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穿越历史 > 重生成了吴应熊 > 重生成了吴应熊 第 9 部分阅读

第 9 部分阅读

    一个小黄门上前接过,转身跪递给康熙。

    “平西王有心了!”康熙接过折子展开一看,上面密密麻麻一长串的贵重物品清单,诸如宋代的梅竹刺绣、唐代的白釉瓷、隋代的画像纹镜、战国的龙虎玉佩等,这哪只是一点?

    齐良知道康熙酷爱书法,拿起随身携带的一卷字画道:“这是特别献给皇上的王珣的《伯远贴》!”

    众臣无不动容,王珣乃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之侄,其书《伯远贴》被称稀世珍品,行书笔力遒劲,态致萧散,妍媚流便,是典型的王氏风格,康熙最喜欢的就是这种风格。

    康熙惊喜一闪而过,接过小黄门呈上的伯远贴却连看都未看,转手放在一边道:“额驸起来说话!”心里却在暗骂,这败家仔不懂就不要乱拿这《伯远贴》嘛,上面浸着汗,还弄得褶折折的。

    齐良仍不敢起来,硬着头皮道:“奴才恳请皇上恩准奴才一个请求!”

    康熙淡然道:“什么请求?说吧!”

    齐良深吸一口气,道:“父王年事已高,已知天命,想念儿孙,应熊想把世偷皆颇先盟先思壹弦患!?br />

    康熙倏地色变,但马上复原道:“平西王戎马一生,为我大清江山立下盖世功劳,老年舐犊,人之常情!”扫视一圈,把问题推到下面问:“众卿以为如何?”

    兵部尚书明珠站出道:“平西王爷想见孙儿来北京就是了,何必让王孙千里奔波,遭受那颠簸之苦呢?”

    齐良恨瞪一眼道:“家父公务繁忙,哪能说来就来?”

    明珠哂然一笑,趣道:“平西王爷请辞撤藩不就不忙了吗?”这才是问题的关键,他对齐良颇为藐视。

    齐良道:“撤藩之事还需皇上定夺,且撤藩之事错综复杂,工程浩大,岂是短时间可以办好的?难道这段时间就不能让父王与孙儿团聚了吗?”

    明珠意有所指道:“问题是平西王爷真的只是想见见孙儿吗?”一点也不给齐良留面子。

    齐良盛怒:“难道明珠大人认为父王会造反不成?”知道讨好也无用,他也不怕得罪明珠了。

    明珠高大的身躯摆动,脸上表情丰富,正待反击,康熙及时出言道:“世子勿需激动,平西王爷对我大清忠心耿耿,日月可鉴,念及其年事已高,体弱多病,朕也想让他回京修养,颐享天年。”对付齐良这种雏儿,不管是老奸巨滑的明珠还是雄才伟略、天智聪明的康熙都是得心应手。

    齐良把目光期期地望向索额图,希望他能帮自己说上几句话,刚相触索额图便慌乱地把目光移开了。齐良暗叹,关键时刻用金钱把交上的关系怎能靠得住?“禀皇上!奴才已写信回云南劝父王疏请撤藩,父王正在考虑此事!”目的未达到,反被逼先表明自己的政治态度,心里窝火得很。

    康熙假惺惺道:“此事倒也不急!”突对外面道:“周大人你进来也对此事说说看法吧!”周培公在外面晃来晃去,谁都看见了就是跪在地上的齐良没有看见。周培公此时在上书房行走,做专职参谋。

    齐良扭头回望,周培公恰跨进门,复杂地与其对视一眼,后跪在地上向康熙请安:“奴才培公拜恭圣安!”他本有事求见皇上,现也只能暂缓一边先回答康熙了,道:“奴才以为平西王思儿孙是真,现在就撤藩让平西王爷回京也不现实,皇上可下旨准平西王爷三个月或半年公假,让王爷来京与儿孙团聚共享天伦之乐,但如说送王孙去云南却是万万不妥的!”为何不妥他就不说明了。

    听着周培公的话齐良的心一直往下沉,周培公阴险啊!让平西王来京还能回得去吗?他如此地给满清卖力到底为何?

    那日与周培公的对谈齐良倒不怕周培公禀告康熙,现在谁不怀疑三藩有反意?但只要三藩没有真正地起事,就不能说三藩谋反,且那日两人单独会面口说无凭。

    “培公此建议甚好,不知世子意下如何?”康熙满意地点点头,向周培公投去赞许的一瞥。他当然不会天真地认为下旨平西王爷即会来京,平西王爷肯定会找出合适的理由拒绝。

    恩准基本无望,齐良早知此事不会那么容易善予,颇有点泄气道:“此事应熊作不了主,还得看父王的意思!”他倒想平西王吴三桂就此来京城,从此他可安逸地做个平安额驸了!

    康熙面带笑容:“额驸回去可与平西王爷慢慢相商,朕等着呢!此次王爷送这么多的珍奇异宝来,朕十分感激,体谅王爷年老体弱,朕还可以准平西王爷多些时间的假,一年两年亦无妨!”

    “谢主龙恩,容应熊告退!”齐良被气得半死。

    看见齐良吃憋,康熙暗乐,道:“下去吧!”

    “谢皇上!”齐良躬着身后退,出了门才转身离去。

    出了紫禁城,钱云房急切地问:“世子!怎么样?”桂明也跟上来希冀地望着齐良。

    齐良阴着脸,沉声道:“不是让你们刺杀周培公吗?”

    两人一怔,这事与周培公有什么关系?桂明低头请罪:“卑职无能,请世子恕罪!”现在军务方面已安全转交到桂明手上,钱云房专事额驸府内务。

    齐良不想听这些费话,加重语气道:“说!怎么回事?”

    桂明惮然道:“近段时间周培公甚少出宫,未有机会!”

    齐良今天受了气,心中充满了怨恨,赍恨道:“尽早想办法把他杀了!”接着又道:“还有明珠!”

    钱云房与桂明惊愣,世子今天这是怎么啦?桂明哀叹,那兵部尚书明珠是那么好杀的吗?心中有苦,也只能遵令:“是!”

    第三十八章 擦掉眼泪

    坐在回府的轿上,齐良一阵阵心痛,可惜了那么多的珍奇异宝就这样白白便宜了康熙那皇帝小儿!他也气愤索额图等人,关键时刻不帮自己说一句话,送给他们也是白送。

    再不能当这冤大头了,可府里那么多的珍贵东西怎么办呢?逃命时带不走,又不能送回云南,最后不还是归了康熙那小皇帝?齐良越想越头痛,越想越不甘。外面传来一阵阵哭哭啼啼声,扰了他的思绪,撩开轿帘不耐烦问:“外面怎么回事?”

    小六子跑上回话:“主子!是一群灾民在乞讨!”

    “哪来的灾民?来时还没有,怎这会就有了?”齐良皱着眉问。小六子摇摇头不知道,钱云房接上道:“这些都是从山东与山西过来的灾民,去岁因洪水致灾,前几日还不见多,就这两日却越来越多了!”

    “怎么跑到北京城来了?朝廷没有赈灾救济吗?”齐良问,他看见外面沿街两边一长条都是,他们衣着褴褛,面黄肌瘦,全都体弱无力病怏怏的样子。

    钱云房回道:“听说朝廷是拨了救济款的,可能数量不够或是别的什么原因吧!灾民们苦啊!拖家带口一路乞讨,路上多少浮尸白骨?”

    沿街一路走过,齐良一阵心伤,有的目光呆滞,有的低声哭泣,有的苦苦乞求,有的倒在地上只剩眼睛在动,还有的居然挂着块牌子卖儿卖女卖自己。

    “小六子!给那些卖儿卖女的送点钱去吧!”齐良怜悯道。他来自太平后世,虽然也见过可怜的乞讨之人,却绝对没有如此之惨,也绝对没有如此之多,这对他的震憾巨大。

    小六子的钱不够,齐良让钱云房、桂明把仆从侍卫们的钱都收上来交给小六子,回府后再补给他们。

    “谢谢小哥!”

    “谢谢恩人!”

    “谢谢公子!”

    灾民们千恩万谢,叫小六子什么的都有,小六子不敢领功,指着齐良的轿道:“不要谢我,要谢就谢我家主子爷吧!是他让小的这样做的!”

    灾民们又齐向齐良坐的轿跪下,感恩道:“谢老爷施舍!请老爷施舍!老爷大慈大悲,观音菩萨保佑您!”

    齐良暗恼小六子多事,把自己指出来干什么?看见灾民们高兴,他也高兴,突地想到自己不是正为府里的那些珍贵物品发愁吗?便宜了那些官吏还不如送给这些灾民!笃定,道:“回府!”他有了一个想法。

    齐良走后不久,街上出现大批衙役,灾民们被打得哭爹喊娘,四处乱窜,一会儿功夫街上便不见了一个灾民。

    回到府中,齐良吩咐师爷钱云房把府里所有的贵重之物清理好列出清单,并估出价备注在后。

    第二天,齐良准备去难民较集中的地方看看,昨天他便让桂明探听好了,整个北京城难民较集中的地方有三处,一处在城郊柳树屯,两处在城内——梅花池和南土房。

    出发前,小六子为齐良着装,桂明进来问:“世子!我们是去梅花池、南土房还是柳城屯?”

    齐良机械地被小六子摆布着道:“哪里人多?”

    桂明道:“梅花池!”

    齐良道:“好!我们就去梅花池!”接着问:“东西都准备好了吗?”

    桂明敬重道:“世子请放心,全都准备好了!”齐良昨日便让钱云房准备了大量的烧饼和窝窝头,桂明得知是为那些可怜的灾民准备的后心里十分感动,对世子又多了一份崇敬。

    “小六子你弄好没有?”齐良拍打一下小六子的头,被摆弄来摆去没个完齐良烦了。

    唉哟!小六子摸着头,精灵古怪笑道:“主子恕罪!这就好了!”齐良拍得极轻,透着一股亲热,小六子知世子不是真的怪他。

    桂明微笑,这一幕让他感到十分温馨。

    “好了!我们出发!”齐良最后戴上帽,样子看起来像一个土地主。

    梅花池名字好听,却是一个荒芜的地方,有一个占地十几亩的水池,却没有一株梅花,齐良不由奇怪问:“这里为什么叫梅花池?”

    紧跟在身边的桂明回答:“据说是当地百姓的狗喜欢来这里喝水,它们留在泥地上的脚印象梅花,因此叫梅花池!”

    齐良差点晕厥,狗留个脚印就叫梅花池?那猪来留个脚印是不是叫喇叭池?不知道这是恶搞还是风雅?

    梅花池边零零碎碎搭着几个棚子,不能遮风也不能避雨,一些老幼病残挤在里休息,大部分的人还只能睡在树下,幸好现在是夏天,如果是冬天真不敢想像他们怎样度过?

    离梅花池不到四里的地方有一座寺院,叫宝惠寺,在北京城也算一个大的寺院了,这里常有人进香,寺院每天也会薄饭稀粥周济一餐,这应该是难民集中在梅花池的主要原因吧!

    寺院每天午时施粥,现在离施粥还有一段时间,难民们大部分在躺着休息,不是说他们不想动,而是他们想省着点力气呆会好排队,他们已经两餐没吃一点食物了。

    “就是这里了!”桂明指一圈。

    齐良吩咐:“桂明!找一株大树设一个点,让侍卫们维持好秩序,让灾民们排好队一个一个来,注意发食物的时间老人小孩每人一个烧饼或一个窝头,壮年人每人两个烧饼或两个窝头!”他怜悯扫视一周,灾民怕是有上千吧,个个面黄肌瘦,瘦骨嶙峋,见有人来也只是用呆滞的目光盯着。

    桂明奇怪问:“世子!老人小孩体弱多病更为可怜,为什么不给他们多些反而要给身体好的壮年人多些?”

    齐良笑笑道:“正是壮年人身体好所以要给他们多些,让他们吃了好有力气,有了力气才能去干活养这些老人小孩!”

    “哦!明白了!”桂明恍然,钦佩地望着齐良,世子比别人都想得远。

    “灾民们!发食物了!有烧饼!有窝窝头!”一切准备妥当后,几个侍卫被派出分散在各地叫喊。而在设置的食物发放点周围早围上了一群小孩,几个机灵点的小孩近水楼台先得月已在大口大口贪婪地咬着饶饼了,烧饼很大比小孩的脸还大!

    “有食物了!有食物了!”听到叫声,难民们哄地拥上,顿时把齐良等人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

    “别挤!别挤!大家都别挤!”

    “大家都有份!先排好队!一个一个地来!”

    侍卫们维持着秩序,灾民们虽然饿却也有纪律,可能大家在一起久了相互关心相互帮助都有了感情。

    队伍被排成两条,长长的蛇龙足有百多米长。

    “你要什么?烧饼还是窝窝头?”小六子问排在第一个的人,是一个花甲老人!

    老人咽着口水,激动道:“我要窝窝头!”

    “给!这是你的!”小六子递过一个足有两个拳头那么大的窝窝头。

    老人抖着手接过,脸上流满的泪水,良久说不出话,突跪下道:“谢谢大善官人!”

    其它人都跟着跪下:“谢谢大善官人!”一半以上的人在哭。

    小六子措手不及,他亦是感动得泪流满面,连忙搀扶起老人。

    齐良坐在大树下,这时也站了起来,眼睛湿润道:“大家都起来!都起来!不要谢什么,大家受苦受难了!”中国的老百姓太朴实太容易满足了,不管古今,只要给他们一点好处,他们就对你感激不尽,永远记得你。

    “大家都起来!都起来!”维持秩序的侍卫们叫着。

    “快发食物,快发食物!”齐良提醒小六子、桂明等人。他偷偷地别过脸擦掉脸上挂着的一滴泪珠。

    第三十九章 大善大爱

    已到了施粥的时间,宝惠寺门外只有少量的灾民在排队等待,这与往日的蜿蜒长龙形成鲜明对比。几个僧人奇怪人数怎么变少了?相互交头询问,这时台阶下出现一群人,三顶轿,仆从、丫环、轿夫一众,还有几位锦衣绸缎的公子!

    轿子停下,先后从三顶轿中走出三位娇艳夺目的美女,赫然是怡香院三块红牌——柳依依、韩红儿、易英。

    “易英姐!你不是说这里灾民最多的吗?怎么现在并不见几个人?”韩红儿红唇素齿,下轿便问。

    易英也是一阵奇怪,昨日她来上香时这里确实是成群成堆的灾民,他们衣不遮体,瘦骨如形,甚是可怜!“我们上去看看,问问再说!”易英左瞧瞧右瞧瞧未发现什么。

    昨日她上香回去,便把这边的情况跟好姐妹说了,柳依依与韩红儿大发怜悯之心,三女遂决定为灾民做点善事,拿些银两出来捐给宝惠寺,让宝惠寺每日能多施舍一餐。孟群君陪着柳依依,出门时又遇到京城几大才子:杨真、刘慎、田寂园、方申等人,便都一起来了。

    宝惠寺上上下下进进出出的香客很多,三位绝世美女的出现引起一阵轰动,许多路人纷纷驻脚观看,星辰拱北的几位才子面上有光,甚是得意,头高高昂起,颇有对芸芸众生不屑一顾模样。

    “各位施主好!”一位中年僧人迎上,这些人大多是京城名人,宝惠寺不敢怠慢。

    “见过明光大师!”众人齐声道,大家都识得这明光大师,明光大师乃宝惠寺的知客僧。

    “各位施主里面请!”明光大师退至一边。

    众人以三女为首,见三女未动即均不动,易英礼貌问:“请问大师,这里的灾民怎么少了?他们都哪去了?”

    灾民少,施粥很快完了,但粥缸里还有满满一大缸。明光大师颌首合礼道:“贫僧也正奇怪呢!”宝惠寺的施粥工作便是由他主持。

    这时,上来一位咬着大饼的干瘦青年道:“小的来告诉你们吧!梅花池那边有位大善人在发烧饼和窝头,所以这边人就少了!”

    韩红儿等人正不耻这人咬着大饼还拿着碗讨粥呢!明光大师却识得此人,他是一个灾民,叫马致中,施粥时常帮助维持一下秩序。

    “马施主此话当真?”明光大师不敢相信。

    “当然当真,大师对我们有救命之恩,难道我还骗您不成?不见我正咬着大饼吗?”马致中嚷道,他是过来叫那些早早过来排队的灾民回去的,顺便也讨碗粥喝。

    “那边有烧饼吃,我们快去!”

    “哪边?哪边有烧饼吃?”

    “梅花池那边!”

    “说有什么吃啊?有什么吃啊?”

    “有烧饼!窝头!”

    “快去!我们快去!”

    消息传递很快,灾民飞跑而去,一会儿便走光了。

    哪来的大善大?柳依依等人十分好奇,亦十分欣慰,这世上还是有好人的。

    “依依姐!我们也过去看看!”韩红儿娇道,她十分想看看那位大善是谁?

    柳依依噙笑点点头,明光大师道:“贫僧也想看看是哪位大善人,我得在佛祖面前为他祈福!”

    大家一起往梅花池走去!

    梅花池边,灾民们还在井然有序地领着食物,食物已发出大半,有的人在树荫下吃得津津有味;有的人咬一口便舍不得吃了,小心地包裹着藏在怀里;有的则往宝惠寺走去,那里还有粥施呢!

    齐良在人群中穿梭,看着灾民们充满感激的目光和满足的笑容,心中十分欣慰,原来做善事是一件如此美好的事情。

    “小妹妹!怎么在哭呢?没有拿到烧饼吗?”见有人在哭,齐良走了过去蹲下问。

    “没有!没有!我们领到烧饼了,小春快谢过大善人!”快步过来一位已添了白发的妇人,过来便跪在地上谢恩,她手中拿了一个缺了口的碗,里面盛着水,可能刚打水去了。

    小女孩大约七八岁的样子,怯怯跪下,哭声虽停了,小身子还在不停抽搐,断断续续道:“谢谢大老爷!”

    齐良把小女孩扶起,问:“告诉叔叔哭什么?是不是没有吃饱?”

    妇人扯小孩不准她说,旁边一位老人忍不住道:“大善人!小女孩确实没有吃饱,她只吃了两口就让她娘给收了!”

    齐良听了怒道:“你怎能这样对待小孩呢?难道你没有领到食物吗?”

    妇人憷然,又重重跪下道:“是贱妾的错,小春别哭,快拿去吃!”从怀中拿出包了好几层的烧饼递给小女孩。

    小春强忍着诱惑,呷巴着嘴,坚定摇头道:“小春不要!娘亲不吃,小春也不吃!”

    妇人一把抱过小女孩伤心哭道:“小春我的好女儿!”

    齐良大为感动,疑窦丛生,问:“你们领了食物为何不吃呢?”

    还是那位老人道:“大善人!她是想留给她的男人吃,她男人出去找事做去了!”

    齐良恍然,原来是自己的错,为了防止有人多领、冒领,定了一个一人只能领一次食物的规矩。“小六子!去给小姑娘再拿一个烧饼过来!”他吩咐。

    “诶!”小六子应下,飞跑去了。

    “谢大菩萨大善人!谢大菩萨大善人!”妇人拉着小女孩又要跪下,齐良不准小女孩再跪,他不希望小女孩从小便养成这种奴性。

    小六子飞快回来,递给母女一个大大的烧饼。

    看着母女俩分着一个烧饼吃,齐良欣慰站起,恰见前面过来一大群人。

    “柳依依?”齐良十分惊讶。

    “世子?”柳依依比他更惊讶,其它众人亦是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大善人就是你?”柳依依不可思议状,易英眯着眼甜甜而笑,韩红儿仍不相信这是事实,冷眼怀疑眼前一切。京城才子杨真则不服,讥讽:“假仁假义,沽名钓誉!”

    “你们怎么来这了?”齐良惊喜问,却不理杨真。

    “怎么?世子能来,我们就不能吗?”柳依依俏皮道,她对齐良的印象越来越好。

    “易英见过世子!”这是冷漠的易英第一次主动向男人施礼,柳依依与韩红儿讶然望向易英,知内情的杨真等人忌妒众女对齐良的态度,刺道:“真是破天翻了,吴世子会大发善心做好事了!”

    齐良不理这些戴着有色眼镜的男人们,用强有失身份,争吵起来又没完没了,转向易英回礼:“易姑娘好!”

    “原来是世子在做善事,贫僧有礼了!”明光大师没有政治偏见,对齐良很是尊重。

    “大师才是大善大爱,令人钦佩!”齐良道。

    杨真对齐良却是愈发看不惯,大声道:“你们不知道他是平西王吴三桂的世子吗?”言下之事,此乃大汉奸吴三桂之子,他给的食物你们也要?

    柳依依与易英蹙眉,韩红儿颇有点认同,齐良勃然而怒!

    第四十章 策划救助

    原来是吴世子大发善心,救我等灾民于饥腹之中!下面跪倒一大片,震天声响起:“叩见世子,世子千岁,千岁,千千岁!”

    “你们……”杨真气恼,“真是一群贱民!”

    齐良大为感动,含泪道:“谢谢!谢谢你们!”百姓很简单,谁对他们好,他们就认谁!

    柳依依与易英笑容满面,韩红儿颇为不屑,孟群君、杨真等人愤懑。

    齐良知道只有他们离开,灾民们才会站起来,对身边的美人儿道:“依依小姐!易英小姐!大师!大家这边请!”

    “世子!请移驾去宝惠寺歇息一下如何?”此时太阳已升至正空,阳光特别的辣也特别的毒,见齐良一身的汗,明光大师发出邀请道。

    齐良欣然答应:“甚好!”转身对小六子吩咐:“让师爷他们赶快发食物,发完后也到宝惠寺这边歇息一会儿!”

    “扎!”小六子应一声退下,柳依依粲然笑道:“此番世子可辛苦了!”

    齐良道:“不苦!不苦!为老百姓做点事不苦!”在后世中国,这只是很正常的应答,他说得很自然,很流畅,可听到柳依依众人耳里,却如八级地震,这还是吴世子吗?

    柳依依深受感染,盈盈一礼道:“世子!请受小女子一拜!”

    齐良慌措:“应熊愧不敢当!”旁边易英笑脸望着齐良,而另一侧的孟群君则双眼都快喷出火来了。

    “这些灾民真是苦,仅是给他们提供一餐食物是远远不够的,我准备拿出一些钱财来安置灾民,不仅要给他们提供食物还准备给他们提供住处。”齐良设想道。

    柳依依愕然,倏地停下脚步,她已被深深震撼,但还是怀疑问:“那么多的灾民世子能照顾得过来吗?何况还要提供住处!”

    齐良道:“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还是得让灾民们就业,要让他们有地耕有土种,有事做有活干,自己维持自己,这样就不需长期地向他们提供食物了。”

    柳依依钦佩齐良的深谋远虑,仍摇头道:“就是这样,开始也是需要很一大批的资金啊!”

    齐良胸有成竹道:“本世子早考虑好,准备拿出府里的贵重东西来拍卖,拍得的所有款项全都用于救助灾民。”望一眼貌比梨花的柳依依笑笑:“到时,依依小姐你们可要来捧场哦!”

    人家这才叫救助,柳依依深深折服,她看胖胖的吴世子居然觉得可爱了。没人敢再怀疑吴世子是在作秀,易英的眼越来越迷人,韩红儿还是不服气,孟群君等人则阴沉着脸。

    众人已到宝惠寺,明光大师合手道:“世子!请!”

    “大师!请”齐良谦让。这时,从上面下来一位步履蹒跚的老婆婆,一脚不稳正往下倒去,离老婆婆最近的孟群君迅闪一边,而齐良则飞扑而上扶住老婆婆。

    所有人都怔住了,“老婆婆!你没事吧!”老婆婆手中的碗已碎,齐良身上还被飞出的粥溅湿了手臂,幸好那粥已不是很烫,但也灼着人肉疼。

    “老生该死!老生该死!”老婆婆惊惶跪下,浑身瑟瑟发抖。

    “没事!没事!老人家快起来!”齐良温和道,一点也没有怪罪的意思。

    老婆婆惶恐中喘气不及,眩晕中倒在齐良手臂上,齐良大叫:“小六子!拿水过来!”

    “在!”小六子飞跑过来,递过皮囊水袋,这是齐良专用袋。

    喝了一点水后,老婆婆稍好些,齐良猜想老婆婆一定是有某种疾病,但他不是医生,帮不上什么,只能吩咐:“小六子!找个碗去再给老人家盛碗粥过来!”

    第一幕是人的本能反应,一点假也掺不了,柳依依悸动之余,心中愧疚,以前怠慢世子了。

    “依依,我……”孟群君面红耳赤,柳依依淡淡一笑,什么也没说,易英睥睨一眼,暗自不屑,韩红儿一阵茫然,其它人扪心自问,如果是自己处在孟群君的位置会怎么做?

    在宝惠寺休息一阵,待桂明等人发完食物过来后,齐良便告辞走了。

    下午,齐良召桂明与钱云房商量,齐良开门见山道:“你们都看了灾民很惨很苦,上午的行动我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为后面的救灾探个情况,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灾民的困难我们需有长远的规划,长期的帮助!”

    桂明崇敬道:“世子!你说怎么办?”

    齐良沉思片刻,组织好语言,道:“一、派人摸清灾民的情况,包括居住地点,人口数量,男女老幼成分,职业技能特点等;二、在城郊找几块适宜的地方,建设简易住房,能挡风避雨就可;三、在灾难居住点设置物资发放点,要长期发放,直至灾民们度过难关至!”

    钱云房吓一大跳,急道:“那要多少钱啊?”

    齐良胸有成竹道:“钱我会想办法,我不是让先生把府里贵重的东西罗列了一份清单吗?先生准备一下,我准备筹办一个拍卖会,把那些重的、大的、贵的统统拿去卖了,筹得的款项全拨做灾民的救助资金!在这之前,先生要派人到处发传单,大造舆论,要让北京城人人都知道。”

    钱云房道:“即便这样,钱还是够啊!”心里却被世子的大手笔深深折服。

    齐良惙惙道:“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还是得靠灾民们自己,我们提供的帮助只能起一个过渡作用。”他思虑片刻,道:“再补充两点:一、灾民基本安顿好后,让灾民们自发组织建筑队、农夫队、洗衣队、搬运队、木匠队、铁匠队等各种行业工作队,自己找活干,早日自产自救;二、额驸府各产业尽量为灾民提供工作岗位,聘请搭建临时安置棚、设置物资发放点的人员等需从灾民中挑选,按劳发酬。”

    齐良也不是不想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共同承担救助事务,可他不知道各界名流会否相信他这个浪荡王子,广大群众会否认同他这个大汉贼吴三桂的儿子!他也不想去找清政府,不想牵扯太深。

    “世子还有什么吩咐?”钱云房自问不能想这么多,可能当世都没几人能想得这么周到,世子当是不同凡响啊。

    齐良道:“这事就劳先生负责了,桂明你负责安全工作!”接着又道:“先生去忙吧!桂明再留一会儿!”

    钱云房走后,齐良问:“最近景山有什么消息?”

    桂明道:“张统领暂无消息传回。”

    齐良道:“让他抓紧点!另外,把府里那些细小的贵重之物交由他处理,让他全都卖掉换成银票,这事我会向师爷说一声,你去接交就是!”

    第四十一章 很多人来

    康熙十二年六月中旬,也就是公元1673年6月18日那天,齐良搞的慈善拍卖会正式举行。天干地支齐良根本不懂,这公元历法齐良是询问了北京城的西洋传教士才知道的,从此他便自己搞了个日历表,以免又把时间给丢了。

    昨夜北京城难得地下了一场午夜雨,第二天空气清新,晨风泠泠,气温凉爽,拍卖会在晋商会馆举行,当时下,山西与安徽富商最多,这是齐良选中此处作为拍卖地的主要原因。晋商会馆很大,里面有一块大坪,可容纳上千人。由于宣传工作做得好,会馆里早早便坐满了人,会馆并不阻挡百姓的进入,这是齐良的主意,目的是为了扩大影响力,为此还专门在大坪后部辟出一块空地作为普通百姓的观看区,它与中央的主场区有栅栏隔开着,两者之间的不同处是主场区有桌子凳子,而观看区什么也没有。

    正前方,高高地搭着一个木台,上面放有一张铺有黄布的长桌,这应是拍卖台了,顶端写着的“慈善赈灾拍卖大会”八个大字赫然显目。会馆四周不管是横梁还是立柱上都挂着一些红布,上面写的都是宣传标语,有了它们的衬托会场显得相当有气氛。

    齐良坐在最前排的一张桌上,今日来了一些官员他得陪着,与他坐一桌的就是裕亲王福全、惠郡王博翁果诺,两人都已是花甲之人,去年疏辞议政被康熙准了。

    在他们一桌后面不远处,坐着柳依依、韩红儿、易英三女,韩红儿喜欢热闹,自进入会场后,她的一双好奇的眼睛一直不停向四处扫视,现在她们是整个会场的中心,韩红儿的清纯美丽,柳依依的风姿迷人,易英的冷艳冶致,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许多人把充满渴望、倾慕、欲望、占有的目光集中到她们身上,而她们的目光却望着第一排。

    她们进来时齐良便与她们打过招呼了,现在齐良回头又与她们的目光碰在一起,柳依依与易英展颜一笑,给予齐良于赞扬与鼓励,齐良第一次纯洁地接受她们的目光,没有丝毫的歪心色念。

    旁边的裕亲王也在笑,齐良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对象竟是刚与他含笑过的易英,易英向裕亲王很隐蔽地揖一礼,齐良顿生一种不舒服感,难道易英与这老头有一腿?

    巳初拍卖正式开始,一位着青色长衫的拍卖师登上台,他简单介绍了一下今天有关拍卖的内容与拍卖的规则后,火火热热地拍卖便正式拉开了序幕。

    “今天拍卖的第一件贵重物品是宋代龙泉窑鬲式炉,起价五千两!”拍卖师宏亮的声音传遍全场。

    他的话音刚落,竞买者纷纷亮牌起价:

    “五千一百两!”

    “五千二百两!”

    “五千四百两!”

    ……

    一个肥头大耳的胖子直接喊出“六千两!”随着一声槌响,第一件物品拍卖成功,来至关外的皮商王袖中了头彩!

    接着,两个强壮有力的杂役搬出一个一米多高的大花瓶,拍卖师介绍道:“这是唐代的青釉双鱼瓶,起价一万两白银!”

    下面竞买声又起,最后被一位来至安徽的油商以二万一千两竞得,这次交易成功引来热闹的掌声。

    接下来是一幅字画,因为很长很大齐良也拿来卖了。“这是一幅五代宋初李成的《寒林平野图》起价五万两白银!”拍卖师让人展开图给大家看。

    这时裕亲王出价了:“本王出五万一百两!”他就是冲这一幅字画来的,此画乃李成传世精品,绢本水墨,纵137。8厘米,横69。2厘米,图绘萧瑟的隆冬平野中,长松亭立,古柏苍虬,枝干交柯,老根盘结,河道曲折,似冰冻凝固,烟霭空蒙而至天际,他甚是喜欢,觉得那画画的就是他自己。

    会场如死一般的宁静,只有拍卖师那刺耳的声音在回荡:“有没有出价的?”

    亲王要的东西,谁敢叫价?

    齐良痛苦地闭上眼,本以为旁边的老头喜欢能卖个好价钱,可谁知……

    “有没有人出价?没有人出价成交!”拍卖师几乎是以光电的神速讨好地叫定了价。

    这次没有人鼓掌,裕亲王洋洋自得而笑,把整张脸弄得像松树皮一样,齐良撇在一边都不愿看他,暗骂:“以势压力!鄙视你!”看一眼台上那堆满笑的拍卖师,又骂:“哈巴狗!没一点职业道德!”

    拍卖继续进行,当中高潮跌起,其中以一尊商代铜觥的拍卖达到最高潮,起拍价从十万两起,十多个人交替追加,三十多个回合,最终被一位山西来的粮商以三十二万两白银成交,这是目前拍卖品成交的最高价,齐良喜形于色,这东西虽是珍宝文物,但放在府里只是死东西,哪有银票来得实在?

    后面的拍卖虽还有高潮,但再没有超过这尊铜觥的。拍卖中,柳依依、韩红儿、易英三女也叫了价,但只是起一个点缀作用,终不能与那些商贾巨富相比,她们只竞拍下几个价值几百两的花瓶,瓷盘与纹镜,而且竞拍时人家见是三位红牌叫价,都仅是象征性的追加了一两次价而已,齐良对此没有意见,众人也报于热烈的掌声。

    之中,还有一个人叫了两次价,这人齐良没有注意到,他一次是为自己叫,他很喜欢一件明中期的丝织品——水蓝印金杂花绫;另一次是为康熙叫,那是一幅元代的晓耕图,上面有元代著名书法家邓文原的真迹。这人便是化了装的御前侍卫——曹寅!

    一个时辰后拍卖会结束,成交一百二十多件,流拍十二件,拍得善款一百二十多万两白银,齐良感谢大家的支持,并当场宣布所有款项全作救助灾民之用,并将邀请社会名流监督善款的使用。他的讲话引来今天最热烈的掌声,柳依依与易英赞赏地频频点头。

    第四十二章 一起用膳

    散场后,齐良留下钱云房、谷子明、李奋先等人作善后处理,他则打道回府。

    今天他既喜又恼,他没想到能卖这么多钱,早知就不该把那么多的东西送人了,送人的东西都是精挑细选的应该能卖更高的价钱,想想以前吴应熊不知还送出过多少宝物,他便又一阵痛心疾首,败家子啊!

    回到府中,齐良的好心情被建?( 重生成了吴应熊 http://www.xlawen.org/kan/1448/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