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部分阅读
俣希A季筒碌秸馐歉霾煌俺5幕苹琛8盖卓乓院蟪逅⑿Γ群桶汕祝员A妓担航裉煅畎⒁堂焕矗乙裁挥凶龇梗艋岫勖堑酵饷嫒コ园伞8盖捉斜A枷缺鸹胤考洌仍诳吞镒幌拢邓懈鍪乱捅A继柑浮?br />
保良就坐下来了,坐在父亲对面,书包放在一边。
父亲开口,让保良意外的是,竟然还是老生长弹:“保良,考公安学院你现在准备得怎么样了,有没有把握?”
保良说:“在学呢。”
父亲继续着他那番不知重复了多少遍的教诲:“我和公安学院的刘院长说好了,只要你一过分数线,他们肯定收你的。爸爸在公安系统还是有一点名声的,所以学院里对你肯定是欢迎的,是重视的。你一定要加把劲,不要丢爸爸的脸。等将来你从公院毕业,爸爸也还可以找找领导,把你分配到刑侦部门去,去实现你的理想,这些爸爸都可以帮你。”
保良说:“噢。”
父亲停了一下,开始言归正传:“爸爸老了,身体又不好,马上该退休了。爸爸只盼着你考上大学,毕业后全力以赴地工作,所以爸爸身体再坏,也不能拖你后腿,不能让你以后每天放学回来或者下班回来,还得照顾我给我熬药做饭。”
父亲说到这儿,抬眼看保良,保良也看父亲。保良的无声无息让父亲感觉到压力,把对视的目光又回避开了。
“保良,爸爸想了很久,决定还是找个老伴,人老了总得有伴。你杨阿姨对爸爸很好,爸爸想和杨阿姨……当然还有你,还有杨阿姨的女儿嘟嘟,一起组织一个新家,你同意吗?”
父亲艰难地说完他的决定,然后看着保良,等他表态。父亲生性倔强,在家从来说一不二,一向处在指挥者的位置,他此时的惴惴不安是保良从未见到过的。也许今非昔比,母亲死了,姐姐跑了,现在的保良,是他唯一的骨肉至亲。
保良也看父亲,只看了一眼,他说:“同意。”
父亲点头,长长地出了口气,目光兴奋,说:“好,虽然这是爸爸个人的事,但爸爸还是应该征求你的意见。你大了,懂事了,以后杨阿姨和嘟嘟来了,你要象个大人一样,不要任性。嘟嘟比你小,又是女孩子,你多让着她一点,行吗?”
保良说:“行。”
父亲又点头,满意地点头。
父亲说:“好,那咱们出去吃饭吧。你把书包放回去。以后你的东西别象以前似的到处乱放。你自己的房间也经常收拾收拾,别总那么乱,让人家看了笑话。”
保良从沙发上站起来,拿着自己的书包,进了自己的房间。
保良进了自己的房间,按父亲的要求把床上桌上随意散放的东西一一收进抽屉,收进衣橱。过去他的房间都是母亲帮他收拾,姐姐也帮他收拾。姐姐和母亲都不在了,父亲也不大管,他懒惯了,房间就总这么乱着。
父亲在门外问:“保良,你收拾好了吗,咱们出去吃饭。”
保良说了声:“好了。”可他的嗓音忽然哑得几乎失声,他这才发觉自己已经泪流满面。
父亲的婚礼既隆重又简单,隆重是因为父亲做为全省知名的公安英模,所以省公安厅和公安学院都有级别挺高的领导到场祝贺,举办婚礼的那家酒楼的门外,停了好多辆挂公安牌照的警车轿车,场面上显得威风气派。简单是因为陆家在省城无亲无友,除了儿子保良,父亲几乎孤家寡人。杨阿姨那边只有一个姐姐,专门从广西赶过来的,算是新娘家的代表。杨阿姨在省城本来有些朋友的,但她毕竟是二婚,大人们的心理,似乎不愿张扬。也许还因为父亲不管怎么说也是个残疾人,走路一瘸一拐的,杨阿姨可能也觉得不甚体面。所以婚礼虽然租下了那家酒楼一个足以放下四张大桌的厅房,但主宾到齐只将将坐满了两桌。
保良看得出来,父亲很高兴,对娶到杨阿姨心满意足。杨阿姨是搞过文艺的,现在又在市里的园林局搞行政工作,场面上的礼数还比较周到熟练。那个婚礼上的主角,反而是她的宝贝女儿,高兴时大叫大笑,一句话不高兴了,又嘟着嘴要两个大人不停哄劝。父亲说嘟嘟怪不得叫嘟嘟,一嘟嘟嘴巴可真是好玩。嘟嘟说以后不许叫我嘟嘟,我有大名!来宾中一位年龄颇大的领导也喜欢嘟嘟撒娇的样子,问:你大名叫什么?嘟嘟说:我大名叫杨月娇!大人们都笑,说:唔,象个明星的名字,挺好挺好。
杨月娇?保良想,有多俗气!
来宾们送了新娘新郎不少贺礼,从毛毯到手表手机,多是家用或实用的东西,其中有一只爱立信的新款手机,还有一只很酷款的潜水表,父亲后来都送给了保良。那只潜水表是保良拥有的第一件奢侈时尚的装饰品,比权虎过去送给姐姐的那只伯爵表还要吸引人。这只其实并不值钱的时装表让保良高兴了好久,而且第二天就拿到李臣那里炫耀。
李臣找到工作了,他在市中心的焰火之都夜总会里当上了KTV包房的服务生,既挣钱又见世面。每月花三百元租一间地下室旅店的房间独住,花五百元供自己日常吃用,花三百元添置时髦的衣服皮鞋,还能剩三五百元存在卡中。在这种夜总会当包房服务生是没有工资的,全靠客人用小费照顾,干得好或碰上大方爽快的客人,一个月挣三四千小费并不太难。
不知是不是受了李臣“发财”的诱惑,刘存亮也退学到省城来了。和他同来的还有一个名叫菲菲的漂亮女孩。不管刘存亮自己怎么解释,保良很快就察觉出来,刘存亮还差两个月就不顾家长强烈反对,把寒窗数载马上就要挣到的中专毕业证书弃之不要,义无反顾地来到省城,多半是为了这个菲菲。
既然李臣这样一个只学过汽修专业的人,在夜总会干服务一个月也能挣到三千四千,那么刘存亮这个专学外事服务的,干这个岂不比他更加在行。
不管怎么说,“鉴宁三雄”在省城提前会合,对保良来说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尤其是现在,现在保良是多么多么地需要朋友!
现在,在杨阿姨和嘟嘟搬进他家以后,家里真的从此干净起来。但保良每次回家,一听见杨阿姨不停地在屋里和父亲说笑,听见他们哄劝嘟嘟的声音,他反而失去了家的感觉。他把母亲和姐姐的照片摆在自己床头,也难却心中孤独寂寞的侵扰,这时见到少年时代的结义兄弟,那种生死与共的友情立刻迸发出来,让他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地感受到朋友的重要与珍贵。
在这个世界上除了他的姐姐,与他最亲的人都来到了这座城市,他因此而对这个城市多少产生了一点归属感,不知不觉当中,认同了这里的一切。
刘存亮来到省城,他和他的女朋友菲菲,都在李臣包租的那间小屋里住下。在那种小旅馆里,旅客来来往往,人流五方杂处,男女同居没人管的。好在李臣和刘存亮是多年的兄弟,坐怀不乱的男儿本色,李臣还是有的。
菲菲长得不错,如果她不开口,不把那点从鉴宁带来的土腔俗调随意暴露,你也许会以为她是个在省城长大的本地女孩。特别是她在省城落脚的第二个月后,她已能迅速模仿出都市的各种摩登,从衣着到谈吐,都很有点那个意思了。女孩子的变化真是快得惊人,任何新的刺激都会让她们为之兴奋。对于菲菲来说,新生活的刺激除了大城市物质世界的繁华之外,还有一样,那就是刘存亮的这位眉清目秀的“三弟”。
第五章
在菲菲自小到大接触的男孩当中,保良是个另类。
保良面目平静,喜怒无形,长于倾听,短于倾诉,既不吝啬,也不辅张,既平易近人又神秘难测,既不象李臣那样满口脏话,也不象刘存亮那样“满腹经纶”,在“鉴宁三雄”中既象一个弟弟,又象一个实际上的中心。
而且,最让菲菲心动的是,保良从不主动和女孩亲热。
保良不仅对菲菲不苟言笑,他对所有女孩都是如此。他对女孩有着天然的挑剔,不象对同性那样宽容。
比如对嘟嘟。
和嘟嘟在一个屋檐下生活两个月了,他也没能和她建立半点兄妹之情。嘟嘟太任性了,每天的饭菜要按她的口味去做,每天看电视要按她的爱好换台。以前父亲在客厅里看电视的位置,也都由嘟嘟占了,父亲则坐了保良的位置。保良从那时起索性不看电视了,一吃完晚饭就回自己屋去,把整个晚上消磨在电脑桌前,上网发贴或玩儿“刀剑封魔”什么的。父亲以前一直严格控制他动用电脑的时间,生怕他玩物丧志误了学习,现在也只能放宽管理,由他去了,以平衡家里新的利益格局。本来嘟嘟看上了保良的这台电脑,好几次跟她妈吵着要到保良屋里来上网游戏,于是杨阿姨就跟父亲嘀咕。父亲反复权衡,最后决定花钱给嘟嘟买了一台更新型的电脑,没让嘟嘟侵犯保良的东西。但父亲后来还是和保良商量,让保良把那只爱立信的手机交了出来,理由是避免外界干扰过多,影响保良的毕业成绩。后来保良很快发现他那只心爱的手机随后就成了嘟嘟的掌上玩物,这件事让他气闷了很久,让他觉得自己在这个家里的地位,已经退至从属,已经无足轻重。
显然,父亲看出了保良的不快,保良在家越来越少言寡语,缺乏笑容。保良的情绪,明显破坏了这个新建家庭表面应有的欢乐与和睦。于是,父子之间便有了一场私下的交谈。
说是交谈,其实就是父亲利用杨阿姨带嘟嘟上街的机会,主动走进保良的卧室,对保良进行的一次严肃而又恳切的谈话教育。
父亲说:“保良,爸爸现在就剩你一个亲人了,爸爸全部希望都在你的身上,你说爸爸能不爱你吗。可爸爸年纪大了,身体不好,确实需要找个老伴照顾生活。爸爸也是人,也怕寂寞,爸爸也不能让你整天陪着爸爸,所以爸爸就找了杨阿姨。爸爸找杨阿姨,是征求过你的意见的,你是同意的。不管怎么说,你也看到了,杨阿姨对爸爸很好,现在爸爸的生活有人管了,身体也好多了。可两个家庭并成一个,生活习惯肯定不一样的,你可能不喜欢杨阿姨,不喜欢嘟嘟,可你是大人了,爸爸养你这么大,现在是需要你回报爸爸的时候了。爸爸只求你两件事,第一、你无论如何要考上公安学院,今后当一名尽职尽责的人民警察,干出成绩,把爸爸没有实现的理想给实现了。第二、你以后考上大学,按公院规定都得搬到学院去住,一星期也就能回来一次,和杨阿姨嘟嘟她们,不会接触太多。可你现在在家,能不能对杨阿姨和嘟嘟有个笑脸?你总板着脸不说话人家看了多难受。嘟嘟有点小性子,可她还小,又是女孩儿,又不是我亲生的,我不能说她太多,我只能说你,只能要求你让着她,就算是你为了爸爸受点委屈吧。你要是能对杨阿姨和嘟嘟好一点,就是对爸爸最大的支持,最大的孝顺。爸爸以后万一为了杨阿姨和嘟嘟骂你,你就忍一忍,我要求自己的孩子严一点,也是做给她们看的。你能理解吗?”
保良无言以对,他发现父亲还是很爱他的,他承认自己很多地方确实做得不对。他低头吭了一声:“能。”
父亲点头,看看保良的床头,又说:“保良,你能不能不把你妈和你姐的照片摆在这儿,你这样让杨阿姨和嘟嘟看了很不舒服,以为你是故意不接受她们……”
保良开口说话:“我想我妈、我想我姐,我连这点权利也没有了吗。”
父亲说:“这不是权利不权利的问题,我也想你妈,可你妈已经不在了,想也想不回来。杨阿姨现在天天给咱们做饭收拾屋子,爸爸有个头疼脑热她那么尽心尽力地照顾爸爸,可咱们这边老是把你妈的照片摆在家里,那这个家杨阿姨还怎么呆呀。人家给我带来幸福,我也得让人家幸福,我不能让杨阿姨和嘟嘟在我这里受委屈。你要是能理解爸爸,愿意配合爸爸,你就把你妈你姐的照片收起来,你要是不理解……那你就看着办吧。”
如果父亲是强迫命令的口气,保良可能会硬抗到底,可父亲最后这句话,说得老气横秋,有气无力。保良看着父亲起身离去的背影,他梗梗的脖子,那一刻也突然变得有气无力。
那天晚上保良收起了母亲和姐姐的照片,他把她们的照片从床头柜上拿下,从镜框里取出,压在了自己的床褥下面。
收起了母亲和姐姐的照片,保良更觉得这栋宽敞明亮的房子,不是自己的家,今后也不会属于自己。他那时也真心实意地盼着能尽快考上公安学院,然后好住到学生宿舍去,一个星期顶多回家一次,和杨阿姨和嘟嘟她们,什么习惯合不合的,眼不见为净得了。
那时候最理解他的只有李臣和刘存亮,还有刘存亮的女朋友陶菲菲。
但李臣每天在夜总会上夜班,白天要睡一整天觉。刘存亮忙着找工作,也没时间与保良共鸣。他这个学旅游服务专业的,在这类需要服务技能的行业中,却反而不如学汽车维修的李臣,能很快找到一份施展拳脚的职位。
唯一愿意,也肯花时间呆在保良身边,担任倾听者角色的,只能是那位刚刚相识不久的女孩菲菲。保良那时放学后总是不愿早早回家,总要在街上或者河边闲逛到天黑,菲菲便成了他的一个聊伴儿。保良几乎把自己的一切苦闷和思念,全都倾诉给了菲菲,直到听完菲菲充满同情的感慨与声援,心境才稍稍得以安定。菲菲还带他去了一家美容院,找那里的熟人在保良的左耳垂上打了一个耳洞,让保良把母亲留给他的白金耳环戴上。菲菲和美容院的师傅都说,现在男孩戴耳环可流行呢,更何况你戴这个不光图个时尚,也是对亲人的一份怀念之心。
保良戴着耳环回家这天父亲很不习惯地看他半天,想说什么却欲言又止。也许因为保良自觉地收起了母亲和姐姐的照片,现在戴上母亲留下的这只耳环,似乎不便再加干预。但晚饭后保良听见杨阿姨在客厅里小声跟父亲搬嘴弄舌,说现在正经人家的男孩哪有戴耳环的,保良又不是搞艺术的,突然戴这个左邻右舍准会背后议论。半小时后父亲果然敲了保良的房门,进来坐在保良的床上,半天才说:保良,你一个男孩子,马上就要考警院了,耳环这个东西都是女人戴的,你这样怪里怪气,人家警院还怎么收你。保良不看父亲,说:我上学校就摘了。父亲又闷坐了一会儿,什么都没再说,起身走了出去。
第二天,早上吃早饭,保良仍然戴着那只耳环。嘟嘟突然对她妈说:妈,我也要戴耳环。杨阿姨说:学生哪有戴耳环的。嘟嘟说:保良就戴了。父亲马上替保良解释;啊,保良一到学校就摘了。嘟嘟立即说:那我上学校也摘了。杨阿姨看一眼保良,说嘟嘟:先吃饭,回头再说。
保良匆匆吃完早饭,匆匆出门,他不愿和嘟嘟同路上学。他出门时听见杨阿姨在嘟嘟屋里训斥嘟嘟:人家有什么你非要什么,你妈没本事,买不起那玩意,你学点好行不行啊……保良听到父亲在劝,听到嘟嘟在哭。
那天傍晚,保良和刘存亮和菲菲一起,在东富码头附近的岸边闲坐。刘存亮还在为工作的事顾自发愁,而菲菲的关注点则依然在保良身上。她说保良你戴耳环帅死了,你们家嘟嘟小姐真是有福不享,要换上我,跟你好还来不及呢,哪还能跟你呕气呀,刘存亮说:那女孩才十五岁,生理上还没开窍呢,哪象你,十四岁就交男朋友了。十八岁都快二婚了。菲菲推搡刘存亮:我跟谁是一婚呀?刘存亮笑道:跟我呀!菲菲说:呸!那我跟谁二婚呀?刘存亮又笑:跟保良呀!菲菲的脸竟然红了,口中却立即接应:好,这是你说的,你别后悔就行。刘存亮这才哄劝菲菲:你瞧你,开句玩笑嘛,保良没急你倒急了。菲菲转眼去看保良,保良说:我现在啥也不想,只想好好考上公安学院,然后再把我姐找着。
菲菲说:“保良,考公安学院我帮不了你,找你姐我可以帮你一起去找,你找到哪里我陪到哪里,你打算到哪去找?”
保良望着眼前无波无澜的河水,河面上反射的夕阳却随风飘移,象他心里的思绪一样,一直流淌,却没有方向。他说:“我也不知道到哪儿去找,她跟着她的丈夫也许已经去了外省,也许再也不会回我们老家去了,更不会来这个地方。”
菲菲说:“也说不定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哪天你在街上正走路呢,突然碰上一个也戴这样耳环的女人,上来就和你抱头痛哭,就象韩国一个电视剧里演的那样……”
这只是菲菲的猜想,只是李臣刘存亮这些朋友的愿望,或者,只是他们的调侃。但无论是什么,毕竟说出了保良的梦境。人心都是善良的,都期待过程无论多么艰辛,结局都该团圆美满,如果把它设计成一部电视剧的话,那应该连保良的母亲都复活回来,一家人相聚甚欢,重返鉴宁那座美丽的小城,就在那座古堡似的砖窑旁边,面对昼行夜伏的鉴河流水,建起他们新的家园……
省城的鉴河与鉴宁的鉴河完全不同,两岸的风光景物很难比拟,但同样均速而下的河水却不断撩拨着保良的想象,让他不止今日地无数次想起家乡河畔的风吹云动……
岸边的路灯亮起来了,鉴河的水面沉入夜幕之中,到了不能不回家的时候保良怏怏走回家去。他没有吃饭,但一点不饿。
保良回到家时知道父亲病了,不是急病,而是血压又上去了。杨阿姨在厨房里给父亲熬着什么,嘟嘟一个人在餐桌上吃饭。保良走进父亲的房间问安。父亲心情显然不好,用不满的眼神盯着保良左耳的耳环,说了句:男不男女不女的,你能不能摘了!保良就摘了。父亲病着,他不想惹他心烦。父亲叹了口气,又说:你干什么去了,怎么总这么晚回来?保良说:我在学校补课。父亲的脸色这才慢慢平缓,不那么紫了,声音也心平气和了一些:保良,你能不能帮爸爸办个事去?保良说:什么事?父亲说:嘟嘟想吃汉堡包了,现在太晚了女孩子上街不安全,你能不能帮她买一个回来?
保良怔了片刻,点头说:行。
不止一次了,嘟嘟要吃什么,父亲都是再晚也出去给她买回来,酸梅汤冰淇淋什么的,还有让她越来越胖的巧克力奶昔之类。嘟嘟总是这么嘴馋,买回来也只是一句“谢谢爸爸。”一脸受之无愧,理所当然样子。也许父亲觉得杨阿姨也是这样照顾他的,也许因为嘟嘟很早就叫他爸爸了,所以父亲为嘟嘟干这干那,从没怨言。
父亲倒是从来不让保良去买,一是怕耽误保良做功课,二是不想加深他和嘟嘟的矛盾。只有碰到生病或者刮风下雨的时候,才会例外劳驾保良一回。
不过保良有时也能公允地自我平衡,杨阿姨来了以后,确实减轻了父亲的家务负担,买菜做饭之类平时大多由父亲来做的家务,现在都由杨阿姨为主承担。父亲在家里的笑脸也的确多了,身体状况也好于从前。甚至性格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至少对保良的性子比过去好了不少,过去保良要是敢戴耳环父亲肯定强迫他摘了,而现在,只要保良能跟杨阿姨和嘟嘟和平相处,父亲顶多唠叨几句,然后睁眼闭眼。
所以,保良也知道要尽量和她们搞好关系,有看不惯的地方就躲进自己房间。他在这个家里的地盘,一步步退缩在自己卧室的十几米见方之内,声音也必须限制在卧室的门里。过去他在家听音乐总喜欢把声音放大,有些曲子声音不大就听不出音箱该有的震憾感来,可现在他一把音响开大父亲就会敲门进来限制:嘟嘟看电视呢,你小声点不行!在父亲安排的不成文的家庭秩序中,嘟嘟成了家里的头号人物——因为嘟嘟是女孩,因为嘟嘟还小,也因为嘟嘟——至少相对保良来说——还有点客人的意味。
保良挺恨的,他在这个家里已被挤在边角,越来越不能象过去那样随心所欲,自由呼吸,大声喧哗。
保良第一次和嘟嘟吵架也是因为一只汉堡,那是一个周末假日,保良没睡成懒觉就让父亲叫起来去商场拉鱼缸去了。在那个周末之前,公安厅的领导找父亲谈了退休的问题。父亲的年龄已过五十八岁,身体又有残疾,再提拔肯定不现实了,按有关政策的规定,可以拿全薪光荣“内退”。父亲也就此和厅领导谈了“条件”:同意“内退”,但再次要求公安学院方面确认,只要保良的成绩达到了大学录取的分数,学院保证招收录取。厅领导也再次做了保证:陆为国同志是全省闻名的公安英模,他的后代子承父业理所当然,就是考不上大学,可以第二年再考,省公安学院的大门对陆为国的儿子将永远敞开!
父亲从此在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开始了退休的生活准备。买了鱼杆,学了麻将,又在客厅里选择了一个合适的角落,量好尺寸,去商场订了一只大号的鱼缸。保良和父亲租了辆小货车,把鱼缸拉回来安装在客厅里,灌好水,调好氧气泵,放进颜色不同形状各异的观赏鱼之后,杨阿姨也把烧好的一条大鲤鱼摆上了餐桌。
保良和父亲洗了手,保良在餐桌前坐下,杨阿姨摆好碗筷绕过餐桌去客厅看那一缸彩色 的鱼。父亲喊卧室里的嘟嘟过来吃饭,嘟嘟人未过来声音过来:“爸,我想吃麦当劳!”
杨阿姨走到餐厅门口,哄她女儿:“嘟嘟,快过来,今天妈妈做的是糖醋鱼,你最爱吃的,快来!”
嘟嘟仍未出来,仍喊:“我不吃鱼,我吃麦当劳!”
杨阿姨还想哄劝,哄劝其实就是把腔调拖长:“嘟嘟——”而父亲开口劝住了嘟嘟的母亲:“孩子要吃就让她吃吧,长身体的时候……我去买。”
父亲瘸着腿一歪一歪地走到自己的卧室去穿衣服,保良只好从餐桌前站起来,冲父亲说:“我去买吧。”
父亲看一眼保良,也许是看到了保良眼中的愠怒,于是不敢劳动儿子,息事宁人地说:“我去买,我正好没烟了,也正好想走走。”
保良冲嘟嘟的卧室大声说:“让她自己去买好了!她又不是没脚没腿!”
父亲想制止保良,但一时找不到适当词句。保良喊出第一嗓子,心中压抑的不满便失控般地决堤而出。
“她又不是什么大小姐,别人也不是她的佣人,干嘛要这么伺候她?干吗惯她这个毛病!”
嘟嘟终于从卧室出来了,一同出来的还有她气急败坏的叫声:“我又没让你买,你插什么嘴!你插什么嘴!你欺负女孩子算什么了不起,我才不怕你呢我告诉你!”
两个孩子一直各有不忿,父亲和杨阿姨谁都看得出来,但如此撕破脸皮大声争吵,在这个新家还是头回。父亲大声制止儿子,杨阿姨小声拉劝女儿,但无效,保良已经被嘟嘟的无赖激得面红耳赤。
“我爸腿有病你看不见吗!你不心疼我心疼!”
嘟嘟也喊:“我妈也有病,我妈凭什么要给你做鱼,凭什么要给你做饭,我妈做的饭你不许吃!”
嘟嘟眼泪快要汪出来了,保良头上也冒了青烟。他大步离开餐厅,不顾父亲的呼喊,从自己的卧室拎了件上衣便离开家门。他当时心里只有一句愤怒的誓言:我再吃你妈做的饭我是王八蛋!
当然,这事风平浪静之后 ,保良当天晚上还是回了家,第二天还是照常吃了杨阿姨做的饭。和嘟嘟之间虽然很久都不说话,但也很久没再公开对峙。嘟嘟显然也收殓了一些,再不当着保良的面指使父亲。父亲在保良的屋里也和保良做过长谈,批评保良对嘟嘟的蛮横态度。他对保良说:“嘟嘟不管怎样还叫我一声爸爸,你什么时候叫过人家杨阿姨一声妈妈,人家杨阿姨是来照顾我的,可你不也是吃人家做的饭。杨阿姨来以后你什么时候收拾过客厅餐厅,什么时候擦过一次地,还不都是杨阿姨干。我们不让你干这些活儿还不是为了你集中精力准备考大学,你怎么从来没对人家说个谢字!”
保良没和父亲分辩,他低头聆训,心情混乱。父亲说得不是没有道理,只是保良情绪还转不过弯来。他看得出来,父亲是离不开杨阿姨了。可他也不想承诺今后就把杨阿姨当做母亲。他知道由于他对嘟嘟的态度,杨阿姨并不喜欢他,虽然从不当面说他,但私下里也没少在父亲身边抱怨。杨阿姨从外形到内心,都与母亲无法比拟,相差太远,他很难违心地叫她妈妈。如果他叫她妈妈,在夜深人静的梦中,将如何与自己的母亲相见?
保良也看得出来,在他与杨阿姨母女的矛盾中,父亲更多地站在了对方一边。父亲现在不与保良冲突,很大程度是因为保良正处于高考的冲刺阶段。也许父亲明白,一旦保良考上了公安学院,无论是保良个人的心情和目光视野,还是他与杨阿姨及嘟嘟的接触时间,都会发生改变,原有的裂痕就会渐渐消弥,原有的矛盾就会慢慢化解。
高考的日子终于来了。
高考的第一天,父亲找公安厅的熟人,不知从哪儿借了一辆别克轿车,让司机开着,亲自送保良去了位于城北的考场。在保良考试的全程,父亲始终坐在烈日炎炎的街边,等着保良考完出来。杨阿姨虽然并不喜欢保良,但表面上还是全力支持,那几天炖鸡炖鸭,把保良的口味和营养,调理得相当周全。嘟嘟也看出这几日对保良和父亲来说,真的重要无比,所 以也闭气息声,不生事端。那几天李臣、刘存亮和菲菲虽然和保良没有相聚的机会,但他们之间的话题,总会提到保良的考试,都知道此役关乎保良一生的命运前途。
保良从小到大,特别是和杨阿姨母女组成新家之后,从没受到这样的重视,一下成了这个家庭关注和娇宠的中心,这种感觉让他觉得生活真好。他的这个新家,他的这个后妈,也是那么亲切,连嘟嘟那张胖胖的脸蛋,也能看出过去从未注意到的可爱与单纯。
还有他的父亲。
每当保良从考场出来,看到等在街边的父亲,看到父亲挤在陪考的家长当中,手里拿着冰镇的冷饮,翘首张望着考场的大门,保良就忍不住心中感动,两眼湿润。
考完之后,很久很久,保良与父亲一起,度过了等待的煎熬,就象一个囚犯在等终审的判决。那些天保良天天帮家里干活,买菜擦地清理院子,既是排遣焦虑,也是对家庭支持的一种回报。因为考试,因为回报,他和这个家庭的关系得到了缓和。他和嘟嘟也说话了,虽然都是些生活中必须的交流,但彼此的口气,都已变得亲切和客气。
等待是一种囚禁,是一种苦刑,在这期间父亲几次去公安学院打探情况,结果总是不甚了了。在这期间公安学院给父亲办理了内退手续,还搞了一个内退仪式。仪式很隆重,在仪式上公安厅的领导感谢了父亲为公安工作和学院建设做出的贡献,也含蓄地感谢了他能给年轻干部让出位置的高风亮节,并且再次提到了以前的许愿,只要保良分数过线,学院保证率先录取。这个保证在这个仪式上得到重申,多少有点正式承诺的意思,所以父亲很高兴,剩下的担忧只是保良的分数问题。分数高低父亲无能为力,只看天意了。
在父亲退休的一周之后,也许是八九天吧,保良记不清了。父亲去公安学院取回了他最后一批个人物品,茶杯毛巾和笔记本之类的。在回家的路上,父亲很反常地去了一趟菜市场,买了一条鱼,一只鸡,两斤鸡围虾,还有其它一些吃的东西。自从杨阿姨来了以后,父亲几乎从没独自上菜市场买过东西。父亲回家后把这堆鸡鱼虾菜放在桌上,保良刚要帮杨阿姨拿进厨房,父亲叫住了保良。
“保良你坐下。”
保良坐下了,他在父亲略显反常的脸上,猜不出祸福吉凶。
杨阿姨以为父亲要骂儿子了,回避地往厨房里走,还没走到厨房门口就听见父亲庄严的声音:
“保良,你考上了!”
好运和成功使人善良。好运和成功使人开朗,好运和成功让人不再计较一切前嫌后怨,一切过往的得失,连杨阿姨和嘟嘟这样曾被保良视之为敌的人,那些天也都变得慈眉善相。好运和成功也使人谦让和宽容,其实杨阿姨还象过去一样,有看不惯保良的地方就在父亲耳边嘀嘀咕咕,嘟嘟也照常撒娇懒惰支使父亲干这干那,但在保良眼里心里,一切都变得可以容忍,可以原谅。
保良后来知道,他的高考成绩其实并不理想,分数虽然过了大本的录取线,但过得相当惊险,相当勉强。而且,离警院的招生标准也有差距,但警院从照顾公安英模的后代考虑,还是破格录取了保良。可以说,保良今后人生道路的第一步,就是踏着父辈的功绩开始的。但无论如何,保良终于走进了他日思夜想的公安学院。
保良走进了公安学院,他的兄弟朋友和他同样欣喜若狂。但对于“鉴宁三雄”之间的关系来说,保良这一步就象迈过了一个界碑——李臣还在夜总会里做服务生,每日昼伏夜出,辛辛苦苦;刘存亮在一家小餐馆里当了一个星期的传菜员,某日和大厨吵了几句让老板开了,又重新回到失业状态,他们的未来究竟怎样,连他们自己也说不清楚。但保良就不同了,保良在省城有家,那是多好的一座院落,多好的一幢房屋,保良又考上了大学,而且马上就要穿上警服,保良的人生道路从此铺就,未来一片光明。站在公安学院的门口极目远舒,就能料想五年之后十年之后,保良子承父业,肩上有星有杠,管辖一方领土,而他的“大哥”“二哥”说不定还在哪个餐厅酒吧辛苦打工。那时人已半老,连这口青春饭也许都难保住,盲流到哪里都说不定了。十年后的“鉴宁三雄”,生活水平和社会地位肯定会有天壤之别,其情其景已可想见。
所以,在祝贺保良中举及弟的聚会上,李臣和刘存亮半醉之后,不免纷纷泪洒樽前。菲菲那天也喝醉了,当着刘存亮的面搂着保良又亲又笑,狎昵得相当过分。刘存亮虽然喝多了但神智尚清,虽然神智尚清但情绪失控,他几次想把菲菲从保良身边拉开,但菲菲不知因为醉了还是从不把刘存亮的权威放在眼里,怎么拉都照样粘着保良。她叫着保良的名字,夸奖保良真棒,夸保良比刘存亮强多了,还说保良你将来当上公安局长我可找你去,你不会把我忘了吧?保良你还找你姐吗,你将来放假我陪你找你姐去咋样?
刘存亮终于忍不住了,抬手给了菲菲一个耳光,还骂菲菲太贱。菲菲则绰起桌上的茶碗扔了过去,刘存亮低头闪避,躲开了眼睛没躲开额角。居然,茶碗没碎,刘存亮额角也没破,有惊无险。李臣和保良都上去拉架,把双方的身体拉开,却拉不开彼此的咒骂。那一顿饭闹得不欢而散,虽然都是醉酒撒疯,但也伤了双方感情。第二天菲菲酒醒后只记得刘存亮打了她的耳光,对刘存亮头上那块青肿的来历,则昏昏然没有记忆。于是她向李臣并通过李臣向保良宣布和刘存亮吹了,并且真的搬出了李臣和刘存亮合住的小屋。
在菲菲宣布与刘存亮分手的当天晚上,刘存亮来找保良。他打电话把保良叫出家门,就在保良家的门外刘存亮痛哭出声。保良闻出刘存亮身上又沾了一股子酒气,但言语好歹还算清醒。他说保良菲菲跟我吹了。保良说我听李臣打电话说了,菲菲可能也是一时气话,过了这段也就好了。刘存亮说她不是气话,她早想跟我吹了,因为她看上你了!保良吓了一跳:你瞎说什么!但刘存亮擦干眼泪态度真诚:真的,我不是瞎说,她就是看上你了,你比我有文化,比我有钱,比我漂亮,女孩还图什么!保良不知该说什么,没想到火能烧到自己身上。他结结巴巴想洗清自己:不是,存亮,你别误会,我跟菲菲……但被刘存亮打断:你要真喜欢菲菲,我就把她让给你,真的,咱们哥们弟兄多少年了,不能为一个女人坏了情份。我刘存亮是个重义气的好汉!女人,不算什么,三弟你要喜欢,拿去!
保良嘴笨,一通摆手:“没有没有,菲菲我是喜欢,可我……”
刘存亮不容他说完:“你喜欢,好,她是你的人了!”
保良不知怎么解释:“我不是喜欢,我是说菲菲那人不错,但我从来就没想过和她……”
刘存亮说:“三弟,二哥跟菲菲什么都没有过,最多搂搂抱抱亲亲嘴,菲菲还是干净的。你要喜欢她,我去跟她说,你要愿意上她,她肯定同意的,菲菲的心思我绝对摸得透。”
保良几个回合没有说清,有点浑身是嘴说不清了。他只好把父亲抬了出来:“我爸不让我谈恋爱的,再说我马上就要上学了,也不可能交女朋友。”
刘存亮又掉了眼泪,抽抽噎噎地说:“保良你真是熬出头了,你比我们爱学习,你爸又给你使得上劲儿,你这辈子算有着落了。李臣至少也有了合适的工作,我来省城这么久了,到现在还没地方找饭吃呢。”
的确,刘存亮不爱学习,又吃不了苦,家里也帮不上手,前途当然一片渺茫。他又不如李臣泼辣敢闯,能在夜总会那种地方如鱼得水,听说夜总会的经理有意思要提李臣当领班呢。
两周之后,当保良在父亲的护送下,在一片敲锣打鼓的欢闹中,穿着一身薪新的衣服走进公安学院巍峨的大门,踏上学院内笔直的林荫大道时,眼看着迎新生的标语彩旗迎风猎猎,平整的操场壮观坦荡,他兴奋喜悦的心里,竟忽然飘过一丝惆怅。他不能不客观地承认,在这座学府高墙之外的大哥二哥,还有喜欢他的女孩菲菲,肯定离他越来越远了。也许他们长大变老之后,很难再象过去一样,坐在那座废窑的窑顶妄论天下,聚在一个街头的餐馆一醉方休。
在保良十八年的经历当中,他只爱过母亲和姐姐这两个女人。
在这十八年的经历当中,保良接触的女性很多很多,比如他的老师和同学,比如他的邻居和街坊。但老师是老师,同学是同学,邻居是邻居,街坊是街坊,他在下意识中并没有把她们当做异性,除了母亲和姐姐,如果也除了嘟嘟和杨阿姨的话,保良生活中出现的女性,只有菲菲。
而菲菲对保良来说,不知因为什么,并没给他心动的感觉。也许因为他从认识菲菲的那 一天起,菲菲便是刘存亮的恋人。
菲菲对保良的仰慕,尽管并未激起保良的感动,却无意间唤醒了他对异性的好奇。被女孩喜欢的感觉竟是这样美妙,让人体味到男性的自豪!
在他走进大学校门之后,他也并不象其他男生那样,津津乐道于哪个系哪个班哪个女生的身材相貌,他更敏感的是哪个女生对自己有所关注,不知这种心理是否属于自恋类型。
学院里第一个关注他的异性留给他的印象自然最深,那是一个刚刚毕业尚未分配的干练的女生。那天她帮助总务处的老师给新生发放警服,保良试了好几个尺码的帽子才觉合适,那女生百试不厌的态度让保良对她有了好感,她在保良最终选定二号警帽时还眼神亮亮地说了句:“好帅!”让保良久久为之快意盎然。
这女生的长相和?( 河流如血 http://www.xlawen.org/kan/1471/ )
保良就坐下来了,坐在父亲对面,书包放在一边。
父亲开口,让保良意外的是,竟然还是老生长弹:“保良,考公安学院你现在准备得怎么样了,有没有把握?”
保良说:“在学呢。”
父亲继续着他那番不知重复了多少遍的教诲:“我和公安学院的刘院长说好了,只要你一过分数线,他们肯定收你的。爸爸在公安系统还是有一点名声的,所以学院里对你肯定是欢迎的,是重视的。你一定要加把劲,不要丢爸爸的脸。等将来你从公院毕业,爸爸也还可以找找领导,把你分配到刑侦部门去,去实现你的理想,这些爸爸都可以帮你。”
保良说:“噢。”
父亲停了一下,开始言归正传:“爸爸老了,身体又不好,马上该退休了。爸爸只盼着你考上大学,毕业后全力以赴地工作,所以爸爸身体再坏,也不能拖你后腿,不能让你以后每天放学回来或者下班回来,还得照顾我给我熬药做饭。”
父亲说到这儿,抬眼看保良,保良也看父亲。保良的无声无息让父亲感觉到压力,把对视的目光又回避开了。
“保良,爸爸想了很久,决定还是找个老伴,人老了总得有伴。你杨阿姨对爸爸很好,爸爸想和杨阿姨……当然还有你,还有杨阿姨的女儿嘟嘟,一起组织一个新家,你同意吗?”
父亲艰难地说完他的决定,然后看着保良,等他表态。父亲生性倔强,在家从来说一不二,一向处在指挥者的位置,他此时的惴惴不安是保良从未见到过的。也许今非昔比,母亲死了,姐姐跑了,现在的保良,是他唯一的骨肉至亲。
保良也看父亲,只看了一眼,他说:“同意。”
父亲点头,长长地出了口气,目光兴奋,说:“好,虽然这是爸爸个人的事,但爸爸还是应该征求你的意见。你大了,懂事了,以后杨阿姨和嘟嘟来了,你要象个大人一样,不要任性。嘟嘟比你小,又是女孩子,你多让着她一点,行吗?”
保良说:“行。”
父亲又点头,满意地点头。
父亲说:“好,那咱们出去吃饭吧。你把书包放回去。以后你的东西别象以前似的到处乱放。你自己的房间也经常收拾收拾,别总那么乱,让人家看了笑话。”
保良从沙发上站起来,拿着自己的书包,进了自己的房间。
保良进了自己的房间,按父亲的要求把床上桌上随意散放的东西一一收进抽屉,收进衣橱。过去他的房间都是母亲帮他收拾,姐姐也帮他收拾。姐姐和母亲都不在了,父亲也不大管,他懒惯了,房间就总这么乱着。
父亲在门外问:“保良,你收拾好了吗,咱们出去吃饭。”
保良说了声:“好了。”可他的嗓音忽然哑得几乎失声,他这才发觉自己已经泪流满面。
父亲的婚礼既隆重又简单,隆重是因为父亲做为全省知名的公安英模,所以省公安厅和公安学院都有级别挺高的领导到场祝贺,举办婚礼的那家酒楼的门外,停了好多辆挂公安牌照的警车轿车,场面上显得威风气派。简单是因为陆家在省城无亲无友,除了儿子保良,父亲几乎孤家寡人。杨阿姨那边只有一个姐姐,专门从广西赶过来的,算是新娘家的代表。杨阿姨在省城本来有些朋友的,但她毕竟是二婚,大人们的心理,似乎不愿张扬。也许还因为父亲不管怎么说也是个残疾人,走路一瘸一拐的,杨阿姨可能也觉得不甚体面。所以婚礼虽然租下了那家酒楼一个足以放下四张大桌的厅房,但主宾到齐只将将坐满了两桌。
保良看得出来,父亲很高兴,对娶到杨阿姨心满意足。杨阿姨是搞过文艺的,现在又在市里的园林局搞行政工作,场面上的礼数还比较周到熟练。那个婚礼上的主角,反而是她的宝贝女儿,高兴时大叫大笑,一句话不高兴了,又嘟着嘴要两个大人不停哄劝。父亲说嘟嘟怪不得叫嘟嘟,一嘟嘟嘴巴可真是好玩。嘟嘟说以后不许叫我嘟嘟,我有大名!来宾中一位年龄颇大的领导也喜欢嘟嘟撒娇的样子,问:你大名叫什么?嘟嘟说:我大名叫杨月娇!大人们都笑,说:唔,象个明星的名字,挺好挺好。
杨月娇?保良想,有多俗气!
来宾们送了新娘新郎不少贺礼,从毛毯到手表手机,多是家用或实用的东西,其中有一只爱立信的新款手机,还有一只很酷款的潜水表,父亲后来都送给了保良。那只潜水表是保良拥有的第一件奢侈时尚的装饰品,比权虎过去送给姐姐的那只伯爵表还要吸引人。这只其实并不值钱的时装表让保良高兴了好久,而且第二天就拿到李臣那里炫耀。
李臣找到工作了,他在市中心的焰火之都夜总会里当上了KTV包房的服务生,既挣钱又见世面。每月花三百元租一间地下室旅店的房间独住,花五百元供自己日常吃用,花三百元添置时髦的衣服皮鞋,还能剩三五百元存在卡中。在这种夜总会当包房服务生是没有工资的,全靠客人用小费照顾,干得好或碰上大方爽快的客人,一个月挣三四千小费并不太难。
不知是不是受了李臣“发财”的诱惑,刘存亮也退学到省城来了。和他同来的还有一个名叫菲菲的漂亮女孩。不管刘存亮自己怎么解释,保良很快就察觉出来,刘存亮还差两个月就不顾家长强烈反对,把寒窗数载马上就要挣到的中专毕业证书弃之不要,义无反顾地来到省城,多半是为了这个菲菲。
既然李臣这样一个只学过汽修专业的人,在夜总会干服务一个月也能挣到三千四千,那么刘存亮这个专学外事服务的,干这个岂不比他更加在行。
不管怎么说,“鉴宁三雄”在省城提前会合,对保良来说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尤其是现在,现在保良是多么多么地需要朋友!
现在,在杨阿姨和嘟嘟搬进他家以后,家里真的从此干净起来。但保良每次回家,一听见杨阿姨不停地在屋里和父亲说笑,听见他们哄劝嘟嘟的声音,他反而失去了家的感觉。他把母亲和姐姐的照片摆在自己床头,也难却心中孤独寂寞的侵扰,这时见到少年时代的结义兄弟,那种生死与共的友情立刻迸发出来,让他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地感受到朋友的重要与珍贵。
在这个世界上除了他的姐姐,与他最亲的人都来到了这座城市,他因此而对这个城市多少产生了一点归属感,不知不觉当中,认同了这里的一切。
刘存亮来到省城,他和他的女朋友菲菲,都在李臣包租的那间小屋里住下。在那种小旅馆里,旅客来来往往,人流五方杂处,男女同居没人管的。好在李臣和刘存亮是多年的兄弟,坐怀不乱的男儿本色,李臣还是有的。
菲菲长得不错,如果她不开口,不把那点从鉴宁带来的土腔俗调随意暴露,你也许会以为她是个在省城长大的本地女孩。特别是她在省城落脚的第二个月后,她已能迅速模仿出都市的各种摩登,从衣着到谈吐,都很有点那个意思了。女孩子的变化真是快得惊人,任何新的刺激都会让她们为之兴奋。对于菲菲来说,新生活的刺激除了大城市物质世界的繁华之外,还有一样,那就是刘存亮的这位眉清目秀的“三弟”。
第五章
在菲菲自小到大接触的男孩当中,保良是个另类。
保良面目平静,喜怒无形,长于倾听,短于倾诉,既不吝啬,也不辅张,既平易近人又神秘难测,既不象李臣那样满口脏话,也不象刘存亮那样“满腹经纶”,在“鉴宁三雄”中既象一个弟弟,又象一个实际上的中心。
而且,最让菲菲心动的是,保良从不主动和女孩亲热。
保良不仅对菲菲不苟言笑,他对所有女孩都是如此。他对女孩有着天然的挑剔,不象对同性那样宽容。
比如对嘟嘟。
和嘟嘟在一个屋檐下生活两个月了,他也没能和她建立半点兄妹之情。嘟嘟太任性了,每天的饭菜要按她的口味去做,每天看电视要按她的爱好换台。以前父亲在客厅里看电视的位置,也都由嘟嘟占了,父亲则坐了保良的位置。保良从那时起索性不看电视了,一吃完晚饭就回自己屋去,把整个晚上消磨在电脑桌前,上网发贴或玩儿“刀剑封魔”什么的。父亲以前一直严格控制他动用电脑的时间,生怕他玩物丧志误了学习,现在也只能放宽管理,由他去了,以平衡家里新的利益格局。本来嘟嘟看上了保良的这台电脑,好几次跟她妈吵着要到保良屋里来上网游戏,于是杨阿姨就跟父亲嘀咕。父亲反复权衡,最后决定花钱给嘟嘟买了一台更新型的电脑,没让嘟嘟侵犯保良的东西。但父亲后来还是和保良商量,让保良把那只爱立信的手机交了出来,理由是避免外界干扰过多,影响保良的毕业成绩。后来保良很快发现他那只心爱的手机随后就成了嘟嘟的掌上玩物,这件事让他气闷了很久,让他觉得自己在这个家里的地位,已经退至从属,已经无足轻重。
显然,父亲看出了保良的不快,保良在家越来越少言寡语,缺乏笑容。保良的情绪,明显破坏了这个新建家庭表面应有的欢乐与和睦。于是,父子之间便有了一场私下的交谈。
说是交谈,其实就是父亲利用杨阿姨带嘟嘟上街的机会,主动走进保良的卧室,对保良进行的一次严肃而又恳切的谈话教育。
父亲说:“保良,爸爸现在就剩你一个亲人了,爸爸全部希望都在你的身上,你说爸爸能不爱你吗。可爸爸年纪大了,身体不好,确实需要找个老伴照顾生活。爸爸也是人,也怕寂寞,爸爸也不能让你整天陪着爸爸,所以爸爸就找了杨阿姨。爸爸找杨阿姨,是征求过你的意见的,你是同意的。不管怎么说,你也看到了,杨阿姨对爸爸很好,现在爸爸的生活有人管了,身体也好多了。可两个家庭并成一个,生活习惯肯定不一样的,你可能不喜欢杨阿姨,不喜欢嘟嘟,可你是大人了,爸爸养你这么大,现在是需要你回报爸爸的时候了。爸爸只求你两件事,第一、你无论如何要考上公安学院,今后当一名尽职尽责的人民警察,干出成绩,把爸爸没有实现的理想给实现了。第二、你以后考上大学,按公院规定都得搬到学院去住,一星期也就能回来一次,和杨阿姨嘟嘟她们,不会接触太多。可你现在在家,能不能对杨阿姨和嘟嘟有个笑脸?你总板着脸不说话人家看了多难受。嘟嘟有点小性子,可她还小,又是女孩儿,又不是我亲生的,我不能说她太多,我只能说你,只能要求你让着她,就算是你为了爸爸受点委屈吧。你要是能对杨阿姨和嘟嘟好一点,就是对爸爸最大的支持,最大的孝顺。爸爸以后万一为了杨阿姨和嘟嘟骂你,你就忍一忍,我要求自己的孩子严一点,也是做给她们看的。你能理解吗?”
保良无言以对,他发现父亲还是很爱他的,他承认自己很多地方确实做得不对。他低头吭了一声:“能。”
父亲点头,看看保良的床头,又说:“保良,你能不能不把你妈和你姐的照片摆在这儿,你这样让杨阿姨和嘟嘟看了很不舒服,以为你是故意不接受她们……”
保良开口说话:“我想我妈、我想我姐,我连这点权利也没有了吗。”
父亲说:“这不是权利不权利的问题,我也想你妈,可你妈已经不在了,想也想不回来。杨阿姨现在天天给咱们做饭收拾屋子,爸爸有个头疼脑热她那么尽心尽力地照顾爸爸,可咱们这边老是把你妈的照片摆在家里,那这个家杨阿姨还怎么呆呀。人家给我带来幸福,我也得让人家幸福,我不能让杨阿姨和嘟嘟在我这里受委屈。你要是能理解爸爸,愿意配合爸爸,你就把你妈你姐的照片收起来,你要是不理解……那你就看着办吧。”
如果父亲是强迫命令的口气,保良可能会硬抗到底,可父亲最后这句话,说得老气横秋,有气无力。保良看着父亲起身离去的背影,他梗梗的脖子,那一刻也突然变得有气无力。
那天晚上保良收起了母亲和姐姐的照片,他把她们的照片从床头柜上拿下,从镜框里取出,压在了自己的床褥下面。
收起了母亲和姐姐的照片,保良更觉得这栋宽敞明亮的房子,不是自己的家,今后也不会属于自己。他那时也真心实意地盼着能尽快考上公安学院,然后好住到学生宿舍去,一个星期顶多回家一次,和杨阿姨和嘟嘟她们,什么习惯合不合的,眼不见为净得了。
那时候最理解他的只有李臣和刘存亮,还有刘存亮的女朋友陶菲菲。
但李臣每天在夜总会上夜班,白天要睡一整天觉。刘存亮忙着找工作,也没时间与保良共鸣。他这个学旅游服务专业的,在这类需要服务技能的行业中,却反而不如学汽车维修的李臣,能很快找到一份施展拳脚的职位。
唯一愿意,也肯花时间呆在保良身边,担任倾听者角色的,只能是那位刚刚相识不久的女孩菲菲。保良那时放学后总是不愿早早回家,总要在街上或者河边闲逛到天黑,菲菲便成了他的一个聊伴儿。保良几乎把自己的一切苦闷和思念,全都倾诉给了菲菲,直到听完菲菲充满同情的感慨与声援,心境才稍稍得以安定。菲菲还带他去了一家美容院,找那里的熟人在保良的左耳垂上打了一个耳洞,让保良把母亲留给他的白金耳环戴上。菲菲和美容院的师傅都说,现在男孩戴耳环可流行呢,更何况你戴这个不光图个时尚,也是对亲人的一份怀念之心。
保良戴着耳环回家这天父亲很不习惯地看他半天,想说什么却欲言又止。也许因为保良自觉地收起了母亲和姐姐的照片,现在戴上母亲留下的这只耳环,似乎不便再加干预。但晚饭后保良听见杨阿姨在客厅里小声跟父亲搬嘴弄舌,说现在正经人家的男孩哪有戴耳环的,保良又不是搞艺术的,突然戴这个左邻右舍准会背后议论。半小时后父亲果然敲了保良的房门,进来坐在保良的床上,半天才说:保良,你一个男孩子,马上就要考警院了,耳环这个东西都是女人戴的,你这样怪里怪气,人家警院还怎么收你。保良不看父亲,说:我上学校就摘了。父亲又闷坐了一会儿,什么都没再说,起身走了出去。
第二天,早上吃早饭,保良仍然戴着那只耳环。嘟嘟突然对她妈说:妈,我也要戴耳环。杨阿姨说:学生哪有戴耳环的。嘟嘟说:保良就戴了。父亲马上替保良解释;啊,保良一到学校就摘了。嘟嘟立即说:那我上学校也摘了。杨阿姨看一眼保良,说嘟嘟:先吃饭,回头再说。
保良匆匆吃完早饭,匆匆出门,他不愿和嘟嘟同路上学。他出门时听见杨阿姨在嘟嘟屋里训斥嘟嘟:人家有什么你非要什么,你妈没本事,买不起那玩意,你学点好行不行啊……保良听到父亲在劝,听到嘟嘟在哭。
那天傍晚,保良和刘存亮和菲菲一起,在东富码头附近的岸边闲坐。刘存亮还在为工作的事顾自发愁,而菲菲的关注点则依然在保良身上。她说保良你戴耳环帅死了,你们家嘟嘟小姐真是有福不享,要换上我,跟你好还来不及呢,哪还能跟你呕气呀,刘存亮说:那女孩才十五岁,生理上还没开窍呢,哪象你,十四岁就交男朋友了。十八岁都快二婚了。菲菲推搡刘存亮:我跟谁是一婚呀?刘存亮笑道:跟我呀!菲菲说:呸!那我跟谁二婚呀?刘存亮又笑:跟保良呀!菲菲的脸竟然红了,口中却立即接应:好,这是你说的,你别后悔就行。刘存亮这才哄劝菲菲:你瞧你,开句玩笑嘛,保良没急你倒急了。菲菲转眼去看保良,保良说:我现在啥也不想,只想好好考上公安学院,然后再把我姐找着。
菲菲说:“保良,考公安学院我帮不了你,找你姐我可以帮你一起去找,你找到哪里我陪到哪里,你打算到哪去找?”
保良望着眼前无波无澜的河水,河面上反射的夕阳却随风飘移,象他心里的思绪一样,一直流淌,却没有方向。他说:“我也不知道到哪儿去找,她跟着她的丈夫也许已经去了外省,也许再也不会回我们老家去了,更不会来这个地方。”
菲菲说:“也说不定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哪天你在街上正走路呢,突然碰上一个也戴这样耳环的女人,上来就和你抱头痛哭,就象韩国一个电视剧里演的那样……”
这只是菲菲的猜想,只是李臣刘存亮这些朋友的愿望,或者,只是他们的调侃。但无论是什么,毕竟说出了保良的梦境。人心都是善良的,都期待过程无论多么艰辛,结局都该团圆美满,如果把它设计成一部电视剧的话,那应该连保良的母亲都复活回来,一家人相聚甚欢,重返鉴宁那座美丽的小城,就在那座古堡似的砖窑旁边,面对昼行夜伏的鉴河流水,建起他们新的家园……
省城的鉴河与鉴宁的鉴河完全不同,两岸的风光景物很难比拟,但同样均速而下的河水却不断撩拨着保良的想象,让他不止今日地无数次想起家乡河畔的风吹云动……
岸边的路灯亮起来了,鉴河的水面沉入夜幕之中,到了不能不回家的时候保良怏怏走回家去。他没有吃饭,但一点不饿。
保良回到家时知道父亲病了,不是急病,而是血压又上去了。杨阿姨在厨房里给父亲熬着什么,嘟嘟一个人在餐桌上吃饭。保良走进父亲的房间问安。父亲心情显然不好,用不满的眼神盯着保良左耳的耳环,说了句:男不男女不女的,你能不能摘了!保良就摘了。父亲病着,他不想惹他心烦。父亲叹了口气,又说:你干什么去了,怎么总这么晚回来?保良说:我在学校补课。父亲的脸色这才慢慢平缓,不那么紫了,声音也心平气和了一些:保良,你能不能帮爸爸办个事去?保良说:什么事?父亲说:嘟嘟想吃汉堡包了,现在太晚了女孩子上街不安全,你能不能帮她买一个回来?
保良怔了片刻,点头说:行。
不止一次了,嘟嘟要吃什么,父亲都是再晚也出去给她买回来,酸梅汤冰淇淋什么的,还有让她越来越胖的巧克力奶昔之类。嘟嘟总是这么嘴馋,买回来也只是一句“谢谢爸爸。”一脸受之无愧,理所当然样子。也许父亲觉得杨阿姨也是这样照顾他的,也许因为嘟嘟很早就叫他爸爸了,所以父亲为嘟嘟干这干那,从没怨言。
父亲倒是从来不让保良去买,一是怕耽误保良做功课,二是不想加深他和嘟嘟的矛盾。只有碰到生病或者刮风下雨的时候,才会例外劳驾保良一回。
不过保良有时也能公允地自我平衡,杨阿姨来了以后,确实减轻了父亲的家务负担,买菜做饭之类平时大多由父亲来做的家务,现在都由杨阿姨为主承担。父亲在家里的笑脸也的确多了,身体状况也好于从前。甚至性格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至少对保良的性子比过去好了不少,过去保良要是敢戴耳环父亲肯定强迫他摘了,而现在,只要保良能跟杨阿姨和嘟嘟和平相处,父亲顶多唠叨几句,然后睁眼闭眼。
所以,保良也知道要尽量和她们搞好关系,有看不惯的地方就躲进自己房间。他在这个家里的地盘,一步步退缩在自己卧室的十几米见方之内,声音也必须限制在卧室的门里。过去他在家听音乐总喜欢把声音放大,有些曲子声音不大就听不出音箱该有的震憾感来,可现在他一把音响开大父亲就会敲门进来限制:嘟嘟看电视呢,你小声点不行!在父亲安排的不成文的家庭秩序中,嘟嘟成了家里的头号人物——因为嘟嘟是女孩,因为嘟嘟还小,也因为嘟嘟——至少相对保良来说——还有点客人的意味。
保良挺恨的,他在这个家里已被挤在边角,越来越不能象过去那样随心所欲,自由呼吸,大声喧哗。
保良第一次和嘟嘟吵架也是因为一只汉堡,那是一个周末假日,保良没睡成懒觉就让父亲叫起来去商场拉鱼缸去了。在那个周末之前,公安厅的领导找父亲谈了退休的问题。父亲的年龄已过五十八岁,身体又有残疾,再提拔肯定不现实了,按有关政策的规定,可以拿全薪光荣“内退”。父亲也就此和厅领导谈了“条件”:同意“内退”,但再次要求公安学院方面确认,只要保良的成绩达到了大学录取的分数,学院保证招收录取。厅领导也再次做了保证:陆为国同志是全省闻名的公安英模,他的后代子承父业理所当然,就是考不上大学,可以第二年再考,省公安学院的大门对陆为国的儿子将永远敞开!
父亲从此在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开始了退休的生活准备。买了鱼杆,学了麻将,又在客厅里选择了一个合适的角落,量好尺寸,去商场订了一只大号的鱼缸。保良和父亲租了辆小货车,把鱼缸拉回来安装在客厅里,灌好水,调好氧气泵,放进颜色不同形状各异的观赏鱼之后,杨阿姨也把烧好的一条大鲤鱼摆上了餐桌。
保良和父亲洗了手,保良在餐桌前坐下,杨阿姨摆好碗筷绕过餐桌去客厅看那一缸彩色 的鱼。父亲喊卧室里的嘟嘟过来吃饭,嘟嘟人未过来声音过来:“爸,我想吃麦当劳!”
杨阿姨走到餐厅门口,哄她女儿:“嘟嘟,快过来,今天妈妈做的是糖醋鱼,你最爱吃的,快来!”
嘟嘟仍未出来,仍喊:“我不吃鱼,我吃麦当劳!”
杨阿姨还想哄劝,哄劝其实就是把腔调拖长:“嘟嘟——”而父亲开口劝住了嘟嘟的母亲:“孩子要吃就让她吃吧,长身体的时候……我去买。”
父亲瘸着腿一歪一歪地走到自己的卧室去穿衣服,保良只好从餐桌前站起来,冲父亲说:“我去买吧。”
父亲看一眼保良,也许是看到了保良眼中的愠怒,于是不敢劳动儿子,息事宁人地说:“我去买,我正好没烟了,也正好想走走。”
保良冲嘟嘟的卧室大声说:“让她自己去买好了!她又不是没脚没腿!”
父亲想制止保良,但一时找不到适当词句。保良喊出第一嗓子,心中压抑的不满便失控般地决堤而出。
“她又不是什么大小姐,别人也不是她的佣人,干嘛要这么伺候她?干吗惯她这个毛病!”
嘟嘟终于从卧室出来了,一同出来的还有她气急败坏的叫声:“我又没让你买,你插什么嘴!你插什么嘴!你欺负女孩子算什么了不起,我才不怕你呢我告诉你!”
两个孩子一直各有不忿,父亲和杨阿姨谁都看得出来,但如此撕破脸皮大声争吵,在这个新家还是头回。父亲大声制止儿子,杨阿姨小声拉劝女儿,但无效,保良已经被嘟嘟的无赖激得面红耳赤。
“我爸腿有病你看不见吗!你不心疼我心疼!”
嘟嘟也喊:“我妈也有病,我妈凭什么要给你做鱼,凭什么要给你做饭,我妈做的饭你不许吃!”
嘟嘟眼泪快要汪出来了,保良头上也冒了青烟。他大步离开餐厅,不顾父亲的呼喊,从自己的卧室拎了件上衣便离开家门。他当时心里只有一句愤怒的誓言:我再吃你妈做的饭我是王八蛋!
当然,这事风平浪静之后 ,保良当天晚上还是回了家,第二天还是照常吃了杨阿姨做的饭。和嘟嘟之间虽然很久都不说话,但也很久没再公开对峙。嘟嘟显然也收殓了一些,再不当着保良的面指使父亲。父亲在保良的屋里也和保良做过长谈,批评保良对嘟嘟的蛮横态度。他对保良说:“嘟嘟不管怎样还叫我一声爸爸,你什么时候叫过人家杨阿姨一声妈妈,人家杨阿姨是来照顾我的,可你不也是吃人家做的饭。杨阿姨来以后你什么时候收拾过客厅餐厅,什么时候擦过一次地,还不都是杨阿姨干。我们不让你干这些活儿还不是为了你集中精力准备考大学,你怎么从来没对人家说个谢字!”
保良没和父亲分辩,他低头聆训,心情混乱。父亲说得不是没有道理,只是保良情绪还转不过弯来。他看得出来,父亲是离不开杨阿姨了。可他也不想承诺今后就把杨阿姨当做母亲。他知道由于他对嘟嘟的态度,杨阿姨并不喜欢他,虽然从不当面说他,但私下里也没少在父亲身边抱怨。杨阿姨从外形到内心,都与母亲无法比拟,相差太远,他很难违心地叫她妈妈。如果他叫她妈妈,在夜深人静的梦中,将如何与自己的母亲相见?
保良也看得出来,在他与杨阿姨母女的矛盾中,父亲更多地站在了对方一边。父亲现在不与保良冲突,很大程度是因为保良正处于高考的冲刺阶段。也许父亲明白,一旦保良考上了公安学院,无论是保良个人的心情和目光视野,还是他与杨阿姨及嘟嘟的接触时间,都会发生改变,原有的裂痕就会渐渐消弥,原有的矛盾就会慢慢化解。
高考的日子终于来了。
高考的第一天,父亲找公安厅的熟人,不知从哪儿借了一辆别克轿车,让司机开着,亲自送保良去了位于城北的考场。在保良考试的全程,父亲始终坐在烈日炎炎的街边,等着保良考完出来。杨阿姨虽然并不喜欢保良,但表面上还是全力支持,那几天炖鸡炖鸭,把保良的口味和营养,调理得相当周全。嘟嘟也看出这几日对保良和父亲来说,真的重要无比,所 以也闭气息声,不生事端。那几天李臣、刘存亮和菲菲虽然和保良没有相聚的机会,但他们之间的话题,总会提到保良的考试,都知道此役关乎保良一生的命运前途。
保良从小到大,特别是和杨阿姨母女组成新家之后,从没受到这样的重视,一下成了这个家庭关注和娇宠的中心,这种感觉让他觉得生活真好。他的这个新家,他的这个后妈,也是那么亲切,连嘟嘟那张胖胖的脸蛋,也能看出过去从未注意到的可爱与单纯。
还有他的父亲。
每当保良从考场出来,看到等在街边的父亲,看到父亲挤在陪考的家长当中,手里拿着冰镇的冷饮,翘首张望着考场的大门,保良就忍不住心中感动,两眼湿润。
考完之后,很久很久,保良与父亲一起,度过了等待的煎熬,就象一个囚犯在等终审的判决。那些天保良天天帮家里干活,买菜擦地清理院子,既是排遣焦虑,也是对家庭支持的一种回报。因为考试,因为回报,他和这个家庭的关系得到了缓和。他和嘟嘟也说话了,虽然都是些生活中必须的交流,但彼此的口气,都已变得亲切和客气。
等待是一种囚禁,是一种苦刑,在这期间父亲几次去公安学院打探情况,结果总是不甚了了。在这期间公安学院给父亲办理了内退手续,还搞了一个内退仪式。仪式很隆重,在仪式上公安厅的领导感谢了父亲为公安工作和学院建设做出的贡献,也含蓄地感谢了他能给年轻干部让出位置的高风亮节,并且再次提到了以前的许愿,只要保良分数过线,学院保证率先录取。这个保证在这个仪式上得到重申,多少有点正式承诺的意思,所以父亲很高兴,剩下的担忧只是保良的分数问题。分数高低父亲无能为力,只看天意了。
在父亲退休的一周之后,也许是八九天吧,保良记不清了。父亲去公安学院取回了他最后一批个人物品,茶杯毛巾和笔记本之类的。在回家的路上,父亲很反常地去了一趟菜市场,买了一条鱼,一只鸡,两斤鸡围虾,还有其它一些吃的东西。自从杨阿姨来了以后,父亲几乎从没独自上菜市场买过东西。父亲回家后把这堆鸡鱼虾菜放在桌上,保良刚要帮杨阿姨拿进厨房,父亲叫住了保良。
“保良你坐下。”
保良坐下了,他在父亲略显反常的脸上,猜不出祸福吉凶。
杨阿姨以为父亲要骂儿子了,回避地往厨房里走,还没走到厨房门口就听见父亲庄严的声音:
“保良,你考上了!”
好运和成功使人善良。好运和成功使人开朗,好运和成功让人不再计较一切前嫌后怨,一切过往的得失,连杨阿姨和嘟嘟这样曾被保良视之为敌的人,那些天也都变得慈眉善相。好运和成功也使人谦让和宽容,其实杨阿姨还象过去一样,有看不惯保良的地方就在父亲耳边嘀嘀咕咕,嘟嘟也照常撒娇懒惰支使父亲干这干那,但在保良眼里心里,一切都变得可以容忍,可以原谅。
保良后来知道,他的高考成绩其实并不理想,分数虽然过了大本的录取线,但过得相当惊险,相当勉强。而且,离警院的招生标准也有差距,但警院从照顾公安英模的后代考虑,还是破格录取了保良。可以说,保良今后人生道路的第一步,就是踏着父辈的功绩开始的。但无论如何,保良终于走进了他日思夜想的公安学院。
保良走进了公安学院,他的兄弟朋友和他同样欣喜若狂。但对于“鉴宁三雄”之间的关系来说,保良这一步就象迈过了一个界碑——李臣还在夜总会里做服务生,每日昼伏夜出,辛辛苦苦;刘存亮在一家小餐馆里当了一个星期的传菜员,某日和大厨吵了几句让老板开了,又重新回到失业状态,他们的未来究竟怎样,连他们自己也说不清楚。但保良就不同了,保良在省城有家,那是多好的一座院落,多好的一幢房屋,保良又考上了大学,而且马上就要穿上警服,保良的人生道路从此铺就,未来一片光明。站在公安学院的门口极目远舒,就能料想五年之后十年之后,保良子承父业,肩上有星有杠,管辖一方领土,而他的“大哥”“二哥”说不定还在哪个餐厅酒吧辛苦打工。那时人已半老,连这口青春饭也许都难保住,盲流到哪里都说不定了。十年后的“鉴宁三雄”,生活水平和社会地位肯定会有天壤之别,其情其景已可想见。
所以,在祝贺保良中举及弟的聚会上,李臣和刘存亮半醉之后,不免纷纷泪洒樽前。菲菲那天也喝醉了,当着刘存亮的面搂着保良又亲又笑,狎昵得相当过分。刘存亮虽然喝多了但神智尚清,虽然神智尚清但情绪失控,他几次想把菲菲从保良身边拉开,但菲菲不知因为醉了还是从不把刘存亮的权威放在眼里,怎么拉都照样粘着保良。她叫着保良的名字,夸奖保良真棒,夸保良比刘存亮强多了,还说保良你将来当上公安局长我可找你去,你不会把我忘了吧?保良你还找你姐吗,你将来放假我陪你找你姐去咋样?
刘存亮终于忍不住了,抬手给了菲菲一个耳光,还骂菲菲太贱。菲菲则绰起桌上的茶碗扔了过去,刘存亮低头闪避,躲开了眼睛没躲开额角。居然,茶碗没碎,刘存亮额角也没破,有惊无险。李臣和保良都上去拉架,把双方的身体拉开,却拉不开彼此的咒骂。那一顿饭闹得不欢而散,虽然都是醉酒撒疯,但也伤了双方感情。第二天菲菲酒醒后只记得刘存亮打了她的耳光,对刘存亮头上那块青肿的来历,则昏昏然没有记忆。于是她向李臣并通过李臣向保良宣布和刘存亮吹了,并且真的搬出了李臣和刘存亮合住的小屋。
在菲菲宣布与刘存亮分手的当天晚上,刘存亮来找保良。他打电话把保良叫出家门,就在保良家的门外刘存亮痛哭出声。保良闻出刘存亮身上又沾了一股子酒气,但言语好歹还算清醒。他说保良菲菲跟我吹了。保良说我听李臣打电话说了,菲菲可能也是一时气话,过了这段也就好了。刘存亮说她不是气话,她早想跟我吹了,因为她看上你了!保良吓了一跳:你瞎说什么!但刘存亮擦干眼泪态度真诚:真的,我不是瞎说,她就是看上你了,你比我有文化,比我有钱,比我漂亮,女孩还图什么!保良不知该说什么,没想到火能烧到自己身上。他结结巴巴想洗清自己:不是,存亮,你别误会,我跟菲菲……但被刘存亮打断:你要真喜欢菲菲,我就把她让给你,真的,咱们哥们弟兄多少年了,不能为一个女人坏了情份。我刘存亮是个重义气的好汉!女人,不算什么,三弟你要喜欢,拿去!
保良嘴笨,一通摆手:“没有没有,菲菲我是喜欢,可我……”
刘存亮不容他说完:“你喜欢,好,她是你的人了!”
保良不知怎么解释:“我不是喜欢,我是说菲菲那人不错,但我从来就没想过和她……”
刘存亮说:“三弟,二哥跟菲菲什么都没有过,最多搂搂抱抱亲亲嘴,菲菲还是干净的。你要喜欢她,我去跟她说,你要愿意上她,她肯定同意的,菲菲的心思我绝对摸得透。”
保良几个回合没有说清,有点浑身是嘴说不清了。他只好把父亲抬了出来:“我爸不让我谈恋爱的,再说我马上就要上学了,也不可能交女朋友。”
刘存亮又掉了眼泪,抽抽噎噎地说:“保良你真是熬出头了,你比我们爱学习,你爸又给你使得上劲儿,你这辈子算有着落了。李臣至少也有了合适的工作,我来省城这么久了,到现在还没地方找饭吃呢。”
的确,刘存亮不爱学习,又吃不了苦,家里也帮不上手,前途当然一片渺茫。他又不如李臣泼辣敢闯,能在夜总会那种地方如鱼得水,听说夜总会的经理有意思要提李臣当领班呢。
两周之后,当保良在父亲的护送下,在一片敲锣打鼓的欢闹中,穿着一身薪新的衣服走进公安学院巍峨的大门,踏上学院内笔直的林荫大道时,眼看着迎新生的标语彩旗迎风猎猎,平整的操场壮观坦荡,他兴奋喜悦的心里,竟忽然飘过一丝惆怅。他不能不客观地承认,在这座学府高墙之外的大哥二哥,还有喜欢他的女孩菲菲,肯定离他越来越远了。也许他们长大变老之后,很难再象过去一样,坐在那座废窑的窑顶妄论天下,聚在一个街头的餐馆一醉方休。
在保良十八年的经历当中,他只爱过母亲和姐姐这两个女人。
在这十八年的经历当中,保良接触的女性很多很多,比如他的老师和同学,比如他的邻居和街坊。但老师是老师,同学是同学,邻居是邻居,街坊是街坊,他在下意识中并没有把她们当做异性,除了母亲和姐姐,如果也除了嘟嘟和杨阿姨的话,保良生活中出现的女性,只有菲菲。
而菲菲对保良来说,不知因为什么,并没给他心动的感觉。也许因为他从认识菲菲的那 一天起,菲菲便是刘存亮的恋人。
菲菲对保良的仰慕,尽管并未激起保良的感动,却无意间唤醒了他对异性的好奇。被女孩喜欢的感觉竟是这样美妙,让人体味到男性的自豪!
在他走进大学校门之后,他也并不象其他男生那样,津津乐道于哪个系哪个班哪个女生的身材相貌,他更敏感的是哪个女生对自己有所关注,不知这种心理是否属于自恋类型。
学院里第一个关注他的异性留给他的印象自然最深,那是一个刚刚毕业尚未分配的干练的女生。那天她帮助总务处的老师给新生发放警服,保良试了好几个尺码的帽子才觉合适,那女生百试不厌的态度让保良对她有了好感,她在保良最终选定二号警帽时还眼神亮亮地说了句:“好帅!”让保良久久为之快意盎然。
这女生的长相和?( 河流如血 http://www.xlawen.org/kan/14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