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 部分阅读
话说此书已经过了十万字,本来我是打算申请签约的,后来想想算了,我怕签约未成会影响我码字的心情,干脆不申请,我相信如果我写得好,编辑不会无视我的,眼下我也不知道自己写得好不好,不过总算是感觉自己挺有进步的。至于朋友们的支持,只能只能说感激不尽了!
第四十章 闲话最可爱的皇帝
说到古时酒与文化的关系,可谓千古奇观,对于这时候的文人来说,酒的作用,不仅仅是应酬与消遣,也不单是麻醉与消愁,酒文化在这个时期迅猛发展并表现得淋漓尽致,酒不仅仅是文人创作的灵感,更是他们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或悲或丑,或苦或乐,所有情绪的发泄与表达,都有酒的影子。
无怪乎后世有位与大画家张大千同名的某脑科“专家”,在某著名讲坛上做出这样的论断,古时候那些著名文人学者,都是酒疯子,比如他从医学角度证实了陶渊明的儿孙是痴呆症患者,就是因为陶渊明喝酒喝多害的,像草圣”张旭也是被酒精害得连自己写了字最后都不记得,而诗仙李白在他的种种证据推断下也不幸被“被证明”是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他之所以藐视权贵放浪形骸就是靠着酒胆撑腰的。
虽然这位专家说得有板有眼的,但是林然依旧很是不屑,把那些人的成就和悲剧都归结到酒身上,也只有这些补脑过度的人才想的到,不过有一点林然不得不同意,就是这些人对酒这嗜好是常人难以企及的。
眼下的几个酒鬼正在敞开了喉咙喝,第一个败北的竟然是林然!在后世看多了穿越文的他怎么都不愿相信,这就是后人所说的低度酒?尼玛的被骗了!
其实林然和很多人一样都被误导了,后世许多人说,蒸馏酒起源于元朝,也有人说是起源于唐朝,这两者其实都是有依据的,前者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可得到证实:“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后者从白居易的《荔枝楼对酒》一诗有证实:“荔枝新熟鸡冠色,烧酒初开琥珀香。”但是更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实蒸馏酒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了,有历史学家以挖掘到的汉代蒸馏酒器为做实验,证实能制出二十度以上的酒,这度数是不高,不过比后世的啤酒度数高多了,几个酒神级人物,要放倒一个林然那肯定是毫无疑问的。
林然脑子里还保持着一丝清明,因为他没有忘记此来的目的,只是看到这几个人喝起酒来的样子那叫一个凶悍,连苏言也是越拼越猛,让他完全没有插话的余地,只得坐在旁边郁闷不已。
“好好好!痛快!几位小兄弟很合贫僧的胃口,贫僧好久没有喝过这么痛快的了!”莽山和尚哈哈大笑道。
“你个贼和尚,莫非平日里与我共饮,你就不痛快了?”张旭笑骂一声道:“也就是你这个贼和尚,哪里有半点出家人的样子。”林然一听深有同感,一个出家人,喝酒喝得红光满面,吃肉吃得满嘴是油,让他不由自主的想起了电视里面的鲁智深。
“呸!谁说出家人就不能吃肉喝酒了!也就是萧衍那笨和尚胡说的!”
林然一听扑哧一声笑了出来,这个梁武帝萧衍,确实是挺脑残的人物来着。话说南朝时候佛教盛行,“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句诗就是最好的写照。光是寺庙多还不够,更过分的是南朝皇帝萧衍也因为钟爱佛教而跑去出家了。
出家就出家吧,中国历史上又不是没有过皇帝出家的,可问题是这位老哥出家了又不退位,而且是还先后数次出家,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出家还不像普通人那样出家,为了表示他修佛的诚心,每次都是舍身出家,说白了就是把自己卖给寺院,最后朝臣们没办法,只好开了国库,拿钱去赎他回来,每次都要花个一两亿钱。要评史上最大的败家子,他算名列前茅的。
萧衍手不释卷,一部《大般涅经》,烂熟于心。经书有云:“戒杀生”。他一看,佛门中人只是不杀生,但还是吃肉,这不是和杀生没两样么?这算是对佛祖不敬吧?于是脑子一热,就立下诏书,提倡臣民吃素,和尚更是一律不准吃肉。更悲催的是天地神明祖宗,统统享受和尚待遇。何谓享受和尚待遇?就是祭祀天地神明祖宗的供品,不准再用三牲猪头,统统改成面粉做的猪头猪肉。金口一开,一呼百诺。一时,素食者“天下户口,几去其半”。也就是这时起,佛门才有不吃肉的规定,莽山和尚此时对萧衍不爽,倒是完全可以理解。
张旭等人也是面面相觑,苦笑不已,也就是这时候,若是当今圣上掌朝之前,那这话是绝对不能说的,特别是武后朝佛教盛行之时,莽山和尚敢如此说,十个脑袋都不够掉的,只因隆基皇帝登基以后,佛教遭受打压,不复先前的辉煌了。
张旭呵呵笑道:“不说此事了,我等现在寄身这寒山寺中,再这般说便不妥了。今日高兴,有好酒好肉,谁愿再送诗一首?”
苏言立马接口道:“适才我等前来途中,林兄作的一首佳作,不如请二位品鉴一翻,如何?”
“哦?那便说来听听?”张旭睁着迷离的醉眼说道。
林然灵机一动,这是个好机会,顿时也不谦让,走到一个书案边,提笔就把《枫桥夜泊》这诗给写在了纸上。
张旭和莽山和尚凑上前去,看了一会,都不由点头赞叹,只听莽山和尚道:“好诗!好诗!非才思绝佳者不可作出,不过。。。”
“不过就是这字写得难看了点。”张旭接口道。
“你也太给他脸面了。”莽山和尚摇摇头:“何止是难看了点,简直是入不得人眼!”
林然欲哭无泪,虽然知道这两位都是高人,自己也是怀着求教的心思来的,但是听到这么红果果的讽刺,心底也很不是滋味,怎么说自己也是练了几个月来着。
“二位所言甚是,晚辈写字,多为人诟病。今日前来,便是想请教于二位的。”林然想了想还是老老实实地道,这两位都是豁达豪爽之人,自己拐弯抹角未必就是什么好事。
“我就知道苏家小子今日这般殷勤定是没甚好事,教你,我可没那般空闲。”张旭冷哼一声道。
“晚辈也不求前辈花太多时间教我,之愿前辈能指点一二便可,说实话,若不是为了明年春闱,晚辈也不敢来叨扰二位的。”
“春闱?”张旭摇摇头:“春闱也就剩几月时间,现在学有何用?这草书,非数年苦练不可得,就算教你,你也赶不上。”
莽山和尚也是点头道:“那是,草书不好学,学不好你还不如用正书书写,兴许还蒙得过去。”
林然很是无奈,如果楷书他能写得好,他就不用担心了,遂叹息道:“就是因为晚辈正书写不好,才不得不学这草书的。”
张旭眉头一皱,道:“正书为学好又如何学草书,自古未闻不精于正书而可工于草书者。”
啊?这一下林然傻眼了,原来以为这是最容易的,没想到这是最难的,这该如何是好?
张旭想了想,道:“也不是全然没有办法,我便教你一法!”
————万恶的分割线————
今天在修改前面的章节,只能更这章了。。。
第四十一章 送别
张旭痛饮一杯酒,念道:“枕腕用笔起点低,悬笔高位是上品。笔腕跟着朝向转,蹲练站写真功夫。重毫当力透纸背,轻笔出飘逸洒脱。准稳快精手眼齐,切勿猛压急速提。放之显雄浑豪迈,收锋则秀丽挺拔。字如其人需灵动,上伸下延亦随性。粗笔画对细笔画,横对横平竖对竖。任它天地有多宽,长画短画看变化。写短乃是为让长,书长亦是为补短。字里行间须紧凑,左扩右张要显然。力求险峻如张弓,轻起柔落如游龙。”
念完,看见林然正苦苦背记思索,遂道:“初学书者,当练正书,学字先学姿,关键在于如何用笔,牢记这几点,勤学苦练,欲速大成不可,小成却也无忧。相见亦是有缘,某便书此决于你,悟与不悟,成与不成,且看你造化。”说罢提笔,神驰般地尽情挥洒开来。
转瞬间,笔墨淋漓,满纸氤氲,如骏马奔腾,倏忽万里,若群龙戏海,跃然纸上。斐然跌宕,动静交错,波澜起伏而又井然有序。观者数人,无不惊叹击节,林然也是动容不已,这才是真正的书法,观其写字,就是一种洗涤,一种享受,草圣之名,绝非浪得虚名。
李白边饮边看,不由叹道:“楚人尽道张某奇,心藏风云世莫知。三吴郡伯皆顾盼,四海熊侠争追随。”
带的笔墨一干,林然小心翼翼地把这幅字收起,此时张旭的笔墨,可谓字字千金,虽是夸张,但若留到后世,却一点不假。后世的事林然管不着,光凭张旭所授的诀窍,可让他受用终身,此恩不可谓不大,于是恭恭敬敬地向张旭行了一礼,道:“先生传授之恩,林某今生必当厚报。”
张旭一点不以为意,哈哈笑道:“厚报就不必了,你这首诗留下来便是,我等寄身寒山寺,就拿此诗当酬劳,想必也不亏了他们。”
莽山和尚一听便笑道:“善!这群贼秃一直埋怨你我二人扰了这佛门清净,以此诗赠其,可堵其口舌了。”
众人一听顿时莞尔,这莽山和尚也是个妙人,出家人骂出家人贼秃,当真就此一家,别无分号了。林然未曾想到,自己无意之举,倒是让寒山寺一举成名,比之后世更为出名,此乃后话,暂且不提。
随后数日,林然几乎闭门不出,苦练其字,只是偶尔会拉上李白前往寒山寺,一来二往,在张旭和莽山和尚二人指点之下,加上林然又勤学苦练,所写字也是稍微有了点模样。不过大部分时间他只是个配角,李白倒是成了主角,和张旭及草莽和尚一见如故,言谈正欢。
忽有一日,曾雪对林然说:“公子,轻轻她。。。要回京了。”
“嗯?”林然搁下了手中的笔,问道:“她这便要走了么?”心下有些惭愧,这些天来,林然一直沉迷于练字,倒是冷落曾雪,好在曾雪体贴人,也不怎么来打搅她。
至于张轻轻,林然其实是有些刻意回避的,不可否认,这女人对他的诱惑很大,事实上她对所有男人的诱惑力都很大,林然心里头对她也是有一些好感甚至是有些向往的,也正是因为如此,林然不敢和她走得太近,一是因为曾雪的缘故,二是因为他看不透张轻轻这个人,有时候她刁蛮任性,有时候成熟睿智,有时候心机重重。林然有着不为人知的秘密,对她自然是很提防。
此时听到她要走,心里竟然有些难受,犹豫了一会,说道:“她何时走?”
“她父亲急信让她即刻回去,眼下她已收拾好行李要走了。”
林然沉默了一会,哦了一声道:“那你就送送她吧。”说完又提起笔继续练字。
曾雪看着他的身影,欲言又止,最后终究没有说什么,转身走了。
写写画画,好半晌,林然才醒悟过来,看着案上涂涂抹抹一团糟的稿纸,低叹一声,抽过另外一张纸奋然疾书,然后也走出了门。
苏州,阊门外,两个女子的身影缓缓前行,谁都没有说话,其中一个女子不时地回头看着,像是期待什么人出现。
“雪姐姐,不用看了,你那夫君是不会来了的,这人太没良心了,好歹我也当他是朋友,连送都不来送送我,哼!以后看他到京城里我怎么收拾他!”除了一些牢骚,她的语气中好像没有一丝不满,只是隐隐间,她的神情有些黯淡。
“不是的轻轻,公子近来苦心习字,有些着迷,不时诚心不来送你的。”曾雪连忙替林然辩解道。
“别替他说好话了,他这人我不知道么,对了,他没说什么时候和你成亲么?”
曾雪脸上一红,神情有些扭捏地道:“公子他。。。他说等稳定下来就。。。就和我。。。。”
“不会是要等他金榜题名后吧?你可得小心点,男人这般说多半是哄人的。”
“公子他不会的!”曾雪急急道。
张轻轻呆呆地看着她,忽然扑哧一声笑道:“好好好,不说你家夫君坏话了,看把你急的,这都还没成亲呢就这么向着他了。”看着曾雪一脸羞涩的样子,张轻轻心里竟然有些羡慕。不由自主地也转过了头,朝苏州城望去,忽然,她的眼神一亮,因为她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正快步向这边走来。
“雪姐姐,你家夫君来了哦。”张轻轻扯了扯曾雪的衣袖道。
曾雪回头一看,顿时高兴起来,“公子真来了,我就知道他会来的。”瞧她那高兴样,仿佛林然是来送她一般。
“林公子,竟然劳烦大驾相送,小女子可是生受不起啊。”张轻轻挑了挑柳眉,语气有些古怪地道。
这是在埋怨自己么?林然面色有些不敢正视张轻轻的眼神,尴尬地笑了笑道:“张小姐这话就不妥了,在下可是把张小姐当成好友的,又岂能不来相送呢?”
曾雪看着眼前这个男子,眼神有些闪烁,随即又收回心神,笑道:“都道临行赠别,林大才子,这临行之时可否作诗一首赠与小女子呢?”
林然犹豫片刻,从衣袖里抽出刚刚写的东西,递了过去。张轻轻有些意外,脸上露出一丝笑容,接过后就要打开看,忽然听到远处传来呼唤声,循声望去,只见几个身影正往这边跑来。
“孟兄,李兄,王兄,你们怎么也来了?”林然看见是孟浩然,李白和王文达三人赶来,连忙迎了上去。
“林大哥,张小姐要走你怎么也不知会我一声,也让我们来送送行嘛。”李白张口既是埋怨道。
林然苦笑道:“我这也是刚刚得知,才赶了过来,你们三个怎么在一起的?”李白和孟浩然来了不奇怪,而苏言因为苏家和张家的矛盾,被其父勒令少于张轻轻来往,没来也正常,而这王文达也过来就有些奇怪了,他们虽然一起喝过一次酒,但相交不是很深。
孟浩然解释道:“我与李兄二人前来,路上遇到王兄,就一同前来了。”
“在下见过林兄与两位小姐。”王文达拱拱手笑道:“在下亦是要前往京城赶考,听两位兄台说张小姐也要回京,便寻思着都是相识之人,同行的话路上也好有个照应。”
原来王文达是今年乡贡考生,对于此人林然其实是很欣赏的,有些玩世不恭的样子,为人总是乐呵呵的,让人无从反感,像一个和气生财的商场油子。不过上次在醉月楼里林然可是看出来了,此人有爱搭讪美女的毛病,张轻轻这一行恐怕会有些头疼,但转念一想,到底是谁头疼谁还说不定呢。
看着船儿北上,渐行渐远,林然眼里有些不舍,这人啊,总要到失去的时候才会珍惜么?
张轻轻站在船头呆呆望着,直到再也看不清人影,才从怀里拿出林然送的那卷纸,慢慢打开,只见纸上写着一首诗,张轻轻看了几遍,才认认真真地把它卷起,珍而重之地塞进怀里。再抬起头,看着远去的苏州,娇艳如花的俏脸上,荡漾着灿烂的微笑,灿如春华,皎如秋月。
第四十二章 小日本上门挑战
张轻轻的离去让林然松了一口气,又有些不舍,但过得两日,也就没怎么放在心上了。每日依旧练练字,调戏调戏自己的女人,再与李白等人饮酒作乐,日子倒是过得舒舒坦坦,这也是他来到这个时代以后过得最开心惬意的一段日子。
这日,苏言来寻林然,一脸的不爽,林然笑着道:“苏兄为何如此模样,莫非又是调戏哪家娘子未遂?”
苏言气呼呼地道:“若是我调戏他人那还好说,今日却是被人调戏了!”
林然一听顿时来了兴趣,苏言可是这苏州城内赫赫有名的主,他没欺负别人都算好的,怎么可能会被人欺负呢。
“还不是日本来的那些遣唐使,今日在苏州书院里边可是猖狂得很,当真是气煞我也!”
林然皱了皱眉,怎么小日本跑到这来了?苏言一解释,林然才明白了过来,原来隋朝以来,日本多次派遣使者到中国来,大唐立朝以来,已经是第九次遣使来朝了,这批遣唐使是去年来到大唐的,眼下现在正要返回日本。
一般来说,遣唐使是从登州一带出入的,偶尔也会从扬州出入,此次却是要从扬州东渡回国的。却不知带队的日本使节发了哪门子疯,居然跑到苏州来了,想要与苏州书院的学子来点文化交流,说白了,就是小日本一惯喜爱的挑场子行为。
要说这小日本啊,可是从大唐皇朝这里学到了不少好东西,严格点说,日本的文化发展演变大半都是缘自中国。只是这些小鬼子可没有好好当徒弟做孙子的心态,一开始的时候他们的心态可是傲慢得很,甚至还想和大唐平起平坐。他们认为自己也是一个大国,应该和大唐一样接受番邦朝贡,于是还遣使和高宗皇帝提出过这个要求,结果高宗皇帝自然不会理会他,你自己都得给我大唐皇朝朝贡,什么时候轮到你成了被朝拜的一方了?
后来高宗遣苏定方等人出征百济国,把百济国灭了,日本却派兵帮助百济国残余势力抵抗唐军,最后被唐军大败,至此小日本才知道自己与大唐皇朝的差距,从此老老实实的装孙子,虚心向大唐学习。不过面子上是如此,像今日这般时不时的挑衅找茬还是会有的,反正大唐皇朝不可能因为这点小事大动干戈的。
说到这文化,大唐可是小日本的祖宗,哪有学生挑战老师来着,实则不然,日本的遣唐学生都是千挑万选的人物,非聪慧机敏者不可来,况且他们人数又多,除了少部分能留在长安之外,其他人都是随使团返回,以他们这次的人数来说,一共五百多人,除了留在长安的数十人,还剩下五百人左右,这其中光是学生工匠就有两百多人。更重要的是人家指明了要和你一个书院“交流交流”,你好意思派其他人上场?于是这苏州书院就有些悲催了,今日的比试基本上是输多赢少。气得苏言的父亲还有苏州一干官员直跳脚,把书院上到院长、师长(老实),下到管理的首士等人都给骂了个遍,当然他们这些学生更是免不了。
林然也是愤愤不已,前世他就是个十足的愤青,对于小日本一丝好感也欠奉,现在更是不爽,后世你还有资格叫嚣,现在这个时期你还有何本钱?
“明日还要比试,不知道这些倭人还要出什么鬼题目,若是再这般输的话,我铁定要被我家老头子揍的。”苏言咬牙切齿地道,他可号称是苏州四杰之一,他老子肯定先拿他问罪。
“明日还有比试?”
“是啊,还有那个混蛋内史监,非要说什么我大唐乃泱泱大国,理当让与他们出题,这岂不是给自己下套么?当真愚蠢之极!”
林然没有搭话,内史监是朝廷派来护送遣唐使至沿海的人,只要安全方面没什么问题,礼数又周到了,这任务就算完成了。再加上这大唐官员有着别人所没有的骄傲,万万不会把这小小日本国放在眼里,哪会料到竟然会输?想来他们现在已经后悔了,真要丢了朝廷颜面,到时候被治个有辱国体的罪名,不但苏州这些官员要吃罪,他们也脱不了干系,可是话都说出口了又有什么办法?
“要不我找人给他们下点药,让他们明日都起不了床?”苏言恶狠狠地道。
林然白了他一眼道:“少动这些歪心思,一来胜之不武,二来真有此事发生,你父亲罪名就大了。”这样做可是上升到政治事件了,虽然朝廷不惧他小日本,但后果可是很严重的。
苏言讪讪不语,他也就是发发牢骚而已,不会不明白这样做的结果。
“你且与我说说,今日都比试些什么了?”
“星相学、辨风水、佛经、雕工技艺。。。”
林然听得目瞪口呆,尼玛的你们还能更无耻点么?难怪苏州书院的要不敌与他们,对方专门挑这些东西来比试,他们能赢才怪!
星象学这玩意能比么?在这大唐直至后世的清朝,哪个朝代能让普通人学习天象了?除了统治者能掌管外,其他人私学天象,被发现都是要砍脑袋的,所以即便是会也没人敢去比。辨风水也就算了,子不语怪力乱神。佛经那也是扯谈,李隆基上台后打压佛教,一般的读书人很少有去碰的。雕工更不谈了,唐朝阶级之分搁在那呢,士农工商,工匠的地位连农民都不如,指望这些读书人会去学?
太无耻了这,这时候连林然都有种把他们都毒死的冲动了。为什么你们就不能比比诗词歌赋,书写绘画,经史策论?无奈地摇摇头道:“那明日还有什么比试?”
“明日好点,我们取胜的希望较大,分别书算术、医药、绘画、海志物鉴等等”
林然脸色稍微好点,虽然这些小日本的研究也不差,但还是有可比性的。于是对苏言道:“明日我也过去,我倒是看看这些小日本到底能玩出什么花样来!”
苏言喜道:“我此番前来,便是请林兄明日同往的,有林兄在,把握便多了几分了!”对于林然,他倒是有几分盲目的信任。
林然冷冷一笑,他的心底有一股无名之火正在熊熊燃烧着,小鬼子们,后世就不说了,哥是生不逢时,空有一腔热血没地泼洒,但在这大唐皇朝,可由不得你们如此猖獗!还敢上门挑衅?不狠狠地打你们的脸林爷算是白穿越了这一回。
当晚,李白和孟浩然也闻得此事,都是义愤填膺,李白更是忍不住想立马过去挑了他们。第二日四人都起了个大早,杀气腾腾地向苏州书院杀过去。
————万恶的分割线————
要踩小鬼子了。。。给票不?给的话踩狠一点。。。
第四十三 中日比试(一)
林然他们到达苏州学院之时,这里已经来了很多人了,不只是书院的学生,还有很多很多苏州城的达官贵人,士子名流也到了书院里面来。原本只是一场普通的笔试,因为昨天输了以后,上升到了关乎国家声誉的高度,引起广泛的关注。
小小倭国,竟然在和大唐学子的比试中胜了,这让大唐的读书人颜面何置?先不管他们是否投机取巧,但是输了就是输了,最后人们谈论起来的时候,只会谈论结果,原因?输家的原因只是一个为自己辩解的理由。
苏州书院的院长此时一脸凝重,今天的比试只许胜不许败,失败的下场他已经没法想象了,这事肯定会传到皇上耳里,即便皇上不怪罪下来,朝廷里的御史言官都能把他的脊梁骨撮穿。
内史监赵监士这时候也感觉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现在已经后悔得肠子都青了,早知如此,他就不该答应这些遣唐使的要求,原本以为他们只是要交流经史诗策之类的问题,没想到这些倭人脑子没长正,专门走这些歪门邪道,虽然赢得不光彩,但是人家毕竟是赢了。比起书院院长,他更明白这事情的严重性!
大唐立国以来,天下大治,国力鼎盛,一直都是万邦来朝,这么些年来,朝廷对于番邦胡人,都是包容之态,别的不说,光是那京城里边,百人中就有一两个胡人,看起来朝廷和国人并不排斥这些胡人,但那是因为没有真把他们当回事,这些人对于朝廷也是怀着敬仰之心的,他们安安分分的,朝廷自然也是睁只眼闭只眼,可眼下就要被人打脸了,这事要传开,必定是举国震怒,这级好比家里爬进来几只蚂蚁,没人把它当回事,可这蚂蚁要是咬起人来,那就不能不当事了,他这个内史监的帽子能不能保得住可真是个问题。
“陈院长,今天这比试,你们可得尽心了,若是再输了,朝廷怪罪下来,你们可吃罪不起。”
陈院长没好气地瞪了他,那还不是你害的?若不是你让他们出题,咱们怎么会输?看看那些遣唐使都是些什么人?什么主神、卜部﹑阴阳师﹑医师﹑画师﹑乐师,还有木工、锻工、铸工、玉工,甚至还有武人!咱们可都是读书人,能和他们比这些么?
老院长看见苏言一行人过来,赶紧上前招呼,这时候他可顾不上什么师生之礼了,苏言是苏州学院学生中的领头人,今天这比试可得靠他呢。
“今日比试的人选,可是定好了?”
苏言点点头道:“院长请放心,今日比试肯定要让他们输得服服帖帖!”
“这便好,这便好!”院长听了暗暗舒了一口气,心里总算是有了一点底。
“苏兄说得这么轻松,可要悠着点才是,今日再输了丢的可不仅仅是你的脸呐!”
林然皱了皱眉头,这陈元也来了,听这口气可是幸灾乐祸得很,这人太混了,眼下可不是起内讧的时候。
苏言阴着脸,恼道:“陈三郎,这里没你说话的份,上次不是说过输了以后见着我们绕道走么,敢情现在都忘了是么?”
陈元脸色一变,青一块红一块的,好一会才平定下来,怪声怪气地道:“我承认我是输了,但也不像某些人,输人都输到番邦那去了。”
老实说,苏言的脾气真是不咋地,这人有些爱冲动,看不顺眼的人和事肯定要一脚踩过去,现在他的心情可不是那么美丽,偏偏陈元又来挑刺,让他的火气一下子冒了起来。林然见状赶紧拉住他,小鬼子还在一边呢,这自己人先斗起来可让人笑话了,历史证明,攘外必先安内是错误的。。。
“陈院长,比试可以开始了么?”一个小鬼子走上前来,对着陈院长深深地鞠了一躬道。
林然仔细打量着这人,个不高,长相普普通通,不过神色间平平静静的,虽然这礼倒是无可挑剔,但是从他的脸上可是看不出有什么恭敬的神态,不卑不吭的,甚至有些倨傲。
“藤原马养使者,可以开始比试了。”陈院长看了苏言一眼,点点头道。
书院的院子中间,有一大片空地,主席位是中日几个评判坐的,两边放置着两排书案,比试的双方各坐一边,一边十数人,苏言、李白、林然和孟浩然亦在其中。他们后面就是观众席了,早已把整个书院挤得水泄不通。
“第一题,算学比试!”主持者通报一声,随即道出了比试的题目。
这一关就不关林然的事了,他是读文科出身的,虽说数学也不算差,可毕竟不是科班出身,可不敢
说到这文化,大唐可是小日本的祖宗,哪有学生挑战老师来着,实则不然,日本的遣唐学生都是千挑万选的人物,非聪慧机敏者不可来,况且他们人数又多,除了少部分能留在长安之外,其他人都是随使团返回,以他们这次的人数来说,一共五百多人,除了留在长安的数十人,还剩下五百人左右,这其中光是学生工匠就有两百多人。更重要的是人家指明了要和你一个书院“交流交流”,你好意思派其他人上场?于是这苏州书院就有些悲催了,今日的比试基本上是输多赢少。气得苏言的父亲还有苏州一干官员直跳脚,把书院上到院长、师长(老实),下到管理的首士等人都给骂了个遍,当然他们这些学生更是免不了。
林然也是愤愤不已,前世他就是个十足的愤青,对于小日本一丝好感也欠奉,现在更是不爽,后世你还有资格叫嚣,现在这个时期你还有何本钱?
“明日还要比试,不知道这些倭人还要出什么鬼题目,若是再这般输的话,我铁定要被我家老头子揍的。”苏言咬牙切齿地道,他可号称是苏州四杰之一,他老子肯定先拿他问罪。
“明日还有比试?”
“是啊,还有那个混蛋内史监,非要说什么我大唐乃泱泱大国,理当让与他们出题,这岂不是给自己下套么?当真愚蠢之极!”
林然没有搭话,内史监是朝廷派来护送遣唐使至沿海的人,只要安全方面没什么问题,礼数又周到了,这任务就算完成了。再加上这大唐官员有着别人所没有的骄傲,万万不会把这小小日本国放在眼里,哪会料到竟然会输?想来他们现在已经后悔了,真要丢了朝廷颜面,到时候被治个有辱国体的罪名,不但苏州这些官员要吃罪,他们也脱不了干系,可是话都说出口了又有什么办法?
“要不我找人给他们下点药,让他们明日都起不了床?”苏言恶狠狠地道。
林然白了他一眼道:“少动这些歪心思,一来胜之不武,二来真有此事发生,你父亲罪名就大了。”这样做可是上升到政治事件了,虽然朝廷不惧他小日本,但后果可是很严重的。
苏言讪讪不语,他也就是发发牢骚而已,不会不明白这样做的结果。
“你且与我说说,今日都比试些什么了?”
“星相学、辨风水、佛经、雕工技艺。。。”
林然听得目瞪口呆,尼玛的你们还能更无耻点么?难怪苏州书院的要不敌与他们,对方专门挑这些东西来比试,他们能赢才怪!
星象学这玩意能比么?在这大唐直至后世的清朝,哪个朝代能让普通人学习天象了?除了统治者能掌管外,其他人私学天象,被发现都是要砍脑袋的,所以即便是会也没人敢去比。辨风水也就算了,子不语怪力乱神。佛经那也是扯谈,李隆基上台后打压佛教,一般的读书人很少有去碰的。雕工更不谈了,唐朝阶级之分搁在那呢,士农工商,工匠的地位连农民都不如,指望这些读书人会去学?
太无耻了这,这时候连林然都有种把他们都毒死的冲动了。为什么你们就不能比比诗词歌赋,书写绘画,经史策论?无奈地摇摇头道:“那明日还有什么比试?”
“明日好点,我们取胜的希望较大,分别书算术、医药、绘画、海志物鉴等等”
林然脸色稍微好点,虽然这些小日本的研究也不差,但还是有可比性的。于是对苏言道:“明日我也过去,我倒是看看这些小日本到底能玩出什么花样来!”
苏言喜道:“我此番前来,便是请林兄明日同往的,有林兄在,把握便多了几分了!”对于林然,他倒是有几分盲目的信任。
林然冷冷一笑,他的心底有一股无名之火正在熊熊燃烧着,小鬼子们,后世就不说了,哥是生不逢时,空有一腔热血没地泼洒,但在这大唐皇朝,可由不得你们如此猖獗!还敢上门挑衅?不狠狠地打你们的脸林爷算是白穿越了这一回。
当晚,李白和孟浩然也闻得此事,都是义愤填膺,李白更是忍不住想立马过去挑了他们。第二日四人都起了个大早,杀气腾腾地向苏州书院杀过去。( 盛世长歌 http://www.xlawen.org/kan/1689/ )
第四十章 闲话最可爱的皇帝
说到古时酒与文化的关系,可谓千古奇观,对于这时候的文人来说,酒的作用,不仅仅是应酬与消遣,也不单是麻醉与消愁,酒文化在这个时期迅猛发展并表现得淋漓尽致,酒不仅仅是文人创作的灵感,更是他们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或悲或丑,或苦或乐,所有情绪的发泄与表达,都有酒的影子。
无怪乎后世有位与大画家张大千同名的某脑科“专家”,在某著名讲坛上做出这样的论断,古时候那些著名文人学者,都是酒疯子,比如他从医学角度证实了陶渊明的儿孙是痴呆症患者,就是因为陶渊明喝酒喝多害的,像草圣”张旭也是被酒精害得连自己写了字最后都不记得,而诗仙李白在他的种种证据推断下也不幸被“被证明”是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他之所以藐视权贵放浪形骸就是靠着酒胆撑腰的。
虽然这位专家说得有板有眼的,但是林然依旧很是不屑,把那些人的成就和悲剧都归结到酒身上,也只有这些补脑过度的人才想的到,不过有一点林然不得不同意,就是这些人对酒这嗜好是常人难以企及的。
眼下的几个酒鬼正在敞开了喉咙喝,第一个败北的竟然是林然!在后世看多了穿越文的他怎么都不愿相信,这就是后人所说的低度酒?尼玛的被骗了!
其实林然和很多人一样都被误导了,后世许多人说,蒸馏酒起源于元朝,也有人说是起源于唐朝,这两者其实都是有依据的,前者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可得到证实:“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后者从白居易的《荔枝楼对酒》一诗有证实:“荔枝新熟鸡冠色,烧酒初开琥珀香。”但是更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实蒸馏酒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了,有历史学家以挖掘到的汉代蒸馏酒器为做实验,证实能制出二十度以上的酒,这度数是不高,不过比后世的啤酒度数高多了,几个酒神级人物,要放倒一个林然那肯定是毫无疑问的。
林然脑子里还保持着一丝清明,因为他没有忘记此来的目的,只是看到这几个人喝起酒来的样子那叫一个凶悍,连苏言也是越拼越猛,让他完全没有插话的余地,只得坐在旁边郁闷不已。
“好好好!痛快!几位小兄弟很合贫僧的胃口,贫僧好久没有喝过这么痛快的了!”莽山和尚哈哈大笑道。
“你个贼和尚,莫非平日里与我共饮,你就不痛快了?”张旭笑骂一声道:“也就是你这个贼和尚,哪里有半点出家人的样子。”林然一听深有同感,一个出家人,喝酒喝得红光满面,吃肉吃得满嘴是油,让他不由自主的想起了电视里面的鲁智深。
“呸!谁说出家人就不能吃肉喝酒了!也就是萧衍那笨和尚胡说的!”
林然一听扑哧一声笑了出来,这个梁武帝萧衍,确实是挺脑残的人物来着。话说南朝时候佛教盛行,“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句诗就是最好的写照。光是寺庙多还不够,更过分的是南朝皇帝萧衍也因为钟爱佛教而跑去出家了。
出家就出家吧,中国历史上又不是没有过皇帝出家的,可问题是这位老哥出家了又不退位,而且是还先后数次出家,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出家还不像普通人那样出家,为了表示他修佛的诚心,每次都是舍身出家,说白了就是把自己卖给寺院,最后朝臣们没办法,只好开了国库,拿钱去赎他回来,每次都要花个一两亿钱。要评史上最大的败家子,他算名列前茅的。
萧衍手不释卷,一部《大般涅经》,烂熟于心。经书有云:“戒杀生”。他一看,佛门中人只是不杀生,但还是吃肉,这不是和杀生没两样么?这算是对佛祖不敬吧?于是脑子一热,就立下诏书,提倡臣民吃素,和尚更是一律不准吃肉。更悲催的是天地神明祖宗,统统享受和尚待遇。何谓享受和尚待遇?就是祭祀天地神明祖宗的供品,不准再用三牲猪头,统统改成面粉做的猪头猪肉。金口一开,一呼百诺。一时,素食者“天下户口,几去其半”。也就是这时起,佛门才有不吃肉的规定,莽山和尚此时对萧衍不爽,倒是完全可以理解。
张旭等人也是面面相觑,苦笑不已,也就是这时候,若是当今圣上掌朝之前,那这话是绝对不能说的,特别是武后朝佛教盛行之时,莽山和尚敢如此说,十个脑袋都不够掉的,只因隆基皇帝登基以后,佛教遭受打压,不复先前的辉煌了。
张旭呵呵笑道:“不说此事了,我等现在寄身这寒山寺中,再这般说便不妥了。今日高兴,有好酒好肉,谁愿再送诗一首?”
苏言立马接口道:“适才我等前来途中,林兄作的一首佳作,不如请二位品鉴一翻,如何?”
“哦?那便说来听听?”张旭睁着迷离的醉眼说道。
林然灵机一动,这是个好机会,顿时也不谦让,走到一个书案边,提笔就把《枫桥夜泊》这诗给写在了纸上。
张旭和莽山和尚凑上前去,看了一会,都不由点头赞叹,只听莽山和尚道:“好诗!好诗!非才思绝佳者不可作出,不过。。。”
“不过就是这字写得难看了点。”张旭接口道。
“你也太给他脸面了。”莽山和尚摇摇头:“何止是难看了点,简直是入不得人眼!”
林然欲哭无泪,虽然知道这两位都是高人,自己也是怀着求教的心思来的,但是听到这么红果果的讽刺,心底也很不是滋味,怎么说自己也是练了几个月来着。
“二位所言甚是,晚辈写字,多为人诟病。今日前来,便是想请教于二位的。”林然想了想还是老老实实地道,这两位都是豁达豪爽之人,自己拐弯抹角未必就是什么好事。
“我就知道苏家小子今日这般殷勤定是没甚好事,教你,我可没那般空闲。”张旭冷哼一声道。
“晚辈也不求前辈花太多时间教我,之愿前辈能指点一二便可,说实话,若不是为了明年春闱,晚辈也不敢来叨扰二位的。”
“春闱?”张旭摇摇头:“春闱也就剩几月时间,现在学有何用?这草书,非数年苦练不可得,就算教你,你也赶不上。”
莽山和尚也是点头道:“那是,草书不好学,学不好你还不如用正书书写,兴许还蒙得过去。”
林然很是无奈,如果楷书他能写得好,他就不用担心了,遂叹息道:“就是因为晚辈正书写不好,才不得不学这草书的。”
张旭眉头一皱,道:“正书为学好又如何学草书,自古未闻不精于正书而可工于草书者。”
啊?这一下林然傻眼了,原来以为这是最容易的,没想到这是最难的,这该如何是好?
张旭想了想,道:“也不是全然没有办法,我便教你一法!”
————万恶的分割线————
今天在修改前面的章节,只能更这章了。。。
第四十一章 送别
张旭痛饮一杯酒,念道:“枕腕用笔起点低,悬笔高位是上品。笔腕跟着朝向转,蹲练站写真功夫。重毫当力透纸背,轻笔出飘逸洒脱。准稳快精手眼齐,切勿猛压急速提。放之显雄浑豪迈,收锋则秀丽挺拔。字如其人需灵动,上伸下延亦随性。粗笔画对细笔画,横对横平竖对竖。任它天地有多宽,长画短画看变化。写短乃是为让长,书长亦是为补短。字里行间须紧凑,左扩右张要显然。力求险峻如张弓,轻起柔落如游龙。”
念完,看见林然正苦苦背记思索,遂道:“初学书者,当练正书,学字先学姿,关键在于如何用笔,牢记这几点,勤学苦练,欲速大成不可,小成却也无忧。相见亦是有缘,某便书此决于你,悟与不悟,成与不成,且看你造化。”说罢提笔,神驰般地尽情挥洒开来。
转瞬间,笔墨淋漓,满纸氤氲,如骏马奔腾,倏忽万里,若群龙戏海,跃然纸上。斐然跌宕,动静交错,波澜起伏而又井然有序。观者数人,无不惊叹击节,林然也是动容不已,这才是真正的书法,观其写字,就是一种洗涤,一种享受,草圣之名,绝非浪得虚名。
李白边饮边看,不由叹道:“楚人尽道张某奇,心藏风云世莫知。三吴郡伯皆顾盼,四海熊侠争追随。”
带的笔墨一干,林然小心翼翼地把这幅字收起,此时张旭的笔墨,可谓字字千金,虽是夸张,但若留到后世,却一点不假。后世的事林然管不着,光凭张旭所授的诀窍,可让他受用终身,此恩不可谓不大,于是恭恭敬敬地向张旭行了一礼,道:“先生传授之恩,林某今生必当厚报。”
张旭一点不以为意,哈哈笑道:“厚报就不必了,你这首诗留下来便是,我等寄身寒山寺,就拿此诗当酬劳,想必也不亏了他们。”
莽山和尚一听便笑道:“善!这群贼秃一直埋怨你我二人扰了这佛门清净,以此诗赠其,可堵其口舌了。”
众人一听顿时莞尔,这莽山和尚也是个妙人,出家人骂出家人贼秃,当真就此一家,别无分号了。林然未曾想到,自己无意之举,倒是让寒山寺一举成名,比之后世更为出名,此乃后话,暂且不提。
随后数日,林然几乎闭门不出,苦练其字,只是偶尔会拉上李白前往寒山寺,一来二往,在张旭和莽山和尚二人指点之下,加上林然又勤学苦练,所写字也是稍微有了点模样。不过大部分时间他只是个配角,李白倒是成了主角,和张旭及草莽和尚一见如故,言谈正欢。
忽有一日,曾雪对林然说:“公子,轻轻她。。。要回京了。”
“嗯?”林然搁下了手中的笔,问道:“她这便要走了么?”心下有些惭愧,这些天来,林然一直沉迷于练字,倒是冷落曾雪,好在曾雪体贴人,也不怎么来打搅她。
至于张轻轻,林然其实是有些刻意回避的,不可否认,这女人对他的诱惑很大,事实上她对所有男人的诱惑力都很大,林然心里头对她也是有一些好感甚至是有些向往的,也正是因为如此,林然不敢和她走得太近,一是因为曾雪的缘故,二是因为他看不透张轻轻这个人,有时候她刁蛮任性,有时候成熟睿智,有时候心机重重。林然有着不为人知的秘密,对她自然是很提防。
此时听到她要走,心里竟然有些难受,犹豫了一会,说道:“她何时走?”
“她父亲急信让她即刻回去,眼下她已收拾好行李要走了。”
林然沉默了一会,哦了一声道:“那你就送送她吧。”说完又提起笔继续练字。
曾雪看着他的身影,欲言又止,最后终究没有说什么,转身走了。
写写画画,好半晌,林然才醒悟过来,看着案上涂涂抹抹一团糟的稿纸,低叹一声,抽过另外一张纸奋然疾书,然后也走出了门。
苏州,阊门外,两个女子的身影缓缓前行,谁都没有说话,其中一个女子不时地回头看着,像是期待什么人出现。
“雪姐姐,不用看了,你那夫君是不会来了的,这人太没良心了,好歹我也当他是朋友,连送都不来送送我,哼!以后看他到京城里我怎么收拾他!”除了一些牢骚,她的语气中好像没有一丝不满,只是隐隐间,她的神情有些黯淡。
“不是的轻轻,公子近来苦心习字,有些着迷,不时诚心不来送你的。”曾雪连忙替林然辩解道。
“别替他说好话了,他这人我不知道么,对了,他没说什么时候和你成亲么?”
曾雪脸上一红,神情有些扭捏地道:“公子他。。。他说等稳定下来就。。。就和我。。。。”
“不会是要等他金榜题名后吧?你可得小心点,男人这般说多半是哄人的。”
“公子他不会的!”曾雪急急道。
张轻轻呆呆地看着她,忽然扑哧一声笑道:“好好好,不说你家夫君坏话了,看把你急的,这都还没成亲呢就这么向着他了。”看着曾雪一脸羞涩的样子,张轻轻心里竟然有些羡慕。不由自主地也转过了头,朝苏州城望去,忽然,她的眼神一亮,因为她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正快步向这边走来。
“雪姐姐,你家夫君来了哦。”张轻轻扯了扯曾雪的衣袖道。
曾雪回头一看,顿时高兴起来,“公子真来了,我就知道他会来的。”瞧她那高兴样,仿佛林然是来送她一般。
“林公子,竟然劳烦大驾相送,小女子可是生受不起啊。”张轻轻挑了挑柳眉,语气有些古怪地道。
这是在埋怨自己么?林然面色有些不敢正视张轻轻的眼神,尴尬地笑了笑道:“张小姐这话就不妥了,在下可是把张小姐当成好友的,又岂能不来相送呢?”
曾雪看着眼前这个男子,眼神有些闪烁,随即又收回心神,笑道:“都道临行赠别,林大才子,这临行之时可否作诗一首赠与小女子呢?”
林然犹豫片刻,从衣袖里抽出刚刚写的东西,递了过去。张轻轻有些意外,脸上露出一丝笑容,接过后就要打开看,忽然听到远处传来呼唤声,循声望去,只见几个身影正往这边跑来。
“孟兄,李兄,王兄,你们怎么也来了?”林然看见是孟浩然,李白和王文达三人赶来,连忙迎了上去。
“林大哥,张小姐要走你怎么也不知会我一声,也让我们来送送行嘛。”李白张口既是埋怨道。
林然苦笑道:“我这也是刚刚得知,才赶了过来,你们三个怎么在一起的?”李白和孟浩然来了不奇怪,而苏言因为苏家和张家的矛盾,被其父勒令少于张轻轻来往,没来也正常,而这王文达也过来就有些奇怪了,他们虽然一起喝过一次酒,但相交不是很深。
孟浩然解释道:“我与李兄二人前来,路上遇到王兄,就一同前来了。”
“在下见过林兄与两位小姐。”王文达拱拱手笑道:“在下亦是要前往京城赶考,听两位兄台说张小姐也要回京,便寻思着都是相识之人,同行的话路上也好有个照应。”
原来王文达是今年乡贡考生,对于此人林然其实是很欣赏的,有些玩世不恭的样子,为人总是乐呵呵的,让人无从反感,像一个和气生财的商场油子。不过上次在醉月楼里林然可是看出来了,此人有爱搭讪美女的毛病,张轻轻这一行恐怕会有些头疼,但转念一想,到底是谁头疼谁还说不定呢。
看着船儿北上,渐行渐远,林然眼里有些不舍,这人啊,总要到失去的时候才会珍惜么?
张轻轻站在船头呆呆望着,直到再也看不清人影,才从怀里拿出林然送的那卷纸,慢慢打开,只见纸上写着一首诗,张轻轻看了几遍,才认认真真地把它卷起,珍而重之地塞进怀里。再抬起头,看着远去的苏州,娇艳如花的俏脸上,荡漾着灿烂的微笑,灿如春华,皎如秋月。
第四十二章 小日本上门挑战
张轻轻的离去让林然松了一口气,又有些不舍,但过得两日,也就没怎么放在心上了。每日依旧练练字,调戏调戏自己的女人,再与李白等人饮酒作乐,日子倒是过得舒舒坦坦,这也是他来到这个时代以后过得最开心惬意的一段日子。
这日,苏言来寻林然,一脸的不爽,林然笑着道:“苏兄为何如此模样,莫非又是调戏哪家娘子未遂?”
苏言气呼呼地道:“若是我调戏他人那还好说,今日却是被人调戏了!”
林然一听顿时来了兴趣,苏言可是这苏州城内赫赫有名的主,他没欺负别人都算好的,怎么可能会被人欺负呢。
“还不是日本来的那些遣唐使,今日在苏州书院里边可是猖狂得很,当真是气煞我也!”
林然皱了皱眉,怎么小日本跑到这来了?苏言一解释,林然才明白了过来,原来隋朝以来,日本多次派遣使者到中国来,大唐立朝以来,已经是第九次遣使来朝了,这批遣唐使是去年来到大唐的,眼下现在正要返回日本。
一般来说,遣唐使是从登州一带出入的,偶尔也会从扬州出入,此次却是要从扬州东渡回国的。却不知带队的日本使节发了哪门子疯,居然跑到苏州来了,想要与苏州书院的学子来点文化交流,说白了,就是小日本一惯喜爱的挑场子行为。
要说这小日本啊,可是从大唐皇朝这里学到了不少好东西,严格点说,日本的文化发展演变大半都是缘自中国。只是这些小鬼子可没有好好当徒弟做孙子的心态,一开始的时候他们的心态可是傲慢得很,甚至还想和大唐平起平坐。他们认为自己也是一个大国,应该和大唐一样接受番邦朝贡,于是还遣使和高宗皇帝提出过这个要求,结果高宗皇帝自然不会理会他,你自己都得给我大唐皇朝朝贡,什么时候轮到你成了被朝拜的一方了?
后来高宗遣苏定方等人出征百济国,把百济国灭了,日本却派兵帮助百济国残余势力抵抗唐军,最后被唐军大败,至此小日本才知道自己与大唐皇朝的差距,从此老老实实的装孙子,虚心向大唐学习。不过面子上是如此,像今日这般时不时的挑衅找茬还是会有的,反正大唐皇朝不可能因为这点小事大动干戈的。
说到这文化,大唐可是小日本的祖宗,哪有学生挑战老师来着,实则不然,日本的遣唐学生都是千挑万选的人物,非聪慧机敏者不可来,况且他们人数又多,除了少部分能留在长安之外,其他人都是随使团返回,以他们这次的人数来说,一共五百多人,除了留在长安的数十人,还剩下五百人左右,这其中光是学生工匠就有两百多人。更重要的是人家指明了要和你一个书院“交流交流”,你好意思派其他人上场?于是这苏州书院就有些悲催了,今日的比试基本上是输多赢少。气得苏言的父亲还有苏州一干官员直跳脚,把书院上到院长、师长(老实),下到管理的首士等人都给骂了个遍,当然他们这些学生更是免不了。
林然也是愤愤不已,前世他就是个十足的愤青,对于小日本一丝好感也欠奉,现在更是不爽,后世你还有资格叫嚣,现在这个时期你还有何本钱?
“明日还要比试,不知道这些倭人还要出什么鬼题目,若是再这般输的话,我铁定要被我家老头子揍的。”苏言咬牙切齿地道,他可号称是苏州四杰之一,他老子肯定先拿他问罪。
“明日还有比试?”
“是啊,还有那个混蛋内史监,非要说什么我大唐乃泱泱大国,理当让与他们出题,这岂不是给自己下套么?当真愚蠢之极!”
林然没有搭话,内史监是朝廷派来护送遣唐使至沿海的人,只要安全方面没什么问题,礼数又周到了,这任务就算完成了。再加上这大唐官员有着别人所没有的骄傲,万万不会把这小小日本国放在眼里,哪会料到竟然会输?想来他们现在已经后悔了,真要丢了朝廷颜面,到时候被治个有辱国体的罪名,不但苏州这些官员要吃罪,他们也脱不了干系,可是话都说出口了又有什么办法?
“要不我找人给他们下点药,让他们明日都起不了床?”苏言恶狠狠地道。
林然白了他一眼道:“少动这些歪心思,一来胜之不武,二来真有此事发生,你父亲罪名就大了。”这样做可是上升到政治事件了,虽然朝廷不惧他小日本,但后果可是很严重的。
苏言讪讪不语,他也就是发发牢骚而已,不会不明白这样做的结果。
“你且与我说说,今日都比试些什么了?”
“星相学、辨风水、佛经、雕工技艺。。。”
林然听得目瞪口呆,尼玛的你们还能更无耻点么?难怪苏州书院的要不敌与他们,对方专门挑这些东西来比试,他们能赢才怪!
星象学这玩意能比么?在这大唐直至后世的清朝,哪个朝代能让普通人学习天象了?除了统治者能掌管外,其他人私学天象,被发现都是要砍脑袋的,所以即便是会也没人敢去比。辨风水也就算了,子不语怪力乱神。佛经那也是扯谈,李隆基上台后打压佛教,一般的读书人很少有去碰的。雕工更不谈了,唐朝阶级之分搁在那呢,士农工商,工匠的地位连农民都不如,指望这些读书人会去学?
太无耻了这,这时候连林然都有种把他们都毒死的冲动了。为什么你们就不能比比诗词歌赋,书写绘画,经史策论?无奈地摇摇头道:“那明日还有什么比试?”
“明日好点,我们取胜的希望较大,分别书算术、医药、绘画、海志物鉴等等”
林然脸色稍微好点,虽然这些小日本的研究也不差,但还是有可比性的。于是对苏言道:“明日我也过去,我倒是看看这些小日本到底能玩出什么花样来!”
苏言喜道:“我此番前来,便是请林兄明日同往的,有林兄在,把握便多了几分了!”对于林然,他倒是有几分盲目的信任。
林然冷冷一笑,他的心底有一股无名之火正在熊熊燃烧着,小鬼子们,后世就不说了,哥是生不逢时,空有一腔热血没地泼洒,但在这大唐皇朝,可由不得你们如此猖獗!还敢上门挑衅?不狠狠地打你们的脸林爷算是白穿越了这一回。
当晚,李白和孟浩然也闻得此事,都是义愤填膺,李白更是忍不住想立马过去挑了他们。第二日四人都起了个大早,杀气腾腾地向苏州书院杀过去。
————万恶的分割线————
要踩小鬼子了。。。给票不?给的话踩狠一点。。。
第四十三 中日比试(一)
林然他们到达苏州学院之时,这里已经来了很多人了,不只是书院的学生,还有很多很多苏州城的达官贵人,士子名流也到了书院里面来。原本只是一场普通的笔试,因为昨天输了以后,上升到了关乎国家声誉的高度,引起广泛的关注。
小小倭国,竟然在和大唐学子的比试中胜了,这让大唐的读书人颜面何置?先不管他们是否投机取巧,但是输了就是输了,最后人们谈论起来的时候,只会谈论结果,原因?输家的原因只是一个为自己辩解的理由。
苏州书院的院长此时一脸凝重,今天的比试只许胜不许败,失败的下场他已经没法想象了,这事肯定会传到皇上耳里,即便皇上不怪罪下来,朝廷里的御史言官都能把他的脊梁骨撮穿。
内史监赵监士这时候也感觉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现在已经后悔得肠子都青了,早知如此,他就不该答应这些遣唐使的要求,原本以为他们只是要交流经史诗策之类的问题,没想到这些倭人脑子没长正,专门走这些歪门邪道,虽然赢得不光彩,但是人家毕竟是赢了。比起书院院长,他更明白这事情的严重性!
大唐立国以来,天下大治,国力鼎盛,一直都是万邦来朝,这么些年来,朝廷对于番邦胡人,都是包容之态,别的不说,光是那京城里边,百人中就有一两个胡人,看起来朝廷和国人并不排斥这些胡人,但那是因为没有真把他们当回事,这些人对于朝廷也是怀着敬仰之心的,他们安安分分的,朝廷自然也是睁只眼闭只眼,可眼下就要被人打脸了,这事要传开,必定是举国震怒,这级好比家里爬进来几只蚂蚁,没人把它当回事,可这蚂蚁要是咬起人来,那就不能不当事了,他这个内史监的帽子能不能保得住可真是个问题。
“陈院长,今天这比试,你们可得尽心了,若是再输了,朝廷怪罪下来,你们可吃罪不起。”
陈院长没好气地瞪了他,那还不是你害的?若不是你让他们出题,咱们怎么会输?看看那些遣唐使都是些什么人?什么主神、卜部﹑阴阳师﹑医师﹑画师﹑乐师,还有木工、锻工、铸工、玉工,甚至还有武人!咱们可都是读书人,能和他们比这些么?
老院长看见苏言一行人过来,赶紧上前招呼,这时候他可顾不上什么师生之礼了,苏言是苏州学院学生中的领头人,今天这比试可得靠他呢。
“今日比试的人选,可是定好了?”
苏言点点头道:“院长请放心,今日比试肯定要让他们输得服服帖帖!”
“这便好,这便好!”院长听了暗暗舒了一口气,心里总算是有了一点底。
“苏兄说得这么轻松,可要悠着点才是,今日再输了丢的可不仅仅是你的脸呐!”
林然皱了皱眉头,这陈元也来了,听这口气可是幸灾乐祸得很,这人太混了,眼下可不是起内讧的时候。
苏言阴着脸,恼道:“陈三郎,这里没你说话的份,上次不是说过输了以后见着我们绕道走么,敢情现在都忘了是么?”
陈元脸色一变,青一块红一块的,好一会才平定下来,怪声怪气地道:“我承认我是输了,但也不像某些人,输人都输到番邦那去了。”
老实说,苏言的脾气真是不咋地,这人有些爱冲动,看不顺眼的人和事肯定要一脚踩过去,现在他的心情可不是那么美丽,偏偏陈元又来挑刺,让他的火气一下子冒了起来。林然见状赶紧拉住他,小鬼子还在一边呢,这自己人先斗起来可让人笑话了,历史证明,攘外必先安内是错误的。。。
“陈院长,比试可以开始了么?”一个小鬼子走上前来,对着陈院长深深地鞠了一躬道。
林然仔细打量着这人,个不高,长相普普通通,不过神色间平平静静的,虽然这礼倒是无可挑剔,但是从他的脸上可是看不出有什么恭敬的神态,不卑不吭的,甚至有些倨傲。
“藤原马养使者,可以开始比试了。”陈院长看了苏言一眼,点点头道。
书院的院子中间,有一大片空地,主席位是中日几个评判坐的,两边放置着两排书案,比试的双方各坐一边,一边十数人,苏言、李白、林然和孟浩然亦在其中。他们后面就是观众席了,早已把整个书院挤得水泄不通。
“第一题,算学比试!”主持者通报一声,随即道出了比试的题目。
这一关就不关林然的事了,他是读文科出身的,虽说数学也不算差,可毕竟不是科班出身,可不敢
说到这文化,大唐可是小日本的祖宗,哪有学生挑战老师来着,实则不然,日本的遣唐学生都是千挑万选的人物,非聪慧机敏者不可来,况且他们人数又多,除了少部分能留在长安之外,其他人都是随使团返回,以他们这次的人数来说,一共五百多人,除了留在长安的数十人,还剩下五百人左右,这其中光是学生工匠就有两百多人。更重要的是人家指明了要和你一个书院“交流交流”,你好意思派其他人上场?于是这苏州书院就有些悲催了,今日的比试基本上是输多赢少。气得苏言的父亲还有苏州一干官员直跳脚,把书院上到院长、师长(老实),下到管理的首士等人都给骂了个遍,当然他们这些学生更是免不了。
林然也是愤愤不已,前世他就是个十足的愤青,对于小日本一丝好感也欠奉,现在更是不爽,后世你还有资格叫嚣,现在这个时期你还有何本钱?
“明日还要比试,不知道这些倭人还要出什么鬼题目,若是再这般输的话,我铁定要被我家老头子揍的。”苏言咬牙切齿地道,他可号称是苏州四杰之一,他老子肯定先拿他问罪。
“明日还有比试?”
“是啊,还有那个混蛋内史监,非要说什么我大唐乃泱泱大国,理当让与他们出题,这岂不是给自己下套么?当真愚蠢之极!”
林然没有搭话,内史监是朝廷派来护送遣唐使至沿海的人,只要安全方面没什么问题,礼数又周到了,这任务就算完成了。再加上这大唐官员有着别人所没有的骄傲,万万不会把这小小日本国放在眼里,哪会料到竟然会输?想来他们现在已经后悔了,真要丢了朝廷颜面,到时候被治个有辱国体的罪名,不但苏州这些官员要吃罪,他们也脱不了干系,可是话都说出口了又有什么办法?
“要不我找人给他们下点药,让他们明日都起不了床?”苏言恶狠狠地道。
林然白了他一眼道:“少动这些歪心思,一来胜之不武,二来真有此事发生,你父亲罪名就大了。”这样做可是上升到政治事件了,虽然朝廷不惧他小日本,但后果可是很严重的。
苏言讪讪不语,他也就是发发牢骚而已,不会不明白这样做的结果。
“你且与我说说,今日都比试些什么了?”
“星相学、辨风水、佛经、雕工技艺。。。”
林然听得目瞪口呆,尼玛的你们还能更无耻点么?难怪苏州书院的要不敌与他们,对方专门挑这些东西来比试,他们能赢才怪!
星象学这玩意能比么?在这大唐直至后世的清朝,哪个朝代能让普通人学习天象了?除了统治者能掌管外,其他人私学天象,被发现都是要砍脑袋的,所以即便是会也没人敢去比。辨风水也就算了,子不语怪力乱神。佛经那也是扯谈,李隆基上台后打压佛教,一般的读书人很少有去碰的。雕工更不谈了,唐朝阶级之分搁在那呢,士农工商,工匠的地位连农民都不如,指望这些读书人会去学?
太无耻了这,这时候连林然都有种把他们都毒死的冲动了。为什么你们就不能比比诗词歌赋,书写绘画,经史策论?无奈地摇摇头道:“那明日还有什么比试?”
“明日好点,我们取胜的希望较大,分别书算术、医药、绘画、海志物鉴等等”
林然脸色稍微好点,虽然这些小日本的研究也不差,但还是有可比性的。于是对苏言道:“明日我也过去,我倒是看看这些小日本到底能玩出什么花样来!”
苏言喜道:“我此番前来,便是请林兄明日同往的,有林兄在,把握便多了几分了!”对于林然,他倒是有几分盲目的信任。
林然冷冷一笑,他的心底有一股无名之火正在熊熊燃烧着,小鬼子们,后世就不说了,哥是生不逢时,空有一腔热血没地泼洒,但在这大唐皇朝,可由不得你们如此猖獗!还敢上门挑衅?不狠狠地打你们的脸林爷算是白穿越了这一回。
当晚,李白和孟浩然也闻得此事,都是义愤填膺,李白更是忍不住想立马过去挑了他们。第二日四人都起了个大早,杀气腾腾地向苏州书院杀过去。( 盛世长歌 http://www.xlawen.org/kan/16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