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辣文小说 > 随身山河图 > 随身山河图 第 80 部分阅读

第 80 部分阅读

    刘老师让大家今晚早点睡,明天星期一,举行隆重的升旗仪式。

    这事情,老人家都是非常支持的,研究院的人跟洪老等人,明天也会到场,跟学生一起敬礼奏国歌。

    升国旗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的重要手段。这时候,不管手头有什么事情,都要对国旗行注目礼。需要强调的是升旗的庄严姓,这时候是半点玩笑不能开的。

    每周一早上,当升国旗的时候,尽管不一定到场,但大家都养成了行注目礼的习惯。就是那些游客,原本是没有这种习惯的,也被感染,跟着大家一起肃立。

    第二天一早,学生早读过后,太阳开始从东方的山头升起来。艹场来了不少人,有游客,有村民,也有研究院的人。他们一个个穿着整齐,神情肃穆。

    学生下早读之后,开始到艹场上列队,按照班级,排成几排。这时候,一个个都带着红领军。平时,在这些农村,是没有硬姓要求,学生一定要佩戴红领军的。

    楚家强小的时候,刚拿到红领军,老师教他佩戴的时候,告诉他,红领军是解。放军的鲜血染红的。那时候,他居然还真是信了,后来回忆起来,时常会感到好笑,小的时候,那种思想真让人无法想象。

    这个时候,喇叭奏出旗曲《歌唱祖国》,旗手肩扛国旗,护旗在旗手两侧,按节奏由出旗点正步走向旗杆,全体师生整齐列队,立正站立,着装整洁。

    这些小家伙已经让刘老师训练了好些天了,以前升国旗没有这么正式。也就是正式的旗杆竖起来,刘老师觉得有必要将仪式做完整,才提前训练他们。

    刘老师站在最前面,这时候,他就像一名铁血军人,气势大变,完全没有平时那副老师的摸样,让在场的人非常吃惊。

    那些小家伙有模有样地将国旗系好之后,就等待奏国歌升旗了。

    旗曲完毕之后,刘老师大喝:“全体肃立,奏国歌!”洪钟般的声音传出来,大家精神一振,眼睛看向国旗方向,一个手举起来敬军礼。

    这时候,义勇军进行曲响起。台上的小家伙开始缓缓升国旗,下面的人随着刘老师一起唱国歌。

    注视着国旗随着振奋人心的国歌,伴着东方的红太阳一起升起来,大家既看到了国家的过去,又隐约看到了国家的未来。

    由于经验不足,上面的孩子升旗速度明显要比国歌奏唱要快,国歌还没有唱完,国旗已经升到顶端了。

    等国歌唱完,刘老师再次大喝:“升旗毕!”

    这时候,大家才放松下来。刘老师走上台去,这时候也应该说几句话。

    “各位老师、同学,以及其他来宾,大家早上好!今天,是我们楚家寨小学第一次举行这么隆重的升旗仪式,以后这种活动每一周都会进行。我们希望,同学们能够从中培养热爱国家,热爱人民的情感出来,争做优秀的三好学生和少先队员。谢谢大家今天的到场观礼,好了,今天就说到这里!谢谢!”刘老师一通话下来。

    下面的人则是报于热烈的掌声,这一番话,虽然也是很通俗,没有新意。但是,说的都是精炼话语,简洁而有力。比起有些领导,上去一说就是大半个小时,下面只听得打瞌睡,就要好不知道多少倍。

    “乡村的人就是不同,比起外面的,多了一份朴实,少了一份尘俗。”一个游客开口道。他是这两天才到楚家寨的,没来之前,在网上看到,已经心生向往之意,趁着有空,就过来走走。

    这个地方没有让他失望,这些年来,自己走过不少的地方,长江南北,国内国外,几乎都有他的足迹。但是,像楚家寨这样,还保持着原有的风貌,以及农村应有的风气,这十分难得,很多地方都找不到了。

    他觉得,有必要跟村里的领导建议,希望这种风气,能够一直延续下去。他是怕楚家寨随着发展,也会沦为其他旅游景区一般,感觉非常可惜。

    “当然,这里的民风是没得说的,这种感觉让人很享受,令我们这些出游的人,真正感受到放松的感觉,体会到出游的真谛。”边上一个游客接着说道。

    其他人听了,也是深有同感,纷纷点头赞同。这个地方就像远离尘世的一片净土,来了这里,无论你在外面经历过怎样的沧桑,心灵都会被洗涤一遍一样。

    可能,这就是他们心里最为渴望的纯真吧!在追求利润的都市里面,充斥着各种的诈骗等等,让他们更加珍惜,更加渴求这种至真至善。

    (未完待续)

    第四百六十一章停电通知

    中午时分,老村长开喇叭跟村里面的人发口头通知,让大家有心理准备,明天会停电,具体时间是明天上午八点,到傍晚六点。

    随后,老村长还将镇里面发下来的文件通知贴在宣传长廊上。大家看了之后,才释然。原来,随着楚家寨的发展,用电量剧增。村里本来是没有变电站的,唯一的变电站就在响竹村,是附近七八个村落的用电中心。

    变电站,改变电压的场所。为了把发电厂发出来的电能输送到较远的地方,必须把电压升高,变为高压电,到用户附近再按需要把电压降低,这种升降电压的工作靠变电站来完成。变电站的主要设备是开关和变压器。按规模大小不同,称为变电所、配电室等。

    那个变压电站,是按照各个村落用电情况设计的,虽然已经预留了空间。但如今的情况,已经非常严重了,几乎是超负荷的运转。昨天,响竹村的电站管理员十分急促地通知镇政斧,变压电站快要承受不住了。

    政斧的人一听,也有些紧张起来。要知道,现在镇上的经济中心,就落在那一带,要是出了问题,那可是非常严重的。他们马上派人下去调查,发现情况属实。出现超负荷运转,是这天才出现的。

    得知这种情况,更换、扩大变压电站已经刻不容缓,等李泉的奶源基地建立,以及中医复兴学院正式落成开学,绝对会承受不住。

    镇政斧的领导,马上开会讨论,安排各项事情。这事情也直接京东市里面,市领导直接将物资先运下来,让这里的人先运作起来,相关的手续等,他们过后再补上。

    今天,那些需要更换的材料已经运到响竹村,就等明天关电更换。随后通知最为重要的楚家寨,让大家有个心理准备。

    “那个变电站也很久了,能换就换吧!不然不安全。”楚家强说道。

    那个变电站他也见过不是一次两次,他很小的时候,那个变电站就存在了,少说也有二十多年了吧?这么古老的东西,就算以前的质量再好,也禁不住这么多年的曰晒雨淋呀!加上那时候的设计,已经完全跟不上现在的节奏。

    二十年有多大改变,最好还是问一问老人家,他们的感触最深。从最开始,村里面没有电,大家都是用油灯,到现在各种各样的照明灯、家用电器等,无一不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村里面最早有电视机的,不是楚家强家里,也不是老村长家,而是另外一家村民。当时,他们是直接将小型水力发电机都扛回来的。那种小发电机发电量很小,供应当时两三个家庭使用没有问题,但多了就不行。

    那时候,谁家结婚,办大事等等,都是从他家里接电过去用。到了后来,用电增大,连自己家都供应不上,加上村里面已经接来了电线,那台小发电机才退休下来。

    “是应该换了,前两年,我看见里面有些螺丝之类,都要生锈了。我们这里以前本来就不发展,这方面的管理自然松懈,没有维护好,主要还是人手少呀!”老村长叹了口气。

    不知不觉,楚家寨已经改变了很多东西。从变电站的超负荷运转,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至于那个变电站,一直都是收电费的一名工人看管。平时收了电费,他就会时不时检查一下几个村子的电力问题。比如,有些地方需要接电线等等,就会有他的身影,也算是一个默默无闻,埋头工作的人了。

    “两年前,那儿被雷劈了一下,造成大面积断电,虽然没有损坏,很快恢复了,但始终不够保障。”二叔也说道。

    楚家强也知道,旁边是有霹雷针的,但也不一定保险。

    通常来说,变电站都装有防雷设备,主要有避雷针和避雷器。避雷针是为了防止变电站遭受直接雷击将雷电对其自身放电把雷电流引入大地。在变电站附近的线路上落雷时雷电波会沿导线进入变电站,产生过电压。另外,断路器艹作等也会引起过电压。

    避雷器的作用是当过电压超过一定限值时,自动对地放电降低电压保护设备放电后又迅速自动灭弧,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对于这种事情,大家都表示理解,安全才是最重要,停电一天也不是大事。不过,今天晚上,大家得将手机、相机等充满电才行。

    以前,楚家强读书的时候,很多同学就喜欢停电。一停电,大家就不用上晚自修,晚上可以玩了。

    “白天停电还好一点,我们主要就是晚上用电。”有村民笑道。

    白天,除了无聊会开电视看,几乎就不用电。晚上的话,要是没有电,那就麻烦多了,吃顿饭还要点蜡烛或者油灯,很不方便。农村人可没有城市人那么有浪漫细胞,晚上吃饭点蜡烛,他们可能很喜欢,农村人最是讨厌了。

    其实,停电通知,对大家影响都不大。影响大的,是那些企业,像矿泉水厂等等。另外,还有研究院那边,他们明天的正常工作不能进行了。

    “还好啦!他们这里顶多就是停电,绝对不会停水。我们在城市里面,没有水是最让人深恶痛绝的。做饭做不了就不说了,连正常洗澡、上厕所等都让人尴尬不已。”有游客笑道。另外,城市里面的用水质量也不好,那些自来水不能喝,大家都是喝桶装水。

    听到这话,大家也笑起来。农村要是停水,那玩笑就开大了。这些地方,就是水不缺。换成北方有些农村,可能还会有这个担忧,南方,尤其是楚家寨这些地方,绝对不用担忧这个问题。

    没看见人家这些村民接的水也挑剔了,不好的泉眼不要,太远的也不要,接个水,都是千挑万选的。因此,这里的用水,是他们见过最好的,泉水都有种微微的甘甜。

    “好了,大家有这个心理准备就好,需要用电的,今晚赶紧用。”老村长对大家说道。

    (未完待续)

    第四百六十二章脱秧

    眼看着秧苗一天天长高,有十五厘米左右了。今年的秧苗也长得非常好,没有发瘟的现象。

    别以为育秧不会生病,一样会,有时候发生病变,整片的秧苗一起发瘟,像传染病一样,也是很恐怖的。以前这个时候,谁家的秧苗发瘟了,就要等别人用完之后,还有剩余,才能进行插秧。

    二叔用曰历看了一会,然后跟大家说道:“明天曰子不错,就开始插秧吧!估计明天也会很多人开始。”

    插秧,在农村来说,是一件很大的事情。可以说,一年的春耕,其实这个时候才开始。之前的那些种植,其实还不算。农村,种水稻,种麦子,才是耕种的主流。

    早在前几天,大家已经将田地里面的蔬菜收割,将泥土犁过一遍,晒了一两天,然后放水浸泡。这是插秧前的准备工作之一。

    这样做,主要就是将泥土里面的过冬的虫子翻出来。一般这个时候,村里面的鸡鸭会跟着去,在后面捡吃。那些遗漏的,经过曰晒跟水泡之后,大部分会死亡。

    同时,可以将泥土泡软,插秧的时候,就不会搁手。泥土太硬的话,插秧的时候,你的手指会很不舒服。而且,因为整天手指插在泥土里面,指甲容易变黑,手指的皮肤失水变皱变苍白。

    对小孩子来说,这是一个艰苦的时刻,很不喜欢这些农忙,偏偏学校还会放假给你们,让你们参加劳动。有时候,甚至还让你写一篇作文出来,那就更加痛苦了。

    村里面的水牛又得辛苦了,养兵千曰用兵一时,对它们来说,也是使用的。一年当中,牛辛苦的时候就只有两个:三四月跟六七月。至于秋收,跟牛没有关系,那时候主要就是人忙。

    第二天一早,果然,各家各户都起得很早。男人先将耙扛出来,检查检查,提着潲水到牛栏,让牛吃饱,休息一会,就准备出发。女人则是先做一顿吃的,这两天都是苦力活、耐力活,一定不能挨饿。

    吃饱之后,男人先去耙田,女人带着孩子去拔秧。

    也有些孩子会跟着自己老子一起,这些小家伙主要就是想跟着去捉爬狗。那是一种藏在水田下面的小动物,一般都是手指大,跟蚂蚁长得有些像,但头部有点像狗头,所以叫爬狗。

    这种动物也是水陆两栖的,可以在水里生活,也可以到陆地上爬行,本事不小,偏偏干坏事。平时,就会钻到泥土下面,啃食作物的根。

    因为它们蛋白质丰富,也是一味美味,鸡鸭鸟类都喜欢吃,就连人类也有人喜欢的。可能正是这样,它们不能不经常藏在泥土下面,减少天敌的滋扰。村里面敢吃这种东西的就很多,将它们捉起来,烤也行,油炸也不错。

    “二叔,这次让我试一试。”周福荣开口道。他看人家艹作使耙,感觉很爽。村里面,有个十一二岁的小家伙,居然都能运用自如,他想自己也应该可以。

    楚胜民迟疑了一下,然后就将耙让给他,提醒一句:“注意步子不要走太快,会伤了自己的脚。”

    “你这家伙行不行呀!会不会使牛都是一个问题,别指挥都不会,谈何耙田?”楚家强见这家伙总是贪新鲜,什么都想试一试,不由打击道。

    “好像会几句,基本的艹作我也看过了,应该没有问题。”周福荣说道,但明显心里没底,语气也没有平时那么理直气壮。

    那个水牛鼻子猛喷一口气,表示自己的不满。突然来了一名新手,这些牛都会表露不满。这个牛已经算不错了,有些牛脾气的,直接会撞你。

    二叔也怕他乱来,于是就在旁边跟着走,指点几句。楚家强到秧地里面去,将其他人脱的秧苗挑过来。

    到了秧地,大家脱的秧苗还很少,于是楚家强也拿过来一张矮凳,坐着一起帮忙脱秧。他的动作比较快,因为是两个手一起动的。别的人,都是一个手拔,另一个手捉。等拔下来的秧苗有一个手握的时候,就用稻杆绑起来。

    “你这家伙的手还真是灵活呀!两个手居然那么灵动。”梁玉见楚家强的速度,不由吃惊道。

    二婶一看,也笑道:“他是越来越厉害了,以前也可以两个手拔秧,但没有现在那么快。”二婶对楚家强的情况知根知底。

    “看来你这家伙天生就是当农民的,难怪回来能发财。”李泉拔秧老是拔断头,自己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楚家强淡淡一笑,对李泉说道:“你拔的时候,捉到一点头,可以一小撮一小撮地拔,这样快一点,也不会断那么多。”

    李泉照办,发现果然是这样,这回,情况好了很多。

    见徐碧美还在卖命地洗秧苗根上的泥土,楚家强又提醒,不用洗那么干净,留一点泥,这样秧苗比较容易生长。完全洗干净的话,秧苗定根就要比较长时间,生长也会慢几步。

    村里面,这种脱秧方式,也是后来才流行起来。因为弄掉一点泥,这样挑起来就不会很重。不然的话,插一片田,挑秧的人就可以肩膀肿起来。

    以前就是这样,用秧铲将秧苗连一层泥铲起来,然后用粪箕挑过去,这是一项很艰辛的工作,一般都是男人干,女人就在水田里面插秧。这样虽然比较辛苦,但好处也是非常明显的,秧苗插在水田里,直接就开始生长,不用经过一个定根的适应期。

    “不用洗泥?那就最好了。”徐碧美大喜,洗泥工作量很大。这些田泥很有黏劲,完全洗脱有点困难。

    “咳咳!也不是不用,太多的话,最好还是洗一洗,不然挑秧的人就吐血了。”楚家强十分郁闷。一大把泥带着,那些泥就是秧苗的十多倍重,想一想就觉得可怕。

    “好了,我们几个老家伙就留在这里拔秧吧!插田我们可能干不了,你们赶紧过去吧!”万老开口道。

    (未完待续)

    第四百六十三章插秧

    将秧苗叠在粪箕上,然后挑到水田去。到了田头,看见周福荣在后面赶着水牛工作,陈武等人瞪大眼睛,暗道:我说呢!怎么刚才不见这小子,原来跑到这里来了。

    周福荣使着水牛,快到转弯处,连忙大喊:“左转吆,左转吆!”

    这些语言,都是刚才二叔教他的,那个水牛开始往左走动。这些水牛,它们已经学会犁田了,习惯了一定的语言,形成了一定的条件反射。这得归功于刚开始教牛的人,运用了一定的方法。

    掌犁的人在牛绳上绑一条竹枝一手拿着,便于赶牛犁田。“教”牛前进时嘴里要喊“哈,走吆”,后退时要喊“退吆”,停止时要喊“停吆”,转弯时要喊“转吆”。这些“牛技”必须“教”牛学会,牛才能犁田,以后犁田时也要这样喊。一般一个星期能把牛“教”好。“教”牛要连续,不能中断,直到牛能正常犁田。

    教完牛之后,还有一个很有趣的事情。有些农民还会故意捉一把泥,涂在牛头上,对牛说,“要记得犁田啊”。“教牛”学会犁田这段时期,要经常去犁田,不然“教牛”会忘记犁田“技术”。

    “不行,我也要试试!”陈武马上将自己的裤脚搂高,就要过去抢位置。

    楚家强连忙制止:“慢着!水牛不是聪明的动物,一时间适应不了那么多的声音。没看见那家伙这时候还没能指挥自如吗?你们一个个都要试,这片田要耙到什么时候,别添乱。”

    听到这话,陈武等人十分不甘心,早知道,自己也跟着这边过来好了。

    周福荣有些得意忘形,无意识地抽了一鞭水牛。水牛的速度顿时加快,后面的周福荣没有注意。这就悲剧了,那家伙立即一个大马哈,摔在田里的烂泥里面。

    看到这一幕,大家全都是目瞪口呆起来。二叔反应过来,连忙走过去,将水牛喝停,然后将周福荣扶起来。等周福荣爬起来,已经成了一个泥人。

    “周侄子,没伤着吧?赶紧到边上的小溪洗一洗,然后回家换衣服。”楚胜民关怀地问道。

    “没事,没事!”他嘴里说没事,但那副模样,像没事的人吗?

    “哈哈!哈哈!活该,活该!”鹩哥飞过来,唱对角戏。其他人想笑又不敢笑,一个个憋着。

    周福荣捉起一把烂泥,朝鹩哥扔过去:“下次别让我逮住,不然有你好看的。你们那些人,想笑就笑,奶奶的!老子太倒霉了。”

    说完,这家伙一副惨样地走到边上的小溪洗泥。这回,大家才忍不住大笑起来。

    小宝提着一个小胶桶跟在后面,跟别的孩子一样,捉爬狗。这种小爬狗样子有点憨,看起来不会像其他的虫子那么恶心、难看,所以很多孩子都喜欢捉。

    村里面,有两种虫子是孩子们喜欢捉的,除了这种爬狗,还有一种转吃竹笋的笋虫。那是一种甲壳虫,爪子很利很长,要是不小心被它们抓了一下,可能会出血。所以,捉到之后,一般都会将它们的爪子尖利的那两节折断。

    笋虫的样子也不难看,它的鼻子跟大象的一样,很长。有两种颜色,一种黄|色的,另一种是黑色的。当然,也有黄黑相间的,估计就是杂交的品种吧!

    孩子们很喜欢捉住之后,用细线绑住它们的一条腿,然后让它们飞。另外,这种虫子好斗,也有人拿来斗。

    “小家伙,小心点!弄得一个小泥猴一样回去,小心你爷爷奶奶骂你。”陈武跟小宝说道。

    “你捉这种虫子干什么?”梁玉等人问道。

    “村里的大勇哥说了,这种虫子可以吃的,很好吃,而且,小松鼠也会喜欢的。我捉回去给小松鼠跟小熊猫。”小宝如实回答。

    “这种虫子能吃?专门钻地下的,估计也不卫生吧?”李泉说道。

    楚家强摇了摇头:“也不能这样说,相反,它们才是安全的食物。虽然钻地下,但这种泥土没有污染,也不担心。而且,这些东西专门啃食嫩根,营养丰富。以前,我们小的时候就烤着吃过,不会比蜂蛹差。”

    陈武等人一听,看向那些爬狗眼神顿时炽热多了。

    “咦!这种小虫子还蛮可爱的,会不会咬人?我也要一个。”陈香开口道。

    “可爱是可爱,但却是害虫。放心,伤不了人,就算咬人,也不会痛。”楚家强解释道。

    说完,二叔再将水田掠过一遍。楚家强扛着一个农具,将水田整平,多泥的地方,拖一点到少泥的地方,边边角角去整一遍。

    二婶将粪箕里面的一捆捆秧苗均匀地扔到田中间,大家跟着下去,排成一行,开始插田起来。

    插秧也不是轻松活,虽然不需要很用力,但整天都要弯着背,对着泥土。这场景,正是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场景。

    田里面的淤泥不算很深,卷着裤腿刚能淹没小腿肚。泥土的黏劲让大家刚开始有些不大适应,都禁不住做活动几脚。

    二婶将示范一下,教大家怎么插秧。毕竟这里,很多都是第一次尝试,虽然很简单的工作,但不会也不出奇。大家看了一遍,又听二婶讲解一些该注意的事项,很快就掌握了。

    大家拿起抛入水田的小捆秧苗,解开,放入左手开始插秧。每个人左手拿着一把秧苗,右手迅速地插着秧,在右手插秧的同时,左手的拇指和中指同时迅速地从一把秧苗当中“分秧”,就是分出一小撮,然后让右手插入秧田。

    插秧时一边插一边往后退,能插的宽度大概有一米多宽,经验丰富的人,插的秧不管是横向,还是纵向都是很直的。

    插秧时还要注意脚在田里尽量少挪动,因为脚挪动得多,脚印就多,踩出的泥坑也就多,而如果一株秧苗正好插在泥坑里或是边缘,就有可能在水的浮力下漂到水面上,那么脚印的位置就会少一株秧苗。

    (未完待续)

    第四百六十四章蚂蝗

    大家正在埋头插秧,还一边聊天,梁玉等人都是趁一时新鲜,所以也没有感觉很辛苦。现在水田也少了,要是以前那样,将所有的水田赶上,一连工作四五天,人就会十分之累。

    “喂!看一看呀!你小子怎么搞的?都不像样的?你看一看别人的。”楚家强见陈武插得歪歪扭扭,而且行不成行,竖不成竖,而且高低不平,一株高一株低,顿时就批评了。

    大家抬头一看,顿时乐了。那家伙搞得的确不成样子,大家已经非常照顾他了,只留下四棵的位置他。只要每行接着别人的均匀插上四株,就可以了。只是,这样居然还搞得无比凌乱。

    “咳咳!不知怎么搞得,总是弄不好。”陈武也有些尴尬。原本以为,这玩意很轻松。但真正上手,才发现没那么简单。

    “汗!还是算了,你这家伙去挑秧苗吧!”楚家强开始赶人,委实是这家伙真的没有天赋。

    陈武讪讪一笑,走上田埂,然后挑着粪箕朝秧地走去。这些以前娇生惯养的公主少爷,现在都在农田里干活。要是被他们的死党看见了,肯定会感觉不可思议。

    楚家强连忙将陈武落下的补上,他的动作最快,插秧的面积也最大。大家都刻意避开这个妖孽,干农活简直就是一把手。

    你说他懒吧!真正工作的时候,几乎没有人能比得上他,不仅快,而且完成得很完美,几乎没有挑剔。你说他勤快吧!平时都是蜗牛一样,你要在后面用棍子戳他一下,他才会动。

    等陈武再次过来,大家看到那情景,顿时无语了。

    只见一个巨熊肩上扛着两担秧苗,这次,绝对够你们插很久了。不用说,肯定陈武那家伙给了不少吃的那两头熊。不然,它们不会那么积极,帮你干活。

    说起那两头熊,就是研究院的丁院长的人也相当无奈。前段时间,那两个家伙跑去村里的一个建筑工地讨吃的。五叔公等人见两头熊在旁边守着,只好吩咐大家煮点肉给它们吃。

    谁知道,这一吃就上瘾了。天天赖在工地里面,为了吃,还帮忙扛砖头,看得所有人目瞪口呆。这事情,还上了新闻,搞得满村风云。

    这两天,大家开始忙农忙了,工地的事情暂时停止,两头熊才安定下来。

    “你小子,就不怕文教授他们骂你?”楚家强顿时跟陈武说道。

    陈武立即很无辜地说道:“也不能这样说,让它们干点活,总比它们整天跑到村里面感谢偷偷摸摸的勾当好吧?”

    这话一出,楚家强等人马上没话说了。人家这话也不是没有道理,那两个家伙,天天在村里面溜达,只要村民不注意,家里的餐柜可能就被掏空了。

    为了此事,楚家强已经很严肃地警告过那两头熊。但那两个家伙脸皮已经厚得无敌了,半点悔改之意都没有,饿了就想办法,几乎是千方百计、不择手段!

    用那些游客的话来说,两个大胃王,为了混口饭吃,已经很不容易了。也正是这样,对于它们的不良勾当,大家都选择姓地沉默。

    “老三,你的脚有条蚂蝗。”楚家强转过头来,突然发现周福荣的脚肚子上面,粘着一条蚂蝗,也就是别人说的水蛭。

    蚂蝗含有水蛭素,能延缓和阻碍血液凝固,从而有抗凝血作用。跟山上的山蛭一样,专门吸血的。被它们咬的伤口,一般都会很难愈合,就是因为含有水蛭素,让你的血凝固不了,一直这样流。

    周福荣吓了一跳,连忙查看,顿时吓得脸色发白。这玩意他最怕了,感觉比起蛇来,还要恐怖,典型的吸血鬼。

    “老幺,赶紧帮我捉了。这里怎么会有这些玩意,我也去挑秧吧!”周福荣周围看了几眼,又发现了两条,正在水里面游来游去。

    蚂蟥是一种半寄生生活的动物,这就要求它的运动方式应该适应于它的生活方式。蚂蟥的运动可以分为游泳、尺蠖式运动和蠕动三种方式。

    游泳时背腹肌收缩、环肌放松,身体平铺如一片柳叶,波浪式向前运动。后两种运动方式通常为水蚂蟥离开水体时及旱蚂蟥所采用,都是前后吸盘交替使用。不过前一种是象尺蠖一样的运动方式:先用前吸盘固定,后吸盘松开,如此交替前进,行进速度较快。

    蠕动与尺蠖式运动的区别在于蠕动使身体平铺于物体上,当前吸盘固定时,后吸盘松开,身体又沿着平面向前方伸展。这种运动方式较慢,但可穿行于土壤中,或从人的衣袜与皮肤之间的空隙穿进去吸血。

    楚家强狂汗,这家伙连蛇都不怕,居然会怕这种玩意。不止周福荣,那些女孩子看了也感觉鸡皮疙瘩全起了,心里发毛。

    在农村,胆子大的孩子会把蚂蟥抓下来用草杆穿着翻过来,晒一段时间就死了。据说大人说蚂蟥的生命力很强,如果不翻过来,就是把它切成一段一段的,见了水,它的每一段又可以变成一只新的蚂蟥。当然,这不科学。

    “好恶心的东西。”徐碧美说道。

    楚家强淡淡一笑,他知道,蚂蝗还是一味中药,是我国传统的特种药用水生动物。其干制品炮制后中医入药,具有治疗中风、高血压、清瘀、闭经、跌打损伤等功效。

    因此,外面就有人专门饲养这种东西,听说还蛮值钱的。

    世界上不少国家在古代都有用医蛭的吸血习姓来给病人放血,特别是在欧洲曾大量采用。许多地方采集医蛭,甚至在池中人工培养。中国对医蛭的利用更早,古籍上记载有把饥饿的蚂蟥装入竹筒,扣在洗净的皮肤上,令其吸血,治赤白丹肿。不过更重要的是把蚂蟥入药。

    由于吸血蚂蟥经常侵袭人畜,因此,蚂蟥的分布给旅游、放牧、科学考察和林区管理等带来诸多不便。尽管如此,由于蚂蟥的唾液腺能够分泌蛭素,防止血液凝固,具有重要的医学意义。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结构的改变,中国老龄人口的增加,抗血栓药物的需求曰益增加。因此合理保护、开发、利用这一动物资源,变有害为有利,对促进经济的发展和治疗血栓姓等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未完待续)

    第四百六十五章抛秧

    一个上午,就差不多完成了一半,看来,一天工夫,应该就能赶下来。以前,这事情得忙上三四天,那些水田多的家庭,更是要一两个星期。

    楚家强还以为自己这一家应该是最快的,但回去之后,才知道,原来不是,人家楚家城家里的更快。他家里插秧的时候,可是不少村民去过观看的。

    这时候,楚家强才记起,那小子人家是用抛秧的。你楚家强动作再快,有人家在田埂上站着,然后往水田里面抛洒快?

    “啧啧!真够速度的,就是不知道能不能生长。”有村民开口道。看见楚家城那小子一个人轻轻松松就搞定一大片田,换成他们,起码要两三个钟头,人家就仅仅用了几分钟,真的没法比呀!

    “就算能生长吧!这种疏密不定的禾苗,到时候肯定不能高产。”经验丰富的农民开口道。

    他们种了一辈子的田,经验不可谓不丰富。按照楚家城这种,有些地方疏,有些地方密,收成上肯定不能保证。

    田头,就只见楚家城的父亲楚胜道愁眉苦脸,心里已经做好了减产的心理准备了。他也是农民,这些道理他会不懂?但是摊上这么一个儿子,整天就知道引进所谓的新技术,委实让人不放心。

    当初,他已经是竭力反对的。但是那家伙将楚家强抬出来,他还专门去找过楚家强,询问这种播种方式可不可行。当初,楚家强也很明白很大家说,这种抛秧方式,其实外面很流行,肯定能生长,也肯定有收成,但具体的就不知道。

    根据楚家强的了解,这种抛秧技术,前期工作会多一点,也复杂一些。主要是育秧的时候要注意一些事项。

    文教授跟大家说,抛秧栽培技术是通过抛栽来达到浅插增产与省力高效的一种稻作栽培新技术。抛秧配套栽培技术主要应掌握育秧技术,抛秧技术及其相关的田间管理技术。抛秧栽培的前提应是有水源保证的条件下采用,避免因抛栽后缺水而使抛秧技术失败。

    另外,还教大家一些步骤。文教授就有朋友是专门搞农业的,也算是专家了。

    当初,文教授还专门请教过自己的朋友,将要注意的东西都跟大家说清楚,好让楚家城的家里人放心。其实,他是支持年轻人勇于尝试新的技术,带领村民走一条高效的道路出来。

    选择好秧好田是十分重要的。若采用水播旱管育苗,要选择水源和排灌方便,地势较高的田块,便于旱管。若采用旱播旱管育苗,应选择地势较高,平坦、肥沃的菜地或旱地,备作苗床用地。

    做好秧床是培育壮秧的基础。水播旱管育苗按常规水育秧秧母田技术准备,旱播旱管育苗与旱育秧苗地技术一样艹作。秧床面积与大田面积按1:10比例备足。秧床的厢宽以便于秧盘的摆放为准。

    这样的话,他们需要的秧地也就会大很多。所以,村里面,今天秧地最多的,就是楚家城家里。

    秧盘的摆放,水秧床以横放两排育秧盘为宜,秧盘种子孔向上,并用力压入厢面土壤内,用厢沟内稀泥浆填满孔|穴,须现出孔格。旱秧床以竖放三排育秧盘为宜,须先将苗床厢面浇足底水,再用木板轻轻镇压秧盘,使其紧贴表土。

    种子在前处理中,用泥水或盐水精选出饱满种子,实行统一催芽,使发芽率达到95%以上,为高成苗率打好基础。

    水秧床采用撒播,要求每孔1~2粒芽谷。旱秧床播种有两种方法选用:一种是种土分播;另一种是种土混播。要力求做到每孔播种芽谷1~2粒。播种后,要用先准备好的细土渣肥盖种。

    难就难在这里,所以别以为抛秧很轻松很简单。这需要你前期工作做好,才能保证你后面轻松。

    对于这些,楚家强也不是很熟悉,所以没有特别建议大家使用这种方法耕种。或许,等那家伙高出一点成效出来,那就不同了。

    引进新的技术,减轻农民的负担,这楚家强也是赞同跟支持的。因此,当时他也是顶着巨大压力,帮他说话,让他的父亲同意尝试一次。也就是说,这次失败的话,绝对不会有人再使用这种耕种方式。弄明最怕就是什么呢?那就是颗粒无收。

    “应该没有问题的,外面的人都是这么干,但人家一样好丰收。”楚家强适当说两句,其实心里也是没底。说道种田,在座的,几乎都是自己的前辈。

    将秧苗连带秧盘一起拔起,不能重叠,直接运至本田。在实施抛栽面积不大的情况下,一般采用人工抛秧。抛秧者站在本田四周或中央管理道上,将秧苗从秧盘上拔出,并用力向空中抛去,使其自由均匀地落入大田中,要做到秧苗在空中分散开,防止成簇成团。

    抛秧田要现耕现耖,要求“田平、水浅、土绒、沉泥”,做到寸水刚露泥,表层有泥浆,无杂草残茬。有利于带土坨的秧苗根系入土1~2厘米深,以减少倾斜躺苗率,促进早扎根、早分蘖。

    “据说抛栽后3天之内不能灌水,保持湿润即可,促使其早扎根立苗。所以,你小子要注意呀!别搞砸了,到时候搞得我也被你连累。”楚家强跟楚家城说道。

    楚家城没太在意,嘻嘻哈哈地敷衍:“强哥,你这就放心啦!绝对不会搞砸的。”

    见他整幅漫不经心、没点正经的样子,楚家强就知道,自己白说浪费口水了。

    “哈!又搞定一片,看来下午再工作两三个钟,就差不多了,这玩意果然好用。”楚家城开口道。这种速度很让他满意,几乎是别人的十多倍,而且还不用跑到水田里面,弄脏手脚跟衣服。

    楚家强无语,心里暗道:现在你就得意吧!等你小子搞砸的时候,那就有得你惨了。最起码,你家里就不会让你好过。

    (未完待续)

    第四百六十六章立夏采茶

    在大家的努力下,果然一天就完成了。第二天,楚家强带着几个人,一起去帮楚家雄家里。平时,人家帮了不少忙,自然也得过去帮帮忙。而且乡里乡亲,谁家快一点,都会到别家去帮忙,这就是乡村。

    二叔跟二婶他们则是先去帮助那些堂叔堂伯之类,这样的话,大家心里也就没有其他的想法。不然的话,那些堂叔堂伯虽然不会说什么,但心里难免会滋生一些不好的想法,按理说,大家同一个太公,要亲一些,要帮忙也应该先帮他们。

    村里面,有些游客也过了把瘾,下田帮忙,不过他们很多都是帮倒忙的,插得东倒西歪。偏偏人家是出于好心,村民们也不好说什么。吃饭的时候,还邀请大家一起吃顿饭,这是乡村的惯例。

    这几天,楚家寨过得很充实,可就是苦了那些上门收购食材的人。这几天,几乎没有生意做,天天到楚家寨等,但收到的绿色食材少之又少。眼看一片片的蔬菜地变成农田,他们可不是一次两次跟老村长商量,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进入了五月,过了立夏曰,也就进入了初夏,在南方,春天已经过去。这时候,农民基本上都完成了插秧。

    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曰天的开始。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多插立夏秧,谷子收满仓”,立夏前后正是大江南北早稻插秧的火红季节。“能插满月秧,不薅满月草”,这时气温仍较低,栽秧后要立即加强管理,早追肥,早耘田,早治病虫,促进早发。

    这个时候,茶树春梢发育最快,稍一疏忽,茶叶就要老化,正所谓“谷雨很少摘,立夏摘不辍”,要集中全力,分批突击采制。

    因此,很多村民趁着农忙刚过,空闲下来了,大家开始上山采茶。在楚家寨,茶地就有不少,都是五六十年代的时候栽种的,形成一座茶山。一行一行的,非常整齐,在上面看,就能感觉气势磅礴。

    在他们这种农村,喝茶都是自己采的,游客们对于这种自家翻炒的茶叶非常喜好,很多人走的时候,都会恳求村民均一点给他们。

    “我们就不去凑热闹了吧?”楚家强是懒得动,自己山河图里面的茶叶还少?随便摘一点出( 随身山河图 http://www.xlawen.org/kan/1543/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