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部分阅读
,好像传说中的白夜一样。
“我小时候常常幻想着有一天,我和一个男孩在漫天星斗的天空下拥抱接吻。我小时候特别怕猫。”
晓军一直沉默地听着,他有一种宽容厚道的表,天塌下来都不会吃惊,这正是红火所喜欢他的地方,但有时也正是为了这一点而烦他。太稳定的男人,只适合坐在家里品茶下棋,读报或者看电视,他前妻之所以当初执意要离开他,大概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吧?红火没问过他,他也很少谈起过去的事。
“你知道吗,汤勇和春花秋月两个人已经分手了。”
晓军右手的烟头在黑暗中一明一灭。他把烟掐了,烟头扔到地上,一只脚踏在上面,左右碾了碾,把它碾灭。他举手投足间总会流露出一种不经意的刚毅来,干练中略带些许散漫。
红火道:“不会吧?昨天我刚跟她通过电话,她还说哪天请我吃饭呢。”
晓军说:“我哥们的事你别去说给那女的听,她一个自由撰稿人要想在北京混,租一房子还得小一千呢。汤勇主要是怕她这一住下去就赖着不肯走了。”
“他们不是相爱吗?”
“爱个屁呀,互相利用罢了。”
男人和女人的心思,真像是扑克牌的正面和反面一样,有那么大的不同。不知道春花秋月伤不伤心,她在北京没有家。谁也不知道她的家在哪儿。
红火最近学会了一种游戏一是左晓军教她下的一种棋。这种棋只有二个棋子,一红一绿。棋盘上异常复杂的地形地貌,有山地和沼泽,冰川和陷阱,有钥匙和末班车。红火对棋类并不精通,但却对这种棋的谜宫一样的设计异常着迷。在棋子的行走过程中,往往会碰见魔鬼、太阳或者是桥,中间还设置了锯子、夹子以及飞机,能碰见什么、命运好坏全凭运气。一开始红火执的那个红子儿一路领先,不是遇到能连跳三步的大桥,就是碰到能飞行数十里的飞机,一路上还有车马相送,真有一种平步青云,一步登天的感觉。左晓军却连连失利,步步后退,比如说他遇到了打水这一条,打水就先要去修桶,修好了桶来到河边,河水又恰好已经干涸了。做人也是这样,一步走错就可能满盘皆输,一步走对了就可一步登天。
红火连赢三局,兴奋得不得了。就在这时,接到春花秋月打来的电话,问红火她能不能过来“挤一夜”,“我实在没地方可去呀。”她电话里的声音带着哭腔。
春花秋月打辆面的过来的时候,时间已经十一点多了。红火想像着她可能是披头散、眼泪汪汪、一副都市怨妇被人抛弃的模样。但春花秋月却比红火想像的要坚强许多。她虽然哭过,但浓重的化妆和粉底把她原来那张哭过的眼圈微肿的的脸藏在了后面,晓军和红火看到的是一张擦得红红白白、浓眉大眼的春花秋月。
50。第九章(7)
“你好像比以前更漂亮了。***”红火恭维她说。
春花秋月一边指挥司机往下搬书一边说:“那怎么办呀,总得活下去呀。出来的时候我就带了一些书,别的我都不稀罕。”
进了屋又说:“哟,你看你们俩个过得多好,还有心思下棋。我一天忙到晚,成天有人呼我,bb机从早到晚响个不停呼得我脑袋都肿了。关掉吧又怕有什么要紧事,报社成天追着我要稿子,给《妇女报》的那个《明星身边的宠物系列》今晚上我还得熬夜把它赶出来,明天早上人家还等着要呢。”
红火半夜醒来的时候,看见春花一个人伏在桌面上哭。不知过了多久,她又迷迷糊糊地睡去了。
当早晨第一缕阳光照在我脸上,我才明白他对我的伤害有多深。他是我这些年来惟一动过心的男人,我以为他会跟别人有什么不同。我是那样柔顺地、甜美地、小心翼翼地对待他,但是我很快就明白了,什么都没有,有些东西原本就是不存在的……不见了,一切都不见了。永失我爱,让这一页翻过去吧。
红火第二天早晨一觉醒来,看到桌上这些文字,而春花秋月的人连同她带来的那些书,统统不见了。下次再去汤勇家做客,红火看见他家已经住进新人,这次和他同居的那个女孩子只有十九岁,汤勇干脆管她叫“十九妹”,“十九妹”最爱唱的歌是孟庭苇的歌“你究竟有几个好妹妹”。那时候孟庭苇的歌还很流行,出租车上、商店里到处放的都是她的歌。大家都笑着问汤勇“你究竟有几个好妹妹”?汤勇笑而不答,只说喝酒喝酒。
51。第十章(1)
他相信,不管他看不看月亮,他的处境怎么样,他怎样去感受月亮,乃至这世上有没有他,仍然是同一个月亮。***
——王蒙《月亮》
“我看也不要办什么专科学校了,咱们这儿干脆改成猫科学校算了。”
新学期家家户户兴起一股“养猫热”,在这之前学校还兴过“养狗热”、“气功热”、“养鸽子热”、“养鱼热”。总之干什么都是一窝蜂,连买彩电都是一家一户地比着,你家买了二十寸“牡丹”,我家就非买个二十五寸“画王”不可。学校的那圈灰墙就像一个巨大的玻璃罩子,所有的人都是这个罩子里的鱼,大家争来抢去不过是那么一点有限的鱼食。红火今年评中级职称的事又被有路子的人顶替下来了。红火丝毫也不觉得奇怪,这种事经历得多了,神经已处于麻木状态。那些养猫养鱼的人统统全都评上了职称,没事就坐在平房前面晒太阳,或者抱着自家的猫跟别人家的猫比。这个说我家的猫只吃猪肝,那个说我家的猫还会用小爪子开门呢。红火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常常听到院子里传来一阵阵猫叫的声音。这一年的雨季比红火预想得要长,入秋了,天气没有一点要转凉的意思,木门全都胀得比原先大了一圈,红火也觉得自己浑身涨痛难忍。大概快来月经了,红火心很不好。
“总统”前些日子被送去与别人家的狗配种,得了一千元的“劳务费”,左晓军觉得“这钱就跟白捡的似的”,一高兴就把这事跟红火说了。红火当时刚洗完了澡,正紧绷着张小脸一本正经地坐在灯下译稿。听了丈夫的话,她头也不抬冷冷语地说:
“我看我也别搞什么翻译了,咱家多养两条狗得了。”左晓军知道她话里有话,便硬邦邦地顶了句:“那也没什么不可以的。”
红火把笔往桌上啪地一拍,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地吼道:“你他妈的跟狗去过得了!”
“你这是什么话,我又没招你!”
“我就是烦你跟汤勇那帮人成天傍一起。他们一天到晚就知道抽烟,喝酒,搓麻,泡妞,就是有两钱也不是什么好来的。你跟条狗似的跟在汤勇后头,人家扔块吃不下来的骨头,你就乐得三天睡不着觉。人家扔什么,你就捡什么,你这臭钱也是从他那儿来的吧?”
左晓军不接茬,而是按亮打火机捻过一张暗绿色的钞票正欲点着,红火果然扑过来道:“你疯了你!这是钱。”
晓军嘴角衔着根烟,似笑非笑爱怜地看着她说道:“不嫌这钱臭啦?”
“既然拿回来了,就算了吧。”
“哎,这才像我的好女孩嘛。”
红火背过身去偷偷地笑。洗完澡的红火,像刚剥了皮的荔枝一样新鲜,摸上去皮肤是一种微涩的光滑,她穿了宽大的黄绸睡袍,他伸手到里面去捉,丝绸唏唏索索的声音使她的身体像一道变幻莫测的谜语。
“你还爱我吗?那才吵架那副凶样儿,我还以为你恨我呢。”
“是你先挑起来的,你这讨厌的小东西,”晓军用力抱紧她,红火听到自己的骨骼吱咯作响的声音,思绪渐渐地升飞上去,这才暂时忘了眼前的鸡毛蒜皮,进人到另一种境界中去。很多夫妻都用**来解决两人之间的不愉快,这一招很灵,但效力却很难持久。**好比夫妻间的一剂止疼药,只能抵挡一小会儿,等到那阵短暂的狂热像飙风一样刮过去之后,两人之间的问题就会像礁石一样重新冒出海平面。左晓军认为他和红火之间并不存在什么问题,像他俩现在这样生活下去就挺好。
红火可不想在这间平房这圈死气沉沉的灰墙里过一辈子。想当年她在英语系读书的时候,心比天螅母雠⒈鹊昧怂苛缃袢栽谧吆斓摹靶T懊褚ァ北亲媾费欠嵌荚嗫嘧非蠊泄奘位幔芤晕梢愿谋渥约旱拿耍芟胗米约旱氖秩ジ男醋约旱纳畹缆罚墒率抵っ魉耪铰虐堋R糠炊闪怂闹旅醯悖共蝗缒切┛瓷先ッ灰坏悴叛е恢莱源┐虬绲呐⒆踊斓煤谩9楦降字灰蛭约杭蘖烁鲆晃奘谴Φ哪腥恕0拖窆以谇缴系哪欠谔海每慈匆坏阋膊还苡谩O衷诘娜硕杂诮鹎目捶ň拖袷嵌隽税四甑娜丝醇焐杖庖话悖蛐难劾锵不丁?br />
52。第十章(2)
“不就是没评上职称吗?又差不了几块钱,无所谓。***”
他说得轻松,可红火就是咽不下这口气。
“我主要是不甘心一辈子像这样混下去。”
“你行了啊你,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你嫌咱们学校不好,还有多少人想拚老命调进来呢。”
红火懒得跟他争,她终于看明白了他俩根本不是一路人。他是那种极容易满足的人,只要有吃有喝有得玩就成了。他是健康的,健康得有些过分了,以致于头脑里空空荡荡什么也不想,什么问题在他眼里就不成为问题了,岁月在他那里仿佛变成了一大把刚刚摸到手的扑克牌,而且是清一色的好牌,他总是胜券在握似地挥霍着他的日子。他把他那条叫“总统”的长毛狗养得肥而壮,没事就带着狗在校园里好像哨兵巡逻似地来回溜哒,他身上沾着狗毛、狗味和公狗身上特有的气息,他上床的时候红火有时会莫明其妙地想起那条“配种”用的公狗来。这种想法使红火内心十分恐惧,她担心自己是不是病了。过度的失意扭曲很可能摧毁一个人的神经。她时常失眠,眼睁睁地看着黑夜一点点地变成白天而无法合眼。她头脑里总是乱糟糟的,各种意念飘忽不定,她睡也睡不着,醒也醒不了,忽儿夸大妄想,忽儿羞缩自卑。她变得连自己都不认识自己了。终于有一天,她梦见自己杀了那条名叫“总统”的狗。凌晨时分,红火被鸟叫的声音吵醒了,她恍恍惚惚感觉到自己好像是睡在一节火车上,车窗外的光线一明一暗,隐隐地还可以听到列车咣当咣当震动的声音。她以为自己已经走了很远的路,可醒来后现自己仍在床上。
雨季并没有过去,家具仍在一个劲地涨潮。红火的**也涨得疼痛难忍,她觉得自己心脏就要裂开来似的,她听到自己的血管噼噼剥剥爆裂的声音,有无数小虫子在她的大脑里爬。屋子里的地板砖一块接一接地迸裂、错位,一夜之间那些原本黏合得好好的台湾石英地板砖仿佛遭地震了似的,纷纷脱落变形,红火想这个家算是完了,整个坟场都快要烂掉了,那些猫那些狗在凌晨的时候都在睡觉,只有红火一个人醒着。
书商老g打了几次电话才找到红火。最后一次电话打过来的时候红火正在教室里上课,同事王冰冰神色慌张地跑来叫她说:“红火,你家里有急事找你。是个男的,大概是你父亲。”
红火一听说是她父亲心里就不慌了,因为她的生活中根本没有“父亲”这个概念。父亲很早就带着妹妹红玉去了南方。红火在跑去接电话的路上,估计这个电话该是方浦西打来的,一股厌倦和憎恶之像吃了变质食品过后才知道似的,一阵阵地往上泛。拿起电话来“喂”了一声才知道,原来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喂,红火,你猜猜我是谁?”
红火没能听出书商老g的声音,站在那里愣了半天。教研室里稀稀落落坐着几个老师正在喝茶读报,不时有人抬起头来瞄她一眼,她转过身捂住话筒小声说:“有什么事你就快说,我正上着课呢。”
老g说:“你还记不记得我啦?我是老g呀。”
红火笑道:“天哪,我天天都在给你干活呢,怎么能不记得你呢。”
“那本书译得怎么样了?”
“还可以吧。你要是不放心的话我可以先送一些章节给你看看。”
老g等的正是这句话。老g约她晚上碰个头,商量一下书稿的事。红火有方浦西的事在胸中作梗,极怕再次受骗上当,便问老g晚上吃饭叫上春花秋月可不可以。老g那边想也不想就说可以呀怎么不可以,红火这才心里踏实了许多。放下电话立刻拨打春花秋月的cll机,让她速回电话。春花秋月的电话是“汉显”的,可以留,红火想了想,又在她的cll机上补了句“晚上有饭局”。红火呼了她便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话,盯了半天未见动静,心像被一根细线牵着,悬在半空中似的,空落落的十分难受。这时王冰冰火急火燎跑来找她,说红火你赶快回教室去吧,“溜肥肠”正在那儿脾气呢。红火连忙丢下电话不管,抽身跑回教室。在教室门口就看见教务处主任挥舞着教鞭在讲台上指指点点,教鞭一下一下“啪啪”抽在桌上,坐在前排的学生被“抽”得眼睛一下一下直眨巴。
54。第十章(4)
红火听到声音左右看看,才现说话的人原来就是自己。
老g来得很准时,可以说是半分钟都不差,在约定的时间内他像魔术师似地就把自己给变出来了。他一来就说,春花秋月遇上点小麻烦,所以她今天不能来了。
“她怎么啦?”红火颇有些不甘心地问。
“遇上点小麻烦,人家把她告了,说她编造假新闻,说是她写了一个女明星养了一条叫什么总统的狗。”
红火笑道:“也难怪人家要告她,那条叫总统的狗是我家养的,她愣给安到女明星白四朵身上去了,她净这么胡编造早晚要出事。”
老g说:“出不出事不管咱们的事啦。走,咱们换一家饭店吃饭去。”
出门时红火现,那个绕玻璃转门的小孩已经不见了。
接下来的这些日子红火生活中有了一些变化,先她从坟场搬回到母亲家去住了。坟场那边交通不便,到晚上八点半末班车就没了,而红火这阵子几乎天天晚上有事要谈。红火不回来,左晓军一人倒也乐得清静。他还以为红火刚跟学校里的头吵过架,一时磨不开面子,要在家里躲一阵才肯回来。他根本没想到红火去意已定,走与不走只不过是早一天晚一天的事了。左晓军是个毫无预感的男人,他前妻跟他分手的前一天晚上他还在与她**。那是她特地从日本回来办理离婚的事,而他却根本没想那么多。她是在与他最后一次亲热之后冷不丁提出来的,当时左晓军像是被人一棍打懵在床上,脑袋里像过电流一样嗡嗡地叫着,听不清她那一张一合的嘴到底在说什么。
她跨过他的身体,轻轻松松就跨过去了,尽管她一丝不挂,她跨过去的时候他看到了她那宛若洞|穴一般的秘部和一丛浓密的丝茅草一般的阴影,可她并未感到一丝一毫的尴尬和不安,她觉得这一切都是那么顺理成章,自然极了。
这种事在国外很常见,其实离不离婚都一样,我们总是分着。她坐到床旁边的一张椅子上,并没有急着穿衣服,而是随手抓起一块桔黄|色浴巾搭在腿上,她翘起二郎腿来在浴巾上放了一只装烟灰用的碟子,用食指和中指从烟盒里稔熟地弹出一支烟来放在嘴唇边衔着,然后捻亮打火机点烟。那簇微蓝的火苗映出她皱得极深的眉头,左晓军看在眼里,想她内心决不像她表面上装得那般从容大度,便不再说什么了。眼都不眨一下,他在离婚协议书上签了字。
“嗬,想不到你这么痛快。”她开始一件一件往身上穿衣服,从内衣到外衣,动作从容而又优雅,头理得一丝不乱。最后她说,不说再见了,说那些假话干嘛?
“那你替我把门带上吧。”
这是左晓军同前妻说的最后一句话。随后她的背影就在他的视野里消失了,再后来红火就出现了。直到最后红火跟他提出分手,他才想再也不能这样下去了,总得干点什么才行,不能跟条狗似的叫女人踢来踢去的。
左晓军走出家门,在门口的自来水龙头上用凉水狠狠地冲了一下头。这种冰凉沁骨的感觉使他处于一种从未有过的清醒状态,他像狮子那样猛地甩了甩头,在水槽的倒影里他看到一个毛倒竖、鼻孔乍得极开的狮面男人。
红火和左晓军离婚的事手续还没有正式办,但实际上两人很久都没有见过面了。红火隐约听说左晓军也已办了停薪留职手续,跟朋友一起到外面去做生意。他俩虽说见不着面,隔三差五的倒也互相打打电话,像平常朋友一样说话聊天,关系倒比在一起生活时更加友善了。每当触及实质性问题,两人也并不避讳,而是实话实说,或者干脆来几句调侃:“你要等不及的话那事咱们明天就办。”另一个就说:“噢不不,如果你要有什么况的话别不好意思说。”
红火其实并不喜欢他们两个人之间的那种故作欢乐的调侃腔调,她知道这种况下谁心里都不会好受。长痛不如短痛,分开来也许对大家都有好处。红火到左晓军家的时候,他正蹲在厨房地上剖鱼。他并不知道红火要来,他只是一心一意干着手底下具体而又实际的事。这就是他与红火的分歧所在。
55。第十章(5)
红火靠在门框上一声不响地看他干活。她想起几年前她第一次来左晓军家的时候也是冬天,红火上了电车,电车上人不算太多,几乎人人都有座位。电车在一条古老的街道上蜿蜒穿行,路边有许多让人赏心悦目的店招牌,那个古色古香的“菩提缘”曾经让红火感到心悸,她预感到有什么事将要生了,今天她看到的是一模一样的街景,一样的行人,一样的商店招牌,心却完全是两样的了。
左晓军转过身看到她的时候并没有感到丝毫奇怪,他好像料到她会来似的,埋下头来继续弄他手里的鱼。
“你想什么时候办手续都可以,我都同意。”他两只手上沾满极腥的鱼血。他母亲从另一间屋子里探出头来,然后又一下子不见了。红火说:“晓军,我们可不可以出去谈?”
左晓军一声不吭地收拾完鱼,这才洗了手同红火一道出去。外面已是花木凋零的冬天了,护城河面上结着一层薄冰,太阳黄黄地照在冰面上,反射着一点光亮。护城河四周的砖墙是那种坚硬的铅灰色,那正是北京冬天的颜色。只有低矮的冬青树还硬撑着那么一点苦绿,那绿也是落满了灰尘不堪疲惫的绿。一到了冬天,什么都变老了,连天也变黄了,墙根下有几个迎风流泪的老人吱吱呀呀拉着京胡在唱京戏。他们自得其乐,沉醉在他们的世界里,而他们的乐在红火听来却哭一样悲哀。那京胡的声音是刺破青天般地尖而窄,像一把小刀一下一下刮着玻璃,出忸怩尖细使人耳根子酸的声音。有个戴鸭舌帽的男人正憋着嗓子唱那尖而又尖的女音,京胡的声音紧赶慢赶,像是在哭诉什么。那声音浮在半空中,和灰紫色的雾霭凝和在一起,久久不肯散去。
红火和左晓军已经走了很远了,北风中仍是刮来那种刺破耳膜的凄厉声音。红火和左晓军一直被一道低矮的松墙隔着走,她走在松墙的左边,而他则走在松墙的右边。他们是在无意间被那道不起眼的松墙分开的,总以为前面很快就会有缺口使他们重新聚合,谁知他们却走上了无法回头的不归路,他们隔着松墙有一句没一句地说着话,红火说“我就是不甘心”,“我就是不相信我什么地方不如人”,“我要往前闯,试试看,我想机会总是有的……”
她一路往下说,并不顾及别人感受。左晓军望着前面长长的没有尽头的松墙对红火说,我看咱们就在这儿分手吧。红火看看前面,也觉得前途渺茫,就说,也好。
56。第十一章(1)
我要从南走到北,我还要从白走到黑,我要人们都看到我,却不知道我是谁。***
——徐坤《呓语》
关于“东方好莱坞”的传说是近几年才兴起来的。这“好莱坞”指的并不是一座影城,而是指北京这座城市。“好莱坞”只不过是一个形象的比喻,它象征着机会、奇遇、天才得到认可、一夜成名等等神奇的字眼。这些字眼当中的任何一个都会对有野心的年轻人构成危险的诱惑。他们有的抛妻别子,有的辞掉工作,有的卖掉家产,有的离家出走——他们来到北京之前有着各自的生存背景,或好或坏地扮演着各种各样的角色。然而一到北京他们就无一例外地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追梦者”。
红火的妹妹红玉就是这样一个从南方来的追梦者。
红玉的到来使得红火和她母亲都很意外,都以为她是跟他父亲赌气卖张车票就到北京来的。然而不是,红玉说她是有备而来的,准备在北京住下去进军北京歌坛。她说她曾在上海得过唱歌二等奖,一问才知道是区一级的比赛。红火告诉妹妹北京可是歌手如云的地方,要想混这碗饭趁早死了心。
谁知红玉却对姐姐这番陈词烂调根本听也不要听。她说家里要是容不下我,我走,我找地方去住。母亲听她这么一说,倒也心软下来,就忙着去翻找被褥,红玉很快脸上露出得胜的笑来,就只那么一闪,随后倏地一下就不见了。她生就一张变化多端扮什么像什么的脸,她的美是那种过分标致了反倒给人留不下太深印象的美,但她的的确确是个美人。这大概就是红火对她有些敌意的原因,她有点嫉妒吧,连她自己也弄不清,这嫉妒到底是有还是没有,不管怎么说,红火觉得自己凭空多了这样一个妹妹还是挺不错的,因此这阵子无论上哪儿都总要带上她。
红玉对北京的印象并不算太好,银街上的衣服她一件也看不上。她的心高到天上去了,开奔驰住别墅,这才是她未来的理想。
姐姐红火想,要想实现理想就得先打通门路,而打通门路的第一步就得先带她去认识一些人。而这一步一步具体实施起来将是怎样的繁杂和不容易啊。
妹妹红玉想,那么多歌星都在北京唱红了,我怎么就唱不红?成功太容易了,说不定就在一夜之间呢。
姐妹俩各有各的心事,目标却是一致的,于是她俩就开始行动了。第一站就是白庄。白庄住着四种人:画家、歌手、流浪艺人、诗人。大都是梦想成名但是暂且还未成名那路人。有不少画商、经纪人、制片人出没于这里,有时会有意外收获。
唱片公司大都乐意推出新人,给年轻人树立一些新偶像。但是红玉却没有这个运气,她在这里东闯西闯,连一个唱片公司老板都没碰上,碰上的尽是些穷困潦倒总走霉运不停地抱怨的人。看到这些人,你会充满疑虑地想起有关“东方好莱坞”的传说是不是真的。
四川来的替身演员皮皮在白庄已经呆了三年了,他是住在白庄的艺人中比较乐观的一位。他说在北京呆着挺好的,只要有事干有戏拍就成。他所谓的拍戏都是给别人当替身,比如说撞车啦,从高处跳下啦,挨人一顿揍什么的。总之都是具有一定难度的比较危险的动作,皮皮说他不怕死,他的偶像是香港的成龙。
“别看我现在当不了主角,将来的事——嘿,很难说哩!”
他说着一口川味的普通话,对红火姐妹俩侃侃而谈。妹妹红玉早就听得不耐烦了,一次次地抬起手腕看表,又不时地朝窗子外面的土路上张望,有两只小麻雀一蹦一蹦地在那条小路上相互追逐着,并且叽叽哝哝地说着话。红玉好像听到其中一个小麻雀在说,我要飞起来了,比所有的大鸟飞得还要高。另一个却说,咱们还是实际一点吧,冬天快要来了呀。红玉抿住嘴暗中一笑,她想自己要做一只聪明的鸟。
皮皮说他原先在四川的时候有一家经营得挺不错的小饭馆,为来北京他把那家饭馆给卖了,他媳妇和他们全家全都不支持他来北京。“去那里干啥子嘛,在家里日子过得好好的。”他用四川话讲,“他们都说我是疯掉了,疯就疯,我也顾不了那么多了,把餐馆卖了我就来了。”
57。第十一章(2)
他说他就是喜欢电影这个奇妙的圈子,感觉真是好极了,就是跑龙套他也愿意。他看上去个子小小的,身材像个还没育成熟的中学生,实际上他已经有三十五岁了。红火有些怆然地想,摸爬滚打的他还能踢腾几年呢?
陪着聊了这许多家常话,红火这才绕到正题上去,她问皮皮能不能帮她妹妹介绍个“圈里的”名人,越有名越好的。皮皮想了想就说,白四朵怎么样?我跟她倒是有些交的。
提起白四朵红火倒又想起自由撰稿人春花秋月来了,她想这阵子怎么把她给忘了?要说门路的话兴许她比眼前这个皮皮还要多呢。但她没做声,任由这个替身演员夸夸其谈。白四朵是从八十年代初一直红到现在的老演员了,她的事迹其实是路人皆知的,可皮皮还是要没完没了地车轱辘话来回说,说她以前是个拉二胡的,后来又怎么改行演上了电影,再后来又当歌星,又写自传。她的那点事小报上都登过几百遍了,可皮皮还是当成新闻似的唠唠叨叨没个完。最后他才说到正题上来,他说白四朵不喜欢有人到她家里去找她,不过她倒是经常到白庄来,有一帮年轻人在搞新剧种请她当顾问。红火问她到底什么时候能来,皮皮说这说不准。
又过了几天,红火和红玉再去白庄,正赶上那伙年轻人在白庄小酒馆里排演行为剧。行为剧就是他们所创的新剧种,是美术、戏剧还有音乐三合一的东西,表现手法怪异多变,时而寂静无声,时而喧腾哄闹。红火他们进去的时候戏中的所有人物都是被红绳子紧紧捆绑着的,那种扭花纹路十分明显的粗麻绳被染成鲜极了的红色,红色是突出而明显的,特别是被用在那些做雕塑状的黑衣人身上,显得醒目而又喻意深刻。捆绑的方法极有讲究,并不是千篇一律的五花大绑,而是各有各的绑法。还有两个人三个人连在一起绑的。他们像雕塑一样先是立住不动,灯光师大显身手,光和影都很是令人炫目。然后他们一个一个地动起来,他们扭动身体,有单调叫喊的声音。后来红火渐渐看出,那是一个表现捆绑与挣脱主题的戏,还有人与人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她想起她和左晓军那一段来,禁不住有些感慨。
红玉却对这种乱七八糟的行为剧全然不能领悟。她在人群里四处张望着,看看有没有像白四朵那样的熟面孔出现。红玉现在已经把白四朵看成是大救星一样的人物了,她想只要被白四朵这样有名的人认可,然后带她进人他们那个圈子,过不了多久她就会出名了。白四朵已经老了,而她还年轻,谁能料到几年以后她会是什么样子呢?
在红火眼里看红玉,觉得她本身就像一出行为剧。“别找了,她没来。”人群哄闹起来了,背景音乐也变得嘈杂纷乱,好像收音机拧错了频道,一会儿是国际新闻,一会儿是京剧锣鼓,一会儿又是单调重复着的倒车的声音:“注意——倒车——注意——倒车——注意——”。那所有的声音混合成一幅庸常人生的日常生活。
一个诗人走上台去,高声朗颂着他的朦胧诗。那木桶里的海水眉毛一样的月亮还没来得及细细展开,就被摇滚乐的声音一个大浪头打下去了,那激越的声音淹没了一切,像气势汹汹的洪水,人们在洪水中尽渲泻强烈的、矛盾的、异常冲动的感,此时此刻台上台下已混乱成一片,分不清演员还是观众,到此为止几乎没有戏剧的成分在里面了,完全成为一场即兴表演。
那天红火和红玉他们完全没有料到会是这种结果,想见的人没见到,脑子里倒像是被什么东西搅了一搅,乱得嗡嗡直叫。一闭上眼睛就是乱纷纷的场面在旋转,光与影,绳索与黑衣,温文的音乐与声嘶力竭喊叫着的人。凌晨,红火姐妹刚刚入睡,就听到楼下汽车自动提示倒车的声音:
“注意——倒车——注意——倒车——”
那声音在凌晨寂静空旷的街道迂回穿行,声音清冽而又生硬,一遍又一遍地机械重复——明明是人的声音,却又不像是人声。像是生在另外一个星球上的故事。
58。第十一章(3)
第二天一睁眼红火就想起该给春花秋月打个电话,兴许她那里有什么门路呢。红火现在的状态是人病乱投医,东撞西撞的,事刚刚开了个头,就觉得异常疲倦,以后的路该怎么走,头脑里乱轰轰的一点把握都没有。红玉趴在床上睡大觉,看她安详的睡姿就知道她睡得很好。净等得天上掉馅饼,当然睡得好。
红火起床后先呼了春花秋月,再去刷牙洗脸,在她下楼去买早点的时候,电话来了,因为吵了红玉的睡眠,红玉大脾气,抓起电话来呜哝呜哝连自己也不知到底说了些什么。红火对妹妹这种盛气凌人的架式很不满意,心想她人还没红起来,架子倒已经不小了,这将来有点本事了可怎么得了。两人吵吵闹闹地呛了几句,好容易再跟春花秋月联系上了,这才别别扭扭地出了门。
星期天的上午公共汽车很难坐。街道上挤满了形形色色的北京人和外地人。这些人平常仿佛都在什么地方躲着的,一到星期天就一小股一小股地冒出来了。所有的小街和胡同都像大河的支流一样,曲曲折折地延伸到这座城市的角角落落。这些从角角落落走出来的人们越聚越多汇集到了宽阔的大街上,这时候北京的马路就显得有些窄了,磕头碰脑的全是人,仿佛稍一抬脚就会踩到别人脚上去似的。街上的人你挤我我挤你谁都容不下谁,街口的红绿灯闪闪烁烁忙着变换着颜色,各种车辆心跳气喘地堵在十字路口,司机焦急地从车窗内往外探着头。
挤公共汽车也是一件让人很狼狈的事,上车的人都以冲锋陷阵的态度来对待车上的位子,毫不含糊的。红火和红玉怕被人挤皱了身上的衣服,就一下一下地躲着,结果等所有的人都上去了,车门就关了。就这样她们错过了一辆又一辆车,直到中午才到了春花秋月现在住的地方。
春花秋月现在和一个皮鞋贩子住在一起,住的地方要比从前小多了。红火已经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外地来京城闯天下的女子的“天下”实际上已经变得越来越小了。但她自己并不觉得,每次见面她的精神都显得异常亢奋,讲起话来滔滔不绝的,她说她要采访某某部长,要和某某政府要员长谈一下,她说她给报纸副刊写的那个影星系列她不打算做了,她要做大文章。她说活到快三十了她才现自己的才能不在写新闻稿上,她说她将来兴许要从政。她越说越来劲口水都要流下来了,她的口水像她那些狂妄想法一样多得直往外冒,她已经完全无法控制自己,她的思维就像脱了缰的野马似的越跑越快越跑越快,刹不了车似的。红火在一旁听着暗想,总有一天她那绷得紧紧的缰绳会断的。
等到春花秋月好容易说累了,红火这才见缝插针问起能不能帮忙引见一下影星白四朵的事。“嗨,原来你们是为这事来的呀,怎么不早说?”她一边嗔怪红火一边顺手抄起手边的电话就打,那动作好像在说你瞧我打大明星家的电话比打自个儿家的还熟呢。她染着红指甲的手指在拨点盘上一弹一弹飞快地点着,她把电话放在下巴与肩膀之间,微微偏过头来夹着,眼睛翻向一边好像走神了似的等着电话那端的反应,片刻,她说:“她那边怎么总占线?咱们不如打的过去一趟得了。”于是三人就下楼“打车”。马路两边的书摊上悬挂着一排排用美人头做封面的休闲杂志、美容杂志和电影画报。其中一本杂志的封面用的是白四朵的照片,她看上去星味儿十足。由于年龄大了,头反而削成那种短短的类似于“男孩头”的型,这样可以看上去减小几岁。她笑得是那样纯真无邪,无忧无虑,红火想她真是一个一帆风顺要什么有什么的幸运女人。
可是,几分钟之后红火看到的却是另一个白四朵。
她们走进去的时候,有个没头没眉毛的干枯女人正坐在镜前拔鼻毛。她的手抖抖的,手里的小镜子在她脸上打着一道奇异的白光,使她看上去有点像白骨露在外面似的。她用牙齿紧绷着上嘴唇,好使她那滋出一根( 迷狂季节(全本) http://www.xlawen.org/kan/1984/ )
“我小时候常常幻想着有一天,我和一个男孩在漫天星斗的天空下拥抱接吻。我小时候特别怕猫。”
晓军一直沉默地听着,他有一种宽容厚道的表,天塌下来都不会吃惊,这正是红火所喜欢他的地方,但有时也正是为了这一点而烦他。太稳定的男人,只适合坐在家里品茶下棋,读报或者看电视,他前妻之所以当初执意要离开他,大概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吧?红火没问过他,他也很少谈起过去的事。
“你知道吗,汤勇和春花秋月两个人已经分手了。”
晓军右手的烟头在黑暗中一明一灭。他把烟掐了,烟头扔到地上,一只脚踏在上面,左右碾了碾,把它碾灭。他举手投足间总会流露出一种不经意的刚毅来,干练中略带些许散漫。
红火道:“不会吧?昨天我刚跟她通过电话,她还说哪天请我吃饭呢。”
晓军说:“我哥们的事你别去说给那女的听,她一个自由撰稿人要想在北京混,租一房子还得小一千呢。汤勇主要是怕她这一住下去就赖着不肯走了。”
“他们不是相爱吗?”
“爱个屁呀,互相利用罢了。”
男人和女人的心思,真像是扑克牌的正面和反面一样,有那么大的不同。不知道春花秋月伤不伤心,她在北京没有家。谁也不知道她的家在哪儿。
红火最近学会了一种游戏一是左晓军教她下的一种棋。这种棋只有二个棋子,一红一绿。棋盘上异常复杂的地形地貌,有山地和沼泽,冰川和陷阱,有钥匙和末班车。红火对棋类并不精通,但却对这种棋的谜宫一样的设计异常着迷。在棋子的行走过程中,往往会碰见魔鬼、太阳或者是桥,中间还设置了锯子、夹子以及飞机,能碰见什么、命运好坏全凭运气。一开始红火执的那个红子儿一路领先,不是遇到能连跳三步的大桥,就是碰到能飞行数十里的飞机,一路上还有车马相送,真有一种平步青云,一步登天的感觉。左晓军却连连失利,步步后退,比如说他遇到了打水这一条,打水就先要去修桶,修好了桶来到河边,河水又恰好已经干涸了。做人也是这样,一步走错就可能满盘皆输,一步走对了就可一步登天。
红火连赢三局,兴奋得不得了。就在这时,接到春花秋月打来的电话,问红火她能不能过来“挤一夜”,“我实在没地方可去呀。”她电话里的声音带着哭腔。
春花秋月打辆面的过来的时候,时间已经十一点多了。红火想像着她可能是披头散、眼泪汪汪、一副都市怨妇被人抛弃的模样。但春花秋月却比红火想像的要坚强许多。她虽然哭过,但浓重的化妆和粉底把她原来那张哭过的眼圈微肿的的脸藏在了后面,晓军和红火看到的是一张擦得红红白白、浓眉大眼的春花秋月。
50。第九章(7)
“你好像比以前更漂亮了。***”红火恭维她说。
春花秋月一边指挥司机往下搬书一边说:“那怎么办呀,总得活下去呀。出来的时候我就带了一些书,别的我都不稀罕。”
进了屋又说:“哟,你看你们俩个过得多好,还有心思下棋。我一天忙到晚,成天有人呼我,bb机从早到晚响个不停呼得我脑袋都肿了。关掉吧又怕有什么要紧事,报社成天追着我要稿子,给《妇女报》的那个《明星身边的宠物系列》今晚上我还得熬夜把它赶出来,明天早上人家还等着要呢。”
红火半夜醒来的时候,看见春花一个人伏在桌面上哭。不知过了多久,她又迷迷糊糊地睡去了。
当早晨第一缕阳光照在我脸上,我才明白他对我的伤害有多深。他是我这些年来惟一动过心的男人,我以为他会跟别人有什么不同。我是那样柔顺地、甜美地、小心翼翼地对待他,但是我很快就明白了,什么都没有,有些东西原本就是不存在的……不见了,一切都不见了。永失我爱,让这一页翻过去吧。
红火第二天早晨一觉醒来,看到桌上这些文字,而春花秋月的人连同她带来的那些书,统统不见了。下次再去汤勇家做客,红火看见他家已经住进新人,这次和他同居的那个女孩子只有十九岁,汤勇干脆管她叫“十九妹”,“十九妹”最爱唱的歌是孟庭苇的歌“你究竟有几个好妹妹”。那时候孟庭苇的歌还很流行,出租车上、商店里到处放的都是她的歌。大家都笑着问汤勇“你究竟有几个好妹妹”?汤勇笑而不答,只说喝酒喝酒。
51。第十章(1)
他相信,不管他看不看月亮,他的处境怎么样,他怎样去感受月亮,乃至这世上有没有他,仍然是同一个月亮。***
——王蒙《月亮》
“我看也不要办什么专科学校了,咱们这儿干脆改成猫科学校算了。”
新学期家家户户兴起一股“养猫热”,在这之前学校还兴过“养狗热”、“气功热”、“养鸽子热”、“养鱼热”。总之干什么都是一窝蜂,连买彩电都是一家一户地比着,你家买了二十寸“牡丹”,我家就非买个二十五寸“画王”不可。学校的那圈灰墙就像一个巨大的玻璃罩子,所有的人都是这个罩子里的鱼,大家争来抢去不过是那么一点有限的鱼食。红火今年评中级职称的事又被有路子的人顶替下来了。红火丝毫也不觉得奇怪,这种事经历得多了,神经已处于麻木状态。那些养猫养鱼的人统统全都评上了职称,没事就坐在平房前面晒太阳,或者抱着自家的猫跟别人家的猫比。这个说我家的猫只吃猪肝,那个说我家的猫还会用小爪子开门呢。红火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常常听到院子里传来一阵阵猫叫的声音。这一年的雨季比红火预想得要长,入秋了,天气没有一点要转凉的意思,木门全都胀得比原先大了一圈,红火也觉得自己浑身涨痛难忍。大概快来月经了,红火心很不好。
“总统”前些日子被送去与别人家的狗配种,得了一千元的“劳务费”,左晓军觉得“这钱就跟白捡的似的”,一高兴就把这事跟红火说了。红火当时刚洗完了澡,正紧绷着张小脸一本正经地坐在灯下译稿。听了丈夫的话,她头也不抬冷冷语地说:
“我看我也别搞什么翻译了,咱家多养两条狗得了。”左晓军知道她话里有话,便硬邦邦地顶了句:“那也没什么不可以的。”
红火把笔往桌上啪地一拍,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地吼道:“你他妈的跟狗去过得了!”
“你这是什么话,我又没招你!”
“我就是烦你跟汤勇那帮人成天傍一起。他们一天到晚就知道抽烟,喝酒,搓麻,泡妞,就是有两钱也不是什么好来的。你跟条狗似的跟在汤勇后头,人家扔块吃不下来的骨头,你就乐得三天睡不着觉。人家扔什么,你就捡什么,你这臭钱也是从他那儿来的吧?”
左晓军不接茬,而是按亮打火机捻过一张暗绿色的钞票正欲点着,红火果然扑过来道:“你疯了你!这是钱。”
晓军嘴角衔着根烟,似笑非笑爱怜地看着她说道:“不嫌这钱臭啦?”
“既然拿回来了,就算了吧。”
“哎,这才像我的好女孩嘛。”
红火背过身去偷偷地笑。洗完澡的红火,像刚剥了皮的荔枝一样新鲜,摸上去皮肤是一种微涩的光滑,她穿了宽大的黄绸睡袍,他伸手到里面去捉,丝绸唏唏索索的声音使她的身体像一道变幻莫测的谜语。
“你还爱我吗?那才吵架那副凶样儿,我还以为你恨我呢。”
“是你先挑起来的,你这讨厌的小东西,”晓军用力抱紧她,红火听到自己的骨骼吱咯作响的声音,思绪渐渐地升飞上去,这才暂时忘了眼前的鸡毛蒜皮,进人到另一种境界中去。很多夫妻都用**来解决两人之间的不愉快,这一招很灵,但效力却很难持久。**好比夫妻间的一剂止疼药,只能抵挡一小会儿,等到那阵短暂的狂热像飙风一样刮过去之后,两人之间的问题就会像礁石一样重新冒出海平面。左晓军认为他和红火之间并不存在什么问题,像他俩现在这样生活下去就挺好。
红火可不想在这间平房这圈死气沉沉的灰墙里过一辈子。想当年她在英语系读书的时候,心比天螅母雠⒈鹊昧怂苛缃袢栽谧吆斓摹靶T懊褚ァ北亲媾费欠嵌荚嗫嘧非蠊泄奘位幔芤晕梢愿谋渥约旱拿耍芟胗米约旱氖秩ジ男醋约旱纳畹缆罚墒率抵っ魉耪铰虐堋R糠炊闪怂闹旅醯悖共蝗缒切┛瓷先ッ灰坏悴叛е恢莱源┐虬绲呐⒆踊斓煤谩9楦降字灰蛭约杭蘖烁鲆晃奘谴Φ哪腥恕0拖窆以谇缴系哪欠谔海每慈匆坏阋膊还苡谩O衷诘娜硕杂诮鹎目捶ň拖袷嵌隽税四甑娜丝醇焐杖庖话悖蛐难劾锵不丁?br />
52。第十章(2)
“不就是没评上职称吗?又差不了几块钱,无所谓。***”
他说得轻松,可红火就是咽不下这口气。
“我主要是不甘心一辈子像这样混下去。”
“你行了啊你,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你嫌咱们学校不好,还有多少人想拚老命调进来呢。”
红火懒得跟他争,她终于看明白了他俩根本不是一路人。他是那种极容易满足的人,只要有吃有喝有得玩就成了。他是健康的,健康得有些过分了,以致于头脑里空空荡荡什么也不想,什么问题在他眼里就不成为问题了,岁月在他那里仿佛变成了一大把刚刚摸到手的扑克牌,而且是清一色的好牌,他总是胜券在握似地挥霍着他的日子。他把他那条叫“总统”的长毛狗养得肥而壮,没事就带着狗在校园里好像哨兵巡逻似地来回溜哒,他身上沾着狗毛、狗味和公狗身上特有的气息,他上床的时候红火有时会莫明其妙地想起那条“配种”用的公狗来。这种想法使红火内心十分恐惧,她担心自己是不是病了。过度的失意扭曲很可能摧毁一个人的神经。她时常失眠,眼睁睁地看着黑夜一点点地变成白天而无法合眼。她头脑里总是乱糟糟的,各种意念飘忽不定,她睡也睡不着,醒也醒不了,忽儿夸大妄想,忽儿羞缩自卑。她变得连自己都不认识自己了。终于有一天,她梦见自己杀了那条名叫“总统”的狗。凌晨时分,红火被鸟叫的声音吵醒了,她恍恍惚惚感觉到自己好像是睡在一节火车上,车窗外的光线一明一暗,隐隐地还可以听到列车咣当咣当震动的声音。她以为自己已经走了很远的路,可醒来后现自己仍在床上。
雨季并没有过去,家具仍在一个劲地涨潮。红火的**也涨得疼痛难忍,她觉得自己心脏就要裂开来似的,她听到自己的血管噼噼剥剥爆裂的声音,有无数小虫子在她的大脑里爬。屋子里的地板砖一块接一接地迸裂、错位,一夜之间那些原本黏合得好好的台湾石英地板砖仿佛遭地震了似的,纷纷脱落变形,红火想这个家算是完了,整个坟场都快要烂掉了,那些猫那些狗在凌晨的时候都在睡觉,只有红火一个人醒着。
书商老g打了几次电话才找到红火。最后一次电话打过来的时候红火正在教室里上课,同事王冰冰神色慌张地跑来叫她说:“红火,你家里有急事找你。是个男的,大概是你父亲。”
红火一听说是她父亲心里就不慌了,因为她的生活中根本没有“父亲”这个概念。父亲很早就带着妹妹红玉去了南方。红火在跑去接电话的路上,估计这个电话该是方浦西打来的,一股厌倦和憎恶之像吃了变质食品过后才知道似的,一阵阵地往上泛。拿起电话来“喂”了一声才知道,原来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喂,红火,你猜猜我是谁?”
红火没能听出书商老g的声音,站在那里愣了半天。教研室里稀稀落落坐着几个老师正在喝茶读报,不时有人抬起头来瞄她一眼,她转过身捂住话筒小声说:“有什么事你就快说,我正上着课呢。”
老g说:“你还记不记得我啦?我是老g呀。”
红火笑道:“天哪,我天天都在给你干活呢,怎么能不记得你呢。”
“那本书译得怎么样了?”
“还可以吧。你要是不放心的话我可以先送一些章节给你看看。”
老g等的正是这句话。老g约她晚上碰个头,商量一下书稿的事。红火有方浦西的事在胸中作梗,极怕再次受骗上当,便问老g晚上吃饭叫上春花秋月可不可以。老g那边想也不想就说可以呀怎么不可以,红火这才心里踏实了许多。放下电话立刻拨打春花秋月的cll机,让她速回电话。春花秋月的电话是“汉显”的,可以留,红火想了想,又在她的cll机上补了句“晚上有饭局”。红火呼了她便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话,盯了半天未见动静,心像被一根细线牵着,悬在半空中似的,空落落的十分难受。这时王冰冰火急火燎跑来找她,说红火你赶快回教室去吧,“溜肥肠”正在那儿脾气呢。红火连忙丢下电话不管,抽身跑回教室。在教室门口就看见教务处主任挥舞着教鞭在讲台上指指点点,教鞭一下一下“啪啪”抽在桌上,坐在前排的学生被“抽”得眼睛一下一下直眨巴。
54。第十章(4)
红火听到声音左右看看,才现说话的人原来就是自己。
老g来得很准时,可以说是半分钟都不差,在约定的时间内他像魔术师似地就把自己给变出来了。他一来就说,春花秋月遇上点小麻烦,所以她今天不能来了。
“她怎么啦?”红火颇有些不甘心地问。
“遇上点小麻烦,人家把她告了,说她编造假新闻,说是她写了一个女明星养了一条叫什么总统的狗。”
红火笑道:“也难怪人家要告她,那条叫总统的狗是我家养的,她愣给安到女明星白四朵身上去了,她净这么胡编造早晚要出事。”
老g说:“出不出事不管咱们的事啦。走,咱们换一家饭店吃饭去。”
出门时红火现,那个绕玻璃转门的小孩已经不见了。
接下来的这些日子红火生活中有了一些变化,先她从坟场搬回到母亲家去住了。坟场那边交通不便,到晚上八点半末班车就没了,而红火这阵子几乎天天晚上有事要谈。红火不回来,左晓军一人倒也乐得清静。他还以为红火刚跟学校里的头吵过架,一时磨不开面子,要在家里躲一阵才肯回来。他根本没想到红火去意已定,走与不走只不过是早一天晚一天的事了。左晓军是个毫无预感的男人,他前妻跟他分手的前一天晚上他还在与她**。那是她特地从日本回来办理离婚的事,而他却根本没想那么多。她是在与他最后一次亲热之后冷不丁提出来的,当时左晓军像是被人一棍打懵在床上,脑袋里像过电流一样嗡嗡地叫着,听不清她那一张一合的嘴到底在说什么。
她跨过他的身体,轻轻松松就跨过去了,尽管她一丝不挂,她跨过去的时候他看到了她那宛若洞|穴一般的秘部和一丛浓密的丝茅草一般的阴影,可她并未感到一丝一毫的尴尬和不安,她觉得这一切都是那么顺理成章,自然极了。
这种事在国外很常见,其实离不离婚都一样,我们总是分着。她坐到床旁边的一张椅子上,并没有急着穿衣服,而是随手抓起一块桔黄|色浴巾搭在腿上,她翘起二郎腿来在浴巾上放了一只装烟灰用的碟子,用食指和中指从烟盒里稔熟地弹出一支烟来放在嘴唇边衔着,然后捻亮打火机点烟。那簇微蓝的火苗映出她皱得极深的眉头,左晓军看在眼里,想她内心决不像她表面上装得那般从容大度,便不再说什么了。眼都不眨一下,他在离婚协议书上签了字。
“嗬,想不到你这么痛快。”她开始一件一件往身上穿衣服,从内衣到外衣,动作从容而又优雅,头理得一丝不乱。最后她说,不说再见了,说那些假话干嘛?
“那你替我把门带上吧。”
这是左晓军同前妻说的最后一句话。随后她的背影就在他的视野里消失了,再后来红火就出现了。直到最后红火跟他提出分手,他才想再也不能这样下去了,总得干点什么才行,不能跟条狗似的叫女人踢来踢去的。
左晓军走出家门,在门口的自来水龙头上用凉水狠狠地冲了一下头。这种冰凉沁骨的感觉使他处于一种从未有过的清醒状态,他像狮子那样猛地甩了甩头,在水槽的倒影里他看到一个毛倒竖、鼻孔乍得极开的狮面男人。
红火和左晓军离婚的事手续还没有正式办,但实际上两人很久都没有见过面了。红火隐约听说左晓军也已办了停薪留职手续,跟朋友一起到外面去做生意。他俩虽说见不着面,隔三差五的倒也互相打打电话,像平常朋友一样说话聊天,关系倒比在一起生活时更加友善了。每当触及实质性问题,两人也并不避讳,而是实话实说,或者干脆来几句调侃:“你要等不及的话那事咱们明天就办。”另一个就说:“噢不不,如果你要有什么况的话别不好意思说。”
红火其实并不喜欢他们两个人之间的那种故作欢乐的调侃腔调,她知道这种况下谁心里都不会好受。长痛不如短痛,分开来也许对大家都有好处。红火到左晓军家的时候,他正蹲在厨房地上剖鱼。他并不知道红火要来,他只是一心一意干着手底下具体而又实际的事。这就是他与红火的分歧所在。
55。第十章(5)
红火靠在门框上一声不响地看他干活。她想起几年前她第一次来左晓军家的时候也是冬天,红火上了电车,电车上人不算太多,几乎人人都有座位。电车在一条古老的街道上蜿蜒穿行,路边有许多让人赏心悦目的店招牌,那个古色古香的“菩提缘”曾经让红火感到心悸,她预感到有什么事将要生了,今天她看到的是一模一样的街景,一样的行人,一样的商店招牌,心却完全是两样的了。
左晓军转过身看到她的时候并没有感到丝毫奇怪,他好像料到她会来似的,埋下头来继续弄他手里的鱼。
“你想什么时候办手续都可以,我都同意。”他两只手上沾满极腥的鱼血。他母亲从另一间屋子里探出头来,然后又一下子不见了。红火说:“晓军,我们可不可以出去谈?”
左晓军一声不吭地收拾完鱼,这才洗了手同红火一道出去。外面已是花木凋零的冬天了,护城河面上结着一层薄冰,太阳黄黄地照在冰面上,反射着一点光亮。护城河四周的砖墙是那种坚硬的铅灰色,那正是北京冬天的颜色。只有低矮的冬青树还硬撑着那么一点苦绿,那绿也是落满了灰尘不堪疲惫的绿。一到了冬天,什么都变老了,连天也变黄了,墙根下有几个迎风流泪的老人吱吱呀呀拉着京胡在唱京戏。他们自得其乐,沉醉在他们的世界里,而他们的乐在红火听来却哭一样悲哀。那京胡的声音是刺破青天般地尖而窄,像一把小刀一下一下刮着玻璃,出忸怩尖细使人耳根子酸的声音。有个戴鸭舌帽的男人正憋着嗓子唱那尖而又尖的女音,京胡的声音紧赶慢赶,像是在哭诉什么。那声音浮在半空中,和灰紫色的雾霭凝和在一起,久久不肯散去。
红火和左晓军已经走了很远了,北风中仍是刮来那种刺破耳膜的凄厉声音。红火和左晓军一直被一道低矮的松墙隔着走,她走在松墙的左边,而他则走在松墙的右边。他们是在无意间被那道不起眼的松墙分开的,总以为前面很快就会有缺口使他们重新聚合,谁知他们却走上了无法回头的不归路,他们隔着松墙有一句没一句地说着话,红火说“我就是不甘心”,“我就是不相信我什么地方不如人”,“我要往前闯,试试看,我想机会总是有的……”
她一路往下说,并不顾及别人感受。左晓军望着前面长长的没有尽头的松墙对红火说,我看咱们就在这儿分手吧。红火看看前面,也觉得前途渺茫,就说,也好。
56。第十一章(1)
我要从南走到北,我还要从白走到黑,我要人们都看到我,却不知道我是谁。***
——徐坤《呓语》
关于“东方好莱坞”的传说是近几年才兴起来的。这“好莱坞”指的并不是一座影城,而是指北京这座城市。“好莱坞”只不过是一个形象的比喻,它象征着机会、奇遇、天才得到认可、一夜成名等等神奇的字眼。这些字眼当中的任何一个都会对有野心的年轻人构成危险的诱惑。他们有的抛妻别子,有的辞掉工作,有的卖掉家产,有的离家出走——他们来到北京之前有着各自的生存背景,或好或坏地扮演着各种各样的角色。然而一到北京他们就无一例外地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追梦者”。
红火的妹妹红玉就是这样一个从南方来的追梦者。
红玉的到来使得红火和她母亲都很意外,都以为她是跟他父亲赌气卖张车票就到北京来的。然而不是,红玉说她是有备而来的,准备在北京住下去进军北京歌坛。她说她曾在上海得过唱歌二等奖,一问才知道是区一级的比赛。红火告诉妹妹北京可是歌手如云的地方,要想混这碗饭趁早死了心。
谁知红玉却对姐姐这番陈词烂调根本听也不要听。她说家里要是容不下我,我走,我找地方去住。母亲听她这么一说,倒也心软下来,就忙着去翻找被褥,红玉很快脸上露出得胜的笑来,就只那么一闪,随后倏地一下就不见了。她生就一张变化多端扮什么像什么的脸,她的美是那种过分标致了反倒给人留不下太深印象的美,但她的的确确是个美人。这大概就是红火对她有些敌意的原因,她有点嫉妒吧,连她自己也弄不清,这嫉妒到底是有还是没有,不管怎么说,红火觉得自己凭空多了这样一个妹妹还是挺不错的,因此这阵子无论上哪儿都总要带上她。
红玉对北京的印象并不算太好,银街上的衣服她一件也看不上。她的心高到天上去了,开奔驰住别墅,这才是她未来的理想。
姐姐红火想,要想实现理想就得先打通门路,而打通门路的第一步就得先带她去认识一些人。而这一步一步具体实施起来将是怎样的繁杂和不容易啊。
妹妹红玉想,那么多歌星都在北京唱红了,我怎么就唱不红?成功太容易了,说不定就在一夜之间呢。
姐妹俩各有各的心事,目标却是一致的,于是她俩就开始行动了。第一站就是白庄。白庄住着四种人:画家、歌手、流浪艺人、诗人。大都是梦想成名但是暂且还未成名那路人。有不少画商、经纪人、制片人出没于这里,有时会有意外收获。
唱片公司大都乐意推出新人,给年轻人树立一些新偶像。但是红玉却没有这个运气,她在这里东闯西闯,连一个唱片公司老板都没碰上,碰上的尽是些穷困潦倒总走霉运不停地抱怨的人。看到这些人,你会充满疑虑地想起有关“东方好莱坞”的传说是不是真的。
四川来的替身演员皮皮在白庄已经呆了三年了,他是住在白庄的艺人中比较乐观的一位。他说在北京呆着挺好的,只要有事干有戏拍就成。他所谓的拍戏都是给别人当替身,比如说撞车啦,从高处跳下啦,挨人一顿揍什么的。总之都是具有一定难度的比较危险的动作,皮皮说他不怕死,他的偶像是香港的成龙。
“别看我现在当不了主角,将来的事——嘿,很难说哩!”
他说着一口川味的普通话,对红火姐妹俩侃侃而谈。妹妹红玉早就听得不耐烦了,一次次地抬起手腕看表,又不时地朝窗子外面的土路上张望,有两只小麻雀一蹦一蹦地在那条小路上相互追逐着,并且叽叽哝哝地说着话。红玉好像听到其中一个小麻雀在说,我要飞起来了,比所有的大鸟飞得还要高。另一个却说,咱们还是实际一点吧,冬天快要来了呀。红玉抿住嘴暗中一笑,她想自己要做一只聪明的鸟。
皮皮说他原先在四川的时候有一家经营得挺不错的小饭馆,为来北京他把那家饭馆给卖了,他媳妇和他们全家全都不支持他来北京。“去那里干啥子嘛,在家里日子过得好好的。”他用四川话讲,“他们都说我是疯掉了,疯就疯,我也顾不了那么多了,把餐馆卖了我就来了。”
57。第十一章(2)
他说他就是喜欢电影这个奇妙的圈子,感觉真是好极了,就是跑龙套他也愿意。他看上去个子小小的,身材像个还没育成熟的中学生,实际上他已经有三十五岁了。红火有些怆然地想,摸爬滚打的他还能踢腾几年呢?
陪着聊了这许多家常话,红火这才绕到正题上去,她问皮皮能不能帮她妹妹介绍个“圈里的”名人,越有名越好的。皮皮想了想就说,白四朵怎么样?我跟她倒是有些交的。
提起白四朵红火倒又想起自由撰稿人春花秋月来了,她想这阵子怎么把她给忘了?要说门路的话兴许她比眼前这个皮皮还要多呢。但她没做声,任由这个替身演员夸夸其谈。白四朵是从八十年代初一直红到现在的老演员了,她的事迹其实是路人皆知的,可皮皮还是要没完没了地车轱辘话来回说,说她以前是个拉二胡的,后来又怎么改行演上了电影,再后来又当歌星,又写自传。她的那点事小报上都登过几百遍了,可皮皮还是当成新闻似的唠唠叨叨没个完。最后他才说到正题上来,他说白四朵不喜欢有人到她家里去找她,不过她倒是经常到白庄来,有一帮年轻人在搞新剧种请她当顾问。红火问她到底什么时候能来,皮皮说这说不准。
又过了几天,红火和红玉再去白庄,正赶上那伙年轻人在白庄小酒馆里排演行为剧。行为剧就是他们所创的新剧种,是美术、戏剧还有音乐三合一的东西,表现手法怪异多变,时而寂静无声,时而喧腾哄闹。红火他们进去的时候戏中的所有人物都是被红绳子紧紧捆绑着的,那种扭花纹路十分明显的粗麻绳被染成鲜极了的红色,红色是突出而明显的,特别是被用在那些做雕塑状的黑衣人身上,显得醒目而又喻意深刻。捆绑的方法极有讲究,并不是千篇一律的五花大绑,而是各有各的绑法。还有两个人三个人连在一起绑的。他们像雕塑一样先是立住不动,灯光师大显身手,光和影都很是令人炫目。然后他们一个一个地动起来,他们扭动身体,有单调叫喊的声音。后来红火渐渐看出,那是一个表现捆绑与挣脱主题的戏,还有人与人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她想起她和左晓军那一段来,禁不住有些感慨。
红玉却对这种乱七八糟的行为剧全然不能领悟。她在人群里四处张望着,看看有没有像白四朵那样的熟面孔出现。红玉现在已经把白四朵看成是大救星一样的人物了,她想只要被白四朵这样有名的人认可,然后带她进人他们那个圈子,过不了多久她就会出名了。白四朵已经老了,而她还年轻,谁能料到几年以后她会是什么样子呢?
在红火眼里看红玉,觉得她本身就像一出行为剧。“别找了,她没来。”人群哄闹起来了,背景音乐也变得嘈杂纷乱,好像收音机拧错了频道,一会儿是国际新闻,一会儿是京剧锣鼓,一会儿又是单调重复着的倒车的声音:“注意——倒车——注意——倒车——注意——”。那所有的声音混合成一幅庸常人生的日常生活。
一个诗人走上台去,高声朗颂着他的朦胧诗。那木桶里的海水眉毛一样的月亮还没来得及细细展开,就被摇滚乐的声音一个大浪头打下去了,那激越的声音淹没了一切,像气势汹汹的洪水,人们在洪水中尽渲泻强烈的、矛盾的、异常冲动的感,此时此刻台上台下已混乱成一片,分不清演员还是观众,到此为止几乎没有戏剧的成分在里面了,完全成为一场即兴表演。
那天红火和红玉他们完全没有料到会是这种结果,想见的人没见到,脑子里倒像是被什么东西搅了一搅,乱得嗡嗡直叫。一闭上眼睛就是乱纷纷的场面在旋转,光与影,绳索与黑衣,温文的音乐与声嘶力竭喊叫着的人。凌晨,红火姐妹刚刚入睡,就听到楼下汽车自动提示倒车的声音:
“注意——倒车——注意——倒车——”
那声音在凌晨寂静空旷的街道迂回穿行,声音清冽而又生硬,一遍又一遍地机械重复——明明是人的声音,却又不像是人声。像是生在另外一个星球上的故事。
58。第十一章(3)
第二天一睁眼红火就想起该给春花秋月打个电话,兴许她那里有什么门路呢。红火现在的状态是人病乱投医,东撞西撞的,事刚刚开了个头,就觉得异常疲倦,以后的路该怎么走,头脑里乱轰轰的一点把握都没有。红玉趴在床上睡大觉,看她安详的睡姿就知道她睡得很好。净等得天上掉馅饼,当然睡得好。
红火起床后先呼了春花秋月,再去刷牙洗脸,在她下楼去买早点的时候,电话来了,因为吵了红玉的睡眠,红玉大脾气,抓起电话来呜哝呜哝连自己也不知到底说了些什么。红火对妹妹这种盛气凌人的架式很不满意,心想她人还没红起来,架子倒已经不小了,这将来有点本事了可怎么得了。两人吵吵闹闹地呛了几句,好容易再跟春花秋月联系上了,这才别别扭扭地出了门。
星期天的上午公共汽车很难坐。街道上挤满了形形色色的北京人和外地人。这些人平常仿佛都在什么地方躲着的,一到星期天就一小股一小股地冒出来了。所有的小街和胡同都像大河的支流一样,曲曲折折地延伸到这座城市的角角落落。这些从角角落落走出来的人们越聚越多汇集到了宽阔的大街上,这时候北京的马路就显得有些窄了,磕头碰脑的全是人,仿佛稍一抬脚就会踩到别人脚上去似的。街上的人你挤我我挤你谁都容不下谁,街口的红绿灯闪闪烁烁忙着变换着颜色,各种车辆心跳气喘地堵在十字路口,司机焦急地从车窗内往外探着头。
挤公共汽车也是一件让人很狼狈的事,上车的人都以冲锋陷阵的态度来对待车上的位子,毫不含糊的。红火和红玉怕被人挤皱了身上的衣服,就一下一下地躲着,结果等所有的人都上去了,车门就关了。就这样她们错过了一辆又一辆车,直到中午才到了春花秋月现在住的地方。
春花秋月现在和一个皮鞋贩子住在一起,住的地方要比从前小多了。红火已经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外地来京城闯天下的女子的“天下”实际上已经变得越来越小了。但她自己并不觉得,每次见面她的精神都显得异常亢奋,讲起话来滔滔不绝的,她说她要采访某某部长,要和某某政府要员长谈一下,她说她给报纸副刊写的那个影星系列她不打算做了,她要做大文章。她说活到快三十了她才现自己的才能不在写新闻稿上,她说她将来兴许要从政。她越说越来劲口水都要流下来了,她的口水像她那些狂妄想法一样多得直往外冒,她已经完全无法控制自己,她的思维就像脱了缰的野马似的越跑越快越跑越快,刹不了车似的。红火在一旁听着暗想,总有一天她那绷得紧紧的缰绳会断的。
等到春花秋月好容易说累了,红火这才见缝插针问起能不能帮忙引见一下影星白四朵的事。“嗨,原来你们是为这事来的呀,怎么不早说?”她一边嗔怪红火一边顺手抄起手边的电话就打,那动作好像在说你瞧我打大明星家的电话比打自个儿家的还熟呢。她染着红指甲的手指在拨点盘上一弹一弹飞快地点着,她把电话放在下巴与肩膀之间,微微偏过头来夹着,眼睛翻向一边好像走神了似的等着电话那端的反应,片刻,她说:“她那边怎么总占线?咱们不如打的过去一趟得了。”于是三人就下楼“打车”。马路两边的书摊上悬挂着一排排用美人头做封面的休闲杂志、美容杂志和电影画报。其中一本杂志的封面用的是白四朵的照片,她看上去星味儿十足。由于年龄大了,头反而削成那种短短的类似于“男孩头”的型,这样可以看上去减小几岁。她笑得是那样纯真无邪,无忧无虑,红火想她真是一个一帆风顺要什么有什么的幸运女人。
可是,几分钟之后红火看到的却是另一个白四朵。
她们走进去的时候,有个没头没眉毛的干枯女人正坐在镜前拔鼻毛。她的手抖抖的,手里的小镜子在她脸上打着一道奇异的白光,使她看上去有点像白骨露在外面似的。她用牙齿紧绷着上嘴唇,好使她那滋出一根( 迷狂季节(全本) http://www.xlawen.org/kan/19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