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辣文小说 > 商战之极品艳遇 > 商战之极品艳遇 第 30 部分阅读

第 30 部分阅读

    只是,肖纤纤常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摸着自己的脸浑身发烧,然后采取一些非常手段,使自己的滚烫的身体安静下来。

    包大成找到宋清风,讲事实摆道理,希望宋清风看在老同学面上,将执业医师证借给“纤纤消杀”。

    宋清风原以为包大成就是一衰哥,在杂货店当一小伙计,不管是社会地位还是经济基础,比他宋清风都差n个档次,可没想到,这小子一夜之间,摇身一变,成了一家公司的市场部经理,这公司可不是什么杂货店,而是一家注册资金两百万的大公司,包大成的社会地位无形中大大提升,宋清风的地位,则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让宋清风产生了极大的危机感。

    这危机感来自柳青青。宋清风比包大成更了解柳青青,这个小资美女,满脑子虚荣心,一心想要穿名牌,以宋清风的收入,很难满足柳青青的需求,能够满足她的需求的,要么是董事长要么是ceo,好在柳青青的的交友圈子比较窄,身边尚没有此类大款出现。现在,包大成土鸡变凤凰,成了经理,从理论上看,当上了经理,就有给柳青青买gucci的潜力,甚至,买马莎蒂尼都有可能!

    这让宋清风大为踌躇。

    第126章 帅哥配靓女

    不过,宋清风经过一番长考,还是一口答应了下来。

    宋清风之所以答应包大成,是因为,此时的宋清风,日子不好过。

    那宋清风本是疾控中心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后台硬,脑子灵光,政治敏感性强,业务技术精干,这些优点在“非典”期间得到了充分发挥,疾控中心方主任和市卫生局孔局长对宋清风也是寄予厚望,常常在各种场合对宋清风同志进行鼓励和表扬,并多次赋予宋清风一些重要任务,业务上,委派宋清风处理一些露脸的疫情,比如,上次吉斯吉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方主任听说电视台要现场采访,就把宋清风推了上去,在电视上狠狠露了一把脸;除了本职工作,局里和疾控中心的领导,也市场安排宋清风出席一起重要的接待活动,比如上级领导来指导工作,就安排宋清风作陪,这宋清风邻牙利齿,总能把酒桌上的气氛整得十分和谐,给领导们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同是,给广大群众也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所以,疾控中心上上下下普遍认为,宋清风必将取代吴科长,取代方主任,取代孔局长,直至取代市领导,甚至,取代天安门上主席台的位置,也未必不可能。宋清风自己对此也是深信不疑。

    然而,最近一段时间,疾控中心乃至卫生局风向大变。

    方主任似乎有意无意在疏远宋清风。首先,业务工作几乎没他什么事。流病科主要负责传染病疫情处理,非典过后,上江城发生过几次小疫情,可每一次,都是吴科长亲自带队前往处理,把个宋清风凉在了一边。在接待工作方面,不管是方主任还是孔局长,似乎都把个宋清风给忘了,省里几位领导莅临疾控中心指导工作,宋清风都是在领导离开上江城之后才知道的!宋清风不甘沉沦,主动请战,也被方主任婉言谢绝,接连碰了几个软钉子。

    任何单位都有好事者,宋清风地位的微妙变化,立即被好事者捕捉到,一些关于宋清风的传言开始出现,这些传言包括,宋清风同志不适合流病科工作,更不适合担任科长之职,老科长吴科长还将发挥余热,发挥余热的时间长短不详,有可能是无期。

    当不了科长,就失去了上升的基础。主任、局长、市长等等一系列重要领导岗位,就与宋清风无缘!

    于是,宋清风更加努力工作,更加努力向组织上靠拢,更加积极要求进步,更加坚决团结在以方主任为主任的领导周围。

    然而,他的努力收效甚微,方主任的态度变得越来越冷。

    各位看官都知道,方主任对宋清风如此态度,是因为匿名信事件的侦破方向发生了严重错误,孔局长和方主任这两位非专业刑侦人员,把犯罪嫌疑人定在了无辜的宋清风头上,还牵出了副市长宋弗。术业有专攻,孔局长和方主任都是老上医,搞流行病调查,那是权威,把流行病那一套因果分析法用在高刑事侦破上,就要犯大错误。

    偏偏两位老上医对自己的侦破手段又格外自信,以至于,宋清风背了不白之冤。更为糟糕的是,宋清风对此一无所知,难以洗刷,陷入了人生低谷。

    不光宋清风陷入低谷,他的老爹,身为上江城副市长的宋弗,近来也是长吁短叹,愁上眉头。

    宋清风在疾控中心被冷落,宋弗在市政府冷落。孔局长把他的推断汇报给了汪市长,得到了汪市长的充分肯定,汪市长认定,那宋弗是要借“非典”生事,搞掉他一把手的位置,自己取而代之。于是,汪市长认定宋弗是政敌加阴险小人,对宋弗展开了全面反攻。各位看官,一位市长要对副市长下手,那副市长还个什么好!

    老宋和小宋双双跌入人生低谷,始作俑者老蜈蚣吴科长,具体实施是赵达,幕后推手是吉斯吉总裁陈大强,还有黑九和廖石龙摇旗呐喊。当然,老宋和小宋还蒙在鼓里,方主任和孔局长蒙在鼓里,汪市长蒙在鼓里,整个上江城官场都蒙在鼓里。

    一场地震,就要在蒙在鼓里的上江城官场爆发。

    宋清风眼见疾控中心乃至卫生局的气氛不对,老爹和他的处境都不妙,他敏锐地意识到,要给自己找条后路。

    宋清风绝对是个高智商人才,也是个有抱负的有志青年,相对于个人的远大前途,柳青青只能放在第二位了。所以,包大成主动上门借他的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宋清风权衡利弊,决定成全包大成。

    成全包大成,就是给自己留条后路。

    宋清风不仅了解柳青青,也了解包大成,那包大成虽然貌似是他的情敌,可骨子里,绝对是一个知恩图报的家伙,此时拉包大成一把,包大成是不会忘了的,今后宋清风要是在疾控中心混不下去,找到包大成,包大成不会不管。

    更何况,那包大成在个人感情问题上,绝对是个胆小鬼,有贼心没贼胆,就算他腰缠万贯,恐怕也很难对柳青青有任何实质性的行动。

    于是,宋清风打定主意,非常大度地把资格证书交给了包大成。

    包大成如获至宝,对宋清风千恩万谢,并拍着胸脯表示,如果宋清风今后有所相求,上刀山,下火海,在所不辞,正所谓,大风吹大坡,有事找包哥!

    宋清风正色说道:“大成,咱兄弟谁跟谁呀,这都是我应该做的,千万不要跟我客气,谁跟我客气我跟谁急!”

    “不客气,不客气。”包大成殷勤说道。

    “不过,兄弟的确有一事相求,万望大成兄弟成全。”

    包大成想也不想,一拍胸脯:“请说,包大成只要有一口气在,绝不辜负你的重托!”

    “没那么严重,大成兄弟,咱们同学一场,其实,啥事也瞒不过你,兄弟我对柳青青的情意,日月可鉴,那才是惊天地泣鬼神,海枯石烂天长地久,我宋清风和柳青青,本就是帅哥配靓女,天造地设,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对此,柳青青同学也非常认同,所以,还望包大成同学玉成此事。”

    “这个……”包大成手里握着宋清风的资格证书,手心开始冒汗。原来天上掉不下馅饼来,那宋清风要用资格证书交还柳青青。

    宋清风:“包大成同学,我也知道,你对柳青青同学有那么点痴心妄想,但是,你却从来就没有向她表白过,这是为什么呢?别人不知道,我是你的同学,对你还是很了解的。你对柳青青同学心存妄想却又隐忍不发,这是因为,包大成同学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早在中学阶段,你就认识到,你的外貌和智商,与柳青青同学相比,有着极大的差距,你们在一起,反差太大,视觉冲突太严重,效果极为不和谐。”

    包大成浑身冒汗,宋清风的讲话,可谓点到了他的要害。

    “所以,包大成同学为了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毅然斩断情思,将对柳青青同学感情,深深埋在了心里,把机会让给了我。这是什么精神?在战争年代,这就是牺牲自己保全同志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在和平年代,这种就是助人为乐做了好事不留名的雷锋精神。大成同学,你就是平凡生活中的活雷锋!”

    包大成被忽悠成了活雷锋,心情万分激动地点点头:“清风,我做的还很不够。你把资格证书借给我,也是活雷锋。”

    “哪里,哪里,我和你的差距还很远,还要虚心向你学习。你看,在对柳青青同学的感情问题上,我就远远不如你,你能做到坐怀不乱,我就不行了,没有柳青青,我是寝食不安,茶饭不思,衣带渐宽,神情恍惚,唉……”宋清风一声长叹:“长此以往,只怕是要不久于人世了!”

    宋清风软硬兼施,先是给包大成戴高帽,把包大成塑造成一位高风亮节的圣人,然后痛诉自己病体缠身,行将就木。一上一下,一贬一扬,立即激发起包大成助人为乐救民水火的强烈冲动。

    “清风同学,请放心,我包大成一定你完成你的遗愿!”

    “不是遗愿,”宋清风大惊,他要是死了,柳青青就是人家的了:“是夙愿!”

    “对,对,夙愿,清风同学,你要我怎么做?”

    “其实,你也不需要做什么,”宋清风说道:“只要继续将对柳青青同学的情意,埋在心底,严守秘密,丝毫也不透露出来,就行了。”

    “放心吧,我一定按照组织上的要求,严守秘密!当烈士,不当叛徒!”

    关于保密工作,包大成还是有经验的,“非典”的保密工作,他就做的非常好,没有透露给任何人。

    解决了资格证书的问题,后面的事情办起来就顺当了。很快,医疗药械经营资质、营业执照等等手续全部到位。

    第127章 疫情保密

    纤纤消杀公司万事俱备,肖纤纤又提出建议:“纤纤消杀”是一家股份制大公司,为了维护公司形象,提升公司信誉,纤纤消杀的办公地点,应该设在希尔顿酒店十二楼的一间套房内(希尔顿总经理肖纤纤办公室的右边),包大成同志作为纤纤消杀的市场部经理,应该在希尔顿办公。此外,包大成同志在丽丽百货和纤纤消杀身兼二职,工作十分繁忙,体力消耗很大,因此,一天劳累之后,晚上要有充足的睡眠来恢复体力。目前状况下,包大成同志每晚睡沙发,显然是非常不利于体力恢复。为此,“纤纤消杀”有必要为包大成提供一个好的休息环境,基于这样的考虑,“纤纤消杀”为包大成租一套卧房,也在希尔顿酒店的十二楼,在肖纤纤办公室的左边,包大成同志入住希尔顿,既能安心工作,又能保证睡眠质量,一举两得。

    肖纤纤这个安排,有其深意。那包大成白天在她的右边上班,晚上在她左边睡觉,全天二十四小时全部处于肖纤纤的掌控中。

    肖纤纤这个提议一出口,牛丽丽就上窜下跳,坚决反对:“我呸!肖纤纤你个骚狐,老娘的沙发又暖和又软和,怎么就不能保证睡眠质量了!包大成不睡老娘的沙发,难道要睡你的沙发不成!”

    “此话差矣,”肖纤纤并不动怒:“包大成谁的沙发也不睡,他睡床。”

    牛丽丽冷笑:“肖纤纤,凭什么你的床就比老娘的沙发睡着舒服?”

    肖纤纤被牛丽丽的语言搅得头脑发晕,说话也就不怎么得体了:“我的床是一米八的大床,包大成怎么滚怎么爬都没事,你那沙发太窄了,一翻身就要掉下来,而且,你晚上睡觉还要捆绑包大成,包大成要是睡到我的床上,我保证不捆他,他爱怎么睡怎么睡,爱怎么整就怎么整!”

    “老娘早就不捆他了!他早就是爱怎么睡怎么睡了!”

    肖纤纤心头一震,脸上变了眼色:“他他他怎么睡?”

    “还能怎么睡,在沙发上挺尸呗!”

    包大成没睡到牛丽丽的床上,肖纤纤松了一口气:“总之,你的沙发没有我的床睡着舒服,小姨,现在包大成在你我二人的公司里都是顶大梁,工作十分繁忙,我们要保证他有充足的体力,满足你我二人的需要,所以,不管是睡眠还是营养,都要跟上……”肖纤纤受到牛丽丽影响,说话也乱了套,她这话如果传出去,群众都会认为她和牛丽丽包养包大成,必然在葫芦街引起轩然大波。

    当然,这是私人谈话,谈话对象也是一说话就乱套的牛丽丽,牛丽丽对于肖纤纤的表达方式并不在意。

    不过,牛丽丽还是抓住了肖纤纤的漏洞:“你说的对,营养也要跟上,肖纤纤,你会做饭吗?”

    肖纤纤语塞,作为希尔顿的总经理,纤纤消杀的董事长,她从来就没下过厨房,唯一会做的就是泡方便面。

    牛丽丽大为得意:“包大成喜欢我做得饭菜,你们希尔顿的伙食不行,包大成营养跟不上,肯定是不行的!”

    经过一番讨论,双方一致认为,肖纤纤的床好,牛丽丽的饭菜好,为了保证包大成的睡眠和营养,也为了保证包大成能够为丽丽百货和纤纤消杀提供更好的服务,包大成单日住希尔顿,双日住杂货店,周末回妈妈家,三头兼顾。肖纤纤、牛丽丽、郝玉秀,从生活和工作两个方面,各对包大成行使百分之三十三点三三的所有权。

    且说“纤纤消杀药械技术有限公司”,简称“纤纤消杀”隆重开业,根据方主任的要求,包大成马上给疾控中心组织了一批价值二十万的消杀药械,有消毒价、杀虫剂、防护服、喷雾器等。包大成亲自押运,把货物运抵疾控中心,经验收,质量全部合格,方主任十分欣慰,马上命人付款。

    疾控中心是国家事业单位,采购消杀药品的经费都是政府预算,所以,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绝对不会欠账。这就是和疾控中心做生意的好处,业务做多大,其实不是关键的,关键是收款。就像包大成的消杀药械业务,一次也就是二十万的货物,看起来不起眼,可那是真金白银的业务,不拖欠不打白条,这才是真业务!多少商家挤破脑袋要做进疾控中心,都不可得,包大成却是手到擒来,这运气好得没法说。

    钱款结清,在方主任的主持下,双方又签署了一个供销合同,合同规定,由纤纤消杀负责长期供应疾控中心应急物资。疾控中心消杀药械的日常储备,是应对突发的紧急状态,但是,储备物资不能储备太多,药品都是有效期的,如果日常储备太多,平时用不上,过了效期就只能扔掉。储备量太少,遇上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又会入不敷出,对卫生应急工作工作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考虑到这一矛盾,方主任决定,疾控中心的消杀药械,以日常储备和市场储备相结合,也就是说,中心购置部分消杀药械,储备在库房内,作为应急准备,与此同时,与“纤纤消杀”签订一个供销合同,一旦发生大规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用量大增,“纤纤消杀”应保证在24小时内供货。

    应该说,这是一个双赢的供货合同,疾控中心避免实物储备过多而造成浪费,“纤纤消杀”也有了一个稳定的业务渠道,双方均表示十分满意。

    上江城下辖十八个区县,除了市疾控中心,还有十八个区县级疾控中心,市疾控中心与“纤纤消杀”签订了供货合同,起了一个示范作用,下属的十八个区县疾控中心中,有十二个也与“纤纤消杀”合作,如此一来,包大成的消杀药械业务范围大为拓展,发展空间广阔,短短一个月,就做成了价值两百万的业务,纤纤消杀旗开得胜,形势一片大好。

    话说市疾控中心与纤纤消杀签订供货合同后,方主任把包大成请进了自己的办公室,屏退左右,关上门,严肃地说道:“大成,疾控中心的消杀药械就交给你了,这里面的利害关系,你可要清楚。”

    “消杀药械关系到传染病防控的效果,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请方主任放心,纤纤消杀一定严把质量关,保质保量为疾控中心服务!”包大成拍着胸脯说道。

    方主任摇摇头:“不仅仅如此。”

    “还有,传染病控制要争分夺秒,一刻也不能耽误,纤纤消杀保证及时供应,绝不拖延!”

    方主任摇摇头:“也不仅仅如此。”

    “这个……”包大成抓耳挠腮半晌,恍然大悟,从贴身衣袋里摸出一个厚厚的信封:“方主任,一点小意思……”那里面是五千块钱。

    “收回去!”方主任黑着一张脸,一把把信封推回了包大成怀里:“包大成,这种事以后不要发生在你我之间,否则,疾控中心单方面撕毁合同!”

    包大成吓得一哆嗦,急忙把信封收了回去。

    方主任凑到包大成耳边,吐出两个字:“保密!”

    “保密?”包大成大惑不解,给方主任送信封,的确应该保密,可方主任拒绝了信封,充分表现出了一位领导干部的清正廉洁,这就不应该保密了,相反,应该向全社会弘扬!

    “疫情保密!”方主任再次郑重地吐出了四个字。

    包大成这才醒悟过来:“对,对,保密,那非典的事……”

    “非典只是一个方面,”方主任叹道,神情有些沮丧。

    方主任神情沮丧,是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的。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主要任务,就是扑灭传染病、地方病、食物中毒和环境中毒,这些统称为疫情。疫情的发生总是突如其来,而且,波及面广,最为严重的,还不是疫情本身造成的伤亡,而是疫情对社会公众造成极大的心理冲击,严重的,甚至会导致社会秩序混乱甚至瘫痪。非典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非典造成的直接死亡人数并不算多,历史上,很多局部疫情造成的死亡数就能达到成千上万,而一场全国范围内的非典疫情,造成的死亡数,也不过只有两百来人,然而,却造成了万人空巷,公众生活几乎瘫痪的严重局面。

    所以,为了避免对公众造成巨大的心理冲击,维持社会秩序,长期以来,政府部门对疫情采取保密政策,并不对外发布。而且,疫情保密成为疾控中心的一项纪律,任何人都不得擅自向社会公众透露疫情信息。

    如此一来,疾控中心扑灭疫情的业绩,就无法进入公众的视野,疾控中心的前身是防疫站,绝大部分中国人都不知道这个机构的存在,不管是防疫站还是疾控中心,在公众的心目中都是神秘莫测,甚至有好事者,将疾控中心比作日本鬼子的细菌部队,不干人事,尽干鬼事。

    第128章 霍乱

    所以,以方主任为代表的疾控中心员工们,做了无数的大事,扑灭了无数的疫情,却个个如同做贼一般。要知道,白衣天使这个圣洁的名号,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是不包括疾控中心的上医们的。

    在非典的防控中,在中外各种势力的巨大压力下,政府的疫情保密政策终于有所松动,开始提倡疫情“公开透明”。上医们终于得到了期盼已久的“公开透明”,这使得他们的光辉业绩,能够充分展现在公众面前,成为光明正大的英雄。

    但是,非典期间的“公开透明”是有其时间内涵和空间内涵的,在非典发生之前,党和政府还从来没有把“公开透明”这个词与传染病疫情联系在一起,这就是说“公开透明”的提法,是原则上的,只能适用于非典发生之后的时间范围,以及非典发生地这一空间范围,“公开透明”的对象也仅限于非典。

    所以,当非典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后,有关疫情“公开透明”的提法就销声匿迹了,各级政府又开始强调疫情保密,只是,提法变了,不叫“保密”,而叫做“信息发布。”听起来像是要“发布”疫情信息,其实,上面规定,只能卫生行政部门才有权“信息发布”,其他任何人和单位都无权发布疫情信息,哪怕是负责处理疫情的疾控中心。

    这样做的理由很充分——保障投资环境。

    疫情不公开,疾控中心的业绩就没人承认,方主任和他的手下就当不成“白衣天使”。

    现有的疫情报告制度完全抹煞了方主任和他手下的年轻人所做的一切,他们都是没有业绩的人。

    当年的两弹一星的功臣们被埋没了几十年,后来,终于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公开承认,他们中的一些人,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获得了功勋奖章。但是,得到这些荣誉的,是跟岁月比拼下来还活着的人,那些死了的,都被人遗忘了。

    而疾控人将要面对的,是永远不会被人想起。

    然而,纪律就是纪律,方主任满腹怨言,却也无可奈何,他只是一个处级干部,哪里撼得动政府。

    方主任严肃而沮丧地说道:“大成,你是医学院出身,应该知道,每一次消杀药械的采购,都是因为发生了一场疫情。”

    包大成点点头,这个道理他是明白的。消杀药械的供应量和种类,必须与疫情的疾病种类、性质、波及范围、波及人数和人群分布、地理环境有关。包大成负责采购消杀药械,就必须了解疫情的相关信息,否则,买来的东西牛头不对马嘴,不仅起不到扑灭疫情的作用,反而会造成环境污染。就算疾控中心算好了用量和种类,提出采购清单,让包大成照葫芦画瓢供货,包大成也能根据清单,推测出疫情情况,且八九不离十。

    在疫情控制上,包大成算是个内行,疫情保密怕就怕内行。疾控中心可以做到向公众封锁消息,可无法向供应商包大成封锁消息。

    其实,光一个包大成知道也没关系,可问题的关键是,有关疫情的信息,正是记者们削尖了脑袋要搞到的东西,这种报道特别吸引眼球,特别能上头条头版,特别能成为记者们的业绩,因而,记者们特别追捧。如果包大成口缝不严,让某个记者给掏了去,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方主任决定,先给包大成打个预防针。

    “大成,疫情发布是有纪律的,任何人不得擅自向社会发布疫情信息,不管是以前的非典,还是将来可能发生的任何疫情,你和你的纤纤消杀,都要守口如瓶!记住,防火防盗防记者!”

    “请方主任放心,防火防盗防记者!”包大成斩钉截铁地说道。

    方主任满意地点点头:“咱们丑话说在前头,如果纤纤消杀违反了纪律,咱们的供货合同,就到此为止,此外,你还要负法律责任!”

    “明白!保密工作,这个我拿手!”包大成信心十足。

    然而,包大成大大低估了记者的侦查能力,也大大高估了自己的保密能力。

    美女记者陈思思,早就在暗处瞄上了了包大成,就像藏在森林里的猫头鹰,瞄上了一只肥嘟嘟的大老鼠。

    ……

    话说疫情说来就来,这一次不是非典,而是比非典更加利害的霍乱。

    各位看官,容笔者啰嗦两句,先说说霍乱是个什么疫情。

    按照我国《传染病防治法》,按照传染病的烈性,将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个档次,其中,甲类传染病最为烈性,传染性强,后果严重,其次是乙类,有相当的传染性,且后果较为严重,最次是丙类,传染性一般,且多为自愈性疾病。

    问:“甲类传染病有哪些?”

    有看官马上举手发言:“非典!”

    这位看官的回答,有一定的事实依据,因为,非典在祖国大地上造成的满目疮痍,各位看官记忆犹新,笔者也是不堪回首,试想,在上江城,包大成一个假非典都搞得整个城市鸡飞狗跳,那些发生真非典的地方,大概就是暗无天日民不聊生了。非典如此利害,不列入甲类传染病,简直就是有眼不识泰山!

    然而,笔者不得不正告这位看官,非典不是甲类传染病,而是乙类传染病!

    甲类传染病只有两个,排名第一的是鼠疫,第二是霍乱,所以,霍乱俗称二号病。至于非典,在乙类传染病里,还要排在十位以后去了。

    在中国传染病历史上,霍乱是第一杀手,病死人数最多,多到什么程度?我们可以做个比较。非典最利害的时候,全中国死于非典的只有两百多人,而在上世纪四十年代,上江城曾经因为一场霍乱,死亡数万人。这仅仅是上江,在全国其他地区,霍乱一旦爆发流行,动则死亡上万人的例子不再少数。在中国,死于霍乱的人数,甚至远远高于死于鼠疫的人数,尽管,鼠疫的病死率远远高于霍乱。

    这是因为,霍乱是经水传播的烈性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传播速度极快,而中国是一个农耕国家,农耕国家的特有的生活习惯,对水体的依赖程度,远远高于欧洲游牧民族,这使得霍乱比鼠疫,更易于传播,尤其是在湖塘水渠密布地区,霍乱弧菌一旦进入水体,就能迅速传播开来,造成大面积感染。

    上江城的霍乱疫情,发生在其市辖县梁县的北渡乡。

    北渡乡在长江边,周边地理环境以滩涂地为主,池塘沟渠纵横,气候温润,特别适宜霍乱弧菌生存。这次疫情来势凶猛,不到三天,一个乡男女老少四百多人上吐下泻,当地医院住满了人,梁县疾控中心全体员工八十多人杀奔北渡乡,却被霍乱弧菌杀了个丢盔卸甲,招架不住,新发病例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

    疫情如此严重,上江市副市长宋弗、市卫生局孔局长亲临北渡乡,坐镇指挥,上江城市疾控中心方主任也不敢怠慢,组织了一批精兵强将,亲自带队杀奔北渡乡,接管了梁县疾控中心的疫情处置的指挥权,这才发现,那霍乱弧菌遍地开花,几乎感染了北渡乡所有自然村的池塘、沟渠、甚至房前屋后。

    要想控制住疫情,唯一的办法,就是对北渡乡方面一百多平方公里的滩涂、山地、池塘、水田、以及居民住家进行全面消毒,上次纤纤消杀送来的价值二十万的八四消毒剂,马上运到了北渡乡,很快就消耗殆尽,连一个自然村都不够用,经估算,要对北渡乡进行全面消毒,至少还需要八十吨八四消毒剂,价值上百万。

    方主任紧急通知包大成,立即组织八十吨八四消毒液,必须在两天之内运抵梁县北渡乡,过期不到,按违抗军令论处。

    方主任此话,绝不是一句玩笑话。市里下了死命令,必须在三天之内把霍乱疫情压下去,要是压不下去,市里县里有关责任人,谁也跑不了,包大成更跑不了!他那个纤纤消杀公司能不能办下去是小,负不负法律责任是大!要知道,那纤纤消杀的资质是借来的,要是把这事办砸了,上面一追查,立即能以“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的罪名,让纤纤消杀一栽到底,让包大成尝尝铁窗生涯。

    包大成接到方主任的电话,吓出一身冷汗。

    八十吨八四消毒液!这是什么概念?

    八四消毒液是通过国家环保人证的消毒液,易降解,对环境危害极小。然而,这种消毒液造价昂贵,产量很低,一般是按公斤卖的,哪有成吨的现货!一个消毒液生产厂家,就是开足马力生产,要生产八十吨的消毒液,也得一个月。

    “方主任,没有厂家能在两天内供应八十吨八四消毒液!”包大成急得大叫。

    “多少钱你不用考虑,我只要货!”奋战在北渡乡的方主任,已经三天三夜没合眼了,脑子晕晕乎乎,他还没反应过来,八十吨八四消毒液意味着什么,那意味着,整个大西南一年的消毒剂生产总量。

    包大成已经汗流浃背,就算肖纤纤把整个身家都赔进去,也买不到八十吨八四消毒液,这不是钱的问题,是根本没货!

    第129章 焦心的漂白粉

    包大成急急说道:“方主任,就是我们把整个西南地区的八四消毒液都买空了,也没有八十吨,而且,两天也到不了货。”

    方主任这才有点明白了,八十吨八四消毒液,根本就是不现实。没有消毒液,要想三天内控制住疫情,无异于痴人说梦。

    “这,这怎么办!”现在轮到方主任汗流浃背了,汪市长和孔局长坐镇北渡乡,控制不住疫情,就要拿方主任开刀。

    “不一定非要用八四消毒液。”包大成急忙说道:“可以用漂白粉。”

    “漂白粉?”方主任心头一亮,随即又是一片黑暗:“那东西不行,没通过环保认证,不准用的。”漂白粉是一种含氯消毒剂,主要成份是氢氧化钙和氯化钙,成碱性,可以用于局部环境消毒,但是,如果用于大范围环境消毒,其残留物蓄积在土壤和水体中,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损害,所以,国家有规定,此类消毒剂不能在环境中大范围使用。

    “方主任,话是这么说,可这不是没办法的办法嘛,”包大成说道:“现在火烧眉毛,哪里顾得上环保不环保的,先把疫情压下去再说,环保的事太久远,咱们现在看不到,现在看到的是,北渡村每天都有人上吐下泻!而且,方主任,您也是一位上医了,应该知道,这点漂白粉对环境的危害,其实算不得什么,一个乡镇加工厂产生的废物,对环境的危害程度,就是它的十倍。”

    “好!”方主任总算明白过来:“一百五十吨漂白粉,两天内送达!”漂白粉的消毒功效比八四消毒液略差,用量需要大一些。

    方主任挂断了电话,长出一口气,心里不禁暗暗庆幸,看来,用包大成没用错人,这小子关键时刻,还真能给力。

    包大成的提议是正确的,此时,能够大批量供应的消毒剂,只能是漂白粉,这是一种含氯消毒剂,储量大,来得快,尤其适合大面积消毒。至于环保不过关,这是一个远期与近期效应的利害分析,用了漂白粉,对环境可能有一个远期效应,然而,如果不用,马上能看到的是,大量人员发病甚至死亡,这里面的利害关系,汪市长和孔局长应该能够理解。

    然而,包大成却是一点也轻松不起来。

    虽然,漂白粉比八四消毒液容易搞到,可是,两天内筹集一百吨漂白粉,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再平常的东西,要是量大了,都难!就像非典时期的口罩的板蓝根,一夜之间也能变成金銮宝!

    包大成立即向纤纤消杀董事长兼总经理肖纤纤、股东牛丽丽做了汇报,肖纤纤马上意识到此事非同小可。这件事,对于纤纤消杀,是挑战也是机遇,如果事情办砸了,纤纤消杀马上寿终正寝;如果事情办好了,不仅能够大赚一笔,而且,为市政府立了一大功,从此美名远扬,正可谓名利双收,弄不好,还能够垄断上江城消杀药械的市场。

    三人一合计,包大成和肖纤纤分头行动,四处抓货,牛丽丽负责联系运输,货一抓到,立即发往北渡乡,力求做到无缝衔接。

    人手不够,包大成把娄大全也叫了来,让他和牛丽丽一起,组织货运车辆。

    那娄大全在上江城有两个异姓兄弟,一个叫曹二坨,一个叫勾老三,都是梁县娄家村人,三人是穿开裆裤长大的兄弟,娄大全排行第一,曹二坨老二,勾老三排老三。三人都来到上江城打工,娄大全在咖啡店当服务生,勾老三更惨,在街头当棒棒,替人扛活。只有曹二坨算是混出了个人样,自己化了一万块钱,买了一辆报废的长安客货车,鼓捣出来给人拉货。

    那曹二坨是个秃头,长得人高马大,一脸凶相,乍一看像是只随时要啄人的秃鹰,他在城里开小货车。小货车比不上那些大物流货车,大的五吨,小的两顿,三五成群停在商场门口,替人拉家电和家具,一趟业务三五十不等,小货车司机都是些个体户,一家经营一辆车。时间长了,为了争地盘争业务,也是拉帮结派,那曹二坨凭着一副凶相,被推举为货车帮老大,在小货车这个行业里,也能拉走一帮兄弟。

    现在,纤纤消杀急需货运车辆,曹二坨就开着他的长安车,顺带拉了一帮跑业务的小货车司机,有十几辆,跟着娄大全和牛丽丽,指哪打哪。

    光有小货车还不行,还得有人装货卸货,这就是勾老三的事了。勾老三没文化也没魄力,只有一身蛮力,只得整天扛着一根棒棒,替人肩挑背扛,这是上江城特有的一道风景线,称为“棒棒军”。上江城是一座山城,到处爬坡上坎的,就算是大街上机械化信息化到了牙齿,到了小巷中,最后还是得靠人力,所以,“棒棒军”应运而生,替人搬一趟货,三五块不等。勾老三在棒棒军里混得并不好,没当上老大,没有什么号召力,不过,有业务来了,棒棒军们是不会拒绝的。于是?( 商战之极品艳遇 http://www.xlawen.org/kan/1745/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