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科幻恐怖 > 南京大屠杀纪实:魏特琳日记 > 南京大屠杀纪实:魏特琳日记 第 29 部分阅读

第 29 部分阅读

    怂苟佟⒈创姆蚋竞陀⒐吞胤贫滤够扯皆斯镜慕鹇蹇耍↘inloch)夫妇,这些客人的一些亲属也应邀赴宴。这么寥寥几笔,根本不足以描绘出这次宴会的盛况。这次宴会的菜肴很精美,客人们都吃得津津有味。

    12月11日,星期一今晚不时有歌声飘到耳边。从下午4时这栋宿舍楼的学生回来后,就一直在唱圣诞颂歌和赞美诗。现在已近9时,要熄灯了,可她们还在唱。今年的这批学生都是那么快乐,不过基本上没有调皮鬼。

    魏特琳日记1939年(九)(3)

    今天下午,我和美孚石油公司的要人蒋先生面谈他租用我们一间男教工宿舍的事。租金定得很便宜,但是,小维修由他负责,这个小伙子看上去整洁而有教养。

    今天过得很不轻松,共有4个人来访,其中有3个人是找我谈事情的。今天晚上,我真是累得疲惫不堪,真不知这星期怎么熬到头。原计划上午第一件事是给吴博士和吕蓓卡合写一封信,但一天下来,连信纸都没碰。

    上午召集校务管理委员会开会,讨论校园东南角外边那块地的问题。多年来,那块地我们一直可望而不可及,看来现在只要付点钱就能把它圈进来了。

    12月12日,星期二很高兴今天和蒋先生谈妥了,他将租用一间教工宿舍,是在与主校园隔街相望的院子里。这样的宿舍我们共有4间,但是,1937年以来,我们一间也没能租出去。因为,南京的房主大都希望房子有人住,有人住就能避免许多是非,这样能防止瘾君子偷家具,所以,不收房租也愿意。蒋先生显然比较有教养,肯定会帮房主看好房子的。

    今天给吴博士寄了封航空邮件。信件没准什么时候就要被审查或是弄丢,所以权衡之下,我不想寄平信。

    下午4时30分。我们一行8人(阵容异常强大)骑着车出去兜风。我们每周都要出去一次。我们出了校园向西,沿着城墙骑到城北。然后又向南骑回来。回来时我们路过了古林寺。我们没碰上宪兵,也就不用出示通行证了。晚上7时,我们去大使馆吃墨西哥风味的晚餐,饭后又爆了玉米花。晚上的最后一个节目是猜字谜,威尔逊赢了。

    威尔逊和我都不禁想起了两年前的这个晚上发生的事情,想起了溃退的中国士兵,他们真可怜!12月13日,星期三无数的往事历历在目,无法抹去。今天上午在图书馆,看门的陈师傅来问我还记不记得两年前的今天他差点丢了性命。当时的情景让我久久无法忘记,因为,我虽然救下了老陈,但是,没能机智地救下向我求救的里奇夫人的儿子。

    今天,我在忙着准备明天下午教务会议上的讲话稿。

    天气仍然晴好、温暖。下午4时15分,希尔达·安德森坐着大使馆的车来接哈丽雅特、斯图尔德夫人和我,去参加米德夫人家举办的茶会。

    6时,我去看望米里亚姆和她母亲。现在煤奇贵,她们家今年没生火。

    晚上7时,我在阿博特家吃晚饭,并在那里住了一夜。天黑了,我不敢冒险独自回来。

    12月14日,星期四我上午8时30分回来,8 时45分给学生们上课,讲英文《圣经》。我很高兴和学生们在一起。上午余下的时间和下午的好几个小时,我在准备下午4时15分对教师们的讲话,题目是《谈丹麦的教会学校》。晚上,凯瑟琳、瑟斯顿夫人和我一起吃饭。哈丽雅特今天病了。

    还没听说昨天城里举行了什么庆祝活动。占领南京应该说是日本的国耻才更恰当。攻陷南京,实施大屠杀是日本人道义上的失败,他们怎么能庆祝自己的失败呢?12月17日,星期天两年前的今天是南京陷落后最黑暗的一天。上午8时30分,我和瑟斯顿夫人以及客人莉莲·阿博特一起吃早饭。饭后,我们先读了虔诚的奥尔德姆(Oldhm)两年前的今天写的日记,然后,我又念了我1937年12月16日~17日的日记。那些日子仿佛就在眼前。

    上午10时30分。我在南画室学生教堂做礼拜,布道的是在南京卫理公会教堂实习的沈牧师。

    他谈的主题是: 原谅敌人,爱他们,并争取做得更好。他的布道很好。

    中午,我在南山宿舍吃饭。下午4时,我去参加各教派联合礼拜。特威纳姆教堂的大厅里座无虚席。除美、英人士外,还有中国人和日本人。

    下午6时。我和伯奇夫妇、大王、王邦契在实验学校吃晚餐。晚上8时15分,我和两位牧师及实验班的信教学生见面。我们让她们自己决定要不要成立什么组织,我们只要求她们每周进行一次祈祷会,同时,请她们协助校方把圣诞节办得让不信教的学生也感到有趣。

    每天看报时,我们都在猜测欧洲的真实状况。我们得知的是真相吗?似乎有许多人丧生,但是,真相对公众秘而不宣。

    12月19日,星期二天气依然晴好、温暖,这是穷人最大的福气,真希望他们的吃饭问题也能这么轻而易举地解决。昨天,程夫人和骆小姐到一个米商那里弄到了400美元的大米,并准备了一套领米券,由骆小姐发给亟须救济的人,凭券免费领米。现在,质量最一般的大米也卖到每担20美元。

    去年这个时候是7美元,今年秋天是13美元。有位米商的熟人告诉我,每卖1担米,日本人就要抽取4美元的利,日本人还允许米商另外再赚4美元。以前,米商每担大米的赚头不得超过02美元。我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任何人都会觉得这难以置信。

    今天,程夫人花了100美元买了几床被褥(当地人称做“被窝”),准备发放给穷人。她说,每床最少值10美元(也许是11美元),最多不超过12美元。准备用粗布做被面子。棉花现在是每磅1美元,去年才03美元。布现在是每英尺03美元,去年才015美元。这就是我所理解的“大东亚新秩序”的意义。

    今天,我们把家政班和实验班合在一起开了祷告会,地点在大礼拜堂。看着240位年轻人一起做祷告,真令人鼓舞。

    魏特琳日记1939年(九)(4)

    下午3时。我骑车到明德中学参加慈善学校的小型销售活动,出售的东西都是该校师生做的中式物品,这次活动吸引了许多人。现在,该校有100多名女生。

    下午4时30分。马乔里·威尔逊(Mrjorie Wilson)、希尔达·安德森、菲利浦·切普和我骑车出去兜风。我们到紫金山去看已废弃不用的天文观象台。山上没有日本宪兵,只有几名中国警察。我们爬上了观测塔的顶层,没人阻拦我们。我们感到很奇怪,这些建筑物在战争中竟然没有遭到严重损坏,门窗竟然也没有被抢。

    晚上8时15分。我们到美国大使馆参加圣诞颂唱活动,有80人参加。领唱是皮克林夫人,她唱得确实很动听。

    写到这儿时已经是凌晨了,晚安!对了,两年前的今天我到日本大使馆去了。当时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难民营已有1万名难民了。

    12月21日,星期四又是个好天,这对衣着单薄的穷人来说是个福音。今天上午在学校教堂举行的祈祷会很成功,蒋牧师布道的主题是《今天我们过圣诞节的意义》。

    10时30分~12时15分。我在协助准备圣诞节的义卖活动。摊位及负责人员如下: 毛巾摊位由程夫人的助手林小姐负责,程夫人负责卖袜子,林小姐负责卖圣诞红烛,袁小姐负责卖玩具,骆小姐负责卖儿童时装和垫子,薛小姐负责卖针织品,哈丽雅特·惠特默小姐负责卖菖蒲花。布兰奇的面前摆着家禽和蛋,很有意思,还有一张桌上摆放着蔬菜。勤工俭学的学生缝制的被子很别致,引人注目。

    今天晚上,英语俱乐部的学生排练了她们的英语话剧和其他圣诞节节目。另外,林小姐和各班代表座谈她们在邻里访贫问苦的情况。

    12月22日,星期五今天晚上,我们进行圣诞节庆典的彩排,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是惟一的一次整体彩排。圣诞节活动的大致安排一周前就已贴出海报了,我们催促参加演出的各个班级和组织把各自的节目排练好。彩排很成功,参加演出的那些小家伙非常可爱。下午6时,我们和平时一样,吃的是米饭和蔬菜。实验班的学生吃这种伙食每周可以省下3美元。

    骆小姐和程夫人终于买到了400美元的大米,并准备好了领米券。骆小姐将非常谨慎小心、不事张扬地把领米券送到附近最穷的那些邻居手中。我们不敢透露风声,生怕别人知道我们有这种免费领米券后会来抢。发放被褥时必须更加小心。帮助穷人的工作现在越来越棘手,穷人数不胜数,而且是一贫如洗,而日本人又这么仇视我们的救济工作。

    大圣诞树已搬进了校健身房,正在装饰。

    12月23日,星期六天气还是那么晴好、暖和,真是太好了!今天上午的课程安排一切照旧。下午1时~3时,进行宿舍和教室大扫除。今年圣诞节,宿舍里只能放上雅致的竹枝和花环。校健身房是实验班的圣诞节活动中心,今晚装点得很可爱。大会客厅是家政班的圣诞活动中心,也很漂亮。

    7时15分。英语俱乐部在凯瑟琳的指导下举办了一场非常温馨的圣诞节演出,凯瑟琳和9名高三的学生为此下了很多功夫。演出的节目包括圣诞颂歌、英语话剧《牧羊人》和一出非常喜庆、精彩的戏剧。可以说是一个盛大的庆祝节目,叫做“各国圣诞采风”。

    12月24日,星期天上午7时15分。圣诞节庆典在学校教堂举行(办得很简朴)。我们只邀请了教职员工的亲属,但肯定来了不下150人。看来有些学生把父母请来了,当然,这并不是不可以。(圣诞节的特别奉献活动累计收到了70多美元的捐款。每班都派一名代表呈上捐款。)10时30分。在南画室做礼拜,瑟斯顿夫人布道的内容为“圣诞节的意义”,她讲得非常出色。屋子里挤满了人,还加了座。礼拜会场布置得很雅致,对称地挂着两幅中国人庆祝圣诞节的画,并对称地摆放着两大束高雅的竹枝和飘柔的柳枝——这么一束在上海可能要值10美元。这次礼拜肯定令人难以忘怀。布道内容值得打印出来寄给校友。王邦契先生翻译了布道内容,不过他的译文更充实了布道的内容。

    下午2时30分。3场庆祝节目同时开始: 1 约200名附近的妇女在科学楼的大厅里演出或观看节目,实验班的学生也参加了演出。2 约30名幼儿园的小家伙在大会客厅表演节目。3 约150名邻里的孩子在邻里中心表演圣诞节节目。这3场演出的人员都得到了一件小礼物。

    熄灯时分,或者略微过了一会儿,初二(相当于八年级)的76名学生带着床单、唱着圣诞颂歌轻手轻脚地去了健身房。健身房的玻璃上映着摇曳的烛光。房内火盆里跳动着火苗,学生们围着火盆爆玉米花、吃橘子、喝茶,好不开心。其他各班的学生都奉命熄灯睡觉了,这个活动是对年龄最小的班级的特别优待。这一活动于晚上10时30分结束。学生们披起床单,点亮灯笼,并排好队,唱着圣诞颂歌浩浩荡荡向前走去。她们一路去了李先生家、东院、实验学校、瑟斯顿夫人处、南山公寓、程夫人家和家政班,最后才回到宿舍。后来我听这个班的一个学生说:“过春节也没圣诞节这么高兴,这个圣诞节让我们永生难忘。”这3年的工作乐趣之一,是多了一些美好的回忆。要不然的话,这3年全是悲伤、恐惧和沮丧。

    12月25日,星期一1939年的圣诞节到了!天气依然那么温暖和晴朗。早晨7时,学校的大钟敲醒了酣睡的学生,她们唱起了早已准备好的那首歌《圣诞之晨》。8时,我们吃了很好吃的长寿面。我们坐在实验学校的餐厅里,听着许多学生轮番唱歌,真是其乐融融。一吃完饭,我们就洗碗、打扫餐厅,然后去参加9点钟的颂歌活动。学生们可以自由选唱她们最喜欢的赞美诗。今年,布利斯·怀恩特(Blis Wynt)的《月明星亮的圣诞夜》又在演唱之列。学校教堂很温馨,瑟斯顿夫人送来几支崭新的大红蜡烛,跳动的烛光把教堂映照得更加美丽。

    魏特琳日记1939年(九)(5)

    下午2时。邻里学校的孩子们为她们的妈妈表演了圣诞节节目,共有160人参加,并分发了礼物。我带高二和高三的学生到市区去观看了各教派联合举办的演出。

    中午12时30分是圣诞节聚餐,师生共聚一堂,有四大碟美味佳肴。学生们感到惊讶——当然是感到惊喜。她们还以为今天就是用早晨吃的长寿面款待她们呢,所以,这时她们不禁拍手叫好,大喜过望。

    下午5时,从市区看完节目回来,高三的学生到我宿舍坐了一会儿。她们一定累了。我让她们喝茶、吃水果,还让她们欣赏我收到的贺卡。

    晚上7时15分,圣诞节聚会开始了!圣诞节庆祝活动达到了高潮。聚会共分三处: 实验班的师生以及教师亲属在校健身房,家政班师生在大会客厅,工人及其家属在科学楼的大厅。这三处都摆放着硕大的圣诞树,树上挂满了手工制作的小装饰品和彩灯,充满喜气。参加聚会的人大多数戴着自制的圣诞帽,帽子都尽可能设计得带有圣诞节气息。这个主意很妙,这种帽子常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聚会者自始至终是欢声笑语,师生间平日里那种距离感一下子荡然无存了。学生看到老师戴着这么稀奇古怪的帽子,便一个劲地叫绝。有些帽子做得非常别致。布兰奇·邬的帽子是用鸡蛋壳做的;我的帽子是用贺卡做的,上面插着一根小松枝代表圣诞树,等等。一顶最佳圣诞帽获了奖,还有几顶得了提名奖。评奖后,我们玩圣诞游戏,又吃了点心。聚会的最后一个节目是大家同唱赞美诗,做祷告感谢上帝。

    工人的聚会也充满了欢声笑语。负责他们那里会场布置和节目安排的人也非常能干。聚会结束时,每位工人都得到了两条毛巾和10美元,这份礼物有着特别的意义,现在米价奇贵,可以补贴家用。这些钱一部分是教师捐的,另一部分是学校的一些老朋友送的。这份礼物让工人们惊喜万分。

    为期几天的圣诞节庆祝活动到此全部结束了。今年比去年办得简朴、易行,但更加欢快、热闹。只要学生们高兴,就没枉费了组织者付出的精力。不过,我们这些成年人心里都明白,这些天,欧洲战场上仍然有人受苦受难,丧失生命。这几夜,月光如水,能见度很好,中国西部肯定又遭到了空袭。

    12月26日,星期二累坏了,我请了一天假。实验班和家政班昨天放了一天假,今天又正常上课了。最好放一天半假,那半天可以休息一下。中午,瑟斯顿夫人和我请何太太(洁维〈Jvy〉的母亲)、袁小姐(新来的数学教师)和程夫人吃饭。我们还请了顾小姐,但她想休息。我希望何太太早日恢复体力,我们亟须她教学生中式烹饪。她善于烹饪,也很会管家。

    上午10时30分。教堂的祷告会结束后,我累得什么事也不想做,于是就骑车出去兜风。下午3时30分,我去拜访莉莲斯·贝茨,她告诉我,昨天(12月25日)上午,警察找贝茨问话,问了两个多小时。4时30分,我到了大使馆,看看我们骑车小组的成员是不是准备出去兜风。

    他们留我坐了一会儿,喝了点茶,然后,我们一起去了夫子庙的古董铺。两年半来,我还是第一次去夫子庙。那里好像和以前一样热闹,它是凭借什么力量从战争的创伤中恢复过来的呢?12月27日,星期三每天吃完午饭到下午2时上班的这段时间,我指导一位可怜的编外工人在实验学校移植一些花草。给这个可怜人一点活儿干能帮他一把,而他干的活又能使校园这个角落的面貌大为改观。

    初二的小姑娘现在仍是每次来两人到教师餐桌与我及骆小姐一起吃饭。饭后,她们去我房间坐了一会儿,我们玩猜字谜,用英语谈话,还吃水果。学生每天都来,除非哪天我有客人或是和瑟斯顿夫人一起宴请客人,昨天和今天就有客人。今天招待的是从朝鲜来的菲利普夫妇及女儿弗洛伦斯。

    今晚,我安静而舒坦地待在自己的房间里。上周忙个不停,而今晚这么悠闲,真舒服。

    12月28日,星期四连续几个星期天气都是这么晴朗、暖和,这对成千上万被褥单薄的南京人来说真是莫大的福气。我曾买了10床被褥,准备做圣诞礼物发放。昨天下午,罗小姐告诉我,她正留心挑选最穷的一些人家发放这些被褥。

    今天收到了从美国寄来的厚厚的邮件。我满心喜悦地打开来,里面有吕蓓卡寄来的一本书和我翘首以待的朋友们的几封回信。我们制定了一个缝制救济棉被的计划,实验班勤工俭学的学生正在缝被子,原料问题我们曾呼吁这些朋友帮助解决。

    收到了一位校友侄女的来信,信上说,她愿意来南京学着做我的秘书。如果我能培养一个很能干、能拟定数不胜数的日程表、并能在我明年休假期间协助顶替我的人,那就太好了。

    下午4时20分。我和林弥励出了校园,朝西面走去,到了城墙边上一个破败不堪的小村庄。

    上周二,我们一行人曾骑车路过这附近,我们约一半人很快就离开了那里,有几个农民站在小路上看着他们骑车远去,然后,又和我聊了起来。他们告诉我(当然是我问他们才说的),他们很想为孩子们办一所小学校,由他们自己准备一间屋子做校舍,孩子们自备课桌椅。今天,我和林弥励就是去筹划春节后在那里办一所学校的事。他们准备的房子不太差,泥巴地,有一扇窗户,一个角落里还堆放着干草和青草,另一个角落里有一张床。但是,学校能否办成现在还不敢肯定。林弥励准备在家政班里选拔一些学生,安排她们来教课,用这个方法把她们培养成邻里学校的教师。村民们很友好。

    魏特琳日记1939年(九)(6)

    今晚去威尔逊家吃了晚餐。

    太好了!今天收到了基督教贵格教会的日历。谢谢你,吕蓓卡!过完圣诞节,我累得浑身乏力,今天感觉好多了。

    我和林弥励路过一些村庄时,耳闻目睹了这一带的许多生活情况,而这里作为一国之都,曾经那么充满活力,生机勃勃。沿路,我们不时听到用镐掘地或是用斧子砍树的声音。男人们在使劲地挖树根,有时,妇女和孩子也在挖。这里的群山曾是那样郁郁葱葱,山上的坟墓上和坟墓周围的树木特别繁茂,而现在只剩下童山濯濯和几截子树桩,不过,有些竹林还没有遭殃。我们在一个地方看到几个学龄男孩也在挖树根。

    我们在去的路上遇到一位黄老太(她已60多岁。1938年春天,她逃难后,放不下这几亩薄田又回来了,结果5次遭日军奸污。),她正坐在菜园子边的小土墩上。我们和她说了几句话就继续赶路了。当我们回来时,她还坐在原地。我们停下来问她,才知道这几块巴掌大的菜地每天都得有人看着,白天是她看,晚上是她的小孙子和她媳妇看。那些吸海洛因和鸦片的人极缺钱花,就连蔬菜他们也要偷去卖钱。

    以前,城墙附近有座大砖房,住的是警察或士兵,现在房子已荡然无存,只剩些残砖碎瓦了。有座房子的院子里以前有两棵古树,保护得很好,可惜现在也不见了踪影。我不止一次听说,现在连棺材也被挖出来当柴火卖钱——这是抽鸦片的人不顾一切搞钱的最后一着。

    到了春天,我们这座城市会是什么样子?如此这般的“大东亚新秩序”如果再维持几年,这一带的风气又会是什么样子?12月30日,星期六又是个晴朗、暖和的好天气。每天我们都以为第二天就要下雨、下雪,或是转阴变冷了。今天上午实验班的公开课很有趣,讲的是数学思考题。我从没见过学生这么专注地上过数学课。新上任的数学教师袁小姐是个难得的人才,我很庆幸有这样的教师。

    学生们打扫完教室就放假了。下午2时30分,我和凯瑟琳出了校园,沿着城墙一直走到城西北角的一座小山上。沿路碰到的农民很客气地和我们打招呼。只见穷人正往回扛胡萝卜缨子,听说是拿这个当饭吃,因为米价太贵了。

    在那儿,我们拜访了莫兰德夫人,又去皮克林和米德家坐了坐。是米德开车把我们送回来的。我回来没赶上吃晚饭,就在房间里吃了点中午准备的饭菜。我晚上懒洋洋地休息了好一会儿。《可贵的财富》今天读完了,我发现这本书写得妙趣横生。现在已是11时了。从晚上9时开始,我一直在灯下读书、写东西。

    12月31日,星期天1939年的最后一个晚上。下午4时,我去特威纳姆教堂做了联合礼拜。小小的教堂里挤满了人,因为,上海美籍侨民学校的孩子们现在还在我们这里,所以,今天也来了。主持礼拜的是约翰·马吉。今天礼拜的一部分时间用来吃圣餐,但最后有一个令人颇受启发的布道。马吉说,他认为,这个世界弄成今天这个局面是教会失职,因为,教会是基督在这世界上的化身。

    礼拜结束后,我们传教团的成员去贝茨家聚餐。席间,我们只谈友情不谈工作,让人感到轻松愉快。

    我晚上10时到家后一直在读书,因为太累,不打算守岁了。很高兴有3天假可以休息一下。

    魏特琳日记1940年(一)(1)

    1940年1月1日,星期一现在已是晚上10时。这一天我一直在忙碌着!如果说换一种方式工作就是休息的话,那么今天这个假日过得再好不过了。上午8时30分和瑟斯顿夫人一起吃早餐。9时30分~11时,程夫人、瑟斯顿夫人、邻居老孙和我一起去看老孙准备送给学校的那一小块地,确定其大小和位置。老孙曾在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避过难,对学校很感激。此后,我们又去看了另一块地。地的主人希望学校能把这块地买下来,因为,他得养活一大家子,急需用钱。实在拿不准学校是否应该买下它,因为,这块地不在校内,而我们目前又不需要扩大学校的地界。后来,他又带我们去看了一块狭长的地,他想把这块地送给学校,希望我们能照应他女儿读完中学。

    中午11时~12时,我寄了121美元给设在上海的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救济基金会。这笔钱是好几个朋友送来的,其中有一张25美元的支票是古德尔(Goodell)夫妇送的礼物,这两位是我在1932年7月从香港到马尼拉的途中结识的。

    中午12时30分,我去盖尔博士家吃新年大餐。我非常喜欢去他们家,在那里,我能彻底放松。盖尔非常善于管家,而且款待客人总那么大方。有位许太太(她是嫁到中国来的瑞士人)带着两个可爱的孩子也在那里,她们圣诞节就是在那里过的。许太太也许能来我们学校教编织和缝纫。

    下午3时~4时,我在办公室里写信,4时30分,我去美国大使馆参加新年招待会。4时~5时,大使馆招待的是亲纳粹的德国人;6时~7时则招待反纳粹的德国人。6时30分,瑟斯顿夫人和我去明德中学,想和默多克(Murdock)三姐妹叙谈,不一会儿她们应该就能从怀远抵达南京了,但结果是晚上8时才到。她们说,昨天整整一夜,怀远这个小城到处都能听到日本人开枪射击的声音,据说,游击队已到了离怀远城不到10里的地方。据说,那里的米已卖到40美元一担,老百姓穷困潦倒。

    1月2日,星期二今天放假。早晨,我和瑟斯顿夫人正准备吃早饭,但转念一想,决定推迟到8点钟再吃,这才像过节的样子。我本打算吃完早饭就去办公室工作,积了好多公函,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待回复的私人信件更是早已堆积如山。虽然原计划如此,但是,今天的天气简直让人觉得已是春光明媚了,弄得我老想在温馨的大地上干点活。于是,我跳上自行车,骑到金陵大学花园那里,用圣诞节发的钱买了一盆漂亮的木兰和几个花茎,回来后栽在地里。在阳光下干活的感觉真好。这几个星期,我在监督受助于我的一个穷人种花草。

    一吃完午饭,凯瑟琳、希尔达和我就骑车出去了,骑了很远一段路,约有10英里,到了高尔夫球场。她俩在那里闲谈,而我走到球场后面,爬上了那里一座小山的山顶。在山上,我在很近的距离清楚地看见了两只小鹿,真是天赐良机。小鹿多么优雅!因为禁猎两年,所以今年才能有这么几只鹿。

    1月3日,星期三这是新年假期的最后一天了,天气还是那么暖和、晴朗。今天上午,我在办公室里工作。下午,我带5位中国朋友去国家公园,这是他们两年半以来第一次去那里。经过城门时我们下了车,步行过去,不过没强迫我们向日本兵鞠躬。在公园里看到的中国人不是干活的苦力,就是站岗的警察,倒是许多日本人在游览中山陵。

    公园里的大部分建筑都被毁坏得残破不堪,连砖头、石块也被拖走了。在灵谷寺,我们看到许多苦力在砍伐优质树木,并把树枝劈短,一捆捆地拖走。他们说,是日本军人命令这么干的,说是需要用这些树当柴烧。真不知道这样下去,到春天时,这里还能剩下几棵树?我们5时30分到家,一路平安无事,回来时累极了。

    1月5日,星期五机密南京新模范市立女子中学的校长曹慧小姐(即莉莲·曹),今天下午3时来我们学校转了转。4时,我们去瑟斯顿夫人处喝茶,一起喝茶的除瑟斯顿夫人外,还有布兰奇、林弥励和哈丽雅特。曹慧说起话来滔滔不绝,有点不太谨慎。她告诉大家,她们学校每月得支出2万美元,但是,实际开支只有8000美元。教师总数说起来有48人,但其中有8位或是10位,她这个当校长的从来没见过,却照样每月拿工资。教育部部长顾澄是个老烟鬼,他的烟款全用公款支付。曹小姐感到在目前这种局面下,只能是一事无成。

    1月6日,星期六我干了一天的活。今天在刮沙暴,天气转冷了。国际救济委员会正在整理申请救济者的名单。林弥励说约有5万人申请救济,但我想,实际上申请人数肯定不会这么多。真希望除了发放大米之外,我们还能做些更具成效的救济工作。

    1月7日,星期天今天上午的礼拜由王邦契先生布道。从日本来的那位埃斯特·罗兹(Esther Rhods),中午在南山用餐。下午3时,我安排程夫人、布兰奇·邬和林弥励在我的办公室和她见面。她力劝这3位去一趟日本,她说,如果她们去参加日本的一些民间会议是会起些作用的。程夫人很难走得开,另两位非常想去,只是我不知道下周五她俩怎么跟罗兹小姐一起回来。

    1月8日,星期一下午,我去大使馆见了J·豪·帕克斯顿。他认为,最好是直接去日本大使馆办签证。我准备明天上午8时去,日本时间是上午9时。今天晚上,我在住所考虑她们赴日一事时,总觉得这事显然是办得太急了。最好是等到这学期结束,下学期开始,3个人的工作都告一段落后再去。但我的心情也很迫切,想让她们早点赴日为中国的利益奔走,中国亟须有人做这方面的努力。

    魏特琳日记1940年(一)(2)

    1月9日,星期二今天中午,我正要离开办公室,一个中国人过来对我说,他要谢谢我,他妻子曾在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避过难。他说,他妻子当时从扬州到南京来,而他却随一个政府部门西迁了,现在他回来了,想在现在的政府中谋个职位。他说,他已心灰意冷,想要自杀。他是在骗我吗?我为他给已返回扬州的一位传教士写了一封介绍信,又劝他早点回到妻子身边,堂堂正正地做人和生活,不要一心只想赚钱了。他没向我要钱。

    下午4时~5时。我去五台山走了走。翁文灏博士在五台山的宅邸,现在只剩下一堵墙的小半截了。这座宅邸以前价值三四万美元,但是无人保护。看家的人不知是没拿到薪水还是害怕性命难保,反正不干了。房子先是遭到了日本人的洗劫,然后,中国老百姓也进来了,于是,房子就一步步落到了今天这个地步。散落的砖块正在被人弄到夫子庙一带去盖别的房屋。

    今夜有寒流,北风呼啸,犹如严冬。

    1月10日,星期三刚才我正忙着草拟下学期教师的工作计划。今天给麦克米伦(Mcmilln)夫人的信终于写完了——这封信是去年11月动笔的,可以说,我拖欠了两个月的工作任务。今天很冷,办公室里没有生火,坐着打字真不舒服。我穿了两套羊毛内衣裤、两件羊毛套头衫、两件毛衣,还有一件外套。

    1月12日,星期五我的头脑是属于单向思维那种类型的。今天下午,我本该在4时参加家政班教师会议,然后到T·C·邓家观赏他收藏的画,并听他介绍画。他鉴定古画比较内行,我很想学学。但是,我心血来潮,想找学校的邻居家调查些情况,于是,就把那两件约定好的事全忘了。我在胡大妈家坐了一个小时,听她、她的独生子和媳妇谈她们眼中的“大东亚新秩序”。一听就知道,她们对此的理解毫不含糊。在她们看来,日本人搞这套新秩序就是要榨干中国的所有财富,迫使中国人对日本人俯首帖耳,任凭日本人在中国横行霸道,最终使中国人沦为日本的奴隶。谈起现在的生活状况,她们说,简直活不下去了。

    1月13日,星期六今天,实验班的演示课非常有趣,是在健身房进行一场篮球赛,由初一和初二的两个班对高中的两个班。比赛气氛活跃,选手们表现得活泼愉快、生气勃勃。我们学校的家政班共招收了170名十几岁的女学生,她们在这里生活得健康、幸福、有意义,不必靠别人养活,也不会感到前途渺茫,所以,办家政班是很有价值的,对此我深信不疑。对于那些付不起学费的孩子来说,这个班采取的勤工俭学方式是再好不过的了。

    今天下午和晚上,我与好几位师生、友人碰了面。中午12时30分,我让初二的3个学生来吃午饭。饭后,我和她们玩了一会儿字谜游戏。下午1时30分~3时30分,我监督学生们打扫教室,并给她们打分。3时30分,我到艾伦·顾的教室参加她们的小规模、较随意的演奏会,共有24名跟她学音乐的学生演奏了乐曲。顾小姐共有28名学生,分成二三人一组上课。有艾伦这样的教师真是太好了!随着了解的加深,学生们越来越喜欢她了。

    4时30分,来了初二的5名学生。她们今年是靠勤工俭学、担任监理助理工作攒足学费的。她们去年工作兢兢业业,而且能力较强,所以今年当选了监理助理。我们商议了如何改进下学期工作的有关问题,比如妥善使用抹布和拖把,等等。别的学生都离校后,这5位同学还要留校一天,筹备下学期的工作。袁小姐和罗小姐参加了讨论。讨论完后,我们吃了些点心,又欣赏了最近从美国寄来的一些工艺品。下午6时,袁小姐和另外3名初二学生来吃晚饭。饭后,我们又玩了字谜游戏。晚上7时~8时,我和分管宿舍工作的袁、罗两位小姐商议下学期宿舍安排的事宜。我们更加需要鼓励高年级学生来参与管理。我们商定,下学期,高三、高一和初三的学生住实验学校的宿舍;高二和初二的学生住500号宿舍楼,由前者管理后者。

    晚上8时~8时30分,休斯(Hues)两姐妹和林小姐来与我讨论邻里学校下学期的事宜。我们没有详谈,因为大家都太累了。

    1月14日,星期天今天过得颇不寻常。早上8时30分,我和瑟斯顿夫人以及默多克三姐妹共进早餐,这三姐妹就要回怀远了。吃饭时,我们谈得很投机。10时30分,礼拜开始了,由我主持。其间,约翰·马吉进行布道,讲述了玛利亚和她那一玉瓶膏油的故事。这个布道很合学生们的口味,她们个个聚精会神地听着。

    中午,希尔达·安德森顺道过来吃中餐,当时3位初二的学生也在场。饭后,希尔达到我的房间去看书,我和学生们聊天,并玩了一会儿。

    马吉让我把纳撒尼尔·米克勒姆(Nthniel Micklem)著的《愿上帝保佑正义者》一书转交给瑟斯顿夫人。我读这本书入了迷,连英语礼拜都没有去。今天晚上读完了书,从书中看,英国的基督徒在认真地思考一些问题,相信这场战争的严峻洗礼会使他们变得更纯洁、更坚强,他们一定能建立起比国联更合理、更有效的新型国际组织。

    我的新秘书今晚到了。她叫李青(音译),看上去年轻有为。晚上,学校附近着了火,烧毁了3间草房。那3家人都来了,他们都是些好人家。我们给他们吃了顿饱饭,又给了他们草( 南京大屠杀纪实:魏特琳日记 http://www.xlawen.org/kan/1598/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