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 部分阅读
此子府第中将养,一耽六载,其间余见此子禀赋奇佳、聪慧过人,颇是喜爱,又感其救命恩德,遂收录门墙,一身艺业倾囊相授。白驹过隙,六载渐苒,余与爱徒惜别,重返中原,为武林正道兴利捍患,名声渐著,如是者有年。一日爱徒忽携眷属来投,鳃鳃过虑,述说遭遇,盖其宗族突生变故,以至难容其身,余怜其惨怛,将其眷属安顿于自家中,又改其名姓,偕同闯荡江湖,其身份亦不足为外人道,尔后观其德才兼备,人品上佳,遂将先业名位授之而嗣,余则退隐江湖,游历四方。
第二十章 幽洞遗刻(下)
“岂知此子居心叵测,竟欲陷中原武林于不利之境。余洞其意图,约其至此间山中,质问责难,此獠假意知惭悔过,实则丧心病狂,倒行逆施,已存加害之意,趁余不备,突而难,击余落崖,其本性毕露无遗耳!幸崖不甚高,一时未殁,强拖残躯至此洞中……”读到此处,郝汉立刻明白了那具骸骨为何有多处骨折断裂,原来是从山崖上坠下,落此下场,他继续往下看:“但余自知命不久矣,弥留之际,遗兹绝笔。呜呼!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余引狼入室,贻祻中原,嗟悔无及。余当年性命活之于此獠,其欲索回,余亦无怨处,但若听凭此獠存活于世,必于中原将引无端祸患,岌岌乎殆哉。余遂将神功口诀刻于此壁,盼有缘人习成,以为诛锄此獠,为中原武林除却一害。将亡人顿拜言。”
郝汉读到“神功口诀”四个字时,精神为之一振,待往下看去,见左面隔了约莫两行之距刻着:“龙之为物,其踪无定,不见凡土,时而扶摇九霄,登凌万仞,时而夭矫沧海,破翔寰宇。一静一动,可驱九天之变,故而万物仰止其尊。其涎名为漦,乃周身精气所化,其质可生炽焰,故而吞吐烈息;亦可津凝霜露,故而兴云降雨。人之真气,亦可化为神龙之漦,潜运流转,驱牵万物。欲引内息为龙漦精气,须周身经脉畅通无壅,五感通达。修任、督、冲三脉,箕踞而坐,悠游而无所拘,顷,五藏气升,汇一元精气,一元三岐,三才演化,复返五行。再行足太阴脾经,先滞中焦之枢一炷香,上承下达,是谓中势之妙也。此妙尽取,上行腹哀、食窦、天溪、胸乡、周荣、大包,下行大横、腹结、府舍、冲门……”
他读了开头这几句,虽觉艰涩费解,但一看便知,这定是上文所说的神功口诀了,他接下去草阅一遍,见下面所刻皆是武功口诀,除此再无余字,不由地大是费解,心道:“瞧上文的意思,似乎是说这位刻字的前辈在番邦收了个弟子,后来那弟子家中出了些变故,所以带着眷属来投奔于他,不想那弟子存心不良,想要为害中原武林,被这位前辈觉,一通责问训斥之后,那弟子假意悔过,却趁这位前辈松懈之时,将他打下山崖,杀人灭口,可这位前辈坠崖并未摔死,爬到这山洞之中……是了,想是这位前辈想要瞧一瞧山洞另一侧是否有出路,可是重伤难支,还没爬出去,便自知命不久矣,故而在此刻下这么一段绝笔,可奇却奇在这位前辈光说让看到这段遗刻的人帮忙除去那个欺师灭祖的逆徒,却没有写上那逆徒姓甚名谁,而且文中除了说这个逆徒是个番邦贵族之外,再无其他提及,若是连这个逆徒的身份都不知晓,让人如何给他报仇?哪怕这位前辈把自己的名字写上也好,那么看到这遗刻之人,也可到江湖上打听这位前辈的身份,进而寻找他的弟子,可是这位前辈偏生将署名写成‘将亡人’,当真莫名其妙。”他心中惦记着神功口诀,于此节也不暇细想,又迳去瞧那口诀,参详其中奥妙。
他将口诀仔细看完一遍,只觉头大如斗,懵懵懂懂地明白了十之一二。虽是如此,他却能瞧出这武功非比寻常,且其中有许多道理似乎与夺化培炁诀颇有相通之处。于是又一字一句地嚼读一遍,这一回揣摩下来,更觉高深无比,可其中精奥之处,却仍是十分费解,当下心中又喜又急,喜的是自己机缘何等之幸,竟遇到了这等世所罕见的上乘武功;急的是这等神功近在眼前,却参悟不透,百思难得其解,委实让人心肝煎熬。他一副抓耳挠腮的猴急模样,浑然忘了眼下处境。
忽然之间,他手中火把出一声噼啪脆响,火光陡然间暗下来许多,他这才从忘乎所以之态中脱出,颓然想道:“我这般愚笨,恐怕火把熄灭了,我也没法参透其中关窍。”其实他生性聪慧,只是抵触读书,一看到这些晦涩的措辞语句便头大如斗,能全篇读完已是强自忍耐,万分难得了,又谈何领悟理会?他虽学得些上乘武功,但于武学之道的涉猎却是不够宽广,所知武理武旨甚是有限,参详又不得其法,自然难窥门径。
郝汉望着火把了会呆,又想:“既然一时看不懂,不如抄录下来,日后再慢慢参详。”于是将火把插在一处石缝,一时也寻不到可供书写之物,便从身上撕下小半幅衣裾,咬破手指,以布做纸,以血做墨。刚要落指,忽地心中一个转念:“不可!我既没法知道这位刻字前辈的弟子是谁,自然没法替他报仇。我若练了他的武功,却不给他报仇,岂不成了一个无信无义之人?我郝汉品性再不济,却也不能去占一个死去之人的便宜。”可神功在前,哪有不动心之理?抄还是不抄?他心中一时天人交战,摇摆不定。
忽然之间,他又一转念:“我若练成了这武功,将武功演示给武林中的人看,自有人能从这武功的套路中瞧出武功的来历,到时不就可以查出这位前辈的身份了吗?嗯,想必这位前辈也是这般想法。啊!是了,是了,他定是认为指名道姓反而不妥,万一看到这段字迹的是个年少气盛的冒失之人,见这位前辈的弟子欺师灭祖,激愤之下,尚未练就武功,就径去寻那弟子报仇,一旦不敌,反而白搭一条命。他只叙说事情始末,而不写名字,想必是想让看到这段字迹之人先练成武功,一旦练成了,到江湖上使将出来,便会有人识出,届时旁人起疑,这位前辈的弟子所犯的恶行自会被揭破,这位前辈若是存了这层顾虑,自然不能指名道姓。嗯,又或许是这前辈还顾念着师徒情分,心中还有宽宥他那弟子的念头,是以不揭穿姓名,希望那弟子能够悔过,不做出危害中原武林之事。如此说来,这位前辈在镌刻这段绝笔之时,也是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他想通了此节,登时欢天喜地,又想:“我将它誊抄下来,日后若是练成,便设法寻得这位前辈的弟子,暗中观察他的行止人品,倘若他真如这石刻上所说,居心不良,图谋不轨,我便揭露他的罪行。万一我资质不够,练不成此功,也可将它转授给其他能够相托之人,总好过让这绝世神功埋没于此。”于是不做多想,开始誊写。
这武功口诀约莫有两千来字,郝汉将那块布正反两面写得密密麻麻,蘸去了不少血液,总算全部誊完。他照着石刻核对一遍,确认无误后,将布吹干,折了几折,揣入怀中,贴肉藏好。又想:“却不知这武功的名字叫什么?是了,这位前辈既然不想让看到这遗刻之人马上知道他的身份,自然不能将武功的名字写出来。”
他以剩下半幅外衣做包袱,将那堆骸骨拾殓裹好,负在背上,拔起火把,继续朝洞那边走去。走了不到一炷香的工夫,只见前方隐约有光亮透来,他心中一喜,加快步子,没走一会,便见看到了洞口,迫不及待地走了出去。
他在这幽暗杳冥的山洞之中耽得久了,陡然出来,只觉眼前一亮,强光刺目,一时竟睁不开眼来,隔了片刻,才渐渐缓过。打眼望去,只见面前又是一处山谷,只不过环绕在周的群山十分低矮,高的顶多三十来丈,矮的只有七八余丈,坡度也不甚陡。郝汉心想:“这位前辈说自己被打落山崖,显然所指并非山洞对面的那些山崖,那一面的山崖个个都有百丈之高,人掉下来哪还能活命?我若不是侥幸坠入崖间雕巢中,也早已没命了。嗯,他定是从这一边的山崖坠下,摔成重伤,骨骼多处断裂,以至没法爬回山上,只得爬进这个山洞中,想从山洞另一面逃生,可他哪知另一面仍是山谷,而且周围山峰更是高耸险峻。不过他还没有爬到对面,便奄奄一息了,弥留之际,用仅余气力,以那柄匕在岩壁上刻下了那段绝笔和武功口诀,然后靠在洞壁角落慢慢等死,唉,这位前辈惨遭爱徒毒手,当时定是悲恸失望至极,又身处那暗无天日的洞中,死前也定是凄然孤寂得很。”想到这里,不禁胸口一酸,心生恻悯,喟然长叹了一阵,又想:“这位前辈恐怕也知道这般隐秘之所,鲜有人来,这段绝笔也难见天日,但却仍抱着一丝期望。也不知是机缘巧合,还是那位前辈冥冥中的引导,让我到得这山洞之中,看到了他临终前的遗刻。”
惆怅间,见这山谷古树夭矫,风景清幽,俨然是处世外桃源,心想这里正是处下葬的所在,于是用刀挖了一个土坑,打开外衣包裹,将骸骨放进土坑中,掩土埋好,想要给这坟茔立个碑,可却不知这位前辈姓甚名谁,于是对坟茔说道:“老前辈,待晚辈日后查清您老的身份,再带上好酒来祭奠您,给您立碑做铭。”说完跪下,拜了三拜。
他起身在山谷内走了一圈,挑了一座最矮最缓的山壁,手脚齐施,攀援而上,不到一盏茶的功夫,便爬到了山顶,见另一面山坡十分平缓,步趟足履便可行走。当下下了山坡,取路北行。
第二十一章 从善如登(上)
郝汉赶到寿州城的宏祥客栈,向掌柜一打听,才知道叶衡一众人走了已有七八日,又跟掌柜问询了人数,掌柜翻了翻流水簿,说投宿的这伙人一共四十多人,又说其中有两个貌美女子。郝汉听了心下略宽,他又推算一下时间,心想:“我在山崖间的石台上耽了十二日,雨芙他们走了七八日,如此看来,他们应当在宏祥客栈滞留了四五日,他们既然走了,必然是认定我出了事,唉,也不知雨芙现在如何,定是很难过罢,可别做出什么傻事才好。”
他盘算了一番,见外面天色已晚,于是便在宏祥客栈住下,打算次日赶往伏牛山。他这几日在崖间石台上与大雕连番搏斗,衣衫早已破烂不堪,于是唤来店小二,给了二两银子,吩咐他去市肆买一套干净衣衫和一匹快马来,剩余的便做打赏。小二见银两多,乐呵呵地去了,过不多时,便风风火火地牵着一匹青骢马返回,栓到马厩中喂饱,又将买来的一套衣衫交给郝汉。
第二日天刚朦朦亮,郝汉便起身骑马出了城,朝南阳方向驰去。他为了避开天煞帮的势力,路上只绕远行走官道,不履山路。一路上快马加鞭,每日只歇息三两个时辰,其余时间尽是赶路。这般行到第四日上,坐骑已然疲惫不堪,粗喘连连。原来是那店小二贪图银子,又听郝汉是外乡口音,便给郝汉买了一匹气力不济的老马,他心想郝汉行色匆匆,未必能及时发觉,待发觉之时人也走远了,不直得回来追究。那日清晨,郝汉从寿州城出发之时,走得倥偬,也未及细辨这马牙口如何,便上了路。初时这马跑得倒还不慢,可这几日来长途疾驰,绝少休息少,现下它体力已然透支。郝汉见状,心有不忍,便将它放野,徒步走到附近一座城镇之中,打算再买两匹快马,替换乘骑,可进城一打听,方知宋军正在民间征马,左近所有的马匹都被征用去了,已无马可买。
郝汉这一下懵了念头。其时大宋军中战马极度匮乏,战马又非民间圈养的寻常马匹能够胜任,只有放牧饲养、驰骋野驯的马匹方有战力,这样的马匹适于在寒冷的北方驯养,是以西夏、契丹这两个僻处西北、东北的游牧民族所养马匹尤为骏骁。大宋版图之内,既没有供战马生长繁衍的大片的牧场,气候又不适宜,故而产出战马的数量极为有限,宋与西夏、辽国的战争中之所以长期处于被动守势,此是一故,宋廷对外实施茶马互市、以茶易马的茶马政策,亦出于此。战马供应不敷,军中便常有数名骑兵轮乘一匹坐骑的窘况,又经战争消耗,存栏大为不足,宋廷无计可施,有时不得不征集民间的马匹充数,虽说民间马匹战力不佳,但用以驮负辎重、壮大军容,还是恢恢有余。
郝汉心下开始后悔:“先前所乘那匹老马虽然体弱,但我若爱惜马力,每日只行两三百里,想它也能经受得起,早知如此,我起初便不该那么拼命地赶路,那老马脚力再不济,总也快过我步行。此地距伏牛山路途尚远,我总不能走着去罢,以我这身稀疏平常的轻功,可要走到什么时候?那贪财的店小二,可真是害死人啦!”
正要出城赶路,忽听嗒嗒嗒一阵马蹄声从身后街道传来,跟着有人嚷道:“让道!让道!”回头一看,见一队官兵赶着十多匹马朝这边走来。郝汉压了压斗笠,退到路边,让官兵经过,心头感慨:“想我郝汉几个月前也是一个军官,可如今却沦为通缉要犯,流落江湖,当真是世事无常,世易时移。”
瞥眼间,忽见街道对面大摇大摆走来四个人,每人手中各牵着一匹马,此时街道上的百姓、小贩等皆已辟易在旁,给官兵让路,这四人这般大模大样地走来,极是惹眼,郝汉一打量这四人形貌,心下不由地乐了:“嘿嘿!这不是漠北四豺吗?”
漠北四豺后知后觉,待走近了,才见迎面走来这么一队官兵,老二孙阔才脸色一变,低声道:“大哥,对面有海冷(按:海冷,江湖切口,意为官兵)!”老大孙广才道:“有多少个?”老三孙长才道:“约莫十五六个。”孙广才道:“他娘的扎手,调头,跨风子(按:跨风子,江湖切口,意为骑马)扯呼!”
四豺一齐转身,走出几步,正要上马,忽然身后一名官兵叫道:“咄!前面四个人,站住!”
四豺心头各是一沉,均想:“不好,叫这些官兵识出咱的身份来啦!”他们哪里知道,这些官兵根本不知他们四人是江洋大盗,之所以叫住他们,只是要向他们征用马匹。四豺却当官兵要拿他们,当下互相使了个眼色,同时孙长才偷偷捏了捏瞎眼的孙广才,示意出手。
那队官兵走近了,孙广才猛地喝道:“喂暗青子!”四豺一齐回身,各自掷出一枚飞锥,跟着翻身上马,疾驰而去。
只听当先几名官兵一阵哇哇痛叫,他们猝不及防,吃了暗器,好在暗器都没有打中要害,无人毙命。一名做军官打扮的汉子被飞锥射中了肩膀,气急败坏,怒气腾腾地骂道:“刁民!刁民!反了!反了!兄弟们,跟我追!”众官兵齐声应了,各自跨上马背,朝四豺逃走的方向追了去。
这队官兵本在征马,是以赶了长长的一队马来,这时为了追赶漠北四豺,各自骑了一匹马,可马多于人,剩下了好几匹马无人乘骑。官兵们急于拿人,顾不得剩余马匹,任由它们弃置在街道上。
郝汉心念一动,见官兵跑远了,上去牵过一匹马,骑上便走,附近的路人、小贩见状,都吓得四散走远,生怕一会官兵回来追责马匹丢失之事而沾上事端。
郝汉出了城,继续朝西奔去。他这一回爱惜马力,行了五六十里,便在一处树林中停住了脚,打算让马歇息半个时辰再动身。他取出些秣料,喂马吃了,自己又拿出些干粮餍饱,干粮糙涩,吃得满口干渴,想找些水来喝,于是起身来到林外。他见林外有一条小径,小径旁便是一汪碧湖。
郝汉打算回去把马牵来,让它也喝些水,正要转身,忽听湖中传来一个声音叫道:“救命啊……来人救命啊!”眺目望去,见湖心有一人影正在水面上扑腾挣扎,载沉载浮,听那呼救之声稚嫩,似是一孩童。郝汉一惊,朝湖边奔去,刚跑出几步,忽然小径一头马蹄声响处,先后奔来四骑,马上乘者赫然正是漠北四豺。郝汉急忙退回林中,闪身在一棵大树之后,他心知四豺憎恨自己,若与他们照面,免不了一场打斗,虽然自己现在武功飞进,不惧他们,但倘若此时现身去救那孩童,必会受到他们阻挠,到时救人自必不及,不如等他们过去之后,再行施救。
不一时,四豺便奔近了。孙广才虽然眼瞎,但耳力却是极佳,最先听到湖中呼救之声,叫道:“什么声响?”其他三豺纷纷左右顾盼,忽然老四孙远才指着湖心依依呀呀叫了起来。孙广才问道:“怎么回事?”
孙阔才道:“啊哟!大哥,有人落水啦!好像……好像还是个娃子,正在湖里扑腾着呢!”孙长才却不勒马,继续催马疾奔。孙阔才纵马追上两步,道:“大哥,咱们不管吗?”孙广才道:“左近可有旁人去救?”孙阔才道:“哪有人呐,这地方连个鸟都没有!”
孙长才一言不发,仍疾奔不止。孙阔才道:“大哥,当真不管?”孙长才又奔出几步,突然叹了一口气,勒马止步,道:“咱们四个都不识水性,怎生想个法子去把那娃子捞上来。”
孙长才道:“大哥,官兵跟得正紧,咱若要救这娃子,要耽误不少光景,恐怕要被官兵追上呀。”孙阔才突然叫道:“大哥,那边绑了条小船!”孙长才催促道:“二哥,咱们还是躲避官兵搜捕要紧。”孙阔才嚷嚷道:“那娃子快撑住了,管不得那许多了,先救人再说!”孙远才听了也依依呀呀地连连点头。孙长才道:“二哥、四弟,别忘了咱们可是强盗,救人的事可不归咱们管呐。”
孙阔才骂咧咧道:“他娘的,老三,你说的这是啥话?倘若那落水的是个壮年人,咱不救也罢,可那是个娃子,咱若见死不救,还算个汉子吗?反正今日若是不救,我日后喝酒吃肉也不得痛快!你不去救,我去!”说完下得马来,朝小船奔去,孙远才见状,也跟着下马跑了过去。
孙长才急道:“大哥,怎么办?”孙广才道:“我有一个法子,既能救人,又能甩脱官兵。”孙长才道:“什么法子?大哥你快说。”
孙广才道:“咱们让这四匹马沿着这条路继续跑,在路上留下蹄印,咱们却划船过湖,官兵怎么也料不到咱们会弃马乘舟,改走水路。咱们划到湖心,正好可顺便将那娃子捞上来。”
孙长才一拍大腿,道:“大哥好计,咱就这么办!”说完跳下马背,取出鸳鸯钺,在四匹马屁股上各自扎了一下,四匹马吃痛受惊,嘶叫着踏蹄疾奔而去。
第二十一章 从善如登(中)
四豺一齐将那木船推到湖里,纷纷上船,孙阔才和孙远才各自抄起一支木浆,往湖心划去。
四豺方才这番话郝汉在树后听得一清二楚,心道:“这四个恶名昭彰的江洋大盗竟也能救起人来,良心倒也不算坏,看来无需我下水了。”探头偷望过去,见四豺离湖心越来越近,那孩童尚在扑腾。
待船划到孩童六七尺之遥时,孙广才闻声辨位,手中链子枪抛出,卷住孩童腰部,跟着向后一扯,将孩童拽了上来。这孩童是个男孩,十二三岁的年龄,背后竟负着一口单刀,他被湖水呛面色发青,不住咳嗽,连吐了几口水,晕了过去。
郝汉远远地瞧见孩童获救,放下心来,转身回去牵马,刚走出几步,背后传来孙阔才的惊呼之声:“啊呦,这船板要散架啦!”郝汉回头望去,见四豺在小船上手忙脚乱,一副惊慌失措的模样。
原来他们所乘的是条被人弃置在岸边的废旧木船,船板木料早已腐朽不堪,铆钉也有不少松脱,他们方才瞧也没瞧便上了船。这四个人重量合起来自也不轻,兼之适才孙广才拉那孩童上船时用力过猛,小船已然承受不住,船板颤蹦个不停,发出一阵咯吱响声。
孙阔才性子毛躁,仓皇之下,又叫又跳,支离的船板哪里还经得起这番折腾?船身在水面上歪歪斜斜,摇晃个不停。孙广才喝道:“老二,你乱动个什么!趁着船还没沉,快划到岸边去!”孙阔才一怔,醒悟过来,道:“啊!正当如此!”拿起船桨猛划了起来,才划了两下,便听喀喀几声,船身四分五裂开来,四豺连同那孩童一同栽入了湖中。
孙广才叫道:“船散了吗?”孙阔才一边扑腾一边叫道:“是啊,大哥,咱们这回可栽了!”孙长才叫道:“他娘的,咱们干了一辈子缺德事,好不容易发了回善心,老天爷却不成全,娘的,我就说咱根本不是干好事的主儿!孙远才更是一边在水里挣扎一边依依呀呀地惊叫个不停。
孙阔才兀自强撑场面,道:“咱漠北四豺纵横江湖,官府闻风丧胆,到头来却栽在一只破船手里,真他娘的憋屈!”手上却将那孩童擎过头顶,不让他浸到水中,正自惶急,忽见一人从岸边游来,心中一喜,正想呼救,待看清这人形貌,不禁惊叫道:“啊呦!不好!”
孙广才道:“又怎么了?”孙阔才惶然道:“那个……”刚说了两个字,嘴里便灌进一大口水,将水咽入肚中,继续道:“那个小猢狲游过来了!”
孙广才奇道:“什么小猢狲?”孙阔才道:“就是在霍宽家里坏咱们好事的那个小猢狲!”孙长才道:“我也瞧见了,正往咱这里游呢!”孙广才面如死灰,道:“罢了!漠北四豺成了砧板上的鱼肉,今日要归位了!”他们四人不会凫水,此时全凭一口真气提着,才勉强浮在水面上,不至沉溺,但若有人在旁扰乱,真气一岔,定然再难支撑。
他们四人只道郝汉怀挟旧怨,要趁他们落水之际来落井下石。郝汉方才在岸上瞧得清清楚楚,他见小船散架、五人落水之时,便一个猛子扎进了湖里,朝他们游去,却不是为落井下石,而为施救,只因他方才见四豺动了善念,心想这四人倒也不至十分可恶,于是欲将他们连那孩童一同救上来。
郝汉一边游一边哈哈大笑,挖苦道:“漠北四残,你们也有今天,看来你的名号要改一改了,不如改作‘落汤四鸡’如何?”
孙阔才大恼,骂道:“小猢狲,要杀便杀,恁多的废话!”他激动之下,说话间泄了真气,身子向下沉去,孙长才急忙将他拉住,他又从水面冒出头来,吐了一大口水,狼狈不堪。
郝汉笑道:“你们眼下这般处境,还用得着我出手杀你们吗?只不过上回你们把我追得那般苦,今日你们落得我手里,我若不好好整治你们一番,怎显得出我郝大爷的手段来!”
孙广才道:“娘的,小猢狲,你若是有种,便让我们上得岸去,咱们在陆地上真刀真枪地打一场!”
郝汉又是一阵大笑,道:“你当我是傻子吗,眼下你们只能任由我摆布,我为何还让你们上岸去,就算我让你们上岸,你们又不会凫水,上得去吗?哈哈!”
孙长才道:“乘人之危是你们正道中人所为吗?”
郝汉道:“谁说我是正道中人了?实话与你们说罢,江湖人称‘混世太岁’的便是小爷我了,小爷我向来喜欢乘人之危、幸灾乐祸,要论恶毒,可比你们漠北四残有过之无不及,眼下你们四人落难,我若不拿你们消遣一番,怎对得起我那响当当的名号?”
孙阔才叫道:“这还有一个小娃子,你要让他一起淹死吗?”
郝汉嘻嘻笑道:“这娃子是你们之中谁的儿子吗?想必也是个小恶人了,哈哈,你们坏事做尽,老天终于开眼,叫你们一家五口恶人一起淹死,当真最好不过了。”
孙长才分辨道:“这娃子可不是我们儿子,我们见这娃子落水,便来救他了!”
方才的情形郝汉瞧得清清楚楚,他自然知道四豺是为救人才落得水中,可他心中却另有一番计较,佯装不知,嘿嘿冷笑道:“你们四个恶名昭彰,一向逞凶肇事,你说你们救人?谁信呐?当小爷我缺心眼吗?”
孙长才“嘿”地颓叹一声,冲三个兄弟道:“我就说咱们根本是干好事的主儿!”
这时孙阔才竟哭喊了起来:“他娘的,真是作孽!真是报应!谁叫咱以往干了那许多缺德的事,莫说这小猢狲不信,若是换做昨日,我都不信自己今天能救人!”情绪激动之下,真气又松了,身子又往下沉去。
孙广才一把拉住他,喝道:“老二,你哭什么哭!没的让人瞧不起!”孙阔才兀自哭道:“咱几个猪狗不如啊,咱不走正路,坏事做尽,爹娘被咱活活气死,咱们还死性不改,不如死了的好!”其他三豺闻言,都不再言语。
哭喊间,郝汉已游到了切近,他见四豺满脸尽是惶然绝望之色,心想:“鸟之将亡,其鸣也哀,这话当真不假。”说道:“你们把手伸过来,我一个个地将你们拖上岸去。”
四豺一怔,孙广才道:“小猢狲,你有什么手段尽管使将出来,咱漠北四豺就算淹死了,也不上你的鬼当!”只因郝汉过去戏耍过他们数次,兼之他方才那番煞有介事的做作,四豺已认定他一肚子坏水,没安好心,心中皆想:“这狡狯小滑头保不齐又想出什么稀奇古怪的法子来消遣我们了。”
郝汉心中暗暗好笑,说道:“你们若想这么耗下去便耗着,等到你们真气耗尽,我在旁看着你们挨个咕噜噜地沉下去,岂不是很有趣?有分教:‘漠北四残同沉湖底,混世太岁坐观好戏’哈哈!妙极!妙极!”
孙广才苦笑道:“好一个混世太岁,论恶毒,我们漠北四豺当真自愧不如!”
孙远才经不起羞辱,心头大恼,依依呀呀地怒叫着,猛朝郝汉扑去,这一扑全是凭着气血之勇,竟在湖上扑出了半丈有余,身子却不由自主地一沉,湖水没过头顶,只剩两只手还露在水面上,乱抓乱舞。
郝汉右手急探而出,一把扼住孙远才手腕,叫道:“走着!”迳往湖岸游去。其他三豺焦急万分,齐声喊道:“放开我弟兄!”孙广才一抖链子枪,枪链缠住孙远才足踝,往后扯来,孙阔才和孙长才也攥紧链子。郝汉再也难以向前游动一寸,四豺不明他的意图,反成了救经引足的局面。郝汉叫道:“你们快放手,我是来救你们的!”
四豺哪里肯信,他们一直靠提着真气浮于水面,内力消耗极大,现在又使劲拉扯枪链,更是难以为继,相持片刻,只觉丹田愈发虚空,身子越来越沉,孙长才最先支撑不住,直直往下沉去,但他手里还抓着枪链,这一来,枪链两端的数人都觉压力陡增,跟着孙广才、孙阔才也支撑不住,先后没入水面,郝汉只觉自己的身子也被拖着朝下沉去,急忙猛提一口真气,将身子顶了上去,可手头上的重量着实不轻,脚下全无可立足之处,全凭一身内力支撑,他心知自己手头上握着的是五条人命,一旦松手,这五人都要沉入湖底,溺水而亡,可他眼下莫说将这五人拉上岸去,能拉住他们不致下沉已是万分不易。
这当口,忽听岸上一人喝道:“去!”跟着便听半空中呼呼作响,郝汉抬头望去,只见一棵松树挂着浑厚风声朝这边飞来,噗地一声,松树横着落入郝汉身旁的湖面上,激起一阵波荡,郝汉被波荡一推,身形难稳,险些被湖水淹没,等波荡竭弱,湖面平稳,他左手抱紧树干,右手猛地一扯孙远才的手臂,将连成一串的漠北四豺一并拉出水面,叫道:“你们快抓住树干!”
第二十一章 从善如登(下)
四豺已被淹得够呛,待冒出头来,只觉天旋地转,连东南西北都辨别不清,迷迷糊糊间听到郝汉说了句“树干”,急忙定神一瞧,果然见一棵大树横于水面之上。但凡溺水之人,哪怕看到一根稻草都会死死抓住,这时四豺见得大树,当真是如见救星一般,心中狂喜,未及去想湖面上为何会凭空冒出一棵大树来,急忙抱住,虽手足无力,却牢牢抱死,不肯放脱,那孩童体型较小,孙阔才便将他横置于树干之上。
这时半空中又传来一阵呼呼风声,又是一棵松树直飞而来,飞至众人所抱这棵松树的一丈开外,便即力竭,落入水中,又激起一阵剧烈波荡。郝汉的身子在湖中载沉载浮,视野模糊不清,隐约见得岸上有个僧侣模样的人,站在树林外围。只见僧人一掌撼在一棵大树之上,大树咔嚓一声轰然折倒,僧人扛起大树,奔到湖边,将松树向空中平平抛起,抛得足有三丈之高,跟着纵身跃起,待跃到与大树同高之时,一掌击出,拍在大树截面一端,大树如离弦之箭一般,飞射而来,落在第二棵大树的一丈开外。那僧人又返回树林,又是手起一掌,击倒一棵松树,扛到湖边击飞过来,如此反复,渐渐地搭起了一座连到岸边的浮桥。
浮桥已成,那僧人提身一跳,落在了离岸边最近的那棵树干之上,跟着疾奔两步,足尖在树干上轻轻一点,一个起落,已跃到了第二棵树干上,又是疾奔几步,跃到第三棵树干之上,他这般在这一排树干上不断奔行提纵,几个起落之后,郝汉已能看清他的容貌,却见这人是位老僧,样貌清奇,飞纵之间,僧袍鼓荡,瀑髯飘飞,一副道骨仙风的姿态。郝汉如同见到了故人一般心喜,叫道:“无受大师!”
这老僧正是郝汉当日在干云庄与之有过一面之缘的无受和尚,他一边飞步奔而来,一边呵呵笑道:“施主别来无恙。”话音甫落,人已跃到了郝汉所抱的这棵大树之上,伸手抱起那孩童,对郝汉和四豺道:“快把手给我,我带你们上去。”
郝汉道:“先救他们,他们不识水性,我自己游回去便是。”
无受一口咬住那孩童的后衣领,用牙口将他提住,伸手拉起孙阔才和孙远才,分别挟在左右腋下,转身朝岸边飞纵而去,他年事虽高,此刻又携着两个壮年之人和一个孩童,但身形却丝毫不滞,仍是健步如飞,拔跃飒然,又是几个起落,返回岸边。他将三人往岸上一放,旋即转身,回去又将孙广才和孙长才搭救了上来。
郝汉自无受携起第一拨人时,便往岸边游来,现下无受将两拨人都救了回来,他却还没游到岸边。游了好一会,终于上得岸来。
无受在四豺和那孩童腹部天枢|穴上轻轻拍打数下,五人肠胃应激,纷纷吐出几口水来,跟着陆续醒转,爬起身,开始大口大口地呕水。直到将胃呕空,五人都觉浑身虚脱无力,又瘫倒在地,半昏半醒。
郝汉抖了抖湿透的衣襟,说道:“大师好俊的轻身功夫啊!”无受微微一笑,道:“施主,老衲正自赶路,却不期与施主相会,不知施主怎会在此?”
郝汉正要答话,忽听一阵马蹄声自东面传来,越来越近,少说也有二十骑。孙远才耳力灵敏,颤颤巍巍地爬起身来,道:“官……官兵来了,快……快跑!”说完又跌躺回去。郝汉道:“大师,官兵正在捉拿这四个人,咱们先将他们弄到树林中罢。”两人连挟带拖,将五人移到树林深处,耳听得那二十多骑从林外小径陆续驰过。无受问道:“莫非这四人就是漠北四豺?”
郝汉笑道:“除了漠北四豺,天下间还有哪四兄弟像他们这般各有千秋?”
无受指了指那孩童,道:“那这孩子是?”郝汉摇头道:“我也不知,恐怕是在湖边玩耍的孩童,不小心落水了。”当下将方才在在湖边的所闻所见说了,说完又道:“想不到这个四人恶名昭彰,竟会为救一个孩童而涉险。”
无受合十道:“阿弥陀佛,善与恶只不过是表象,何为真善、何为真恶,又岂是我辈所能定见?人为善,其善可因境遇遭际而造就;人为恶,其恶也可能是为存亡生计所迫。为善者也许会因境遇转折而为恶,为恶者心中也许仍有一片庄严净土,只是尚无从善的契机。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是非善恶皆是缘,不可因一念之观,妄自判断。施主不知,老衲年轻之时,也曾是个打家劫舍的绿林草莽,后经师父点化,方知自身罪孽深重,这才皈依三宝,虔心礼佛。”顿了顿,颂偈道:“念念圆明,自见本性。善恶虽殊,本性无二。无二之性,名为实性。于实性中,不染善恶。”
郝汉忽然想起那日霍宽说过的一句话:“昔日恩师时常教诲:‘尺余尚可斫,寸短不可接。’说的是为人处世就似砍木头,当有分寸,砍长了尚可续砍,砍短了却没法接了,是以凡事应留有余地,不可只因片面之观便否决一切、不计后果。昔日我便是年少气盛,做事太不留余地,现下心里头时常懊悔,想过几天( 武襄刀 http://www.xlawen.org/kan/1982/ )
第二十章 幽洞遗刻(下)
“岂知此子居心叵测,竟欲陷中原武林于不利之境。余洞其意图,约其至此间山中,质问责难,此獠假意知惭悔过,实则丧心病狂,倒行逆施,已存加害之意,趁余不备,突而难,击余落崖,其本性毕露无遗耳!幸崖不甚高,一时未殁,强拖残躯至此洞中……”读到此处,郝汉立刻明白了那具骸骨为何有多处骨折断裂,原来是从山崖上坠下,落此下场,他继续往下看:“但余自知命不久矣,弥留之际,遗兹绝笔。呜呼!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余引狼入室,贻祻中原,嗟悔无及。余当年性命活之于此獠,其欲索回,余亦无怨处,但若听凭此獠存活于世,必于中原将引无端祸患,岌岌乎殆哉。余遂将神功口诀刻于此壁,盼有缘人习成,以为诛锄此獠,为中原武林除却一害。将亡人顿拜言。”
郝汉读到“神功口诀”四个字时,精神为之一振,待往下看去,见左面隔了约莫两行之距刻着:“龙之为物,其踪无定,不见凡土,时而扶摇九霄,登凌万仞,时而夭矫沧海,破翔寰宇。一静一动,可驱九天之变,故而万物仰止其尊。其涎名为漦,乃周身精气所化,其质可生炽焰,故而吞吐烈息;亦可津凝霜露,故而兴云降雨。人之真气,亦可化为神龙之漦,潜运流转,驱牵万物。欲引内息为龙漦精气,须周身经脉畅通无壅,五感通达。修任、督、冲三脉,箕踞而坐,悠游而无所拘,顷,五藏气升,汇一元精气,一元三岐,三才演化,复返五行。再行足太阴脾经,先滞中焦之枢一炷香,上承下达,是谓中势之妙也。此妙尽取,上行腹哀、食窦、天溪、胸乡、周荣、大包,下行大横、腹结、府舍、冲门……”
他读了开头这几句,虽觉艰涩费解,但一看便知,这定是上文所说的神功口诀了,他接下去草阅一遍,见下面所刻皆是武功口诀,除此再无余字,不由地大是费解,心道:“瞧上文的意思,似乎是说这位刻字的前辈在番邦收了个弟子,后来那弟子家中出了些变故,所以带着眷属来投奔于他,不想那弟子存心不良,想要为害中原武林,被这位前辈觉,一通责问训斥之后,那弟子假意悔过,却趁这位前辈松懈之时,将他打下山崖,杀人灭口,可这位前辈坠崖并未摔死,爬到这山洞之中……是了,想是这位前辈想要瞧一瞧山洞另一侧是否有出路,可是重伤难支,还没爬出去,便自知命不久矣,故而在此刻下这么一段绝笔,可奇却奇在这位前辈光说让看到这段遗刻的人帮忙除去那个欺师灭祖的逆徒,却没有写上那逆徒姓甚名谁,而且文中除了说这个逆徒是个番邦贵族之外,再无其他提及,若是连这个逆徒的身份都不知晓,让人如何给他报仇?哪怕这位前辈把自己的名字写上也好,那么看到这遗刻之人,也可到江湖上打听这位前辈的身份,进而寻找他的弟子,可是这位前辈偏生将署名写成‘将亡人’,当真莫名其妙。”他心中惦记着神功口诀,于此节也不暇细想,又迳去瞧那口诀,参详其中奥妙。
他将口诀仔细看完一遍,只觉头大如斗,懵懵懂懂地明白了十之一二。虽是如此,他却能瞧出这武功非比寻常,且其中有许多道理似乎与夺化培炁诀颇有相通之处。于是又一字一句地嚼读一遍,这一回揣摩下来,更觉高深无比,可其中精奥之处,却仍是十分费解,当下心中又喜又急,喜的是自己机缘何等之幸,竟遇到了这等世所罕见的上乘武功;急的是这等神功近在眼前,却参悟不透,百思难得其解,委实让人心肝煎熬。他一副抓耳挠腮的猴急模样,浑然忘了眼下处境。
忽然之间,他手中火把出一声噼啪脆响,火光陡然间暗下来许多,他这才从忘乎所以之态中脱出,颓然想道:“我这般愚笨,恐怕火把熄灭了,我也没法参透其中关窍。”其实他生性聪慧,只是抵触读书,一看到这些晦涩的措辞语句便头大如斗,能全篇读完已是强自忍耐,万分难得了,又谈何领悟理会?他虽学得些上乘武功,但于武学之道的涉猎却是不够宽广,所知武理武旨甚是有限,参详又不得其法,自然难窥门径。
郝汉望着火把了会呆,又想:“既然一时看不懂,不如抄录下来,日后再慢慢参详。”于是将火把插在一处石缝,一时也寻不到可供书写之物,便从身上撕下小半幅衣裾,咬破手指,以布做纸,以血做墨。刚要落指,忽地心中一个转念:“不可!我既没法知道这位刻字前辈的弟子是谁,自然没法替他报仇。我若练了他的武功,却不给他报仇,岂不成了一个无信无义之人?我郝汉品性再不济,却也不能去占一个死去之人的便宜。”可神功在前,哪有不动心之理?抄还是不抄?他心中一时天人交战,摇摆不定。
忽然之间,他又一转念:“我若练成了这武功,将武功演示给武林中的人看,自有人能从这武功的套路中瞧出武功的来历,到时不就可以查出这位前辈的身份了吗?嗯,想必这位前辈也是这般想法。啊!是了,是了,他定是认为指名道姓反而不妥,万一看到这段字迹的是个年少气盛的冒失之人,见这位前辈的弟子欺师灭祖,激愤之下,尚未练就武功,就径去寻那弟子报仇,一旦不敌,反而白搭一条命。他只叙说事情始末,而不写名字,想必是想让看到这段字迹之人先练成武功,一旦练成了,到江湖上使将出来,便会有人识出,届时旁人起疑,这位前辈的弟子所犯的恶行自会被揭破,这位前辈若是存了这层顾虑,自然不能指名道姓。嗯,又或许是这前辈还顾念着师徒情分,心中还有宽宥他那弟子的念头,是以不揭穿姓名,希望那弟子能够悔过,不做出危害中原武林之事。如此说来,这位前辈在镌刻这段绝笔之时,也是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他想通了此节,登时欢天喜地,又想:“我将它誊抄下来,日后若是练成,便设法寻得这位前辈的弟子,暗中观察他的行止人品,倘若他真如这石刻上所说,居心不良,图谋不轨,我便揭露他的罪行。万一我资质不够,练不成此功,也可将它转授给其他能够相托之人,总好过让这绝世神功埋没于此。”于是不做多想,开始誊写。
这武功口诀约莫有两千来字,郝汉将那块布正反两面写得密密麻麻,蘸去了不少血液,总算全部誊完。他照着石刻核对一遍,确认无误后,将布吹干,折了几折,揣入怀中,贴肉藏好。又想:“却不知这武功的名字叫什么?是了,这位前辈既然不想让看到这遗刻之人马上知道他的身份,自然不能将武功的名字写出来。”
他以剩下半幅外衣做包袱,将那堆骸骨拾殓裹好,负在背上,拔起火把,继续朝洞那边走去。走了不到一炷香的工夫,只见前方隐约有光亮透来,他心中一喜,加快步子,没走一会,便见看到了洞口,迫不及待地走了出去。
他在这幽暗杳冥的山洞之中耽得久了,陡然出来,只觉眼前一亮,强光刺目,一时竟睁不开眼来,隔了片刻,才渐渐缓过。打眼望去,只见面前又是一处山谷,只不过环绕在周的群山十分低矮,高的顶多三十来丈,矮的只有七八余丈,坡度也不甚陡。郝汉心想:“这位前辈说自己被打落山崖,显然所指并非山洞对面的那些山崖,那一面的山崖个个都有百丈之高,人掉下来哪还能活命?我若不是侥幸坠入崖间雕巢中,也早已没命了。嗯,他定是从这一边的山崖坠下,摔成重伤,骨骼多处断裂,以至没法爬回山上,只得爬进这个山洞中,想从山洞另一面逃生,可他哪知另一面仍是山谷,而且周围山峰更是高耸险峻。不过他还没有爬到对面,便奄奄一息了,弥留之际,用仅余气力,以那柄匕在岩壁上刻下了那段绝笔和武功口诀,然后靠在洞壁角落慢慢等死,唉,这位前辈惨遭爱徒毒手,当时定是悲恸失望至极,又身处那暗无天日的洞中,死前也定是凄然孤寂得很。”想到这里,不禁胸口一酸,心生恻悯,喟然长叹了一阵,又想:“这位前辈恐怕也知道这般隐秘之所,鲜有人来,这段绝笔也难见天日,但却仍抱着一丝期望。也不知是机缘巧合,还是那位前辈冥冥中的引导,让我到得这山洞之中,看到了他临终前的遗刻。”
惆怅间,见这山谷古树夭矫,风景清幽,俨然是处世外桃源,心想这里正是处下葬的所在,于是用刀挖了一个土坑,打开外衣包裹,将骸骨放进土坑中,掩土埋好,想要给这坟茔立个碑,可却不知这位前辈姓甚名谁,于是对坟茔说道:“老前辈,待晚辈日后查清您老的身份,再带上好酒来祭奠您,给您立碑做铭。”说完跪下,拜了三拜。
他起身在山谷内走了一圈,挑了一座最矮最缓的山壁,手脚齐施,攀援而上,不到一盏茶的功夫,便爬到了山顶,见另一面山坡十分平缓,步趟足履便可行走。当下下了山坡,取路北行。
第二十一章 从善如登(上)
郝汉赶到寿州城的宏祥客栈,向掌柜一打听,才知道叶衡一众人走了已有七八日,又跟掌柜问询了人数,掌柜翻了翻流水簿,说投宿的这伙人一共四十多人,又说其中有两个貌美女子。郝汉听了心下略宽,他又推算一下时间,心想:“我在山崖间的石台上耽了十二日,雨芙他们走了七八日,如此看来,他们应当在宏祥客栈滞留了四五日,他们既然走了,必然是认定我出了事,唉,也不知雨芙现在如何,定是很难过罢,可别做出什么傻事才好。”
他盘算了一番,见外面天色已晚,于是便在宏祥客栈住下,打算次日赶往伏牛山。他这几日在崖间石台上与大雕连番搏斗,衣衫早已破烂不堪,于是唤来店小二,给了二两银子,吩咐他去市肆买一套干净衣衫和一匹快马来,剩余的便做打赏。小二见银两多,乐呵呵地去了,过不多时,便风风火火地牵着一匹青骢马返回,栓到马厩中喂饱,又将买来的一套衣衫交给郝汉。
第二日天刚朦朦亮,郝汉便起身骑马出了城,朝南阳方向驰去。他为了避开天煞帮的势力,路上只绕远行走官道,不履山路。一路上快马加鞭,每日只歇息三两个时辰,其余时间尽是赶路。这般行到第四日上,坐骑已然疲惫不堪,粗喘连连。原来是那店小二贪图银子,又听郝汉是外乡口音,便给郝汉买了一匹气力不济的老马,他心想郝汉行色匆匆,未必能及时发觉,待发觉之时人也走远了,不直得回来追究。那日清晨,郝汉从寿州城出发之时,走得倥偬,也未及细辨这马牙口如何,便上了路。初时这马跑得倒还不慢,可这几日来长途疾驰,绝少休息少,现下它体力已然透支。郝汉见状,心有不忍,便将它放野,徒步走到附近一座城镇之中,打算再买两匹快马,替换乘骑,可进城一打听,方知宋军正在民间征马,左近所有的马匹都被征用去了,已无马可买。
郝汉这一下懵了念头。其时大宋军中战马极度匮乏,战马又非民间圈养的寻常马匹能够胜任,只有放牧饲养、驰骋野驯的马匹方有战力,这样的马匹适于在寒冷的北方驯养,是以西夏、契丹这两个僻处西北、东北的游牧民族所养马匹尤为骏骁。大宋版图之内,既没有供战马生长繁衍的大片的牧场,气候又不适宜,故而产出战马的数量极为有限,宋与西夏、辽国的战争中之所以长期处于被动守势,此是一故,宋廷对外实施茶马互市、以茶易马的茶马政策,亦出于此。战马供应不敷,军中便常有数名骑兵轮乘一匹坐骑的窘况,又经战争消耗,存栏大为不足,宋廷无计可施,有时不得不征集民间的马匹充数,虽说民间马匹战力不佳,但用以驮负辎重、壮大军容,还是恢恢有余。
郝汉心下开始后悔:“先前所乘那匹老马虽然体弱,但我若爱惜马力,每日只行两三百里,想它也能经受得起,早知如此,我起初便不该那么拼命地赶路,那老马脚力再不济,总也快过我步行。此地距伏牛山路途尚远,我总不能走着去罢,以我这身稀疏平常的轻功,可要走到什么时候?那贪财的店小二,可真是害死人啦!”
正要出城赶路,忽听嗒嗒嗒一阵马蹄声从身后街道传来,跟着有人嚷道:“让道!让道!”回头一看,见一队官兵赶着十多匹马朝这边走来。郝汉压了压斗笠,退到路边,让官兵经过,心头感慨:“想我郝汉几个月前也是一个军官,可如今却沦为通缉要犯,流落江湖,当真是世事无常,世易时移。”
瞥眼间,忽见街道对面大摇大摆走来四个人,每人手中各牵着一匹马,此时街道上的百姓、小贩等皆已辟易在旁,给官兵让路,这四人这般大模大样地走来,极是惹眼,郝汉一打量这四人形貌,心下不由地乐了:“嘿嘿!这不是漠北四豺吗?”
漠北四豺后知后觉,待走近了,才见迎面走来这么一队官兵,老二孙阔才脸色一变,低声道:“大哥,对面有海冷(按:海冷,江湖切口,意为官兵)!”老大孙广才道:“有多少个?”老三孙长才道:“约莫十五六个。”孙广才道:“他娘的扎手,调头,跨风子(按:跨风子,江湖切口,意为骑马)扯呼!”
四豺一齐转身,走出几步,正要上马,忽然身后一名官兵叫道:“咄!前面四个人,站住!”
四豺心头各是一沉,均想:“不好,叫这些官兵识出咱的身份来啦!”他们哪里知道,这些官兵根本不知他们四人是江洋大盗,之所以叫住他们,只是要向他们征用马匹。四豺却当官兵要拿他们,当下互相使了个眼色,同时孙长才偷偷捏了捏瞎眼的孙广才,示意出手。
那队官兵走近了,孙广才猛地喝道:“喂暗青子!”四豺一齐回身,各自掷出一枚飞锥,跟着翻身上马,疾驰而去。
只听当先几名官兵一阵哇哇痛叫,他们猝不及防,吃了暗器,好在暗器都没有打中要害,无人毙命。一名做军官打扮的汉子被飞锥射中了肩膀,气急败坏,怒气腾腾地骂道:“刁民!刁民!反了!反了!兄弟们,跟我追!”众官兵齐声应了,各自跨上马背,朝四豺逃走的方向追了去。
这队官兵本在征马,是以赶了长长的一队马来,这时为了追赶漠北四豺,各自骑了一匹马,可马多于人,剩下了好几匹马无人乘骑。官兵们急于拿人,顾不得剩余马匹,任由它们弃置在街道上。
郝汉心念一动,见官兵跑远了,上去牵过一匹马,骑上便走,附近的路人、小贩见状,都吓得四散走远,生怕一会官兵回来追责马匹丢失之事而沾上事端。
郝汉出了城,继续朝西奔去。他这一回爱惜马力,行了五六十里,便在一处树林中停住了脚,打算让马歇息半个时辰再动身。他取出些秣料,喂马吃了,自己又拿出些干粮餍饱,干粮糙涩,吃得满口干渴,想找些水来喝,于是起身来到林外。他见林外有一条小径,小径旁便是一汪碧湖。
郝汉打算回去把马牵来,让它也喝些水,正要转身,忽听湖中传来一个声音叫道:“救命啊……来人救命啊!”眺目望去,见湖心有一人影正在水面上扑腾挣扎,载沉载浮,听那呼救之声稚嫩,似是一孩童。郝汉一惊,朝湖边奔去,刚跑出几步,忽然小径一头马蹄声响处,先后奔来四骑,马上乘者赫然正是漠北四豺。郝汉急忙退回林中,闪身在一棵大树之后,他心知四豺憎恨自己,若与他们照面,免不了一场打斗,虽然自己现在武功飞进,不惧他们,但倘若此时现身去救那孩童,必会受到他们阻挠,到时救人自必不及,不如等他们过去之后,再行施救。
不一时,四豺便奔近了。孙广才虽然眼瞎,但耳力却是极佳,最先听到湖中呼救之声,叫道:“什么声响?”其他三豺纷纷左右顾盼,忽然老四孙远才指着湖心依依呀呀叫了起来。孙广才问道:“怎么回事?”
孙阔才道:“啊哟!大哥,有人落水啦!好像……好像还是个娃子,正在湖里扑腾着呢!”孙长才却不勒马,继续催马疾奔。孙阔才纵马追上两步,道:“大哥,咱们不管吗?”孙广才道:“左近可有旁人去救?”孙阔才道:“哪有人呐,这地方连个鸟都没有!”
孙长才一言不发,仍疾奔不止。孙阔才道:“大哥,当真不管?”孙长才又奔出几步,突然叹了一口气,勒马止步,道:“咱们四个都不识水性,怎生想个法子去把那娃子捞上来。”
孙长才道:“大哥,官兵跟得正紧,咱若要救这娃子,要耽误不少光景,恐怕要被官兵追上呀。”孙阔才突然叫道:“大哥,那边绑了条小船!”孙长才催促道:“二哥,咱们还是躲避官兵搜捕要紧。”孙阔才嚷嚷道:“那娃子快撑住了,管不得那许多了,先救人再说!”孙远才听了也依依呀呀地连连点头。孙长才道:“二哥、四弟,别忘了咱们可是强盗,救人的事可不归咱们管呐。”
孙阔才骂咧咧道:“他娘的,老三,你说的这是啥话?倘若那落水的是个壮年人,咱不救也罢,可那是个娃子,咱若见死不救,还算个汉子吗?反正今日若是不救,我日后喝酒吃肉也不得痛快!你不去救,我去!”说完下得马来,朝小船奔去,孙远才见状,也跟着下马跑了过去。
孙长才急道:“大哥,怎么办?”孙广才道:“我有一个法子,既能救人,又能甩脱官兵。”孙长才道:“什么法子?大哥你快说。”
孙广才道:“咱们让这四匹马沿着这条路继续跑,在路上留下蹄印,咱们却划船过湖,官兵怎么也料不到咱们会弃马乘舟,改走水路。咱们划到湖心,正好可顺便将那娃子捞上来。”
孙长才一拍大腿,道:“大哥好计,咱就这么办!”说完跳下马背,取出鸳鸯钺,在四匹马屁股上各自扎了一下,四匹马吃痛受惊,嘶叫着踏蹄疾奔而去。
第二十一章 从善如登(中)
四豺一齐将那木船推到湖里,纷纷上船,孙阔才和孙远才各自抄起一支木浆,往湖心划去。
四豺方才这番话郝汉在树后听得一清二楚,心道:“这四个恶名昭彰的江洋大盗竟也能救起人来,良心倒也不算坏,看来无需我下水了。”探头偷望过去,见四豺离湖心越来越近,那孩童尚在扑腾。
待船划到孩童六七尺之遥时,孙广才闻声辨位,手中链子枪抛出,卷住孩童腰部,跟着向后一扯,将孩童拽了上来。这孩童是个男孩,十二三岁的年龄,背后竟负着一口单刀,他被湖水呛面色发青,不住咳嗽,连吐了几口水,晕了过去。
郝汉远远地瞧见孩童获救,放下心来,转身回去牵马,刚走出几步,背后传来孙阔才的惊呼之声:“啊呦,这船板要散架啦!”郝汉回头望去,见四豺在小船上手忙脚乱,一副惊慌失措的模样。
原来他们所乘的是条被人弃置在岸边的废旧木船,船板木料早已腐朽不堪,铆钉也有不少松脱,他们方才瞧也没瞧便上了船。这四个人重量合起来自也不轻,兼之适才孙广才拉那孩童上船时用力过猛,小船已然承受不住,船板颤蹦个不停,发出一阵咯吱响声。
孙阔才性子毛躁,仓皇之下,又叫又跳,支离的船板哪里还经得起这番折腾?船身在水面上歪歪斜斜,摇晃个不停。孙广才喝道:“老二,你乱动个什么!趁着船还没沉,快划到岸边去!”孙阔才一怔,醒悟过来,道:“啊!正当如此!”拿起船桨猛划了起来,才划了两下,便听喀喀几声,船身四分五裂开来,四豺连同那孩童一同栽入了湖中。
孙广才叫道:“船散了吗?”孙阔才一边扑腾一边叫道:“是啊,大哥,咱们这回可栽了!”孙长才叫道:“他娘的,咱们干了一辈子缺德事,好不容易发了回善心,老天爷却不成全,娘的,我就说咱根本不是干好事的主儿!孙远才更是一边在水里挣扎一边依依呀呀地惊叫个不停。
孙阔才兀自强撑场面,道:“咱漠北四豺纵横江湖,官府闻风丧胆,到头来却栽在一只破船手里,真他娘的憋屈!”手上却将那孩童擎过头顶,不让他浸到水中,正自惶急,忽见一人从岸边游来,心中一喜,正想呼救,待看清这人形貌,不禁惊叫道:“啊呦!不好!”
孙广才道:“又怎么了?”孙阔才惶然道:“那个……”刚说了两个字,嘴里便灌进一大口水,将水咽入肚中,继续道:“那个小猢狲游过来了!”
孙广才奇道:“什么小猢狲?”孙阔才道:“就是在霍宽家里坏咱们好事的那个小猢狲!”孙长才道:“我也瞧见了,正往咱这里游呢!”孙广才面如死灰,道:“罢了!漠北四豺成了砧板上的鱼肉,今日要归位了!”他们四人不会凫水,此时全凭一口真气提着,才勉强浮在水面上,不至沉溺,但若有人在旁扰乱,真气一岔,定然再难支撑。
他们四人只道郝汉怀挟旧怨,要趁他们落水之际来落井下石。郝汉方才在岸上瞧得清清楚楚,他见小船散架、五人落水之时,便一个猛子扎进了湖里,朝他们游去,却不是为落井下石,而为施救,只因他方才见四豺动了善念,心想这四人倒也不至十分可恶,于是欲将他们连那孩童一同救上来。
郝汉一边游一边哈哈大笑,挖苦道:“漠北四残,你们也有今天,看来你的名号要改一改了,不如改作‘落汤四鸡’如何?”
孙阔才大恼,骂道:“小猢狲,要杀便杀,恁多的废话!”他激动之下,说话间泄了真气,身子向下沉去,孙长才急忙将他拉住,他又从水面冒出头来,吐了一大口水,狼狈不堪。
郝汉笑道:“你们眼下这般处境,还用得着我出手杀你们吗?只不过上回你们把我追得那般苦,今日你们落得我手里,我若不好好整治你们一番,怎显得出我郝大爷的手段来!”
孙广才道:“娘的,小猢狲,你若是有种,便让我们上得岸去,咱们在陆地上真刀真枪地打一场!”
郝汉又是一阵大笑,道:“你当我是傻子吗,眼下你们只能任由我摆布,我为何还让你们上岸去,就算我让你们上岸,你们又不会凫水,上得去吗?哈哈!”
孙长才道:“乘人之危是你们正道中人所为吗?”
郝汉道:“谁说我是正道中人了?实话与你们说罢,江湖人称‘混世太岁’的便是小爷我了,小爷我向来喜欢乘人之危、幸灾乐祸,要论恶毒,可比你们漠北四残有过之无不及,眼下你们四人落难,我若不拿你们消遣一番,怎对得起我那响当当的名号?”
孙阔才叫道:“这还有一个小娃子,你要让他一起淹死吗?”
郝汉嘻嘻笑道:“这娃子是你们之中谁的儿子吗?想必也是个小恶人了,哈哈,你们坏事做尽,老天终于开眼,叫你们一家五口恶人一起淹死,当真最好不过了。”
孙长才分辨道:“这娃子可不是我们儿子,我们见这娃子落水,便来救他了!”
方才的情形郝汉瞧得清清楚楚,他自然知道四豺是为救人才落得水中,可他心中却另有一番计较,佯装不知,嘿嘿冷笑道:“你们四个恶名昭彰,一向逞凶肇事,你说你们救人?谁信呐?当小爷我缺心眼吗?”
孙长才“嘿”地颓叹一声,冲三个兄弟道:“我就说咱们根本是干好事的主儿!”
这时孙阔才竟哭喊了起来:“他娘的,真是作孽!真是报应!谁叫咱以往干了那许多缺德的事,莫说这小猢狲不信,若是换做昨日,我都不信自己今天能救人!”情绪激动之下,真气又松了,身子又往下沉去。
孙广才一把拉住他,喝道:“老二,你哭什么哭!没的让人瞧不起!”孙阔才兀自哭道:“咱几个猪狗不如啊,咱不走正路,坏事做尽,爹娘被咱活活气死,咱们还死性不改,不如死了的好!”其他三豺闻言,都不再言语。
哭喊间,郝汉已游到了切近,他见四豺满脸尽是惶然绝望之色,心想:“鸟之将亡,其鸣也哀,这话当真不假。”说道:“你们把手伸过来,我一个个地将你们拖上岸去。”
四豺一怔,孙广才道:“小猢狲,你有什么手段尽管使将出来,咱漠北四豺就算淹死了,也不上你的鬼当!”只因郝汉过去戏耍过他们数次,兼之他方才那番煞有介事的做作,四豺已认定他一肚子坏水,没安好心,心中皆想:“这狡狯小滑头保不齐又想出什么稀奇古怪的法子来消遣我们了。”
郝汉心中暗暗好笑,说道:“你们若想这么耗下去便耗着,等到你们真气耗尽,我在旁看着你们挨个咕噜噜地沉下去,岂不是很有趣?有分教:‘漠北四残同沉湖底,混世太岁坐观好戏’哈哈!妙极!妙极!”
孙广才苦笑道:“好一个混世太岁,论恶毒,我们漠北四豺当真自愧不如!”
孙远才经不起羞辱,心头大恼,依依呀呀地怒叫着,猛朝郝汉扑去,这一扑全是凭着气血之勇,竟在湖上扑出了半丈有余,身子却不由自主地一沉,湖水没过头顶,只剩两只手还露在水面上,乱抓乱舞。
郝汉右手急探而出,一把扼住孙远才手腕,叫道:“走着!”迳往湖岸游去。其他三豺焦急万分,齐声喊道:“放开我弟兄!”孙广才一抖链子枪,枪链缠住孙远才足踝,往后扯来,孙阔才和孙长才也攥紧链子。郝汉再也难以向前游动一寸,四豺不明他的意图,反成了救经引足的局面。郝汉叫道:“你们快放手,我是来救你们的!”
四豺哪里肯信,他们一直靠提着真气浮于水面,内力消耗极大,现在又使劲拉扯枪链,更是难以为继,相持片刻,只觉丹田愈发虚空,身子越来越沉,孙长才最先支撑不住,直直往下沉去,但他手里还抓着枪链,这一来,枪链两端的数人都觉压力陡增,跟着孙广才、孙阔才也支撑不住,先后没入水面,郝汉只觉自己的身子也被拖着朝下沉去,急忙猛提一口真气,将身子顶了上去,可手头上的重量着实不轻,脚下全无可立足之处,全凭一身内力支撑,他心知自己手头上握着的是五条人命,一旦松手,这五人都要沉入湖底,溺水而亡,可他眼下莫说将这五人拉上岸去,能拉住他们不致下沉已是万分不易。
这当口,忽听岸上一人喝道:“去!”跟着便听半空中呼呼作响,郝汉抬头望去,只见一棵松树挂着浑厚风声朝这边飞来,噗地一声,松树横着落入郝汉身旁的湖面上,激起一阵波荡,郝汉被波荡一推,身形难稳,险些被湖水淹没,等波荡竭弱,湖面平稳,他左手抱紧树干,右手猛地一扯孙远才的手臂,将连成一串的漠北四豺一并拉出水面,叫道:“你们快抓住树干!”
第二十一章 从善如登(下)
四豺已被淹得够呛,待冒出头来,只觉天旋地转,连东南西北都辨别不清,迷迷糊糊间听到郝汉说了句“树干”,急忙定神一瞧,果然见一棵大树横于水面之上。但凡溺水之人,哪怕看到一根稻草都会死死抓住,这时四豺见得大树,当真是如见救星一般,心中狂喜,未及去想湖面上为何会凭空冒出一棵大树来,急忙抱住,虽手足无力,却牢牢抱死,不肯放脱,那孩童体型较小,孙阔才便将他横置于树干之上。
这时半空中又传来一阵呼呼风声,又是一棵松树直飞而来,飞至众人所抱这棵松树的一丈开外,便即力竭,落入水中,又激起一阵剧烈波荡。郝汉的身子在湖中载沉载浮,视野模糊不清,隐约见得岸上有个僧侣模样的人,站在树林外围。只见僧人一掌撼在一棵大树之上,大树咔嚓一声轰然折倒,僧人扛起大树,奔到湖边,将松树向空中平平抛起,抛得足有三丈之高,跟着纵身跃起,待跃到与大树同高之时,一掌击出,拍在大树截面一端,大树如离弦之箭一般,飞射而来,落在第二棵大树的一丈开外。那僧人又返回树林,又是手起一掌,击倒一棵松树,扛到湖边击飞过来,如此反复,渐渐地搭起了一座连到岸边的浮桥。
浮桥已成,那僧人提身一跳,落在了离岸边最近的那棵树干之上,跟着疾奔两步,足尖在树干上轻轻一点,一个起落,已跃到了第二棵树干上,又是疾奔几步,跃到第三棵树干之上,他这般在这一排树干上不断奔行提纵,几个起落之后,郝汉已能看清他的容貌,却见这人是位老僧,样貌清奇,飞纵之间,僧袍鼓荡,瀑髯飘飞,一副道骨仙风的姿态。郝汉如同见到了故人一般心喜,叫道:“无受大师!”
这老僧正是郝汉当日在干云庄与之有过一面之缘的无受和尚,他一边飞步奔而来,一边呵呵笑道:“施主别来无恙。”话音甫落,人已跃到了郝汉所抱的这棵大树之上,伸手抱起那孩童,对郝汉和四豺道:“快把手给我,我带你们上去。”
郝汉道:“先救他们,他们不识水性,我自己游回去便是。”
无受一口咬住那孩童的后衣领,用牙口将他提住,伸手拉起孙阔才和孙远才,分别挟在左右腋下,转身朝岸边飞纵而去,他年事虽高,此刻又携着两个壮年之人和一个孩童,但身形却丝毫不滞,仍是健步如飞,拔跃飒然,又是几个起落,返回岸边。他将三人往岸上一放,旋即转身,回去又将孙广才和孙长才搭救了上来。
郝汉自无受携起第一拨人时,便往岸边游来,现下无受将两拨人都救了回来,他却还没游到岸边。游了好一会,终于上得岸来。
无受在四豺和那孩童腹部天枢|穴上轻轻拍打数下,五人肠胃应激,纷纷吐出几口水来,跟着陆续醒转,爬起身,开始大口大口地呕水。直到将胃呕空,五人都觉浑身虚脱无力,又瘫倒在地,半昏半醒。
郝汉抖了抖湿透的衣襟,说道:“大师好俊的轻身功夫啊!”无受微微一笑,道:“施主,老衲正自赶路,却不期与施主相会,不知施主怎会在此?”
郝汉正要答话,忽听一阵马蹄声自东面传来,越来越近,少说也有二十骑。孙远才耳力灵敏,颤颤巍巍地爬起身来,道:“官……官兵来了,快……快跑!”说完又跌躺回去。郝汉道:“大师,官兵正在捉拿这四个人,咱们先将他们弄到树林中罢。”两人连挟带拖,将五人移到树林深处,耳听得那二十多骑从林外小径陆续驰过。无受问道:“莫非这四人就是漠北四豺?”
郝汉笑道:“除了漠北四豺,天下间还有哪四兄弟像他们这般各有千秋?”
无受指了指那孩童,道:“那这孩子是?”郝汉摇头道:“我也不知,恐怕是在湖边玩耍的孩童,不小心落水了。”当下将方才在在湖边的所闻所见说了,说完又道:“想不到这个四人恶名昭彰,竟会为救一个孩童而涉险。”
无受合十道:“阿弥陀佛,善与恶只不过是表象,何为真善、何为真恶,又岂是我辈所能定见?人为善,其善可因境遇遭际而造就;人为恶,其恶也可能是为存亡生计所迫。为善者也许会因境遇转折而为恶,为恶者心中也许仍有一片庄严净土,只是尚无从善的契机。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是非善恶皆是缘,不可因一念之观,妄自判断。施主不知,老衲年轻之时,也曾是个打家劫舍的绿林草莽,后经师父点化,方知自身罪孽深重,这才皈依三宝,虔心礼佛。”顿了顿,颂偈道:“念念圆明,自见本性。善恶虽殊,本性无二。无二之性,名为实性。于实性中,不染善恶。”
郝汉忽然想起那日霍宽说过的一句话:“昔日恩师时常教诲:‘尺余尚可斫,寸短不可接。’说的是为人处世就似砍木头,当有分寸,砍长了尚可续砍,砍短了却没法接了,是以凡事应留有余地,不可只因片面之观便否决一切、不计后果。昔日我便是年少气盛,做事太不留余地,现下心里头时常懊悔,想过几天( 武襄刀 http://www.xlawen.org/kan/198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