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穿越历史 > 猎明 > 猎明 第 92 部分阅读

第 92 部分阅读

    说到这里,王公公已经泣不成声,他又想起皇帝白天时说过地话:“祖宗辛苦百战,定鼎此土,贼至而去,何以责乡绅士民之城守者?何以谢失事诸臣之得罪者?且联一人独去,如宗庙社稷何?如十二陵寝何?如京城百万生灵何?”

    如此一拖延。入夜,皇城已被三十万高原大军围的如铁桶一般。想走也走不了啦?

    不用多说,吴麟征已经明白王承恩这番话的意思,他说道:“王公公,皇城是绝对守不住的,一到天明,高贼定全军来击,夜已经深了。公公且回去吧。请对万岁爷说。臣已经准备好了,勿念!”

    王承恩紧紧握住他的手。想说什么,却什么也没说地点点头。

    送走了王承恩之后,吴麟征摘下墙上的宝剑,对卫兵道:“传令下去,我需要二十名敢死之士与吾共赴国难。”

    卫兵猛地跪下:“小人愿同大人结伴而行。”

    “好汉子!”

    “报…………王滔将军拿下阜成门、西直门了!”

    “报……………黄洪将军拿下德胜门门钟、鼓楼了!”

    “报……………朝阳门、东门守军请降!”

    “报……………方才宣武门守将吴麟征出击,被我击退。吴贼已经授首。”

    高原惊讶地“啊!”了一声:“吴大人阵亡,可惜了!”他轻轻地叹息一声。

    皇城已经被彻底围困,北京城已尽在我手。

    天坛中,高原背手仰望浩瀚的星空,对不断传来地消息置若未闻。大殿之中***通明,不断传来傅山、荀宗文、徐以显、陆鹤等人的笑声。

    天坛之下,满地都睡着疲惫的士兵。进城之后,高原下令不许劫掠,违令着斩首示众。不过,即便如此,还是有士兵在城中烧杀。毕竟,陈留军现在有太多的兵,队伍也从出山东时的七前膨胀到三十完,鱼龙混杂,很多人都还是第一天上战场,约束起来非常麻烦。

    一怒之下,高原派莫清带着内卫四下巡视,并一口气斩杀了两千多人,这才恢复了秩序。

    这是陈留军在北京城的第一夜,为了严肃纪律,高原下令所有士兵都不许住进民房。要睡就睡大街上去。好在已经是五月,天气已经很热,倒不怕伤风感冒。如此以来,北京城中的街上到处睡着浑身血污和铠甲的大兵,倒让北京城中百姓非常好奇,许多人都趴在窗户上偷偷地打量起这支奇怪的军队。

    更有胆大的小孩子将糖果扔出去打在大兵们地头上,而那个士兵也不生气,只嘿嘿地笑了一声,拣起地上的糖果放进嘴里,然后将一枚铜钱扔进院子来。

    街边地树木已被尽数伐倒,一堆堆篝火燃起,饭菜的香气中,满城***阑珊,却悄无声息,整支军队好象都被那一片灯光吞没了。只更夫打着锣扯着嗓子高喊;“平安无事咯!”

    岳乐直挺挺地跪在高原面前大气也不敢出一口,自行其是,不遵军令,任何一条都是杀头大罪,虽然有陆鹤说情,可高原不表态,他还是心中发怵。

    高原的目光从星空收回,落到岳乐身上,良久才叹息一声:“岳乐,你很好,很好!”

    岳乐:“末将知罪,请将军责罚。”

    “责罚你什么,你在进城时还知道不扰民,这一点让我很欣慰。”高原幽幽道:“我居然进北京了……居然是我……我还能怎么样呢!”没想到,历史竟然变成现在这样。亲手结束大明王朝的却变了自己,哎,这是怎么回事呀!

    “高将军身负海内人望,明失其鹿,末将愿为将军射之!”

    “起来吧!”高原苦笑,“你觉得我还能怎么样,都现在这个模样了。只能战战兢兢往前走……我不做李自成,绝不做。”

    岳乐站起来,听到这话,他一楞然后恭敬地说:“闯贼怎么能同将军相比。”

    “李自成这人还是有点本事的。”“不过是个流寇而已。”

    高原觉得岳乐这话说得也对也不对,正要反驳,突听得前方一阵喧哗,远远的竟有一千来人的模样。脚步声纷杂混乱,并伴随着激烈地吵闹。

    高原眉头一皱:“怎么回事?”

    见如此大地阵仗,岳乐大惊,忙冲过去,大声喊:“来人呀,来人呀,保持警戒!”躺在地上的士兵们全都同时跳了起来,手握着武器紧张地看着前方,连大殿中地傅山等人也被惊得跑了出来。

    众人都面面相觑,心中皆是惊疑不定。难道是敌袭?如果是这样,敌人的主将也太厉害了,竟然冲到高原的指挥部来了。满城都是陈留军,可以说每一条稍微大一点的街道上都躺满了士兵,在天坛也有布置上千精锐。敌人这一千乌合之众杀过来简直就是送死。

    岳乐急于在高原面前表现他的忠诚,手提腰刀大声呼喝地冲了上去,“来将军何人,止步!”

    “岳乐将军勿要动手,我是侯方域!我带着一千三百名各部堂公卿前来拜见高将军。”那群人渐渐走近,放眼看去,全是明朝官员。这些人有老有少,但一个个面容激动,衣着整洁,有的人还相互扭打着、吵嚷着,活生生将一座天坛吵成菜市场。

    “这是怎么回事?”荀宗文走到高原身边,站在高坛之上,看到下面乱糟糟的人群,脑袋都大了。

    高原指了指下面的各色人等:“荀先生,你是管人事的,这些人你来处理。”

    第二十四章 长夜(二)

    “各位大人安静,各位大人安静!”荀宗文喊了几声,下面还是一片喧哗,各位大人还是在相互漫骂抓扯:

    这些人身局高位惯了,而荀宗文之前也不过是小小一个秀才,名声不显,哪里会被他们看在眼里。国破家亡,众大人们却还是理论当初的一些索性,相互埋怨相互推委。

    荀宗文这么一喊,旁边已经有一个降官上来见礼,问道:“在下吏部给事中李元芳,请教先生是哪一年的进士,座师何人?”

    荀宗文被气得直翻白眼,顿时说不出话来。

    侯方域见势不妙,也扯开了嗓子喊,却没人听得进去。在此之前,高原命他在城中联络朝廷各部官员,将他们都集中看管起来,以免给自己添乱。众人已经被侯朝宗公子关押了一天,又累又饿,早已经不耐烦了,便闹着要去见高原。侯公子在朝廷人面熟,一见面,都是熟人,却不好看管。

    再说了,众大人纷纷叫嚷着要过来拜见新君,并闹到侯公父亲候恂大人面前去了。

    无奈之下,侯朝宗只得带着众人过来见高原。他也是被他们烦透了,一人两人还好,十人百人还可以忍一忍,可这却是一千三百多人呀!已经有大人放出话来,若侯朝宗在不带他们去拜见新君,非扑杀此獠不可。群情激奋,大势所向,侯公子也不敢逆潮流而动。以他看来。这群人高原将来还是要大用的。毕竟陈留系官员武强文弱,熟悉政务地人才少之又少。要想坐稳江山还得依靠这群士大夫。

    侯方域是何等精明之人,自然不愿得罪这些人,索性带他们过来见高原。反正北京之战军事上也就那样了,政治才是优先应该考虑的重点。

    却不想这么一弄,竟给高原惹出了这么一个麻烦,办事不利地印象想是给高原留下了。侯公子大为烦恼。

    高原几乎被下面的群丑给弄笑了,他看了看身边的傅山。笑道:“青主,去给我端张椅子了,我等同观其空前之盛况。”

    “是……”傅山忍不住地想笑。

    高原放任不管,却有人跳出来维持秩序了。一个尖锐的鸭公嗓子响起:“别吵了,别吵,高将军日理万机,你们这么一吵。将他老人家吵晕了,耽误了大事,尔等的罪过就大了!”

    “对,高将军正在日理万机,尔等勿要喧哗!”又有几个鸭公子嗓子同时尖叫。

    说话的是先前投降的掌印太曹化淳,老实说,高原对太监并没有什么恶感,他只是觉得这些家伙给人割了一刀,挺可怜地。加上曹化淳这人也挺知趣,就没怎么样他。

    曹化淳这一喊不要紧。等他标志性的嗓音一响起,众人都安静下来。毕竟内相的威严还是摆在那里的。

    可人群中有人不服气了。一个站在前排的文官大步上前,怒骂道:“阉贼,也有你说话的份吗?”

    他不说还好,此话一说出口,激起了公愤,一千多人破口大骂:“阉贼去死!”

    被这么多张嘴骂,曹化淳面色发白。浑身气得乱颤。

    高原看得大乐。手指了指那个文官,厉声道:“你是何人。报上名来?”

    那人等大家安静下来,那个文官才拱手道:“下官兵部尚书张缙彦。”

    “哦!”高原点了点头,正要说话,那张缙彦已经插嘴大喊:“高将军,明朝的事情都是坏在曹贼和周阁老和魏阁老身上地。高将军不是要清君侧吗,新朝若立,当诛此三贼!”周阁老指的是内阁首辅周延儒,魏阁老是内阁大学士魏藻德。张缙彦这是要高原将明朝的内相和外相都一网打尽。

    听到这话,一千多人都安静下来。齐齐将目光落到这三人身上,周延儒立即将眼睛闭着站到一边养神。倒是那魏藻德脾气不好,走到张缙彦身前抬手便是一记耳光扇过去,他本是一个瘦小的小老头,这一记耳光却十分凶狠,扇得老张转了一个圈,脸都肿了。

    魏阁老大声怒啸:“说什么大明朝坏在我们手上,你兵部就没责任?你在兵部又做了什么利国利民的好事,连派个探马的钱都拿不出,张大人你做的好官!”

    张缙彦吃了这一记耳光,眼泪都掉下来了,他大叫一声朝魏阁老扑过去,却被身边的庶子掌坊周凤翔忙一把将他抱住,“张大人冷静,张大人冷静。”

    “我还冷静得了吗?”

    这个时候,次辅陈演大叫:“各位大人别闹了,忘记我们来这里的目的了吗?”

    听陈演这么一吼,众人才又安静下来,都将热烈地目光落到高原身上。

    高原正看得有趣,听他这么一吼,又问,“你谁呀,有事快说,别耽误了张大人和魏大人。”

    身边的傅山等人又笑了起来。

    陈演见高原神态轻佻,大为不满:“高将军,为人君者当自重身份。”

    高原一楞,妈呀,怎么又来了一个荀宗文式地人物呀!

    他慌忙坐直的身体。

    陈演继续发泄着不满:“高将军,我等都是朝廷大员,政务熟悉。若将军要用我等,不拘如何用便罢了,却锁闭于狱不给饭食,算是什么?”

    “哦,还没吃饭呀!”高原点点头对身边的荀宗文道:“荀先生,您去给各位大人弄些吃的东西来。这个侯朝宗做事也太不妥了,怎么能饿他们呢?”

    荀宗文还在生气:“这些人真是吵死了,饿几顿就老实了。”

    高原不觉宛尔,“饭还是要给他们吃的,这些人俺可得罪不起。所谓民心,我看了一下就得落实到他们身上。民心……嘿嘿,士大夫把握着舆论,他们就是民心。我等不得不为现实低头呀!”

    身边众人都叹息一声,深以为然。

    高原猛地站起来,“好了,大家也累了,但现在还不能放你们回去。先吃饭,吃完饭就地安歇,等待新朝的任命吧!”

    听高原说到重点,一千三百多双耳朵都竖了起来。

    高原继续说:“明日拿下皇宫之后,朝廷、天下大事还得拜托诸位。当然,适当的人员变动还是必要地,但总体而言,大家还是各归本位……毕竟,一动不如一静。新朝若立,高原还得请众大人多多帮衬。多谢多谢!”

    说着话,高原团团一揖。

    一千多人都低低地欢呼起来,都拱手为礼,一时间谄词如潮流,滔滔不决,说得高原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更有人大着胆子劝高原索性登极定鼎。

    荀宗文大怒,大声呵斥说:“尔等既负特宠,当死社稷,何偷生为?还说下如此悖逆之言!”群官吓傻地吓傻,齐跪在地上磕头

    先前张缙彦被魏大人扇了一巴掌,心中很不服气,他立即跳了出来,大声道:“崇祯无道,高将军应运而生,愿留余生以事将军。”这下,风头全被张大人给抢了过去。

    众官一见,也都大喊:“愿留余生以事将军。”

    高原快要招架不住了。

    好在士兵们很快将酒食送来,一千三百多人也是饿得狠了,皆席地而坐,空中只闻食物的香味和“沙沙!”如春蚕咀嚼桑叶地声音。

    趁此机会,荀宗文带着一群小吏穿梭其中,命众官僚自报名字和职务,并一一登记造册。有的小吏甚至用手摸那些官员的脑袋清点数目,态度十分轻佻。

    傅山看到这一切,心中不忍,叹道:“众大人平日昂昂负气,如今却植立如木偶,任小吏羞辱,亦有削发者,帕首伪病者,种种丑态,笔下难以尽绘。”

    看着厚实的一大本名册,高原扔到一边,问侯方域;“朝宗,人都到齐了吗?”

    “没有。”

    “各部堂官员还有多少没到?”高原问。

    侯朝宗回道:“除在皇城值守顽抗者,还有三十多人没到。”

    “不到就不到吧,你就不可以将他们抓过来吗?侯公子答道:“回将军话,没办法抓了。”

    “却是为何?”

    “都死了!”侯方域一脸惨然:“很多人都自杀殉国了,都是一家一家的满门赴死,或者上吊,或投井,或自焚……”

    高原毛骨悚然地惊叫:“什么!”

    侯公子套出一张名单继续说;“殉难的大臣计有:大学士范景文、都御使李邦华、副都御使施邦耀、刑部侍郎孟兆祥……”

    “别说了。”

    傅山接过名单对高原说:“将军,有的事情必须面对,逃避不了的。兵部侍郎王家彦、大理寺卿凌义渠、户部给事中马世奇……”

    “别说了!”高原猛地站起身来:“你住口!”

    第二十四章 长夜(三)

    “该死的儒家流毒,真是害人呀!”高原心中突然有些悲伤,毫无疑问这些不惜以命赴国难的文官是这个时代的精英,对那群人他一直都很尊敬。可无论怎么说,他高原是逆贼,为正统所不容。

    心中粗鲁地骂了一句:“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他们要死由他自己去。”可那群舍身取义却要带上全家人口,这就让高原无法容忍了。陈留军进北京之后军纪极好,可以说与民秋毫无犯。可就这样还是得不到他们的认同。

    走出大殿,看着地下一千三百多个正在狼吞虎咽进食的官员,高原叹息一声,“都是纱帽,纱帽和纱帽怎么如此不同?”

    身边的徐以显冷笑一声:“此等纱帽本是鄙物。”

    高原奇怪地问:“明朝开科取士,制度周备,为了到了现在却没有人报效,反争先恐后地投降?”说起来,科举制度到明朝也算是制度完备,算是寒门士子改变人生的一条光明大道。也是因为科举的出现,中国的政治制度才又唐朝之前的门阀把握政权转变为士大夫治天下的格局。算是现代文官制度的先河,公平而完美。

    高原甚至想过,一但在北京建立新政权,也开个恩科,收拢天下士子之心。

    可他没想到,徐以显以前也是个落地秀才,属于对社会不满的一分子,对科举制度自然是恨之入骨,他继续冷笑着说:“明朝国政,误在制科,循资格,所以到了国破之时鲜见忠义之臣。”

    “这却是为何?”

    徐以显回答说:“满朝公卿哪一个不享朝廷高爵厚禄,以至于一旦国家有难,各思自保。那些做官不久的人就会说,我这功名实非容易。二十年辛苦寒窗才博得一顶乌纱帽,一事未成,哪有即死之理?这说明科举之不得人也。

    而那些老臣则又说,我官员居极品实非易事,二十年仕途小心翼翼,才熬到这一地位。大臣又非我一人,我即独死无益!这说明资格不得人也。

    这两种人都认为功名是自己苦熬而得,所以全无感激朝廷之意,也难怪他们会弃旧事新而漫不相关。可见如此用人,本来就不显朝廷待士之恩。而朝廷则责其报效。不是痴人说梦吗?

    而那些依仗权势,通过情面而被提拔的官员,骄慢贪婪,孝悌尚且不能,怎能指望他们的效忠?既然为提拔而花了本钱,自然要捞钱盈利。哪里还能顾得上忠义?

    这就是朝廷取士的大弊端也。”

    所完话,徐以显还在不住冷笑。

    高原摇头:“老徐你看问题偏激了。至于如何取士,以后再讨论,我找你来就是想问问,明天怎么打皇城?”

    徐以显回答说:“根本就不用打,只要围住就成。依在下看来,如果真打进去抓住了皇帝却是个麻烦。能不成还杀了他不成?”

    高原点头一笑,问:“你的意思是?”

    徐以显说:“我军的口号是请君侧,若皇帝真厚着脸皮出来投降,我们也不好杀了。另立新君吧,崇祯皇帝怎么办?最好的法子是围而不打。逼他自己……”徐以显面色一白,毕竟讨论一个皇帝地死活对他来说还是一件很震撼的事情。

    高原却无所谓的说:“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以崇祯皇帝刚烈的性子。逃又逃不掉,降却不能降,也只有自杀一条路可走了。”

    徐以显默然无语。

    高原继续说:“等皇帝一死,我等自可大摇大摆地走进皇宫去,这事还真有点简单。呵呵,不急,等着吧。对了吴襄抓到没有?”

    “据莫清回禀。已经抓到。”

    “很好。善待之,将来可用他招降关宁军。”

    “万岁。万岁!”王承恩喊了几声。

    崇祯皇帝还将头埋在如山的文牍中,但心思却不知道飘到什么地方去了,听王公公喊,这才抬起迷茫的眼神,突然呆板地一笑,话题却扯到另外一件事上面去了,“对了承恩,国库已经空虚若斯,联是不是该发道圣旨让京中各部大员助饷?”

    “万岁爷呀!”王承恩的声音里带着哭腔。

    “对,得让他们出钱。”崇祯皇帝猛地站起来,苍白的脸上带着一丝病态的红晕,“曹化淳出五万两,周延儒出五万两,吴襄做了这么多年总兵官,富裕得很,总不能少于十万吧。”

    “万岁……”

    “京中几千官员,若人人都感念朝廷恩义,为君父分忧,何愁闯、高而贼不灭。”

    “万岁爷!”王承恩已经老泪纵横了。

    “恩,联听说田弘遇是京城第一富豪,你立即招他进宫来,联要同他谈谈。”见王承恩没有回答,皇帝哑然笑了一声,又说:“对了,我听说田国丈地夫人顾横波以前是秦淮名妓。国丈倒是个风流人物呀。联听说他前段时间送了个叫陈圆圆的女人进宫来,有没有这回事?”

    田国丈姓田名畹,字弘遇。他的女儿田贵妃是崇祯皇帝的宠妃,但不幸于去年因病去世,崇祯非常悲伤。加之内忧外患,接连打了不少败仗,使本就多疑寡断的崇祯皇帝越发寝食不安,常常一个人躲在原田贵妃所住的承乾宫中,手捧着田贵妃地灵牌久久呆坐,默然掉泪。

    田国丈女儿死后怕失去恩宠,便在老婆顾横波的皮条下南下南京,联络南京礼部尚书钱牧斋和凤阳总督马士英等人为皇帝选美,并将秦淮名妓陈圆圆给送进宫来。

    听皇帝这么问,王承恩抹了抹泪水,答道:“是有这么回事,那个陈圆圆现正安置在宫中。”

    崇祯皇帝嘿嘿一笑,“听说是个美人,快引联去看看。”

    “万岁……”

    “怎么,你敢抗旨不遵?”

    “是,老奴这就前面带路。”王承恩心中越发悲伤,他知道皇帝这是对眼前的局势彻底绝望了,这才想起要过去看美人。

    乾清宫,这是崇祯皇帝的寝宫。

    崇祯皇帝刚一走进宫中,两排女乐就起身施礼,乐声响起,一群美貌女子轻盈地飞舞起来。外面已经打了一整天,这些女子一个个面带惊慌,有的人甚至动作僵硬。

    跳了半天,众女拥向后台,众星捧月般迎出一个风华绝代的的佳人,正是田国丈为崇祯皇帝弄回来地美人陈圆圆。

    崇祯皇帝眼睛一亮,坐直了身体上下打量着眼前这个让人眼花的女人。

    崇祯皇帝一辈子都呆在皇宫之内,连北京城都没出过,对于女人的美丑却也能分得清楚。实际上皇帝的女人并不一定都是美女,皇帝的女人首重德行和家世。要求身家清白,身材中等匀称。而太美地女人却被认为有惑主的嫌疑被剔除在外面。对皇帝来说,爱情这种东西完全没有必要,他只不过是一个生殖工具,用来传承法统的机器。

    也可以这么说,美女同皇帝是没有缘分地,这也是做皇帝的悲哀。

    眼前这个叫陈圆圆的女子实在太美,刚才那群跳舞的女子也算不错,可同陈圆圆一比,简直就是草鸡和凤凰。不要说是崇祯皇帝,连王承恩这个太监也看得如痴如醉。

    陈圆圆穿着一件月蓝色衣服,如一片轻云般漂来:

    “民女陈圆圆叩见皇上。祝吾皇万岁,万万岁!”

    直到这个时候,崇祯皇帝这才醒悟过来。刚才这一幕让他心中震撼,皇城之外的血火大战也被他抛在脑后了,心情得到了片刻的放松,他忙道:“起来,快快起来。”

    “谢皇上!”

    陈圆圆缓缓起身,微笑着大胆地抬眼看着皇帝。

    崇祯皇帝被她目光一盯,身体一颤,心道,天下居然有这么美貌的女人,就算去世地田贵妃与她相比也逊色许多。哎,这大概是联在这个世上最后地一天了,何不风流快活一番?

    他转身对王承恩道:“今夜就由陈圆在乾清宫侍寝,时辰也不早了,带她沐浴去吧。”

    “是!”王承恩又偷偷地抹了下眼泪。

    第二十四章 长夜(四)

    屋子里难得地点了许多硕大的蜡烛,地上的金砖和屋中的雕梁都在这一片烛光中熠熠生辉。com清凉的微风吹来,黄|色的纱帘拂动,黄|色漂浮中,头顶藻井上那一条龙仿佛飞翔在云端。

    褪去罗裳只穿了一件贴身薄衫的陈圆圆美丽得让人窒息,雪白的肌肤、优美而细长的脖子如天鹅一般,娇羞的脸上一团红晕,健康的身躯爆发出青春的活力。

    太监们帮崇祯皇帝脱掉龙袍之后,悄悄地退出寝宫。看着美得惊人的陈圆圆,崇祯皇帝突然感觉呼吸急促,身体发冷,竟然有些微微颤抖起来。他慌乱地解着内衣,却怎么也脱不掉。

    烦躁之中,皇帝手一用力,却碰到旁边的一只小木盒上。

    “轰隆!”一声炮响,那是宣武门那边又在放炮。这声音是如此地响亮,直让皇帝猛地一颤,几乎跳了起来。

    他默默地蹲下身体,从地上拣起那只小巧的梳妆盒。这是天启皇帝的作品,看起来非常简单,但其中却有巧妙的机关,需要使用复杂的手法才能将之打开。

    一想起去世的长兄,崇祯皇帝突然落下眼泪来。

    这只小巧的花梨木盒子红彤彤地在手上闪光,如果天启皇帝那双责备的眼睛正悲哀地看着他,若一声激烈的警钟在崇祯皇帝心中敲响。

    在崇祯皇帝看来,大明朝从这几代的衰落均因女色而始。从明神宗开始到明光宗朱常洛,再到崇祯皇帝的哥哥朱由校无一不是如此。虽然为尊者讳,但崇祯皇帝认为,女色绝对是其中最大原因。其中,崇祯皇帝的父亲光宗朱常洛更是过分光宗帝一继位。一到夜里便一夕两旦,不停宠幸美女,本就是个病秧子的身体如何抵抗得住。在位仅仅一个月边龙御殡天了。

    等天启帝匆促继位,除酷爱木匠活儿外,对女色也是有独特的爱好,以至于魏忠贤弄权,客氏乱政,大明江山就此衰败。天启临终时幡然悔悟,他不去说自己为什么这么多年不上朝,反叮嘱弟弟“女色误国。”并让崇祯皇帝在他面前发誓一定勤政持国,不近女色。

    看到这个盒子。皇兄临终前地话又浮现在脑海中。想到这里,崇祯皇帝刚才的和冲动已然不见。他将盒子放在桌上。猛地穿好衣服,大声吼叫:“来人了,来人了!”

    一对太监慌慌张张地跑进来:“万岁爷!”

    “送……”皇帝指了指床上的美女。“把她给联送走。”

    陈圆圆一脸委屈地坐起来:“皇上,民女到底犯了什么错误?”

    皇帝悲哀地叹息一声:“都是联地错,都是联的错。”

    崇祯皇帝看着被抬走的陈圆圆的背影,继续大叫:“来人,点烛,联要看奏折,联不能就此颓废。联要振作……”

    天渐渐亮开。仿佛过了一百年,如此难熬的长夜。

    五月的北京天亮得如此地早。

    站在勤政殿大门的台阶上看出去。城中到处都是炊烟,那是贼兵正在生火造饭,密密麻麻怎么也数不清。

    崇祯皇帝知道,最后的时刻到了。

    已是早朝时间,往日的勤政殿早已挤满了人,可今天这里却空荡荡地连只鸟影也看不到,只崇祯皇帝一人站在那里,竭力地挺直身体。

    “都什么时辰了,怎么还不见一人上朝?”皇帝笑了笑,笑容诡异,他让太监到门口去传诸臣上朝。可小太监却怎么也不挪动脚步。

    “怎么了?”

    “好的,好地。”太监见皇帝要发怒,心中一惊,忙跑到朝门口,大声喊:“上朝了……上朝了……”

    声音凄厉苍凉,一群乌鸦呱呱叫着从头顶飞过,融入黎明时黛青色地天空。

    皇帝大吼,脖子扯得同眼睛一样红:“来人,撞钟击鼓!”钟声响起,却还是没有一个人。

    皇帝大叫一声冲到钟前抢过木杵使劲地撞了起来。

    悠扬的钟声在皇宫中泛起阵阵回音,巨大的宫殿如同坟墓一般。

    还是没有人,但钟声却那样一直撞着,怎么也停不下来。

    太监王承恩气喘吁吁地跑过来,大哭:“万岁爷呀,不会有人来了。皇城各门守军已经尽数投降,贼兵马上就要杀过来了。”

    “啊!”皇帝凄厉地叫了一声,将手中地木怵狠狠扔在地上,如同傻了一般呆呆地站在那里。

    王承恩满心悲凉,他扶住皇帝低声道:“万岁爷,时势紧迫,老奴招集了几个死士,这就护着万岁杀出宫去。”

    崇祯皇帝满面泪水地摇了摇头:“不用了,难得你一片忠心。那里有被乱军杀死的天子?你不必管联,自己逃命去吧!”

    王公公猛地跪在地上,“奴才不走,老奴就算是做了鬼也要侍侯万岁爷!”

    崇祯看了看已经老得不形的王承恩,叹息道:“往日间大臣们都劝联亲君远小人,在他们看来,他们是君子,而你们是小人。可到最后时刻,君子们都投降了,陪在联身边的却只有你。对联连说,你就是联的亲人……起来吧……随联去后宫。”

    听到皇帝这句贴心的话,王公公老泪纵横,惨号一声:“万岁爷呀!”

    二人走了许久这才走到坤宁宫。

    周皇后和袁贵妃等女眷都集中在一起,所有人都惶惶不安,只周后尤自镇定地劝慰着她们。

    皇帝一走进来就说:“贼兵已经攻进皇城了,也许用不了片刻便杀过来了。”说完话,他也顾不得皇帝的威仪,潸然泪落。

    一直保持着皇后仪态地周后再也控制不住自己地情绪,“哇!”一声大哭起来。一时间,屋中哭声一片。

    皇帝见大家这么哭,知道在哭下去也不成,忙用袖子擦了擦眼睛。他先吩咐众太监和宫女,说:“你们侍侯联多年,算是一等一亲近之人,今日大难临头,联不忍心你们同联一道同归于尽,赶紧收拾一下,各自逃命去吧。”

    众人都有去志,听皇帝这么一说,忙喊了声“谢万岁!”便做鸟兽而散。

    看到屋子里的皇后和众妃子,皇帝半晌无语,最后惨然道:“你等女流之悲尤有忠义之心,那写大臣坐食国家俸禄,一旦贼兵入城便弃联而去。这都是联识人不明,悔当初不杀此等奸贼!”

    看到皇帝流泪,周后等人也大声哭起来。

    说到这里,皇帝放声大号;“不谓联做了亡国之君,自愧太祖创业,垂统两百年,至联坠败,联有和面目见列祖列宗于九泉之下啊?”

    周后忙道:“万岁,事到如此光景,不如化装潜行出宫,徐为图之。”

    崇祯皇帝一听,收起眼泪,长叹一声:“现今四面楚歌,天下之大联又能去哪里?哪里还有替国家出力之人?联死有余辜,唯有以身殉国了!”

    “唯有以身殉国”一话刚说出口,众人都吓得说不出话来。历朝历代,还真没听说过有皇帝殉国地事情,却不想崇祯皇帝的性子居然如此刚烈。

    正在这个时候,屋外面跑进来两小孩,大声叫道:“父皇,外面好吵,公公们有都不见了,我们怕!”

    回头一看,正是九岁的永王和其岁的定王。

    崇祯皇帝一看这两个儿子,心中更是难过,他一把将二人抱住:“你们的太子哥哥呢?”

    “太子马上就到。”周后小声地回答。

    崇祯皇帝的太子叫朱慈,今年十六岁,即将。

    看到台子,崇祯平静下来,他走到案前提起笔写了一道手敕:“喻:传位于太子朱慈。”然后惨然一笑对太子道:“领旨吧,然后带着你的两个兄弟扮着小太监混出北京去。”

    虽然内心悲苦,但太子也知道这是皇帝的最后一步棋,情系大明命脉,却由不得他做过多推脱,立即跪在地上磕了三个头,拜别父皇和母后,带着两个弟弟飞快地走了。三个孩子在离开的时候还依依不舍地不停回望。

    “儿子,你们今日为皇子,明日为庶民。离乱之中,应当混迹百姓之间隐姓埋名。见年长者呼之为伯,少这称之为叔;万一尔等苟全姓名,遇到忠义之士,应报国仇家恨……快去,快去,先到国丈家中躲避几日,好自为之!”

    崇祯皇帝还是不放心地追到门口,手扶着门框大声叮嘱。

    但儿子们的身影已去得远了。

    第二十五章 新时代的帷幕(全本)

    看到儿子们去得远了,崇祯皇帝这才回身看去,屋中,众嫔妃早已哭成一团,只那周后却突然沉静下来,双目平静地看着皇帝,微微点了点头,似乎以有决断。

    崇祯看了她一眼,又扫视屋中所有人,方才冷冷道:“国破家亡,朕不愿忍辱而玷污祖宗英名,但朕躬即死,尔等又将做何打算?”

    众嫔妃还不明白皇帝想要做什么,只抱成一团低声抽泣,反倒是那周后坚定地点了点头,从容道:“陛下死忠,妾等死义,儿女死孝,又何用多说?”

    “好好好,如此方不负朕往日对你们的宠爱。国破之际,你等或许不会死于贼人之手,但活着未必比死了好,不知道你们怎么想?”

    周后代表后宫众人回答,声音平静:“臣妾等听陛下的。”

    崇祯点点头,大声道:“来人,传谕:所有被朕宠幸过的嫔妃一律赐死!”

    “啊!”屋中众人听到这话都大声尖叫起来。只那周后向皇帝拜了三拜,然后猛地撞向殿中大柱,只听得沉闷一声响,顿时死得绝了。

    见死了人,嫔妃们更乱,都发出一声喊,纷纷起身向大门夺路而逃。跑在最前面的是袁妃,她在众嫔妃中年纪最轻,相貌最好,很早就被纳入后宫,但一直遭受冷遇,待田贵妃去世之后原本以为自己的机会到了。可崇祯皇帝不好女色,因此到现在为止她还没能生育一男半女,可以说同崇祯皇帝的感情最薄,见死了人,这女子也顾不了许多,首先想的就是逃命。

    可她毕竟是一个弱女子,刚跑到皇帝身边,一道剑光刺来,顿将她刺个通透。

    看着皇帝手中血淋淋的宝剑。袁妃不敢相信似地倒在地上。

    见了血。皇帝性子里的凶蛮被激发出来,他提着宝剑冲见人群见人就砍,可怜那群女人一见到刀子早吓得瘫软在地,哪里还有抵抗的余地,转眼,地上全是血污。

    崇祯的小女儿昭仁公主看到崇祯血红的双眼大声惊叫:“父皇,父皇!不要。不要呀……”

    可皇帝哪里管得了这么多,一剑刺出,将她戳倒在地。

    杀了昭仁公主之后,崇祯又一剑砍向长平公主。长平公主大声惨叫:“父皇。你怎么了,我们是你地亲生女儿呀!”

    可那一剑来得如此之快,长平公主身体一侧,这一剑正劈在她肩上,将她左手齐肩卸下。

    长平公主惨叫一声,昏倒在地。

    崇祯皇帝正要冲上去补上一剑,可两手颤抖得再也握不住剑。他长叹一声,扔掉手中宝剑,大声悲呼“你们为什么要生在帝王家啊?”

    杀光了众嫔妃,崇祯皇帝已经陷入迷乱之中。不知道什么时候他突然发觉自己身边已经再没有一个人,只他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血泊之中。

    皇宫之中到处都是喊杀声。整个北京已经彻底陷落。

    “国破家亡?( 猎明 http://www.xlawen.org/kan/1333/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