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部分阅读
有想到这里的条件会这么艰苦,这也是他始料未及的事。
哦,这就是报到处的老同志说的“条件艰苦”!
不知怎么回事,他突然想起了西伯利亚。嗨,他又自责起来,那是在苏联,是外国,是被人家抓去做劳工,是被迫的。这可是在自己的国家啊!嗯,对,是自己的国家,在自己家里吃点苦没啥。
爱莲呢,一直没做声。李长庚安慰她说:“别担心,以后会好起来的。”是的,以后会好起来的,这话当然没错儿。耳畔恍惚响起了那句话: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
既来之则安之。他们互相看了看,会心地笑了。
6。十七(2)
他们确实有些疲倦了。如何吃的晚饭,吃的什么,这些都不记得了,他们只记得吃过晚饭后,宿营地的人安排他们到地窝子里休息,一个男同志领着李长庚到南边的地窝子,一个女同志领着爱莲到北边的地窝子,大家都不认识,各自找各自的位置。再说了,两个人连续坐了几天车,实在困了,早早就入睡了。一夜无话。
后来他们才知道,这里是中方人员的宿营地。苏联专家都住在专家楼里,那楼房是为他们建造的,都是些俄式风格的建筑,非常独特,也非常醒目,整齐的楼房,洁白的墙壁,就像是另一个世界,与四周的荒凉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些苏联楼,墙壁厚,窗户小,冬暖夏凉,住上自然是非常舒服。苏联专家还有专门的食堂,也是砖瓦建构的房屋,还有餐厅、活动室,设施齐全。两方比较,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更让他们不平的事还在后头。第二天早晨,李长庚被人叫醒去吃饭时,才见到爱莲,她已经先到帐篷餐厅了。早饭是稀饭、蒸土豆、馒头、咸菜,李长庚和爱莲端着早餐坐在一起。爱莲用勺子盛了咸菜,吃了一口,差点吐出来。太咸了!她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咸的菜。爱莲看着李长庚,李长庚用筷子夹了一点,尝了一下,确实咸,不过还可以接受。爱莲主要是一口吃的多了些,所以难以忍受。李长庚向爱莲递了一个眼神,意思是少点。爱莲不会用筷子,就用勺子尖盛了一点菜,放到嘴边。同桌的几个看到了,偷偷笑起来,爱莲有些不好意思了。
这时候,一个带着白帽的中等个儿的厨师端着盘子走过来,他给李长庚和爱莲碗里各夹了一个煎鸡蛋,笑了笑说:“嗨,这是厨房特意给你们两个人的,表示欢迎,每个新到的同志都享受这样的待遇。”厨师说完话就走回后堂了。
李长庚和爱莲很是激动,起身谢过师傅。初来乍到,突然受到陌生人的欢迎,虽然仅仅是一个煎鸡蛋的优待,那也是非常难得的,难能可贵的,说实在的,他们心里温暖了许多。
两个人吃过早饭就去上班了。
李长庚到运输处,跟罗库斯经理打了招呼,来到了修理厂。朱厂长已经到工作岗位,正和几名技师说着话。修理厂只有两名正式的技师,都是苏联人。还有一个是赵技师,据说是从部队上转业下来的,叫赵有才,会修理拖拉机,别人也称呼他赵技师,也是中国修理工里唯一被称作“技师”的人。朱厂长安排李长庚跟赵技师学徒,学习修理拖拉机。李长庚原本想说去修汽车的,可是他觉得刚来工作,提那个要求似乎有些不大妥,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没说出来。
李长庚之前没有接触过拖拉机,跟着赵技师学习,实际上就是打下手。赵技师好像也没啥文化,修理拖拉机完全凭经验。李长庚修理过汽车,虽然机车原理大致一样,但汽车是汽车,拖拉机是拖拉机,不是一回事。李长庚常问一些问题,赵技师回答起来吞吞吐吐,其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因为他在部队也是跟汽车的,对拖拉机也是一知半解。但是,他这个人好面子,不懂装懂,也不愿意在新来的徒弟面前丢份儿。李长庚问的多了,赵技师就有些生气,对李长庚很不耐烦的样子。赵技师气哼哼地说:“哼,刚参加工作,跟着师傅慢慢学,要边看边干边学,啥也不会就整天问三问四的,跟三岁孩子似的,遭人笑话。”
李长庚无以对,只有老老实实跟着干了。
刚开始他对这个赵技师很敬重,因为他是军人出身,人家说他还是**员。后来,赵技师老是这样的面孔和态度,让他心里很不舒服,也很别扭。李长庚脑子一恍惚,突然想起那个张**员,他心里说,这个赵**员怎么跟那个张**员不一样呢?
干了一段时间,李长庚大致了解了拖拉机的设备状况和工作原理,毕竟他修过几年汽车,懂技术,学起来还是很快的。
一天下午,钻井队的人来找赵技师,说他们的拖拉机坏了,趴在山坡上动不了了,请赵技师上山去修一下。赵技师手头正忙着活,李长庚主动说自己上去。赵技师很不高兴,对李长庚吼道:“嗨,你才来几天呀,别瞎逞能把国家的机器搞坏了。”
7。十七(3)
李长庚无话可说,悄悄站在一边。
赵技师忙完了手里的活,叉把着油乎乎的手慢悠悠地跟钻井队的人上了山。李长庚也跟着去了。
钻井队的拖拉机就趴在南山坡上,动不着,不知道什么地方出问题了。赵技师查看了半天,找不到原因,一时也很着急。
下午的天气凉得快,一会儿就起了风,越吹越冷,好像要下雨了。钻井队的人很着急,使劲催着赵技师,说山上的设备还等着搬迁,拖拉机上不去就搬不了,把设备弄坏了是要查责任的。大冷的天,赵技师急得直冒汗。李长庚一直看着,心里也在琢磨着。后来李长庚说,估计是火花塞出故障了。赵技师将信将疑,打开一看,问题果然出在那里。拖拉机修好了,钻井队的人非常高兴,一个劲儿地夸赵技师,说赵技师就是赵技师,药到病除,妙手回春。赵技师的脸马上红了,后来就黑了。
钻井队的人当然不知道具体况了。而跟随赵技师和李长庚一同来的小王是个机灵鬼,他看得很清楚,也非常惊讶,真没想到李长庚有这么好的技术,一眼就看出来问题。小王看着李长庚,那眼神里充满了敬佩。
那天下午,赵技师的脸一直黑着,谁也不知道为什么。
其实李长庚自己也知道,自己当时只是猜测,也仅仅是猜想,他才接触拖拉机没几天,以前可没有修过,对拖拉机的零部件还没认全呢。他说火花塞,只是推测,只是猜想而已,好像以前修汽车的时候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不过时间久了也记不那么清了。要是真把拖拉机直接撂给他,自己一个人未必修得好,这一点他心里清楚。他想找机会给赵技师解释一下,可是,赵技师始终不给他机会。
从那以后,赵技师看到李长庚就一副没好气的样子,别别扭扭的,不怎么跟他说话了,也没什么好话。李长庚问他什么了,他更是不耐烦,说:“你不是很能的吗,问我干什么。”
李长庚也很纳闷,他确实不明白赵技师为什么要这样。
这些天来,李长庚心里一直很是郁闷,也不知道该怎么处理才好。爱莲要他去找找领导,看看能不能给安排一间住房,毕竟他们已经结婚了。李长庚摇摇头说:“再等等吧,你没看到吗,那些领导也不是和我们一起睡地窝子吗,怎么好意思开那个口。”
爱莲也无可奈何,事确实是这样的,她叹了一口气,也就不再多说了。每天下午,两人吃过晚饭,闲来无事,就在矿区转悠,看看这儿,看看那儿,也算是散散心。他们手拉着手,从卫生处径直上去,穿过苏联专家的白墙楼房,这些楼房真漂亮。苏联专家楼东面是钻井处,一排低矮的平房,再到运输处的大院,又是一排灰秃秃的工房,李长庚看着爱莲笑了起来,爱莲也笑了起来,他们什么也没说。
随后,两个人穿过几个零零落落的井架,慢悠悠地爬上了黄土山。从山上望下去,矿区一目了然,也让人不免有些落寞,荒戈壁上除了几处房屋,就是满世界的荒凉了。比较醒目的,就是南山坡底下的炼油区,李长庚想起来了,这就是初到矿区那天看到冒着烟气的地方,李长庚并不知道什么叫炼油厂,只看见一片高高低低的塔器、罐器……
这座炼油厂就是黄土山炼油厂,是中国最早的炼油厂之一,它南面是黄土山,西面是奎河,可以说是依山傍水,李长庚当时并没在意它有这么好的风水。
已近傍晚了,夕阳照射着大地。夕阳红火的光线照在这些高高低低的塔器罐器上非常壮观,也让这片荒芜的大戈壁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李长庚心里说,啊,没有想到这里还有这么一片美景。爱莲也被眼前突现的这片景色吸引住了,她紧紧握着李长庚的手……
他们已经被这片景色打动了,两个人紧紧拥抱在一起,内心非常激动,他们似乎看到了某种希望……
这片景色被后来的摄影家们定格为“炼厂夕照”,也成为黄土山的一大景观,也算是黄土山的名片。因为那已经不能简简单单说成是一幅图景了,那或许就是依山傍水的黄土山矿区未来展的蓝图……
而要说这片景色的现者,或者说是最初的版权,应该属于李长庚和爱莲,那是他们对黄土山最初的爱,也是永恒的爱……
8。十八(1)
因为与赵技师之间有些隔膜,一时半会也解决不了,李长庚也不知道如何处理。***
后来一段时间,李长庚注意到,那边的汽车修车位上摆了一台嘎斯车,摆了好些天了一直没修好,他觉得奇怪,就溜达过去看看究竟。
李长庚过去的时候,两个苏联技师正在车上忙活着,没工夫搭理他。跟随苏联技师的两个学徒工是中国人,吃饭睡觉都和李长庚在一起,大家比较熟悉。李长庚跟他们打招呼,问什么问题,他们不敢吭声。
“嗨,则拉斯特维杰(您好)!”
李长庚用标准的俄语跟苏联技师打招呼,两个苏联技师抬起头来,一副很诧异的样子。他们心里一定犯嘀咕:哦,没想到这小子还会说俄语。
“唉,小子,你也懂汽车吗?”
那个黄头的高个儿技师,眨巴着蓝眼珠子很不愿地用俄语对李长庚说。那口吻带着一种傲慢,甚至是蔑视。
李长庚笑了笑,也没说话。
“嗨嗨,这是汽车,大汽车,不是拖拉机!吐吐啦啦,吐吐啦啦,哈哈哈哈……”
那个一头棕又矮又胖说起话来鼓着嘴棒子的胖技师,吐吐啦啦地说着,还给李长庚做了个滑稽的鬼脸,那神着实让人好笑,也让人生气,很明显,那是小瞧人,他根本没把李长庚当回事。
说的也是,人家一个堂堂正正的苏联技师,修汽车的大技师,凭什么要把李长庚这个修拖拉机的中国小学徒当回事呢,那不太掉价儿了。
“嗯,达木(那是)。”
李长庚也没太当意,只是点点头说。
两个家伙再也不跟李长庚说话了,各自忙活着。李长庚站在那边看着,又问了一些问题,比如,他们这些天处理了些什么问题?气缸工作是否正常?电路是否查清?机油系统是否通畅?等等。两个苏联技师一边回答,一边很不耐烦。不过,看得出来,他们多多少少有些儿吃惊,他们没想到,这个看上去普普通通一点也不显眼的中国小伙子,不但俄语说的流利,他对汽车也还有些了解。不,还很了解。这让他们着实没有想到,也有些意外。
停了一会儿,李长庚对黄头高个儿技师说:“麻斯杰热(师傅),达瓦依亚巴普若巴瓦其(让我试试)?”
“什么?让你试试?哎,小子,别以为知道了点皮毛就可以修车了,这是汽车,苏联制造的汽车,不是那个破拖拉机。去去去,别捣乱,到那边修你那破玩意去吧。”高个儿技师很生气地说。
“亚热依麻塔瓦勒(我修过)聂斯卡乐卡列特(几年)麻石依那(汽车)”李长庚很自信地说。
“什么?你,修过几年车!”
黄头高个儿技师非常吃惊,他转过身来看了李长庚一眼,一副不大相信样子。
“你还在我们苏联待过?”
“嗨,就让他试试吧,保不定还真有些能耐。”
矮胖些的技师对高个儿技师说了一声,懒洋洋地下来了。
高个儿技师摇了摇头,很不高兴地坐到一边,叼起了烟卷。
李长庚对汽车的几个部位又检查一遍,转身去动汽车,高个儿技师慌了,站起身来吼道:
“嗨,小子,你疯了,别乱动!”
李长庚看了那个高个子技师一眼,笑了笑:“聂别斯巴括斯亚。(放心吧,没问题。)”
“嗨,小鬼,慢点,别弄坏了,那可是要命的。”那个矮胖些的技师慢吞吞地说。
李长庚动了一下汽车,动机咕嘟了几下就熄火了。
李长庚从驾驶室下来,让矮胖些的技师上来动一下,他去看引擎的工作状况。矮胖些的技师老大不高兴,慢吞吞地爬上驾驶室。动了两次,李长庚仔细观察了一会儿,他心里或许有了基本的判断。
后来,李长庚在车上摆弄了半天,果然把问题处理好了。他上了驾驶室,启动司位子,一踩油门,动机运转正常了。
这下可了不得,把两个苏联技师目瞪口呆,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但是,汽车确实修好了,动机运转正常,声音也正常。这两个傲慢的家伙立马改变了态度,他们一起向李长庚举起大拇指直夸奖:“麻拉吉斯!麻拉吉斯!(干得好!好样的!)……”
9。十八(2)
李长庚修好汽车的消息在矿区传开了,许多人都不相信,尤其那些苏联专家。其实,李长庚自己很清楚,也是碰巧了。那种嘎斯车,他太熟悉了,他在运输队开的就是嘎斯车,修的最多的,也是嘎斯车,只能说运气好。再说了,刚解放的那两年,中国汽车工业一片空白,当时中国大地上能够看到的,基本上都是苏联汽车,以这种嘎斯车最多。
当然,他的技术确实好,这一点毋庸置疑,因为修好了汽车是实实在在的,不是谁都可以夸海口的。
李长庚一夜之间就成了黄土山的名人,让人好生羡慕。
据说,当时的黄土山油矿总共也就是几百号人,苏联专家、技术人员只有30多人,其他都是中方人员。中方人员中,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很少,有一部分部队转业的战士,他们主要在钻井队。矿上的大部分工人都是周边招来的,他们中有扶犁头扛坎土曼抓镰刀把子的农民,也有放牛放羊骑马拉骆驼的牧民,维吾尔族的、哈萨克族的、蒙古族的、回族的都有,汉族最多些。这些工人几乎都是清一色的文盲,没进过一天学堂,一点文化都没有。
李长庚也没啥文化,可是他有技术,他修好汽车的事很快就传遍了矿区,一夜之间成了工人们心中的偶像。跟李长庚一起住地窝子的工人们,不管是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都向他投来羡慕的目光。
当然羡慕了,他不但有一身好技术,还有一位漂亮的俄罗斯妻子,那可是个大美人啊,是黄土山矿区最漂亮的姑娘。
那时候,工人们都喊李长庚李大哥,喊爱莲叫爱莲嫂子,大家相处的非常好。尽管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但是,这种来自工友们的亲密和融洽,让李长庚和爱莲非常满足,也非常感动。
后来,黄土山矿区就流传这么一句话:要想娶到好媳妇,就要学到好技术。
据说这句话跟李长庚有很大关系。甚至有人说,这句话就是以当年的李长庚为样板的。有个领导还说,这话儿听起来好像俗了点,但有点道道,与那句老话不谋而合。
他所说的那句老话当时没想起来。后来人们想,大约就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不过,李长庚的现身说法,那时候对促进矿区职教工作确实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尤其是跟李长庚在一起的这批年轻工人,互相比着学技术、学文化,比学赶帮超,一个个都成了技术能手。后来苏联专家大批到来,有许多都是拖家带口的,这批工人中的优秀者果然娶到了漂亮的俄罗斯姑娘。这是李长庚和爱莲都没有想到的事。
10。十九(1)
在矿区,苏联专家工作生活条件是最优越的,这个没的说,住的好,吃得好,玩得也好。***他们隔三差五地搞舞会,男男女女地在一起跳舞,喝酒,聊天,非常开心。有时候,中方的领导们也被邀请去参加,据说中方官员都很老土,啥也不会,让热大方的俄罗斯姑娘们很失望,具体细节如何,不得而知。
这个周末,卫生处的女同志都接到了苏联专家的邀请去参加他们举办的舞会,爱莲自然也去了。爱莲原本是想叫上李长庚一起去参加的,李长庚说人家没有邀请,贸然出席不大合适,再说修理厂朱厂长正好有事找他。
在舞会上,年轻漂亮的爱莲自然是男士们争相邀请的对象。爱莲上大学的专业就是艺术,她自幼酷爱舞蹈,打小就受到母亲莫妮娜——这位莫斯科芭蕾皇后的亲自培养和教育,可以说,她天生就是艺术家的坯子,她浑身上下都散着艺术的气息。
哦,好长时间都没有痛痛快快地跳舞了,爱莲就像逃出牢笼的兔子,非常的兴奋,一个劲儿地跳啊跳。这个晚上,爱莲跳得非常痛快,也结识不少的同胞,都是苏联专家、技师,当然也有中方的领导。爱莲确实非常的开心,她吸引全场的目光,受到了最高的礼遇,她受到男同胞的赞赏,受到女同胞的羡慕,她不断地被人邀请,得到喝彩,满舞场的人都为她靓丽的身姿和舞姿欢欣鼓舞。全场的男士争相邀请她,她几乎一曲不落,不断地跳着,华尔兹、伦巴、踢踏舞,一曲接着一曲。舞会结束的时候,李长庚到门口来接她,爱莲似乎还沉静在舞蹈的旋律里,一路上都在谈舞场的音乐和曲目,还说下一次一定要带上李长庚亲自跳一曲华尔兹……
今天晚上爱莲确实非常兴奋,她似乎把到黄土山矿区以来工作生活的许多不适都忘记了,身心得到了极大的放松。这一点,李长庚当时并没有注意到。后来一段时间,几乎每个周末,苏联专家都要搞舞会,爱莲自然场场不落。
就在这段时间,却因为舞会引了两个人的一段风波。有个叫雅科夫斯基的年轻专家喜欢上了爱莲。
这个雅科夫斯基长得可真叫帅气,瘦高个,白皮肤,蓝眼睛,一头棕黄|色的头梳理的整整齐齐,流光闪闪。他穿西装,扎领带,落落大方,就是在苏联专家群里也是鹤立鸡群。
应该说,爱莲对雅科夫斯基也是有好感的,这一点她从不隐瞒。雅科夫斯基知识渊博,温文尔雅,一身不凡的气质,确实很招人喜欢。爱莲也喜欢跟他聊天,雅科夫斯基非常幽默,说话也非常风趣,常常逗得爱莲捧腹大笑。他们经常说到大学时代的事,那是多么难忘的生活啊,爱莲陷入美好的回忆,想想眼下的很多事都不那么如意,爱莲难免不心酸难受。
可是,爱莲对雅科夫斯基,也只能说是好感,谈不上更深的。他们两个就是聊得来,仅仅是朋友,仅仅是友,还没有滑进感的漩涡。要说爱,爱莲已经把“爱”这个词,连同它包含的全部意义和内容都给了李长庚,因为李长庚在她心目中的位置太重要了,他占据了她的心灵和她的所有感。要说爱莲对雅科夫斯基有没有一点儿爱意,或许有的,也许就那么一点儿,一刹那,一个闪念而已,仅此而已。
可雅科夫斯基对爱莲就不一样了,从跳第一支舞曲开始,他就喜欢上了爱莲。确切地说,应该是迷恋。每场舞会他都缠着爱莲,给爱莲敬酒,给爱莲献花,请爱莲跳舞。他对爱莲说他喜欢跟她跳舞,喜欢听她说话,喜欢她的微笑,总之,爱莲的一切都让他着迷。
后来,雅科夫斯基隔三差五就往卫生处跑,去找爱莲。再后来,干脆天天去。他和爱莲见面非常亲热,互吻脸颊,拥抱,这是他们的习惯和礼仪,可是中国人看见了就不舒服,毕竟爱莲是李长庚的妻子,是中国人的媳妇。黄土山这么个小地方,这种事很快就传到了李长庚耳朵里。
还没等李长庚说话,几个工友就按捺不住了,一个个怒火冲天:妈的,老毛子太过分了,竟然勾引咱中国人的媳妇,这不是挑衅吗!
11。十九(2)
特别是跟李长庚要好的几个工友,更是气不过,说要去收拾雅科夫斯基。李长庚说先别冲动,问清楚了再说。
李长庚跟爱莲谈了此事,爱莲承认雅科夫斯基追求她,但那是他一方面的事,自己并没答应。爱莲对李长庚说:“长庚,你应该相信我,我是你的妻子呀。”
爱莲的话再明确不过了,李长庚也就不再做声了。
可是,这件事还没过去,爱莲又引了另一件事。
还是在舞会上,爱莲认识了一位叫瓦希耶夫的专家,他也是苏方的一位领导,只是爱莲当时并不知道。瓦希耶夫听爱莲说她的丈夫就是那位修汽车出名的李长庚,他非常高兴。得知他们夫妻目前没有住房一直分居在地窝子里时,瓦希耶夫感到非常遗憾,他对爱莲说,要是你或者你的丈夫作为苏方雇员的话,可以考虑在专家楼给你们夫妇一间房子。瓦希耶夫还说,苏方雇员的工资可比中方的高得多呀。爱莲高兴极了,当晚就去找李长庚。
爱莲把瓦希耶夫的话给李长庚说了,没想到李长庚非常生气,一口拒绝。爱莲也很生气,问:“为什么?”
“现在是在中国,我自己的国家,我怎么可以做苏联的雇员!”
爱莲很吃惊,她不明白李长庚的意思。爱莲说:“现在不是中苏合营的公司吗,在哪儿我们都是在为这个公司工作呀?”
李长庚看着爱莲生气的样子,叹了口气说:“嗨,当然不一样了。”
“怎么不一样了?”
“我是中国人,我要……”
没等李长庚的话说完,爱莲就打断了他:“是不是你还在怀疑我跟那个雅科夫斯基,我们真的没有关系,这事跟他也没有关系,跟瓦希耶夫也没有关系。这是我们俩的事,跟谁都没有关系。”
“这我知道,我也相信。可是,我真的不能那么做。”
“上帝呀,你怎么这么固执。”
爱莲气得直摇头。她确实非常生气,也非常无奈。
有些事很复杂,爱莲当时肯定是无法理解的,也是想象不到的。尽管他们已经是夫妻了,但是,这里面的许多事她一时半会是很难明白的。李长庚心思非常复杂。他从小受地主欺压,被迫到了东北,受金把头盘剥。后来被裹挟上山入了匪,后来被日本鬼子打散,又被苏联人抓获,被当做劳工,修工事、修铁路、伐木材,受尽了欺压和凌辱。这些况,爱莲都清楚。
然而在苏联这么多年来,李长庚内心的压抑和苦闷,爱莲未必真正清楚。在苏联,尽管爱莲一家人对李长庚一直像亲人一样,还有运输队的那些战友,相处得都不错。尽管他一身功夫,在西伯利亚擒获抢掠者,战场上营救战友,被人们当做英雄。拳击台上教训凯文,为他赢得了爱。但是,他的内心一直很压抑,也很苦闷。因为那个时代,大部分苏联人是鄙视中国人的。可以说,到处都是鄙视的眼光,他看够了那种鄙视的眼神和表,他心里始终都有一种压抑感,他在苦苦地等待,他拼命工作就是为了尽快离开那里,回到自己的国家,回到自己的土地上。他觉得,无论如何,在自己的国家,有亲人,有血脉,有生养了自己的土地,有亲切感。在阿亚古斯,第一次见到两位中国专家时,他就有那种感觉,他当时眼睛就湿润了,专家的话也鼓励了他,更激励了他。
现在,在黄土山矿区,苏联人在什么方面都占优势,看看他们住的房屋,看看他们的眼神和表,他们眼神里的那种傲气和神气,还有他们的表里的那种尊贵气和优越感,让人很不舒服。
最初李长庚并不明白为什么要和人家合作,后来他明白了,是自己的国家落后,缺乏技术,没有设备,比如汽车,比如钻机,还有许多的设备,都是苏联人的。还有专家,技术人员,绝大部分都是苏联人。嗨,没有办法。当然,他也没有想那么远,只是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在自己的国家给外国人做雇工实在不妥,而且丢份。尤其现在,更不合适。这是他最本真的想法。爱莲就不一样了,她生在贵族之家,上流社会,从小被溺爱,后来随父母流放西伯利亚,也吃了不少苦,还差点遭恶魔阔阔夫玷污。从西伯利亚逃亡,生活、感上都经历了一些挫折。但是,无论风云如何变化,无论一家人怎么颠沛流离,她始终生活在自己的国家。她年轻漂亮,能歌善舞,无论到哪里都能吸引人们的目光,人们赏心悦目的目光,也增添了她的自信心和荣誉感。是的,她虽然遭受了不幸的生活和命运的打击,但她从小就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被误会的,是被诬陷的,自己的父母都是优秀的人,自己的民族是优越的,她的血统里的那份高贵感和荣耀,没有那种备受歧视和鄙视的感觉,或者是体会不深。所以,她现在无论如何也体会不到李长庚的心和他的真实想法。甚至说,一点感觉都没有,这就是他们之间的巨大差异。这种差异是客观的,是巨大的,也是本质的。但这并不影响他们的爱,因为他们的爱是纯真的,是没有瑕疵的。
12。十九(3)
李长庚虽然有许多事看不惯,想不通,但也没法对爱莲说。比如,苏联人鄙视中国人的事,这个问题太大,不是他们两个人之间的事,所以他也不能跟爱莲说那么多。他知道爱莲爱自己。是的,爱莲,还有恰尔科夫和莫妮娜,都是喜欢自己的,他们始终把自己当做亲人,他们是不会鄙视自己的。但是,他们是他们,他们不代表苏联,不代表那么多苏联人。这是李长庚心里最矛盾的地方。
两个人话说不到一起,心思各异,闷闷不乐地回到地窝子睡觉去了。
谁也不知道,接下来又生了一起更激烈的事。
就是李长庚的那帮工友们,听说了苏联人想招走李长庚的事,加上雅科夫斯基纠缠爱莲的事,更是气不过。
这帮老毛子,真是欺人太甚!
第二天,工人们就去找苏方领导评理,要求他们处理雅科夫斯基。苏方领导说,这是他们个人之间的事,不属于他们管的范围。工人们开始吵闹起来,质问起工资的事。工人们说,为什么干同样的工作,你们的工人就比我们多几倍的工资。苏方领导说,那是当初谈判好的,你们可以找你们官方解决。
矿区领导得知此事,立即过来将工人们劝了回去。
有人说,这件事是李长庚挑唆的。矿区领导准备从严处理李长庚。工人们却说,这事跟李长庚一点关系都没有,要处理就处理我们,把我们全都开除算了,反正在这里也够窝火的了。
李长庚对矿区领导说,要处理就处理我一个人好了,事因我而起,工友们去闹事都是为了我,责任由我一人承担。
工人们说,不管李长庚的事,我们去找苏方评理的事,李长庚并不知道,确实跟他没有关系,就处理我们吧。
后来经过调查证实,此事确实不是李长庚挑的头,他确实不知,领导们对领头闹事的批评教育了一顿就算过去了。不过,工人们心里还是不服。爱莲后来跟李长庚开玩笑说:“没有想到我差点挑起两个国家的战争。”李长庚轻轻揪着她的鼻子说:“是啊,我们可是代表着两个国家啊,稍不注意就会惹出大的风波。”
经过这场风波,对爱莲的心灵震动很大,她为中国工人们对李长庚和自己的那种真诚的关心感动了。说实在话,她心里暖润润的。有时候细想起来,她也为李长庚感到骄傲和自豪。
是啊,一个人能够得到那么多人的关心和爱戴是件多么幸福的事啊。
13。二十(1)
关于李长庚和爱莲要做苏方雇员的传闻,影响面很大,矿区领导非常重视,找李长庚了解况。李长庚也不隐瞒,就将实讲了,领导问李长庚的真实想法。
李长庚说,我在国外漂泊了十多年,千里迢迢回到自己的国家,就是要做中国人,在自己的国家为什么要给苏联人当雇员,要是那样的话,我回来干什么。
听了这话,领导非常高兴。
这个领导姓秦,人们喊他秦经理。秦经理看着李长庚,不住地点头,很是赞赏,心里说:嗯,这小子,眉目清秀,性格直爽,思想觉悟高,是个好小伙子。
李长庚看着秦经理。眼前这个领导,中等个儿,一身浅灰色旧的中山装非常得体,古铜色的脸,和蔼可亲,宽大的额头闪射着亮堂堂的光。李长庚感觉这人有点眼熟,或者是他的相貌,身影,或者声音,他努力回忆着。秦经理也觉得眼前的这个小伙子好像在那儿见过,但一时没想起来。
李长庚突然眼前一亮,有些迟疑地问:“您是,张专家?”
“对,是我。”秦经理愣了一下,点点头。
秦经理想起来了。对,一年前在苏联见过,当时李长庚一身苏联人的衣服,现在换上中国的工作服,是有些不一样了。不过,这耿直的小伙子给他留下的印象还是很深的。
“没有想到,你真来到黄土山了?”
秦经理高兴地笑着说。
“那为什么人们喊你秦经理?”
李长庚有些疑惑不解。
秦经理哈哈一笑:“那是历史了,说来话长。以前姓张是革命工作需要,现在革命胜利了,我就恢复了本来面目,不过此事要保密啊。”
秦经理原名秦海山,做地下工作的时候,化名张楚,这是组织秘密,没有几个人知道,包括他去苏联时还叫张楚。回国后到中苏石油公司任职,才改回到自己的本名。
“哎,小伙子,我们也算老相识了,之前听说你修车技术好,没想到你有这么高的觉悟,好样的,没给咱中国人丢脸。”秦经理笑着说。
“那是。咱肯定不能给中国人丢脸,过去不丢,现在不丢,将来也不丢。”
“好样的,好样的。”
秦经理不住地夸奖。
李长庚高兴极了,他对张专家,不,现在是秦经理,打心眼里佩服。
秦经理又问:“哎,你那苏联媳妇是咋想的?”
“没啥,她就是想有个房子住……”
秦经理哈哈大笑起来。“是啊,她的要求也属正常,毕竟是新婚吗。这样吧,我跟几个领导商量一下,看看能不能把办公室给你们腾一间出来……”
李长庚连忙说:“不行,不行。这怎么可以。”
李长庚一边说一边摆手,起身离开了秦经理的办公室。
从秦经理办公室出来后,李长庚就去找爱莲,给她讲了秦经理就是张专家的事,还说了秦经理要腾办公室的事。爱莲听了也觉得不妥,那多不好意思啊,人家领导能如此待人,自己再提要求就过分了,这一点她还是能够想明白的。
此事就此打住。
工人们听说了此事,对李长庚更加敬佩。大家纷纷想办法解决李长庚和爱莲的房子问题。可是,天已上冻,砌墙盖房的季节已经过去,该怎么办呢。后来有人提议,干脆在地窝子一边隔出一个小空间,做两人的新房,大家立即同意。
就这样,爱莲就搬进了男同志的地窝子,跟李长庚一起住在靠边用布帘子隔出的小空间里。起初,大家都很别扭,熄灯睡觉,谁也不敢大声说话。后来慢慢习惯了,就开起了玩笑。
晚上一熄灯,小王就隔着布帘子对爱莲说:“哎,爱莲嫂子,今儿个夜里声音小点,免得老张那家伙光上茅厕。”
小王话音没落,大伙儿哈哈哈哈笑起来。爱莲在那边忍不住也笑起来。
“小王,你个乌鸦嘴,还不睡觉,当心我踢你屁股。”李长庚骂道。
大家又哈哈大笑。
小杨又开口了:“小王,快闭嘴,李大哥正和嫂子做梦地道战呢,你小子咋就惊醒了。哎,大哥,战斗打响没?”
14。二十(2)
小杨的话又惹得众人一阵哈哈大笑。
李长庚刚想起来拾掇小杨,被爱莲一把拉住。
这时候,年龄大些的老唐对小子们喊道:“好了,过过嘴瘾就行了,赶快睡觉。别耽搁每天上班。”
大家都闭了嘴。不过,有些人还是扎着耳朵听帘子那边的动静,也有人在被窝里捂着嘴偷偷地笑。据说爱莲声音确实很大,跟唱歌似的。不过这件事,白天谁也不敢说出來,这是?( 荒原之恋(全本) http://www.xlawen.org/kan/1801/ )
哦,这就是报到处的老同志说的“条件艰苦”!
不知怎么回事,他突然想起了西伯利亚。嗨,他又自责起来,那是在苏联,是外国,是被人家抓去做劳工,是被迫的。这可是在自己的国家啊!嗯,对,是自己的国家,在自己家里吃点苦没啥。
爱莲呢,一直没做声。李长庚安慰她说:“别担心,以后会好起来的。”是的,以后会好起来的,这话当然没错儿。耳畔恍惚响起了那句话: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
既来之则安之。他们互相看了看,会心地笑了。
6。十七(2)
他们确实有些疲倦了。如何吃的晚饭,吃的什么,这些都不记得了,他们只记得吃过晚饭后,宿营地的人安排他们到地窝子里休息,一个男同志领着李长庚到南边的地窝子,一个女同志领着爱莲到北边的地窝子,大家都不认识,各自找各自的位置。再说了,两个人连续坐了几天车,实在困了,早早就入睡了。一夜无话。
后来他们才知道,这里是中方人员的宿营地。苏联专家都住在专家楼里,那楼房是为他们建造的,都是些俄式风格的建筑,非常独特,也非常醒目,整齐的楼房,洁白的墙壁,就像是另一个世界,与四周的荒凉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些苏联楼,墙壁厚,窗户小,冬暖夏凉,住上自然是非常舒服。苏联专家还有专门的食堂,也是砖瓦建构的房屋,还有餐厅、活动室,设施齐全。两方比较,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更让他们不平的事还在后头。第二天早晨,李长庚被人叫醒去吃饭时,才见到爱莲,她已经先到帐篷餐厅了。早饭是稀饭、蒸土豆、馒头、咸菜,李长庚和爱莲端着早餐坐在一起。爱莲用勺子盛了咸菜,吃了一口,差点吐出来。太咸了!她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咸的菜。爱莲看着李长庚,李长庚用筷子夹了一点,尝了一下,确实咸,不过还可以接受。爱莲主要是一口吃的多了些,所以难以忍受。李长庚向爱莲递了一个眼神,意思是少点。爱莲不会用筷子,就用勺子尖盛了一点菜,放到嘴边。同桌的几个看到了,偷偷笑起来,爱莲有些不好意思了。
这时候,一个带着白帽的中等个儿的厨师端着盘子走过来,他给李长庚和爱莲碗里各夹了一个煎鸡蛋,笑了笑说:“嗨,这是厨房特意给你们两个人的,表示欢迎,每个新到的同志都享受这样的待遇。”厨师说完话就走回后堂了。
李长庚和爱莲很是激动,起身谢过师傅。初来乍到,突然受到陌生人的欢迎,虽然仅仅是一个煎鸡蛋的优待,那也是非常难得的,难能可贵的,说实在的,他们心里温暖了许多。
两个人吃过早饭就去上班了。
李长庚到运输处,跟罗库斯经理打了招呼,来到了修理厂。朱厂长已经到工作岗位,正和几名技师说着话。修理厂只有两名正式的技师,都是苏联人。还有一个是赵技师,据说是从部队上转业下来的,叫赵有才,会修理拖拉机,别人也称呼他赵技师,也是中国修理工里唯一被称作“技师”的人。朱厂长安排李长庚跟赵技师学徒,学习修理拖拉机。李长庚原本想说去修汽车的,可是他觉得刚来工作,提那个要求似乎有些不大妥,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没说出来。
李长庚之前没有接触过拖拉机,跟着赵技师学习,实际上就是打下手。赵技师好像也没啥文化,修理拖拉机完全凭经验。李长庚修理过汽车,虽然机车原理大致一样,但汽车是汽车,拖拉机是拖拉机,不是一回事。李长庚常问一些问题,赵技师回答起来吞吞吐吐,其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因为他在部队也是跟汽车的,对拖拉机也是一知半解。但是,他这个人好面子,不懂装懂,也不愿意在新来的徒弟面前丢份儿。李长庚问的多了,赵技师就有些生气,对李长庚很不耐烦的样子。赵技师气哼哼地说:“哼,刚参加工作,跟着师傅慢慢学,要边看边干边学,啥也不会就整天问三问四的,跟三岁孩子似的,遭人笑话。”
李长庚无以对,只有老老实实跟着干了。
刚开始他对这个赵技师很敬重,因为他是军人出身,人家说他还是**员。后来,赵技师老是这样的面孔和态度,让他心里很不舒服,也很别扭。李长庚脑子一恍惚,突然想起那个张**员,他心里说,这个赵**员怎么跟那个张**员不一样呢?
干了一段时间,李长庚大致了解了拖拉机的设备状况和工作原理,毕竟他修过几年汽车,懂技术,学起来还是很快的。
一天下午,钻井队的人来找赵技师,说他们的拖拉机坏了,趴在山坡上动不了了,请赵技师上山去修一下。赵技师手头正忙着活,李长庚主动说自己上去。赵技师很不高兴,对李长庚吼道:“嗨,你才来几天呀,别瞎逞能把国家的机器搞坏了。”
7。十七(3)
李长庚无话可说,悄悄站在一边。
赵技师忙完了手里的活,叉把着油乎乎的手慢悠悠地跟钻井队的人上了山。李长庚也跟着去了。
钻井队的拖拉机就趴在南山坡上,动不着,不知道什么地方出问题了。赵技师查看了半天,找不到原因,一时也很着急。
下午的天气凉得快,一会儿就起了风,越吹越冷,好像要下雨了。钻井队的人很着急,使劲催着赵技师,说山上的设备还等着搬迁,拖拉机上不去就搬不了,把设备弄坏了是要查责任的。大冷的天,赵技师急得直冒汗。李长庚一直看着,心里也在琢磨着。后来李长庚说,估计是火花塞出故障了。赵技师将信将疑,打开一看,问题果然出在那里。拖拉机修好了,钻井队的人非常高兴,一个劲儿地夸赵技师,说赵技师就是赵技师,药到病除,妙手回春。赵技师的脸马上红了,后来就黑了。
钻井队的人当然不知道具体况了。而跟随赵技师和李长庚一同来的小王是个机灵鬼,他看得很清楚,也非常惊讶,真没想到李长庚有这么好的技术,一眼就看出来问题。小王看着李长庚,那眼神里充满了敬佩。
那天下午,赵技师的脸一直黑着,谁也不知道为什么。
其实李长庚自己也知道,自己当时只是猜测,也仅仅是猜想,他才接触拖拉机没几天,以前可没有修过,对拖拉机的零部件还没认全呢。他说火花塞,只是推测,只是猜想而已,好像以前修汽车的时候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不过时间久了也记不那么清了。要是真把拖拉机直接撂给他,自己一个人未必修得好,这一点他心里清楚。他想找机会给赵技师解释一下,可是,赵技师始终不给他机会。
从那以后,赵技师看到李长庚就一副没好气的样子,别别扭扭的,不怎么跟他说话了,也没什么好话。李长庚问他什么了,他更是不耐烦,说:“你不是很能的吗,问我干什么。”
李长庚也很纳闷,他确实不明白赵技师为什么要这样。
这些天来,李长庚心里一直很是郁闷,也不知道该怎么处理才好。爱莲要他去找找领导,看看能不能给安排一间住房,毕竟他们已经结婚了。李长庚摇摇头说:“再等等吧,你没看到吗,那些领导也不是和我们一起睡地窝子吗,怎么好意思开那个口。”
爱莲也无可奈何,事确实是这样的,她叹了一口气,也就不再多说了。每天下午,两人吃过晚饭,闲来无事,就在矿区转悠,看看这儿,看看那儿,也算是散散心。他们手拉着手,从卫生处径直上去,穿过苏联专家的白墙楼房,这些楼房真漂亮。苏联专家楼东面是钻井处,一排低矮的平房,再到运输处的大院,又是一排灰秃秃的工房,李长庚看着爱莲笑了起来,爱莲也笑了起来,他们什么也没说。
随后,两个人穿过几个零零落落的井架,慢悠悠地爬上了黄土山。从山上望下去,矿区一目了然,也让人不免有些落寞,荒戈壁上除了几处房屋,就是满世界的荒凉了。比较醒目的,就是南山坡底下的炼油区,李长庚想起来了,这就是初到矿区那天看到冒着烟气的地方,李长庚并不知道什么叫炼油厂,只看见一片高高低低的塔器、罐器……
这座炼油厂就是黄土山炼油厂,是中国最早的炼油厂之一,它南面是黄土山,西面是奎河,可以说是依山傍水,李长庚当时并没在意它有这么好的风水。
已近傍晚了,夕阳照射着大地。夕阳红火的光线照在这些高高低低的塔器罐器上非常壮观,也让这片荒芜的大戈壁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李长庚心里说,啊,没有想到这里还有这么一片美景。爱莲也被眼前突现的这片景色吸引住了,她紧紧握着李长庚的手……
他们已经被这片景色打动了,两个人紧紧拥抱在一起,内心非常激动,他们似乎看到了某种希望……
这片景色被后来的摄影家们定格为“炼厂夕照”,也成为黄土山的一大景观,也算是黄土山的名片。因为那已经不能简简单单说成是一幅图景了,那或许就是依山傍水的黄土山矿区未来展的蓝图……
而要说这片景色的现者,或者说是最初的版权,应该属于李长庚和爱莲,那是他们对黄土山最初的爱,也是永恒的爱……
8。十八(1)
因为与赵技师之间有些隔膜,一时半会也解决不了,李长庚也不知道如何处理。***
后来一段时间,李长庚注意到,那边的汽车修车位上摆了一台嘎斯车,摆了好些天了一直没修好,他觉得奇怪,就溜达过去看看究竟。
李长庚过去的时候,两个苏联技师正在车上忙活着,没工夫搭理他。跟随苏联技师的两个学徒工是中国人,吃饭睡觉都和李长庚在一起,大家比较熟悉。李长庚跟他们打招呼,问什么问题,他们不敢吭声。
“嗨,则拉斯特维杰(您好)!”
李长庚用标准的俄语跟苏联技师打招呼,两个苏联技师抬起头来,一副很诧异的样子。他们心里一定犯嘀咕:哦,没想到这小子还会说俄语。
“唉,小子,你也懂汽车吗?”
那个黄头的高个儿技师,眨巴着蓝眼珠子很不愿地用俄语对李长庚说。那口吻带着一种傲慢,甚至是蔑视。
李长庚笑了笑,也没说话。
“嗨嗨,这是汽车,大汽车,不是拖拉机!吐吐啦啦,吐吐啦啦,哈哈哈哈……”
那个一头棕又矮又胖说起话来鼓着嘴棒子的胖技师,吐吐啦啦地说着,还给李长庚做了个滑稽的鬼脸,那神着实让人好笑,也让人生气,很明显,那是小瞧人,他根本没把李长庚当回事。
说的也是,人家一个堂堂正正的苏联技师,修汽车的大技师,凭什么要把李长庚这个修拖拉机的中国小学徒当回事呢,那不太掉价儿了。
“嗯,达木(那是)。”
李长庚也没太当意,只是点点头说。
两个家伙再也不跟李长庚说话了,各自忙活着。李长庚站在那边看着,又问了一些问题,比如,他们这些天处理了些什么问题?气缸工作是否正常?电路是否查清?机油系统是否通畅?等等。两个苏联技师一边回答,一边很不耐烦。不过,看得出来,他们多多少少有些儿吃惊,他们没想到,这个看上去普普通通一点也不显眼的中国小伙子,不但俄语说的流利,他对汽车也还有些了解。不,还很了解。这让他们着实没有想到,也有些意外。
停了一会儿,李长庚对黄头高个儿技师说:“麻斯杰热(师傅),达瓦依亚巴普若巴瓦其(让我试试)?”
“什么?让你试试?哎,小子,别以为知道了点皮毛就可以修车了,这是汽车,苏联制造的汽车,不是那个破拖拉机。去去去,别捣乱,到那边修你那破玩意去吧。”高个儿技师很生气地说。
“亚热依麻塔瓦勒(我修过)聂斯卡乐卡列特(几年)麻石依那(汽车)”李长庚很自信地说。
“什么?你,修过几年车!”
黄头高个儿技师非常吃惊,他转过身来看了李长庚一眼,一副不大相信样子。
“你还在我们苏联待过?”
“嗨,就让他试试吧,保不定还真有些能耐。”
矮胖些的技师对高个儿技师说了一声,懒洋洋地下来了。
高个儿技师摇了摇头,很不高兴地坐到一边,叼起了烟卷。
李长庚对汽车的几个部位又检查一遍,转身去动汽车,高个儿技师慌了,站起身来吼道:
“嗨,小子,你疯了,别乱动!”
李长庚看了那个高个子技师一眼,笑了笑:“聂别斯巴括斯亚。(放心吧,没问题。)”
“嗨,小鬼,慢点,别弄坏了,那可是要命的。”那个矮胖些的技师慢吞吞地说。
李长庚动了一下汽车,动机咕嘟了几下就熄火了。
李长庚从驾驶室下来,让矮胖些的技师上来动一下,他去看引擎的工作状况。矮胖些的技师老大不高兴,慢吞吞地爬上驾驶室。动了两次,李长庚仔细观察了一会儿,他心里或许有了基本的判断。
后来,李长庚在车上摆弄了半天,果然把问题处理好了。他上了驾驶室,启动司位子,一踩油门,动机运转正常了。
这下可了不得,把两个苏联技师目瞪口呆,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但是,汽车确实修好了,动机运转正常,声音也正常。这两个傲慢的家伙立马改变了态度,他们一起向李长庚举起大拇指直夸奖:“麻拉吉斯!麻拉吉斯!(干得好!好样的!)……”
9。十八(2)
李长庚修好汽车的消息在矿区传开了,许多人都不相信,尤其那些苏联专家。其实,李长庚自己很清楚,也是碰巧了。那种嘎斯车,他太熟悉了,他在运输队开的就是嘎斯车,修的最多的,也是嘎斯车,只能说运气好。再说了,刚解放的那两年,中国汽车工业一片空白,当时中国大地上能够看到的,基本上都是苏联汽车,以这种嘎斯车最多。
当然,他的技术确实好,这一点毋庸置疑,因为修好了汽车是实实在在的,不是谁都可以夸海口的。
李长庚一夜之间就成了黄土山的名人,让人好生羡慕。
据说,当时的黄土山油矿总共也就是几百号人,苏联专家、技术人员只有30多人,其他都是中方人员。中方人员中,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很少,有一部分部队转业的战士,他们主要在钻井队。矿上的大部分工人都是周边招来的,他们中有扶犁头扛坎土曼抓镰刀把子的农民,也有放牛放羊骑马拉骆驼的牧民,维吾尔族的、哈萨克族的、蒙古族的、回族的都有,汉族最多些。这些工人几乎都是清一色的文盲,没进过一天学堂,一点文化都没有。
李长庚也没啥文化,可是他有技术,他修好汽车的事很快就传遍了矿区,一夜之间成了工人们心中的偶像。跟李长庚一起住地窝子的工人们,不管是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都向他投来羡慕的目光。
当然羡慕了,他不但有一身好技术,还有一位漂亮的俄罗斯妻子,那可是个大美人啊,是黄土山矿区最漂亮的姑娘。
那时候,工人们都喊李长庚李大哥,喊爱莲叫爱莲嫂子,大家相处的非常好。尽管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但是,这种来自工友们的亲密和融洽,让李长庚和爱莲非常满足,也非常感动。
后来,黄土山矿区就流传这么一句话:要想娶到好媳妇,就要学到好技术。
据说这句话跟李长庚有很大关系。甚至有人说,这句话就是以当年的李长庚为样板的。有个领导还说,这话儿听起来好像俗了点,但有点道道,与那句老话不谋而合。
他所说的那句老话当时没想起来。后来人们想,大约就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不过,李长庚的现身说法,那时候对促进矿区职教工作确实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尤其是跟李长庚在一起的这批年轻工人,互相比着学技术、学文化,比学赶帮超,一个个都成了技术能手。后来苏联专家大批到来,有许多都是拖家带口的,这批工人中的优秀者果然娶到了漂亮的俄罗斯姑娘。这是李长庚和爱莲都没有想到的事。
10。十九(1)
在矿区,苏联专家工作生活条件是最优越的,这个没的说,住的好,吃得好,玩得也好。***他们隔三差五地搞舞会,男男女女地在一起跳舞,喝酒,聊天,非常开心。有时候,中方的领导们也被邀请去参加,据说中方官员都很老土,啥也不会,让热大方的俄罗斯姑娘们很失望,具体细节如何,不得而知。
这个周末,卫生处的女同志都接到了苏联专家的邀请去参加他们举办的舞会,爱莲自然也去了。爱莲原本是想叫上李长庚一起去参加的,李长庚说人家没有邀请,贸然出席不大合适,再说修理厂朱厂长正好有事找他。
在舞会上,年轻漂亮的爱莲自然是男士们争相邀请的对象。爱莲上大学的专业就是艺术,她自幼酷爱舞蹈,打小就受到母亲莫妮娜——这位莫斯科芭蕾皇后的亲自培养和教育,可以说,她天生就是艺术家的坯子,她浑身上下都散着艺术的气息。
哦,好长时间都没有痛痛快快地跳舞了,爱莲就像逃出牢笼的兔子,非常的兴奋,一个劲儿地跳啊跳。这个晚上,爱莲跳得非常痛快,也结识不少的同胞,都是苏联专家、技师,当然也有中方的领导。爱莲确实非常的开心,她吸引全场的目光,受到了最高的礼遇,她受到男同胞的赞赏,受到女同胞的羡慕,她不断地被人邀请,得到喝彩,满舞场的人都为她靓丽的身姿和舞姿欢欣鼓舞。全场的男士争相邀请她,她几乎一曲不落,不断地跳着,华尔兹、伦巴、踢踏舞,一曲接着一曲。舞会结束的时候,李长庚到门口来接她,爱莲似乎还沉静在舞蹈的旋律里,一路上都在谈舞场的音乐和曲目,还说下一次一定要带上李长庚亲自跳一曲华尔兹……
今天晚上爱莲确实非常兴奋,她似乎把到黄土山矿区以来工作生活的许多不适都忘记了,身心得到了极大的放松。这一点,李长庚当时并没有注意到。后来一段时间,几乎每个周末,苏联专家都要搞舞会,爱莲自然场场不落。
就在这段时间,却因为舞会引了两个人的一段风波。有个叫雅科夫斯基的年轻专家喜欢上了爱莲。
这个雅科夫斯基长得可真叫帅气,瘦高个,白皮肤,蓝眼睛,一头棕黄|色的头梳理的整整齐齐,流光闪闪。他穿西装,扎领带,落落大方,就是在苏联专家群里也是鹤立鸡群。
应该说,爱莲对雅科夫斯基也是有好感的,这一点她从不隐瞒。雅科夫斯基知识渊博,温文尔雅,一身不凡的气质,确实很招人喜欢。爱莲也喜欢跟他聊天,雅科夫斯基非常幽默,说话也非常风趣,常常逗得爱莲捧腹大笑。他们经常说到大学时代的事,那是多么难忘的生活啊,爱莲陷入美好的回忆,想想眼下的很多事都不那么如意,爱莲难免不心酸难受。
可是,爱莲对雅科夫斯基,也只能说是好感,谈不上更深的。他们两个就是聊得来,仅仅是朋友,仅仅是友,还没有滑进感的漩涡。要说爱,爱莲已经把“爱”这个词,连同它包含的全部意义和内容都给了李长庚,因为李长庚在她心目中的位置太重要了,他占据了她的心灵和她的所有感。要说爱莲对雅科夫斯基有没有一点儿爱意,或许有的,也许就那么一点儿,一刹那,一个闪念而已,仅此而已。
可雅科夫斯基对爱莲就不一样了,从跳第一支舞曲开始,他就喜欢上了爱莲。确切地说,应该是迷恋。每场舞会他都缠着爱莲,给爱莲敬酒,给爱莲献花,请爱莲跳舞。他对爱莲说他喜欢跟她跳舞,喜欢听她说话,喜欢她的微笑,总之,爱莲的一切都让他着迷。
后来,雅科夫斯基隔三差五就往卫生处跑,去找爱莲。再后来,干脆天天去。他和爱莲见面非常亲热,互吻脸颊,拥抱,这是他们的习惯和礼仪,可是中国人看见了就不舒服,毕竟爱莲是李长庚的妻子,是中国人的媳妇。黄土山这么个小地方,这种事很快就传到了李长庚耳朵里。
还没等李长庚说话,几个工友就按捺不住了,一个个怒火冲天:妈的,老毛子太过分了,竟然勾引咱中国人的媳妇,这不是挑衅吗!
11。十九(2)
特别是跟李长庚要好的几个工友,更是气不过,说要去收拾雅科夫斯基。李长庚说先别冲动,问清楚了再说。
李长庚跟爱莲谈了此事,爱莲承认雅科夫斯基追求她,但那是他一方面的事,自己并没答应。爱莲对李长庚说:“长庚,你应该相信我,我是你的妻子呀。”
爱莲的话再明确不过了,李长庚也就不再做声了。
可是,这件事还没过去,爱莲又引了另一件事。
还是在舞会上,爱莲认识了一位叫瓦希耶夫的专家,他也是苏方的一位领导,只是爱莲当时并不知道。瓦希耶夫听爱莲说她的丈夫就是那位修汽车出名的李长庚,他非常高兴。得知他们夫妻目前没有住房一直分居在地窝子里时,瓦希耶夫感到非常遗憾,他对爱莲说,要是你或者你的丈夫作为苏方雇员的话,可以考虑在专家楼给你们夫妇一间房子。瓦希耶夫还说,苏方雇员的工资可比中方的高得多呀。爱莲高兴极了,当晚就去找李长庚。
爱莲把瓦希耶夫的话给李长庚说了,没想到李长庚非常生气,一口拒绝。爱莲也很生气,问:“为什么?”
“现在是在中国,我自己的国家,我怎么可以做苏联的雇员!”
爱莲很吃惊,她不明白李长庚的意思。爱莲说:“现在不是中苏合营的公司吗,在哪儿我们都是在为这个公司工作呀?”
李长庚看着爱莲生气的样子,叹了口气说:“嗨,当然不一样了。”
“怎么不一样了?”
“我是中国人,我要……”
没等李长庚的话说完,爱莲就打断了他:“是不是你还在怀疑我跟那个雅科夫斯基,我们真的没有关系,这事跟他也没有关系,跟瓦希耶夫也没有关系。这是我们俩的事,跟谁都没有关系。”
“这我知道,我也相信。可是,我真的不能那么做。”
“上帝呀,你怎么这么固执。”
爱莲气得直摇头。她确实非常生气,也非常无奈。
有些事很复杂,爱莲当时肯定是无法理解的,也是想象不到的。尽管他们已经是夫妻了,但是,这里面的许多事她一时半会是很难明白的。李长庚心思非常复杂。他从小受地主欺压,被迫到了东北,受金把头盘剥。后来被裹挟上山入了匪,后来被日本鬼子打散,又被苏联人抓获,被当做劳工,修工事、修铁路、伐木材,受尽了欺压和凌辱。这些况,爱莲都清楚。
然而在苏联这么多年来,李长庚内心的压抑和苦闷,爱莲未必真正清楚。在苏联,尽管爱莲一家人对李长庚一直像亲人一样,还有运输队的那些战友,相处得都不错。尽管他一身功夫,在西伯利亚擒获抢掠者,战场上营救战友,被人们当做英雄。拳击台上教训凯文,为他赢得了爱。但是,他的内心一直很压抑,也很苦闷。因为那个时代,大部分苏联人是鄙视中国人的。可以说,到处都是鄙视的眼光,他看够了那种鄙视的眼神和表,他心里始终都有一种压抑感,他在苦苦地等待,他拼命工作就是为了尽快离开那里,回到自己的国家,回到自己的土地上。他觉得,无论如何,在自己的国家,有亲人,有血脉,有生养了自己的土地,有亲切感。在阿亚古斯,第一次见到两位中国专家时,他就有那种感觉,他当时眼睛就湿润了,专家的话也鼓励了他,更激励了他。
现在,在黄土山矿区,苏联人在什么方面都占优势,看看他们住的房屋,看看他们的眼神和表,他们眼神里的那种傲气和神气,还有他们的表里的那种尊贵气和优越感,让人很不舒服。
最初李长庚并不明白为什么要和人家合作,后来他明白了,是自己的国家落后,缺乏技术,没有设备,比如汽车,比如钻机,还有许多的设备,都是苏联人的。还有专家,技术人员,绝大部分都是苏联人。嗨,没有办法。当然,他也没有想那么远,只是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在自己的国家给外国人做雇工实在不妥,而且丢份。尤其现在,更不合适。这是他最本真的想法。爱莲就不一样了,她生在贵族之家,上流社会,从小被溺爱,后来随父母流放西伯利亚,也吃了不少苦,还差点遭恶魔阔阔夫玷污。从西伯利亚逃亡,生活、感上都经历了一些挫折。但是,无论风云如何变化,无论一家人怎么颠沛流离,她始终生活在自己的国家。她年轻漂亮,能歌善舞,无论到哪里都能吸引人们的目光,人们赏心悦目的目光,也增添了她的自信心和荣誉感。是的,她虽然遭受了不幸的生活和命运的打击,但她从小就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被误会的,是被诬陷的,自己的父母都是优秀的人,自己的民族是优越的,她的血统里的那份高贵感和荣耀,没有那种备受歧视和鄙视的感觉,或者是体会不深。所以,她现在无论如何也体会不到李长庚的心和他的真实想法。甚至说,一点感觉都没有,这就是他们之间的巨大差异。这种差异是客观的,是巨大的,也是本质的。但这并不影响他们的爱,因为他们的爱是纯真的,是没有瑕疵的。
12。十九(3)
李长庚虽然有许多事看不惯,想不通,但也没法对爱莲说。比如,苏联人鄙视中国人的事,这个问题太大,不是他们两个人之间的事,所以他也不能跟爱莲说那么多。他知道爱莲爱自己。是的,爱莲,还有恰尔科夫和莫妮娜,都是喜欢自己的,他们始终把自己当做亲人,他们是不会鄙视自己的。但是,他们是他们,他们不代表苏联,不代表那么多苏联人。这是李长庚心里最矛盾的地方。
两个人话说不到一起,心思各异,闷闷不乐地回到地窝子睡觉去了。
谁也不知道,接下来又生了一起更激烈的事。
就是李长庚的那帮工友们,听说了苏联人想招走李长庚的事,加上雅科夫斯基纠缠爱莲的事,更是气不过。
这帮老毛子,真是欺人太甚!
第二天,工人们就去找苏方领导评理,要求他们处理雅科夫斯基。苏方领导说,这是他们个人之间的事,不属于他们管的范围。工人们开始吵闹起来,质问起工资的事。工人们说,为什么干同样的工作,你们的工人就比我们多几倍的工资。苏方领导说,那是当初谈判好的,你们可以找你们官方解决。
矿区领导得知此事,立即过来将工人们劝了回去。
有人说,这件事是李长庚挑唆的。矿区领导准备从严处理李长庚。工人们却说,这事跟李长庚一点关系都没有,要处理就处理我们,把我们全都开除算了,反正在这里也够窝火的了。
李长庚对矿区领导说,要处理就处理我一个人好了,事因我而起,工友们去闹事都是为了我,责任由我一人承担。
工人们说,不管李长庚的事,我们去找苏方评理的事,李长庚并不知道,确实跟他没有关系,就处理我们吧。
后来经过调查证实,此事确实不是李长庚挑的头,他确实不知,领导们对领头闹事的批评教育了一顿就算过去了。不过,工人们心里还是不服。爱莲后来跟李长庚开玩笑说:“没有想到我差点挑起两个国家的战争。”李长庚轻轻揪着她的鼻子说:“是啊,我们可是代表着两个国家啊,稍不注意就会惹出大的风波。”
经过这场风波,对爱莲的心灵震动很大,她为中国工人们对李长庚和自己的那种真诚的关心感动了。说实在话,她心里暖润润的。有时候细想起来,她也为李长庚感到骄傲和自豪。
是啊,一个人能够得到那么多人的关心和爱戴是件多么幸福的事啊。
13。二十(1)
关于李长庚和爱莲要做苏方雇员的传闻,影响面很大,矿区领导非常重视,找李长庚了解况。李长庚也不隐瞒,就将实讲了,领导问李长庚的真实想法。
李长庚说,我在国外漂泊了十多年,千里迢迢回到自己的国家,就是要做中国人,在自己的国家为什么要给苏联人当雇员,要是那样的话,我回来干什么。
听了这话,领导非常高兴。
这个领导姓秦,人们喊他秦经理。秦经理看着李长庚,不住地点头,很是赞赏,心里说:嗯,这小子,眉目清秀,性格直爽,思想觉悟高,是个好小伙子。
李长庚看着秦经理。眼前这个领导,中等个儿,一身浅灰色旧的中山装非常得体,古铜色的脸,和蔼可亲,宽大的额头闪射着亮堂堂的光。李长庚感觉这人有点眼熟,或者是他的相貌,身影,或者声音,他努力回忆着。秦经理也觉得眼前的这个小伙子好像在那儿见过,但一时没想起来。
李长庚突然眼前一亮,有些迟疑地问:“您是,张专家?”
“对,是我。”秦经理愣了一下,点点头。
秦经理想起来了。对,一年前在苏联见过,当时李长庚一身苏联人的衣服,现在换上中国的工作服,是有些不一样了。不过,这耿直的小伙子给他留下的印象还是很深的。
“没有想到,你真来到黄土山了?”
秦经理高兴地笑着说。
“那为什么人们喊你秦经理?”
李长庚有些疑惑不解。
秦经理哈哈一笑:“那是历史了,说来话长。以前姓张是革命工作需要,现在革命胜利了,我就恢复了本来面目,不过此事要保密啊。”
秦经理原名秦海山,做地下工作的时候,化名张楚,这是组织秘密,没有几个人知道,包括他去苏联时还叫张楚。回国后到中苏石油公司任职,才改回到自己的本名。
“哎,小伙子,我们也算老相识了,之前听说你修车技术好,没想到你有这么高的觉悟,好样的,没给咱中国人丢脸。”秦经理笑着说。
“那是。咱肯定不能给中国人丢脸,过去不丢,现在不丢,将来也不丢。”
“好样的,好样的。”
秦经理不住地夸奖。
李长庚高兴极了,他对张专家,不,现在是秦经理,打心眼里佩服。
秦经理又问:“哎,你那苏联媳妇是咋想的?”
“没啥,她就是想有个房子住……”
秦经理哈哈大笑起来。“是啊,她的要求也属正常,毕竟是新婚吗。这样吧,我跟几个领导商量一下,看看能不能把办公室给你们腾一间出来……”
李长庚连忙说:“不行,不行。这怎么可以。”
李长庚一边说一边摆手,起身离开了秦经理的办公室。
从秦经理办公室出来后,李长庚就去找爱莲,给她讲了秦经理就是张专家的事,还说了秦经理要腾办公室的事。爱莲听了也觉得不妥,那多不好意思啊,人家领导能如此待人,自己再提要求就过分了,这一点她还是能够想明白的。
此事就此打住。
工人们听说了此事,对李长庚更加敬佩。大家纷纷想办法解决李长庚和爱莲的房子问题。可是,天已上冻,砌墙盖房的季节已经过去,该怎么办呢。后来有人提议,干脆在地窝子一边隔出一个小空间,做两人的新房,大家立即同意。
就这样,爱莲就搬进了男同志的地窝子,跟李长庚一起住在靠边用布帘子隔出的小空间里。起初,大家都很别扭,熄灯睡觉,谁也不敢大声说话。后来慢慢习惯了,就开起了玩笑。
晚上一熄灯,小王就隔着布帘子对爱莲说:“哎,爱莲嫂子,今儿个夜里声音小点,免得老张那家伙光上茅厕。”
小王话音没落,大伙儿哈哈哈哈笑起来。爱莲在那边忍不住也笑起来。
“小王,你个乌鸦嘴,还不睡觉,当心我踢你屁股。”李长庚骂道。
大家又哈哈大笑。
小杨又开口了:“小王,快闭嘴,李大哥正和嫂子做梦地道战呢,你小子咋就惊醒了。哎,大哥,战斗打响没?”
14。二十(2)
小杨的话又惹得众人一阵哈哈大笑。
李长庚刚想起来拾掇小杨,被爱莲一把拉住。
这时候,年龄大些的老唐对小子们喊道:“好了,过过嘴瘾就行了,赶快睡觉。别耽搁每天上班。”
大家都闭了嘴。不过,有些人还是扎着耳朵听帘子那边的动静,也有人在被窝里捂着嘴偷偷地笑。据说爱莲声音确实很大,跟唱歌似的。不过这件事,白天谁也不敢说出來,这是?( 荒原之恋(全本) http://www.xlawen.org/kan/18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