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穿越历史 > 猎明 > 猎明 第 30 部分阅读

第 30 部分阅读

    在最后关头,高原终于过来了,但战斗也已经结束。这让高原非常遗憾。

    第十四章 一个根据地

    一共抢了多少?”高原手捏一锭金子,心中非常满意

    先前的伏击非常顺利,从出击到将车马推回大营房,先后不过小半个时辰。堪称短促突击,特种闪电战的翻版。

    荀宗文一张冷脸上挂满了微笑,“已经清点完毕了。一共有白银十三万两千四百二十两,黄金三百四十一两。银锭成色不一,若扣除火耗,大概有十三万两左右。黄金都是足赤真金。”他一拱手,“恭喜将军,从此将军可大展宏图,一飞冲天了。若将军愿意,靠这些银子,我可帮你在一夜间拉起一支三万人的部队。”

    “不急。”高原摇头,“就目前而言,我还得在李自成手下干一段时间。只要开封一破,我再找个机会同大队脱离,寻一个僻静的地方慢慢发展。对了,俘虏怎么安排的。可不能将劫杀李仙风的消息传出去。否则,不但我高某人在朝廷里挂了号,只怕李自成也容不得我。”

    “将军请放心。”荀宗文微笑道,那十来个人我都打散分到各将军帐下去了。而且,依照你的意思,专门找人看管,就算出恭,也有两个人陪着。“

    “如此就好。不过,对俘虏我们要一视同仁,不能拿他们当外人。感化为主。”高原手中的那只小金锭捏得久了,居然有些发热,手心也全是兴奋的汗水。

    “有两个事情想来请示一下将军。”荀宗文缓缓地说;“首先,将士们都在谈论这次能拿多少奖赏。”

    “这事简。反正也就二十来个人,一人发一百两银子。”高原很大概地一挥手。

    “不可。”

    “为什么?”高原有些愕然,“这可是十多万两呀,分个三千两出去也没什么呀?”

    荀宗文收起笑容,“赏罚分明自然应该,但赏赐太多未必是好事。将军你想多没有,一次伏击就能拿一百两。再来几次,军中精锐都变成了财主。到时候,只怕他们想着的是如何逃回家去做个小富翁。而不是替将军卖命。”

    “丝!”高原抽了口冷气,“倒是这个道理。这样吧,一人发五两银子。然后赏些酒肉好了。”

    “如此甚好。”

    高原摸了摸头,感觉这法子还是不太好。不过。自己没有地盘和政权,也只能这样了。否则,直接分土地,然后提高军人地社会地位。岂不比发钱来得有效?

    高原,“你的另外一个问题是?”

    荀宗文:“另外一个问题是,如果将军要打秘密送城中皇族出城,以便赚取金钱和名声的主意。有一件事情就不得不做。”

    “什么事情。”

    “让李自成停止攻击开封。改为长期围困。若再像前一段时间那样猛攻,只怕开封未必能顶多久。而且,到时候。我军只怕也要被派上前线去消耗干净。”

    “这事你放心。我这就去见闯王。”高原想了想。已经有了主意。前几日,城中守军在得到高原的指导后。战斗力得到提升。而闯军也吃了点小亏。前线已经停战了一整天。城里城外都只积蓄力量,准备再次决斗。如果不出意外,明天闯军应该能够想出好的办法再一次进攻。

    那么,是不是应该再去见见闯王,给他一点提示呢?

    以高原现在地位,要见到闯王并不容易。加上前一段时间又同闯王闹得不愉快,只怕两人见了面彼此都会觉得不愉快。

    停战一天之后,李自成决定再开一次军事会议,商讨一下怎么攻打开封。罗汝才作为闯军第二人自然也在予会者行列。既然如此,不妨先做通他的工作,让他向李自成进言。

    反正现在强攻开封对罗汝才,对自己这支弱小的军队没有任何好处。彼此利益相同,罗汝才应该会很乐意的。

    “罗将军,这次李自成开会要说些什么?”

    听到高原直呼闯王的名字,罗汝才浑浊地眼神悄悄一亮,却不回答高原的话,只问:“高将军病好些了吗,这才几天就生龙活虎一样。”

    高原笑道:“好多了,就是还有点虚,不碍事的。”

    罗汝才指了指身边的椅子,示意高原坐下,说:“其实,这次闯王召集军中将领,商量地不外乎是如何攻打开封一事。想必你也听说了,最近几天开封比以前更难打了,敌人防守的花样也多了许多。我军死伤极大。“

    “听说过。“

    “闯王的意思是,看大家能不能在想个好的法子。“

    “好法子,攻城能有什么好法子。不过是一点一点啃,一点一点拿人去填。”高原恭敬地说:“正常围城战,攻击一方投入地兵力至少应该在守备一方的七倍以上。死伤交换比大概也是这样。就现在开封城而言,里面至少还剩两万明军。我军要想拿下整座城池,这么也得付出十万人的代价。更别说城里还有那么多百姓,人人都可以被征发上城。即便顺利拿下开封,罗将军认为你这一支队伍还能剩下多少人?”

    罗汝才眉毛一动,“高将军有话不妨明说,你可有什么好的计策拿下开封。”

    “也没什么好地计策,就一个围而不打,围他个几个月,一但城中缺粮,开封自然就兵不血刃地拿下了。”

    “闯王急着拿下开封,只怕他不会同意。”

    “他着什么急,开封的陷落是迟早的事情。现在朝廷已经再没有援兵可以派出,正是慢慢围困开封地好时机。”

    “那……我就去劝劝闯王吧。”罗汝才点了点头。

    罗汝才同李自成合军之后二人有过一个协议,只要拿下一座城。城中财物二人三七分帐。虽然给罗汝才地待遇极好,可每攻下一地,罗汝才地兵就少上一些。

    实力若再这么损耗下去,只怕这百分之三十也要被进了。

    围而不攻对大家都有好处,罗汝才深以为然。

    “我这就去见闯王,把你地想法同他说上一说。”罗汝才带着亲卫匆匆去了。

    会议开了一个下午,晚上罗汝才回来说,闯王已经同意了这个意见。而在同时,牛金星和李岩也同意这个看法。只担心军粮不济。不足以支撑长时间的笼城战。

    “今年的河南大旱之后又是大蝗,本来就没什么粮食,加上闯王又说三年不纳粮。这粮食可没地方弄去。”罗汝才呵呵一笑,又道:“对了。我老罗刚才对闯王说,反正现在也没事可做,不如把征集粮草的事情交给我来做。”

    “这个主意倒=。明地将部队调到地方上去。(更新最快)不过,李自成答应吗?”

    罗汝才一笑,“他当然不答应了。不过,闯王同意将通、杞、陈三县给我。让我军补充。”

    “那三个县呀!”高原撇了撇嘴,说;“这三县靠近开封,根本就在李自成的眼皮子底下。将军还是被李自成忌惮呀!而且。这三县的情况我可熟悉得很。基本是百姓死光,农田烧光。拿来又有何用。不过,若能征集些流民,开荒种地,没准秋天时还能得些粮食。”

    “恩,这个主意倒不错。”罗汝才点点头,“粮食嘛倒没什么,那个地方也出产不了多少,也没种地的人。再说,时间也来不及,只怕我也等不到秋收。况且,若我将部队都放下去军垦,军中将士不答应不说,围困开封地兵力就不够了。“

    高原笑笑,立即站起来一拱手:“罗将军,要不这样,你划一个县城给我,我帮你弄粮草。我军中还有不少老弱妇孺,带部队里也没什么用,反耗费不少钱粮,不如都放到地方上去,不但节约,还可以弄些粮食回来。”

    “不是帮我,是帮我起义军。”罗汝才正色道,“也好,这样,我把陈留给你。秋收之前我也不要你送多少粮食过来,不过,军中素菜都由你提供。”最近军中缺菜,很多士兵都牙流血,若再拖下去,只怕就要得坏血症了。

    “放心,素菜我能解决。“高原点点头,心中有些兴奋。一直以来,他都想有一片真正属于自己的根据地。陈留境内都是良田。黄河故道横穿全县城,若能引来黄河水灌溉,不出两年必将变成一方沃野。

    “对了,我军营里还有三千多军属,这次你也一起带去。”闯军的家属大多留在洛阳一带,平时都不随军的。但罗汝才例外,李自成根本就不给他地盘安置。罗汝才也只能自己想办法了。

    “好地,罗将军就放心好了,一定安排好。”

    同罗汝才说好,高原就回营房同荀宗文说起这事。

    “好,太好了!”荀宗文兴奋地一拍桌子,叫道:“这个罗汝才脑子有毛病,居然放将军这条潜伏的飞龙出海。也不知道他怎么想的。”

    高原一笑,“罗汝才大概四想笼络我吧。要想马儿跑,自然要喂些食。”

    二人又商议了半天,决定,开封这边的三百精锐士卒由荀宗文负责。高原自带王黄两家地妇孺和罗汝才的三千军属去经营陈留。

    反正现在开封这边也没什么仗打,还不如下地方去熟悉下政务。

    “坦之这次去地方有何计较?”送高原离开时,荀宗文笑着问高原。

    “还请先生赐教。”

    “将军这次下去有两件事要做。”荀宗文举起两根指头,“一,收集流民,增加陈留人口,建立高效率的地方政府。并以此为班底,将你的统治推广开去;二,练兵。既然你刚从李大人手里弄了那么多银子,不妨以此为基础,在流民中招募精壮之士,弄一支精兵出来。如此,军政皆操于你手,就算将来脱离李自成单干也有本钱。”

    高原点头,“正打算这么干。不过,地方政务方面,先生很熟,为什么不同我一起去?”

    荀宗文微微一笑,“开封这边情况更复杂,李自成,罗汝才都是人杰,坦之手下没人才。你认为,换其他人,他们能够对付得了吗?”

    “不能。”高原叹了一口气。

    “对了,我让王滔和黄镇带着手十个军官跟你一起去。黄大牛和应宝留在开封这边,反正这边人也不多,有他们二人在,军队也不会出什么问题。你带这批军官下地方去,成军也容易些。”

    “好地,先生费心了。开封这边就拜托先生。”

    看着滚滚而去的老弱妇孺,高原笑着对荀宗文说:“这次同我去陈留的健壮男子一共才十四个,要想经营陈留,还真是个高难度地任务呀!”

    带着三千多老弱妇孺和十多万两银子,走了一天这才慢吞吞来到陈留,一路也怪,居然没见到一个活人。

    这是高原第二次来陈留,上一次来这里地时候,这一片还挺繁华地。不过,随着朱仙镇大战的结束,陈留一县地百姓逃的逃,死的死,活着的人全被李自成裹胁去开封攻城。因此,等高原再来这里,眼前却是一片废墟。

    整个陈留县的城墙已经被扒了个干净,城中房屋十不存一,有的地方还有着明显的焚烧痕迹。闯王一直没有经营地方的想法,每攻下一座城市,大凡都是杀光抢光,走的时候还扒掉城墙,烧光房屋,以免以后为官军所用。

    因此,高原所得到的这座县城与其说是一个城市,不如说是一个巨大的垃圾堆。

    第十五章 新家

    来陈留的人不到四千,人不多,按说要安置起来也挺里的房子都烧光了,面前能住人的房子也不过一百来栋,进去,情形倒也壮观。

    当天晚上,高原带人查岗时,刚走进一栋房,一脚下去,居然踩中一具人体。火把一照,满地都躺着人,那些人多是妇女儿童和老人,全都一副营养不良的模样。身子瘦得只剩骨架,火光照耀下,咋一看,倒有些吓人。

    不过,再此乱世,能有一个地方安身,并且有一口饭吃,所有人的脸上都露出欣慰的笑容。

    现在的关键是修房子和垦荒。修房子倒也简单,遍地都是砖头,倒不缺材料。来的时候,高原从锣汝才那里领了一个月的粮食,加上前一段时间抢收的小麦,倒也能支撑一段时间。种子粮也选了出来。王有才一看到城外大片的沃土,口水就流了下来。拍胸脯保证,只要给他足够的雇农,绝对能让大家都吃饱。

    “不过,我们的之间的帐是不是该结了?”王有才知道高原刚发了大财,看到那一辆辆大车,心中就如同有猫在抓。

    “没钱。”高原很干脆地拒绝了,“不过,我有一个好主意,能把帐一次性同你结清。”

    “说来听听。”

    “你算一算我欠你多少钱,然后再算算现在的土地价格。自己去城外挑,你要多少土地我给你多少土地。直到把帐号抵清为止。”反正外面无主的土地多得很。要多少他自己去划线就是。

    王有才听高原这么一说,立即大叫起来,“蛮子,这是什么混帐道理,要土地,我通许老家就有,还要你地地做什么?”

    高原收起笑容,严肃地看着王有才,“话也不能这么说。通许那边的土地又飞不了。再说,你以前有多少地,不过几千亩吧。这样,我给你一万亩。不,两万亩。你想想,你老王干一辈子能弄这么多良田吗?想想看,什么叫大地主。你老王就没想多当一个大地主。”

    “这个……这个听起来也不错。不过,我庄子里的人也就那点,地多了也没人种呀!”王有才沉吟。

    “人口的问题你不用担心,我会给你人的。”高原一挑眉毛。“我派军队去给你抢人抢回来你给我把人管好。“

    “听起来不错呀!”王有才笑了起来,“我要精壮后生,你别想糊弄我。不过……现在的河南还有精装后生吗?”

    “有。当然有。就怕太精壮了。你管不了。

    “哼。”王有才冷笑一声,显然不屑于回答高原的这个问题。

    就这样。高原这个生长在红色年代的革命军人同反动透顶的地主王有才达成了这个还款协议。

    既然农村组织已经被李自成摧毁殆尽,要想掌握一方政权,就得再次建立起一个有效地统治阶级。而地主应该是一个最可靠的,特别是由自己扶持起的新兴地主。未来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地主阶级从来都是最凶恶地。将来若有人将手伸向陈留,高原可以肯定,以王有才为代表的大地主和小自耕农会是自己最可靠的政治力量。

    如此,自己算不算是这个反动阶级的代言人呢?

    不日,王黄两家都下去丈量土地,划分界限。高原手下地军人每人都分了一份。很快,高原在陈留成立了一个县政府,自任知县。知县大人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用木头刻了一个图章,在地契上盖上鲜红色的大印。

    土地丈量完毕,房子也修了些。但人口问题迟迟没得到解决。

    这段时间高原带着黄镇、王淘他们四处清点人口,居然没什么收获。整个陈留现在也不过一万人口,分散在各地,也不便于管理。

    高原命令王滔带人把这些人口全部搬迁到陈留城中居住。并且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并分给土地种子。刚开始时,农民还有抵触情绪,到后来王滔等人有些不耐烦了,刀子一亮,索性将人全胁迫过来。临行地时候还放了一把火。整个过程死伤难免,但只要瞒住高原就成。

    等百姓们迁移到陈留,得到实际的好处,分得土地后,不满的情绪这才平息下去。

    老百姓,总地来说还是很能忍耐地。

    这一万多人中青年男子总计不过四百,让高原建军地幻想破灭了。这四百人可是种田的主要劳动力,地里都忙不过来,还怎么当兵?

    “听起来有一万多人,怎么才四百壮丁?看来,军垦是不可能地了?”高原大感烦恼。

    “也不是啦,男人还是有的。”莫清突然插话,“陈留以前人口极多,李自成来之后裹胁了大部。还有一部分都逃到南面的山上去做山贼。我以前在嵩山当和尚的时候,每到灾年,山上都会有流民聚集。等年成好了,山贼们又下山务农。如此反复,循环不绝。官府也拿他们没办法。那可都是精装男子,若要招募壮丁,不妨在他们身上打主意。”

    “恩,这个办法好。”高原点点头,对黄镇说:“黄镇,你这个人比较机灵。先将手头工作放放,去打探一下消息,看看下子南面山上有多少山贼。”

    “知道了。”黄镇点点头,“给我一匹马,给我三天时间。”

    高原想了想,“把莫清也带去,他是当地人,武艺也高,遇到一般山贼也吃不了亏。”

    过不两日,二人带回消息来。说,南面嵩山,鸡洛山一带聚集了大量山贼,和流民。数目巨大,当初甘霖知县还派人过去招募过。无奈当初这一带都是闯军,那边的人都过不来。

    “蛮子叔要早做打算呀。最近河南大灾,那群人有南下湖北的意思。到时候我们就绣篮打水一场空了。”黄镇提醒高原。

    “好的,我这就想。

    莫清说:“总计十万,有精壮男子一万多。”“啊!”高原张大嘴巴,手中茶杯掉到地上。

    第十六章 铁牛

    到高原吃惊的模样,莫清忙道:“将军不必惊骇,山分成大小十几股。最大一股不过两万,小的只一千余人。相互之间不相统辖,而且为占山头和抢夺财物,常相互攻衅。我们不妨来一个零敲牛皮糖,一股一股吃掉他们。”

    听到莫清这么说,高原松了一口气,摸摸鼻子苦笑,“早说嘛,一听到有十万人,倒怕我吓得够戗。你说得倒是这个道理,咱们从小的吃起,吃一股,消化一股。慢慢壮大力量,最后再解决大的。”

    莫清点点头,“是呀,就说最小的那一股,虽然有一千来人,但能战之兵不过两百,装备也是急差,其余都是老弱。对付这样的山贼,一个突袭就够了。”

    “话虽如此,我军不过十来人,若敌人龟缩不出,却有些麻烦。要不,我们从开封前线调一个百人队回来?”黄镇提议。

    高原想了想,说:“算了,若调前线的精兵回陈留,怕罗汝才和李自成不会答应。我们还是自己想办法好了。还是我刚才所说的那句话,先拿小股山贼开刀,漫漫壮大力量。”说完话,高原看了看莫清裹着纱布的左手,“莫清,你手上的伤势好些了吗?”

    莫清上一次被李仙风一枪打碎了食指,左手肿得像一个大馒头。这家伙也够剽悍,回营房之后怕伤口发热,直接烧了一快烙铁,烙在伤口上消毒。

    这让军中诸人都大为佩服。发了一天烧后。莫清又生龙活虎地倒出乱跑,真不知道他是什么做的。

    听高原现在问起自己地伤势,莫清大为感动,忙道:“不碍事了,伤口已经结了壳子,过一段时间就好了。不过,住手现在不能用。”

    高原;“那就好,好好休息几天。等城外的田地丈量完毕,我们就出去剿匪徒。对了。王滔,流民中那四百壮丁组织好没有。如果已经编成,黄镇和莫清都下去带部队,把我们带来的十几个老兵分派下去做军官。得抓紧时间将部队训练出来。”

    听到说要派自己下去做军官,莫清面上欢喜。他自就是一个官迷,做了许久高原的护卫,现在总算得到了主公的信任。

    王滔听高原问自己。忙回答说;“已经组织好了,队伍正集中在城西护城河边的土坯房里。就军械没办法落实,士兵们手里都还拿着木棍和绣竿。这四百人的战斗力还比不上我们带来的十来人呢!”

    “兵器的问题是有些讨厌。”高原大感头疼,却又无法可想。看来。得找人出去买点铁器回来改造。不过,整个河南都在李自成地势力范围之内,自己大张旗鼓地买铁器。只怕要引起他的注意。去远的地方买吧。安徽是张献忠的地盘。南面又是左良玉地残兵。派人去了,还不是羊入虎口?

    四人坐在高原的官邸。抓了半天脑袋,却想不出一个好办法。正发愁,外面的卫兵进来说王有才来了。

    一听到是王有才,高原就感到头疼。这家伙这几天正同自己吵闹,高原以前答应过给他两万亩良田。王有才当时也答应以田抵帐,可分配土地的时候,高原留了个心眼。好田熟田,他要留着自己用,分给王有才地全是薄田、山地和荒滩。

    为这事,王有才没少来同自己闹。高原看在王滔的面子上也不便发作,只能消极躲避,能不见就不见。

    现在王有才又找过来,估计也是为那事。因为王滔在场,高原也不便逃跑,只得让人请王有才进来。

    “你来了。”高原面色很不好看,“都说了,土地的事情就那样吧。给你这么多地,现在也没人种。好地我都分给流民了,若都给你占了,我拿什么吸引人口?”

    王有才连连摇头,面露微笑地说:“我今天来不是为这件事。“

    “哦,你有什么事情吗?对了,后勤那边的事务好象也没什么问题。”

    王有才继续微笑,“今天我来是想问你借几个人。”

    “借什么人?”

    王有才说:“新招集地流民中不是有十来个铁匠吗,能不能把他们借给我用一段时间。”

    前一段时间,高原强行将一万多百姓迁徙到陈留城里,其中有十来个铁匠。高原对技术人

    比较重视,索性将这些人都编进军队,用好酒好肉供明朝地位极低,高原开出优厚待遇,这群人一个个感恩戴德,对高原极其忠诚。

    因为缺铁,高原也没什么活分派给他们干,就那么养在城里。

    听到王有才来借铁匠,高原心中一动,“你借铁匠过去做什么?”

    听高原这么一问,王有才大为得意,“当然是打造农具啦,现在才六月,如果及时播种,还能收一极粮食。地可不能就这么荒着。可没农具,我什么也做不了。”

    高原微笑道:“要借也可以,不过,你有铁吗?拿什么打?”

    “当然有。”王有才激动得一张老脸都涨红了,“蛮子,今天我去黄河故道那边巡视,看河滩上还有没有柴和,你也知道,旱了这么久,又遇到蝗虫,草木都被那些小畜生吃了个精光,做饭吃都成问题。对了,是不是弄个小煤窑子,这一带地下应该有煤的。”

    高原听得有些不耐烦,“说重点,我问你拿什么打农具?”

    王有才:“别急,别急,听我说完。我今天一大早去河滩巡视,走了半天也没看到有草。正走得恼火,被绊了一交,可摔死我了。现在腰腿都还在疼。”

    王滔忙插嘴,“你没事吧?”

    王有才“我低头一看,哈哈,你们猜,我发现了什么?”

    高原:“什么?”

    王有才大声狂笑,“我低头一看,是一个黑黝黝的牛角。”

    高原:“牛角,一个牛角就把你乐成这样?”

    王有才一翻白眼:“怎么不乐?牛角可值钱呢!我当时那个高兴呀,心道,王有才呀王有才,你走路都要拣到钱,真是祖坟上冒烟啊!我马上蹲下去用手这么一抠。”王财主做了个夸张地挖地肢势,“你猜,我又发现什么?”

    高原终于忍无可忍了,“有话快说,别卖关子。否则我马上让王滔送你出去。”

    王有才不理高原,突然疯狂地大笑起来,直笑得滴下眼泪,“我用手一挖就感觉不对头,那东西质地坚硬,不像是牛角。于是,我趴了下去用牙咬了咬。我地娘诶!是生铁。”

    “生铁!”高原猛地站了起来,“你确定?”

    “当然。”王有才笑得好些了,“我下来找本地人问了问,一个老头对我说,明朝洪武初年,黄河还没改道,陈留年年发大水,淹了不少地。便有人传说河里住了个水妖。为了镇压水怪,官府用生铁铸了两头铁牛压在河心。每头铁牛足有万斤。哈哈,一万斤生铁,这得值多少钱。你说,我是不是发财了。蛮子,把铁匠借给我。我正缺农具呢,正好拿铁牛来用上一用。对了,另外一头铁牛还没找到,估计也在附近。”

    听完王有才地话,众人都是骇然,继而一阵狂喜。

    “太好了,这才是瞌睡来了遇到枕头。”高原猛地跳到王有才面前,握住他的手上下摇晃,“老王,你还真是我地福将呀,不,你是我的及时雨。”

    被高原摇得浑身乱晃,王有才预感到不妙,眨巴着眼睛看着高原,“蛮子,你究竟答应不答应。”

    “当然答应了。不过……”高原笑眯眯地看着王有才:“听说那两头铁牛是官府铸造的。现在的陈留,我高原就是官,那东西自然是我的。谢谢你,谢谢你,我会给你表扬的。”

    “不对呀,不对呀,那铁牛可是我发现的。”王有才喃喃说。

    “爹!”王滔大为不满。

    “什么爹,咱家东西都被征用了,我不做你爹了。”王有才大怒。

    高原哈哈大笑,“放心,等起出铁牛,我会打一些农具卖给你的。”

    “不行!”王有才捏着拳头,满面凶狠。可手刚一扬起,莫清一伸手就将他栏住,怒喝,“大胆,竟敢对将军无礼!”

    高原笑了笑,对王滔说:“王滔,你父亲累了,快请他到我后堂休息吧。我们去起铁牛。”

    王滔点点头,走上来,一把将父亲抱起就走。外面传来王有才的咒骂声。

    第十七章 准备

    原带着四百新兵来到黄河故道,很快就发现了那只铁还埋在双沙之中,只露出两支扁角。

    四百人拿着锄头挖了半天,总算将铁牛身边的泥沙清理干净。铁牛是一头扁角水牛,浑身青黑,低着头,同普通水牛一般大小,看重量至少有一万斤。这么多铁,不知道可以打造多少兵器。看着这头大畜生,高原几乎要笑出声来。

    找第二头牛的过程要长些,四百多人提着锄头一阵乱挖,怎么也找不到。好是高原灵机一动,找来一块磁铁,用线吊了,走了两里地,总算在一片乱石中将这个大家伙寻到。

    两万斤生铁若全部做成枪头,至少可以组织一支上万人的长矛兵。目前,以陈留的科技水平和薄弱的家底,也只能生产这种廉价的长枪兵。至于火炮和鸟枪,那是想都不要想。不过,长枪兵若用得好,也是一支非常厉害的兵种。唯一的弱点就是每战必须组成厚实的方阵,机动性不足,而且容易被敌人的远程武器骚扰。

    铁牛除了用来造兵器外,剩余的部分还可以用来造农具,垦荒也不存在任何问题。

    唯一的麻烦是这东西太重要,没办法从河里弄回去。

    不得以,高原只得让铁匠住在河滩上,又给他们建了两座小型高炉,运来南部山区的煤炭,准备就地开工。

    十来个匠人小心地从铁牛身上敲下铁快,轮圆了铁锤。日夜不停地敲打。只几天就打出一千个枪头。高原看了看着些铁枪头,长约一尺,两边开刃,像是一把小剑,为了防止长枪刺入人体过深,高原建议他们在枪头后面两册各打了一个两工分长的横枝。

    等长枪打够之后,高原让他们停了下来。兵器是够了,农具却还没有着落,若全是兵器。等到秋收,大家可都要饿肚子了。

    现在高原地后勤虽然全靠闯军供给,可高原知道,这个供给随时都有可能被李自成掐断。只要他愿意。再说,来的时候,高原答应替罗汝才提供蔬菜。现在陈留已经有一万多百姓,未来还有吸纳更多流民。这些人的吃饭问题,李自成可没有义务帮着解决。

    于是,高原又开始打农具。农具可比兵器耗费钢铁,等一头铁牛用完。一千个锄头,两百把镰刀终于做好。

    分配农具的时候还扯了些皮,任何人都知道。有了农具就有吃饱饭的可能。而现在的陈留是人多地多。农具少。如何分配这些农具让高原抓了半天脑袋。

    最后。他想了一个好办法。以五户为一里,以十户为一保地住在一起。选出里长和保长。农具由里、保统一保管,等到下地的时候,统一分派。

    至于里长和保长,自然又王黄两家的乡亲担任,现在,高原的最忠实地支持者就是这两家的乡亲。一来,大家本来就熟。二来,高原得到陈留之后,将大量的良田分配给这两家人。几乎在一夜晚之间,这两家人都变成了新兴地主。未来维持自己的既得利益,王黄两家人做起事来比高原还热心。

    至于迁徙过来地一万陈留百姓,也都分了土地,一个个都从贫雇农变成了小自耕农。

    土地有的是,但人口却不多。而高原分配土地的原则是优先照顾王黄两家,其余按照人口分配。这样一来,人人都有土地。可问题又出现了,普通百姓的地不多,一人分了五亩,朝夕劳作倒还不至于抛荒。但王黄两家地地因为太多,居然找不到雇农,最离谱的是王有才,一人划了两万亩的纸面土地。但手下的雇农都翻身做了地主,这么多土地在手,却找不到人开垦。弄得老王每天只能带着两个老婆成天呆在地里,累到半死去没任何收获。况且,老王还要兼顾高原军中地后勤事务。弄得他成天在高原面前抱怨,问:“什么时候能够弄些人口回来。”

    “快了,等我把兵练好就出发。”高原这么回答。

    王有才:“乡亲们都着急呢,再不打,可就要误了秋收。”作为高原最忠实拥护者,这群小地主和小自耕农慢慢朝狂热的战争份子转变。

    “你怎么老把主意打到我头上,就不可以自己去招募些流民吗?”高原有些生气了。

    “招募,现在的河南哪里还有人?”

    “……那倒也是,好吧,再过段我就带兵出发。”高原无奈地答应了。要想在短期内壮大着急地力量,战争无疑是最可行地手段。

    新兵还在操练,没有任何战斗力。平时高原也没教他们什么,只提着长枪在操场上走队列,就这样反复地走。刚开始,士兵们很不理解,说这样练没什么意思,还不如把大家都放回去种地要紧,等打仗地时候再来。

    高原当然不会答应,军队要想有战斗力,职业化是大趋势,种地可种不出强兵来。

    “要回去也可以,不过,回去之后就享受不到士兵的优惠了。所有供给减半,不在享受免税政策。”

    听高原这么说,众人这才安心训练起来。这是高原第二次亲自训练部队。同上一次训练骑兵不同,这次全是步兵。让他感觉很新鲜。

    步兵以前只有都又荀宗文带,现在荀先生在开封,也走不开。不过,有了王滔、黄镇和那十来个低级军官,部队捏合起来倒也容易。

    这让高原不禁感叹:其实,成军最困难地是开头。只要你手中有一支合格的军官团,队伍扩张起来很容易,而且稍微训练一下就是一支精兵。这样的情形在历史上也有过不少记载。比如红军在三弯整编的时候也不过几百人,但只要军队一训练出来。形成一个严密地组织结构。一扩编,整个部队就膨胀起来。战斗力还没有任何下降的趋势。

    走了半个月队列,这四百士兵的

    貌焕然一新,很有些强兵的模样。现在,真需要来能锻炼出一支铁军。于是,高原尝试着带兵去打那些小股山贼。

    第一战,高原挑的是一支一千人的山贼。

    刚开始时,这股势力微弱的山贼还没把高原这几百人放在眼力。可一接触就吃了大亏。这些山贼说起来每股也有上千人,但其中能够作战的青壮也不过几百,甚至比高原还少些。

    无论从哪一方面看,高原都没有输掉战争的可能。刚开始。手下地人都是第一次上战场,见敌人人多势众,皆浑身颤抖,不敢前进。

    高原一怒之下。砍了一个后退的士兵,大吼:“后退者杀,家人连坐。”

    这四百人都是陈留本地人,家属都住在陈留。日常全靠高原军粮供养。可以说,离开了高原一家人都只有被饿死的命。更别说连坐了。

    想到这里,众人都奋勇争先。一战之下。居然将那队山贼打得溃不成军。

    见了血的军队精神面貌为之一新。有一口气消灭了两股敌人。高原地军队这才锻炼了出来。不过,因为都是新兵。减员不少。三战下来,死伤了一百多士兵。

    不过,山贼那边人口不少,高原的人死一个补一个。越打越多,半个月下来,居然膨胀到六百。

    “再不能征兵了,否则地里可没人干活。”高原对王滔等人说。

    三战下来,高原又得了五千人口。凡是壮丁,每人都分了五亩地。不过,战后,王黄两家的新兴地主都过来问高原要人,一时间,县衙门里“蛮子叔”喊了个不停。

    高原早就想到这一点,便分了一千人下去。

    一看到分给自己的人,地主们都傻了眼。这还是人吗,全是老头老太和小孩。

    “废话,壮丁我自己要用,都给了你们,我地军队吃什么?”高原笑着一拱手:“大家都是乡亲,你们总不会看着我高原矮饿吧。大家多担?( 猎明 http://www.xlawen.org/kan/1333/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