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辣文小说 > 重生大玩家 > 重生大玩家 第 60 部分阅读

第 60 部分阅读

    一定要治好他啊,我最疼这个小儿子了。”

    杨永信却不停地大喊:“我说的都是真的!小孩玩游戏不上学,都是因为他们得了精神病,我治好他们,就能赚很多钱!你们放开我!我要赚钱!我要当专家!”

    他原来的同事们都听不下去了,走过去给杨永信来一针。顿时,杨永信就静下来了。

    “他应该是得了妄想型精神分裂症。具体情况,还需要做详细的诊断。但是根据时间来推算,应该还不严重。有治愈的希望。”打针的同事和杨永信的家属们介绍说。

    “不严重就好。要马上治疗么?”老太太完全不懂,紧张地问。

    “确实应该及时治疗,妄想型精神分裂症很容易恶化,最终表现为极度冷血和六亲不认。感觉不到别人的痛苦。会首先对身边的亲人构成严重威胁。国内外不乏有妄想型精神分裂症患者杀妻杀子、杀父杀母的案例。但我们保证,一定会全力治疗他的!”同事说。

    杨永信的家属们全被吓住了,老太太更是打起了哆嗦,“这么严重的病,真能治好么?”

    同事一本正经地道:“如果杨教授真的被检测出妄想型精神分裂症的话。我们可以采用两种治疗方案。一种是保守的服药、打针疗法。另一种则是比较激进的电击疗法,治疗速度更快一些,但也贵了点。”

    “贵不怕……电哪里啊?有效果么?”老太太完全被带着走了。

    同事介绍:“电击疗法就是通过电流,电击病人的大脑,强制调整病人的精神世界。具体的效果,在临床上的表现差异很大,说不定被电个几十次,杨教授就痊愈了。不过就算没有效果,也可以转成保守治疗嘛。”

    老太太看了看杨永信自己撞出来的额头,痛下决心:“那就用电击疗法吧!”

    “行,放心吧!”同事有些为曾经的同事惋惜,决定全力施为,治好杨永信。

    交完了钱,老太太就迷茫了。差点就要瘫倒在地时,突然想起来,儿子是邻居送来的,赶紧去感谢一下。

    以后儿子治好了回家后,说不定又出什么事情,还得靠邻居帮衬下的。

    于是老太太赶紧买了果篮、口服液、维c大礼包什么的,来到杨永信家楼下的网吧,要感谢儿子的救命恩人。

    网吧老板正在和人苦口婆心地解释着什么。看到这位老太太,像是见了救星,赶紧指着对一位带着儿子的妇人说:“你看,她就是杨教授的母亲。是真的,杨教授疯了!我亲眼看见他拿头撞东西,把自己撞晕了!”

    拿带儿子来的妇人来自济。南,儿子天天打游戏,她却束手无策。看过周六下午五点钟的节目后,立刻把杨永信当成了救命稻草。连忙打电话给杨永信的工作单位。那时杨永信还没疯,值班人员告诉她了一个大致地址。这位妇人立刻拽着儿子来临水市找人。

    结果来了以后,杨永信却不在家。就找底下门面的人问。问到网吧老板这里,才打听出来。可答案更加令人难以置信。杨永信被送到医院去了,还得了精神病。

    那妇人根本不信。杨永信在电视上侃侃而谈,条理清晰,阐述电子游戏对青少年的心理扭曲危害,简直字字珠玑。妇人非常认同。

    那样的专家,怎么可能得了精神病?

    正和老板胡搅蛮缠呢,杨永信的母亲来感谢了。正好救了急。

    第二百三十章小游戏的销售量

    “是真的。我儿子疯了,得了……”老太太抹着眼泪,却记不得医生给杨永信下的诊断。

    “是妄想型精神分裂症。”杨永信的哥哥站出来说,自己也不知道这个词的意思。正好旁边有个来上网的,戴着耳机,正看天籁少女唱的《千年食谱颂》。赶紧过去问:“兄弟,能不能帮我查个词?”

    “成。”那人暂停了播放。听了详细经过后,点开网页,上青瓷搜索,查“妄想型精神分裂症”的意思。

    这类名词,搜索结果第一个固定指向青瓷百科。那人点开后站起让开,给他们看。

    老太太不认字,问大儿子:“病严重么?”

    “刚才医生没说错。患病者确实会在脑中出现妄想,然后变得冷血。比如说会出现残害小动物什么的行为。”杨永信的哥哥说。

    妇人也在旁边看,惊得出了一声的鸡皮疙瘩,想到杨永信在电视上说小孩子打游戏是得了精神病,需要治疗……而治疗精神病的办法,可不就是折磨病人么?

    原来,不是自己小孩得了病,是杨永信得了精神病!真是禽。兽啊,觉得折磨小动物没有意思,要折磨小孩子才开心!

    妇人后背全是冷汗,感觉浑身都冷飕飕的。再看看身边的儿子。儿子正盯着另一台屏幕里的游戏画面出神。妇人突然意识到,自己忙于事业,对他的了解太少了。居然听信了一个精神病的胡扯,然后觉得自己儿子得了病。

    “对不起了。”妇人向老板道歉。然后拉着儿子的手走出去。

    妇人心中决意良久,下定决心,蹲下来按着儿子的肩膀,用难得的温柔语气说:“你马上要放寒假了,我也请一个月的假。我们在全国好好玩一玩,好不好?我们先去北方,妈妈一直想在下大雪的时候泡温泉。”

    那小孩连连点头,也是期望不已。

    不止这妇人被杨教授忽悠到了。同样有很多人看了电视后,记下了杨永信的工作单位,然后直接找临水精神卫生中心。要杨永信的联系方式。

    结果令人目瞪口呆。杨永信才是得了精神病的那个。“网瘾说”居然是一个精神病提出来的,毫无疑问,肯定是无稽之谈了。

    那些病急乱投医的家长们,想到自己居然认同了一个精神病提出的理论。都感觉不好意思。只好重新开始找原因。

    其实原因谁都知道。只是以前还有电子游戏做借口。现在不行了。只能去面对真正的问题。

    ……

    鲁省电视台中。各个节目都喜气洋洋,为节节攀高的收视率惊喜不已。好多人都打开了电视机,看那些被救小孩的最新进展。还有其他一些匪夷所思的好人好事。

    只有一个节目组愁云惨淡。就是请了杨永信的那个辩论节目。台领导知道杨永信得了精神病后,直接把编导叫了过去,劈头盖脸就是一通训斥。

    编导也委屈的啊。那节目就是因这台领导的要求,才临时做起来的。专家也不好找,正好在网上看到了杨永信发的帖子,觉得有点硬实力。找来以后,发现杨永信说话挺有条理,也很合作,哪里看得出来,居然是个精神病啊!

    “你看看收视率,那么多观众都看到了,你请了个精神病到电视上做专家!你让我们电视台的脸往哪里放!”台领导大骂,其实也在给自己撇清干系。这次实在闹了个乌龙,他今天早上也接到了电话,原本打招呼让做电子游戏负面报道的领导,其实也是会错了上层的意思,让电视台赶紧撇清。

    编导被扣了一脑袋黑锅,都快哭了,事是你让干的,时间那么仓促,总会有漏洞的。现在怎么能全推在我身上?

    反正之前让编导的得意洋洋的漂亮收视率,现在已经成了一个耻辱了。

    ……

    由于前两天的新闻实在太惊人了。今天人们上班后,若是有条件的,都会下载游戏盒,忍着繁琐的手续然后注册,看看唯一能免费试玩的小游戏究竟是什么样子。

    游戏盒打开后,首先能看到倡议书。

    仔细读了一遍后,人们都觉得蛮空洞的,这种文章,谁一天都能写出个十几份来。肯定不是主要原因。

    那就是小游戏了。焦裕禄?董翠瑞?人们回想起过去看的那些让人热血沸腾的电影。难道小游戏其实就是游戏版《离开雷锋的日子》?

    结果点开来了,人们都大失所望。就是用鼠标盖塔玩,看弓箭射怪物。青瓷科技是怎么用这种东西,激励人们的?

    根本想不通。不过话说回来,小游戏还是挺有趣的。这画面不知为什么有点抓人,也很令人放松。但远远还达不到“精神鸦。片”的地步。

    甚至有不少人就此成为了小游戏的玩家。

    王不负做小游戏的目地,正是扩大现在成年玩家的数量。

    在王不负的设想中,小游戏目标玩家群出身于七十年代。当他们小的时候,收音机都是奢侈品。什么小霸王,红白机,全没赶上趟。学生时代没有玩游戏的氛围,长大工作以后,成天累得要死。就算想玩游戏,也没有玩游戏的力气。

    70后的不参与,其实是中国游戏产业最严重的短板。一系列中国游戏产业的悲剧,都是由此而生。

    正是因为少了一代玩家的支持,导致现在电子游戏的玩家,绝大多数都是未成年人和在校学生。游戏制作者们不管做的多好,做得再有良心,玩家们的岁数还是那个样。大多都是从小开始玩游戏的80后们。于是,不管什么样的游戏,都是“毒害小孩子”。

    全是十几岁、二十出头的人在打游戏。这让社会怎么想?怎么看?国家出台各种限制政策,民间各种反对声浪,也就不足为奇了。

    到了2014年时,游戏玩家从60后到00后,遍布各种年龄层。看起来就健康多了,至于游戏的质量反到不在乎。

    王不负知道有一家代理韩国网游、走上神坛的游戏公司,也是因为玩家群体过多集中在80后上、游戏地点过多集中在网吧,导致承受了巨大的舆论和政治压力。

    那家公司从01年起家,每年翻着倍地增长。埋头做游戏做到05年,光靠网络游戏,每天就能赚一百万人民币,现金流比王不负如今的广告联盟还厉害。

    但由于四年时间对社会影响的置之不理,矛盾已经累积得非常剧烈了。那公司从老板到员工,无时无刻不感觉大难临头,说不定什么时候公司就因为一张纸而倒掉。

    其创始人因此寻求转型,孤注一掷地决定从pc端转向电视机。绕开网吧的同时,也能把更多年龄层的用户纳入其中。

    可惜,因为仓促上马、积累的技术不够、对政策的乐观估计,导致计划全面失败,使那个公司白白蒸发了十亿美元,并且浪费了两年的行业布局时间。从此再无登顶希望。

    王不负要做游戏,和那家公司面对的是一样的情况。王不负也和那家公司的创始人一样,清楚现在的问题症结点。

    但王不负可不会那么自我膨胀,自持家财万贯,直接抛弃“不被人待见”的网吧,把游戏终端转向家庭电视,然后一口气想把7岁到70岁的人全咬进嘴里。

    他要循序渐进。在不放弃网吧的时候,增加游戏平台数量,也就是用只有十几mb的小游戏,打入办公电脑中。并用这款游戏吸纳七零后、现在二十岁到三十岁的人群。

    等到以后硬件起来了,王不负还会再给六零后、五零后提供相应的服务。

    逐渐稀释未成年、学生玩家的比例,最终彻底站稳脚跟。

    与此同时,慈善业务群也是必须要做的事情,安抚其他年龄层的人。

    王不负从始至终都很清醒。希望煞费苦心制作的《绝色江山:前传》,能把70后这个群体,通过简单易上手的小游戏,拉进他的体系中。

    何况王不负也见识过他们的消费潜力。《狂潮》在劳动节黄金周发布,由于70后们和80后们一样放了假,所以《狂潮》在一周之内的销量堪称神奇。《我的抗日》在国庆黄金周发布,同样大卖。

    可以说。如果游戏盒首发三款游戏,只能从中选其一,王不负不会选择《反恐精英》和《傲世三国》,而是小游戏。

    果然如他所愿。小游戏从八点开始,不管是购买量,还是创建量,都在节节攀升。

    70后中,也有青瓷科技的铁粉,早就注册好了账号,买好了游戏币。

    没有游戏币的玩家也可以试玩,同样创建一个虚拟的小世界。数据保存三天,之后如果没有购买,就会从云端删除。

    到了中午,小游戏玩家的数量已经超过了五百万。再到下午,突破了七百万。

    这其中,只创建、未购买的有两百万。这两百万人其实对小游戏的兴致不是很高。要否则就会提前准备好游戏币了。

    要不是看了新闻,他们就算有条件也不见得会玩,可前两天电视上连篇累牍地轰炸之下,人们不禁对青瓷科技的游戏产生好奇之心。这才会进入游戏看一看。

    第二百三十一章《我的抗日》第二章的剧情

    在办公室里,一个人要做点什么,别人都能看到。有严格禁止下载游戏盒的公司,也有宽松的公司。小游戏总有能流行开来的土壤。

    王不负对这个数字非常满意。这说明有很多原本不玩游戏的人加入了进来。

    就算最终没有选择购买,也能改变一些对电子游戏的偏见。

    下午的时候,王不负去接夏瓷。就看到夏瓷和罗彩球肩并肩地走出来时,同学都向罗彩球投去崇拜的目光。

    罗彩球看起来也没有之前那么消沉了,开朗许多。大概昨晚一首歌,让她重新获得了人气吧。

    夏瓷看到王不负,立刻就感觉到守护灵浑身轻松,显然是在招募义军的时候,获得了很大的进展。这是应该的,守护灵去年那么艰苦,就该打个大胜仗才好。

    夏瓷自己也有东西要炫耀呢,说道:“我的语文考了全班第二!”

    “第一是谁……你考的真不错!”王不负下意识就把一个笨问题问出口了,结果话出口才反应过来,这样问完全无视了夏瓷的努力,不应该。所以赶紧夸奖。

    夏瓷扁扁嘴,心情有些低落。

    “第一名是我啊!她只差三分就和我一样了。”罗彩球在旁边很得意地说。

    “……你们都很不错。”王不负赶紧蒙混过去。

    夏瓷等坐进车里,就不难过了,抱着王不负的胳膊说:“我们去买书好不好?今天老师发了寒假作业,要写看书以后的观后感。”

    “行啊。彩球。我们一起去。”王不负说道。

    “嗯。”罗彩球为王不负能想起她而欣喜。

    今天的天桥上,再没有了乞讨的小孩子。街正中的伟人像,看起来也显得高大了很多。带着两个小女孩来到博众书店,一进门就能看到风花出版社的一个小专柜。《我的抗日》第二章赫然在列。

    “你们去买书吧,我在这里看看。你们挑好书以后来找我,找不到就打我电话。”王不负说道。书店里就不怕有坏人了,让她们自己去挑。

    两个女孩儿过去挑书了。王不负拿起一本《我的抗日》,靠着墙坐着,翻着书页。在王不负的旁边,坐了一排年轻人。全是在看《我的抗日》的。还有一人站起来,拿着书去交钱了。

    王不负早就看过这书的手稿。但是,就算知道小说的内容,他还是想再读一遍。关键是。轲编剧和孟老师两者配合。实在太相得益彰了。轲编剧对于作品的结构控制得绝对炉火纯青。而孟老师的文字也是简练精准,完美地将题材发挥到了最完美的程度。

    《我的抗日》第二章的背景,转移到了抗日时期的正面战场上。第一章的精神内核就不再适用了。王不负和轲编剧讨论过后。决定使用新的精神内核。

    “是什么让国家失去半壁江山?又是什么在仅剩半壁江山的情况下,依旧守住了国家?”

    这个问题,不是没有人发现。道理也很简单,谁都明白的事情。

    但要发挥好,就需要杰出的平衡技巧。把两个问题的答案放在天平的两边。

    在王不负的记忆里,好像只有少数作品,能做到完美发挥。比如说《我的团长我的团》。就通过一个炮灰团所经历的战斗,让人得以一窥当年。

    王不负并没有把《我的团长我的团》的剧情告诉轲编剧。只是在轲编剧写剧本时候,王不负用那部作品进行对照。要求轲编剧作出比那部电视剧差不多、甚至更杰出的剧情。

    最终,轲编剧决定了故事发生的背景。

    《我的抗日》第二章发生在1944年的六月开始、八月结束的衡阳保卫战。

    这场战斗的详情少有人知。国家也不怎么宣传。因为谁都不知道怎么宣传。

    衡阳保卫战是一场败仗,以第十军无条件向日军投降结束。此战之后,豫湘桂会战彻底走上溃败。

    可与此同时。衡阳保卫战又是整个中国战场上,交换比最为漂亮、最为惨烈的一仗。负责守城的不满编第十军只有一万七千人,要阻挡的日军却有十万人。最后第十军打的只剩下两千余人。而日军则付出了两万余人死伤的惨重代价。

    当王不负听到这场战斗的背景时,心中就咯噔一下子。再看了轲编剧收集的一些资料后,不仅叹然。

    衡阳之战前,第十军全军上下,都认为只要守十天就能等来增援,结果一直打了四十七天直到弹尽粮绝,也没有等来一个援军。但于此同时,第十军却又能以绝对劣势的兵力,阻挡十万日军四十七天,并且造成了那么漂亮的杀伤。

    轲编剧也为能不受限制地创作这样的剧本而激动。除了查阅史料,还专门走访了大量参与过豫湘桂会战的老兵。了解当初的历史情境,对证史料。

    衡阳保卫战中,日军施行了三次总攻击,正好符合轲编剧死扣一波三折的工整技法。

    第二章的剧情发生在第一章结束后好几年。主角从关外流浪回来后,被国。军拉了壮丁。因为枪法卓绝,成为了军官的警卫。在第二章开始时,他就成了190师568团团长的警卫兵。亲自经历了四十七天的衡阳保卫战。

    抵挡第一次总攻击时,第十军在南城外的连绵丘陵中设立防线,赢得大胜。全军欢庆鼓舞,日军丢盔弃甲,援军马上就到。官兵上下深信,豫湘桂会战一路溃败势头,就在衡阳为止!甚至等大军赶到时,将从衡阳展开反攻。

    但是,他们没有等来援军。而日军在休整之后,发动了更加凶猛的攻势。激战之后,城外防线终于被突破了。剩余守军退回城区据守。付出惨重伤亡,才挡住了第二次总攻击。

    说好守十天就会来的援军迟迟不到。随着时间推移,二十天、二十一天,大家心里都明白,可能援兵是不会再来了。

    一群哀兵,面对日军第三次总攻,已经完全绝望了,抱着杀一个赚一个的念头,让日军每前行一步,都要付出血的代价。

    历史上,只有一万七千人的第十军,却杀伤了两万余日军。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只用想象就能感其中的峥嵘面貌。

    在王不负旁边,有个女孩子,捧着书捂着嘴哭起来了。王不负知道,她应该看到了后面那一幕。当时他看到的时候,也被震撼得无以复加。《我的抗日》第二章,就是因为有了这个连贯始终的情节,而变得无比丰满。

    这个情节来自主角所保卫的568团团长,余延龄。余延龄可以看成当时中国战场上任何一个热血军人的悲剧缩影。

    568团参与过第三次长沙会战,取得了大胜。但接着却在常德会战中遭遇败绩。之后568团被安排在衡阳休整,余延龄渴望能再与日军交手雪耻。

    当日军逼近衡阳城下时,余延龄非常兴奋。带着主角去巡查各地防线。在检查耒水防线时,遭遇到日军的前锋部队。面对日军要求568团投降,余延龄用嗤笑的口气说:“我不投降!”

    之后,日军从衡阳南部发动攻击。568团也被调往了那里。

    两个师团、五万日军发动总攻,568团的防守阵地岌岌可危,再次面对日军的喊话,余延龄仍是一句:“我不投降。”

    打退了第一次的总攻。日军休整之后,增兵到十万,接着又发动了更加凶残的第二次总攻击。好几个阵地被接二连三地突破,568团被包围住了。这个时候,余延龄对手下士兵说:“我不投降,我们突围!”

    成功突围后,回到衡阳市里,还有更加惨烈的巷战等着要打。

    第十军的军长确定再无胜算后,又和日军谈判失败的情况下,宣布所属部队无条件投降。

    此时,568团已经完全打散了。主角和余延龄身边,只有五六人还在坚持抵抗。余延龄接到军长的命令后,说了最后一次:“我不投降。”

    但就算如此,余延龄也对这场战斗绝望了。拔枪自尽。

    主角感受到了余延龄的信念,决定自己也不投降。悄悄潜出城外。第二章就此结束。给第三章的剧情留下发展空间。

    王不负当初看到剧本的时候,一口气从头读到了尾。好几次都被里面大时代的情怀所感染,湿了眼眶。连他也如此,何况现在的读者们了。

    小说版《我的抗日》第二章大卖,确实是毫无疑问的事情。

    旁边一名男性读者看到一半,合上书本,拿着去付钱。他的眼睛有些红,大概是怕自己在在这里哭,让人看到丢人,买回家再开始看。

    这篇小说的内容非常震撼人心。从开始时士气高涨,奋勇杀敌,一直打到绝望。明明是耻辱的结局,读者们却只感觉到了悲哀。

    若是将这一仗拿到大背景下看,就更显得悲情。衡阳城被占领后,日军双路齐开,最终打通了所谓的“大陆交通线”,在全世界的反法西斯战场上,所有国家都在节节胜利,只有中国却又遭受了一次惨败。

    小说版第二章已经发售了有两个多星期了。到现在为止,青瓷百科上“豫湘桂会战”词条的浏览量,已经超过了五百万次。在这一词条中,轲编剧把自己整理的史料都放了上去。

    第二百三十二章过场剧情

    当读者们看到小说之外更广扩的前因后果,也就明白了。这四十七天的战斗、一场战略惨败中的一次败仗,却是八年抗战中正面战场的一次典型缩影。

    王不负和旁边好几个陌生的大学生摸样的读者坐在一起,翻着小说。小说版和游戏完全不同,无法通过操作去影响故事。不管怎么读,文字都在那里,令人感觉无力。

    此时有一位打扮时髦的女孩子走过来,问她男友道:“都说这书好看,真好看么?”

    “唉。”她男友合上书,叹道:“现在才来看这本书,我真后悔。”

    “是你说第二章写了场败仗,不想看的。”女孩也拿起一本,边翻边说。

    “我以前就知道豫湘桂,本来以为青瓷科技给那场溃败洗白呢,没想到里面的内容是这样的。要不是你来,我都沉静在书里面了。这样的小说,居然是一家游戏公司写出来的。”女孩的男友叹道。

    “听说游戏春节就要出来了,你到时候玩,我在旁边看。”女孩说道。对这女孩来说,交了个男友也有这方面的用处。

    “到时候玩玩看吧。”她男友说道。她男友其实不怎么打游戏的。《我的抗日》第一章也就国庆时打了两遍通关而已。对游戏没有瘾头。

    可看了小说,立刻就想玩游戏了。孟老师的功力深厚,用文字织出栩栩如生的景象,让人看了以后身临其境。心中就有了一口气憋着。小说中的主角只是常人,不能减缓时间,不能百步穿杨,也不能打出击杀特效。而游戏中可以啊。

    虽然读者知道,游戏里面的剧情最后会和小说一样,衡阳失守、第十军投降、团长自杀、主角逃走。但他们还是想参与其中,就算不能改变最后的结果,杀杀小鬼子也好嘛!

    王不负出小说的目地就是为了助长游戏的销量。现在小说非常受欢迎,除了质量不错,也有渠道的原因。

    风花出版社的之前的主要合作伙伴是博众书店。网点不多。而新华书店就不一样了。基本上遍布全国。像在南江,只有一家博众书店,新华书店却有五家。

    在卖第一章的时候,新华书店是等到看到销量后才开始大量进货的。等到第二章准备发售前。新华书店就专门派来人。和风花出版社洽谈全国铺货的事情。并且在上架的时候,从始至终都摆在最显眼的地方。

    轲编剧和孟老师因为这部小说,都赚了不少钱。风花出版社一举超越百鸣出版社。成为省内最大的出版社。有此助力,在春节时即将推出游戏,也肯定能够大卖。

    “我们选好啦。”罗彩球和夏瓷都抱着两本书过来了。都是中外名著,《战争与和平》什么的。

    王不负把小说放回书架上,笑道:“走,买单去。”

    ……

    从元旦开始,各地学校陆续放起寒假了。于是游戏盒的在线量节节攀升。

    数字非常的一目了然。在元旦前,周一到周五的顶峰在线率是晚上八点钟,平均为300万。这是《反恐精英》、《傲世三国》、《绝色江山:前传》三款游戏加在一起的数据。

    现在每天的峰值在线的时间移到了下午三点钟。达到了五百万。这些多出来的人从哪里来的,王不负不用做调查也知道。

    这么多青少年进入游戏,社会却没有因此而产生什么反应。报纸、电视台都没有人去做小孩打游戏的报道了。好像杨永信根本就从未跳出来一样。

    其实杨永信只是激动而已,还谈不上疯。被电了几下后,彻底崩溃了,成天到晚就在那里哭,然后向人保证他真的能通过治小孩赚大钱。不疯也被人看成疯子了。

    除此之外,王不负在元旦前做的一系列举动,也都给社会带来了耳目一新的东西。人们渐渐明白了,电脑游戏是时代发展的新娱乐,不过如此。和技术发展先后出现的电影、电视一样,没什么特别的。

    没有听到反对声,王不负把提起来的心放回到了肚子里,很是惊喜。

    不用被社会环境掣肘,王不负就可以去做游戏了。正好,周毅也做好了《我的抗日》第二章。

    王不负先装到自己的电脑上,进入游戏,选择困难难度,进行试玩。

    先是一段开头动画。表示主角从关外流落到中原后的过程。从迷茫地被拉壮丁,到被某一团长赏识带在身边做警卫兵。然后团长战死,主角成为568团余延龄的警卫……四年的战争之路,让主角的容貌越来越沧桑,年纪虽然还是青年,看上去却是三十多岁的人了。

    王不负感觉这段动画的效果不错。这开头动画用的不是游戏内的建模。是用专业动画软件做的,感觉非常漂亮,只是体积有些大。就因为这段开头动画,游戏体积增加了一百多mb。

    进入游戏后,还是不可操作。开始时就是过场剧情。主角和团长坐着美制军用吉普车,去视察耒水河边的阵地。

    王不负抱着胳膊,听着主角和团长的对话。

    主角拿出一个小本子,画了一个横杠。

    团长奇了,问那是什么。

    主角把小本子翻到第一页,只见上面密密麻麻全是“正”字。主角如实回答:“我被拉了壮丁后,就开始记录了。最上面的是我第一次加入的连。有十一个正字,就是说我加入后无五十五天,那个连就完了。我每被编到一个新地方,都会重新开始记录。”

    “哦。你加入多少个了?”团长奇了。

    主角于是开始数。

    团长笑了,不等主角数完就问:“最长撑了多久?最短的呢?”

    主角不用查小本子,立刻回答:“最短的三天。最长的五个月。”

    团长看着湖。南的山水风光,意气风发道:“我觉得,568团不会再被打败了。现在太平洋战争打的如火如荼,日本注定败局。等我们守住了衡阳,就在这里开始反攻!争取我们一口气,打到抗日胜利!”

    王不负靠在椅背上看剧情。这段剧情放在这里的意义,就是展示团长的坚定信念。团长从满怀胜利之情,再到一步步地绝望,也是剧情的副线之一。

    但看到这里,作为游戏来讲,王不负感觉不对,按下了“esc”。剧情没有跳过,而是暂停了。

    他看了看钟,过场剧情已经过去两分钟了。

    游戏的主线剧情肯定是要在一开始交代。要么对话,要么文字,信息总是要有一个载体呈现出来,并且需要玩家花时间去接受。

    过场剧情到目前为止,确实给玩家提供了不少信息量,但这是玩家需要的么?

    肯定有玩家进入游戏,想看精心安排的剧情。但也有很多玩家,进入游戏就是想体验抗战烽火的。

    对于求爽快的玩家来说,游戏开始前的对话并不吸引人。特别是为了追求真实,人物说话慢条斯理,更是令人心焦难耐。

    比如说《星际》开场前的那些对话,每次以为听完了,结果又冒出“铛铛”一声,新人物加入对话了。简直会让人想死。像王不负当年根本没耐心去听,直接跳所有对话。这也导致战役玩了一遍,游戏讲的什么一概不知。

    很多游戏公司也意识到,会有不耐烦的玩家跳过剧情内容。这对于建立游戏的品牌不利。

    如果玩家一直跳过剧情,就无法了解游戏的世界观。打通关后,很快就会把游戏给忘了。再看到续集的时候,也无法产生有效联想。

    所以很多公司都把游戏的剧情过场设为不可跳过,强制玩家观看。内容是表达到了,但玩家也会感觉不爽。

    其中做得最令人发指的,就是《上古卷轴5》。开头那丧心病狂的一段剧情,主角坐着囚车,听人嘚吧嘚吧的。然后选名字捏脸,再不可操作地推上砍头台。等到最终玩家可以操作了,都快过去五分钟了。

    虽说b社这样做了之后,一下子就让玩家了解了游戏的世界观。把邪龙出现,和天际内战两个最主要的设定都塞给了玩家。从信息传递这个层面上来讲,做得非常好。

    但像王不负这样的玩家,就感觉b社的潜台词就是:“我是你爹,你得好好听我说。不准分心。”

    当然了,只要游戏质量足够好,就算b社这样搞了,王不负还是得捏着鼻子忍下来,等到剧情结束后,去操作光屁股的猫耳少女满地图跑。

    在五月份开始做《我的抗日》的时候,王不负也是这样搞的。第一章的剧情也很长。只是王不负尽量将缩短不可操作的时间,在中间插入需要玩家操作瞄准的过场。即使如此,长时间的过场剧情也比比皆是。

    那时的玩家们什么都没见过。等于饿得快死的人,不管王不负往他们嘴里塞什么,他们都觉得好吃。不过现在不行了。有过《反恐精英》在前,玩家们体验过一进入就能立刻操作的游戏,不见得人人都能忍受漫长的看剧情时间。

    而周毅在制作《我的抗日》第二章时,并未意识玩家的成长。还在用去年五月份的想法去做游戏。这样不行。

    ps:废了好几章稿子,存稿都没了。最近都只能两更了……等下周三或者周四的时候,看看能不能恢复三更。

    第二百三十三章用小动作促进信息传递

    玩家肯定没有王不负这样的理解。但就算说不出来,感觉还会存在。“不如第一章那么好玩了”、“感觉不太刺激”等等。因为过场剧情确实违背了他们对于游戏的期待,或多或少地感觉到焦躁的情绪。

    王不负意识到了问题,想着解决办法。

    在轲编剧的把控下,剧情非常完美,通过小说销售量就能知道。随意删减反而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能随意跳过剧情也不行。《我的抗日》毕竟是有着完整剧情的游戏。必须要做到有效的信息传递,才能让人们沉浸其中。当玩家体验玩了第二章的故事后,自然而然就会对第三章的大结局感兴趣。

    他喊来周毅,把担忧的东西说了出来。

    周毅有些愣神。游戏做好以后,除了给王不负,内部试玩也在同时开始。孙一峰在玩的时候,也说感觉不如第一章那么惊艳。

    当时周毅还不服气,心说第一章是你玩的第一款正儿八经的抗日射击游戏,当然惊艳了。第二章基于第一章做起来的,感觉肯定不如初见。

    孙一峰不服气,但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没想到王不负直接就点破了。原来是孙一峰玩过了《反恐精英》后,对于射击游戏的心理要求提高了。还在用去年五月份思维做的《我的抗日》第二章,就会让玩家感觉别扭。

    周毅有些明白了。现在有不少小说改编成的电影,人们在看电影的时候。能坐得住一个多小时。但不代表他们进入游戏时也有耐心看个几分钟。

    因为去看电影,期待的就是“看”。而玩游戏,玩家们不再仅仅满足于固定的视觉。他们期待按下键盘、点下鼠标,然后看到主角而如他们所愿般地行动起来。

    周毅理解了问题。可怎么解决?

    难道删减剧情比例?不行,轲编剧的剧情谁都拍案叫绝,删减是削足适履。

    或者玩家可以选择跳过剧情,直接开始战斗?那么游戏就撕裂开来了,在玩家心中就是一块块碎片。再值钱的画作,只要撕碎成碎片,肯定一文不值。

    “大神。你有什么好方法么?”周毅想了半天没想通。只得请教。

    王不负早已想好了,说道:“你看这开场剧情,不是有三个人么。削减一个,让主角当司机。载着团长去任务点。让玩家开这辆吉普车。这样。玩家有了操作。不觉得无聊,同时也能分心接受我们提供的信息。获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可……赛车游戏那么复杂,能实现么?”周毅愕然问。国外赛车游戏开发时间都是以年计算的。就为了两分钟的过场专门研发驾驶模式。太奢侈了吧?

    王不负笑了:“我们用小聪明来实现。这不是赛车游戏,不需要设计复杂的细节。连加速和减速都不需要有,只要控制左右就行了。碰撞系统也可以不做。只要偏离车道,就自动刹车。”

    周毅有些傻。但也觉得能行。在《我的抗日》里开车,肯定无法做到《极品飞车》那样的速度感。但本身也不要求玩家在这抗日游戏里飙车啊!

    在开场的时候,玩家悠悠闲闲地开着吉普车,他们的操作可以影响到游戏中的人物,虽然体验肯定不如战斗时那么刺激,但比起抱着胳膊干看,更能满足他们对于游戏这一娱乐类型的期待。

    同时因为开车不费事,不需要全神贯注,他们还有很多的空余精神,去接受剧情信息。不仅不会分心,反而因为要时刻调整吉普车的方向,所以更加集中,对信息的接受度也更好一些。

    “我明白了!”周毅连连拍腿,说道:“后面的过场剧情也可以这样,让玩家操作着主角做一些无足轻重的小动作,同时把剧情展示给他们看!”

    “也不用全部改成那样。除了开头增加一个驾驶玩法,后面的改动你都和轲编剧商量一下,信息的有效传达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增加的小动作会让玩家分心,无法接受剧情。那干脆不要加,就让玩家干看。”王不负说道。

    他怕周毅把握不好其中的平衡,导致玩家们的注意力都放在操作上,不能有效接受剧情了。就好像在看电视剧的时候剪指甲,就很容易跟不上电视的剧情走向。同样的,玩家专心致志地操作游戏时,也不会注意旁边npc在说什么。

    周毅也明白了:“我明白的。这些小操作不设置奖励,操作很轻松。是这样的吧?”

    “对。每种小操作最好不要重复。”王不负点头说。

    周毅立刻就想到了:“我想到一个。在主角回到衡阳城区的时候,有一个场景中会出现文职人员磨炮弹。可以让玩家操作着主角也磨一个。”

    周毅说的例子王不负知道。发生在剧情到中后期,南面防线失守,568团撤回城区重新防守时打空了迫击炮弹,团长派主角去师部去要。

    战况那么危机。可师部只给了六发。主角问原因,才知道,原来合适口径的迫击炮弹早就打光了。缴获的日军炮弹口径恰好比炮口大了一圈,于是就让文职人员用石头磨日制炮弹,磨掉那一圈。

    主角这才明白,原来他拿到的六枚炮弹,是五个文职人员今天才刚磨出来的。

    这一事例听上去不可思议,但却真的在历史上发生了。

    本来是让玩家干看着的剧情,按着周毅的想法修改后。就是主角拿到了五枚磨好的炮弹。还有一枚差点就要磨好的,文职人员让主角拿去试口径,在玩家的操作下,主角发现塞不进炮口。于是在文职人员的指点下,由主角去磨掉最后一个小角。

    操作的机制其实很简单。就是只有玩家按动某个按键后,才会开始播放设定好的动作。比如说玩家按一下空格键,游戏里的人物磨两下炮弹。真正结束这个游戏,得玩家最少按二十下空格,并且听完npc的话才行。

    于是玩家操作了主角磨炮弹,同时听npc讲述前因后果。因为有了玩家的一分力,最终六枚炮弹也显得( 重生大玩家 http://www.xlawen.org/kan/1926/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