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1 部分阅读
醋盼腋咴霭伞4蠹叶嗟4!?br />
粮食问题已经很紧迫了。
现在的陈留没有任何出产,一万多近两万人的吃喝全靠高原解决。以他手头的这第点粮食,能够坚持一个月就算不错地了。现在又想着要去南部山区抢劫人口,未来的日子可不太美妙。
现在已经进入六月了,再不播种,秋收可没有吃的。北方一年一熟,到了农历十月就得休息,要到次年三月才有下种地可能。因此,这个秋收对高原非常关键,这关系到自己这支不大势力地生死存亡。
土地有地是,种子也够而且大多是高产的玉米、土豆、红薯、小米。但人口却是不足,城市地大片土地没人耕种,看得人心中一阵发疼。因此,尽快抢劫人口非常关键。
要找人种地,就得备够粮食,可没人种地却没有粮食。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所以,在筹够粮草之前,高原没有任何出兵的打算。就算有出兵,也只能去打有粮食的地方。目前,高原有两个考虑。一,打南阳。南阳地区是一个大盆地。二,向北打彰德。
南阳里陈留太远,而且那地方还有不少明军,高原手头这几百人去了也讨不到什么好,而且后勤供应也是个大难题。
彰德在河南东北,离高原很近。那地方虽然也是河南,可灌溉便利,却没受什么灾害。前一段时间的蝗灾来得猛,却得也快。蝗群还没飞到彰德就奇怪地消失了。因此,彰德府是河南唯一有收成的地区。
打他正合适。
而现在的彰德府的主事人正是高原的老朋友甘霖。
甘霖拿了高原送去的刘异地头颅之后立了大功,手到朝廷嘉奖,升任彰德知府。这可是一个正四品的高官。朱仙镇大败震惊了整个大明朝,十八万大军一朝风流云散。只甘霖的战绩是唯一的亮点。因此,皇帝立即颁下圣旨,升任甘霖做了这个大州的知府。有消息说,皇帝有意让甘霖进兵部做侍郎。无奈甘霖在朝廷没有后援,若升得太猛,只怕群臣不服。这才做罢。
“说说看,怎么打彰德?”高原召集齐众人。
“还怎么打,直接带人攻过去就是。”黄镇冷笑一声,“甘霖已经被我们打怕了,只怕听到将军威名连城都不感出。这个家伙虽然顽强,可却是一个贪财好利之人,若和我军野战失利,丢了彰德,只怕官位不保。”
“对呀,你这么说倒提醒了我。”高原哈哈一笑,“要得就是让他呆在彰德不出来,彰德城太大,我们去了也啃不动。不如扫荡周边县城,抢他娘的。前一段时间朱仙镇大战,那地方作为后勤基地,囤积了不少粮草。抢了他,我们的日子就好过了。不过,在打过去之前,我们是不是同老朋友打个招呼?”
众人都不说话。
见他们理解不了自己的话,高原觉得没趣,直接下命令,“莫清,你马上出发,准备一份礼物带着我的信去见甘霖。我保证他不会出城。”
高原说着话,提起笔在纸上写道:雨声兄,自通许一别,已数月,甚是想念。弟所辖万人,兵多将广,本当一口气杀进开封去。无奈粮草不继,想来你彰德府找口饭吃。望兄到时候不要出城,以免为乱军所伤——高原拜上。”
看到信,众人都哈哈大笑。
不过,高原倒不想同甘霖彻底扯破脸,又让人拿了一大本金叶子给莫清带上,让送给甘霖。甘霖这个人高原是非常了解的,只要他得了自己的钱,肯定不会同自己硬碰。
再说了,就算出城市同自己决战,他也没有必胜的把握。呆在城里对他而言是最佳选择。
第十八章 突变
德府所辖安阳、林县、汤阴、磁州、武安、临彰六县天的河南鹤壁、安阳一带。这个地方虽说隶属河南,却在黄河北岸,位于陕西、河北、山东交界处,正是三省交通要冲。彰德地势平坦,六县全是沃原。
彰德同高原所在在开封府之间还隔了一座怀庆府。
按说,高原去抢劫舍近求远去扫荡彰德,还不如直接拿黄河北岸边的怀庆府下手。
但怀庆府全境都是高山,特别是封丘、阳武一带的黑阳山更是绵延百里,作为黄河南北的分界线。怀庆没有任何出产,穷得厉害。加上开封大战,此地的人口都逃亡到彰德去了。这地方就算去了,也抢不到一粒粮食。
吸纳了大量人口和以前为朱仙镇大战所准备的军资之后,彰德一跃成为河北的门户。既然是门户,就不得不找一条凶猛的看门犬。作为袭杀闯贼猛将刘异地的功臣,甘霖很自然地被朝廷提拔为彰德知府,地方军政一把抓。
没有人比高原更了解甘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这个人很奇怪,贪财好利、官迷心窍,却有一种令人吃惊的韧劲,有的时候还有一种让人讶异的勇敢。
不过,他现在有把柄握在高原手里,加上彰德军力不强,打他的主意正当其时。
唯一讨厌的是要渡黄河,好在现在的黄河水还不急,特别是仪封一带河水更是平缓。水量也小,最窄的地方只有三十来米。连连大旱,即便前一段时间下了一场暴雨,却丝毫没有缓解地迹象。
只不过,这一带都是罗汝才的地盘,这么大的军事行动不通过他显然是不可能的。
于是,在出发之前高原又去见了罗汝才一面,同时送去了十大车素菜。地里的蔬菜已经长出了一些,为了凑够数量。高原让人用豆子生豆芽。这东西弄起来简单,几天就长一茬。因此,从陈留到罗汝才大营,整日都有高原的送菜车队。罗汝才对高原这段时间的工作非常满意。
高原到陈留的主要目的是为罗汝才筹集军粮。现在听高原说要渡和去抢粮食,自然十分高兴。加上又有心笼络高原这员虎将,他便很高兴地将那一片防区放了出来。
高原当时还留了个心眼,说自己要去怀庆府征粮。若照直说是去彰德。只怕依老罗地精明,立即能够想象出彰德现在空虚成什么模样。到时候,高原的同行者只怕要加上罗汝才大军了。
蝗虫虽然厉害,却没办法将山上的树木全啃光。在陈留东北山区忙了几日,高原就在河上架了一座浮桥。
万事齐备,一声令下。以高原的六百新兵为龙头。背后跟着一万多手推独轮车地百姓。浩浩荡荡,队伍拖出去十几里路。这情形让人想起建州东虏入寇北京时的情形。也是这样以精兵开道,后面跟着无数车队。打一路,枪一路。只不过,同建州人不一样,高原不要人口。只要吃的。只要能进口,什么都要。
在整支队伍前还有十骑轻骑,以黄镇率领,沿途散发通告。通告的大概意思是:我乃仁义之师,只打官兵,绝不骚扰地方。但若有不开眼想过来制造麻烦地,杀无赦!
黄河北岸的州府仅存的战力都是前一段时间朱仙镇大战打散的残兵,见高原声势浩大,以为李自成地大军来了,如何敢出城交战。有的地方官甚弃城而逃,当真是一日三惊,一溃千里。
第一日,高原就拿下了怀庆府所辖的新乡;第二日,下淇水。第三日,整个怀庆被高原地大军整个地穿透了,以高原为箭头地六百新兵已经能够看到汤阴地城墙。
怀庆府都是山地,非常贫穷,也没什么粮食。让高原有些失望,忙乎了三天,脚都走出水泡,枪的粮食也不过两万来斤。这么多人,分下去,只够大家伙吃上七八天地模样。
不过,这次长途奔袭让高原收获良多,且不说部队得到了锻炼,以前那支散兵游勇般的新兵终于有些样子了。而且,这一万多陈留百姓因为实行里、保制度,彼此直接的配合和管理也上了一个新台阶。里长、保长们对手下百姓的控制也更严密了许多。到此时,高原对陈留的统治才真正地严密起来。
更重要的一点是,高原突然发觉,不管敌人再多,底盘再大,只怕一看到自己的军队就望风而逃,一连三天,居然没有一支明军敢同自己交手。实际上,自家的情形自己最清楚,且不说自己兵力微薄,遇到敌人的大军,只怕就是一个全军覆灭的下场。而且,一但打起来,这一万多百姓一拥而散,便是一个无克挽回的悲剧。
但偏偏就没有人敢出来同自己作战。看来,敌人已经被前一段时间的大败仗给吓破胆了。
政治优于军事,在任何时代都是这个道理。现在的明朝已经彻底地走向灭亡了,如果给自己一只万人精兵,高原甚至认为自己可以一口气打到北京去。
有的时候,统一天下其实也很简单。
自信心剧烈的膨胀起来。
队伍进入汤阴后,地势开始平坦起来,眼前是一片良田,风一吹,长势良好的谷子随风荡漾,如波涛涌起。这一带因为没经过旱灾和虫灾,富庶得让陈留这群穷棒子瞠目结舌。
莫清从甘霖那边回来了,说信已经送到,甘霖一看到金叶子,眼睛都亮了。又知道自己不是高原的对手。前几日高原大军过怀庆的消息已经传到他耳朵里,怀庆府居然在三天之内让高原打了个对穿。消息传来,甘霖震撼无比。
本作品独家,未经同意不得转载,摘编,更多最新最快章节,请访问!他手头还有几千士兵,又听说高原有一万多人。更是不敢出战。忙将全境的兵力都收缩回安阳,现在地其他六县已经完全空虚,再也找不到一兵一卒。被高原破几个城不要紧,只要保住安阳,对上面也有个交代。反正高原也答应,一但筹够军粮就退兵——囤积在彰德的军用物资又不是他甘霖的,日后还得浪费人力物力运回北京。只要能够保住彰德的军队,他甘霖的知府官位就坐得稳稳的。还不如收了高原的钱装瞎子和聋子。
于是,这个明朝贪官就这样同高原达成了一个默契。
好在高原也不骚扰地方。两下自然相安无事。
进了汤阴之后,大量的军用物资让高原大开眼界。其中有重甲两百具、轻质棉甲一千具、防雨帐篷一千三百顶、刀三千口。靠着这些军用物质,高原能够在短时间内再拉起一支三千人的部队。
一让高原不满意地就是,这座城没有火器。也没有
正在这个时候,一个不好的消息传来,陈留南部山区的山贼有不稳的迹象。他们正准备南下湖北以军就食,不过。南下之前需要筹集一些粮草。附近地县和通许前一段时间已经被闯军抢了个精光,唯一有粮食的就只陈留。
山贼们准备在临走之前来陈留干上一票。
一听到这个消息,高原脑袋都要爆炸了。陈留城现在根本没几个人,里面不但有自己度过这个季节的粮食。还有从李仙风手里抢的十几万两银子。那可是自己起家地根本,断断不可落到别人手里。
必须马上回军陈留,晚了就来不及了。
眼看着彰德这块肥肉摆在自己面前却吞不下去。高原心里说不出的难受。
难道就这样一无所获地回去吗?
听到这个消息。众人都是无语。良久。莫清建议高原,“既然要回去。路上人吃马嚼,要几千斤粮食。我们从陈留带来的粮食都吃光了,路上若再出些问题,只怕我们这一两万人都要丢在这里。干脆我们抢光汤阴城。”就算现在回军路上也要走三天,接近两万人的大部队,以每人每天二两粮食计算,每天就得吃掉两千斤,三天时间就是六千斤粮食。而高原来地时候带的那点麦子已经吃得差不多了。
现在若仓皇回师,若半路上敌人来一个伏击,只怕真要全军覆灭了。
汤阴城里有一万多百姓,若将他们手头的粮食都征用了,凑个几十万斤没有任何问题。如此,这次彰德也不算白来。也因此,莫清地提议得到其他人地一致赞同。
高原摇了摇头,“不行。彰德我们以后还会来,以后我们需要什么,自可带兵来取。但如果我们现在将汤阴抢光,以后我们再来时,百姓都会死力抗击。到时候,不要说六百士兵,就算来六千也不够填地。大家回去准备吧,从现在起,军中粮食实行配给制度。所有供给减半,我们带头。”
大家也只能无可奈何地摇头自去准备。
高原军要走的消息惊动了整个汤阴天,特别是又有谣言传出,说高原在走之前准备抢光整个县城。大街上已经看不到一个人,还没天黑,家家户户都关上门,再不敢出门。更有勇猛之人手提菜刀守在自家大门后,准备只要闯军一进门就来一个同归于尽。这是高原所不知道地。
高原现在正忙着将抢来的军械装车,得了这一批军械也算能够人一点安慰。只是,这东西不能当饭吃。
郁闷啊!
正在收拾行装,突然有卫兵来报,说有一个叫王观的文人求见,现正在外面的园子里候着。
“不见不见,没时间。”高原心中正自窝火,声音不免大了些。
见高原冒火,那卫兵吐了吐舌头,正准备出去赶那个王观回去。却听得外面那人大喊:“听人说高将军要屠尽汤阴百姓。将军过怀庆、进汤阴一直都以仁义之师自诩,现在军中缺粮,终于向百姓下手了。我还以为将军是个仁德之人,却原来同李闯一样是个不折不扣的屠夫!”
声音高亢无比,惊起了院子树上的那群乌鸦。
高原皱了皱眉头,大步走出去。喝道;“谁说我要杀百姓了,放你娘地屁,这是赤裸裸的诽谤。”
院子里站着一个瘦长的文士,看年纪约莫十八九岁,正是冲动热血的年纪。
见高原发怒,卫兵大惊,忙喝道:“快走,快走。”
那文士听高原这么说,面色一喜欢。道:“这可是你高将军说的,如此就得罪了。”说着一拱手,就要扬长而去。
“等等。”高原面色一沉,道:“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你当我这里是什么地方。都追上门来骂人,就这么走了?”
那个叫王观的文士道:“怎么,高将军要杀我。”
卫兵忙在高原耳边介绍说。这个王观原本是县衙的一个书办,负责汤阴县的钱粮调度。
高原点点头,“哦”一声,“原来是管钱粮的。”他心中本就恼火。现在又被人指着鼻子骂是屠夫,更是火冒三丈,怒喝道:“你不说还好。现在既然找上门来了。我也不管。反正你也是管钱粮地。给你一天时间筹集五十万斤粮食。到时候筹集不到,我屠了汤阴。”
这本来就是一句气话。高原也不过是发泄一下愤怒的情绪,话一脱口而出,心中已是后悔。
王观听高原这么一说,大惊失色,忙道:“高将军,五十万斤粮食,一天工夫我如何筹集得出。你若要杀人,也不用找这么个借口吧。”
“我不管,反正就这么办,我这么多人,都要吃饭。再不弄到粮食,老子就杀人。”高原继续恐吓着这个小书办。
王观面色发白,良久,一咬牙道:“将军休急,县城三十里处有一个草料场,前一段时间是为开封前线准备的。现在反正开封那边也用不上了,将军不妨取了去。”
高原一撇嘴,“我又没有马,拿草料去做什么,跑了这么长的路,难道就抢一大堆草回去。”
王观道:“里面是有不少干草,不过,里面却养了一万多头羊。”大军作战除了吃粮还得补充肉食,如此士卒才有力气。这年代又没有冰箱等保鲜手段,只能刚着牛养随军行动。因此,草料场有一万只羊也不奇怪。
“啊!”
“啊!”
所有人都叫了起来。
这可是实实在在地粮食呀。
不过,高原还是有些失望。一万头羊,一共才几十万斤肉食,也吃不了几天,“才这么点?”
王观道;“虽然不多,不过全宰了吃肉却是可惜。我听说将军是从蒙古来的,却怎么忘记了,羊是可以产奶的。草原牧人可都是靠喝奶生活的。我看了看,这一万头羊中至少有八千头母羊。每天产地奶就足够活人了。”
“好,太好了,我怎么没想到这一出。”高原大笑,“来人,给赏王观十两银子。”
“王观身为朝廷小吏,为救汤阴百姓,不得以打开草料场资敌,已是死罪,如何还敢拿你银子。告辞。”说着话,王观拂袖而去。
高原的几个卫兵被他的狂妄给激怒了,都抽出刀来要乱刀砍了这个狂徒,高原喝道:“由他去,毕竟人家是官,我们还批着闯贼这张虎皮,被人骂也是活该。”
草料场那边果然有一万头羊,还有一队明军士兵看
高原军过来,都一拥而散。
察看了一下,里面有两千来头公羊,除留了一百来头做种外,其他都杀了。两万人一人分了一小块肉,又喝了一碗羊奶,打着火把回师陈留。
高原军连夜回师的消息传回安阳,甘霖正坐在围棋棋盘前打谱,听到这个消息,回头看了看守侯在一边地汤阴知县,淡淡道;“消息确实吗?”
汤阴知县忙道:“回大人,消息确实了,吃过晚饭,高原军就退兵南下。一共两万人,这么大的部队,就算他想隐瞒也瞒不了人。不过将草料烧了个干净。”
“笨蛋!”甘霖恼火地将棋子拍在棋盘上,“这事我早就知道了……早叫你们把那群牲口转移,现在可好,倒便宜高坦之了。管草料场地王观怎么回事?”
汤阴知县忙道:“那么多头羊,要转移根本不可能。还不如藏在草料场里安全。王观也是一时心急,怕高原屠城,这才把羊给了他。”
“高原不是这样地人,没有人比我更了解他。”甘霖叹息一声,白胖的脸上在烛光下闪烁,“现在好了,没办法向朝廷交代了。前一段时间,户部地人还问起这批物资呢,让解送京城……恩。你马上回去把王观逮捕下狱,送到北京定罪。”
等汤阴知县离开,甘霖面色又是一变,从桌上抓起一本《论语》翻开了。摸出一片金叶子在灯光下照了照,“书中自有黄金屋,高坦之倒是个妙人,一个反贼头子居然敢贿赂朝廷命官。嘿嘿,他大概还不知道,我已经联络上了鸡鸣山的山贼,让他们背后袭击陈留。如此一来。高原你想不回去都不行。哈哈。”他得意地大笑起来,“我得了你的金叶子,现在又保彰德不失。两面讨好。这样的买卖再来两次也不错。”
笑了半天。甘霖大喝一声,“叫师爷过来。”
一个青衣老者出来。一拱手:“大人有何吩咐?”
“马上写一份奏章送进北京,就说……”甘霖背着手在地上走了一圈,“就说闯贼高原部两万人突袭我彰德。在我彰德官兵的……那个……反正你看着写吧。就说,闯贼已经羽而归。你自己斟酌着写。”
“好的。”
“再写一份,弹劾怀庆知府放任闯贼进我彰德。”
“好的。”
高原大概还不知道其中地猫腻,现在的的他正领着六百精兵飞奔在回家的路上。不管从哪一方面来说,陈留不容有失。
三天之后,他终于回到陈留,而山贼也来了。
十几股山贼合成一股,一共有两万壮丁和八万多流民。站在残破地城墙上,放眼过去,眼前是一片人的海洋。
而高原这区区六百人是那么地微不足道。
高原现在手头这批新兵虽然已经训练出来,也打过几仗,可敌人都不强。什么时候见过这样的阵势。他们也分不清战兵、辅兵和流民的区别。在他们看来,敌人有十万,而我军却只有六百,六百对十万,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都是一个有败无胜地结局。
所有人都面如土色,一个个惊慌失措。更有人瘫倒在地,发出屎尿的骚臭。
“将军,我们还是逃吧,敌人太多了。”城墙上闹成一片,吵得人头疼。
“不用紧张。”高原扯长脖子大喊,“我已经派人通知罗汝才了,只要再坚持三个时辰,罗将军和闯王的大军就会从开封过来。大家都听我指挥,只要顶住这三个时辰,我军就胜利了。”
听高原说李自成和罗汝才的援兵就要来了,城上诸人渐渐安静下来。
等大家都不说话,高原怒视众人一眼,吼道:“大家都是陈留本地人,这一个月,大家都分得了自己地土地,现在又有了粮食可以养活家人。只要等到秋收,就再不会有人冻饿而死。我们都是男人,男人的职责就是保护自己的父母、女人和孩子。我们不能后退,不能胆怯。只要我们退了,你们现在所拥有地一切就都是别人地了。我们地家人现在还是路上,难道我们要逃过去对他们说,对不起,我把陈留让给了敌人。难道你们要去对他们说,对不起,你们要被饿死了?不能!是男人的,现在就同我一起出城去打仗。杀光这些强盗。陈留地城墙已经被扒光了,守是守不住的。必须出击。敌虽众,却是一群乞丐,这样的敌人,我高原一只手就能对付十个。”
短暂的沉默之后,六百士兵同时大吼,“愿追随高将军!”
“打倒贼寇,卫我家园!”
这是高原新军成立之后的第一场的大战。这六百人在这段时间的训练中已经具备了良好的身体素质,严格的组织记录,和一定的战斗技巧,也见过血。但还没经历过一场残酷血腥。今天就是要让他们知道真正的大规模决战是什么模样。只要取得胜利,这群曾经的农夫就会成长成为一支打不垮的铁军。以这六百人为骨干,只需要一年时间就能扩张成一万人,甚至更多。
紧紧捏着刀柄,高原深吸一口气。
到现在为止,这也是他第一次为自己而战。
六百人在高原的带领下排成三排,整齐地战在陈留城外,手中的长矛前刺,如同一只愤怒地耸起尖刺的刺猬。
“敌人就在前方,敌人很多。但我军很强,我们是最强大的。所有人听着,裹足不前者杀,不遵号令者杀,惊慌失措者杀。家人没收土地,赶出陈留。”
“我万岁军,必胜!”
“万岁,万岁!”
第十九章 枪阵
高原的六百步兵在城外三里的地方结成一个长方形的枪阵,一共三排,每排六百人,正面看起来倒也宽阔,只是薄弱了些。不过,目前也只能这样了。按说,步兵应该结成厚实的方阵,可敌人太多,若猬集在一处,自己兵力的薄弱就完全暴露在对手眼里。更助长了敌人的士气。
陈留现在已经是一座空城,两万百姓正赶着羊在回家的路上。而城外的土地上,补种的庄稼已萌发新芽,远远看去淡淡一片嫩绿。到收获还有两三个月,而自己辛苦收集的百姓还得靠这一季的收获度过漫长的冬天。破坏是容易的,建设却是千难万阻。此刻的高原正想刚萌发的嫩芽,只要给他时间,就能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只要能挺过这一关。
陈留城已经破败,已经没办法防守。如果呆在城里不出来,同敌人打巷战,不用一个时辰手头这点兵力就会被敌人消耗干净。还不如奋起一搏,对野战高原有着无比的信心。在冷兵器时代,数量的多寡并不是决定因素。
刚才在城墙上大概估计了一下,山贼总人数约十万。除去老弱妇孺,壮年男子不在两万之下。同这么多人焦着在一起陷入混战显然是自寻死路。而且。敌人可以将人海展开,四面围攻,到时候,自己这六百人便不可遏制地陷入绝望。为了防止四面受敌,高原将军队摆在黄河故道边,高高的堤坝遮挡了敌人从这边进攻地路线。而右边则是前一段时间高原带人疏浚的灌溉渠,一共有三条,高原不认为这一群乱糟糟的敌人能够翻越这三条水渠。
因为,山贼只能从正面同自己决战。
通过黄镇和莫清前一段时间的侦察。高原知道,对面的山贼分成十来股,最大一股的头目叫梁云龙,今年三十出头。浙江人。祖籍河南,在落草为寇前本是辽东军户,后随洪承酬到山西剿匪,又随左良玉到了河南。后犯了军法。逃出军营,上山落草。朱仙镇大战之后,他聚拢了一批散兵后在鸡鸣山上拉起了杆子,后来随着流民的不断加入。手下膨胀到好几万人,不过,能战之兵也不过几千。骨干都是以前的明军。
随着人口的膨胀。部队地供给出了大问题。他便寻思着拉队伍南下去投左良玉。
左良玉逃往湖北之后不甘心失败,积极招兵买马。已经拉起了一支上万人的队伍。左将军给朝廷的奏章上说,希望朝廷能够提供二十万人的军饷。现在地朝廷早就是一只千疮百孔的大船,到处都要用钱,很自然地驳回了左良玉的不合理要求,只批了两万人的饷银。
左将军现在虽然有上万人,兵士却不过千余,梁云龙认为,自己这次带这么多人过去,怎么也能弄个将军当当。
不过,从开封到湖北路途遥远,没有粮食,一步也走不动。听说陈留有大量地粮草辎重,却只有几百士兵。这样的一块肥肉落到自己嘴里,不咬一口实在可惜。
因此,梁云龙招集了各大山头的头领,提议合兵去打。
众山贼都是穷疯了的,听说高原这里有粮食,如何不喜。当下,众人一拍即合,拖家带口,十万人马浩荡而行,杀向陈留。
太阳从东方出来,慢慢升上天空,陈留军和山贼一南一北,视线都不受影响,在如此晴好地天气里,虽然相隔一里,彼此的情况却一目了然。
高原军都静静地站着,队列严整。而对面则如同一道滚滚而来的海潮,黑压压看不到尽头,没有旌旗、没有鼓乐,只嘈杂地哄闹声。
手搭凉棚看过去,对面地山贼黑乎乎一片,看不到任何金属地反光,显然,敌人手中没有武器。他们都拿着木棍和竹竿,有的手中只甚至只拿着一条破旧地口袋。而回头看看自己手下的身边,第一排长矛手都是一身三十来斤重的铁甲,腰上别着一把雁翎刀。他们的头盔拉得很低,突出的帽檐下是一张张满是汗水的脸。这样的钢铁装备,在这个冷兵器的时代,普通兵器根本无法对他们造成伤害,更别说对面那群叫花子一样的山贼了。
而后面两排的士兵,虽然没有第一排的装备那么精良,却也是一身棉甲,头上系着额巾。棉甲上的铁钉在阳光下闪成一片。
在烈日之下,高原的军队通体闪亮,透出一股冰冷的杀气。
天空碧蓝通透,山贼已经发现了高原这支人数不多的军队,散开的队伍聚拢在一起,朝灌溉渠和黄河故道之间的这条狭窄通道涌来。一声呐喊,山贼的前锋,约一万青壮端着削尖的木棍加快速度猛扑过来。
干旱的土地上腾起一团黄|色烟尘,高高升空,眼前变得朦胧。
地上的沙石微微跳动,心脏也被这千万人的同时攻击震得无法跳动。
所有人都脸上变色,即便是经过伏击刘异地大战的那十来个低级军官也面如土色,身体微微颤抖。
高原从马背上挑下来,拍了拍马屁股,让马远远跑开。接过一把长矛,走到第一排,大吼一声,“诸君,今日高原同你们站在一起,同进共退。若侥幸不死,日后若富贵,绝不相负!”
“同生共死!”六百人同时大吼。
看着潮水一样涌来的敌人,高原心中郁闷。敌人不过是一群叫花子,装备奇差。也没有经过训练。若是现在有一群火枪手,列队循环射击,再配合上野战火炮,管叫他来多少死多少。只需一个照面就能将他们彻底击溃。
可惜现在家底有限,只能采取这种费劲的肉搏。
现在是检验士兵地勇气和训练效果的时候。
此刻已经不是想这些的时候了,敌人一个冲锋已经快同高原军接触。为首的是一群肌肉发达的军汉,看模样应该是从前从朱仙镇逃跑的军户。这群人手中都提着一根大头木棍,上面还钉着钉子,只要被扫上一下。自己的队伍只怕就要崩溃。很显然,山贼头梁云龙将精兵放在第一波浪攻势上,准备给陈留军来一个下马威。
“前队,马步半蹲。枪斜上!”第一队统领王滔长啸一声。只听得一阵“哗啦啦”的铁甲乱响,前队单膝下跪,手中三米多长的长枪斜指前方。王滔是一个话少地人,一张脸整日绷着。让他打头阵,即便形势再危机也能镇定面对。
“中队,举墙齐胸,弯腰含胸。稳住。肩要松,腰要硬!”这是第二队统领莫清的声音。“唰!”一声,中队的长矛搭在前队的肩上。所有人都像一支甭紧地弹簧。手中长矛如同毒蛇的信子。
见前两队士兵留出空隙。后排黄镇发出命
后队将士听令。举枪过头。”
三排长矛高中低顺次排列,彻底张开,在阵前形成一道弧行的死亡之光。
高原深吸一口气,大喊:“所有人不稳住,以鼓为号进攻。”在三排队列之后是四个腰鼓手和一个笛手。通过前一段时间的训练,士兵们已经习惯踩着鼓点行军,这东西用来指挥并单纯靠军官呼喊还管用。至少能够有一个清晰地节奏。至于长笛,那是高原找人用一根人腿骨做的,一吹起来尖锐凄厉。这笛子用来做中军大旗用的,只要笛声还在响,队伍就得不停地进攻,直到倒下。
刚布好阵,敌人的第一波攻势已经涌到阵前。
这个时候,四个鼓手手中地鼓锤同时落下,“咚!”,声虽然不大,却整齐响亮,带得人心脏猛地一跳。
“杀!”第一排的矛手同时一声大喊,手中长矛整齐刺出,斜挑敌人胸口。
敌人的第一队虽然都是精锐,可手中棍子却短,加上高原地长矛阵实在太密集,根本躲闪不开。只听得一片惨叫,一排人被长长地长矛刺中,被架在半空,手中地棍子无力地在空中挥动。
“咚!”又是一声鼓点传来。
第一排的长矛手仿佛被一根无形地绳索牵引,同时收回长矛。
这个时候,血花才从敌人胸口迸出,将眼前喷出一片红色的雨幕。
被刺中的敌人同时倒地,在地上抽搐、哭嚎,但顷刻便被后面的战友踩在地上。
更多的山贼涌来。
“咚咚!”这回是两声鼓点,中排的长矛手一个平刺,将替补而上的山贼刺倒。
但情况又发生了变化,因为敌人实在太多,还没等第二排的矛手收枪,又是一片人涌来。
腰鼓声继续响起,这回是三声,举枪过头的第三排长矛手大喝一声:“杀!”将长矛对着敌人的胸口俯刺而下。
“咚咚!”两声鼓响,中队收矛。
三声鼓响,后队收矛。
只一轮攻击,阵前已经躺下了几百具尸体,密麻麻一道,如同一条人肉城墙。鲜血顺着地面流淌,直接流到高原脚下,粘粘的,很不舒服。
山贼气为之夺,前派的人畏缩不前,同后面拥挤而来的人群挤在一起,乱成一团。满世界都是咒骂声和哭喊声。
“这是赤裸裸的屠杀!”高原心中突然一阵悲凉,他没想到这个一个普通的枪阵居然有这么大的威力。为了训练出合格的士兵,前段时间自己不知道流了多少汗,吃过多少苦。
刚开始时,这不过是一群普通的农夫,未来培养他们的纪律性,整日整日地队列训练,让士兵们踩着腰鼓的鼓点走路。一天下来,高原满耳朵都是那吵人的鼓声,通宵不绝。为了训练士兵们的手劲和准头,高原亲自带头在长矛上吊了一块砖头,在烈日下平端着,一端就是一个时辰。到后来,不但士兵们手肿了,两他的手腕都疼得像有针在扎。
好在刻苦的训练终于在战场上显示威力。敌人虽然多,可都是一群农夫,杀光他们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刚才的刺杀技术其实没什么技术含量,用得不过是后世军队的刺杀技术,反复就三个动作——挑刺、齐腰刺和过顶刺——但六百个人一起动手,威力却是大得惊人。
“这就是乱世呀!乱世人命如草,只需要轻轻一捅,一条鲜活的生命就永远地告别这个世界。”高原脸色铁青,心中不停大喊,“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这样的死亡还有持续多上时间。这个乱世还需多久才能结束?”
“杀!”又是一轮攻击,挑刺、齐腰刺、过顶刺、三队士兵机械而刻板地收割敌人的性命。循环反复,更多流民倒下,血劈头盖脸喷来,浇了陈留军一头一脸,却又顺着铁甲“滴答答”流下。杀戮的亢奋让他们都一脸狰狞。这样的大战并不是所有的士兵都能经历的,只要经历过一次,新兵就能成长为一个优秀的战士。
按照后世的说话,一个新兵,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变成老兵,他最多能支撑七次战斗。这是高原军的第三次战斗。尤其是这一次,手下的士兵在大胜之后终于变成一群剽悍武士。再也不是农夫,从今天起,刀枪将是他们赖以为生的工具。
即便如此,靠着数量的优?( 猎明 http://www.xlawen.org/kan/1333/ )
粮食问题已经很紧迫了。
现在的陈留没有任何出产,一万多近两万人的吃喝全靠高原解决。以他手头的这第点粮食,能够坚持一个月就算不错地了。现在又想着要去南部山区抢劫人口,未来的日子可不太美妙。
现在已经进入六月了,再不播种,秋收可没有吃的。北方一年一熟,到了农历十月就得休息,要到次年三月才有下种地可能。因此,这个秋收对高原非常关键,这关系到自己这支不大势力地生死存亡。
土地有地是,种子也够而且大多是高产的玉米、土豆、红薯、小米。但人口却是不足,城市地大片土地没人耕种,看得人心中一阵发疼。因此,尽快抢劫人口非常关键。
要找人种地,就得备够粮食,可没人种地却没有粮食。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所以,在筹够粮草之前,高原没有任何出兵的打算。就算有出兵,也只能去打有粮食的地方。目前,高原有两个考虑。一,打南阳。南阳地区是一个大盆地。二,向北打彰德。
南阳里陈留太远,而且那地方还有不少明军,高原手头这几百人去了也讨不到什么好,而且后勤供应也是个大难题。
彰德在河南东北,离高原很近。那地方虽然也是河南,可灌溉便利,却没受什么灾害。前一段时间的蝗灾来得猛,却得也快。蝗群还没飞到彰德就奇怪地消失了。因此,彰德府是河南唯一有收成的地区。
打他正合适。
而现在的彰德府的主事人正是高原的老朋友甘霖。
甘霖拿了高原送去的刘异地头颅之后立了大功,手到朝廷嘉奖,升任彰德知府。这可是一个正四品的高官。朱仙镇大败震惊了整个大明朝,十八万大军一朝风流云散。只甘霖的战绩是唯一的亮点。因此,皇帝立即颁下圣旨,升任甘霖做了这个大州的知府。有消息说,皇帝有意让甘霖进兵部做侍郎。无奈甘霖在朝廷没有后援,若升得太猛,只怕群臣不服。这才做罢。
“说说看,怎么打彰德?”高原召集齐众人。
“还怎么打,直接带人攻过去就是。”黄镇冷笑一声,“甘霖已经被我们打怕了,只怕听到将军威名连城都不感出。这个家伙虽然顽强,可却是一个贪财好利之人,若和我军野战失利,丢了彰德,只怕官位不保。”
“对呀,你这么说倒提醒了我。”高原哈哈一笑,“要得就是让他呆在彰德不出来,彰德城太大,我们去了也啃不动。不如扫荡周边县城,抢他娘的。前一段时间朱仙镇大战,那地方作为后勤基地,囤积了不少粮草。抢了他,我们的日子就好过了。不过,在打过去之前,我们是不是同老朋友打个招呼?”
众人都不说话。
见他们理解不了自己的话,高原觉得没趣,直接下命令,“莫清,你马上出发,准备一份礼物带着我的信去见甘霖。我保证他不会出城。”
高原说着话,提起笔在纸上写道:雨声兄,自通许一别,已数月,甚是想念。弟所辖万人,兵多将广,本当一口气杀进开封去。无奈粮草不继,想来你彰德府找口饭吃。望兄到时候不要出城,以免为乱军所伤——高原拜上。”
看到信,众人都哈哈大笑。
不过,高原倒不想同甘霖彻底扯破脸,又让人拿了一大本金叶子给莫清带上,让送给甘霖。甘霖这个人高原是非常了解的,只要他得了自己的钱,肯定不会同自己硬碰。
再说了,就算出城市同自己决战,他也没有必胜的把握。呆在城里对他而言是最佳选择。
第十八章 突变
德府所辖安阳、林县、汤阴、磁州、武安、临彰六县天的河南鹤壁、安阳一带。这个地方虽说隶属河南,却在黄河北岸,位于陕西、河北、山东交界处,正是三省交通要冲。彰德地势平坦,六县全是沃原。
彰德同高原所在在开封府之间还隔了一座怀庆府。
按说,高原去抢劫舍近求远去扫荡彰德,还不如直接拿黄河北岸边的怀庆府下手。
但怀庆府全境都是高山,特别是封丘、阳武一带的黑阳山更是绵延百里,作为黄河南北的分界线。怀庆没有任何出产,穷得厉害。加上开封大战,此地的人口都逃亡到彰德去了。这地方就算去了,也抢不到一粒粮食。
吸纳了大量人口和以前为朱仙镇大战所准备的军资之后,彰德一跃成为河北的门户。既然是门户,就不得不找一条凶猛的看门犬。作为袭杀闯贼猛将刘异地的功臣,甘霖很自然地被朝廷提拔为彰德知府,地方军政一把抓。
没有人比高原更了解甘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这个人很奇怪,贪财好利、官迷心窍,却有一种令人吃惊的韧劲,有的时候还有一种让人讶异的勇敢。
不过,他现在有把柄握在高原手里,加上彰德军力不强,打他的主意正当其时。
唯一讨厌的是要渡黄河,好在现在的黄河水还不急,特别是仪封一带河水更是平缓。水量也小,最窄的地方只有三十来米。连连大旱,即便前一段时间下了一场暴雨,却丝毫没有缓解地迹象。
只不过,这一带都是罗汝才的地盘,这么大的军事行动不通过他显然是不可能的。
于是,在出发之前高原又去见了罗汝才一面,同时送去了十大车素菜。地里的蔬菜已经长出了一些,为了凑够数量。高原让人用豆子生豆芽。这东西弄起来简单,几天就长一茬。因此,从陈留到罗汝才大营,整日都有高原的送菜车队。罗汝才对高原这段时间的工作非常满意。
高原到陈留的主要目的是为罗汝才筹集军粮。现在听高原说要渡和去抢粮食,自然十分高兴。加上又有心笼络高原这员虎将,他便很高兴地将那一片防区放了出来。
高原当时还留了个心眼,说自己要去怀庆府征粮。若照直说是去彰德。只怕依老罗地精明,立即能够想象出彰德现在空虚成什么模样。到时候,高原的同行者只怕要加上罗汝才大军了。
蝗虫虽然厉害,却没办法将山上的树木全啃光。在陈留东北山区忙了几日,高原就在河上架了一座浮桥。
万事齐备,一声令下。以高原的六百新兵为龙头。背后跟着一万多手推独轮车地百姓。浩浩荡荡,队伍拖出去十几里路。这情形让人想起建州东虏入寇北京时的情形。也是这样以精兵开道,后面跟着无数车队。打一路,枪一路。只不过,同建州人不一样,高原不要人口。只要吃的。只要能进口,什么都要。
在整支队伍前还有十骑轻骑,以黄镇率领,沿途散发通告。通告的大概意思是:我乃仁义之师,只打官兵,绝不骚扰地方。但若有不开眼想过来制造麻烦地,杀无赦!
黄河北岸的州府仅存的战力都是前一段时间朱仙镇大战打散的残兵,见高原声势浩大,以为李自成地大军来了,如何敢出城交战。有的地方官甚弃城而逃,当真是一日三惊,一溃千里。
第一日,高原就拿下了怀庆府所辖的新乡;第二日,下淇水。第三日,整个怀庆被高原地大军整个地穿透了,以高原为箭头地六百新兵已经能够看到汤阴地城墙。
怀庆府都是山地,非常贫穷,也没什么粮食。让高原有些失望,忙乎了三天,脚都走出水泡,枪的粮食也不过两万来斤。这么多人,分下去,只够大家伙吃上七八天地模样。
不过,这次长途奔袭让高原收获良多,且不说部队得到了锻炼,以前那支散兵游勇般的新兵终于有些样子了。而且,这一万多陈留百姓因为实行里、保制度,彼此直接的配合和管理也上了一个新台阶。里长、保长们对手下百姓的控制也更严密了许多。到此时,高原对陈留的统治才真正地严密起来。
更重要的一点是,高原突然发觉,不管敌人再多,底盘再大,只怕一看到自己的军队就望风而逃,一连三天,居然没有一支明军敢同自己交手。实际上,自家的情形自己最清楚,且不说自己兵力微薄,遇到敌人的大军,只怕就是一个全军覆灭的下场。而且,一但打起来,这一万多百姓一拥而散,便是一个无克挽回的悲剧。
但偏偏就没有人敢出来同自己作战。看来,敌人已经被前一段时间的大败仗给吓破胆了。
政治优于军事,在任何时代都是这个道理。现在的明朝已经彻底地走向灭亡了,如果给自己一只万人精兵,高原甚至认为自己可以一口气打到北京去。
有的时候,统一天下其实也很简单。
自信心剧烈的膨胀起来。
队伍进入汤阴后,地势开始平坦起来,眼前是一片良田,风一吹,长势良好的谷子随风荡漾,如波涛涌起。这一带因为没经过旱灾和虫灾,富庶得让陈留这群穷棒子瞠目结舌。
莫清从甘霖那边回来了,说信已经送到,甘霖一看到金叶子,眼睛都亮了。又知道自己不是高原的对手。前几日高原大军过怀庆的消息已经传到他耳朵里,怀庆府居然在三天之内让高原打了个对穿。消息传来,甘霖震撼无比。
本作品独家,未经同意不得转载,摘编,更多最新最快章节,请访问!他手头还有几千士兵,又听说高原有一万多人。更是不敢出战。忙将全境的兵力都收缩回安阳,现在地其他六县已经完全空虚,再也找不到一兵一卒。被高原破几个城不要紧,只要保住安阳,对上面也有个交代。反正高原也答应,一但筹够军粮就退兵——囤积在彰德的军用物资又不是他甘霖的,日后还得浪费人力物力运回北京。只要能够保住彰德的军队,他甘霖的知府官位就坐得稳稳的。还不如收了高原的钱装瞎子和聋子。
于是,这个明朝贪官就这样同高原达成了一个默契。
好在高原也不骚扰地方。两下自然相安无事。
进了汤阴之后,大量的军用物资让高原大开眼界。其中有重甲两百具、轻质棉甲一千具、防雨帐篷一千三百顶、刀三千口。靠着这些军用物质,高原能够在短时间内再拉起一支三千人的部队。
一让高原不满意地就是,这座城没有火器。也没有
正在这个时候,一个不好的消息传来,陈留南部山区的山贼有不稳的迹象。他们正准备南下湖北以军就食,不过。南下之前需要筹集一些粮草。附近地县和通许前一段时间已经被闯军抢了个精光,唯一有粮食的就只陈留。
山贼们准备在临走之前来陈留干上一票。
一听到这个消息,高原脑袋都要爆炸了。陈留城现在根本没几个人,里面不但有自己度过这个季节的粮食。还有从李仙风手里抢的十几万两银子。那可是自己起家地根本,断断不可落到别人手里。
必须马上回军陈留,晚了就来不及了。
眼看着彰德这块肥肉摆在自己面前却吞不下去。高原心里说不出的难受。
难道就这样一无所获地回去吗?
听到这个消息。众人都是无语。良久。莫清建议高原,“既然要回去。路上人吃马嚼,要几千斤粮食。我们从陈留带来的粮食都吃光了,路上若再出些问题,只怕我们这一两万人都要丢在这里。干脆我们抢光汤阴城。”就算现在回军路上也要走三天,接近两万人的大部队,以每人每天二两粮食计算,每天就得吃掉两千斤,三天时间就是六千斤粮食。而高原来地时候带的那点麦子已经吃得差不多了。
现在若仓皇回师,若半路上敌人来一个伏击,只怕真要全军覆灭了。
汤阴城里有一万多百姓,若将他们手头的粮食都征用了,凑个几十万斤没有任何问题。如此,这次彰德也不算白来。也因此,莫清地提议得到其他人地一致赞同。
高原摇了摇头,“不行。彰德我们以后还会来,以后我们需要什么,自可带兵来取。但如果我们现在将汤阴抢光,以后我们再来时,百姓都会死力抗击。到时候,不要说六百士兵,就算来六千也不够填地。大家回去准备吧,从现在起,军中粮食实行配给制度。所有供给减半,我们带头。”
大家也只能无可奈何地摇头自去准备。
高原军要走的消息惊动了整个汤阴天,特别是又有谣言传出,说高原在走之前准备抢光整个县城。大街上已经看不到一个人,还没天黑,家家户户都关上门,再不敢出门。更有勇猛之人手提菜刀守在自家大门后,准备只要闯军一进门就来一个同归于尽。这是高原所不知道地。
高原现在正忙着将抢来的军械装车,得了这一批军械也算能够人一点安慰。只是,这东西不能当饭吃。
郁闷啊!
正在收拾行装,突然有卫兵来报,说有一个叫王观的文人求见,现正在外面的园子里候着。
“不见不见,没时间。”高原心中正自窝火,声音不免大了些。
见高原冒火,那卫兵吐了吐舌头,正准备出去赶那个王观回去。却听得外面那人大喊:“听人说高将军要屠尽汤阴百姓。将军过怀庆、进汤阴一直都以仁义之师自诩,现在军中缺粮,终于向百姓下手了。我还以为将军是个仁德之人,却原来同李闯一样是个不折不扣的屠夫!”
声音高亢无比,惊起了院子树上的那群乌鸦。
高原皱了皱眉头,大步走出去。喝道;“谁说我要杀百姓了,放你娘地屁,这是赤裸裸的诽谤。”
院子里站着一个瘦长的文士,看年纪约莫十八九岁,正是冲动热血的年纪。
见高原发怒,卫兵大惊,忙喝道:“快走,快走。”
那文士听高原这么说,面色一喜欢。道:“这可是你高将军说的,如此就得罪了。”说着一拱手,就要扬长而去。
“等等。”高原面色一沉,道:“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你当我这里是什么地方。都追上门来骂人,就这么走了?”
那个叫王观的文士道:“怎么,高将军要杀我。”
卫兵忙在高原耳边介绍说。这个王观原本是县衙的一个书办,负责汤阴县的钱粮调度。
高原点点头,“哦”一声,“原来是管钱粮的。”他心中本就恼火。现在又被人指着鼻子骂是屠夫,更是火冒三丈,怒喝道:“你不说还好。现在既然找上门来了。我也不管。反正你也是管钱粮地。给你一天时间筹集五十万斤粮食。到时候筹集不到,我屠了汤阴。”
这本来就是一句气话。高原也不过是发泄一下愤怒的情绪,话一脱口而出,心中已是后悔。
王观听高原这么一说,大惊失色,忙道:“高将军,五十万斤粮食,一天工夫我如何筹集得出。你若要杀人,也不用找这么个借口吧。”
“我不管,反正就这么办,我这么多人,都要吃饭。再不弄到粮食,老子就杀人。”高原继续恐吓着这个小书办。
王观面色发白,良久,一咬牙道:“将军休急,县城三十里处有一个草料场,前一段时间是为开封前线准备的。现在反正开封那边也用不上了,将军不妨取了去。”
高原一撇嘴,“我又没有马,拿草料去做什么,跑了这么长的路,难道就抢一大堆草回去。”
王观道:“里面是有不少干草,不过,里面却养了一万多头羊。”大军作战除了吃粮还得补充肉食,如此士卒才有力气。这年代又没有冰箱等保鲜手段,只能刚着牛养随军行动。因此,草料场有一万只羊也不奇怪。
“啊!”
“啊!”
所有人都叫了起来。
这可是实实在在地粮食呀。
不过,高原还是有些失望。一万头羊,一共才几十万斤肉食,也吃不了几天,“才这么点?”
王观道;“虽然不多,不过全宰了吃肉却是可惜。我听说将军是从蒙古来的,却怎么忘记了,羊是可以产奶的。草原牧人可都是靠喝奶生活的。我看了看,这一万头羊中至少有八千头母羊。每天产地奶就足够活人了。”
“好,太好了,我怎么没想到这一出。”高原大笑,“来人,给赏王观十两银子。”
“王观身为朝廷小吏,为救汤阴百姓,不得以打开草料场资敌,已是死罪,如何还敢拿你银子。告辞。”说着话,王观拂袖而去。
高原的几个卫兵被他的狂妄给激怒了,都抽出刀来要乱刀砍了这个狂徒,高原喝道:“由他去,毕竟人家是官,我们还批着闯贼这张虎皮,被人骂也是活该。”
草料场那边果然有一万头羊,还有一队明军士兵看
高原军过来,都一拥而散。
察看了一下,里面有两千来头公羊,除留了一百来头做种外,其他都杀了。两万人一人分了一小块肉,又喝了一碗羊奶,打着火把回师陈留。
高原军连夜回师的消息传回安阳,甘霖正坐在围棋棋盘前打谱,听到这个消息,回头看了看守侯在一边地汤阴知县,淡淡道;“消息确实吗?”
汤阴知县忙道:“回大人,消息确实了,吃过晚饭,高原军就退兵南下。一共两万人,这么大的部队,就算他想隐瞒也瞒不了人。不过将草料烧了个干净。”
“笨蛋!”甘霖恼火地将棋子拍在棋盘上,“这事我早就知道了……早叫你们把那群牲口转移,现在可好,倒便宜高坦之了。管草料场地王观怎么回事?”
汤阴知县忙道:“那么多头羊,要转移根本不可能。还不如藏在草料场里安全。王观也是一时心急,怕高原屠城,这才把羊给了他。”
“高原不是这样地人,没有人比我更了解他。”甘霖叹息一声,白胖的脸上在烛光下闪烁,“现在好了,没办法向朝廷交代了。前一段时间,户部地人还问起这批物资呢,让解送京城……恩。你马上回去把王观逮捕下狱,送到北京定罪。”
等汤阴知县离开,甘霖面色又是一变,从桌上抓起一本《论语》翻开了。摸出一片金叶子在灯光下照了照,“书中自有黄金屋,高坦之倒是个妙人,一个反贼头子居然敢贿赂朝廷命官。嘿嘿,他大概还不知道,我已经联络上了鸡鸣山的山贼,让他们背后袭击陈留。如此一来。高原你想不回去都不行。哈哈。”他得意地大笑起来,“我得了你的金叶子,现在又保彰德不失。两面讨好。这样的买卖再来两次也不错。”
笑了半天。甘霖大喝一声,“叫师爷过来。”
一个青衣老者出来。一拱手:“大人有何吩咐?”
“马上写一份奏章送进北京,就说……”甘霖背着手在地上走了一圈,“就说闯贼高原部两万人突袭我彰德。在我彰德官兵的……那个……反正你看着写吧。就说,闯贼已经羽而归。你自己斟酌着写。”
“好的。”
“再写一份,弹劾怀庆知府放任闯贼进我彰德。”
“好的。”
高原大概还不知道其中地猫腻,现在的的他正领着六百精兵飞奔在回家的路上。不管从哪一方面来说,陈留不容有失。
三天之后,他终于回到陈留,而山贼也来了。
十几股山贼合成一股,一共有两万壮丁和八万多流民。站在残破地城墙上,放眼过去,眼前是一片人的海洋。
而高原这区区六百人是那么地微不足道。
高原现在手头这批新兵虽然已经训练出来,也打过几仗,可敌人都不强。什么时候见过这样的阵势。他们也分不清战兵、辅兵和流民的区别。在他们看来,敌人有十万,而我军却只有六百,六百对十万,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都是一个有败无胜地结局。
所有人都面如土色,一个个惊慌失措。更有人瘫倒在地,发出屎尿的骚臭。
“将军,我们还是逃吧,敌人太多了。”城墙上闹成一片,吵得人头疼。
“不用紧张。”高原扯长脖子大喊,“我已经派人通知罗汝才了,只要再坚持三个时辰,罗将军和闯王的大军就会从开封过来。大家都听我指挥,只要顶住这三个时辰,我军就胜利了。”
听高原说李自成和罗汝才的援兵就要来了,城上诸人渐渐安静下来。
等大家都不说话,高原怒视众人一眼,吼道:“大家都是陈留本地人,这一个月,大家都分得了自己地土地,现在又有了粮食可以养活家人。只要等到秋收,就再不会有人冻饿而死。我们都是男人,男人的职责就是保护自己的父母、女人和孩子。我们不能后退,不能胆怯。只要我们退了,你们现在所拥有地一切就都是别人地了。我们地家人现在还是路上,难道我们要逃过去对他们说,对不起,我把陈留让给了敌人。难道你们要去对他们说,对不起,你们要被饿死了?不能!是男人的,现在就同我一起出城去打仗。杀光这些强盗。陈留地城墙已经被扒光了,守是守不住的。必须出击。敌虽众,却是一群乞丐,这样的敌人,我高原一只手就能对付十个。”
短暂的沉默之后,六百士兵同时大吼,“愿追随高将军!”
“打倒贼寇,卫我家园!”
这是高原新军成立之后的第一场的大战。这六百人在这段时间的训练中已经具备了良好的身体素质,严格的组织记录,和一定的战斗技巧,也见过血。但还没经历过一场残酷血腥。今天就是要让他们知道真正的大规模决战是什么模样。只要取得胜利,这群曾经的农夫就会成长成为一支打不垮的铁军。以这六百人为骨干,只需要一年时间就能扩张成一万人,甚至更多。
紧紧捏着刀柄,高原深吸一口气。
到现在为止,这也是他第一次为自己而战。
六百人在高原的带领下排成三排,整齐地战在陈留城外,手中的长矛前刺,如同一只愤怒地耸起尖刺的刺猬。
“敌人就在前方,敌人很多。但我军很强,我们是最强大的。所有人听着,裹足不前者杀,不遵号令者杀,惊慌失措者杀。家人没收土地,赶出陈留。”
“我万岁军,必胜!”
“万岁,万岁!”
第十九章 枪阵
高原的六百步兵在城外三里的地方结成一个长方形的枪阵,一共三排,每排六百人,正面看起来倒也宽阔,只是薄弱了些。不过,目前也只能这样了。按说,步兵应该结成厚实的方阵,可敌人太多,若猬集在一处,自己兵力的薄弱就完全暴露在对手眼里。更助长了敌人的士气。
陈留现在已经是一座空城,两万百姓正赶着羊在回家的路上。而城外的土地上,补种的庄稼已萌发新芽,远远看去淡淡一片嫩绿。到收获还有两三个月,而自己辛苦收集的百姓还得靠这一季的收获度过漫长的冬天。破坏是容易的,建设却是千难万阻。此刻的高原正想刚萌发的嫩芽,只要给他时间,就能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只要能挺过这一关。
陈留城已经破败,已经没办法防守。如果呆在城里不出来,同敌人打巷战,不用一个时辰手头这点兵力就会被敌人消耗干净。还不如奋起一搏,对野战高原有着无比的信心。在冷兵器时代,数量的多寡并不是决定因素。
刚才在城墙上大概估计了一下,山贼总人数约十万。除去老弱妇孺,壮年男子不在两万之下。同这么多人焦着在一起陷入混战显然是自寻死路。而且。敌人可以将人海展开,四面围攻,到时候,自己这六百人便不可遏制地陷入绝望。为了防止四面受敌,高原将军队摆在黄河故道边,高高的堤坝遮挡了敌人从这边进攻地路线。而右边则是前一段时间高原带人疏浚的灌溉渠,一共有三条,高原不认为这一群乱糟糟的敌人能够翻越这三条水渠。
因为,山贼只能从正面同自己决战。
通过黄镇和莫清前一段时间的侦察。高原知道,对面的山贼分成十来股,最大一股的头目叫梁云龙,今年三十出头。浙江人。祖籍河南,在落草为寇前本是辽东军户,后随洪承酬到山西剿匪,又随左良玉到了河南。后犯了军法。逃出军营,上山落草。朱仙镇大战之后,他聚拢了一批散兵后在鸡鸣山上拉起了杆子,后来随着流民的不断加入。手下膨胀到好几万人,不过,能战之兵也不过几千。骨干都是以前的明军。
随着人口的膨胀。部队地供给出了大问题。他便寻思着拉队伍南下去投左良玉。
左良玉逃往湖北之后不甘心失败,积极招兵买马。已经拉起了一支上万人的队伍。左将军给朝廷的奏章上说,希望朝廷能够提供二十万人的军饷。现在地朝廷早就是一只千疮百孔的大船,到处都要用钱,很自然地驳回了左良玉的不合理要求,只批了两万人的饷银。
左将军现在虽然有上万人,兵士却不过千余,梁云龙认为,自己这次带这么多人过去,怎么也能弄个将军当当。
不过,从开封到湖北路途遥远,没有粮食,一步也走不动。听说陈留有大量地粮草辎重,却只有几百士兵。这样的一块肥肉落到自己嘴里,不咬一口实在可惜。
因此,梁云龙招集了各大山头的头领,提议合兵去打。
众山贼都是穷疯了的,听说高原这里有粮食,如何不喜。当下,众人一拍即合,拖家带口,十万人马浩荡而行,杀向陈留。
太阳从东方出来,慢慢升上天空,陈留军和山贼一南一北,视线都不受影响,在如此晴好地天气里,虽然相隔一里,彼此的情况却一目了然。
高原军都静静地站着,队列严整。而对面则如同一道滚滚而来的海潮,黑压压看不到尽头,没有旌旗、没有鼓乐,只嘈杂地哄闹声。
手搭凉棚看过去,对面地山贼黑乎乎一片,看不到任何金属地反光,显然,敌人手中没有武器。他们都拿着木棍和竹竿,有的手中只甚至只拿着一条破旧地口袋。而回头看看自己手下的身边,第一排长矛手都是一身三十来斤重的铁甲,腰上别着一把雁翎刀。他们的头盔拉得很低,突出的帽檐下是一张张满是汗水的脸。这样的钢铁装备,在这个冷兵器的时代,普通兵器根本无法对他们造成伤害,更别说对面那群叫花子一样的山贼了。
而后面两排的士兵,虽然没有第一排的装备那么精良,却也是一身棉甲,头上系着额巾。棉甲上的铁钉在阳光下闪成一片。
在烈日之下,高原的军队通体闪亮,透出一股冰冷的杀气。
天空碧蓝通透,山贼已经发现了高原这支人数不多的军队,散开的队伍聚拢在一起,朝灌溉渠和黄河故道之间的这条狭窄通道涌来。一声呐喊,山贼的前锋,约一万青壮端着削尖的木棍加快速度猛扑过来。
干旱的土地上腾起一团黄|色烟尘,高高升空,眼前变得朦胧。
地上的沙石微微跳动,心脏也被这千万人的同时攻击震得无法跳动。
所有人都脸上变色,即便是经过伏击刘异地大战的那十来个低级军官也面如土色,身体微微颤抖。
高原从马背上挑下来,拍了拍马屁股,让马远远跑开。接过一把长矛,走到第一排,大吼一声,“诸君,今日高原同你们站在一起,同进共退。若侥幸不死,日后若富贵,绝不相负!”
“同生共死!”六百人同时大吼。
看着潮水一样涌来的敌人,高原心中郁闷。敌人不过是一群叫花子,装备奇差。也没有经过训练。若是现在有一群火枪手,列队循环射击,再配合上野战火炮,管叫他来多少死多少。只需一个照面就能将他们彻底击溃。
可惜现在家底有限,只能采取这种费劲的肉搏。
现在是检验士兵地勇气和训练效果的时候。
此刻已经不是想这些的时候了,敌人一个冲锋已经快同高原军接触。为首的是一群肌肉发达的军汉,看模样应该是从前从朱仙镇逃跑的军户。这群人手中都提着一根大头木棍,上面还钉着钉子,只要被扫上一下。自己的队伍只怕就要崩溃。很显然,山贼头梁云龙将精兵放在第一波浪攻势上,准备给陈留军来一个下马威。
“前队,马步半蹲。枪斜上!”第一队统领王滔长啸一声。只听得一阵“哗啦啦”的铁甲乱响,前队单膝下跪,手中三米多长的长枪斜指前方。王滔是一个话少地人,一张脸整日绷着。让他打头阵,即便形势再危机也能镇定面对。
“中队,举墙齐胸,弯腰含胸。稳住。肩要松,腰要硬!”这是第二队统领莫清的声音。“唰!”一声,中队的长矛搭在前队的肩上。所有人都像一支甭紧地弹簧。手中长矛如同毒蛇的信子。
见前两队士兵留出空隙。后排黄镇发出命
后队将士听令。举枪过头。”
三排长矛高中低顺次排列,彻底张开,在阵前形成一道弧行的死亡之光。
高原深吸一口气,大喊:“所有人不稳住,以鼓为号进攻。”在三排队列之后是四个腰鼓手和一个笛手。通过前一段时间的训练,士兵们已经习惯踩着鼓点行军,这东西用来指挥并单纯靠军官呼喊还管用。至少能够有一个清晰地节奏。至于长笛,那是高原找人用一根人腿骨做的,一吹起来尖锐凄厉。这笛子用来做中军大旗用的,只要笛声还在响,队伍就得不停地进攻,直到倒下。
刚布好阵,敌人的第一波攻势已经涌到阵前。
这个时候,四个鼓手手中地鼓锤同时落下,“咚!”,声虽然不大,却整齐响亮,带得人心脏猛地一跳。
“杀!”第一排的矛手同时一声大喊,手中长矛整齐刺出,斜挑敌人胸口。
敌人的第一队虽然都是精锐,可手中棍子却短,加上高原地长矛阵实在太密集,根本躲闪不开。只听得一片惨叫,一排人被长长地长矛刺中,被架在半空,手中地棍子无力地在空中挥动。
“咚!”又是一声鼓点传来。
第一排的长矛手仿佛被一根无形地绳索牵引,同时收回长矛。
这个时候,血花才从敌人胸口迸出,将眼前喷出一片红色的雨幕。
被刺中的敌人同时倒地,在地上抽搐、哭嚎,但顷刻便被后面的战友踩在地上。
更多的山贼涌来。
“咚咚!”这回是两声鼓点,中排的长矛手一个平刺,将替补而上的山贼刺倒。
但情况又发生了变化,因为敌人实在太多,还没等第二排的矛手收枪,又是一片人涌来。
腰鼓声继续响起,这回是三声,举枪过头的第三排长矛手大喝一声:“杀!”将长矛对着敌人的胸口俯刺而下。
“咚咚!”两声鼓响,中队收矛。
三声鼓响,后队收矛。
只一轮攻击,阵前已经躺下了几百具尸体,密麻麻一道,如同一条人肉城墙。鲜血顺着地面流淌,直接流到高原脚下,粘粘的,很不舒服。
山贼气为之夺,前派的人畏缩不前,同后面拥挤而来的人群挤在一起,乱成一团。满世界都是咒骂声和哭喊声。
“这是赤裸裸的屠杀!”高原心中突然一阵悲凉,他没想到这个一个普通的枪阵居然有这么大的威力。为了训练出合格的士兵,前段时间自己不知道流了多少汗,吃过多少苦。
刚开始时,这不过是一群普通的农夫,未来培养他们的纪律性,整日整日地队列训练,让士兵们踩着腰鼓的鼓点走路。一天下来,高原满耳朵都是那吵人的鼓声,通宵不绝。为了训练士兵们的手劲和准头,高原亲自带头在长矛上吊了一块砖头,在烈日下平端着,一端就是一个时辰。到后来,不但士兵们手肿了,两他的手腕都疼得像有针在扎。
好在刻苦的训练终于在战场上显示威力。敌人虽然多,可都是一群农夫,杀光他们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刚才的刺杀技术其实没什么技术含量,用得不过是后世军队的刺杀技术,反复就三个动作——挑刺、齐腰刺和过顶刺——但六百个人一起动手,威力却是大得惊人。
“这就是乱世呀!乱世人命如草,只需要轻轻一捅,一条鲜活的生命就永远地告别这个世界。”高原脸色铁青,心中不停大喊,“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这样的死亡还有持续多上时间。这个乱世还需多久才能结束?”
“杀!”又是一轮攻击,挑刺、齐腰刺、过顶刺、三队士兵机械而刻板地收割敌人的性命。循环反复,更多流民倒下,血劈头盖脸喷来,浇了陈留军一头一脸,却又顺着铁甲“滴答答”流下。杀戮的亢奋让他们都一脸狰狞。这样的大战并不是所有的士兵都能经历的,只要经历过一次,新兵就能成长为一个优秀的战士。
按照后世的说话,一个新兵,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变成老兵,他最多能支撑七次战斗。这是高原军的第三次战斗。尤其是这一次,手下的士兵在大胜之后终于变成一群剽悍武士。再也不是农夫,从今天起,刀枪将是他们赖以为生的工具。
即便如此,靠着数量的优?( 猎明 http://www.xlawen.org/kan/13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