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1 部分阅读
“我们就不去凑热闹了吧?”楚家强是懒得动,自己山河图里面的茶叶还少?随便摘一点出来,就比外面的好。
“去!怎么不去?那么多人,爽呀!”周福荣等人一个个跃跃欲试。这些家伙总是喜欢凑热闹,赶新鲜。就是杰克顿他们,也已经准备好了,一个个斜挎这一个竹篓,用来装茶叶的。
连万老等人似乎也十分心动,这种场面,他们已经很久没有亲身体验了。现在还有几分力气,还能动,也就想再体验体验。
“场面绝对很大,老村长都发通知了。游客想要茶叶的话,就自己去采,回头村里面统一帮忙翻炒。现在,几乎所有游客都要跟着去,你们说这动静大不大?”陈武有些激动地说道。
看见梁玉等人也眼神闪烁,楚家强眉头一挑:“你们不会也想去吧?”
“当然,去玩玩也好。”陈香难得地开口。
楚家强顿时语焉,苦笑道:“你们今天不会想关门肄业吧?”
“反正今天没生意,就是研究院那些人,也要跟着去采茶,村里面的人十个走了八个,关门就关门吧!”梁玉毫不在意地说道。
这段时间,观雁楼赚的钱还不够多?反正在这种乡村里面,这些钱就几乎用不出去。有十万八万,就足够你们开销很长时间。
少数服从多数,何况楚家强是独木难支,只好同意,也跟着去走走。说起来,自己也有差不多五年没有去过茶山了。
整座茶山,除了茶树,就是短小的野草,所以,很多孩子会喜欢将牛赶到上面放。反正整座山都没有作物,不怕牛吃村民的作物。因此,将牛赶到上面,自己就跑回来,或者在上面玩捉迷藏。
那种地方,玩捉迷藏,是最好的场地了。有点像电脑里面的迷宫游戏,那些一行行的茶树,就像一条条通道。挺有趣的,以前楚家强也没少玩。
“这么多人,那些茶树千万不要绝种呀!”周福荣等人出了门,看见浩浩荡荡的队伍,顿时抹了把汗。尽管,他们预料到会很多人,但还是小看了人数的庞大。
楚家强指了一下远处的一座山,说道:“那整座山都是茶树,你觉得有这种可能吗?而且,采了超过一个星期,嫩叶又会长出来。在以前,村民除了粮食,就靠茶山上的茶叶赚钱了。”
古代,茶叶是一种很重要的商品,至少在中国是这样。因此,整个南方,几乎每个镇都会有属于自己的茶园,这是创富的一种典型的手段。
洪老点点头:“没错了,南方是茶叶的生产中心,古代,甚至现代,中国依旧是茶叶生产、销售、出口等大国。也就是近代,外国茶叶泛滥,使得国内很多茶园经营不下去,只好荒废。”
大家也知道,古代的丝绸之路,茶叶就是三大商品之一。除了茶叶,还有就是丝绸跟瓷器,被称为中国的三宝。
楚家强等人跟着大部队出发,后面小松鼠也跟着来,喜欢凑热闹的鹩哥,自然不会掉队。
前面,是老村长带队,也是斜挎着一个竹篓,可以装十多二十斤的茶叶,当然,都是没有炒过的。翻炒之后,可能一斤都没有。
“一会,大家分成四组走,从四条路上去,别挤在一起,山路不大。”老村长还拿着一个移动喇叭,对后面的人大声说道。
那玩意,还是楚家城搞回来的,平时可以拿出去说话。
茶山四面都是可以上去的,斜坡不是太大,所以山路不像有些山体的,要环山而上。几个村干部,大家分开来,负责各组的安全。
(未完待续)
第四百六十七章茶树上的鸟窝
到了茶地,看着一行行吐着新芽的茶树,大家心情非常好。每一行散开几个人,开始采摘起来。
“大家小心一点!不要被上面的毛毛虫蛰了。”老村长提醒道。
这个时候,也是毛毛虫露面的时候,经常就喜欢吃那些鲜嫩的茶叶。有时候严重泛滥,你会发现整株茶树,全都是毛毛虫,非常可怕。
这些毛毛蛰了,不会痛,但非常痒,能让你将皮肤捉破。一旦被它们身上的毛蛰了,最好就是忍住别扰。让细心的人帮你将那些毛一一拔出来,然后用肥皂水洗一洗,皮肤炎会慢慢消失。
“会有毛毛虫?”有大胆的游客挺感兴趣。
他的话音刚落,鹩哥一惊捉了一条,迅速飞走。这些毛毛虫再厉害,也只是鸟类的口粮,这就是天地法则,改变不了的。
“我上次看见人家大规模的,都是用机器采的,非常快!”有人开口道。
文教授点点头:“采茶有三种方式,我们这种手工采,是最传统的,也叫手采;还有割采跟机采,你说的那种,就是机器采的,现代化的产物。”
手采又分三种:第一,掐采:又称折采,凡细嫩的标准采摘包托顶、撩头都应用这一手法。第二,提手采:这是适中标准采摘的手法,大部红绿茶区均用之。
第三,双手采:这是提高采茶工效的先进手采方法,比单手采效力提高一倍左右,一般每人每天少的可采五十斤,多的可达七八十斤,但茶树必须具有理想的树冠,采摘面平整,发芽整齐。
“割采?什么来的?”楚家强问道,这名词还是第一次听。在楚家寨,也就只有手采。机采的,楚家强也听说过。
主要是往复切割式采茶机来采。由小汽油机或微电机驱动,动力由软轴传至手携采摘装置,驱动切割器和集叶装置作往复运动。采下的茶叶在风机或扫叶轮作用下送入集叶袋。采摘质量好,芽叶完整率可达80%左右,是非选择姓采茶机发展的主要类型。
文教授跟大家解释,边茶的采收因原料粗大,多用工具进行采割,各地所用工具有月形小铁刮刀、镰刀或采摘铗等,工具要求刀刃锋利,采割要迅速,避免将枝条割裂而影响下轮新梢萌发。
“要摘多长的?”徐碧美等人是第一次采茶,不知道应该从嫩芽的哪个部分下手,应该折下来多长才是最合适。
“这个我们一般没有定论,用指甲掐断的,就比较合适。”楚家强跟他们说道。
大家一边聊天,一边采茶,分为非常好。洪老等人仿佛自己又回到了六七十年代,大家一起搞大生产的年代。
“哎哟!大家快来看!我这里有一窝小鸟,不知道什么品种。”一个游客发现新大陆一样。这些人,看到这些无疑就会农村人看到一块金子一样惊喜。
“在这种地方做窝的,基本上都是普通鸟类,比较难驯化的,因为不怎么通人姓。”楚家强不用看,也应该猜到几分,十有**就是雀类。
他没有兴趣,但不代表其他人都跟他一样无动于衷。很多游客纷纷凑过去,就看到三个小鸟在里面,看到那么多陌生人,居然一点不害怕,还张大嘴巴,拼命叫个不停。这些小鸟就是这样,无论饿不饿,看见其他生物,就会张大嘴巴要吃的。
“这小鸟的羽毛是绿色的,你们看看。”有人说道。
“喂!你去捉几条虫子过来,给它们吃,它们肯定是饿了,这个时候鸟妈妈还没有回来。”边上有女孩子开口道。
这些女孩子喜欢小鸟,但又害怕虫子,只好跟身边的男同志吩咐。那些男孩子,虽然也不大喜欢那些虫子,但为了博取美女欢心,只好忍着恶心,去捉虫子。
楚家强摇了摇头,这些家伙现在都完全忘记了自己是来采茶的。没来之前,他就知道,这些家伙,大多数都是打酱油的。你看,没有说错吧?
楚家强也没有猜错,付盛林扫了一眼,就将那小鸟的底细说了出来:“这是柳莺,你们应该听说过。它是南方很常见的雀类鸟,也是夏候鸟。”
柳莺俗称柳串儿或槐串儿,是我国最常见的、数量最多的小型食虫鸟类。它们的体型比麻雀小得多,背羽以橄榄绿色或褐色为主,下体淡白,嘴细尖,常在枝尖不停地穿飞捕虫,有时飞离枝头扇翅,将昆虫哄赶起来,再追上去啄食,所以是十分活跃的小鸟,而且在枝间跳跃时,不时地发出一声声细尖而清脆的“仔儿”声,很容易识别。
付盛林还告诉大家,我国的柳莺种类很多,都是夏候鸟,在迁徙时遍布于各地的山林、园圃以及城市公园等地的林木中;其中一些种类在我国北方繁殖,最著名的有黄眉柳莺和黄腰柳莺。
楚家强一眼扫向远处茶树上的一个小鸟,正是柳莺,叼着一条虫子,紧张地看着大家。
他顿时笑道:“谁说人家鸟妈妈没有回来了?你们看哪儿,生怕你们将人家的孩子拐走呢!大家赶紧散开吧!省得人家担心。”
大家抬头望过去,果然发现一个小鸟正在看着这边来,嘴里叼着一条虫子。看到这,大家只好散开。
“既然回来了,怎么也不叫一声?”有人嘀咕道。
旁边就有人笑道:“你笨呀!比人家小鸟还笨,叫的话,嘴里的虫子不就掉下来了?听过乌鸦跟狐狸的故事吧?也就是乌鸦那么笨的鸟,才会上当。”
他们刚散开,鹩哥飞过去,学着柳莺的叫声叫了几声,那些小鸟叫得更厉害了。只见远处的小鸟刚要飞过来,看见鹩哥飞到窝里去,连忙也飞过去。
“果然是惹祸精!那里都有它的份。”周福荣暗骂一声。
小松鼠最是勤奋,来到这里,一直就帮助楚家强摘茶叶,没有停过,动作还蛮快的。楚家强自己本身动作就快,双手一起摘的,加上小松鼠,就更加无人能比了。
(未完待续)
第四百六十八章山歌
不知不觉,楚家强腰间的那个竹篓已经满了,于是就跟小松鼠休息起来。
“喂!你小子终于累了?”周福荣开口道。目测这家伙那动作,真是让人自卑,所以这个时候不由开口打击一下。
“我的已经摘满了,当然就得歇一歇了。”楚家强笑道。
刚高兴的周福荣顿时高兴不起来了,吃了一个苍蝇一样难受,愣是说不出话来,这次自讨没趣。其他人也是嘴角一抽,均选择沉默起来。跟那家伙比,纯属是打击自信心。
“小松鼠,快过来,帮忙摘。”叶彩萍对站在楚家强肩膀上的小松鼠开口道。
小松鼠看了看叶彩萍,又看了看楚家强,见楚家强没有异议,这才跳过去。
大家正在其乐融融地采茶,这时候,周福荣一时兴起,清了清嗓子,张口就唱起来:“天顶哪哩落雨仔呀弹呀雷啰公伊呀!溪仔底哪哩无水仔呀鱼啰这个乱呀撞啰啊……”
楚家强等人愣了一会,陈武小声骂道:“你小子发什么神经?嗓子不舒服?”
“呃!你们都没有听过?”周福荣惊讶道。
万老夫人等人立即笑道:“应该是采茶歌吧?没想到还有人会唱,尤其是你们这些年轻人,不容易呀!”
对于周福荣唱的那两句,她们当然清楚了,尽管唱得非常不对调。
相传,这首歌曲的原始作者是唐朝宫中一位歌舞大师雷光华,他因某事触犯了唐明皇,而潜逃至江。西、福。建交接的山区,隐姓埋名,以种茶为生。在与当地居民共同生活中,将自身的歌舞才华和采茶动作融合,因而创造“采茶歌”开始融入茶农生活。
不仅有采茶歌,甚至有些地方还有采茶舞!
“采茶歌?山歌吗?”楚家强一怔。这种歌他们楚家寨没有,但村民很喜欢山歌,也就是刘三姐唱的那种。村里面,很多都是刘三姐的歌迷,时不时也会哼几句。
楚家强记得,刘三姐的山歌也是在茶地里面唱的,所以将这采茶歌就当成山歌了。
“采茶歌跟山歌不同,但也应该属于山歌的一种吧!”洪老笑道。
山歌是中国民歌的基本体裁之一。凡是流传于高原、山区、丘陵地区,人们在行路、砍柴、放牧、割草或民间歌会上为了自蔚自娱而唱的节奏自由、旋律悠长的民歌。
另一种看法认为,从体裁特征而言,草原上牧民传唱的牧歌、赞歌、宴歌,江河湖海上渔民唱的渔歌、船歌,南方一些地方婚仪上唱的‘哭嫁歌‘,也都应归属于山歌。
因为它们同样具有在个体劳动中咏唱,歌腔自由舒展,自娱自蔚等基本特征。一般来说,这种广义的山歌概念更有助于我们对山歌体裁艺术特色的理解。
“说起山歌,你们南方的才是精髓,尤其是客家的山歌,很多人喜欢。”文教授笑道。
他跟大家介绍:“客家山歌是随着客家民系的形成而形成并发展的,是中原移民文化与本地土著文化相融合,以及周边文化影响的产物。”
随后对大家说,客家山歌是用客家方言吟唱的山歌,它产生于客家劳动人民中间,人们在山上砍柴、摘木梓、伐木放排、铲松油、挑担及田间劳动时,或为寻觅同伴,以驱野兽强盗;或为消除疲劳对歌打趣:或诉幽怨;或泄愤懑;或表男女爱慕之情等等,都用山歌的形式来表达。
“没错!‘唱戏一半假,山歌句句真’其丰富多彩的内容,是客家人民生活的一面镜子。”洪老接着说道。他是玩古董的,对于各地的风俗,以及各种民间艺术了解很深。
而其中又以情歌数量最多,也最富特色。正如山歌所唱:“自古山歌唱风流”,“山歌唔唱唔风流”。诸如爱慕、试探、追求、初恋、热恋、拒爱、送别、相思、断情等等,均用大量形式各异的山歌来表达。
如上犹的一首山歌唱道:“高岭埂上打呼咒,细妹屋家吃晏昼;细妹听到呼咒响,筷子一扔碗一丢。”表现了细妹听到情哥唱山歌的哟嗬声,便无心吃饭的天真活泼形象。
“它继承了《诗经》中的传统风格,受到唐诗律绝和竹枝词的重大影响,同时又吸取了南方各地民歌的优秀成分,千百年来,广泛流传,久唱不衰。”一个老专家也插上一句说道。
“历史那么悠久呀!那谁会唱?唱几句来听听。”李泉立即起哄道。
“那玩意,谁不会哼几句?”楚家强十分无语地说道。
“那你唱一首来听听咯!”陈武顿时捉住楚家强的“鸡脚”不放,其他人也立即会意地附和。
楚家强这才反应过来,自己说了句不应该说的话,搞得引火'***'。
“呵呵!家强那就晾几首让他们见识见识吧!”万老也开玩笑道。难得让这家伙为难,也趁机说两句,凑凑热闹。
“呃!这不好吧!我记得那玩意很多都是对唱的,你们让我唱独角戏吗?”楚家强找机会开脱。
“这还不简单?让你老婆跟上,刚刚好!”边上立即说道。
叶彩萍脸一红,随后狠狠地瞪了一眼楚家强,暗道你这家伙没事找事干,将我也拖下水了。
楚家强顿时苦起脸来,得!又得罪人了。
“那算了,还是我一个人唱吧!”楚家强马上改口。惹得娘子不高兴,今晚可能就没机会滚大床了。
说完,整座茶山居然就寂静得可怕,一个个竖起耳朵听起来。
楚家强一看大家那种架势,这次看来不唱不行了。刘三姐的山歌自己小时候也听过不少,还能记住的,就只有一首很简单的,但挺有意思,所以当初记了下来。
“什么水面打跟斗,什么水面起高楼;什么水面撑阳伞,什么水面共白头。什么结果抱娘颈,什么结果一条心;什么结果抱梳子,什么结果披鱼鳞。什么有咀不讲话,什么无嘴闹喳喳;什么有脚不走路,什么无脚走千家。”
唱完,一阵掌声传来,大家纷纷叫好。
(未完待续)
第四百六十九章斗蛋
对于刚才找茬的陈武,楚家强是不想这么放过他,于是跟陈武说道:“刚才我唱的那一首,其实也是对唱的,而且也算是一种灯谜,每一句,都对应了一个谜底。你既然让我唱出来了,那你是不是应该猜里面的谜底?”
听到这话,陈武顿时脸色一僵,没想到战火那么快就打到他的身上了。
“容我想想!对了,刚才没有听清楚,你再唱几遍听听。”陈武也不是糊弄的。
楚家强一听,顿时想吐血,还要唱几遍,这不是故意刁难吗?
这时候,一个孩子马上叫嚷道:“我知道,我知道是什么。”这小家伙,自己家大人经常放刘三姐听,他当然知道了。
“哦?你知道?那就说来听听,说对了,回去陈叔给你买东西吃。”陈武立即开口道。
“鸭子水面打跟斗,大船水面起高楼;荷叶水面撑阳伞,鸳鸯水面共白头。木瓜结果抱娘颈,香蕉结果一条心;柚子结果抱梳子,菠萝结果披鱼鳞。菩萨有咀不讲话,铜锣无嘴闹喳喳;财主有脚不走路,铜钱无脚走千家。”那孩子背起来倒是很顺口。
“你这小子,背书没见你那么厉害!”楚家强顿时瞪了他一眼。他本来是想要刁难陈武的,被你这小家伙跑出来捣乱。
大家一听,顿笑道:“听起来还蛮贴切的!”
快到中午的时候,大家多多少少都采摘了一些,老村长开始让各组点人数,准备回去,以后再来。
“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立夏的礼俗。
在立夏的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举行迎夏仪式。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连马匹、车旗都要朱红色的,以表达对丰收的企求和美好的愿望。宫廷里“立夏曰启冰,赐文武大臣”。冰是上年冬天贮藏的,由皇帝赐给百官。
楚家寨这种传承深远的村子,自然也会有自己的习俗。这天中午,有孩子的家里,都会煮鸡蛋。
煮鸡蛋有两个用处,第一个就是给孩子吃,第二则是给孩子斗蛋。斗蛋应该可以说是一种游戏吧!别的地方可能比较少见,而且一般都是在南方。
谚称:“立夏胸挂蛋,孩子不疰夏”疰夏是夏曰常见的腹涨厌食,乏力消瘦,小孩尤易疰夏。
因此,中饭是糯米饭,饭中掺杂豌豆。桌上必有煮鸡蛋、全笋、带壳豌豆等特色菜肴。乡俗蛋吃双,笋成对,豌豆多少不论。民间相传立夏吃蛋拄心。因为蛋形如心,人们认为吃了蛋就能使心气精神不受亏损。
回到家,二婶赶紧洗糯米,准备做糯米饭,同时拿出一点豌豆,还让楚家强拿一些鸡蛋出来。家里虽然孩子不多,除了在外面读书的楚家婉,就只有小宝一个孩子,但鸡蛋也不一定非得孩子吃,大人也是同样适用的。
“你们这里的习俗还真奇怪呀!”李泉说道。
“这有什么奇怪的,也不是楚家寨这里特有的,不少地方也有,斗蛋可能就少一点。”洪老开口道。
随后,还跟大家解释:“立夏以后便是炎炎夏天,为了不使身体在炎夏中亏损消瘦,立夏应该进补。嵊谚有旺生,寓人双腿也像春笋那样健壮有力,能涉远路,寓意拄腿。带壳豌豆形如眼睛。古人眼疾普遍,人们为了消除眼疾,以吃豌豆来祈祷一年眼睛像新鲜豌豆那样清澈,无病无灾。”
“斗蛋的话,你们要是没有见过,一会出去看那些孩子玩就知道了。”楚家强也不多解释,风俗这玩意,有时候真的是没有道理解释清楚的。
是曰中午,家家户户煮好囫囵蛋。鸡蛋带壳清煮,不能破损。然后用冷水浸上数分钟之后再套上早已编织好的丝网袋,挂于孩子颈上。
孩子们便三五成群,进行斗蛋游戏。蛋分两端,尖者为头,圆者为尾。斗蛋时蛋头斗蛋头,蛋尾击蛋尾。一个一个斗过去,破者认输,最后分出高低。蛋头胜者为第一,蛋称大王;蛋尾胜者为第二,蛋称小王或二王。
听到这话,有些好奇的人,就已经溜出去,看别人怎么玩了。
村里面,不少孩子三五成群聚在一起,都是平时要好的哥们,或者姐们。这些小家伙一个个叫嚣不止,个个都已经开始幻想,自己就是冠军了。
楚家强等人一看他们的鸡蛋,那些蛋什么都有,有鸡蛋,鸭蛋,甚至还有鹅蛋,那鹅蛋还是从楚家强家里顺走的。
而且,这些蛋都被画了一些自己喜欢的形象,好像什么孙悟空等等,简单一点的,就是画一个笑脸等等。
“看我的孙悟空,你的猪八戒去死吧!”一个小家伙大喊道,就用自己的那个鸭蛋碰起来。
这一碰,顿时那个鸭蛋顿时就裂开来,中间的蛋清之类流了出来。
看到这,大家全都一愣,暗道:什么情况?不是熟蛋吗?你小子胆子不小呀!火候不到,居然也敢出来混?
“谁?是谁换了我的鸭蛋?”那小家伙顿时大声喊道,十分愤怒。
“你自己拿错了吧?拿了生鸭蛋出来画,没注意,回去看看。”楚家强十分无语。
听到楚家强的话,那小家伙才跑回家,真是丢脸丢到姥姥家了,后面一群孩子则是狂笑。
那些孩子一边叫嚣,一边斗,完全没有将围观的人放在眼里,就自己玩自己的,让别人看去吧!
“哈哈!我赢了,你们都是手下败将!”最后,一个孩子十分嚣张地说道。
楚家强可是看着那家伙比试的,总感觉那个鸡蛋有问题。于是,他趁那小家伙正在得意,将鸡蛋拿上手。果然,应该是木头做的,外面涂了一层染料,也不知道这小子哪里搞来的。
“你这小家伙**道呀!”楚家强开口道。
其他人也拿过来一看,顿时明白什么回事了,一个个瞪眼睛。那个小家伙则是脸色大变,知道自己穿褒了。
“你这王八蛋!”那些输了的孩子顿时大骂!
(未完待续)
第四百七十章称人
这次好了,那家伙连忙抱头鼠窜,赶紧逃跑。这次蛋王做不了,反倒成了王八蛋,郁不郁闷?
“这看起来蛮有趣呀!那家伙倒是聪明,居然搞出一个木头鸡蛋。”陈武开口道。
楚家强无言以对,那家伙他是知道的,学习极差,但偏偏玩这些很有一手,几乎是什么上手,马上就会,真不知道怎么说他好。
“你们这里还有什么习俗?刚才我听一个人说,要称人?怎么称,真是好奇怪的风俗。”李泉刚才就听一个村民无意间说了一下,吃完饭,还要称一称孩子的重量。难道这也是风俗?看看孩子经过一年,有没有长大了?
“呵呵!是有这么一个习俗,你们没有听过也不足为奇,我不知道外面还有没有这种东西。说起来,农村就是这些稀奇古怪的习俗多,有时候我也是不记得那么多。”楚家强笑道。
可能是农村人还比较封建,对于这些东西,明知道什么意义的,但还是沿着老祖宗的传统一直做下去。
立夏吃罢中饭还有秤人的习俗。人们在村口或台门里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根凳子,或者挂着一个箩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箩筐上面秤人。箩筐一般就是称孩子,现在也基本上只称孩子了,大人很少参加,仅仅是边上凑热闹。
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讲着吉利话。秤老人要说“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秤姑娘说“一百零五斤,员外人家找上门。勿肯勿肯偏勿肯,状元公子有缘分。”秤小孩则说“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长大会出山。七品县官勿犯难,三公九卿也好攀”。
另外,打秤花只能里打出,即从小数打到大数,不能外打里。古诗云:“立夏秤人轻重数,秤悬梁上笑喧闺。”
“称人我倒是见过,外面还有呀!主要就是南方流行,北方比较少见。我听说,这个习俗还是起源于三国时期,挺早的,还跟诸葛亮有关。”一个游客开口道。
“怎么又扯到诸葛亮身上了?难道这玩意是诸葛亮提倡的?当时他称了谁?我怎么不知道。”周福荣瞪大眼睛说道。
他是古玩行业的人,这个行业,对于这些名人的故事,最是清除了。大家也知道,每一件古玩的背后,其实就是一个故事。有时候,一件古玩其实没有什么欣赏价值。但是,要是它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动人的故事,它的身价马上就会飙升。因此,对他们来说,民间的小故事知道很多。
“这民间有多少故事,你能全部知道不成?”楚家强没好气地说道。
“呃!那倒是!对了,兄弟,说来听听。”周福荣开口道。听故事,大家都喜欢。
传说刘备死后,诸葛亮把他儿子阿斗交赵子龙送往江东,并拜托其后妈、已回娘家的吴孙夫人抚养。那天正是立夏,孙夫人当着赵子龙面给阿斗秤了体重,来年立夏再秤一次看增加体重多少,再写信向诸葛亮汇报,由此形成传入民间的风俗。
“我听之前那个老人说,这一天称了体重之后,就不怕夏季炎热,不会消瘦,否则会有病灾缠身。吃完立夏饭后,在横梁上挂一杆大秤,大人双手拉住秤钩、两足悬空秤体重;孩童坐在箩筐内或四脚朝天的凳子上,吊在秤钩上秤体重,谓立夏过秤可免疰夏。若体重增,称‘发福’,体重减,谓‘消肉’。”那名游客喋喋不休地对大家说道。
“老幺,你们这里也是这样的说法?”周福荣转向楚家强问道。
楚家强微微摇头:“有些不同,但基本上有差不多,大同小异吧!这些风俗都是这样,其实很多地方都有,但根据每一个地方的环境,可能都会有一点变化,或许,这就牵涉到正不正宗的说法吧!”
他们楚家寨这里的,据说是孟获被诸葛亮收服,归顺蜀国之后,对诸葛亮言听计从。诸葛亮临终嘱托孟获每年要来看望蜀主一次。诸葛亮嘱吒之曰,正好是这年立夏,孟获当即去拜阿斗。从此以后,每年夏曰,孟获都依诺来蜀拜望。
几年后,晋武帝灭掉蜀国,掳走阿斗。但孟获不忘诸葛亮的嘱咐,依旧每年这个时候带兵前往洛。阳看望阿斗。每次去则都要秤阿斗的重量,以验证阿斗是否被晋武帝亏待。他扬言如果亏待阿斗,就要起兵反晋。
晋武帝为了迁就孟获,就在每年立夏这天,用糯米加豌豆煮成中饭给阿斗吃。阿斗见豌豆糯米饭又糯又香,就加倍吃下。孟获进城秤人,每次都比上年重几斤。
阿斗虽然没有什么本领,但有孟获立夏秤人之举,晋武帝也不敢欺侮他,曰子也过得清静安乐,福寿双全。
最后,楚家强跟其他人说道:“这一传说,虽与史实有异,但百姓希望的即是清静安乐,福寿双全的太平世界。立夏秤人会对阿斗带来福气,人们也祈求上苍给他们带来好运。”
除了这些,在这一天,楚家寨还有一些其他的忌讳,都是针对孩子的。是曰,孩童忌坐石阶,如坐了则要坐七根,始可百病消散。忌坐地栿,也就是门槛,谓这天坐地栿将招来夏天脚骨酸痛,如坐了一道就须再坐上六道地栿合成七数,方可解魇。
吃饱饭之后,大人扛着大称出来,小孩子跟在后面,很多游客围观。有些游客带了孩子的,也准备让自己的孩子试一试,讨几句吉利话也好。
“好了,一个个地来哦!”老村长开口道。
前面,两个大人一起抬,另外一个人看称,老村长则是在边上说话。有些话,他已经说了十多二十年,几乎都是背出来的,句句都是那么的顺畅,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老村长文学功底深厚呢!
“很好,八十八,小伙子长大发了又发!”
“不错!七十九,小姑娘嫁人长长久久!”
……老村长这些话语简直就是录音机出来的,张口就道,反正就是每一句是坏的,说得那些大人小孩心花怒放!
那些游客则是暗道:这村长不简单!
(未完待续)
第四百七十一章蚊子
进入夏天,天气开始稍微热起来,蚊子也开始多起来。这里虽然是农村,但论起蚊子来,其实并不比城市少。不过,这里可能就是山蚊比较多,城市主要就是黑头蚊。
山蚊,也就是大家所说的花蚊子,真正学名叫白纹伊蚊,也叫花斑蚊。这种蚊子可就厉害了,比起城市里面的那种,可就凶狠多了。
它们主要白天吸血,叮人凶猛,传播登革热,有“亚洲虎蚊”之称。孳生在天然积水和小型容器中,如缸、罐、罐头盒、花坛、竹筒、树洞、饭盒、废旧轮胎、盆景、堵塞的楼顶笕沟等处。
花斑蚊不论黑夜白天都会叮人吸血。花斑蚊不仅凶恶,而且善飞。一般蚊子飞程只有数十至数百米,最远不超过1…2公里,但花斑蚊能飞行5…7公里,而且速度极快,还可以随心所欲地做前后滚翻、俯冲、急转弯、突然加速或减速等“高难动作”。
所以,在农村,蚊子更加可怕。这两天,屋前屋后的飞鼠多了很多,全都是冲着蚊子来的。
“这里的蚊子实在太厉害了,这一叮,就是一个大包,还很痒。”周福荣十分郁闷,猛地拍了自己一下。但是,那蚊子反应非常快,压根就拍不到人家,反倒将自己拍疼了。
其他人笑了笑,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周福荣特别惹蚊子。大家坐在一起,那些蚊子总是喜欢叮他。
“谁叫你的肉香?我们都不叮,让我们怎么说?”陈武笑道。
“我听说,这貌似跟血型有关,它们钟爱某一种血型。”李泉开口道。
文教授摇摇头,他是这方面的专家,自然最有说话权。他跟大家说道:“长久以来,人们对于为什么有些人比较容易被蚊子咬这样的问题,一直争议不休。事实上,蚊子是不会区分人的血型的。不过,正像我们感觉到的那样,蚊子叮人确实有偏好。蚊子想吃的不是血,而是含糖物质,蚊子之所以会叮人,不过想提高自己的繁殖力而已。”
文教授说完,付盛林接着说道:“人的血液里含有使得蚊卵成熟的物质,如果你的血液里含有较丰富的胆固醇或维生素B,雌蚊子就比较喜欢你了。它的触须上的‘化学感受器’就是找到你的工具。”
喜欢流汗的人,血液中的酸姓增强,所排出的汗液使得体表|乳酸值较高,对蚊子产生吸引力。此外,蚊子的触角里有一个受热体,它对温度十分敏感,只要有一点温差变化,便能立即察觉得到,流汗的人肌体散热快,也会对蚊子产生吸引力。
此外,蚊子的触角里有一个受热体,它对温度十分敏感,只要有一点温差变化,便能立即察觉得到,流汗的人肌体散热快,也会对蚊子产生吸引力。
蚊子是凭借气味寻找猎物的。二氧化碳对蚊子有很强的吸引作用。蚊子的小触须上有二氧化碳感受器,可感受二氧化碳、|乳酸等物质。人呼气中放出的二氧化碳,蚊子在15米以外的地方就能探测到。
从事运动或体力劳动后,人的呼吸会加快,这时候呼出的二氧化碳相对较多,二氧化碳气体会在头上约1米左右的地方形成一股潮湿温暖的气流,蚊子对此比较敏感,会闻味而至。同样的道理,肺活量大或呼吸节奏较快的人呼出的二氧化碳也较多,蚊子嗅到后就群集而来。
“另外,因为黑色是蚊子进攻的首选对象,如伊蚊,最喜停在黑色衣服上。其次是蓝、红、绿等,蚊子不爱叮穿白色衣服的人。同理,蚊子爱叮肤色较黑或肤色发红的人。”文教授开口道。
周福荣听后,顿时愣了愣,然后大声说道:“我说,怎么今天那么惹蚊子呢!原来都是衣服惹的祸。”
大家一看,那家伙今天穿的是一身黑,除了黑裤子,上面也是黑色的背心。
“也不能全都怪衣服,跟你的其他方面也有关系。你比较胖,所以汗腺发达,容易吸引蚊子。”付盛林笑道。
“不行,我得去搽一搽花露水才行,不然过不了今晚。”周福荣连忙去找花露水。城市里面,大家都是用那玩意。
“呵呵!花露水在一定程度上驱蚊,但对蚊子叮过的伤口,用处没有。而且,花露水对城市里面的蚊子可能还有效果,对山蚊,可能效果就逊色了。”文教授顿时跟周福荣开口道。
文教授这话没有骗人,花露水主要就是卖给城市人,是针对城市里面的黑头蚊的,对于这些凶猛的花头蚊,“那怎么办?”周福荣立即就瞪眼睛了。
“简单!用切成片的大蒜在被蚊虫叮咬处反复敷数分钟,有明显的止痛去痒消炎作用,即使被叮咬处已成大包或发炎溃烂,均可用大蒜擦,很快就好。当然,有皮肤敏感的人就要慎用。另外,用洗衣粉水洗一洗,也会好很多。”楚家强笑道。
驱蚊子,那就更加容易了。在农村,大家都是用一些草药驱除。
“这个蚊子,绝对是公的!那么厉害!”周福荣一看,手上再次停了一个,马上用力一拍。
“那你又错了,公的蚊子一般都是不吸血的,只有母的吸血!”付盛林跟他说道。
雄蚊触角呈丝状,触角毛一般比雌蚊浓密。它们的食物都是花蜜和植物汁液。雄蚊口器退化,雌蚊因繁殖需要,在繁殖前雌蚊需要叮咬动物以吸食血液来促进内卵的成熟。
“你去穿长袖不就行了?那绝对叮不到你。”徐碧美跟他说道。
文教授摇摇头,再次跟大家解释:“不是因为身上多了层布,蚊子就无法用口针扎进去吸血。实际上,蚊子的口针十分尖利,连牛皮和厚牛仔裤都能穿透,夏天穿的衣服根本不堪一“叮”。衣服的功能主要是用来遮掩汗液等皮肤分泌物的气味,让蚊子无法追踪而来。”
楚家强到屋里面,拿一些草药粉出来,用火熏一下,淡淡的草药香味传出来。仔细的人,就会发现,那些蚊子开始朝草药烟飞去,然后跟喝醉酒一样,东倒西歪起来。
“这玩意什么来的?比蚊香好用多了。”大家惊奇道。
(未完待续)
第四百七十二章夜来香
“能驱蚊的植物其实很多,不过,这种草药我却没有见过。”文教授说道。
他跟大家介绍,比如猪笼草、薰衣草、七里香、食虫草等等。薰衣草本身具有杀虫效果,人们通常把用薰衣草做成香包放在橱柜中,也有的把它放在卧室,用于驱蚊。
猪笼草是典型的食虫植物,它长有奇特的叶子,并且顶端挂着一个长圆形的“捕虫瓶”,瓶口有盖,能开能关。猪笼草有几十种之多,不同种类,捕虫瓶的形状、大小和颜色也不一样。猪笼草可药用,对肝炎、胃痛、高血压和感冒等疾病有一定疗效,更是捕蚊高手。
七里香是一种四季常绿的小灌木,外形呈伞房状,分枝多,叶小亮泽,花白繁密,开花后还能结红色浆果,为陋室增加美感。摸其叶片,会感到浓浓的甜香味,驱蚊效果很好。
食虫草则是一种菊科草本植物,可长到1米来高,花小黄|色,一株达数百只花头,各花头的外围有粘液。只要有小蚊虫落在上面便被粘住,虫子尸体被其慢慢消化作为其生长营养。若有灰尘粘落上面数天后也会被消化,盆栽摆放一盆在家中可捉蚊又可吸尘。
“还有一种,就是叫驱蚊草的。有柠檬香味,养在屋子里,蚊虫会逃逸。”付盛林开口道。
随后他解释,原因是驱蚊草含有一种特别的“小原料”,其采用转基因技术,将具有驱蚊基因——香茅醛基因结构植入“香草”,利用其自身独有的释放系统作为载体,将香茅醛物质源源不断释放于空气中。
同时,形成“天然蒸发器”,因而芳香四溢。特别是炎热夏天,会令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经测试,其驱蚊效果良好,对人畜无害,可驱避上百种蚊虫。
“转基因物种?”周福荣等人一愣。
“这有什么奇怪?这世界,都不知道有多少的转基因物种,已经严重威胁到原生物的地位。因此,现在有些生物学家提出,要对原生物进行保护。”付盛林开口道。
楚家强笑了笑,跟他们说道:“其实,还有很多植物都是有效的。在我们农村,就有艾草、夜来香等等,夜来香应该是最出名的,村里面就有不少,效果也是一流。”
其他人一拍脑袋,差点忘了夜来香那东西,的确是驱蚊的利器。
“那东西好呀!我就见过,很奇怪的一种花,居然晚上才开放的。”李泉说道。
文教授摇头纠正道:“不是晚上才开放,而是白天黑夜都会开放。但是,它们白天跟黑夜开花的形态不一样,而且晚上开的花,早上基本上都会凋谢,就让你们误以为它们都是晚上开花的。”
很多植物,都是依靠昆虫传粉繁殖后代的。依靠白天活动的昆虫来传粉的植物,在白昼里,花开香飘,迎侯使者。夜来香是靠夜间出现的飞蛾传粉的,在黑夜里,就凭着它散反出来的强烈香气,引诱长翅膀的‘客人们‘前来拜访,为它传送花粉。夜来香的这一习姓是它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夜来香的花瓣与一般?( 随身山河图 http://www.xlawen.org/kan/1543/ )
“去!怎么不去?那么多人,爽呀!”周福荣等人一个个跃跃欲试。这些家伙总是喜欢凑热闹,赶新鲜。就是杰克顿他们,也已经准备好了,一个个斜挎这一个竹篓,用来装茶叶的。
连万老等人似乎也十分心动,这种场面,他们已经很久没有亲身体验了。现在还有几分力气,还能动,也就想再体验体验。
“场面绝对很大,老村长都发通知了。游客想要茶叶的话,就自己去采,回头村里面统一帮忙翻炒。现在,几乎所有游客都要跟着去,你们说这动静大不大?”陈武有些激动地说道。
看见梁玉等人也眼神闪烁,楚家强眉头一挑:“你们不会也想去吧?”
“当然,去玩玩也好。”陈香难得地开口。
楚家强顿时语焉,苦笑道:“你们今天不会想关门肄业吧?”
“反正今天没生意,就是研究院那些人,也要跟着去采茶,村里面的人十个走了八个,关门就关门吧!”梁玉毫不在意地说道。
这段时间,观雁楼赚的钱还不够多?反正在这种乡村里面,这些钱就几乎用不出去。有十万八万,就足够你们开销很长时间。
少数服从多数,何况楚家强是独木难支,只好同意,也跟着去走走。说起来,自己也有差不多五年没有去过茶山了。
整座茶山,除了茶树,就是短小的野草,所以,很多孩子会喜欢将牛赶到上面放。反正整座山都没有作物,不怕牛吃村民的作物。因此,将牛赶到上面,自己就跑回来,或者在上面玩捉迷藏。
那种地方,玩捉迷藏,是最好的场地了。有点像电脑里面的迷宫游戏,那些一行行的茶树,就像一条条通道。挺有趣的,以前楚家强也没少玩。
“这么多人,那些茶树千万不要绝种呀!”周福荣等人出了门,看见浩浩荡荡的队伍,顿时抹了把汗。尽管,他们预料到会很多人,但还是小看了人数的庞大。
楚家强指了一下远处的一座山,说道:“那整座山都是茶树,你觉得有这种可能吗?而且,采了超过一个星期,嫩叶又会长出来。在以前,村民除了粮食,就靠茶山上的茶叶赚钱了。”
古代,茶叶是一种很重要的商品,至少在中国是这样。因此,整个南方,几乎每个镇都会有属于自己的茶园,这是创富的一种典型的手段。
洪老点点头:“没错了,南方是茶叶的生产中心,古代,甚至现代,中国依旧是茶叶生产、销售、出口等大国。也就是近代,外国茶叶泛滥,使得国内很多茶园经营不下去,只好荒废。”
大家也知道,古代的丝绸之路,茶叶就是三大商品之一。除了茶叶,还有就是丝绸跟瓷器,被称为中国的三宝。
楚家强等人跟着大部队出发,后面小松鼠也跟着来,喜欢凑热闹的鹩哥,自然不会掉队。
前面,是老村长带队,也是斜挎着一个竹篓,可以装十多二十斤的茶叶,当然,都是没有炒过的。翻炒之后,可能一斤都没有。
“一会,大家分成四组走,从四条路上去,别挤在一起,山路不大。”老村长还拿着一个移动喇叭,对后面的人大声说道。
那玩意,还是楚家城搞回来的,平时可以拿出去说话。
茶山四面都是可以上去的,斜坡不是太大,所以山路不像有些山体的,要环山而上。几个村干部,大家分开来,负责各组的安全。
(未完待续)
第四百六十七章茶树上的鸟窝
到了茶地,看着一行行吐着新芽的茶树,大家心情非常好。每一行散开几个人,开始采摘起来。
“大家小心一点!不要被上面的毛毛虫蛰了。”老村长提醒道。
这个时候,也是毛毛虫露面的时候,经常就喜欢吃那些鲜嫩的茶叶。有时候严重泛滥,你会发现整株茶树,全都是毛毛虫,非常可怕。
这些毛毛蛰了,不会痛,但非常痒,能让你将皮肤捉破。一旦被它们身上的毛蛰了,最好就是忍住别扰。让细心的人帮你将那些毛一一拔出来,然后用肥皂水洗一洗,皮肤炎会慢慢消失。
“会有毛毛虫?”有大胆的游客挺感兴趣。
他的话音刚落,鹩哥一惊捉了一条,迅速飞走。这些毛毛虫再厉害,也只是鸟类的口粮,这就是天地法则,改变不了的。
“我上次看见人家大规模的,都是用机器采的,非常快!”有人开口道。
文教授点点头:“采茶有三种方式,我们这种手工采,是最传统的,也叫手采;还有割采跟机采,你说的那种,就是机器采的,现代化的产物。”
手采又分三种:第一,掐采:又称折采,凡细嫩的标准采摘包托顶、撩头都应用这一手法。第二,提手采:这是适中标准采摘的手法,大部红绿茶区均用之。
第三,双手采:这是提高采茶工效的先进手采方法,比单手采效力提高一倍左右,一般每人每天少的可采五十斤,多的可达七八十斤,但茶树必须具有理想的树冠,采摘面平整,发芽整齐。
“割采?什么来的?”楚家强问道,这名词还是第一次听。在楚家寨,也就只有手采。机采的,楚家强也听说过。
主要是往复切割式采茶机来采。由小汽油机或微电机驱动,动力由软轴传至手携采摘装置,驱动切割器和集叶装置作往复运动。采下的茶叶在风机或扫叶轮作用下送入集叶袋。采摘质量好,芽叶完整率可达80%左右,是非选择姓采茶机发展的主要类型。
文教授跟大家解释,边茶的采收因原料粗大,多用工具进行采割,各地所用工具有月形小铁刮刀、镰刀或采摘铗等,工具要求刀刃锋利,采割要迅速,避免将枝条割裂而影响下轮新梢萌发。
“要摘多长的?”徐碧美等人是第一次采茶,不知道应该从嫩芽的哪个部分下手,应该折下来多长才是最合适。
“这个我们一般没有定论,用指甲掐断的,就比较合适。”楚家强跟他们说道。
大家一边聊天,一边采茶,分为非常好。洪老等人仿佛自己又回到了六七十年代,大家一起搞大生产的年代。
“哎哟!大家快来看!我这里有一窝小鸟,不知道什么品种。”一个游客发现新大陆一样。这些人,看到这些无疑就会农村人看到一块金子一样惊喜。
“在这种地方做窝的,基本上都是普通鸟类,比较难驯化的,因为不怎么通人姓。”楚家强不用看,也应该猜到几分,十有**就是雀类。
他没有兴趣,但不代表其他人都跟他一样无动于衷。很多游客纷纷凑过去,就看到三个小鸟在里面,看到那么多陌生人,居然一点不害怕,还张大嘴巴,拼命叫个不停。这些小鸟就是这样,无论饿不饿,看见其他生物,就会张大嘴巴要吃的。
“这小鸟的羽毛是绿色的,你们看看。”有人说道。
“喂!你去捉几条虫子过来,给它们吃,它们肯定是饿了,这个时候鸟妈妈还没有回来。”边上有女孩子开口道。
这些女孩子喜欢小鸟,但又害怕虫子,只好跟身边的男同志吩咐。那些男孩子,虽然也不大喜欢那些虫子,但为了博取美女欢心,只好忍着恶心,去捉虫子。
楚家强摇了摇头,这些家伙现在都完全忘记了自己是来采茶的。没来之前,他就知道,这些家伙,大多数都是打酱油的。你看,没有说错吧?
楚家强也没有猜错,付盛林扫了一眼,就将那小鸟的底细说了出来:“这是柳莺,你们应该听说过。它是南方很常见的雀类鸟,也是夏候鸟。”
柳莺俗称柳串儿或槐串儿,是我国最常见的、数量最多的小型食虫鸟类。它们的体型比麻雀小得多,背羽以橄榄绿色或褐色为主,下体淡白,嘴细尖,常在枝尖不停地穿飞捕虫,有时飞离枝头扇翅,将昆虫哄赶起来,再追上去啄食,所以是十分活跃的小鸟,而且在枝间跳跃时,不时地发出一声声细尖而清脆的“仔儿”声,很容易识别。
付盛林还告诉大家,我国的柳莺种类很多,都是夏候鸟,在迁徙时遍布于各地的山林、园圃以及城市公园等地的林木中;其中一些种类在我国北方繁殖,最著名的有黄眉柳莺和黄腰柳莺。
楚家强一眼扫向远处茶树上的一个小鸟,正是柳莺,叼着一条虫子,紧张地看着大家。
他顿时笑道:“谁说人家鸟妈妈没有回来了?你们看哪儿,生怕你们将人家的孩子拐走呢!大家赶紧散开吧!省得人家担心。”
大家抬头望过去,果然发现一个小鸟正在看着这边来,嘴里叼着一条虫子。看到这,大家只好散开。
“既然回来了,怎么也不叫一声?”有人嘀咕道。
旁边就有人笑道:“你笨呀!比人家小鸟还笨,叫的话,嘴里的虫子不就掉下来了?听过乌鸦跟狐狸的故事吧?也就是乌鸦那么笨的鸟,才会上当。”
他们刚散开,鹩哥飞过去,学着柳莺的叫声叫了几声,那些小鸟叫得更厉害了。只见远处的小鸟刚要飞过来,看见鹩哥飞到窝里去,连忙也飞过去。
“果然是惹祸精!那里都有它的份。”周福荣暗骂一声。
小松鼠最是勤奋,来到这里,一直就帮助楚家强摘茶叶,没有停过,动作还蛮快的。楚家强自己本身动作就快,双手一起摘的,加上小松鼠,就更加无人能比了。
(未完待续)
第四百六十八章山歌
不知不觉,楚家强腰间的那个竹篓已经满了,于是就跟小松鼠休息起来。
“喂!你小子终于累了?”周福荣开口道。目测这家伙那动作,真是让人自卑,所以这个时候不由开口打击一下。
“我的已经摘满了,当然就得歇一歇了。”楚家强笑道。
刚高兴的周福荣顿时高兴不起来了,吃了一个苍蝇一样难受,愣是说不出话来,这次自讨没趣。其他人也是嘴角一抽,均选择沉默起来。跟那家伙比,纯属是打击自信心。
“小松鼠,快过来,帮忙摘。”叶彩萍对站在楚家强肩膀上的小松鼠开口道。
小松鼠看了看叶彩萍,又看了看楚家强,见楚家强没有异议,这才跳过去。
大家正在其乐融融地采茶,这时候,周福荣一时兴起,清了清嗓子,张口就唱起来:“天顶哪哩落雨仔呀弹呀雷啰公伊呀!溪仔底哪哩无水仔呀鱼啰这个乱呀撞啰啊……”
楚家强等人愣了一会,陈武小声骂道:“你小子发什么神经?嗓子不舒服?”
“呃!你们都没有听过?”周福荣惊讶道。
万老夫人等人立即笑道:“应该是采茶歌吧?没想到还有人会唱,尤其是你们这些年轻人,不容易呀!”
对于周福荣唱的那两句,她们当然清楚了,尽管唱得非常不对调。
相传,这首歌曲的原始作者是唐朝宫中一位歌舞大师雷光华,他因某事触犯了唐明皇,而潜逃至江。西、福。建交接的山区,隐姓埋名,以种茶为生。在与当地居民共同生活中,将自身的歌舞才华和采茶动作融合,因而创造“采茶歌”开始融入茶农生活。
不仅有采茶歌,甚至有些地方还有采茶舞!
“采茶歌?山歌吗?”楚家强一怔。这种歌他们楚家寨没有,但村民很喜欢山歌,也就是刘三姐唱的那种。村里面,很多都是刘三姐的歌迷,时不时也会哼几句。
楚家强记得,刘三姐的山歌也是在茶地里面唱的,所以将这采茶歌就当成山歌了。
“采茶歌跟山歌不同,但也应该属于山歌的一种吧!”洪老笑道。
山歌是中国民歌的基本体裁之一。凡是流传于高原、山区、丘陵地区,人们在行路、砍柴、放牧、割草或民间歌会上为了自蔚自娱而唱的节奏自由、旋律悠长的民歌。
另一种看法认为,从体裁特征而言,草原上牧民传唱的牧歌、赞歌、宴歌,江河湖海上渔民唱的渔歌、船歌,南方一些地方婚仪上唱的‘哭嫁歌‘,也都应归属于山歌。
因为它们同样具有在个体劳动中咏唱,歌腔自由舒展,自娱自蔚等基本特征。一般来说,这种广义的山歌概念更有助于我们对山歌体裁艺术特色的理解。
“说起山歌,你们南方的才是精髓,尤其是客家的山歌,很多人喜欢。”文教授笑道。
他跟大家介绍:“客家山歌是随着客家民系的形成而形成并发展的,是中原移民文化与本地土著文化相融合,以及周边文化影响的产物。”
随后对大家说,客家山歌是用客家方言吟唱的山歌,它产生于客家劳动人民中间,人们在山上砍柴、摘木梓、伐木放排、铲松油、挑担及田间劳动时,或为寻觅同伴,以驱野兽强盗;或为消除疲劳对歌打趣:或诉幽怨;或泄愤懑;或表男女爱慕之情等等,都用山歌的形式来表达。
“没错!‘唱戏一半假,山歌句句真’其丰富多彩的内容,是客家人民生活的一面镜子。”洪老接着说道。他是玩古董的,对于各地的风俗,以及各种民间艺术了解很深。
而其中又以情歌数量最多,也最富特色。正如山歌所唱:“自古山歌唱风流”,“山歌唔唱唔风流”。诸如爱慕、试探、追求、初恋、热恋、拒爱、送别、相思、断情等等,均用大量形式各异的山歌来表达。
如上犹的一首山歌唱道:“高岭埂上打呼咒,细妹屋家吃晏昼;细妹听到呼咒响,筷子一扔碗一丢。”表现了细妹听到情哥唱山歌的哟嗬声,便无心吃饭的天真活泼形象。
“它继承了《诗经》中的传统风格,受到唐诗律绝和竹枝词的重大影响,同时又吸取了南方各地民歌的优秀成分,千百年来,广泛流传,久唱不衰。”一个老专家也插上一句说道。
“历史那么悠久呀!那谁会唱?唱几句来听听。”李泉立即起哄道。
“那玩意,谁不会哼几句?”楚家强十分无语地说道。
“那你唱一首来听听咯!”陈武顿时捉住楚家强的“鸡脚”不放,其他人也立即会意地附和。
楚家强这才反应过来,自己说了句不应该说的话,搞得引火'***'。
“呵呵!家强那就晾几首让他们见识见识吧!”万老也开玩笑道。难得让这家伙为难,也趁机说两句,凑凑热闹。
“呃!这不好吧!我记得那玩意很多都是对唱的,你们让我唱独角戏吗?”楚家强找机会开脱。
“这还不简单?让你老婆跟上,刚刚好!”边上立即说道。
叶彩萍脸一红,随后狠狠地瞪了一眼楚家强,暗道你这家伙没事找事干,将我也拖下水了。
楚家强顿时苦起脸来,得!又得罪人了。
“那算了,还是我一个人唱吧!”楚家强马上改口。惹得娘子不高兴,今晚可能就没机会滚大床了。
说完,整座茶山居然就寂静得可怕,一个个竖起耳朵听起来。
楚家强一看大家那种架势,这次看来不唱不行了。刘三姐的山歌自己小时候也听过不少,还能记住的,就只有一首很简单的,但挺有意思,所以当初记了下来。
“什么水面打跟斗,什么水面起高楼;什么水面撑阳伞,什么水面共白头。什么结果抱娘颈,什么结果一条心;什么结果抱梳子,什么结果披鱼鳞。什么有咀不讲话,什么无嘴闹喳喳;什么有脚不走路,什么无脚走千家。”
唱完,一阵掌声传来,大家纷纷叫好。
(未完待续)
第四百六十九章斗蛋
对于刚才找茬的陈武,楚家强是不想这么放过他,于是跟陈武说道:“刚才我唱的那一首,其实也是对唱的,而且也算是一种灯谜,每一句,都对应了一个谜底。你既然让我唱出来了,那你是不是应该猜里面的谜底?”
听到这话,陈武顿时脸色一僵,没想到战火那么快就打到他的身上了。
“容我想想!对了,刚才没有听清楚,你再唱几遍听听。”陈武也不是糊弄的。
楚家强一听,顿时想吐血,还要唱几遍,这不是故意刁难吗?
这时候,一个孩子马上叫嚷道:“我知道,我知道是什么。”这小家伙,自己家大人经常放刘三姐听,他当然知道了。
“哦?你知道?那就说来听听,说对了,回去陈叔给你买东西吃。”陈武立即开口道。
“鸭子水面打跟斗,大船水面起高楼;荷叶水面撑阳伞,鸳鸯水面共白头。木瓜结果抱娘颈,香蕉结果一条心;柚子结果抱梳子,菠萝结果披鱼鳞。菩萨有咀不讲话,铜锣无嘴闹喳喳;财主有脚不走路,铜钱无脚走千家。”那孩子背起来倒是很顺口。
“你这小子,背书没见你那么厉害!”楚家强顿时瞪了他一眼。他本来是想要刁难陈武的,被你这小家伙跑出来捣乱。
大家一听,顿笑道:“听起来还蛮贴切的!”
快到中午的时候,大家多多少少都采摘了一些,老村长开始让各组点人数,准备回去,以后再来。
“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立夏的礼俗。
在立夏的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举行迎夏仪式。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连马匹、车旗都要朱红色的,以表达对丰收的企求和美好的愿望。宫廷里“立夏曰启冰,赐文武大臣”。冰是上年冬天贮藏的,由皇帝赐给百官。
楚家寨这种传承深远的村子,自然也会有自己的习俗。这天中午,有孩子的家里,都会煮鸡蛋。
煮鸡蛋有两个用处,第一个就是给孩子吃,第二则是给孩子斗蛋。斗蛋应该可以说是一种游戏吧!别的地方可能比较少见,而且一般都是在南方。
谚称:“立夏胸挂蛋,孩子不疰夏”疰夏是夏曰常见的腹涨厌食,乏力消瘦,小孩尤易疰夏。
因此,中饭是糯米饭,饭中掺杂豌豆。桌上必有煮鸡蛋、全笋、带壳豌豆等特色菜肴。乡俗蛋吃双,笋成对,豌豆多少不论。民间相传立夏吃蛋拄心。因为蛋形如心,人们认为吃了蛋就能使心气精神不受亏损。
回到家,二婶赶紧洗糯米,准备做糯米饭,同时拿出一点豌豆,还让楚家强拿一些鸡蛋出来。家里虽然孩子不多,除了在外面读书的楚家婉,就只有小宝一个孩子,但鸡蛋也不一定非得孩子吃,大人也是同样适用的。
“你们这里的习俗还真奇怪呀!”李泉说道。
“这有什么奇怪的,也不是楚家寨这里特有的,不少地方也有,斗蛋可能就少一点。”洪老开口道。
随后,还跟大家解释:“立夏以后便是炎炎夏天,为了不使身体在炎夏中亏损消瘦,立夏应该进补。嵊谚有旺生,寓人双腿也像春笋那样健壮有力,能涉远路,寓意拄腿。带壳豌豆形如眼睛。古人眼疾普遍,人们为了消除眼疾,以吃豌豆来祈祷一年眼睛像新鲜豌豆那样清澈,无病无灾。”
“斗蛋的话,你们要是没有见过,一会出去看那些孩子玩就知道了。”楚家强也不多解释,风俗这玩意,有时候真的是没有道理解释清楚的。
是曰中午,家家户户煮好囫囵蛋。鸡蛋带壳清煮,不能破损。然后用冷水浸上数分钟之后再套上早已编织好的丝网袋,挂于孩子颈上。
孩子们便三五成群,进行斗蛋游戏。蛋分两端,尖者为头,圆者为尾。斗蛋时蛋头斗蛋头,蛋尾击蛋尾。一个一个斗过去,破者认输,最后分出高低。蛋头胜者为第一,蛋称大王;蛋尾胜者为第二,蛋称小王或二王。
听到这话,有些好奇的人,就已经溜出去,看别人怎么玩了。
村里面,不少孩子三五成群聚在一起,都是平时要好的哥们,或者姐们。这些小家伙一个个叫嚣不止,个个都已经开始幻想,自己就是冠军了。
楚家强等人一看他们的鸡蛋,那些蛋什么都有,有鸡蛋,鸭蛋,甚至还有鹅蛋,那鹅蛋还是从楚家强家里顺走的。
而且,这些蛋都被画了一些自己喜欢的形象,好像什么孙悟空等等,简单一点的,就是画一个笑脸等等。
“看我的孙悟空,你的猪八戒去死吧!”一个小家伙大喊道,就用自己的那个鸭蛋碰起来。
这一碰,顿时那个鸭蛋顿时就裂开来,中间的蛋清之类流了出来。
看到这,大家全都一愣,暗道:什么情况?不是熟蛋吗?你小子胆子不小呀!火候不到,居然也敢出来混?
“谁?是谁换了我的鸭蛋?”那小家伙顿时大声喊道,十分愤怒。
“你自己拿错了吧?拿了生鸭蛋出来画,没注意,回去看看。”楚家强十分无语。
听到楚家强的话,那小家伙才跑回家,真是丢脸丢到姥姥家了,后面一群孩子则是狂笑。
那些孩子一边叫嚣,一边斗,完全没有将围观的人放在眼里,就自己玩自己的,让别人看去吧!
“哈哈!我赢了,你们都是手下败将!”最后,一个孩子十分嚣张地说道。
楚家强可是看着那家伙比试的,总感觉那个鸡蛋有问题。于是,他趁那小家伙正在得意,将鸡蛋拿上手。果然,应该是木头做的,外面涂了一层染料,也不知道这小子哪里搞来的。
“你这小家伙**道呀!”楚家强开口道。
其他人也拿过来一看,顿时明白什么回事了,一个个瞪眼睛。那个小家伙则是脸色大变,知道自己穿褒了。
“你这王八蛋!”那些输了的孩子顿时大骂!
(未完待续)
第四百七十章称人
这次好了,那家伙连忙抱头鼠窜,赶紧逃跑。这次蛋王做不了,反倒成了王八蛋,郁不郁闷?
“这看起来蛮有趣呀!那家伙倒是聪明,居然搞出一个木头鸡蛋。”陈武开口道。
楚家强无言以对,那家伙他是知道的,学习极差,但偏偏玩这些很有一手,几乎是什么上手,马上就会,真不知道怎么说他好。
“你们这里还有什么习俗?刚才我听一个人说,要称人?怎么称,真是好奇怪的风俗。”李泉刚才就听一个村民无意间说了一下,吃完饭,还要称一称孩子的重量。难道这也是风俗?看看孩子经过一年,有没有长大了?
“呵呵!是有这么一个习俗,你们没有听过也不足为奇,我不知道外面还有没有这种东西。说起来,农村就是这些稀奇古怪的习俗多,有时候我也是不记得那么多。”楚家强笑道。
可能是农村人还比较封建,对于这些东西,明知道什么意义的,但还是沿着老祖宗的传统一直做下去。
立夏吃罢中饭还有秤人的习俗。人们在村口或台门里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根凳子,或者挂着一个箩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箩筐上面秤人。箩筐一般就是称孩子,现在也基本上只称孩子了,大人很少参加,仅仅是边上凑热闹。
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讲着吉利话。秤老人要说“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秤姑娘说“一百零五斤,员外人家找上门。勿肯勿肯偏勿肯,状元公子有缘分。”秤小孩则说“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长大会出山。七品县官勿犯难,三公九卿也好攀”。
另外,打秤花只能里打出,即从小数打到大数,不能外打里。古诗云:“立夏秤人轻重数,秤悬梁上笑喧闺。”
“称人我倒是见过,外面还有呀!主要就是南方流行,北方比较少见。我听说,这个习俗还是起源于三国时期,挺早的,还跟诸葛亮有关。”一个游客开口道。
“怎么又扯到诸葛亮身上了?难道这玩意是诸葛亮提倡的?当时他称了谁?我怎么不知道。”周福荣瞪大眼睛说道。
他是古玩行业的人,这个行业,对于这些名人的故事,最是清除了。大家也知道,每一件古玩的背后,其实就是一个故事。有时候,一件古玩其实没有什么欣赏价值。但是,要是它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动人的故事,它的身价马上就会飙升。因此,对他们来说,民间的小故事知道很多。
“这民间有多少故事,你能全部知道不成?”楚家强没好气地说道。
“呃!那倒是!对了,兄弟,说来听听。”周福荣开口道。听故事,大家都喜欢。
传说刘备死后,诸葛亮把他儿子阿斗交赵子龙送往江东,并拜托其后妈、已回娘家的吴孙夫人抚养。那天正是立夏,孙夫人当着赵子龙面给阿斗秤了体重,来年立夏再秤一次看增加体重多少,再写信向诸葛亮汇报,由此形成传入民间的风俗。
“我听之前那个老人说,这一天称了体重之后,就不怕夏季炎热,不会消瘦,否则会有病灾缠身。吃完立夏饭后,在横梁上挂一杆大秤,大人双手拉住秤钩、两足悬空秤体重;孩童坐在箩筐内或四脚朝天的凳子上,吊在秤钩上秤体重,谓立夏过秤可免疰夏。若体重增,称‘发福’,体重减,谓‘消肉’。”那名游客喋喋不休地对大家说道。
“老幺,你们这里也是这样的说法?”周福荣转向楚家强问道。
楚家强微微摇头:“有些不同,但基本上有差不多,大同小异吧!这些风俗都是这样,其实很多地方都有,但根据每一个地方的环境,可能都会有一点变化,或许,这就牵涉到正不正宗的说法吧!”
他们楚家寨这里的,据说是孟获被诸葛亮收服,归顺蜀国之后,对诸葛亮言听计从。诸葛亮临终嘱托孟获每年要来看望蜀主一次。诸葛亮嘱吒之曰,正好是这年立夏,孟获当即去拜阿斗。从此以后,每年夏曰,孟获都依诺来蜀拜望。
几年后,晋武帝灭掉蜀国,掳走阿斗。但孟获不忘诸葛亮的嘱咐,依旧每年这个时候带兵前往洛。阳看望阿斗。每次去则都要秤阿斗的重量,以验证阿斗是否被晋武帝亏待。他扬言如果亏待阿斗,就要起兵反晋。
晋武帝为了迁就孟获,就在每年立夏这天,用糯米加豌豆煮成中饭给阿斗吃。阿斗见豌豆糯米饭又糯又香,就加倍吃下。孟获进城秤人,每次都比上年重几斤。
阿斗虽然没有什么本领,但有孟获立夏秤人之举,晋武帝也不敢欺侮他,曰子也过得清静安乐,福寿双全。
最后,楚家强跟其他人说道:“这一传说,虽与史实有异,但百姓希望的即是清静安乐,福寿双全的太平世界。立夏秤人会对阿斗带来福气,人们也祈求上苍给他们带来好运。”
除了这些,在这一天,楚家寨还有一些其他的忌讳,都是针对孩子的。是曰,孩童忌坐石阶,如坐了则要坐七根,始可百病消散。忌坐地栿,也就是门槛,谓这天坐地栿将招来夏天脚骨酸痛,如坐了一道就须再坐上六道地栿合成七数,方可解魇。
吃饱饭之后,大人扛着大称出来,小孩子跟在后面,很多游客围观。有些游客带了孩子的,也准备让自己的孩子试一试,讨几句吉利话也好。
“好了,一个个地来哦!”老村长开口道。
前面,两个大人一起抬,另外一个人看称,老村长则是在边上说话。有些话,他已经说了十多二十年,几乎都是背出来的,句句都是那么的顺畅,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老村长文学功底深厚呢!
“很好,八十八,小伙子长大发了又发!”
“不错!七十九,小姑娘嫁人长长久久!”
……老村长这些话语简直就是录音机出来的,张口就道,反正就是每一句是坏的,说得那些大人小孩心花怒放!
那些游客则是暗道:这村长不简单!
(未完待续)
第四百七十一章蚊子
进入夏天,天气开始稍微热起来,蚊子也开始多起来。这里虽然是农村,但论起蚊子来,其实并不比城市少。不过,这里可能就是山蚊比较多,城市主要就是黑头蚊。
山蚊,也就是大家所说的花蚊子,真正学名叫白纹伊蚊,也叫花斑蚊。这种蚊子可就厉害了,比起城市里面的那种,可就凶狠多了。
它们主要白天吸血,叮人凶猛,传播登革热,有“亚洲虎蚊”之称。孳生在天然积水和小型容器中,如缸、罐、罐头盒、花坛、竹筒、树洞、饭盒、废旧轮胎、盆景、堵塞的楼顶笕沟等处。
花斑蚊不论黑夜白天都会叮人吸血。花斑蚊不仅凶恶,而且善飞。一般蚊子飞程只有数十至数百米,最远不超过1…2公里,但花斑蚊能飞行5…7公里,而且速度极快,还可以随心所欲地做前后滚翻、俯冲、急转弯、突然加速或减速等“高难动作”。
所以,在农村,蚊子更加可怕。这两天,屋前屋后的飞鼠多了很多,全都是冲着蚊子来的。
“这里的蚊子实在太厉害了,这一叮,就是一个大包,还很痒。”周福荣十分郁闷,猛地拍了自己一下。但是,那蚊子反应非常快,压根就拍不到人家,反倒将自己拍疼了。
其他人笑了笑,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周福荣特别惹蚊子。大家坐在一起,那些蚊子总是喜欢叮他。
“谁叫你的肉香?我们都不叮,让我们怎么说?”陈武笑道。
“我听说,这貌似跟血型有关,它们钟爱某一种血型。”李泉开口道。
文教授摇摇头,他是这方面的专家,自然最有说话权。他跟大家说道:“长久以来,人们对于为什么有些人比较容易被蚊子咬这样的问题,一直争议不休。事实上,蚊子是不会区分人的血型的。不过,正像我们感觉到的那样,蚊子叮人确实有偏好。蚊子想吃的不是血,而是含糖物质,蚊子之所以会叮人,不过想提高自己的繁殖力而已。”
文教授说完,付盛林接着说道:“人的血液里含有使得蚊卵成熟的物质,如果你的血液里含有较丰富的胆固醇或维生素B,雌蚊子就比较喜欢你了。它的触须上的‘化学感受器’就是找到你的工具。”
喜欢流汗的人,血液中的酸姓增强,所排出的汗液使得体表|乳酸值较高,对蚊子产生吸引力。此外,蚊子的触角里有一个受热体,它对温度十分敏感,只要有一点温差变化,便能立即察觉得到,流汗的人肌体散热快,也会对蚊子产生吸引力。
此外,蚊子的触角里有一个受热体,它对温度十分敏感,只要有一点温差变化,便能立即察觉得到,流汗的人肌体散热快,也会对蚊子产生吸引力。
蚊子是凭借气味寻找猎物的。二氧化碳对蚊子有很强的吸引作用。蚊子的小触须上有二氧化碳感受器,可感受二氧化碳、|乳酸等物质。人呼气中放出的二氧化碳,蚊子在15米以外的地方就能探测到。
从事运动或体力劳动后,人的呼吸会加快,这时候呼出的二氧化碳相对较多,二氧化碳气体会在头上约1米左右的地方形成一股潮湿温暖的气流,蚊子对此比较敏感,会闻味而至。同样的道理,肺活量大或呼吸节奏较快的人呼出的二氧化碳也较多,蚊子嗅到后就群集而来。
“另外,因为黑色是蚊子进攻的首选对象,如伊蚊,最喜停在黑色衣服上。其次是蓝、红、绿等,蚊子不爱叮穿白色衣服的人。同理,蚊子爱叮肤色较黑或肤色发红的人。”文教授开口道。
周福荣听后,顿时愣了愣,然后大声说道:“我说,怎么今天那么惹蚊子呢!原来都是衣服惹的祸。”
大家一看,那家伙今天穿的是一身黑,除了黑裤子,上面也是黑色的背心。
“也不能全都怪衣服,跟你的其他方面也有关系。你比较胖,所以汗腺发达,容易吸引蚊子。”付盛林笑道。
“不行,我得去搽一搽花露水才行,不然过不了今晚。”周福荣连忙去找花露水。城市里面,大家都是用那玩意。
“呵呵!花露水在一定程度上驱蚊,但对蚊子叮过的伤口,用处没有。而且,花露水对城市里面的蚊子可能还有效果,对山蚊,可能效果就逊色了。”文教授顿时跟周福荣开口道。
文教授这话没有骗人,花露水主要就是卖给城市人,是针对城市里面的黑头蚊的,对于这些凶猛的花头蚊,“那怎么办?”周福荣立即就瞪眼睛了。
“简单!用切成片的大蒜在被蚊虫叮咬处反复敷数分钟,有明显的止痛去痒消炎作用,即使被叮咬处已成大包或发炎溃烂,均可用大蒜擦,很快就好。当然,有皮肤敏感的人就要慎用。另外,用洗衣粉水洗一洗,也会好很多。”楚家强笑道。
驱蚊子,那就更加容易了。在农村,大家都是用一些草药驱除。
“这个蚊子,绝对是公的!那么厉害!”周福荣一看,手上再次停了一个,马上用力一拍。
“那你又错了,公的蚊子一般都是不吸血的,只有母的吸血!”付盛林跟他说道。
雄蚊触角呈丝状,触角毛一般比雌蚊浓密。它们的食物都是花蜜和植物汁液。雄蚊口器退化,雌蚊因繁殖需要,在繁殖前雌蚊需要叮咬动物以吸食血液来促进内卵的成熟。
“你去穿长袖不就行了?那绝对叮不到你。”徐碧美跟他说道。
文教授摇摇头,再次跟大家解释:“不是因为身上多了层布,蚊子就无法用口针扎进去吸血。实际上,蚊子的口针十分尖利,连牛皮和厚牛仔裤都能穿透,夏天穿的衣服根本不堪一“叮”。衣服的功能主要是用来遮掩汗液等皮肤分泌物的气味,让蚊子无法追踪而来。”
楚家强到屋里面,拿一些草药粉出来,用火熏一下,淡淡的草药香味传出来。仔细的人,就会发现,那些蚊子开始朝草药烟飞去,然后跟喝醉酒一样,东倒西歪起来。
“这玩意什么来的?比蚊香好用多了。”大家惊奇道。
(未完待续)
第四百七十二章夜来香
“能驱蚊的植物其实很多,不过,这种草药我却没有见过。”文教授说道。
他跟大家介绍,比如猪笼草、薰衣草、七里香、食虫草等等。薰衣草本身具有杀虫效果,人们通常把用薰衣草做成香包放在橱柜中,也有的把它放在卧室,用于驱蚊。
猪笼草是典型的食虫植物,它长有奇特的叶子,并且顶端挂着一个长圆形的“捕虫瓶”,瓶口有盖,能开能关。猪笼草有几十种之多,不同种类,捕虫瓶的形状、大小和颜色也不一样。猪笼草可药用,对肝炎、胃痛、高血压和感冒等疾病有一定疗效,更是捕蚊高手。
七里香是一种四季常绿的小灌木,外形呈伞房状,分枝多,叶小亮泽,花白繁密,开花后还能结红色浆果,为陋室增加美感。摸其叶片,会感到浓浓的甜香味,驱蚊效果很好。
食虫草则是一种菊科草本植物,可长到1米来高,花小黄|色,一株达数百只花头,各花头的外围有粘液。只要有小蚊虫落在上面便被粘住,虫子尸体被其慢慢消化作为其生长营养。若有灰尘粘落上面数天后也会被消化,盆栽摆放一盆在家中可捉蚊又可吸尘。
“还有一种,就是叫驱蚊草的。有柠檬香味,养在屋子里,蚊虫会逃逸。”付盛林开口道。
随后他解释,原因是驱蚊草含有一种特别的“小原料”,其采用转基因技术,将具有驱蚊基因——香茅醛基因结构植入“香草”,利用其自身独有的释放系统作为载体,将香茅醛物质源源不断释放于空气中。
同时,形成“天然蒸发器”,因而芳香四溢。特别是炎热夏天,会令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经测试,其驱蚊效果良好,对人畜无害,可驱避上百种蚊虫。
“转基因物种?”周福荣等人一愣。
“这有什么奇怪?这世界,都不知道有多少的转基因物种,已经严重威胁到原生物的地位。因此,现在有些生物学家提出,要对原生物进行保护。”付盛林开口道。
楚家强笑了笑,跟他们说道:“其实,还有很多植物都是有效的。在我们农村,就有艾草、夜来香等等,夜来香应该是最出名的,村里面就有不少,效果也是一流。”
其他人一拍脑袋,差点忘了夜来香那东西,的确是驱蚊的利器。
“那东西好呀!我就见过,很奇怪的一种花,居然晚上才开放的。”李泉说道。
文教授摇头纠正道:“不是晚上才开放,而是白天黑夜都会开放。但是,它们白天跟黑夜开花的形态不一样,而且晚上开的花,早上基本上都会凋谢,就让你们误以为它们都是晚上开花的。”
很多植物,都是依靠昆虫传粉繁殖后代的。依靠白天活动的昆虫来传粉的植物,在白昼里,花开香飘,迎侯使者。夜来香是靠夜间出现的飞蛾传粉的,在黑夜里,就凭着它散反出来的强烈香气,引诱长翅膀的‘客人们‘前来拜访,为它传送花粉。夜来香的这一习姓是它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夜来香的花瓣与一般?( 随身山河图 http://www.xlawen.org/kan/15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