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新辣文小说网 > 辣文小说 > 官路逍遥 > 官路逍遥 第 81 部分阅读

第 81 部分阅读

    量掂量。”石白海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拿地的事就暂且搁一搁。”

    把拿地的事搁置,石白海本是不愿意的,除了被马立志忽悠了一番之外,还有一个原因:他要关注潘宝山。

    现时的潘宝山,已经开始朝严景标“靠拢”,这让石白海有点心惊。

    心惊之余,石白海觉得应该更加紧密地联合冯德锦,对潘宝山进行排斥打击。但是面对冯德锦,如今石白海的心情也不是那么平静了。自从冯德锦被提为市委常委,他就别扭了起来,隐约觉得自己的美好打算可能要落空了。

    石白海原本是瞄准市委秘书长职位的,他认为那是一条捷径,可以一步跨进常委班子,尔后过渡一下便跳到常务副市长或市委副书记的位子上,再下一步便可笑望市长头衔,直至成为一把手。但是,冯德锦的市委常委一提,让石白海心凉了半截,因为以他对严景标的了解,下一步成为市委秘书长的很有可能是冯德锦。

    这是石白海的一块心病,但也知道必须无条件接受,他摆脱不了严景标的指挥棒,否则就会成为一条丧家犬。所以,石白海把目光瞄向了松阳下辖的几个县区,他想弄个地方一把手干干,那也该是很不错的事,一方天地当皇帝,撒起欢来没人管。就像冯德锦,其实石白海很羡慕他,守着富祥那块自留地,过着神仙般的日子。

    想到这里,石白海倒坦然了,心下竟还巴不得到哪个县区去执牛耳。他琢磨着该如何向严景标开口,但不凑巧,严景标正忙着处理事情,主城区百源区的出租车司机正在搞大罢工。

    罢工的原因是油价上涨,出租车运营成本上升,司机赚得少了。而这又恰逢一个大背景,近一年多来水电相继提价,导致生活成本增加,两下一就,出租车司机最先稳不住,几家出租车公司的司机联合起来抗议提要求,要么提高票价,要么公司减少份子钱。

    提价其实是个麻烦事,一套程序挺复杂,而且关键这个提价不是时候,水电提价算是刚消停,群众一肚子意见还在冒泡,怎能再招惹?还有,严景标对出租车票价根本就不感兴趣,高还是低,似乎有些游离他的施政中心,不批。

    这么一来,提票价没有戏,出租车司机便坚决要求公司少收份子钱。可公司又甩手不干了,说油价涨了不是公司的决定,而是为接合国家整体大环境,所以有损失应该有财政补贴。而且从另一方面讲,出租车是城市流动的窗口,也具有一定的公益公助性,政府也应该关照点。

    想从财政拿钱?更没门。

    这一下,出租车司机可就不让了,他们一声吆喝就把车子开到了松阳火车站广场,把车子成排成行地摆好,有声势而又有秩序地搞罢工。

    开始的时候,严景标对此并不在意,说纯粹是小刁民,由他们折腾几天就会懈怠,到时让他们雄赳赳地来,灰溜溜地走。严景标盘算得不错,他认为出租车也是个大行业,人心哪能那么齐,总不能全部的出租车都罢工,只要街上有的跑就行,而且,继续跑的那些车都有赚头,反过来还会让那些傻不啦叽的罢工司机眼红,所以最终不用人劝,都会乖乖地把车开动起来满街跑。

    不过严景标低估了出租车司机的意识,他们很坚定,广发倡议,希望同行坚持到底,胆小怕事没关系,可以不出头到火车站广场参加罢工示威,但也不要开小差偷偷跑营运。此外,他们还自发组建了一个巡查队上街搜罗,一旦发现有拉活的出租车,逮着空子就冲上把车子一顿猛砸,然后闪电般走人。

    事态有点严重了,关系到社会维稳,很敏感。严景标开始坐不住,想来想去又出了个主意,此前油改税征收一元钱的燃油附加税,现在可以提一点,征收两元。

    此动向一出,潘宝山刚好又借机上前说事,再次以示“投诚”之态。

    “严书记,关于提高燃油附加税的事,有点情况想向你汇报一下。”潘宝山很积极地来到严景标办公室。

    “哟,潘市长。”严景标对潘宝山近期斗转的态度有点意外,不过还是表现出了一定的热情,“来,坐,喝水吧?”

    “不喝了严书记,就简单说说,不耽误您太多时间。”潘宝山笑笑,坐了下来。

    “谈工作嘛,哪来的耽误时间之说。”严景标笑道,“最近出租车罢工一事让我挺烦心,你对提高燃油附加税有什么看法?”

    “从长远来看,我认为不提价为好。”潘宝山道,“严书记,你不能把老百姓的境界估计得过高,他们可不会理解市里的什么规划、又面临着什么形势,需要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才行,他们只知道兜里进多少钱,又花出去多少钱。如果谁让他们花得多了,那谁就要被指不把老百姓当回事,就会私下里指指点点戳脊梁骨。”

    “嗯,你说得有道理,而且我也考虑过,但是没办法,总不能事事都顺着老百姓的看法来,那样的话我们执政的意义又何在?”严景标道,“有时候,灌输是有很必要的。”

    “严书记,你说的是高度问题,很多时候确实需要一些自上而下的硬性推行措施。”潘宝山道,“就像现如今你主张抓城建的思路,对松阳有着长远的积极影响,是应该举全市之力来做好这件大事的,但因为各人所站的角度和高度不同,因此也有不同的声音。不过那无所谓,毕竟没法要求每个人的思想都达到像你那么高的境界,说到底,那不是不实施城建战略的理由,该施行的还要施行,因为没有第二条路子来替代。可是燃油附加税一事却不一样,可以有所变通。”

    “哦,说说你的路子。”严景标眉头一抬。

    ~

    第三百一十八章敲边鼓

    见严景标很感兴趣,潘宝山忙道:“路子其实出租车司机已经点了出来,就是让出租车公司来承担,减少份子钱,月供少一点就行。”

    “这个……”严景标听后微微皱了粥眉头,“出租车公司也甩手不干呐,都说效益不好,如果减少月供,就会亏本难以为继。当然,出租车公司说的不一定是真实情况,但他们很抱团,而我们又不能强行干预,也难办。”

    “严书记,那你低估了你个人的影响力了。”潘宝山道,“如果你亲自召开一个协调会,把那几家出租车公司的老总都叫到一起坐下来,专门谈谈出租车的月供问题,或许就会有完全不同的结果。”

    潘宝山分析的是没错,松阳大大小小一共五家出租车公司,最大的一家叫松源出租,是由松阳交通系统的国企改制过来的,董事长兼老总原先是体制内的人,还保留着所谓仕途人的做派和心态,喜欢在领导面前表现。所以在严景标跨步主持召开的协调会上,他第一个表态,愿意以松阳的大局为重,阶段性缩减出租车的份子钱。

    作为行业龙头老大的松源出租如此表态,其余几家当然也不会僵持,纷纷积极表态,愿意向松源看齐。

    潘宝山也参加的协调会,会议一结束,他就向严景标请示,之前不知道结果会怎样,所以没通知媒体,现在达到了既定目标,是不是需要马上联系下媒体,把事情好好报道一下,得让老百姓知道是谁在维护他们的利益。

    严景标微微一笑,心里很是高兴,但表面很淡然,“这个,你看着吧。”

    “要我说应该好好报道一下,这是树立领导形象的好时机,必须得抓住。”潘宝山道,“严书记,你做的事有很多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当时不见效益,还不容易被理解,所以愈是这样,就要愈抓住机会来昭示自己。当然,严书记不是追求名利之人,把那些看得都淡,但我觉得一些起码的证明还是要做的,拔高一点说,那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大局,因为你不断取得全市上下的高度认知,就越能促进你一系列执政理念和措施的推行,那是松阳的利益所在!”

    “呵呵。”严景标看着潘宝山,满意地点头笑了两声。

    一旁的石白海马上小心地靠前一步,“严书记,潘市长说得很有道理,我这就去联系媒体,把相关宣传报道安排一下。”

    严景标点了点头,道:“宣传是一方面,解决实际问题又是一方面,而且更重要。出租车司机罢工一事,现在有了解决的条件,一定要迅速妥善解决。”

    “严书记放心,我马上就召集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去现场,把您主持召开的会议指示传达下去,让出租车司机赶紧复工,这种事能争取一秒是一秒。”潘宝山说完就离开。

    “潘宝山那家伙想搞什么?”石白海看着潘宝山的背影小声咕哝着,“我看八成是没安好心。”

    严景标听到了,发出一声哼笑,随即有轻轻点起了下巴,他是知道潘宝山主动靠前并非真心,但其体现的能耐也确实让他认同。就像这次召集出租车公司负责人协调会,潘宝山的建议让他意识到了之前的一些想法并不成熟。拉距离摆架子,制造高高在上的感觉,这是严景标一贯的想法,他觉得这样才能体现出一定的威严,发号施令起来也才会更有果决力和贯彻力。但是现在,严景标觉得适当摆低点姿态,以平易近人的面孔示人,反而更聚人气,而且对一些问题的解决还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白海,潘宝山想在我这儿什么搞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让他搞成得手。”严景标道,“趋利避害,能用则用啊。”

    严景标的口气里有点无奈和叹惋,石白海听得出来,那是他在感慨潘宝山不是自己人。

    “严书记,我看潘宝山那人城府太深,不宜有太深的接触,徐光放把他搁在身边,搞不好也是养虎为患。”石白海是不甘示弱的,他要尽力给潘宝山抹灰。

    “那些就不说了,媒体报道的事赶紧去落实。”严景标道,“还有,你马上跟潘宝山联系一下,宣传报道最好要结合罢工的劝说安抚,力争把做出效果来。”

    “好的严书记,我这就去落实!”石白海赶紧转身离去,他知道这个时候不能在严景标面前多呆一秒种,否则就会受责备。

    石白海不去找潘宝山,而是直接去找关放鸣,让他去安排报道的事。

    在关放鸣面前,石白海架势十足,颇有指点江山的气魄,他仰着小脸,说严书记要求怎么怎么样,一定要如何如何。

    关放鸣忌惮石白海所处的市委副秘书长位子,而且又是严景标的指示,所以听得严肃认真,执行起来也是快速有力,当场就电话通知办公室,要求在第一时间把相关要求通知到各家媒体。

    看到关放鸣的样子,石白海有种成就感,发号施令的感觉,就是好。由此,石白海就愈是心急早日当个地方一把手。但这种事也急不来,一要看严景标的态度,二要等时机。

    二者相比较,重要的是严景标的态度,只要他的态度明朗了,时机无非就是一个人事变动而已。

    严景标的态度如何,石白海没法把握,而且想到这里,他突然觉得直接向严景标开口很不妥,万一被拒绝了,往后还不好再周旋。又经过一番寻思,石白海决定给姨表姐崔怡梅打电话,让她给严景标敲敲边鼓。

    石白海相信,只要崔怡梅一句话,严景标就会当个事情来办。这一点不是石白海自以为是,事实也的确如此。严景标对情妇崔怡梅,一般不会拒绝什么。原因不仅仅是崔怡梅妖艳的外貌迷住了他的心,还有崔怡梅的背景。

    崔怡梅原先在省政府工作,因为和某一位老副省长传出了点事情,影响便闹了出去。前后一思量,崔怡梅觉得在官场上混下去没有多少发展空间,干脆辞职下海做起了生意。

    当初,严景标去省高新区任管委会党工委书记、主任的时候,那位老副省长已经退了二线,但他扶持起来的一批人还正是时候,万少泉就是其中一个。所以说,崔怡梅还具有相当的后台背景,她能和严景标挂上钩,就是万少泉从中介绍的。

    那会高新区正要上一个化工项目,而崔怡梅的一个生意伙伴刚好经营对路,所以她找万少泉帮忙,看能否和高新区搭上关系。这一问正好,万少泉就把崔怡梅介绍给了严景标。

    对万少泉介绍过来的人,严景标当然要很当回事,不说是拿得高高在上,起码也是要满腔热情。正是这个原因,崔怡梅不费什么事就帮生意伙伴搞定了一个几十亿的项目,从中一下就得了八位数的回扣。

    通过这件事,崔怡梅看出了严景标所谓的慷慨,为了感谢,也为了下一次某个时候再利用,所以毫不犹豫地在他面前脱光了衣服。崔怡梅的妖冶果真是了得,严景标虽是意识里极其抗拒,但行动上却非常热切地扑了上去。事后,严景标忧心忡忡,他寻思来寻思去就是后怕,崔怡梅和万少泉介绍来的,她和万少泉什么关系?还没搞清楚就急吼吼地把她给上了,万一他们的关系要不一般,岂不是自寻死路?

    崔怡梅是个老手,她看出了严景标的担忧,不以为然地对他说,她和万少泉没有半点那种关系。有了崔怡梅这句话,严景标就放了心。事后他向万少泉打听崔怡梅有什么来头,才知道她和某位退了二线的老副省长有关系。这一下,严景标心里又恐慌起来,老干部虽然退二线,但一线上有人,想拿捏谁也不是难事。

    所以,严景标和崔怡梅再次行苟且之事时,他毫不隐瞒自己的担忧。崔怡梅对此并不在乎,说河东河西两条路线,各行各的,而且老省长那边已经走不动了,距离会越拉越远,最后连个影子都望不到,还担心什么?

    严景标拍着崔怡梅光溜溜的屁股笑了,欢快之后又给她弄了个项目操作。不但如此,还问她有没有其他事情需要帮忙。就是在这个情况下,崔怡梅把姨表弟石白海介绍给了严景标,希望能在他手下混出个小成就来。

    这一切石白海是清楚的,所以他相信只要崔怡梅发话,事情就能成功。

    石白海电话给崔怡梅,先绕了个弯子,说现在松阳正是大开发的兴盛时期,各种机遇都有,可以适当插个手脚,赚头肯定不少,并不是只有省府驻地双临周边值得关注。

    崔怡梅问来钱最快最多的是哪个方面,石白海毫不犹豫地说房地产,那是全国的共性,现在松阳主城区百源区的新区开发才刚刚开始,随便抓一把都是钱,还厚实得很。崔怡梅说那好办,她有朋友是就是搞房地产的,可以介绍到松阳去搞一把。

    石白海一听就立刻否定,说介绍什么朋友,自己上手不更好?反正就是拿点钱买块地,接下来的事就不用愁了,就等着坐地收金,就是不乐观地估计,顶多也就三五年时间,赚个九位数应该不成问题。

    崔怡梅被石白海这么一说还真动了念头,不过她行事还是很谨慎,决定先到松阳探探情况,再作决定。

    ~

    第三百一十九章六百亩地

    崔怡梅告诉石白海,她要到松阳考察一番,找严景标了解下行情,看看可操作的空间有多大。

    这下正中石白海下怀,忙对崔怡梅说还有件事希望她能跟严景标提提,就是他的职位问题。石白海把自己的想法和打算对崔怡梅和盘托出,如今已经不再想蹦上市委秘书长的大跳板了,现在就是想弄个县区一把手干干,捞点实惠。

    这一点崔怡梅不敢打包票,她知道一个地方不管大小,干一把手的必须有一定能耐,否则三两下就会捣腾成个烂摊子,那样的话对严景标也没法说话。不过崔怡梅也给了石白海一定的安慰,说只要有一点可能,她就会全力去争取,不就是个县区委书记嘛,随便找个人到那位子上锻炼锻炼都会是把好手,更何况是你石白海。

    这话让石白海听得舒服,一口一个姨姐喊得都让人腻歪。

    几天后,崔怡梅动身前往松阳,到了严景标的办公楼下给他打了电话。

    严景标对崔怡梅的到来大感意外。

    “啊呀怡梅,你怎么来了,惊喜,太让我惊喜了!”严景标在办公室见到了崔怡梅,脸上满是兴奋,一副喜出望外的样子,其实他是惊大于喜。

    “严哥,没把你惊着就行,喜不喜无所谓了。”崔怡梅妩媚而扭捏,“自从你到松阳后,连个电话都没有,什么事都想不起你还有个崔妹妹了吧。”

    “哪里哪里,松阳这种小地方能有什么事?”严景标摇摇头道。

    “这话没别的意思吧,怎么听上去像是先把路给堵上了。”崔怡梅道,“我可听说现在松阳正是创业的黄金时期。”

    “哪里来的黄金时期?”严景标叹了口气,“本来我是那么想的,通过城市建设来搞个双赢,但事实差别太大,如今主城区百源几乎就成了个大烂摊子工地,旧城改造进展缓慢,新区建设也不见起色。”

    崔怡梅听严景标这么一说就皱起了眉头,原本听石白海说的样子,松阳就是遍地黄金,谁知道事实上竟然还有点污水横流。

    “严哥,你加点力度不就行了嘛。”崔怡梅还是不想放弃,她不相信石白海会骗她,赚钱的机会应该会有。

    “我也正想呢。”严景标道,“旧城改造力度欠缺,小小的拆迁都步履维艰,如果不改变一下现状,往后的路就没法走了。”

    “换人,把主要负责人换掉,不换工作状态就换人嘛。”崔怡梅道,“严哥,你看我表弟石白海怎么样,能不能到百源区干个一把手,那样也好百分百执行你的施政举措啊。”

    “嗯,我有那么个打算。”严景标道,“怡梅啊,不要怪我不扶持石白海,而是他确实不太适合往更高的位置上走了,否则会出问题的,对他自己也不好。”

    “那我肯定知道。”崔怡梅道,“严哥你是把石白海的事当回事的。”

    “他也就适合在县区的一方天地折腾了。”严景标道,“百源区是松阳第一区,区委书记的位子也很重要,最近我就在琢磨这事。”

    “严哥你费心了。”崔怡梅表示了感谢,话题又重回挣钱的项目上,“其实这次来松阳,我奔的是钱程,如果在可操作的范围内,还希望严哥照顾一番。”

    “想在松阳赚钱,也不是没有可能。”严景标笑了起来,“不过就没有在省高新区那会的情形了,想当时是多么轻松,随便划一个项目就行。可如今在松阳,是要下一定工夫的,否则挣不了大钱。”

    “下工夫倒不怕,关键是赚头有多大。”崔怡梅道,“我正在注册房地产公司,准备到松阳进军地产界。”

    “欢迎啊。”严景标笑道,“现在松阳不缺别的,就缺房地产开发商。”

    “那就这么定了。”崔怡梅道,“往后的一段日子,可就要靠严哥你了。”

    “当然没问题,任何事情都存在操作的空间。”严景标道,“不过要注意点形式,你是个聪明的女人,知道场面上如何应付。”

    “严哥你放心。”崔怡梅道,“之前又不是没合作过,哪能给你添乱?只是你有什么需要的时候,只一个悄悄的电话就可以了。”

    “嗯。”严景标点点头,他明白崔怡梅的意思,还真有那方面的需要,虽然显现有新人丁方芳,但老辣的崔怡梅滋味不同,很让他怀念。

    “今天是许久以来的第一次见面,晚上我请你吃个饭。”崔怡梅很主动。

    “要请吃饭也该是我,不过我觉得那些形式上的事就少些吧,等你的公司正式入驻松阳,稳下脚跟的时候再说,现在还是多谈点正事。”严景标道,“下一步的动作我想把主城老区的各大机关朝新区迁移,一来可以借机推进老城区的拆迁改造,二来可以促进新区的建设,带动人气,是相辅相成的事。”

    “那好啊,没准一下就能把局面给做活了。”崔怡梅道,“而且那样在形势大好的前提下,更有利于我插手经营项目。”

    “先给你挖一桶金。”严景标呵呵一笑,对靠近身前的崔怡梅伸过手去,一把掐在腰上,“今年年底,市委市政府办公大楼要带头往新区迁移,建一个二十一层的行政中心大楼,到时由你的公司不要参与竞标。”

    “我知道,新成立的公司,去争取一幢二十一层的大楼建设没有说服力。”崔怡梅道,“严哥你的意思是不是我可以暗中找有实力的公司谈点合作上的事,在保证中标的前提下,谈谈按点提成?”

    “怡梅啊,要么说你就是聪明呢。”严景标把崔怡梅拉到腿上,另一只手也用上了,“二十一层大楼象征进入二十一世纪,不是小手笔,主楼面积预定在八万平方米左右,地下室建筑面积五千平方米。另外还有两侧裙楼,建筑面积是两万多平方米,还有前后广场、地下停车场等。你想想那是多么大的工程,随便按点提一提不弄个千把万?”

    “那好啊,严哥!”崔怡梅一听简直就是开门大红,来松阳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入账一个大钱串子。当然,崔怡梅也知道,严景标这么对她也有另一番目的,就是想通过她走省里的场面关系,要不怎么会给她这么大个馅饼。但不管怎么说,感谢还是必须的,崔怡梅一掀衣角,把严景标的头给包了进去。

    严景标此时全然没了平日的岸然之貌,嘻哈着说道:“慢点慢点,我把眼镜给摘下来。”

    好一番**,严景标有种虚脱的感觉,但头脑转得还算勤溜,他没忘记这是办公室,不能纠缠太长时间。

    “怡梅,赶紧收拾一下,别被看出什么迹象来。”严景标软绵绵地推开崔怡梅,赶紧整起衣服来。

    崔怡梅当然也不会松懈,穿戴齐全后又理条顺了,还重新打理下头发,补了点妆。“严哥,你别忘了还有石白海的事啊。”出门前崔怡梅提醒道,“我已经向他夸了口,可别让我掉面子。”

    “放心吧,等我把机关迁移的事安排好了就着手。”严景标道,“刚好是明年初,也就是春节前后吧。”

    “要那么长时间?”崔怡梅颇感意外。

    “你以为朝新区迁单位容易?”严景标道,“谁想过去?那里什么都没有,干什么都不方便。”

    严景标分析得没错,所以他已经暗自决定要先从市委市政府行政中心下手,以起到带头示范作用。而且,在行政中心用地的问题上,他还准备啃一块硬骨头。

    硬骨头是攥在松阳警备区手里的六百亩土地。那六百亩土地早年是属于松阳市的,后来省里批准借给警备区用于开垦生产基地,以备自产自需。小半个世纪过去了,那块地无形中似乎就成了警备区所有,在松阳的历届党委和政府任职中,几乎没有提起过,因为那里差不多也只是鸟拉屎的地方,懒得问。

    倒是在严景标任书记之前,郝志勇在任的时候在酒桌上曾经跟新任的警备区政委和司令员说起过,但立刻就被堵了回来。尤其是司令员,说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模糊不清,现在不能抓住一些模棱两可的问题说事,说完就抓起酒杯喝酒,说要谈也可以,空口连干三大杯再讨论。

    当时严景标是市委副书记,也在酒桌上,场景记得很清楚,一看人家警备区就是气势如虎下山,完全不把那六百亩地当回事,或者说完全不把地方上当回事。郝志勇本也是随口一提,见此情景也就一带而过。但是,事情给严景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为什么要啃那块硬骨头?

    严景标自有他的打算。目前新区虽然不热火,但他相信几年后会大不一样。现在看上去地理位置不错的地块已经被拿得差不多了,只剩下那些看起来像鸡肋的地块还没有多少人感兴趣。行政中心用地,完全可以用所谓的“鸡肋地”,可严景标觉得可以留一留,没准几年后“鸡肋”就变成了“鸡大腿”,地价飙升,那可就又能狠狠地捞上一把。

    所以,“鸡肋地”能留则留,要把目光瞄向被警备区占用的那六百亩地上,再硬的骨头也要尝试着啃一啃。

    现在,严景标决意要把那块骨头推给潘宝山,让他去和警备区协调要地。成了,很好,不成就给他脸色看,完不成任务嘛,受批评指责是正常的。

    ~

    第三百二十章文件

    严景标召开了市委常委扩大会,研究决定市级机关单位向新区迁移的方案。大家伙都明白,到了开会研究决定的份上,还能罗嗦个屁,其实就是他严景标打个招呼而已。再说了,机关单位向新区迁移本身也不是件坏事。

    方案和谐地通过。

    严景标把潘宝山叫到了跟前,笑容和蔼地对他说道:“潘市长,机关单位迁移的方案,对我们松阳必将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需要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来把这件大事办好。”

    “严书记你说的没错,百源区是松阳的门脸地域,需要举全市之力发展好。”潘宝山附笑道,“新区开拓是一个极为有力的抓手,而且机关单位的迁移,又是抓手上的着力点,更要不遗余力地实施好。但是也要充分考虑到,迁移过程中会遇到不少困难。”

    “是啊,这个问题我也在想。”严景标道,“我觉得市委市政府要起个带头作用,先行搬迁。”

    “市委市政府是领头雁,先搬迁的示范带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潘宝山道。

    “嗯,你把问题看得很透。”严景标点着头道,“这充分说明了你的能力,但也正是你有能力,所以要交给你一个比较艰巨的任务。”

    “严书记请指示。”潘宝山一点头,“我一定会全力以赴。”

    “去警备区,把他们占用地方上的六百亩土地要回来,那是市委市政府行政中心选址的地方。”严景标道,“有没有信心完成任务?”

    潘宝山一听心下就骂了起来,刚才他说市委市政府带头搬迁有示范作用被严景标一夸,就知道没什么好事,那么浅显的道理还值得表扬说问题看得很透?分明是打埋伏有下文,原来是要他去警备区找钉子碰。***严景标!

    心里骂归骂,但脸上还得带着笑,嘴上的话也还得甜。“严书记,你把重任交给我是对我的肯定。”潘宝山道,“信心我肯定是有的,但能不能完成任务还不能夸口,毕竟事情还没成嘛。但是请严书记放心,还是刚才那句话,我一定会全力以赴,争取把事情办圆满!”

    “好,那我就等你的好消息了。”严景标半真半假地总结性说道,“别让我失望啊,否则我可要拿你事问。”

    潘宝山一听,顿时暗里又骂开了:***严景标,最后还不忘将我一军,把退路都给堵死了。

    看来这事只能成功。

    潘宝山找徐光放寻求对策,该怎么解决这个难题。

    徐光放一听也皱起了眉头,“去警备区要地,没有什么可能性。之前郝志勇书记在职的时候,在酒场上曾经跟警备区提过那事,当时我们几个常委都在,谁都看得出来,警备区是不可能把那六百亩地拱手相让的。”

    “严景标个狗东西,竟然给我出了那么大个难题。”潘宝山道,“分明就是想找我的茬。”

    “顶着,你得顶住。”徐光放道,“严景标也知道你向他靠拢只是个表象,知道你不可能真心归队于他。这样也好,反正面上的事能照顾到,至于背地里怎么个消遣法,那就要看手段和能力了,该接招的要接招,该发力的要发力。”

    “现在是我接招?”潘宝山吸着冷气道,“可警备区那边很让人头疼啊。”

    “你先了解那六百亩地的渊源,把关系理顺了。”徐光放道,“此外还要考虑到警备区这些年来对那块地的贡献,原先都是荒芜之地,现在怎么说也有点模样了,人家有付出,得想想用什么办法来弥补,否则换了谁也不干。”

    “好的徐市长。”潘宝山点头道,“不过根据我的判断,用弥补的办法是没用的,警备区根本就没有打算要放弃生产基地。”

    “那没事,你把前期搞清楚后,我跟你再去省里一趟。”徐光放道,“之前跟你说过,省里该熟悉的人头要照照面,刚好这次过去看看,也找找关系解决下警备区的用地问题。”

    潘宝山这下心里透亮起来,有徐光放这么大力协助,事情应该不难办。直到离开之前,潘宝山也没多问去省里找谁,托哪些关系,他知道现在有些话不该问,只是按照徐光放的吩咐做事就行。

    了解那六百亩地的来龙去脉有点难度,要查资料,可事情还是六十年代发生的,如今过了这么长的时间,一些记录可能并不全备,而且查找起来很麻烦。

    麻烦不怕,就怕没结果。潘宝山带着曹建兴一头扎进档案局,局长一看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潘宝山都亲自动手了,哪能不表现一下?他立刻召集局里的精兵干将,加班加点不分昼夜地查找。

    算是万幸,最后,在一个发霉的牛皮纸袋里,找到了一份文件,是瑞东省人民委员会关于批准松阳人委借地给驻地部队的。

    有了这份文件,潘宝山心里踏实了,这可是铁证。文革以前,政府还不叫政府,叫人民委员会,驻地部队也就是现在警备区的前身。当然,潘宝山也没有把握,毕竟时间过去这么久了,警备区如果不想归还土地,随便找个借口就可以挡回来。

    现在,潘宝山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徐光放身上。

    徐光放似乎成竹在胸,说不急,他让潘宝山先去警备区打个前站,把事情说说,沟通一下,让警备区那边有个心理准备。

    这方面不能含糊,潘宝山得听徐光放的,于是硬着头皮前往松阳警备区。

    警备区驻地在望东区北部的一座小山上,小山植被茂盛,无论冬夏,置身其中便可觉冷寒之意,更衬托出警备区的森严。

    大门口,车子停下,警卫人员仔细查问后放行。

    “潘市长,我怎么觉得有点发慌?”曹建兴在前座回头小声说,带着点戏笑。

    “慌什么?一慌气势就没了。”潘宝山道,“这次来虽然是打个前站,但我们有理有据。再说了,当兵的都讲个气节,政委和司令员可以跟同资格差不多的人摆谱,我跟他们不是一个年龄层面的,难道还能跟我耍脾气?”

    “潘市长你说的是。”曹建兴笑道,“咱们要是把气势拿出来,跟初生牛犊一样,没准还投他们的脾气。”

    曹建兴的话确实给了潘宝山启发,本来他就一直琢磨该摆出什么样的态度,太谦虚不行,显得疲软,太生硬不行,没有诚意。现在经曹建兴这么一说,潘宝山觉得是该拿出点样子来,不是不卑不亢,而是不卑中要带着点亢。

    警备区的会议室很肃穆,还隔一段距离,潘宝山就被一股莫名的威严给震了一下,但他马上挺了挺胸,提振自己的士气。

    此时,听到动静的警备区政委赵文宣和司令员雷正堂走了出来。

    “潘常委,欢迎来警备区指导工作啊!”赵文宣笑呵呵地伸着手迎了上来。

    “哪里哪里,赵政委客气了,对警备区这块工作,我还不敢指导,学习,要先学习啊!”潘宝山也连忙趋步伸臂,和赵文宣握了手。

    “来来来,屋里坐,喝杯茶,别老在外面握手。”雷正堂一旁爽朗地笑道,“早就听说市里出了个年轻有为的副市长,今天一看还真是不凡。”

    “雷司令你抬举了,我只是碰到了比较好的机遇而已。”潘宝山也笑了起来,“跟个人的奋斗关系也不是太大。”

    “谦虚,你这就谦虚了。”雷正堂仰头一笑,“机遇对面向大家的,怎么只有你抓住了?”

    “好了雷司令,刚才你还请潘常委屋里喝茶,怎么这会又只顾聊上了?”赵文宣对潘宝山做了个先请的姿势。

    潘宝山赶忙回应,示意大家一起进去。

    落座,看茶,潘宝山开门见山。

    “近年来松阳军民共建成效很大,松阳的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在这里,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警备区多年来的支持表示感谢!”潘宝山先客套了一句,继续说道:“如今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现有的办公大院已不适应现实需要,市委、市政府经过研究,决定在百源新区建一个新的行政中心。”

    “市委市政府大院陈旧狭小,而且又处在市中心商业区,周围环境嘈杂得很,而且进进出出不方便,都不利于日常工作。”赵文宣道,“也是该搬出来,建个新的了。”

    “赵政委你说的是,看来你对地方发展是极为关切的。”潘宝山道,“所以这次也希望你和雷司令两位首长能多多支持。”

    “警备区跟地方是鱼水一家亲,从来都不游离于地方的发展。前几任政委或司令员,有的还是松阳市委常委呢。”赵文宣笑道,“所以你尽管说,有什么能支持的,我们警备区绝不含糊。”

    “土地。”潘宝山很干脆,“新建的行政中心,选址恰好在警备区的生产基地位置。”

    “用我们的生产基地?”雷正堂听了脸色顿时有点不好看,继而缓缓地说道:“用也可以,不过你们要在其他地方再划一块给我们作为交换,另外每亩再少少地补贴几万。”

    “雷司令,看来你对警备区生产基地的历史还不了解啊。”潘宝山呵呵地笑了起来,“六四年,省人委发文批准驻地部队借用松阳百源地区的六百亩地,文件上写得很清楚,地方需要时要归还。”

    “哦。”雷正堂眉毛一抬,“你说的这些可有什么根据?”

    “白纸黑字。”潘宝山当即拿出纸张已经发黄的文件,让曹建兴呈过去。

    雷正堂接过看了皱起眉头,又把文件递给赵文宣。

    赵文宣看过后,表情也变得严肃起来,他歪过头,瞅了雷正堂一眼。

    ~

    第三百二十一章赴省拜会

    雷正堂干咳了一声,从赵文宣手里拿过文件,掂了掂,“潘市长,这文件是不假,但是不是惟一的?假如后期还有续上的其他规定,对借地一事有另解,又该怎么说?当然,那只是假如,毕竟时间太久,文件保存不妥有遗失也正常,所以即便是有那事实,也只能是假设了。”

    “雷司令,你把问题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了啊。”潘宝山见气氛有点紧张,忙哈哈地笑了起来,曲中求直,“没必要,完全没必要,还是以事实说话,有多少证据讲多少道理嘛。”

    “关于借地的事,潘常委你可打了我们一个措手不及啊。”赵文宣也不想让场面变僵,对潘宝山笑道:“如果有相关文件,警备区这边应该也有存档,我们也要找出来看看。”

    “那是,事情都是双方面的。”潘宝山点头笑道,“还有,市里也有充分的考虑,当初警备区借用的那块土地,完完全全就是个荒滩,杂草芦苇遍地,水沟土堆到处都是,而现在呢?放眼一看就是大片的良田。几十年了,部队干部官兵垦荒种地也不容易,确实付出了很多。因此,市里也在想,该怎么对警备区进行一定的补偿,否则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潘宝山把话说到这里,雷正堂的脸色缓和了许多,赵文宣几乎一直是笑呵呵的。

    “潘常委,我看这样,事情一时急不来。”赵文宣道,“等我们警备区这边开个会研究一下,再商议具体的实施措施,你看怎样?”

    “当然可以。”潘宝山道,“我今天来也就是跟两位首长打打招呼,把事情简单碰一下,至于下一步怎么进行,那还需要双方不断沟通协商。”

    “对,我看事情就先这么样吧,先吃饭。”雷正堂看了看时间,对潘宝山道:“潘市长,你可是第一次来警备区,我们要是不好好款待一下就是我们的不是喽!”

    这话乍听上去没什么,但潘宝山能感觉的出来,雷正堂嘴里的“好好款待”是个什么意思。

    喝酒。

    酒桌上论英雄。

    潘宝山知道,像雷正堂那样的人性格直爽,讲义气,有时候会议桌上谈不拢的事,酒桌上就能敲定。

    不过潘宝山没朝那方面努力,因为把事情悬着,才能让徐光放关注,然后就可能早点带他去省里拜会一番。假如问题要是顺顺妥妥地解决了,也许徐光放对去省里的事也就不着急了。

    所以,潘宝山在酒桌上也豁了出去,只管把酒喝得有气氛就行,只字不提土地的事。这一下,刚好投了雷正堂路子,喝到高兴时拍着潘宝山的膀子直呼老弟,说为人做事就该一是一,二是二,酒品如人品,不以酒携事,说明做人纯粹,既然这样,凡事都好说( 官路逍遥 http://www.xlawen.org/kan/2109/ )

本站所有小说都是转载而来,所有章节都是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备案号:粤ICP备12345678号-1