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部分阅读
《第五号交响曲 命运》
前言 楔子
二十世纪末期,在大江两岸的中南腹地上,曾经发生过几件轰动一时的大事件,而且大事件中还穿插着无数有趣的或无聊的小事件。一时之间,成为街头巷尾所有市井百姓茶余饭后津津乐道、长久不衰的话题。
哪几件事儿?
第一件事儿。美丽的东湖之滨,有一所无论是在民国年间还是在**国时期都鼎鼎大名,且其校长都曾直接转任过一国教育总长的百年名校,该校有一名德高望重、造诣非凡,被人们视为学术泰斗或斥责为学霸的某英年副职,因为论文剽窃和骗取国家重大课题补贴,以及妻女共同吸毒、贩毒,一时之间名誉扫地、声名狼藉;此后,还有小道消息传出其在某高官嫁女的婚宴上,当着众位嘉宾持械伤了新郎官,为此锒铛入狱。。。
第二件事儿。据传某大军区一负责后勤保障的部队高官,其做过电视台名主持、且有倾国倾城美貌的妻子携其年幼亲子,不告而辞就此杳无音讯,随后,其整个家族打造的经济帝国,又因莫名卷入几桩大案件宣告破产,因惊怒交加、忧惧莫名而举枪自刎。。。
第三件事儿:鄂北历史上唯一入阁成为政治局委员,红色家族出身的某省委**,因家庭丑闻、卖官鬻爵和在下属的贪腐等案中负有不可推卸的领导责任,为此不得不接受**的组织纪律处分,为此黯然隐退。。。
当然,孤陋寡闻的平头百姓们,没有几人能知晓其中的内情,更不会将这些孤立的大事件联系起来想象,但偏偏就有几个隐藏在市井中的小人物,深知所有这一切的发生,都是因为幕后有一双看不见的黑手在推动和导演着,而且起因还是由于二十多年前发生的那件轰动全球的副统帅叛逃事件。
这双黑手是为复仇而来,也只因消恨而隐去。。。
作者题外话:故事是从七十年代的农村开始的,如果你讨厌贫下中农,那么你干脆就直接进入第二部分。
如果是选读的话,你可以从第二卷的第一章开始;也可以去作者为你准备的试读章节,精华都在那里。
如果你读后感觉还不错的话,再啃回头食也不迟。
01、打狗记
李村的大队**家养着一条著名的大狼狗,这条狗在人都吃不饱肚子的年代,的确有些另类。
先这畜生一身毛发通体乌黑,还不染一丝杂色,只有四只蹄子是雪白的,显系名门之后;其他人家豢养的吃屎长大的草狗,缺油少荤都显得毛发稀疏黯淡无光,只有这畜生由于是吃百家进贡的动物内脏长大的,因此长得是膘肥体壮,浑身毛皮油光锃亮。
其次,这畜生有三大恶行。你问哪三大恶行?
一是咬人。
俗话说“咬人的狗不吠”。这畜生喜欢悄悄尾随在人的腿后,常常冷不丁地咬你一口,并以此为乐。被咬的人等听到身后传来它呼哧呼哧的喘气声时,那保准裤腿已经被那狗撕下了一长绺,大腿或小腿处留下一排狗牙印,皮开肉绽渗出血来了。而且这狗特别凶悍,咬人之后也不离去,就吊在被咬的人身后不远处,用狗眼瞪着被咬的人,似乎在嘲笑他胆小。如果您是那个人,估计肯定会想着在地上捡起一块石子之类的东西还击,嘿嘿,那对不起您啦!一是您在鄂北这穷乡僻壤的平原地里,压根就不可能找得到石子;第二,您肯定最终会被它凶猛地扑上来再撕咬得伤痕累累,从此以后见着它宁愿绕道走,也绝不想再受它蹂躏并担心受唬了。
二是下流。
瞧见李村周边十里八乡的母犬,这畜生必定扑上前戏弄一番。下身的那个玩意顶进母犬的屁 眼,两条前爪可以洋洋自得地朝天悬空抬着,只用俩后爪子就可以扯着母犬同前共退地绕圈圈边娱乐边办事儿。完事之后母犬还不能就此离去,必须得帮它清理完一身的污垢。
三是好吃。
李村周边几个村住集体户的知青们,家里偶尔捎来几条蜡肉,这畜生不管离着多远准能嗅到。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或从知青不及掩上的窗口跳进去,或者干脆用前爪直接拨开门,窜进去美美地饱餐一顿。
既然这畜生三大恶行齐备,你问为何不宰了它,或者下毒药药翻它?
麻烦你先掂掂清楚,这可是大队一把手李**家里的宠物,比这十里八乡的老乡们身份还高贵,它招惹你是天经地义的,你敢反过头来招惹它?
不过这畜生再厉害,最终也成了江湖好汉后代胡勇的盘中餐。煮熟炖烂后,香喷喷、顺溜溜滑进了樊村几个知青和右派老肇家小子的肚子里。
这事儿发生在大队放映电影“地道战”的第二天早上。头天晚上,全大队的老乡们都搬着小凳子赶到晒谷场,打破日落就安息早睡的习惯,连与婆娘一起嗨皮的每日功课也顾不上;像过年般喜气洋洋观看了电影。结果第二天稍微比平日起得晚些,清晨就发生了这起严重的案子。
虽然李**顿足跌脚咬牙切齿想破了这案子,但找不到一丁点的相关线索也让他挠头不已。久查之后一无所获,最终还是只能不了了之。
需要说明一下的是,脱帽右派老肇的儿子肇辄就是从打狗那天开始赖上了胡勇,并非要缠着他拜师学艺的。
樊村的知青胡勇,知道他爹是省城华清菜场卖肉大师傅的人不少,而且见识过他爹用两根指头将菜场切肉、剔骨,四五斤重的厚背剁骨刀玩耍得滴溜溜转的人也不少,但真正晓得他家曾是江湖豪杰的极少,至于见识过他爷爷用掌劈柴,或领教过他爹用脚弓开碑的那就更寥寥可数了。
在小樊村这旮旯地里,只有三个人曾有幸亲眼目睹过江湖好汉后人胡勇的身手。你问是哪三个人?
第一个是他同屋插友四眼狗陆一凡。
小樊村周围的鄂北平原,连成片的大块平整土地,历来要么种夏麦,要么种棉花,但不管麦子还是棉花都是一年种一季,余下的时间,麦田和棉花地都抛了荒。而零碎的或不平整的地块,庄稼汉子习惯种些高粱、玉米、红薯之类的杂粮。一年辛苦劳作下来,除了交公粮并留足口粮,也没有多少余粮可以卖了。各家各户年都是在勉强维持生计。
六九年以后,知识青年响应老人家的号召到广阔农村插队落户后,村里、队里土地没有增加,收成也没啥变化,无端端多出一群能吃、能睡,偷鸡摸狗但又干活不出力的城里少爷来,庄稼汉子们对这些前来接受再教育,口音南腔北调、鼻孔朝天吊儿郎当的城里娃娃,难免有些排斥、抵触。所以,在村里现下最有威望,有个儿子当兵的樊老旦的提议,经村支书拍板决定后,生产队里把原先分散居住在老乡家的一个女娃和一个男娃,以及后来下来的三个男的共五个娃一起,统统迁居到村外的晒谷场。
樊村前后安置了六个知青,四眼狗陆一凡是其中之一。
男知青集体宿舍这边,与四眼狗陆一凡同住东屋的是胡勇。陆一凡是个伶牙俐齿的家伙,也是条典型的懒虫。刚下乡那会,起先还携带着一口站着不走卧着才跑的小闹钟,走走停停一段时间后就彻底停摆了,打这以后,四眼狗太阳不晒到屁股不会挪窝。如果谁打搅了他的清梦,保准尖酸刻薄的俏皮话会成箩筐地倾倒在谁身上;西屋是随州小城来的两个男生,家境估计不咋地,从来没用过钟表,也没见他们问过时辰。胡勇和陆一凡,对小城市来的这俩知青,向来不太搭理也没啥共同语言。
集体屋里大家一起搭灶开伙,假如某天肚子里闹油水了,结伴同行到邻村“扫荡”是常的有事儿。大队放映电影“地道战”的第二天黎明,陆一凡陪同胡勇和肇辄同行,本以为此次“扫荡”还像往日一般,打算掏摸几只鸡鸭或者扑上一条土狗回来,打牙祭改善一下伙食的。不过出门时陆一凡还是感觉有些怪异。与别的知青一起干这事之前,大家伙一般都要事先做些准备工作,比如网子或是布袋;以及鸡子爱吃的白米、鸭子爱吃的小鱼虾等等,特别是预备打土狗之前,那是一定得预备好几只下了老鼠药的真正肉包子的,以防备土狗子被扑住后乱叫唤惊动了主人。但是胡勇此次出动,什么也没携带,就是光着两手去的。
这胡勇是个怪脾气,寻常总是独来独往,那一日也不晓得犯了啥毛病,居然拉上他和肇辄一起出动,而且直扑目的地大队所在的李村。
黎明前天蒙蒙亮那光景,仨人刚刚摸进村时,那条很高大威猛的大狼狗呼哧着不声不响朝他们猛扑上来,这大狼狗本就恶名远播,咧嘴呲着大狼牙的样子,更是让陆一凡腿脚软得不会动弹还浑身直哆嗦;老肇家那小子倒是机灵,俯身装模作样捡石子试图吓跑那畜生,但被激怒的那畜生压根不理会,抬起前爪搭在陆一凡的肩上,就要去撕咬他的脸颊。千钧一发之际,胡勇随手在地上掏摸起一块土疙瘩,顺手朝那土狗投掷去,呼啸的风声过后,雨点般的碎泥屑“噼噼啪啪”打得陆一凡满脸生疼,再看那大狼狗,早就趴伏在地上翻着白眼抽搐着四条腿,只剩一口气地乱抖动了。
“你你。。。你就这样杀了那畜生?”
四眼狗陆一凡惊唬得大张嘴巴说不出话来,也不知是害怕还是敬佩莫名。
“它该死!”
胡勇轻蔑地朝地上吐了一口痰。
第二个自然是住他隔壁牛棚屋中脱帽右派家的半头小子,也算他未入门的弟子肇辄。如果不是他撺掇,想瞧瞧胡勇的实战真功夫,也不会有他们仨的那一趟李村打狗之行了。
第二批知青下来不久,村里下放来一户插队的城里干部,家中没有女人,只有一老一少肇姓的父子俩光棍。老的那个据说曾经是个右派,但后来脱了帽子。
脱帽右派父子一家下放来村后,因国家不提供安家费,队里决定不给他们起新屋,村里也没谁家愿意接收他们,于是老支书想破脑壳,这才决定在仅剩下两头黄牛、三匹水牛,稍显空荡的晒谷场西头右手边的牛圈**,让人用高粱秆子扎起一道篱笆,然后把牛圈周遭作围墙的高粱秆子,拿掺合了麸皮、麦秸的黄泥巴浆内外抹了一层,搬开棚内的青石饲料槽,腾出半间牛圈安置了右派一家。
老右派还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儿,儿子肇辄倒是整天闲来无事,于是早晚无聊时,开始冷眼旁观起胡勇早晚偷偷摸摸练功了。
本来他看就看呗,可他对胡勇偏偏又多有言语不敬,甚至嘲弄过他是花拳绣腿的假把式,于是,某天肇家牛棚中两条水牛红着眼睛斗气,在晒谷场上互相用大大的牛角抵着僵持不下的当儿,胡勇走上前去稍微显露了一手。
胡勇掰住其中的一条水牛弯弯的黑牛角,轻巧地一使巧劲,那条被他拽着的老水牛就乖乖地跪在了地上。另外一条斗气的水牛似乎很不服气,瞪着凸起的红红的牛眼朝他猛扑过来,正在肇辄担忧不已的时候,胡勇侧身抡起一条腿,朝扑过来的大水牛轻轻踢出一脚,那身躯庞大的水牛就飞旋着摔了一个四仰八叉。
哇哈!胡勇还真有些深藏不露啊!
打这天起肇辄开始跟在他屁股后,似模似样开始跟着他瞎比划起来。不过,肇辄还是有些心底不服,因为他从来没有见识过胡勇的实战技能。于是,大队放映“地道战”的晚上,肇辄怂恿着胡勇利用老乡们第二天熟睡不起的机会为民除害,并借机偷觑了他的真功夫。回家后肇辄就开始纠缠着胡勇要拜师。
第三个人是隔着一个晒谷场,住对面女知青南屋的“铁姑娘”吕继红。
晒谷场对面女知青集体屋里住两个女生。长得有些狐媚气、面庞看似柔弱,不太与男生搭腔的小女娃娃叫牛蓝蓝;另外一个就是吕继红。吕继红是樊村这周边十里八村有些名气的风云人物,也是最早下放来到的一个。
吕继红见识和领教胡勇的功夫就很有些年头了。胡勇上小学时,因成绩不佳、考试不及格留过一次级。留级之前与吕继红是同一所学校同级的邻班同学,所以对他的长相还依稀有些印象。
文化革命第二年,省城夏江“七。二零”事件之前的六月份,夏江爆发大规模的群众组织武斗。大约是六月十几号吧,那天老保组织和造反派在中山大道的红旗大楼前,双方头戴钢盔或是藤条帽,臂缠红袖章,手持长矛、梭镖,高呼着革命口号,狂热地厮杀纠缠在一起。冲在造反派组织最前面的是学生组成的“钢学盟”,而“钢学盟”的尖兵正是胡勇。别人都戴着保护脑袋的钢盔或藤条帽,就他一个是光着头颅;别人都手持梭镖、长矛,他却是手握一根晒衣服的竹竿;别人都身染血迹伤痕累累,他身上却是一尘不染毫发无伤。但偏偏就是这样一副模样的胡勇,对头组织却没有一个人能拦下他来。站在宣传车上的吕继红在高处看得很清楚,胡勇手里的那根晒衣杆,轻轻巧巧左点一下,右舞一下,就有很多对手或是贴地匍匐或是四脚朝天,在地上轻轻抽搐着动弹不得。当时吕继红还以为胡勇会施魔法,以后向人请教后才知晓他这是高明的点||穴功夫。
胡勇不仅是个江湖豪杰的后辈,也是个不太讲究的粗人。插队到小樊村以后,与村里众多大字不识一箩筐、满嘴喷着大葱土蒜臭气、破棉袄上多油腻的有跳蚤的庄稼汉子一样,喜欢捧着饭碗蹲在自家屋门口,一边聊着粗俗的话题,一边还伸出舌头舔着碗边缘残留的杂粮糊糊;也没时辰的概念,起卧行止估摸个大概就行了。每天都会扛着锄头或镰刀,顶着日头下地和贫下中农一起收工;同样一天只吃两餐饭,三五日不换洗衣服,十天半月难得洗一次澡。如果仅看外表,他和当地的老乡们没啥区别,如果非要说有什么不同之处,那就是人家乡巴佬在床上搂着婆娘亲热时,他每天早晚会耍练几下把式,而且还是偷偷摸摸的。
位于汉江平原最深处的小樊村,作为黄集人民公社大李大队属下的第四生产小队,不仅是公社,也是区、县甚或整个鄂北地区范城县最偏僻、穷困的村落之一。小樊村北面,一马平川的麦田地七八里外就是豫南省地界。
樊村约摸三四十户人家,全都姓樊,拢共两三百口子人。全村准确的人数胡勇从来没心思去搞清楚。
村西面,离村几百步远外的晒谷场这个方向,穿过牛棚后面的一片苦楝树林,几里路外原来是汉江的支流大白河,但小樊村下游的大白河上,前几年拦腰垒砌了一道大坝,围出了方圆百里的大水库。水库建成后,水面往两岸拓宽了几里地,这样一来,小樊村就成了不种水田的临水村庄了;
樊村的晒谷场是孤零零甩在村外的一小块平地。
晒谷场三边都有房屋,唯一没有房屋的右手边,是为生产队夏麦收割、脱粒后,牲口过冬口粮和社员们烧灶柴火的麦秸垛子预留的空地。麦秸垛子后面,是一口数十丈方圆、水质混浊,水深不及腰腹,烂泥没过膝头的小池塘,池塘的水质泛绿发黑,飘散着牲口粪便的腐朽臭气。胡勇刚插队落户到此地的那一天,大江边长大打小酷爱游泳的他,见到水面曾兴奋地跳入其中。扑腾了几下后嗅到一股难闻的气味,起坡后得知这口当地人叫做四方堰的小池塘,是小樊家生产队用来给牲口饮用、倾倒屎尿并为浇菜地预备的,胡勇当场就恶心得呕吐起来,此后也再不曾靠近它。
晒谷场东头,原来已有生产队用高粱秆子扎起为墙,油毛毡子做屋顶的一溜羊圈和牛栏,为了安置这些娃,就只能在晒谷场的南头和北头,新盖起了半青砖半土坯、布瓦房顶的各三进大屋。大屋立起后,还靠着南北两幢大屋的山墙各埋了一口大缸,铺上厚木板,用土坯圈上围墙做了茅房,因此一干盖屋出了力的村民,感觉自己这些乡里人还是蛮厚道的,因为没有人告诉过他们每个知识青年下来插队落户,国家都给予了两百元的安家费,而这笔钱早就落在村支书等一帮大队、小队干部的口袋里了。此后,隔年又分来了那个长得很妖媚的小女娃娃牛蓝蓝。
乡下单调无聊的日子总是过得飞快的,时间一晃就是脱帽右派下放到来后的第二个年头,此刻,气候已是夏末初秋的九月了。
02、江湖好汉的后辈
鸡叫第二遍时,胡勇和往常一样摸着黑裸着上身从蚊帐内爬起来,顺手披上件外套,从东屋拐到正中堂屋后的灶间,在墙角的水缸内舀起一瓢冷水浇在头顶,趁着水花瀑布般往脸上流淌时,用双掌在脸上胡乱揉搓了两下,再扯过肩上的外套当毛巾,擦拭掉脸上的水珠,随手扔下用过的外套后,抠着眼角残留的眼屎,推开房门走到门外的晒谷场上。
估算着此刻大约的时辰并发了片刻呆气的胡勇,脚底踏上晒谷场坚实、平整的泥土地后,突然感觉自己与隔壁的下乡干部老肇父子最近往来多了,居然像他一样变得有些多愁善感,而少了几分江湖气了!
夏末初秋黎明前的汉江平原深处,暑气已经尽散,清晨微曦的大地笼罩着薄薄的雾气,除了几只不安分的田鸡在“咕咕”叫唤着,大地一片寂静。
胡勇一边深吸着夹带麦草残香的清爽朝气,一边不停摆动着腿脚,旋转着腰肢作些晨练前的准备活动,并随着脖子的左右拧动,无意思地透过黎明前的黑暗,环视起周遭朦胧的景至。
稍稍活动了一下腿脚,沿着晒谷场溜达了几圈,就这会儿功夫,透过麦秸垛子后头四方堰周围歪歪扭扭的一排垂柳的缝隙,胡勇就已经可以隐约看到塘堰对岸薄雾后的小樊村了。
胡勇从北屋出来的时候,晒谷场对面住女知青的南屋依旧静悄悄的,但东头牛棚这边,脱帽右派家里却已经有了些动静。
胡勇微屈双腿,双手向前平举,深吸一口气摆了个起手式。之后,双手绕环呈抱球式,微屈右腿上踢左腿,身形连晃,连蹦带跳气势十足地走起了拳脚。他耍的这套拳名曰青龙手,是家传的,他已经练了不止十年了。
胡勇的爸爸是卖肉的师傅,他妈也是同个菜场卖青菜的,所以他属于根正苗红的红五类工人子弟。胡勇家里三个妹妹一个弟弟,他是老大哥。上面除了父母,祖父母也双全。胡勇全家三代九口,挤住在从前外国租界下首的华人区内狭窄里弄的小院落中,一幢石库门房子内靠天井的一间半屋内。
胡勇的爷爷解放前在镖局当趟子手,游走四方,打打杀杀,负过的伤也不知几何。年纪大了,腿脚不是那灵便了之后,又到武馆当过教习师傅,拿早些年的话说,也算一条江湖好汉。解放了,因没文化、身体也垮了,脾气却臭得很,**不好安置,只能他让彻底歇菜。此后老爷子就靠给居委会巡夜贴补家用。好在是胡勇的父亲在街道菜场做了卖肉师傅,母亲也当了卖菜的售货员,各有一份固定工资,总算顶起了家里的一片天。
胡勇是被他爸爸撵到乡下来的。初中毕业那年适逢爆发,他随着一帮红卫兵阶级姐妹兄弟停课闹革命,抄家“破四旧”、批斗黑帮,搞大串联等很是闹腾了一阵。次年,省城发生“钢工总”等钢字号造反派组织与“百万雄师”大规模的武斗流血冲突,他作为“钢”尖兵,率先冲进老保组织的老巢红旗大楼前那一瞬间,给飞身而来身材瘦小、向来不理世事的父亲挡住,拧着耳朵扯回家老老实实蹲了近两年,然后就跟着几百万知识青年一起,插队落户来到了这个偏僻的平原小村落。
走的时候胡勇很安心,毕竟他离开城里后家中就从经济上减轻了一重负担,窘迫的生活状态会得到些许改善;走的时候他也很开心,对于留过一次级,身材相对同时代人更魁梧结实,文化水平勉强达到初中毕业的他来说,能与那些年龄比自己小,毕业后前途注定比自己光明,假如不是爆发平日里只能仰视的同学,以平等身份的一起下放农村,他感觉心态平衡了,所以很是满足。
这趟爷爷亲授的青龙手拳脚,据说是其祖上代代相传下来的,习练到一定阶段,结合运气吐纳就能化掌为剑,以腿为戟,携三十六般变化而在实战中少逢敌手。他从七岁上学起开始习练这套青龙手,十岁过后,身体抽条时又开始结合套路练气吐纳,十几年下来,他已可一根指头錾穿一匹青砖、一掌拍碎五层叠摞的红机砖了。
在走拳的当口,他犀利的眼睛透过眼角的余光,已经察觉牛棚的墙壁缝隙中,洒出了几缕手电筒照射的白光。片刻后,随着自己拳脚的收式,漏风透光的牛棚木板门被推开,一个十四、五岁,身材比他矮半头,但因为发育抽条而显得比较消瘦硕长,唇上已长了一层浅绒毛髭的少年,脚步沉稳的走到他的身前,语气恭敬、以变声期的低哑嗓门对他招呼了一声。
“师傅早。”
胡勇没有搭理与其比邻而居、摘帽右派老肇这个叫辄辄的儿子,继续摆了一个骑马档的姿势,深吸一口气,蜕下背心,仅穿宽松短裤,然后高抡起左右双拳,开始有节奏地使劲依次捶打腹部鼓凸成块状的肌肉,并伴随着捶打的节奏,一吐一放调节着呼吸。
“胡师傅。”
少年以为胡勇未听见,以更加恭谨的语气又呼唤了一次。
“自己跟在后面开练吧。”
无奈地被人叫唤了一年多的师傅,性格孤僻、少言寡语的胡勇,也不好意思再对偷师学艺的少年落下面皮。少年跟着他比划着活动起来后,他站直了身体,停下捶打腹部,不耐烦地摆了摆手说:“跟你说多少回了,咱们之间不是那回事。你要讲客气,叫我勇哥就行。”
“勇哥,爸爸说既然跟你学了拳,不管是否行了拜师礼,总得有个大小尊长,这叫尊师重道。”
“就你家那臭老九右派老爹板眼多。”
“我爸脱了帽,不算右派了。”少年肇辄感觉这话刺耳,小声嘀咕着辩解。
“脱了帽的右派还站在右边,终究也成不了左派革命者。”
“哟或,勇哥能出口成章了啊!”
少年对一向拙言短语的胡勇,居然脱口成章蹦出了这句富有哲理味道的话语而诧异,忍不住讥讽了一句。
胡勇脸红起来。这话可不是他的原创,听多了同屋四眼狗陆一凡糟鄙邻居的酸薄讽刺的调调,他竟然不知不觉中也能脱口引用一两句了。
胡勇很嘴馋,但不是因为好吃而是因为缺油水闹的。
胡勇父亲在菜场切肉、剔骨,操刀的手艺很被人夸耀,不管顾客要秤几两肉,向来都是一刀准;卖骨头时,不管人家要几斤骨头,几砍刀下去不但无需复秤,且连脊骨带排骨的搭配都让人无话可说。看过胡勇父亲操刀且熟读“水浒”的,都难免会联想到“水浒”书中的那个同行“镇关西”,但镇关西是戏中人,胡父却是现实中的存在,这就不得不让人叹服了。
手艺了得,热心快肠人品也好,再加之这个年代吃肉啃骨头都是凭票供应,一年中有回数的事情,所有掌握物资分配权的人,无论高低贵贱都受人崇敬,因此,卖肉的胡师傅在街坊邻居中大大的有名。但只有胡家人自己知道,胡师傅这每天一刀刀下去,待菜场的红案摊子关张后,家里就会变戏法式的跑出来二三两肉,或几根细碎骨头。胡勇的强健体魄,除了长期超负荷的练武而锤炼外,主要是靠着每日里吃肉喝骨头汤打下的底子,嘴巴的刁钻当然也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在小樊村生产队中,胡勇和最强壮的头等劳力一样每天拿十个工分分值,领取最高份额的口粮。与同批插队落户因营养不良而瘦瘦弱弱的那些同伴相比,其个头和身板显得虎落羊群,但他体格强壮也意味着食量大。自己懒散不开伙,每次领取口粮后往村里某户人家一扔强行要求搭伙,他一顿要吃搭伙人家两人的量,搭伙的人家为省出口粮,总拿稀的和没油水的糊弄他,有的干脆直接拒绝。于是过得一阵子,胡勇或吃腻了某户缺油少盐的稀粥,或遭某户人家直接驱逐了,就必须再换一户人家搭伙,所以他长年轮流吃着百家饭,营养难免跟不上趟。
起初饿得眼急了,他免不了趁着天雨夜黑,凭借一身功夫外出扑个鸡、摸个狗补一补油水,好在做事情还算讲究,窝边的草是不食的,只在周边村子,象进村的鬼子似的搞个扫荡。但这年头鄂北没有不穷的农村,一个村一个队能有几只鸡鸭几匹狗?偷吃光了十村八里能跑的小畜生,进村再不闻鸡鸣狗叫,但下地劳作后特别是大运动量晨练加晚练后的饥饿,靠锅里清汤寡水的一日两餐仍是驱赶不走的,他也知道这都是缺油水闹的,但他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肇家下放鄂北劳动,并搬到知青点的隔壁插队做邻居后,某一日肇家开饭时,胡勇抱着结实得象铁棒的双臂,蹲在门外的晒谷场上,一言不发、虎视眈眈地瞧着正一口一口慢悠悠、斯斯文文吃饭的一大一小两个男人,嘴巴不停咀嚼,最后居然大煞风景地饿晕过去了。
当时,少年那个衣履整洁、头发梳理得油光水滑,戴着眼镜的摘帽右派老爹肇飞,凝视胡勇许久并直至胡勇晕厥以后,才沉默着起身拿了一副碗筷放在小饭桌上,又神情淡淡地冲少年点点头,之后由少年出声唤醒胡勇,邀请他一同进了与右派父子之间共同的第一餐。历来自诩泰山崩于头而不改色,刀架脖子能像“红岩”里的许云峰一样心不跳的江湖好汉的后代,当忸怩地坐在小凳子端起碗时,手似筛糠抖心似要滴血,羞愧得黑脸上的肌肉直跳动。
脱帽右派老肇虽然下放到小樊村由贫下中农监督改造劳动,也能够做一些类似侍弄牛羊、浇菜地、写写标语等力所能及的体力活,但他不赚工分,每月到区上的邮局领取国家下发的生活费,有了那笔只相当于其正常工资五分之二,但连公社革委会黄主任都眼红得流鼻血的生活费打底子,三人经常同桌吃肉的机会难寻,但一个月中杂粮饭管饱,隔三差五能闻到鱼香或动物内脏腥味的机会自然也就多起来,此外,老肇还不动声色地私下支付生产队一笔小钱,让生产队每月多提供十斤口粮给胡勇。这些事情胡勇心里都有数,老肇不提,他这半个江湖人更不会将感谢挂在嘴边。
小樊村背靠大白河水库,水库的鱼多得很。同时,鄂北农村饮食习俗接近豫南,乡民们都不食鱼虾、不食动物内脏,乡亲们杀猪斩羊婚丧嫁娶摆酒宴,多余的猪、羊等动物内脏,也都低价便宜处理给了脱帽右派老肇家。于是,江湖好汉的后代胡勇,长途跋涉扫荡远亲近邻的机会减少了许多,相应地到邻居右派份子家串门的机会就多起来。
但吃喝归吃喝,纯正血统的“红五类”卖肉工人后代,与黑色“四类分子”老肇之间是没有共同语言的,这倒不是因为阶级立场的不同才没有共同语言,而是因为脱帽右派老肇满嘴的洋文,开口闭口托尔斯泰、莎士比亚、巴尔扎克,听了让胡勇头晕。胡勇本就是少言寡语的性格,能与人交流的也多半是江湖传闻和市井流言。与老肇搭不上话,胡勇自然只能与秀才那半糙子小子多说几句。十四五的少年,正是喜动不喜静的年纪,且又对江湖和侠客剑士等话题极感兴趣,一来二去,胡勇吃饭时有了个陪聊的,练武时身后就多出个小尾巴。这是他俩友谊的由来,也是毕生情谊的开始。
尽管青龙手是祖辈规定不得外传的家传功夫,特别是练气心法非亲子侄不传。但都说吃人嘴软,拿人手短,从那时候起,胡勇每天早晚练功时,一个形影不离没有名分的小尾巴,早晚跟在身后依葫芦画瓢比比划划时,他也再难开口撵人。
一年多下来,胡勇的眼里能看得到,那少年的拳脚套路,居然有了青龙手分的形似和二三分的神似,暗赞其天生聪明和领悟能力惊人的同时,也不在自己练功时刻意回避他了。
约莫乡下人一袋旱烟的功夫,走完了每天晨练的三趟拳脚,运气吐纳加捶打胸部腹肌几个循环后,天光也大亮了。估计同屋的三个男生和对屋的俩女生都要起床,胡勇抓起地上的军绿背心擦了汗涔涔的身体,转身向男生宿舍走去。
少年见胡勇要走,赶紧停下打了一半的青龙拳,蹑足屏息尾随其后,并悄悄朝他递出一掌。这是青龙手的第五式弓步前伸。
胡勇头也不回,右手向后划个弧,轻巧一捞就抓住了少年出掌的那条胳膊的手肘。
“咦!勇哥刚才这招式是青龙手第十一招吧,怎么看上去又不太象?”
少年并不讶异于胡勇的迅捷身手,而是讶异于其适才那一掌中的变化,不由发出一声低低的惊叹。
跟胡勇学习过一段时期的拳脚后,肇辄经常运用已经能熟练掌控的掌法或腿法偷袭胡勇,但没有一次成功。
“小屁伢,你以为这样就能占到便宜?练个三五年再来吧。”胡勇嘲笑道
“那未必!明年我就可以了。”少年有些不服气
“练这个有屁用!你爸爸不懂武艺,一个人拿的工资比我们全家合起来还多。好好读书,别整天在村里瞎晃悠。”
“我已经初中毕业了。”
“那就继续读高中。别像勇哥我这样没出息,被人瞧不起。”
胡勇说得有些灰心丧气。扔下少年的胳膊肘,转身朝屋里走
“勇哥。。。”
“有啥事?”
“嘻嘻,听村里樊**说,最近又有知青下队。”
胡勇停下脚步,转身看着少年皱了皱眉头。他估计少年是没话找话。
“关你屁事,你就一回乡务农的。”
“与你有关系。”少年嘻嘻地笑着说:“估计想再偷鸡摸狗,就会被更多人监视和检举揭发了。”
“谁有哪胆子?。。。再说,附近十里八乡哪里还有那些玩意。”胡勇摇了摇头转身**走。
看到胡勇对自己的话题不感兴趣,少年眼珠滴溜溜,心中又来一计。
“国庆节要办文艺汇演。听蓝蓝姐说公社知青工作组要派你的节目,让你上台表演武艺,你去不去?”
“小屁伢,那是你蓝蓝姐、红红姐一帮小娘皮,和四眼狗那样的秀才们的差事,我一大老爷们掺合那干啥!”
“昨天樊老旦家小三吹牛,说他家老二武艺了得,还在部队提干了,最近就要回来探亲相对象。勇哥,到时候你与他干上一场,比一比谁行?”
“让樊老二先与你练练,看他能不能搞死你!”
胡勇不屑的撇一撇嘴角,瞪了一眼脸庞清秀的少年,想用恶言吓唬他,但一下就联想到“老二”这个词与胯下之物具有同样的意思,自己脸上却忍不住先绽出一丝微笑。
“有啥屁快放,我要回屋洗洗了。”
“那个抓肘的动作是由青龙手第十一招变化出的吗?我想这个不在你家不传之列吧?”
“。。。”
狡黠的少年想把话头续接到刚才未能展开的话题,但未得胡勇响应。就在他转过身失望地准备离去时,铁钳式的大手,用同样的运掌方式再次在空中抡了一个美妙的圆弧,五根硬似钢筋样的手指掐入他瘦弱肩膀的肌肉内,痛得少年呲牙咧嘴地直哼哼。好在铁钳式的大手只不过稍一接触皮肉就迅速放开了。
“掌式是死的,但施掌的人不能死,挨掌的人同样是活的。。。拳也好,掌也罢,要跟随施掌者和目标的移动、变化而变化。”
少年低头呆呆地思索了一阵,似有所悟地抬起头时,发出那番话语的江湖好汉后人,其迅捷的身影已经闪到了屋内。
03、蓝蓝与红红
都说少年不识愁滋味,在牛棚背后的菜地旁,挑一担井水用瓢浇淋了全身,洗浴一番后的少年肇辄心情大好。
纠缠着胡勇教授武功被拒绝的事情也不是一回两回了,不过他总有办法透着狡黠,逼着江湖好汉的后代漏出几招真功夫,并从中领悟一些他不理解或所需的东西。在武功上他与胡勇天差地别,但论到比较心智上,江湖好汉的后代就与他差了几里地去了,刚才简单的一个交手,就让他又悟出不少的窍门。
刚刚推开牛棚屋的大门准备进屋,一道靓丽的身形和两条莲藕般张开的胳膊,就挡住了他的去路上。
“红红姐早!”
少年嘴里的红红姐是早晨过来帮肇辄爸爸做饭的,所以少年微笑着曲身客气地招呼了她一声。
这年头请安问好( 第五号交响曲 命运 http://www.xlawen.org/kan/1898/ )
前言 楔子
二十世纪末期,在大江两岸的中南腹地上,曾经发生过几件轰动一时的大事件,而且大事件中还穿插着无数有趣的或无聊的小事件。一时之间,成为街头巷尾所有市井百姓茶余饭后津津乐道、长久不衰的话题。
哪几件事儿?
第一件事儿。美丽的东湖之滨,有一所无论是在民国年间还是在**国时期都鼎鼎大名,且其校长都曾直接转任过一国教育总长的百年名校,该校有一名德高望重、造诣非凡,被人们视为学术泰斗或斥责为学霸的某英年副职,因为论文剽窃和骗取国家重大课题补贴,以及妻女共同吸毒、贩毒,一时之间名誉扫地、声名狼藉;此后,还有小道消息传出其在某高官嫁女的婚宴上,当着众位嘉宾持械伤了新郎官,为此锒铛入狱。。。
第二件事儿。据传某大军区一负责后勤保障的部队高官,其做过电视台名主持、且有倾国倾城美貌的妻子携其年幼亲子,不告而辞就此杳无音讯,随后,其整个家族打造的经济帝国,又因莫名卷入几桩大案件宣告破产,因惊怒交加、忧惧莫名而举枪自刎。。。
第三件事儿:鄂北历史上唯一入阁成为政治局委员,红色家族出身的某省委**,因家庭丑闻、卖官鬻爵和在下属的贪腐等案中负有不可推卸的领导责任,为此不得不接受**的组织纪律处分,为此黯然隐退。。。
当然,孤陋寡闻的平头百姓们,没有几人能知晓其中的内情,更不会将这些孤立的大事件联系起来想象,但偏偏就有几个隐藏在市井中的小人物,深知所有这一切的发生,都是因为幕后有一双看不见的黑手在推动和导演着,而且起因还是由于二十多年前发生的那件轰动全球的副统帅叛逃事件。
这双黑手是为复仇而来,也只因消恨而隐去。。。
作者题外话:故事是从七十年代的农村开始的,如果你讨厌贫下中农,那么你干脆就直接进入第二部分。
如果是选读的话,你可以从第二卷的第一章开始;也可以去作者为你准备的试读章节,精华都在那里。
如果你读后感觉还不错的话,再啃回头食也不迟。
01、打狗记
李村的大队**家养着一条著名的大狼狗,这条狗在人都吃不饱肚子的年代,的确有些另类。
先这畜生一身毛发通体乌黑,还不染一丝杂色,只有四只蹄子是雪白的,显系名门之后;其他人家豢养的吃屎长大的草狗,缺油少荤都显得毛发稀疏黯淡无光,只有这畜生由于是吃百家进贡的动物内脏长大的,因此长得是膘肥体壮,浑身毛皮油光锃亮。
其次,这畜生有三大恶行。你问哪三大恶行?
一是咬人。
俗话说“咬人的狗不吠”。这畜生喜欢悄悄尾随在人的腿后,常常冷不丁地咬你一口,并以此为乐。被咬的人等听到身后传来它呼哧呼哧的喘气声时,那保准裤腿已经被那狗撕下了一长绺,大腿或小腿处留下一排狗牙印,皮开肉绽渗出血来了。而且这狗特别凶悍,咬人之后也不离去,就吊在被咬的人身后不远处,用狗眼瞪着被咬的人,似乎在嘲笑他胆小。如果您是那个人,估计肯定会想着在地上捡起一块石子之类的东西还击,嘿嘿,那对不起您啦!一是您在鄂北这穷乡僻壤的平原地里,压根就不可能找得到石子;第二,您肯定最终会被它凶猛地扑上来再撕咬得伤痕累累,从此以后见着它宁愿绕道走,也绝不想再受它蹂躏并担心受唬了。
二是下流。
瞧见李村周边十里八乡的母犬,这畜生必定扑上前戏弄一番。下身的那个玩意顶进母犬的屁 眼,两条前爪可以洋洋自得地朝天悬空抬着,只用俩后爪子就可以扯着母犬同前共退地绕圈圈边娱乐边办事儿。完事之后母犬还不能就此离去,必须得帮它清理完一身的污垢。
三是好吃。
李村周边几个村住集体户的知青们,家里偶尔捎来几条蜡肉,这畜生不管离着多远准能嗅到。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或从知青不及掩上的窗口跳进去,或者干脆用前爪直接拨开门,窜进去美美地饱餐一顿。
既然这畜生三大恶行齐备,你问为何不宰了它,或者下毒药药翻它?
麻烦你先掂掂清楚,这可是大队一把手李**家里的宠物,比这十里八乡的老乡们身份还高贵,它招惹你是天经地义的,你敢反过头来招惹它?
不过这畜生再厉害,最终也成了江湖好汉后代胡勇的盘中餐。煮熟炖烂后,香喷喷、顺溜溜滑进了樊村几个知青和右派老肇家小子的肚子里。
这事儿发生在大队放映电影“地道战”的第二天早上。头天晚上,全大队的老乡们都搬着小凳子赶到晒谷场,打破日落就安息早睡的习惯,连与婆娘一起嗨皮的每日功课也顾不上;像过年般喜气洋洋观看了电影。结果第二天稍微比平日起得晚些,清晨就发生了这起严重的案子。
虽然李**顿足跌脚咬牙切齿想破了这案子,但找不到一丁点的相关线索也让他挠头不已。久查之后一无所获,最终还是只能不了了之。
需要说明一下的是,脱帽右派老肇的儿子肇辄就是从打狗那天开始赖上了胡勇,并非要缠着他拜师学艺的。
樊村的知青胡勇,知道他爹是省城华清菜场卖肉大师傅的人不少,而且见识过他爹用两根指头将菜场切肉、剔骨,四五斤重的厚背剁骨刀玩耍得滴溜溜转的人也不少,但真正晓得他家曾是江湖豪杰的极少,至于见识过他爷爷用掌劈柴,或领教过他爹用脚弓开碑的那就更寥寥可数了。
在小樊村这旮旯地里,只有三个人曾有幸亲眼目睹过江湖好汉后人胡勇的身手。你问是哪三个人?
第一个是他同屋插友四眼狗陆一凡。
小樊村周围的鄂北平原,连成片的大块平整土地,历来要么种夏麦,要么种棉花,但不管麦子还是棉花都是一年种一季,余下的时间,麦田和棉花地都抛了荒。而零碎的或不平整的地块,庄稼汉子习惯种些高粱、玉米、红薯之类的杂粮。一年辛苦劳作下来,除了交公粮并留足口粮,也没有多少余粮可以卖了。各家各户年都是在勉强维持生计。
六九年以后,知识青年响应老人家的号召到广阔农村插队落户后,村里、队里土地没有增加,收成也没啥变化,无端端多出一群能吃、能睡,偷鸡摸狗但又干活不出力的城里少爷来,庄稼汉子们对这些前来接受再教育,口音南腔北调、鼻孔朝天吊儿郎当的城里娃娃,难免有些排斥、抵触。所以,在村里现下最有威望,有个儿子当兵的樊老旦的提议,经村支书拍板决定后,生产队里把原先分散居住在老乡家的一个女娃和一个男娃,以及后来下来的三个男的共五个娃一起,统统迁居到村外的晒谷场。
樊村前后安置了六个知青,四眼狗陆一凡是其中之一。
男知青集体宿舍这边,与四眼狗陆一凡同住东屋的是胡勇。陆一凡是个伶牙俐齿的家伙,也是条典型的懒虫。刚下乡那会,起先还携带着一口站着不走卧着才跑的小闹钟,走走停停一段时间后就彻底停摆了,打这以后,四眼狗太阳不晒到屁股不会挪窝。如果谁打搅了他的清梦,保准尖酸刻薄的俏皮话会成箩筐地倾倒在谁身上;西屋是随州小城来的两个男生,家境估计不咋地,从来没用过钟表,也没见他们问过时辰。胡勇和陆一凡,对小城市来的这俩知青,向来不太搭理也没啥共同语言。
集体屋里大家一起搭灶开伙,假如某天肚子里闹油水了,结伴同行到邻村“扫荡”是常的有事儿。大队放映电影“地道战”的第二天黎明,陆一凡陪同胡勇和肇辄同行,本以为此次“扫荡”还像往日一般,打算掏摸几只鸡鸭或者扑上一条土狗回来,打牙祭改善一下伙食的。不过出门时陆一凡还是感觉有些怪异。与别的知青一起干这事之前,大家伙一般都要事先做些准备工作,比如网子或是布袋;以及鸡子爱吃的白米、鸭子爱吃的小鱼虾等等,特别是预备打土狗之前,那是一定得预备好几只下了老鼠药的真正肉包子的,以防备土狗子被扑住后乱叫唤惊动了主人。但是胡勇此次出动,什么也没携带,就是光着两手去的。
这胡勇是个怪脾气,寻常总是独来独往,那一日也不晓得犯了啥毛病,居然拉上他和肇辄一起出动,而且直扑目的地大队所在的李村。
黎明前天蒙蒙亮那光景,仨人刚刚摸进村时,那条很高大威猛的大狼狗呼哧着不声不响朝他们猛扑上来,这大狼狗本就恶名远播,咧嘴呲着大狼牙的样子,更是让陆一凡腿脚软得不会动弹还浑身直哆嗦;老肇家那小子倒是机灵,俯身装模作样捡石子试图吓跑那畜生,但被激怒的那畜生压根不理会,抬起前爪搭在陆一凡的肩上,就要去撕咬他的脸颊。千钧一发之际,胡勇随手在地上掏摸起一块土疙瘩,顺手朝那土狗投掷去,呼啸的风声过后,雨点般的碎泥屑“噼噼啪啪”打得陆一凡满脸生疼,再看那大狼狗,早就趴伏在地上翻着白眼抽搐着四条腿,只剩一口气地乱抖动了。
“你你。。。你就这样杀了那畜生?”
四眼狗陆一凡惊唬得大张嘴巴说不出话来,也不知是害怕还是敬佩莫名。
“它该死!”
胡勇轻蔑地朝地上吐了一口痰。
第二个自然是住他隔壁牛棚屋中脱帽右派家的半头小子,也算他未入门的弟子肇辄。如果不是他撺掇,想瞧瞧胡勇的实战真功夫,也不会有他们仨的那一趟李村打狗之行了。
第二批知青下来不久,村里下放来一户插队的城里干部,家中没有女人,只有一老一少肇姓的父子俩光棍。老的那个据说曾经是个右派,但后来脱了帽子。
脱帽右派父子一家下放来村后,因国家不提供安家费,队里决定不给他们起新屋,村里也没谁家愿意接收他们,于是老支书想破脑壳,这才决定在仅剩下两头黄牛、三匹水牛,稍显空荡的晒谷场西头右手边的牛圈**,让人用高粱秆子扎起一道篱笆,然后把牛圈周遭作围墙的高粱秆子,拿掺合了麸皮、麦秸的黄泥巴浆内外抹了一层,搬开棚内的青石饲料槽,腾出半间牛圈安置了右派一家。
老右派还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儿,儿子肇辄倒是整天闲来无事,于是早晚无聊时,开始冷眼旁观起胡勇早晚偷偷摸摸练功了。
本来他看就看呗,可他对胡勇偏偏又多有言语不敬,甚至嘲弄过他是花拳绣腿的假把式,于是,某天肇家牛棚中两条水牛红着眼睛斗气,在晒谷场上互相用大大的牛角抵着僵持不下的当儿,胡勇走上前去稍微显露了一手。
胡勇掰住其中的一条水牛弯弯的黑牛角,轻巧地一使巧劲,那条被他拽着的老水牛就乖乖地跪在了地上。另外一条斗气的水牛似乎很不服气,瞪着凸起的红红的牛眼朝他猛扑过来,正在肇辄担忧不已的时候,胡勇侧身抡起一条腿,朝扑过来的大水牛轻轻踢出一脚,那身躯庞大的水牛就飞旋着摔了一个四仰八叉。
哇哈!胡勇还真有些深藏不露啊!
打这天起肇辄开始跟在他屁股后,似模似样开始跟着他瞎比划起来。不过,肇辄还是有些心底不服,因为他从来没有见识过胡勇的实战技能。于是,大队放映“地道战”的晚上,肇辄怂恿着胡勇利用老乡们第二天熟睡不起的机会为民除害,并借机偷觑了他的真功夫。回家后肇辄就开始纠缠着胡勇要拜师。
第三个人是隔着一个晒谷场,住对面女知青南屋的“铁姑娘”吕继红。
晒谷场对面女知青集体屋里住两个女生。长得有些狐媚气、面庞看似柔弱,不太与男生搭腔的小女娃娃叫牛蓝蓝;另外一个就是吕继红。吕继红是樊村这周边十里八村有些名气的风云人物,也是最早下放来到的一个。
吕继红见识和领教胡勇的功夫就很有些年头了。胡勇上小学时,因成绩不佳、考试不及格留过一次级。留级之前与吕继红是同一所学校同级的邻班同学,所以对他的长相还依稀有些印象。
文化革命第二年,省城夏江“七。二零”事件之前的六月份,夏江爆发大规模的群众组织武斗。大约是六月十几号吧,那天老保组织和造反派在中山大道的红旗大楼前,双方头戴钢盔或是藤条帽,臂缠红袖章,手持长矛、梭镖,高呼着革命口号,狂热地厮杀纠缠在一起。冲在造反派组织最前面的是学生组成的“钢学盟”,而“钢学盟”的尖兵正是胡勇。别人都戴着保护脑袋的钢盔或藤条帽,就他一个是光着头颅;别人都手持梭镖、长矛,他却是手握一根晒衣服的竹竿;别人都身染血迹伤痕累累,他身上却是一尘不染毫发无伤。但偏偏就是这样一副模样的胡勇,对头组织却没有一个人能拦下他来。站在宣传车上的吕继红在高处看得很清楚,胡勇手里的那根晒衣杆,轻轻巧巧左点一下,右舞一下,就有很多对手或是贴地匍匐或是四脚朝天,在地上轻轻抽搐着动弹不得。当时吕继红还以为胡勇会施魔法,以后向人请教后才知晓他这是高明的点||穴功夫。
胡勇不仅是个江湖豪杰的后辈,也是个不太讲究的粗人。插队到小樊村以后,与村里众多大字不识一箩筐、满嘴喷着大葱土蒜臭气、破棉袄上多油腻的有跳蚤的庄稼汉子一样,喜欢捧着饭碗蹲在自家屋门口,一边聊着粗俗的话题,一边还伸出舌头舔着碗边缘残留的杂粮糊糊;也没时辰的概念,起卧行止估摸个大概就行了。每天都会扛着锄头或镰刀,顶着日头下地和贫下中农一起收工;同样一天只吃两餐饭,三五日不换洗衣服,十天半月难得洗一次澡。如果仅看外表,他和当地的老乡们没啥区别,如果非要说有什么不同之处,那就是人家乡巴佬在床上搂着婆娘亲热时,他每天早晚会耍练几下把式,而且还是偷偷摸摸的。
位于汉江平原最深处的小樊村,作为黄集人民公社大李大队属下的第四生产小队,不仅是公社,也是区、县甚或整个鄂北地区范城县最偏僻、穷困的村落之一。小樊村北面,一马平川的麦田地七八里外就是豫南省地界。
樊村约摸三四十户人家,全都姓樊,拢共两三百口子人。全村准确的人数胡勇从来没心思去搞清楚。
村西面,离村几百步远外的晒谷场这个方向,穿过牛棚后面的一片苦楝树林,几里路外原来是汉江的支流大白河,但小樊村下游的大白河上,前几年拦腰垒砌了一道大坝,围出了方圆百里的大水库。水库建成后,水面往两岸拓宽了几里地,这样一来,小樊村就成了不种水田的临水村庄了;
樊村的晒谷场是孤零零甩在村外的一小块平地。
晒谷场三边都有房屋,唯一没有房屋的右手边,是为生产队夏麦收割、脱粒后,牲口过冬口粮和社员们烧灶柴火的麦秸垛子预留的空地。麦秸垛子后面,是一口数十丈方圆、水质混浊,水深不及腰腹,烂泥没过膝头的小池塘,池塘的水质泛绿发黑,飘散着牲口粪便的腐朽臭气。胡勇刚插队落户到此地的那一天,大江边长大打小酷爱游泳的他,见到水面曾兴奋地跳入其中。扑腾了几下后嗅到一股难闻的气味,起坡后得知这口当地人叫做四方堰的小池塘,是小樊家生产队用来给牲口饮用、倾倒屎尿并为浇菜地预备的,胡勇当场就恶心得呕吐起来,此后也再不曾靠近它。
晒谷场东头,原来已有生产队用高粱秆子扎起为墙,油毛毡子做屋顶的一溜羊圈和牛栏,为了安置这些娃,就只能在晒谷场的南头和北头,新盖起了半青砖半土坯、布瓦房顶的各三进大屋。大屋立起后,还靠着南北两幢大屋的山墙各埋了一口大缸,铺上厚木板,用土坯圈上围墙做了茅房,因此一干盖屋出了力的村民,感觉自己这些乡里人还是蛮厚道的,因为没有人告诉过他们每个知识青年下来插队落户,国家都给予了两百元的安家费,而这笔钱早就落在村支书等一帮大队、小队干部的口袋里了。此后,隔年又分来了那个长得很妖媚的小女娃娃牛蓝蓝。
乡下单调无聊的日子总是过得飞快的,时间一晃就是脱帽右派下放到来后的第二个年头,此刻,气候已是夏末初秋的九月了。
02、江湖好汉的后辈
鸡叫第二遍时,胡勇和往常一样摸着黑裸着上身从蚊帐内爬起来,顺手披上件外套,从东屋拐到正中堂屋后的灶间,在墙角的水缸内舀起一瓢冷水浇在头顶,趁着水花瀑布般往脸上流淌时,用双掌在脸上胡乱揉搓了两下,再扯过肩上的外套当毛巾,擦拭掉脸上的水珠,随手扔下用过的外套后,抠着眼角残留的眼屎,推开房门走到门外的晒谷场上。
估算着此刻大约的时辰并发了片刻呆气的胡勇,脚底踏上晒谷场坚实、平整的泥土地后,突然感觉自己与隔壁的下乡干部老肇父子最近往来多了,居然像他一样变得有些多愁善感,而少了几分江湖气了!
夏末初秋黎明前的汉江平原深处,暑气已经尽散,清晨微曦的大地笼罩着薄薄的雾气,除了几只不安分的田鸡在“咕咕”叫唤着,大地一片寂静。
胡勇一边深吸着夹带麦草残香的清爽朝气,一边不停摆动着腿脚,旋转着腰肢作些晨练前的准备活动,并随着脖子的左右拧动,无意思地透过黎明前的黑暗,环视起周遭朦胧的景至。
稍稍活动了一下腿脚,沿着晒谷场溜达了几圈,就这会儿功夫,透过麦秸垛子后头四方堰周围歪歪扭扭的一排垂柳的缝隙,胡勇就已经可以隐约看到塘堰对岸薄雾后的小樊村了。
胡勇从北屋出来的时候,晒谷场对面住女知青的南屋依旧静悄悄的,但东头牛棚这边,脱帽右派家里却已经有了些动静。
胡勇微屈双腿,双手向前平举,深吸一口气摆了个起手式。之后,双手绕环呈抱球式,微屈右腿上踢左腿,身形连晃,连蹦带跳气势十足地走起了拳脚。他耍的这套拳名曰青龙手,是家传的,他已经练了不止十年了。
胡勇的爸爸是卖肉的师傅,他妈也是同个菜场卖青菜的,所以他属于根正苗红的红五类工人子弟。胡勇家里三个妹妹一个弟弟,他是老大哥。上面除了父母,祖父母也双全。胡勇全家三代九口,挤住在从前外国租界下首的华人区内狭窄里弄的小院落中,一幢石库门房子内靠天井的一间半屋内。
胡勇的爷爷解放前在镖局当趟子手,游走四方,打打杀杀,负过的伤也不知几何。年纪大了,腿脚不是那灵便了之后,又到武馆当过教习师傅,拿早些年的话说,也算一条江湖好汉。解放了,因没文化、身体也垮了,脾气却臭得很,**不好安置,只能他让彻底歇菜。此后老爷子就靠给居委会巡夜贴补家用。好在是胡勇的父亲在街道菜场做了卖肉师傅,母亲也当了卖菜的售货员,各有一份固定工资,总算顶起了家里的一片天。
胡勇是被他爸爸撵到乡下来的。初中毕业那年适逢爆发,他随着一帮红卫兵阶级姐妹兄弟停课闹革命,抄家“破四旧”、批斗黑帮,搞大串联等很是闹腾了一阵。次年,省城发生“钢工总”等钢字号造反派组织与“百万雄师”大规模的武斗流血冲突,他作为“钢”尖兵,率先冲进老保组织的老巢红旗大楼前那一瞬间,给飞身而来身材瘦小、向来不理世事的父亲挡住,拧着耳朵扯回家老老实实蹲了近两年,然后就跟着几百万知识青年一起,插队落户来到了这个偏僻的平原小村落。
走的时候胡勇很安心,毕竟他离开城里后家中就从经济上减轻了一重负担,窘迫的生活状态会得到些许改善;走的时候他也很开心,对于留过一次级,身材相对同时代人更魁梧结实,文化水平勉强达到初中毕业的他来说,能与那些年龄比自己小,毕业后前途注定比自己光明,假如不是爆发平日里只能仰视的同学,以平等身份的一起下放农村,他感觉心态平衡了,所以很是满足。
这趟爷爷亲授的青龙手拳脚,据说是其祖上代代相传下来的,习练到一定阶段,结合运气吐纳就能化掌为剑,以腿为戟,携三十六般变化而在实战中少逢敌手。他从七岁上学起开始习练这套青龙手,十岁过后,身体抽条时又开始结合套路练气吐纳,十几年下来,他已可一根指头錾穿一匹青砖、一掌拍碎五层叠摞的红机砖了。
在走拳的当口,他犀利的眼睛透过眼角的余光,已经察觉牛棚的墙壁缝隙中,洒出了几缕手电筒照射的白光。片刻后,随着自己拳脚的收式,漏风透光的牛棚木板门被推开,一个十四、五岁,身材比他矮半头,但因为发育抽条而显得比较消瘦硕长,唇上已长了一层浅绒毛髭的少年,脚步沉稳的走到他的身前,语气恭敬、以变声期的低哑嗓门对他招呼了一声。
“师傅早。”
胡勇没有搭理与其比邻而居、摘帽右派老肇这个叫辄辄的儿子,继续摆了一个骑马档的姿势,深吸一口气,蜕下背心,仅穿宽松短裤,然后高抡起左右双拳,开始有节奏地使劲依次捶打腹部鼓凸成块状的肌肉,并伴随着捶打的节奏,一吐一放调节着呼吸。
“胡师傅。”
少年以为胡勇未听见,以更加恭谨的语气又呼唤了一次。
“自己跟在后面开练吧。”
无奈地被人叫唤了一年多的师傅,性格孤僻、少言寡语的胡勇,也不好意思再对偷师学艺的少年落下面皮。少年跟着他比划着活动起来后,他站直了身体,停下捶打腹部,不耐烦地摆了摆手说:“跟你说多少回了,咱们之间不是那回事。你要讲客气,叫我勇哥就行。”
“勇哥,爸爸说既然跟你学了拳,不管是否行了拜师礼,总得有个大小尊长,这叫尊师重道。”
“就你家那臭老九右派老爹板眼多。”
“我爸脱了帽,不算右派了。”少年肇辄感觉这话刺耳,小声嘀咕着辩解。
“脱了帽的右派还站在右边,终究也成不了左派革命者。”
“哟或,勇哥能出口成章了啊!”
少年对一向拙言短语的胡勇,居然脱口成章蹦出了这句富有哲理味道的话语而诧异,忍不住讥讽了一句。
胡勇脸红起来。这话可不是他的原创,听多了同屋四眼狗陆一凡糟鄙邻居的酸薄讽刺的调调,他竟然不知不觉中也能脱口引用一两句了。
胡勇很嘴馋,但不是因为好吃而是因为缺油水闹的。
胡勇父亲在菜场切肉、剔骨,操刀的手艺很被人夸耀,不管顾客要秤几两肉,向来都是一刀准;卖骨头时,不管人家要几斤骨头,几砍刀下去不但无需复秤,且连脊骨带排骨的搭配都让人无话可说。看过胡勇父亲操刀且熟读“水浒”的,都难免会联想到“水浒”书中的那个同行“镇关西”,但镇关西是戏中人,胡父却是现实中的存在,这就不得不让人叹服了。
手艺了得,热心快肠人品也好,再加之这个年代吃肉啃骨头都是凭票供应,一年中有回数的事情,所有掌握物资分配权的人,无论高低贵贱都受人崇敬,因此,卖肉的胡师傅在街坊邻居中大大的有名。但只有胡家人自己知道,胡师傅这每天一刀刀下去,待菜场的红案摊子关张后,家里就会变戏法式的跑出来二三两肉,或几根细碎骨头。胡勇的强健体魄,除了长期超负荷的练武而锤炼外,主要是靠着每日里吃肉喝骨头汤打下的底子,嘴巴的刁钻当然也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在小樊村生产队中,胡勇和最强壮的头等劳力一样每天拿十个工分分值,领取最高份额的口粮。与同批插队落户因营养不良而瘦瘦弱弱的那些同伴相比,其个头和身板显得虎落羊群,但他体格强壮也意味着食量大。自己懒散不开伙,每次领取口粮后往村里某户人家一扔强行要求搭伙,他一顿要吃搭伙人家两人的量,搭伙的人家为省出口粮,总拿稀的和没油水的糊弄他,有的干脆直接拒绝。于是过得一阵子,胡勇或吃腻了某户缺油少盐的稀粥,或遭某户人家直接驱逐了,就必须再换一户人家搭伙,所以他长年轮流吃着百家饭,营养难免跟不上趟。
起初饿得眼急了,他免不了趁着天雨夜黑,凭借一身功夫外出扑个鸡、摸个狗补一补油水,好在做事情还算讲究,窝边的草是不食的,只在周边村子,象进村的鬼子似的搞个扫荡。但这年头鄂北没有不穷的农村,一个村一个队能有几只鸡鸭几匹狗?偷吃光了十村八里能跑的小畜生,进村再不闻鸡鸣狗叫,但下地劳作后特别是大运动量晨练加晚练后的饥饿,靠锅里清汤寡水的一日两餐仍是驱赶不走的,他也知道这都是缺油水闹的,但他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肇家下放鄂北劳动,并搬到知青点的隔壁插队做邻居后,某一日肇家开饭时,胡勇抱着结实得象铁棒的双臂,蹲在门外的晒谷场上,一言不发、虎视眈眈地瞧着正一口一口慢悠悠、斯斯文文吃饭的一大一小两个男人,嘴巴不停咀嚼,最后居然大煞风景地饿晕过去了。
当时,少年那个衣履整洁、头发梳理得油光水滑,戴着眼镜的摘帽右派老爹肇飞,凝视胡勇许久并直至胡勇晕厥以后,才沉默着起身拿了一副碗筷放在小饭桌上,又神情淡淡地冲少年点点头,之后由少年出声唤醒胡勇,邀请他一同进了与右派父子之间共同的第一餐。历来自诩泰山崩于头而不改色,刀架脖子能像“红岩”里的许云峰一样心不跳的江湖好汉的后代,当忸怩地坐在小凳子端起碗时,手似筛糠抖心似要滴血,羞愧得黑脸上的肌肉直跳动。
脱帽右派老肇虽然下放到小樊村由贫下中农监督改造劳动,也能够做一些类似侍弄牛羊、浇菜地、写写标语等力所能及的体力活,但他不赚工分,每月到区上的邮局领取国家下发的生活费,有了那笔只相当于其正常工资五分之二,但连公社革委会黄主任都眼红得流鼻血的生活费打底子,三人经常同桌吃肉的机会难寻,但一个月中杂粮饭管饱,隔三差五能闻到鱼香或动物内脏腥味的机会自然也就多起来,此外,老肇还不动声色地私下支付生产队一笔小钱,让生产队每月多提供十斤口粮给胡勇。这些事情胡勇心里都有数,老肇不提,他这半个江湖人更不会将感谢挂在嘴边。
小樊村背靠大白河水库,水库的鱼多得很。同时,鄂北农村饮食习俗接近豫南,乡民们都不食鱼虾、不食动物内脏,乡亲们杀猪斩羊婚丧嫁娶摆酒宴,多余的猪、羊等动物内脏,也都低价便宜处理给了脱帽右派老肇家。于是,江湖好汉的后代胡勇,长途跋涉扫荡远亲近邻的机会减少了许多,相应地到邻居右派份子家串门的机会就多起来。
但吃喝归吃喝,纯正血统的“红五类”卖肉工人后代,与黑色“四类分子”老肇之间是没有共同语言的,这倒不是因为阶级立场的不同才没有共同语言,而是因为脱帽右派老肇满嘴的洋文,开口闭口托尔斯泰、莎士比亚、巴尔扎克,听了让胡勇头晕。胡勇本就是少言寡语的性格,能与人交流的也多半是江湖传闻和市井流言。与老肇搭不上话,胡勇自然只能与秀才那半糙子小子多说几句。十四五的少年,正是喜动不喜静的年纪,且又对江湖和侠客剑士等话题极感兴趣,一来二去,胡勇吃饭时有了个陪聊的,练武时身后就多出个小尾巴。这是他俩友谊的由来,也是毕生情谊的开始。
尽管青龙手是祖辈规定不得外传的家传功夫,特别是练气心法非亲子侄不传。但都说吃人嘴软,拿人手短,从那时候起,胡勇每天早晚练功时,一个形影不离没有名分的小尾巴,早晚跟在身后依葫芦画瓢比比划划时,他也再难开口撵人。
一年多下来,胡勇的眼里能看得到,那少年的拳脚套路,居然有了青龙手分的形似和二三分的神似,暗赞其天生聪明和领悟能力惊人的同时,也不在自己练功时刻意回避他了。
约莫乡下人一袋旱烟的功夫,走完了每天晨练的三趟拳脚,运气吐纳加捶打胸部腹肌几个循环后,天光也大亮了。估计同屋的三个男生和对屋的俩女生都要起床,胡勇抓起地上的军绿背心擦了汗涔涔的身体,转身向男生宿舍走去。
少年见胡勇要走,赶紧停下打了一半的青龙拳,蹑足屏息尾随其后,并悄悄朝他递出一掌。这是青龙手的第五式弓步前伸。
胡勇头也不回,右手向后划个弧,轻巧一捞就抓住了少年出掌的那条胳膊的手肘。
“咦!勇哥刚才这招式是青龙手第十一招吧,怎么看上去又不太象?”
少年并不讶异于胡勇的迅捷身手,而是讶异于其适才那一掌中的变化,不由发出一声低低的惊叹。
跟胡勇学习过一段时期的拳脚后,肇辄经常运用已经能熟练掌控的掌法或腿法偷袭胡勇,但没有一次成功。
“小屁伢,你以为这样就能占到便宜?练个三五年再来吧。”胡勇嘲笑道
“那未必!明年我就可以了。”少年有些不服气
“练这个有屁用!你爸爸不懂武艺,一个人拿的工资比我们全家合起来还多。好好读书,别整天在村里瞎晃悠。”
“我已经初中毕业了。”
“那就继续读高中。别像勇哥我这样没出息,被人瞧不起。”
胡勇说得有些灰心丧气。扔下少年的胳膊肘,转身朝屋里走
“勇哥。。。”
“有啥事?”
“嘻嘻,听村里樊**说,最近又有知青下队。”
胡勇停下脚步,转身看着少年皱了皱眉头。他估计少年是没话找话。
“关你屁事,你就一回乡务农的。”
“与你有关系。”少年嘻嘻地笑着说:“估计想再偷鸡摸狗,就会被更多人监视和检举揭发了。”
“谁有哪胆子?。。。再说,附近十里八乡哪里还有那些玩意。”胡勇摇了摇头转身**走。
看到胡勇对自己的话题不感兴趣,少年眼珠滴溜溜,心中又来一计。
“国庆节要办文艺汇演。听蓝蓝姐说公社知青工作组要派你的节目,让你上台表演武艺,你去不去?”
“小屁伢,那是你蓝蓝姐、红红姐一帮小娘皮,和四眼狗那样的秀才们的差事,我一大老爷们掺合那干啥!”
“昨天樊老旦家小三吹牛,说他家老二武艺了得,还在部队提干了,最近就要回来探亲相对象。勇哥,到时候你与他干上一场,比一比谁行?”
“让樊老二先与你练练,看他能不能搞死你!”
胡勇不屑的撇一撇嘴角,瞪了一眼脸庞清秀的少年,想用恶言吓唬他,但一下就联想到“老二”这个词与胯下之物具有同样的意思,自己脸上却忍不住先绽出一丝微笑。
“有啥屁快放,我要回屋洗洗了。”
“那个抓肘的动作是由青龙手第十一招变化出的吗?我想这个不在你家不传之列吧?”
“。。。”
狡黠的少年想把话头续接到刚才未能展开的话题,但未得胡勇响应。就在他转过身失望地准备离去时,铁钳式的大手,用同样的运掌方式再次在空中抡了一个美妙的圆弧,五根硬似钢筋样的手指掐入他瘦弱肩膀的肌肉内,痛得少年呲牙咧嘴地直哼哼。好在铁钳式的大手只不过稍一接触皮肉就迅速放开了。
“掌式是死的,但施掌的人不能死,挨掌的人同样是活的。。。拳也好,掌也罢,要跟随施掌者和目标的移动、变化而变化。”
少年低头呆呆地思索了一阵,似有所悟地抬起头时,发出那番话语的江湖好汉后人,其迅捷的身影已经闪到了屋内。
03、蓝蓝与红红
都说少年不识愁滋味,在牛棚背后的菜地旁,挑一担井水用瓢浇淋了全身,洗浴一番后的少年肇辄心情大好。
纠缠着胡勇教授武功被拒绝的事情也不是一回两回了,不过他总有办法透着狡黠,逼着江湖好汉的后代漏出几招真功夫,并从中领悟一些他不理解或所需的东西。在武功上他与胡勇天差地别,但论到比较心智上,江湖好汉的后代就与他差了几里地去了,刚才简单的一个交手,就让他又悟出不少的窍门。
刚刚推开牛棚屋的大门准备进屋,一道靓丽的身形和两条莲藕般张开的胳膊,就挡住了他的去路上。
“红红姐早!”
少年嘴里的红红姐是早晨过来帮肇辄爸爸做饭的,所以少年微笑着曲身客气地招呼了她一声。
这年头请安问好( 第五号交响曲 命运 http://www.xlawen.org/kan/18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