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0 部分阅读
我的新秘书今晚到了。她叫李青(音译),看上去年轻有为。晚上,学校附近着了火,烧毁了3间草房。那3家人都来了,他们都是些好人家。我们给他们吃了顿饱饭,又给了他们草褥子和被褥。
魏特琳日记1940年(一)(3)
1月15日,星期一今天下午,我向邻居了解了更多的情况。我去了邻里××家。他们家族在本地算是家境不错的,有些地产。他有一个儿子、媳妇和一个小孙子。他常泡茶馆,四面八方的消息都能听到。另一位农民和附近的几位妇女来了,共来了9人,他们的看法只有一个: 建立所谓“东亚新秩序”的目的就是日本人说了算,最终在经济上、政治上彻底奴役中国。没有一个人说日本人一句好话。说实在的,他们对日本人恨之入骨。我说有些日本人还是通情达理的,他们做的一些事表明他们对中国人是心怀歉意的,可这些邻居怎么也不相信这一点。
今晚参加了一个家宴,我是惟一的外国人,一起聚餐的还有5位有教养的年轻教徒、杨牧师夫妇和程夫人。和平时一样,谈起日本人来他们又是异口同声、态度一致,都认为每个日本人都不是好东西,他们痛恨每个日本人。我和杨牧师坚持认为,我们身在日占区,有责任弘扬爱人和善待他人的精神,让中国朋友理解并非每个日本人都是本性凶残。在座的年轻人很难接受这种看法。这个晚上,我过得非常开心,让我高兴的是他们没把我当成外国人,跟我说的都是真心话。
1月16日,星期二今天上午,我和××由于这些日记将寄往美国,魏特琳担心日本人检查,因此没有提及姓名。一起整理有关中国老百姓对日本看法的调查资料。老百姓的看法是一致的,在日本对中国有何图谋的问题上,中国人终于统一了认识。中午,我约了初二的4名学生来吃饭,她们今天停课了。猜字谜这个游戏很不错,能让学生们用上学过的单词。她们玩得很投入,不再感到拘谨。
下午4时。波士顿大学的莱斯利博士(Leslie)来参观金陵女子文理学院。5时,他去瑟斯顿夫人处喝茶。他很想知道“大东亚新秩序”的含义。
今天晚上,瑟斯顿夫人、哈丽雅特、凯瑟琳和我在南山聚餐。整个晚上,我们聊的都是非常琐碎的话题,一次也没有争论,不过中间有一两次还是谈了工作。当我写完这些日记时,差不多已是午夜12时了。
今天阴冷有雨,我坐在办公室里一点都不舒服。手指冻僵了,字都打不了。已是“三九”的第7天,也到了雨雪不断的时候了。
昨天,彭夫人和她儿子从上海来到南京,准备去合肥。真想把我的心里话倒给她儿子,像他这样的男子汉,再不能满脑子只想着保住自己的财产了,必须肩负起救国的重任,否则,中国永远也没法赶走压迫者,并获得自由。这个年轻人丢下他在非占领区的工作,专门跑回来保护自己的财产。我不相信他当公务员这么短时间,就能清清白白地聚敛这么一大笔财产。
他母亲一直是个虔诚的基督徒,但她看不到自己儿子的缺点,她儿子也是在教会学校接受的教育。
1月17日,星期三天气依然寒冷,没出太阳,不过也没下雨。我在办公室里快冻僵了,所以,带了一只热水袋到办公室暖手。
今天下午,有一位年轻的中国妇女来看我,她从上海来,她父亲在南京的新政府里做事。我看她对这场战争漠不关心,认为胜败都不关她的事,反正她又不打仗。不知她对父亲在傀儡政府中任职作何感想,总之,看不出来她有羞愧感。
下午3时30分。我和凯瑟琳去基督教女子学校,参加教友会(Disciples Brotherhood)的各国传教士联谊宴会。宴会共18桌,每桌8人,总共144人。看来,参加联谊活动的中国人很尽兴。宴会由琼·特劳特(June Trout)小姐做东,花了6美元原文如此。,办得很不错。
在寒冷的室内坐了一整天,晚上感到特别累(今天穿了3件毛衣,两套贴身羊毛衣裤)。
1月18日,星期四初二的78名学生邀请教师去她们宿舍参加一个小型聚会。她们表演了几出小短剧,主要内容是应该助人为乐。这个班看来已经变得比其他班更积极、主动了。这个班有39名勤工俭学的学生。
1月19日,星期五上午9时45分。举行了本学期最后一次学生大会。会上,王先生讲了话。我在讲话中评价了本学期的工作情况,然后,大家唱赞美诗,第一首是《孝心》(这首歌学生很喜欢),最后一首是《主啊!关心我们,保佑我们》。大家勤勤恳恳地工作了4个半月,结果,本学期的违纪问题最少。本学期也没有什么外来干扰。虽然来学校拜访的人很多,但从未发现有心怀叵测的特务。
今天中午停了课,学生要收拾行李回家了。回家之前,她们必须把宿舍打扫干净。一直负责教室卫生的那些学生,回家之前还得打扫教室。她们离校后,我们要给她们的工作打分。
1月20日,星期六中午天气变冷了,并下起了雪。上午9时,我和初二的5位学生开了一次会,她们担任勤工俭学的监理或监理助理。她们把记录本交给我看,上面记录着她们管理的学生出勤情况及所得评分。她们还带来了抹布,并为下学期制定了工作计划。
今天下午雪下得很大。希尔达、凯瑟琳、菲利普·切普、哈丽雅特和我一起在城墙上散步,走了好一会儿。迎风漫步,欣赏落在山上和山谷里的皑皑白雪,真是一件乐事。虽然天气很冷,农民却毫无怨言,瑞雪兆丰年嘛。按农历,现在是“四九”,正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魏特琳日记1940年(一)(4)
1月22日,星期一上午10时。开了本学期最后一次教师会议。没有政府组织的考试对学生的压力,我们就可以更自由地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了。如果一位老师拿出他认为对学生更有裨益的教案,就可以期末免试。本学期没有多少真正算得上违纪的事情。我们决定下学期不招生了,因为,宿舍已经满了,而下学期不回校的学生至多三四人。
今天下午,我为我们的化学老师写了一封介绍信,他明天去上海考察肥皂、牙粉等的制造工艺。下学期,我们希望为那些学化学的穷学生增设一个项目,教她们做肥皂、牙粉之类的日用品。
下午4时。联合传教公会教育委员会在瑟尔·贝茨家开会。讨论的问题为: 我们教会学校是否能提高教师的薪水或生活费?现在米价高涨,他们的薪水相对来说太低了(米价是一年前的3倍),根本不够用;我们是否必须使用傀儡政府的新教材?虽然这是迟早的事,但是,既然有关方面只是说要出这些教材,但还没出来,我们最好继续使用现行教材;经投票决定,教会将邀请伯奇夫妇、凯瑟琳·舒茨和明妮·魏特琳,休假后继续回中国工作。
晚上7时,教会成员在布雷迪家共进晚餐。
1月23日,星期二今天,我在制定下学期的计划。我的新秘书打字水平已有提高,又学了速记,看来会是个好帮手。我还拜访了两位教师,并一起讨论了下学期的计划。
1月24日,星期三今天阳光明媚,但仍然寒冷。5英寸厚的积雪在慢慢融化。人们都觉得这场雪下得好,有利于庄稼的生长,一点不嫌天冷。今天有许多有趣和不同寻常的事。
招生委员会今天上午开会。我们的两幢宿舍楼里有三四个空铺位,我们尽力合理挑选学生,把上学的机会给那些上不起学的人。由于招的人不多,因此,可能不进行正规考试了,但是,我们还是要进行面试和智力测验。
11时。两个教外语的日本人来访,他们显然是新政府里的教育官员。他们略懂汉语,我们用汉语交谈。他们想了解我们学校教不教日语。我告诉他们,我们教日语,而且,我们有一位非常好的中国教师教日语。他们对此甚感诧异。他们声称,如果我们邀请他们其中哪一位来教日语的话,他们将通过宪兵为我们解决所有困难。我没让他们知道我们没有困难,也没让他们知道我们不准备邀请他们。
中午,又来了两个日本人。我曾经帮他们在这个地区找过房子,他们是坐轿车来的。他们说,想带我出去吃中饭,幸运的是我已经有约了。那么晚饭呢?对不起,我邀请了客人,这都是实话。我说,等他们的妻子来了,我会很高兴去他们家做客的,这也是实话。
下午1时~2时。我在美国大使馆聚餐。出席午餐会的还有约翰逊大使、格拉斯福德海军上将以及1937年12月在南京的那些人。席间气氛很热烈。
下午5时~7时。我在邻里中心吃饺子,这是由年轻教师们一手操办的,而我只是往桌子上摆饺子而已。他们干得很高兴,吃得也很开心。
1月25日,星期四爱,确实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能克服一切障碍。今晚根据原文分析,应为昨晚。
9时30分我正在写信时,××人由于涉及到人员之间的矛盾,魏特琳不愿说出姓名。来到我的房间,说她明天将去××人处,请其出面为她邀请她一度非常讨厌的一个人做助手。她说,她是在极其虔诚地为此祈祷之后才做出这一决定的,因为,这样做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昨天晚上和今天,这祈祷声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如果不是她决心这么做的话,我们教师集体中肯定已经产生裂痕了。正是有了这种挚爱和诚信的力量,才使我们在过去两年里绕过了许多“暗礁、险滩”,使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的工作一直得以进行。
今天上午,哈丽雅特和凯瑟琳启程去上海度假。我希望星期天能到盖尔博士家去,那儿很清静。但是,每天的事务不见减少,反而不断积压,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处理完。
1月26日,星期五今天是《美日贸易条约》预定续约的日子,但实际上并没有续约。许多人认为,日本会守规矩,以后会续约的。时间将会告诉我们答案。
虽然是假期,但是,瑟斯顿夫人仍然在她的小屋里工作,我也在办公室里工作。我没法提高工作效率,总有各种各样的事情不停地打扰我,来请我办事的人一个接着一个: 谁家的孩子想进某所学校,让我开介绍信;谁家的丈夫曾被日军杀害,让我写张条子去国际救济委员会申请救济;还有人要我帮忙给医院写安排住院的条子,等等。
午饭后,电话公司的一个日本雇员带着两个中国苦力来到校园,未经允许就擅自挖电线杆。
我和瑟斯顿夫人、程夫人提出抗议,但是,日本人充耳不闻。我给美国大使馆打了电话才解决了问题。半小时后,日本人向我们道了歉。
星期三晚上,美国大使馆的保险库遭到抢劫,6万美元被劫。详情还不清楚。
今晚,程夫人、杨牧师、钱牧师和我开始和邻里的老孙具体商谈买地的事,那是校园后面的一块山地,将来可以在此建一所平民学校。老孙需要钱。我尽力想私人出钱买下这块地,希望将来由学院接管。地价是275美元,有1亩多一点。
魏特琳日记1940年(一)(5)
1月27日,星期六我原准备今天下午离校,去盖尔博士家住一个星期。我需要去休整一下,原因之一是我在校园里忙得没空休息。对我们行政人员来说,过去的一周甚至比平时还要紧张。
我刚吃过午饭(现在我在400号宿舍楼吃午饭,因为我住的那栋宿舍楼关了),黄梦瑜医生的母亲又来了,她被日本人赶出了自己的房子,现在,她住在她以前的黄包车夫家里。我想她并不穷,因为,她女儿肯定很有钱,在离开南京之前肯定也给了她一些钱。我交给她一封写给安村先生的信,虽然,他对黄医生的房产被霸占、并改建成花柳病医院一事也许无能为力,但希望他至少能了解一些情况。
下午2时30分。有一个毕业典礼,4位护士最近刚修完金陵大学医院培训班的课程。
我正要离开校园,一个衣衫褴褛的人朝我的黄包车奔过来说:“华小姐,我一直在等你出来,已经等了好几个小时了。我又冷又饿,一直在为日本人做苦力,但是现在身体不行了,背不动了。”(他以前是我们庐州教堂的一位牧师)我怀疑他的败落和海洛因有关,我让他把地址留给门卫,给了他够吃几顿热饭的钱,然后就走了。后来,我见到杨牧师,杨说,过去几年中见到他好几次,他是在吸海洛因。20年前,他有妻子和4个儿子,在一个蒸蒸日上的教堂里有一份工作,曾经前途无量。
晚上10时30分,我到了盖尔博士家。这儿很清静、温馨。但愿世人都能有这么一个家。
1月28日,星期天昨晚下了小雪,今天天气很冷。今天上午,我读了劳伦斯写的《以行动表明上帝的存在》,并读了一点《聆听上帝的声音》。今天下午4时,瑟尔·贝茨做了一场精彩的布道,题为《当今世界局势与基督徒》。他从《以赛亚书》第59部分读起。以当时的场合,能如此无畏地谈论《圣经》中先知的观点实属不易,因为听众背景复杂,其中有日本人、中国人、犹太人(流亡者)、英国人和美国人;有传教士、外交官和商人。他首先描述了世界局势: 苏联占领了芬兰;日本占领了大半个中国;然后讲述了德奥关系,等等。最后,他呼吁基督教徒们: 1 笃信上帝;2 与致力于促进人类文明和世界进步的组织密切合作;3 坚信暴力、强权、战争、贪婪最终是不会获胜的;4 有些人穷兵黩武,为战争不惜一切,而基督徒则要为和平不惜一切,努力工作,并勇于奉献。
1月29日,星期一多么宁静的假日!今天中午,我步行到南门,在那儿和里瑞尔·蒂加登(Lyrel Tegrden)及埃德娜·吉什共进午餐。路上,我经过大概仅有6个街区那么长的一条街,我数了一下,足有12块立在店门口公开贩卖鸦片的大幅招牌。这叫“官土”。私开的烟馆又有多少呢?我不知道。
我在里瑞尔那里听她长谈中国西部的情况。不难想象,一位一直在“自由中国”最自由的地方工作的人,怎能忍受在这里工作呢?她向我描述了西部的中国人英勇抗敌的大无畏精神,但是她又说,在昆明和香港这些地方,人们根本没意识到国家已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1月31日,星期三机密今天,林弥励又来见我,她准备辞职,因为,她和程夫人合不来。有句话总是对的: 两人都有理,两人也都有错。如果她俩能相互关爱、彼此谅解,问题很容易解决。
我多次意识到,现在,我们在这片土地上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性格问题,双方为一些琐事发生分歧,互不相让,因为,都怕“丢面子”。我们这一个小小的基督教团体中都有那么多问题,中央政府里该是怎样一番情形啊!我再次对蒋将军深感钦佩。
林弥励同意去上海度假,并愿意在那儿等我回话。如果程夫人多一点关爱,林弥励多一点宽容的话,两人之间的裂痕就会弥合,但是,两人都不愿这样做。我知道,上帝要操的心比我更多,只好祈祷:“愿你心想事成!”
魏特琳日记1940年(二)(1)
2月1日,星期四今天还在下雪,晚上下得很大。我和盖尔博士上楼之前,把她家门前柏树上的雪摇晃了下来。
今天休息了很长时间。非常喜欢弗朗兹·威福尔(Frnz Werfel)写的《聆听上帝的声音》。
今天下午,在盖尔博士家里有一个读书会活动。尽管下着大雪,还是有8位成员来了。他们一起读《金城》。
马尼拉、香港和上海等地的电台广播说,小小的芬兰打退了苏联的多次进攻,仍在据守着曼纳海姆(Mnnerheim)防线。我同情那些浴血杀敌的芬兰人,又认为那些受蒙蔽的苏联士兵同样令人同情。苏维埃领导人在野蛮大屠杀这一点上,和沙皇的追随者没什么两样,这看起来同希伯来先知耶利米(Jeremih)生活的公元前7~公元前6世纪对无辜农夫的屠杀属同一性质。
2月3日,星期六我决定结束度假回校,因为,程夫人从苏州南部回来了,我想让她知道,现在必须解决她和林弥励之间的矛盾了。今天上午,布兰奇来向我表明了她的看法,她认为林弥励说的没错,程夫人冷酷无情,总是想支配别人,让别人屈从她的意志。
下午3时。我回来换了衣服,5时去美国大使馆参加欢迎约翰逊大使的招待会。这种招待会毫无意义,人们不是交流思想,只是闲聊。我和克莱维利希(Cleverish)司令谈得很投机。我想进一步了解这个英国人。在中国呆了几年,使我有机会接触英国坚强的精英分子,我对他们十分尊敬。而美国的外交官们对英国人的动机却持保留态度。
本来打算和一些人去美国炮舰“吕宋号”上参加晚宴,再看电影,但遗憾的是,由于路上结冰,我不得不改变主意。今晚很冷。
2月5日,星期一~6日,星期二这两天,我一直躺在床上,林弥励和程夫人之间难以解决的矛盾让我闷闷不乐,我什么也吃不下。昨晚做了一个长长的噩梦。看来,她们中间至少有一人要甩手不干了。两人都有理,又都有错。林弥励已经厌倦了和这种人共事,不想再谦让了。昨晚,我和程夫人谈过后,寄了一封信给林弥励。经协商,我们想出了一个解决的办法,看起来还比较合理,但是,在林弥励看来,可能就不那么合理了。
2月7日,星期三今晚是“三十晚上”,农历的最后一天。晚上6时,400号宿舍楼餐厅里的5张桌子旁坐满了师生。中间那张桌子坐的是曾在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避过难的孩子,外加程夫人和她的孙子。
那个驼背的小女孩也在这里,看上去她很高兴。饭后,我们聚在活动中心玩。从前,传统中国家庭中的年轻人,会通宵达旦地准备过年吃的食品、玩耍,并吃些好吃的东西。今晚,我们许多人聚在一起尽情欢乐,我觉得没有人想家。
2月8日,星期四新年好!恭喜!恭喜!新年如意!上午的大部分时间,客人一批批地来访。一个多星期前,程夫人为我买了一些蜜饯,来客人时,我就在餐厅里用这些可口的蜜饯和茶水招待他们。
不难看出一些年轻教师同情林弥励。可以说,这件事弄得大家没心思好好过年了。我无法想象这件事对林弥励有怎样的影响,她回来以后也是不会再有心思工作的。
晚上6时。我们吃了一顿北方风味的晚餐(肉馅饺子),是由我们的3位北方职员做的。7时,我们举行了一次小型聚会,学生们也来参加了。我们唱起了赞美诗里的一些新年歌曲。
2月9日,星期五(农历新年的第二天)今天阳光灿烂。除了山坡和房子的背阴处有较深的积雪之外,其他地方的雪到晚上肯定会化完的。校园里煤渣铺成的小路泥泞不堪。
今天早上,我又在楼上的瑟斯顿处吃早餐。后来,当我回到宿舍时,许多工人来给我拜年。
他们穿戴整齐、喜气洋洋,还带来了孩子。他们走后,织袜子的邻居孟先生也带孩子来拜年。
中午12时30分。我应邀到程夫人家吃中餐。她还邀请了其他客人,大家一起吃了一顿丰盛的午餐。还有比中式餐更美味的佳肴吗?据我所知没有。
下午2时。3位老师、约12名学生和我,一道去长老会大教堂参加世界祈祷日活动,这是仿效纽约教堂进行的活动。参加者虽然很多,但是,我们只有几个人觉得祈祷的时间太短,而且牧师也没怎么号召人们祈祷。我认为,如果举行这个活动的房间再小一点,而且,只邀请中国妇女界的领袖参加,那么,她们可能会感受到自己与同时做祷告的其他国家的妇女心灵相通。令人欣慰的是,这次活动是由中国妇女独立组织的。这次,台上没有一个是大学生,据我所知,听众中也没有,这使我们更加想念吴贻芳那样受过良好教育的中国妇女。
今晚,我独自呆在这间大宿舍里,脑子里总是想着林弥励和程夫人的事情,相信事情会圆满解决的。早上,我又写了一封信给林弥励,劝她宽大为怀,早日归来。
2月11日,星期天今天下午2时30分,尽管道路泥泞,还是有七十多位附近的妇女带着许多小孩来到我们科学楼的大厅里,参加每周日下午例行的礼拜。罗小姐带来了一张特别的新年海报,画的是一个人皈依基督教前后的不同状况,她主要谈论了如果按照耶稣的教诲努力从善,那我们将成为怎样的人。我协助一位教师教人们两首新年赞美诗,因为没有人演奏风琴,我们是朗诵而不是唱歌。礼拜结束后,我们请他们喝茶、吃花生和芝麻糖。参加者中只有一个小孩穿的是新衣服。新年伊始,只要能穿得起,人们通常都要穿新衣服的,特别是小孩子。邻居中穷人的日子比以前还要难熬,他们脸色憔悴,提心吊胆地过日子。
魏特琳日记1940年(二)(2)
下午4时。我做了英语礼拜。阿瑟·摩尔主教布道时引用了《哥林多前书》第2部分第2句的经文:“因为我曾定了主意,在你们中间不知道别的,只知道耶稣基督和他被钉上十字架。”十字架就放在我们面前,我们只有充分领会其含义,才能真正体会到上帝对世人的爱,以及上帝为世人作出的牺牲。
我正在读伯特伦·B·福勒(Bertrm B Fowler)写的《上帝保佑选民》(THE LORD HELPS THOSE)。我对将来在南京一带的工作想得越多,就越感到有责任在今后的日子里,向老百姓倡导基督教义推崇的合作精神,帮助他们改善生活。
2月12日,星期一今天得知美国将派萨姆纳·韦尔士(Sumner Wells)出访欧洲某些国家。我整天都呆在冰冷的办公室里接待来访者,一空下来就安排下学期的课程表。办公室里很冷,这影响了工作进度,要完成积压了3周的工作,就需要更多的时间。没能在本学期结束时排出课程表,是我的失策。
2月13日,星期二天气阴郁,办公室里冰冷的,而要做的事情很多。今天的主要工作是接待来访者和排课程表,另外,还为两幢学生宿舍楼投入使用做了一些准备工作,并安排袁小姐为学生宿舍购置了一些生活必需品,准备好抹布等。
昨晚,凯瑟琳·舒茨来了,但是,她没带来任何有关林弥励的消息。今天下午,骆佩芬也没带来新消息。吃晚饭时,我收到了林弥励的一封快件,信中讲得很清楚: 在没有澄清和程夫人之间的误会之前,她是不会回来的。晚饭后,玉玲、诚申和我反复讨论此事,认为惟一的解决办法就是,明天让凯瑟琳·舒茨带着我们写给林弥励的信去请她回来。我本想亲自去,但实在走不开,这样做多少会使林弥励感到面子上过得去。我们在信中力劝她忍让一些,程夫人是难以说服的。程夫人认为事情全怪林弥励,如果林弥励也这样的话,那事情就没希望了。可怜的蒋介石!我理解他在解决人事纠纷方面的难处。
今天下午,有71名学生缴了学费。
2月14日,星期三今天继续报到。到晚上5时已有150名学生报到了。和一年半以前这些班刚开办时相比,米价已经涨了2倍,我们不得不增收伙食费。程夫人担负起做学生思想工作的艰巨任务,她力劝她们把伙食费尽量缴齐。
今天下午,热心肯干的凯瑟琳带着我们的5封信出发去上海,请林弥励回来。坦率地说,这是我遇到的最令人灰心的事情之一,两位得力的职员观点格格不入,她们宁愿眼看着我们努力开创的事业半途而废。假期快过去了,这两位同事仍未和好,但愿不会总这样下去。
机密下午4时,瑟斯顿夫人、程夫人和我开了行政委员会会议,继续商讨一些校务问题。我认为,凯瑟琳小姐带着我们请林弥励回来的信件去上海,这种做法堪为上策。
程夫人当时没有表态,但是,瑟斯顿夫人走后,她告诉我,她不同意我们的做法——那样做只会使林弥励比以前更傲慢、更专横,并说她干完这学期就不干了。看她这样大发脾气,我开始感到很不是滋味,但是,后来却感到些许欣慰,因为,我相信她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而且,她当着我一个人的面发脾气,总比在大庭广众面前发脾气要好得多。
面子的力量真大,它决定着人们的一举一动,让我们寸步难行。为了面子,除了不愿去死,人们什么都愿意干。
2月15日,星期四今天早上7时45分开始上课。第二节课,我和高中学生进行了交谈。
9时45分。我们举行了开学的首次祈祷仪式。4时30分,菲利普和希尔达来接我,让我和他们一起出去兜风。我们去了国家公园。公园外面是有钱人的住宅——这些豪宅(罗森博士看了会说,都是搜刮民脂民膏盖起来的)都已经毁坏了。只有几块碎砖头告诉人们,这里以前多么风光。凯瑟琳和林弥励,今天晚上还没回南京。
2月16日,星期五一整天,我都在写本周末要用的3篇讲话稿。工作被打断了好几次,难得能连续写上一会儿。
今天下午5时,我派人把盖尔博士的厨师好心烘烤的一只精美的蛋糕,送给正在美国大使馆的格拉斯福德海军上将,并随蛋糕附上一封致歉信,说我和凯瑟琳都不能去参加在美国炮舰“吕宋号”上举行的自助晚餐和电影招待会了。我本来想去换换脑子,放松一下,但是,林弥励和凯瑟琳要回来了,于是不想去了。
下午5时。林弥励和凯瑟琳从上海回来了,林弥励看上去不像我想象的那么疲惫。我很高兴她回来,因为,是她担负了管理家政班的重任——虽然没达到我希望的水准,但也很不错。心头一块大石头落了地,我想今晚可以睡个好觉了。凯瑟琳不辞辛劳去上海请林弥励回来,她做得很好。
2月17日,星期六今天早晨,我们20人参加了家庭祈祷会,吴先生和袁小姐也来了。
上午9时。我去了南门基督教堂。那儿正进行一个为期两天的静修活动。参加者很有意思,其中80%是年轻妇女。年轻男子很少,许多男人不是去了西部,就是被日本人杀害了。我相信,现在这座城市里年轻妇女的人数肯定是年轻男子的两倍。
街上人很多,孩子们提着灯笼,有一种节日的气氛。是时候了,街头各式灯笼齐现——鸭灯、兔灯、龙灯,不久还会有一个大型花灯游行。
魏特琳日记1940年(二)(3)
今天晚上,我在贝茨家吃晚餐,来宾中还有日本全国基督教会的司马博士及其他几位日本基督教徒。陈教授和齐先生也在座。席间,我们畅谈了上帝对世人的爱。我们都认为,派日本传教士来中国,并向中国人传教——确切地说是和中国传教士共同向中国人传教,就现在的情形来看,这一措施的动机令人怀疑。
2月18日,星期天8时30分。我和瑟斯顿夫人一起吃早饭,有上等的咖啡、用浅铁锅烤的蛋糕,还有正宗的黄油。今天天气真好,使人真正感到了春天!10时30分的学生礼拜由瑟斯顿夫人主持,王邦契先生布道。上星期四就开学了,但许多学生还没返校。
下午1时,我到南门教堂参加静修。我领着教师们第三次集体研习《圣经》,读的是《约翰一书》,这是我们祈祷的主题。关于培养爱心的那段经文讲得多好啊!非常遗憾的是,在目前形势下,我们在校园里静修时不能讲习这一章,惟恐人们会以为是针对他们的。
晚上7时15分,高一的学生主持了信教学生的礼拜,礼拜准备得很充分。有两个学生布道,一个学生领头祈祷。礼拜结束后,每班有一名代表留下来交流体会。我们计划下周为信教学生举行一个祈祷仪式,时间定在星期三早晨6时40分。
2月19日,星期一我仍在尽力调整课程表中相冲突的课程。今天早上举行了本学期第一次周会。大王作了精彩的讲话,他告诫学生: 她们受的教育必须以诚实、正直的人品为基础,否则,毫无意义。
上午11时,我和瑟斯顿夫人商量了吴博士最近来信提到的一些问题。她们将于3月2日在中国西部召开一次会议,我们准备向会议提交1940—1941年的财务预算。根据过去半年的试行预算来做这个财务预算,按理说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今天南京的米价涨到了每担30美元,这在南京是史无前例的。农历年过后,米店因为担心遭到抢劫而关门了。程夫人拿不定主意,到底是该现在买米还是3月底需要时再买。谁知道那时米价是多少呢?今天,我一直在努力为实验班的管理问题制定解决方案,但是,工作屡次被打断。首先,胡大妈是学校的邻居,我认识她已经有18年了,知道她是个好心人,她领来一位附近乡下的男子向我求助。他50岁开外,是个节俭的富农,有100多亩地(合16英亩)。他的独生子被捕入狱,正在遭受日本人的严刑拷打,硬说他是游击队员,还说他藏匿武器。这帮土匪就是用这种手段搜刮钱财。接着,黄医生的老母亲来找我,请我帮她的黄包车夫。这个车夫得养活8口人,以现今的米价,他根本买不起米。后来,一位姓姜的男子来见我,问我是否可以把中国科学协会的那块地租给他。他哪里知道,只要他能保护好那块地,不让人把那里仅剩的几幢房子拆掉,我宁愿让他无偿使用。
4时30分,我骑自行车出去转了转。
2月20日,星期二~22日,星期四看来,要做完任何日常工作都很难。我去办公室时,经常暗下决心,要把一些工作做完,但是,到下午5时,这些工作连碰都没碰。
许多人来请我亲自出面或是写张条子给国际救济委员会,允许他们领救济粮。米价不断上涨,人们也越来越绝望。罗小姐负责做邻里的救济工作,由于力量有限,她无法应付我们希望她做的一些调查工作。
在鼓楼教堂,伯奇夫人做了大量的工作,设法救助那个地区的穷人。我们这里参加星期天礼拜的大部分人都是困苦不堪的穷人,但是,教堂又能怎么办呢?2月23日,星期五我今天都累昏了头,整天都在忙着给勤工俭学的学生派活儿。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增长见识,而且活又不太累,实在不容易。如果哪位受过良好教育的中国人愿意担当此任,我非常愿意移交这一工作。我会慢慢对袁小姐和罗小姐说,她俩对这一工作有些兴趣。
最近,许多架飞机从城市上空飞过,可能是去附近的城市或其他地区执行作战任务的。约翰·马吉说,许多满载伤兵的卡车从他们附近经过,好像附近有战事。
2月24日,星期六今天上午8时,3个孩子由亲属领着来找我。孩子的父亲就是躲在道格拉斯·詹金斯家但仍被日军杀害的那两名男子。孩子的母亲都来了,我们给了一位母亲100美元,让她做点小生意,并且供长子上学。当另一家下次把家里的另一个孩子和孩子的叔叔带来时,我们也会给他们100美元。我们希望他们用这笔捐款让这4个孩子上学,给他们一个谁也抢不走的人生起点。
整个上午我都在重排勤工俭学的计划。下午1时~3时,我根据刚颁布的计划,监督工作的落实情况。3时~4时,我监督工人洗拖把和抹布,如果不要求他们每周都洗,他们一学期最多洗一次。
今天,在海伦·丹尼尔斯家度过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夜晚。可怜的霍顿去上海才几个星期,回来后便发现他医院里的医护人员都要求辞职,要去一家新建的市立医院——可能是奔高薪去的。
魏特琳日记1940年(三)(1)
3月2日,星期六我已经有一个星期不想写日记了。我真的累坏了,以至于觉得没有什么趣事值得写。感到累的原因之一是天气寒冷。2月28日~29日1940年为闰二月。下了一场暴风雪,到现在雪还没有融化,而此前的几个星期一直温暖如春。紫罗兰和三色紫罗兰正在开花,春梅也含苞欲放。由于天气骤变,今年可能结不了果实了。这种天气更令人放心不下因物价飞涨而买不起生活必需品的穷人。一想到这些穷人将来怎么生活就使人忧心忡忡。然而,从另一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件好事,因为,即使是那些社会地位最低下、最没文化的人,也看清了“东亚新秩序”的真实含义。
现在,我又要安排这一学期的工作了——勤工俭学计划等等。上周六下午1时~3时以及今天的同一时间,我都在监督学生进行教室大扫除。被选出来协助我工作的6位女学生很负责,她们因此得到了锻炼。我( 南京大屠杀纪实:魏特琳日记 http://www.xlawen.org/kan/1598/ )
魏特琳日记1940年(一)(3)
1月15日,星期一今天下午,我向邻居了解了更多的情况。我去了邻里××家。他们家族在本地算是家境不错的,有些地产。他有一个儿子、媳妇和一个小孙子。他常泡茶馆,四面八方的消息都能听到。另一位农民和附近的几位妇女来了,共来了9人,他们的看法只有一个: 建立所谓“东亚新秩序”的目的就是日本人说了算,最终在经济上、政治上彻底奴役中国。没有一个人说日本人一句好话。说实在的,他们对日本人恨之入骨。我说有些日本人还是通情达理的,他们做的一些事表明他们对中国人是心怀歉意的,可这些邻居怎么也不相信这一点。
今晚参加了一个家宴,我是惟一的外国人,一起聚餐的还有5位有教养的年轻教徒、杨牧师夫妇和程夫人。和平时一样,谈起日本人来他们又是异口同声、态度一致,都认为每个日本人都不是好东西,他们痛恨每个日本人。我和杨牧师坚持认为,我们身在日占区,有责任弘扬爱人和善待他人的精神,让中国朋友理解并非每个日本人都是本性凶残。在座的年轻人很难接受这种看法。这个晚上,我过得非常开心,让我高兴的是他们没把我当成外国人,跟我说的都是真心话。
1月16日,星期二今天上午,我和××由于这些日记将寄往美国,魏特琳担心日本人检查,因此没有提及姓名。一起整理有关中国老百姓对日本看法的调查资料。老百姓的看法是一致的,在日本对中国有何图谋的问题上,中国人终于统一了认识。中午,我约了初二的4名学生来吃饭,她们今天停课了。猜字谜这个游戏很不错,能让学生们用上学过的单词。她们玩得很投入,不再感到拘谨。
下午4时。波士顿大学的莱斯利博士(Leslie)来参观金陵女子文理学院。5时,他去瑟斯顿夫人处喝茶。他很想知道“大东亚新秩序”的含义。
今天晚上,瑟斯顿夫人、哈丽雅特、凯瑟琳和我在南山聚餐。整个晚上,我们聊的都是非常琐碎的话题,一次也没有争论,不过中间有一两次还是谈了工作。当我写完这些日记时,差不多已是午夜12时了。
今天阴冷有雨,我坐在办公室里一点都不舒服。手指冻僵了,字都打不了。已是“三九”的第7天,也到了雨雪不断的时候了。
昨天,彭夫人和她儿子从上海来到南京,准备去合肥。真想把我的心里话倒给她儿子,像他这样的男子汉,再不能满脑子只想着保住自己的财产了,必须肩负起救国的重任,否则,中国永远也没法赶走压迫者,并获得自由。这个年轻人丢下他在非占领区的工作,专门跑回来保护自己的财产。我不相信他当公务员这么短时间,就能清清白白地聚敛这么一大笔财产。
他母亲一直是个虔诚的基督徒,但她看不到自己儿子的缺点,她儿子也是在教会学校接受的教育。
1月17日,星期三天气依然寒冷,没出太阳,不过也没下雨。我在办公室里快冻僵了,所以,带了一只热水袋到办公室暖手。
今天下午,有一位年轻的中国妇女来看我,她从上海来,她父亲在南京的新政府里做事。我看她对这场战争漠不关心,认为胜败都不关她的事,反正她又不打仗。不知她对父亲在傀儡政府中任职作何感想,总之,看不出来她有羞愧感。
下午3时30分。我和凯瑟琳去基督教女子学校,参加教友会(Disciples Brotherhood)的各国传教士联谊宴会。宴会共18桌,每桌8人,总共144人。看来,参加联谊活动的中国人很尽兴。宴会由琼·特劳特(June Trout)小姐做东,花了6美元原文如此。,办得很不错。
在寒冷的室内坐了一整天,晚上感到特别累(今天穿了3件毛衣,两套贴身羊毛衣裤)。
1月18日,星期四初二的78名学生邀请教师去她们宿舍参加一个小型聚会。她们表演了几出小短剧,主要内容是应该助人为乐。这个班看来已经变得比其他班更积极、主动了。这个班有39名勤工俭学的学生。
1月19日,星期五上午9时45分。举行了本学期最后一次学生大会。会上,王先生讲了话。我在讲话中评价了本学期的工作情况,然后,大家唱赞美诗,第一首是《孝心》(这首歌学生很喜欢),最后一首是《主啊!关心我们,保佑我们》。大家勤勤恳恳地工作了4个半月,结果,本学期的违纪问题最少。本学期也没有什么外来干扰。虽然来学校拜访的人很多,但从未发现有心怀叵测的特务。
今天中午停了课,学生要收拾行李回家了。回家之前,她们必须把宿舍打扫干净。一直负责教室卫生的那些学生,回家之前还得打扫教室。她们离校后,我们要给她们的工作打分。
1月20日,星期六中午天气变冷了,并下起了雪。上午9时,我和初二的5位学生开了一次会,她们担任勤工俭学的监理或监理助理。她们把记录本交给我看,上面记录着她们管理的学生出勤情况及所得评分。她们还带来了抹布,并为下学期制定了工作计划。
今天下午雪下得很大。希尔达、凯瑟琳、菲利普·切普、哈丽雅特和我一起在城墙上散步,走了好一会儿。迎风漫步,欣赏落在山上和山谷里的皑皑白雪,真是一件乐事。虽然天气很冷,农民却毫无怨言,瑞雪兆丰年嘛。按农历,现在是“四九”,正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魏特琳日记1940年(一)(4)
1月22日,星期一上午10时。开了本学期最后一次教师会议。没有政府组织的考试对学生的压力,我们就可以更自由地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了。如果一位老师拿出他认为对学生更有裨益的教案,就可以期末免试。本学期没有多少真正算得上违纪的事情。我们决定下学期不招生了,因为,宿舍已经满了,而下学期不回校的学生至多三四人。
今天下午,我为我们的化学老师写了一封介绍信,他明天去上海考察肥皂、牙粉等的制造工艺。下学期,我们希望为那些学化学的穷学生增设一个项目,教她们做肥皂、牙粉之类的日用品。
下午4时。联合传教公会教育委员会在瑟尔·贝茨家开会。讨论的问题为: 我们教会学校是否能提高教师的薪水或生活费?现在米价高涨,他们的薪水相对来说太低了(米价是一年前的3倍),根本不够用;我们是否必须使用傀儡政府的新教材?虽然这是迟早的事,但是,既然有关方面只是说要出这些教材,但还没出来,我们最好继续使用现行教材;经投票决定,教会将邀请伯奇夫妇、凯瑟琳·舒茨和明妮·魏特琳,休假后继续回中国工作。
晚上7时,教会成员在布雷迪家共进晚餐。
1月23日,星期二今天,我在制定下学期的计划。我的新秘书打字水平已有提高,又学了速记,看来会是个好帮手。我还拜访了两位教师,并一起讨论了下学期的计划。
1月24日,星期三今天阳光明媚,但仍然寒冷。5英寸厚的积雪在慢慢融化。人们都觉得这场雪下得好,有利于庄稼的生长,一点不嫌天冷。今天有许多有趣和不同寻常的事。
招生委员会今天上午开会。我们的两幢宿舍楼里有三四个空铺位,我们尽力合理挑选学生,把上学的机会给那些上不起学的人。由于招的人不多,因此,可能不进行正规考试了,但是,我们还是要进行面试和智力测验。
11时。两个教外语的日本人来访,他们显然是新政府里的教育官员。他们略懂汉语,我们用汉语交谈。他们想了解我们学校教不教日语。我告诉他们,我们教日语,而且,我们有一位非常好的中国教师教日语。他们对此甚感诧异。他们声称,如果我们邀请他们其中哪一位来教日语的话,他们将通过宪兵为我们解决所有困难。我没让他们知道我们没有困难,也没让他们知道我们不准备邀请他们。
中午,又来了两个日本人。我曾经帮他们在这个地区找过房子,他们是坐轿车来的。他们说,想带我出去吃中饭,幸运的是我已经有约了。那么晚饭呢?对不起,我邀请了客人,这都是实话。我说,等他们的妻子来了,我会很高兴去他们家做客的,这也是实话。
下午1时~2时。我在美国大使馆聚餐。出席午餐会的还有约翰逊大使、格拉斯福德海军上将以及1937年12月在南京的那些人。席间气氛很热烈。
下午5时~7时。我在邻里中心吃饺子,这是由年轻教师们一手操办的,而我只是往桌子上摆饺子而已。他们干得很高兴,吃得也很开心。
1月25日,星期四爱,确实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能克服一切障碍。今晚根据原文分析,应为昨晚。
9时30分我正在写信时,××人由于涉及到人员之间的矛盾,魏特琳不愿说出姓名。来到我的房间,说她明天将去××人处,请其出面为她邀请她一度非常讨厌的一个人做助手。她说,她是在极其虔诚地为此祈祷之后才做出这一决定的,因为,这样做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昨天晚上和今天,这祈祷声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如果不是她决心这么做的话,我们教师集体中肯定已经产生裂痕了。正是有了这种挚爱和诚信的力量,才使我们在过去两年里绕过了许多“暗礁、险滩”,使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的工作一直得以进行。
今天上午,哈丽雅特和凯瑟琳启程去上海度假。我希望星期天能到盖尔博士家去,那儿很清静。但是,每天的事务不见减少,反而不断积压,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处理完。
1月26日,星期五今天是《美日贸易条约》预定续约的日子,但实际上并没有续约。许多人认为,日本会守规矩,以后会续约的。时间将会告诉我们答案。
虽然是假期,但是,瑟斯顿夫人仍然在她的小屋里工作,我也在办公室里工作。我没法提高工作效率,总有各种各样的事情不停地打扰我,来请我办事的人一个接着一个: 谁家的孩子想进某所学校,让我开介绍信;谁家的丈夫曾被日军杀害,让我写张条子去国际救济委员会申请救济;还有人要我帮忙给医院写安排住院的条子,等等。
午饭后,电话公司的一个日本雇员带着两个中国苦力来到校园,未经允许就擅自挖电线杆。
我和瑟斯顿夫人、程夫人提出抗议,但是,日本人充耳不闻。我给美国大使馆打了电话才解决了问题。半小时后,日本人向我们道了歉。
星期三晚上,美国大使馆的保险库遭到抢劫,6万美元被劫。详情还不清楚。
今晚,程夫人、杨牧师、钱牧师和我开始和邻里的老孙具体商谈买地的事,那是校园后面的一块山地,将来可以在此建一所平民学校。老孙需要钱。我尽力想私人出钱买下这块地,希望将来由学院接管。地价是275美元,有1亩多一点。
魏特琳日记1940年(一)(5)
1月27日,星期六我原准备今天下午离校,去盖尔博士家住一个星期。我需要去休整一下,原因之一是我在校园里忙得没空休息。对我们行政人员来说,过去的一周甚至比平时还要紧张。
我刚吃过午饭(现在我在400号宿舍楼吃午饭,因为我住的那栋宿舍楼关了),黄梦瑜医生的母亲又来了,她被日本人赶出了自己的房子,现在,她住在她以前的黄包车夫家里。我想她并不穷,因为,她女儿肯定很有钱,在离开南京之前肯定也给了她一些钱。我交给她一封写给安村先生的信,虽然,他对黄医生的房产被霸占、并改建成花柳病医院一事也许无能为力,但希望他至少能了解一些情况。
下午2时30分。有一个毕业典礼,4位护士最近刚修完金陵大学医院培训班的课程。
我正要离开校园,一个衣衫褴褛的人朝我的黄包车奔过来说:“华小姐,我一直在等你出来,已经等了好几个小时了。我又冷又饿,一直在为日本人做苦力,但是现在身体不行了,背不动了。”(他以前是我们庐州教堂的一位牧师)我怀疑他的败落和海洛因有关,我让他把地址留给门卫,给了他够吃几顿热饭的钱,然后就走了。后来,我见到杨牧师,杨说,过去几年中见到他好几次,他是在吸海洛因。20年前,他有妻子和4个儿子,在一个蒸蒸日上的教堂里有一份工作,曾经前途无量。
晚上10时30分,我到了盖尔博士家。这儿很清静、温馨。但愿世人都能有这么一个家。
1月28日,星期天昨晚下了小雪,今天天气很冷。今天上午,我读了劳伦斯写的《以行动表明上帝的存在》,并读了一点《聆听上帝的声音》。今天下午4时,瑟尔·贝茨做了一场精彩的布道,题为《当今世界局势与基督徒》。他从《以赛亚书》第59部分读起。以当时的场合,能如此无畏地谈论《圣经》中先知的观点实属不易,因为听众背景复杂,其中有日本人、中国人、犹太人(流亡者)、英国人和美国人;有传教士、外交官和商人。他首先描述了世界局势: 苏联占领了芬兰;日本占领了大半个中国;然后讲述了德奥关系,等等。最后,他呼吁基督教徒们: 1 笃信上帝;2 与致力于促进人类文明和世界进步的组织密切合作;3 坚信暴力、强权、战争、贪婪最终是不会获胜的;4 有些人穷兵黩武,为战争不惜一切,而基督徒则要为和平不惜一切,努力工作,并勇于奉献。
1月29日,星期一多么宁静的假日!今天中午,我步行到南门,在那儿和里瑞尔·蒂加登(Lyrel Tegrden)及埃德娜·吉什共进午餐。路上,我经过大概仅有6个街区那么长的一条街,我数了一下,足有12块立在店门口公开贩卖鸦片的大幅招牌。这叫“官土”。私开的烟馆又有多少呢?我不知道。
我在里瑞尔那里听她长谈中国西部的情况。不难想象,一位一直在“自由中国”最自由的地方工作的人,怎能忍受在这里工作呢?她向我描述了西部的中国人英勇抗敌的大无畏精神,但是她又说,在昆明和香港这些地方,人们根本没意识到国家已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1月31日,星期三机密今天,林弥励又来见我,她准备辞职,因为,她和程夫人合不来。有句话总是对的: 两人都有理,两人也都有错。如果她俩能相互关爱、彼此谅解,问题很容易解决。
我多次意识到,现在,我们在这片土地上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性格问题,双方为一些琐事发生分歧,互不相让,因为,都怕“丢面子”。我们这一个小小的基督教团体中都有那么多问题,中央政府里该是怎样一番情形啊!我再次对蒋将军深感钦佩。
林弥励同意去上海度假,并愿意在那儿等我回话。如果程夫人多一点关爱,林弥励多一点宽容的话,两人之间的裂痕就会弥合,但是,两人都不愿这样做。我知道,上帝要操的心比我更多,只好祈祷:“愿你心想事成!”
魏特琳日记1940年(二)(1)
2月1日,星期四今天还在下雪,晚上下得很大。我和盖尔博士上楼之前,把她家门前柏树上的雪摇晃了下来。
今天休息了很长时间。非常喜欢弗朗兹·威福尔(Frnz Werfel)写的《聆听上帝的声音》。
今天下午,在盖尔博士家里有一个读书会活动。尽管下着大雪,还是有8位成员来了。他们一起读《金城》。
马尼拉、香港和上海等地的电台广播说,小小的芬兰打退了苏联的多次进攻,仍在据守着曼纳海姆(Mnnerheim)防线。我同情那些浴血杀敌的芬兰人,又认为那些受蒙蔽的苏联士兵同样令人同情。苏维埃领导人在野蛮大屠杀这一点上,和沙皇的追随者没什么两样,这看起来同希伯来先知耶利米(Jeremih)生活的公元前7~公元前6世纪对无辜农夫的屠杀属同一性质。
2月3日,星期六我决定结束度假回校,因为,程夫人从苏州南部回来了,我想让她知道,现在必须解决她和林弥励之间的矛盾了。今天上午,布兰奇来向我表明了她的看法,她认为林弥励说的没错,程夫人冷酷无情,总是想支配别人,让别人屈从她的意志。
下午3时。我回来换了衣服,5时去美国大使馆参加欢迎约翰逊大使的招待会。这种招待会毫无意义,人们不是交流思想,只是闲聊。我和克莱维利希(Cleverish)司令谈得很投机。我想进一步了解这个英国人。在中国呆了几年,使我有机会接触英国坚强的精英分子,我对他们十分尊敬。而美国的外交官们对英国人的动机却持保留态度。
本来打算和一些人去美国炮舰“吕宋号”上参加晚宴,再看电影,但遗憾的是,由于路上结冰,我不得不改变主意。今晚很冷。
2月5日,星期一~6日,星期二这两天,我一直躺在床上,林弥励和程夫人之间难以解决的矛盾让我闷闷不乐,我什么也吃不下。昨晚做了一个长长的噩梦。看来,她们中间至少有一人要甩手不干了。两人都有理,又都有错。林弥励已经厌倦了和这种人共事,不想再谦让了。昨晚,我和程夫人谈过后,寄了一封信给林弥励。经协商,我们想出了一个解决的办法,看起来还比较合理,但是,在林弥励看来,可能就不那么合理了。
2月7日,星期三今晚是“三十晚上”,农历的最后一天。晚上6时,400号宿舍楼餐厅里的5张桌子旁坐满了师生。中间那张桌子坐的是曾在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避过难的孩子,外加程夫人和她的孙子。
那个驼背的小女孩也在这里,看上去她很高兴。饭后,我们聚在活动中心玩。从前,传统中国家庭中的年轻人,会通宵达旦地准备过年吃的食品、玩耍,并吃些好吃的东西。今晚,我们许多人聚在一起尽情欢乐,我觉得没有人想家。
2月8日,星期四新年好!恭喜!恭喜!新年如意!上午的大部分时间,客人一批批地来访。一个多星期前,程夫人为我买了一些蜜饯,来客人时,我就在餐厅里用这些可口的蜜饯和茶水招待他们。
不难看出一些年轻教师同情林弥励。可以说,这件事弄得大家没心思好好过年了。我无法想象这件事对林弥励有怎样的影响,她回来以后也是不会再有心思工作的。
晚上6时。我们吃了一顿北方风味的晚餐(肉馅饺子),是由我们的3位北方职员做的。7时,我们举行了一次小型聚会,学生们也来参加了。我们唱起了赞美诗里的一些新年歌曲。
2月9日,星期五(农历新年的第二天)今天阳光灿烂。除了山坡和房子的背阴处有较深的积雪之外,其他地方的雪到晚上肯定会化完的。校园里煤渣铺成的小路泥泞不堪。
今天早上,我又在楼上的瑟斯顿处吃早餐。后来,当我回到宿舍时,许多工人来给我拜年。
他们穿戴整齐、喜气洋洋,还带来了孩子。他们走后,织袜子的邻居孟先生也带孩子来拜年。
中午12时30分。我应邀到程夫人家吃中餐。她还邀请了其他客人,大家一起吃了一顿丰盛的午餐。还有比中式餐更美味的佳肴吗?据我所知没有。
下午2时。3位老师、约12名学生和我,一道去长老会大教堂参加世界祈祷日活动,这是仿效纽约教堂进行的活动。参加者虽然很多,但是,我们只有几个人觉得祈祷的时间太短,而且牧师也没怎么号召人们祈祷。我认为,如果举行这个活动的房间再小一点,而且,只邀请中国妇女界的领袖参加,那么,她们可能会感受到自己与同时做祷告的其他国家的妇女心灵相通。令人欣慰的是,这次活动是由中国妇女独立组织的。这次,台上没有一个是大学生,据我所知,听众中也没有,这使我们更加想念吴贻芳那样受过良好教育的中国妇女。
今晚,我独自呆在这间大宿舍里,脑子里总是想着林弥励和程夫人的事情,相信事情会圆满解决的。早上,我又写了一封信给林弥励,劝她宽大为怀,早日归来。
2月11日,星期天今天下午2时30分,尽管道路泥泞,还是有七十多位附近的妇女带着许多小孩来到我们科学楼的大厅里,参加每周日下午例行的礼拜。罗小姐带来了一张特别的新年海报,画的是一个人皈依基督教前后的不同状况,她主要谈论了如果按照耶稣的教诲努力从善,那我们将成为怎样的人。我协助一位教师教人们两首新年赞美诗,因为没有人演奏风琴,我们是朗诵而不是唱歌。礼拜结束后,我们请他们喝茶、吃花生和芝麻糖。参加者中只有一个小孩穿的是新衣服。新年伊始,只要能穿得起,人们通常都要穿新衣服的,特别是小孩子。邻居中穷人的日子比以前还要难熬,他们脸色憔悴,提心吊胆地过日子。
魏特琳日记1940年(二)(2)
下午4时。我做了英语礼拜。阿瑟·摩尔主教布道时引用了《哥林多前书》第2部分第2句的经文:“因为我曾定了主意,在你们中间不知道别的,只知道耶稣基督和他被钉上十字架。”十字架就放在我们面前,我们只有充分领会其含义,才能真正体会到上帝对世人的爱,以及上帝为世人作出的牺牲。
我正在读伯特伦·B·福勒(Bertrm B Fowler)写的《上帝保佑选民》(THE LORD HELPS THOSE)。我对将来在南京一带的工作想得越多,就越感到有责任在今后的日子里,向老百姓倡导基督教义推崇的合作精神,帮助他们改善生活。
2月12日,星期一今天得知美国将派萨姆纳·韦尔士(Sumner Wells)出访欧洲某些国家。我整天都呆在冰冷的办公室里接待来访者,一空下来就安排下学期的课程表。办公室里很冷,这影响了工作进度,要完成积压了3周的工作,就需要更多的时间。没能在本学期结束时排出课程表,是我的失策。
2月13日,星期二天气阴郁,办公室里冰冷的,而要做的事情很多。今天的主要工作是接待来访者和排课程表,另外,还为两幢学生宿舍楼投入使用做了一些准备工作,并安排袁小姐为学生宿舍购置了一些生活必需品,准备好抹布等。
昨晚,凯瑟琳·舒茨来了,但是,她没带来任何有关林弥励的消息。今天下午,骆佩芬也没带来新消息。吃晚饭时,我收到了林弥励的一封快件,信中讲得很清楚: 在没有澄清和程夫人之间的误会之前,她是不会回来的。晚饭后,玉玲、诚申和我反复讨论此事,认为惟一的解决办法就是,明天让凯瑟琳·舒茨带着我们写给林弥励的信去请她回来。我本想亲自去,但实在走不开,这样做多少会使林弥励感到面子上过得去。我们在信中力劝她忍让一些,程夫人是难以说服的。程夫人认为事情全怪林弥励,如果林弥励也这样的话,那事情就没希望了。可怜的蒋介石!我理解他在解决人事纠纷方面的难处。
今天下午,有71名学生缴了学费。
2月14日,星期三今天继续报到。到晚上5时已有150名学生报到了。和一年半以前这些班刚开办时相比,米价已经涨了2倍,我们不得不增收伙食费。程夫人担负起做学生思想工作的艰巨任务,她力劝她们把伙食费尽量缴齐。
今天下午,热心肯干的凯瑟琳带着我们的5封信出发去上海,请林弥励回来。坦率地说,这是我遇到的最令人灰心的事情之一,两位得力的职员观点格格不入,她们宁愿眼看着我们努力开创的事业半途而废。假期快过去了,这两位同事仍未和好,但愿不会总这样下去。
机密下午4时,瑟斯顿夫人、程夫人和我开了行政委员会会议,继续商讨一些校务问题。我认为,凯瑟琳小姐带着我们请林弥励回来的信件去上海,这种做法堪为上策。
程夫人当时没有表态,但是,瑟斯顿夫人走后,她告诉我,她不同意我们的做法——那样做只会使林弥励比以前更傲慢、更专横,并说她干完这学期就不干了。看她这样大发脾气,我开始感到很不是滋味,但是,后来却感到些许欣慰,因为,我相信她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而且,她当着我一个人的面发脾气,总比在大庭广众面前发脾气要好得多。
面子的力量真大,它决定着人们的一举一动,让我们寸步难行。为了面子,除了不愿去死,人们什么都愿意干。
2月15日,星期四今天早上7时45分开始上课。第二节课,我和高中学生进行了交谈。
9时45分。我们举行了开学的首次祈祷仪式。4时30分,菲利普和希尔达来接我,让我和他们一起出去兜风。我们去了国家公园。公园外面是有钱人的住宅——这些豪宅(罗森博士看了会说,都是搜刮民脂民膏盖起来的)都已经毁坏了。只有几块碎砖头告诉人们,这里以前多么风光。凯瑟琳和林弥励,今天晚上还没回南京。
2月16日,星期五一整天,我都在写本周末要用的3篇讲话稿。工作被打断了好几次,难得能连续写上一会儿。
今天下午5时,我派人把盖尔博士的厨师好心烘烤的一只精美的蛋糕,送给正在美国大使馆的格拉斯福德海军上将,并随蛋糕附上一封致歉信,说我和凯瑟琳都不能去参加在美国炮舰“吕宋号”上举行的自助晚餐和电影招待会了。我本来想去换换脑子,放松一下,但是,林弥励和凯瑟琳要回来了,于是不想去了。
下午5时。林弥励和凯瑟琳从上海回来了,林弥励看上去不像我想象的那么疲惫。我很高兴她回来,因为,是她担负了管理家政班的重任——虽然没达到我希望的水准,但也很不错。心头一块大石头落了地,我想今晚可以睡个好觉了。凯瑟琳不辞辛劳去上海请林弥励回来,她做得很好。
2月17日,星期六今天早晨,我们20人参加了家庭祈祷会,吴先生和袁小姐也来了。
上午9时。我去了南门基督教堂。那儿正进行一个为期两天的静修活动。参加者很有意思,其中80%是年轻妇女。年轻男子很少,许多男人不是去了西部,就是被日本人杀害了。我相信,现在这座城市里年轻妇女的人数肯定是年轻男子的两倍。
街上人很多,孩子们提着灯笼,有一种节日的气氛。是时候了,街头各式灯笼齐现——鸭灯、兔灯、龙灯,不久还会有一个大型花灯游行。
魏特琳日记1940年(二)(3)
今天晚上,我在贝茨家吃晚餐,来宾中还有日本全国基督教会的司马博士及其他几位日本基督教徒。陈教授和齐先生也在座。席间,我们畅谈了上帝对世人的爱。我们都认为,派日本传教士来中国,并向中国人传教——确切地说是和中国传教士共同向中国人传教,就现在的情形来看,这一措施的动机令人怀疑。
2月18日,星期天8时30分。我和瑟斯顿夫人一起吃早饭,有上等的咖啡、用浅铁锅烤的蛋糕,还有正宗的黄油。今天天气真好,使人真正感到了春天!10时30分的学生礼拜由瑟斯顿夫人主持,王邦契先生布道。上星期四就开学了,但许多学生还没返校。
下午1时,我到南门教堂参加静修。我领着教师们第三次集体研习《圣经》,读的是《约翰一书》,这是我们祈祷的主题。关于培养爱心的那段经文讲得多好啊!非常遗憾的是,在目前形势下,我们在校园里静修时不能讲习这一章,惟恐人们会以为是针对他们的。
晚上7时15分,高一的学生主持了信教学生的礼拜,礼拜准备得很充分。有两个学生布道,一个学生领头祈祷。礼拜结束后,每班有一名代表留下来交流体会。我们计划下周为信教学生举行一个祈祷仪式,时间定在星期三早晨6时40分。
2月19日,星期一我仍在尽力调整课程表中相冲突的课程。今天早上举行了本学期第一次周会。大王作了精彩的讲话,他告诫学生: 她们受的教育必须以诚实、正直的人品为基础,否则,毫无意义。
上午11时,我和瑟斯顿夫人商量了吴博士最近来信提到的一些问题。她们将于3月2日在中国西部召开一次会议,我们准备向会议提交1940—1941年的财务预算。根据过去半年的试行预算来做这个财务预算,按理说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今天南京的米价涨到了每担30美元,这在南京是史无前例的。农历年过后,米店因为担心遭到抢劫而关门了。程夫人拿不定主意,到底是该现在买米还是3月底需要时再买。谁知道那时米价是多少呢?今天,我一直在努力为实验班的管理问题制定解决方案,但是,工作屡次被打断。首先,胡大妈是学校的邻居,我认识她已经有18年了,知道她是个好心人,她领来一位附近乡下的男子向我求助。他50岁开外,是个节俭的富农,有100多亩地(合16英亩)。他的独生子被捕入狱,正在遭受日本人的严刑拷打,硬说他是游击队员,还说他藏匿武器。这帮土匪就是用这种手段搜刮钱财。接着,黄医生的老母亲来找我,请我帮她的黄包车夫。这个车夫得养活8口人,以现今的米价,他根本买不起米。后来,一位姓姜的男子来见我,问我是否可以把中国科学协会的那块地租给他。他哪里知道,只要他能保护好那块地,不让人把那里仅剩的几幢房子拆掉,我宁愿让他无偿使用。
4时30分,我骑自行车出去转了转。
2月20日,星期二~22日,星期四看来,要做完任何日常工作都很难。我去办公室时,经常暗下决心,要把一些工作做完,但是,到下午5时,这些工作连碰都没碰。
许多人来请我亲自出面或是写张条子给国际救济委员会,允许他们领救济粮。米价不断上涨,人们也越来越绝望。罗小姐负责做邻里的救济工作,由于力量有限,她无法应付我们希望她做的一些调查工作。
在鼓楼教堂,伯奇夫人做了大量的工作,设法救助那个地区的穷人。我们这里参加星期天礼拜的大部分人都是困苦不堪的穷人,但是,教堂又能怎么办呢?2月23日,星期五我今天都累昏了头,整天都在忙着给勤工俭学的学生派活儿。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增长见识,而且活又不太累,实在不容易。如果哪位受过良好教育的中国人愿意担当此任,我非常愿意移交这一工作。我会慢慢对袁小姐和罗小姐说,她俩对这一工作有些兴趣。
最近,许多架飞机从城市上空飞过,可能是去附近的城市或其他地区执行作战任务的。约翰·马吉说,许多满载伤兵的卡车从他们附近经过,好像附近有战事。
2月24日,星期六今天上午8时,3个孩子由亲属领着来找我。孩子的父亲就是躲在道格拉斯·詹金斯家但仍被日军杀害的那两名男子。孩子的母亲都来了,我们给了一位母亲100美元,让她做点小生意,并且供长子上学。当另一家下次把家里的另一个孩子和孩子的叔叔带来时,我们也会给他们100美元。我们希望他们用这笔捐款让这4个孩子上学,给他们一个谁也抢不走的人生起点。
整个上午我都在重排勤工俭学的计划。下午1时~3时,我根据刚颁布的计划,监督工作的落实情况。3时~4时,我监督工人洗拖把和抹布,如果不要求他们每周都洗,他们一学期最多洗一次。
今天,在海伦·丹尼尔斯家度过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夜晚。可怜的霍顿去上海才几个星期,回来后便发现他医院里的医护人员都要求辞职,要去一家新建的市立医院——可能是奔高薪去的。
魏特琳日记1940年(三)(1)
3月2日,星期六我已经有一个星期不想写日记了。我真的累坏了,以至于觉得没有什么趣事值得写。感到累的原因之一是天气寒冷。2月28日~29日1940年为闰二月。下了一场暴风雪,到现在雪还没有融化,而此前的几个星期一直温暖如春。紫罗兰和三色紫罗兰正在开花,春梅也含苞欲放。由于天气骤变,今年可能结不了果实了。这种天气更令人放心不下因物价飞涨而买不起生活必需品的穷人。一想到这些穷人将来怎么生活就使人忧心忡忡。然而,从另一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件好事,因为,即使是那些社会地位最低下、最没文化的人,也看清了“东亚新秩序”的真实含义。
现在,我又要安排这一学期的工作了——勤工俭学计划等等。上周六下午1时~3时以及今天的同一时间,我都在监督学生进行教室大扫除。被选出来协助我工作的6位女学生很负责,她们因此得到了锻炼。我( 南京大屠杀纪实:魏特琳日记 http://www.xlawen.org/kan/15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