。不要迁就自己:“这一次没关系”。那些嘴上老是挂着“没关系”、“无所谓”的人,还不见得有什么大的问题。但是,如果一个人心中老是想着这也没关系、那也无所谓,那么,这个人一定是个无所作为之辈。

    乐于从小事做起,乐于把小事做好。有一则故事说: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因为重庆地方太小,那么多人挤在一起,卫生环境自然很差,时任国民党中常委的书法家于佑任先生写了一张“不可随处小便”的告示贴在街上,有个有心人看到是于老的墨宝,便小心翼翼的撕下来,拿到家里把每一个字剪开,重新裱成“小处不可随便”而珍藏起来,数十年后成为一段佳话。孩子:在社会上,由于一句话的得与失、一件小事影响整个人生进程的事例多得不胜枚举。有的公司聘用员工喜欢看小事。为什么呢?因为在大的方面,人们都很注意,都包装得很好,实际上用包装掩盖了真我。但在一些小事上体现出的个人秉性就是真我的表现。所以,你既然是一个好人,你就要在大、小事情上一样重视,做到表里如一、大小如一。事实上,注意小事,不是现代人的发明,古人不是说了吗:“一点水可以见太阳”,又说:“小不忍,则乱大谋。”

    六、要注意把握现实与理想、梦想、幻想的分寸,牢牢掌握事业成功的临界点。

    什么叫临界点呢?就是事物由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实现条件。我认为,它是应用和管理领域的绝妙应用软件。人们通常说的“分寸”、“恰到好处”等词汇也许可以作它的注释。

    在实践中,上至国家管理下至人们日常生活中运用临界理论的大小事例更是不胜枚举。就说做菜吧:清蒸鲈鱼,烹饪时间多了一分钟——老了,少了一分钟——不熟。把握在熟与不熟之间的临界点上出锅——刚熟。若请三人一尝——张三说:“真甜。”李四说:“真香。”王大麻子说:“真嫩!简直就是美的享受。”再譬如人们说话吧:说多了,“罗嗦”;不说呢,“怎么哑了?”只有当你与人说话在时间、场合、数量、态度等方面都做得恰到好处时,听的人的感觉才会舒服。在经商方面,说话是否适度更是自己能否达至目的的前提。

    可以这么说,一个人可以不知道临界理论的名称或概念,但不可以不懂得运用临界理论。假如真有这样的人,那他一定无法自理自己的日常生活,更不用说为社会做贡献了。

    现在,我用你比较熟悉的数学概念来说说“现实”、“理想”、“梦想”、“幻想”等问题:“现实”是一个点,从这个点可以分别划出三条线连接“理想”、“梦想”、“幻想”,而确定这三条线中哪条长、哪条短,就是一个人一生能否成功的关键。就拿我来说吧:我的“理想”是想当作家。我年轻时想,作家是一个多么崇高的职业,曹雪芹一部《红楼梦》让多少代人如痴如醉,流传至今。而那些达官贵人则没有那么好运,正如他说的:

    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是啊!现在只有他当年勒紧裤带写的书还在。然而,“现实”是:我老是写小说、散文、诗歌都没有市场,也混不到饭来吃。这时候,就应该认识到这个“理想”不适合我,我唯有选择回头。正因为如此,这人哪,一现实便使得我这一生中到现在还没有去过北京,所写的小说、散文就更不用说了;但我的论文、文章、报告早已越过长江、黄河而到了北京,有的还进了人民大会堂等大雅之堂。

    讲到“梦想”,我可能更幸运一点。早在1974年我高中毕业回乡务农时,村里那些老叔公们就说我:“不会在村里呆很久的,你看看他的眼睛发出的蓝光,就知道是一个官坯子”。

    听了这话,我除了努力劳动以外,也梦想着走出村门。1976年,当我到县党校参加武装干部训练,看到包括你母亲在内的果林场的“上山下乡知青”时,我想着日后要比他们更有模样地来到这里看看。果真,四年后的1980年,已经成为国家干部的我又来到果林场,该场场长主动陪着我们采摘他们栽种的水果。

    说得更早一点,我在十一、二岁的时候,曾经坐客车从大柘→石正的公路上走,闻到车上散发的汽油味、看到一路的青山绿水,我突发奇想:如果有朝一日我也是这样坐车出去,然后“少小离家老大回”般坐车回来看看这些山水多好啊!果然,1978年春,我就是以这条路为起点坐车到了广州成为国家干部;1992年春,我又从这条路出发到了深圳,开始了二次创业。三年后的1995年8月18日,当我开着自己的全新丰田轿车,奔驰在新建的205、206国道上,到达家乡地界看着那袅袅炊烟时,心里有说不出的畅快。

    我还有一个“梦想”值得一提:1991年1月21日至2月11日,我和你及你母亲因故到广州,住在县里买在广州沙河的套房里。以当时广州的房价看,那套90平方米的房子大至四万元能买到。我走在沙河云山大酒店旁的街道上,心里在思考:在大城市里能买两套房子多好啊!(发这个梦的时候,家里也算是万元户了),四年后的1995年,我们家花了比广州多十几倍的价格,在深圳购买了两套90平方米的商品房。

    还有一件更离奇的事也说给你听:1987年10月,全家回到村里为爷爷落土建墓。10月15日晚上9时20分,举行爷爷骨灰金缸入土仪式。11时余,大家回到家时有一条不小的蛇走进了自家的房里,大家忙碌了一阵也没有打着。第二天又到重新安葬大姑夏萍遗骨的紫云洞山上察看,据当时办事的叔公说:“阿萍落土的时候正好水口村的哑巴经过,嘴上‘哇哇哇’说个不停,说是万户啊?”满屋的人都笑了。当晚,侄子跟我谈起稀土生意的事。此后,不到半年,凭着乡亲对我的信赖,我只花了三、四个晚上的时间帮乡亲销售稀土,便很正当的成了当时人们十分羡慕的“万元户”。

    你可能看到我说的“梦想”,好像不经意间就成为“现实”了。是的,这是因为我的“梦想”与“现实”之间的线条比较短,并且通过主观努力不断收缩,以扩大其实现的客观必然性。一旦它们两者的点(临界点)融合在一起时立即把握住,这样便成功了。

    但是,假如你看了我的日记,你会发现:我在官场上和工作上的经历却是一波三折的:

    1980年国家提倡干部革命化、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而我正是这种“四化”干部,没有转正就被组织上确定为领导干部“第三梯队”而加以培养,这也招至了许多异样目光。就说专业职务评定吧,1981年我刚转为正式国家干部就被评为经济员,1987年8月22日,我被中国工商银行××分行评定为经济师。当时,由××分行中级职务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罗昌签署并加盖分行公章的评审结论是:“夏天同志大专毕业,从事专业工作八年。该同志具有系统的经济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并能正确贯彻执行有关的财经方针、政策、制度、规定和办法;能够解决比较复杂的业务问题,提出重要意见;具有较丰富的经济工作经验,在工作中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经评委会从七个方面进行评审考核,评分为七十五点五分,评定夏天同志具备经济师任职资格。”

    奇怪的是,到了1988年4月20日在评审表备注栏上加了这样一段话:“根据省行……会议精神,对……青年干部,要从严掌握的原则,经地分行中级评委会复议,确认夏天同志具备助理经济师任职资格。”

    且不说我主管县银行信贷工作后所处理的、被省分行信贷处对县政府负责人据以赞誉为“过硬信贷队伍”的“××县五级电站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也不说受命于××分行行长而写的被省银行和××分行领导津津乐道的秘密文件《关于我县稀土开发情况》等对广东省金融系统和广东经济的贡献,单说我以助师职称来到深圳,而深圳特区总公司却以三总师(总经济师、总会计师、总工程师)的作用在挖掘我的潜能。每当单位作项目研究、边际贡献分析等重要决策时,无论有多少中级职称人员参与,总是把我推到核心地位,我的书面意见一般就是单位的正式结论。重返金融部门后也是如此,1998年春,深圳市民银行主动把《高级经济师呈批表》送到我的办公室,一再叮嘱我抓紧呈报。

    你看,在两地对待人才的人文观念上,一边是尽量的压一压,反正一样干活,无伤大雅;另一边是用得上就用、有条件就上,人才越多越好,评上了对单位的影响是正面的。我想,这就是广东省里,山区家乡与珠江三角洲的差别所在。我来深圳,也是因应了“人挪活、树挪死”的道理。

    现在,回应到前文所说的人生所走的关键几步。我可以告诉你,父辈对自己所走过的人生几步的看法:

    第一步,高中毕业回家务农是无奈的一步,但也是我一生中最自然纯朴而又游刃有余的人生阶段。这段生活使我深刻认识到:一个人靠自己的双手吃苦耐劳是得到社会认可的最好广告。这段经历教我诚实做人,同时,也锻炼了我百折不挠的意志。正因为如此,多少年来,每当我听到彭丽媛早年所唱的《父老乡亲》,我那从不轻弹的眼泪就会夺眶而出。

    彭小姐的歌声真有绕梁三日之功。每当我梦回乡里,看到我曾经劳动过的田地和山岭,我的脑海里就会回响起她那高亢清丽而又不失婉转甜润的歌声:

    我生在一个小山村,

    那里有我的父老乡亲;

    小米饭把我养大,

    风雨中教我做人。

    一声声喊我|乳名,

    一声声喊我|乳名。

    多少亲昵、多少疼爱、

    多少开(爱哎、爱哎、爱哎哎)心。

    啊!父老乡亲!

    啊!父老乡亲!……

    第二步,当1977年秋国家恢复高考,个人人生面临重大转变机会时,我立即舍弃日后可能政策性被照顾上岗的想法,抓住机遇,并以自己的知识积累应试而一举成功,这是主动的一步。现在看来,这一步盘活了自己的一生。因为在广州的学习,不仅使自己成为国家干部,而且通过学习得到的知识、积累的资历,为进入深圳并打开工作局面,起到了根本的、关键的作用。

    第三步,当我还没有在广州金融专科学校毕业,就被学校和省人明银行眷顾,组织上反复要求我留在广州时,而我则坚持要求返回家乡,这是固执和无知的一步。实际上也是在为自己人生不成熟、阅历不丰富、考虑问题不全面而“买单”。

    第四步,当1983年10月至12月我重回广州金融专科学校进修,写完《工商信贷》讲义并演讲后,学校愿意花费比调动省内那些老行长(科长)们更大的代价把我举家迁往广州定居并已内定好了住房,三个厅级校长和两个处长同时送我上车时对我殷切叮嘱期盼,希望三个月内答复。考虑到单位也拟重用我,一个月后我写信给王伟民校长,回绝了他们的好意,这是头脑发热的一步。

    它启迪后人的意义是:当有多个机会眷顾你时,应该现实地抓住先到的机会。这个教训不仅我有,现在每天不知道多少人仍在重蹈覆辙。著名乒乓球运动员马琳刚出道时就威风八面地打败了处于鼎盛时期的瓦尔德内尔,与刘国梁争夺世界锦标赛冠军。我至今清楚记得他们比赛前争穿红上衣的情形,这场球马琳输了,捧回“敢斗奖”和亚军奖杯。此后近十年,不论马琳状态和机会多好、在排名世界第一的位置上呆了多久,就是拿不到他梦寐以求的奥运会和世界锦标赛男单冠军。(作者批注:2008年8月23日晚,在北京大学体育馆,29届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正在进行,本书也在作第二次修改。观众席上打出:“马琳:您不可以再等!”的告示牌。大器晚成的马琳果然不负众望,虎虎生风,以4:1的局数把比他年轻的队友、上届奥运会银牌得主王皓斩落马下,终于圆了男单冠军梦。取胜后,这泪水啊,就像石岩里的泉水一样,从马琳的眼眶里涌出,终于哭将起来——真是男儿有泪不轻弹啊!)

    第五步,1991年冬,你母亲背着父亲主动与姨妈、姨丈商量南迁深圳。当年12月21日,她买好车票推我上车到深圳面试,是全家乃至后代关键的一步。我对深圳生活的印象是:充满挑战,充满危机,充满刺激,充满希望。

    第六步,1993年12月11日,我刚从银湖参加完市审计会议回到公司,当得知市组织部门的考核结果把我列为拟任公司(市属一级企业)负责人(正处级)时,在征求了同事看法后,我决定离开公司,从零开始重操信贷员旧业(十分有趣的是:我也是在12月11日这天接到梅林金融服务社“已被录取”的电话通知。12月16日,我利用“干部年休假”开始到梅林服务社上班。1994年1月6日经我对总经理的左哄右劝,我如愿正式调出特区总公司)。这样不务虚名,放着掌握人、财、物、产、供、销大权的处级总经理不当而去当信贷员,而且做得迅雷不及掩耳,是令人击节赞赏的一步。

    第七步,从1996年开始,我不断思考离开炙手可热的敏感岗位,最后于2000年1月选择班子更换的机会淡出市民银行,是冷静和明智的一步。在市民银行党委第二次隆重表彰我为优秀共产党员后五个月即离开市民银行,虽说有点无奈,但也堪称明智之举。也许人们对我的离去有不同的看法,然而,正确的结论是:离开正确。人们可以记住一点:人要知进退,前进固然可喜,退却则更加难能可贵。当你所从事的工作缺乏激|情和挑战时,你就要考虑离开或放弃。

    淡出公职后的私营经营,也是实践自己的企业管理理论的过程。我们来画一个座标,在横轴的起始点上方往下45度角穿过座标中点,叫投入线;在横轴起始点的下方往上45度穿过座标中点,叫收益线。从中点向左右两边等距离伸展并在各端画一条竖线,就形成了一个哑铃似的两个同等三角形。作为经营的开拓者,在左边三角形的起始阶段,你会担心、忧虑;当一旦到了交点,意味着投资和收益平衡时,你会激动、兴奋,这是企业的成长期。到了右边的三角形里,经营者投入更少,而收益则更多,你会说“就是这么回事”,而逐渐懒散起来,这就叫企业的成熟期。这时如果不用前瞻性的眼光分析经营相关的问题,采取相应对策,企业就会走向负面。

    经营者的最大乐趣莫过于:游离于成功与失败之间而后取得了成功,摇晃在盈亏平衡点的天平上最终或慢或快地倒向了盈利一边。这就是我为什么喜欢毛泽东《论持久战》和人民解放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等经典之作的原因。

    第八步,在全家衣食无忧时再下决心投资商铺是珍爱子孙、甘当铺路石的一步。对于我们自己而言,这一步不见得有什么得益,甚至给家庭日常现金流量造成了不必要的思虑。但子孙有了这个平台,就有了日后自信地自立于当地社会的基础。

    上面,我写了一些心灵感应般实现自己愿望的过程的真实故事,也许让人感到我在倡导无为而治的信念和天命思想。恰恰相反,实际上我想表达两层意思:一是每个人要用自己的智慧去适应所处的社会现实,并从中实现自我价值;二是不要舍本逐末般地过分追求财富和金钱,每个人降生之时,现实和可能的财富就写在了各自的脸上,就剩下如何去取的问题了。因此,当人们满眼浮现钱字金星时,正如王安唱的歌那样:“荣华富贵飞呀飞,世上的人呀追呀追……。”这时,曹雪芹先生的《好了歌》应可作为冷静剂服用:

    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金钱忘不了;

    终生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长期以来,我在金钱上想得不是特别多,实践证明:在金钱问题上,我是既看得开、也丢得起。有时丢了钱可说是短期吃亏,长期受益。有趣的是,我不热衷于金钱,但金钱并没有完全抛弃我;而有的人两眼紧紧盯住金钱,也不见得他真的富了起来。你看我:离开乡镇后,那些父老乡亲看到县政府集资,找上家门来硬把他们自己的血汗钱送到我手上通过我去经营,他们就放心了;当稀土还没有容许个人经营时,家乡的乡亲见了我一面,就可以不费我一分钱、不用签一个字,把近10万元的稀土产品送到我家任我处置(那时,我一个月的工资只有100来元)。此外,每当我翻开我在市民银行(湖贝服务社)工作时的纪录本,当看到我所处理的四亿多元存款客户、两亿多元贷款客户、70多个起诉执行案件(近8亿元标的)等工作手稿,那些存款户、贷款户、法官甚至被告人(借款人)对我投以尊重目光的情景,仍然历历在目。1998年以前,我曾经用其中一些事例教育我的部下。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评价我的性格,甚至说出截然相反的看法,但是,数十年来,我以个性和智慧展现真我,并据以立足社会,体现自身价值。

    最后,我要说说“幻想”和“空想”,它们仅仅对科学家有现实意义。我也经常做梦,有时候梦见美好的事情,醒来慢慢圆梦的确可以怡悦自己的心情,这对自己没有什么坏处。我要说的是:在现实生活中,在与人交往中,当有人轻意许诺你的时候,当有可能天上掉下馅饼的时候,前提是要你签署文件、写个字据或者共同出力办什么事。这时,你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小心上当受骗。如果这时你还不加以警惕,也可能就是灾难降临到你头上的时候。这就是从事实际工作的人,与科学家、幻想家对幻想、空想的本质区别。

    我也曾经历过签了字的事,一年半载后出了问题时后悔地想:“如果当时我不签字多好啊!”诚然,前人的教训就是后人的经验。你不能小看自己写的字、说的话、做的事,而应该在做以前多问他人、冷静思考,以免日后后悔。为了加深你的印象,我再引用2005年10月8日中央电视台《经济与法》栏目的《打赌》案例供你参考。梗概是:主角:河南省毛、杨两男人。毛怀疑杨写的帐单79×××元中的9字是事后改的。杨觉得这是对他名誉和道德的损害。后来双方在民警的见证下,毛在哈哈大笑中签下了“打赌协议”:如果9字是真的,毛赔偿5万元名誉损失费给杨,反之,由杨赔偿5万元给毛。此后,双方由县到省几经折腾,公安认证机关确认9字是真的。因为毛不认错,杨起诉至县法院,县法院确定买卖双方交易的是信誉,判杨胜诉。毛不服,上诉至中院,中院认为:以赌为标的的协议违反国家法律和社会道德准则,是无效合同,终审判毛上诉得值,撤销一审判决。这时,杨不服,抗诉至省人民检察院。最后结果是:省人民法院认为合同有效,应予支持。在法院主持下,双方达成调解:由毛赔偿一万元给杨作结。

    我认为:毛先生出问题,是他在哈哈大笑声中签下他的大名时就已经酿就了的。

    在我供职过的几个单位中,单位领导都把比较敏感的工作,诸如管钱、管印、管费用、管物资分配等事交给我处理,因而经常处在风口浪尖上。有些人出于不同的目的,很希望我多用一些公家的钱物。如:1987——1991年底,我任法定代表人(经理)的国有银行××经济信息咨询分公司,累积了六万多元的经理基金,按规定我有权自行分配这笔资金,银行(公司)的核心人员也是多么希望我主持把钱分掉而他们自己也从中受益。但我不为所动,待我离职时完好无损地并回银行大帐。我在深圳特区总公司工作时几乎同时担任着三个职务:企管部长、审计部长、工业发展部长,按规定没有费用审批权,但我所管辖的企业,大部分都很放心的请我在必要时代行审批费用,最后也得到总公司默许。他们也希望我自己多报一些费用,但我从不沾这个便宜。到了银行(含湖贝服务社)工作后,由于单位对我的倚重,领导经常会主动要求我报销各种费用,我仍然十分慎重地做到应该报销的才报。我在深圳金融系统工作六年,累积没有报销的发票达3。7万元。也许有人会说:“这多傻,应该后悔才对。”然而,每当我看到一些不怀好意的查帐者查完我经手的帐目后的失望眼神;每当我看到市政府委托市审计局审计和后来市民银行经反复稽核,多次确认我所经办的内外帐、大小帐目吻合而通过甄别时;每当我想起我的几任领导只要看到我签署了意见的费用单甚至贷款审批表,就再也不愿多看一眼便签字同意我的意见的情景时;每当我想起市民银行党委有勇气、有胆识,敢于在非常时期的1996——1997年度(即接收金融服务社的次年),把长期处于敏感岗位工作的我表彰为市民银行系统10位“优秀共产党员”之一时(这在市民银行是罕见的),我觉得:这些就是我诚实做人的回报。

    说实话,我也曾经有过像摇曳着的一叶扁舟飘浮在惊涛拍岸的大海边的经历;也曾经历险般地被人用放这着录音机的轿车主动接送上下班达十来天,后来还亲耳聆听了他们的无聊录音;也曾经亲眼看到:当年我们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想努力开拓的存款客户的负责人以及一些熟悉的金融同行,在高墙内聊度残生;也曾经两次参加银行组织的“参观深圳市看守所”活动,听到监号内有规律地传出一声声“首长好”的吼声。对于这些,我都显得自信和坦然。这恰恰印证了我在18岁当小学教师教学生写诗时自写的打油诗:

    吃了咸鱼嘴会腥,偷了东西心会惊;

    人正不怕影子歪,唱歌都敢哼大声。

    “谨慎交友、警钟长鸣”——这是1994年4月我写在通讯录上,对我曾经给予其事业第一桶金支持的名叫徐X的人有感而发的警句。此人建起了商业广场,但因为他的虚伪和奸诈,为达到自己更大的利益而甘当被人利用的工具。正因为他的无良,帮助他起家的人险些因此栽了跟头。现在看来,由于我一直保持着这份特有的冷静,才能在纷繁复杂的金钱世界的大染缸里全身而退。

    据说,有一个在改革开放初期的两种体制重叠更替期间起家的企业家乘船到了珠江口,当看到江水与海水交汇处时,他的眼睛一会儿发着蓝光,一会儿又混沌无神,只听他嘴上喃喃地说:“最多鱼食的地方,最多鱼儿的地方,鱼儿最自由的地方……,这就下到海了!”是啊,鱼食、鱼饵,淡水、咸水,鱼儿与渔民,船与大海,风险与机会相辅相成、相对相生。与之相对应的还有:蝉与螳螂、黄雀与猎人之间的循环之顾。

    脚踏实地、丢掉幻想——儿孙应该切记。

    最近,我再读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颇有感慨。朱先生在文中谈到他20岁时家里遇到很大的变故,他的父亲为了供他读书不但变卖、典当了家产,还担心他去北京读书可能迷路而与他一同出门。他回忆当时看到父亲忙上忙下的背影,而深情地撰文思念他的父亲。

    无独有偶,我21岁到广州读书,也是我的父亲花了他一个月的工资亲自把我送到广东金融专科学校的。

    在临出广州的前一晚,我与父亲及与我一起到广州读书而找上门来的黄永寿在县城烈士亭(当时县电影院拆建)看电影。当晚,没有出过远门的我心里非常着急,一直在盘算怎么到广州,一个晚上都很难入睡。第二天早上四点钟,我们就起床,父亲把炖好的石柱参让我吃下,三人提着行旅到了县汽车站,上了开往广州的客车。一路上,每过一个县城我都很在意地看一眼自己花了一年的劳动报酬110元而于昨日刚买的广州牌手表,一心想把时间记住。

    我们于晚上七点多到了广州,父亲很熟悉地带我们上了广州市5路公共汽车。在车上,父亲是一个站、一个站地看,生怕错过了路,当到了一德路站,父亲说:“到了!”我们三人便下了车。下车后父亲一看,说:“不对,还差一段路。”我当时气得就要发脾气,埋三怨四的嘴上说个不停。父亲也没有多说,领着我们又走了一条街,进了广东省人民银行的大门。

    第二天,他又带我们去北京路找乡亲陈友文伯,在他那里吃午饭,并叮嘱我们:以后每逢星期天没有地方去时,可以买一些烧肉到他家加菜。然后又领我见了肖钦华校长和他认识的李丹儿老师。一切叮嘱完,又从提包里拿出一个剃须刨和针线包给我,说:“别小看这些东西,用得着的!”他这才放心地回去。

    ……

    孩子!在纪念你爷爷的相册里有一张他照自海珠广场的照片,你看:照片上的爷爷站在海珠大桥边多神气呀!挺着高高的胸膛、眼神与海珠大桥连成一线越过珠江直视江南,心中似有万般抱负。

    这张照片是我在广州读书的第二年——1979年7月16日,爷爷和吴常宽伯伯出差到广州时,由我的同学陈健生为他照的。爷爷于1987年8月26日零时一刻去世(他去世后的两个小时里脸上仍饱含着笑容)。这个时间,离他送我到广州读书和照这张照片的时间都不到十年——真叹人生苦短,堪称历史长河之一瞬!

    孩子!从文章里表现出来的朱自清的父亲,我的父亲——你爷爷,以及你的父亲——我(诚然,就我而言不仅仅是在文章里),你也许能领悟到:天下人的父亲都对儿女充满着百般疼爱!诚然,有时这种疼爱是刚性的,有时甚至可能很难让儿女接受,但是,谁让天下做父亲的都是男人呢?

    我要写这篇文章的想法已有不少时间,而正式开始写到现在也有一年了。说实话,文章写到这里,我从内心感觉到了少有的轻松,散发出阵阵快意,比我发表了一篇论文的感觉更妙。今天恰逢我来到人世间度过的第四十八个春秋,我就写一首诗作为纪念吧:

    四十八岁生日悄悄过

    2005年5月21日,农历乙酉年四月十四乙巳日,小满。余四十八岁生日。是日母在家乡,妻子在外,儿在工厂,本人留家。遂作诗一首怡情。本人生辰八字为:年柱丁酉,月柱乙巳,日柱乙酉,时柱甲申。

    六八华年意阑珊,期儿盼孙嘱不完。

    回眸岁月多感慨,人生何处无波澜!

    园中莺啼润清梦,庭前摇曳海啪椋?br />

    修身养性添心得,参悟人生侃侃谈。

    然而,我这篇文章与我过去的论文不太相同,客观效果是易读、好看、难懂。我分析,读过这篇文章的人大致会形成不少于三种有代表性的不同看法。与此同时,我也能想象得到,我写的这些话,你一时半刻也许理解不完全。我估计,当你能从父辈的行文立意、提要、用典及总结人生经验方面完全体会父亲的一番苦心时,也许你的子女已经到了豆蔻年华。不要紧,你可以把我这篇文章让他们过目,如果他们能读得朗朗上口,他们的爷爷将会感到十分欣慰。到那天,你也许可以认为:你完成了父辈交给你的任务。

    我要强调的是:当真的有后人能看懂这篇文章时,只要他在中国,他可以在祖国沿海的任何一地的海岸线上,望着大海向东高喊:“爷爷!我能读懂你的文章!”或许,又过了数代以后,有后人真的体会出文中三昧,他仍然( 危险啊孩子 http://www.xlawen.org/kan/861/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