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 部分阅读
很快,高原带队又救出了五百多人,队伍开始庞大起来。
整个队伍在战场中高速旋转,如同一道飓风,所过之处,催枯拉朽。只半个时辰,高原已经带着众人透阵而过。
后面的左良玉军被高原这么一搅,乱成一团,都在乱跑,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好在,他们的总预备队已经彻底消灭了刘宗敏部,开始朝混乱的战场靠过来,试图恢复秩序。但要组织起追击队伍却已不能。
“哈哈!”李自成放声大笑,“高原,好样的,居然让你带出这么多弟兄来,就算回到大营,咱也虽败尤荣。走吧,回去之后陪我喝酒。”
“闯王仅仅满足于顺利撤退吗?”
“你的意思是?”
高原抬头目光灼热地看着李自成,“闯王,现在敌人前队已乱,我正好将他们全数驱赶,让他们自己人乱自己人的阵脚。如此,胜利可望。”
“金星,你认为呢?”李自成转头看着牛金星。
牛金星不愧为李自成第一谋士,立即回答:“善,可行!”
“好。”李自成猛下决心,“我老李也打过无数次败仗,不在乎再败一次。高原,你想怎么做就去做,给我干得漂亮一点。”
“得令!”
话虽这么说,但刚经大败,好不容易脱阵而出,却又要杀回去,不免士气低靡。若要他们像刚才那样拼杀估计不成。
要怎么才行呢?
历代骑兵战例在高原心中走马灯一样闪现,突然,一个想法在心底泛起-----既然兵无斗志,怕他们等下溃散,干脆将他们栓在一起,想逃都没地方逃,只能不断向前。明军全是轻骑,我却浑身铁甲,手持长矛,标准重骑兵配置。----拐子马。
好,就给左边良玉摆一出拐子马。
“所有人听着,以三人为一小队,解下缰绳,相互连接。快,快!”
一阵骚乱。一千余人忙了半天才将马连好。
这个时候,左良玉军已经收拢好部队,分为前后两队,准备开始追击。
“好了,各位兄弟,目标左良玉骑兵,以两排为一波,梯次冲击。不死不休,直到最后。我义军万岁!”
“万岁!”如山之崩。
第一波冲击开始了,两排骑兵,大约三百人同时奔驰而出,朝前方黑压压的人群冲去。
一秒,两秒,三秒……五秒。
“第二队,出发,我义军万岁!”
“万岁!”如泰岳之势。
一秒,两秒,三秒……五秒。
“好了,闯王,该我们了。”高原抽出腰刀。这是最后一波浪攻势,不留后手,不留余地。
李自成提起全身力气,“我义军万岁!”
“万岁!”
整个世界都在马下飞快倒退,扑面而来是春日旷野的夜风,虽然已被血腥和硝烟污染,却还透出一丝清香。
马群滚滚而去,恰如密云不雨的天空中滚过一连串闷雷。
……
远方,“左”字大旗下一个美髯将军座在马上,正是宣、大军总兵,李自成目前最可怕的对手左良玉,他猛地回头怒喝:“预备队还没解决刘宗敏?”
一个军官战战兢兢回答:“刘贼悍勇,虽只剩十骑,儿郎们却近不得身。”
左良玉冷笑:“困兽犹斗,灭亡只在朝夕。前军的队伍组织好没有,别让李自成逃了。”
正在这个时候,有人大喊:“大人,敌人调头杀过来了。”
“啊,调头?好一个李自成!”左良玉一挺身子,“命令前军,扑上去,缠住他们。命令预备队尽快解决战斗,迂回敌后方。”
正在这个时候,李自成的拐子马第一波已经冲入明军队中,“轰隆!”一声,人马皆倒,地上满是落马明军骑兵乱跑,但跑不了几步就被闯军骑兵一矛捅翻。
就算侥幸逃过一劫,也很快被愤怒的马蹄淹没。
因为明军前队非常密集,秩序也乱,这第一波攻势很快被遏制住,失去速度的闯军骑士陷入乱流,每人都要面对三五把砍过来的眉尖刀,很快死了一大半。但失去主人的军马依旧在原地乱转,每转一圈,连接在一起的绳索就绊倒一片。很快,阵前堆满人和马的尸体,情势乱到不能再乱。
“啊,怎么变成这样了!”左良玉大叫,“传令,预备队放弃扫荡残敌,马上迂回,马上迂回。”危险从心底升起,让他的嗓音突然发哑。
还没等传令兵听明白他的命令,高原组织的第二波攻势已经来了。
又是人马相撞的巨响,纷乱的明军居然被粗暴地推着连连后退,无数人落在地上,不等闯军长矛刺来,便死于铁蹄之下。
“我军败了!”前军的所有明军心中都闪过这么一句话。
“逃呀!”
所有的关宁铁骑都同时扭转马头朝后亡命奔逃。他们先前已经被高原杀破了胆,本以为闯军脱困之后会来个逃之夭夭,也大大地舒了一口气,却不想,闯军在略做休整之后又调头杀来。心理立即崩溃,只恨爹娘少生了两条腿,马背上没长翅膀,皆亡命后退。
明军进攻时没什么速度,跑起来却脚下生风。
左良玉大惊,“督战队,督战队,给我拦住他们,有后退者,杀!”
“预备队,预备队,快速迂回。”
命令还没传出去,高原的第三波攻势已倒,最后一根稻草彻底压弯了明军的腰。
溃败的前军已经发疯,人喊马嘶,瞬间冲进预备队中。更多人掉下马去,不知道什么时候,平野之上刮起了狂风,尘土高高仰起,如封土笼罩而下,将一切盖于黄|色的死气之中。
“来不及了!”一个军官大声号哭,“大人,我军败了,走吧!”
左良玉愣愣地站在那里,“李自成什么时候有了这么高明的战术,怎么可能这样?”头一仰,一口逆血吐出。
“大人!”
“大人!”
左良玉突然恢复平静:“嘿嘿,十年征缴,功亏一溃,可惜了我这条妙计,李自成,我们朱仙镇见!”
在一队人马的簇拥中,左良玉带队飞快地走了。
……
终于结束了!
高原手一松,整个人掉到地上,身下却是一片水声,低头一看,地上全是流淌的血水,奔流不息。
夜已深,火光中一抬头,天穹若巨大玄武岩沉重地压在头顶,让人喘不过气来。
李自成从马上跳下,“高原兄弟,你还好吧。”
“我没事。”高原只感觉胳膊火烫,整个地大了一圈,再也抬不起来。
“没事就好,以后,我的骑兵由你来带。高字营不好听,换一个。”
高原心中欢喜,“我义军万岁!”
李自成哈哈大笑,“很好,就叫万岁军吧!”
高原:“……”
“报,刘将军到。”
浑身被羽箭插得像一头刺猬的刘宗敏挺胸走来,一看到高原,愣了愣:“你这小子还没死,够命大的。”
“宗敏,哈哈,你还活着。骑兵队你不要带了,交给高原吧。”
“什么!闯王……”
李自成一笑,摘下头盔,低身舀起一盔血水递到马嘴前,“马儿马儿,你也渴吧,这是敌人的鲜血,喝干它,我闯军将士天下无敌。”
“咴咴!”那马双眸一片血红。
火光冲天,哀声四起,尸体散落在大地上。
骁骑百战死,驽马徘徊鸣。
(第一卷终)
第一章 高夫人的赏赐
第一章高夫人的赏赐
大概是被那个使红缨枪的明朝廷军官伤了手,回老营之后,高原的两条胳膊肿得发亮。不要说拿刀,就连吃饭拿筷子都要大费一番周章。
因为高原等人刚到闯王亲军骑兵营没几天,也没什么朋友,加上那些人见识到高原在通许血战时的威风,心中畏惧,也少来打扰。让高原难得地在营帐里休息了一天。
在营帐中的这一天里,高原回忆了以前所看的历史书,什么《通史》、《明史》,甚至饶雪垠老先生的小说《李自成》,却怎么也找不到关于这一场大战的记载。也许,这个世界因为自己的出现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作为一个穿越者,失去自己所熟悉的历史记忆应该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这意味着书本上的经验再无任何用处。不过,高原在这个世界上安身立命的根本并不是超越同时代的人的知识或未卜先知的预测能力。
只惆怅了片刻便又高兴起来。
大变才是一件好事呢。只要在四百年后中国再不用被列强瓜分,签定那些屈辱的卖国条约,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任务就算完成。
前提是后金不入关。
好吧,只要自己的影响力足够大,历史的车轮就会驶上另一条道路。
在营中养伤的高原发现获得胜利的骑兵们并不是很高兴,觉得奇怪,问了问在旁边服侍自己的黄镇才明白是怎么回事。原来,这次大战闯军损失太大,三千骑回来的不过八百,可以说整个队伍的建制都被打烂了。军心士气降到零点。
最重要的是,啃了左良玉骑兵这块硬骨头却没什么缴获。除了一地死马和一大批军械,金银珠宝却是一件也无。
闯军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军队没有任何军饷,全靠虏获。每次缴获之后都按照一定比例上缴,结余部分大家平分。也就是说,就算你取得在大胜利,如果从敌人那里什么也没拿到,你还有没有任何奖励。
因此,大家打土豪分浮财的积极性很高,真要同武装到牙齿的官兵硬扛却没什么兴趣。
听到黄镇的解释,高原摇摇头,总觉得其中有什么东西不对,这样发展下去,大家都不愿意打仗了。还是解放军的政策好:一切缴获交公。如此,才不至于将队伍发展成一群强盗。
对于钱财高原并不放在心上,反正他现在吃部队穿部队的,拿钱来也没什么用。
他现在最关心的是自己的任命,只要在义军的地位越高,自己才能对历史产生更大的影响,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说来也奇怪,闯王回营已经好几天了,关于高原任职一事却只字不提。军中纪律很严,不能乱蹿,再说,高原认为职位的高低不过是分工的不同,若去找闯王,未免有官迷的嫌疑,可耻得很。
胳膊上的红肿还没完全消退,上面却有命令下来,让高原去见高夫人。
高夫人是上一任闯王高迎祥的妹妹,在军中威望很高,随着大哥四处征战,立下汗马功劳。在高闯王牺牲后,义军将士本有意思推举高夫人继任。无奈,她身为女子,不足以服众,义军面临分裂的危险。
也就是这个奇女子,毅然嫁给李自成,推举李自成做首领,自己却退居幕后。在她的号召下,队伍总算紧密地团结在李自成周围,起义军事业也越做越大。虽然不再管事,但高夫人的影响力有的时候比闯王还大上一些。
对高夫人,高原是很敬佩的。
接到命令,顾不得身体的疼痛,立即赶了过去。
第一眼看到高夫人,高原有些吃惊,他以前也听人说过高夫人有些丑,本以为不过是谣言,却不想今日一见,还真是这样。小眼大鼻,若再换上一件破烂衣裳,同黄土高坡上的婆姨没什么区别。
“见过高夫人。”高原只看了高夫人一眼,立即收回目光,恭敬地站在一边。他这人对女子的相貌最不放在心上,都是人,美丑又有什么关系呢?
“大胆,见了夫人还不跪下。”一个脆生生的声音响起,说话的正是高夫人的仕女。这个小姑娘大约二八年华,长得不过,双目如泉水一样闪亮。在高原进高夫人大帐后,她的目光就在高原身上来回扫描,很好奇的模样。
现在的高原脑袋上的头发已经长到三寸,弄了个三七开的偏分。这在她看来简直就怪异不能容忍的地步。
“小红不要插话。”高夫人一摆手,“都是自家人,又是苦出身,哪里有这么多规矩。”
说完话,高夫人走到高原面前,仔细打量起来,半天也没说一句话。
高原被她看得尴尬,又躬身:“夫人。”
“像,真像。”高夫人声音突然发颤,“小红,你看,高原是不是和高闯王很像?你看他的鼻子,他的眼睛和额头……我老高家的人都长成这样……是我老高家的人。”
小红眼睛一红,一把扶住高夫人,忙小声安慰道:“夫人节哀。”
高原一呆,以前就听说自己是高迎祥的后人,当时还当是讹传,是后人的牵强附会。心中还不以为然,却不想今日听高夫人这么一说,自己还真和高迎祥有些挂像。这倒有些意外,看来,基因的威力是如此的巨大,即便过了四百多年,那些显形遗传依旧强大而持着地保留着。
抬头一看,主仆二人都是一脸悲戚,心中也不好受,“高原见过夫人。”
“不要叫夫人,叫姑姑,你是我老高家的子侄,我就是你姑姑。”高夫人悄悄擦了擦眼角的泪水,用慈爱的目光看着眼前着个青年人:“高原,你跪下吧。”
想起另外一个世界的父母亲人,想起家中的长辈,高原心头一痛,双目含泪,立即跪下,但那句“姑姑。”去任何也喊不出口。
“好了,好了,快起来,男儿大丈夫可不能学我们女人哭哭啼啼,要学就学高闯王,做一个铁骨铮铮的男子汉。”高夫人见高原真情流露,一把将他拉起来,“高原听令。”
高原忙将眼泪抹去,笔直地站在大帐中。
高夫人对使女道:“小红,你识字,帮我写一份命令,任命高原为亲军率标后威武将军,将骑兵都拨给他。”
小红应了一声,走到案前提笔一挥而就:授高原中权亲军率标后威武将军,骑兵营主管。此令!大明崇祯十五年二月十六。
然后一式两份,用印,一份存档,一份递到高原面前,歪嘴一笑,“恭喜你,高将军。你这回升官可要请客哟!”说着话,右手两根手指捏着任命书在高原面前来回晃动。
高原抓了几次,却没抓到,心中懊恼------这个小女孩还真是促狭!
“好了,小红别闹,高原刚参加义军,可没什么财产,你以为每个将军都是刘宗敏、牛金星?”
“好的,夫人。”小红嘴一翘,将任命书塞到高原手中,“不逗你玩了,高原,快谢谢高夫人吧。”小红的字还真差劲呀,同高原另一个世界的六岁侄子差不多。
高夫人不等高原说话,温和一笑:“应该谢谢姑姑。”
高原心中感动,嘴巴张了半天,才憋出一句:“谢谢夫人。”
高夫人一笑,“你这人还真是我高家的,面皮薄,嘴巴笨,慢慢来,以后就改口了。对了,你还有什么要求一并说了,若有理,我都帮你办了。”
高原:“夫人,我骑兵营建制已乱,我想重新编制。”骑兵营经过上一次血战之后,死伤惨重,很多伍、什、队、都只剩一个空架子。兵没几个,军官倒不少。不如合并在一起,再说,现在闯王军制除了沿用明朝军制外还有一些以前做流寇时的奇怪编制。一但打起仗来,不免将令不畅,指挥困难。不如另起炉灶,弄一个简单明了的制度出来。
而且,王滔等人跟了自己这么长时间,能力都还不错,关键是最能领会自己的作战意图,也该让他们去带军队了。
高原这么一说,高夫人沉吟片刻,立即很大方地说:“行,你有什么想法就大胆去做吧。到时候过来说一声,让小红出道军令就是。”
高原大喜,“谢谢夫人。”
正在这时,大帐的帘子一掀,李自成赤裸着上身,只穿一条犊鼻短裤大步走进来,见了高原就哈哈大笑,“原来是高兄弟来了,前几日听人说你受了伤,正打算去看你。怎么样,好没有。”说着话就伸手在高原肩膀上打了一拳。
高原疼得闷哼一声,肩膀钻心地疼,忙道:“谢谢闯王挂念,已经好完全了。”
李自成大笑着走到案后,叉手叉脚坐下,指着高原的脸对高夫人道:“夫人,你这个侄子可不得了,将来必是我军中一员猛将。”
高夫人的眉宇间看起来有些落寞,“闯王,高原的任命书我已经写了,就让他去带那支骑兵。”便将刚才对高原的任命和答应高原改编骑兵队伍的事情回了李自成。
“哦,你已经弄好了,我还说等高原的伤好了再做任命呢。好,就按夫人的意见办吧。”
不知怎么的,高原总觉得李自成在说这话时脸色一变,目光中颇有戒备。
不过,这心思高原只一动就不再多想。心中反在责备自己不该想这些乱糟糟的事情,对闯王他还是非常崇敬的,在他身上有一种让人心折的魅力。
高夫人将一件大狍给李自成披上,“闯王,小心着凉。”话音却有些冰冷。
“没事,没事,我身体好着呢。”李自成大大咧咧地紧了紧身上的衣服,又看了高原一眼,“高原兄弟,回去之后好好带兵,别堕了我闯军的威风。”
“是,高原告退。”
正要走,高夫人却叫住高原,“你等等。”
李自成一笑,“夫人还有话说?”
高夫人,“闯王,高原这回拼死救了你,又立下大功,他刚来我军没几天,怎么说也该赏些财物。我想从我的私库中给他些。就当是做姑姑的给侄儿的见面礼。”
高原忙道:“我已经升职了,不敢再要财物。”
李自成冷冷地瞪了高原一眼,眼神颇为奇怪。良久,突然放声大笑,“好,你们自己家人的事情我管不着。”说完话,站起身,进后帐穿衣服去了。
高夫人脸上的落寞更甚,“小红,送高原回去,我去服侍闯王。”
送高原出帐,小红脸色很不好看。
高原总觉得闯王今天对自己的态度也些奇怪,也想不明白究竟是为什么,回想起那天夜里闯王对自己的信任和那种豪迈之气,又对比今天的情形,心中有些难过。只埋头疾走,倒把身边的小红冷落了。
小红:“喂,你跑什么,我就这么可怕?”
高原忙道:“小红姑娘,你说到哪里去了,我走路就这么快慢不下来,我又有没什么办法。”
小红一笑,“也是,你这人牛高马大,一步跨出去当我走两步,有些跟不上了。话说,你怎么这么高呀。别跑这么快好不好,我们说会话。”小红夸张地瞪起眼睛,伸手比画着高原的个头。她有些娇小,站在高原的身边显得楚楚可怜。
高原放慢速度,“小红姑娘请说。”
“你这人……真是没意思得紧。”小红一顿脚,突然道:“高原,你现在也做了将军,我想问下,你们做男人的,特别是地位很高的男人,是不是都喜欢三妻四妾,女人越多越好?”
高原被小红问得有些诧异,很老实的回答:“夫妻夫妻,一夫一妻,多了就乱了。男人是人,女人也是人。三妻四妾对女人不公平。”作为一个受党教育多年的革命军人,高原觉得一夫一妻制很正常。他从来没想象过一个男人有一大群妻子时的情形。-----太腐朽,太反动了。是可忍,孰不可忍。
小红愣愣地看着高原,良久才道:“果然是受夫人看重的人,见识比那些大将军们强上许多。”
“夫人,夫人怎么了?”
“是姑姑。”小红纠正,“你也知道,闯王有很多女人的,刚才……刚才他就去其他女人的帐中……夫人长得不好看,自然……自然……夫人这一年很不开心。”
高原沉默下来,闯王虽然是起义军领袖,是一个伟大的革命者,但……你不可能要求一个明朝人进步到现代革命军人的地步。
小红突然开心起来,大声说,“高原高将军,你要答应我,以后不许乱来,不许拿女人不当人看。”
高原点头,“都是阶级姐妹,受苦百姓,我高原做不来那种龌龊事。”
不日,小红带着高夫人的赏赐过来了,一共三千两银子,还有一些衣服和珠宝。三千两银子中还包括骑兵队每人一两银子的奖励,落到高原手还剩两千二百两,加上珠宝,这可是一大笔财富。不知不觉中,高原居然成了一个大财主。
小红笑嘻嘻地盯着高原:“高原,夫人的赏赐可都是我挑的,全是上品。你看这衣服,还是我依照你身材改的。说说,怎么感谢我?”这话刚一说出口,她“啊!”一声掩住嘴,脸红红的。
高原忙从那堆珠宝中挑出一对碧玉镯子递过去,“这个是女人的,我用不着,给你了。”
“谁要你的东西,说笑而已。”小红一撇嘴,突然翻脸,“高原你当我什么人,也图你的财物。”提起镯子扔到地上,摔了个粉碎,然后怒气冲冲地走了。
这个小女孩子的刁钻和善变让高原大为头疼,他不明白自己又在什么地方得罪她了。
就这样,高原成为这支有着八百人的骑兵队伍的军官。说起来,他顶着的这个亲军率标后威武将军的头衔还是挺吓人的。与李双喜这样闯军名将同级。而像李双喜这样的威武将军,按规定可是能够带上万人队伍的。
实际上,在二打开封前,闯军的每个将军都带两万多人,全军上下总共三十来万,编制庞大到超乎高原这个来自热兵器时代的军人的想象。
只是为了朱仙镇大战的胜利,李自成这才去芜存精,将队伍缩编成六万左右。一个果毅将军也不过带两千多精兵。
高原一下子成为八百骑兵的统领,地位炙手可热。就任那天,许多军中将领都来祝贺,也让高原认识了不少传说中的闯军名将。
不过,说起来也奇怪,作为他的顶头上司刘宗敏却没有来。这让高原很是纳闷,后来才听说,这支骑兵本来属于刘宗敏,现在给了高原,他有些不高兴。
高原本就是一个很粗疏的人,也不怎么放在心上。军人嘛,只要带好并,打胜仗就够了,乱七八糟的事情想都不应该去想。
闯军伙食还算不错,一人一天一斤小米二两白面,十天吃一次肉,当然,若有缴获,另当别论。唯一遗憾的是没有军饷,所有收入全靠缴获,伙食由军队全包。对于这点,高原也不觉得怎么样,若抱着发财的目的,他也不会来军队了。再说了,军队士兵大多流动作战,拿了钱也没什么用处。
因为没有根据地,又有三年不征税的政策,起义军的主要经济来源来自打土豪分浮财。政策很对,可高原还是有点不明白,地主老财终究有限,打掉了,粮食和军饷又从什么地方去弄。再说,就算是红军在江西建立根据地时也没有免税一说。闯王这么弄,固然能够受到广大农民的拥戴,但经济形势却将日益恶化。
这些都不是高原所能考虑的,目前最重要的是将这支队伍带出来,以便在将来的朱仙镇再建功勋。
目前这八百人都是闯军精锐,却因伤亡太大,编制已经彻底混乱了。要想将他们拧成一股绳,就得重新编制。
高原对古代军队的编成方式一窍不通,也不打算在这上面多花时间。当然,后世的三三制也不适用,与时俱进才是王道。
何不弄一个新鲜的。
高原回想起古时游牧民族的编制,那一套就很简洁使用。队伍按照十进制编成,十人队上是百人队,百人队上是千人队。千夫人长下面领导百夫长,百夫长下面是十个十夫长。是一个标准的金字塔式的结构,简单使用。若弄些太复杂的东西出来,这群农民出身的战士也搞不明白。
至于这样编制的好出,高原自己都不明白,不过,既然历史上这东西存在多年,自然有他的道理。
高原自任千夫长,王滔、黄镇等人也做了百夫长。倒不是他特意照顾这些老兄弟,这几人最能领会自己的战术意图,让他们带兵,能少废许多口舌。
任命一下来,高原将新名单报了上去,闯王看到这不伦不类的要求,一笑点头,答应了。不过,高夫人心细,在这些百夫长的职位前还是冠上了都尉之类的官职。
整个部队的架子搭建起来,高原自然是最高领导,下面是王滔、黄镇、黄大牛、应宝等八个百夫长。
几个家伙当了高级将领,心中欢喜,跑过来感谢高原。
黄镇道:“蛮子叔,还是自己家人够意思,俺黄镇以前做梦也没想到会有这天,如果能再赏下些金银就好了。”
高原正色:“我们参加起义军可不是为升官发财的,至于高夫人奖励下来的金银可不属于我高原一个人,日后还要派上大用场。”
“夫人都赏赐给你了,怎么还不是你的?”
高原:“这钱属于全骑兵部队。”
黄镇嘟囔,“就没见过你这样当官的。”
高原:“官兵平等,我军中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分工的区别。”
众人都傻了眼睛,黄镇没好气道:“你是长辈,又是官长,你说了算。”
整个骑兵部队一共八百一十三人,共分为八个百人队,剩余十三人做了高原亲兵。
新官上任的第一步就是清点人数,任命军官。
清理完人员和装备,高原让所有人带着马匹穿好军装到操场列队,搞一个就职仪式。命令下去老半天,队伍才乱糟糟地跑过来,人仰马翻,好不热闹,马不太听话,在操场上乱叫乱跳,死活不听骑兵的指挥。各百夫长、十夫长又叫又骂,弄了半天,才勉强让大家排成一个方阵。
但所有人尤自说个不停。
却见,操场上已经留了一地马粪,还有几个士兵被马踢了,捂着肚子蹲在地上不住叫唤。
高原看得心中恼火,这样的队伍打顺风仗还可以,真遇到恶战,只怕不能就要出大问题。
关键是大家的骑术太差,与马匹没建立起默契。一个骑兵若不能如臂使指地驾御马匹,马匹不但不能成为一件威力巨大的武器,反成为一种束缚。
不过,士兵们的装备十分精良,全身铁甲,手持两把雁翎刀。自从上次通许大战之后,众人都体会到使用长枪的不便,全换上了腰刀。身下的马匹也是强壮的蒙古马,是明军精锐骑兵的坐骑。
至于士兵们,更是高大健壮,脸上有种与同时代人不一样的红光。说起来,这八百人在起义军中也算是百战之士,身体条件和战斗力都是全军之冠。最重要的是,这些人手上不知道沾了多少敌人的鲜血,目光中都带着凶狠的光芒,同攻打李子寨时的后军士兵简直是天壤之别。
高原点点头,心道:马好,装备好,士卒精锐。是块好铁,好好锻打,必成好钢。
对此,他有着无比的信心。
站在高台上,高原清了清嗓子,“请大家安静。”
还是闹。
高原又喊了几声,下面的人还是在说话,让他烦恼地抓了抓脑袋,不知该怎么办。
黄镇大怒,扯着嗓子大骂,“都他妈安静,将军要训话,再闹都砍了。”
众人这才闭上嘴。
高原这才提气道:“各位,我先宣布一个决定,从即日起,所有将士都必须整天坐在马背上。在马背上吃饭,在马背上睡觉。直到将马术练好为止。”既然众人和马没有默契,何不让他们同马一起同吃同睡。要想学好骑术,人和马建立感情是第一步。
哄一声,所有的人又闹起来,还真没听说过这么练兵的。
“安静,都安静,各百夫长、十夫长约束好队伍。”黄镇又开始大喊。
王滔也不多说,冲上去对着自己手下的一个十夫长就是一鞭,“你怎么带兵的?”
在各级军官的约束下,队伍又安静下来。一个士兵小声说:“将军,如果撒尿呢?”
高原一笑,“坐在马背上就不能撒尿吗?从今天开始,我也同大家一样在马背上吃住,等下我就示范一下怎么在马背上解决拉屎撒尿。”
众人都笑起来,感觉这个军官虽然打起仗来让人害怕,其实人停不错的,没有其他军官那样傲气。又听说他是陕西老乡,哎,还是自己人贴心啊!
“好了,我再宣布一项决定。”高原笑笑。
这下所有的人都同时安静下来。
高原:“各位,从现在起,我军实行军饷制,每人每月一两银子军饷。按月按人头足额发放。以后若有缴获,统一交工,作为预备金,用于大家福利。”
高原这项命令一下,又引起一阵轰动。起义军走一地吃一地,虽然吃喝由军队全包,但却没有饷银一说,要想发财全靠抢劫富户。问题是,像他们这种骑兵,根本就没有去打土豪的机会。主力部队日常所担任的作战和警戒任务繁重,根本没有分散下地方的机会。
因此,许多人在进了骑兵部队之后就没拿过一两银子,士气很是不高,有的人甚至托关系想调去做步兵。
高原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军队若穷到没钱的地步,还谈什么尊严。在这个时代,骑兵相当于后世的装甲集团军,是军中绝对的主力。主力就该有主力的样子,就该同步兵不一样。虽然对金钱高原很不放在心上,但若让骑兵也像步兵一样下地方去镇压土豪,搞钱,还谈什么尊严,谈什么骄傲。
骑兵就应该是一个骄傲的兵种。
一拍手,应宝带着人抬了两个大筐出来,“当!”一声,扔在地上,里面正是高夫人赏给高原的两千多两银子。
高原:“等下,各队百夫长过来领军饷。”
看到真金白银,所有人都欢呼起来。
第二章 天下大势
第二章天下大势
朱仙镇原野。
“呼!”
红色大旗展开,上面是一个斗大的“高”字。正是标准的魏碑,端庄严谨,与柞绸旗面红黑相应,威风凛凛到不可一世。
“不许乱,放慢速度,排好队列。”掌旗的黄大牛扯开喉咙大吼。后面几百骑排着队不紧不慢地跟在高原之后。
队伍从容不迫,一排排次第前进,整齐得像一块豆腐。座下的马匹因为不满意这速度,恼怒地打着响鼻。各队队长骑着马在队伍中穿梭,遇到有人不听指挥或者马匹控制不好,就是一鞭子抽下去,口中大声喝骂。
高原在最前面,浑身铁甲,铁盔下那张面无表情的脸上全是汗水。不但如此,身上也是火辣辣的,涂上黑漆的盔甲最大限度的吸收太阳能,里面的小气候热得让人如同浸在热水里面。
天气好象更热了,这才早春二月。义军兵士虽然大多同这个时代的人一样瘦弱矮小,但闯王的中权亲军却集中了军中精华,清一色剽健壮汉,吃穿用度比起一般人好上许多,黄米白面管饱。如此,这群纯粹的北方汉子更是热得难耐。
这样奇怪的天气就算在温室效应明显的后世也不多见,抬头一看,万里无云,亮得晃眼。
不管怎么说,崇祯十五年的天气从正月十五开始就越发地显得不正常。寒冷的冬天、炎热的春天,世界好象只有两个季节,一冷一热,反复循环。像此的天下局势一样冰火两重天。
先说张献忠。
老张本在四川一带活动,后来被明军赶到湖北与河南交界地带,势力也是大减,形势汲汲可危。不过,老张打仗很有一手,在大范围的运动战中还一度攻下襄阳,活活将的明朝名臣督师杨嗣昌气死。
杨嗣昌一死,等接任督师位置的丁启睿一到,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丁启睿来就任的时候本两手空空一无所有,手下只有杨嗣昌留下的两万人,成分也是十分复杂,其中,左良玉军占大部,还有若干川军、土司兵。要靠这点兵力去同河南李自成硬碰硬几乎是个必死的结局。
丁启睿是个典型的明朝官僚,欺上瞒下的功夫一流。既然朝廷派他过来是为剿匪,却没有明文规定去剿哪支匪。李自成是匪,张献忠也是匪,打谁都一样。
而这个时候,张献忠确实势单力薄,他占领襄阳之后因为畏惧左良玉,便急度汉水向东,看能不能找到一个发展的空间。
正在这个时候,老张的内部却出了问题。罗汝才部同他决裂,投到李自成麾下。老张经过这番折腾,再无力抵抗丁启睿,一路东逃,居然跑到了安徽。丁督师击败张献忠之后志得意满,自信心膨胀,加上各路兵马已至于,兵强马壮,便移兵朱仙镇准备同李自成来个大决战,一劳永逸地解决河南问题。可惜,丁大人大概是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也没考虑到自己手下五花八门,各地援兵、左良玉军,可都是骄横无礼之辈。连杨嗣昌都搞不定的复杂人事关系,他丁大人要想将他们拧成一股绳,却还没那个能力。
到安徽之后,张献忠痛感没有根据地的痛苦,决意在安徽发展,也出台了许多法令,搞了个小政府,设六部,任命了一大批官员帮他管理地方。
由此,老张开始腾飞了。
而东北那边却是另外一种模样?( 猎明 http://www.xlawen.org/kan/1333/ )
整个队伍在战场中高速旋转,如同一道飓风,所过之处,催枯拉朽。只半个时辰,高原已经带着众人透阵而过。
后面的左良玉军被高原这么一搅,乱成一团,都在乱跑,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好在,他们的总预备队已经彻底消灭了刘宗敏部,开始朝混乱的战场靠过来,试图恢复秩序。但要组织起追击队伍却已不能。
“哈哈!”李自成放声大笑,“高原,好样的,居然让你带出这么多弟兄来,就算回到大营,咱也虽败尤荣。走吧,回去之后陪我喝酒。”
“闯王仅仅满足于顺利撤退吗?”
“你的意思是?”
高原抬头目光灼热地看着李自成,“闯王,现在敌人前队已乱,我正好将他们全数驱赶,让他们自己人乱自己人的阵脚。如此,胜利可望。”
“金星,你认为呢?”李自成转头看着牛金星。
牛金星不愧为李自成第一谋士,立即回答:“善,可行!”
“好。”李自成猛下决心,“我老李也打过无数次败仗,不在乎再败一次。高原,你想怎么做就去做,给我干得漂亮一点。”
“得令!”
话虽这么说,但刚经大败,好不容易脱阵而出,却又要杀回去,不免士气低靡。若要他们像刚才那样拼杀估计不成。
要怎么才行呢?
历代骑兵战例在高原心中走马灯一样闪现,突然,一个想法在心底泛起-----既然兵无斗志,怕他们等下溃散,干脆将他们栓在一起,想逃都没地方逃,只能不断向前。明军全是轻骑,我却浑身铁甲,手持长矛,标准重骑兵配置。----拐子马。
好,就给左边良玉摆一出拐子马。
“所有人听着,以三人为一小队,解下缰绳,相互连接。快,快!”
一阵骚乱。一千余人忙了半天才将马连好。
这个时候,左良玉军已经收拢好部队,分为前后两队,准备开始追击。
“好了,各位兄弟,目标左良玉骑兵,以两排为一波,梯次冲击。不死不休,直到最后。我义军万岁!”
“万岁!”如山之崩。
第一波冲击开始了,两排骑兵,大约三百人同时奔驰而出,朝前方黑压压的人群冲去。
一秒,两秒,三秒……五秒。
“第二队,出发,我义军万岁!”
“万岁!”如泰岳之势。
一秒,两秒,三秒……五秒。
“好了,闯王,该我们了。”高原抽出腰刀。这是最后一波浪攻势,不留后手,不留余地。
李自成提起全身力气,“我义军万岁!”
“万岁!”
整个世界都在马下飞快倒退,扑面而来是春日旷野的夜风,虽然已被血腥和硝烟污染,却还透出一丝清香。
马群滚滚而去,恰如密云不雨的天空中滚过一连串闷雷。
……
远方,“左”字大旗下一个美髯将军座在马上,正是宣、大军总兵,李自成目前最可怕的对手左良玉,他猛地回头怒喝:“预备队还没解决刘宗敏?”
一个军官战战兢兢回答:“刘贼悍勇,虽只剩十骑,儿郎们却近不得身。”
左良玉冷笑:“困兽犹斗,灭亡只在朝夕。前军的队伍组织好没有,别让李自成逃了。”
正在这个时候,有人大喊:“大人,敌人调头杀过来了。”
“啊,调头?好一个李自成!”左良玉一挺身子,“命令前军,扑上去,缠住他们。命令预备队尽快解决战斗,迂回敌后方。”
正在这个时候,李自成的拐子马第一波已经冲入明军队中,“轰隆!”一声,人马皆倒,地上满是落马明军骑兵乱跑,但跑不了几步就被闯军骑兵一矛捅翻。
就算侥幸逃过一劫,也很快被愤怒的马蹄淹没。
因为明军前队非常密集,秩序也乱,这第一波攻势很快被遏制住,失去速度的闯军骑士陷入乱流,每人都要面对三五把砍过来的眉尖刀,很快死了一大半。但失去主人的军马依旧在原地乱转,每转一圈,连接在一起的绳索就绊倒一片。很快,阵前堆满人和马的尸体,情势乱到不能再乱。
“啊,怎么变成这样了!”左良玉大叫,“传令,预备队放弃扫荡残敌,马上迂回,马上迂回。”危险从心底升起,让他的嗓音突然发哑。
还没等传令兵听明白他的命令,高原组织的第二波攻势已经来了。
又是人马相撞的巨响,纷乱的明军居然被粗暴地推着连连后退,无数人落在地上,不等闯军长矛刺来,便死于铁蹄之下。
“我军败了!”前军的所有明军心中都闪过这么一句话。
“逃呀!”
所有的关宁铁骑都同时扭转马头朝后亡命奔逃。他们先前已经被高原杀破了胆,本以为闯军脱困之后会来个逃之夭夭,也大大地舒了一口气,却不想,闯军在略做休整之后又调头杀来。心理立即崩溃,只恨爹娘少生了两条腿,马背上没长翅膀,皆亡命后退。
明军进攻时没什么速度,跑起来却脚下生风。
左良玉大惊,“督战队,督战队,给我拦住他们,有后退者,杀!”
“预备队,预备队,快速迂回。”
命令还没传出去,高原的第三波攻势已倒,最后一根稻草彻底压弯了明军的腰。
溃败的前军已经发疯,人喊马嘶,瞬间冲进预备队中。更多人掉下马去,不知道什么时候,平野之上刮起了狂风,尘土高高仰起,如封土笼罩而下,将一切盖于黄|色的死气之中。
“来不及了!”一个军官大声号哭,“大人,我军败了,走吧!”
左良玉愣愣地站在那里,“李自成什么时候有了这么高明的战术,怎么可能这样?”头一仰,一口逆血吐出。
“大人!”
“大人!”
左良玉突然恢复平静:“嘿嘿,十年征缴,功亏一溃,可惜了我这条妙计,李自成,我们朱仙镇见!”
在一队人马的簇拥中,左良玉带队飞快地走了。
……
终于结束了!
高原手一松,整个人掉到地上,身下却是一片水声,低头一看,地上全是流淌的血水,奔流不息。
夜已深,火光中一抬头,天穹若巨大玄武岩沉重地压在头顶,让人喘不过气来。
李自成从马上跳下,“高原兄弟,你还好吧。”
“我没事。”高原只感觉胳膊火烫,整个地大了一圈,再也抬不起来。
“没事就好,以后,我的骑兵由你来带。高字营不好听,换一个。”
高原心中欢喜,“我义军万岁!”
李自成哈哈大笑,“很好,就叫万岁军吧!”
高原:“……”
“报,刘将军到。”
浑身被羽箭插得像一头刺猬的刘宗敏挺胸走来,一看到高原,愣了愣:“你这小子还没死,够命大的。”
“宗敏,哈哈,你还活着。骑兵队你不要带了,交给高原吧。”
“什么!闯王……”
李自成一笑,摘下头盔,低身舀起一盔血水递到马嘴前,“马儿马儿,你也渴吧,这是敌人的鲜血,喝干它,我闯军将士天下无敌。”
“咴咴!”那马双眸一片血红。
火光冲天,哀声四起,尸体散落在大地上。
骁骑百战死,驽马徘徊鸣。
(第一卷终)
第一章 高夫人的赏赐
第一章高夫人的赏赐
大概是被那个使红缨枪的明朝廷军官伤了手,回老营之后,高原的两条胳膊肿得发亮。不要说拿刀,就连吃饭拿筷子都要大费一番周章。
因为高原等人刚到闯王亲军骑兵营没几天,也没什么朋友,加上那些人见识到高原在通许血战时的威风,心中畏惧,也少来打扰。让高原难得地在营帐里休息了一天。
在营帐中的这一天里,高原回忆了以前所看的历史书,什么《通史》、《明史》,甚至饶雪垠老先生的小说《李自成》,却怎么也找不到关于这一场大战的记载。也许,这个世界因为自己的出现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作为一个穿越者,失去自己所熟悉的历史记忆应该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这意味着书本上的经验再无任何用处。不过,高原在这个世界上安身立命的根本并不是超越同时代的人的知识或未卜先知的预测能力。
只惆怅了片刻便又高兴起来。
大变才是一件好事呢。只要在四百年后中国再不用被列强瓜分,签定那些屈辱的卖国条约,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任务就算完成。
前提是后金不入关。
好吧,只要自己的影响力足够大,历史的车轮就会驶上另一条道路。
在营中养伤的高原发现获得胜利的骑兵们并不是很高兴,觉得奇怪,问了问在旁边服侍自己的黄镇才明白是怎么回事。原来,这次大战闯军损失太大,三千骑回来的不过八百,可以说整个队伍的建制都被打烂了。军心士气降到零点。
最重要的是,啃了左良玉骑兵这块硬骨头却没什么缴获。除了一地死马和一大批军械,金银珠宝却是一件也无。
闯军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军队没有任何军饷,全靠虏获。每次缴获之后都按照一定比例上缴,结余部分大家平分。也就是说,就算你取得在大胜利,如果从敌人那里什么也没拿到,你还有没有任何奖励。
因此,大家打土豪分浮财的积极性很高,真要同武装到牙齿的官兵硬扛却没什么兴趣。
听到黄镇的解释,高原摇摇头,总觉得其中有什么东西不对,这样发展下去,大家都不愿意打仗了。还是解放军的政策好:一切缴获交公。如此,才不至于将队伍发展成一群强盗。
对于钱财高原并不放在心上,反正他现在吃部队穿部队的,拿钱来也没什么用。
他现在最关心的是自己的任命,只要在义军的地位越高,自己才能对历史产生更大的影响,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说来也奇怪,闯王回营已经好几天了,关于高原任职一事却只字不提。军中纪律很严,不能乱蹿,再说,高原认为职位的高低不过是分工的不同,若去找闯王,未免有官迷的嫌疑,可耻得很。
胳膊上的红肿还没完全消退,上面却有命令下来,让高原去见高夫人。
高夫人是上一任闯王高迎祥的妹妹,在军中威望很高,随着大哥四处征战,立下汗马功劳。在高闯王牺牲后,义军将士本有意思推举高夫人继任。无奈,她身为女子,不足以服众,义军面临分裂的危险。
也就是这个奇女子,毅然嫁给李自成,推举李自成做首领,自己却退居幕后。在她的号召下,队伍总算紧密地团结在李自成周围,起义军事业也越做越大。虽然不再管事,但高夫人的影响力有的时候比闯王还大上一些。
对高夫人,高原是很敬佩的。
接到命令,顾不得身体的疼痛,立即赶了过去。
第一眼看到高夫人,高原有些吃惊,他以前也听人说过高夫人有些丑,本以为不过是谣言,却不想今日一见,还真是这样。小眼大鼻,若再换上一件破烂衣裳,同黄土高坡上的婆姨没什么区别。
“见过高夫人。”高原只看了高夫人一眼,立即收回目光,恭敬地站在一边。他这人对女子的相貌最不放在心上,都是人,美丑又有什么关系呢?
“大胆,见了夫人还不跪下。”一个脆生生的声音响起,说话的正是高夫人的仕女。这个小姑娘大约二八年华,长得不过,双目如泉水一样闪亮。在高原进高夫人大帐后,她的目光就在高原身上来回扫描,很好奇的模样。
现在的高原脑袋上的头发已经长到三寸,弄了个三七开的偏分。这在她看来简直就怪异不能容忍的地步。
“小红不要插话。”高夫人一摆手,“都是自家人,又是苦出身,哪里有这么多规矩。”
说完话,高夫人走到高原面前,仔细打量起来,半天也没说一句话。
高原被她看得尴尬,又躬身:“夫人。”
“像,真像。”高夫人声音突然发颤,“小红,你看,高原是不是和高闯王很像?你看他的鼻子,他的眼睛和额头……我老高家的人都长成这样……是我老高家的人。”
小红眼睛一红,一把扶住高夫人,忙小声安慰道:“夫人节哀。”
高原一呆,以前就听说自己是高迎祥的后人,当时还当是讹传,是后人的牵强附会。心中还不以为然,却不想今日听高夫人这么一说,自己还真和高迎祥有些挂像。这倒有些意外,看来,基因的威力是如此的巨大,即便过了四百多年,那些显形遗传依旧强大而持着地保留着。
抬头一看,主仆二人都是一脸悲戚,心中也不好受,“高原见过夫人。”
“不要叫夫人,叫姑姑,你是我老高家的子侄,我就是你姑姑。”高夫人悄悄擦了擦眼角的泪水,用慈爱的目光看着眼前着个青年人:“高原,你跪下吧。”
想起另外一个世界的父母亲人,想起家中的长辈,高原心头一痛,双目含泪,立即跪下,但那句“姑姑。”去任何也喊不出口。
“好了,好了,快起来,男儿大丈夫可不能学我们女人哭哭啼啼,要学就学高闯王,做一个铁骨铮铮的男子汉。”高夫人见高原真情流露,一把将他拉起来,“高原听令。”
高原忙将眼泪抹去,笔直地站在大帐中。
高夫人对使女道:“小红,你识字,帮我写一份命令,任命高原为亲军率标后威武将军,将骑兵都拨给他。”
小红应了一声,走到案前提笔一挥而就:授高原中权亲军率标后威武将军,骑兵营主管。此令!大明崇祯十五年二月十六。
然后一式两份,用印,一份存档,一份递到高原面前,歪嘴一笑,“恭喜你,高将军。你这回升官可要请客哟!”说着话,右手两根手指捏着任命书在高原面前来回晃动。
高原抓了几次,却没抓到,心中懊恼------这个小女孩还真是促狭!
“好了,小红别闹,高原刚参加义军,可没什么财产,你以为每个将军都是刘宗敏、牛金星?”
“好的,夫人。”小红嘴一翘,将任命书塞到高原手中,“不逗你玩了,高原,快谢谢高夫人吧。”小红的字还真差劲呀,同高原另一个世界的六岁侄子差不多。
高夫人不等高原说话,温和一笑:“应该谢谢姑姑。”
高原心中感动,嘴巴张了半天,才憋出一句:“谢谢夫人。”
高夫人一笑,“你这人还真是我高家的,面皮薄,嘴巴笨,慢慢来,以后就改口了。对了,你还有什么要求一并说了,若有理,我都帮你办了。”
高原:“夫人,我骑兵营建制已乱,我想重新编制。”骑兵营经过上一次血战之后,死伤惨重,很多伍、什、队、都只剩一个空架子。兵没几个,军官倒不少。不如合并在一起,再说,现在闯王军制除了沿用明朝军制外还有一些以前做流寇时的奇怪编制。一但打起仗来,不免将令不畅,指挥困难。不如另起炉灶,弄一个简单明了的制度出来。
而且,王滔等人跟了自己这么长时间,能力都还不错,关键是最能领会自己的作战意图,也该让他们去带军队了。
高原这么一说,高夫人沉吟片刻,立即很大方地说:“行,你有什么想法就大胆去做吧。到时候过来说一声,让小红出道军令就是。”
高原大喜,“谢谢夫人。”
正在这时,大帐的帘子一掀,李自成赤裸着上身,只穿一条犊鼻短裤大步走进来,见了高原就哈哈大笑,“原来是高兄弟来了,前几日听人说你受了伤,正打算去看你。怎么样,好没有。”说着话就伸手在高原肩膀上打了一拳。
高原疼得闷哼一声,肩膀钻心地疼,忙道:“谢谢闯王挂念,已经好完全了。”
李自成大笑着走到案后,叉手叉脚坐下,指着高原的脸对高夫人道:“夫人,你这个侄子可不得了,将来必是我军中一员猛将。”
高夫人的眉宇间看起来有些落寞,“闯王,高原的任命书我已经写了,就让他去带那支骑兵。”便将刚才对高原的任命和答应高原改编骑兵队伍的事情回了李自成。
“哦,你已经弄好了,我还说等高原的伤好了再做任命呢。好,就按夫人的意见办吧。”
不知怎么的,高原总觉得李自成在说这话时脸色一变,目光中颇有戒备。
不过,这心思高原只一动就不再多想。心中反在责备自己不该想这些乱糟糟的事情,对闯王他还是非常崇敬的,在他身上有一种让人心折的魅力。
高夫人将一件大狍给李自成披上,“闯王,小心着凉。”话音却有些冰冷。
“没事,没事,我身体好着呢。”李自成大大咧咧地紧了紧身上的衣服,又看了高原一眼,“高原兄弟,回去之后好好带兵,别堕了我闯军的威风。”
“是,高原告退。”
正要走,高夫人却叫住高原,“你等等。”
李自成一笑,“夫人还有话说?”
高夫人,“闯王,高原这回拼死救了你,又立下大功,他刚来我军没几天,怎么说也该赏些财物。我想从我的私库中给他些。就当是做姑姑的给侄儿的见面礼。”
高原忙道:“我已经升职了,不敢再要财物。”
李自成冷冷地瞪了高原一眼,眼神颇为奇怪。良久,突然放声大笑,“好,你们自己家人的事情我管不着。”说完话,站起身,进后帐穿衣服去了。
高夫人脸上的落寞更甚,“小红,送高原回去,我去服侍闯王。”
送高原出帐,小红脸色很不好看。
高原总觉得闯王今天对自己的态度也些奇怪,也想不明白究竟是为什么,回想起那天夜里闯王对自己的信任和那种豪迈之气,又对比今天的情形,心中有些难过。只埋头疾走,倒把身边的小红冷落了。
小红:“喂,你跑什么,我就这么可怕?”
高原忙道:“小红姑娘,你说到哪里去了,我走路就这么快慢不下来,我又有没什么办法。”
小红一笑,“也是,你这人牛高马大,一步跨出去当我走两步,有些跟不上了。话说,你怎么这么高呀。别跑这么快好不好,我们说会话。”小红夸张地瞪起眼睛,伸手比画着高原的个头。她有些娇小,站在高原的身边显得楚楚可怜。
高原放慢速度,“小红姑娘请说。”
“你这人……真是没意思得紧。”小红一顿脚,突然道:“高原,你现在也做了将军,我想问下,你们做男人的,特别是地位很高的男人,是不是都喜欢三妻四妾,女人越多越好?”
高原被小红问得有些诧异,很老实的回答:“夫妻夫妻,一夫一妻,多了就乱了。男人是人,女人也是人。三妻四妾对女人不公平。”作为一个受党教育多年的革命军人,高原觉得一夫一妻制很正常。他从来没想象过一个男人有一大群妻子时的情形。-----太腐朽,太反动了。是可忍,孰不可忍。
小红愣愣地看着高原,良久才道:“果然是受夫人看重的人,见识比那些大将军们强上许多。”
“夫人,夫人怎么了?”
“是姑姑。”小红纠正,“你也知道,闯王有很多女人的,刚才……刚才他就去其他女人的帐中……夫人长得不好看,自然……自然……夫人这一年很不开心。”
高原沉默下来,闯王虽然是起义军领袖,是一个伟大的革命者,但……你不可能要求一个明朝人进步到现代革命军人的地步。
小红突然开心起来,大声说,“高原高将军,你要答应我,以后不许乱来,不许拿女人不当人看。”
高原点头,“都是阶级姐妹,受苦百姓,我高原做不来那种龌龊事。”
不日,小红带着高夫人的赏赐过来了,一共三千两银子,还有一些衣服和珠宝。三千两银子中还包括骑兵队每人一两银子的奖励,落到高原手还剩两千二百两,加上珠宝,这可是一大笔财富。不知不觉中,高原居然成了一个大财主。
小红笑嘻嘻地盯着高原:“高原,夫人的赏赐可都是我挑的,全是上品。你看这衣服,还是我依照你身材改的。说说,怎么感谢我?”这话刚一说出口,她“啊!”一声掩住嘴,脸红红的。
高原忙从那堆珠宝中挑出一对碧玉镯子递过去,“这个是女人的,我用不着,给你了。”
“谁要你的东西,说笑而已。”小红一撇嘴,突然翻脸,“高原你当我什么人,也图你的财物。”提起镯子扔到地上,摔了个粉碎,然后怒气冲冲地走了。
这个小女孩子的刁钻和善变让高原大为头疼,他不明白自己又在什么地方得罪她了。
就这样,高原成为这支有着八百人的骑兵队伍的军官。说起来,他顶着的这个亲军率标后威武将军的头衔还是挺吓人的。与李双喜这样闯军名将同级。而像李双喜这样的威武将军,按规定可是能够带上万人队伍的。
实际上,在二打开封前,闯军的每个将军都带两万多人,全军上下总共三十来万,编制庞大到超乎高原这个来自热兵器时代的军人的想象。
只是为了朱仙镇大战的胜利,李自成这才去芜存精,将队伍缩编成六万左右。一个果毅将军也不过带两千多精兵。
高原一下子成为八百骑兵的统领,地位炙手可热。就任那天,许多军中将领都来祝贺,也让高原认识了不少传说中的闯军名将。
不过,说起来也奇怪,作为他的顶头上司刘宗敏却没有来。这让高原很是纳闷,后来才听说,这支骑兵本来属于刘宗敏,现在给了高原,他有些不高兴。
高原本就是一个很粗疏的人,也不怎么放在心上。军人嘛,只要带好并,打胜仗就够了,乱七八糟的事情想都不应该去想。
闯军伙食还算不错,一人一天一斤小米二两白面,十天吃一次肉,当然,若有缴获,另当别论。唯一遗憾的是没有军饷,所有收入全靠缴获,伙食由军队全包。对于这点,高原也不觉得怎么样,若抱着发财的目的,他也不会来军队了。再说了,军队士兵大多流动作战,拿了钱也没什么用处。
因为没有根据地,又有三年不征税的政策,起义军的主要经济来源来自打土豪分浮财。政策很对,可高原还是有点不明白,地主老财终究有限,打掉了,粮食和军饷又从什么地方去弄。再说,就算是红军在江西建立根据地时也没有免税一说。闯王这么弄,固然能够受到广大农民的拥戴,但经济形势却将日益恶化。
这些都不是高原所能考虑的,目前最重要的是将这支队伍带出来,以便在将来的朱仙镇再建功勋。
目前这八百人都是闯军精锐,却因伤亡太大,编制已经彻底混乱了。要想将他们拧成一股绳,就得重新编制。
高原对古代军队的编成方式一窍不通,也不打算在这上面多花时间。当然,后世的三三制也不适用,与时俱进才是王道。
何不弄一个新鲜的。
高原回想起古时游牧民族的编制,那一套就很简洁使用。队伍按照十进制编成,十人队上是百人队,百人队上是千人队。千夫人长下面领导百夫长,百夫长下面是十个十夫长。是一个标准的金字塔式的结构,简单使用。若弄些太复杂的东西出来,这群农民出身的战士也搞不明白。
至于这样编制的好出,高原自己都不明白,不过,既然历史上这东西存在多年,自然有他的道理。
高原自任千夫长,王滔、黄镇等人也做了百夫长。倒不是他特意照顾这些老兄弟,这几人最能领会自己的战术意图,让他们带兵,能少废许多口舌。
任命一下来,高原将新名单报了上去,闯王看到这不伦不类的要求,一笑点头,答应了。不过,高夫人心细,在这些百夫长的职位前还是冠上了都尉之类的官职。
整个部队的架子搭建起来,高原自然是最高领导,下面是王滔、黄镇、黄大牛、应宝等八个百夫长。
几个家伙当了高级将领,心中欢喜,跑过来感谢高原。
黄镇道:“蛮子叔,还是自己家人够意思,俺黄镇以前做梦也没想到会有这天,如果能再赏下些金银就好了。”
高原正色:“我们参加起义军可不是为升官发财的,至于高夫人奖励下来的金银可不属于我高原一个人,日后还要派上大用场。”
“夫人都赏赐给你了,怎么还不是你的?”
高原:“这钱属于全骑兵部队。”
黄镇嘟囔,“就没见过你这样当官的。”
高原:“官兵平等,我军中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分工的区别。”
众人都傻了眼睛,黄镇没好气道:“你是长辈,又是官长,你说了算。”
整个骑兵部队一共八百一十三人,共分为八个百人队,剩余十三人做了高原亲兵。
新官上任的第一步就是清点人数,任命军官。
清理完人员和装备,高原让所有人带着马匹穿好军装到操场列队,搞一个就职仪式。命令下去老半天,队伍才乱糟糟地跑过来,人仰马翻,好不热闹,马不太听话,在操场上乱叫乱跳,死活不听骑兵的指挥。各百夫长、十夫长又叫又骂,弄了半天,才勉强让大家排成一个方阵。
但所有人尤自说个不停。
却见,操场上已经留了一地马粪,还有几个士兵被马踢了,捂着肚子蹲在地上不住叫唤。
高原看得心中恼火,这样的队伍打顺风仗还可以,真遇到恶战,只怕不能就要出大问题。
关键是大家的骑术太差,与马匹没建立起默契。一个骑兵若不能如臂使指地驾御马匹,马匹不但不能成为一件威力巨大的武器,反成为一种束缚。
不过,士兵们的装备十分精良,全身铁甲,手持两把雁翎刀。自从上次通许大战之后,众人都体会到使用长枪的不便,全换上了腰刀。身下的马匹也是强壮的蒙古马,是明军精锐骑兵的坐骑。
至于士兵们,更是高大健壮,脸上有种与同时代人不一样的红光。说起来,这八百人在起义军中也算是百战之士,身体条件和战斗力都是全军之冠。最重要的是,这些人手上不知道沾了多少敌人的鲜血,目光中都带着凶狠的光芒,同攻打李子寨时的后军士兵简直是天壤之别。
高原点点头,心道:马好,装备好,士卒精锐。是块好铁,好好锻打,必成好钢。
对此,他有着无比的信心。
站在高台上,高原清了清嗓子,“请大家安静。”
还是闹。
高原又喊了几声,下面的人还是在说话,让他烦恼地抓了抓脑袋,不知该怎么办。
黄镇大怒,扯着嗓子大骂,“都他妈安静,将军要训话,再闹都砍了。”
众人这才闭上嘴。
高原这才提气道:“各位,我先宣布一个决定,从即日起,所有将士都必须整天坐在马背上。在马背上吃饭,在马背上睡觉。直到将马术练好为止。”既然众人和马没有默契,何不让他们同马一起同吃同睡。要想学好骑术,人和马建立感情是第一步。
哄一声,所有的人又闹起来,还真没听说过这么练兵的。
“安静,都安静,各百夫长、十夫长约束好队伍。”黄镇又开始大喊。
王滔也不多说,冲上去对着自己手下的一个十夫长就是一鞭,“你怎么带兵的?”
在各级军官的约束下,队伍又安静下来。一个士兵小声说:“将军,如果撒尿呢?”
高原一笑,“坐在马背上就不能撒尿吗?从今天开始,我也同大家一样在马背上吃住,等下我就示范一下怎么在马背上解决拉屎撒尿。”
众人都笑起来,感觉这个军官虽然打起仗来让人害怕,其实人停不错的,没有其他军官那样傲气。又听说他是陕西老乡,哎,还是自己人贴心啊!
“好了,我再宣布一项决定。”高原笑笑。
这下所有的人都同时安静下来。
高原:“各位,从现在起,我军实行军饷制,每人每月一两银子军饷。按月按人头足额发放。以后若有缴获,统一交工,作为预备金,用于大家福利。”
高原这项命令一下,又引起一阵轰动。起义军走一地吃一地,虽然吃喝由军队全包,但却没有饷银一说,要想发财全靠抢劫富户。问题是,像他们这种骑兵,根本就没有去打土豪的机会。主力部队日常所担任的作战和警戒任务繁重,根本没有分散下地方的机会。
因此,许多人在进了骑兵部队之后就没拿过一两银子,士气很是不高,有的人甚至托关系想调去做步兵。
高原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军队若穷到没钱的地步,还谈什么尊严。在这个时代,骑兵相当于后世的装甲集团军,是军中绝对的主力。主力就该有主力的样子,就该同步兵不一样。虽然对金钱高原很不放在心上,但若让骑兵也像步兵一样下地方去镇压土豪,搞钱,还谈什么尊严,谈什么骄傲。
骑兵就应该是一个骄傲的兵种。
一拍手,应宝带着人抬了两个大筐出来,“当!”一声,扔在地上,里面正是高夫人赏给高原的两千多两银子。
高原:“等下,各队百夫长过来领军饷。”
看到真金白银,所有人都欢呼起来。
第二章 天下大势
第二章天下大势
朱仙镇原野。
“呼!”
红色大旗展开,上面是一个斗大的“高”字。正是标准的魏碑,端庄严谨,与柞绸旗面红黑相应,威风凛凛到不可一世。
“不许乱,放慢速度,排好队列。”掌旗的黄大牛扯开喉咙大吼。后面几百骑排着队不紧不慢地跟在高原之后。
队伍从容不迫,一排排次第前进,整齐得像一块豆腐。座下的马匹因为不满意这速度,恼怒地打着响鼻。各队队长骑着马在队伍中穿梭,遇到有人不听指挥或者马匹控制不好,就是一鞭子抽下去,口中大声喝骂。
高原在最前面,浑身铁甲,铁盔下那张面无表情的脸上全是汗水。不但如此,身上也是火辣辣的,涂上黑漆的盔甲最大限度的吸收太阳能,里面的小气候热得让人如同浸在热水里面。
天气好象更热了,这才早春二月。义军兵士虽然大多同这个时代的人一样瘦弱矮小,但闯王的中权亲军却集中了军中精华,清一色剽健壮汉,吃穿用度比起一般人好上许多,黄米白面管饱。如此,这群纯粹的北方汉子更是热得难耐。
这样奇怪的天气就算在温室效应明显的后世也不多见,抬头一看,万里无云,亮得晃眼。
不管怎么说,崇祯十五年的天气从正月十五开始就越发地显得不正常。寒冷的冬天、炎热的春天,世界好象只有两个季节,一冷一热,反复循环。像此的天下局势一样冰火两重天。
先说张献忠。
老张本在四川一带活动,后来被明军赶到湖北与河南交界地带,势力也是大减,形势汲汲可危。不过,老张打仗很有一手,在大范围的运动战中还一度攻下襄阳,活活将的明朝名臣督师杨嗣昌气死。
杨嗣昌一死,等接任督师位置的丁启睿一到,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丁启睿来就任的时候本两手空空一无所有,手下只有杨嗣昌留下的两万人,成分也是十分复杂,其中,左良玉军占大部,还有若干川军、土司兵。要靠这点兵力去同河南李自成硬碰硬几乎是个必死的结局。
丁启睿是个典型的明朝官僚,欺上瞒下的功夫一流。既然朝廷派他过来是为剿匪,却没有明文规定去剿哪支匪。李自成是匪,张献忠也是匪,打谁都一样。
而这个时候,张献忠确实势单力薄,他占领襄阳之后因为畏惧左良玉,便急度汉水向东,看能不能找到一个发展的空间。
正在这个时候,老张的内部却出了问题。罗汝才部同他决裂,投到李自成麾下。老张经过这番折腾,再无力抵抗丁启睿,一路东逃,居然跑到了安徽。丁督师击败张献忠之后志得意满,自信心膨胀,加上各路兵马已至于,兵强马壮,便移兵朱仙镇准备同李自成来个大决战,一劳永逸地解决河南问题。可惜,丁大人大概是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也没考虑到自己手下五花八门,各地援兵、左良玉军,可都是骄横无礼之辈。连杨嗣昌都搞不定的复杂人事关系,他丁大人要想将他们拧成一股绳,却还没那个能力。
到安徽之后,张献忠痛感没有根据地的痛苦,决意在安徽发展,也出台了许多法令,搞了个小政府,设六部,任命了一大批官员帮他管理地方。
由此,老张开始腾飞了。
而东北那边却是另外一种模样?( 猎明 http://www.xlawen.org/kan/13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