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部分阅读
我屋里屋外环视着马家,两间小土房子,南北炕,窗户纸是用塑料布蒙的,家里来时,场子给了两车木材作为安家费,堆在院子里,一群小孩和弟弟们在木堆上玩着。我问母亲;“妈,这么小的炕能睡下么?”马姨说话了:“你家孩子多,你爸找几家都没人招像你家这样的户啊,睡不下,那好办,你和老二出去找宿住,你去董玉chun家住,你二弟去你老姨家住。家剩五口人,就住下了。”我不知道董玉chun家是谁家,就问:“为什么去董玉chun家呀?”“董玉chun家是你老姨的大姑姐姐家,都是亲属,要不,谁愿意让你这个半大小子去人家里呀?怪麻烦的。”
午饭后,老姨对我说;“友子,下午领你二弟三弟去捡些玉米茬子回来,好烧火。在山下,不像你们在山上,能烧大木头,这里可没有大木头给你们少烧火啊。”“去哪里捡茬子啊?”我不情愿地问。“去西边地里捡,不远,出屯子就是。”马姨找来两个大耳筐,我在中间,二弟三弟在两边,马姨家两个孩子也跟着去了地里。
马姨家的大孩子是个女孩和三弟差不多大,二的是个男孩,与四弟年纪一样大,六七岁的孩子会抽旱烟,大烟卷子抽的喷云吐雾,鼻涕流到嘴边都不知道。小三角眼还一眨一眨的,头发乱成了鸡窝。可女孩却很秀气,说话也文静。我们到了一片麦地里,不一会捡了两筐茬子回来,很沉,马家女孩偷着乐,我不知道,等到了家,马姨告诉我才知道。原来,我们没有去土就把茬子抬回来了,能不沉吗?第二趟又去时,我们拿着二齿子,三齿子,在刚刚出土的麦田里砸开了茬子,被队长抓住了,吓得我们够呛。好在让我们把茬子抬回来了。
晚饭后,马姨父把我送到董玉chun家,懂玉chun家有三个孩子,一女儿,两男孩,女孩儿是大的,比我低一年级,学习还可以,作业有时也完不成,她急得直哭,董玉chun的妻子让她问我,我就告诉她。时间一长,她好像有了依赖xing,总找机会问我,我不好意思不回答她。董玉chun看出他女儿愿意和我交往,开始时也没在意我们的唠嗑。
董玉chun的女儿,她的名子叫小分儿,大眼睛,双眼皮儿,小嘴儿,鼻子很小,眉毛弯弯,面sè白里透红,说话时先笑,一笑两个小酒窝,董家大姨很注重她,十四,五岁的她,个子和我一般高,每次来家睡觉她都主动与我打招呼:“李哥来啦,李哥吃饭啦?”她李哥李哥地叫着,我的心里倒是很甜,看着面前的小芬儿,想起王玲玲,她们二人长得太相似了。有时候,我误以为王玲玲就在眼前,我拿出极其热情的态度去给芬儿讲解作业题,弄得芬儿都有些不好意思了,原因是我太过于热情了。
董家姨父好向看出了什么,又怕出现点什么,所以,总是含沙shè影地想说点什么,我也明白,可我根本就没想什么,再说了,王玲玲的音容笑貌总在眼前晃动,我怎们能与你家姑娘什么了呢?
一天晚上,我和二弟又去地里捡茬子,二弟对我说;“大哥,你不知道,爸妈不让我们对你说呀,咱搬家那天,正好王玲玲在家,她帮咱俺家搬东西,当车开走时,她跟着搬家车跑挺远呢,哭的可厉害了,爸爸差点要把她给拉来,妈没让,怕那‘麻子坑’(王玲玲的父亲),还说怕影响你考大学。”二弟还向我说出了搬家的实情,原来,是姥姥去了我家,她看到三弟跩跩儿的,母亲又有病加上我头痛,姥姥劝母亲和父亲退职,搬到山下住,如果换了水土三弟和母亲也许会好些,三弟只因为得了黄皮疮,总在炕上坐着,不活动或者活动少所导致。
后来父亲也想把二弟送到亲属家,可是由于我的头痛,父母又打消了这个念头。最后,父亲写下了退职申请,分三个理由;一,投亲,二,换水,三,治病。就这样,场子还把两万多元钱的债务给免了。额外又给两车木材作为安家费,搬家的车由场子出。这一切,我全明白了。虽然我多么想念生我养我的大山,可是又面对我所不能处理的问题,我只能是正确理解,正确面对。
我和二弟默默地向地里走着,我总也忘不了王玲玲那音容笑貌,她在搬家车后面奔跑的景象重现在我的眼前,她张开双臂呼喊着,奔跑着,眼泪洒满山路,她不是跟着搬家车跑啊,她是向我奔跑啊,家人的离开,说明她再也找不到和我交往的机会了,她那撕心裂肺的哭喊,感动了父亲,父亲要把她拉来,那有多好啊!都怪母亲,心真狠,害怕影响我考什么大学,考什么大学呀?人的心都快要死了。
后来我又给王玲玲写了几封信,她说她没收到我给她写的信,她倒是给我来了几封信,说她是怎样的痛苦,难受。一心想要见到我,我在回信中说道:等我高考完事儿就去找她,可是她没有收到我的回信,我的回信被她老叔给烧了,这都是后来才知道的。
又一天过去了,我照例去董家睡觉,小芬儿又问我作业题,是一道数学题,我给她讲解还要演算,她趴在饭桌边儿,她的头几乎碰到了我的头,被刚进屋的董姨父看到了,不高兴地把小芬儿叫了出去,我有些尴尬,还有些不解,我们怎么了?我们在一起学习有什么错误?至于jing神那么紧张么?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无语了。从那以后,小芬儿见我就躲着,好像我要吃了她,她看她父母不在时,红着脸对我说:“我爸不许我接近你,说男女授受不清。”她也无奈,这我还是看得出来的。以后的ri子里,她一有问题,就赶在她父母不在时问我,她父母在家时,我也故意躲着她。这样,她父母就放心了。
我家安顿好后,父亲开始上工了,一天能挣十工分儿,一分到年底能值二分钱,十工分儿值两毛钱,队里有木工活时,父亲便去队里干活,没有木工活时,就去地里干活,父亲不会产地,头一天就弄坏了一把锄头,地二天,锄头倒是没坏,可是被人家落下了半根垄,给玉米苗追肥时,要求用手去抓,肥都是农家肥,父亲不用手,找来一个破饭勺子,一勺一勺的舀,没有用手快,在他后面埋坑的人都在埋怨他,都不愿意和他一伙,他没办法,只好自己一组了。气得包队干部龚文败直转磨磨。
最可恨的是早晨,天还没亮,老jing官儿敲着铜锣喊;“吃饭喽,吃饭喽!”父亲因为没起过早,有些不习惯,几次没能吃上饭。干不动活时就抽风了。队长也没办法,只能给他假回家。回家就没挣分儿。是啊,夏天时,下半夜三点钟就亮天了,社员们就得起床到生产队里吃大锅粥,每人都拿最大的盛饭工具,玉米茬子粥是大锅煮的,非常好喝。每人都是自拿咸菜,蹲在角落里喝粥,后来父亲拿一个小盆儿去喝粥,队长看到后说;“你干活不行,吃饭可真行。”父亲笑着回答;“我干活是个干骨人,不出汗,吃饭时,就是个水亮人了。再说了,吃十成,穿二八,不吃不喝,死了白搭。”父亲的话逗得周围的人都笑了。有时吃白面馒头,父亲偷着往家拿,我们还能分享。
二弟不读书,被队长安排放猪,一天能挣五分,相当于半拉子,(不顶整个劳动力的人)。放猪官儿不去吃饭的,可他听说吃早饭,管够吃,他也起早,还没睡醒,蒙蒙撞撞,有时还撞在门框上呢。
吃过饭,人们脚踏露水,迎着东方的鱼肚白,劳动在广阔的农田里。董家姨父不去田里干活,他是做豆腐的,在生产队里的大空房里。做完豆腐就回家,所以小芬儿问题的机会就更少了。
第五章 相亲
在我身穿绿军装的最后一年,战士们面临复员回家找工作,一个个都忙得不可开交,我也是。我首先是回家相亲不成,又回到连队后,我去了一趟县城,去找刘姑娘,她是我在住院时认识的,和我处了一年多,当我一见到她就把我的事情对她讲了,她没什么表情,当时我见她身旁还站着一位当兵的,我就明白了,我也没有好意思问,她也没有对我介绍那个当兵的是和他什么关系。在我临走时,她对我说道:“看看能不能把你的户口落在我们这个县城。你能不能在我们县城找到工作呀?”我回答说:“除非你出头,我去找谁呀?”她苦笑一下:“我也是白扯,那就你回去吧,该干啥干啥去吧。”
我二话没说,转身向车站走去。到了火车站,我直接买了一张回老家的火车票,还是回老家想一想办法,当时我想到了老姨夫的姐夫的哥哥在省城,他是省公安厅的一位领导,老姨夫姐姐家有一位和我差不多一样大的女孩儿,也呆在家中,正好没有找对象,我何不试一试他家。如果成功了,我就直接安排在省城当一个公安干jing也不错,我愈想就越高兴,我看到火车上的场景,哪里都在笑,看哪哪舒心,我好像就是一个公安干jing一样了,美不胜收,忘乎所以了。
到了家以后,我父母都感到非常吃惊:“咋又回来了,把什么东西落在家里了吗?你这是又回来取了?”我笑父母的疑问:“哪有什么东西呀,我是回来找工作的,我被当做病号处理复员了,还给我病号费呢。”“那能给多少钱。”母亲不太明白地问。“一百二十元哪。”我对母亲鲜卑地说道。
“当一回兵就给一百二十元钱,还不如在家里呢。”父亲也说。弟弟们你一言他一语地也在一旁说风凉话:“穿两年军装呢。”“出去溜达了呢。”“还学会英语了呢。”这是老妹妹说的一句公道话。
“行了,你这次回来有啥打算哪?”父亲还是说上了正题儿。我把我的意思向家人说了,他们也都表示同意,我说:“如果她家要是同意的话,她大伯能不管自己的侄女吗,只要是她大伯一句话,安排我一个复员兵有啥了不起。”我满怀希望地说。母亲也不知道这件事情是否能行,就去了老姨夫家,求老姨夫出头做媒人。
老姨夫还真同意这种想法,他说:“真行,她大爷是省公安厅的领导,就是和下边哪个市县说一句都好使,安排你一个复员兵那还不容易。”老姨夫也是抱着一个蛮有把握的态度去了他姐夫家。
老姨夫的姐夫是很同意这门亲事,可是老姨夫的姐姐坚决不同意,那女孩也是非常同意,因为她是我下两班同学,她的名字叫小芬儿,比我小两岁,他见舅舅来提亲,特别高兴,忙前忙后地给舅舅倒水点烟,可是一听母亲不同意就不高兴地问道:“差啥呀?你咋就不同意呢?”“差啥?他家哥们那么多,他又是老大,身下三个弟弟成家,哪一个不得几千块钱,他家有啥呀?都快穷掉底儿了,你要是嫁给他家,不得穷一辈子才怪呢。你再看他那体格,能干庄稼活吗?念几天书,功不成,命不就,有啥可稀罕的,你趁早断了这门儿心思吧,比他强的有的是。”
芬儿的心不死,她撅着嘴问舅舅:“老舅,你说咋整啊?”“你妈不同意我也没招啊。”老姨夫叹了口气就从芬儿家出来了,老姨父来到我家里把情况一说,差一点没把我气死,老妹妹也气极地说道:“大哥,你就不能干出个样子让他们看看,真是狗眼看人低。”我看了一眼老姨夫:“你说啥呢,老妹。”
老妹妹知道自己说走了嘴,吐了一下舌头,做了一个鬼脸儿,出屋去了。老姨夫无奈地说:“我姐姐家,就是我姐姐当家,我姐夫白扯,我姐姐又是一个非常固执的人,我干脆说不上话去。”母亲劝老姨夫说:“不怨恨人家,谁让咱家困难呢。他老姨夫,你也不要上火,你为你大外甥也没少出力,他当兵前,你不还和他去过双录吗?把你累了够呛。”老姨夫觉得有些不太好意思地说:“那算啥,去了,不也是白去,啥也没成。”老姨夫呆了一会儿就回家了。
晚上,老姨来到我们家,她听老姨夫说了事情的经过,就气愤地说:“我那大姑姐,眼球向上看,哼,看她家姑娘能找啥样的,我就不信,马粪蛋子就没有发烧的那一天。”我听了老姨的话就憋不住笑了:“老姨,等马粪蛋子发烧了,啥也都晚了,不赶趟了,哈哈。”
老姨用眼睛白楞我一下:“都到了火烧眉毛了,还有心思说俏皮嗑,没心没肺的东西,和你爸一个样。”三弟在一边儿接过话茬说道:“这就对啦,有其父就有其子嘛。”老姨没有理会三弟的话,对母亲说:“要不,明天让他老姨夫去一趟街里,看看他叔伯哥哥家有一个姑娘还没找婆家,他叔伯哥哥在县里ru粉厂当主任,如果他家同意的话,不也能安排吗。”母亲一听忙问:“那姑娘多大了?”
“二十三了。比友子大三岁,不算大呀。”老姨生怕母亲不同意地说。母亲一听大三岁,也就勉强不说什么了。我在母亲心里,就好像是什么高贵子弟一样,可是又没有办法挑三拣四,只是无奈地:“嗨,那就麻烦他老姨夫了。”
第二天老姨夫骑上自行车去了城里,到了晚上才回来,答案是:人家怕不知根底儿,说姑娘自己处了一个对象,人家是委婉地拒绝了。最后还是父亲开口说话了:“拉倒吧,明天我和你去绥化,去你表叔家里,看看他有没有办法。”
表叔在铁路上班,他家就在火车站附近住,我和父亲没费什么事儿,就找到了表叔家里,表叔叫马克明,他家有三口人,表婶在砖厂上班,有一个小子在上学,好长时间没有去过他家里了,表叔见到我们很高兴,又是炒菜,又是买酒,买烟,弄得我和父亲很是过意不去,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了,父亲把来意说给表叔听,表叔一口答应下来:“不就这一点小事儿吗?没有问题,包在我身上了,八一家具厂的女职工多的是,喝完酒我就去给你问问。”
父亲一听表叔的话,高兴得多喝了一杯酒,我怕父亲喝多了,急忙拦着父亲说:“你慢一点喝呀,喝急了,会醉的。”
“没事儿,今儿个我高兴,酒逢知己千杯少嘛,哈哈。”他老人家倒不拿自己当外人儿。表叔是一个急xing子,他三下五除二,喝完酒,下地就去了他们邻居家里,打听有没有相当的姑娘可以嫁人,晚上大约九点多钟,表叔从邻居家里回来了,进门就说:“妥了,还真有一个,是厂长的姑娘,这个事要是能成的话,你小子就不用愁住房和工作了,不过就是她刚结过婚,又离婚了,没有小孩儿。”
父亲一听结过婚,就皱了一下眉头说:“多大岁数啊?”“今年二十四岁,没事儿,没有大五岁,就不算老母,人家不是说‘女大五赛老母吗’?他比你小子才大四岁,是不是行啊?”表叔盯着我的眼睛问道。我不置可否,望着父亲,父亲说:“那先让两个孩子看看吧,他俩人同意的话我没有意见。”
夜里我和父亲翻来覆去睡不着,父亲看我睡不着,他就问我说:“你妈要是知道女方比你大四岁,不知道她会不会同意。”“那同意啥,还结过婚,二手货,过水面条,谁稀罕。”我小声地对父亲说。父亲一听我的话,明知道这是不同意呀,他就小声地对我说道:“你明天假装去看看,心里知道嘴上不说,不能凉了你表叔的一片心。”
“知道了,睡觉吧。”我闭上了眼睛,父亲借着酒劲儿不一会儿,父亲就鼾声大作。
“呜”火车的笛声把我们从黑夜里拉了出来,起床后我说:“农村有公鸡打鸣,城里有火车的笛声,都能把人们唤醒,这就是大自然的奥妙所在。”表叔说:“嗨,哪赶你们农村呀,这里每天都是轰隆隆的,不习惯的就呆不了。”
我们吃完早饭,我就随着表叔去了厂长家,厂长家是三间砖瓦结构住房,院子很宽敞,有一条狼狗拴在院子的东北角,见我们进院“旺旺”两声就又趴在了原处,屋里出来一个妇女,大约五十上下岁,把我们让到屋里坐下后,从里屋走出来一位姑娘,头发是烫的,卷毛头发披在双肩上,脸上擦的胭脂很白,看不出她原来的皮肤是什么颜sè,她用眼睛扫视了我一下,就坐在炕沿边儿上,那妇女说:“会吸烟吗?”“不会。”我说。
“你们俩唠吧,我们去西屋坐会儿。”妇女对表叔说。
他们走后,那姑娘开口说话了:“你要是同意的话,可不能在结婚以后埋怨我,说我结过婚,再有就是结婚以后,我当家,这两条你要是同意,咱俩就定下来。”我一听,这姑娘可不是个一般人物,这叫谈对象吗?这简直就是给我下命令,我胆战心惊地说:“看看吧。”
我们谁也不说话了,就是干坐着,大约半小时过后,表叔走了进来:“怎么样?”我马上站起身来:“走吧,表叔,回去说。”就这样,我们速战速决,回来后,我把姑娘的话一学说,父亲当场就表态说:“那不行,拉倒吧,表弟谢谢你了,我们还是回去吧。”表叔没办法挽留,我们父子俩乘上了回家的火车。
第六章 等你
我自从疯狂的相亲之后,闹了一场白忙活。复员后,出乎意料的参加了工作,芬儿的父母又开始托人来我家说媒,结果遭到了全家人的反对,芬儿有些不甘心,她开始寻找机会和我单独交谈,我害怕了。女人的那种执着,我是知道的,在我们屯儿,就有那么一位女jing神病患者,今年都已经六十多岁了,想当年就是因为男人抛弃了她,她想不开,jing神分裂了,人见人怕,只有她的女儿照料她。上班时我故意绕道走,躲开芬儿,不让她看见,芬儿总是站在村头路口等我。
又到了周五,我以为芬儿不会在那里等我了,我就骑着自行车大摇大摆的向屯里走去。“才回来呀,李哥?我都等你好几天了。”芬儿的出现,让我浑身冒汗,我的内心深处总有一种对不起她的感觉,原因是,我找人家的目的不纯。我找人家就是为了自己的工作,根本不是找她的人,这是不道德的,起码我是这样想的。
“你在这里干什么呀?”我胡乱地问了一句。“等你呗,我要和你谈一谈,我妈妈不同意咱俩的婚事儿,不代表我不同意啊,你说对吗,李哥?”我一时回答不上来,我站在那里像根儿木头一样。“李哥,咱俩相识这么多年,我对你啥样,你心里是明镜一样,我说的对吗?李哥。”“对,对。”“那你到底是咋想的啊?你还和你家人同流合污吗?”芬儿的目光有一种力量,我被这种力量给吓倒了,我的心在颤抖。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芬儿还是流着眼泪回家了,我也迈着沉重的脚步进了家门。
第二天放晚学,我正好在中心校的南屯上课,回来时经过中心校。我上课的地点不是固定的,当时整个乡里就有六处帽中,(小学校加上初中一年级和初中二年级,叫做帽中。)由于全乡就我一人教英语,所以先叫我把下面帽中的学生打下英语的基础,中学主校这里还是开最后一届ri语课程,我一天去一个帽中,吃饭是在帽中校长家里吃,这都是中心校长的指示,中心校长的权力很大,她不但管小学,还管中学呢。
晚上下班儿回来,我到了中心校,我把我要邀请他们领导吃饭的事情向姜校长说了,姜校长也表示高兴,他马上就通知了各位领导,时间是明天中午十点整,地点是我家。都安排停当,我骑着我的“凤凰”牌儿自行车回了家。
第二天上午,我们全家人都是在为这次请客忙个不停,这次请客,表明我们家从此就有了上班儿的人了,那时的母亲和父亲别提有多高兴了,他们二老的心里在想:我们儿子的书没有白供,终于有了用场。今天又能把中心校的领导请到家中吃饭,给他们的脸上也增添了光彩,弟弟妹妹们也是同样的心里,他们也在为有这样的一个哥哥而感到高兴和自豪,三弟主动请示工作,他要去跑腿儿,帮助买酒,买烟。四弟帮助母亲杀鸡,老妹妹收拾屋子,二弟和二弟媳妇也都过来帮忙。全家人来一个总动员。
快到中午时,姜校长带领着中心校的一班人马,骑着自行车有说有笑地来到了家门口,父亲和母亲还有我马上出门迎接,老妹妹在一旁偷偷地数着: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五个。一共来了五个人,有大校长,还有两个副校长,一个会计,一个教导主任,父亲和姜校长他们都互相认识,其中一个副校长是我母亲的叔伯姐夫,可是在我上班以前,我的这位叔伯姨夫,我有一些不认识,今天来到我家以后,通过母亲的介绍,我才知道是什么关系,一阵寒喧过后,母亲把热腾腾香喷喷的菜端了上来,姜校长带头就坐,两位校长各坐左右,父亲陪着客人开始了推杯换盏起来。
“今天,各位能够来此寒舍,使我倍感荣幸,谢谢各位领导对我儿子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我先干为敬。”“嗞溜”一口,父亲把酒喝了一大口。以前我还从来没有听到过父亲会说这么有一点文绉绉的敬酒词儿,我打心眼儿里佩服父亲。我的叔伯姨夫姓踹,名字叫踹路,和父亲开玩笑说:“来吧,喝吧,别拽了,还什么倍感荣幸,还什么寒舍,竟瞎捅词儿。”父亲不甘示弱第接着说道:“鸭子还有三拽呢,何况人乎?哈哈,喝酒。”
“你家孩子能够有今天,还是他有头脑,在部队里能把英语学会了,真是不简单,我做为一校之长,代表全中心校,谢谢你们的款待,关于孩子嘛,怎么安排,那是我们的事,不用你当老人cāo心,请你们把心放到肚子里,我不善于喝酒,就请老踹代表了。”姜校长举起了酒杯,大家也都举起了酒杯。
几杯酒下肚,几位领导的脸上都有了红晕,目光也都开始了呆滞,看人的时候都有些发直了,说话时也放开了jing戒线,什么秘密也都不存在了。我在酒桌旁听着他们的酒话,不一会儿,踹副校长要上厕所,我就陪他来到屋外,他摇晃着身躯,低声对我说道:“关于你的事情,我们昨天开会研究了,姜校长在县里教育局开会时,没注意,说漏了嘴,让万河中学的张校长听到了,他们那里有高中,现在高中正缺英语老师,要把你调到那里去。姜校长不同意你去,他在会议上,做出决定:把你纳入了正式民办教师,下周一上班,就给你发民办证了,不允许我们任何人外漏有关你的事,(万河第一中学要你去教高中的这一件事)你自己拿主意吧,你别说我说的呀,我是你姨夫,我不能当误你的前程,万河可是个大镇哪。”踹姨夫把事情的真相说给我听了以后,我不动声sè,心里可泛起了嘀咕,等领导们都走了以后,我把踹姨夫告诉我的事情向家里人说了。
“要是真事儿,我看你还是去大地方,那里毕竟人多,有发展,又加上你是教高中啊。”父亲醉醺醺地说道。母亲说:“万河镇是我当姑娘的时候去过那里,现在也事过多年了,不知道那里的变化是什么样子了。那一夜,我辗转反侧,犹豫难决,刚刚教顺手的学生,把他们扔下,去了万河,那些可怜巴巴的一张张脸庞,实在是叫我难以离开,可是,摆在你面前的诱惑:那可是大学校啊,还教高中,将来一定比这个初中强百套啊,另外,我教学的地点还是不固定的教学点儿,骑着自行车一天换一个地方,风里雨里都不能耽误课程,想到这里,不仅使我想起今年九月的一天······
我在距离我家足有二十里远的新生小学上完课,回家时,天气还是晴好的天气,可是就在我走到不足七里地的时候,天边飘过来几座黑咕隆咚的云山,我还以为没事儿,自行车在乡间的土路上,颠颠簸簸地行走着,今年的雨下得多,致使乡间的土路异常难走,路上的车辙足有一尺深,一不注意,自行车的轮子就掉进深深的车辙里,一条窄窄的小土路,不过有一尺宽,两只眼睛死死地盯住那一条小路,不敢看两边儿,只要是眼睛一看两边儿,自行车轮儿必保掉进车辙里去。几次把自行车的的大拐都摔弯弯了,我就停下来,用大土坷垃砸,眼看黑云越来越低,越来越厚,越来越黑,我心里干着急,越急就越出事儿,自行车把一晃,把我从自行车上甩了出去,把我摔进了路旁的壕沟里,我气极地骂道:“这破路不怎么好,壕沟到是不浅,”我还没等从壕沟里爬出来,豆大的雨滴从天上劈哩啪啦地往下掉,不一会儿,土路就无法行走了,自行车的两个轮子被粘泥糊住了,一动不动,我没有办法,肩扛着自行车走一步一打滑,两只脚上也粘满大泥,鞋还总掉,我当时想哭,就是哭都找不着调了。我好不容易走出三里多路,面前出现了一个小村庄,叫新立屯。
我浑身被雨淋的没有一处是干的地方了,我不知道浑身冒出来的是汗水还是雨水,雨点儿小了许多,我把自行车放下,站在屯头,不知道如何是好,进退两难。就在我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个打着雨伞的人出现在我的面前,嘴里还不停地:“来来来”吆喝着,他像是在叫猪,抬头一看是我,我也很是惊奇,他原来就是我在当兵之前的那个学校老主任,后来升为校长的倪老师,他一见到我,就上前拉住我的手说:“咋被雨浇成这样啊?快,快进屋。”不容分说,我也像是见了救星一样,跟着倪老师就进了他家的院子。
“快给李老师找干衣服换上,这天气,真是天有不测的风云,上午还好好的,下午就下这么大的雨,住下吧,还没吃饭吧?”“没吃,要不下雨,我早就到家了。”我一边脱衣服一边回答。倪老师的爱人放上了桌子,端上来剩菜剩饭,倪老师还要给我倒酒,被我拦住了。我边吃边问倪老师:“咋搬到这里来了呢?退休了吗?”“退休了,小东接我班儿了,他就在这个屯儿教幼儿班,所以我就跟来住了。”吃完饭我要走着回家,我说:“把自行车放到这里吧,我走着回去。”倪老师说什么也不同意我走:“嗨,住一晚上吧,不是我留你,这是天留你,住下吧,晚上咱们俩好好唠一唠。”
“那就客气不如从命了,麻烦了。”我们从我离开我们大队小学校说起,又捞起牛二和他的妻子,又唠起尤凤仙······
每当我想起这件事,我就对乡村民办教师有些害怕,怕再有那些风里来雨里去的生活,害怕困在半路上的那种窘境,那可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啊!还有那位总站在村头等我的芬儿,想到这里,不仅使我想起踹姨夫的话语:“那可是大地方啊。”对,就去大地方。
我主意已决,天刚放亮,我就把我的想法对父母说了,父母表示赞同,吃过早饭,我直接去了中心校,找到了姜校长,把我的来意对他说了:“姜校长啊,今天我来是有事情找您啊,我昨天听说伦河第一中学缺英语老师,还是教高中的,我想去那里锻炼一下自己,一是那里比这里有发展,二是我想教高中。这里的外语教学,就我一个人也不行,以后有多的人教时我再回来。”他不想放我走,可是我把话说到了这个份儿上,他也不好再挽留我了,他告诉我说:“你去万河镇,找到第一中学,直接找张校长,他叫张马芳,找到他就可以了。”停了一会儿姜校长又不无遗憾地说:“你要是不走,这个民办证就是你的了,那可是正式民办哪。”
第七章 第一次握手
又是一个艳阳ri,深秋的天空,淡淡的白云在远天的上空漂浮,三三两两的人们布满山野,再也看不到大堆的人群了,自从分田到户以后,人们的生活也变好了许多,不在缺吃少烧了,人们把自己的口粮留够吃以后,送公粮也超任务完成,人们盘算着自家来年的地如何种法,都在盼望着有一个好年景。
我坐在去往万河镇的公共汽车上,眼望车窗外繁忙的景象,一个多小时的路程,一个比县城小了许多的边陲小镇,出现在我的眼前。我问客车上的乘务员:“同志,万河镇第一中学在什么地方啊?”“在万河镇的东北方向,挨着粮库,下车向东走就是了。”
下车以后,我按着乘务员的指点,很顺利地找到了第一中学,公路西侧便是万河镇第二中学,第二中学是乡办中学,大部分是民办教师,而第一中学则是归县里直接管辖,没有民办教师。
我走进宽敞的校园,通过打听,来到了校长室,找到了张校长,张校长正好在办公室,我自我介绍了我自己,张校长很是高兴,叫来了教导主任徐子杰老师,徐子杰老师是教政治出身,他长着一副大嘴叉,对我进行了一通拷问式的谈话,多是关于教学方面的话题,我一知半解地做了回答,最后徐子杰老师把外语教研组的组长叫到了校长室。让我认识了一位外语教研组的组长,当时我很是吃惊:教研组长竟然是个女人。
“这就是我们学校的外语组组长,陆雅青同志。这是新来的外语老师李占友同志。从今天起,你们就是一个组的成员了,希望你们互相帮助,共同把工作干好。”
这位外语组长是一位女老师,我很是佩服,心想:一个女人都能当教研组长,这里真是没人了。她个头和我差不多,嘴比我嘴大,还有些少白头,脸sè很严肃,眼睛不算大,小巧玲珑的鼻子,牙很白,皮肤也很白,体态稍胖,穿一套灰sè的西服,由于她的两条腿很直,穿上那套西服很合身。身体也很苗条,她说起话来很是干脆。她伸过手来,紧紧地握了我一把,我感觉她的手很有力。她大方地和我握过手之后,又是有点儿考问式的谈话,什么定语从句,宾语从句,状语从句等等。
我们交谈了一会儿以后,张校长对陆雅青老师说道:“陆老师,你去给李老师收拾一张办公桌,我还有一点儿事情要和李老师说。”陆老师出去了,徐主任也走了,张校长对我说:“小李子,你来吧,是我发现的,当时姜校长对我说的,他也是向我鲜卑,他真不知道我们这里真缺老师,不成想他把你还真给我了,你在我们这里是按代课工资给你的,每一个月四拾六元五角钱给你开工资,这都是学校给你开的,每一个月按时开,你看么样啊?”
我当时一听,我能挣现钱了,我能有工资了,很是激动,嘴里还能说什么呢?所以我就连忙说:“行行,没有什么想法,很好。”“那就这么定了,以后有什么困难,就和我说,别客气,走吧,去你们的办公室。”张校长说完便开了校长室的门,我跟着他就来到了教研组。
外语教研组是和语文组在一个办公室里,堪称大组,英语组四人,语文组四人,一共八人,有说有笑,我和教研组长陆雅青坐对面,她有一个嗜好:吸烟,还是旱烟,一天到晚喷云吐雾,辣的嗓子直冒烟啊,和她在一起喷云的还有两个女人,她们年龄相仿,攻守联盟:都吸烟,都吸旱烟,都不结婚,都单身生活,谁要是结婚,谁就是小狗,小母狗。
我当时教一个高中一年班,一个初中一年班,一天的备课任务忙的不可开交,也没有时间和他们闲聊,我当时还是保持在部队那样,勤快,麻利,脸上还总带着笑容,我擦桌子,他们女老师爱吃零食,有时是带皮食物,满地垃圾,办公桌上也是灰尘一层,由于我在学校住宿,我早早地就来到办公室里打扫卫生,桌子擦干净以后,地面我又扫得干干净净,和我同组的还有一位男老师叫刘艳国,他对我讲:“咱们的组长,可厉害了,外号叫‘小辣椒’今年都二十四岁了,还没有对象呢,就她那样,也没人敢娶她。”我听了这话倒是没往心里去。心想:她厉害她的,关我啥事,我又没想娶她。
上班时,在我们都没有课的时侯,陆雅青就坐在我对面,我观察她的手,她的手指很粗,手掌也很厚,顺着手掌往里看,胳膊也不细,我逐渐发现她很有男人的味道,这样的女人大都令男人望而生畏,我这小男人就更不用说了,我暗自想到。
刘艳国老师是师范学校毕业的,他是学英语专业的,身高一米七八,体重是一百六十斤,他的眼睛很小,圆圆的,脸sè是红红的,鼻子长得和组长陆雅青的鼻子差不多,都是矮矮的鼻梁骨,小小的鼻子头,不过刘艳国老师的嘴,要比组长的嘴小得多,刘艳国老师刚刚从师范学校毕业,血气方刚。
一天当我们都没有课时,他就挑衅我说:“你不是当兵的出身吗?看你有多大本事,今天我摔你三交,让你心服口服,你信不信?”我没有搭理他,我只是一笑说道:“拉倒吧,摔坏了你,我没办法?( 一张没有公开的婚纱照 http://www.xlawen.org/kan/1697/ )
午饭后,老姨对我说;“友子,下午领你二弟三弟去捡些玉米茬子回来,好烧火。在山下,不像你们在山上,能烧大木头,这里可没有大木头给你们少烧火啊。”“去哪里捡茬子啊?”我不情愿地问。“去西边地里捡,不远,出屯子就是。”马姨找来两个大耳筐,我在中间,二弟三弟在两边,马姨家两个孩子也跟着去了地里。
马姨家的大孩子是个女孩和三弟差不多大,二的是个男孩,与四弟年纪一样大,六七岁的孩子会抽旱烟,大烟卷子抽的喷云吐雾,鼻涕流到嘴边都不知道。小三角眼还一眨一眨的,头发乱成了鸡窝。可女孩却很秀气,说话也文静。我们到了一片麦地里,不一会捡了两筐茬子回来,很沉,马家女孩偷着乐,我不知道,等到了家,马姨告诉我才知道。原来,我们没有去土就把茬子抬回来了,能不沉吗?第二趟又去时,我们拿着二齿子,三齿子,在刚刚出土的麦田里砸开了茬子,被队长抓住了,吓得我们够呛。好在让我们把茬子抬回来了。
晚饭后,马姨父把我送到董玉chun家,懂玉chun家有三个孩子,一女儿,两男孩,女孩儿是大的,比我低一年级,学习还可以,作业有时也完不成,她急得直哭,董玉chun的妻子让她问我,我就告诉她。时间一长,她好像有了依赖xing,总找机会问我,我不好意思不回答她。董玉chun看出他女儿愿意和我交往,开始时也没在意我们的唠嗑。
董玉chun的女儿,她的名子叫小分儿,大眼睛,双眼皮儿,小嘴儿,鼻子很小,眉毛弯弯,面sè白里透红,说话时先笑,一笑两个小酒窝,董家大姨很注重她,十四,五岁的她,个子和我一般高,每次来家睡觉她都主动与我打招呼:“李哥来啦,李哥吃饭啦?”她李哥李哥地叫着,我的心里倒是很甜,看着面前的小芬儿,想起王玲玲,她们二人长得太相似了。有时候,我误以为王玲玲就在眼前,我拿出极其热情的态度去给芬儿讲解作业题,弄得芬儿都有些不好意思了,原因是我太过于热情了。
董家姨父好向看出了什么,又怕出现点什么,所以,总是含沙shè影地想说点什么,我也明白,可我根本就没想什么,再说了,王玲玲的音容笑貌总在眼前晃动,我怎们能与你家姑娘什么了呢?
一天晚上,我和二弟又去地里捡茬子,二弟对我说;“大哥,你不知道,爸妈不让我们对你说呀,咱搬家那天,正好王玲玲在家,她帮咱俺家搬东西,当车开走时,她跟着搬家车跑挺远呢,哭的可厉害了,爸爸差点要把她给拉来,妈没让,怕那‘麻子坑’(王玲玲的父亲),还说怕影响你考大学。”二弟还向我说出了搬家的实情,原来,是姥姥去了我家,她看到三弟跩跩儿的,母亲又有病加上我头痛,姥姥劝母亲和父亲退职,搬到山下住,如果换了水土三弟和母亲也许会好些,三弟只因为得了黄皮疮,总在炕上坐着,不活动或者活动少所导致。
后来父亲也想把二弟送到亲属家,可是由于我的头痛,父母又打消了这个念头。最后,父亲写下了退职申请,分三个理由;一,投亲,二,换水,三,治病。就这样,场子还把两万多元钱的债务给免了。额外又给两车木材作为安家费,搬家的车由场子出。这一切,我全明白了。虽然我多么想念生我养我的大山,可是又面对我所不能处理的问题,我只能是正确理解,正确面对。
我和二弟默默地向地里走着,我总也忘不了王玲玲那音容笑貌,她在搬家车后面奔跑的景象重现在我的眼前,她张开双臂呼喊着,奔跑着,眼泪洒满山路,她不是跟着搬家车跑啊,她是向我奔跑啊,家人的离开,说明她再也找不到和我交往的机会了,她那撕心裂肺的哭喊,感动了父亲,父亲要把她拉来,那有多好啊!都怪母亲,心真狠,害怕影响我考什么大学,考什么大学呀?人的心都快要死了。
后来我又给王玲玲写了几封信,她说她没收到我给她写的信,她倒是给我来了几封信,说她是怎样的痛苦,难受。一心想要见到我,我在回信中说道:等我高考完事儿就去找她,可是她没有收到我的回信,我的回信被她老叔给烧了,这都是后来才知道的。
又一天过去了,我照例去董家睡觉,小芬儿又问我作业题,是一道数学题,我给她讲解还要演算,她趴在饭桌边儿,她的头几乎碰到了我的头,被刚进屋的董姨父看到了,不高兴地把小芬儿叫了出去,我有些尴尬,还有些不解,我们怎么了?我们在一起学习有什么错误?至于jing神那么紧张么?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无语了。从那以后,小芬儿见我就躲着,好像我要吃了她,她看她父母不在时,红着脸对我说:“我爸不许我接近你,说男女授受不清。”她也无奈,这我还是看得出来的。以后的ri子里,她一有问题,就赶在她父母不在时问我,她父母在家时,我也故意躲着她。这样,她父母就放心了。
我家安顿好后,父亲开始上工了,一天能挣十工分儿,一分到年底能值二分钱,十工分儿值两毛钱,队里有木工活时,父亲便去队里干活,没有木工活时,就去地里干活,父亲不会产地,头一天就弄坏了一把锄头,地二天,锄头倒是没坏,可是被人家落下了半根垄,给玉米苗追肥时,要求用手去抓,肥都是农家肥,父亲不用手,找来一个破饭勺子,一勺一勺的舀,没有用手快,在他后面埋坑的人都在埋怨他,都不愿意和他一伙,他没办法,只好自己一组了。气得包队干部龚文败直转磨磨。
最可恨的是早晨,天还没亮,老jing官儿敲着铜锣喊;“吃饭喽,吃饭喽!”父亲因为没起过早,有些不习惯,几次没能吃上饭。干不动活时就抽风了。队长也没办法,只能给他假回家。回家就没挣分儿。是啊,夏天时,下半夜三点钟就亮天了,社员们就得起床到生产队里吃大锅粥,每人都拿最大的盛饭工具,玉米茬子粥是大锅煮的,非常好喝。每人都是自拿咸菜,蹲在角落里喝粥,后来父亲拿一个小盆儿去喝粥,队长看到后说;“你干活不行,吃饭可真行。”父亲笑着回答;“我干活是个干骨人,不出汗,吃饭时,就是个水亮人了。再说了,吃十成,穿二八,不吃不喝,死了白搭。”父亲的话逗得周围的人都笑了。有时吃白面馒头,父亲偷着往家拿,我们还能分享。
二弟不读书,被队长安排放猪,一天能挣五分,相当于半拉子,(不顶整个劳动力的人)。放猪官儿不去吃饭的,可他听说吃早饭,管够吃,他也起早,还没睡醒,蒙蒙撞撞,有时还撞在门框上呢。
吃过饭,人们脚踏露水,迎着东方的鱼肚白,劳动在广阔的农田里。董家姨父不去田里干活,他是做豆腐的,在生产队里的大空房里。做完豆腐就回家,所以小芬儿问题的机会就更少了。
第五章 相亲
在我身穿绿军装的最后一年,战士们面临复员回家找工作,一个个都忙得不可开交,我也是。我首先是回家相亲不成,又回到连队后,我去了一趟县城,去找刘姑娘,她是我在住院时认识的,和我处了一年多,当我一见到她就把我的事情对她讲了,她没什么表情,当时我见她身旁还站着一位当兵的,我就明白了,我也没有好意思问,她也没有对我介绍那个当兵的是和他什么关系。在我临走时,她对我说道:“看看能不能把你的户口落在我们这个县城。你能不能在我们县城找到工作呀?”我回答说:“除非你出头,我去找谁呀?”她苦笑一下:“我也是白扯,那就你回去吧,该干啥干啥去吧。”
我二话没说,转身向车站走去。到了火车站,我直接买了一张回老家的火车票,还是回老家想一想办法,当时我想到了老姨夫的姐夫的哥哥在省城,他是省公安厅的一位领导,老姨夫姐姐家有一位和我差不多一样大的女孩儿,也呆在家中,正好没有找对象,我何不试一试他家。如果成功了,我就直接安排在省城当一个公安干jing也不错,我愈想就越高兴,我看到火车上的场景,哪里都在笑,看哪哪舒心,我好像就是一个公安干jing一样了,美不胜收,忘乎所以了。
到了家以后,我父母都感到非常吃惊:“咋又回来了,把什么东西落在家里了吗?你这是又回来取了?”我笑父母的疑问:“哪有什么东西呀,我是回来找工作的,我被当做病号处理复员了,还给我病号费呢。”“那能给多少钱。”母亲不太明白地问。“一百二十元哪。”我对母亲鲜卑地说道。
“当一回兵就给一百二十元钱,还不如在家里呢。”父亲也说。弟弟们你一言他一语地也在一旁说风凉话:“穿两年军装呢。”“出去溜达了呢。”“还学会英语了呢。”这是老妹妹说的一句公道话。
“行了,你这次回来有啥打算哪?”父亲还是说上了正题儿。我把我的意思向家人说了,他们也都表示同意,我说:“如果她家要是同意的话,她大伯能不管自己的侄女吗,只要是她大伯一句话,安排我一个复员兵有啥了不起。”我满怀希望地说。母亲也不知道这件事情是否能行,就去了老姨夫家,求老姨夫出头做媒人。
老姨夫还真同意这种想法,他说:“真行,她大爷是省公安厅的领导,就是和下边哪个市县说一句都好使,安排你一个复员兵那还不容易。”老姨夫也是抱着一个蛮有把握的态度去了他姐夫家。
老姨夫的姐夫是很同意这门亲事,可是老姨夫的姐姐坚决不同意,那女孩也是非常同意,因为她是我下两班同学,她的名字叫小芬儿,比我小两岁,他见舅舅来提亲,特别高兴,忙前忙后地给舅舅倒水点烟,可是一听母亲不同意就不高兴地问道:“差啥呀?你咋就不同意呢?”“差啥?他家哥们那么多,他又是老大,身下三个弟弟成家,哪一个不得几千块钱,他家有啥呀?都快穷掉底儿了,你要是嫁给他家,不得穷一辈子才怪呢。你再看他那体格,能干庄稼活吗?念几天书,功不成,命不就,有啥可稀罕的,你趁早断了这门儿心思吧,比他强的有的是。”
芬儿的心不死,她撅着嘴问舅舅:“老舅,你说咋整啊?”“你妈不同意我也没招啊。”老姨夫叹了口气就从芬儿家出来了,老姨父来到我家里把情况一说,差一点没把我气死,老妹妹也气极地说道:“大哥,你就不能干出个样子让他们看看,真是狗眼看人低。”我看了一眼老姨夫:“你说啥呢,老妹。”
老妹妹知道自己说走了嘴,吐了一下舌头,做了一个鬼脸儿,出屋去了。老姨夫无奈地说:“我姐姐家,就是我姐姐当家,我姐夫白扯,我姐姐又是一个非常固执的人,我干脆说不上话去。”母亲劝老姨夫说:“不怨恨人家,谁让咱家困难呢。他老姨夫,你也不要上火,你为你大外甥也没少出力,他当兵前,你不还和他去过双录吗?把你累了够呛。”老姨夫觉得有些不太好意思地说:“那算啥,去了,不也是白去,啥也没成。”老姨夫呆了一会儿就回家了。
晚上,老姨来到我们家,她听老姨夫说了事情的经过,就气愤地说:“我那大姑姐,眼球向上看,哼,看她家姑娘能找啥样的,我就不信,马粪蛋子就没有发烧的那一天。”我听了老姨的话就憋不住笑了:“老姨,等马粪蛋子发烧了,啥也都晚了,不赶趟了,哈哈。”
老姨用眼睛白楞我一下:“都到了火烧眉毛了,还有心思说俏皮嗑,没心没肺的东西,和你爸一个样。”三弟在一边儿接过话茬说道:“这就对啦,有其父就有其子嘛。”老姨没有理会三弟的话,对母亲说:“要不,明天让他老姨夫去一趟街里,看看他叔伯哥哥家有一个姑娘还没找婆家,他叔伯哥哥在县里ru粉厂当主任,如果他家同意的话,不也能安排吗。”母亲一听忙问:“那姑娘多大了?”
“二十三了。比友子大三岁,不算大呀。”老姨生怕母亲不同意地说。母亲一听大三岁,也就勉强不说什么了。我在母亲心里,就好像是什么高贵子弟一样,可是又没有办法挑三拣四,只是无奈地:“嗨,那就麻烦他老姨夫了。”
第二天老姨夫骑上自行车去了城里,到了晚上才回来,答案是:人家怕不知根底儿,说姑娘自己处了一个对象,人家是委婉地拒绝了。最后还是父亲开口说话了:“拉倒吧,明天我和你去绥化,去你表叔家里,看看他有没有办法。”
表叔在铁路上班,他家就在火车站附近住,我和父亲没费什么事儿,就找到了表叔家里,表叔叫马克明,他家有三口人,表婶在砖厂上班,有一个小子在上学,好长时间没有去过他家里了,表叔见到我们很高兴,又是炒菜,又是买酒,买烟,弄得我和父亲很是过意不去,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了,父亲把来意说给表叔听,表叔一口答应下来:“不就这一点小事儿吗?没有问题,包在我身上了,八一家具厂的女职工多的是,喝完酒我就去给你问问。”
父亲一听表叔的话,高兴得多喝了一杯酒,我怕父亲喝多了,急忙拦着父亲说:“你慢一点喝呀,喝急了,会醉的。”
“没事儿,今儿个我高兴,酒逢知己千杯少嘛,哈哈。”他老人家倒不拿自己当外人儿。表叔是一个急xing子,他三下五除二,喝完酒,下地就去了他们邻居家里,打听有没有相当的姑娘可以嫁人,晚上大约九点多钟,表叔从邻居家里回来了,进门就说:“妥了,还真有一个,是厂长的姑娘,这个事要是能成的话,你小子就不用愁住房和工作了,不过就是她刚结过婚,又离婚了,没有小孩儿。”
父亲一听结过婚,就皱了一下眉头说:“多大岁数啊?”“今年二十四岁,没事儿,没有大五岁,就不算老母,人家不是说‘女大五赛老母吗’?他比你小子才大四岁,是不是行啊?”表叔盯着我的眼睛问道。我不置可否,望着父亲,父亲说:“那先让两个孩子看看吧,他俩人同意的话我没有意见。”
夜里我和父亲翻来覆去睡不着,父亲看我睡不着,他就问我说:“你妈要是知道女方比你大四岁,不知道她会不会同意。”“那同意啥,还结过婚,二手货,过水面条,谁稀罕。”我小声地对父亲说。父亲一听我的话,明知道这是不同意呀,他就小声地对我说道:“你明天假装去看看,心里知道嘴上不说,不能凉了你表叔的一片心。”
“知道了,睡觉吧。”我闭上了眼睛,父亲借着酒劲儿不一会儿,父亲就鼾声大作。
“呜”火车的笛声把我们从黑夜里拉了出来,起床后我说:“农村有公鸡打鸣,城里有火车的笛声,都能把人们唤醒,这就是大自然的奥妙所在。”表叔说:“嗨,哪赶你们农村呀,这里每天都是轰隆隆的,不习惯的就呆不了。”
我们吃完早饭,我就随着表叔去了厂长家,厂长家是三间砖瓦结构住房,院子很宽敞,有一条狼狗拴在院子的东北角,见我们进院“旺旺”两声就又趴在了原处,屋里出来一个妇女,大约五十上下岁,把我们让到屋里坐下后,从里屋走出来一位姑娘,头发是烫的,卷毛头发披在双肩上,脸上擦的胭脂很白,看不出她原来的皮肤是什么颜sè,她用眼睛扫视了我一下,就坐在炕沿边儿上,那妇女说:“会吸烟吗?”“不会。”我说。
“你们俩唠吧,我们去西屋坐会儿。”妇女对表叔说。
他们走后,那姑娘开口说话了:“你要是同意的话,可不能在结婚以后埋怨我,说我结过婚,再有就是结婚以后,我当家,这两条你要是同意,咱俩就定下来。”我一听,这姑娘可不是个一般人物,这叫谈对象吗?这简直就是给我下命令,我胆战心惊地说:“看看吧。”
我们谁也不说话了,就是干坐着,大约半小时过后,表叔走了进来:“怎么样?”我马上站起身来:“走吧,表叔,回去说。”就这样,我们速战速决,回来后,我把姑娘的话一学说,父亲当场就表态说:“那不行,拉倒吧,表弟谢谢你了,我们还是回去吧。”表叔没办法挽留,我们父子俩乘上了回家的火车。
第六章 等你
我自从疯狂的相亲之后,闹了一场白忙活。复员后,出乎意料的参加了工作,芬儿的父母又开始托人来我家说媒,结果遭到了全家人的反对,芬儿有些不甘心,她开始寻找机会和我单独交谈,我害怕了。女人的那种执着,我是知道的,在我们屯儿,就有那么一位女jing神病患者,今年都已经六十多岁了,想当年就是因为男人抛弃了她,她想不开,jing神分裂了,人见人怕,只有她的女儿照料她。上班时我故意绕道走,躲开芬儿,不让她看见,芬儿总是站在村头路口等我。
又到了周五,我以为芬儿不会在那里等我了,我就骑着自行车大摇大摆的向屯里走去。“才回来呀,李哥?我都等你好几天了。”芬儿的出现,让我浑身冒汗,我的内心深处总有一种对不起她的感觉,原因是,我找人家的目的不纯。我找人家就是为了自己的工作,根本不是找她的人,这是不道德的,起码我是这样想的。
“你在这里干什么呀?”我胡乱地问了一句。“等你呗,我要和你谈一谈,我妈妈不同意咱俩的婚事儿,不代表我不同意啊,你说对吗,李哥?”我一时回答不上来,我站在那里像根儿木头一样。“李哥,咱俩相识这么多年,我对你啥样,你心里是明镜一样,我说的对吗?李哥。”“对,对。”“那你到底是咋想的啊?你还和你家人同流合污吗?”芬儿的目光有一种力量,我被这种力量给吓倒了,我的心在颤抖。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芬儿还是流着眼泪回家了,我也迈着沉重的脚步进了家门。
第二天放晚学,我正好在中心校的南屯上课,回来时经过中心校。我上课的地点不是固定的,当时整个乡里就有六处帽中,(小学校加上初中一年级和初中二年级,叫做帽中。)由于全乡就我一人教英语,所以先叫我把下面帽中的学生打下英语的基础,中学主校这里还是开最后一届ri语课程,我一天去一个帽中,吃饭是在帽中校长家里吃,这都是中心校长的指示,中心校长的权力很大,她不但管小学,还管中学呢。
晚上下班儿回来,我到了中心校,我把我要邀请他们领导吃饭的事情向姜校长说了,姜校长也表示高兴,他马上就通知了各位领导,时间是明天中午十点整,地点是我家。都安排停当,我骑着我的“凤凰”牌儿自行车回了家。
第二天上午,我们全家人都是在为这次请客忙个不停,这次请客,表明我们家从此就有了上班儿的人了,那时的母亲和父亲别提有多高兴了,他们二老的心里在想:我们儿子的书没有白供,终于有了用场。今天又能把中心校的领导请到家中吃饭,给他们的脸上也增添了光彩,弟弟妹妹们也是同样的心里,他们也在为有这样的一个哥哥而感到高兴和自豪,三弟主动请示工作,他要去跑腿儿,帮助买酒,买烟。四弟帮助母亲杀鸡,老妹妹收拾屋子,二弟和二弟媳妇也都过来帮忙。全家人来一个总动员。
快到中午时,姜校长带领着中心校的一班人马,骑着自行车有说有笑地来到了家门口,父亲和母亲还有我马上出门迎接,老妹妹在一旁偷偷地数着: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五个。一共来了五个人,有大校长,还有两个副校长,一个会计,一个教导主任,父亲和姜校长他们都互相认识,其中一个副校长是我母亲的叔伯姐夫,可是在我上班以前,我的这位叔伯姨夫,我有一些不认识,今天来到我家以后,通过母亲的介绍,我才知道是什么关系,一阵寒喧过后,母亲把热腾腾香喷喷的菜端了上来,姜校长带头就坐,两位校长各坐左右,父亲陪着客人开始了推杯换盏起来。
“今天,各位能够来此寒舍,使我倍感荣幸,谢谢各位领导对我儿子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我先干为敬。”“嗞溜”一口,父亲把酒喝了一大口。以前我还从来没有听到过父亲会说这么有一点文绉绉的敬酒词儿,我打心眼儿里佩服父亲。我的叔伯姨夫姓踹,名字叫踹路,和父亲开玩笑说:“来吧,喝吧,别拽了,还什么倍感荣幸,还什么寒舍,竟瞎捅词儿。”父亲不甘示弱第接着说道:“鸭子还有三拽呢,何况人乎?哈哈,喝酒。”
“你家孩子能够有今天,还是他有头脑,在部队里能把英语学会了,真是不简单,我做为一校之长,代表全中心校,谢谢你们的款待,关于孩子嘛,怎么安排,那是我们的事,不用你当老人cāo心,请你们把心放到肚子里,我不善于喝酒,就请老踹代表了。”姜校长举起了酒杯,大家也都举起了酒杯。
几杯酒下肚,几位领导的脸上都有了红晕,目光也都开始了呆滞,看人的时候都有些发直了,说话时也放开了jing戒线,什么秘密也都不存在了。我在酒桌旁听着他们的酒话,不一会儿,踹副校长要上厕所,我就陪他来到屋外,他摇晃着身躯,低声对我说道:“关于你的事情,我们昨天开会研究了,姜校长在县里教育局开会时,没注意,说漏了嘴,让万河中学的张校长听到了,他们那里有高中,现在高中正缺英语老师,要把你调到那里去。姜校长不同意你去,他在会议上,做出决定:把你纳入了正式民办教师,下周一上班,就给你发民办证了,不允许我们任何人外漏有关你的事,(万河第一中学要你去教高中的这一件事)你自己拿主意吧,你别说我说的呀,我是你姨夫,我不能当误你的前程,万河可是个大镇哪。”踹姨夫把事情的真相说给我听了以后,我不动声sè,心里可泛起了嘀咕,等领导们都走了以后,我把踹姨夫告诉我的事情向家里人说了。
“要是真事儿,我看你还是去大地方,那里毕竟人多,有发展,又加上你是教高中啊。”父亲醉醺醺地说道。母亲说:“万河镇是我当姑娘的时候去过那里,现在也事过多年了,不知道那里的变化是什么样子了。那一夜,我辗转反侧,犹豫难决,刚刚教顺手的学生,把他们扔下,去了万河,那些可怜巴巴的一张张脸庞,实在是叫我难以离开,可是,摆在你面前的诱惑:那可是大学校啊,还教高中,将来一定比这个初中强百套啊,另外,我教学的地点还是不固定的教学点儿,骑着自行车一天换一个地方,风里雨里都不能耽误课程,想到这里,不仅使我想起今年九月的一天······
我在距离我家足有二十里远的新生小学上完课,回家时,天气还是晴好的天气,可是就在我走到不足七里地的时候,天边飘过来几座黑咕隆咚的云山,我还以为没事儿,自行车在乡间的土路上,颠颠簸簸地行走着,今年的雨下得多,致使乡间的土路异常难走,路上的车辙足有一尺深,一不注意,自行车的轮子就掉进深深的车辙里,一条窄窄的小土路,不过有一尺宽,两只眼睛死死地盯住那一条小路,不敢看两边儿,只要是眼睛一看两边儿,自行车轮儿必保掉进车辙里去。几次把自行车的的大拐都摔弯弯了,我就停下来,用大土坷垃砸,眼看黑云越来越低,越来越厚,越来越黑,我心里干着急,越急就越出事儿,自行车把一晃,把我从自行车上甩了出去,把我摔进了路旁的壕沟里,我气极地骂道:“这破路不怎么好,壕沟到是不浅,”我还没等从壕沟里爬出来,豆大的雨滴从天上劈哩啪啦地往下掉,不一会儿,土路就无法行走了,自行车的两个轮子被粘泥糊住了,一动不动,我没有办法,肩扛着自行车走一步一打滑,两只脚上也粘满大泥,鞋还总掉,我当时想哭,就是哭都找不着调了。我好不容易走出三里多路,面前出现了一个小村庄,叫新立屯。
我浑身被雨淋的没有一处是干的地方了,我不知道浑身冒出来的是汗水还是雨水,雨点儿小了许多,我把自行车放下,站在屯头,不知道如何是好,进退两难。就在我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个打着雨伞的人出现在我的面前,嘴里还不停地:“来来来”吆喝着,他像是在叫猪,抬头一看是我,我也很是惊奇,他原来就是我在当兵之前的那个学校老主任,后来升为校长的倪老师,他一见到我,就上前拉住我的手说:“咋被雨浇成这样啊?快,快进屋。”不容分说,我也像是见了救星一样,跟着倪老师就进了他家的院子。
“快给李老师找干衣服换上,这天气,真是天有不测的风云,上午还好好的,下午就下这么大的雨,住下吧,还没吃饭吧?”“没吃,要不下雨,我早就到家了。”我一边脱衣服一边回答。倪老师的爱人放上了桌子,端上来剩菜剩饭,倪老师还要给我倒酒,被我拦住了。我边吃边问倪老师:“咋搬到这里来了呢?退休了吗?”“退休了,小东接我班儿了,他就在这个屯儿教幼儿班,所以我就跟来住了。”吃完饭我要走着回家,我说:“把自行车放到这里吧,我走着回去。”倪老师说什么也不同意我走:“嗨,住一晚上吧,不是我留你,这是天留你,住下吧,晚上咱们俩好好唠一唠。”
“那就客气不如从命了,麻烦了。”我们从我离开我们大队小学校说起,又捞起牛二和他的妻子,又唠起尤凤仙······
每当我想起这件事,我就对乡村民办教师有些害怕,怕再有那些风里来雨里去的生活,害怕困在半路上的那种窘境,那可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啊!还有那位总站在村头等我的芬儿,想到这里,不仅使我想起踹姨夫的话语:“那可是大地方啊。”对,就去大地方。
我主意已决,天刚放亮,我就把我的想法对父母说了,父母表示赞同,吃过早饭,我直接去了中心校,找到了姜校长,把我的来意对他说了:“姜校长啊,今天我来是有事情找您啊,我昨天听说伦河第一中学缺英语老师,还是教高中的,我想去那里锻炼一下自己,一是那里比这里有发展,二是我想教高中。这里的外语教学,就我一个人也不行,以后有多的人教时我再回来。”他不想放我走,可是我把话说到了这个份儿上,他也不好再挽留我了,他告诉我说:“你去万河镇,找到第一中学,直接找张校长,他叫张马芳,找到他就可以了。”停了一会儿姜校长又不无遗憾地说:“你要是不走,这个民办证就是你的了,那可是正式民办哪。”
第七章 第一次握手
又是一个艳阳ri,深秋的天空,淡淡的白云在远天的上空漂浮,三三两两的人们布满山野,再也看不到大堆的人群了,自从分田到户以后,人们的生活也变好了许多,不在缺吃少烧了,人们把自己的口粮留够吃以后,送公粮也超任务完成,人们盘算着自家来年的地如何种法,都在盼望着有一个好年景。
我坐在去往万河镇的公共汽车上,眼望车窗外繁忙的景象,一个多小时的路程,一个比县城小了许多的边陲小镇,出现在我的眼前。我问客车上的乘务员:“同志,万河镇第一中学在什么地方啊?”“在万河镇的东北方向,挨着粮库,下车向东走就是了。”
下车以后,我按着乘务员的指点,很顺利地找到了第一中学,公路西侧便是万河镇第二中学,第二中学是乡办中学,大部分是民办教师,而第一中学则是归县里直接管辖,没有民办教师。
我走进宽敞的校园,通过打听,来到了校长室,找到了张校长,张校长正好在办公室,我自我介绍了我自己,张校长很是高兴,叫来了教导主任徐子杰老师,徐子杰老师是教政治出身,他长着一副大嘴叉,对我进行了一通拷问式的谈话,多是关于教学方面的话题,我一知半解地做了回答,最后徐子杰老师把外语教研组的组长叫到了校长室。让我认识了一位外语教研组的组长,当时我很是吃惊:教研组长竟然是个女人。
“这就是我们学校的外语组组长,陆雅青同志。这是新来的外语老师李占友同志。从今天起,你们就是一个组的成员了,希望你们互相帮助,共同把工作干好。”
这位外语组长是一位女老师,我很是佩服,心想:一个女人都能当教研组长,这里真是没人了。她个头和我差不多,嘴比我嘴大,还有些少白头,脸sè很严肃,眼睛不算大,小巧玲珑的鼻子,牙很白,皮肤也很白,体态稍胖,穿一套灰sè的西服,由于她的两条腿很直,穿上那套西服很合身。身体也很苗条,她说起话来很是干脆。她伸过手来,紧紧地握了我一把,我感觉她的手很有力。她大方地和我握过手之后,又是有点儿考问式的谈话,什么定语从句,宾语从句,状语从句等等。
我们交谈了一会儿以后,张校长对陆雅青老师说道:“陆老师,你去给李老师收拾一张办公桌,我还有一点儿事情要和李老师说。”陆老师出去了,徐主任也走了,张校长对我说:“小李子,你来吧,是我发现的,当时姜校长对我说的,他也是向我鲜卑,他真不知道我们这里真缺老师,不成想他把你还真给我了,你在我们这里是按代课工资给你的,每一个月四拾六元五角钱给你开工资,这都是学校给你开的,每一个月按时开,你看么样啊?”
我当时一听,我能挣现钱了,我能有工资了,很是激动,嘴里还能说什么呢?所以我就连忙说:“行行,没有什么想法,很好。”“那就这么定了,以后有什么困难,就和我说,别客气,走吧,去你们的办公室。”张校长说完便开了校长室的门,我跟着他就来到了教研组。
外语教研组是和语文组在一个办公室里,堪称大组,英语组四人,语文组四人,一共八人,有说有笑,我和教研组长陆雅青坐对面,她有一个嗜好:吸烟,还是旱烟,一天到晚喷云吐雾,辣的嗓子直冒烟啊,和她在一起喷云的还有两个女人,她们年龄相仿,攻守联盟:都吸烟,都吸旱烟,都不结婚,都单身生活,谁要是结婚,谁就是小狗,小母狗。
我当时教一个高中一年班,一个初中一年班,一天的备课任务忙的不可开交,也没有时间和他们闲聊,我当时还是保持在部队那样,勤快,麻利,脸上还总带着笑容,我擦桌子,他们女老师爱吃零食,有时是带皮食物,满地垃圾,办公桌上也是灰尘一层,由于我在学校住宿,我早早地就来到办公室里打扫卫生,桌子擦干净以后,地面我又扫得干干净净,和我同组的还有一位男老师叫刘艳国,他对我讲:“咱们的组长,可厉害了,外号叫‘小辣椒’今年都二十四岁了,还没有对象呢,就她那样,也没人敢娶她。”我听了这话倒是没往心里去。心想:她厉害她的,关我啥事,我又没想娶她。
上班时,在我们都没有课的时侯,陆雅青就坐在我对面,我观察她的手,她的手指很粗,手掌也很厚,顺着手掌往里看,胳膊也不细,我逐渐发现她很有男人的味道,这样的女人大都令男人望而生畏,我这小男人就更不用说了,我暗自想到。
刘艳国老师是师范学校毕业的,他是学英语专业的,身高一米七八,体重是一百六十斤,他的眼睛很小,圆圆的,脸sè是红红的,鼻子长得和组长陆雅青的鼻子差不多,都是矮矮的鼻梁骨,小小的鼻子头,不过刘艳国老师的嘴,要比组长的嘴小得多,刘艳国老师刚刚从师范学校毕业,血气方刚。
一天当我们都没有课时,他就挑衅我说:“你不是当兵的出身吗?看你有多大本事,今天我摔你三交,让你心服口服,你信不信?”我没有搭理他,我只是一笑说道:“拉倒吧,摔坏了你,我没办法?( 一张没有公开的婚纱照 http://www.xlawen.org/kan/16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